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碳经济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逐渐加重,一种新的低碳环保理念应运而生。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发展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工业污染产生废水、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破坏着自然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的模式主要是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保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低碳风景园林就是在满足人们生态景观需求的前提下,使绿色生态得到有效推广。

一、低碳风景园林的概念及意义

低碳园林景观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劣的背景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园林景观、“低碳技术”、“低碳社会”等都同属于低碳时代的基本理念。在社会经济大跨度发展时期,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自然资源匮乏等情况的加剧,人们逐渐重视起节能环保等相关理念。风景园林工程作为保证城市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通过结合低碳节能理念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使用低碳理念对传统风景园林艺术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低碳风景园林艺术的特点

现阶段,低碳风景园林的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还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环境恶化和资源贫瘠等局面,上文也提到了这一作用。在人们逐渐重视低碳风景园林艺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将其与传统的风景园林进行对比。也正是经过这种对比,才能使各界充分认识到低碳风景园林具有的明显优势,这也是其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树木、钢材、水泥等人工材料。在城市频繁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与城市面貌相匹配,传统风景园林景观必然会面临着拆除或重建的危机。而低碳风景园林所提倡的是低碳环保理念,要求对已经成型的建筑或使用过的材料进行重新的改造并加以创新,使风景园林建设材料能够做到循环再利用,这样便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减少能源消耗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管是城市内建筑还是风景园林建设,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包括在工程实施、运行和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低碳风景园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过量的情况,尽量选择就地取材,这样便可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使用“低碳”材料代替“高碳”材料,降低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碳成本;在风景园林建设中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应用,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如: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照明路灯;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拒绝为了达到圆领景观效果而使用大面积玻璃墙等高耗能的材料,尽量减少空间浪费的情况。

(三)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在城市中大力建设风景园林工程不仅要美化环境、扩大城市绿色覆盖率,更重要的是保证城市生活质量。园林景观中的绿色植被能够经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众所周知,绿色植被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公顷针叶林一年内能够吸收300吨的二氧化碳。所以,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扩大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加强吸收二氧化碳,提高城市居住的环境质量。

三、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准则

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减少污染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营造低碳风景园林过程中,就需要始终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展开,科学合理地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在保证风景园林建设完成之后能有效吸收城市中二氧化碳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证风景园林的实际效果,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基本要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应该保证以下几点要则:

(一)合理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方面,需要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建设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意见。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设计人员必须通过实际研究,制定合理方案,有效控制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满足园林建设的需要。

(二)选择优质节能材料

低碳风景园林不仅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要对材料选取方面进行足够的重视,即选择低碳环保的节能材料。若想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是低碳材料,需要计算出材料的碳成本,如果碳成本数值低,那么则符合低碳材料要求。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材料不等同于材质,所以在实际选材工作中,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包括材料的生产厂家、材料制作技术等等。

(三)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

在风景园林建设初期,通常会使用消耗大量能源的机械设备,对交通、造成和污染等方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还会增添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现代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将会改善施工过程中碳排放过量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大型设备对植被的破坏。

(四)延长低碳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在城市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风景园林频繁更换、拆卸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因为城市格局在不断变化,风景园林景观也就需要不断改善,但是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会造成资金、能源的极大浪费。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尽量采取措施,延长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尽量降低对风景园林的资金投入。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城市发展趋势,使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延长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即便是要进行拆除和改造,也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低碳风景园林建立在传统的园林建设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自然生态位主要格调,重视绿色植被的建设,贯彻“低碳经济”的所有理念,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风景园林景观,将低碳理念渗透到社会发展中。

结语:

工业社会日渐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渴望日渐迫切,因此,“低碳经济”是顺应时展而演变出来的理念。总而言之,在建设城市低碳风景园林过程中,不能只顾风景园林的艺术性,而是需要从实际出发,保证风景园林的实际作用,确保城市生活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对资源能源的破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未来营造城市风景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建设低碳节约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杨一楠.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

[2]罗仕伦,张鹏.修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北京农业,2013(07).

[3]韩会军,候怀欣,李闪闪.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规则及其功能特点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1).

篇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环境保护者提出了“低碳”生活,强调它对于环境的重要性,就在这时,风景园林建设者也提出了把低碳与园林建设相结合,低碳风景园林建设就成为了人们大力推广的城市建设项目。

1、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产生背景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这一概念,最初是针对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导致的各方面问题,以及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日趋短缺的问题提出的。1750 年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就开始在城市中大量兴建生产工业、加工制造业和交通建设等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一次性传统化石能源,然后会产生并排出许多类似于二氧化碳等造成温室效应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会导致显著的全球气候变化,如近几年一直出现的全球变暖、全球变冷等极端变化。全球的环境事件和许多极端气候,威胁了全球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与此同时,人们仍在不断攫取这些资源,能源消耗不断增长,世界对于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加快了进行现代化的步伐,城市化和工业化大步向前推进,一些相关的高耗能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能源的高速攫取和高增长态势。同时,由于小康社会的全面普及,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要进一步提升,人们越发重视环境保护,对于生态文明有着强烈的渴求,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前提下,提高城市中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逐渐被提上日程,受到重视。

2、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主要功能特点

2.1低能耗

为保证风景园林的高效性建造,应该提倡使用低能耗产品,解决能源的高度消耗这个问题。风景园林的建造过程过于复杂,在生产、建造中和建造后的运行和拆除过程中会过多地消耗能量。为保证低能耗的目标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建造,例如短距离选择建筑材料,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选择低碳建筑材料,减少对钢筋水泥的使用量,这样可以降低总体的能源消耗。还可以使用一些再生性能源或是采用太阳能发电,选择一些容易种植、寿命长的植物。不要过于的强调景观效果,过度使用装饰性材料,尽量不使用玻璃幕墙。

2.2提升能源效率

传统的园林营造和使用通常使用大量的木材,尤其以一些古树和大树为最,使用一些诸如水泥、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这些对于后期的维护会产生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更新时一般会对旧材料进行丢弃。低碳风景园林更加倡导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通过对原有材料的重构、创新设计进行再次利用,这些都会无形中减少碳的排放,提高了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

2.3增强风景园林的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碳汇功能是大自然自身所独有的,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与工作,将二氧化碳等大气中所含的温室气体进行加工、吸收、分解,最后将产物汇聚到它们的根部或土壤中,以此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碳汇是减炭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据测算,1 hm 2 草坪每年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它们每年大约都能吸收870 kg 碳当量,林木对于碳汇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林木每生长 1 m 3 ,就能够吸收约 1.83 t 的二氧化碳碳当量;1 hm 2 阔叶林每年大约能吸收 360 t 碳当量;1 hm 2 针叶林每年大约吸收 930 kg 碳当量。由此可见,形成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建设目标,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湿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绿化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在固碳减碳。因此,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提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3.1减少风景园林中的碳足迹

人类活动中会释放出一定量的温室气体,人们吃早餐、开车、采暖等等活动都会留下碳足迹。在进行风景园林的建造过程中,总设计师要对于“碳足迹”这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要充分理解风景园林营建过程中的碳足迹,这有助于园林设计师认真思考低碳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每一个建造项目都应该进行碳排放的估计,严格进行限制。在建筑的施工前、中、后都应测量碳足迹,保证建筑符合要求也满足低碳生产的要求,确保该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初始建造时会大量地使用一些机械化设备进行操作,这些大型机械会造成碳排放量过度,因此,设计师要对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景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工程作业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

3.2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

园林设计师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选择碳友好的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料的碳成本,园林材料的地方性也应作为碳友好材料的选择条件之一。

3.3保证园林的使用期限

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一般是 20~30 年,但是在高速化的城市建造下,风景园林的使用寿命更是大幅度缩减。为了保证园林的使用期限,在进行建造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建造,保证园林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保证后期不被过多地修改和移除。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最好是采取经典式,不会过时的美,减少后期的碳排放量。

结语

随着资源的不断使用消耗,可利用资源的不断减少,以低碳为主旨的建筑设计理念将成为社会生态建造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特点的分析和对其建造要则的探讨,指出在现代风景园林建造过程中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希望在建筑行业尽快形成低耗、节能、低污染的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生态新风尚,建造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利用的社会。

篇3

随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中要把风景园林的建造,作为改善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低碳这一理念的兴起与环境日益的恶化有着密切关系。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以及传统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推广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念,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风景园林建设“低碳”的理想目标,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

1低碳风景园林的概念界定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交通、住房等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加大必然引起环境的高碳和污染。园林建设在各种不同需要及追求下,需要利用不同的材料和优良的设计完成园林的建造。要达到我们所追求的低碳生活效果,低碳园林的建造应该遵循4点:(1)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量。(2)合理搭配园林相关植物,更好地发挥碳汇功能。(3)提高风景园林内部资源的重复利用率。(4)合理分配园林的维护费用,减少开支。

2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2.1降低能源消耗

低碳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风景园林的营造必定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何使这种消耗降到最低,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做好低碳环保工作,保护环境。其次,能源的选择使用会影响到后续的各项工作,使用一些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不仅环保而且经济,使用寿命长。再次,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观的“美、奇、特”,更重要的是功能性的设计和营造,既延长了园林寿命,又减少了园林改造资源的浪费。

2.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改善环境的措施通常是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园林的营造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但要有所变通,毕竟园林的面积是有限的。丰富植物群落层次,这些绿色植物在吸收CO2的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O2,有利于提高园林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建设一些适合个人运动健身的小型林荫道,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建康,而且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具有人文性。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3.1控制碳排放量

在建造风景园林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机械方面的工具及相关材料,这些工具必然会消耗很多石化能源,碳排放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会产生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建造师能够较好地选择园林建造的场地,尽量避免或减少大机械工具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量。

3.2降低园林维护的碳成本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有优秀的建造师指引园林的营造,建造师应在建造前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区域条件,设计的园林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可持续性、维持性。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风景园林,在维护上不仅避免了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而且它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态系统较好地维持调节可持续发展状态,这就减少了维护次数,降低了维护的碳成本。

3.3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篇4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8-0055-02

Research on terrain featur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cheme of Leshan tourist spot

ZHANG Shi-hai, WANG Ming-qing, YE Chang-an, ZHAO Yan-ling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target descirbed in IOT industry planning in Leshan: "creating a IOT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city in Leshan", an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ity features of Leshan, tourism management is incorporated into IO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ject to make full use of tourism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 and thus "smart tourist spot" management program combined with Leshan characteristics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tradition resourc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cheme for Leshan tourist spot is given to industrialize IOT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with properties of inovation and practicability.

Keywords: IOT; smart tourist spot; Lesha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0 引 言

旅游业是乐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乐山市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峨眉山知名景点,然而,随着旅游人员的流动性大、车流量多,也给旅游区的安全防范带来隐患。当前,乐山旅游区内主要采用的是人防,在人员配备和工作量上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况且,这本身也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乐山的旅游景区大多都是山地,无论是峨眉山还是大佛,都是处于山地之中的,峨眉山的万佛顶海拔更是达到3 000多米。为此,本文根据乐山市旅游区的特点,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进行数字监控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以便为打造管理高效、监控措施到位的旅游景区服务,同时也为创建乐山数字式智慧景区提供服务。

1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景区需求分析

乐山大佛和峨眉山都是国家5A级景区,2011年以前,年均接待游客量在500万人次以上,并且以年均50万人次的速度进行增长,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众多的人流造成了景区游客拥堵、车辆调度效率低下等问题经常出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景区的管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不畅,相互之间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需要共享的信息资源,信息共享的实时性不够。

其次,游客人数的增加,也造成景区的管理难度增加,从而使得保护游客的安全难度进一步加大。

由于旅游景区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节假日或旅游旺季,游客数量往往是平时的若干倍,因而产生景区保护和给游客提供满意服务出现矛盾。另外,服务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动态配置,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缺失,也使得游客的满意度不高。

由于这些种种矛盾,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数字旅游景区的管理系统,以使其能够建立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为核心的管理和服务平台,从而实现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共享。建立乐山旅游景区的数据中心,可以实施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管理,使管理高效、智能、实时化。

2 基于物联网的乐山智慧景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

该方案采用3G无线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并结合现在的有线网络,组成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使用三大3G运营商完成网络侧的配置,在景区的各个重要位置设置监控点,以监控当地的人流、车流以及其他安全方面的状况。将该点的业务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设备接入到3G网络后,由3G网络通过VPN隧道路由连接到中心端内的LNS路由器上,整个隧道的开启和通过均在运营商网络的内部实现,最后采用H.264编解码压缩技术,将视频、语音编码后的数据通过无线IP网络传输,以实现无线远程监控、远程指挥调度等。图1所示是本系统的网络结构框图。

篇5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1]。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1w内痊愈,然而,部分患者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2,3]。为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技术水平,现将我院于2013年4月20日~2014年7月1日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2例患儿全部为住院病例,其中男51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24.73个月(约2岁8个月)。其中

1.2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诊疗指南》[4],在流行季节发病的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出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作出临床诊断。①典型患者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溃疡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②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③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确诊病例需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5]。

1.3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阳性体征、血常规、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病原学检测、脑脊液、X线胸片、头颅CT、脑电图、心电图。有3例患儿行MRI。

2 结果

2.1疾病诊断与病情分度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92例患儿全部符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临床诊断83例,确诊9例。

2.2临床表现 发热92例(100%),平均发热天数4.51d,最长发热天数17d,皮疹或口腔疱疹溃疡92例(100%),惊跳或易惊45例(48.91%),惊跳/易惊+肢体抖动20例(21.73%),肢体抖动8例(8.69%),神差或嗜睡13例(14.13%),头痛4例,呕吐2例,呕吐2例,肢体瘫痪1例,抽搐1例,肺出血1例。

2.3血常规 入院前或入院后92例患儿都进行了血常规,其中51例高于正常(11.1~25.5×109/L),39例正常,2例低于正常(

2.4血液生化 入院后92例患儿进行了血液生化检查,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30例,最高达890 U/L;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升高24例,最高达167 U/L;4例血糖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达15.68mmol/L,低血钾13例,最低为2.4mmol/L,低血钠2例,最低为125mmol/L,酸中毒2例,C-RP升高17例,最高达51.9mg/L。

2.5脑脊液检查 入院后53例患儿进行了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在外观上3例呈血性,其余50例均为无色透明,潘氏试验(±~+),白细胞数16例正常(30.19%),18例白细胞数为10~50×106/L(33.96%),10例白细胞数为50~100×106/L(19.86),7例白细胞数为100~300×106/L(13.20%),2例大于300×106/L,其中最高1例白细胞数为705×106/L,糖均正常,氯化物均正常,提示并发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

2.6影像学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头颅CT及胸部X片的检查,其中头颅CT异常者5例,提示为低密度影,胸部X片异常者46例,1例表现为广泛分布的实变征象,进展迅速。3例患儿行了MRI的检查,其中1例提示脊髓炎。

2.7脑电图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脑电图的检查,其中16例患儿脑电图异常。

2.8心电图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心电图的检查,其中86例患儿提示窦性心动过速,4例患儿提示低电压,2例患儿提示ST-T改变,1例患儿出现房性早搏及Ⅰ°房室传导阻滞。

2.9病原学检查:92例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患儿均咽拭子进行了病原学检测(RT-PCR法),结果9例EV71病毒呈阳性。

2.10治疗与转归 针对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及心动过速比较明显,主要采取了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甲泼尼龙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米力龙控制心率及改善循环等的综合治疗,后期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体会,加强了对地塞米松的应用。其中脱水降颅压主要应用20%甘露醇,3~5ml/Kg・次,3~4次/d;甲基强的松龙10~20mg/Kg・d;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g/Kg・d,地塞米松0.5~1mg/Kg,根据情况应用3~7d。1例患儿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模式采用了压力控制(PC),除1例患儿积极治疗1d死亡外,其余均于入院后7.99d治愈出院,其中1例有下肢瘫痪。1例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及呼吸衰竭,1例瘫痪患儿为并发脊髓炎。

3 讨论

普通的手足口病通常在7~10d内痊愈,并发症并不常见。重症手足口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及及时治疗,患儿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6,7]。

3.1年龄特点 儿科收治的9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91例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重型),1例诊断为危重型,平均发病年龄在24.73岁,其中

3.2临床表现 9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全部均有发热及皮疹,惊跳或易惊45例(48.91%),惊跳/易惊+肢体抖动20例(21.73%),神差或嗜睡13例(14.13%),肢体抖动8例(8.69%),除了发热及皮疹,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惊跳、易惊、神差/嗜睡、肢体抖动,而头痛、呕吐及抽搐等表现少见。因此在手足口病的患儿,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要警惕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及时处理。

3.3实验室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头颅CT、脑电图的检查,其中5例患儿头颅CT异常,16例患儿脑电图异常。其中53例患儿行了要腰穿脑脊液检查,其中仅有16例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占30.19%,其余37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临川表现及转归方面无显著差异。

3.4治疗 重症手足口病例的治疗原则为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重症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发的呼吸循环衰竭,应用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配合积极的脱水降颅压治疗,可有效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形成与损伤,对阻止病情的进展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控制颅内压主要采用20%甘露醇,必要加用甘油果糖和呋塞米以增强脱水效果。激素建议选用甲基强的松龙,10~20mg/(kg・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1g/kg,应用3~5d给予。对于已经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的病例,应积极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以Coxa16、EV 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因其传播途径广泛,传染源隐敝,故近年来呈流行趋势,且重症病例数高,给社会造成危害极大。而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 71病毒感染所致。EV 71病毒为嗜神经细胞病毒[9],通过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惊跳、头痛、呕吐、烦躁、躁狂、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肌无力或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查体出现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症等病理征阳性。一般手足口病患儿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为手足口病重症。如果不能识别,给予积极治疗,极有可能发展为危重症患儿,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特别是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及时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挽救患儿生命,对于从事手足口病及儿童疾病防治的一线人员来讲尤为重要[10]。

参考文献:

[1]卓志强,潘万贵,赵国荣,等.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脑脊液改变和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1).

[2]翁心华.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深入认识肠道病毒71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7).

[3]魏燕,路燕,徐明.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手足口病并发脑膜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4).

[4]杨亚荣,杨梦雨,刘晓玲.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

[5]钱素云.肠道病毒71感染手足口病的重症识别和诊治现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

[6]陈峰,李建军,刘涛,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9).

[7]孙立梅,郑慧贞,李剑森,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指标筛查[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