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经济状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GDP增长率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7104

1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之间的关系

1.1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散点图如下

1.2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性假设检验

因为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为小样本数据,因此用t检验法。

(1)假设:H0: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无关,即ρ=0;H1: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即ρ≠0。

(2)计算统计量t。

①由公式ρ=计算出ρ。参考数据:“S12E02 12440120 吴杰羡《关于欧元区经济的研究报告》相关数据.xlsx”及相关的方差、协方差公式代入数据可求出ρ。(具体的计算过程将不在此报告详细介绍,本实验采用EXCEL中的CORREL函数直接求出ρ=0.659)。

②有公式t=rNI21Ir2计算出统计量t.将N=19, ρ=0659代入公式求得t=3.612。

③在置信度为α=0.05的情况下,经查表求得t0的临界值为2.458。(利用EXCEL中TINV函数可求得t0=2458。注意此检验为双尾两侧检验在用TINV函数时,概率应取α/2,即0.025,自由度为N-2,即17)最终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3)数据的比较分析。

因为样本t>to,即落入拒绝域。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而接受被择假设H1,即: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并且由以上样本统计量ρ=0.659得知,它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总的趋势是随着经济景气指数的增大,工业生产指数也会相应地增大,进而对国内的经济产生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某一年的经济景气不好,则人们就会降低工业生产指数,减少生产。

下面结合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随着时间的趋势图进行现实解释。如图2所示。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经济景气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的整体趋势是相似的。受欧债危机、全球经济萧条等影响,欧元区当地的经济景象比较冷清,从2011年8月以来经济景气整体上呈现平缓略降的趋势,这为当地的工业生产者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导航。决策者会以此为参考制定本月的产量计划,适当地降低本月产量。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缓慢升温,经济投资环境将会得到改善,由此看来经济景气指数将会喜上眉梢。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有望上升。

1.3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关系,使得它们在相互之间能用等式表示。表2是本实验的部分数据:

线性回归分析原理:

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回归分析方法,其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y=α+βx+ε

此为矩阵形式。Y部分为被解释变量,在本实验被定为工业生产指数。α为模型的截距,即线性回归的常数部分。β为待估计参数。X为解释变量,在本实验中被定为经济景气指数。ε为实际观测值与线性回归拟合方程之间的差距。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一般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来估计相关的参数。

一般来说,回归分析是通过规定因变量和自变量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来求解模型的各个参数,然后评价回归模型是否能够很好的拟合实测数据;如果能够很好地拟合,则可以根据自变量作进一步预测。

下面将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利用EXCEL中的分析工具中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由表3的回归统计R^2=0.43其拟合度并不是很好。由表5可得到线性回归部分的F值为13.06198,相应的P值是0.002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这回归分析还是比较显著的。由图3可知经济景气指数的残差波动不大,可见残差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可忽略掉。由此可列出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1.4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从上面的线性回归拟合分析中,可以看到R^2 的拟合优度只有0.43,其实这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说明本案例用线性回归分析不能精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之间的紧密关系,起码这精确度并不是很高。下面我们尝试着用非线性曲线进行拟合,进一步地提高它们的精确度。

其实在上面的讨论中已经涉及到非线性曲线拟合问题。接下来,用表2数据通过EXCEL工具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再进行一次散点图分析,并画出其趋势线,显示公式和拟合度。结果如下:

其中x是解释变量,代表经济景气指数;而y是被解释变量,代表工业生产指数。

1.5回归方程的选择

通过比较可知采用多项式曲线对上述数据进行拟合,其拟合度为R2 = 0.781 优于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R^2=0.43)。因此,用此方程进行工业生产增幅的预测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时,非线性回归拟合所得到回归方程更符合实际情况,结果与观测值更接近,更有预测能力。因此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回归方程为:

y=(8E-05)x6-0.0445x5+10.178x4-1240.1x3+84932x2-(3E+06)x+5E+07

2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2.1描绘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散点图

根据表2数据用EXCEL工具画出其散点图,其结果图5。由图5可知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整体上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反之,结果相反。

2.2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相关性假设检验

为了深入研究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强度。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性假设检验。由于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为小样本数据,因此用t检验法。

(1)假设:H0: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无关,即ρ=0;H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相关,即ρ≠0。

(2)计算统计量t。

2.3数据的比较分析

因为样本 |t|>to,即落入拒绝域。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H1,即: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并且由以上样本统计量ρ=10.775

得知,它们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反之,当工业生产率下降时,失业率将会增加。这也符合大多数的经济理论。也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随着GDP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会下降,当地的就业压力就会得到缓减,反之,结果相反。

下面结合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随着时间的趋势图进行现实解释。如下图所示:

由图6可知,从2011年8月以来欧元区的工业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与此相反当地的失业率却不断地上升。截止2013年2月当地的失业率高达12%。由此反映出当地的巨大的就业危机。目前欧元区的经济上仍处于冷清、萧条状态,当地的经济还没复原,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工业生产指数相应降低,导致一连串的失业人口的增加。众所周知,失业率过大会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欧元区应加强对金融债券的管理,同时邦联国家要加强当地的宏观调控,针对出现的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等市场缺陷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此同时,让市场充分发挥自我调节作用。在管理好市场营运环境的前提下,针对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邦联国家应该找出其根源,并对症下药。对市场的不透明度进行信息公开,减少盲目性。为解决滞后性的问题,邦联国家通过科学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引导当地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才能减少失业人数。

2.4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回归分析

(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线性回归分析。

与上述线性回归分析原理相同。下面将对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利用EXCEL中的分析工具中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结果如下:

(2)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对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散点图描绘以及非线性曲线的拟合。其结果由以上图—3可知,以下为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多项式回归方程。其中y代表失业率(被解释变量),x代表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解释变量)。

3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研究

为研究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由此对其展开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1描绘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散点图

根据表2数据用EXCEL工具画出其散点图,其结果如图8。由图8可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整体上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通货膨胀率率的上升,失业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反之,结果相反。

3.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相关性假设检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强度。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性假设检验。由于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为小样本数据,因此用t检验法。

(1)假设:H0: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无关,即ρ=0;H1: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相关,即ρ≠0。

(2)计算统计量t。

①由公式ρ=计算出ρ。参考数据:“S12E02 12440120 吴杰羡《关于欧元区经济的研究报告》相关数据.xlsx”及相关的方差、协方差公式代入数据可求出ρ(具体的计算过程将不在此得知,它们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失业率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反之,在一定条件下,当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时,失业率将会减少。

由图9可知从2011年8月份以来欧元区当地的通货膨胀率整体趋势下降,截止2013年2月该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为1.2%,与此相反当地的失业率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截止2013年2月欧元区的失业率高达12%。失业率上升是由于当地的GDP同比增长率、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下降所导致的。危机前期因经济扩张,通货膨胀。如今经济萧条,很多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随着市场通货减少,通货膨胀率逐渐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冷缩,许多工人被迫解雇,由此而带来的失业率上升。

4实验总结

以上通过对欧元区从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这段时间的经济数据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和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这3对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欧元区的基本层面的规律。在经济景气时期,由于通货宽松,经济的快速扩张,由此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了也给抑制通货膨胀带来了压力。随着全球经济过热,在高度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投资环境开始恶劣起来。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为防止经济继续变热,抑制通胀压力。欧元区央行便通过提高利率、准备金率等金融工具,或通过发行债券或票据等公开市场业务,回笼资金,进而减少通货。由此市场的通货膨胀压力便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的将是经济扩张因为资金问题受限制。再者后面发生的欧债危机,欧元区的经济受到了重创,经济严重缩减,接着面临的就是失业率上升。以上是欧元区经济的大概状况。那3对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经济的内在规律。

参考文献

[1]陈胜可.SPSS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郎咸平.郎咸平说:让人头痛的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3]格林.计量经济学[M].张思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宋玉华,周阳敏.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与非协同性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03,(12).

[5]李世福.世界经济周期研究成果综述[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6]袁宜.世界经济周期低点来临?[J]. 进出口经理人,2008,(03).

篇2

1.1 农村的基本情况

重庆市的幅员面积是其余3个直辖市(以下简称其余3市)之和的2.4倍,耕地总面积是其余3市之和的1.46倍,总人口是3市之和的62.33%,而乡村人口却是3市之和的3.15倍,占重庆市总人口的71.64%。农业在重庆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第一产业在重庆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8.68%,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5.64%,比全国的平均标准低2个百分点左右,而比其余3市高10个百分点以上(见表1)。可见,农村经济在重庆的地位之重。

1.2 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当前重庆农村经济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重庆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来增长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得不到提高,大大限制了重庆农村经济的增长。重庆农林牧渔总产值高于其余3市之和;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低于3市,为3市之和的20.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不到其余3市的一半,为3市之和的14.14%; 其余3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2倍以上,而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3倍左右(见表2)。

1.3 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由于重庆特殊的市情所决定,劳务输出目前仍是重庆农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主要方式之一。重庆土地稀少、贫瘠,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2010年重庆农村人口2366.66万人中,有1379.35万农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58.28%; 而重庆耕地面积为162.92万hm2。按现有农村人均劳动力,重庆种植(2.4×667) m2土地,比全国标准少(1.6×667) m2。从重庆市直辖以来的数据指标来看,重庆就业人员逐步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见表3)。

1.4 农村金融薄弱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经济发展需要金融为其提供多种融资渠道,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两者的相关性已经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重庆总体的储蓄率远远低于北京和上海,为北京和上海的1/3左右,与天津差距不大,但是就个人的平均储蓄率而言,重庆都低于其余3市(见表4)。

2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2.1 实施资本农业

重庆自然资源丰富,垂直气候明显,温、光、水、气充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同时有较强的种植能力和好的种植基础,为重庆农产品走向世界打下良好基础,但是要真正走向世界,还要发展农业生产企业,培育销售企业,健全市场网络,引导向规模型方向发展。用工业管理方法去管理农业,以商业理念去开拓农业市场。用工业方法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以促进优质农产品有规模的发展。用商业开拓农业市场,培育有较高声誉的品牌。应建立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企业化经营,改变目前重庆农产品多数由农户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盲目性很大、品种和品质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和农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低的现状,鼓励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到农村去建立生产基地,组织和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率高的农产品,实现重庆“订单农业”为主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2 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的特色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特色+规模”为载体,把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与区域化生产布局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带(区),着力构筑起农业的新优势。努力形成规模效益,改变一些地方优质农产品“优而无势”、“有质少量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状况,努力推行“一村一品”、“一地一业”战略,以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

2.3 大力发展民工经济

民工经济对重庆农村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因此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大力发展重庆的民工经济。要加强对民工经济的引导,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务市场,形成从市区到区县、乡镇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用工单位定向招工,尽量减少盲目性。要尽快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承接基地,加强输出基地和承接基地的协调,逐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做到有序转移。

2.4 完善农村金融秩序,加大农村金融投入

篇3

摘要:现行判断宏观经济的指标繁多,且判断标准不尽相同,使得判断宏观经济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本文笔者提出一种全新的、并能够直接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研究方法――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实例中,判断和分析了一国宏观经济的形势,证明了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宏观经济 判断标准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Abstract: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judge various, and the judgment standard is endless and same, make judgment macroeconomic overall condition not satisfactor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brand-new, and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is used in the example, the judgment and analysis of a country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prove the correctness and scientific.

Keywords: macroeconomic judgment standard 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e method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绪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似乎成为了一国经济生活中的客观现象,经济发展是有起必有落,大起必大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事实上也面临着膨胀与衰退的反复。经济波动必然影响到经济主体的行为。所以,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分析。

纵观当前宏观经济判断的研究方法,有美国的综合指数法、国内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还有全新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景气观测法,但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群体的宏观经济状况判断方法。

2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此方法是从宏观经济数据中选取比较重要的指标,作为一个评价群体,将指标月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比性,利用指标群体及其均值的变化趋势来判别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预测经济的未来趋势。步骤如下:

2.1数据的收集整理

选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PPI等,至少20个。将这些指标的月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

其中:

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然后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标准化后的数据,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并且具有可比性。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经济指标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其公式为:

(公式1)

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都标准化之后,便得:

2.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将每个月标准化后的宏观数据平均化,及

(公式2)

得到群体综合指数:

3.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笔者选取德国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进行验证和说明。由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起伏能够很好地反映该国经济的状况,所以在本章中,笔者选取德国法兰克福指数作为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对比参考指标。

3.1数据的收集整理

根据德国实体经济特点,筛选出23个能够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如GFK消费者信心指数、PMI、CPI等等,同时选取法兰克福指数(DAX)作为对比指标,时间区间为2008年1月到2011年9月。由于数据繁杂,现只选取出德国2008.01~2008.10期间的GFK消费者信心指数(即下表中A)、PMI(即下表中B)、CPI(即下表中C)三个指标的月数据进行具体统计整理,得

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公式1,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及法兰克福指数标准化之后,得:

3.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由公式2计算得群体综合指数:

3.4判断分析

将计算得出的群体综合指数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法兰克福指数在EXCEL中作图得到德国指标对比图,为了分析方面,对其进行简化从而得到群体综合指数―法兰克福指数图,进而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从上图分析知:

①从经济状况角度分析:2008.01―2008.08与2010.03―2011.09这两个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50%线和80%之间,说明此时德国经济比较稳定,经济状况良好,这与德国的实际经济是客观符合的;2008.09―2009.11与2009.08―2010.02这两个时间段,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线和50%线之间,显示此时的德国的经济疲软,而2008.09―2009.11时间区间的经济背景是全球开始陷入金融危机,作为出口为主导的德国经济受到很到冲击,经济状况疲软,而2009.08―2010.02时间区间则处于经济危机的末期,经济虽有好转,但总体疲软;2008.12―2009.07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一下,联系当时经济环境,全球深陷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处于危机最艰难阶段,德国经济恶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经济十分萧条。实际经济状况与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很好的契合很好地验证了群体综合判断方法对经济状况的判别作用。

②从经济走势角度分析:2008.06―2008.11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过程,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行过程,考虑到当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全球蔓延,开始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德国亦无法免受其害的事实,综合指数的判断方法与德国实际经济情况是符合的;2009.07―2011.04时间区间,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上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这与德国当时实际经济情况是客观相符的;2011.05―2011.09时间区间,德国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滑状态,而此时欧元区正深陷欧债危机不能自拔,欧元区经济下滑,作为欧元区三驾马车之一的德国,无法独善其身,经济受到拖累,这些事实都验证了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的科学性。

③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作为德国经济晴雨表的法兰克福指数的走势与群体综合指数的走势基本吻合,两者的正相关性很强。所以,群体综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确、全面得反正出德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篇4

农民家庭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不是所谓的GDP,而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税的免除到按亩的补贴,都让我们广大农民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当然这只是国家对刺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都为农民是实现增收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篇。

在本次调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这个范围内,有54 %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这个范围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就前几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对农民而言赖以生存的农业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3000这个范围内。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这点钱如果人均下来就真的没多少了。调查发现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加在一起才占总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高涨,我们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守着那“一亩三分的”是多么的没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挣钱的最佳途径,也成了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当前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这就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又加上农民现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们对农作物没有很好的养护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这样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没剩下多少了。其实无论怎样,单纯的种植这种作物是无法获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

二、农民的生活消费。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这主要是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他们主要用来维持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为他们子女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现在只要慢慢地赚着钱花着撑到自己么有能力时候有子女赡养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为自己以后养老,在这里人有能力的时候都全都是为了孩子到老的时候就依靠孩子了。 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选择了“其他方面”,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办喜事方面的,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结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房价是那么的高,即使在农村可能没有那么的贵,但对于仅有定点收入的农民来说这也算是一笔超大的开销了。 虽然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还是有66%的家庭感觉经济有点紧张,这些多为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还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毕竟医保在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起来。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仅有2%的家庭认为生活富足了,毕竟离小康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的。 对于比较担心的问题93%的家庭都选择了收入没有保障,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处在失业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没保障有时候不要把身体搭进去就好了,在家里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近年来的气候异常的很难有风调雨顺了。其他选的较多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顺”,“治安状况不好”,关于农业方面的几乎没有人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感觉种地没什么前途了吧!

此次调查的分析,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这次调查不够全面,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信,没有佐证和足够的资料,但是这是农村真正的实际情况,没有夸大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实现农民收支的平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够使农民更快地迈上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调 查 人: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二祁集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 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3日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到有效卷4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2.5%,大专学历占10.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7%。

2、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条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为1000——2000元)为主,贫富两极也占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9.1%,在2000元以上的占24.3%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1)经济投入:家庭订阅杂志、报纸一份以上占3.1%;每月给子女购买课外书3本以上占22.6%。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的理念:72.1%的家长认为对子女严厉,要求严格,孩子听话;71.4%的家长认为谁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不听谁的话。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96.8%,3.2%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课外书的方法:鼓励的占28.1%,采用物质奖励的占42.7%,引导的占13.4%,进行陪读的占16.8%。

(4)在家进行英语、家庭辅导的占12.7%,在家进行钢琴、电子琴辅导的占

8.3%。

由母亲承担的占68%,由父母一起承担的为24%,父亲单独承担的占3.6%,祖父母承担的占4.4%。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6)20.6%的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3、特长培养情况:

23.2%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4、家校联系情况:

100%的家长希望每学期与老师沟通1次以上,联系方式一发短信、打电话、利用网络、写便条、上门家访为主。说明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也反映出家长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学校的心理。

四、措施与对策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接受新知识,接纳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2、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建议家长多学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要尊重,但不是听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独断专横。对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细心观摩孩子,发现有异常要及时想办法给以处理。

3、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是子女教育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道德爱好、习惯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议家长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多与学校保持联系,从而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自身也适当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创造家庭学习的良好氛围。

4、加强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但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优势。学校应加大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给家长教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校——家教育阵地,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教育环境。

五、对学生家庭教育调查现状的思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强有力的辅助和补充。以上资料和数据表明,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容乐观的一面。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内科门诊2005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的高血压患者,随访资料完备的954例中的762例高血压未控制患者作为随访对象,男416例,女346例;年龄35~75岁,平均49.5±9.6岁,年龄>60岁196例;文盲406例,小学218例,初中以上138例。

1.2方法对血压已达标准患者(<140/90mmHg)维持原降压治疗方案,未达标者,原使用的降血压药物剂量未足者,按个体化治疗原则,予以增加原药物剂量或加服另一种降压药物,原药物已足量者,增加另一种降压药物,种类可达2~4种。

2结果

2.1治疗情况对762例患者均告知病情,分析其血压不能控制的原因,给予增加药物剂量或增加药物品种,按个体化原则,使血压符合控制标准[1]。

2.2血压变化按遵守医嘱情况分组统计,A组:遵守医嘱良好组254例(33.3%),血压达标者有217例(85.4%);B组:部分遵守医嘱组412例(54.1%),血压达标者有165例(40.0%);C组:不遵守医嘱组96例(12.5%),无1例血压控制达标。

2.3经济状况对遵守医嘱情况的影响部分遵守医嘱、不遵守医嘱的原因中,因经济困难而改变医嘱有113例(14.8%),表现为将其降血压药物减量或要求更换价廉的药物或拒绝治疗自行停药,其中减量49例(43.4%),更换药物者60例(53.1%),拒绝治疗自行停药者4例(3.5%)。原用药物为氯氨地平、波依定、依那普利、长效心痛定等一般只开出一个剂量,113例患者经再次调整适合、足量、廉价的药物后,血压较前下降20.1/12.8mmHg(P<0.01),血压达标者51例,控制达标率45.1%。

2.4治疗药物费用分析我镇常用的降血压药物有常用药降压片、尼群地平[2]、卡托普利、复方罗布麻片、普通心痛定片、珍菊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片,费用在50元/月左右;国产心痛定控释片、依托普利费用在80元/月左右。

3讨论

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7亿人,而血压达标控制率只有6.5%,我院内科门诊的血压控制率仅有21.3%,目前有数十种有效的降血压药物,为什么达标控制率仍很低,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高血压治疗费用对农民群众是一个主要原因[3],占不遵守医嘱原因的15.6%。高血压是一种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其中大部分患者需终生治疗,他们中的一半人数又为无症状者,故治疗费用的高低将明显地影响用药率及控制达标率。我镇地处,农民年人均收入约为4000元,决定了许多人不可能支出很多费用来治疗无症状的高血压,所以我镇常用的降血压药物有降压片、卡托普利、复方罗布麻片、普通心痛定片、珍菊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片,费用在50元/月左右,一般不超过60元/月。笔者对762例高血压患者治疗观察,如开出>50元/月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患者在第二次就诊时将会提出更换价廉的药物,或者告诉医生已自行更换药物,医务人员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到治疗费用的问题,要了解该患者是否能长期坚持服用你所开的药物。在随访中我们发现,只要将常用廉价的降血压药物剂量用足,必要时联合用药,其血压达标控制率可达46.2%,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可提高1倍,但其不利的因素是每日要服药2~3次,易产生漏服。我国目前年人均卫生保健费用约400元,可见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费用将更低,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则更少,我国患者对医嘱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是费用占34.9%[4],高血压的治疗费用将更为明显地影响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低费用高疗效的治疗模式将明显地提高高血压的达标控制率,对此临床医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长期坚持正确的指导和宣传。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提供价格合适的有效的药物加上正确的宣教才是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遗憾的是现行学术交流都在推荐新的昂贵的长效降压药,几乎听不到关于如何服用传统的中短效降压药的话题,这不利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也与我国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生活在农村相脱离,因为目前农村高血压病人还吃不起昂贵的长效降压药。这也需要医生给予正确的引导。我省每两年一次免费农民健康体检对改变这一现状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在经济不发达、欠发达地区由政府提供免费的普通降血压药物,将明显地提高血压控制率,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6-216;318-4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