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规划

数字经济规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经济规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经济规划

篇1

前言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无论项目工程大小,系统的工程测绘、公路测绘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绘技术,测绘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一个项目的规划项目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绘这项工作。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规划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能顺利施工建设。

一、测绘技术的主要任务

包括:控制测绘,碎部测绘,施工放样,数据处理,地下管线普查等工作。

(一)控制测绘

控制测绘就是在测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以便统一各局部的地形测绘工作,使所测的地形图能相互拼接构成整体,而且精度均匀。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类都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进行布设。平面控制网常规布设方法有两种,即GPS测绘和导线测绘。高程控制网常规布设方法有三种,即GPS测绘,三角高程测绘和水准测绘。

(二)碎部测绘

碎部测绘就是在测区内用精密的仪器和方法测绘地形地物特征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绘制出图形来。现代碎部测绘以数字测绘为主,即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计算、绘图等以计算机为核心,人工干预为辅。数据采集过程是一个多源数据集成的过程。外业数据的采集与作业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形数据的采集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范围的划定应尽量以自然线状地物的中心以及行政界线进行划分,确保实地的测绘不重不漏,以保证地形图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处理包括控制测绘的观测数据的整理、计算、平差等;碎部测绘的原始数据的整理、计算、修改等;属性数据采集后的整理等。

(三)施工放样

基本流程:选择、录入放样数据文件选择、录入坐标数据文件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置测站点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输入所需的放样坐标,开始放样实施。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都可快速进行放样。1)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2)直接键入坐标值。

(四)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通过观测获得了一定的数据之后就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了。数据处理软件是GPS定位技术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 。对测量中的粗差剔除,系统误差的改正,数据可靠性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在GPS中的数据处理主要是由两个阶段组成的,一是基线解算,二是网平差的处处理。解算中要进行必要的误差数据的剔除,进行检测核对之后,才能够进行基线向量的网平差计算。根据平差计算公式能够得到各个点的相对坐标差值,进而获得各个GPS的坐标。在完成了基线解算之后,就是网平差计算了。网平差计算主要由三种不同的类型组成:无约束平差.非自由网平差和GPS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保证数据得到科学地分析。

(五)地下管线普查

地下管线普查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始终都和测绘技术息息相关,在前期的普查工作中的地下管线总量,需要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估算,进行管线调绘时,要将专业管线标注在1:1000或1:500比例尺的平面地形图上,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要使用GPS平面坐标点和水准高程点进行控制,进行修测或者是实测时都要编制成1:500的带状数字地形图,数据进行预备处理时先要对大量测绘数据进行检查核实,因此,几乎是每道工序需要利用到测绘技术和产品。只有高精度的测绘技术才能保障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的质量。

二、数字化绘图

数字化绘图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化绘图以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海量空间数据为依托,需要社会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优势,关注与研究数字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

(一)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绘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绘图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烦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二)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绘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三)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绘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绘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绘手段,并对测绘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测绘技术在资源环境及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中的成功应用实例可谓数量颇多。数字化测绘技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以下,本文简要分析测绘技术的实际运用,对于有效解决规划难题,增强规划的科学规划性,以更好地促进中国数字化的发展和革新,更好地推动中国城乡规划大局,协调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利益。

(一)数字测绘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社会经济、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包括环境污染、耕地减少、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大了城乡规划的工作量,传统的城市的运作方式不能有效的利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而GIS技术可以实现支持处理、分析和有效存储海量数据,并利用遥感技术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城乡发展规划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城市进行规划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GIS技术就能满足这种科学管理方式,它保证了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准确反映了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二)对城乡规划的辅助决策作用

利用各种基础数据资料,基于GIS环境的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各类规划编制的条件分析、方案制定与评价选择提供空间分析支持和决策辅助。可以辅助规划师,通过对规划方案的模拟、规划方案的选择、规划方案的评估等进行辅助决策支持。利用GIS有效的管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以确定商业中心位置,并根据分析数据进行潜在市场的分析。GIS对城乡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技术支持,GIS可以对城乡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以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例如,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时,GIS可以对总建筑物层数、退进变化的高精度三维地理模型进行总量的调查,进而开展拆迁分析,预估拆迁工作量;将GIS利用在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分析包括城市道路红线位置、主干道车辆流量、人行道上流量等具体内容,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结语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城乡规划的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测绘必将朝着测绘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更好地为城乡规划服务。

篇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hange of city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cit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city simulation technology, describes its plays in the city planning work in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simulation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由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然而过去传统的城市规划中,主要以感性规划为主,存在自上而下命令式、强制控制等级式的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客观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公众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影响了政府决策的宏观和全局性的把握。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潮流的掀起,基于数字城市平台上的虚拟学校、虚拟影院等应运而生。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城市本身的数字化,是城市管理者、规划部门、公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城市仿真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之一,也成为了当前各个领域所研究的热点。

2 数字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变化

2.1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转变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概念的不断深入,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老式的静态规划面临着向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的动态规划转变,从简单考虑资源配置的物质规划向全面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精神规划转变,从集中式的由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到规划设计人员、决策者和社会大众三者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规划模式转变,从行政管理到法制化管理的转变。

数字城市的建立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数字平台与技术基础。它一方面使城市规划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城市各类信息,从更大和更广的范围研究和探讨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另 一 方面,通过数字城市提供的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现象进行更多的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规划和管理工作者的观念和逻辑思维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从工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转向信息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的知识生产方式,思维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

2.2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的转变

(1)获取信息的手段发生转变。数字城市具备了海量数据存储设备,高速宽带的信息传输系统和高效智能的处理系统,规划设计所需的大量数据也由传统的现场踏勘方式转变为室内数据处理方式,实现了城市规划的现代化。

(2)规划设计方案决策和表现方式发生转变。数字城市的建立,使得规划设计及规划成果的表现由原来的二维平面转变为可视化、动态化、形象化,使规划人员可以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发展现象、过程、趋势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使得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3)公众参与度发生转变。对于城市规划成果,利用可视化技术,通过网络展现虚拟城市景观,公众可以实时、在线参与城市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设想,在充分展现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了规划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

3 城市仿真技术

3.1 概念及特征

通俗地讲,城市仿真(Urban Simulation)就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又称为灵境技术,是一种用来构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它具有实时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自然的人机交互式操作系统并能给人类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模拟、视景仿真、虚拟制造等方面。

城市仿真具备三个特点:(1)良好的交互性。提供了任意角度、速度的漫游方式,可以快速替换不同的建筑;(2)形象直观,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提供了沟通的渠道;(3)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使得数据更新和维护变得非常容易。

3.2 关键技术

(1)3D建模技术

为了实现基于Web的三维虚拟城市,必须建立大量相应的3D模型和2D纹理素材。常用的建模方式有:常规的语言编写3D模型、3DS建模输出3D模型、规划成果经过格式转换生成3D模型、根据2D信息进行3D模型重建等等。

(2)真实感图形的实时绘制技术

场景造型是构造虚拟现实系统的第一步,不同于传统真实感图形绘制算法,它追求的是图形的真实感和高质量,我们往往需要通过一些算法在“真实”和“实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常用的包括光亮度计算、纹理映射技术和实时消隐技术等,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3)立体声合成和立体显示技术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如何消除声音的方向与用户头部运动的相关性已成为声学专家们研究的热点;同时,虽然三维图形生成和立体图形生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复杂场景的实时显示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4)交互技术

交互性能的高低是衡量虚拟现实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远远超出了键盘和鼠标的传统模式,三维交互技术、触觉反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难点。此外,语音识别与语音输入也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重要人机交互手段。

4 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仿真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辅助设计、查询分析、成果展示、模型更新等技术手段。人们可以将城市设计方案放入虚拟世界,考虑这些规划方案对现实环境的影响,观察方案是否合理、与周边环境是否和谐,实现设计方案的推敲对比、评审,甚至实时地进行方案修改,同时结合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进程,通过进行方案评审和成果入库,动态更新城市模型,从而避免实际建造所消耗的资本和时间,对提高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降低城市合理规划的成本,缩短城市合理规划的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规划审批工作更具科学性。虚拟现实可视化,结合3D、GIS技术,具备了规划方案的多方案比较、对照分析、通视分析、空间信息分析服务,地下管网及城市网线布局控制显示功能,实现城市多维、多源、多尺度时态和动态数据的维护与更新管理,能解决规划审批工作中的诸多难题。

(2)多部门协同工作更具共享性。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实现三维数据库动态应用与一体化管理,能为多部门提供便捷的城市立体空间数据信息共享,在根本上实现城市数字一体化管理进度。

(3)领导决策更具可依性。通过将具体项目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为领导层提供了直观、真实、科学的空间综合数据决策依据,提高了项目方案配比合理化水平。

(4) 规划建设更具民主性。虚拟现实可视化,能够实现网络与市民公示。市民通过在线浏览共享和查询分析,参与评论和投票,从而增加项目的民意性参与,树立良好的市政形象。

(5)城市在线宣传更具推广性。虚拟现实可视化,可以对特定场所进行高精度渲染,可以预设待开发项目的规划效果,为今后城市的在线宣传与投资政策起到了巨大的直观推动作用。

5 结束语

城市仿真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帮助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同时,城市仿真技术还可以拓展到如市政管理、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地产开发、公安消防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道路系统设计的三维立体仿真,包括高速公路线路选择、立交体系的仿真、城市交通仿真等,前景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 黄丽娜,庞前聪,费立凡.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仿真系统开发与实现[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

篇3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必须有一个严密的规划设计,规划得不科学,不切实际,会顾此失彼、费时费力,适得其反。

1.步骤一:网络架设

首先,数字化校园需要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的、先进的、完善的网络硬件环境。

目前,一般的校园骨干网都使用丁兆交换以太网,二级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基础设施已经相当成熟 由下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对网络安全和网络传输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里面包括:

(1)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

(2)建设与完善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状况,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

(3)建设与完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的宽带接入网络,使所有教工、学生可以方便上网。

2.步骤二:构建平台

2.1建设一个支持全校教师、学生使用校园网及网上各种资源的应用环境

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除了提供网页浏览外,都包括对校内外的网站服务,如电子邮件、上网、BBS等服务。通过校园网,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很容易就实现了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更为透明,校务管理更为便捷。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扩充如下:

(1)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鼓励学生自己购置计算机使用学校的网络及各种资源。

(2)配备供教师、学生使用的硬软件资源,包括多种服务器、系统软件等。

(3)建立足够数量的多媒体网络课室,配备网络接口、投影仪、扩音机等设备,以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4)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为科研中的大规模计算创造条件。

(5)建立网络海量存储系统,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存储服务。

(6)配备具有良好多媒体制作条件、支持课件开发使用的课件开发中心。

2.2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建立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智能答疑系统、网上备课系统、网上讨论系统。开发、引进各种多媒体课件。建立各种教育资源库、素材库、案例库、题库。建立、发展网上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大力推动虚拟实验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除此之外,还可尝试构建如下的网络平台:

(1)利用网络的多种方式、方法(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等)开展网上答疑、网上辅导、网上讨论。

(2)建立电子辅导柜。教师通过电子辅导柜向学生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3.步骤三:充实资源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就是采用Inter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校园内部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学校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其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准。

3.1办公自动化工程

(1)统筹规划、开发以校园网、主服务器为支持环境的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2)在各职能部门、院系建立管理信息分系统,支持内部事物处理和信息管理。

(3)在学校主服务器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面对校内外、国内外提供信息服务。

3.2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教学

校园网的建设,不能仅仅为满足学校进行信息化改造,更为重要的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对分布式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探索。在这种没有粉笔的课堂上,教师所能操纵的只有键盘和鼠标。

3.3数字档案馆建设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全面展开,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也要逐步完善起来。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源点数据,也都需要用到别人的源点数据。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3.4数字图书馆建设

结合校园网建设,建立一座可靠、快速、安全的数字化图书馆是校园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情报资料检索系统,支持校内外、国内外用户查询。

(3)建立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

(4)建立大量的专题数据库,以适应教学科研的要求。

(5)建立多媒体情报资料阅览室为师生提供多媒体资料环境。

(6)建立光盘查阅系统。

4.步骤四:提供服务

4.1建立与发展网络社区服务

“校园一卡通”是完成学校网络和社区服务的纽带,既是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突破口,也是银行业进入校园金融领域的捷径。校园一卡通的广泛采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大学校园生活,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4.2网上生活、娱乐系统

(1)VOD点播。

(2)网上购物系统。

(3)网络服务保障系统。

4.3校园网吧

校园网吧为数字化校园注入了无限生机。校园网吧的营建应充分体现“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应用为本”的思想内涵,切合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当然,我们应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网吧市场的规范管理,使网络市场能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校一旦建成数字校园以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都将依托该平台,效率会极大的提升。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任重而道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数字校园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在学校的应用建设上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总体设计时规划数字校园的所有应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实际分步骤、分模块地实施应用系统的建设,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使网络基础、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队伍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同步发展。目前,高校应该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内容,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高目标、高起点、高效率地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学校办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5.结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总之,这一切都对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科]

篇4

0 引言

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网络上传输的文件。本世纪初我国开始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从2003年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部通过网络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受理。据统计,2013年福建省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申报立项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共计2922项,安排年度经费17.92亿元。这样仅2013年一年就将产生2900多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 这些项目档案不仅有纸质档案,同时又有电子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双套制管理,成为当今科技管理、科技研究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

1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1.1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前台和后台业务模块全部采用B/S结构体系,通过先进的平台技术和设计构架,紧密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福建省科技厅与各科研单位和专家之间网上项目申报管理的通道,实现项目网上申报、查询、申请、审批、验收等业务功能。

1.1.1 系统软硬件环境及配置

软件环境及配置:Windows 98、Windows XP、Win2000、Windows NT或Windows2003操作系统。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及以上浏览器。office 2000、office XP,office 2003办公软件套件,完整的功能支持最好使用office 2000以上版本。

硬件环境及配置:Intel PIII450中央处理器(CPU),128MB内存。10GB硬盘,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卡。与Internet网络连通。

1.1.2 系统用户功能

主要用户功能包括:用户注册、专家注册、、单位管理、申报管理、立项管理、合同管理、历史项目、执行与验收、系统管理等。

1.2 福建省科技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

福建省科技档案馆是接收、整理、保管和利用福建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专门机构。目前科技档案馆使用的是科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遵循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规范标准,结合科技档案馆实际需求进行定制的一套综合档案管理系统。

1.2.1 科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特点

文档一体化。把档案收集整理组卷阶段延伸到文件管理阶段,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的无缝衔接,做到电子文件即办即归。综合管理。不仅实现了文书档案的管理,还根据实际需求,扩展了科研、会计、照片、基建等档案的目录级管理。馆室衔接。系统可以实现与省档案局(馆)系统之间的数据结构的统一,在内容上设置移交进馆模块,可将目录数据直接上报给省档案局(馆)。

1.2.2 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和功能模块

系统硬件环境:PC166以上,32MRAM;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Windows95/98/2000/NT/XP。具备档案管理系统常用的功能模块,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检索、档案利用、档案统计、档案保管、鉴定销毁、移交进馆、档案编研以及系统管理等。

1.3 在两个管理系统中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工作流程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融合J2EE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实现科技项目网上申报、推荐、受理、评审,任务书签定,执行情况跟踪和验收等功能。可以在内网(局域网)实现立项、经费计划、经费结转等功能。而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现在使用的是科易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于2003年建立,为C/S结构,无法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要求,应进行改造升级,才能适应以下工作流程:

1.3.1 电子文件采集接收

通过Web Service技术,在科技计划项目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对接通道,实现数据的交互对接。根据《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整理方法》规定的归档范围,收集科技计划项目信息系统中的科技计划电子文件,同时自动捕获或手动捕获文件元数据。文件和元数据自动进入中间库(预归档库)。

1.3.2 电子文件格式转换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电子文件进入中间库(预归档库)之前要先进行统一的格式转换。

1.3.3 电子文件封装

对同一项目的科技计划项目应归档的电子文件自动封装成XML封装包,即每个项目自动封装成XML文件,并通过Web Service客户端向Web Service服务端进行发送。

1.3.4 电子数据检验

包括准确性检验:检验档案的内容、范围的正确性,鉴定文件是否需要归档;完整性检验:检验档案数据(包括文件和元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检验:检验电子文件的可读性等。

1.3.5电子数据迁移

将Web Service接收到的已通过检验的XML封装包自动解包迁入至档案管理系统中。

1.3.6 电子档案著录

排列电子文件顺序,编制档号,著录文件级和案卷级目录数据。

1.3.7 电子档案格式转换

系统将接收的电子文件统一按照格式转换的标准要求自动进行格式转换。

1.3.8 电子档案的封装

整理规范的电子档案数据将按照元数据封装规范要求自动封装成AIP封装包(档案信息包),提供长期保存的需求。

1.3.9 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备份。

1.4 对现有科易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要顺利实现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工作流程,应对现有科易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进行改造与升级。系统改造与升级要基于OAIS(即开放档案信息系统)模型,OAIS模型作为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国际标准。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现有实际情况,可基于OAIS模型,采用统一标准封装档案信息数据,进而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读性。

1.4.1 系统结构方面

现有的科易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是VB技术开发的,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技术结构需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采用的是J2EE的技术架构,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档案管理系统也应升级为J2EE技术架构。可以采用基于J2EE多层架构体系,使前端的表现与应用逻辑、数据存储相分离,通过组件式的开发与部署策略,使整个系统的架构清晰灵活,方便部署和扩展。

1.4.2 标准规范方面

科易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基于目录管理标准规范,无法满足对元数据的标准规范需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要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数据封装,档案管理系统要达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格式转换标准和封装标准要求。

1.4.3 档案管理方面

科易档案管理系统现在是采用辅助的鉴定方式,并且不能实现对库房的综合管理。将来的档案鉴定需要采用网络化、流程化的鉴定方式,系统要增加流程化的鉴定方式,提高网络化管理要求。为了提高对实体库房的管理,系统还应增加“模拟库房”功能,实现对库房档案的排列定位、管理、统计等功能。

1.4.4 数据存储方面

为了能实现对电子数据的长期保存,科易档案管理系统要增加数据存储功能,包含电子档案原文存储管理、封装包存储管理、备份恢复、存储日志等功能。

1.4.5 档案利用方面

科易档案管理系统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只提供了简单检索、组合检索两种方式进行利用,并且也不能对利用的电子档案全文进行防扩散控制等。为了能够提供更高效的档案利用功能,系统增加“档案全文检索”、“档案跨类检索”、“档案跨库检索”功能,实现对档案数据库的高效检索。在查询档案全文时,系统要增加“数字水印”和“防拷屏、防打印、防下载”功能,提高利用档案原文的安全性。同时,要增加“光盘”功能,可对需要脱离系统使用的档案及原文至光盘等移动介质上,方便使用。

2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实现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要求应基于“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的基本原则。在技术功能上应达到:

一要适时捕获应归档的电子文件;

二要确定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并适时捕获元数据;

三要能将各种文件自动转换为标准文件格式;

四要采用符合标准的封装包格式,并能添加数字签名锁定;

五要基于元数据的建立,实现主要著录数据的自动著录和项目名称、项目责任者、项目代号等多角度检索,乃至全文检索;

六要采用简便而安全的技术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所以,要实现基于项目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的归档还需要解决好电子文件的元数据设置、电子文件格式转换、电子文件的封装、系统的对接、电子文件的备份以及电子档案检索和防扩散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性问题。

2.1 电子文件元数据

2.1.1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

在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电子文件生成,为了系统有效地记录电子文件的内容特征、形式特征、背景和管理过程信息,结合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需求,福建省科技档案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文书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46-2009)制定了《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规范》。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共设置了269个元数据项,通过这些元数据项信息在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时候能够很好地维护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真实面貌。

2.1.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主要元数据的设置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除按照《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元数据规范》进行规范设置外,还要制定《科技项目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元数据项目及字段对照表》,即要设置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的主要元数据,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主要著录项,使科技项目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字段统一对应,以便科技文件材料数据快速导入。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管理采用二级制管理模式,分别为项目级和文件级。在项目级设置的主要元数据项有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年度等。在文件级设置的主要元数据项比较复杂,因为每个项目包括项目申请书、评审材料等材料,每份材料中分别包含相关的数据项,如项目申请书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申请单位、申请日期、计划类别等。

2.2 电子文件格式

2.2.1 电子文件格式转换的必要性

目前,电子文件格式种类繁多,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软件所用的开发语言、数据,难以进行及时接收、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同时,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也是多种多样,这些都造成了电子文件格式的五花八门,同时各种管理软件又互不兼容,甚至软件相同、版本不同的文件彼此也不能通用,这就严重阻碍了电子文件接收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2.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的转换格式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 47-2009)中要求对保存格式要可转换:

一是要支持其它格式与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相互转换;

二是要支持过时的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转换为新的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

目前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材料报送格式一般采用DOC格式进行报送,其中一些材料如附件等,也有采用PDF、DOC、EXCEL或JPG格式申报。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要求,围绕系统中电子文件格式转换要求,对几种常用的文件格式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研究发现PDF在格式功能对比中是目前比较适合的文件转换格式。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信息采集可以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归档时把电子文件转换成PDF格式通过系统接口归入档案数据库中。

2.3 电子文件封装

2.3.1 电子文件封装格式标准

封装格式主要依照档案行业标准《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国家档案局在2009年了《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国家档案局推荐使用EEP(Electronic Records Encapsulation Package)作为电子文件封装方式。EEP是“封装电子文件全部数据及其元数据的数据单元”,是目前文书类电子文件(档案)长期保存的目标封装方式。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的封装方法还应当根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成套性的特点确定。

2.3.2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封装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封装包中的电子文件元数据包括《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 规定的元数据、封装新增的元数据,同时还应包含《福建省科技厅科研档案整理方法》所列归档范围的文件、文件元数据等信息。具体的封装流程为:先在科技计划项目系统内将相关电子文件转化为PDF文件格式,连同文件的元数据一起存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目录下进行打包,进行数字签名以及签名锁定,形成包括文件型封装包和案卷型封装包的原始型电子文件封装包。然后发送到档案管理系统的中间库,根据归档要求进行验证和必要的修改,随后做第二次打包、数字签名以及签名锁定,形成修改型电子文件封装包并存储至档案管理系统中。

2.4 系统的对接

2.4.1 对接采用的技术

Web Service技术是利用标准的Web协议和可编程访问的Web组件,目标是提供跨平台的互操作性,让分布在地理上不同区域的计算机和设备协同工作。Web Service将应用功能封装成若干Web组件,并将其在网上,供需要获得这些功能的应用系统访问,而且各种应用系统间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互联互通。按照Web Service架构设计的系统将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和兼容性。同时,Web Service技术是一种松散耦合型的计算技术。因此,在跨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一站式应用服务系统的构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4.2 实现两个系统的对接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和科易档案管理系统是基于省科技厅的局域网将办理完毕的科技项目电子文件自动归档至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中。考虑到跨平台性、松耦合、标准的协议和发展趋势,可采用Web Service技术方式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与科易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对接。

2.5 电子文件防扩散技术

2.5.1 电子文件的防扩散技术的种类

目前电子文件的防扩散技术主要有数字水印技术(Digital Watermarking)、复制打印控制技术和利用电子文件审批技术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目前采用的防扩散技术主要包括数字水印技术和复制打印控制技术。

2.5.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可采用的防扩散技术

第一种防扩散技术是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当中(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或是间接表示(修改特定区域的结构),且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生产方识别和辨认。通过这些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载体是否被篡改等目的。第二种防扩散技术是复制打印控制技术。防止电子文件的复制粘贴、打印下载等电子文件的扩散。未经授权的文件,无论创建者还是使用者都不能打印。只有经过申请,并得到管理员审核批准后,才能打印所指定的文件。

2.6 电子档案备份

2.6.1 电子档案备份制度

国家档案局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归档的电子公文,应按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分类、整理,并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也明确指出:“归档的电子文件至少要一式二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利用。必要时,复制第三套,异地保存。”

2.6.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备份方式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备份主要采取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两种方式。

第一种异质备份方式。福建省对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已建立制度,在增加、修改数据结束时要对系统的全部数据库文件进行移动硬盘脱机备份。将来在档案管理系统升级时要有自动备份功能,将数据库备份工作列为一项周期执行任务,由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备份。同时,重要文书档案已经实现纸质档案和扫描件、电子档案双套制。

第二种异地备份方式。通过与省外科技档案馆建立互为异地磁盘备份的关系,形成比较可靠的防灾备份体系。

2.7 电子档案全文检索

2.7.1 全文检索与目录检索的区别

目录检索是对目录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检索,检索到的信息一般是文件的题名或者是档案工作者对该篇文档的高度概括。全文检索不仅能对数据库中的目录进行检索而且可以对目录所挂接的原文内容进行直接的检索。全文信息检索可以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与需求紧密相关的信息,使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用户获取所需的全部内容,用户所需的内容可能在多份文档的原文中出现,通过全文检索工作,一次就可查获用户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2.7.2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全文检索

要创建全文索引库,就是要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条目信息和相关联的电子文件一起通过识别转化成txt文本信息,然后通过系统的算法对所创建的文本信息进行分词,最后把关键词存入数据库的过程。创建全文索引库所支持的电子文件格式应该包括:DOC、PDF、TXT、HTML/HTM;如果文件的格式是TIF/TIFF、JPEG/JPG等图像格式则需要采用OCR识别技术先把图像识别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才可创建全文索引库。

3 结束语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 从技术理论研究到指导实践还要有一个过程。现代科技发展很快,加快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不单在福建省,在全国范围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要组织档案、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各方力量,集思广益,不断研究实践,积极进取。同时,配以相关的制度、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保障措施,使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洪源清,朱文,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研究[R].研究报告,2013.

[2]陈永成,黄建峰.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M].档案出版社,2006.

篇5

中图分类号:TD87 文献标识码:A1 矿区概况

兴隆庄饰面花岗岩矿区位于宁阳县东疏镇兴隆村一带,东距宁阳县城10km,南距蒙馆公路2km,南东距东疏镇驻地7km,北与汶上县相邻西距汶上县城15km。

矿区地貌为平原,地形坡度较小,地势北高南低。矿体大面积分布,上覆土层一般在1-2m之间。矿体遭受轻度风化,风化层厚度一般在6-8m之间。

矿石为中生代燕山晚期卧福山超单元兴隆庄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完整基岩即为矿体,呈岩床状。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木屑石等。

矿石自然类型为块状,总观颜色呈浅灰白色,风化后呈黄灰色,颜色均匀一致,矿石结构均一,块体密度为2.58g/c立方米。

石材加工后磨光面整体为浅灰色,光泽度较高,耐腐蚀,具有较好的稳固性能,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均较大,吸水率为0.13g/c立方米,饱和抗压强度为122.5Mp

a,肖氏硬度为77,耐碱度为99.98%,耐酸度为99.97%,干燥弯曲强度为9.5。能够生产较大块体的荒料,加工过程中不易破碎,板材成材率高,开采技术条件简单,是较为理想的饰面建筑石料。因含有少量黑云母及磁铁矿等铁质矿物,似有锈点,故其市场商品名称“锈石”,较纯净、不含铁矿石者商品名称为“白沙石”。

2 资源储量估算

矿区面积27.33万平方米,根据闵兴石材公司及邻近汶上县境内的石材矿山生产情况及钻探资料分析,地表以下10m以上为风化层,可利用矿层厚度40m左右,估算矿区花岗岩资源储量为1542万立方米,荒料率按80%计,荒料量为1234万立方米,为一大型饰面花岗岩石材矿床。

3 规划矿山规模

该矿区可建设两座规模(荒料)为10万立方米/年的大型饰面石材开采加工矿山企业,规划开采荒料共20万立方米/年,考虑不确定因素,矿区可采年限至少可达50年。矿山每年共生产荒料20万立方米,成材率按80%计,成材量(可切割成板材的数量)为16万立方米,按板材成材系数15(每1m3成材切割成15m2板材)计算,共可生产板材约240万平方米。

4 市场分析

饰面花岗岩石材是当今建筑行业装饰用量最广、也较流行的中高档装饰材料,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一直很大,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但由于我国实行拉动经济的政策,国内的建筑用一直保持活跃,国内市场的未受大的影响。兴隆庄饰面花岗岩属中档次饰面石材,目前闵兴石材公司生产的板材业内称为锈石,因矿石含有少量含铁矿物日久腐蚀似铁锈斑点而得名。还可生产标准薄板及加工生产光板、火烧板、异形板、文化石等系列产品用于室内装饰,也可生产路沿石、台阶石和广场地板石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大厅等建筑装饰。经对市场调查,该花岗岩石材毛光板市场价格在70-100元/m2之间,且市场销售前景较好。

5 矿山建设投资

每座矿山建设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地质勘查费用50万元;办理采矿许可证费用2150万元(其中采矿权价款2000万元,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80万元,开发利用方案、安全监察、地灾地环评价、土地恢复治理方案、价款评估等有关报告费用70万元);基本建设包括三通一平共500万元;采掘、运输、加工设备及其他生产设备8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6 经济效益分析

每座开采规模为10万立方米/年、投资4000万元的石材矿山按每年生产板材120万平方米、价格按70元/平方米计算,年销售收入(70元/平方米×120万平方米=8400万元)8400万元。矿山年支出为5680万元,其中生产、管理综合费用400元/立方米,计4000万元(400元/立方米×10万立方米=4000万元);税费(营业税、增值税、矿产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及其他管理费用)为总产值的20%,计1680万元(8400万元×20%=1680万元)。矿山年利润为年销售收入减去年支出,为2720万元(8400万元-4000万元-1680万元=2720万元)。矿山年上缴所得税为年利润益的33%,计为898万元(2720万元×33%=898万元)。政府财政收益为各类税费之和,为2578万元(1680万元+898万元=2578万元)。矿山年纯利润为年销售收入减去年管理费用和年上缴各项税费,为2894万元(8400万元-4000万元-1680万元-898万元=1822万元)。矿山投资收益率为72.35%(1822万元/4000=45.55%),投资返还期为2.2年(1/0.4555=2.2)。

合计2座矿山共投资8000万元,年开采荒料20万m3,销售收入1.68亿元,政府财政年收益5156万元,企业纯利润3644万元。

7 矿权出让及收益

7.1 由政府出资,委托具有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对矿产资源进行地质勘查,包括测量、钻探、测试、化验等,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查明矿体的分布、形态及矿石质量测试各项技术指标、估算矿石资源储量和荒料率,对市场行情、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估算勘查费用100万元。

7.2 针对查明的矿产资源,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采矿权价款评估,评估费用20万元。

7.3 对矿产资源采矿权依法进行出让,工作费用20万元。

7.4 对整个矿区分割为两个矿区出让,资源储量1542万立方米。按采矿权价款3元/立方米计算,价款总量为4626万元,即政府在采矿权价款方面可收益4626万元;除上交根据国家财政20%共925万元外,地方财政收益3701万元;除去上述勘查、评估和工作费用140万元,地方财政可纯收益3461万元。

8 环境保护分析

篇6

一、前言

安全路径规划是一种实现机器人安全性的有效策略[1-5],在机器人的安全路径规划过程中,机器人搜索步长的合理设置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整体性能。相关研究表明[6-7],传统的固定步长搜索算法存在许多缺陷,比如路径收敛速度慢,迭代次数多,环境适应能力差等。

为了弥补这些缺陷,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变步长搜索算法。袁亚湘等人将传感器探测所得数据梯度作为步长的增量,即最陡下降法[8]。禹建丽等人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线性再励的自适应变步长算法[9]。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在连续两次迭代中,传感器测量的数据梯度下降方向相反,这说明步长太大,那么减小步长;反之,步长下降过慢,则增加步长。但是该算法对传感器传递的数据敏感度低,步长调整较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潘欣裕等人[7]提出了基于S函数的变步长调整算法。他们将初始步长作为步长调整因子的基准值,并依据传感器探测信息,通过S函数映射的方法获取其加权值,以此计算机器人下一步搜索步长及运动方向。由于传感器测量数据易受环境影响,因此难以满足该算法对传感器测量数据高精度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危险指数自适应变步长调整算法。该算法仍将初始步长作为基准值,并根据危险指数的大小调整步长加权值。这样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搜索步长将响应危险指数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安全性。

二、步长调整算法

合理设置步长调整算法可以改善路径搜索的收敛性能、减少迭代步数,节省搜索时间,因此本文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步长调整算法对安全路径规划的贡献。

1、算法一:固定步长法

2、算法二:

3、算法三:基于危险指数自适应变步长调整算法

基于危险指数自适应变步长调整算法仍将初始步长作为基准值,并根据危险指数的大小调整步长加权值。即当 DI增大时,减小步长调整因子的加权值,以避免步长过大导致机器人"刹车"不及时而碰到人体,若此时危险指数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DImax,则停止搜索;反之,当 DI减小时,则增大其加权值,以减少迭代次数,提高收敛速度。这样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搜索步长将响应危险指数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安全性。步长反馈控制装置如图2-1所示。

三、仿真结果

与算法一、算法二相比,算法三规划的路径收敛性能、收敛速度较前两者均有提高和改善。当危险指数小于最小影响阈值 DImin 时,搜索步长保持最大值,从而提高了收敛速度;当其超过 DImin时,步长立即减小,机器人位姿得到调整,这样危险指数也被降低至当前最小值。

四、结语

本文研究了步长调整算法在机器人安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并比较了三种步长调整算法对路径规划性能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危险指数自适应的步长调整算法。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加快了路径收敛速度,改善了路径收敛性能,并进一步保障了机器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海彬,杨剑鸣.机器人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

[2]Dana Kulic,Elizabeth Croft. Safe-motion planning for human-robot interaction:Design and Experiments. Mobile Robots Towards New Applications,2006:149-170.

[3]Maciejewski,A.A,C.A.Klein. Obstacle Avoidance for Kinematically Redundant Manipulators in Dynamically Varying Environment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1985,4(3):109-117.

[4]Chen,M.,A.M.S.Zalzala.A Genetic Approach to Motion Planning of Redundant Mobile Manipulator Systems Considering Safety and Configuration. Journal of Robotic Systems,1997,14(7):529-544.

[5]彭爱泉.基于危险指数最小化的机器人安全路径规划方法[J].现代科技,2014,(4).

[6]禹建丽,韩平,王磊,等.基于自适应变步长算法加快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收敛速度[J].自动化理论/技术及应用,2010,(3).

[7]潘欣裕,公维理,王俭,等.移动机器人步长调整算法的S函数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1).

篇7

2010年,俄罗斯正式批准《信息社会(2011-2020)》国家规划。2011年,该项规划正式取代实施多年的《电子俄罗斯》规划。俄罗斯-政府每年为《信息社会(2011-2020)》规划的实施拨出1231亿卢布,负责该规划的部门包括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经济发展部、联邦警卫总局、联邦税务局和科学教育部。

根据俄罗斯联邦《信息社会(2011-2020)》规划,建设和发展俄罗斯信息社会的总目标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俄罗斯竞争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借助信息和通讯技术完善国家管理体系。把构建信息社会作为解决更高层次发展问题的平台,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现代化,目的是通过提供平等获取的信息资源、发展数字内容、应用创新技术和提高国家管理效力来使个人和公司得到发展。

多年来,俄罗斯国产的软硬件产品并没有获得预期发展效果。对此,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编制《2018年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从规划内容看,俄罗斯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大力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俄罗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路径,主要包括创建创新研发中心、建设IT基础设施、提高IT程序员综合素质和减税。为推进规划的实施,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三项发展重点:首先,重点实施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为支持创新研发,俄罗斯政府计划在2018年前投入40亿卢布建设50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中心。同时,发展和改善IT基础设施,包括创立科技园。2015年前,11个科技园项目的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米,将为社会创造不少于2.5万个高新技术领域的就业岗位。俄罗斯政府将大力支持IT产品出口,力争在2018年前使俄罗斯IT产品出口额从2012年的44亿美元增长两倍以上,达到90亿美元。最后,解决系统技术人员缺乏、减少人才流失问题。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IT产业从业人数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这与发达国家3-5%的指标还有很大差距。

法国提升信息消费基础服务能力

2011年年底,法国工业、能源和数字经济部了“数字法国2020”,该战略主要围绕发展宽带网络、推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等主题展开,到2015年,让70%的人口接入高速宽带,到2025年,让100%的人口接入高速宽带;在2015年前,所有在售电视都为互联网电视;2020年前,法国所有的电视频道都能以高清和移动形式播出;同时,3D电视以及互动电视服务也将得到推广。

2013年9月,法国宣布新的“工业法国”战略规划,预计投入35亿欧元支持34项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嵌入式软件和系统计划、大数据计划和云计算计划。法国拟采取三项措施促进上述计划:一是加强软件出版、鼓励创新、鼓励出口,促进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发展;二是培训大数据专家、建立技术资源中心以鼓励创业、支持研发、组织技术和垂直市场、为企业提供创业基金,促进大数据发展,并成为全球产业标杆:三是支持创新、辅助软件出版商向软件即服务转型、推广云计算安全使用规范和范例、关注云计算标准化和信息安全,促进云计算发展,增强用户消费信心。

英国谋划信息经济战略

2009年6月,英国政府出台了一项名为“数字英国”的计划,主要涉及数字网络、数字内容和数字参与以及数字公共服务的推广,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从而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数字英国”战略要点包括:出台三年期国家规划,增加国民数字参与度;到2015年年末,实现数字广播升级;到2012年,实现宽带服务普及,实现移动频谱自由化,增加3G覆盖率,提升下一代移动服务;出台相关法律打击网络侵权;鼓励公共服务内容合作。

2013年6月,英国政府了《信息经济战略2013》,确定了四个主要目标:建立一个强大的创新型信息经济部门,向世界出口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促进英国企业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和数据:保证公民从数字时代中受益:巩固英国信息产业发展。该战略从技术创新、集群发展、市场产业链、公众需求、人才教育以及其他专项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明确了英国信息经济近年的发展方向。

德国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土资源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匮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构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地运行。“数字国土”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促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政府管理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在重点完成国家级任务的同时,带动地方部门信息化建设。

一、基础测绘的概念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测绘的总称。人类活动的信息80%与地理位置相关,地理信息就像是人的第三只眼睛,通过遥感航拍、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还原,对包括地名、境界等人文要素所对应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准确描述。基础测绘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擦亮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基础测绘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因而是土地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二、“数字国土”的概念

国土资源是一定疆域内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以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国情及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特点,决定了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来发展经济。我国经济各项成就大都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取得的。然而,在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我国目前国土资源状况并不乐观:耕地减少、林地萎缩、湖泊变小、城镇扩张、土地退化,国土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使国土资源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国土资源部设立“数字国土”工程,旨在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对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与规划,必须实施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数字国土”就是把国土方面的有关信息数字化,其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以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化基础测绘技术为支撑的。

三、基础测绘为“数字国土”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基础测绘承担着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提供测绘基准、基础地理信息以及测绘技术服务的责任。它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事关国家、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重要工作。在传统的模拟测图时代如此,在今天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基础测绘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如今,数字地球已成为发达国家为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一个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提并论的战略。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上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内容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因此,建设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必须基于地理空间框架,而基础测绘正为数字中国提供了统一的、权威的地理空间公共平台。发展基础测绘,就是为数字中国构建地理空间框架。

随着以"3S"为代表的现代化测绘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基础测绘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基础测绘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基础测绘的成果是“数字国土”构建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发展“数字国土”必须首先依据基础测绘的资料和成果,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基础测绘部门以现代化测绘技术为手段,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网(平面与高程)、各种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各种比例尺的正射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现状公用设施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满足了“数字国土”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为构建“数字国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淮安市国土资源局积极组织开展基础控制工作,建立淮安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截至2008年底,完成控制面积9945平方公里,我市共布设D、E级GPS控制点约470个,三等水准控制测量路线约550公里,四等水准控制测量路线约2400公里,以及淮安全市DOM成果1815幅,这些基础控制成果不仅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构建“数字淮安”的基础数据。

四、构建“数字国土”更好的促进基础测绘的发展

常规的国土资源规划和设计都在基础测绘人员提供的测绘图件、资料下进行。由于测绘与规划设计严重脱节,既不能发挥测绘人员对规划设计的参与作用,又难以使规划设计人员吃透客观实际的信息,因而不利于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数字国土”的建设推动了测绘成果的信息化进程,拓展了基础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基础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基础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基础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加快新的测绘技术的研究,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料的高效利用与空间信息共享,将基础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数字国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空间地理信息是构建”数字国土”的基础数据源,这就要求测绘部门提供高精度的、现势性好的地理空间信息。这就促使了基础测绘部门首先要规范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数据源的提供者,测绘部门必须要把质量关,建立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势性好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和空间数据。其次,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测绘手段,确保各种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再次, 加大对基础测绘队伍的建设,提高测绘保障能力,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加大对测绘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切实做好基础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以构建“数字国土”为契机,必将促进基础测绘和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更快发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基础测绘和“数字国土”有机结合更好的服务国土资源工作

“数字国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测绘是数字国土的基础系统工程,基础测绘为“数字国土”提供基础数据集,基础测绘的数据成果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国土”的基础,而作为这些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基础测绘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测绘部门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科技的研究,全面提高测绘技术的发展。而测绘技术的全面发展又提供了更加及时准确安全的基础数据和空间信息,为“数字国土”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将基础测绘和“数字国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数字国土”的构建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测绘的科学技术,建设基础空间信息系统,促使“数字国土”更快更好的构建成功。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缓解我国的用地矛盾,更好的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淮安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undertakings of various fields to obtain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the city planning is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bring one of the problems, how to reasonable planning cities, le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constantly to the digital transition, urban planners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This paper will in digital city planning an analysis of the model, aims to promote our country city planning to the digital chang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Keywords: digital city, model planning, meaning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周全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达到整体上的协调,促进数字城市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由于缺少合适的方法和模型,往往依靠城市规划者的经验来决定,因此,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物质空间的规划稍显严重,所以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城市规划达到协调。

一、数字城市规划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

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又是世界上一个人口大国,其资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基于这种背景下,建设数字化城市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城市的夜景照明问题,在目前极度紧张的用电环境下,城市夜景照明所需能源消耗的矛盾也在日益浮出水面,如何既能满足城市夜景照明需求又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了。如能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将城市夜景照明中节约的资源,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其他方面,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 时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发展方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了,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节约资源与能源的重要性了,因此,新形势下,构建数字节约型城市是尤为重要的,是适应潮流的体现,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举。

二、数字城市规划模型研究

城市的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也应运而生。数字化城市是指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较为准确的建模,按照客观发展规律,构建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符合可持续战略的新型城市。

1. 基于遥感技术数据驱动的城市模型规划

我国城市的规划一般都是基于反映城市历史或者现状的空间数据驱动,而利用常规的手段收集城市构建所需的模型存在时间长,价值高的弊端,这就会导致城市构建基本数据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模型在城市构建中的作用,是不利于数字化城市建设的。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其在城市构建模型收集数据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遥感技术提供了多平台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多源影像数据,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使城市模型构建中遥感数据的提取和空间分析城市现实。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能够保证城市模型构建数据收集的及时准确,并具有周期短,耗资小的特点,是构建数字化城市的必然之举。

2. 虚拟现实技术与规划方案的动态可视化

构建三维的城市模型为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视化提供了直观、直观的方式,城市城市构建与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工具。而虚拟现实技术为城市三维仿真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目前我国城市规划模型的构建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二维上,这对与城市规划者在观察上是不利的,因此,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城市规划模型能够使城市规划模型更加逼真,使城市规划决策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分析和理解规划方案,也能够增加群众对城市规划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客观性。

3. 多源数据同化理论的方法研究

数字化城市就是城市的各方面都要以数字化为基础,数字化的基础就是对各种数据的整合与应用,通过数据的整理让数据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做出贡献。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模型在研究与应用中都要以数据为基础,而在城市规划的实际过程当中数据的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来自不同的部门和领域,这些数据的格式、精确度和分析方法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在具体模型中使用这些数据,就需要专业的人员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最终获得城市规划需要的结果,为城市的规划服务。此举能够解决城市规划模型中数据缺乏的现象,数字化城市的构建以数据为基础,可以说,数字化城市就是各种数据集合产生的城市规划模型,通常城市规划模型的构建都是缺乏相关的数据,造成城市规划没有强大的数据支持,造成城市规划的失败,因此在构建城市规划模型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规划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构建数字化城市是非常必要的,而构建数字化城市首先要从构建城市的模型开始,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城市规划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相信通过我国城市规划者的努力,在我党的领导下,我国城市的规划一定会成为此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参考文献:

[1] 王日臣.数字城市模型构建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化工程在现代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对传统规划理念、模式以及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和手段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传统体制下的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很难适应当前城镇城市规划发展之要求。所以在当前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将各部门、各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经计算机网络处理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将会为城镇城市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保证。

1、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信息技术

从实践来看,当前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信息技术有网络技术、“3S技术”(即GPS、遥感和GIS技术)、野外测量技术以及CAD和虚拟现实等方面的技术。其中,网络技术改变了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建设、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反馈模式。近年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电视数字化以及计算机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传输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为信息的动态、静态交流提供了方便,特别是交互式双向信息数据的传输,甚至可以跨越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对于GPS、遥感以及野外测量技术而言,其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空间地理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目前来看,卫星遥感图像能够达到的精度以分米、厘米级计,通过无人驾驶的GPS小型飞机装载着数字化CCD像机,可直接获取所需的高精度的城镇城市规划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影像图、矢量图等。

信息技术中的GIS、CAD技术,经常用于解决地理空间中的相关数字模型问题,通过GIS、CAD技术的应用,可构造一个与实际地理空间类似的虚拟信息空间;同时还可以采用数字模型对地理空间的过程和现象进行仿真和模拟,然后预测之。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建立一套城镇城市空间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比如人口数量变化、交通条件以及地下管理线的布设等等,从而提高城镇城市规划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2、 数字化工程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体现

第一,工程项目建设选址中的应用。数字化系统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帮助城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准确地选择工程项目拟建设地点,并且通过对拟选地址相关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第二,对旧城改造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尤其是旧城改造、旧城拆迁时,数字化工程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对城镇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内信息(其中包括拆迁人数、拆迁面积以及相关纠纷问题等)进行全面的统计,同时还可以对因拆迁活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新建投资等,进行准确的估算和分析。在旧城拆迁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工程可有效地统计待拆范围内容人数、户数以及需要重建的面积和区域内其他单位应改造面积等,这对旧城改造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观、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第三,在市政道路规划建设中的应用。首先,道路拓宽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数字化工程及相关信息技术,可对道路拓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问题和区域进行预先判定,同时还可以对道路拓宽时所需要改造的面积、拆迁用地面积以及单位改造用地面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单位因拆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进行客观的估算。其次,对道路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应用数字化工程,可提供比较全面的市政道路发生断面的结构信息,对路面结构、地下管线以及红线的位置和标高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帮助确定道路断面位置,显示断面结构图等。

第四,管线管理及其分析研究。首先是给水管线。通过数字化工程的应用,可对给水阀门大小、位置以及应用效果等进行模拟和选择,对可能造成影响的管线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局面数量进行计算,以此给可能受到影响的住户、单位发函,并且绘制数据、图件等。其次是排水管线。数字化工程在排水管线中的应用功能与给水管线非常的相似,主要是通过对阀门、闸门进行合理的模拟与选择,计算影响程度和范围,同时还可以绘制、打印图纸和文件资料。

第五,数字化工程的辅助管理功能。从实践来看,数字化工程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可在较大程度上对公共事业、房产经营管理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供动态的监控效果,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OA)技术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少城镇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工程及信息技术,可以及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非常可观、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帮助政府部门从传统的经验化、定性化决策方式,逐渐转向现在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方式,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数字化工程可及时发现和总结城镇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违章建筑、违法拆除现象,及时将相关信息有效地反馈给规划管理部门,以便于能够及时的做出处理意见。

结语:总而言之, 数字化工程及信息技术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理清城镇城市规划管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各自为政、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不一致以及重复建库现象的出现,对于促进城镇城市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数字化工程将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在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将扩展到统一数据信息标准、将变静态的信息资源变为网络资源以及将信息流数字、将业务流标准化,从而为城镇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栾连成;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2]温庆月;浅谈城市规划的数字化[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0).

篇11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97-01

1.引言

数字地球(DigitalEarth)这一概念是1998年l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地球实质上是信息化的地球,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部过程。建立数字地球就是采集地球上多层次、多源、多时相和多种格式的空间信息,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在内的多维数字化描述。它的核心是要充分利用全球海量空间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和物流的中心,它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化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繁多、动态发展的区域空间。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综合运用3S(RS、GPS、GIS)、遥测、模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闭。数字城市是信息社会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数字地球技术的集中表现。

当前,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是城市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城市对UGIS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思路,是UGIS的深化与发展。UGIS要以数字城市思想为指导, 在开发建设中面向UGIS。

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现状

UGIS 主要对城市空间各种信息按地理坐标空间位置的形式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是为城市信息管理、规划、建设、科学决策提供服务的先进的科技手段。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建成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多数城市是首先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然后根据需要建设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如城市规划、地下管线、电信等地理信息系统,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UGIS服务于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需要地理信息数据能共享和互操作;人们对地理信息的认识、理解和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提高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水平,加快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的开发。UGIS 正迫切需要向集成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公益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数字测绘是测绘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服务范围涉及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数字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一提到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就反射性地想到“规划是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和重视,作为规划的必要前提和载体之一的城市地理信息,是“规划设计”的保障。一座城市在编制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理息数据,测绘部门以目前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基础,进行专题数据分析统计,建设数字城市,为专项规划研究和最终的规划修订提供科学可信的技术支持。

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竞相投资的焦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对信息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把信息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经济发展越快,对基础测绘需求就越大,要求越高。无论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还是政府宏观管理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建设都需要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其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

5.数字城市对UGIS 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城市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果,它的建设与实施依赖多项技术作为支撑。首先它需要数字地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如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超媒体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无级比例尺数据库、空间数据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元数据(Metadata)等。此外,它还应侧重于下列技术: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的结构与体系模型、数字城市的运行管理技术、数字城市的功能体系等。就当前来说,数字城市依赖城市信息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技术,如遥感技术、空间定位技术、遥测技术、UGIS 技术等,而且对它们具有新的要求。

6.UGIS建设应具备数字城市的发展思路

在当前UGIS建设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管理立法、标准和规范制定比较落后,UGIS成果难以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实际上,数字城市中的许多思路与工作在UGIS 中已加以考虑或付诸实施,但其中有许多困难,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数字城市这样的高层次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目前从城市整体的层次上整合城市地理信息的时机已成熟,UGIS在其中充当基础工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数字城市的需要,对有些问题应首先考虑解决。

(1) 数据和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

(2)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3) 元数据库的建立。

(4) 历史数据的保存。

7.结束语

UGIS发展至今,在技术与应用方面已逐渐成熟,数字城市为它跃上新台阶提供了契机。建设数字城市是UGIS 发展的必然趋势,是UGIS的深化与提高。探讨数字城市与UGIS的关系,有助于UGIS在开发建设中,面对数字城市提出的新挑战和更高要求,及早具备数字城市这样高层次的思路, 用数字城市整体战略思想指导自己的发展, 并抓住数字城市拓展的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的新机遇, 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求发展、求创新, 为早日建成数字城市, 实现城市信息化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篇1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095-01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08-2020年)》,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规划,探索科学利用国土空间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保障,实现与我省“一区一带”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更好地对接,为了更加形象生动的体现规划的主旨,特精心编制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土规划图集》。以下《图集》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土规划图集》简称。

地理概况:辽宁沿海经济带由辽宁省的葫芦岛市、锦州市、盘锦市、营口市、大连市、丹东市6个地级市组成,位于东北亚地区核心地带和我国沿海城镇带北端。

1 《图集》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1 图集规格

本图集为标准8开本,成品尺寸42.0×28.5(cm),内文彩页用

128克进口哑光铜版纸,锁线精装,封面为3 mm厚的进口工业纸板制作而成。

1.2 数学基础

由于辽宁地处中纬度地区,纬度范围跨度较大,比例尺为1∶150万,所以采用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主要参数为:中央经线122°30′,双标准纬线分别为北纬40°和北纬42°,保证地图变形最小,清楚明了。

1.3 资料的使用

《图集》的资料均采用权威部门资料,收集并整理好本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参考民政部门界线、居民地名称或驻地变更情况、交通部门路网信息以及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等。

专题资料―由国土部门提供,专题要素经过编辑人员反复调研,核查,五易其稿才得以完成。

补充资料:― 说明图表30多个,约4000文字说明,均采用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

采用标准,

GB/T19996-2005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

GB/T19996-2005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注。

GB/T17941.1-2000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

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2 《图集》结构

《图集》分现状图7幅、规划图15幅、分析图22幅三部分组成,计44个页码。

3 《图集》的编制特点

《图集》利用专业的制图软件,采用先进的数字制图技术、地图数据库技术、数字地貌晕渲技术、CTP直接制版技术,实现了数字

地图、数字制版及自动化装订生产流程。

《图集》以地图为基础,结合大量专题要素信息,调查所获大量资料进行科学分类、归纳及统计,将地图、图表、文字说明、彩色图片等融为一体,以主题突出、色彩和谐,文字精练,图片精美,全书和谐统一为原则,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内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能源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目标。

《图集》专业要素设计:采用科学的制图表现方法,如:定位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图、定位图表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等约10种制图方法。使专业要素内容以制图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4 结语

《图集》逻辑编排合理,内容协调统一,运用直观的地图语言,形象的图表设计、精美的彩色图片,生动的语言文字全面展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丰富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全面体现了“海陆互动与和谐发展”的规划主题。在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指导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土规划将会更加完善,各类用地需求将得到有效保障,国土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规划布局、经济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环境保护、投资开发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各界人士了解辽宁沿海经济带情况增添了崭新的窗口。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