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命责任感

生命责任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命责任感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命责任感

篇1

见到孙剑萍时,她正面带笑容地在办公桌前阅读一封来自黑龙江的信。原来,写信的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奶奶,她在信中赞扬了三正医疗“塔能”产品的疗效,以及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并随信寄来几斤自家种的黄豆以示感谢。孙剑萍介绍,这样的信件,她收到过很多,正是这些患者的认可、鼓励和信任,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推动自己和公司不断前进。也许听到这些你会有些许质疑,但她接下来的一番话语,则会让你释怀与信服。

孙剑萍说:“我经历过重疾、车祸,是一个体验过死亡的人,所以我最理解生命的意义,也最敬重和珍视生命,更知道了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1994年,当关于呆在金字塔内可以减轻很多病痛的报道激起了人们研究金字塔之谜的热潮时,我就想,何不将金字塔做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医疗器械?于是,我委托航空、通讯、中西医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发,也就有了第一代‘魔塔’脑康治疗仪的问世。‘塔能’利用‘能量疗法’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做法,正好顺应了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非药物绿色疗法的主张。并且随着产品的推广,我们不断从患者那得到肯定性回馈。这一切促使我下定决心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奉献自己的下半生。”

自利利他,提升产品质量

“佛教倡导‘自利利他’,就是要人在自己获利的同时也要造福他人。经营企业也是如此,在自己获利的同时,还能回馈他人,造福社会。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本着与众生广结善缘的宗旨,时刻切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技术质量上严格把关,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不断生长的空间与土壤。健康产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尤需如此。”当被问及如何保持企业的活力与生命力时,孙剑萍如是说。

20年不懈努力,三正医疗赢得了国内上百万客户的认可和美誉,被重庆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重庆市重点新产品”、“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荣膺2010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并连续12年荣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这一切都源于三正医疗本着“人不正,无以为信;业不正,无以为本;品不正,无以服众”的企业理念,组建了专题科研开发机构,对磁晶片的形状、大小、质量,对中药的选定、配伍以及磁、药与金字塔能的关系进行严密、科学的研究和实验,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材料和细节抓起,选用军用级别的电子元件和航空插座,并严格进行生产过程管理和逐排的进出厂检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为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成立了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一对一为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优的方案解决问题。

三正医疗的做法,让我想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陈钢在多个重要场合讲到的一番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希望和期盼,更是企业推动自身发展的力量源泉。质量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是许多大企业的宗旨,三正医疗20年来一直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们将道德放在了首位,牢记自己身担的社会责任。

知恩图报,创俱乐部表孝心

2003年,三正医疗成立了长寿俱乐部。谈及俱乐部的创立初衷,孙剑萍说:“随着我国人口跨地域流动的加剧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佛教倡导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想到我们公司的主要客户就是中老年人,他们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心灵缺少慰藉,我们创办了三正长寿俱乐部。”

俱乐部除了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健康讲座、体育竞赛,保使会员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还设有专门的爱心热线,以帮助老人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和烦心事;并为会员创办了一份内部读物《红叶》,介绍科学、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更为会员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十余年来,俱乐部举办的“爱心健康大使”、“爱心传递”、“‘脑康’进万家”、“会员风采展示”、“优秀会员评选”等持续性活动,让全国各地会员在参与与交流中得到健康和快乐。

篇2

家庭教育由来已久,并且对一代代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学者骆风研究认为,根据目前可以考究的资料显示,我国最早从事家庭教育活动的是早在3600年前的夏末商初时期,而国外则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古埃及时代。当前国内对家庭教育内涵的认识并不一致,《教育大辞典》对家庭教育的解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通常指父母对儿女所进行的教育”。著名学者杨宝忠解释为:“家庭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它是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构成人员之间的终生持续不断的教育和影响”。我国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解释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辈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而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教育和影响。本文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这个教育和影响可以是有意的,无意的,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微观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有形无形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子女,而父母要让子女接受自己的言行观念,会有意无意的做出榜样以规范自己的双向影响与互动过程。

1.2 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

1.2.1 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如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重点等各方面。所以父母不能简单地把家庭变成教室。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表现在:

①早期性特点: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②感染性特点:家庭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是耳濡目染,是一个感化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教育工作中有着特殊意义。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情感的这种感染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权威性特点: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长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家长的教诲,子女能听从;家长的批评,子女能接受;家长的意图,子女能心领神会;家长所希望的,子女能努力做到、做好;家长所反对的,子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总之,家长的意志对于子女的言行有较大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要比其他人对孩子的制约性更大。

④针对性特点:相对来说,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更强。针对性强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是家长,是父母。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父母之所以能如此了解子女,并不仅仅是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和子女有特殊的关系――血缘关系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

⑤及时性特点: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的细微变化,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父母通过对孩子言行举止的及时掌握,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做到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⑥连续性特点:孩子出生之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德、谈吐举止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1.2.2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但家庭教育也有他的局限性,这表现在:

第一,家庭教育里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作用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发挥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承担着双重角色的,即父母和教育者。但很多时候,家长只强调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而忽视了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在对子女的教育中重视作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照顾,甚至于溺爱,缺乏缺乏作为教育者的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和有序性。

第二,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缺乏应有的理智,容易感情用事。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容易也是最经常发生的偏向,是家庭教育不易突破的难点。大部分家庭教育的失败,都源于此因。父母感情用事主要表现在:行为易走极端;娇惯溺爱;简单粗暴。

第三,家庭教育比较封闭。家庭是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作指导,这取决于家长的兴趣、爱好、意志、思想水平、教育能力等。而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家长的素质和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势必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成效。

总之,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使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膨胀。重知轻德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学校化。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诱发了父母过高的期望值。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方式,造成孩子言行不一。

2 生命责任感概述

2.1 生命的含义

生命,从文学的角度讲,就是性命,就是活命。从生理学角度讲,生命必须是有心脏跳动、有呼吸、有大脑活动等条件。从法律上讲,生命是指法律主体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整个过程。从医学角度讲,生命就是活着的状态,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辞海》中对生命的解释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衍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生命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综合起来,本文将人的生命描述为:人的生命是自身繁衍、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反应等的复合现象。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

2.2 责任感的含义

责任感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和“责任感”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是人分内应做之事,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或者机制促使人尽力做好,故“责任”有被动的属性;而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把责任感定义为一种精神是恰当的,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其范围要比表示情绪和感情状态的“心情”一词广泛得多,能够涵盖“责任感”的丰富内涵。作为心理学概念,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人的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除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靠教育,包括自我教育。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2.3 生命责任感

生命责任感,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不单是对自我生命,还包括了对他人的生命。

3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影响

3.1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导致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的缺乏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多关心呵护,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很少有父母能够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也很少有父母对子女进行生命教育,因为他们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应试教育与特长培养上,父母看到的是孩子将来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的竞争硬件,与学习、与成绩没有直接关系的基本都不在父母的关心范围内。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是导致大学生缺乏生命责任感的重要因素,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自私任性、傲慢无礼、贪图享受,而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冷酷暴躁,缺乏同情心。

3.2 家庭不和谐导致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的缺失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能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习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让孩子无所适从,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就得不到父母的悉心调教和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树立良好的生命责任感。

3.3 父母自身生命责任感缺失造成对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的缺位

不可否认,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因为父母文化素养的差异,教育水平的高低,思想观念趋利化,有不少父母本身是比较缺乏生命责任感的,就更谈不到对子女进行生命责任感教育;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一味地追求理论学习,追求高分,忽视了子女的全面发展,认为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事,子女只有考取名牌大学,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是步入社会竞争的砝码,不能引导子女建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不会让子女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4 构建和谐家庭教育,增强大学生生命责任感

4.1 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一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片面的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的子女很难成为合格的人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长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对子女要从小进行生命责任感教育,首先要教育子女关注“个体”,改变传统的“无我”、“无私”的思想,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个人生命价值、利益同样应该得到重视。要教育子女珍爱自我生命,因为“自我”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联系着父母,联系着家庭也联系着社会。其次要教育子女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体现。作为父母,要让子女从小就知道,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而且生命只有一次,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一切。

要让子女从小就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认识到生命的责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自爱且能他爱。

4.2 提升自身生命责任感,以身作则,强化大学生生命责任感

篇3

■铁块从天而降

5月29日中午11时10分,吴斌驾驶杭州长运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左右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江苏境内),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

车载摄像头记录下了全过程,画面显示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

由于吴斌的肝脏损伤实在太严重了,按医生的說法,他的肝脏已经像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输入的血已经相当于给全身的血换了一遍。需要度过最关键的5天排异观察期。6月1日凌晨零点十三分,吴斌病情突然出现恶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虽经医院全力救治,吴斌还是于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过世,享年48岁。

■还原最后40秒

根据杭州长运提供的车载视频,我们来还原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分钟。

11点39分24秒,一个块状物体,穿过挡风玻璃,击中吴斌腹部。吴斌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块状物体”弹了一下。先用右手捂住腹部。挣扎着将右腿伸长,踩住刹车;11点39分52秒,吴斌解开安全带;11点39分55秒。停车,左手拉手刹;11点40分05秒,想努力站起来,告诉乘客注意安全。

■10年零投诉

记者从杭州长运集团获悉,作为一名专职驾驶员,吴斌自2003年进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把旅客的安危放在首位,他刻苦钻研驾驶技术,认真做好每次出车任务,以良好的心态、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无数赞誉。

他驾驶客车已经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作为一名窗口服务者,他始终把车厢作为自己的“家园”,以诚待客、以心交心,十年来,旅客投诉为零,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

据无锡高速交警大队的警官介绍,5月29日乘坐吴斌开的大巴的乘客笔录做得非常特别,因为很多旅客都写得声情并茂。特别是对吴斌安全操作细节的描述相当仔细。还有不少旅客对于吴斌在千钧一发之际能如此冷静地停车而动容。要到医院看望吴斌。

■负责的好男人

他的岳父汪先生告诉记者,吴斌非常有责任心,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一点都不意外。而且吴斌还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出车之余总还要帮忙做些家务。陪老人去看看病;他是女儿眼中的好爸爸。平时会带读高二的女儿出去打打羽毛球。缓解她的学习压力;他还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很顾家。疼爱妻子。

而吴斌姐姐的眼里,这个弟弟爱好运动,平时也注意锻炼,身体很棒。“要不是棒棒的身体,估计他在关键时刻都无法挺住。”吴女士在第一时间得知弟弟病危时,还一度寄希望他能战胜死神。但是最后的结果,让她悲痛欲绝,“他这一生都很平凡,但在最后一刻却做了件最伟大的事。”

■老婆,我爱你一生一世

那天小雨簌簌,我和摄影记者买了一束,骑着自行车,来到吴斌家。吴斌家不大,70平方米左右。生前,他和妻女、父母一直住在这里。吴斌爸爸今年74岁,妈妈72岁,担心两位老人触景生情,吴斌妻子让老人家暂时先住在宾馆。吴斌的女儿。今年18岁,读高二。在宾馆陪着爷爷奶奶。

昏黄的灯影下,悲伤无处躲藏。吴斌妻子。模样清秀,很瘦,缩在灵堂吴斌照片的身后。穿着一件黑色针织外套,可手心依然冰凉。說起丈夫,她忍不住在生人面前呜呜哭着。“本来,我们准备31日坐飞机去云南。吴斌工作很忙,天天在外面,这是我俩第一次要坐飞机去旅行。可29日,突然就听說他在路上出事故了。

“吴斌吸烟,但是他从不喝酒,即使过年,他也从不喝酒,因为他是司机。他对工作很负责,对我和女儿也一直很好。每年我过生日。都给我买玫瑰花。”吴斌开车时,妻子从来不敢给他打手机,“他每天的班次我都知道,我都会算着时间,等他到杭州,再给他打电话。”

吴斌妻子无名指上戴着刚买的金戒指。上面刻着“520”,另一只戒指刻着“131”,“虽然吴斌不在了,但我还是要给他戴上。这对戒指是我俩之前商量要一起去买,当结婚纪念礼物的。我爱你,一生一世。”

■交警流着泪做笔录

6月1日,吴斌的遗体被送回杭州朝晖五区的家中。吴斌的同事、朋友、被救的乘客,还有素不相识的杭州市民甚至外地人纷纷赶来悼念。数百个花圈。上千个鞠躬。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意。“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是前来吊唁的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话。

篇4

有不少爱护我们的读者赐信提醒:千万不要因为加快出版频率,使杂志品格降低,变得贫瘠粗糙。

我们会把读者朋友们的叮嘱,郑重地悬于案上、放在心头。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信念一直是:办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

责任感云何?

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作为,无时不刻地接受着生活世界的塑形,同时反作用于整个生活世界。于是乎,他的为自己负责,就是为周围负责;他的为周围负责,就是为自己负责。他的涓滴的改善自己的努力,就是涓滴的改善世界的努力;他的涓滴的改善世界的努力,就是涓滴的改善自己的努力。而他对世界的这一点同体之感、殷切之意,就是通常所说的责任感。

诚然,这些话只是老生常谈。但里面正关联着我们每日工作的目标、方法及最深层的理想、动力。

正因为所谓“责任感”,不过是对普遍联系的命运的真实领受,所以,我们认为,不必把它当作某种特殊使命,以过于紧张的姿势承担。只要我们反躬自察,就会发现责任感其实一直内在于人,是一种本分。拥有责任感,正是个人或群体拥有觉悟的自我、能够发挥泉源不竭的生命力的表现。

对于杂志,我们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不能使读者重视我们对世界的见解,那么,我们的生命是轻浮的;如果不能使读者感受我们对世界的期待,那么,我们的生命是含糊的;如果不能使读者赞赏我们改善世界的努力,那么,我们的生命是笨拙的;最后,如果不能使读者和我们心神相通,不能使读者感到我们所谓责任,其实正是多数人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那么,我们的生命只是一场无能和仓促的表演。

所以,当我们说到我们必须具备责任感时,我们只是在感悟自己生命的成长,同时把这种成长和读者的成长、整个生活世界的改善,珍重地放在一起。

我们相信,“责任感”三个字里,存在着“人心之同然”和杂志的立身之道。

一年前,有位云南偏远山区的教师,来信告诉我们,他多年一直自费订阅《南风窗》,并常常将其中优秀的文章带到课堂,一字一句地读给孩子们听。他说,孩子们也喜欢听,还把他们的“听后感”写下来。

类似这样的信,我们还收到过很多,它比任何成功名流的激赏更令我们感动。

我们眼前,时时会浮现出山里孩子们仰起一张张小脸、全神贯注听老师朗读《南风窗》的情景。这使我们领悟到“责任”的真实品质:它是严肃和沉甸的,同时也饱含着轻盈的喜悦和朴素的信赖。

其实,在这纷繁的世界面前,我们也只是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孩童,而我们的教师,他的名字就叫“责任感”。他内在于我们,指引着我们,提升我们的精神和理性,使我们的视野高出群山的怀抱,呼吸到从世界高处吹来的清新辽远的风。

谁能说这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呢?!

亲爱的读者朋友,我们又一起上路了!

篇5

六月淅沥的小雨淋不熄人们宣传安全的热情,肆虐的洪峰冲不垮万众誓保安全的决心。在安全极大地被关注被重视的今天,我唯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当无数热情的心,坚决的心在激烈跳动的时候,少几颗无辜的心因为安全事故而远离红尘。 纵观历史,生产安全事故原因不尽相同,可归结起来主要不外乎几种。违章操作或违法作业,这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操作人员业务水平低;工作态度不认真,管理者对安全隐患缺乏及时查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健全;管理者或职工缺乏责任心等等。在众多事故原因中,最重要的要数责任心了。

说到责任,人们听得最多的口号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大于天”等等。是的,责任的确应该大于天,那是因为,面对生产生命更重要,面对危险亲情更重要,面对个人得失全局利益更重要。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应该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更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安全,人性的需要,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一个人只有充分地尊重、关爱自己的生命,才能也才会去关爱别人,正如一位哲人说过,要想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自己心里首先要有阳光。除此之外,在大多数安全事故中,假如当事人还能时常记得每日盼他平安回家的亲人,想到在那个家中,有那么多的责任需要他去承担,有那么多的心需要他去温暖,也许,他就不会酒后驾车,不会违章操作,不会因一点点的疏忽断了手脚,丢了性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珍惜美好的家庭,就是维护家人的幸福与安宁。为了年迈的双亲没有心碎,为了可爱的妻儿不会流泪,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珍惜生命,必须树立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因为我们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

在一个人应有的责任心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安全方面有更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在对别人生命健康的尊重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对集体、国家利益的维护上。纵观无数重大、特别重大事故,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属责任事故。在事故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当事人或管理者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人生命健康的极不尊重,对集体、国家利益的极度淡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一个把他人的安全、人民的利益置之度外,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必将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或受到法律的严惩,或遭到社会的唾骂。在某些时候,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篇6

当前,孩子的学习受到家长前所未有的重视,学习积极性作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家长极为重视。虽然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学习积极性教育,甚至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孩子却把这些视为耳边风,依然故我。对此,许多家长很无奈,感叹孩子“少年不知愁滋味”。笔者认为,转变观念,进行责任感教育,是培养、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措施。

一、缺乏责任感导致缺乏学习积极性

责任感是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之一。只有当学习者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生活道路要由自己脚踏实地地走,负责任地生活时,他(她)才会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个人理想,进而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许多孩子在家庭中过着一种缺乏责任感的生活,无论对家庭成员还是对自己,无论对现在还是对未来,都缺乏责任感,用“不劳而获”形容他们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在家庭生活中,除了学习是孩子的社会责任外,他们几乎没有别的责任,养家糊口不需要他们,家务劳动也不需要他们,只要他们学习好了,家长就满足了。就是学习,许多孩子也体会不到太多的个人价值,因为他们学习与否、学习努力与否、学习好差与否,都没有事关当前生活的现实意义:冷了有衣穿,饿了有饭吃,没零花钱了家长就给,学习不努力、学习不好顶多挨家长的唠叨、训斥,习惯成自然,天长日久,家长的责骂也就无足轻重了。许多孩子,除了感受不到学习对当前生活的现实意义之外,也体会不到学习对自己未来的意义,很多孩子觉得,将来实在虚无缥缈,再说将来的个人生活已由家长负责安排了,住房由父母盖(买),结婚由父母出资,工作由家长来找,有了孩子父母还会帮着照看,父母死了自己还有遗产可以继承,何劳自己操心未来?某教师批评一个上课玩手机的学生时说:“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怎么生活啊?”学生振振有辞地回答:“俺爹给俺积攒的钱,俺一辈子也用不完。”教师竟哑口无言。可以这样说,现在的许多孩子过着“在家靠父母”而心安理得的日子,独立自主地生存与发展的意识淡薄。这种缺乏责任感的人生态度使他们缺乏理想,难以明确学习目的,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二、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原因分析

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下面的观念对孩子责任感的缺乏不无影响。

1.生命永生观

中国儒家文化将子女的生命视为自己生命的存续,这就是儒家的“永生”说。这种生命延续观在儒家的精致文化中不限于它的生物学意义,还十分重视作为文化的、社会的等生命的延续。因此,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子女教育,以图通过子女的繁衍、教育而达到生命的“永生”,这是中国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和价值追求。[1]

在传统文化的生命永生观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家庭关系是以亲子之间的纵向关系为轴心的,亲子关系体现为界限的模糊(以父辈意志取代子辈意志)、感情的越界(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了过多的爱,消解甚至取代了夫妻间的爱)[2],于是“中国父母差不多半生都在为了孩子忙乎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到上学、工作,到生儿育女,全过程都恨不得全部承包”。中国亲子关系的一种典型的共依存行为就是对孩子责任的替代(父母代劳),家长完全代替了由子女独自承担的责任,孩子过着一种无责任的生活。孩子在这种氛围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麻木不仁的生活。

2.以慈养孝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养儿育儿不单是为了孩子今生的生存与幸福,也是为了使儿女能够赡养父母,这种赡养既包括物质的供养,也包括精神的抚慰。子女将来能否尽孝养老既取决于子女的赡养能力,又取决于他们的孝道和赡养意愿。传统观念认为,实现养儿防老的手段是家长以慈养孝,即父母施慈更多地是为了激发子女尽孝的热情,增加子女更多的孝行,父母以慈养孝、儿女以孝报慈,父母老来有靠。

从社会交换理论来看,“以慈养孝”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往往导致家长们错误地解读“慈”及“以慈养孝”,认为“慈”就是父母承担家庭生活的一切责任,子女无事一身轻、无忧无虑、快快乐乐,“以慈养孝”就是前半生父母做牛做马、子女作威作福,后半生子女为父母做牛做马、父母安享晚年。这种错误观念会导致亲子之间界限不清,使子女过上缺乏责任感的生活。许多中国父母对他们在子女成年前与成年后所应负的责任范围往往是不加区分的,如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愿意继续承担成年后子女的教育责任,永远充当子女保护者的角色,父母责任心的“超重”容易造成子女责任心的“失重”,许多子女都将理应由他们承担的责任,如自理生活等都诿之父母。

3.学习至上的价值观

学习至上的价值观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学问的人、科举之士总是受到社会尊敬,传统的官本位文化渗入到老百姓的精神世界之中,对“官”的向往与追求成为历史上中国人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观念盛行,家长极为重视子女的读书、学习。在某些家长看来,“学而优则仕”的现代阐释是“读书—考大学—上名牌院系—读热门专业—挑好的职业、岗位”是人生最佳的奋斗路径。

篇7

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我班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二、诱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三、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感共鸣”抓起。

一、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中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于是,我利用班会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中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二、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

三、社会调查,明确责任感之重要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不容半点忽视,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大小巨细的事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决定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孩子们通过走向街头巷尾,通过网络查找了解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

其中,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个体户张司机几十年如一日安全驾驶等事例令同学们啧啧称道,而设计人员错写了三千瓦为三瓦的事例、电力安装工人粗心少写了一个“不能合闸”的警示牌而造成四十万元的损失等惨痛教训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多么的重要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这次活动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动力,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动力。

四、生活聚焦,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55-01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感共鸣"抓起。

一、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二、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红岩精神”是重庆地方特有的教育资源之一。

三、社会调查,明确责任感之重要

篇9

2、勤奋工作,细致踏实,热爱岗位。

篇10

在这本书中,对责任做了非常精辟的阐释,责任首先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使命。事实上,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会失去社会对他的认可,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

工作意味着责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就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就会懈怠自己的责任,就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别人带来生命的威胁。以我们供电企业来讲,从安全生产到市场营销,安全生产每一个小局部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才保证了大电网的安全运行;每一个用电户几十元电费的准时收缴,才构成电费结零的基础。供电企业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需要高学历、高能力,但所有的专业都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每个人,无论在那个岗位,都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进而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更值得信任。同时,他因此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更多地把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能力。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是为自己做的。

责任胜于能力。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一个员工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所在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当然,责任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责任感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而责任需要用业绩来证明,业绩是靠能力去创造的。

篇11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否强烈而牢固,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现,更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使其度过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含义

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社会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也是社会化的结果,它含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并表达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从德育学角度看,责任感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情况是否满足的道德判断;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从价值取向角度看,普遍社会责任感意味着关怀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实现,关怀自我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实现,尊重生命、尊重且捍卫人格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关怀社会正义的实现、积极对抗邪恶和不义。总而言之,责任感是指责任主体在一定责任认识的指导下,对责任对象履行一定的责任,并由此得到相关的内心情感体验,它是知、情、意、形相统一的过程。责任感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

1.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我国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我国教育正面临从义务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这就要求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注意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前部分高校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他人以及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这种现象与我国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因此,高校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我国现有发展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2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高职院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基础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信仰,形成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阶段,加强社会责任感培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强化道德观念,培养其崇高的思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规范自身行为,在自觉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同时,认识社会环境,明确自我定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3.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高校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主观需要

综合素质是由思想道德品质、职业技能、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组成的,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占主要地位。社会责任感是思想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衡量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准。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信仰缺失,对社会环境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身定位不明,价值取向模糊。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自律自强,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整体的社会责任感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对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做事功利化

当前,许多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评奖学金的方式采取的是综合测评。实行这一制度,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方向发展,不再同于高中的唯成绩论。实行这样的制度,本意是好的,然而许多学生为了争学分所采用的手法简直让人汗颜。在评奖学金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许多人为了加分和其他同学闹得不可开交,许多人为了加分造假的事也频频出现。

2、漠视社会公德

当代的

大学生,本该是激流勇进的一代,但是在现实的面前,许多大学生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平、丑恶的事件根本不敢发声。为了自身的利益,一些大学生选择沉默,毫无责任感可言,和革命年代的大学生相比相形见绌。更有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不检点,随意乱丢垃圾、破坏公物的也大有人在。

3.追求权利、忽略义务

权利与义务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享受权利就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然而,一些大学生根本没有义务意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讲究索取,不讲奉献,个人利益远远高于集体利益。

4. 舍本逐末,不注重传统,追求西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许多思潮的涌入,让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渐渐的丢失了传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抛之脑后,过分的追求西化。一味的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了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四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个体性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偏重个人价值实现。在教育层面,社会习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在这种考分激励机制下,教师难将有限精力分配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这类德育构建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更为急功近利,狭隘地将教育孩子等同于为孩子报各类辅导班提升成绩。这是青少年价值观的错位的环境因素。

2消极影响的时滞性使高校对部分大学生价值观重塑的困境显现。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易受到成功标准庸俗化、物质化等片面观念的影响。同时我们注意到,消极理念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幼年时期对社会形成的片面理解,由于行为主体的社会性未成熟,因此较少作用于社会,但随着行为主体更全面广泛地与社会接触,即青年阶段这种片面的理念将直接作用于社会,并呈现出突发式的特征。 3当代家庭的构成模式诱发社会责任感弱化。当代的大学生多出生在上世纪 90 年代,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的构成模式客观上使得独生子女们独享了家庭全部的爱与照顾,在亲人的呵护中,常常忽视了对家庭的感恩意识。对家人和社会的期望相对高,对自我要求相对低;权利意识相对强,家庭责任感相对弱。从小在层层保护下,遇到的困难挫折少,生活阅历简单,缺乏社会实践,抗打击能力不强;认识事物比较片面,多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我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所看到的事物现象及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辨析能力,进而容易走向极端。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从而无法产生对社会负责并为社会发展而奋斗的动力。

五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使之成为对社会负责的公民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高等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需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提高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高等学校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除了要求教师有爱心、耐心和宽容心外,还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独立,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前提。实践证明,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实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信任学生,就是相信人性向善性的存在和个体人格自我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反对灌输、强迫,倡导平等对话、启发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根本内涵就是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和风细雨的教化、无微不至的关怀、耐心细致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选择、自我判断、自由思想的能力,去选择他们应该、可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激发他们责任担当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

2.培养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关乎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崛起关键是青年的崛起。高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发挥阵地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唤起青年大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形成民族凝聚力,激

他们民族责任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灵魂。大学生是先进思想、精神、文化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把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便是国家之幸,民族的福祉。要引导大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趋势,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本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人生追求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3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个港湾,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有着能动的影响。家长应该有长远的目光,不能过分宠爱子女,要引导子女懂得担当,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独立自主的精神,重视孩子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社会责任感相关品质的教育。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孩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能力。家长要注意子女的行为规范,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家长更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修养,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让孩子接受正面的教育。

4 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能起到调节作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一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老优秀的民则传统和美德。二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任何时候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能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5将社会责任感培养纳入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战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始终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了“文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核心+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所肩负的责任有一个具体深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院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专业教育课程,提高专业课质量,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学校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6在班级范围内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班级就是微缩的社会环境,教师在展开社会责任感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管理,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集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合适的集体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爱和温暖,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促使学生在班集体活动形成团队协作概念。通过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强化其个人利益以集体利益为前提的思想观念,从而有效的提升其整体责任意识,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

7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应该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起表率作用,这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

8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 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

总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社会风气、价值导向和传播媒体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通过教育来实施,更要通过制度来保障。社会应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各种责任制度,扬善惩恶,弘扬正气,促使社会成员勇于担当责任;家庭教育要突出对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应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能力;学校要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评价监督机制,努力为社会输

送品德高尚、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2

1 利用真实故事,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当今的小学生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讲这样一个故事。真实地讲述了某某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最后,在我的分析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了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惨痛结局的根本。孩子们听后引起强烈反响和深思,经过讨论,认识到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经过这种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道德经验,促进了对责任感认识的内化,达到了情感诱导的真实效果。

2 利用课堂阵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非常重视语文课、写字课、心理健康课、班会课,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我从不给学生讲大道理,在每一堂课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听讲、回答问题、读书、写作业,培养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知识不要单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学习的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说明学习的责任心就强。通过课堂纪律的监督,同学们上课普遍自觉守纪律了,我就从班主任的课堂延伸到所有学科的课堂。学生往往是上班主任的课守纪律,而上任科老师的课就放松了,针对学生的两面性,我要求本班学生不仅要上好班主任的课,更要上好其它学科的课,这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多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厌其烦地“反复抓”、“抓反复”,塑造着学生上课主动学习的责任心,现在同学们逐渐上课自觉了、稳定了,视上课专心为己任。当老师们选我们班上课时,同学们都很珍惜每一次机会,认为这是老师们对自己班的信任,也是平时同学们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的责任心换来的。

我还培养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认真改正每一道错题。比如,培养学生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不要求学生人人写字有字体,必须要求学生有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责任心。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乱,说明平时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字写好了、作业本干净整齐了、学习态度一端正,作业的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可见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表现责任心的行动。翻看着同学们整齐的作业本,老师笑了、家长乐了。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学习状况,在全班普遍,班级学习风气浓了,同学们追着老师改错题,免作业的同学自己找题做,希望老师多指导。

3 引导书中漫步,加强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有志之士的高尚行为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引导学生书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书香飘园”活动。在读书活动小组内,中心组成员创立了以奖优为序、轮流阅读、互相交流的激励机制;寻访活动中同学们驻足聆听,对小萝卜头等红岩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会上大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红岩日记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

4 寻求家庭支持,寓责任感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

为了让学生做到家里学校一个样,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漱、理书包、理房间……逐步自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利用每日晨会,询问学生在家承担义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我还建议学生在家中养养花,养养小动物,看谁养得好,养的时间长,并请家长不要代办,获得了家长的协助,在这一件事中,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负责任,连一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

篇13

其中,我们特别强调责任感教育。责任感是德育的灵魂。人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到价值,才能勇于担当,才能走向卓越。但责任感不应是一种外在的、被动的责任,更应是一种内化了的情感、主动的追求。三十五中提出了“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自主体验,自我超越”的学生教育方针,引领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实现知、情、意、行的融合。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当代学生倾向于自我中心,亟需补充这种对生命的关爱与对社会的责任。学校提倡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志愿服务活动,在自我体验中建立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联系,树立“为他”的责任感。今年,高一学生开展“泰山・三孔”文化遗产考察,国际部师生到贵州丹寨支教,初一年级学生赴内蒙植树,他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通过实践体验学会担当。

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为目标,学校每个年级都设有独立的学生自管会,开展各项自主管理活动,直接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我们每月举行一次“与校长共进午餐”活动,由学生自愿报名,将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想法和建议提交给各年级选出的教育小参事,通过审核后与校领导同桌共餐、共商校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增强了,更加积极地关注学校的各项建设和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