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经济报告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报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的总括反映某一会计实体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传统会计严格遵循会计分期假设,是一个静态的、事后反映型的核算系统。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下形成的,在所有权和经营分离的情况下,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其经营责任,而定期的历史性信息基本能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高度概括。传统财务报告中的数字都是总括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各报表项目反映的都是一个周期结束时财务状况或汇总的经营成果,是一些高度浓缩的数字。
2.货币为计量单位。传统会计报告用单一的货币主要计量单位,尽管在核算中也采用货币以外的为辅助计量,但是反映财力报告的都是以货币计量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货币化信息。
3.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格式标准化。传统会计报告的会计信息都是一些以会计报表反映的标准化信息,这些会计报告由于向所有使用者提供是相同的报告,是标准化生产,提供报告的成本较低。
4.财务报告定期以书面形式。传统的财务报告都是划分一定的会计期间月、季、年,按会计期间使有者定期提供财务报告,所有财务报告都是纸质的书面形式。
二、传统会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由传统的报表体系可见,我国企业对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比较单一,只包括财务信息,没有非财务信息,只关注过去不关注未来,只重视货币信息忽视非货币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时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这些弊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而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决策有用性,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若财务报告无法为这些信息使有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报告的合理性必然受到质疑。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的提供极为有限。传统报表仅限于现有资产的减值准备及或有负债,而没有未来经济利益预期,更没有风险分析信息和企业所面临的机遇、风险及不确定信息的披露。这既不能满足风险投资需求,又不能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尤其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之类的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和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杂,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将此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会计报告使有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决策失误。
2.未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新世纪时代逐步来临,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显示出来,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而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还进一步涉及到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具有相当的难度。
3.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未做披露。随着股份公司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由金融创新所引起的权益性证券品种的增多及其普及化,使股东利益的来源并不局限于公司的利润,而更多的约束来自于股份的市价差异,这就是股东非常关心股份的市场价值,由于股票多是市价高于股票账面值,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可通过降低转换的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了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增加,而因转换价格低于股标市价的差额则地导致原股东权益稀释,使原股东们蒙受损失。这种利润增加在现行合计报告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增加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将这种信息披露,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可转的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作出有损自身利益的决策。
4.未重视对公司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披露。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人们已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推断企业未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向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价值相关的预测信息,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是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诸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品开发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信息,且传统报表中不能反映企业对社会的直实贡献,即企业所提供的增值额或增加值,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状况,不足之处日益凸现。
5.未揭示企业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有了更充分的理解,相应的对财富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即将财富的范围从人造财富扩大到人造财富和自然财富之和。企业是人造财富创造者又是自然的最大消耗者,企业对社会财富的增长有无贡献要看它所创造财富的人造财富能否弥补所消耗的自然财富,只有计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盈亏的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此方面信息。
另传统会计报告只包括中(月、季、半年)报告和年终报告等定期报告的形式,不能满足会计实时报告的要求,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因不能及时得到有关企业重大财务变化及发生的重要事项方面的信息及时调整其有关决策。
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传统财务会计的发展是极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会计报告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经济环境对会计报告提出新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经济驱动为基础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它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化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上的经济。新经济环境与往经济最大不同于经济的发展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细和使用,强调的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强调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变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的关键所在,那么,对会计信息要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知识经济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知识资源的投入产出取代其他资源而居主要地位的经济。因此,它要求会计反映的对象应包括知识资本运动,会计应反映知识资源的取得、使用、消耗、转化等若干方面的活动情况。并要求会计报告披露知识资源(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及知识资本基本增减变动情况、其收益产生情况及其保值增值情况。
2.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20世纪未21世纪初,由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秘的广泛运用导致了社会经济瞬息万变,各类市场纷繁复杂、变幻地穷,这些都要求会计迅速反映,实时报告。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提供了会计实时报告的技术支持,使网络会计成为可能。
3.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名言“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以海尔集团公司为例:创新精神是海尔发展的主要源泉,据统计海尔集团截止到1999年6月已申报各项专利1841项,1998年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一个新产品,每天申报两项专利,该年实现新产品贡献率达70%,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在国际市场金融危机形式下,海尔的出口创汇也比1997年增长36%。可见海尔能从一个亏空147万元、资不抵债的集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跻身于国际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的大型集团公司,主要得益于不断的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其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起决性作用。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成果又能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因此,技术创新要求会计能够及时,完整的反映技术创新各阶段的基本情况,披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发明、创造、专利项目和人力资源积累的质与量,以及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
4.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经济全球是指货物和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程度提高的过程。它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以各种方式开始,只不过在最近十多年中大大加快,尤其是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以惊人的速度在更广的范围内流动,使世界资本效率不断提高,也使资本所有者财源不断。因此,经济全球化要求相关企业遵循国际会计原则,对跨国公司还应反映其在他国经营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前景,反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融资情况、企业技术和人力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情况,等等。
除此之外,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金融的创新以及企业对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企业对外提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
5.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新需求,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不同信息需要不同报告时间。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需要在会计报告中较为明确的反映。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因而价格相对稳定的观念。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正确引导投资者,使其判断正确。
四、会计报告改革方向与创新的内容
1.在披露范围上。(1)既要反映财务资源信息,又要反映知识资源信息;既披露财务信息又披露非财务信息。财务资源信息(即财务信息)在现行会计准则既有充分的规范,而知识资源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应当改进和创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应全面反映,尤其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重估价值应作为企业所用者对企业的投资,而人力资源历史成本则实行当期费用化;在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中分别反映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情况,以提供现有资源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将企业研究的经费投入数额、比例、技术创新的进程及其尚需补充的经费、成功的概率、预期的收益等情况,作为非财务信息加以披露;以同样的方式,对科技人员数量、知识结、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用科研项目、专利申报数量及成果转化成功率等指示来衡量)、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专家群与董事会共同评估打分或用其经营业绩增长变率来衡量)、经营管理规划等,也应用为非财务信息向广大的信息使用者披露。
(2)对于多元化跨地区经营的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披露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信息,分别反映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以及企业业务分部、地区分部和跨地区经营目前所面临的机会或遭遇的风险及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2.披露方式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中事项式报告方式。还有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布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根据信息使用的不同需要来确定报告方式防止可能出现的信息混乱,甚至是信息污染。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使用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使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并进行信息交流,信息的提供与使用者知已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性。实时报告系统可有效解决信息的时效性问题,通过及时提供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服务。实时可分为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相对实时是企业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情况而定,绝对实时报告也可按一天、十天、一个月报告一次。
3.在财务报告体系上。除了采取现行会计准则体系所规范的主表、附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相结合的财务报告体系外,还应拓展如下信息:
(1)在财务主报表中,列报无形资产信息、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本信息、自创商誉信息。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研发的投入情况、技术创新基本情况、其预测的成功概率、预期回报率等情况。
(2)拓宽财务信息报告形式。一方面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等情况;另一方面,以非财务信息(文明说明)方式,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预测信息、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以及企业以后将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并预测机会与风险各自的概率。可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
(3)增加衍生金融工具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一些银行、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推出一批新的衍生工具,如期货、如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创新呼唤财务会计报告创新。因此,在金融创新前提下,企业财务报告也应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的可能性等诸方面的信息。
(4)提供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社会整体环境的优劣和会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中应该以非财务信息方式反映诸如: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及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等信息。
五、为会计报告创新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必须将获得充分的发展,我们需要为投资者与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任务已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无论选用何种未来财务的模式,在运行之前应完善其外部环境。
1.相应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要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拓展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
2.财务会计报告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考虑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企业管在处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现实制的冲突时有足够的制度和法律可循。
3.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报告提供保证,起到“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形式的巨变,我国会计理论、方法,也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作为披露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必须适应这些新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季松:知识经济;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年
[2]李荣梅李洪波:改进企业财务报告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0,10
一、新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内涵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推动财务报告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新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柱、以知识为基础,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新经济环境下,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直接取决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纵观财务会计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由于两者的作用,导致财务会计向外提供信息的手段――财务报告,从早期简单的“账户余额表”,发展到今天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一系列的其他财务报告。正是由于财务报告的发展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得以发展。
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而对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非财务信息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并加强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此类信息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的,无法全面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全面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情况的财务报告。
二、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与国外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财务报告使用者日渐广泛化和多样化。随之导致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更多新的经济决策,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决策难度进一步加大,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对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反映应该重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无形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行财务报表偏重于揭示存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而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信息揭示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信息产业里,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而现行的损益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利益,对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很少涉及,使信息使用者无法掌握企业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新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占企业总价值的60%-80%,不能反映这些资产的资产负债表,并不是一个能提供有用信息的报表。智力资源、信息技术、知识决策等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
(二)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明显扩大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形式日趋复杂,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确认、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报告使用者更关注其相关信息、报告等,以预计其风险与报酬。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掌握的信息范围明显扩大。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确定性信息与非确定性信息、还要求披露已实现并确认的信息以及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等。
(三)披露信息及时,在信息质量方面更加关注相关性和透明性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四)更重视前瞻性的会计信息
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汗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指出,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于未来。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
现行的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披露不足,缺乏对未来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反映,作为报告的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的未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客观反映会计期末资本的现行价值、变现价值,未考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不确定信息比以前更为突出,缺乏前瞻性的财务信息将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步伐,企业报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财务报告披露方式,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一)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充分提供多样化信息,诸如未来信息、非财务信息、非主体信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非规范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二)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1、增加预测财务报告。加强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由揭示事后信息为主转向事后信息与预测信息并重。预测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告。此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更为相关。
2、增加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下,衍生金融工具只作为表外项目披露,在历史成本原则下无法有效计量。许多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这些重要的信息不能在财务报告里充分反映,显然有悖于及时性原则和充分揭示原则。由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无法在资产表的现有项目中充分体现,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可利用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编制衍生金融工具报告,满足信息使用者依据衍生金融交易情况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3、增加社会责任报告。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消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计量,依此为依据做出应有的补偿,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这可以使企业清楚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了解自己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还可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企业,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便于协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增加社会责任报告,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加以计量报告,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4、建立实时报告系统。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企业为了克服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缺陷,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来构建会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对会计业务和数据实时地记录与处理,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并及时在网上,形成一种动态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局限性于文字与表格,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参考文献:
1、王英梅,王文华.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4).
2、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周晓存.新经济时代我国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5).
二、新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
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构成的现行财务报告三表体系,虽能基本满足使用者对企业真实、公允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新经济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使得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冲击。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前瞻性不强
现行财务报告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基本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传统的会计假设在现在及未来的环境下,已经证明是不存在的,至少说是不完全真实的。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是在历史交易基础上的有关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及其结果的信息,即使现金流量信息也是过去经营的结果,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大部分滞后,前瞻性不强。所以,就其相关性来说,这种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也就较小。再者,现行财务报告过于重视利润数据,而且利润还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基础上的概念,它是在收入/负债观念下的会计利润。所以它并不代表企业收益的真实情况。
(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方面会计在将大量的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的复杂过程中,经过初次确认和再确认造成的客观信息不一定真实;另一方面,现行财务报告将报告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而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和有关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则不能准确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进行预测的需要。由于在报告中无法得到这些重要信息,投资者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信息渠道,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再者,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在新经济下,信息用户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同时,用户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财务报告应当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充分披露这些风险信息。但按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指标内涵及其计量原则,是无法充分揭示企业面临的未来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信息的。
(三)现行财务报告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披露
在现行制度下,企业通常被短期利益所驱动,往往尽量减少生产成本来追逐较大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披露,甚至逃避社会责任。现在的社会公众不仅关注企业财务责任履行情况,而且也关注企业在扩大就业范围、维护职工利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保护资源及提高环境质量等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结果。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各会计主体之间的交易,不能反映主体与社会之间的交易,不能反映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四)从财务报表的方面来看,现在的财务报表也具有较大的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性
这些不适应性主要包括:第一,财务报表不能够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职工的素质及企业文化,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供应及企业销售渠道等;第二,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报表上所反映的资产价值能够代表该资产的未来可实现的净值;第三,财务报表往往过于重视法律形式,而不是将有关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作为其计量报告的重点,从而使得它所反映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及损失与经济现实不相符合;第四,建立在人为确定的一套规则的基础上的财务评价指标主观性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助长了公司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资行为;另一方面财务评价方法所描述的过去的事项,在信息时代,对指导和评价企业创造未来价值则捉襟见肘。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改进的设想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的财务报告已经与变化了的企业环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不相适应。但是,与新经济相适应的财务报告尚没有最终形成,而且这个形成过程可能要花很多的时间。在此,我们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提出如下设想: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多元化
财务报告目标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尽管财务报告目前是以“经济决策”为目标。但我们相信,将“决策有用性”与“经济责任”观点结合起来,可能更符合“新经济”环境,而且现在确实有人试图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认为这两个方面均应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应是单一的,“决策有用性”与“经济责任”并不是矛盾的,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如果决策离开了对企业管理当局或资源的受托者的经营责任的评价,那么,我们相信决策也容易失去意义。(二)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揭示范围,力求做到充分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揭示范围,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定量信息、确定性信息和企业整体信息,而且要尽可能地多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信息和企业分部信息,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并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主要体现在未来财务报告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赢利能力的剧烈变动,如不对这些信息加以披露,就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决策方面发生失误。在新经济环境下,仍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实物资产上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因为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在减弱。在新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应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财务信息,突出知识资本的重要性。
(三)财务报告的种类应增加
为了更好地披露会计信息,更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报告的种类也应增加,概括起来,可能会有如下几种:
1.实时报告系统。现行财务报告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按年、月进行编制的。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者是有用的,据此他们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增强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企业将有可能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计量。实时呈报要求提供与各种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输入自己的决策模型,数据的收集和评价标准由使用者自行决定,避免会计主体对数据的武断加工。因此,应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随时产生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使企业外部人员适时得到企业动态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2.简化型报告。简化财务报告是一种差别报告,它是根据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就其内容来说,一般包括压缩后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评价,而不包括附注等内容。因此,简化型报告实际上是一份财务报告摘要,它起到了财务报告导读的作用。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环境飞速变化的时代,人们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推测企业未来,这就要求企业提供预测性信息,诸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要求得到有关企业未来的预测信息。根据前瞻预测信息,管理当局应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做出预测。但投资者仅根据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历史信息已不足以预测企业的未来,也不可能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去推论企业的未来。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的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的不足,致使其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因此可根据有关资料编制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的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披露有关的预测信息。并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
(四)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不仅有赖于其财务状况的优劣和赢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和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以及对整个社会贡献等信息,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和赢利水平的同时,还应重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有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协调劳资双方、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同时可以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决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新晨
有关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不同国家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也不相同。但有关社会责任最主要的方面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公益事业、职工就业和培训、职工劳动保护和休养、资源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的改造和开发等。我国企业的实务中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或以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对外披露。
(五)建立非财务评价指标
1.侧重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缺乏预测信息 。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不在财务报告中报告,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R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企业的网络化,使财务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分析性和预测性信息。同时对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得到充分的揭示。
2.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缺乏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的披露。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参与其他行业经营而导致的风险;二是所从事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市场风险;三是企业选用不同金融工具所形成的交易风险。金融工具的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时可以带来巨额的利润,但也可能带来巨额的损失。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以及我国上交所“3.27事件”,都是典型事例。
3.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不能反映物价变动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由于通货膨胀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始终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新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大大加快.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资源的社会中,许多资源如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其真实性无法体现。
4.未能全面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财务状况的好坏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人们在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其社会效益,即企业在扩大就业,维护职工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以及公益性捐赠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但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
5.缺少分部报告的提供 。新经济时代企业日益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对这类企业尽管要求其编报合并报告,但是不同地区与行业子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各不相同,信息使用者更为关注按行业,地区或法律实体等标准划分,更能反映具体业务机会和风险的分部报告信息。
二、其产生的原因
1.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大约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时至今日其财务体系一直没有大的变化.既然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会计信息报告手段的财务报告,则理应与经济的发展相同步。未能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质,与其发展不相适应,是现行财务报告产生局限性的原因之一。
2.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与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在工业时代基于公司的关系,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然今天,企业的筹资及投资渠道,生产经营环境,组织结构等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向决策有用性转变.而为决策者提供充分,有效的相关信息,正是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
3.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能力大大提高,然而,现行财务报体系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上的进步,在信息揭示的范围,及时性等方面仍只是数据的简单纪录,加工与生成这个层面上.未能完全利用和反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成为现行报告体系产生局限性的第三种原因。
三、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措施
1.财务报告的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系统中加工与生成信息的一个程序,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或改进,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例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如自创商誉、衍生性金融工具创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价值等,这就要改变传统财务会计只确认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做法,需要重新对资产、负债进行定义。
2.财务报告模式改革的方向 :可从三方面加以设想:
2.1未来的财务报告应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不仅揭示财务信息,还应扩大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提供“管理当局分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部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信息”等;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
2.2 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历史成本属性之外,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特别应注意“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计量属性。
2.3 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预测信息,如企业“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
3.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步骤 :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对其作一些适当的改进。
3.1 应当重视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近年来我国集团公司的迅速崛起给企业报告体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为了满足用户对分部信息的需要,应当针对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分部报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3.2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拓宽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量。改进后的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对表外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方式、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而重要事项的揭示应主要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等。
3.3从财务报表的结构上看,可以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
参考文献:
一季度我区工业经济开局良好,企业订单充足,开工率高,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上行,据初步预测,第一季度区属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45%;利税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40%;用电总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二)预计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据初步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年计划的4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全年计划的44%;实现利税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全年计划的43%。
上半年我们预测的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度计划进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分析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口径的调整等因素,使得我区规模工业企业下户达13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根据工业的运行规律,部分企业上半年生产还未进入旺季,或存在季节性生产还未全面开工。
(三)预计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全年确保“三个快增长”,实现“三个再提高”,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亿元,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25亿元,增长25%;利税总额实现14亿元,增长4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占比再提高2个百分点;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占比再提高2个百分点。根据年初调查研究预测,今年基本上可以完成年初计划目标。
我们预计可完成年初计划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一是今年年内有3次新建企业“入规上户”机会,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切切实实抓好新企业上户工作,最近区政府就将出台《区工业企业“入规上户”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各方面力量来抓上户工作,使江钨钴业等一批新企业上户,成为我区的新经济增长点。二是强化经济运行调度,重点引导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等十大重点企业挖掘潜力,在去年的基础上达到两位数以上增长。
据统计分析,1-2月份,在我们重点扶持的9大行业中,有行业都在高速增长,有色金属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同比分别增长74%、6%、186%、30%、35%、222%、12%和18%,从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今年我区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具备进一步持续增长的运行态势,以虔东公司为龙头的稀土行业增长迅猛,虔东公司1-2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30%,绝对值增长超亿元;机械装备业是区的传统产业,今年也焕发生机,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大型磁选机的投放市场成为一大亮点,今年1-2月份,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06%。
二、统计口径调整对我区工业经济的影响
今年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对我区工业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统计口径上对企业生产规模等指标的调整,我区有13户企业未达要求,预计全年减少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同时,新的规定对今年我区“入规上户”工作加大了难度,部分重点企业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执行,导致未实现税金而无法“入规”,部分企业由于规避国家税收政策少报收入而无法“入规”,以上因素对我区工业经济情况影响较大。
三、今年预计纳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企业的有关情况
经过对拟上户企业的摸排调查,建立上户资源库,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现已调查摸底14户拟新增规模企业情况。14户企业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亿元。
对于因提高“入规上户”标准而下户的8家企业,我们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区别不同情况实施跟踪服务,继续保持报表信息的沟通,力求在今年底达到“入规上户”的要求,重新纳入“规上”企业管理。(详细情况见附表。)
四、完成年度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扶优扶强措施,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1、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做大经济总量。对利税过千万的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区领导挂点调度、局领导具体负责制,对五年内主营业务收入有望冲刺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企业实行重点帮扶,努力做大航母型企业。对列入全市百户重点的企业实施重点调度,着重帮助协调解决企业供电、产业配套和企业高管人才缺失等问题。同时大力培育成长型企业,确保全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户以上,新增利税过千万企业3户以上。
2、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缓解企业资金难问题。召开全区政银企洽谈会,探索政银企合作新的融资渠道。组织区属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参加全市千人金融对接会,积极促成银企合作,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上市工作,提高企业上市的意识和运作能力,加强跟踪服务,全力解决企业上市进程中涉及的有关困难和问题。重点跟踪虔东上市首发材料审批事宜,协调帮扶逸豪优美科、群星机械、赣发集团等企业开展上市筹备工作。
3、强化运行调度。坚持“每月调度、季度通报”,依托区政务网和我局网站的改版,建立全区工业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网络系统。实现对工业经济运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预测和预警,完成好每月《区区属工业月度快讯》的编辑工作,为区领导谋划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分析依据。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整体上提升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将从小处着手,对企业的生产要素跟踪协调服务,重点对企业的水、电、油、气等要素做到全方位的协调服务,为企业生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满负荷生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63-02
一、研究背景
环境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从人类开始步入文明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开始出现对空气、水、和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污染问题。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1996年,KPMG(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对13个国家的环境报告进行了调查,发现环境报告已经成为年报中的一部分,大约3/4的公司在年报中包括了环境信息,1/4的公司提供了单独的环境报告。
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最终目的也是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一般来说,公众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公司网站、公司年报等途径来了解一家公司的经营活动状况,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多环境问题的出现,企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公众要求、法律强制、企业自愿等各种原因,许多企业开始在年报等各种媒介上披露环境信息。因此,对会计报告中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研究,了解中国目前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以提高环境保护信息披露水平。
二、中国环保信息披露的法律支持
中国在有关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主要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2005年全国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中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环境审查制度,并于2003年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等有了较具体的规定。
结合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各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指引》明确规定须以临时公告方式披露的环境信息、公司可以自愿披露的环境信息以及被环保部门认定为污染严重企业必须披露的信息范围,同时还明确了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要求,如公告方式、报备文件等。
三、会计报告中环保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随着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的提升,各种利益相关方对企业会计报告的信息披露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诉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保信息披露就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信息和环保信息开始被合并在一起,形成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环保信息披露逐渐从自愿转变成为政府规定。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环保部及国资委都了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环保部也了“2011年全国污染防治工作要点”,要求推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建立重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报告与制度,并编制一系列相关细分行业“十二五”规划。在欧洲,英国、瑞典和丹麦也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作为硬性的规定。
中国企业在年报中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现象并不多见,但企业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如排污申报登记,通过新闻媒体传递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信息,在产品包装上披露绿色产品标志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这种披露行为的动因,也存在着外因和内因,只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则是最主要的。中国政府已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的核心,以环境法规体系为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的主体。因此,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最主要的接受对象是政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所规定的环境影响报告、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中规定的排污申报登记,其对象都是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虽然联合国早就提出了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会计系统以对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进的建议,但是目前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计量指标还是GDP(国民生产总值),环境业绩尚未融入经济核算体系中,因此,政府也就没有提出企业披露其环境活动的经济影响的要求。而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投机性强,社会投资者对企业的影响力还比较弱。所以,以年报这种主要面向投资者的文件形式披露环境信息的现象就比较少见。
四、环保信息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改进措施
1.将有关环境财务影响信息直接列入现有报表的相关项目中,不进行单独披露。如把缴纳的排污费视同一般费用列入“管理费用”,把专用于环境保护与智能的设备视同一般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把企业环境违规罚款视同一般的罚款列入“营业外支出”等等。中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对环境信息的处理和披露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了,必须亟待改革。
2.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容,把企业的环境信息区分为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对于货币性环境信息采取在现有报表中增加项目或附表的方式披露,对于非货币性环境信息则分别情况相应增加到“公司基本情况”、“董事会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重大事件及对公司的影响”等模块中进行披露。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被证明是走向独立环境报告书的可行之路。美国、日本、丹麦等国家在推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这种方式,并最终过渡到了目前的环境报告书阶段和可持续发展报告阶段。中国由于正处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初级阶段,对于那些环境管理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选择这种方式作为一定时期的过渡也是符合国情之举。该种方式下,须把企业的环境财务业绩信息纳入现有的财务报表体系,把环境经营与环境管理信息纳入到“公司基本情况”、“董事会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重大事件及对公司的影响”当中。
3.扩充现有的财务报表项目或增加附表,把企业的环境财务业绩融入其中。企业的环境财务业绩主要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费用、环境收益等相关信息,把这些信息融入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实施起来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扩充现有报表的项目采取附注的方式披露相应的环境财务业绩信息。具体可考虑: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与环境财务业绩有关的项目:如在固定资产项下增设“其中:环境专用设备”;在预计负债项下增设“其中:预计环境负债”;在存货项目下增设“其中:计入产品成本的环境支出”等。在利润表中增加与环境业绩有关的项目:如在营业成本项下增设“其中:计入销售成本的环境支出”;在管理费用项下增加“其中:计入管理费用的环境支出”在营业外收入项下增加“其中:环境减免税、环境补贴”;在营业外支出项下增加“其中:环境罚款、环境事故赔偿、环境停产损失”等。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与环境有关的流入与流出项目:如:在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下增加“其中:收到的与环境有关的现金”;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下增加“其中:支付的与环境有关的现金”;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下增加“其中:购买环境设施支付的现金”等。同时在现有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有关环境财务业绩的项目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补充资料;在利润表中加注“环境支出”、“环境收益”等。
第二种方法:不增加现有的报表项目,而是采取增加现有附表的方式披露相应的环境业绩信息。具体可考虑增加一张“企业环境财务信息表”。把企业的环境经营与环境管理信息进行分解,相应融入现行财务报告的、“董事会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重大事件及对公司的影响”当中。
综上可以看出,在现有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造,在报表的附表中增加“企业环境财务信息”表,同时分类归集企业的环境经营与管理信息,与现有的财务报告进行有机融合的方式不仅与中国现行的财会法规和环境管理法规相接近,而且基本能够满足中国企业当前对外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需要。
五、结论
企业会计报告中披露环保信息,实际上是对会计报告的优化和完善。它反映的,不仅是数据本身,还映射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宏观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中国整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也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从经济层面上升到共建友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非常敏感,它关系到国家甚至人类的发展和延续。良好的经济运作体系,能够使国家在金融方面稳步向前;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保证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然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源于企业自身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这正是会计报告中环保信息披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建国,李毅,江波.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会计探讨[J].财会月刊,2005,(26).
[2] 李晓花.低碳时代的环境信息披露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一)环境资产项目设计环境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属于环境资产的部分,在一级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如企业购置治理污染的机械设备废气净化装置,则记录“固定资产――环境固定资产(废气净化装置)”。依此类推,相应的资产如环境存货、环境无形资产、环境在建工程、环境长期待摊费用等,其核算原则与一般资产核算方法相同,只是增加二级科目便于分类,便于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环境负债项目设计环境负债指企业因过去的环境事项所形成的,需在未来以资产的流出或劳务的提供来履行的义务。同样,环境负债属于负债的一部分,按照负债的确认标准,对于已经发生的可以确认和计量的环境债务纳入到环境信息披露体系中予以详细列报,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通过合理的方式予以报告。环境负债的日常核算方法与环境资产相同,其项目如表1所示。
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项目表设计采用报告式,最后增加一列备注栏,可以简要说明环境资产或环境负债各项目产生的原因等。
(三)环境所有者权益项目设计 对于环境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可以按明细划分为环境资本、环保基金(属于盈余公积)、环境利润等项目,考虑到环境所有者权益项目不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直观,同时如果设计成环境资产负债表,则会计平衡等式的建立相对要复杂些。例如当企业购建环境固定资产并以银行存款支付时,账务处理为减少银行存款,增加环境固定资产,由于银行存款反映在传统资产负债表上,环境固定资产反映在环境资产负债表上,因此会导致环境资产负债表出现不平衡。如果要保持环境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成立,则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复杂或花费的代价更大,因此环境所有者权益项目本表不予列示。
二、环境支出与环境收益表设计
(一)环境支出项目设计环境支出是企业当期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各种支出,包括计入各项费用的支出以及计人各项资产的支出。同样,企业在日常核算损益的过程中,注意明细科目。如“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排污费)”等。环境财务费用是企业因环境治理而借入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当属于资本化利息时则计入相应的环境资产。对于当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环境支出计入相应的资产科目,列示于表2中。
(二)环境收益项目设计环境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并不完全是支出与损失,开展环境工作也能给企业带来一部分收益,包括直接收益、间接收益。一方面企业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带来直接收益,如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因环境治理带来的税金减免、接受捐赠收入等,这些应反映在环境收益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带来的间接收益,如企业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和预防工作提高了企业形象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收入,基于谨慎性原则及其本身计量的不准确,间接收益不予披露,因此环境收益仅披露直接收益。日常核算中,环境收益一般计人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中。如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可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环境收入(利用‘三废’销售收入)”等。对于环保税收减免收入,除日常核算外还应设置备查账簿做辅助记录。
如表2所示,笔者提出环境支出与环境收益表构想,该表与通常的收益表有所不同,其特点不仅可以揭示因环保而确认的环境收入与环境费用,而且能将企业当期的环保支出或投入充分反映,揭示企业当期确认的环境费用和形成的环境资产,并与表1中环境资产相关项目互为补充,能较好地满足环境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三、环保质量绩效表设计及环境信息附注
(一)环保质量绩效设计表针对目前环境信息披露重描述、避量化现状,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或节能环保的措施、结果并可以量化的指标、数据尽可能以列表的形式表述,提出环保质量绩效表的设想,具体项目如表3所示。
环保质量绩效表设置8个项目。其中污染物排放量主要为“三废”排放量,不同行业其排放物质不同,可以分行业设置明细项目,如废水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等;废气包括二氧化硫(SO2)等;固体废弃物包括煤渣等;其他项目,如噪音、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指污染物排放达标量占污染物排放量的比率。“三废”回收利用率,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再次回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比率,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量占废弃物总量的比率,该类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对废弃物的处理程度。环境污染及损失包括有毒废弃物、违反排污许可次数、环境纠纷的数量、污染损失等,其中污染损失包括因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健康损失、生态损失。资源消耗总量以及单位产值资源消耗量,反映企业资源的利用能力,资源包括煤炭、石油、水、木材等,不同行业所利用的资源不同,可以分行业设置明细项目。环境技术创新费用投入比例,指投入环境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反映管理层的环保重视理念。
开发区科技创新主要特点:
1、产业高端化。经过20年的发展,开发区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目前开发区已成为全国七大信息产业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IT产业从电子基础材料、电子零部件生产逐步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整机延伸,再向上游TFT-LCD显示面板生产发展,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2006年笔记本电脑产量预计达到2800万台,数码相机产量近1000万台,分别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和八分之一,成为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预计可达1250亿元,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5%。精密机械产业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体,围绕整车部件系统,不断填补产业链空白,逐步引进底盘、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制造企业,并在不断拉长零部件产业链的同时,成功引进三一重机、极东开发等工程车、专用车整车生产企业,实现了电子控制系统、机械臂系统等特种车核心部件的自产自配,有望成为国内特种车重点生产基地之一。民生用品产业科技创新十分活跃,从生产向两端延伸,研产销紧密结合,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引领全国乃至全球食品添加剂、果汁饮料、方便食品、食品无菌包装、运动型自行车、厨房电器市场的佼佼者。
2、研发本土化。在*投资的外资企业,已不再把*仅仅当作一个“大车间”,而是不断扩大研发团队,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水平,实现研发与生产一体化。据对开发区百家科技型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上述百家企业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25人,硕士学位的研发人员154余人,本科学历的达2376人,每年预计研发经费投入超过5亿元。*开发区内外资企业在拥有大量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的同时,产学研联合协作非常活跃。目前,已有50余所国内外名牌大学如清华、同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以及科研院所如中科院食品研究所、光电研究所、上海物理研究所等与*企业联姻,共同推进研发本土化。同时,在开发区内还拥有相当数量的跨国、跨地区性的研发机构,如恩斯克中国技术中心、艾利(中国)有限公司的亚太研发中心和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的食品添加剂研发中心等。
3、技术高新化。外资企业大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在许多领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提升了开发区产业技术水平。特别是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支柱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例如,龙腾光电引进的第五代TFT-LCD液晶显示板生产线,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量已超过上广电、京东方;利乐包装从德国引进全套食品无菌包装盒(袋)生产线,全部设备以电子轴取代机械轴,实现了高速低噪音,2006年产量可达209亿只,居世界第一。沪铼光电采用世界先进的蓝光技术制作空白DVD光盘,存贮密度比采用红光技术制作的光盘提高了近三倍,单张光盘容量达到15G。一些民营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层次,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汉江机床厂*分厂开发的数控球面冲孔机能够在直径100毫米的喷丝板上冲出6万-7万个小孔,开发的卫星用高精微型丝杆,在太空条件下可实现6年免维护无故障,居国内第一;国力真空研制生产的多项陶瓷真空器件填补国内空白,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4、品牌国际化。开发区目前已拥有国际知名商标或品牌60余个。NSK生产的空调轴承占领了国内80%的市场,近年来开发的汽车轴承为丰田、本田等知名汽车厂商进行配套;丹尼斯克是雀巢、和路雪等知名食品制造商的固定合作伙伴,其主打产品食品添加剂质量上乘,占据着国内30%的市场份额,被誉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宝马”;沪铼光电生产的CD-R、DVDDL,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前2名,是国内光盘第一品牌;丰田叉车稳坐全球叉车销量头把交椅,丰田工业(*)有限公司是全国第四大叉车生产基地;牧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电动工具制造商,产品以全自动的机械设备生产和严格的品质、安全检测而闻名于世。此外,一批国内包括台湾注册的知名品牌如捷安特自行车、樱花厨房电器、正新MAXXIS轮胎、建大橡胶KENDA轮胎等都享有很高的品牌美誉度,占据着国内外较高的市场份额。
5、路径多样化。开发区自主创新方兴未艾。目前拥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120家,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开发区科技创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创业园内的软件企业表现比较突出。网进、双叶、三棱等软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一系列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及应用软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推进开发区软件产业形成集聚优势。二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许多台商投资企业在OEM、ODM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自创品牌。如微盟、昆达分别推出了自主品牌的MSI笔记本电脑和MIO全球定位手机。三是集成创新。华恒公司的“装载机车桥自动化焊接的柔性生产线”的加热系统、压装系统、自动传送系统、主控系统是华恒自己研发的,机器人和数字化焊接电源、焊烟收集处理系统分别从德国、瑞典引进,实现了在国外及自身先进技术和装备成功整合基础上的集成创新;三一重机生产的履带式挖掘机,通用性较高的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全部通过市场进行采购,而自已则专注于核心部件--挖掘机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从而成功实现了整车的集成创新。四是买断技术升级创新。为了抢占光电产业核心技术高地,开发区通过控股龙腾光电、参股德芯电子,买断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等,拥有了一批生产专利,再通过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流程改进,从而为光电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自主创新主要举措:
下一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促进全区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1、制定科技创新中长期规划。在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
制定“十一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主导产业、种子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以规划为导向,定向招商选资,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增值含量更高的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过来。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要制定优惠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种子产业,如生物医药、特种车辆、机器人及光机电一体化等。
2、重视企业研发机构的招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推进,有远见的外资、台资企业纷纷把研发机构迁至开发区,实现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研发机构的大量迁入,带来了各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开发区科技水平。因此,作为提高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我们对企业研发机构的引进应予以高度重视,不应再重复以前“搬工厂”的招商模式,而应把招商重点放在对核心技术项目和对企业研发机构的招商上,特别是对已在*设立生产基地,具备一定规模,而研发机构设在外地的企业,要通过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制定和实施有关优惠政策,把这些企业散布在外的研发机构吸引过来,提高开发区企业生产研发一体化水平,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
这是一块投资兴业的凹地,国家钛及钛合金新材料产业在这里崛起,伴随着“两弹一星”和“嫦娥登月”遨游太空;
这又是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地,这里不仅是我国唯一的钛及钛合金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还是我国西部唯一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这,就是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陲、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有“中国钛工业的摇篮和旗帜”及“中国钛谷”之美誉的宝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
宝鸡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年发展,高新区已形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石油钻采装备制造、机床工具制造、高速铁路装备制造、军工电子信息、中低压输变电设备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集群。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认定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钛产业基地”、“国家钛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钛材料)”、“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程”、“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钛谷”地域性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2011年,宝鸡高新区实现经营总收入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1150亿元、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区域生产总值3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7.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七星”辉耀催生集群“核裂变”
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宝鸡高新区坚持走集群化发展之路,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七大优势产业集群如同七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吸引着众多同类企业纷纷聚集宝鸡高新区,催生了产业集群的“核裂变”效应。一个个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内外。
新材料产业:宝鸡·中国钛谷享誉海内外
宝鸡是我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设备研究生产基地。宝鸡高新区现有钛、钨、钼、钽、铌、锆、铪等稀有贵金属研发生产企业多达300余户,形成了“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加快基地建设,高新区高标准编制了《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了占地45平方公里、总投资189亿元的43个重点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基地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稀有金属专家,专业人才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42%;形成了一批居于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拥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实验中心,1个陕西省13115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博士后及院士工作站,先后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71项;打造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产品,“宝钛”品牌列全国500强,其钛锭、钛板、钛棒、钛粉、钛丝等产品生产装备、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均处国内第一。截至去年底,宝鸡高新区钛材料及产品产量已占到国内生产总量的85%,约占世界钛材总产量的22%,产品出口约占全球的15%。龙头企业宝钛集团在研发、制造、检测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销售收入达108亿元,占据全国高端市场95%的份额。
钛谷效应引来资本聚集,众多航母级大项目纷纷瞄上宝鸡高新区。亚洲最大的钛粉企业宝鸡富士特钛业公司落户宝鸡高新区;投资2亿元的台湾华新丽华股份独资的“特种钢中厚板材生产项目”在宝鸡高新区建成,成为国内最大的中厚板材生产基地;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宝钛集团投资26亿元的国家核级锆材研发及检测中心暨核级锆材生产线项目落户宝鸡高新区,形成了包括核级海绵锆、锆合金熔炼、锆加工材等在内的我国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填补了我国核级锆材生产空白。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预计到2015年,宝鸡钛产业基地将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宝鸡高新区将成为世界著名、国内一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钛材及稀贵金属交易中心。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西部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
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是以陕汽集团、法士特为龙头,以华山车辆、汉德车桥、银河消防、宝石特车、专用汽车厂、陕汽通力、宝鸡华强等1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为基础,以陕汽集团30万辆轻微型汽车项目在高新区建设为契机,规划的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生产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绿色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围绕微型客车园、汽车配套园、研发试验园、中小工业园和生活配套区“四园一区”和车桥生产基地、变速箱生产基地、汽车研究开发基地“三个基地”以及汽车发动机生产中心、铸锻造中心、标准件加工中心、零部件加工中心、零部件物流配送中心“五个中心”实施建设,最终形成以微型、轻型汽车总成及重、轻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一体的现代绿色工业园区,使宝鸡成为西部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配送物流中心。
二是两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还未形成产业链。园区内现有电子信息企业35家,主要以通讯、光纤光缆、集成电路、移动电话、发光二极管等产品为重点。2007年1-8月,电子信息企业总产值1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利税总额1.44亿元,分别占园区总量的38.8%、39%和36.6%;园区内现有生物制药企业18家,依托生态资源和中药材加工优势,突出发展医药、生物胶、生物源农药等产品,医药行业主攻中成药、发展生物医药、重振原料药、培植化学制剂、拓展药包材和医疗器械。2007年1-8月,生物制药企业实现总产值8.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利税总额1亿元,分别占园区总量的25%、25.7%和27.8%。这些产业的存在对推动园区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园区内虽然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两大支柱产业,但还未培育出一批主业集中、品牌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规模企业,产业链还未真正形成,配套的产前、产后链条还未集成,生产成本还没有充分优势,集成不了产业群和产业链。
三是园区少数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发展存在“瓶颈”。从高新区民营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缺失信用导致企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起步三四年即面临倒闭;在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中发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账务不规范、纳税不正常的问题,在省地税局和国税局A级信用等级企业的评选中,高新园区内也没有企业入选。使民营企业得不到金融业的支持和帮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资金周转困难的“瓶颈”。
四是地税部门在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首先现行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城镇待业人员再就业、福利企业、校办工厂的优惠,更多的是将税收优惠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手段。其次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实行梯级的税收优惠政策,不适应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发展要求。且现行税收优惠方式简单,我国有关税收优惠规定局限于税率优惠和减免税直接优惠形式,没有采用国际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间接优惠做法,对促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效用不明显。内资企业折旧制度限定过死,特别是对高新园区内的生物制药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药物腐蚀大、磨损快,费用列支却得不到照顾。没有直接减免税的做法也造成收入绝对额的减少和优惠对象范围狭窄,无法适应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再次对民营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受益面过狭,现行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主要涉及地税部门管理的一些税种,如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未涉及增值税等主体税种,缺乏降低投资风险、引导人才流向、降低企业负担等方面的政策,不利于吸引民间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
针对园区内民营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地方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经济执法的主要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做大做强园区民营经济蛋糕
一是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处理好税收和经济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地税收入增长的关系;加强征管与涵养税源的关系。要坚决摈弃收过头税、乱征滥罚,甚至涸泽而渔的做法。税务部门既要加强征管,依法治税,又要兼顾长远,扶持发展,做大做强园区内民营经济这块蛋糕。
二、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培植和壮大民营经济税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减税让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公平法治原则。地税部门发挥好税收的经济职能,必须不折不扣全面落实《省支持全民创业措施100条》,用足用活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支持民营资本、企业改制和改组。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按规定落实有关地方税费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使用税的减免照顾。用活《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部份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加强后续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4〕939号),对高新园区内企业的未使用的荒山荒坡的认定,园区内大都是新成立的企业,费用性税金的负担比较重,依照此规定可减轻企业的费用性税金的负担。借土地使用税标准变更之机,尽量降低高新区的土地使用税的标准,使市高新园区的发展储备具有更多的税收优势。
二是鼓励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费加计扣除费用支出。对园区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加快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配合高新区管委会,做好园区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认定,从获利年度开始,第1—2年免征、第3年减半征收企业的所得税。
三是积极落实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新增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定额每人每年减免4800元税额。园区的民营企业大部分已招聘下岗再就业人员,但很少有企业对招用的下岗再就业人员进行认定而享受这一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坚持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坚决杜绝干扰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规范行为,在机制、环境上营造扶助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税收氛围,发挥税收的监督作用。具体来说,要健全四个机制:一是公开透明的政策宣传机制。大力开展税收法规和政策宣传,把税收政策送到民营企业主手中,对园区内的两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专门收集编制优惠政策集。深化税务公开,实行“阳光办税”,增加执法透明度。二是规范有序的执法检查机制。进一步推行税收检查计划制度,加强“五率”考核,规范税务检查行为,严禁交叉重复检查。除上级交办、举报等专案稽查案件外,对新办企业在开业当年内,原则上免于检查。对被评为A类纳税信誉等级的个体工商户,2年内免予实地检查。三是高效廉洁的税务审批机制。提高税务行政审批效率,对民营企业办理税务登记、购买发票等涉税事项要从速从快,实行“一窗式”办税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税务行政收费行为,减轻纳税人负担,使高新区真正成为全市的“无费区”。四是严格公正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建立税企定期座谈制度、执法结果反馈制度,聘请社会义务监察员等方式,广泛持续开展“纳税人评地税管理员活动”,将税收执法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促进地税人员的执法水平的提高。
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地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熟悉经济运行各环节的职业优势,为民营经济发展助一臂之力。
一是积极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税务部门要把税收工作放到民营经济建设的大局中去筹划,主动参与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当好政府的“智囊”和“高参”,把《地税系统“三个服务”措施100条》贯彻落实到位。拓宽园区内民营经济税源分析深度和广度,细化园区税源分析指标,为高新区和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税务部门熟悉政策的特点,参与对民营企业经营、改革过程,为政府制定调整民营经济政策当好参谋。对园区内的生物制药民营企业加快对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步伐,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对生产符合国家产业规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的园区电子信息等民营企业,加快对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做强此类骨干民营企业;对园区内的支柱产业生物制药,购置用于环境保护等专用设备的投资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所得税抵免。
(一)前言: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里,我希望能与以往有所不同。我要自己找工作,自己上班,自己实践,一切都靠自己,我不想总当温室中的花朵,被别人保护着,我要独立。
这是一种磨练,对我来讲,实践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社会上实践所学,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高考完后的暑假里我去饭店做了一名服务员,只有我一人,实践的时间是从2021年07月13日到08月12日为期一个月,主要内容有刷盘子、点菜、上菜、收拾餐具、摘菜、洗菜、拖地等等。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基本情况以及工作体会:
我能找到这份工作完全是凭运气撞的。正在我准备打包回家时,意外的碰到了我们的老板——一位可亲的阿姨,是她给了我这次实践的机会,而且对我照顾有加,我真的很感谢她。
刚开始工作时,那真叫一个乱啊。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每次手忙脚乱的忙半天,却总是做不对。和我一起工作的有个比我小四岁的小姑娘,她做的是那样井井有条,我都怀疑自己这二十多年白活了,竟然连简单的刷碗拖地都做不好。好在,这里的人都很好,慢慢教,我也算虚心求教,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慢慢适应了。
工作确实很累,每天九点开始上班直到晚上十点,擦桌子、拖地、摘菜、洗菜、等客人来、点菜、上菜,还要查看菜的样子,刷碗,中午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是我最舒服的时候,只有那时,脚是离地的,它们才可以放假,可是起床时,它们都要小心的下地,因为它们好疼。在时间快要结束时,我还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都摔青了,但还要坚持上班……
不过在这里还是很开心的。首先,这里有一帮和我同龄的年轻人,我们在一起工作,没事时还可以聊会天,大家相处的很好。其次,在这里我也算接触过一些人,形形,上至唐山市教育局局长、唐海市税务局局长,下至普通食客以及民工等,和他们打交道也很锻炼人啊。还有,我们这里有一位好老板,她待我们真是没的挑,有时感觉她像我妈妈似的,好喜欢她。
(三)实践感悟与心得体会
这次实践,我只是想接触一下人们口中总提到的社会,总说大学生接触不到社会,我想自己体验一下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一个月下来,还是有所收获。
1、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这一个月的实践工作让我认识很多的人,也让我了解到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以前,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随机应变,总是想说什么就说,谈话时从不注意别人的想法,这是很让别人讨厌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2、在社会上工作要有自信。我刚工作时,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养成了不耻下问的习惯,干什么都问好,一开始大家还有耐心。然而当我慢慢熟悉后,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大家边有点烦了。后来,同事说“你能不能有点自信,自己做主啊”,我才意识到,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尽量自己做主,让自己有点自信。不论你以后做什么工作,肯定会又要自己做主的时候,所以,自信一点,自己做主。
3、工作中也充满学习的机会。像我在饭店工作,那的厨师很好,我站在旁边,他还教我炒菜呢。虽然学生不是太好,但也还是受了点熏陶,回家后妈妈还夸我做菜好吃呢。还有,我也经常和同事说我们学的东西,讨论我们都看过的书,很有意思。其实,生活中,工作中,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只要肯抓住,不一定要在学校学习。
(四)本人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欠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第三,会因为长期做一件事而感到枯燥进而对工作产生抵抗心理,没有耐久性,容易放弃和自我否定
第四,劳动时会分心导致出现很多错误,进而影响别人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围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本人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对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本次社会实践的问题和建议: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一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任何时点,信息使用者都可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这种适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的会计系统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电子化货币的广泛应用,必然产生支付及信用方式的变化,导致现金流动的加快,与现金流量联系密切的收付实现制变得更为重要。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可以使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实时计量,信息使用者也可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报告,从而提高信息的可靠性。这样,以往信息披露上存在的信息量大、信息结构复杂,给使用者利用信息带来的不便将得到克服。可以预见,随着未来会计信息和传输逐步由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会计收集、分析和检索的电子联机网络将会形成。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建立,是对现行报告模式及围绕该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概念、观点、规范等所进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二、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本保全信息得到充分披露
在财务报告中增加资本保全信息含量,以全面、客观、公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和经营成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报告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现行会计模式来看,知识资本目前还未完全予以确认,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起点,将知识经济形态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有序地加以确认,是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必然要求。在会计计量环节,可采用货币与非货币两类计量属性。在财务报告中全面、客观、公正地披露资本保全会计信息,是促进企业资源合理流动,有效维护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债权人等各相关群体利益的必然要求。在披露方式上采用表内与表外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外披露主要是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表内披露主要采用通用格式资本保全状况表单独揭示。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风险资本、时间资本等与原先的无形资产分别列示,更好地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和获取收益的能力,突出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知识资本的重要地位,②要从总资本保全角度报告会计信息,对于会计上能予以量化的知识资本尽可能量化。在披露形式上可采取文字叙述法、表格法和图式法并用的形式。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实行多种信息约有机结合,即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精确性信息与模糊性信息、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总括信息和分部信息等的有机结合。在期限上,采取定期披露和不定期披露相结合的形式。
三、全球化战略财务报告得到推广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经济,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向全球,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不同利税水平和金融风险情况开发与配置资源,实现跨国经营;利用国际信息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从产业组织整合演进的最新趋势来看,全球化的分散生产和经营,虚拟的合作关系是国际产业组织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在更大层面上标志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传递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网络经济的时代,依据全球化战略财务报告,企业能够轻易地实现内部某些要素与外部相关要素的重新组合,表现为“战略联盟”、“虚拟公司”,从而构成新的功能,实现新的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215-03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类型,从招生规模到人才培养质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影响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新生报到率不高的问题日益严重。
一、新生报到率不高成为影响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新生报到率低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令人非常头痛的事。一般的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不到80%,有的学校甚至连年徘徊在70%以下。较低的报到率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也让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同时也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不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对此问题不加重视,必将对我国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对于高职新生报到率过低的现象,有学者从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而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剖析,以期为提高高职新生报到率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二、经济学视角下高职新生报到率不高的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加大了高职教育投资风险,不报到成为一种回避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在就业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2007—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分别为431.95万人、511.95万人和518.82万人(以上数据均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按平均每年88%的就业率来估算,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有超过100万的大学毕业生处在待业或失业状态,再加上每年新增的500多万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况。此外,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外贸经济造生巨大的冲击,一些外贸企业纷纷裁员甚至关门倒闭,这更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2011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该报告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88.0%)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比2009届(85.2%)上升了2.9个百分点。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占据了高校毕业生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甚至更糟糕,因为在重视文凭、学历的中国,仅有专科学历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市场竞争中是难以胜过那些拥有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文凭的大学生的。如果毕业就失业,对于高职毕业生本人及家庭而言,3年的教育投资成本就打了水漂变成了“沉没成本”,风险难以承受,现实难以接受。与其要面对这种难以承受的风险,还不如及早“离场”回避,用投资教育的成本进行其他方式的投资,或许能得到可以确定的收益。
(二)日益高涨的高职教育成本的抑制了人们对高职教育消费需求,高昂的成本成为大多数农村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高职教育是公认的高投入教育类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成本昂贵的投资,因为相对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和实习工厂,要消耗大量的实验器材等等。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作为高职教育成本的补偿部分——学费,也在不断上涨。“10年间(注:指从1997—2006年间)大学学费从几百元涨到5 000—8 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新民晚报,2007年1月8日第一版)。从目前来看,一名高职学生每年的学费5000元左右,住宿费1 500元,加上伙食费、交通费、资料费等在内,一年的开支至少在1.5万元左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2011年2月2日 11:27。来源:新华网.详解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账单”),这就是说,在农村,要2.5个人劳动1年不吃不喝才能供得起一个高职学生。在城镇,也需要1个人1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大学学费的高涨不仅是农村家庭吃不消,一般的城镇居民家庭也显得吃力,就连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曾表示就自己和夫人两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都来源于农村和县、镇,对教育成本的上涨非常敏感,高昂的学费已经成为他们难以承受的教育成本。虽然有国家助学贷款这条途径,但是手续的繁琐、名额的限制以及过短的还款期限让一些学生望“贷”兴叹,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
(三)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人力投资收益,预期收益的降低抑制了人们投资高职教育的热情
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在现实当中表现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独特的就业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在我国存在着事实上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以高学历、高工资、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强度不高、职业体面、闲暇时间较多、社会地位较高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如政府公务员、垄断企业管理者、公司高管、跨国企业中的中高级职员等。而另一个劳动力市场上却恰恰相反: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岗位大多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由于两类劳动力市场的准入门槛不一样,前者只有高学历者才可以进入,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都只有专科学历,要想进入到第一类劳动力市场如果没有特别强的社会关系,是很难进入的,所以他们只能在第二类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加上近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也失去了往昔大学生“天子骄子”的光环。“毕业即失业”和大学生“低工资时代”的来临,使高职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得到的投资收益下降,这种收益不仅是物质上的报酬低,更有精神上的地位不高,职业不受重视等等。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当看到一种投资的预期收益出现明显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收益为负的情况,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中止投资。
(四)高等教育的供需情况发生了转变,由以往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有了更多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的数量由原来的几百所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所,每年的高校招生数达到600多万人,高考由以往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窘况转变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轻松状态,高考录取率达到75%以上,高等教育的供给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人们有了更多的高校可供选择,人力资本投资也有更多的途径可供选择。收到了高职院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及家长如果对这所学校不满意,可以选择不去报到而去复读以便来年考取更好的学校,经济条件好的也可以选择去境外或国外接受高等教育等等。
(五)高职教育产品质量不高,一方面抑制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热情,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教育投资的收益
教育产品质量的好坏意味着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吻合程度的高低。就目前高职教育而言,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等方面来看,大部分学校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其生产的“产品”——人才的培养质量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来看,“职业性”不突出,而理论水平又比不上普通本科院校低;相对中职生来说,“高等性”也没体现出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如中职生。这种质量不高的“产品”在人才市场上自然就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种不合格的高职教育“产品”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同时也降低高职教育投资的经济和非经济的回报率。
三、解决高职新生报到率不高的经济学思考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提高人们对投资的热情,就必须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要想提高高职新生的报到率,就要从减少高职教育投资成本与提高收益上着手。
(一)创新多元办学投入机制,减轻个人高职教育成本负担
高职教育作为直接服务社会的一种教育类型,政府、社区、企业和行业都是利益相关者,根据 “谁受益,谁负担”的成本分担原则,上述各方都应成为高职教育的投资者。从公平的角度看,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教育公平,即起点公平,政府有责任为每位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政府有责任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高等教育资源。所以,毫无疑问,政府应当承担起投资主体的角色,而不应该通过提高学费来转嫁高职教育成本。社区、企业和行业都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理应承担相应的投入义务,如果各投资主体都履行了各自的义务,则高职教育个人所负担的成本就有可能降低。
(二)完善勤工助学体系,降低高职教育个人投资成本
构建高职院校完善的勤工助学体系。通过校内岗位、校企合作联动、订单培养、兼职中介等形式,想方设法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让这些学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们的学业得以延续下去。由于高职院校的边际成本(即多招收一名学生所产生的成本)很小,而引致收益——包括学生学习、生活所产生的各种消费,特别是学生毕业后对学校产生的正面效应很大。通过引致收益来弥补勤工助学体系建设成本,从长远来看,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业,也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成长和发展。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该大学被认为是广东贫困生最多的大学,但通过勤工助学、家教服务等形式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不仅使不少贫困生的生活得到解决,更加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能力,也使得华南师范大学的师范教育和家教教育在广东一直享有颇高的声誉,社会影响深远。高职院校可以从华南师范大学的完善的助学体系得到借鉴。
(三)打造高附加值品牌专业,提高个人高职教育投资收益
打造技能型的稀缺特色专业,提升高职教育的“附加值”。提高个人对高职教育投资收益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打造技能型的稀缺特色专业,构建强大的特色专业群,提高毕业生的技术性和稀缺性,以提高就业能力和薪金水平,从而提高个人的教育投资收益率。例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珠宝专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系列专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旅游管理专业等,突破了高职专业的“同质性”,形成独特的稀缺专业特色,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毕业生就业率高、薪酬高,发展前景好。这些高职院校在近几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中,不但录取分数线连年居高不下,高于二B本科的分数线,报到率都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