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05-03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较早期的学者认为,大多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是明确的,读书观是正确的,学习知识、完成学业扩大视野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这些都表明他们在不断努力地攀登知识的阶梯。而为娱乐消遣、消磨时间、寻求刺激和安慰的,所占比例很小。[1]大多数人的课外阅读目的是正确的,对课外阅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在问卷表中“课外阅读主要目的”一栏,有45℅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42℅的学生是为了修身养性,12℅的学生是为了增强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休闲”、“娱乐”或“消遣”成了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2]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多样性,主要有满足学生所需的“学习型”、满足扩大知识面的“实用型”、满足消遣和休息需要的“娱乐型”等,且这些阅读目的比例相当。[3]

从时间上看,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有所变化,即从以拓展知识、扩大视野为主要目的到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随之加重,因此需要利用课外时间,选择轻松愉快的书刊来调节紧张疲惫的身心;而激烈的竞争、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无法只专注于拓展知识、修养身心这些高层次的需求,由此赋予课外阅读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色彩。[4]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方面,研究者多持一致意见,认为文学类作品较受大学生的欢迎,是他们课外阅读的首选;也有少数研究者指出,“娱乐消遣”类书籍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还特别指出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以及年级差异对大学生兴趣的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所作的调查发现,文学类书籍特别是青春文学比较受在校大学生欢迎,其中青春文学饶雪漫的系列小说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作品。[5]郑惠生在对中国人民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不论是什么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的人数远比不喜欢的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高,学生对文学书籍的喜欢程度也越来越高。文学类书籍之所以成为大学生的课外主要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优势有关,同时在阅读时也不像阅读专业书那样需要非常专心,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尽管文学类书籍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但是一些娱乐性书籍也渐渐占据一片天地。犹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学生该读多读的书读的不多,不该读的书倒读的不少,正经做学问的书读的不多,杂书和闲书倒读的不少”。例如,学生读武打和言情小说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读文学名著的数量。[6]现在的高校学生被称为“90后”,他们标新立异,喜欢不平凡的生活;他们渴望紧贴时代的脉搏,热衷于追求、引领时尚;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体验新生活。于是,各种时尚生活类书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高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对这类书籍的购买与阅读逐渐成为他们日常阅读中的一种习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图书大多属于快餐类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一些研究还发现,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男、女生由于生活观念、心理及性格的差异,在阅读兴趣上有很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女生乐于学习外语和文史哲、小说类书籍,而男生则热衷于计算机类、经济类等热门专业书籍。[7]黄震洲在“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一文中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男、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课外阅读情感倾向上的不同,男生在探索真理方面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提高文学修养方面则高于男生。[8]女生对杂志和报纸的“认同”率均超过了男生,但在经典名著的“认同”率方面女生却低于男生。男生对电脑科技类图书、武侠、军事类图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女生,对休闲旅游类的图书兴趣则小于女生。

专业差异也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产生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阅读兴趣上有所偏重。如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虽对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书籍均感兴趣,但又各有侧重,具体表现为:理工科的学生较喜欢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而农业专业的学生则喜欢看植物学类书籍。湖南医科大学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学生(即医学院的学生)往往热衷于涉猎与医学相关的伦理学、心理学书籍,理工科的学生对这方面书籍的兴趣则较小。在对军事院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更喜欢科技类、成才指导类以及与政治和哲学相关的书籍。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国防事业,关心个人情感,因而他们对书籍的选择更加理性。[9]

此外,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年级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有重要影响。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则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10]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读书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相比之下,高年级学生求职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类书目逐渐占主导地位,又因为此时专业素养已经形成,能很好地判断选择哪些读物有利于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所以课外阅读的专业性、知识性较强。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通过图书馆借阅的方式阅读者较多,其次是网络阅读、同学间相互借阅以及购买等方式。对武汉科技大学的调查发现,图书馆借阅排名第一,比例高达62.97℅。可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求知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是因为图书馆藏书量大,内容广泛,且可免费阅览。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的最佳去处,其科学文化环境、优秀的文献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选择“同学借阅”的比例也接近一半,直接反映了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呈现趋同性,易受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11]

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正在逐渐取代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周立军在对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中发现,网络阅读排第一位,其后依次是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电子图书。网络阅读的兴起对传统纸本阅读有很大的冲击,所以网络阅读的方式位居首位是必然的趋势。据调查,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达74℅,上网率97℅,这为网络阅读提供了便利。[12]研究者们指出,我们应当理智地分析网络阅读这一新兴方式:一方面,它是顺应时展的产物,读者能迅速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而有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另一方面,网络阅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网上信息量大,读者很难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因此,应当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深层次的网络阅读,同时发挥纸本阅读的传统优势,使网络阅读和纸本阅读相互补充。

四、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途径

关于如何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者提出了如下建议:高校图书馆是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经,为此要加强信息检索教学、文献资源保障、网络监管的力度,通过开设导读课、提高导读人员的素质等途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引导大学生读好书、指导大学生把书读好、联合举办系列讲座;高校应当加大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提倡引导性阅读;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导读”,发挥专家和学者的作用,开设“公选”课程,发挥各种工具书的作用。还有学者较全面地从学生个人、图书馆、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了建议:首先,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从根本上改善其课外阅读状况的关键,应当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图书馆应当了解大学生现状,激发其阅读兴趣,并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其阅读创造优越的条件;再次,高校应注意整治浮躁散漫的学习风气、改变淡薄的阅读氛围。同时,社会的其它部门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如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阅读的关注力度,增加大学生阅读活动在全民阅读活动计划中的比重;出版界应为大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健康读物;传媒界则应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走近阅读,争取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关注。[13]

五、结论

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研究者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研究涉及的问题较为全面,其中,课外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以及如何促进大学生阅读诸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网络阅读等新的问题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因此,研究结果较有说服力。但就总体而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内容。如,情感体验在大学生课外阅读中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以往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再如,要更多地关注新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以便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方法。如,从总体上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卷设计多客观题,尤以选择题的比重偏大,缺少主观题,因而调查的灵活性不够,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特殊情况;现有研究的样本选择范围一般局限于部分地区,为此,需要更大范围的研究,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继坤.高校开设阅读学课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J].上饶师专学报,1999,(2).

[2]钱承军.关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倾向[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3).

[3]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综合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5).

[4]吴平.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偏颇与引导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4).

[5]潘旭,马力,石浩,邓斌.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图书馆对策——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研究,2010(12).

[6]赵秀山,李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1).

[7]张国飞.西南林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8]黄震洲.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J].高校图书馆,1989,(1).

[9]康梅英等.军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J].信息管理导刊,2002,(1).

[10]何军.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2,(5).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才能在阅读中有体验和收获。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方式要灵活多变,同时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推荐,以激发其阅读兴趣。推荐读物时,可以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可以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介绍自己读过的书。

2.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叶圣陶、老舍、冰心等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3.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建班级图书角、挂起读书的名人名言、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变“怎么读”为“我会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后,如果光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收效甚微。因此,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指导学生选择时,要把握“趣”“适”“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有趣的、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乐于读,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多方面、多个人、多种体裁的作品,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进行广泛性的阅读。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应对学生进行具体阅读方法指导。如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帮学生养成阅读后及时交流、讨论的习惯;教会学生读时写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从形式上可分为摘录好词好句、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时,不妨将它们吟咏、背诵下来。读后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必能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报。另一类恰恰相反,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科学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要指导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课外与课内阅读的“度”。

三、利用活动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阅读,变“我会读”为“我爱读”

篇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总目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中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课外阅读现状如下:

1、83.2%学生的业余时间以看电视、玩乐为主,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

2、53.3%的家长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成绩,总是阻拦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3、57.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4、小学生喜欢童话、寓言类、漫画类的图书,阅读名著或科普类、小说类图书的学生较少。

5、作文类图书比例较高,课外阅读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

6、小学生阅读的图书来源较狭窄,基本上是自己买或同学互换,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

7、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待培养,合理的阅读方法有待提高。

同时,我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不支持课外阅读还占有一定比例。

2、家长不理解,教师不愿自寻烦恼,自找麻烦。

3、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至于课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

4、知识匮乏,能力不足。

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笔者在个人教育的实践中分析总结,认为有如下对策可改善现状,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该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1000多册,但几乎不对学生开放,利用率极低,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借阅,提高图书利用率。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买不起书,有些学生觉得书难借,针对此情况,可以提倡学生积攒废品换作班费来购买图书,或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教师把家里的书也拿到班里,同学之间互相轮流借阅,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甚至个别家长能够进行亲子共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兴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一)榜样的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心理,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种无声的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空余,教师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

(二)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从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学生的阅读调查分析表明,小学生多数喜欢教辅类图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1)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引导学生阅读笛福原著《鲁滨孙漂流记》;学习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小抄写员》引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了《景阳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习了《少年闰土》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小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宝葫芦的秘密》、《三毛流浪记》、《伊索寓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的道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

(四)展示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渴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可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读书卡,有极富真情的读书感悟……并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积累基础知识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阅读,自然成诵,多读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 品味语言,能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后感,摘抄优美词句 ,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人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质疑是释疑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朗读、诵读、精度、略读、浏览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读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读一些健康向上的有益书籍,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如在习作、黑板报、文艺活动中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五、走“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如何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如何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如何带领学生读整本书,使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家庭环境最差的,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150万字的阅读量?应该说,解决农村儿童“阅读洼地”的手段不止一种,但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唯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90%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大家还会你追我赶,比着谁读得快。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什么是仪式?仪式是在指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师生共读整本书,也要像仪式一样,有指定的场合(教室)、有固定的时间、而且需要规范化。比如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整班共读,在这个时间段里,默词语、背课文、做练习等语文活动,都需要让步。学生知道,这个时间就是大家一起读书。长此以往,就成了一种仪式,成了像星期一集体晨会必须要升旗一样的行为。这种仪式的最后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由的事情。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ISBN 7-303-05875-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篇4

语文课外阅读课通常有“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和“阅读汇报交流课”等几种课型。

1. 阅读推荐课的教学策略是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 准备推荐: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也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有理有据,向大家阐明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方面。

(2) 学生推荐:① 小组中进行推荐评议。学生以4至6人为一组进行推荐,推荐者逐一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咨询、评仪,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②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背景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推荐陈述时突出要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③ 教师小结。全班各组学生推荐介绍完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推荐的情况进行简要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

(3) 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对推荐者的陈述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就其语言表达、陈述内容、理由的信服程度等加以评说。

(4) 质疑问难:学生推荐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并进行解疑,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5) 鼓励阅读: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

2. 阅读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是选择读物――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交流汇报,各抒己见――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 选择读物: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的读物。注重尽可能推荐名家名篇。

(2)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段、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不能脱离阅读情境,要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

(3) 自主阅读,品评作品: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自购书)”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经验,独立品评,批注所感。

(4)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教师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同时,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

(5)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和欣赏。

3. 阅读汇报交流课的教学策略是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 准备汇报提纲: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提纲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个人阅读后的主要收获包括:思想品德、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疑问、困难或建议等。

(2) 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可分为以下程序进行:① 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以用激励、简洁的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②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③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以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教师要指名发言。

(3) 教师总结: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和习惯。

(4) 个性阅读汇报展示: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然后,让学生把阅读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是写一写等。

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进需要多样化、趣味化的激励机制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浓厚的,但能长期保持阅读热情却不太容易,这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所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保持这份阅读激情,树立快乐阅读的理念,让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1. 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学期安排一、二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内容可以是说出学生所喜欢的作品及主要人物形象,还可以说说学生所喜欢的外国儿童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比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个人赛或者以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赛。题型尽量多样,如抢答题、必答题、选择题等等。还可以举办“故事大王”比赛、故事短剧表演,要求学生自选故事内容,充分准备,看谁讲故事精彩,独幕剧演得好。这样的活动,推动了学生对童话、寓言及科幻小说的阅读。班级里可以举办“水浒故事擂台赛”“最受欢迎的书”等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以喜爱的书籍为题材,在班上进行精彩的故事表演。

篇5

要让小学生真正浸润在阅读的海洋中,学校首先需要为他们营造出书香飘溢的校园读书氛围,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学校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蕴藏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创建和谐的阅读环境,学校应在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着书香的气息,比如在学校门口放上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名诗古篇等,每一个楼层的走廊和边边角角也应当有着温馨的读书角,书架上面摆上形形的书籍,让学生随时随地享受书籍的馨香。另外,学校里的宣传栏上也可以做上一些有关读书的专题。最后,学校应当充分的挖掘阅读资源,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定期更新图书馆的图书,并让学生办理借书卡,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凭借读书卡去阅读书籍,也可以在图书馆的阅读室内自主阅读。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参与,也可以选举班内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在增加责任意识的同时还能提高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习惯

就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他们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将阅读渗透于语文的学习之中,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灵活运用“三读法” 阅读讲究“三读法”,也就是要求学生应当学会浏览性阅读、探求性阅读和品味性阅读。仔细说来,也就是要求学生对于那些简单易懂的书籍或者阅读价值并不是很高的,需要学会浏览性阅读,不做十分细致的要求,但是对于那些有特定要求的书籍,比如,要求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某项任务时,就要求学生学会探求性阅读,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也就是所谓“一目十行”的技能。然而,对于名著或者其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来讲,就需要让学生养成精读的习惯,甚至熟读成诵。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和勾画的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及时的摘抄笔记并加以思考,才能逐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拓宽学生阅读渠道

学校在打造良好阅读氛围的同时,还应搭建阅读平台,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引导学生以书为友。在搭建阅读平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营造出阅读平台推广的氛围,通过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加以宣传,其次,在活动之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级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古诗对对碰”等,中年级以开展“我爱记诗词”“诵读美文”等活动为主,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就可以开展“诵读经典”“读书讲坛――与作家同行”以及“好书导读”等。当然,也可以开展一些集体参与的活动,比如“情景剧大赛”“书声伴我行”等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后,就需要对活动阶段进行表彰评比,小学生需要鼓励,只有加以鼓励才能让他们更具有阅读的兴趣,才能打开他们的阅读之门,学校也可以将学生们的成果和作品在校内或者班级内进行集体展示。除了这些最基本的活动之外,教师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这样是在纵向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横向活动。比如老师设计了五个一的系列活动:“读一本童话书”“讲一个童话故事”“演一个童话剧”“写一则童话故事”“出一期童话小报”。通过这样的主题性阅读,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郁。

结束语

苏北小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激发了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思考,经验的积累,水平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享受阅读的意识,享受阅读的简单做法和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或者说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要让家长也重视这项工作的进行,既要关心孩子的阅读书籍的来源,也要关心读书体验及读书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娟.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知道现状和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李静.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评价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

篇6

一、农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问题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不良习惯

通过对本地区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懒于动手动脑、阅读品味不高、不善选择读物等,其中懒于动手动脑是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在农村学生中的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一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热情,阅读计划过于随意;二是阅读过于应付,只读而不思考;三是对阅读过程产生的问题不注重自主解决,阅读后的思考题没有独到的见解,多参考现成的答案和老师的讲解;四是对读物的选择过于随意,喜欢层次较浅的杂志、漫画等,不喜欢阅读文学经典;五是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对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引发的感想,以及遇到的难点、重点和优美词句,不作读书笔记。如果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热情和意志能力,甚至会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影响因素分析

可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分析,对于农村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寻找影响因素。

从社会环境的因素看,社会环境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必然导致消极、浮躁的文化氛围,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给学生的阅读习惯带来不利影响;另外丰富多样的视觉媒体冲击,导致学生在阅读上产生错误的依赖性;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急功近利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带来冲击。从学校环境的因素分析,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阶段,这种残存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农村学生受限于农村不发达的经济条件,其图书资源不丰腴,对图书缺乏广泛的选择性;学校阅读课程的安排、教师的阅读指导等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这些都成为影响农村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因素。从家庭因素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和外出务工而缺少交流和家庭教育。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和落实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目标的制定,要秉承兴趣、习惯和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发挥教师和网络的积极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定时阅读、计划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安排等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并且强调阅读笔记的作用;老师对常用阅读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并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落实课外阅读计划方面,首先需要根据学校、学生、阅读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另外阅读计划的制定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合理规划计划中的阅读书目;并且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将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主体。其次要落实和督促课外阅读计划,对课外阅读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地检查,检查方式灵活多变,不要过于程式化,可以采用阅读成果大舞台、手抄报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等多样式的活动来实现,既检查了阅读情况,又丰富了阅读体验,还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一举多得。

(二)为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创造条件

首先,学校应该发挥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阅读氛围。针对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学校努力提高阅读的物质基础,营造积极的读书文化氛围。其次,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个人爱好,帮助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选择学生年龄段所适应的读物。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诗歌朗诵大赛、名著专题讲座、讲故事大会、阅读成果展示、课本剧等。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方法是人们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得读书的乐趣。在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是浏览、精读、读书笔记等,另外还可养成良好的爱书、藏书的习惯。通常,针对不同的阅读要求和目的,可选择针对性的阅读方法。例如读书笔记是人们在阅读中随时随地记录值得记录的内容和自己心得体会的一种阅读习惯,这对于获得有益的阅读信息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刁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8).

篇7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灯塔,只要有灯塔存在,学生就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勇往直前,所以,在培养学生对阅读有所建树的前提是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积累能力。

一、巧用学生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现实中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施行起来却比较困难,因为在施行过程中除了一些外在因素的烦扰与阻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我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例如,有些学生本来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于是他想着应该查阅相关的资料解释清楚,当他把相关的资料查阅完,词语意思解释清楚后,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能够想到,那就是完成今天的计划等待改天继续,较差的自控能力在小学生身上发生的更多,小学生本来思想比较不成熟,生性比较贪玩对学习一件事情容易放弃,因此,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这样做:

1.教师可以给学生将一些趣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地询问老师故事出自哪里?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书籍,然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与此相关的书籍还有哪些,将教师认为可以推荐给学生的书籍顺势推荐给学生,当然在讲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根据书本知识讲解,因为教科书的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性,虽然有些学生不喜欢看书本,但是老师可以根据课外小故事引领小学生喜欢读书,从而更加愿意去学习知识。

2.游戏可以带给人们乐趣,很多人都愿意通过游戏来放松自己,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老师也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兴趣。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给学生发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里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老师准备一些相关文章标题的卡片让学生抽,抽到那个就现场描述文章内容,最后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阅读课外读物更加有兴趣,更加具有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合适的导入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了让小学生对课外读物感兴趣,首先应该做到有一个自然的导入,让小学生从课外活动中迅速回到课堂中,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然后精心地备课能够稳定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热爱课外阅读。温习学过的知识,提升小学生的关注度。温故而知新是教育家孔子说的话,这句话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课外读中仍然适用。在学习新的文章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回顾前文所学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对这样的课外读物爱不释手。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进行的前几分钟按照抽学号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读到的一些有趣故事或者优美语句读出来或者深情并茂地讲给同学们听,然后老师做点评,最后老师讲一些与所要学习的课文有关的故事,将学生带进课堂。

三、科学教学,适当测试

适当的考试制度与科学的考试不仅会巩固学生所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考试观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在这里之所以讲科学的考试制度是因为一些不适度的考试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压力增大,思想出现问题,达不到教学预期的效果。例如,有些教师比较急于知道自己的教学成果会在间隔很短的时间安排考试,这样的考试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准备,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容易在学习中变得焦虑,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为了增加考试挑战性,出一些怪题、难题让学生解决,结果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让学生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因此,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适度科学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件比较长远庞大的工程,有些兴趣的培养可以是一瞬间,但是有些兴趣的培养需要家长联合参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积极地与学校联系,根据学校为孩子制订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引导,有时间多带学生去看一些报纸杂志、时事新闻,形成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局面,渐渐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最终成为综合性人才。

篇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也不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学习新课前,布置课前搜集资料的作业,能真正搜集资料的学生寥寥无几;问及课文作者的有关情况,学生一无所知;问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更是一片茫然;孩子们爱看的是漫画和电视,玩的是电脑;课间交流的是“杯具、鸭梨、神马、有木有……”等“潮人潮语”“网络语言”;假期忙碌的是“打爆机”“游戏升几级”,“宅男宅女”一片天。他们熟悉的是“奥特曼”“愤怒的小鸟”,不知道老舍还有哪些作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学生习作中更出现了不得不令人忧虑的一些问题,诸如“散”,一件事,流水直线从早写到晚,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多半是无病;“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而阅读量又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小学阶段应完成140多万字的阅读量。) 导致课内外阅读严重脱节。由此造成的知识贫乏、思路狭窄、立意低下已成了一些学生理解文章和写作的“拦路虎”。“丰富的作文内容”“好字好句”成了制约“优秀作文”的瓶颈。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空间不大,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被动性比较明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高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校属于城中区级小学,75%的学生的父母均早出晚归,80%的学生由文化水平较低的祖辈看管,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很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阅读量的明显不足已成为我班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瓶颈,其严重遏制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新途径,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领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量,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真正达标,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如何有效地实施建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工程?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让读好书成为每个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如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改进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的效率?因此,课题申请人提出了《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

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

(二)问题界定

1.梳理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1)国内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扬州举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国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正在大力倡导“班级读书会”的实验。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给人启发……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2)国外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

2.对本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

“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而课外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通过实践使学生在爱读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即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五年级小学生。

3.研究目标

以有效教学理念为理论依据,以人性化教育为视角,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坚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的研究原则,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技能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品尝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

4.研究内容

寻找有效的途径完成这些目标,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篇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充分体现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因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但是,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目前的阅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功利主义思想当头。06年中考开始,徐州市为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把课标附录上的十部文学名著列入中考考试范围,但没想到的后果却似给农村学生划定了一个阅读的范围,受农村图书资源、家庭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不能享受城市学生充足的“借阅”“买阅”条件,让阅读变成了为了提高中考考试成绩的目的,实在事与愿违。曾经我班级中有位学生,据说他对《水浒传》读得“很熟”,我便想试探个究竟,几个小问题后,发现该同学对书里的情节先后、人物的事件烂记于心,说得条理分明,但经不起细致追问,再问问细节方面的内容,却是一片空白,最后才知道这位同学硬是把回目背了个差不多,但对真正内容却是囫囵吞枣,这与以考试促阅读的本来目的确实大相径庭。

2.随意性阅读突出。我曾经在班级中组建图书角,可同学们第二天拿过来让大家交流阅读的书着实让人大吃一惊,80%的图书是供消遣性阅读的书籍,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阅读的现状,大部分学生读的是小说、故事类书籍,特别是武侠小说、港台流行小说、神话演义小说等,甚至有些是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而科技类、社会科学类、百科知识类书籍很少问津。一部分学生还把漫画、卡通书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作为阅读的主要对象,更有甚者,部分同学没有选择地读,得到哪本读哪本。

3.无痕迹式阅读普遍。我去年对初中二年级学生做调查,你阅读过哪些书籍?竟然有很多同学思考好久答不出来哪怕一本。可见他们读书没有计划,阅读缺乏系统性,几乎没有任何效率、效果,很少有几个同学有写读书笔记的做法,这种走马观花,缺少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的阅读在他的头脑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针对以上现象,如何能让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更有效?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以课堂导向课外

课堂是教学的永远的主战场,在课堂上,老师如能激发起学生课外去“寻阅”的兴趣,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最有效的途径。例如,初中语文教材《滕野先生》、《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这些课文,在讲解内容时或学完课文后,设置几个问题,如:鲁迅到先生小时候在家庭中有何经历才促使他去学医?参与智取生辰纲的这几位梁山英雄的故事你能讲多少?曹操打这次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的?香菱怎样进的大观园,能讲一讲她以前的生活经历吗?

这些问题,无疑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从而自觉地去寻找答案,阅读这些小说。因为是长篇小说,教师可指导学生定期阅读,不宜心急,并可在一段时间后,以讲故事、你问我答等方式在班级内互相交流。

二、以时文导向广博

农村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对于期刊、书籍的购买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散购买,阅读后集中互相交流。交流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设立主题,如成长脚印、亲近文学、走近自然等等不一而足,让学生归类推荐自己阅读到的时鲜美文,分享共同阅读的成果,也让学生的阅读更广泛、更博深。

篇10

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强和促进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阅读的现状

1.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均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开始个性的发育,处于性格、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健康、良好的倾向。事实上农村学生占85%的是留守儿童,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我今年寒假有幸参加了遵义师范学院初教系、道真自治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我针对如何《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对本校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中“有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机会阅读”“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希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读物”“希望家长的支持”“有家长的辅导(监督)”等等。还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而这些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愿望理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

2.学校方面的原因。在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在教育评价、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仍然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本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课外阅读被束之高阁。学校根本没有阅读课,学校对学生的作业、品德、纪律、卫生等列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唯独把课外阅读弃置一边,学校图书室藏书远远不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为了迎接大小的统考,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费尽精力完成作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一句空话。

3.家长对课外阅读不理解。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把课外阅读看成“不务正业”,实属“多余”。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了,孩子手中除了学校发的两本课本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可孩子手中有价值的图书几乎没有。原因是家长们认为那些课外对于学生学习无用,与考试无关,会影响孩子学习。

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相应对策

1.学校要转变观念,积极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学校领导要彻底转变观念,摆脱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而换来一时高分的做法。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成绩提高并不矛盾。更要懂得阅读对培养人的重要意义,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真正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从时间、师资配备上来保证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顺利实施,不能让它流于形式,并可适当地配以监督、评估手段,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得到阅读指导。

2.提高家长认识、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十分关键。要让家长知道,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靠书本来的。而课内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必须靠课外来补充。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创设条件,鼓励孩子加强课外阅读。

3.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拓展。(1)如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岗》《猴王出世》等课文,可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原著,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2)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语文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材料精耕细作,所有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浏览、略读、选读、跳读、精度等。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篇11

一、市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问题一:从课外阅读的地位看,“名重于实”的特点十分明显。

面对调查中“您认为自己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的力度如何”这个问题时,“大力支持”者占绝大部分,几乎所有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持肯定态度,认为阅读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那么,阅读的地位是否真像所说的那样高呢?

1.资金投入

我们对154位家长每年购买或订阅课外书刊支出的情况(表1)以及家庭藏书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表2)。

在关于总支出的问卷中,有40名家长说不出所以然,以“很多”“极少”“没有统计过”作答,未计入统计。

在现今的图书市场,购买一本普通的少儿读物至少需要5元钱,订阅一份全年期少儿杂志至少需要70~80元钱,用上表数据中的金额,一年又能购买几本书籍?

在关于藏书量的问卷中,有32位家长以“不多”“很少”“不清楚”“很多很多”作答,未计入统计。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市区家庭的藏书量在50册之内。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家庭的读书氛围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2.时间安排

要读大量的书,得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共834人参与问答)到底用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见表3)。

值得回味的是,在回答“你每天读非卡通类读物的时间”这个问题,有4名学生没有使用已经给出的选项,而是自己在括号里添上了“没有时间读”(因而未计入统计)。

在问到“你们班有课外阅读指导课吗”这个问题时,参与调查的4个班级中,有2个班的学生回答“有”,另外2个班的学生回答“没有”;而前面的两个班的学生在回答“你们班的课外阅读课是怎么上的”这个问题时,70%的学生选“用来阅读”,8%的学生选“用来做作业”,22%的学生选“随便安排”。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从时间保证看,恐怕都难以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的标准。看来,课外阅读的地位总体上还是“名重于实”。

问题二:课外阅读读物“瑕瑜共存”。

1.经典名著市场飘红,但不求甚解现象不容忽视

在问到家长“您一般推荐孩子读哪类书籍”时,“名著类”名列第一。对三、四、五年级学生家长的调查表明,认为名著对孩子帮助很大的家长分别为24%、31%和56%,觉得有一定帮助的为74%、78%和74%;能支持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家长为74%、56%和60%,经常能陪孩子看书或借阅的家长为34%、31%和23%,因而,家长在这方面也相对舍得投资。但当我们追问家长“孩子是否能够对名著有一定的理解”时,多数家长表示没有考虑过。问到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回答“老师(父母)叫我看的”。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晓云认为,许多名著是为成人写的,而对儿童往往有消极作用,并不是内容有问题,而是儿童不能理解,产生接受障碍;读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书有可能使孩子少年老成、儿童成人化,使他们的语言、想象力以及看事物的眼光都发生变化。当然,对于适合少儿年龄特点的名著他还是赞成的。我们认为,儿童读名著自然不能反对,但必须加强引导,避免为读而读、不求甚解的现象。

2.儿童因为缺乏鉴别力而产生的盲目跟从现象令人担忧

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丰富的信息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拓宽“大语文”视野的同时,也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学生浮躁的心态。在调查孩子拥有的书籍类别中,很多孩子选择了“其他”类书籍。“其他”到底包含了哪些书?调查中发现,奇幻文学等网络小说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如《哈利•波特》《魔戒》《诛仙》等。我们对一所小学的三年级某班进行调查,全班52人中有38人拥有这一类书。一个书店老板告诉我们,这一类书籍的购买主体是成年人和小学生。由此可见,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小学生的思维和选择。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制作、出版、播放等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庞杂凌乱,甚至存在着许多低级趣味的内容,诸如凶杀暴力、酗酒吸毒、诱骗拐卖等,这些对判断力、分辨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3. 作文类教辅书长销不衰,但教条引导、机械训练的方法后患无穷

写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障碍,不少家长费劲心思、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作文书。更有甚者,不准孩子看其他的课外读物,逼着孩子天天抄背好词、妙句、佳段。从对书店的调查来看,家长到书店给孩子买书,不外乎两类:名著和作文类教辅书。那么,作文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作文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将描写人物、描写事物、描写动物的精彩语段分门别类;二是将好文章大卸八块;三是囫囵吞枣,标榜同步。这些作文书大多偏重于规范性、机械性的训练,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解决不了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诸如没东西写、没词儿用等实际困难,最终成为应付教师的工具,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都受到了制约。

此外,诸如卡通、漫画等也在儿童读物中占有很大比重,《七龙珠》《天眼》《乌龙院》等很受儿童的青睐。这类书读多了,是否会造成学生对文字感知与理解的消解,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问题三:从课外阅读方法看,“单薄无力”影响实效提高。

在回答“简单说说你对自己班上孩子的阅读如何进行指导、检查、评价”时,74位教师中有65位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另有9位教师交了白卷;65位回答的教师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采蜜集”或“摘抄法”,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方法有42位教师提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介绍了利用“写读后感”“通过语文课进行书目的推荐,讲述其中的有趣情节”“规定每天若干分钟进行阅读”“亲子共读作为起点”“写读后感”等指导阅读的方式。总体来看,多数教师知道阅读方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系统思考,举措上比较单一,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所导致的知识积累欠缺、阅读内动力不足、阅读习惯尚未形成等特点,多数学生并未掌握阅读方法,阅读实效无从谈起。可见,阅读方法已经成为影响阅读实效的重要因素。

从“言传身教”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的阅读层次不高、阅读量不大,很难对学生阅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回答“列几个您比较认可的优秀儿童文学家及他们的代表作”的问题时,74位教师中,1位教师交了白卷,11位教师列了1位儿童文学家,16位教师列了2位,其他列了3位及以上。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师竟然给出了“唐诗宋词”“朱自清”“臧克家”这样的答案。很难想像,这样的教师能够担负起指导孩子阅读的重任。

问题四:从发行渠道看,“书源不畅”仍是最现实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目前市场上适合广大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明显不足。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努力给少年儿童提供更多适宜阅读的书籍。

从书的来源看,学生的阅读渠道仍然比较单一。“您孩子看的书大致来源于哪些地方”的答案主要有两种:买和借。从哪儿借?同学和学校图书室。而作为社会藏书最集中、最丰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却被多数人忽略了。在某地级市图书馆我们了解到,市图书馆现总藏书量为20万册,少儿书籍大约有3万~4万册。近三年以来,每年用于添置新书籍的经费为20万,10%用于购买儿童书籍,每年约2万册以上。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呢?儿童借书证也叫“少儿证”,适用从一年级到初一年级的孩子,自1999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共办理“少儿借书证”近4 000张,但现在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再使用了。现如今,全市每周大约有500名左右的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另外,课题组到该市区一所街道办事处了解了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情况。该街道有4个社区,全部建有社区图书馆,合计总面积达到了360平方米,书籍约4万册,其中40%~50%是少儿书籍,但儿童借阅书籍的人数少之又少。

二、思考与对策

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结合调查,我们认为在总体思路上要切实把握好三个问题。

1.课外阅读的地位问题是根本

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实现课外阅读的全面提升,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摆上重要位置,抓实抓好。

2.课外阅读的目的问题是核心

开展课外阅读,必须从现实的角度解决好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问题,也就是要回答“阅读为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开展和推广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核心就是要实现“两个提高”,即围绕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两大目标开展课外阅读。

3.课外阅读的方法思路问题是关键

在重要性为大家所接受的情况下,如何科学推进课外阅读、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从现实看,重点要在推进“三大阅读”上下工夫,即推进规模阅读、科学阅读和创新阅读。

(1)着力扩张阅读的量,推进规模阅读。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量为基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此种种,都突出了一个阅读“量”的概念。没有一定的量做基础,就无法完成必要的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量做保障,就无法实现知识面上的拓展;没有一定的量做依托,就无法实现学习中的触类旁通。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生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规模阅读中加快知识积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数学、自然、史地等方面的书籍,从而拓宽阅读面,夯实知识积累。

篇12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目标,指明了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家长应该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喜欢上书,同时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印刷美观、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如动物画册、彩图科等。而有的家长错误地将孩子理解为“小大人”,认为他们应该看一些有“深度”的书籍。因此,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挑选,尽量让他们喜欢上这些书。可以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看的益智游戏类的书籍,诸如《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这些书和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结合,里面包含了走迷宫、找不同、寻宝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

(1)游戏法。利用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激发阅读兴趣。喜欢玩游戏和活动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家长只要留意孩子玩的游戏并顺势进行引导,就可以有效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玩一种叫“三国杀”的游戏,从中知道了张飞、关羽、刘备等人,知道了魏、蜀、吴,但是他们很想知道三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对此,家长就可以利用孩子对这些人物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看《三国演义》。

(2)悬疑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在为孩子阅读精彩文章时,家长可有意留下悬念,不告知结局,这样,孩子们就会急切地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慢慢学会主动看书。如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一段故事。故事的大致意思是有个人想把匹诺曹带到一个不用上学、有吃有喝的地方,匹诺曹很矛盾,最后还是去了……家长就问:去了这个地方之后匹诺曹会怎么样呢?孩子一听马上就来了兴趣,心里想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呢?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迫切愿望。

(3)以听促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家长可以把要孩子看的书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如曾经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我是霸王龙》这个故事,孩子觉得很好听,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后,就要求买回家看。此时,家长故意显得极不情愿,并告诉孩子,买回去的书要自己看,结果孩子回家后真的很认真地把这本书看完了。

(4)电视辅助法。喜欢看动画片是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只要家长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动画片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美猴王》后,孩子非常感兴趣。为此,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故事,引导他去看《西游记》。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根据阅读内容的类型,可以把阅读材料分为童话类和科普类等。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图画的、绘本形式的、拼音的和纯文字的表现形式。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着自己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小学低段应尽量为孩子选择绘本和带拼音的材料,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为孩子挑选图书时,一定要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不同个体选择不同书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同样,在阅读方面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大科学系列》;有些孩子喜欢看一些漫画类的书籍,绝大部分小学低段的孩子都是喜欢看童话类或故事类的书籍的。因此,家长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针对其个体的爱好选择阅读的材料。当然,有的家长会担心因此而造成阅读的片面性。同样地,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劣势智能的发展,即在阅读上,家长要利用孩子的阅读优点,引导他们在阅读喜欢材料的基础上阅读其他书籍,在这个引导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智慧和方法。

3.加强引导,选择经典材料。小学低段的孩子比较适合读童话(故事)类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伊索寓言》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如《宝葫芦的秘密》、《小熊维尼》、《绿野仙踪》等。一年级的孩子更多地应该选择绘本,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因此,尽管《三字经》、《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比较难以理解,但也应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对象。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鼓励孩子多看些科普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有适量的阅读书籍。孩子能否经常接触到书与其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家长在家里要为孩子准备适量的书籍,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如果家庭条件允许,都可以先买来,以为孩子的阅读做好准备。

篇13

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教育的深化改革,新课程不断得到各学校的重视,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传统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内容设置和管理方面都要有所创新,以便适应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新课程的影响下,学校加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其课外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

1.农村小学生自身阅读行为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不能利用良好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对于阅读文字较多的文章,小学生感到吃力、费时,并且部分情节难以理解,再加上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缺少课余爱好,尤其对阅读没有兴趣。农村娱乐环境便利,大部分小学生将课余时间都用在玩耍上面,自身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造成农村小学生难以进行课外阅读的现状[1]。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农村家长而言,其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小学生不能正确引导,缺乏素质发展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成绩是重点,因此花费大量时间在学生课程学习方面,花费大量金钱在习题册上,而完全忽视阅读对学生的启发和开阔视野的作用,许多家长还盲目地认为课外书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家长并没有阅读习惯,对学生没有起到示范作用,个人阅读量不够,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及数量产生影响。

3.农村学校的影响。

当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形成完整和完善的教学体系,许多农村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理念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农村学校领导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其他教学方式包括课外阅读均不予理会。并且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许多农村语文教师自身课外阅读时间和数量都较少,对于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到位。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生普遍阅读量小,阅读范围较窄。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小、阅读范围较窄的问题。许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仅限于学校发的辅助教材,学校对于课外阅读量并没有明确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应该包括古今中外优秀名著、科幻读物、优秀儿童文学类、科普类等,但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由于条件限制,不能阅读各个方面的图书,许多家长单纯地将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造成小学生作文缺乏创新和思想[2]。

2.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的影响,对课外阅读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地将课外阅读看做课堂学习的延伸,认为课外阅读占用大量课余休息时间,没有进行的必要。并且许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设定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的进行课外阅读也是草草了事,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外阅读的境界中,对于课外阅读内容没有深入挖掘,提不起阅读兴趣,导致课外阅读质量和效率均受到影响。

3.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范围界限。

农村大部分家长以务农为主,因此,劳动之余并没有过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很少督促孩子的课外阅读。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在写完作业后,就会三三两两地玩闹或者看电视、打游戏,没有形成和谐的阅读环境。同时,农村学校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进行引导,对于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没有进行推荐。大部分农村缺少课外阅读资源,许多图书借阅、买卖的机构不健全。

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应对措施

1.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环境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大部分农村学生受家庭条件、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很难进行大量课外阅读。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作用,健全学校的图书阅读设施,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阅读交流角,每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汇总,并且在班会上进行学生间的阅读感受交流。最后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普及,使学生时刻受到课外阅读的影响。如在《咏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贺知章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朗读,既加深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又增加课外阅读量。

2.选择一定的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对选择哪种类型的课外读物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引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性格特点,推荐书籍,提供买书参考,如《安徒生童话》、《笨狼的故事》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内教学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如学习《牛郎织女》时,可以推荐《中国童话》[3]。

3.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才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与重要性,增强课外阅读效果。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进行讲解,并进行图书交换。还可以举办读书演讲比赛,让学生抒发读后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加大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仍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农村阅读设施,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其进行引导,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