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碳经济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逐渐加重,一种新的低碳环保理念应运而生。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发展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工业污染产生废水、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破坏着自然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的模式主要是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保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低碳风景园林就是在满足人们生态景观需求的前提下,使绿色生态得到有效推广。

一、低碳风景园林的概念及意义

低碳园林景观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劣的背景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园林景观、“低碳技术”、“低碳社会”等都同属于低碳时代的基本理念。在社会经济大跨度发展时期,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自然资源匮乏等情况的加剧,人们逐渐重视起节能环保等相关理念。风景园林工程作为保证城市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通过结合低碳节能理念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使用低碳理念对传统风景园林艺术进行改造,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低碳风景园林艺术的特点

现阶段,低碳风景园林的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还能够有效应对自然环境恶化和资源贫瘠等局面,上文也提到了这一作用。在人们逐渐重视低碳风景园林艺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将其与传统的风景园林进行对比。也正是经过这种对比,才能使各界充分认识到低碳风景园林具有的明显优势,这也是其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树木、钢材、水泥等人工材料。在城市频繁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与城市面貌相匹配,传统风景园林景观必然会面临着拆除或重建的危机。而低碳风景园林所提倡的是低碳环保理念,要求对已经成型的建筑或使用过的材料进行重新的改造并加以创新,使风景园林建设材料能够做到循环再利用,这样便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减少能源消耗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管是城市内建筑还是风景园林建设,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包括在工程实施、运行和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低碳风景园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过量的情况,尽量选择就地取材,这样便可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使用“低碳”材料代替“高碳”材料,降低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碳成本;在风景园林建设中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应用,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如: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照明路灯;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拒绝为了达到圆领景观效果而使用大面积玻璃墙等高耗能的材料,尽量减少空间浪费的情况。

(三)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在城市中大力建设风景园林工程不仅要美化环境、扩大城市绿色覆盖率,更重要的是保证城市生活质量。园林景观中的绿色植被能够经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众所周知,绿色植被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公顷针叶林一年内能够吸收300吨的二氧化碳。所以,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扩大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加强吸收二氧化碳,提高城市居住的环境质量。

三、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准则

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减少污染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营造低碳风景园林过程中,就需要始终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展开,科学合理地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在保证风景园林建设完成之后能有效吸收城市中二氧化碳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证风景园林的实际效果,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基本要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应该保证以下几点要则:

(一)合理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方面,需要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建设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意见。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设计人员必须通过实际研究,制定合理方案,有效控制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满足园林建设的需要。

(二)选择优质节能材料

低碳风景园林不仅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要对材料选取方面进行足够的重视,即选择低碳环保的节能材料。若想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是低碳材料,需要计算出材料的碳成本,如果碳成本数值低,那么则符合低碳材料要求。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材料不等同于材质,所以在实际选材工作中,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包括材料的生产厂家、材料制作技术等等。

(三)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

在风景园林建设初期,通常会使用消耗大量能源的机械设备,对交通、造成和污染等方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还会增添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现代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将会改善施工过程中碳排放过量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大型设备对植被的破坏。

(四)延长低碳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在城市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风景园林频繁更换、拆卸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因为城市格局在不断变化,风景园林景观也就需要不断改善,但是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会造成资金、能源的极大浪费。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尽量采取措施,延长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尽量降低对风景园林的资金投入。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城市发展趋势,使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延长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即便是要进行拆除和改造,也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低碳风景园林建立在传统的园林建设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自然生态位主要格调,重视绿色植被的建设,贯彻“低碳经济”的所有理念,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风景园林景观,将低碳理念渗透到社会发展中。

结语:

工业社会日渐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渴望日渐迫切,因此,“低碳经济”是顺应时展而演变出来的理念。总而言之,在建设城市低碳风景园林过程中,不能只顾风景园林的艺术性,而是需要从实际出发,保证风景园林的实际作用,确保城市生活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对资源能源的破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未来营造城市风景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建设低碳节约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杨一楠.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

[2]罗仕伦,张鹏.修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北京农业,2013(07).

[3]韩会军,候怀欣,李闪闪.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规则及其功能特点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1).

篇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环境保护者提出了“低碳”生活,强调它对于环境的重要性,就在这时,风景园林建设者也提出了把低碳与园林建设相结合,低碳风景园林建设就成为了人们大力推广的城市建设项目。

1、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产生背景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这一概念,最初是针对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导致的各方面问题,以及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日趋短缺的问题提出的。1750 年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就开始在城市中大量兴建生产工业、加工制造业和交通建设等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一次性传统化石能源,然后会产生并排出许多类似于二氧化碳等造成温室效应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会导致显著的全球气候变化,如近几年一直出现的全球变暖、全球变冷等极端变化。全球的环境事件和许多极端气候,威胁了全球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与此同时,人们仍在不断攫取这些资源,能源消耗不断增长,世界对于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加快了进行现代化的步伐,城市化和工业化大步向前推进,一些相关的高耗能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能源的高速攫取和高增长态势。同时,由于小康社会的全面普及,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要进一步提升,人们越发重视环境保护,对于生态文明有着强烈的渴求,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前提下,提高城市中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逐渐被提上日程,受到重视。

2、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主要功能特点

2.1低能耗

为保证风景园林的高效性建造,应该提倡使用低能耗产品,解决能源的高度消耗这个问题。风景园林的建造过程过于复杂,在生产、建造中和建造后的运行和拆除过程中会过多地消耗能量。为保证低能耗的目标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建造,例如短距离选择建筑材料,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选择低碳建筑材料,减少对钢筋水泥的使用量,这样可以降低总体的能源消耗。还可以使用一些再生性能源或是采用太阳能发电,选择一些容易种植、寿命长的植物。不要过于的强调景观效果,过度使用装饰性材料,尽量不使用玻璃幕墙。

2.2提升能源效率

传统的园林营造和使用通常使用大量的木材,尤其以一些古树和大树为最,使用一些诸如水泥、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这些对于后期的维护会产生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更新时一般会对旧材料进行丢弃。低碳风景园林更加倡导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通过对原有材料的重构、创新设计进行再次利用,这些都会无形中减少碳的排放,提高了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

2.3增强风景园林的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碳汇功能是大自然自身所独有的,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与工作,将二氧化碳等大气中所含的温室气体进行加工、吸收、分解,最后将产物汇聚到它们的根部或土壤中,以此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碳汇是减炭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据测算,1 hm 2 草坪每年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它们每年大约都能吸收870 kg 碳当量,林木对于碳汇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林木每生长 1 m 3 ,就能够吸收约 1.83 t 的二氧化碳碳当量;1 hm 2 阔叶林每年大约能吸收 360 t 碳当量;1 hm 2 针叶林每年大约吸收 930 kg 碳当量。由此可见,形成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建设目标,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湿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绿化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在固碳减碳。因此,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提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3.1减少风景园林中的碳足迹

人类活动中会释放出一定量的温室气体,人们吃早餐、开车、采暖等等活动都会留下碳足迹。在进行风景园林的建造过程中,总设计师要对于“碳足迹”这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要充分理解风景园林营建过程中的碳足迹,这有助于园林设计师认真思考低碳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每一个建造项目都应该进行碳排放的估计,严格进行限制。在建筑的施工前、中、后都应测量碳足迹,保证建筑符合要求也满足低碳生产的要求,确保该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初始建造时会大量地使用一些机械化设备进行操作,这些大型机械会造成碳排放量过度,因此,设计师要对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景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工程作业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

3.2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

园林设计师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选择碳友好的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料的碳成本,园林材料的地方性也应作为碳友好材料的选择条件之一。

3.3保证园林的使用期限

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一般是 20~30 年,但是在高速化的城市建造下,风景园林的使用寿命更是大幅度缩减。为了保证园林的使用期限,在进行建造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建造,保证园林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保证后期不被过多地修改和移除。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最好是采取经典式,不会过时的美,减少后期的碳排放量。

结语

随着资源的不断使用消耗,可利用资源的不断减少,以低碳为主旨的建筑设计理念将成为社会生态建造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特点的分析和对其建造要则的探讨,指出在现代风景园林建造过程中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希望在建筑行业尽快形成低耗、节能、低污染的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生态新风尚,建造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利用的社会。

篇3

随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中要把风景园林的建造,作为改善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低碳这一理念的兴起与环境日益的恶化有着密切关系。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以及传统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推广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念,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风景园林建设“低碳”的理想目标,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

1低碳风景园林的概念界定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交通、住房等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加大必然引起环境的高碳和污染。园林建设在各种不同需要及追求下,需要利用不同的材料和优良的设计完成园林的建造。要达到我们所追求的低碳生活效果,低碳园林的建造应该遵循4点:(1)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消耗量。(2)合理搭配园林相关植物,更好地发挥碳汇功能。(3)提高风景园林内部资源的重复利用率。(4)合理分配园林的维护费用,减少开支。

2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2.1降低能源消耗

低碳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风景园林的营造必定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何使这种消耗降到最低,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做好低碳环保工作,保护环境。其次,能源的选择使用会影响到后续的各项工作,使用一些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不仅环保而且经济,使用寿命长。再次,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观的“美、奇、特”,更重要的是功能性的设计和营造,既延长了园林寿命,又减少了园林改造资源的浪费。

2.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改善环境的措施通常是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园林的营造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但要有所变通,毕竟园林的面积是有限的。丰富植物群落层次,这些绿色植物在吸收CO2的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O2,有利于提高园林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建设一些适合个人运动健身的小型林荫道,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建康,而且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具有人文性。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3.1控制碳排放量

在建造风景园林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机械方面的工具及相关材料,这些工具必然会消耗很多石化能源,碳排放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会产生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建造师能够较好地选择园林建造的场地,尽量避免或减少大机械工具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量。

3.2降低园林维护的碳成本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有优秀的建造师指引园林的营造,建造师应在建造前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区域条件,设计的园林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可持续性、维持性。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风景园林,在维护上不仅避免了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而且它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态系统较好地维持调节可持续发展状态,这就减少了维护次数,降低了维护的碳成本。

3.3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篇4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8-0055-02

Research on terrain featur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cheme of Leshan tourist spot

ZHANG Shi-hai, WANG Ming-qing, YE Chang-an, ZHAO Yan-ling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target descirbed in IOT industry planning in Leshan: "creating a IOT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city in Leshan", an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ity features of Leshan, tourism management is incorporated into IO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ject to make full use of tourism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 and thus "smart tourist spot" management program combined with Leshan characteristics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tradition resourc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cheme for Leshan tourist spot is given to industrialize IOT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with properties of inovation and practicability.

Keywords: IOT; smart tourist spot; Lesha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0 引 言

旅游业是乐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乐山市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峨眉山知名景点,然而,随着旅游人员的流动性大、车流量多,也给旅游区的安全防范带来隐患。当前,乐山旅游区内主要采用的是人防,在人员配备和工作量上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况且,这本身也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乐山的旅游景区大多都是山地,无论是峨眉山还是大佛,都是处于山地之中的,峨眉山的万佛顶海拔更是达到3 000多米。为此,本文根据乐山市旅游区的特点,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进行数字监控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以便为打造管理高效、监控措施到位的旅游景区服务,同时也为创建乐山数字式智慧景区提供服务。

1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景区需求分析

乐山大佛和峨眉山都是国家5A级景区,2011年以前,年均接待游客量在500万人次以上,并且以年均50万人次的速度进行增长,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众多的人流造成了景区游客拥堵、车辆调度效率低下等问题经常出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景区的管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不畅,相互之间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需要共享的信息资源,信息共享的实时性不够。

其次,游客人数的增加,也造成景区的管理难度增加,从而使得保护游客的安全难度进一步加大。

由于旅游景区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节假日或旅游旺季,游客数量往往是平时的若干倍,因而产生景区保护和给游客提供满意服务出现矛盾。另外,服务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动态配置,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缺失,也使得游客的满意度不高。

由于这些种种矛盾,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数字旅游景区的管理系统,以使其能够建立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为核心的管理和服务平台,从而实现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共享。建立乐山旅游景区的数据中心,可以实施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管理,使管理高效、智能、实时化。

2 基于物联网的乐山智慧景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

该方案采用3G无线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并结合现在的有线网络,组成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使用三大3G运营商完成网络侧的配置,在景区的各个重要位置设置监控点,以监控当地的人流、车流以及其他安全方面的状况。将该点的业务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设备接入到3G网络后,由3G网络通过VPN隧道路由连接到中心端内的LNS路由器上,整个隧道的开启和通过均在运营商网络的内部实现,最后采用H.264编解码压缩技术,将视频、语音编码后的数据通过无线IP网络传输,以实现无线远程监控、远程指挥调度等。图1所示是本系统的网络结构框图。

篇5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1]。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1w内痊愈,然而,部分患者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2,3]。为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技术水平,现将我院于2013年4月20日~2014年7月1日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2例患儿全部为住院病例,其中男51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24.73个月(约2岁8个月)。其中

1.2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诊疗指南》[4],在流行季节发病的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出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作出临床诊断。①典型患者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溃疡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②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③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确诊病例需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5]。

1.3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阳性体征、血常规、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病原学检测、脑脊液、X线胸片、头颅CT、脑电图、心电图。有3例患儿行MRI。

2 结果

2.1疾病诊断与病情分度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92例患儿全部符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临床诊断83例,确诊9例。

2.2临床表现 发热92例(100%),平均发热天数4.51d,最长发热天数17d,皮疹或口腔疱疹溃疡92例(100%),惊跳或易惊45例(48.91%),惊跳/易惊+肢体抖动20例(21.73%),肢体抖动8例(8.69%),神差或嗜睡13例(14.13%),头痛4例,呕吐2例,呕吐2例,肢体瘫痪1例,抽搐1例,肺出血1例。

2.3血常规 入院前或入院后92例患儿都进行了血常规,其中51例高于正常(11.1~25.5×109/L),39例正常,2例低于正常(

2.4血液生化 入院后92例患儿进行了血液生化检查,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30例,最高达890 U/L;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升高24例,最高达167 U/L;4例血糖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达15.68mmol/L,低血钾13例,最低为2.4mmol/L,低血钠2例,最低为125mmol/L,酸中毒2例,C-RP升高17例,最高达51.9mg/L。

2.5脑脊液检查 入院后53例患儿进行了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在外观上3例呈血性,其余50例均为无色透明,潘氏试验(±~+),白细胞数16例正常(30.19%),18例白细胞数为10~50×106/L(33.96%),10例白细胞数为50~100×106/L(19.86),7例白细胞数为100~300×106/L(13.20%),2例大于300×106/L,其中最高1例白细胞数为705×106/L,糖均正常,氯化物均正常,提示并发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

2.6影像学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头颅CT及胸部X片的检查,其中头颅CT异常者5例,提示为低密度影,胸部X片异常者46例,1例表现为广泛分布的实变征象,进展迅速。3例患儿行了MRI的检查,其中1例提示脊髓炎。

2.7脑电图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脑电图的检查,其中16例患儿脑电图异常。

2.8心电图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心电图的检查,其中86例患儿提示窦性心动过速,4例患儿提示低电压,2例患儿提示ST-T改变,1例患儿出现房性早搏及Ⅰ°房室传导阻滞。

2.9病原学检查:92例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患儿均咽拭子进行了病原学检测(RT-PCR法),结果9例EV71病毒呈阳性。

2.10治疗与转归 针对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及心动过速比较明显,主要采取了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甲泼尼龙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米力龙控制心率及改善循环等的综合治疗,后期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体会,加强了对地塞米松的应用。其中脱水降颅压主要应用20%甘露醇,3~5ml/Kg・次,3~4次/d;甲基强的松龙10~20mg/Kg・d;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g/Kg・d,地塞米松0.5~1mg/Kg,根据情况应用3~7d。1例患儿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模式采用了压力控制(PC),除1例患儿积极治疗1d死亡外,其余均于入院后7.99d治愈出院,其中1例有下肢瘫痪。1例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及呼吸衰竭,1例瘫痪患儿为并发脊髓炎。

3 讨论

普通的手足口病通常在7~10d内痊愈,并发症并不常见。重症手足口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及及时治疗,患儿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6,7]。

3.1年龄特点 儿科收治的9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91例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重型),1例诊断为危重型,平均发病年龄在24.73岁,其中

3.2临床表现 9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全部均有发热及皮疹,惊跳或易惊45例(48.91%),惊跳/易惊+肢体抖动20例(21.73%),神差或嗜睡13例(14.13%),肢体抖动8例(8.69%),除了发热及皮疹,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惊跳、易惊、神差/嗜睡、肢体抖动,而头痛、呕吐及抽搐等表现少见。因此在手足口病的患儿,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要警惕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及时处理。

3.3实验室检查 92例患儿均进行了头颅CT、脑电图的检查,其中5例患儿头颅CT异常,16例患儿脑电图异常。其中53例患儿行了要腰穿脑脊液检查,其中仅有16例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占30.19%,其余37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临川表现及转归方面无显著差异。

3.4治疗 重症手足口病例的治疗原则为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重症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发的呼吸循环衰竭,应用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配合积极的脱水降颅压治疗,可有效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形成与损伤,对阻止病情的进展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控制颅内压主要采用20%甘露醇,必要加用甘油果糖和呋塞米以增强脱水效果。激素建议选用甲基强的松龙,10~20mg/(kg・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1g/kg,应用3~5d给予。对于已经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的病例,应积极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以Coxa16、EV 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因其传播途径广泛,传染源隐敝,故近年来呈流行趋势,且重症病例数高,给社会造成危害极大。而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 71病毒感染所致。EV 71病毒为嗜神经细胞病毒[9],通过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惊跳、头痛、呕吐、烦躁、躁狂、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肌无力或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查体出现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症等病理征阳性。一般手足口病患儿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为手足口病重症。如果不能识别,给予积极治疗,极有可能发展为危重症患儿,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特别是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及时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挽救患儿生命,对于从事手足口病及儿童疾病防治的一线人员来讲尤为重要[10]。

参考文献:

[1]卓志强,潘万贵,赵国荣,等.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脑脊液改变和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1).

[2]翁心华.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深入认识肠道病毒71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7).

[3]魏燕,路燕,徐明.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手足口病并发脑膜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4).

[4]杨亚荣,杨梦雨,刘晓玲.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

[5]钱素云.肠道病毒71感染手足口病的重症识别和诊治现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

[6]陈峰,李建军,刘涛,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9).

[7]孙立梅,郑慧贞,李剑森,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指标筛查[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9).

篇6

一、 我国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2003年第一次在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中出现[1]。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不同的解释,但大都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随着人们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因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征而备受各国关注。近年来,我国为促进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等概念。

二、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和技术上先试先行[2]。欧盟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最高,而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先驱和倡导者;日本一直倡导创建低碳社会;巴西则是南美洲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定实践者。

英国是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利用海洋资源,积极推动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英国气候政策的一大特色,具体包括:实施气候变化税制度、设立碳基金、推出气候变化协议和启动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等,这些政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3]。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特色是立法、技术及政策三者并重。立法上,根据形势变化对现有的能源环境立法进行修改完善,还积极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低碳经济的稳步推进;技术上,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建立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政策上,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及节能标签制度。

巴西充分利用当地地理和资源优势,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承诺,并采取相应举措,早已形成投资新能源的传统,通过大力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生物柴油的技术开发、生产及推广网络,其水力发电占总装机发电能力的75%,用蔗糖制乙醇替代汽油作为燃料也占到了40%的比例,并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4]。

除上述几个国家外,瑞典、意大利等国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首个实行“考驾照—先学环保驾车”的国家,瑞典积极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树立了在生活细节中注重环保的榜样。意大利推行“白色证书”制度或能源效率证,这是对能源企业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种认证。

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综上所述,各国在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及其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成功,甚至成为某些区域或领域的典型。这些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有其独特之处,也有一些共同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首先,推行低碳生产,重视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激励政策,包括税收、贷款和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和低碳认证制度等,提高企业参与低碳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再次,提倡低碳消费,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最后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推行低碳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职责,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

除了以上几点经验以外,要发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在适宜地区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全盘肯定或否定,而要充分考虑我国自身存在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Norwich: TSO (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3.

篇7

当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基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而是应当高屋建瓴地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摒弃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甚至零污染)、高产出”的新路。因此,抓住全球范围的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这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安徽是资源大省和农业大省,高耗能产业集中,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一定程度的破坏。长期以来,安徽省推行节能减排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减排压力主要由各级政府来承担。但是,行政管理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大多数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凭借其行业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能源环境成本的约束作用弱化,造成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不足。低碳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指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法律来保障,靠政府来引导,靠市场来运作。

近年来,安徽省的政府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开始关注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中,介入到低碳,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这些措施和成果,对处在“产业链中低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安徽来说,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仅局限在中、低端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行业,自主知识产权少,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化推广才刚刚起步,现有产业还未完成集聚,离产业集成差距甚远。

在安徽省正在起草的“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把低碳经济的要求列入其中;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思路中,均已安排了低碳的措施。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在我国尚处在探索期,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因此,这些低碳措施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的特点,亟需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

发展低碳经济要由政府超前规划的大力推动。安徽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要积极地借鉴、吸收低碳经济的理念,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规划应当包含如下内容: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的研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在具体措施方面,安徽省要加快地方立法工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证。通过制订和调整财政、信贷、税收、产业、环保等制度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注意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套。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收支科目中设立环境保护、低碳技术支持等科目,加大对城市、农业、林业等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采取对消费者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节能环保产品的使用和消费,等。

还应注意建立促进低碳技术研发和储备的相关制度。要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安徽省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研究如何积极参与国家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以形成省内的部分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低碳技术产业方面,研究如何建立相应的市场运行规则,如规定企业准入市场的条件、规范项目的竞标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果考核机制等。研究相关的财政补贴制度及其作用,如项目资金补贴、损失补贴、低息融资、免收或减免相关的税费、支持低碳企业进行相关的商业融资(如发行公司债券、股票上市等)、以及支持企业利用低息贷款方式等。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设计

发展低碳经济,在体制上,可以从低碳经济示范园区的设立起步。

2008年初,上海和保定两市作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安徽省可以考虑自身的特点,积极申报试点城市。另外,可从从区域发展战略层面,建设“安徽低碳经济实践区”,使煤盐化、电网改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流程工业节能减排以及农业生态等相关技术在实践区内完成技术、产品中试和产业化示范与推广。还可以依据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的特点,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通过农户、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关联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减少园区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同时实现规模经济,使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优化配置、循环生产有序进行,形成园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园区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再往社会其他领域、行业和地域推广。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机制创新

篇8

【关键词】

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生活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速,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角度从各领域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的研究,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并且国际上至今尚未出台具有权威性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共识,不少城市已经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示范区等,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国内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做好低碳经济评价,可以了解自己在低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促进自己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壮大。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特点。

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学术界和决策者在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低碳的概念最初是从人类的经济发展领域产生的,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指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后,低碳的理念由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结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温室效应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庄贵阳是我国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他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缓减气候变化。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其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为支撑,以建立一种高效低排的低碳产业链为途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人类生活消费方式低碳化,其核心前提是经济的稳步增长,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明显下降。其发展模式相对于高碳经济,要求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但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能源效率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但是目前阻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的是总体技术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1、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为了科学地评价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差距及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在明晰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的、科学的衡量其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尺度,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能够横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离低碳经济目标有多远,另一方面要能够纵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笔者在充分吸收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优化与层次化相结合原则。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不仅要能全面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能较客观地反映城市发展的水平,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因此应追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为实现系统优化,应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2)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能对低碳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进行高度概括,科学地揭示其性质、特点等内在的客观规律,其评价指标体系还需简繁适中,评价计算简便易行,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力求标准化、规范化,有明确的释义。使从现有资料中获取不到,但能够反映低碳经济现象、体现其特征的指标也应适当纳入,以体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3)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原则。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指标体系应反映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同时,对于要表达的各个体系,指标选取应强调代表性、典型性,避免选择意义相近、重复的指标,使指标体系简洁易用。(4)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低碳经济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应具有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功能。动态可比是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比较;横向可比是指不同城市在统一时间上对综合评价指标数值的排序比较,说明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在可比性原则要求下,统计指标的选择应涵义明确,口径一致,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内现行统计制度的要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5)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标,但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可将它分成若干个等级,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2、低碳经济评价方法。(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目前国内关于低碳经济评价对象大多是一个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而对一个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涉及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政策、低碳金融、碳汇、碳足迹等众多方面,同时其评价应多角度选取多个指标综合分析,所以区域性的低碳经济评价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研究工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评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2)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物质流分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质输入、输出相关系统的路径及其输出量、输入量的一种系统工具。通过研究物质在环境—经济系统输入—贮存—输出的实物量变动,提示物质在特定区域内的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从而找出环境压力的直接来源,为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3)指标综合合成方法。运用指标综合合成方法来进行低碳经济评价,首先须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指标值的标准化过程;其次是指标权重的确定;再次是指标值的综合集成;最后是结果判断。在指标综合合成方法评价过程中,确定指标权重是其中心环节。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德尔菲法、标准离差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方法来进行指标赋权。关于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有许多,一般来讲,主要有线性加权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结果判断一般是参考指标值的综合集成结果及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4)其他评价方法。除了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国内学者还通过因子分析、模糊粗糙集理论、KAYA公式等其他方法来评价低碳经济,研究各市的碳排放量,发现各区市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己经引起各国的关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低碳经济的研究领域,并设立了很多低碳经济试点。但是目前有关城市低碳经济的研究文献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很少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会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完善,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具代表性,更符合实际,促进低碳经济先进的理念发展,为当前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篇9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中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中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较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篇10

1 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在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明确了未来经济新的发展模式。选择低碳经济实际上是对旧的经济模式的发展和变革,意味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低碳经济创造了更高的生活目标和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以往的工业革命相比,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煤炭的消费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较大,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做出的《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颁布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成为美国的重要选择。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度了巴厘岛路线图,其目的在于针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而寻求国际共同解决措施。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提高各国的环保意识。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2011年,欧盟提出了“20-20-20”口号,即等到2020年,新能源的使用量将占总能源的20%,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20%。这一口号引发了世界各国的讨论,“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技术”等一系列的新概念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我国也为发展低碳经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6年,我国先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理念。2008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行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治理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多方面的压力。从现实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

2.1 能源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石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的格局。2010年我国煤炭生产总量约占能源上产总量的74%,石油约占17%,天然气约占3%,水能、核能、风能约占6%。我国的油气资源相对于煤炭较少,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很难发生变化。大力开发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无疑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

2.2 技术水平落后

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的。具体体现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技术的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较差,许多领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对于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主要通过商业渠道进行购买,而城市化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在技术研发和购买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资金有很大缺口,国外先进技术很难流出国内,关键技术很难控制,这一原因严重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3 城市化进程加快,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归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首先,城市化发展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由于人口基数大,工业,建筑,交通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成为了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聚集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涨,温室效应,空气污染,城市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量攀升。如图1所示,从1990年到2009年,我国生活能源消耗量大幅度上升,电力的消耗量由481亿千瓦小时上涨到4872亿千瓦小时,增长了10倍。煤炭消耗量虽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消耗量远远高于其他能源的使用量,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上升,工业中使用能源量增多,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

2.4 人们节能减排意识不强

提到低碳经济,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到耗能大污染大的工业企业上。其实,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时,也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仅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和政府身上,而忽视低碳生活模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生活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无疑会抵消政府和企业所做的努力,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每一个人的碳排放量都会影响到总体碳排放量的多少。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来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量,而对于每个公民,政府很难进行监督和管理。

2.5 污染产业的国际转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这与发展低碳经济是相矛盾的。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污染产业比重逐步下降,高污染产品的进口却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高污染产业比重逐年升高,由此可见,高污染产业由发达国家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未幸免。一方面,由于政策宽松,环境标准较低,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政府环保意识不够,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招商引资,致使许多国外产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生产高污染产品,再重新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我国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对简单技术的复制,劳动力成本低,只赚取很少的加工生产费用,国外企业能够获取高利润,因此吸引了更多国外企业把企业转向中国。另一方面,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导致污染废物留在国内市场。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3.1 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的创新,其实质是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由于我国煤炭能源比重大,清洁能源比重低,所以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我国应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放在节能减排和开发清洁能源上。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价值较高,我国应加快西部大开发,充分利用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些优势,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能源,进而改变能源紧张,污染大的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上述清洁能源外,还有潮汐能,地热能,核能,也将是未来的重要能源。

3.2 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

技术创新是经济、科技一体化的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而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开发低碳产品。例如,现在很多大型地板生产企业研发的低碳地板已经成为地板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第二,研发新技术。在能源方面,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清洁技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和处理技术。第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国家政府应该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研制开发新技术,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3 政策导向,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我国应该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政策,激励企业长期坚持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等,可以学习英国的政策,开征气候变化税,实质是一种能源使用税,对煤炭、石油等征收税费,对其他能源减免税费。或是采用日本的财政政策,实施税费改革和补助金制度,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上。实施差别化宏观调控政策,对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实施宽松政策,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实施严格监管,以激励企业长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3.4 倡导低碳的消费理念

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模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低碳环保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减少碳排放量。在交通出行方面,我们应该以步行,自行车代替私家车,购买低价格、低能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使用清洁能源。在居住方面,我们要摒弃攀比的观念,购买经济实用住房,使用低碳环保的家具和建筑材料。在饮食方面,选择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食品,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支持低碳产品的使用,节约用电,保护环境,节约身边的各种能源,为发展低碳经济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5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首先,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应该与其他国家多协商,就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统一的、各国都能遵循的环境标准和技术准则,努力促进各国在低碳领域达成共识。其次,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比较早,经验丰富,低碳技术先进,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培养科技人才,创造出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最后,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有利于为我国工业化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明确的政策规则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目标,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邵锦华.挑战・机遇・出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J].生态经济2011(4).

[2]黄友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J].经济导刊2011(4).

篇11

1.引言

低碳经济以开发性价比较高的清洁能源的应用为基础,它的发展方式是以最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紧张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在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上,我国应该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但是,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的压力一直很大,并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低碳经济是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能够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保护环境,而且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我国要从金融支持的角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金融政策支持存在的问题

2.1商业性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进入渠道障碍商业银行是以赢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以盈利性和安全性为原则。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由于要建立必要的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因此盈利风险将会增大,现有的商业银行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把贷款给低碳经济企业。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多个生产环节进行组合,这样,生产链与资源循环的周期会加长,投资回收期就会比较长,这是和目前商业银行要求短期流动性的经营目标相悖的。

2.2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银行的经营目的与发展低碳经济的项目融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性。一是现有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任务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不对称,二是现有政策性银行的贷款门槛与低碳经济企业的发展不对称,三是已有的政策性银行所扶持的产业目标与低碳经济企业不一致。总之,三家政策性银行都没有把低碳经济企业的发展作为扶持对象,大部分的低碳经济项目和企业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支持的难度很大。

2.3资本市场不能为低碳经济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支持我国低碳经济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还不健全,直接融资的比重较低。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需要尊重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调节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资本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从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来看发挥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规模不断扩大,但主板市场对企业的资本、利润等经济性指标要求较高,大部分低碳经济企业无法上市。

2.4低碳经济项目融资业务和产品品种较少,金融创新不足目前,支持低碳经济项目发展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品种相对较少,还不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证券、租赁、理财等金融衍生品和比较全面的现代金融产品和业务,不能充分为低碳经济项目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产品,这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不一致。

2.5没有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从我国目前金融政策的运行来看,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没有对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发展引起充分的重视,有时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短浅意识,只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视经济增长质量与社会效益的问题。目前针对低碳经济发展仍然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国要明确规定低碳经济信贷项目的范围,对低碳经济项目的优惠信贷措施,以及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和定位等具体内容。

3.促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对策

3.1需要专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的商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目标就要追求利润产业经济的最大化,提高商业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在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生产,还是环保工业链的建立,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收益不确定,这些因素都会给资金的回收带来较高的风险,从经济指标是来看就是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投入产出比。这种投资及生产经营的特征就与商业金融机构的逐利行为存在一定矛盾,导致的结果是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推进很容易出现市场规律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会出现资金供给的市场失灵。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有关部门创新金融组织,通过建立专为低碳经济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优惠的资金支持。

3.2组建低碳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金融产品的一种,通常情况下,产业投资基金资产会对不同的实业项目进行分散投资,投融资方式以投资收益按投资的比例进行分成,其特点是投资集中、操作专业、风险分散。为符合组合投资原则,产业投资的方向要具有跨行业、综合性的特点。

低碳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组建。在有效的监管条件下,允许证券公司从事低碳经济企业的投资、融资金融服务,尽可能地发展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者进入低碳经济行业,放宽社会保险基金及保险业的投资领域,允许低碳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低碳经济产业基金可以利用其融资的开放性、共同承担风险的特点,从社会中筹集资金。

3.3开发绿色抵押等银行类金融产品低碳经济的银行类金融产品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国家出台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在发放商业贷款的同时,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体系需要考虑节能减排实施情况、资源循环利用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第二,商业银行开发低碳环保信贷产品进行项目融资,这些融资是专门用于支持低碳企业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倡导节能减排,企业能源节约使用和资源的重复利用为目标的低碳经济生产转型。

3.4创新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机制需要突破创新。在低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等对低碳经济的投入还需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监管因素相结合。可以从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低碳经济,降低低碳经济的经营成本。

3.5开发低碳经济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是金融不断发展的产物,是金融市场一种以资产为基础的信用经济,是专业的金融机构以项目的资产所产生预期收益作为支付保证,或权益做抵押而发行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证券。融资的证券通过严格的风险隔离安排以及提高信用的级别数,发行方式主要的面向社会公开。从长远来看,开发低碳经济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种可行的项目融资途径。利用低碳项目融资,可以吸引社会投资资金参与低碳经济项目的投资,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6保险领域

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新产品的保险,如建立低碳经济风险准备金,形成灵活、有序的低碳经济的保障机制,防范和化解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我国应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的保险支持力度,如从费率上给予优惠,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另外,还应该积极吸引国外风险资本对低碳经济企业进行投资,充分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以提高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结论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我国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势在必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导经济范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由粗放经济向集约式经济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我国经济不能再靠以资源消耗的高代价发展了,要走资源利用少、污染排放少的发展之路。从战略的高度去把握,用全局的视野去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除此之外,发展低碳经济能优化产业结构,更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没有充分发挥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对投融资的需求,在综合分析我国金融可承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篇12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國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中國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國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國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國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中國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國家,中國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中國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國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中國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中國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中國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國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中國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中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國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中國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國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國际责任,是中國政府面临的较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國际责任角度考虑,中國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

结合中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國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國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國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对于中國来说,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國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國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篇13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能源大省。其中以煤炭、水能和森林资源最为突出,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据相关统计,贵州省煤炭资源储存总量高达2400多亿吨,高居全国第5位;贵州作为新能源煤层气的主产区,其蕴藏量高达3.15万亿立方米,仅次于山西省位列全国第二位。贵州省经济仍处于欠发达和开发时期,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而第一产业受自然环境以及落后的科技限制,农业仍以传统耕作为主,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工业发展起步晚,且数量和规模均不大。能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压力将极大制约着贵州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贵州省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第一产业不断下降,到2013年低至12.9%。第二产业有小幅波动,但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波动性较大,且在近几年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下降。从一二三产业结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由于贵州近几年在西部大开发引领下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是贵州经济受第二产业带动较大,第一二产业的支持很有限,这种不合理的发展结构最终会导致贵州经济结构单一化,后期发展动力不足。同时在现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经济结构也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约束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贵州省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大幅度增加,通过对比,2007年贵州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为7468.85万吨、3670元/吨,而到2014年我国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1024.63万吨、8392元/吨,从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经济发展的同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也在增加,增速甚至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这就大大限制了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绿色GDP角度上看,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来治理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压力,这就使得贵州低碳经济发展受到限制。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贵州省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原煤作为经济的动能,其中从2007年到2013年变化不大,占比最高达48.8%,而天然气所占比重很小,且从2007年到2011年占比不断下降,直到2013突增至2007年的水平。电力消费也是贵州能源消费的主力,约为33%。从贵州能源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贵州作为煤炭生产大省,煤炭消费也很高,同时也看以看出,贵州经济发展由于起步较晚,技术条件落后,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的支撑,经济结构单一,对能源需求较大,特别是对自己独有的煤炭资源需求很大。同时贵州水力资源丰富,也得到广泛的利用,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比总的三分之一,表明贵州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就要保证能源消费的低碳化,清洁化,只有把传统化石燃料的消费量降低才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贵州省从能源消费结构入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二、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随着贵州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开始凸显,并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贵州省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较大比例,而且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低,发展速度缓慢。而第二产业中多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这些企业具有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同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原料加工生产,结构单一,经济产值不高。这就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升级。首先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贵州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条件。其次,整合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对三产业之间以及内部关系的整合与升级,第一产业作为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地位需要继续巩固,同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其发展,升级第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走节能减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第三产业行业内部的调整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最后,推行相关政策,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大行业的过快增长。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型能源。首先,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降低能源结构中煤的比重。化石能源作为传统工业发展的能源基础,高碳化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传统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当全球气候不断恶化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人类对工业文明所依赖化石能源基础的反思和改造也是顺理成章的。高碳产业的发展难以为继,不仅仅是化石能源资源短缺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发展低碳工业已迫在眉睫。其次,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传统能源的高能耗、高污染、附加值低的特点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型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利用。新能源具有成本低廉,可再生或者重复使用等多种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环境污染小。新能源的研发使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技术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是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同时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3、强化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做好节能减排。贵州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企业推行节能减排的起点。应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入手,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新型能源,或是直接研发出对传统能源清洁处理的技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的低碳化,同时达到能源的持续利用。4、制定相应政策保障机制,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但是仍然缺乏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且由于立法在内容上原则性较强,加之地方实施力度不够,导致法规约束性较差,无法达到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这就急需政府从贵州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国家低碳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一部有助于保障和促进贵州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同时,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贵州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国家的“发展规划”,“循环经济规划”,“能源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作为基础,制定出贵州相对应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同时,把低碳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抛弃传统仅注重GDP总量来衡量经济的发展,还应看到单位GDP能耗的变化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并以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先导,低碳技术的发展纳入技术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低碳发展规划从重点行业和领域出发,最终达到低碳转型的目的。5、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提倡低碳消费。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不仅仅是政府指导实施,还需要全民积极的参与其中。贵州省较全国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也是较全国偏低,而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未正式成型,所以人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全省广泛开展各种低碳经济和节能宣传的活动,进一步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使低碳经济走进居民现实生活中去。而贵州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也离不开每一个人,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对民众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宣传讲解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低碳消费也是宣传的重点,低碳消费不是我们少消费或不消费,而是注重绿色消费,是在生产生活中低碳环保消费,实现较低的碳排放。

三、结语

在2005年,贵州省便开始着手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工作,到2006年,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下,由11家部门合作建立了低碳经济建设和发展会议制度,贵州省政府直接领导和监督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事宜。贵州省当下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高耗能、环境污染的高发时期。怎么做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好生态环境,将会是贵州省近几年一个重要的任务。贵州发展低碳应着眼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丽萍、何燕: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及主要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2]李国志、李宗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