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篇1

2.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统计分析我国已经提出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因此,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创新能力。它需要我们在产业创新、国家创新等方面提升能力,并作出科学的研究。目前,创新指数的应用影响、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创新对国家税收的影响以及创新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都已成为经济统计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将科技信息数据融入到经济统计之中已成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中之重,也是统计与分析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2.2产业结构高端化的统计分析产业结构高端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大量经济数据,对国家产业高端化的转型作出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各要素之间的推动作用,提出了“三高一低”的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规律,即生产效率高、劳动报酬高、资金回报高以及能源消耗低。通过研究分析国家产业结构高端化的特征,发现产业结构高端化离不开创新与金融信息的支撑,这也说明了我国实现经济产业的高端化转型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信息化创新等方面作为支撑,同时,还应坚持绿色创新,发展新能源,以便实现产业能源的绿色、高端化。

2.3实现金融创新的统计分析金融体系与效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改革与创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才可以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目前正处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过程,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持金融创新,实现金融业与其他产业经营发展的链条关系已经成为非常复杂的经济难题,这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而言,既是重要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做好对货币供求以及货币政策的金融统计分析,深入挖掘资本市场以及证券市场的统计分析内容,充分发挥现代统计学作用,进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关键问题

从概念上来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建立在经济学、统计学知识体系基础上,以统计知识为核心,围绕经济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也经历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在以计划经济为主时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利用数理统计和模型分析,来完成对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的优化和平衡。同时,借助于政府统计系统,从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分析中,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研究,改进下一阶段计划经济重大问题。这一时期的计划经济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但是,对于统筹兼顾、优化管理为主体的计划经济管理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从我国统计学发展历程来看,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概况的讲,主要是围绕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来展开,如利用国民经济账户、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等,从各个核心部门、核心指标、核心统计体系中来分析国家、产业的发展状况,减少经济危机的发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借鉴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计划经济管理理论,同时借鉴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思想,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方法,逐步实现了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的四大平衡。在以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重点,特别是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的关联,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可比性,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等。

一、宏观经济统计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念研究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主要依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经济循环理论下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各类标准、统计分类等内容。宏观经济统计,从概念上理解为从宏观上来探讨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统计测度理论和方法。从统计范围来看,主要从经济活动中来获取统计数据,包括各类经济活动的信息整理、也包括各类统计部门设计的用于统计实际数量的调查资料。统计学是依据统计学理论,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对各类经济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利用抽样调查来进行统计分析,以实现对样本总量的推断;在获取相关统计数据内容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分类法、关联统计法、变化率统计法、总量统计法、结构统计法等。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独立性和地位更趋重要。概括来讲,经济统计分析从统计方式、统计数据上来全面认识经济获得,并从有效分析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统计数据的测度方式及搜集方法,与传统的调查方法,如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相类似,在现代经济统计中,增加了软统计内容,如抽样问卷、心理量表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宏观经济统计基础上,利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以实证经济分析来处理统计结果。从概念上来看,广义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包括的经济活动较多,不仅有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内容,还有其他与国民经济管理相关的统计分析。微观来讲,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从经济问题的统计分析研究中,来构建统计分析模型,并从统计分析变量或指标中探析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结果。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研究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包括宏观经济学目标、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宏观经济统计目标三项内容,对于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象,如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等建立均衡统计分析,从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中来构建各项统计指标,如产业结构统计分析、经济周期统计分析、知识经济发展与创新统计分析、消费-投资需求分析、通货膨胀统计分析等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主要从宏观经济运行体制及组织结构上,围绕国家经济社会重大战略开展统计分析。如创新型国家经济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城镇化区域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宏观经济统计目标主要从国家统计、部门统计、行业统计、区域统计等层次化统计数据基础上来开发,围绕社会创新、政府管理、科学研究等内容展开统计方法创新。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问题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归结为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专题型或问题型统计分析工作。在制度化统计分析工作中,围绕政府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从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中来搜集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并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综合表现上来剖析主要问题和成功之处;对于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对执行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并从存在问题中来提出应对建议。如国家统计局和各下属统计单位,每年要对上一年度的统计工作进行汇报,以经济分析白皮书形式进行综合。制度化宏观经济分析工作,能够从社会生产、市场供需、收入分配、金融市场化、国际收支等多方面进行呈现,既有动态指标,也有近期、中长期发展趋向分析。宏观经济专题统计分析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主要是围绕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从经济问题中来展开针对性调查统计分析。其特点表现在:一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或专题具有较深的研究;二是多采用多重调查方法来实现对专题问题的全面分析,如抽样调查、软实力调查、问卷调查等的综合使用;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统计分析能力,特别是用网络化平台技术来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改善数据质量等。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问题,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方法,也有针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还有基于统计描述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总的来看,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升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同领域所涉及的统计方法具有交叉性。但对于宏观经济分析中动态经济分析、静态经济分析、比较动态经济分析、比较静态经济分析方法所反映的经济学问题,能够从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体现目标、过程、方法、绩效、因素等统计描述信息,改善统计分析的应用实效性。主要常用的方法有因素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弹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应用回归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等。对于不同经济变量体系的描述,根据经济运行过程及数量特征,从所选定的指标变量上来进行估计,包括推算、核算和估算等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是基于统计分析应用,从构建基本逻辑架构中来分析客观存在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经济活动中各经济关系之间存在动态性,需要从经济分析的聚类、因子分析等方法中,运用分层回归、分位回归以及协整分析方法来转换,以促进对各项分析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和反映。同样道理,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面对大量微观性数据,如何发挥统计变量测度及过程变量特征分析优势?实践中常用统计系统描述方法,将系统分类及归纳至分位、分层、立体、动态的复杂系统中,从探索各关系变量及因素之间关系上来进行描述性分析。如在人口普查以及经济普查中,对于各类模拟系统方法的运用,主要从各因素的顺序识别和组内方差缩小、组间方差扩大上来实现动态过程的科学推断,提升核心主体的统计分析精度。

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趋向研究

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应用来看,当前社会环境下面对更多挑战,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的重要决策导向研究,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从海量数据分析中来挖掘科学的信息资源,来优化和辅助市场化竞争、产业竞争及区域、国际间的竞争需要。哈佛大学加里·金(GaryKing)提出“信息革命背景下,对于海量数据资源的统计分析,将席卷商业界、学术界和政界”。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精细化测量行为研究,从经济领域、商业领域来拓宽延伸,以促进社会发展;二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关键期,从协同政府、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以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来完善社会发展科学管理水平,从中长期发展政策分析中来进行科学谋划和实施。对于统计信息平台中的活动、业务、行政记录、财务信息等资料,要按照统计数据的统一化要求进行科学转换,增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决策科学化能力;三是强化创新型国家建设统计分析工作,围绕国家创新能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要求,从国家科技政策制订,到各项经济统计工作的实施,都应扎实推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和驱动地位;四是构建高端化的产业结构统计分析模型,围绕我国全面转型过渡期的产业结构现状资料,从构建“三高一低”产业结构高端化统计目标入手,加大对信息化金融产业的创新,延长产业价值链,增强产业辐射及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进程转移;五是注重金融统计分析,完善我国金融管理体系,提升金融管理效率。在建设金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上,发挥统计手段来全面跟踪和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服务环境,挖掘金融数据,加大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六是注重宏观经济空间统计分析,依托大数据时代数据集中化平台,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创造有利环境,实现大数据的共享、合作和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大数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周芳.试论大数据时代中国政府统计改革发展新模式[J].教学与研究,2014(01).

篇3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企业发展策略制定有直接的影响,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发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数据对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企业注重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合理分配资源,保证企业获取持续的发展动力,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思索规划经济发展模式,力图建设自然-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运行规则,在发展中保护现有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延续到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从理论方面来看,可持续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满足人们的需要,注重生产力提升,通过科学决策来维持企业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将企业未来发展纳入到满足人们需求的高度上。

2企业投资中经济统计分析

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时企业发展的核心,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针对投资项目的特殊性制定可执行的方案,对方案中的参数进行经济统计分析和估算,选定最优的决策方案,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注重对经济环境的分析,在宏观背景下来统计项目的可执行性和经济性,保证项目决策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投资项目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性是指在企业方面展开项目分析和评价,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分析投资项目的经济风险性,保证投资项目可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投资项目宏观经济分析应当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出发,把社会经济效益纳入到项目决策可行性,确定项目投资对社会的影响。投资项目宏观经济分析从社会角度出发,对项目背景、内容、目标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要综合考虑项目对社会贡献,确定项目实施对社会带来正面作用,从而兼顾资源消耗和经济发展,促进项目经济效益发挥。再者投资项目决策经济分析要包含直接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重点从环境破坏和资源利用来评估项目可持续发展性,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的决策方案,把人类的可持续性放在首位。

3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实施

3.1注意事项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管理和决策要基于经济环境的前提背景下,因此投资项目决策要注重发展目标的设置,在长期发展、稳固前进及高效推进的基础上对项目决策的宏观经济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中每一个目标参数进行评估。同时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经济统计模式,根据市场动态发展来制定执行方案。宏观经济统计对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深入分析市场信息可以了解企业在行内的定位,并预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统计信息显示了当前宏观市场环境的现状,预测经济中各个因素对企业项目投资的整体性影响。

3.2实施建议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企业投资项目影响体现在统计数据的指导作用上,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投资项目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这需要企业强化宏观经济统计的观念,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项目预测和判断,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基础之上,面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确定性的基础,应该加强对市场动态发展的综合分析,充分的利用所以运用数理统计等相关的科学依据,为企业的决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风险概率,逐渐优化企业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指导理念下参与经济市场竞争,为企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驱动力。

3.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宏观统计分析

当前社会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企业要重视数据信息的统计,其投资项目决策要依赖于宏观环境大数据,企业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当从信息网络和硬件设施建设入手,联合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平台,把大数据转化为有规律的统计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完成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企业投资项目决策要从生产效率、劳动报酬、资本回报、能源消耗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数据统计,做好能源消耗方案规划。再者投资项目决策要重视科技环境的统计,增强项目创新性可操作性,带动产业价值链,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增强产业间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绿色项目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投资项目决策要重视度宏观经济的统计分析,强化对行业信息和市场信息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方案,协调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保证企业投资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项目健康发展。

作者:宫来金 单位:池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证嘉.从可持续发展看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5)

篇4

引言: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社会经济领域应用的范围在扩大,都促进众多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基础性的理论、方法等开展合理化运用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研究、应用的水平。对于国家有关经济主管部门来讲,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知识、模式等进行有效性应用可以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趋势,为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指导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数据信息参考。因此,我们针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发展面临的问题、提高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工作。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学科由以往的经济学、统计学融合而组成,通过对宏观经济理论的运用,进行众多经济运行资料、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形成基本的统计分析结果,加深对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经济结构认知的水平。在具体的应用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通过专题性的统计分析工作和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形成对宏观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的深刻判断,渐渐形成完整性的报告内容[1]。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问题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的方法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无法有效性、客观性的反映出宏观经济运行中深刻的问题。同时,有关方面的统计分析人员缺乏创新性思维,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运行的客观规律。第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特征。比如:对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存在认知上的缺陷,使得大数据特征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无法有效构架,无法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特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等。第三,缺乏必要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力,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比如:众多企业出口积极性受到削弱、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等等[2]。

三、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方法

(一)全面贯彻新型的理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需要以发展性、多样性、灵活性、全面性理念为支撑,提高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吗,第一,需要有效性、灵活性的贯彻我国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充分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性的方法规避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平稳、科学、健康的发展和进步。第二,需要应用多样化的理念,充分的协调好经济运行发展中的各种资源、各个领域,使得它们在多样化发展的理念下更加协调,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整体性进步。第三,需要应用好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有效性的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其未来运行规律,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率[3]。

(二)提升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经济的发展运行是促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我国政府来讲,需要应用有效性的手段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有可靠的动力。具体来讲,第一,明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发展目标,依照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模式、方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第二,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进行科学规划,有效性的巩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结果,使得我国经济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平稳、安全、科学、健康发展。第三,进行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投融资体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中各个企业资本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我国需要加快革新投融资体制,建立起必要的风险投资基金。第四,我国政府需要促进出口退税进程的加快,为众多出口企业的信贷提供有效保障。第五,进行国家发展资金的统筹,对重点的经济领域进行全面性扶持,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持。

(三)构建大数据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模式

大数据理论和技术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我国需要以政府信息数据发展应用为重要切入点,全面促进政府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使得政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中长期的科学规划,提高经济分析的水平和效率,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4]。

(四)保障社会供求基本平衡

保障社会供求基本平衡有利于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供重要指标数据支持。因此,对于我国的政府来讲,需要从众多的方面着手,保持我国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具体来讲,第一,需要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我国的就业率,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应用能力。第二,适当性的增加政府支出,提高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比例的提高、拉动内需,提高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更好的开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第三,促进货币的流通,加大对基础性经济领域的投资。第四,降低城乡之间差距,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开展合理化的资源分配,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5]。

结论: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本文以我国政府为主要的视角,通过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为研究的重点,提出来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在各个方面的举措应用完善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平台的构建,对于经济运行中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于众多资源进行统筹,有效性解决了经济发展问题,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伟.探索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1:8.

[2]袁天夫.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20.

篇5

宏观经济分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鲜明复杂性特点与专业性特点,涉及工业、农业以及科研等多个社会经济领域。做好宏观经济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对于科学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一项经济学与统计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知识科目体系。由于统计学是经济学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将统计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起来,能够将各个领域的研究方面与研究方法统一起来,打破不同研究内容在领域上的界限,为经济决策与经济规律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的起步比较晚,在该研究领域中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的研究体系,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才逐渐显示出来。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初期,由于统计学的有关理论沿未得到完善,尤其是在计算机技尚未成熟时,统计学分析理论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造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方面所直到的作用不够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部门的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与经营决策方面对于新的统计与分析技术表现出了巨大的需求,加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学理论在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下开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周期性经济规划目标,根据周期性经济目标对我国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大幅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我国经济的调整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能力在已经进入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并行发展的重要阶段,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在目的划分上更加明确,在应用效率与应用水平上得到了大幅度的蚊帐,两项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选择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分析技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在网络环境下,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费需求数据,有关单位与企业可以以用户的消费数据为资源,以统计学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为重要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判断,提高社会产品生产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电子商务消费用户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商品,为我国经济消费的不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除了电子商务领域之外,银行业与服务业也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有关手段对用户名的储蓄行为与消费行为进行判断,为用户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理财方案与出行方案。对于政府单位来说,则可以利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结果,对社会公众的物流状态与交通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社会公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支行规律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领域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成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水平十分重要的一项工具。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为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与技术基础,真正认识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及有关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建设与处理能力建设,设置云计算中心,对各方面流动数据进行统计,了解经济数据变化的有关规律,交各方面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应用到市政管理与组织决策中,为区域内乃至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自主发展

由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无论对于政府机关还是在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与应用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社会各阶段与各领域工作与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有关理论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是统计学领域宏观经济分析得到快速独立发展的重要机遇,由此可以现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性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自身的独立发展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之后又利用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尝试。

结束语

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重要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该配合以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先进技术和统计学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实现系统完善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参考文献:

[1]蔡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商,2015,47:266.

篇6

(一)物质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慢

在过去的2011年中,中国的物质类经济复苏的步伐开始变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2010年GDP发展变慢的影响;第二,由于外界环境和中国内部政策两方面影响,造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减少了。同时国家内部市场的需求并没有起到抵消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作用,因此,两者相互比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不上减少的速度,因此中国经济进入了疲软期。

(二)投资的风险开始增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物质类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慢的同时,中国的金融业同时出现了价格变化加剧、资源搭配不当、风险增加的局面。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政策出现了失误,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的状况、部分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行为,以及民间私人集资行为的出现,这一切都在暗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和经济扭曲程度加深的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情况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这一切的事实都在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所具有的惯性也在不断地进行强化。这样的后果,将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也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将主要着眼于民生问题和种种社会问题。

二、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以及展望

(一)风险不断增加的国际环境以及复苏中遇到的困难

在2012年的开春,传来了一系列的消息。欧洲债务危机开始爆发、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变慢、阿拉伯之春、华尔街散步……这些世界性的政治和经济骚乱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从2007年以来的这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些事实说明,美国的所谓的次贷危机并没有真正离我们远去,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的,是充满曲折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远远比我们原来想象的更加复杂。世界性经济的结构根源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变化充满了周期性和种种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2012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为我们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找到了一个立足点。

(二)房地产经济市场的深层次调整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历经国家两年的大力调控之后,将在2012年迎来更大的更深度的调整。调整的方面将包括交易额、交易价格以及投资力度等多个方面。而且,房地产的投资,消费等资金链,将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发展的幅度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从目前所得到的房地产数据进行分析,虽然房地产在销售,储存,资金链,以及资产等指标上都出现了不断恶化的情况,但是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处于僵持阶段。相信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不断调整,2012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将会出现大规模的投资减少,价格下降,交易额度减少等状况。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对政府的政策是高度依赖的,并且在实际上,人们对房地产潜在的需求仍旧非常大,因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发生崩溃性下降的情况,价格的变化幅度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三)前低后扬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参数

2012年,推测中国GDP的发展速度将出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情况,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政府房地产政策的影响将导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出现短暂的变化。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断稳定,以及中央政府政策的转变等诸多原因,将使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在之后的时间里出现显著反弹的局面。从资源供应的角度来看,农业的基础性设施建设速度和规模将会不断地加快,国家在支农项目上投入将会不断加大,因此供应资源将会显著地得到提升。

三、对宏观经济的总结与预测

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在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中,我国宏观经济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近些年来随着GDP的增长,我国物价也在连年上涨,通货膨胀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连年上涨,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空前的通胀压力,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通胀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过度的通货膨胀会严重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对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造成何种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下我国通货现状

在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通货形势的判断主要是通过几个重要指标来确定的,这几个重要指标分别是: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以及货币量(M1,M2),接下来笔者就通过这几个指标来考察我国当下的通货现状。

从CPI角度来看,我国从2010—2011年,除了少数几个月之外,CPI都在上涨,截止2011年6月CPI已经上升到6.4%,近两年由于国家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对物价的高度重视,我国CPI有所下降。从PPI的角度来考虑,PPI是衡量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同时这项指标还是判断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笔者经过考察发现2011年我国的PPI已经上升到了7.2%。从CGPI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从2011年6月到2012年1月我国的PPI一直在高位运行,同时我国从2008年以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受此影响我国的货币量在2011年3月份曾达到750000亿,在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大的前提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从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在不断上升的。

二、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在明确了我国经济的通货现状后,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从资金积累、物价水平、经济滞胀、投资消费、劳动生产率以及收入分配结构等角度来进行考察。

(一)通货膨胀对资金积累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资金积累具有重要影响。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政府企业等主体为了弥补实际生活中居民的损失而往往对居民员工进行补贴,政府对居民进行物价补贴,企业利润分配向员工倾斜。现有资金的分配,会导致资金积累的减少,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此外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恐慌情绪会在居民中蔓延开来,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会导致银行产生挤兑,形成抢购风潮,从而最终对银行的正常营业造成影响,银行本身的储蓄存款也将有所降低。此外通货膨胀会使得货币当局收紧货币政策,央行会收缩流动性,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将进一步减少。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会使得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整也变得非常复杂,通货膨胀的持续发酵必然会对社会资金的积累和优化产生消极影响。

(二)通货膨胀会对物价水平造成影响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一般表现。我们在考察通货膨胀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物价上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通货膨胀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同理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价上涨只是一种表现。物价上涨并不能全面反映通货膨胀,两者的区别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重视。一般意义上,通货膨胀程度越高,物价上涨的速度就会越快,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价格改革等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却是不易被人们所发现的,我们在解决物价上涨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价格改革等多种因素对物价的影响。

(三)经济滞胀现象

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由于所采取的政策不科学、不完善,最终会产生滞胀。所谓滞胀主要指的是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同时经济发展速度却很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曾因为石油危机而陷入到滞胀中,滞胀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滞胀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我们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否则就很有可能产生滞胀危机。

预防滞胀很重要,精确判断经济滞胀现象也很重要。我们在判断宏观经济是否滞胀的时候必须要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来对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整体考量,而不是随便采用某一时点的经济运行状况就认定出现了滞胀。我们在判断经济滞胀的时候必须要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要注重长期性和复杂性。

(四)通货膨胀给投资消费带来不确定性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生产消费的指挥棒,货币价格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表现。真实的市场价格反映着市场资源的真实情况,而被扭曲的市场价格就不可能真正反映市场资源的状况,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市场价格会受到扭曲,这种扭曲的价格会误导市场主体,从而造成浪费。在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会诱发新一轮的投资冲动,从而使得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五)通货膨胀会降低劳动生产率

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生产者赚取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涨价,可是自身产品的快速涨价又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通货膨胀时代,企业员工的实际利益将有可能受损,此时企业不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六)通货膨胀会使得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我国原来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将变得更加不平等。通货膨胀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为巨大。低收入家庭的唯一收入是工资等现金形式的收入,这些资金收入在高通胀率的背景下,将会迅速缩水,从而对低收入家庭造成实际损失。相反那些高收入家庭所拥有的收入不仅包括现金,还有土地,资本等其他财产性收入,这些收入在高通胀的背景下不仅不会降低,还会由于土地,产品等不断上涨,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在通货膨胀时代的收入将会明显增加。

三、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优化宏观经济

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笔者认为要加强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激活现有信贷货币存量,提高货币利用率;二是金融机构要努力进行去杠杆化,降低市场风险;三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机制还不完善,信贷投放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货币空转现象非常严重,最近爆出的银行业钱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不断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信贷投放要向实体经济倾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信贷力度,要不断提高货币利用率。金融机构要去杠杆化,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杠杆获得了很多利润,同时也为自身的金融风险埋下了隐患,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必须要去杠杆化,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实现长远发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国际竞争力,从而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影响,人民升值不是跃进式的,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从财政政策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做好两点:一是要不断改革税收机制;二是要加强对民生领域的公共投入。当前我国的税收机制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其中尤以个人所得税明显,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分类税收的原则来进行征收的,这种方法不科学,那些收入来源多、收入高的人所交的税款将变少,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机制,政府要不断加强民生领域的公共投入,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

在物价连年上涨的今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货膨胀对我国宏观经济会造成严重影响,加强对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以何种影响的研究,对于实现通货膨胀的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必须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张连城.宏观宏观经济运行与通货膨胀预期[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1).

篇8

信用利差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CS)是具有违约风险的信用债与无违约风险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额,一般认为国债不存在违约风险,因此,信用利差可以理解为信用债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之差。

从理论上讲,信用利差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债券存在违约风险,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债券的违约率起重要作用。Giesecke et al.(2011)研究结果显示,在1866-2008年的150年间,股票收益率、股票收益波动率、GDP增长率对违约率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一般而言,经济低迷时,债券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一般会减少,其偿债能力下降,违约风险增加;投资者资产组合也会根据市场风险情况进行重新配置,不考虑风险偏好的变化,一般会增加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配置,即投资者资产组合向“质量”及“流向性”转移(flight-to-quality and flight-to-liquidity)。因此,经济低迷时,信用利差有扩大的趋势;相反,在经济扩张、商业交易蓬勃发展时,信用利差会缩小。

但是,即便是美国,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的解释力也不强。Giesecke et al.(2011)发现,长期而言,信用利差大致是违约损失的两倍,并且,信用利差没有根据实现的违约率进行调整。Huang and Huang(2012)指出,当校准违约率及回收率(recovery rate)后,传统结构模型在解释投资级及以上债券的信用利差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由于截至目前国内信用债没有出现事实上的违约,因此在债券投资实务中,往往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如GDP增速、市场资金面状况等)来判断信用利差的走向。然而,今年6月份以来,信用利差走势超过市场的普遍预期。经历6月份“钱荒”之后,市场资金利率中枢整体上行,刺激性经济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并且当时企业债、中票和短融的信用利差整体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因此,从逻辑上讲,信用利差会扩大。但是,从事后的角度看,信用利差直至9月份才开始上升(见图1),特别是中低评级信用利差的上升比预期来得更晚一些;而且,截至9月底,除1年期品种外,中票和短融的信用利差基本都处于50%的分位数水平之下(即小于历史均值),而企业债信用利差分位数最高也仅为64%(即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见表1)。

准确判断信用利差走势是债券精细化投资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投资实务看,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尝试从定量角度来分析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

图1 企业债信用利差维持相对低位

资料来源:Wind资讯

(编辑注:图例后的“3年”后都加上“期”)

表1 企业债、中票和短融信用利差分位数水平(截至2013年9月30日)

品种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AAA企业债 88% 60% 55% 61%

AA+企业债 88% 62% 58% 64%

AA企业债 88% 62% 60% 59%

AAA中票和短融 89% 51% 40% 36%

AA+中票和短融 86% 48% 38% 35%

AA中票和短融 88% 54% 47% 18%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虽然微观层面的债券流动性1、提前赎回或回售权、违约率及回收率等因素均是影响债券定价的重要变量,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中国债券市场实质上违约事件没有出现等实际因素,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变化时,所选择的变量均为宏观经济变量。

借鉴Collin, et al.(2001)等的研究,本文选择七个指标对信用利差变化进行分析: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相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GB)、狭义货币供给的对数Ln(M1)、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斜率(Slope)、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的年化波动率(Volatility)、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收益率(Stock_return)以及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R007)。其中,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斜率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普遍做法,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3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得出;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波动率为历史波动率,基于25个日收益率变化的日标准差,使用250天年化日收益率标准差;债券收益率均为银行间固定利率债券到期收益率;考虑到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各变量均取用月度数据,其中GB、Slope、Volatility、Stock_return以及R007取月度均值。样本债券为AAA、AA+及AA三个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债券期限为收益率曲线上1年、3年、5年以及7年等关键期限2。样本时间区间:AAA级企业债为2006年3月至2013年9月,AA+级企业债为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AA级企业债为2007年6月至2013年9月。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资讯数据库,或根据Wind资讯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实证分析

由于Ln(M1)等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本文采用变量的一阶差分表示宏观经济变量变化对信用利差变化的影响。对一阶差分后的数据分别进行ADF检验,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可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式中:CS表示信用利差,t表示月度。

对样本区间内的AAA、AA+、AA三个不同评级的品种分别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对于AAA、AA+级企业债而言, Durbin-Watson统计量位于1.5至1.9区间内,即残差不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回归模型和回归结果(见表2和表3)是有效的;但是对于AA级企业债而言,Durbin-Watson统计量显示存在一阶自相关,在回归模型中加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后,重新回归的结果(见表4)显示,残差不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因此,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回归模型调整为:

表2 A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变化

指标名称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02841

(0.8787) -0.001843

(0.9072) -0.006320

(0.7153) -0.004866

(0.7572)

GB -0.357330

(0.0013)*** -0.196774

(0.0231)** -0.221494

(0.0083)*** -0.158354

(0.0472)**

CPI 0.055175

(0.0292)** 0.063832

(0.0029)*** 0.059715

(0.0104)** 0.042566

(0.0425)**

Ln(M1) 0.747327

(0.3433) 0.893076

(0.1849) 1.206027

(0.1019) 1.043288

(0.1196)

Slope -0.504845

(0.0109)** -0.157946

(0.3043) -0.289356

(0.0466)** -0.276369

(0.0283)**

Volatility -0.265385

(0.2754) -0.313560

(0.1320) -0.452608

(0.0481)** -0.561596

(0.0075)***

Stock_return 0.140189

(0.3719) 0.140582

(0.3087) 0.135780

(0.3699) 0.225355

(0.1031)

R007 0.018555

(0.3917) -0.014503

(0.4225) -0.017215

(0.3848) -0.022419

(0.2138)

Adjusted R-squared 0.0969 0.1080 0.1242 0.135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表示对应系数的p值,下同;

2.***代表显著水平为1%;**代表显著水平为5%;*代表显著水平为10%,下同。

表3 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变化

指标名称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09959

(0.6852) 0.006773

(0.7275) 0.000189

(0.9928) -0.002180

(0.8975)

GB -0.313129

(0.0323)** -0.088097

(0.4322) -0.209864

(0.0461)** -0.165263

(0.0731)*

CPI 0.080101

(0.0169)** 0.067065

(0.0108)** 0.041269

(0.1374) 0.018763

(0.4024)

Ln(M1) 0.549378

(0.5867) 0.635268

(0.4277) 0.615818

(0.4729) 0.616700

(0.3773)

Slope -0.458983

(0.0889)* -0.140175

(0.4978) -0.381495

(0.0400)** -0.328772

(0.0209)**

Volatility -0.182062

(0.6226) -0.099722

(0.7379) -0.437302

(0.1712) -0.564595

(0.0319)**

Stock_return 0.187302

(0.3831) 0.209744

(0.2167) 0.133031

(0.4641) 0.267364

(0.0730)*

R007 -0.002346

(0.9378) -0.046851

(0.0485)** -0.031653

(0.2125) -0.024881

(0.2269)

Adjusted R-squared 0.0538 0.0779 0.0349 0.0774

表4 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变化

指标名称 1年期 3年期 5年期 7年期

C 0.012168

(0.6327) -0.001388

(0.9434) -0.002002

(0.9226) -0.000141

(0.9936)

GB -0.264611

(0.0840)* -0.117743

(0.2934) -0.254370

(0.0139)** -0.156635

(0.1033)

CPI 0.045775

(0.1755) 0.049854

(0.0526)* 0.025986

(0.3346) 0.014435

(0.5288)

Ln(M1) -0.030566

(0.9767) 1.058170

(0.1886) 0.798381

(0.3442 0.600122

(0.4060)

Slope -0.329954

(0.2424) -0.124338

(0.5412) -0.396290

(0.0265)** -0.318864

(0.03260)**

Volatility -0.510657

(0.1830) -0.190397

(0.5122) -0.591259

(0.0554)* -0.544234

(0.0420)**

Stock_return 0.410969

(0.0651)* 0.420351

(0.0146)** 0.286447

(0.1077) 0.407132

(0.0092)***

R007 0.055034

(0.0676)* -0.018476

(0.3971) -0.027183

(0.2424) -0.023273

(0.2422)

CSt-1 0.540881

(0.0000)*** 0.510139

(0.0000)*** 0.338231

(0.0022)*** 0.355058

(0.0012)***

Adjusted R-squared 0.2728 0.2902 0.1838 0.2263

从回归结果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宏观经济变量对信用利差走势的解释力整体偏低。从表2、表3可以看出,所选变量变化对AA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变化的调整拟合优度最高仅为13%左右;而对于AA级企业债而言,在加入一阶滞后项后,调整拟合优度也低于30%。这与国外实证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如Collin, et al.(2001)等发现美国宏观层面经济数据也仅能解释25%左右的信用利差变化。

(2)国债收益率变化、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变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国债收益率变化与信用利差变化呈反向关系,这个结论与Collin, et al.(2001)、黄文涛(2012)等的经验发现一致。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增加将提高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导致信用利差缩小;同时,收益率曲线斜率的降低可能意味着经济将走软,企业债券在经济衰退时违约回收率将下降。因此,从理论上讲,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增加将降低信用利差,本文研究结论与理论分析一致。

(3)股市变化对较低评级的AA级企业债、中长期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更为明显,可能与跨市场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强有关。股指收益率的回归系数为正,特别是对较低评级的AA级企业债有显著影响,表明当股市走弱时,资金可能从股市分流向债市,从而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并且这些资金可能主要投资于风险相对较高的债券。股市波动率的回归系数为负,并且对5年、7年期债券信用利差变化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股市波动率越高,显示股市的风险较大,出于避险目的,市场对债券(特别是中长期债券)的需求增加,信用利差缩小。由于AA级企业债、中长期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而回归结果表明从股市流出的资金对这些券种收益率影响更为明显,估计与跨市场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强有关。

(4)CPI的回归系数为正,并对A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在5%的显著水平下有显著影响。CPI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消费、投资、利率和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实现的。CPI上扬会增加消费支出,投资者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对相同风险水平的资产会要求更高的溢价补偿,并且对企业债的需求下降,信用利差增大。

(5)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一阶滞后项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其信用利差变化具有一定的惯性。

结语

囿于学识水平,本文没有对税收、债券供给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研究;从技术层面讲,样本区间内可能存在某些因素(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等)导致回归系数发生结构性突变,从而降低了对信用利差的解释能力。

而且,从国外信用利差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趋势看,债券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过程看,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使得许多金融企业融资发生困难,反过来加剧了信用风险,因此,债券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相互影响。

笔者认为,由于国内债市尚未有违约事件的发生,并且,短期内系统性违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此,通过对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来判断企业债收益率走势,进而指导债券投资实践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目前影响信用利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债券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而这与市场的资金成本、机构的杠杆率以及风险偏好等有关,短期内信用利差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长期而言,信用债违约是必然事件,但是信用利差是否趋势性上涨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注:1.本文所指债券流动性,是指微观层面的与债券自身买卖难易程度及买卖价格相关的流动性,区别于宏观层面的与资金面相关的市场流动性。相对于国债而言,信用债的流动性较差,因此,信用利差一方面反映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对低流动性的补偿。目前,评估债券流动性的指标有债券收益率波动性、收益率买卖价差、对数价格变化的协方差等。

2.考虑到7年期以上(如8年期、9年期……)的品种无论是发行量还是成交量均稀少,本文没有对7年期以上的品种进行分析。

作者单位:顺德农商银行

参考文献:

[1]黄文涛. 信用利差和国债收益率相关性研究——以中美两国为例[J]. 债券, 2012(12):19-25.

[2]Collin-Dufresne, P., R. Goldstein, and S. Martin. Th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Spread Change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1,56(6):1927-1957.

篇9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理论上来说,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包含了三个基本含义:

第一是满足需求,特别是贫困人民的需求。它的必须条件就是完成经济的长期、平稳、高效率的发展,它的充足条件就是把人口的数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内,这样呢就可以使它呢可以满足劳动力增长的需求,又不会让尤其是贫困人们的需求感到有压力。

第二是清除极端。在满足当代人或后代人的需求时,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会存在着资源的日益减少与环境的日益恶化的问题,清除极端的必要条件是不断探索与扩大非再生资源,不断提高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力,其充分条件则要求尽可能地节约利用资源,积极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平等共享。要求各代人之间与同代人之间实现资源的平等与公平分配、良好生态环境的平等与公平共享。其必要条件是建立与资源的持续供给相适应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其充分条件是制定相吻合的政策与法律体系。

可持续发展就是求得达成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且维系新的平衡,要求支撑人类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础具有持续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和发展,迫切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可持续发展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经济增长的正作用,最大程度的限制经济增长的负作用,达成真正程度上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发展战略的制定上。

二、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经济统计分析

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是由相关的企业组织,根据许多的可行性研究资料,使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将不同投资项目或投资项目的不同方案进行估计预算和确定,挑选出最佳的决策方案全过程。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投资项目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决策是否正确,不单单关系着项目以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严重的是可能的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可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投资也就变得及其重要了。

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即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和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

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仅仅从企业角度出发,对项目内部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不涉及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损益,因此,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就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分析评价一个项目的决策方案,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以确定投资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较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更具有意义。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来考察、研究、预测和评价投资项目对社会的贡献,以此决定项目的取舍,它既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也要考虑间接经济效益,从多方面评价,所以也就更有利于企业的不断成长和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分析评价一个项目的决策方案,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更加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并且是有益的。

三、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在制定投资项目决策时,应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综合的进行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处理好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之间两者的关系。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企业论证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的估计,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研究、预测投资项目对预测的社会目标所作的贡献的大小,所以当投资项目符合国际或地区产业政策、企业限于分析能力可通过咨询有关研究机构予以解决,而相关的政府机构应积极的予以相关的帮助。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要在目前已经习惯了的、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不确定性的分析,充分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经济数学所提供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去为企业制订各种决策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去为企业在一定的风险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或者在一定利益下承担尽可能少的风险提供有依据的保证。

结语:

篇10

SPSS原意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它广泛应用于统计、应用数学、经济、市场营销、心理、卫生统计、生物、企业管理、气象、社会学等领域。其分析步骤为: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存取和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检验、数据挖掘、数据展示等。SPSS功能纵多,其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输出管理等。其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重响应等大类,每类中又分好几个统计过程。如回归分析中又分为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二次方程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等几个统计过程。[3]

通过运用EXCEL及SPSS,对1978年至2010年我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第一、二、三产业相互之间以及工业与建筑业之间以时间为基础两两配对进行匹配样本均值比较分析及对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通过上述分析来预估未来我国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得出工业、建筑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简单分析出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线性关系。

1. 研究样本

分析图一可以得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整体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近几年增长更是迅猛。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快,截至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2)近几年来,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相差甚小,但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体现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3)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且两者距离呈现出逐渐拉大的趋势,反映出目前我国“国富民穷”问题越来越突出。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表二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研究样本的样本量、极大值、极小值、均值以及标准差。

3. 匹配样本均值之差检验分析

匹配样本包括: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

通过表三SPSS成对样本检验结果可知,由于利用T双侧配对样本检验得出四对样本的Sig值均小于0.05则可以得出:(1)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均值1978年至2010年相互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二、三产对我国经济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2)工业与建筑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4.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SPS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假设回归模型为Y=a+bX,其中Y代表我国财政收入,X代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由表四可以得出:(1)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元线性关系式为:Y=-2318.490+0.198X。由于常量与回归系数的Sig值均小于0.05,则表示常数与回归系数均是显著的。上述公式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为零时,财政收入为负,因为大多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支出必须由国家投资;当国内生产总值不为零时,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单位,将有0.198个单位上交给国家,构成财政收入。(2)调整后的R^2=0.981,说明财政收入总离差中,由国内生产总值的离差解释部分占98.1%,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因此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元线性关系式为:Y=-2318.490+0.198X。

5. 结论及预测

通过上述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若无特殊情况出现,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包括: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进一步增长,不同指标的增速仍然会存在差异,且部分指标之间差异会更加明显,例如: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增速。同时从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我国“国富民穷”的难题未来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国民将更大程度上分享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提出,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近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往以来,地方政府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调查,对于当下我们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经济现状

1.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发展的问题,中国过去一直是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从人口的迁移和城乡空间的格局变化,一直被集权政府所制约。另外,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域在地理环境、人口状况、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都需要严格按照计划来进行资源分配利用。

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其优势是能够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基本上保持平衡,实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计划经济存在的缺点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等。

2.宏^经济性质及其管理局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其基本的运行模式可谓已经渐趋完善与成熟。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经济也应该是一种管理经济,管理就离不开政府。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中,强调的是政府干预。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宏观经济计划是对包括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经济总体的计划。“管理失效”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市场机制被弱化,市场机制本身的推动力被弱化。

(2)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认识大数据时代特征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使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面临重重困难。

(3)政府决策大部分的做出所依据的是一种经验式的总结,然而当信息片面失真时,将导致政府作出错误决策。

二、政府如何做好宏观调控的建议

1.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

其次,要合理确定政府不同部门的权力,做到不同部门科学分工,尽量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现象,防止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互不负责的情况,以精简、统一为标准,协调政府组织部门,科学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最后,针对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需要对宏观调控的政策进行一个合理的调整和判断,政府对市场全面的、系统的、适当的操纵,它承认市场的基础作用,放弃了计划主义,但又不介意对市场,主要是价格进行干预和操纵,来实现短期目标。

2.抑制地方政府经济过热投资

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提升双重因素的激励以及督促作用下,地方政府往往非常热衷于进行投资,当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不理智的、违规的投资行为。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中央的政府在监察上并未投入过多,从而更进一步深化了投资的热度,当然,持续的投资过热势必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宏观的经济波动有很大程度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所造成的。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状态,必须要采用一些辅的行政手段,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进行督查和引导。

3.把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利时机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吃穿等基本需求,还应当通过宏观调控对国民的工作进行调整,然后宏观经济调控要把握好有利时机。主动性调控建立在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准确认识、及时判断和决策的基础上;而被动性调控往往建立在调控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认识、判断和决策,不准确、不及时的基础上。只有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对国民经济运行做出预期的和前瞻性的调控,才能主动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有效地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

篇12

中图分类号:F015;F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8-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宏观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GDP增长率高速运行,宏观经济呈现日益繁荣的景象。但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运行的过程呈现的是一种增减循环、总体上升的波动性态势。因此,这种繁荣景象在2007年达到顶峰之后,便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大潮、奥运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等多重影响,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第5个经济周期的收缩期,使持续了8年之久的经济增长急走直下。经过2年的调整,2010年经济增长再次回到两位数以上,自此进入了第6个经济周期。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和以往的研究经验,总结经济波动的成因,主要有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也被称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本文将综合消费、投资、出口及价格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对近期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进行简要描述,并对其作用过程进行实证分析。

二、近期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一)关于数据与分析方法

1、本文分析的宏观经济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和出口(X)。考虑到数据的局限性,本文选取的变量指标如下:国内生产总值选用名义GDP,消费选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选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出口选用的是出口总额。数据选取2007~201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均取自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数据经过如下处理: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名义值通过运用CPI处理得到实际值,即实际值=名义值/(1+通胀率),通胀率用CPI换算;再对各变量的实际值进行取对数差分,以此反映各变量的增长情况,进而考察各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情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建模时的伪回归问题。

2、在宏观经济中,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含有一定的趋势成分,在实证分析中需要将趋势剔除。HP滤波分解是一种常用的趋势分解方法,其原理是将一个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本文采用此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剔除。为简明起见,经过处理的变量数据仍用原符号表示,经济增长Y是包含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的时间序列,其中YT表示趋势成分,YC表示波动成分,其他的几个变量也如此。

一般地,在HP滤波分解中,时间序列的趋势成分常被定义为某一损失函数最小化时的解。因此,在本文中,YT是通过对下式最小化求得的解,即

这里存在一个权衡问题,要在趋势要素对实际序列的跟踪程度和趋势光滑度之间作一个选择,λ表示趋势中各种变化程度产生的权重。λ=0时,满足最小化的趋势等于原序列;λ增加时估计趋势中的变化总数相对于序列中的变化减少,即λ越大,估计趋势越光滑。一般经验,λ的最优取值是趋势成分与波动成分的标准差之比,对于本文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通常取λ=1600。

基于以上基本理论,本文运用Eviews5.0对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进行HP滤波分析,将其波动成分分离出来,以此进行统计分析及建模。

(二)相关分析

通过运用HP滤波分析对2007~2011年各季度的主要宏观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并从中分离出波动成分,见图2。

如图2所示,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受季节和节期等因素的影响增长变化较为规律,经济增长总体方向向下倾斜,投资增长水平小幅波动。因此,虽然国民经济内在增长趋势较为平稳,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传导效应的影响,增长水平出现下滑。同时受此影响,消费增长和出口增长变化稍大:消费波动较为明显,2009年1季度后出现显著下降,持续到2011年初,随后在4季度上升恢复;金融危机后我国外部市场需求出现疲软,出口下降,从2008年3季度到2009年1季度出口增长急剧下跌,但2009年上半年又恢复到之前的增长水平,因而才出现了出口增长的大“V”字型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波动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内在传导作用也是息息相关的。

篇13

一、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国库工作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20__年新《人民银行法》修订出台和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强化了人民银行制定执行国家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社会金融稳定的职能,同时再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巩固了央行经理国库的地位,国库工作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一)进一步做好国库工作是央行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的客观要求

央行职能调整后,正确制定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有效宏观调控成为工作主旋律,国库作为财政、货币政策结合点,所承办的国库资金收支业务能够为货币政策制定带来大量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信息,反馈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传递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同时,在货币政策实施时,国库资金又为中央银行提供了资金来源,直接或间接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及信贷规模,有力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既便于宏观调控又服务于微观经济的发展。

国库资金能够弥补货币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调整区域经济差异方面和见效慢的不足,并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项目,国库资金是基础货币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央行基础货币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库资金增加(税款等入库),表示资金流向中央银行,意味着基础货币量减少;国库资金减少(支出、退库),表示资金流出中央银行,意味着基础货币量与银行业的准备金同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构成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内在因素,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国库资金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国债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后,国库的收支状况会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量产生影响。当国库资金收入小于支出时,财政净支出增加,相应也会引起社会资金流量增加,从而产生银根松动的效应。反之,当国库资金收入大于支出时,社会资金流量会相应减少,从而产生银根紧缩效应。

(二)进一步做好国库工作是提高央行金融服务水平、树立央行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见显现。作为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枢纽,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金融服务体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国库作为人民银行的重要金融服务部门,与其他金融服务部门相比更具有社会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更具直接性。国库作为办理财政预算收入、支拨的专门机构,直接参加社会资金调拨,而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只是负责金融机构的资金往来清算;二是服务领域广,国库工作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财政部门,还包括各级税务、海关等征收机关,集中支付银行和预算单位,并且与这些单位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共同组成财政资金链条。而人民银行其他服务部门其主要是服务于各金融机构;三是影响面宽,国库工作是整个央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金融活动,而且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国库通过办理税收入库,可以调整个人收入,拉近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办理预算支出,保证了预算单位工作人员的生计问题,保证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保证了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国债发行,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一条安全的投资渠道,为国家重点建设筹措了资金,对整个社会、对微观经济主体更具影响力。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与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赋予了国库工作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使国库资金清算模式和汇划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率,摆脱了长期以来对会计营业部门的依赖,拥有了一条由内部往来、同城票据交换、大额支付系统组成的资金汇划高速公路,实现了点对点直接快速汇划资金,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人民银行库款调拨灵活的优越性;有利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发挥人民银行的监督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国库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赋予了国库新的挑战。

(一)对当前央行国库防范资金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在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仍然赋予央行经理国库职责。国库资金的安全与否直接体现了经理国库的成败,直接体现了央行覆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特别是随着新的国库资金清算模式和汇划体系的确立,将国库推向资金汇划第一线,直接加大了国库资金风险。在制度方面。由于国库依据的相关法律制度层次的不对等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税款不及时入库、设立税款过渡户、退付、支违规等问题,给国库业务处理带来风险和隐患。同时随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库业务中被广泛应用,电子信息、电子票据的大量出现,使国库业务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出现制度约束真空;在操作方面。国库人员在从事国库业务中不能严格执行制度,业务操作过程中有章不循,违反制度规定办理业务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一定资金风险;技术保障方面。当前国库核算系统从硬件、软件到网络的维护工作全部由科技部门承担,一旦出现病毒、黑客攻击不能做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县级国库,由于没有专门科技部门,系统的实时维护只能是空话一句。在人员道德方面,个别国库人员由于自身的人生观、道德观发生偏差,不但责任心不强,造成差错,而且利用自身职务之便,直接贪污、挪用资金,使国家资金财产遭受巨额损失。

(二)对央行国库部门的统计分析能力提出了挑战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是国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反映地方财政状况的“温度计”,又是央行制定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数据。但是,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重核算、轻统计,重数字、轻

分析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对国家制定正确的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导致国库统计分析工作不深入,不能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结合,不能切入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决策依据,致使整个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简单化、公式化。一是国库统计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库利用率低下,系统构建的宏观经济、金融信贷、金融现金、企业监测等相关数据库,由于数据采集渠道不畅,当期数据不能及时入库,所以多数成了空框架,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财政和国库统计口径差异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国库所提供统计收支数据失真;三是目前国库统计分析工作仅限于对国库收支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手段单一、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动态性、延续性和预见性,不能深入分析实施财政、货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由于国库没有与相关部门建立有效持续的信息共享机制,相关数据无法及时取得,对地方经济发展很难进行深入分析。

(三)对央行国库的监督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规定,国库监督管理的对象是下级国库部门、经收处和征收机关,范围是所收纳、支拨款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是否及时入库,其宗旨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及时入库,合规支拨。从中不难看出,央行国库的监督管理职责与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有着较大差异,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金融机构并没有业务往来,而国库部门与下级国库、经收处和各征收机关是整个财政资金收支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为此,央行国库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是国库服务职能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是国库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央行国库监督管理工作来看,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监督管理缺位,“重会计核算、轻监督管理”成为多数国库部门开展工作的主导思想,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似乎成了央行国库工作的唯一重点,以局外人的身份和被动观望的态度对待国库资金管理,使监督管理工作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监督管理越位,一些国库部门由于对国库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在履行国库监督管理时出现越位甚至采用一些过激和不当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库的自身形象和声誉。

三、立足服务,转变观念,创新手段,全面提高央行国库工作水平

(一)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以国库资金清算模式渠道变革为契机,努力提高央行国库的资金风险防范能力

在国库业务涉及面不断扩大,多渠道资金清算方式并存,国库资金风险环节增多,风险隐蔽性增强的形势下,国库资金风险已成为各级国库部门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正视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努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合理规避,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密的制度体系切实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正确执行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央行国库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健全国库风险防范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不同层次人员在国库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风险防范工作中承担的法律和领导责任。发挥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内审、纪检监察的监督检查职能,形成一级对一级,层层分解,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全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贯彻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共同抓好国库风险防范工作。

其次要加强法律、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为依法经理国库奠定坚实的基础。尽快制定出台《国库法》,进一步明确国库的法律地位,把人民银行、财政、税务、银行等征收机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负的责任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消除由于法律的不对等性带来的隐患。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库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实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和完善,研究制定国库核算电子化、网络化方面的规定,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能够函盖国库业务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消除制度约束死角,使国库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

第三要加快国库业务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步伐。风险说到底是由人造成的。在业务进行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操作环节,无疑是降低风险系数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尽快开发推广横向联网和数据集中系统,通过联网和集中,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纵向与横向的顺畅传输,大大降低国库工作压力,减少差错,提高国库工作效率。

四是创新清算模式,提高服务质量。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县级国库由于受到财政库款额度的限制,难以满足授权支付适时清算的要求,成为单一帐户改革中的瓶颈问题。为此,各级国库特别是县级国库部门要广开思路,在不违反改革初衷和改革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使国库资金清算模式能够既满足改革需要,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二)树立宏观经济分析意识,整合信息资源,努力提高央行国库的科学分析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库资金作为市场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银行有效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各级国库要转变“重核算,轻分析”的陈旧理念,改变以往就数字论数字的分析方法,要将国库收支数据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分析,努力寻找国库收支对央行货币政策影响的传导机制和内在成因,积极探索财政、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的深层次、边缘性问题,为政府协调改进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一是改进和完善国库统计信息系统。建立以国库统计分析系统为中心,国库业务核算系统、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系统、国债管理系统、金融统计分析系统、地方经济分析系统等为的国库统计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抽取、审核、汇总,形成结构层次分明,持续有效的数据仓库。

二是加快国库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国民经济运行主要宏观指标、国家预算收支计划和实际执行指标以及国债发行兑付情况指标,及时了解掌握国民经济主要宏观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本地区各级预算收支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国家债券在本地区的发行兑付情况,以及国债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地方预算收支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出改正建议,为央行适时引导辖区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提出建议和措施。

三是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对外与财政、税务部门、经济综合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拓宽信息渠道,互通有无,定期交流部门信息和有关分析资料,及时掌握本地区国民经济总产值,纳税大户的缴税等相关情况;对内与货币信贷、调查与统计部门之间搭建成果共享平台,形成合力,提高国库统计分析与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

四是创新国库收支分析方式。不仅要采用统计学上的基比、环比等简单的数据对比,而且要建立和使用统计分析模型,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