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谈谈生命的起源

谈谈生命的起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谈谈生命的起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谈谈生命的起源

篇1

摘 要:安徽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本文对齐云山造像在明代达到鼎盛的缘由做了一番分析,指出主要是因为有原来的造像基础、均州武当山的影响、明世宗的直接支持等相关因素,并试图说明宋元明时期日益加强的真武信仰是齐云山及其造像在明代兴盛的根本原因。

す丶词:齐云山;明代;造像;真武

中图分类号:J305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asons for the Prosperity of Sculpture in Qiyun Mountain of Anhui in the Ming Dynasty

HE Ci-xianお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休宁县内。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尚存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简称太素宫,下同)、玉虚宫等与道教相关的遗址和活动场所。该山道教始于唐代乾元年间(758―760年),至明达到鼎盛,香火广为流传,波及华东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鹤鸣山并列的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根据史书记载,明代弘治、正德、嘉靖直至万历年间,代表性洞窟或宫观如真仙洞府(弘治十七年至正德九年,即1504―1514年)、玉虚宫(正德十年至嘉靖二年,即1515―1523年)、太素宫(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即1556―1558年)逐步建成。由于宗教造像有了可能与基础后,它与寺庙、洞窟、宫观的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宗教建筑的兴盛也必然带来造像的兴盛。真仙洞府和玉虚宫中的神像几乎都首创于这一时期。这段时间是齐云山造像的高峰阶段,也是齐云山走向巅峰的标志和见证。其时有宫、殿、祠、坛、楼、阁一百三十多处,道士数百人,石雕和铁铸神像六千多尊,是江南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也造就了齐云山“江南小武当”和“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之名。那么,齐云山造像为什么在明代达到兴盛了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原有的造像基础

宋代学者罗愿所著的《新安志》卷四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齐云山西南麓的石桥岩建有石门寺和佛教神像,虽然早在唐乾元年间就有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后山的岐山石桥岩,依穴筑室,辟谷修行,但此时并无道教造像的相关记载。

就道教造像的发展来说,道教造像与道教以及道教神仙绘画发展并不同步,道教于东汉末期即已兴起,神仙形象的帛画、壁画或浮雕形式更是由来已久,但最初道教庙堂并不供奉神像,认为“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像也;但可以从其诫,不可见知也。”魏晋时期始有造像,一般认为是受佛教“以像设教”的影响,相信对神像的祀奉不仅可以“至诚供养,随心获福,果报差”,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之目的。《隋书•经籍志》载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于代都东南起坛宇……刻天尊及诸仙之像供养焉”。陈国符在其著作《道教源流考》附录二《道教形像考原》中也认为“是(刘)宋代道教,已有形像。”但在董立军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造像史纲》中,直到第五章“宋元造像”时才把“道教造像”正式作为一节加以介绍分析,而“佛教造像”在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造像”中即已作为一节和“礼制造像”并列。其中缘由被认为是这一时期“在总体上道教造像的成就与佛教造像还无法相比”。这一现象既说明宋之前道教造像受佛教造像影响较大还未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宋以来道教造像开始有了系统化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道教造像的这一发展历程和真武神性及造像的真正发展历程几乎不谋而合。根据肖海明先生的考察,北方之神“荡魔天尊”――真武大帝人格化形象的完全形成是在北宋时期。武当山文物保管所藏有一尊宋代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10年)的铜铸真武像也构成了一个形象化的证据。对齐云山而言,到了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道士余道元、金安礼、金士龙师徒创建佑圣真武祠(又称真武观、齐云观)于齐云岩,开创了齐云山道教及造像的基础。此后衣钵相承,佑圣真武祠中的真武像日显灵应,并最终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南宋1266年佑圣真武祠因几次水灾却“圣像俨然”而受到朝廷册封.正如《齐云山志》载:“至已亥(1239年)火灾烈焰,品物一空,独玄武神像顶天,一罂不动,而为不能燎矣,叶介夫与金士龙乃营建真武殿宇以及廊楼房。淳佑辛丑(1241年)又水灾,……圣像俨然,而水不能渗矣。……至庚午仅四十二年,惟佑圣殿独存。……近咸淳丙寅(1266年),朝廷核实始凿定殿其四至主侧赴宫印押,筑墙为基石以限,永为不朽之基。……每岁建会蘸,不可无道侣住山。”在由宋至明的过渡阶段中,南宋朝廷的这次册封为这尊真武神像及齐云山声望的兴起以及明代的更加兴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二、均州武当山的影响

篇2

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其间大致要经过创业、成长、成熟与衰退的过程。企业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开始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直到依法破产、被接管、被收购或其它原因而灭亡为止的一段时期可以称为企业的一个生命周期。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同的划分,本文综合了学者的观点,以企业灵活性和控制力的强弱、企业规模、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划分依据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一)企业初创期

这个阶段企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灵活性很高,同时像婴儿一样没有什么自我控制能力。企业处于艰难的创业阶段,发展目标尚不明确,制度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生产条件、产品市场、管理制度、企业规划及人力资源等都在构建当中。这一阶段的关键,就是培育企业竞争力,这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二)企业成长期

企业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同时灵活性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企业的市场需求增加,产品或服务的规模扩大,内部管理日趋完善,公众的认可度增强。成长期的企业应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稳定市场,将资源集中到企业关键产品的密集性竞争战略,使得企业在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可以建立起与其抗衡的竞争优势。同时,随着企业员工总量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在创业期主要靠企业关键人员的个人能力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开始建立起来,组织结构开始明确,企业内部分权开始出现。

(三)企业成熟期

当企业在高速成长期的各项管理与领导制度成功建立后,组织便进入生命周期曲线中的巅峰期――成熟期。成熟期企业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达到平衡,凸现了一些企业运作的理想化特征,如企业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完善;企业的创造力、开拓精神得到制度化保障;企业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增强;企业开始分化出新的事业等等。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赢利水平达到高峰且增长速度放慢,企业拥有竞争力很强的产品群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对稳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竞争优势已显现出来,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基本稳定。但是,在成熟期后期,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生产风险。由于发展趋于稳定,员工对规范制度的广泛适应,企业内部官僚化气息日益严重,创新因素受到压制;另外,由于企业成功的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容易产生骄傲情绪,滋长惰性,更多的凭感觉决策和经验决策,容易出现生产和管理“老化”。

(四)企业衰退期

企业进入衰退期后,灵活性进一步降低,自我控制力继续加强。此时企业增长乏力,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全面下降,资金紧张,既缺乏成长性,又缺乏灵活性,更缺乏竞争性。企业内部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繁多,却效率低下;企业员工自保意识不断增强,只想维持现状,求得稳定,与顾客的距离越来越远,体现企业活力的行为减少甚至消失。企业组织的衰退成为困扰企业的世界性问题。引起衰退的最普遍原因是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饱和,然而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以及创新因素的缺乏。企业处于衰退期,意味着要么衰亡,要么蜕变。企业应该及时发现即将进入衰退期的信号,及时转型,及时变革,塑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应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初创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状态,为了企业内部运行的需要和对外交流与协作的需要,企业会设置出一定数量的部门和职务但往往是一人多职型。对各个具体职位或岗位的描述还不清楚,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总量、人员结构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企业所需的人才特质有待进一步显现。资金因素的制约使报酬系统和激励制度处于非正式状态,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普通员工具有社会标准的现金报酬与激励外,成就激励、前景激励、职务激励等未来承诺以精神方面的手段居多。基本没有设置正规的绩效考评工作,除了销售人员按业绩考评(也有按印象考评)外,其他人员的考评基本上是凭上层领导印象考评,主观性比较强。

(二)企业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内部的分工开始细化,出现大量的职位空缺,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科研、管理人才。管理层次开始裂变,从而出现了授权与控制的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正式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非规范式的授权与控制过程产生了企业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分配上的严重不对称性,形成了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企业部门单位调整变动频繁,内部人员调动无序,人员的大量流动;招聘成为日常工作,培训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开始建立内部的培训系统;员工队伍开始出现分化的迹象,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队伍开始各成体系,大量人才的引进使得员工队伍出现新老之分;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既不能充分地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也不可能有效地引进外部的高层次人才,造成整体人力资源水平偏低,部分主要管理者缺位。

(三)企业成熟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这个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可能开始下降,员工惰性增加,企业活力开始衰退;由于企业实力和形象达到最佳,企业对一般人员的吸引力很强,外界人员争相进入企业,若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各个工作岗位满员,空缺岗位很少,人员晋升困难,对有能力的人吸引力开始下降;在这一阶段,由于企业发展相对稳定,工作的挑战性、丰富性减弱;而很多经理人正处于其职业生涯高峰期,当谋求进一步发展时却遭遇到了瓶颈。在面对职业天花板时,经理们也开始考虑是否仍然在该企业干下去了。与此同时,组织系统内,原来的创业者之间开始产生矛盾,组织系统凝聚力被削弱,保守思想开始出现,企业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减退。

(四)企业衰退期的人力资源管理

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受到自身产品老化、内部资源枯竭以及日益严重的“大企业病”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出现萎缩,赢利能力降低,这些不利的因素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负债增多,财务状况日益恶化。企业内部人员冗余,使企业的人力成本不断增加。此时企业的规章制度虽多,但大多行之无效,组织机构臃肿,各部门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矛盾突出,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加之信息沟通不畅,相互推诿,在管理上很容易造成失控现象。企业内部的决策极端保守,缺乏创新与进取精神,官僚气息严重,等级制度森严,内部政治争斗增多,注重形式上的东西。此时企业形象虽然存在但已成明日黄花,与成熟期不可同日而语。

三、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应把握的重点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和特点,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也有所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该随之变化,我们可根据两者间的关联性来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应对策略及预防措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初创期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招聘

人才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心,一定要谨慎挑选员工,从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水平和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企业的创业期要力争建立一套完备的筛选制度和科学的选拔标准,在进行人事招聘的时候,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并灵活运用标准,使进入组织的人员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1)做好招聘前准备:选拔者本身要明确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进行人员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选择招聘渠道等。(2)把握招聘过程:

招聘过程中要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原则。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品德和能力,而不应一味重视学历和经验,对于创业期的企业,忠诚度高的员工有利于企业稳定。在对外招聘时不能夸大其辞,不要为吸引人才而只宣传甚至鼓吹企业好的一面,而要使他们对企业的工作内容、条件等方面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也不可轻言许诺,特别是做出那种企业做不到的承诺。

(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培训

在企业的成长阶段,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管理不但是减少人才流失、稳定员工队伍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运作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第一,企业管理者要更新观念,不应仅仅将对员工的培训看成是一种成本投入,而应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到培训后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新价值。第二,做好培训需求分析,要同时从企业的组织战略、发展状况及人员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培训需求和目的。第三,合理选择培训方式和培训对象。同时在对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进行培训前,要充分估计他们的忠诚度,另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企业也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第四,控制培训过程,不能使培训流于形式。

(三)成熟期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激励

首先,建立适合成熟期特点的薪酬支付体制。员工的薪酬应该要既能体现按生产力要素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原则,又能体现岗位职责权限高低、承担风险和责任大小的原则,达到内部公平;股票、期权这类长期薪酬既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吸引外部人才和避免内部人才大量流失,其次,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企业有不断发展的力量。最后,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是一种开发、激励人才潜能的管理模式。它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成员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切实保证员工的报酬、晋升、调动、职业生涯开发、激励、辞退等工作的科学性。因此,绩效考核对提高员工满意度、稳定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衰退期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又称雇员关系,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意思相近,是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强调以员工为主体和出发点的企业内部关系,注重个体层次上的关系和交流。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沟通管理、员工情绪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等内容。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效益下滑,裁员、降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加大,随之矛盾和冲突也进一步激化,因此这个阶段员工关系管理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四、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

(一)创业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由于创业期企业一般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以创业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宜采用创业者主管模式,即创业者主要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担任主要的角色。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管理幅度小,领导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员工接触。此时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领导艺术,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种人格化管理。

(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这一时期应该选择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指由决策层、一线经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并相互协作共同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成长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规范化,由企业决策层监管、一线经理执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的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更好的解决人力资源发展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问题。企业高层即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决策层主要是做好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此后由人力资源部门来负责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最后由一线经理来执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而对规划的评价则是在决策层的领导下,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一线经理三方共同完成的。

(三)成熟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成熟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宜采用全员管理模式。。全员管理模式是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轴心,建立一个由企业决策层、一线经理、人力资源部门及员工自身既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四位一体的全员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组织机构中设立副总裁级甚至由总裁直接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处于轴心地位,直接参与到企业战略规划的制订,并完成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

(四)衰退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人力资源可以采取虚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直接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的子职能或活动上,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更好地加强自己创造附加值的活动。比如日常事务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像员工招聘、技能培训、工资的计算与发放、考勤管理、组织文体活动、人事档案管理等等。由于这部分子职能或活动较少或从本质上不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巨大影响,就可以考虑将这部分职能转交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顾问人员。由于该模式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同时又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因此比较适合衰退期的企业采用。

任何企业都有自身的生命发展周期,企业应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及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制订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不断地解决企业发展中各阶段的矛盾,使企业具有长足的发展活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根据建设部2003《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修订稿)》建筑废弃物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实施“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及“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我国政府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同时也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1]。

目前我国各地的建筑废物的处理方式还是以填埋和堆放为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城市中仅有5%将建筑垃圾作为资源再利用,而且实际再生利用量与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总量相比,还不足1%[2]。

通过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可以分析一种或几种建筑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可以找出该过程中各个步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研究对象

经统计,2005年我国建筑废物总量至少达到21000万吨,而其中废弃混凝土总量高达10000万吨,约占建筑废物总量的50%。而如此多的废弃混凝土,其中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运往乡村或郊外,采用露天堆放或者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3]。因为产生量大,而且一旦处理不适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各国对于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技术研究都在加强。

2、混凝土资源化再利用的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2.1前提条件

首先我对本研究的前提条件做出如下假设:

(1)假定对废弃混凝土的破碎处理使用的是颚式破碎机。

(2)本研究的功能单位确定为1m3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

(3)假设所有的原材料的运输都使用5t柴油汽车,运输距离为5km,水泥成品的运输距离为30km[4]。

(4)假设生产一吨水泥需要1.3t石灰石,0.3t黏土,0.05t石膏,并且忽略废渣废料的再生利用[6]。

(5)忽略其他生产设备以及建筑设施等造成的环境影响。

(6)本研究中的清单数据主要来自于其他学者的文献数据。

2.2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再利用的过程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的混凝土,1m³该目标的应用配合比如表2.1所示。

图2.1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再利用过程图

表2.1再生混凝土应用配合比

3、混凝土资源化再利用的清单分析

3.1生命周期评价的清单分析要使用到的公用系统的环境数据

表3.1中的电力生产的污染物是根据我国的发电能耗平均值0.424kg标煤/kWh,折合成热值24244kJ燃煤计算而来,以20%来计算原煤灰,以原煤固定碳含量的50%来计算CO2的产生量,以相应的平均排放因子来计算出各个系统的NOX及SO2的产生量。以所有原材料的开采消耗相同的电力计算,同时忽略其他污染物的影响。

表3.1公用系统环境数据 单位:kg

表3.2 硅酸盐水泥寿命周期过程的环境影响基础数据 单位:kg

混凝土制造/m3 2

3.2生产再生骨料的清单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得到数据:再生骨料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电能为13.75kWh/t。通过表3.1我们看出,每生产1m³的再生混凝土,需要消耗再生骨料518,因此每生产1m³的再生混凝土,需要在再生骨料这个环节消耗的电能为0.518×13.75=7.12kWh。

3.3再生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清单分析

根据前提(2)和前提(3)中的假设,再由表2.1可知本研究使用的原材料即天然骨料天然石子和砂的质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以下数据。如表3.3所示。

表3.3所需天然骨料的环境影响数据

3.4混合需使用的水泥生产的清单分析

根据前提(4)中的假设。再利用表3.2计算出生产一吨水泥时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数据,如表3.4所示。

由表2.1可知,生产1m3的再生混凝土需要400kg水泥,通过上表3.4可以计算出400kg水泥产生的环境影响数据。如表3.5。

综合以上所有数据,可以计算出生产1m3再生混凝土的各种环境影响数据,如表3.6。

表 3.4生产一吨水泥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数据

表 3.5 400kg水泥的环境应影响数据

表 3.6本研究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清单分析

4、分析总结

本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通过收集数据和计算对混凝土的资源化再利用过程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混凝土资源化再利用过程中的主要排放物为SO2、CO2、氮氧化物以及烃类。其中CO2的排放量为356.835kg,占据总量的90%以上,所以CO2是最主要的排放物。而CO2的排放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总体来说,要减少该方法的环境影响,要改进科学工艺,减少能源消耗与CO2的排放,推行清洁生产的理念。

(2)混凝土资源化再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主要影响类型为全球变暖、酸化、富营养化以及光化学烟雾。

(3)整个过程中消耗最多的能源是电力和煤。

(4)环境负荷总量为0.064,其中全球变暖的环境负荷为0.034,占据总量的53.125%,所以全球变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66-02

在现代企业管理下,实施人才经营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个体对自已的直接行为负责人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是下属完成任务时具有的相关技能和技术知识水平。心理成熟度是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高度成熟的下属既有能力又有信心做好某项工作。

一、正确确定员工的成熟度

企业员工的成熟度与员工的年龄、性格、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受教育程度、成就感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要诊断员工的发展层次,首先就要确定你给他的任务。任务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确定员工的职位角色或者是他要担任的职能,也就是说这个员工是做什么的;确定员工的职位角色以后,要布置任务和目标,这个任务和目标应该跟员工的角色相符合;任务和目标定下来之后,必须要有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方案,也就是说是对目标和任务的一种分解。根据执行结果判断员工的成熟度。

二、根据员工成熟度选择相应有效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的选择是员工在职培训的重点,只有因人制宜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才能在员工培训指导中有的放矢。

1.命令型领导方式。对于成熟度很低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既无工作能力又不愿承担工作责任的员工应采取命令式的领导方式。这个阶段员工想做但是不会做。此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命令式,即高工作低关系方式,领导者对这些员工应:进行具体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标准,让他们知道每天上班应做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对他们完成的工作定期考核,并且考核结果要与奖金挂钩,要与年度的岗位聘任挂钩;转变观念。

2.说服型领导方式。对于成熟度较低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愿意参加工作,但自己的能力有限的员工,应采取说服型领导方式,即高工作高关系的方式,高工作行为可以弥补下属能力上的不足,高关系行为可以保护、激发下属的积极性,给下属以鼓励,使下属领会领导者的意图。领导者对这些员工应: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标准,定期检查考核。但管理的侧重点应是沟通与指导并重,通过沟通从心理上更进一步增强它们的工作意愿和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成长期望值;加强工作指导,为了尽快让初步成熟的员工掌握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实时帮助。

3.参与型领导方式。对于成熟度较高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有能力完成工作,但不愿意在工作中受过多约束和监督的员工,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激励工作,了解下属的需要和动机,通过提高下属的满足感来发挥其积极性。此阶段宜采用参与式领导方式,即低工作高关系的行为,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参与决策,领导者着重给下属以支持,使其搞好内部的协调沟通。这个阶段的管理重点就是让他们不沉醉、不迷失、不偏离,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顺利向高成熟度员工过渡。

4.授权型领导方式。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意愿相对比较高,能力高,意愿也就高,可以说是双高阶段。领导者可以只给下属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由下属自我管理,由此可采用授权式领导方式,即低工作低关系的行为。对他们的管理策略是以诚相待,信任他们,不多约束和干预,放手让他们工作,让他们自已设计、策划、完成工作目标。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在员工中形成支持性氛围,使他们更勇于承担责任和增强使命感;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总结提升,如参加高层次的管理培训班,让他们有一种受重用、挑大梁的成就感,使其保持内在的动力。

三、努力提高员工的成熟度的措施

员工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员工的社会化是在企业的共同发展中实现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加强员工培训

(1)培训要接近实际,保证培训工作的源头方向正确。搜集各部门员工培训需求。各部门有针对性地结合公司战略、公司对本部门的重点要求、部门的重点工作方向、本部门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员工个人的提升方向来提出意见建议。搜集各部门对培训的意见、建议、分析、汇总,有针对性地总结,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并正确划分员工的成熟度,按每类员工不同的特性与需求进行培训。

(2)创新思维,拓展教育模式。培训工作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培训的新方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教育方式要实现“互动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地域对员工培训的限制,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员工教育培训范围;加强在职培训,提高领导的主动性,提供鼓励措施,激发领导的积极性。

(3)加强日常培训管理工作,加强监控执行力度。培训核查工作要做到更加细致,所有课程必须有培训签到表、培训考核试卷、培训考评记录表;且这些把握培训是否产生效果的关键点的核查要更加深入、细致,只有关键点把握好了,才能确保各部门培训工作的执行力度。

2.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物质激励方面,建议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完善薪资体系改革,引进职位评价系统,实行具有差别化的薪资政策;制定差别化的企业福利政策,重点向贡献倾斜。在非物质激励方面,注重企业文化激励的重要性;考虑带薪休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将技能培训作为对企业全体员工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要求;将学历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向业绩评估结果优秀的员工倾斜;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增强技术专业通道的诱惑力;处理好竞争上岗、领导干部选拔中领导岗位集团总部内部、集团所属公司、社会招聘不同来源竞聘者的比例关系。

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是确保培训工作有效的重中之重。要吸引和约束大家规范地操作培训工作,需要领导的全力支持、约束机制的建立,高层的试听、加强培训核查结果的公示及领导点评作用;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外训的投入,增加含金量、层次高的外训课程的引进,吸引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3.建立现代考核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要突出主要绩效考核,塑造“激情集团”企业在考核项目设置上要突出员工主要业绩考核,考核项目设置要突出重点和企业的核心利益,而不是面面俱到,使员工陷入绩效主义的泥沼;在绩效激励分值的设置上,要将解决现场问题的创造性工作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奖得“让人眼红”,由此吸引员工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不断培植员工的创新力,培养员工的创造智慧,给员工的创新创造注入澎湃动力;在考核项目设置上要增加协作精神的考核,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整体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众人拾柴”的可喜局面。

4.企业文化制度化建设

对于已经成熟的制度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要在企业文化中有所体现;在企业文化体系框架确认后,企业今后制定相关制度要以相应的理念作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求高度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确保将文化理念的精神落到实处;检查企业现行制度中有没有与文化理念相分离、对立的内容,强化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相融合的制度,修正或废弃与企业文化不相容的制度;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基准,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适应变化和提升了的理念,通过组织和管理手段,防止刚性的制度对柔性文化理念的侵蚀;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推广过程中,控制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对于因环境变化而已经明显与企业实际不符的文化理念,要及时纠正偏差,对文化理念及时更新;建立并严格执行文化管理相关制度,实现企业文化理念贯彻执行的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艾政清.现代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5

中图分类号 V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6-0054-02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飞机制造业逐渐深入科学技术的研发,不断完善生产信息资源,并加强信息数据的管理,成为了航空工业的至关重要的任务。PDM是以单一信息源为基础形成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一项系统工具,满足了不同飞机产品生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1 飞机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背景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制造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飞机产品的制造,可靠性和安全性显得至关重要,不断优化飞机产品制造的技术策略,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成为了飞机产品制造必走之路。

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在上述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战略性方法,根据飞机产品制造的不同周期,不同阶段,进行产品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加强产飞机产品的各阶段角色的协同合作、管理、传播,直至完成飞机制造品的全部过程。同时,飞机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具有信息集成与组织问题和信息的可追踪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单一数据源来组织和管理数据,解决飞机产品复杂的数据管理存在的缺陷,促进PDM为飞机产品制造业发挥巨大的作用。

2 单一产品数据源的特点

2.1 冗余可控制性

在单一产品数据源中,产品的结构,产品工艺及产品工程等信息不会因为构型的变化,呈现出无限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单一数据源的产品信息冗余具有可控制性,构型的组成部分会与实例化方法组织产品数据相对应,在飞机产品的制造中,根据可重用的要求组织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

2.2 可配置性

数据的可配置性是生产产品时发挥最大效用性,可通过产品信息在全生命周期的条件下,利用统一的过滤规则实现。其中,单一数据源是服务于系列化产品,它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相对应的功能和组成结构,或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满足飞机生产制造上的要求,促进产品高质量和高效率完成。

2.3 状态统一性

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产品结构具有的逻辑特性和历史状态呈现出一致性,虽然产品信息所表达的组织形式和历史状态有所差别,但是当单一产品数据源利用内在的约束和逻辑联系,在飞机产品的结构形式和历史状态却是唯一存在着的。

2.4 约束完整性

单一产品数据源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完善的,它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提供着完整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充分考虑数据内容和种类特点,设定出数据间的复杂关系,利用控制机制和等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以至于单一数据源在产品制造的运行中,发挥其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的作用。

3 飞机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探究――PDM

3.1 PDM的应用需求

在飞机产品制造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飞机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应该不断解决先进的制造技术水平同落后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飞机制造产业采用了先进的制造产业,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加强对飞机产品制造过程中单一产品数据源的利用程度,建立飞机产品的全局数据,从而保证单一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减少飞机产品在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的多数据源现象,避免造成数据有效性的混乱,导致飞机产品制造出次品和废品,造成飞机生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随着飞机产品的制造,出现大量的数据信息,加强对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需求,能够有效协调飞机产品在制造设计,制造工艺方面的工作,满足一切生产过程的要求,有利于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PDM就是在这些条件下应运而生的重要使用工具。

3.2 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目标

在飞机产品的制造生产过程中,PDM完整的描述了飞机产品的形态,且科学合理描述和控制生产过,它实施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集成系统对飞机产品制造的构型和配置等信息进行使用的软件工具,具体包括以下3部分。

第一,合理管理飞机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信息资源,包括产品的结构,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的模型以及技术文档等,从而实现度全生命周期数据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信息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第二,建立完整的BOM,通过对飞机产品设计过程到制造过程的信息进行比较,促进各类BOM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实施有效性规则,保证飞机产品制造中构型和配置的正确性和可利用性。

第三,在飞机产品的制造工程中,保证管理的动态,灵活,加强对产品设计,开发以及工程工艺的科学管理,增加飞机产品制造的思想方法的成熟度。

3.3 PDM实施的内容

PDM的实施涉及到各个方面,它对飞机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范围广,周期长,投入大,需要将飞机产品制造中所产生的各类孤立零散的数据整理成相互牵连的整体数据,以至于进一步对全生命周期稻莸目蒲Ч芾恚实现管理制度化。PDM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及规划的制订,有效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贯彻落实飞机产品制造的目标和任务。

PDM系统的实施,主要采用BOM控制法,其中BOM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在飞机产品的设计过程到制造过程,BOM根据飞机产品制造的各类设备,人员等配置,完善工艺分工信息,对零部件进行拆分等,并且在装配结构上,增加新型的生产配件,有利于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大大提高飞机产品的生产质量标准。

3.4 PDM实施步骤过程

在领导小组,PDM实施项目组以及专家的配合下,利用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系统化的组织实施PDM,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在飞机产品制造的准备阶段,建立完善的项目小组组织体系,利用PDM分析生产需求,进行调研,确定目标;经过专业评审同意,初步设计飞机产品生产的总体规划结构,并制订完整详细的方案,确定实施的技术和工作方式方法,保证飞机产品制造的工作进度和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最后进行飞机产品制造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单一产品数据源,加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保证PDM系统应用状态的专业性。

4 结论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航空工业之间竞争激烈,飞机产品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在这种背景下,从单一数据源出发,对飞机产品的设计到制造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PDM系统作为整个飞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支撑平台,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协同合作,加强飞机产品的制造和管理水平。

篇6

下面我们试就课本内容按章节作些简要分析,也谈谈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供考生参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一章是讲基础知识的,是为后面的学习内容作准备的,共有两部分:

“生命的物质基础”一节的内容,包括有机物中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无机物中的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都是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我们都应了解。但复习重点应该放在蛋白质这个部分(核酸也是重要的,但在后面还要谈到)。要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氨基酸是怎样组成蛋白质的?它们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不仅概念要清楚,而且要能灵活运用。又如,一个概念是“蛋白质是多肽化合物”,另一个概念是“多肽是具有链状结构的肽链”,能不能因此得出“肽链就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有一条或几条肽链,肽链还要按照不同形式进一步折叠和盘曲后,才形成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另外,在“物质基础”这一节中的概念很多,复习时要认真仔细,要善于捕捉其中的关键。例如,课文在蛋白质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话:“从这个通式可以知道,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这里强调了“至少”二字。因为组成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有的是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有的是含有一个氨基两个羧基,有的是含有两个氨基一个羧基。如果我们稍不注意,就会形成组成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错误概念。

“生命的结构基础”一节的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繁殖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的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细胞核和后一部分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都要着重复习。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既要理解局部特点,又要注意整体观念。在细胞的繁殖中,要注意有丝分裂是个连续过程,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它分为几个时期。还要注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目前对细胞质的变化所知甚少,因此,是以核变化为主来阐述有丝分裂过程的。此外,还有个识图画图的问题,对现成的图要会认。例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在未注明各部名称的图上,应能辨认出各部画的都是什么。又如,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课本上是按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顺序绘制的插图,但观察实物时,各相邻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很不一致。因此,如果给一个在显微镜下的真实图象,你应能注出各个细胞分别属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对学过的知识,应该会画。例如,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要通过练习能准确地画出一个表示出它们主要结构的简图来。还有,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操作过程也是不容忽视的。

“生命的基本特征”这一章,是全书的中心环节,其中又要特别注意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问题。

“新陈代谢”一节内容相当庞杂,从生物的能源、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到光合作用、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新陈代谢与酶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但仔细研究之后,即会发现每一个问题都是围绕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这样一条线索,从不同角度阐述新陈代谢这一问题。“新陈代谢”部分,以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能量的变化为

关键所在。因为能量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而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又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就象煤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必须转换成电能后,才能用于电灯照明一样。因此,葡萄糖氧化释放的能,被ADP捕捉储藏在ATP最后一个高能磷酸键里,就是个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另外,酶的特性也应该清楚,这是由于在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每一步骤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参与的缘故。

“遗传和变异”一节特别要掌握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例如,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成分及其空间结构,碱基配对原则,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等都是一些关键性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弄懂。对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遗传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核遗传与质遗传在遗传中的表现,也应该弄清楚,并学会应用。至于变异的原因,特别是变异的意义及其应用也需要掌握。

“关于生命的起源”一章,是介绍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知识,我们学习这一章应该对生命起源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生物学研究的现代成就和展望”一章,是介绍一些常识性的生物学情况,以打开我们的眼界。我们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概要了解就可以了。

篇7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难怪学生们说:“一堂课 45分钟,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

二、用多媒体情景教学组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手段和艺术手法,创设情知交融的科学意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在情趣盎然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

如“生命的起源”这节课内容很抽象,如果每一环节都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学习,学生会感到疲累。而在生命的起源中,认识原始地球的条件对于理解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故一上课我就先播放了一段课件:地面有许多火山在隆隆爆发,熔岩横溢,大量的气体喷射而出;天空中雷电交加,火光四射,哗哗大雨倾盆而下,铺天盖地,地面逐渐一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此情此景当中,顿生疑虑:“老师,这是什么呢?”然后我点出这就是原始地球的想象图,那么原始地球能为生命的诞生提供怎样的条件呢?在学生情绪高涨状态下,我再通过复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知识切入主题学习,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积极地步入科学殿堂,牢固掌握了知识。

三、用“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启动器,培养学习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解的求知状态。

篇8

1领悟课本,学会尊重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得到生命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能理解生命的意义,不是强势的填塞教育,可以通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来体现,让学生感受到,例如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在双腿残废后经常跑去地坛,脱离不出死的念头,挣扎、彷徨,最后还是选择继续生命。从这一描述和最后作者的正确抉择,告诉人们,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才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孝敬和最好的回报,作为健康的中学生,是不是更应该去珍惜眼前的生活,好好爱护自己的生命,引出反问,让学生自己思考。还有文章《猫》,由于偏见让一只小猫死去,作者深深地歉疚。对一只动物都如此重视生命,何况是人,所以生命应该是被尊重被珍视的。从这些文中提炼其中心,让学生能理解生命和重视生命,知道其意义所在。

2敞开心扉,理解感悟生命

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一致的,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别的,在教师引导学生来感悟生命时,可以先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通过一些课堂的讨论来掌握他们的认知情况。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文章本身要突出母亲的不容易。很多学生不知道生命怎么起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视频,例如女子剖腹产的视频,剪接一部分给学生来观看,生产的不容易再结合文章中的母亲带孩子成长的经历来反映生命中母亲的付出那么无私,爱那么承重,孩子对母亲都是最有感情的,可以让他们课堂上谈谈“母亲给与我生命,照顾我生活,所以我应该……”这样的讨论能激发学生最深层的情感和最真挚的个人感受,让学生知道生命本身归属于自己,但实际它承载了太多的沉甸甸的爱和付出,我们应该热爱生命,让生命在我们有限的时光中体现它正面的价值。

3写作练习,提升个人感受

在布置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的作文时,老师可以不用设置固定的文章题目,可以写关于植物的、动物的、人物的,这些有生命力的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可选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课堂的引导和一些课文的感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老师在布置作文时,体裁类型可以不做限制,任由学生发挥,主要是他们能突出生命这一主题就好,当然也可以是根据某个电视节目、某个新闻事件的观后感,让学生自由发挥,看看学生的真实认知。当然从这些作文练习中,老师也可以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学生是否在此认识上是积极的是正面的。在中学生阶段,本身除了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之外,也应该留意他们思想意识的成形和心态内心的感受。老师从作文中发现有学生对于生命有消极认识和想法时也能及时地处理和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引。

4新闻引入,进行反面教材教育

在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课外阅读也是丰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选择上,老师可以引入有社会效应、度高的新闻稿作为阅读对象,既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又能进行良好的实例教育。例如,“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网络报纸的大量篇幅的报导络绎不绝,教师可以将相关新闻报导带到课堂,阅读后让学生分析,谈个人感受,这个事件不光牵涉到生命话题,还反映出现今教育中一味重视学习而忽视情感培养而发生的悲剧,老师做出分析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现场谈自己的感受,反面教材能让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但是这些社会新闻作为阅读材料引入课堂,教师一定要做好把关,要让这些新闻能积极有效地指引学生,而不造成负面的成长影响。

篇9

以提质减负夯实学业基础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成为我们的理想目标。因此,学校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可适量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五至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

学校加强评价的科学性,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必须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课内外作业设计要斟酌推敲,有目的地布置作业、有效地批改作业、及时地反馈与矫正作业,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控量提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以戏曲教育提升艺术素养

评剧是我国的第二大剧种,在京津冀一带流行。学校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把评剧定为学校的艺术特色,通过开展评剧教育,把小学音乐教育与戏曲艺术相结合,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形成校本课程。

学校要求每节音乐课都要进行5-10分钟的评剧教学。学校还成立京西北戍边评剧团,每周安排一天时间,邀请中国评剧院一线演员给学生上顶级专业课,让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特色,感受评剧的艺术魅力,受到民族艺术的感染。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民族艺术――评剧进校园对于弘扬民族艺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生命教育促进完整发展

生命教育不仅在于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更在于关注生命的完整发展、灵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重视在各个学科领域实施生命教育。科学、体育、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自然与科学,介绍生命的起源和构成;体育与健康,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身体,教会学生生命运动的常识、保健方法,保证生命的物质基础;品德与生活讲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各学科教师凭借课堂教学主渠道“有意识,无痕迹”地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以体质测评提升身体素质

学校重点落实“一标两率、一升两降”,即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控制近视率和肥胖率;认真落实两操、大课间跑步活动和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保证学生课外活动的质量。

以生态教育唤醒环保意识

篇10

1.生物形态结构的教学

1.1 教学特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医学生物学基础》课中占较大比重。形态结构部分,不但专用名词较多,而且内部结构较细微复杂,学生难以想象和记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过程,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其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激发注意主动获取信息双重编码深入加工信息加强联系有效贮存信息反复提取正确输出信息。例如,眼球的结构,首先,通过介绍眼睛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眼球结构的兴趣,通过对挂图、模型、实物等的观察、触摸、解剖,使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中,形成正确表象;其次,通过图象、实物与名称相结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双重编码,深入加工信息;第三,将结构与功能相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记忆,有效贮存信息;第四,通过各种练习,反复提取和应用相关信息,使之得到巩固、强化并能正确输出,以至形成长期记忆。

1.2 通过阐述生物学的现象、事实或实验结果,揭示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规律

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都是通过对现象或事实的分析、比较,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或揭示规律。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上好这一类课的关键。根据判断形成的基本原理,这类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列举事实,分析特征突出要点揭示本质分析比较明确外延准确表达给予定义实际运用达到巩固。例如“传染病”的概念:(1)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常见的疾病让学生分析,如: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蛔虫病、白化病、侏儒症等,问:上述疾病哪些会传染?哪些不会传染?归纳成表,再问为什么有的病会传染,有的病不会传染,并进一步分析传染病的病因。

2.教学手段

2.1 利用学生熟知地区图片,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再以池塘为例分析组成。(解决教学重点)

2.2 通过多媒体、表演活动及分析情景等引发学生思考,将复杂转变为简单,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想象、互助互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新授课以传授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展开教学。本文根据生物新授课的教学内容,着重从学习心理方面谈谈各类型新授课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理论依据和教学策略。

2.3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生活动中。

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环境孕育着人类,同时人类也在影响着环境。在环境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联系联合国环境署的决定:从1998年开始,每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都将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而不再更换。我们似乎不难理解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爱,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对自己、对他人、对所有生命的爱[1]。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们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生命有多么珍贵,都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学校、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性的独立,特别是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乏味,精神家园就会荒芜。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

3.结论

3.1 首先了解新概念与学生原有概念的关系,在原有概念中寻找新概念的固着点,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关系,引导学生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概念[2]。例如“群落”这一概念是在“种群”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延伸、扩展形成的,其教学过程是:展示一幅生物群落图,从中找出各种生物,进而复习种群的概念,然后分析各种群之间的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寄生及一些间接关系,引伸出“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各种群之间必须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种群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群落也必须是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多种生物的总和。两者间是一种从属关系,由此将群落纳入种群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形成联系。同理,在“群落”的基础上可以引伸出“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概念。然后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揭示其内在联系。

3.2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医学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从我做起,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那样,我们的学校就一定能够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都有可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教育的伟大,也是教育的崇高。

篇11

20世纪人类凭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为人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和滥用,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种种危机,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许多反思。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人们在各种价值标准的抉择中很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我国的教育也出现了种种漠视生命的现象,很多大学生陷入了生命困惑之中。大学生自杀现象、校园暴力的增多、啃老族的出现等现象凸显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价值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准确。甚至有失偏颇等等。2l世纪是生命意识凸显的世纪,关注人的生命,尊重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们应该奉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积极推动生命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

高校中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主要有渗透课程和单一课程两种方式。渗透课程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来开展生命教育。在现行各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将会得到显著的效果。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增设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起源,体验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意识到随意处置生命,是轻贱生命,没有意义,更没有尊严,从中学会珍爱一切生命。“意识到死,才会儿争朝夕,充实自我,奋斗尽责,让生命焕发耀眼光彩,提升生命的价值,把对生命的追问作为对生命意义的特别解读。”再如,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中。引导学生解读认知、情感、意志等各个方面,构成一种旨在改善生命质量的综合性视角,使相关的内容融入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从而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单一课程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的深程,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生命知识的教育。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的科目和课时,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和集中,降低实施的难度。一些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对生命教育较为重视,并设有单独的生命教育课程。目前,国内大陆地区高校将生命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仅属少有,即使已经开设也是刚刚起步且于试用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们开展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尽快编写生命教育教材,以使我国的生命教育更加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就当前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单一生命教育课程更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也更有利于落实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所以,单一生命教育课程是我国目前开展生命教育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特点改变或调整教育方法。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因此,要注意到教师的身教、言教、境教、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对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影响。

在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方式、方法上要灵活多样,设置一些具体化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对大学生直接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着重点在于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理论应该深刻一些,主要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开展教育,传授给大学生有用的心理知识、伦理规范、交往技巧、应对挫折的策略等等,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应对挫折,体会到自己生命意义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一般来说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包括:随机教育、欣赏讨论、模拟想象(价值澄清、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参观)、生命叙事法等。

1、随机教学

当生活上或社会中出现有关生命或者生死的突发事件时(如身边人的死亡、如突发性灾难如汶川地震等),结合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生命教育知识、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教育学习,灵活运用生命教育主题。

2、欣赏讨论

欣赏讨论法包括团体讨论和小组讨论方法,前者由教师以问答方式进行,后者在学生问探讨相关生命主题。而其方式可以透过各种教学视听媒体、如幻灯片、影片、音乐、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报刊杂志等的欣赏和讨论。

3、模拟法

模拟法包括价值澄清、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想象等,价值澄清法是给学生呈现一个价值两难选择的故事,分析不同选择的后果及做出这种选择的初衷及原因,协助检视及澄清个人的价选择,修正自己的价值判断,发展自己的价值体系。角色扮演是用把自己扮成另外一个人物(比如口叼笔作画体验残疾人士的艰辛),情景模拟想象是把假设放进一个突发或者陌生的情景下,在这种想象的氛围中经历生命的特殊体验,比如突发灾害下的逃生演习等。

4、亲身体验法

人的体验的生成是基于人的生命活动、生命实践的不断展开而实现的,因此,生命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生命活动的拓展,鼓励大学生到实践活动中去体验生命的存在与意义,培养生命情感。生命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透过直接的参观访问活动进行生命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如让他们参加亲友的追悼仪式,体会永远失去亲人的悲痛:开展“生命的旋律”教学,让学生参观产房、观看孕妇分娩的影视材料或实际过程,参观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他们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清楚生命孕育的艰难:深入孤儿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最终使他们认识到草率轻生的后果及连动效应,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不因一时的失落、冲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篇12

甲午年,冬。当珠媚古园再次迎来区语文学科基地展示活动时,我作为高年级教师的代表,“被要求”上一堂

课外阅读指导课。说是“被要求”,主要因为此前我的公开课以

课内阅读教学为主,依托教材。而这次为应和“研讨主题”,必须得拿出一堂像模像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一堂课,听课教师兴冲冲而来,你拿什么给别人看?你的理念、思想、底蕴在课堂中是都能传达出去的。

所以很“功利”地说,一开始选择课题时,我先想到的是:作为情境教学展示课例,我呈现什么?让别人来学习什么?

先过滤概念——“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类似于“班级读书会”,很多学校,很多教室每天都在发声。的确,阅读也早已成为我课堂的常态,和学生经常聊书,聊我读的书,聊他们读的书。更多地,我们用笔交流,我和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札记,每周一固定时间一同分享读书感悟、阅读之得。

但既然展示,这种随性的读书交流势必是行不通的。当然,如果选择以一个主题如“动物小说”“魔幻小说”,或者关于某一个主题的散文、诗歌……按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操作,的确方便,不是太难,可终究又是“走别人的路,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风景”。

指导什么呢?于是,在班级固定的交流时间里,我着重关注学生正在读什么书。我发现,他们的札记中很多内容涉及对生命、价值、追求的思考,他们用笔记录感受,试图在书中找寻答案,从而指向自身的成长。

这些都让我想到第一次读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作品的感觉——他给孩子们写了一本哲学启蒙书《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多少次,捧起它,我会在文字中回到自己的童年,继而感叹:相见恨晚。我不止一次地在阅读时想:要是在我小时候就读过这本书,听他和我这样娓娓讲述,我的成长过程会不会更加明白清晰?我以成年人的模样,蹲下来,回到我的童年,也就是我的学生的现在,此刻内心有股强烈的声音,它在告诉我:去吧,去和这些孩子谈谈自己,谈谈成长,谈谈生命……

我将这些声音罗列下来,发现我们想讨论的问题已经隶属儿童哲学的范畴了。

“哲学”,好大的帽子!

可以有吗?可以有吧!

一开始有了这样的念头,我是不太敢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和周围老师讨论的。我担心听到令人泄气的话语。诸如:好厉害!儿童哲学阅读指导,多高深,你也敢碰?抑或是:搞不懂,会比较难,我们无法给意见。或者,好操作吗?课能上得有趣、热闹,引人入胜吗?会是普遍定义中的一堂好课吗?……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测。最终证明,我是错的。越是人少碰触的问题,愿意加入研究的人就越多;问题越是神秘,越能激发人们的好奇。

在和大家一起备课的过程中,我开始越发地感到,有些话题是无法回避的,而曾经我们的课堂又是从不碰触的,比如生、死、幸福、价值。我们总是大而冠之地给予一些固定的概念,通过德育的形式,比如标语,比如口号,

学生接受就行,就是对的。其实对学生来说,连这些是什么都搞不懂,更不会有空间辨析、理解、消化,仅仅是知道

、记住、照做。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于是,长久以来,思维的固化就形成了——等就好,在等中,一切都会有人来告诉我的;告诉便是对的,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质疑,更无力辩驳。可时代在向前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很多问题摆在成人和儿童之间,我们必须一起面对,一起讨论,帮助学生有思考力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注意:是“有思考力地”,即是自己思考出来的,源于自己内心的,最终指向自己生活的。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才更符合人性,才能帮助人成为更好的人,才会在时间的长河里聚沙成塔,最终形成内心强大的自己,而不是让生命、生活变得极易因周遭人和事而改变。现代人太过脆弱,一切都因为思想太脆弱。

有了这样的理念,课也就有了方向,花爱民校长提议将课题定为“认识我自己”。因为这不仅是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庙柱上的箴言,更是对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著名“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呼应。而且《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整本书5辑37篇小文,就包括了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认识自己和别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度过平凡和苦乐,如何培养高尚的品格……深入浅出,娓娓道出了生命的真谛。

备课的过程并不轻松,甚至比较痛苦。我不断地追问:一本书能回答在时间的长河中回响了千万年的问题吗?一堂课能引导我和

学生专心地向内探索“自己”吗?原来浩瀚的宇宙就在“我”之中吗?

在追问中摸索着前行,经历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后,我也顿悟了:阅读、课堂或许永远都不能解决生命之问。但是在其中汲取到的思考和力量一定会带着我们看到生命的亮光,尽管微弱,可星星之火也能燎原!

最后,回到开头的“功利”,回答自己:不论何种内容,总能找到一种适合的方式,将它呈现给不同的人。

课堂回放

【环节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哲学吗?

(学生回答。)

师哲学是什么,其实它没有标准答案,比如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会有理有据地反驳他人,这些呢,也都属于哲学。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

【环节2】阅读小诗,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聊了聊什么是哲学,这堂课,就让我们开启一个小哲学家之旅。先来看一首小诗,自己轻声地读一读。

(出示小诗。)

我用谁的眼睛观看世界?

朋友的?亲人的?动物的?树木的?小鸟的?

我用谁的嘴唇捕捉露水,

当它从落叶上滑落小桥?

我用谁的双臂拥抱世界,

它是如此孤立无援,容易破碎?

我把自己的声音丢失在

森林、田野、大雨、暴雪、深夜的声音里……

那么我到底是谁?

在哪里我可以找到自己?

我该怎样回答这大自然的一切声音?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俄罗斯天才女诗人图尔宾娜。她写这首诗时还不到9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她对神秘世界的好奇。让我们带着好奇一齐读。

(学生读。)

师谁能给这首诗取个题目?

生童年的梦想。

生大自然的声音。

生我是谁。

师这首诗的原题就是——我是谁。

(出示诗题“我是谁”。)

师其实,“我是谁”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著名的“哲学三问”之一。

(出示:苏格拉底照片和“哲学三问”之“我是谁”。)

师其他两问是什么呢?想知道吗?

生想。

(出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指名读。)

师这三个永恒的问题跨越几千年,始终回响在时间的长河里。让我们带着沉思一起读这永恒的三问。

(学生齐读。)

师再让我们向着辽阔的大海,向着苍茫的大地,向着无边无际的宇宙高声追问。

(学生再次齐读。)

师人们追问着,思考着,无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却依然执着探索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从“认识我自己”开始,加入这探究的行列。

(出示课题“认识我自己”,学生齐读。)

【环节3】品悟“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师课前,老师从这本书中选录了几篇文章印发给大家,已经请同学们读了读,想了想。都读了吗?我们先看文本一《生命的幸运》,能说说你在阅读之后想到了什么吗?

(出示:文本一《生命的命运》。)

生我们能活到现在真是太不容易了,生命的到来真是一个奇迹。

生生命那么不容易,站在人的角度去看,不要伤害任何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他们存在的道理。

生我想到了自己。当年我爸爸要去当兵,奶奶怎么也不同意。现在想想,如果爸爸真的当兵去了,就遇不到我妈妈了,遇不到妈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我了,看来我的到来也很幸运的。

……

师从大家的讲述中,我们会深深感到每个生命的到来都很不容易。至今,生命的起源已经历了几十亿年,尽管最终我们的出生就在那一瞬间,但却储藏着这几十亿年所有的生命元素。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的爸爸妈妈,

哪怕有一点点最细微的偏差,我、你——就绝对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的生命真是一个奇迹啊!

(出示:“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师请你骄傲地说——

生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师请你自豪地说——

生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自己——

生(齐)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师记得哲学家卢梭曾对生命做过这样的描述——

(出示卢梭照片,指读:“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卢梭”。)

师谁来说说这一句话的意思?

生他想说,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生生命不可能重来,每个人都是唯一。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奇迹,但同时又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命运。所以,我们真没有理由不珍惜这一次失去就不再来的旅行,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话。

(出示:“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我们要珍惜生命”。)

【环节4】品悟“我的生命在成长中”

师生命的这趟旅行开始了。我们一起来欣赏班上一些同学生命成长的旅程。

(配乐出示班级学生的一组成长照。)

师我们就是这样一天天地长大——

(出示:“我的生命在成长中”。)

师同学们,成长的过程可不会一帆风顺,有快乐也有烦恼。你们的烦恼是什么呢,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生我喜欢出去玩,可是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我。

生马上就要毕业了,上中学后会到一个新的环境,就要和好朋友分别了。

生有时候我和妈妈的意见有分歧,妈妈总是仗着自己是大人,强词夺理把我压下去。

生我觉得自己很矛盾,上学时盼望着假期,放假了又盼望着上学。

生最近我们全家都在为我上哪所中学而烦恼,反复比较,拿不定主意。

师我们来看文本二《平凡的日子》文中的小女孩儿,和你们一样大,也遇到了烦恼,她的烦恼是什么呢?

(出示:文本二《平凡的日子》。)

生她感到星期天很无聊,没人陪她玩。

师那么,你们想过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吗?哲学家看问题喜欢追求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我们来看文本中引用哲学家罗素的一段话——

(出示罗素照片及罗素说的一段话。)

今天工业社会中的人排遣厌烦的手段则要比过去都多得多,但是他们也害怕厌烦。现在可以去看电影,人们家里都有了收音机。但是,对快乐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人们不停地从一处转向另一处,狂舞乱跳,饮酒作乐,而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总还是不满足,总希望到了新的地方会有更多的乐趣。

——罗素《走向幸福》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从他的这段话中你找到人会感到寂寞、无聊的原因了吗?

生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得到了一些,还想得到更多,所以烦恼就来了。

生主要因为人们缺乏对单调生活的忍受能力。

生因为人们有太过强烈地追求兴奋的欲望,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生可能生活太过平淡了,在平淡的生活中人们缺少发现快乐的能力。

师到底是哲学家,看问题抓本质,一针见血,人烦恼的根本原因就是——

(课件标红:“对快乐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师问题的本质我们找到了,那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文章后半部分给我们道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说看,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劳逸结合,有苦才有乐。

生把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了。

生做事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事情做好后能给自己一点奖励,这样就更有动力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想,概括地说就是——张弛有度,有紧张、有轻松,有兴奋、有平静,有工作、有娱乐,让生活像歌一样富有旋律和节奏,有起有伏,有快有慢。

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故事,学生读。)

在一个加拿大电视短剧中,有一个女孩叫伊丽莎白,她长得很胖,容易逗人发笑,又在学校的演出中被派定了一个她很不情愿的角色——扮演男孩杰克。她感到十分委屈和伤心。

师让我们像刚才一样,用哲学家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这个小女孩儿感到委屈、伤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她不能接受自己胖的事实。

生她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点,是不如别人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生命运并不垂青她,她自己也感到丧气。

生别人的嘲笑让她完全丧失了自我。

师现在,我就是伊丽莎白,你来开导开导我,你会对我说什么?

生虽然你比较胖,但你也有可爱之处,你是独一无二的,你要爱自己。

生你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且学会扬长避短;做好你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生你觉得你已经不如他人了吗?人的一生很长,我们得看谁笑到最后。

师谢谢你们,“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看来同学们已经学着用哲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了。作者在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原文,学生齐读。)

你拿了一副好牌,但你不一定能赢;同样,你拿了一副糟糕的牌,但你不一定会输。

我们要坦然地接受一切已经给定、我们不可能再改变的东西:对自己的优势善加利用,小心地改进或者避开自己的缺陷,避不开时也不妨像第三者一样幽默地嘲笑嘲笑自己,并且宽慰地想到: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包括所有的伟人。

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好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优点,只要他有意识、不气馁地去善加发现。

师我们的生命就在这样的出现问题困扰,探求问题本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成长着。我们要不断成长,让明天比今天更好,让生命开出灿烂的花朵。

(出示:“我要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

【环节5】品悟“我要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

师怎样才能做到呢?这本书为我们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忠告。

(出示目录,标红其中的“相信你自己”“把握你自己”“慎求完美”“永不放弃”。)

师有的忠告呢,粗读觉得不可思议,但细想之后又会觉得多么意味深长。我们来看文本三《慎求完美》。

(出示:文本三《慎求完美》。)

师文章告诉我们并不是不要追求完美,而是要慎求完美。生命有限,人的才能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度。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最好有时是好的敌人”)对这句简短而发人深思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人做事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但要尽量做到让自己满意。

生如果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有时会破坏事物的本质。比如,要去参加一个宴会,总要挑选一件最好的衣服,挑来挑去,最终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生坏是一个极端,“最好”超过了“好”,绕了一个圈,说不定又达到另一个极端。所以是不是一定凡事都要“最好”,我们要想一想。

师你的回答令人深思啊!做到了“最好”,如果不再去努力的话,最终还不如那个“好”。

师的确,我们不是不追求完美,只是短暂的人生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尽善尽美,但可以有选择地去尽力完美地做那么一两件事情,做好、做强。这样,我们的生命就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师我们再来看文本三中的另一个故事《义务的分量》。

(出示:文本三《义务的分量》。)

师文本中只截取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让我们继续思辨:最终好马和宝刀会给哪个孩子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4人小组先行交流。)

生我觉得应该给最小的儿子,因为他没有在背地里伤害他人,尽管这个人是他的仇人,他很了不起。

生我反驳,难道他要放了自己的仇人,然后再光明磊落地杀了仇人?

生我同意给最小的儿子,因为一个人能救他人于危难之中,这是最好的品德,更何况他还救了自己的仇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生可不可以分给三个儿子,因为三个人都在道德上超越了自己。

生我觉得应该给长子,因为他做到了人最重要的——诚信。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给第二个儿子,二儿子舍身救人,不求回报。

师其实,我们一直讨论的都是关于义务的问题。我们在道德上必须做的事情,

称之为义务。履行义务的困难程度是不一样的。三个儿子都尽了义务,只是三儿子履行义务时遇到的困难不同于他的哥哥,他得战胜自己。这种从精神上出发的道德义务是对人心灵最严峻的考验,你履行了,你的生命就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师这就如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的——

(出示:“义务和高尚的善行不一样,……而那些很难履行的义务,它们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被履行,就与高尚的善行同样,甚至更加值得敬仰”。)

【环节6】介绍作者,总结全课

师(出示书的封面和作者照片)同学们,《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的作者叫何怀宏,

他是一位专注研究哲学的教授,他专门为我们写下了这本哲学启蒙书。这本书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智慧的心灵。要真正读懂这本书,就应该像我们刚才那样,边读边悟,从而逐步认识到——

(出示:“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我的生命在成长中”“我要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学生齐读。)

师这堂课,我们在这本书的帮助下,虽然只是浅浅地接近永恒的“哲学三问”,(再次出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不过,我们毕竟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窗外迷人的风景。希望同学们能继续认真阅读好这本书,边读边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都能用这样的问题追问自己,反思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教学评析

我们常说,儿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其中也含有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的玄机。美国哲学家、儿童哲学教育的先驱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一书就认为,儿童天然地亲近哲学,具有独特的哲学思考能力。学者周国平也说:“我深信儿童与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和大多数成人相比,孩子离哲学要近得多。”但我觉得,儿童只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哲学基因,他们要能真正形成哲学素养还需经过适切的教育。而学校和教师应自觉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这也是我曾在多篇评点文章中热切表明的一个观点。

现在,儿童哲学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国内有许多学校已开设了较为成熟的儿童哲学课程,也曾多次举办过相关研究活动予以推广。我们学校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但令我感到欣喜的是,这次学校开展以“课外阅读指导”为主题的学科基地展示活动,吴鸽老师就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这一堂课以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何怀宏先生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为文本,首先通过俄罗斯天才女诗人妮卡·图尔宾娜9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我是谁》引出课题;接着,主要按三个环节“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我的生命在成长中”“我要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并相应地选择文本中的故事《生命的幸运》《平凡的日子》《慎求完美》《义务的分量》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阅读、思辨、交流和分享,从而在哲学层面上认识生命,认识自己。全课一如文本那样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渗透着哲学的思维和思想。我从中体会到,作为一堂严格意义上的儿童哲学课,必须具备这样三大元素:

一、要有哲学之魂作为教学的核心

哲学之魂就是哲学命题,它是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人类哲理智慧的结晶。哲学之魂都通过概念形式呈现。虽说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和积累了许多概念,但对概念意义的理解还局限于生活经验和词典解释,对一些有深刻内涵的概念,如爱、生命、自由、权利、真理等的理解

,还显得狭窄、肤浅和模糊。当然,这些概念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接近和感悟它的意义。而这些概念又往往会成为哲学之魂。

“认识我自己”这堂课即是如此。

“认识你自己”,这本来就是一句著名箴言,曾镌刻在古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前的石碑上,似乎是一个神谕。当年苏格拉底看到之后感慨地说,这才是人生的境界、哲学的至理。他将其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认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尼采也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吴鸽老师从《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中凝炼出这句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话语,作为贯穿本课教学的哲学之魂,既有千古的厚重,又有现实的意义, 引导学生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之轴去读懂自己,发现自己。尽管人不可能完全认识自己,但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一步步深入,这个深入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而这正是执教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要有哲学之问作为教学的动力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在争论并将继续争论下去的问题。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哲学就是运用理性或经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集中体现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哲学永远在追求着、追问着有疑义、有疑问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帮助人类发现生命和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可以说,哲学就是“问”,就是上天入地地问,就是追根溯源地问。整个哲学史,就是问题史。当然,哲学之问应是“根本之问”,必须涉及世界的本源、问题的本质。

这堂课开始就提出三个哲学终极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让学生向着辽阔的大海,向着苍茫的大地,向着无边无际的宇宙高声追问;最后,又在总结中呼应:“虽然只是浅浅地接近这永恒的‘哲学三问’,不过,我们毕竟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窗外迷人的风景……”这就为教学构成了一个宏大而深远的背景,氤氲着浓浓的哲学意味。

同时,教学随着进程又不断提出有深度、有力度的哲学之问,比如在“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环节,通过指导阅读《生命的幸运》篇章,在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和人类生命的比较中,追问生命的必然和偶然、永恒和短暂;在对卢梭所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的理解中,追问生命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深有感触地认识到:我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是独一无二的,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奇迹,因此必须珍惜生命。在“我的生命在成长中”环节,针对学生和《平凡的日子》《把握自己》篇章中反映的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如因生活无聊和受人嘲笑而感到烦恼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追问问题的本质,从而寻找到调适心态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哲学之问,为思考加动力,给思想添燃料,让学生在不断的追问中获得发现,获得真理。

三、要有哲学之辨作为教学的支撑

哲学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它却能引发我们思考。哲学讨论的常是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大都是相互对立的概念,比如自由与责任、幻想与现实、否定与肯定、普遍与特殊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思辨。思辨中有怀疑、有思考、有辨析、有批判,思辨就是哲学的本性。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也只有哲学的思辨,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性。思辨是哲学的生命所在,哲学之美就美在思辨。儿童哲学就应引导儿童学会思辨,运用思辨,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堂课就有着精彩的思辨,教学也因有了思辨的支撑而充满了张力。比如,在品悟“我要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的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思辨点:

第一,出示学生已阅读过的书中篇章《慎求完美》中的一句话:“最好有时是好的敌人”,引发学生对这句简短而带点深奥的话进行思辨。学生各抒己见,基本表达出这样的意思:一是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二是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两个观点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如果此处顺势引用两位哲学伟人的话语总结提炼一下可能更好些:

(1) 帕拉图:“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2) 列宁:“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三是走向完美。人的生命有限,人的才能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度,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尽善尽美,但可以有选择地尽力完美地做那么一两件事情。“欲速则不达。”这含有量变到质变的意义。执教教师着重强调了这层意义,意在要坚持适度原则,做事情要把握分寸,还要重视量的积累,不断地尽力完美地做好该做的事。

第二,出示书中《义务的分量》的故事,让学生思辨:老人最终会将好马和宝刀给哪个孩子,为什么?

先分4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作相机点评。故事告诉我们,长子是“完璧归赵”,次子是“救人性命”,而最小的儿子是“救助了本是自己仇人的病人”,因此老人奖赏了他。这个故事体现出平凡和高尚的对立关系。通过思辨,

学生知道了其实三个孩子都尽了义务,只是最小的儿子遇到的是精神上的严峻考验,超越了义务,成为一种 “高尚的善行”。但是,就如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的,“义务和高尚的善行不一样,……而那些很难履行的义务,它们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被履行,就与高尚的善行同样,甚至更加值得敬仰。”在这个意义上,其他两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奖赏。因此,我们要坚持尽好义务,“勿以善小而不为”,汇细流以成大海,积垒土以成高山,从量变到质変,就会由一个平凡的人变成一个高尚的人,我们的生命就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篇13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查而维斯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19XX年在母亲去世时,

查而维斯悲痛欲绝。两年后,她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查而维斯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情感,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想母亲为家庭付出的一切。第一个母亲节于19XX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洲和宾夕法尼亚洲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馨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19XX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母亲节是我们天底下无数个伟大母亲的共同节日。这个节日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颂扬,是提醒我们时刻记住,感恩我们的母亲。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的首位。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的体验,我们感激;母亲使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感激;母亲给予我们教育和开导,使我们获取知识和力量,我们感激。在我们的生命里,总会有困难和曲折,是母亲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所以我们更应该感激。

同学们,可能你以前也嫌母亲唠叨,对母亲发脾气,不如让我们今天开始,从孝顺母亲开始,学会感恩,让我们记住天下母亲共同的节日——母亲节。当母亲空闲的时候为母亲洗一洗脚,为她捶捶被沉重的家务压弯了的脊背,给母亲一个暖暖的拥抱,一句温馨的祝福,一脸感恩的微笑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