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形势严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际金融危机给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挑战,即如何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如何防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去年9月份以来,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前高后低,波幅高达30%以上,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预计短期内很难明显反弹。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不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需求减少是农产品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全球农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暴跌也加大了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农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大大增加了我国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难度。因此,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今年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不错,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以确保,但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角度考虑,从确保实现扩内需战略目标的高度着眼,今年应该将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适度回升作为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通过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来实现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统筹处理好农产品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重点是避免个别农产品的数量变动影响对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的预期;统筹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既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充分发挥临时收储和进出口调控等短期政策的效能。
以调整结构、完善体制为根本方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沿海地区外向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有着深刻的体制和制度原因。区域之间产业布局不合理致使大量农民工在省际年复一年地流动,过于偏重外向型经济致使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化过程中相关制度改革滞后暴露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矛盾。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逆转,确保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应成为长期战略。二是为有效兑现“人口红利”,需要更快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缓解农民工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我国劳动力的短期优势变为长期优势。三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候鸟式”流动问题,需要统筹工农和城乡发展,加快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偏重投资和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并重转变,经济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尽快向均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一元结构转变。四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扩大农村内部就业。应在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功夫,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尽可能追求产业或产品的差异化,以拓展不同的市场空间。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业,努力提升农村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拓展农村就业的领域和空间。
以强农惠农、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农民增收困难,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有可能再现,而且增产后还有可能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工资性收入有可能下降,并且很不稳定;三是有利于农民稳定增收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不健全。今年中央1号文件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主题,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落实中央有关部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多予”的力度。适度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生产性专项补贴的引导作用,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有效利用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在“放活”上继续深化改革。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按照“非禁即许”原则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拓展经营领域和范围。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以强化生产功能为取向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一直兼有生产和保障的基本功能。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农民就业渠道多样化,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有所弱化。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的情况下,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再度凸显。土地保障功能虽有利于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配置效率。从农村实际出发,未来一个时期基本的政策取向应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矛盾,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在近期,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渐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二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强化农村土地的生产功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农户为流转主体、农地用途不变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和支持农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抓手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一、经济运行态势不容乐观,困难持续且逐步加大
我市经济运行承接去年年末的低迷态势,在经历了1月份的短暂回升后持续放缓。受企业限产、停产,消化积压,库存原料高进低出等因素影响,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完成61亿元、18.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22%。累计完成财政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61.87%,其中国、地税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63.9%,但除去批缓和延期申报的税收4.62亿元,实际完成税收3.48亿元,同比下降29.1%。企业运行集中表现出三种态势:
1、骨干企业全面限产,艰难度日。
*、*、*、*等8户骨干企业全部进入限产状态,限产幅度达到50%左右,与今年1月份相比,目前更是加大了限产幅度。今年一季度,全市焦炭产量累计为30万吨;销售约25.3万吨,仅占正常月份的一半;焦炭出厂价格维持在目前的1200元/吨,较年初平均下跌了200—400元/吨;焦炭在港口和厂区的积压量持续在35万吨左右。全市一季度生产钢坯32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已形成成本与销售倒挂。全市150余户洗煤企业,能够勉强维持生产的仅有少数。受此影响,一季度焦炭税收完成1.0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3%。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调度紧张,不少企业开始有选择地上项目或者放缓项目建设进度。
2、部分企业被迫停产,爆发新矛盾。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化工、陶瓷等一些企业由于市场抗风险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等原因,被迫进入全面停产状态,比较严重的如光华公司、洪山一陶,此两户企业原为2001年前国有改制企业,从目前来看存在改制不彻底、职工身份未置换等遗留问题,致使企业停产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煤炭企业生产基本停顿,受政策影响波动大。由于煤矿复工复产门槛高、进展慢,全市煤矿不能正常生产,造成焦化企业原煤供应严重不足,大部分焦化企业存煤告急,困难加重。而且煤炭企业受全省煤炭工作会议影响,情绪不稳,加大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的压力。
目前,作为焦炭产业下游产业链消耗大户的钢铁产业,受国内需求不振、钢材库存大幅上升和出口继续下滑等因素影响,市场持续低迷,钢价已经接近去年最低点水平,并且仍有下滑的趋势。河北等地的钢铁企业已经开始不同程度的封炉限产。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我市今后一段时期以焦炭为主的经济运行将更加艰难,由此引发的矛盾将会更加复杂和严峻,为此必须要做好长期艰苦应对的充分准备。
二、主动求变,积极而为,政府与企业一道共渡难关
1、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由市政府主导,我们相继召开了政银企座谈会、政府全体会议、项目推进大会,并在召开的市政府办公例会上形成了帮扶企业渡难关的协调工作机制,把通报经济形势、研究解决办法作为规定议题。而且我与分管副市长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坚持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出谋划策,破解难题。同时,我们还通过《经济信息专刊》的形式,及时将市场最新动态、国家政策研究等最前沿、第一手的咨询信息提供给企业,用于参考决策。通过多管齐下,帮助企业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捕捉机遇,赢得发展。
2、扩大产品销售,拓宽国内市场。我市焦炭产业历来以出口为主,平均每年都在300万吨左右,在产品销售上出口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大。但是,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从去年10月份以来我市焦炭出口基本停滞。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引导企业调整营销策略,采取多种办法扩大内销比重,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今年以来全市焦化企业相继开辟了河北、山东、上海、东北及省内的销售市场,一季度累计销售焦炭约25万吨。
3、政府搭建平台,争取流动资金。企业融资问题是我们今年下大力气解决的一大问题,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协调、引导,共搭建了五个层次分明的融资平台:一是政府主导,组织社团贷款。以*市信用联社为牵头单位,组织晋中市12家信用联社为全市企业提供社团贷款9.6亿元。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二是政府引导,协调企业互相担保获取贷款。传统来讲*企业的合作意识并不强,一般只停留在销售等层面,但在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由市政府协调促使企业全面加强深层次合作,尤其是通过企业互相担保获取贷款,如*公司和三盛公司,*公司和义棠煤业等,在企业资金紧缺之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三是政府支持,大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我们组织企业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关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煤炭可持续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目前已争取上级3150万元的无偿资金,1000万元的低息周转资金;四是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作用。我市已批准成立了四家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已发放小额贷款2.8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活跃,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五是政府协调,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我们鼓励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形成风险共担、抱团取暖的格局,如*公司与赵家庄煤矿的合作就较为典型。
4、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难关。针对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要求全市职能部门进一步给企业减轻负担,营造宽松环境。涉及市政府主导收取的煤焦等规费,暂缓收取;涉及企业转型或新上项目而应收取的城市建设配套等费用给予大力优惠。据测算,从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份,累计减免、暂缓收取企业煤焦规费约3000万元左右。而且从今年起,*所征收的企业排污费留市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
5、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确保煤矿安全发展。在当前的严峻经济形势下,容不得我们在安全生产上有丝毫放松。市政府每周由分管副市长召开一次煤矿矿长座谈会,通报政策信息,了解矿长思想动态,积极重申企业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并要求煤管局严密监管,公安局严控火工品,国土局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坚决杜绝煤矿急功近利,掠夺性开采。与此同时,积极做好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前的准备工作。
6、高度重视困难企业稳定工作,千方百计化解矛盾。困难企业的稳定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按照先稳定企业人心,再帮助企业起死回生,并从最坏处打算三个层面入手,一企一策,分类处置。为此,专题召开市政府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成立了两个专门的帮困协调驻厂工作组,帮助企业稳定人心,走出困境,督促企业拿出方案和时间表妥善处理好拖欠职工工资、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同时,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招商引资、技术改造,力争尽快恢复生产。我们还做好从最坏处打算的准备,责令检察院、法院做好对企业财产的保全监控,劳动局做好企业职工的摸底,经贸局做好企业改制的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在介纺、二陶等其它破产企业改制上,毫不松劲,坚持
7、学孝义、比孝义、赶孝义。孝义与*的经济争先发展的勇气和作法,我们于2企业老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孝义市有关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参观了我市的益达30万吨甲醇项目,紧接着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座谈会,深入剖析了*的四点差距,一是企业上项目的氛围不如孝义浓烈,二是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如孝义强烈,三是用足用活政策不如孝义灵活,四是把有利条件转化为经济优势不如孝义明显。同时,科学分析了*拥有的大企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城市优势、文化优势等六个比较优势。要求每个企业都要有项目,有动作,不能坐等危机过去,要积极应对,争取主动。座谈会上企业反响十分强烈,当场有六户企业进行了积极表态。应该说,在这样一种困
1.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存在严峻形势
1.1群众体育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作用发挥不够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就两者的关系而言,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运动的本质实现的保证,竞技体育运动反过来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唇齿相依,共荣共存,竞技体育离开了群众体育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995年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群众体育有了较好的发展,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消费逐年提高,群众体育组织得到加强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场所、设施明显改善。但相比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明显滞后,这将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动力。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因此,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期滞后,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与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协调,必将让人们对竞技体育高速超前发展产生质疑,同时,也会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群众体育的作用难以发挥。因此,加速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也是竞技体育持续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1.2我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
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从奥运贡献度分析,第29届北京奥运会入选的奥运会运动员中,东部入选的就有440名,占总人数的68.86%;中部107人占总数的16.74%;西部有92人入选,占总数的14.39%。第29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中,来自东部的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73.68%,中部占金牌总数的17.54%,西部只占8.77%,获金总数不足1/10。根据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的参赛成绩和获得的奖牌数的统计(不含和各大体协数据),东部的十个地区在此届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牌数量占十运会奖牌总数的65%,中部的九个地区占22%,西部的十二个地区仅占约13%。呈现出竞技运动成绩上东、中、西部区域的巨大差异。在运动员数量方面,我国一线运动员中,东部地区占了总数的1/2,具有绝对优势;从运动员等级指标分析,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员人数中,东部也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中部次之,西部只占1/5;只有后备力量的储备上,西部占总数的1/3,相对较高。这些指标充分体现出东、中、西部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方面的巨大差异。资料显示,在2003年全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体育场地从812118个增长到850080个,全国乡(镇)村共有体育场地66446个,仅占全国总量的8.18%,体育场地城市与农村发展水平不均衡。
2.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对策
2.1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实现项目协调发展
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对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全面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巩固和保持原有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金牌的项目分布,挖掘田径、游泳、水上等基础大项金牌潜力,提高篮球、足球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集体球类项目水平,同时,实现夏季与冬季奥运会成绩的协调发展。这些要求正是我们今后应加强和完善奥运战略布局的重点和思路。要结合我国地域广阔和人群差异的特点和优势,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着眼长远,协调奥运与全运,合理布局。具体地说就是:巩固跳水、体操、举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保证投入,挖掘潜力,继续保持优势;加速潜优势项目向优势项目的转化,增加投入,以培养尖子选手为重点,实现金牌突破,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大力加强“金牌大户”田径、游泳、水上项目,以小项突破为重点,科学选材和训练,力争早日突破;抓好群众基础好、观赏性强的足、篮、排等球类项目,以女排、女足、女垒、女篮、女曲等项目为重点,力争出现好成绩。
2.2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提升竞技体育比赛的国际水平
竞技体育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比赛来安排和进行的,可见竞赛是高水平体育运动的核心。要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和协调作用,深化全运会、全国城运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单项竞赛的改革,建立起一套与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国际大赛衔接,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不同层次队伍的需要,适应竞赛市场要求、有利于高水平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改革全运会设项、参赛条件、计分办法,围绕奥运项目布局,加大全运会的奥运战略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合力,实现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奥运战略。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的国际化,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是竞技体育话语权的集中表现,也是各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组织影响力的体现。各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广泛参与,不但给运动员提供了更多比赛交流的机会,还提高了比赛的竞争性和激烈程度,赛事更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使更多的赞助商、媒体和观众参与其中,提升了赛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残疾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今我国大学生存在缺乏对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锻炼,学生自身能力的下降导致我国近年来就业率的不断下降,有一部分学生的“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面对就业缺乏自身主动性,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相关的专业基础,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些都导致大学生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国部分高校内的残疾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严峻,残疾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双重压力。
二、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决定其就业的成败,因此积极探索和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件有利于残疾群体发展和大学生群体发展的重要举措。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同时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也是我国高校进步的表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出现就业率偏低的情况,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招收残疾学生的高校更有信心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因此提高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于国家,于社会,于学校,于残疾人都具有益处的行动。
三、残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一)学校扩招导致我国学校出现供过于求的现状
自从我国实施扩招以来每年高校招生人数一直创历史新高,扩招的后果导致我国每年毕业的人数也将会增多,这样就会出现人才的饱和情况。残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其就业状况也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
(二)人岗匹配程度低致有岗无人能满足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针对残疾大学生的培养不断进行改革,但是在很多专业性强的方面方向依然做的不到位,在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上依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样最终出现了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涌进市场但是这些残疾大学生却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
(三)残疾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眼高手低”的情况
很多残疾大学生对社会整体情况认识有限,加之其作为残疾人中的知识精英,与生活实际情况相比其对于岗位、工作环境、薪资水平期望较高,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立即实现就业。
(四)就业能力不足是目前残疾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很多残疾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就业能力,而就业能力恰是企业招聘大学生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要想解决残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核心。
四.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残疾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1.学校要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让残疾学生认清现如今的就业形势,降低残疾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帮助残疾学生改变“眼高手低”的心态。同时学校要积极引导残疾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正视当今就业形势,确定适合本身的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鼓励残疾学生体验基层
学校要积极配合国家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和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到基层中去接受锻炼,树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西部去的观念,在基层中不断历练自己,实现人生的升华。如有条件,残疾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相应的机会走出去看一看,储备自身的经历和阅历。
(二)加强残疾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残疾大学生自身的“软实力”
1.扩宽残疾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渠道。残疾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校专业课知识之外可以通过参加学校活动扩宽综合知识面,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进行学习,做好知识与文化的储备。
2.发挥学校的实践平台作用,学校鼓励残疾学生主动争取班委、学生会的职位,在这些活动中历练不仅可以提高残疾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团体协作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完善社会实践教育。高校在实际行动中要切实体现出实践对于残疾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性,学校要积极建设实践活动基地,鼓励残疾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勤工俭学等活动。
(三)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硬实力”
1.改革教学课程,提高残疾学生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于残疾学生就业情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要以就业形势为参考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要引进职业人才作为指导老师,强化残疾学生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在开展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技能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学活,提高残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高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高校在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积极与对口企业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残疾大学生在实习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专业自豪感的提升。
3.鼓励残疾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学校每学期通过举行竞赛的形式提高残疾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竞赛中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五.结束语
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残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政府在残疾大学生就业中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要更多的给予关注与机会,学校要调整教育方针,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切实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就业编辑部.2004年中国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7):4.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人力资源变革和创新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王立刚:随着近期某些外企将制造厂迁移出中国,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二是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本身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肯定会有所下降。同时,企业会在成本压力下裁员、减员。这就折射出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水平不高等问题。但越是这样的问题,就越说明企业人力资源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与招聘相关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与员工薪酬相关的变革与创新来吸引优质人才,发展人才潜力,降低人才流失率,并以此来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确保企业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这对于现阶段的企业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占的比重有多重?
王立刚:国际上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制高点,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管理来讲非常重要,但中国企业距此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中国服务业或其他领域,基本上人力资源的成本能够占到企业总成本的60%,由此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许多企业在考虑业务保增长的同时,还会对创新人才和高端人才有很强的需求。他们意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核心人才团队,才能建立起自身的优势和差异化,因而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管理也会日益地健全起来,慢慢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比例”靠近。
记者:请分享一下国内优秀企业的典型案例。
王立刚:阿里巴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企业。最初创业的“18罗汉”是阿里巴巴的基础团队,直到今天这“18罗汉”的基础团队已经成为了核心团队。由此可以看出,人才跟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才能搭载“人才高铁”快速的驰骋。相应的,企业要通过创新的企业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合理的激励措施为人才铺设“轨道”,使企业与人才的目标价值观保持一致。其实在易才高速发展的这几年当中也反映出这些问题,06年我们大规模引进同行业的管理人员,使得业务不断发展。在引进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引进人员的专业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针对他们的激励措施。而在08年以后,易才开始引进国际化人才,其中不乏一些国际500强企业的高管,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国际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而且要使企业人才战略与企业发展阶段相结合,这样会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动力支撑作用。
记者: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在人力成本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他们应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王立刚:虽然目前人力资源在小微企业中的地位有所攀升,但核心人才的招聘难题依旧是影响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微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制约,人员培养能力尚弱,而小微企业的资金不足也往往导致薪酬竞争力不高,难以吸引核心人才。对此,目前60%的小微企业是通过将有限的人力成本资源向核心人才倾斜,来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小微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提升人力绩效来促进企业竞争力迎接挑战成为亟待思考的命题。
同时,这种人力绩效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用人战略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借助专业的外包公司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人力的问题。对此,易才根据客户的需求,分别推出了以HR流程外包及数据处理为核心的HRO解决方案、以人才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核心的TMO解决方案和以员工福利制度及管理为核心的BMO解决方案,力求全面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问题。与此同时,易才还将基于SAP移动技术的CTDSAS系统,该系统可以为零售行业终端提供实时、精确、可控和直观的管理体验,以及提供将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融为一体的一站式管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