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产业总产值

医药产业总产值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药产业总产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药产业总产值

篇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我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落实《决定》,湖南、山东、广西等8个地区相继公布了本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地区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南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从公布《意见》地区的情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湖南、重庆计划到2015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吉林为20%左右。到2020年,湖南计划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在公布数据的地区中比重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方面,到2015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要超过1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湖北、吉林、安徽计划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

广西、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锁定10大领域

国务院《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七大领域,各地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本地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广西和吉林将重点培育10大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的七大领域相比,广西增加了海洋产业和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产业。吉林增加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和生物化工产业。湖南重点发展7大领域,用文化创意产业替代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各地区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产业来看,湖南制定的产业最多,共公布了41个重点产业,其中,信息产业包括8个重点培育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各包含7个。其实是广西,共制定了38个重点产业。山东公布了33个、安徽公布29个、湖北公布24个。

篇2

中图分类号:F4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9-0457-05

The region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location quotient

CHU Shu-zhen,SHEN Nian-w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98)

ABSTARCT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important in the people’ s livelihood,in which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concentration of areas and industry. Both location quotient an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output were used as two indexes to form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matrix. Meanwhile,the data from 2003 to 2009 were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mong 31 provinces in China and analyze each medical manufacturing region’ s unique advantage from region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further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regional industry.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regional structure;location quotient;pharmaceutical industry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且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制药业发展也非常快,并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医疗需求增加、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新医改全面推动等因素的影响,医药制造业必将持续快速发展。

从产业区位的角度来看,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规模指向型产业,在客观上要求一定地区的区域产业规模与集中度,以便形成一定的研发投资能力。保持一定的产业规模水平及与其相关的强大的技术进步能力,对于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受区位因素、工业基础、国家与地方政策等因素影响,各地区、各省市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国家缺乏统一规划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的区域利益最大化,自然形成了区域封锁、小而全、重复建设等“一小、二多、三低”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造成诸如资源浪费、获利空间小、价格大战等一系列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不利局面。不过,随着近年政府的调控以及国际医药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的集聚现象也开始越来越明显。

针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发展存在差异,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 LQ)[1]作为量化指标,结合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这一总量指标,以各省市为研究单位,测定全国各省市的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专业化优势,从实证分析的结论出发,提出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结构发展的相关建议。

1区位商与地区专业化矩阵

区位商又称共位商、专业化率,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聚识别方法。在空间经济分析中,区位商常被用来衡量某一个地理区域中某部门或行业在更高层地理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或某部门、行业在区域经济内分布强度的相对指标或专业化程度[2]。

1.1区位商公式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中所占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其表达式[3,4]为:

其中,i――第i个地区(i=1、2、3……n), j――第j个行业(j=1、2、3……m),Lij――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 ,LQij――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如果LQij>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高于较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一般只有LQ>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的基础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如果LQij<1,则表明该地区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处于劣势,值越小,劣势越明显。如果LQij=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在区位商分析指标的选择上,最初人们一般使用就业指标,后来由于研究的需要和数据的限制,也大量使用生产量、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等指标,本研究选取工业总产值指标。

1.2地区专业化矩阵

由区位商公式可知,LQ是一个相对值,只是反映了趋于专业化的相对程度,有必要结合总量指标考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本文选取总产值指标来综合考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若LQij>1而且总产值指标也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就可认为该产业具有地方化优势,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在全国也具有比较优势。区位商和总产值的地区专业化分类矩阵见图1。

图1将各省市情况划分为4类:1)处于区域A的省市,区位商大,总产值高,其医药产业不仅在当地有专业化优势,在全国也有规模优势;2)处于区域B的省市,区位商大,总产值低,医药产业在当地具有专业化优势,但其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前景好;3)处于区域C的省市,区位商小,总产值高,医药产业在本地不具有比较优势,非本地主导产业,在全国有规模优势,与A区域共同构成了我国医药产业的领军区域;4)处于区域D的省市,医药产业规模小,区位商也小,属于医药产业落后省市。

2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1)2004-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2004-2010年《中国药学年鉴》;3)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整理数据。

2.2计算与评定结果

根据区位商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省市2003-2009年医药产业区位商,同时结合区位商和总产值的地区专业化分类矩阵,对各省市医药制造业综合评定。计算与评定过程及结果见表1、表2。

2.3评定结果分析

1)A区域。7年内在矩阵中均处于A区域的仅有北京、吉林和四川3个省市,这3个省市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吉林7年平均区位商均值为2.83,每年以25.9%的复合增长率递增,高于全国21.8%的平均水平。处于A区域的3个省市医药制造业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总量均不高,规模优势并不明显。

2)B区域。7年内均处于B区域的省市有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另外,黑龙江省也基本稳定在B区域,这些省市医药制造业在全国竞争水平比较低,产值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具备比较优势,但相对于本省其它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展空间较大。其中5年间的区位商均值达到8.29,为全国各省市最高,的医药制造业(主要是藏药产业)在当地相对于其它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与规模优势,是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医药制造业的总量在全国还是处于落后水平,且发展较慢,年均复合增长率10.5%,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3)C区域。7年内均处于专业化矩阵C区域的省市有江苏、广东,另外,浙江和上海基本稳定在C区域,这4个省市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与医药大省,2009年4省市的医药总产值分别排名全国2、3、4、8位,占全国总量的31.6%,这些地区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规模优势,工业基础较好,但是区位商比较低,在本地区的产业中竞争优势较弱,专业化优势不强,但其医药制造业规模奠定了其在全国医药制造业的领军地位。

4)D区域。7年内均处于专业化矩阵D区域的省市有山西、安徽、福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另外,内蒙古基本稳定在D区域,这些地区的医药制造业未显出任何优势,整体实力在本地区不占优势,发展水平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如青海、宁夏、新疆产出非常低。内蒙古和宁夏等地近几年医药产业发展较快,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增速为全国第二。

5)C-A。山东和河南两省从C区域变动到了A区域,意味着它们的医药制造业在一直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区域专业化优势发展很快,医药制造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在当地工业总产值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山东省的区位商从2003年的0.68逐渐增加到2009年的1.07,工业总产值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并于2005年开始登上全国医药产业总量第一的位置,在基数庞大的基础上,复合增长率高达35.4%,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整个医药制造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与山东很相似,发展势头良好,区位商稳步提高,从C区域发展到了A区域,而且33.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使其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全国14位上升到了2009年的全国第5位。

6)A-B。天津、陕西、湖北3个省市从专业化矩阵的A区域变动到了B区域,医药制造业在本地一直具有专业化优势,但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这3个省市7年来的区位商也呈下降趋势,地区专业化优势也在逐渐减弱。

7)其它。辽宁从D区域变动到C区域,江西从B区域变动到A区域,均显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医药制造业规模稳步提升。而河北从A区域变动到了C区域,区位商逐渐下降,医药制造业在区域内相比其它产业发展较缓,12.1%的年复合增长率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从产业规模上来看,全国几个主要医药大省区位商均不高,2009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前5强中,有3个位于区域C,前10强中区位商最高的吉林排名第7位,区位商为2.52,另外,山东1.07、河南1.11,都是略大于1,医药制造业的区域专业化优势并非特别明显。全国主要医药大省地区专业化评定结果也反映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规模现状: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还较小,在主要工业省份都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在当地与其它产业相比并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的甚至属于弱势行业。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高增长率必将使这种局面得以改观,全国前10强省市近7年来的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达到24%。随着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医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提高,而且将会发展成为多个省市的主导产业,如山东、河南、吉林、四川、江西。

2)从地区分布上来看,我国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并主要位于地区专业化矩阵的A和C区域,其中“长三角”(江浙沪)、“环渤海”(京津冀鲁辽)、“珠三角”(广东)三大经济区域集聚优势突出,2009年三大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59.02%。我国中西部除了个别省市,如四川、江西有一定的医药产业规模,且稳步发展,其它省市医药产业规模均较小,大都位于B和D区域,且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平均增速不高。

3)从产业集中度上来看,优势地区分布比较分散,不存在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省市,存在一批分散、小规模的医药制造业,缺乏实力雄厚,能够主导某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的大集团,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发挥产业集群的提升效应。

3.2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以推进医药制造业在各地区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1)宏观调控考虑区域协调发展。在医药产业宏观调控中可适度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区域规划时应当考虑把一些大型医药产业的部分产能扩张到医药产业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处于专业化矩阵D区域的内蒙古、山西、安徽、宁夏等省市,这样不仅能利用当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带动欠发达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形成优势互补,大型医药产业集团也可得到扩张,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

2)强化区域产业政策。处于地区专业化矩阵B区域的天津、黑龙江、湖南、湖北、云南、重庆和等省市,医药制造业在本区域范围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只是规模相对较小,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深化原有产业优势,鼓励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处于专业化矩阵A与C区域的医药领先省市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要注重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效益;区域产业政策还要避免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同性,各省市在发展自身的医药产业过程中,都应以对自身优势的深刻分析为基础,各省市的医药产业若能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全国医药产业也就实现了区域差别化分工与结构优化。

3)倡导企业规模经济。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健康、潜力十足的医药大集团。本文已指出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规模指向型产业,在客观上要求一定地区的区域产业规模与集中度,以便形成一定的研发投资能力,以保持强大的技术进步能力。医药产业区域集中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拥有雄厚资本与产品研发能力的医药集团,所以要鼓励企业的规模经济,鼓励大中型企业的并购重组。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新兴的技术先导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与规模集聚。

4)推进区际合作。立足地理空间,强化经济空间,推进区际合作。对于区域医药产业的发展而言,省市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般也是产业发展的起点,但是产业的扩张将要求并孕育出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里的空间并不纯粹指地理空间,同时也具有经济空间的涵义。为了给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充分满足经济性的条件下,应该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将立足点放在经济空间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束缚,选择与产业发展最相适应的区域规模。

参考文献

[1] 吕毅,宗刚. 基于区位商的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7,(19):55-61.

[2] 孙久文,叶裕民. 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2-108.

篇3

近年来,乌当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特色食品、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及特色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医药研发、制造、包装、物流、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医药种养殖等为一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同时,自2013年成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创建试点以来,通过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和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打下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

架起大数据产业发展桥梁

2015年10月8日上午,位于乌当区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10楼的深圳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里电话铃声不断,公司墙上张贴着员工近期的业绩评分表,虽然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但公司里却井然有序,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2015年7月,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与乌当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打造“互联网+呼叫中心”电商平台。

“乌当区的工作环境很舒适,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对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已经6年的公司副总经理李培君来说,选择在乌当区组建分公司,一方面是出于扩展西南地区呼叫中心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乌当区大数据产业平台建设相对完善,加上政府对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政策支持,为公司建立呼叫总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深圳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已有座席200多席,计划在2016年8月前完成2000席座席的建设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为公司的呼叫总部,计划在未来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南方以及北方的主要城市。”李培君和他的同事们信心满满。

2015年以来,乌当区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形式,重点围绕辖区信息产业孵化基地的打造,以呼叫中心产业为抓手,全力布局以大数据、智慧产业应用和电子信息制造为核心的西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区。

乌当区通过搭建全媒体服务平台、电子商务营销与服务平台、大数据应用及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构建贵阳市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承接中心、大健康医药产业后台服务中心等多个开放平台,重点发展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等大数据相关产业。目前,400平米的乌当区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数据中心已建设完成,正在开展调试工作,同时,与落地企业共同推进展示中心现场布置工作;2000坐席呼叫中心基础建设已完成,配套区域已完成大部分装修工作;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希瑞福(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落户基地。

大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2015年国庆刚过,位于乌当区洛湾云锦工业园的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GMP制剂生产线上机器声轰鸣不断,苦参凝胶、坤泰胶囊等一批批药品正在加紧生产中。

作为洛湾云锦工业园内首批开工建设的项目,新天药业新增GMP制剂生产线建设项目占地85亩,总面积6.5万平方米,投资3亿余元,包括生产车间、质检大楼、研发中心、综合大楼及相配套的辅助设施。目前已完成生产车间、质检大楼及其辅助设施一期工程共计2.5万平方米,全部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和设施的5个中药剂型12条生产线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预计达产后将新增就业100余人,实现年产值近30亿元。

“作为首批落地乌当的药业企业,我们的成长伴随着乌当的发展。”新天药业总经理助理魏茂陈介绍,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药企业,共有药品生产批文50余个,硬胶囊剂、凝胶剂、合剂等6条生产线已通过GMP认证。

“实力强劲的药业企业不断入驻,催生了关联产业的诞生和聚集。”乌当区工信局局长李鸿介绍道,2007年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从贵阳市枣山路搬迁至乌当区,成为乌当区首家医药物流企业,公司旗下的康心药业物流中心也逐步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药品批发流通平台。

“公司的成长离不开乌当区医药产业发展的集聚。”据康心药业董事长方洪海介绍,公司年销售额2007年进驻乌当区时只有1亿元,到2014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5亿元。如今,公司应用大数据打造的2000席位呼叫中心已基本投入使用,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相关业务,带动大健康产业产品配送服务发展,未来三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35亿元以上。

从首批医药企业落户,到医药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乌当区医药产业的发展已走过23个春秋。如今,举全区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引领示范区的目标,为乌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围绕“医、养、健、管”四大领域,乌当区正着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核心产品,推动健康养生、医疗服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推进健康养生示范园区和基地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医疗、养老养生、健体康体企业入驻,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形成大健康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新格局。

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8.9亿元,占全市比重34.61%,占全省比重24.7%。有12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140个国家批准文号药品、93项专利、23条新版GMP认证生产线、44个国家医保药号、15个国家基药药号,以及全省最大的医药物流企业康心药业,是全省新医药产业发展最集聚的区域。

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乌当区将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产业升级的新路。”乌当区委书记常文松说,2014年乌当区现代制药业产值在全省占比达五分之一以上,在全市占比达三分之一以上,产业集聚基础较好。区委、区政府立足优势、顺应形势,确立“推进产城良性互动,打造生态健康之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良好产业基础和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抢抓省、市支持机遇,以大健康为引领,以大数据为驱动,以大旅游为助推,打造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努力在全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篇4

中图分类号:F426.77; F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1-0045-05

Empirical analysis of Jiangs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shift-share method

XU Yun, QIU Jiaxu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Metho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output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tructure during 2005-2011were explored. Results: The growth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above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in a dominant posi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Various sub-industries were in a state of structural advantages and their competitive situ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lan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sub-industr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ub-industrie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ould be made to maximize the use of resource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shift-share method; 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经多年快速发展, 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的重心为“促发展”[2],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传统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 SSM) 和动态偏离份额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DSSM)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以期能对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1 模型原理与建立

SSM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现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有效的统计方法之一。SSM认为,产业发展和升级可以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如果一个产业的结构与全区经济结构相同,那么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只能由产业竞争力来解释;如果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同,那么排除产业竞争力因素,产业发展速度只能由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DSSM引入动态思想,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跟踪每个时间分段各地区、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同时保留了SSM的基本思想,从份额、结构和竞争力这3个方面,揭示了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应用DSSM,通过建立产业与子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产业结构的差异变动方向[3-5]。

1.1 SSM分析

SSM 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被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本文中指中国)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现假设,在经历了时间[ 0 , T ] 之后,全国医药制造业、江苏省医药制造业(i)和医药制造业内任意子产业部门(j)的总量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则相对而言,其在该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j=1,2,…,n) ……………………(1)

R 为变化率;B0 为基期产值;B t为报告期产值。假设基期医药产业经济总规模为,报告期产业经济总规模为。设为T期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为T期j省医药产业子产业(i)的产值,并将全国分成n个省m个子产业,则子产业(i)的全国产值为:

(j=1,2,…,n)……………………(2)

将各产业的产值相加,则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为:

(i=1,2,…,m) ……………………(3)

为经过[0,T]时期产值增加量,则有:

= ……………………(4)

其中: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按全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应有的增长额, 是全国医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即份额分量系数,是j省医药子产业(i)按照全国医药产业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率;

表示医药子产业(i)由于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 是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产业结构分量系数,是相对于全国医药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率差异,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由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是j省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医药子产业(i)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竞争分量系数,其归因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率的差异。

1.2 DSSM分析

将所观察周期分成若干个时期,对每个时期进行结构分量系数计算;以t表示第t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增量,则可以表示为[5]:

=

2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结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2005年-2011年江苏省及全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数据(数据来源:中国药学年鉴)为基础,以2005年为基期,将各年工业产值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平减。利用SSM和DSSM对江苏省医药产业各子产业2005年-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

2.2 SSM分析结果

产值变化率计算结果见表1,2010年江苏省医药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分析表1,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2005年-2011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增长更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地位,且每个子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均属于增长性部门。8个子行业中总偏离为正的有5个: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化学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其中生物化学制品总产值增长最快,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36倍,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其次是中药饮片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2.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约1.7倍。而化学药品原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制造业与全国医药制造业相比其增长速度则处于劣势。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常年位于全国首、次位,主要依赖于生物生化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以及中药饮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其中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2)根据表2可进一步分析医药产业子产业发展状况,其医药产业增长份额的构成状况可按情形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产业结构以快速增长型为主,且竞争力占优势地位,如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二是产业结构属于增长型,但竞争力却处于劣势地位,从静态数据来看,其余7类子行业均属于这一类型。

3)由于产业规模具有一定惯性作用,对产业整体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考虑产业规模的影响后可以进一步将上述第二大类细分为两小类:一是产业规模较大的行业,如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由于其产业规模效应较大,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将会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更大的影响;二是规模较小的行业,如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成药、中药饮片,由于产业发展较新(如制药专用设备)、或是江苏省自身资源限制(如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原因,其原来的产业规模较小,那么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的影响将远远小于规模巨大的其他子行业。

2.3 DSSM分析结果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分量DSSM分析结果见表3,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分量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4。

通过分析表3,表4,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原药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 2006年-2007年快速增加后逐年放缓,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其产业结构略有波动、基本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缓慢回升后于2009年-2010年起连年下降,且程度激烈。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出口大国,江苏省原料药产业规模也占各子行业第二,紧随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之后,其在竞争份额上的巨大劣势可能带来严重产业危机,势必给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重大影响。

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自2006年-2007年起快速增加,增速在各子行业中最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整体呈良好的上升趋势,但并不十分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始终为负值且逐年降低,于2009年-2010年骤升后由负转正,2010年-2011年间又迅速回落,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劣势。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医药产业子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往往占据全医药产业1/3或更高的比例,可以说是医药产业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医药产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产业结构上的波动以及竞争力劣势对于医药产业有着重大影响。

3)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生物化学制剂制造业结构偏离分量逐年递增,且波动较小,至2010年-2011年间迅速上升,增势迅猛,且历年来其值始终为正,其结构分量优势明显;从竞争分量来看,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增长,增速逐渐增大,且同样始终为正值。不难看出,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正逐步完成新兴产业向核心产业转变的过程,其产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稳定的结构优势推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力预示着该产业前景良好,在未来替代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老大地位可能性很大。

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增速较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2011年间继续增加,正向偏离较大,结构推动效应显著;其竞争力偏离分量始终为正,略有波动,在2010年-2011年间骤降为负值。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该子行业产值占医药行业子行业中的第三位,产业规模较大。其正向的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的推动作用势必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保持该子行业的竞争优势,扭转其竞争劣势的局面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波动较大。该子行业结构推动效应平稳,竞争力推动效应不稳定。

6)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略有波动。由于该子行业产值低于医药行业总产值的1%,所占份额较小,其产业推动效应对医药产业影响较小。

7)中成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中成药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2010年-2011年间发展迅速,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降低,自2006年-2007年起始终为负值。这可能与江苏省中药材资源较贫乏, 产业基础较薄弱有关。因此,与一些中药强省相比竞争力显得不足。

8)中药饮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重要饮片制造业自2007年-2008年起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略有波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竞争优势推动力。

3 结语

目前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其各子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起均为正向效应,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具有巨大的结构推动效应。各子行业竞争力情况差异较大。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作为医药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竞争力下降明显。生物化学制品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发展形势良好,正逐步取代化学药品原药的地位。针对这一情况,应进一步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在保持化学药品原药原本产业优势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在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时, 应根据各子产业的实际情况, 有所不同地制订发展规划, 有效地促进各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江苏省医药制造业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2, 6]。

参考文献

[1] 曹军伟, 顾海. 基于偏离-份额法评价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竞争力[J]. 中国药房, 2006, 17(8): 568-570.

[2] 刘亚明. 科技创新是加快医药产业升级的引擎[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15): 56-59.

[3] 邱家学, 缪丹, 孟奇, 等. 我国医药制造业结构分析[J]. 决策, 2013(12): I0018- I0019.

[4] 吴晓隽, 高汝熹, 陈志洪. 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实证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4(2): 52-59.

篇5

长吉图先导区为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图们江地区,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70万。这一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占吉林省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一半以上,长春、通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长吉图导区核心城市,具备坚实的医药产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支撑,是吉林省崛起、发展和腾飞的重中之重。

一、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销售产值115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819.11亿元,同比增长50.5%。吉林省医药企业以通化、长春、吉林和延边州四个地区为主要分布地,集中了全省82.89%的医药企业,其中通化地区最多,占全省医药企业总数29.98%。

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以长春、通化和延边地区的发展为例。首先,长春和通化(以下简称“长通”)两地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已把延边远远甩在后面。2006年,通化、长春、延边医药工业产值分别完成95.5亿元、87.6亿元、19.7亿元。其次,长通两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而延边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通化、长春、延边制药企业分别为84户、83户、36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为12户、15户、3户。通化已形成东宝、修正、金马、万通、方大等9户企业集团为支撑的医药骨干群体,实现了“小地方、大集群”格局。最后,长通两地已建立较完备的医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而延边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长春市集中了吉林大学、长春应化所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药物安全评价中心、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新药研发机构10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小试、中试直至产业化的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

二、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形成了“一地两域”、“4个医药园区”、“12个中药产业基地县”的集群式发展格局。但是在产业链建设及产业集聚方面仍需完善,突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规模小,发展缓慢

在产业规模上,据统计,全国医药业总产值在2003年达到2800亿元,浙江一些产业集群总产值在全国份额中的比重超过30%,而通化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在其中所占份额不足2%。在发展速度上,2003年石家庄制药集团实现利润8.94亿元,与整个通化市大体相当,该集团年均利润递增率高达50.3%,而通化在同一时期年均利润仅仅递增10.2%。

2、大多数医药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人才

从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大多数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比较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时间较长,创新能力、资金、技术不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不高。此外,通化制药企业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平均每个制药企业不足4人,人才缺乏使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3、医药企业产业链条不完整

医药产业缺乏统一完整的产业政策,没有一个完整链接的平台,使各个环节之间出现脱钩,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完成链接,医药产品招标制度尚存隐患。

三、完善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链对策分析

1、加强三市沟通,加快医药产业集聚

各级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市场规则,提高市场诚信度,保证各类市场规范运作;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为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医药企业的集聚效应,依靠医药企业的集聚效应提升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引导医药企业集团式和集群式发展,积极吸引域内外战略投资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医药企业重组,进行医药行业资源整合,使医药工业成为拉动医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2、加大对通化医药企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医药企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的投入,使医药产业集群中的各个医药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医药科技发展新信息,及时进行各个区域内医药企业的医药科技信息交流,吸收医药研究新成果,以提高医药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促进医药企业的发展和医药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3、加强通化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

长吉图先导区拥有多所高校、专业科研机构,这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医药生产企业一方面应主动与国内外高校,特别是当地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医药科研、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努力深化企业改革,改革产权制度,从医药企业产权结构上解决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问题;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家,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努力提高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

4、突出特色,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资源是产业链发展的源头,中药产品是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的支柱,也是非常突出的特色项目,应该保持这一传统的优势项目,建设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已实施的规范化种植研究基地、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为重点,建设符合GAP 标准的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园,进一步增强保障长白山垄断性药业原料资源的供应能力。

5、不断完善三市医药企业创新体系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奖励措施,不断完善通化市医药企业创新体系,以增强通化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形成具有长吉图先导区地区特色的建设格局。

参考文献:

[1]刘仁敏.《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2009

篇6

一、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医药产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国民经济贡献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已经跻身世界医药大国之列。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生产、科研、教育、设计、商业流通一整套完整的医药制造体系,医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4250.4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1741.31亿元。2006―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8.08%,26.76%,23.78%,19.91%,24.33%。利润总额也在不断增长,2005年行业利润338.20亿元,到2010年达到了1331.09亿元的新高,2006―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0.16%,56.03%,36.41%,25.36%,33.92%,反映了医药制造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和GDP的比重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504%上升到2010年的7.299%;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298%上升到2010年的2.927%,医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提升。

(二)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医药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环保治理不善、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推动了我国药品价格的虚高。国内外医药制造业发展实践与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药品价格虚高是医药产业发展问题的综合表现,采取药品降价的政策措施只能治标,如果要治本,则需全面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医药制造产业的升级及良性发展。

二、药品价格过高的原因

(一)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药品流通费用高

1 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恶性竞争

从企业的数量来看,2004年我国医药制造企业4397家,而同年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国一一美国还不到2000家,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数量近几年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10年有7039家。如此众多的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严重供大于求,并且多数企业规模小,研发新药的能力差,多以生产仿制药品为主,产品呈现高度的同质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厂商们只能选择通过高额的回扣来吸引医药和药品批发商以实现销售。因此,药品市场上本应该是产品质量与技术的竞争演变为了给予回扣多少的恶性竞争,而这些回扣,又以虚列成本、虚高定价的方式最终为患者所承担。另外,我国医药业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原药出口附加值低,制剂进口附加值高,整个制药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药品价格主要受发达国家药价的牵动。

2 流通环节臃肿,药品流通费用高

我国现行药品流通按照药品生产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医疗机构再到消费者的渠道进行,繁杂流通环节的成本加价是造成药品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竞争态势。另外,由于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流通效率也较低。因此,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较多的流通费用,再加上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药品层层加价,造成药品价格虚高。

(二)研发投入不足,推动药价攀高

上图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了134.5亿元。但早在2005年,美国药品研发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成员产业中的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就高达394.3亿美金。从R&D强度上来讲,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之比从2005年的不足1%逐渐上升,到2009年上升到1.42%以上,我国制药产业中的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而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R&D强度已经达到了9%,而后的30年间,其比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5%以上。

无论从绝对金额上还是强度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研发实力不强,高技术药品过于依赖进口,或者通过购买专利来生产药品,增加了我国医药生产的成本,难以抑制药价高攀。

(三)药品定价不合理导致药品价格过高

药品定价要求较高,要有专业的药物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但我国现有的定价机构缺乏这种专业性,相关人员对药品价格的调查审核能力有限,而且品种繁多,定价范围很难确定。另外药品定价和审批的不是同一个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增加了定价难度。医药企业通过改变剂量、换新包装等,将旧药改成“新药”,避开降价。定价程序也没有规范化和公开化,许多企业与定价人员拉关系,存在“人情价”、“关系价”。

(四)厂商的纵向合谋,使得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药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商品,造成了生产厂商进行产销纵向合谋的可能性。药品消费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医药消费中,医生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患者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患者依赖于医生的建议,医生掌握了用药的自由权,而且病情的复杂性和身体条件等因素,医生在同一种病上能选择不同的药物,这样,医生可以主导患者的用药。为了收取回扣等,医生可能诱导患者使用高价药,提高医药价格。

三、我国目前的医药产业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

我国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认证,淘汰了一些落后的企业,优化了医药产业结构,提高了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但是,目前医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状,说明我国GMP等认证标准与国际还有一定差距。而关于医药产业布局,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导致全国医药产业的重复建设,不利于医药产业增长极的培养和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同时,我国医药产业政策法制化程度低。美国与欧洲都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比如:美国制订的《生物技术未来投资和扩展法案》、欧盟制订的《98/44/EC指令》、波兰制订的《医药工业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医药产业政策法,加大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力度,为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二)医药产业科技政策

《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认为我国医药科学技术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是,努力提高化学药、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的创新能力和研制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研发的主体是科研院所及学校,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研发的主体是企业。有关学者对地理溢出、大学研究对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空间计量检验发现,大学研究对医药产业创新不能产生促动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支持医药企业研发,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

(三)医药价格管理政策

我国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表现的最明显的是近十年来政府主导的23次药品降价。但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引发了其他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首先,药品降价严重影响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研究表明,药品价格下降40―50%,将导致医药研发投入减少30―60%。而对于医药产业这样的高技术的产业而言,研发投入是其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一味的降低药价导致部分医药企业进入了困境。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便以高价销售成分和功效与降价药一样的替代药,这是导致目前药品价格逐年走低,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却逐年走高的直接原因。另外,药品降价影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做强做大。因此,在调控药价时,应该综合采用医药产业政策,培育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使药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完善医药产业政策

鼓励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通过合并、兼并、收购、联合、租赁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与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努力形成“专、精、特、新”的中小优势企业。通过培育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优势企业,形成共生的市场体系,从而解决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制定合理的医药产业政策,将产业政策法制化。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应更倾向于获得规模经济的企业重组兼并政策和产业布局的非均衡性,培养产业增长极。我国有关药品管制的法律法规虽在逐渐增多,但法律级次不高,配套法规不够完备,因此,要完善我国医药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将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医药产业政策上升到法律高度。

(二)加大医药研发投入,以企业为研发主体

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调整产业政策,转换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新药品研发、临床检验、市场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药品创新风险较大,银行不愿意提供资本支持,制药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且多投资于收益相对稳定的经营领域,创新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们医药产品创新的主要瓶颈之一。政府投资则成为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通过资本分工,使企业专注于投资新药品的商业化研究和生产工艺改进,政府参与分担创新资金,投资于新药品研发机构与研发基地建设,降低企业前期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资金成本。

药品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作为药品创新的启动者和推进者,可以通过公共采购政策的安排,在保证药品疗效的前提下,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技术创新的“市场拉动”效应,使创新药品在市场开拓期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保护,同时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市场有关的风险。

篇7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南北两翼协调发展格局,北部创新中心有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海淀园;南部制造中心则囊括了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2011年,基地内已聚集生物医药及相关企业127家,实现产值76.16亿元,同比增长39%。该基地已形成药品检验研发中心、生物制药、化学药、保健品、生物农业及兽药、医疗器械、中药七大特色产业板块。2010年以来,同仁堂集团、步长集团、神威药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入区。

同仁堂拥有340多年历史,是中药行业龙头企业,拥有中成药、保健品近2000个品种。同仁堂在基地建设同仁堂健康、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制药等六个项目。其中同仁堂健康项目就占地130亩,主要生产阿胶杞黄口服液、冰糖燕窝、参杞颗粒等产品,2010年销售收入达42.38亿元。

步长集团2009年销售额在医药行业排名第八,其中药专利药排全国第一,拥有60余个专利中药品种,20个独家专利中药品种,最大的产品品种年销售额达20亿元。步长集团在基地内占地230亩,主要生产脑心通片、消淋败毒丸、人知降糖胶囊等产品。

神威药业是香港联合交易所市值最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拥有清开灵注射液、小儿清肺化痰颗粒、滑膜炎颗粒等10余个国内中药市场大品种,产品产值超亿元品种6个。

亦庄生物医药园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大基地之一。“十一五”期间,该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增速为39.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24.3个百分点。2010年,基地390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完成工业产值共计226亿元,占全北京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8.6%。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995年就在亦庄开发区建立,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几千名员工,2008年即在中国跨国医药企业中排名第一,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是亦庄开发区纳税前三名企业。

怀柔、密云等区县作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依托自身资源,在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展现出新气象。

怀柔物产丰富,板栗产量占到全市的70%,拥有全国最大的西洋参种植基地,果脯、古钟御酒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12年,怀柔区食品饮料基地被批准成为北京市首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截至目前,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已达108家的怀柔区,聚集了玛氏食品、朝日啤酒、红牛、红星、红螺、御食园、康师傅等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和名牌产品,总产值160亿元。

怀柔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食品饮料基地。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就位于怀柔区雁栖湖畔。食品饮料与包装印刷是该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区内集中了一批以爱芬食品、红牛饮料、丘比食品、纽利味食品、朝日啤酒、红星、红螺、御食园、康师傅等为主要代表的知名食品饮料企业。随着开发区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壮大,包装印刷企业也纷至沓来。雁栖工业开发区内已有波尔亚太(北京)金属容器有限公司(美国)、太平洋制罐(香港)、奥瑞金新美制罐(新加坡)、北京雁栖中央化学有限公司(日本)、奥星恒迅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刮拉瓶盖(意大利)等知名包装印刷企业20多家。

篇8

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位于成都高新区内,初步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扩展区为成都市各区县,辐射区为德阳、绵阳、乐山等市。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基础设备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投资政策优惠、服务质量优良,一区多园模式的高成长性产业基地,使四川生物产业总体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保持西部领先优势。

核心区以地奥集团、迪康集团、康弘集团、恩威集团、蓉生药业、华神集团、国嘉制药等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医学材料、现代中药三大领域,同时将生物芯片及生物新型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使高新区成为成都乃至西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的聚集区,成为西部生物医药研发的中心。

生物医药产业将主要围绕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医学材料、现代中药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生物医药领域进行,同时鼓励从事生物农业、生物信息、生物环境、生物化工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

篇9

[摘要]医药制造业作为河北省十大主导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培育、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论文都对河北省近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

关键词 ]医药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河北省

医药制造业是河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化学原材料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本文对河北省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对策。

1河北省总体现状分析

1.1产业规模

河北省医药制造从2000年的111.0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655.19多亿元,总产值持续上涨。但它在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4.29%下降为2011年的1.01%。河北省的销售利润率从2000年到2003年上升较迅速,在2003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从2003年到2004年回落;从2005年到2008年销售利润率持续上涨,在2008年达到一个顶峰,在2008年到2010年,销售净利率呈平缓的趋势,在2010年到2012年又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2008年到2010年的大。

1.2需求分析

河北省的医药制造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保持在15%左右,而全国的医药制造业出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大约在12%到7%之间。总的来看,全国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趋势比较平缓;河北省的在2006年到2008年之间呈现上涨趋势,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从2008年至2012年持续下降。

1.3地区分布

2012年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总共有231个企业主要分布于石家庄、邢台、保定和邢台,总计占全省企业的72%,其中石家庄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有35%。其中石家庄的工业总产值最大,为3797879.4万元,占全省的67.4%,其次为保定,占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的9%,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是其他市工业总产值的2.32倍,可见石家庄市在河北医药制造方面的巨大作用。

2012年的河北医药制造利润总额为446124万元,其中石家庄为340763万元,占全省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的76.38%,廊坊的医药业利润总额排名第二,占全省医药制造利润总额的8.83%,唐山和张家口医药制造业却呈亏损状态。

1.4经费投入

河北省在2003年的R&D经费投入为24938万元,2011年为55845万元,2011年是2003年2.24倍。2003年全国的R&D经费投入为276684万元,河北省占全国的R&D经费投入的9.02%,位于第5名,2011年全国的R&D经费投入为1495647万元,河北省占全国R&D经费投入的3.73%,居于第七名,2011年较2003年河北省的经费投入占全国的比例下降了5.29%。总的来看,河北省的R&D经费投入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1.5与其他省份比较分析

依据医药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行业经济地位以及行业经营能力以及竞争力排名因素的考虑,前五名是山东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河北省位于12名。山东省在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排名方面都处于第一的位置,山东省进入全国医药制造百强企业的有10家,占华东地区的24.4%;江苏省在市场份额以及竞争力排名处于第二的位置,拥有百强企业13家,占所在地区的31.7%。

2河北省子行业分析

2.1药品

本文将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归集为药品。药品企业在河北省医药企业方面占到52.38%。工业总值方面药品企业在河北省医药制造方面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为58.63%,可见其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医药制剂制造在2003年~2007年变化不大,但是仍呈上升趋势,自2008年后,大幅上涨,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19.1%,在2008年后中成药生产的比例也不断增大,但是较化学医药制剂制造少很多;中药饮品与生物药品从2003年~2011年的呈现很小的涨幅。2008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河北省不得不改变产品结构来应对来自国际订单减少以及全省原材料务求下滑的现象。

2.2医疗器械

河北省的医疗器械主要涉及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在2012年其有6家企业,在河北省医药制造方面所占比例为3.17%,工业总产值占的比例也很小为1.89%。卫生医疗及医药用品制造,其从业人员在2007年时有295人,2012年其从业人员增加比例为1.01%,增长幅度很小。卫生医疗及医药用品制造在2003年~2010年总体处于平稳状态。

2.3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012年河北省化学药品原料要制造的企业有60个,占总的医药制造的31.74%。其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的41.87%,为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的2.02倍,是生物药品的22.16倍。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处于主导地位,是河北省医药制造的主导产业,在2003年~2007年,一直处于80%左右,2008年其迅速下降,下降了20.84%,之后2008年~2011年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

2.4保健性食品

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大规模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仅为1.45%,而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总计比例为86.05%,还有一些小作坊,其占有比例12.5%。河北省保健食品企业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企业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性食品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消费时尚,这给河北省保健型食品提供了契机。

3河北省医药制造存在问题分析

3.1盈利水平低,效益下滑

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成本上本,以及中药品种价格的不断上升,医药制造的成本不断上长,使其效益水平处于下滑状态。因全国性的医药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河北省省内有的企业进驻医药行业,使其数量增加,但是河北省以及全国的使用的药品的数量以及种类是有限的,这就发生了各个医药制造企业之间的同质现象比较严重。

3.2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创新是推动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极为重要因素,医药制造业也不例外。但是,河北省的R&D经费投入从2003年到2011年的55845万元,增长了2.23倍,但是在全国的排名却从第五名降为第七名,这说明其经费投入在全国来说还是不足。与浙江省2012年的R&D经费投入强度相比,差了近一倍;在产品研发方面,江苏省医药大省申请专利是河北省的3.5倍。

3.3规模优势不明显

河北省2012年在全国医药制造企业排名12,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与山东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南省以及四川省这些强省,仍具有很大的差距。河北省医药制造从2000年总产值101亿元,2011年600多以亿元,虽然增长很多,但是较全国相比,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虽然河北省的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较缓慢。

3.4发展潜力处于劣势

我国医药制造业全国的利润平均增长率为17.34%,河北省的增长率仅为2.44%,因而可见河北省的利润增长极为缓慢,没有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全国的新药产值率要高于河北省的5.64%;以及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较,其在行业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排名方面都处于末端,可见其发展潜力处于劣势。

4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能力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出口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出口过分依赖化学原料的出口,而高附加值的生物药品制造及医疗器械出口所占比例很小。在保持出口优势的同时要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范围。此外,河北省医药制造业还要减少高污染、高消耗产品的生产,鼓励支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发展,实行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4.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对于医药制造业至关重要,但是河北省R&D经费投入在全国的排名呈下降趋势,所以要加大R&D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提高企业的成果转化能力,从而实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自主创新并不是盲目的排外,我们要选择性的引进国外先进的发明研究,在引进的基础上吸收创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只有走创新发展道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4.3发挥产业规模优势

我省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同山东、江苏等省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医药制造企业的地区分布。另一方面,要发展医药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的领导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在分散的基础上实现整合,才能真正的发挥医药制造业的规模优势。

4.4加大政府扶持

政府作为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对于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政府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给予政策优惠,以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医药制造业的要素供给。加强对医药制造的监管,保证医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晶,李野,于艳艳. 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18):1732-1734.

篇10

雄踞彭州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彭州已建成包括深加工、提取、制剂等各制药企业19家,已形成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其中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2家。目前,亚宝药业、亨达药业、济生堂药业已全厂通过2010版GMP认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该市已拥有“丽珠”、“亚宝”等中国驰名商标;“济生堂”、“川济”等百年老号名牌;“宝盛康”、“金善堂”等四川著名商标。

生物医药一直是彭州支柱产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这一产业更是以40%的占比,成为该市财政主要来源。近年来彭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生物医药作为发展石化、家纺服装之外的又一主要发展产业。

新绿色药业、光大制药、协力制药等一批优势企业不断成为龙头企业,使彭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医药单品种就有7个,预计2~3年内这一数字将达10多个,仅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就拥有4个国内独家产品。截至2012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完成总产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7%。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8147.9亿元,而生物医药产业的占比仅为10.2%,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而这正是彭州,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所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国务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久前的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总共502种)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达317种。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进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剑指100亿夯实五大产业链

生物医药是彭州支柱产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生物医药产业以40%的比重成为彭州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2013年10月,彭州市结合国家及省市各有关规划和要求,出台《彭州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2013~2020)》(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彭州将做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资源整合,规范市场行为,做优中药材种植加工、现代中药制剂、化学药制剂、养生保健及医药商业流通等五大产业链,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打造“成都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及中药旅游养生观光带。以川产道地药材为重点,力促川芎、黄柏、杜仲、厚朴、黄连、鱼腥草、麦冬等多品种优质无公害道地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进程。打造“成都造”中药材知名品牌;在高寒山区和丘陵地带打造中药旅游养生观光带。到2020年,新建道地药材种植资源基地3~5万亩,新增种植收入1.5~2.5亿元,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研发一批新药上市。在进一步提高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比重,增强新药创制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并适度布局健康产业孵化园基础上,重点打造新绿色药业、协力制药、光大制药、济生堂药业、维奥制药等一批骨干企业。到2020年,研发上市3个化学药品新药和5个中药新药及一批医疗器械新产品。

力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整合彭州市现有科研优势,研发、推进一批能够进入主流市场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同时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完善中药研发和创新体系,并推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多措并举强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篇1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产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医药出口受冲击比较严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12.41亿元,同比增长3.57%,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22.61%。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在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下,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前景比较乐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制药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38家,去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呈现集中度提高态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也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同时,医药工业盈利水平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2009年前2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尽管由于外销受阻,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利润仅增长6.9%。但生物制药工业的盈利水平较高,1-2月的增幅为43.4%,显示出生物技术产业高增长、高回报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购销增长稳定。200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累计购进约3450亿元,同比增长11.45%,累计销售3330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933.21亿元,同比增长9.81%,销售总值为103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增幅比较平稳。

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以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为例,坐拥长白山这个“立体资源宝库”,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96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他工业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下,吉林省医药产业出口却实现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去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中药产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时,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发现到新药开发的完整药物创新体系。

盐酸安妥沙星及制剂是中药创新药物的一个代表。该药是由源自中药的石杉碱甲设计开发的创新药物,对多种动物的多种认知障碍模型有恢复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痴呆的作用。目前,生产该药的上海药物所已经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Ⅱ期临床研究在法国、瑞士、南非等6个国家35家医院展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转贴于  生物制药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尽管起步较晚,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773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近7000亿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少生物制药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但长春金赛药业公司却逆势上扬,创纪录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金赛从成立之初就把强化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国内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第一支专利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产品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也让金赛药业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重组人胸腺素,预计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万,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支。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李家洋说。

紧抓机遇危中寻机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桑国卫认为,医药工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导致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国内高端医药市场。

同时,随着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应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国家重大药物创新专项和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推动下,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物制药等具有高回报率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服务,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

篇12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98-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广东省在医药产业资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整体优势,科研队伍已初具规模、研发基础明显增强。据国家统计局、SFDA药监统计年报显示,目前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7.34%,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山东和江苏。2009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为737.72亿元,比2008年增长19.39%。从各个子行业的产值构成来看,在医疗器械和生物药品制造领域,广东省的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但是近年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医药产业发展强劲,在产品、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各方面与广东省展开竞争,广东医药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呈下降趋势,面临慢进则退、不进快退的强大挑战。现在广东面临创新药物开发难度加大、投融资渠道不畅、创新体系有待加强与完善、地区吸引力下降、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缺乏等问题。本文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等评价指标出发,将广东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江苏、浙江、山东等医药产业发达的省作以比较,从中找出广东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所在,进而针对提升广东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综述

技术创新的定义(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指人们在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改进中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工艺、工具或装备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或具有潜在的长远的经济效益,通常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创造性地运用其在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具有潜在的长远的经济效益,通常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1]。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但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斯切尔(Scherer,1992)认为,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的包含很广,而且创新活动方式极不相同,所以只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加拿大的Debresson教授用8个指标来比较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创新资本投入/销售收入、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销售人数、出口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企业的创新倾向。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用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技术转让、新产品销售、新产品出口六项指标为基础建立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指标,以此来反映中国的技术开发能力;清华大学傅家骥等人从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不同侧面以R&D投入量、专利统计量、新产品有关指标量(新产品产值、新产品实现利润、新产品开发周期、新产品技术水平)等作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等人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1)R&D总支出,R&D支出增长率,R&D支出/销售额。(2)直接R&D总人员,直接R&D总人员/员工总数,员工受教育程度构成。(3)专利数,产业申请专利数年均增长速度。(4)新产品销售所占比重,国际领先水平产品数,劳动生产率。

(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系统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单一的指标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考虑到技术创新内涵以及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医药产业相关数据的可得性,结合当前一些学者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成果,本文将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生产能力、技

二、实例分析

(一)医药科技人力资源比较缺乏

2008年广东省医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为5 437人,而江苏和浙江两省医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分别为9 148人和9 459人,山东省则达到10 074人(约为广东的1.8倍);2008年广东省医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为3 700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67.6%,江苏和浙江两省医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分别为5 752人和5 938人,山东省则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6 048人,远远多于广东省;2008年广东省医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2 392人,同年浙江省医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6 002人(约为广东的2.5倍),山东和江苏两省也分别达到5 202人和3 967人,R&D活动人员明显多于广东。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还是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高素质人才数量来看,广东省医药产业科技人力资源远远低于山东以及江浙两省。

(二)医药科技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广东省医药科技机构数量增长较快,由2004年的51个增加到2008年的74个,但是相对于浙江、山东、江苏省医药科技机构的数量来说还是相对较少。2005年江苏有医药科技机构70个,比广东省多20个,浙江和山东省各有医药科技机构64个,比广东省多14个;2008年浙江省有医药科技机构85个,比广东省多11个,山东省有医药科技机构80个,比广东省多6个。

参考文献:

[1] 庄伟民,龚仰军.产业技术创新[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

[2] 姚维保.中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专利保护: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创新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5,(9).

[3] 蒋伟民,陈金林,等.生物医药创新研制和专利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0,(3).

篇13

2、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恢复性增长,1-6月预计完成产值23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2,增长10。

3、环保产业增长趋于平稳,环保产业经过去年一年的高速增长,今年已经基本进入平稳增长阶段。1-6月预计完成产值36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9,增长20。

4、机电一体化产业增长迅速,1-6月预计完成产值13.8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增长38.2。

5、部分骨干企业生产销售快速回升,中小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拉动整个高新区的经济增长,邮科院、长飞销售情况趋好。凡谷电子、多普达产值均比去年同期增长90以上。

6、一批小企业迅速壮大,今年,新达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36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全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

7、中芯国际项目:中芯国际武汉芯片厂将于6月26日至6月28日“华创会”期间正式破土动工,07年12月30日前完成所有的建设工程与设备采购,20__年第一季度完成设备调试后即正式投入生产。项目总投资107亿元人民币。

8、光谷精工电子产品项目:由深圳格力浦电子公司投资,追加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20__年1-6月份完成投资3000万元。

9、湖北日报楚天传媒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11亿元,20__年计划投资23000万元,1-6月份完成投资17980万元,1号楼印刷车间内、外装修及厂房内部管线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完成了部分设备购买。

10、中冶南方总部新区项目:总投资2.5亿元,20__年1-6月份完成投资3800万元。

一批外地进区企业同时开工建设,江汉石油工程钻具公司、仪器仪表公司、金钢石钻头公司、浙江省投资的武汉锅炉附件厂、中钢天澄环保公司、友谊食品工程公司等进展顺利。20__年投产后,即可形成新增税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