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区域经济市场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

篇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helled turtle animal science, reasonable technology measures, analyzes the culture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commercial value and medicinal potential.

Key words: soft shelled turtle; culture condition; market trend

中图分类号:S954.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鳖”、“王八”。其特征是:形似乌龟,吻突尖长,头形似蛇,背腹无角板,而是柔软革质皮肤,背呈灰绿色,边缘有厚实的裙边。腹部乳白色,指趾间有蹼,内侧有三指,趾上有爪。甲鱼主要生活在水中,是用肺呼吸的两栖动物,喜欢生活在岸边有沙滩或山坡的水域。因此它在全国各地均有生长或养殖,成为很多人脱贫致富的一个门路。但养殖甲鱼也要“因地制宜”,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及市场前景等等。所以,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叙述,仅供参考和相互学习。

一、甲鱼养殖的气候条件:

甲鱼属于脊椎动物门、爬虫纲、龟目、蹩科、鳖属动物,它与气候的关系密切。

1、水温条件 甲鱼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生活适宜水温在17-32度,最适水温28-30度,此时吃食旺盛,生长也最快。15度以下时开始入土冬眠,呼吸微弱,不吃不动,靠体内储存的营养维持生命,因此此时体质差的甲鱼往往在冬眠时死亡。水温在32度以上时,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吃食量相应下降,生长也缓慢。

2、光照需求甲鱼喜光,常爬上地上晒太阳。甲鱼又是冬眠动物,当水温降到10度以下时便进入了冬眠期。为提高甲鱼产卵量,根据它的生长特点,可采用光照处理饲料法。并在甲鱼池的上方用荧光灯照射,使水面的亮度达到3000勒克斯以上,与夏季的长日照几乎相同。结果是:1.5kg以上的亲甲鱼,第二年的产卵期从5-10月变为整年产卵,2令以上甲鱼的产卵数比原来显著增加。

3、产卵孵化每年4-6月,水温在20度以上时,性成熟的雌雄甲鱼就开始,时间一般在下午至黎明前夕。甲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6-31度,最高温度是36度,超过36度,如37-39度时,15天左右受精卵全部死亡。孵化的天数与温度高低有关,两者的乘积为孵化积温。孵化积温一般是36000度·小时。孵化过程中温差不宜超过3度,沙的含水量最好为7%-8%。

二、甲鱼养殖的技术措施:

甲鱼生长发育离不开气候条件。同样,人工养殖的技术措施也非常重要,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选址建池选光照充足、水方便(可用水泵)、比较卫生的庭院或其它场地。建池时先用碎石、水泥砂浆打底,用水泥砂浆抹面。四周用砖砌或用混凝土捣成高1米以上的竖直光滑池壁。开好排水缝。做好高出水面的食台。放置木板作晒甲鱼台兼作遮阳板。池底上水面以下稍呈坡度横穿池壁装一根金属管。池面盖膜,池做一小簿膜拱棚。

2、甲鱼苗处理池内铺适量细砂,注入加杀菌灭虫药物的水洗数次,洗至PH值降到7-7.72之间,且其它指标均适合甲鱼生存时,按每平方米8只的密度放入优质、纯正、健康甲鱼苗进池。苗入池前应用杀菌灭虫药液浸。

3、日常管理甲鱼苗保持4-6cm的浅水位养,以后随个体增大加深水位。其适宜范围随个体增大。甲鱼以28-30℃水温生长最快。水温不能在短时间内变化太快。温度过高时遮阴或拆掀簿膜,过低时加温、盖膜增温。水质在保持水温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细水长流或间歇进水,以防水体腐败变质。同时注意保持池水一定的能见度和肥度。

4、食物喂养1天喂1-2次。甲鱼食物来源广,可买配合饲料或买原料自配或捞挖拾取自然的、常见的饵料来喂,如:鱼虾、蚯蚓、畜禽内脏等。饲料放食台上喂,以防水体污染。

5、病虫防治甲鱼一般不发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平时定时向水中洒杀菌灭虫药、搞好食物卫生、食物拌喂预防药。万一发病时,对症用药,用药方法:泼洒、注射等。

6、孵化繁殖受精后的雌甲鱼将蛋产于池中干砂堆内36-48时之后,将蛋放于细砂内孵化,注意保温。当积温达到36000度足够温度时,甲鱼苗即破壳而出,繁殖便顺利完成。

三、甲鱼的价值及前景:

甲鱼营养丰富,具有鸡、鹿、牛、猪、鱼5种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称;甲鱼还浑身是宝,医药作用大,它的头、甲、骨、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养殖前景好,市场优势明显。

篇2

引言

航空事业快速发展,飞行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进离场的安全问题尤其引人关注,而机场净空限制面内的超高障碍物直接威胁飞机起降安全,明确净空区域内的安全高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机场净空是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而规定的障碍物限制面以上的空间,用以限制机场及其周围地区障碍物的高度。各个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要求,随飞机是起飞还是降落,以及降落时采用的进近程序的不同而异[1]。随着洛阳机场改扩建工程的进行,净空资料目前亟需更新和完善以促进机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过去为确定机场周边障碍物许可高度,机场设计和管理人员常常采用手工作图法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复杂,且更新周期较长。而采用3D MAX软件进行建模,其建模方式不包含地理信息数据[2],应用时需将机场净空模型导入到城市三维场景中,应用有一定局限。Google Earth提供新型、可接入、低成本甚至是免费的地图相关服务。基于Google Earth 的三维净空区域模型,可以更直观的显示净空规划范围,清晰地呈现净空区域的三维地形地貌,并可根据周边情况的变化可迅速做出计算判断,从而对机场净空区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该模型系统也可作为机场飞行区净空资料供教学使用。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1.1 坐标系的建立

洛阳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双向I类盲降进近。以跑道中线及其延长线为中轴线,延中轴线作垂直于水平面的面,称为中轴面。机场净空区域关于中轴面对称。以机场基准点,即跑道中点为原点,过原点作中轴面的垂线,设为x轴,中轴线设为y轴,过原点作垂直于xoy面的垂线即为z轴。以xyz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机场净空区关于x=0对称,由于跑道两端高度不同,净空区域关于y=0近似对称,两边稍有不同。现先讨论x 0部分。

1.2 变量设置

净空区域由内水平面、升降带、锥形面、过渡面、进近面、起飞爬升面等障碍物限制面组成。

(6)过渡面:坡度k6=1/7;水平范围:D61,D62,D63;对应高度:h61,h62,h63。

1.3 对各个面分别建立数学模型

(1)净空道:是指有关当局管理下经选定或整备的使飞机可在其上空进行一部分起始爬升到一个规定高度的地面或水面上划定的一块长方形地区。

范围:净空道的起始点应在可用起飞滑跑距离的末端。

(2)内水平面

(6)过渡面:沿升降带边缘和部分进近面边缘按规定坡度(14.3%≈1/7)向上和向外倾斜到内水平面的一个复合面。

如果跑道纵剖面是弯曲的,则沿升降带的过渡面将是一个曲面;如果跑道纵剖面是一条直线,则沿升降带的过渡面将是一个平面。过渡面与内水平面相交的线亦将视跑道纵剖面的不同而是一条直线或是一条曲线。

假定跑道的倾斜度恒定,M1,A1,B1为以升降带边缘(长度直至跑道端延伸线)为边界的过渡面上的三个点,过渡面M1A1B1为一平面。

上述部分根据机场资料、《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2009年7月第五版)及《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06)》的相关规定,对各个障碍物限制面的水平范围进行确定,并计算了相应的限制高度。后续需要分析计算出障碍物限制面的重叠部分,确定限制高度较低的限制面。

对于任意水平范围内的一点(x,y),因限制面的水平范围的水平坐标x均为简单不等式,而y写成了关于x的不等式或为简单不等式。对于任意水平范围内的一点(x,y),可直接判断是否在限制面内,并判断出是属于哪个或多个障碍物限制面。对于在多个限制面内的点,分别计算其高度,选出最低的限制面,并计算出相应的高度。据此编写计算软件。

2 三维模拟

要将模型在Google Earth上显示,就需要将模型中的点与Google Earth的 WGS-84坐标系中的点相对应。由于WGS-84坐标系中地球为一椭球体,需要用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相关知识进行转换。由于椭球扁率很小,且计算距离较短,可以做辅助球代替椭球对坐标进行转换。

Google Earth中虚拟的点线面地图对象数据是通过KML格式存储的。KML是一种基于XML标准的标签式地理信息描述语言。当Google Earth启动或者刷新地球模型时,程序会读取和解析KML地理信息配置文件,将文件中定义的渲染对象加载到相应图层并渲染显示在Google Earth三维地球上,其中渲染对象可以包括LinearRing(线)、Polygon(面)等。KML文件就是Google Earth为二次开发提供的一种可扩展接口。根据转换得到的坐标数据和净空区域的模型编写KML文档,在Google Earth上加载该文档,即可看到三维净空区域的加载效果,使净空区域模型实现立体化,如图1所示。

在Google Earth中可以轻易的显示出目标的经纬度及地理信息。将经纬度输入软件中,及可迅速的得出净空面限制高度及所属的障碍物限制面。从而对净空区域进行快速有效的管理。

3 结束语

通过Google Earth实现对洛阳机场净空区域的三维可视化。建立了机场净空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净空区域内任意点的净空限制面高度。该方法具有迅速、有效、准确的优点,对促进机场的净空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谈志明,等.机场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30-133.

篇3

[5]胡波波.我国与周边若干国家和地区工业用地价格的比较及实施策略[D].杭州 :浙江大学,2007

[6]杨再惠.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8):16-20

[7]林毅夫.繁荣的求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37

[8]吴洁.从“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事件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应对产业转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6):36-39

篇4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1)09-39-02

0 引言

需求获取,属于软件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包括需求来源和获取需求的技术。需求获取是软件设计的第一阶段,其本质涉及软件设计人员如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者与领域用户之间的知识差异使得需求的获取变得困难。一方面,软件开发者由于不了解应用领域,只能被动地等待领域用户提供信息,并且难免对领域用户的描述产生错误的理解,因而得出不适当的需求模型,导致软件开发半途而废;另一方面,领域用户通常不知道如何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去描述他们的需求,而且,他们一开始常对自己的需求仅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如果没有任何提示和引导,不可能给出正确而且完整的需求描述。针对需求获取较为困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主流的需求采集方法及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然后介绍一种将场景与视点相结合的需求获取方法。

1 常见的需求获取方法简介及研究现状

需求获取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观察以及业务进行分析,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把握用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现有需求获取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由分析员引导用户表达需求。根据引导的角度和方式等不同,可以分为面向目标、基于场景、面向视点和基于知识等几种不同的方法。

1.1面向目标的方法

面向目标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系统目标进行分解从而挖掘需求的方法。面向目标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从总目标入手,然后对目标进行逐层分解,直至分解到最细粒度的目标,以目标数的方式来表达需求体系。

面向目标的需求获取方法关键在于目标的分解和精化,其结果通常是一个目标分析树。目标是指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对现有或未来系统的意图作总体陛的陈述。目标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战略性的、较为粗糙的高层目标和技术性的、较为精细的低层目标。高层目标需要分解、精化为低层目标,从而实现需求的逐步精化,并通过需求对高层目标的可追溯性建立起软件需求与业务目标的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形式化的、用AND-OR结构图表现的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图(树),以及一个关于目标与子目标链接类型的多视图。

1.2基于场景的方法

基于场景的需求获取方法,又称情景实例的分析方法,是基于对应用环境的某―特定情景的描述来阐述用户的需求。

基于场景的方法关键在于场景的抽取和描述,从而形成需求模型。场景是现实世界的实例,它可能用自然语言、图表或者其他媒介来表示。对于描述最终用户和系统之间某个交互类型有关的交互会话,场景是最终用户用来模拟实际交互的一种情景实例。从现实的实例出发,归结到形式化的表示,面向场景的方法最终将形成模型等需求模型。

a 面向视点的方法

面向视点的方法从涉众的角度出发做需求的获取,需求分析员从一组涉众获取各局部需求并将其进行整合。

从视点出发进行需求挖掘,关键在于视点的标注和从视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挖掘需求。视点是来源于特殊角度的系统需求信息的封装。系统的最终用户、管理者、组织内工作受到系统简介影响的其他人和购买系统的客户,都是系统需求的潜在来源,他们对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和提供服务的方式都有自己的视点。视点可能包含着一组需求,也包含视点视角的定义,需求源以及抽取需求的理由。

b 基于知识的方法

基于知识的需求获取方法试图利用历史项目中积累的经验或领域分析的结果,来帮助人们理解业务和获取需求。到目前为止,面向知识的方法仍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典型的基于知识的方法包括:

(1)基于类比推理的领域模型重用;

(2)KAOS方法中的元模型驱动的需求获取;

(3)基于本体的需求自动获取方法。

基于知识的方法有助于通过历史经验数据对涉众进行启发,并通过各种基于知识的机制对这种启发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

例如文献以企业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场景的协同式需求获取方法;文献则提出支持MDA的交互式需求获取方法及辅助工具,便于需求采集。本文则将主流需求获取方法中的场景法与视点法结合起来,用于较复杂信息系统中的需求获取。

2 场景与视点结合的需求获取方法介绍

如前所述,需求分析方法是指组织并指导需求阶段获取与分析需求过程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规范,这是软件开发者长年失败和成功经验的理论性总结,从软件重用的思路来说,需求分析方法总结与重用的价值远比某些程序组件重用的价值高。因此,在开发软件系统之前,根据软件应用领域与目标系统的特点,有针对l生地选择需求分析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放之四海皆可用的需求方法,现在开发复杂信息系统在需求阶段常出现的问题是:在没有分析本领域软件应用与开发特点、没有深入方法细节讨论就照搬现有的需求方法,导致在需求阶段常常出现获取方法不确定、描述方法不稳定、得到的需求规格说明质量不高等问题;也有很多软件开发组织在长期项目开发实践中,意识到需求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行总结、抽象和提高,导致以往出现的问题反复重现。结合已有的需求采集方法,我们使用了基于场景和视点相结合的需求采集方法。即在描述场景时,将牵涉到的对象分门别类描述,从中抽象出不同的视点。具体的操作方式为:

(1)根据系统功能划分与使用对象抽象出具体的使用场景;

(2)使用规范的自然语言描述每个场景;

(3)将自然语言描述的场景转换为二维表格的方式描述;

(4)从二维表格中提取出不同对象的视点。

按照以上方法对需求进行采集时,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系统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获取和描述需求;以场景为描述业务流程的基本单位,相关用户更容易理解和配合需求分析人员刻画业务流程;通过将视点固定,并以获取活动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最后可以以带泳道的流程描述,内容表达清晰。而且,这种过程是迭代的和可进化的,符合复杂的信息系统需求阶段的特点,克服了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由于功能细分所分割出的功能模块会因人而异的缺点,也能够充分调动相关用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最终应用系统的正确性。

3 实验及分析

下面以书店业务系统中的需求为例加以说明本文中需求获取方法的有效性。根据本文方法的步骤,描述如下:

a 选取权限设计场景;

b 使用规范的自然语言描述该场景(部分)。

在获取不同部门角色的权限时,我们可以将书店系统中的部分权限操作信息提取出来:

(1)业务部门可以录入征订书目单、客户报订单,并可以查询库存表单;

(2)业务部门可以导入客户报订单;

供货商能够对付退单进行付退处理。

c 将自然语言描述的该场景转换为二维表格的方式描述,如表l所示。

d 从表1中提取出不同对象的视点。显然,表1中的每一列均为一类主体,每一行为一类操作对象,m行n列交叉处的值(假设为k)则表明第n类对象可以按照k方式操作m类对象,或者说对于第m类对象,第n类对象具有k操作权限。我们可以从表1中得到每个部门的操作权限及操作对象。

篇5

    而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在市场上某一行业同时包含有垄断和竞争的因素,但是更为趋向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特点是:(1)、市场上只有少量的销售者,他们从事同质产品或者差别产品的生产;(2)、由于寡头厂商之间共存于市场,导致各自厂商需求曲线的不确定,由此产生了“价格制定者”和“价格接受者”;(3)、寡头市场与垄断市场相似,在厂商的进出方面有着门槛限制,规模小、资金不足的企业很难进入市场,而一旦市场处于共存局面,厂商也不会轻易退出市场。

    “区域寡头垄断”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市场上少数几家厂商所形成的寡头格局,而不是在大面积的市场上占据份额。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性产生的原因

    1.房地产开发区域集中度高

    从地产和房产的本身特性来看,它们不能在各区域间流动交易。对于一个区域的居民来说,大部分只有意愿购买区域内住房,所以只要该区域的房地产商不进行跨地域开发,那么各区域之间的房地产商之间就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因而在该区域内存在的少数几家房地产商就构成了寡头垄断局面。

    2.土地市场缺乏竞争性

    在我国,政府高度垄断建设用地供应一级市场,多数地方政府都建立了相关部门经营国有土地资产,进行统一储备和开发。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还不够公开透明,大部分是由政府与开发商双方私下协商确定,因而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很大程度上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的寻租能力和政府的主观偏好决定。并且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市场中只有有限的开发商进行开发。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进行,获得土地开发权的规模企业越来越强大,而规模本就小的开发商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形成少数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分享本土房产市场的局面。

    3.资金、行政管理进入壁垒

    房产商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进行融资时面临诸多指标考核,因而资本金雄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地产开发商能否立足于本地市场和以后的发展。通过行业所要求的资本金规模的筛选大批小型房开公司被淘汰出市场。

    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房地产商需要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证书,还要当地政府的城市规划、房屋管理、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税务、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的审批。这些繁杂的行政管理手续造成了人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并由此形成了行政壁垒,给要进入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企业造成困难,形成几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4.商品住房供给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系大致分为三层:最低收入阶层租住廉价房、中低收入阶层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普通商品房、高收入阶层购买高档住宅。现阶段,我国的住房供应大部分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独家进行,经过土地的获取、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流程再到出售基本上均是自家操作,而单位集资房、私人合作建房等供应方式缺乏。所以从供给层面的因素说,区域性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几家大型房开商共存的局面,而没有其它竞争主体的参与。

    此外,形成房地产市场区域寡头垄断特性的原因还包括了房产自身的自然属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

    三、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的不利影响

    1.减弱政府政策调控成效

    目前,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除了相关的建筑成本略有提升外,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区域性的寡头垄断。在这一区域中,处于优势的寡头房地产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定价,而其它的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了统一的房价档位,实际上就是价格合谋或是价格联盟。由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国家经常通过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来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但是由于房地产商在实际中形成了价格联盟,因而政府的政策调控效果通常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房产市场的稳健发展。

    2.引发政府寻租行为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行需要比较繁多的审批手续,相关政府部门的小部分官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勾结开发商,暗箱操作、接受贿赂,滋生腐败,产生政府的寻租行为。某些政府官员不尽职责的行为会引发安全等事故,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

    3.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显着,房地产的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处于寡头地位的房开商不顾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楼盘开发,且将房价远远高于消费者能够支付的水平,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由于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开发商掌握的信息要多、全于消费者,因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也会遭受到利益损失。

    四、削弱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的政策建议

    1.加快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

    针对我国目前土地市场的招、拍、挂等交易模式要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加大经济适应房的建设力度。作为土地提供主体的政府,应该要正确处理好土地市场化和土地规划干预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对于经济适用房等非商业化地产的开发,可以考虑低价划拨土地。改革国土资源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体制,加大土地对外交易的透明度,在保证土地交易审批有序进行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另外,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土地批租制度逐步改为年租制度。

    2.加大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力度

    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区域性的寡头垄断特性,因而住房的价格不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有供应方单方面定价,造成严重的房价扭曲,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购房者的利益。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购买力情况,制定相应的房价上限,并对此实现严格的监管。

    3.适时推动房地产项目的分业经营

篇6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以研究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应用科学,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现代营销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培养21世纪市场营销高级人才以及指导与推动我国企业营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发挥自身的优势,突现自身的特色,培养、造就适应市场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高水平、实战型的中高级市场营销人才,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传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结构与层次等方面与满足社会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区域经济定位分析下的市场营销分方向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浅析。

一、目前我国传统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从总体看,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学校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工商类学校或专业,所以导致市场的供需缺口较大。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设置结构与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尚未明确界定,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基础理论教育,而忽视结合行业实际的实践教学,因而培养学生的行业知识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很弱,致使人才市场的专业型或结构型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因此,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反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不足,以便为专业今后的发展找准方向与定位,这无论对高职专业教育、企业发展还是学生个人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尚未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引进和解释西方的营销理论阶段,在应用上缺乏对其内容与实质的充分理解与吸收。目前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充斥市场,层次不齐、良莠混杂,真正具有思想性、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著作屈指可数,这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形成了巨大反差,理论上的严重滞后,影响了市场营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创新。我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只有符合我国的具体条件才具备可行性。我国市场营销教学研究应加强对中国本土企业经验的研究分析和对国外营销理论的吸收消化。

(三)教学研究理论脱离实践现象较为严重

不能照搬西方教科书上程式化的东西,不能纸上谈兵,而应灵活机变、活学活用。目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很少有从事过市场营销实践或深入企业管理实践的,所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普遍欠缺。而事实上,营销教师深入市场营销活动第一线亲身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从而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使教学研究与企业实际联系起来,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使理论研究更具有中国特色和现实意义。

(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结构安排不合理

1、实习内容不集中。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安排三次实习:课程实习、营销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从内容看,各阶段实习之间目标定位很不准确,相互交叉重叠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往往是事倍功半。

2、实习过程流于形式。虽然目前高职院校要求理论以够用为主,实践达到50%左右,但在实习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存在一位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的情况,而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实习过程大多无法控制,最终使实习流于形式。

3、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营销实践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位基础,高校普遍较低的实习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实习需要,所以往往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途“流产”,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高,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师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4、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学生实习时间不集中、时间较短,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出现偏差,另外考虑到接受成本等因素,往往对实习学生敬而远之,致使实习单位落实困难进一步加大。

二、基于区域经济定位分析下的市场营销分方向教学模式

结合日照区域经济的特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分方向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方经济增长点进行了细分,开设了汽车营销、房地产营销、营销策划、旅游营销等子方向,满足了不同行业的具体人才需求,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分析区域经济的特点,找准经济增长点

在全国全省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日照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特别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构建“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鲁南经济带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日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日照处于“一体”与“两翼”的节点,是“南翼”鲁南经济带的直接出海口。特别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日照规划建设2000万吨钢铁精品基地、造船基地、物流基地等项目,加上日照自身五征汽车制造基地及日照奎山汽车城等项目的发展,房地产、汽车、旅游等行业迅猛发展,据2007年有关资料显示,日照从事房地产开发及销售的企业有200余家,入住日照奎山汽车城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销售企业达340余家,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达到5000余家,然而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深入发展,刚走出校门的应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适应性弱、工作阅历肤浅无法适应现在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二)分方向教学,为行业发展量身定制人才需求规格

2003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分方向教学”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子。

1、专业定位。本专业在收集日照及鲁南经济带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强大市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营销岗位群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结构的要求,确定了专业定位。培养具有相当基本综合素质,能够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及其相关理论的基本原理、策略与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专业营销及其管理工作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2、专业特色。以专业特色缔造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科建设思路及专业定位,结合学院本专业的办学优势,我们创造性地制定了“四五一工程”作为专业特色。四即四个方向,按照学生的爱好将学生分为房地产营销、汽车服务与营销、营销策划和旅游营销等四个方向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五即五大技能,通过课内实践性教学、第二课堂、创办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法,培养学生五大职业技能即营销认知技能、市场调研技能、商品推销技能、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技能和销售管理技能。一是建设一支具有理论深度又有实战经验的营销教师团队。

3、专业建设规划。(1)专业课程设置:本职业开设了机械原理、市场营销、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研、推销实务、旅游经济、营销策划、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广告学、客户关系管理、房地产营销、旅游营销、汽车服务与营销、分销渠道管理等主干课程,辅以系列技能养成和实训课程,以后还会根据发展需要增设新兴专业课程。(2)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的比重占总学时的50%以上。每门主要课程后都安排2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三年级的整个学年全部安排顶岗实习。在假期、节假日组织安排学生投身到各种各样的企业营销实践,增长见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详见表1)。

4、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逐层展开:(1)坚持一个导向――以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为导向。(2)把握“两个重心”――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理论兼备实践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3)探索“四个方向细分培养”。将营销专业的学生按自愿原则,分四个方向进行针对性培养(试点):房地产营销、汽车服务与营销、营销策划和旅游营销等方向,以重点打造某一方面的能力,形成核心职业竞争优势。(4)形成“四大板块”的有机组合。在课程设置上,将所有课程分为“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能力培养课”四大板块,同时注意各大板块之间的衔接。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营销专业的就业导向和应用性特点。(5)打造“五大技能”专项提升。开设“五”种技能养成课程(营销认知技能养成、商品推销技能养成、营销策划技能养成、广告策划技能养成和销售管理技能养成),开展“五”项专业技能实训(营销认知实训、市场调研实训、商品推销实训、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实训以及销售管理实训),培养学生“五”大职业技能(营销认知技能、市场调研技能、商品推销技能、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技能和销售管理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市场营销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例证

2003级市场营销专业160人,其中参与分方向试点的65人;2004级120人,其中参与分方向试点的82人;2005级96人,全部参与了专业分方向选择。

参与专业分方向试点的毕业后走出校门,已经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上。通过专业分方向前后对比,发现2003级以后的几届毕业生总体就业要比2001级、2002级要好,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较好的成绩:2003级学生李大胜曾任日照安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市场部经理,现创办淄博海之源房产公司;2005级学生胡可现任日照建设集团副总助理;2005级学生王晓华在日照万基房产开发集团任市场部文员;2003级学生田琦担任日照腾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2003级学生王策创办欢乐时光旅行社;2003级学生王维燕创办日照王家皂旅游度假园;2003级学生郭妮妮创于日照旅游购物市场,2004级学生陈祥梅在日照凌云汽贸城担任销售部经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杨英姿,章喜为.论高等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篇7

【关键词】长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

一、滑坡泥石流灾害现状

长江流域上游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类齐全,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时空分布差异大,雨量丰沛,分布多个暴雨中心,导致区域内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成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2004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202个县级行政区第二次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统计,体积在1万m3以上,危及1户居民以上的滑坡(包括危岩等)13000多处,滑坡体总方量近167亿m3;流域面积在1km2以上,危及1户以上的泥石流沟3000多条,流域面积约5万多km2。

滑坡、泥石流是发生在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内最严重的侵蚀过程,长江上游的东部、横断山区、云南西部及东北部、四川西部、陇南及陕南以及长江三峡库区等,共有大小滑坡15万处,泥石流沟道1万多条,分布面积占10万km2,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范围涉及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的昭阳区、彝良县等;贵州省毕节地区的毕节市、大方县等;四川省宜宾市的宜宾县等,雅安市的雨城区、凉山州的雷波县等;嘉陵江上游支流的白龙江(含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甘肃省陇南市的文县等;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开县等;湖北省宜昌市的秭归县、等6省1市12市(州、区)共38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0′~110°01′,北纬26°30′~34°32′。土地总面积46.03万km2。

项目区区域空间跨度大,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类多样,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时空分异明显,项目区内分布有多个暴雨中心。这些均构成了滑坡、泥石流发育的有利因素。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诱发滑坡、泥石流也愈演愈烈。

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1、直接危害城镇及村庄

项目区地势高亢,河流深切,山高坡陡,不少地区城镇村庄就直接位于滑坡体上或外形较平缓的泥石流堆积扇上,这些区域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其上的城镇、村庄将遭受直接危害。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设立的56个预警点分析研究显示,对县城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就有会理县的清水沟、大方县县城等9处滑坡、泥石流。这类危害一般后果极为严重,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1991年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发生2000万m3大型滑坡,造成2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1982年8月6日,甘肃省文县县城在40分钟内降雨35.1mm,关家沟发生粘性泥石流,造成22人死亡,19人受伤,冲毁房屋672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万元。1981年4月9日,甘肃省舟曲县泄流坡发生滑坡,体积近5000万m3,堵断了白龙江:提高水位22m,蓄水2100万m3,回水7km,淹没了舟曲部分县城,损失超过1000万元。

2、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3年8月25日,四川省雅安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到228.1mm,此次强降雨天气诱发两处山体滑坡和洪涝、泥石流灾害,并造成雅安城区发生严重内涝。此次灾害造成6人死亡、13人被泥石流掩埋、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2004年8月23日晚至24日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暴发严重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灾害,共导致德昌县8个乡镇受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茨达乡、宽裕乡和王所乡,受灾户达到1350余户、人口达4960人、无家可归人数达1416人,房屋倒塌666间、危房1458间。

3、直接影响长江干支流河道

1983年7月,云南省巧家县东坪老街的50万m3泥石流物质冲进金沙江河道,金沙江断流20分钟。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县新滩3000万m3滑坡失稳,260万m3滑体坠入长江,产生涌浪高达54m,爬高96m,造成干流断航一周,10人死亡,毁房1569间,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1994年4月30日,重庆市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岩崩,530万m3岩体快速滑动,其中30万m3岩体坠入乌江,形成长110m、宽100m、高100m的碎石坝,阻碍乌江航运达数月之久,造成4人死亡,12人失踪,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4、影响水利水电及防洪工程效益的发挥

项目区不少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受到滑坡、泥石流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如四川省屏山县欧家村电站,装机1.89万kw,投资5000万元,该水电站兴建在一个古滑坡体上,滑坡体总方量372万m3,目前治理滑坡已耗资130余万元。又如云南省彝良县奎香白杨水库,入库泥石流固体物达20万m3,水库已成沙库。著名的小江河床,在13年内由泥石流冲入物淤积而抬高3.5m,防洪形势日趋严峻。

5、影响交通运输

2003年7月12日凌晨发生的湖北省秭归县千将坪特大滑坡,不仅造成5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和24人失踪或死亡,而且还阻断了青干河的水路交通和省道路线。

6、对农田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或淤埋耕地,毁坏水渠、塘坝等,并且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88年四川省屏山县大乘乡全和村暴雨滑坡,使19hm2良田丧失利用价值,引水渠被破坏,4500余人闹水荒,影响灌溉面积10hm2。2004年9月21日,四川省巴中市大部分地方遭受大到暴雨袭击,降雨诱发多处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1274间,损坏31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43.94 hm2。

三、长江流域上游区域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警系统现状

1990年,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十年国际防灾减灾计划”的重要举措,经水利部提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研究决定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组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并将其纳入“长治”工程防治体系,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由此展开。预警系统范围涉及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宜宾市、凉山州、雅安市;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含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甘肃省陇南市、甘南州、天水市,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长江三峡库区的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重庆市等6省1市12市(州、区)38个县(市、区)。截止2005年底,预警系统已建有1个中心站,3个一级站,8个二级站,56个监测预警点和18个群测群防试点县(见表1.1),拥有300多名专业监测预警人员,监控面积达11.3万km2,保护着30万人生命安全和数十亿元固定资产安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警系统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试点和局部开展阶段,还不能适应全面、有效防灾减灾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预警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预警系统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1)监测手段科技含量不高,技术落后,难以准确科学的监测预警。目前的监测预警站点普遍采用简易的监测方法,即主要靠人工监测,监测方法单一,遇到雷雨天气,通讯难以畅通,而到夜间,监测预警工作又很难实施,严重制约了防灾方案的实施。

篇8

纵观国际汽车工业,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获取集聚效应从而提升竞争力,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日本的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等。随着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也陆续出现了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对于长株潭地区而言,虽然区域内的汽车工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但一直处于产业布局散、产量少、竞争力弱的局面,直至1999年引进北汽福田、2005年引进吉利,长株潭地区才首次实现整车的规模化生产。最近五年该区域内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相继引进广汽菲亚特、比亚迪、陕汽等7个汽车整车生产项目,产品涵盖轿车、轻中重载货汽车、越野车、专用车、客车、新能源汽车等6大类,进而成为国内首个完整车系制造基地,汽车产业集群初步成型。本文将结合“钻石模型”着重分析该集群的竞争力及发展前景。

一、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波特的“钻石模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波特通过对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上百种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了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工具――“钻石模型”。该模型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这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同时机会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因素也对竞争优势产生一定影响。这六个因素彼此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

在借鉴并运用钻石模型分析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时候,笔者注意到钻石模型总结的是美国、日本、德国的产业竞争力规律,一方面这些国家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守夜人”,起着规范和引导的功能,而转型期我国政府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肩负着制订产业发展战略、外资利用政策等多重任务;另一方面,国外汽车产业巨头依据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管理经验,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力远远强于国内企业,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更多地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鉴于此,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原钻石模型进行了扩展,着重强调了“机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晰政府在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中的强势地位以及对其它五个要素的支配关系,如图所示: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长株潭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1.生产要素分析

生产要素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要素的充裕程度与产业的竞争优势有密切联系。就长株潭地区而言,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辐射华中、华北、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其次,长株潭地区业已实现金融同城、电力同网,三城之间通讯极为方便,加上以长沙为核心的四纵六横高速路网以及纵横南北的京广铁路、长江水道和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极为快捷。再次,长株潭经济圈聚集了湖南省 90%以上的科研人员和80%以上的科研成果,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如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均设有汽车学院或汽车研究中心,这些都为长株潭地区汽车工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2.需求条件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庞大的需求市场作支撑,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才能带动产业的积极发展。在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随着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长株潭地区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促成了该地区汽车产业强劲、高速的增长趋势。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1至11月,湖南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汽车类商品销售361.1405.3亿元,同比增长42.7%,2009年同期增长比例为38.2%,新注册民用汽车同比增长56.7%,平均每天新注册民用汽车1447辆。另一方面,长株潭地区紧贴内地汽车潜在消费市场,整车企业可以直接覆盖湘、粤、桂、川、渝、鄂、赣、豫等广大区域,这一区域人口密度大,以长沙为圆心,500公里的销售半径内有3.7亿人口,1000公里的销售半径内有7亿多人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分析

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规模性强、集群发展等特征,这对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相关行业(钢铁、石化、机械、电子等)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和带动作用。长株潭地区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南四大汽车产业集群的辐射范围内,长期以来自发形成了大量相关和支持性产业,聚集了湖南省汽车工业70%以上的生产要素,其中不乏国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品牌,如博世的汽车电器、同心实业的汽车车身、亚新科的高压喷油泵等。此外在电气设备总成、商用车车身、火花塞、活塞、车桥、高压油泵、汽车空调、增压器、电动汽车零部件等局部领域,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及同行业竞争状况

波特指出,提升某个产业在国内的竞争优势需要满足以下两点要求:一是企业具有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首先在战略方面,集群内多数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只重视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专业人才的引进,忽视了自身研发实力的培养和研发队伍的建设。除工程机械车辆外,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开发对主机厂和国外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轿车开发技术则基本上完全依赖国外,这种研发创新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状况导致集群竞争力不足。

其次,国外较大规模的汽车企业一般都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而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期,大多数汽车及其相关企业企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处于起步或不完善阶段。就长株潭地区而言,集群内多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组织化程度和生产集中度都较低,特别是缺乏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的配套,从而难以建立稳固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效应难以有效发挥。

再次,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产业集群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由原先生产能力的竞争向产品质量、价格、性能、营销、维修、服务等全方位竞争转变,由整车企业间的竞争向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的供应链间的竞争转变。长株潭地区作为一个近年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集群相比,竞争压力尤为巨大。另一方面,由于集群发展尚不成熟,集群内来自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多仅采用本国的技术标准和体系进行产品生产,加之长株潭三地政府之间尚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忽略集群发展规律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现象严重,使得汽车及零部件市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无序竞争的状态,集群的竞争力因此受到削弱,当务之急便是加快长株潭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打破部门和地区壁垒,形成开放、统一的市场和规范、有序的竞争氛围。

5.机会分析

宏观上,从我国汽车产业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汽车行业一直采取控制和保护的态度,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例如在市场准入环节设置门槛,保护国有汽车产业;在汽车研发环节,采取“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创新;在汽车销售环节,出台“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措施。从微观上看,长株潭地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梯度转移、“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珠三角合作进程的加速以及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试点的政策支持,都为长株潭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6.政府作用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政府和机会这两大要素中,机会是不可预测的,而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政府可以招商引资,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在教育、科研、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投入,为产业高级要素的积累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长株潭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早在2007年省政府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湘政发[2007]13号),明确提出将重点培育扶持六大汽车骨干企业,并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企业用地、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特殊政策,为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09年3月《湖南省汽车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年)》出台,指出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汽车产业,着力提高汽车产业规模经济水平,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到2015年力争长沙汽车产业整车生产能力达12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2500亿元。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长株潭地区现有整车企业和汽车园区之间距离均不超过50km,处于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布局的合理距离之内,长沙已初步形成以“两区两园一廊”为承接的汽车生产基地,再加上株洲高新区和湘潭九华工业园等将为长株潭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过多干预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过度的补贴和保护会导致企业失去竞争的意识和危机感,自主品牌的发展有一定的阻滞作用,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政策实践中加以注意。

三、结语

长株潭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初步成型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集群地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笔者认为根据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两型社会”要求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集群创导作用,优化现有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链,积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搭建集群创新合作平台;同时清除区域内各种市场障碍,建立开放有序的区域市场,引导金融、法律、物流、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以及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健康发展,从而对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最后,在充分发挥内部集聚效应的同时加强与外部集群、外部经济体的联系与互动,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和利用,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x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2]湖南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额(11月份) [DB/OL].[2010-12-24]

篇9

1 前言

当前,我国的售电市场已发生了大的变化:电力供需市场的转化,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出现富余;能源消费方式的变化,替代能源、竞争能源与传统电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中央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大了对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的调控力度。这种局势使得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增供促销中拓展生存空间,在营销管理中挖潜增效,是关系到电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受“以产定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错误思想引导,电力营销一直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售电市场的深层次研究十分欠缺,营销策略的制定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市场分析手段的挖掘和创新上多下功夫,实现对售电市场多维度、多侧面的剖析,以把握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引入到售电市场分析中,并提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的研究设想。进而从地区、售电类别、时间三个维度,结合份额、结构、竞争力三个因素,深入分析售电市场发展的空间格局差异和动态演化过程,为电力营销分析提供了新的量化分析手段。

2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2.1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相继提出了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后来Perloff Dunn, Lampard, Muth等学者将其总结并逐步完善。在20世纪80年代初,Dunn将其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传统偏离-份额法是相对静态的,无法揭示考察期内各时间分段对总体变化的贡献与影响,以及时间纬度的变化趋势,因此引入动态化的思想,即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分析每个时间分段各区域、各产业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DSSM)是在经典偏离份额法的基础上拓展出时间维度演化而来的,克服其忽略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和贡献。

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每个考察时间段内,以所在大区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总量(G)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且G=N+P+D。对每个考察时间段进行分量系数计算,以时间为序构成动态数据序列。依据每个考察时间段考量各区域、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找出影响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以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找出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2.2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推导

假定某大区域含m个下属区域,各个下属区域i( i=1, 2……,m)按照某种分类依据可分为n种产业部门,设区域在经历了时间[0, 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发生变化,则可将经济规模在t年内的总增量分解成t-1个分量,以上标“p”表示第p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增量,则可以将考察期的区域经济增量分解成如下的形式:

其中Gij、Nij、Pij、Dij分别表示区域总增量、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因此,问题的实质就是,通过将时间段细分到年,如何得到考察期内每一年的份额增量、结构增量和竞争增量。

假设区域基年和末年经济总规模为bi,0和bi, t,以bi,j 0和bi,j t分别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基年与末年的规模,并以B0和Bt表示下属区域所在大区在相应时期基年与末年的经济总规模,以B j,0与B j,t表示大区域基年与末年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则可得到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 t)时段的变化率rij,区域i所属大区的经济规模在(0, t)时段的变化率为M,区域i所属大区第j个产业部门在(0, t)内的变化率为Rj。

最后可以得到:

3 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应用

3.1 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应用

对售电市场进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时,其分析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售电量,还可用于分析售电收入、用电设备容量等指标。

在各指标独立分析基础上,可将售电量的分析结果与其他指标的分析结果进行关联比较,从而解释售电量增长变化的原因,识别营销工作的关键点。例如,某地区某类别售电量的总偏离分量为一个较大的正值,而用电设备容量的总偏离分量却相对较小甚至为负,说明该地区该行业的业扩报装服务相对落后,应该加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在不同分析对象间进行关联对比时,各个分解分量应该采用百分比的相对数值。

3.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自华北电网2003~2006年的实际售电量数据,分析过程中以2003年为基期,用传统偏离份额法和动态偏离份额法分别对2004~2006年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总售电量分为大工业、非普、农业、非居民、居民、趸售、商业及其他等类别。

3.3 结果分析

利用传统偏离份额法分析后的结果如表1:

表1 华北电网各下属地区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由表 1可见,京津唐地区和山西的总偏离分量为正,即这两个地区售电量的实际增长值大于预期值,说明 2004~2006 年内这两个地区售电增长状况优于华北地区的平均水平。该结论也可从增长率的大小得出。反之,河北、南网和山东的总偏离分量为负,售电增长率低于全区平均增长率。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法所得结果如表2:

表2 京津唐地区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表2可以得出京津唐地区售电增长特点的总体判断。各年度的竞争分量基本维持在 1.80TWh 左右,而结构分量于2005 年出现明显的异动。透过这个现象,可进一步分析引发异动的主要原因。

4 结语

本文将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引入到售电市场分析中来,从份额、结构和竞争力三个方面,揭示了一个地区售电量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售电市场分析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从全国或区域层面把握各地区售电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也可以揭示不同售电类别的变化特征,更可以量化地分析不同年度的竞争力和贡献率,由此为电力营销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篇10

中图分类号: F712 文献标识码: A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此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飞跃和发展,而这些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际贸易的投入、进步与成功。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国际对外贸易情况极大地推动了该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立足于全球化得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也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随着经济结构来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基于现在已经形成的发展模式来做出相应的更好的调整,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由经验得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国际贸易都是以小范围或者大范围的地区对外经济贸易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在技术、资源、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增加其区域竞争力。伴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状况也愈见攀升,通过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更快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当下新的经济市场下,国际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了新的相互关系。

首先,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某个地区的自身发展情况特别是经济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极大地依赖于这个地区的对外国际贸易状况的,国际贸易能够改变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用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例如,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的丰富、高科技的投放等。使那个地区在降低各方面生产成本时,还可以兼顾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都是通过对外国际贸易的经济规模的广泛扩大。另外,若能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立新型的开放企业管理制度,最优化产业结构,兼顾国际贸易,就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更快地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其次,区域经济也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反作用于国际对外贸易。区域同大体的国家一样,其对外国际贸易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政策的有力制约,好比如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有着更为开放的国家地区经济政策,外贸政策及其他原因,很大程度上促进及保持着这些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也更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对外贸易更为发达。由此可以说,国际贸易推动了东部沿海的人均收入和地区总收入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很大地初级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经济得以保持较快较高的增长速度。

二、 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面性的。

一方面,国际贸易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较快,直至目前已经跃居与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行列,在发展对外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各个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优化的技术和设备,甚至是人才,同时带动相关企业管理技能及体制的创新发展,我国拥有着广袤的国际市场以及本土市场,对外贸易较大地促进了我国产品的结构优化,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另外,都知道国际对外贸易分为两个大的层面: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从出口贸易方面来说,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即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的优良技术和设备,并对它们进行改进,利于促进产业技术的进步,也可以刺激地区的产业投资投放,增加资本的积累,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得以获取更大地经济利益,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由此保持该地区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同样地,进口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进口贸易加速了低效率企业更快地没出市场,体现和实现竞争的超越特性,从进口通道引进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资金、人才及设备设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够节约我国部分科学及市场研发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进口贸易刺激了市场新的需求,促进了国内自身新产品的投入及研发,开拓了更为广袤的市场。

还是拿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吧,该地区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较高,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鞭策作用。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其规模,使得其区域经济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带动其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优化,大大提高人均劳动收入水平。其次,从产业主体结构及国际对外贸易方式上看,该地区中小企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它们都是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为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了优秀的技术工人及人才,输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机制,大大推动区域产业调整,扩大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外及国内的市场份额,加大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更好更快地发展区域经济。

由此可以看到,合理的贸易发展战略措施及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得以带动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国际贸易使得推动区域发展的经济要素变成现实地生产力,提高了要素配置的效率,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国际贸易促进着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积累,提高了发展效率,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也能够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国际贸易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势必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消极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的地位悬殊。我国在区域经济对外贸易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部分发达国家工业技术为主的出口贸易造成发展中国家地区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枯竭,最终影响地区发展。目前看来,消极影响还未引起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但也应该有所警觉了。

总的来说,现在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十分重要且极具关联的,应重视对外的国际贸易发展。

三、国际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在现今新的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促进。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市场和国内市场经济,新的贸易壁垒突显了对外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按这个情况下,如果想要持续取得国际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对于当前的部分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而且要及时,从而应对新市场的考验。如今,国际贸易对于产品的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区域经济当然也有了更严格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它要随着对外贸易政策及贸易壁垒的不断调整老优化区域经济的自身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给是的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在新经济在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

1、动态利益市场分析

国际贸易的利益可以分为静态利益与动态利益。所谓静态利益就是指开展贸易以后,在这种利益的趋势下都可以获得经济发展,表现形式主要是资源总量的数量不断增加;动态利益就是指自从开展贸易以后,对贸易双方都会产生经济和社会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静态利益主要是侧重于主要是指通过贸易所产生的消费方面的好处,这种益处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增长的,而动态利益的范围比较广,是指通过贸易的作用而作用于社会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果将静态利益拟定成为直接的贸易利益,那么动态利益就是指贸易的带动作用,而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带来利益。

2、改善投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一个国家和地区往往会受到出口产品的惯性应道,所以通过改变资本的投资结构会对产业的资本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增加出口效益,这样就会获得比较广阔的产业领域,进而优化社会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尤其是对自身比较有优势的产业领域和生产水平有很重要的提升作用。

3、扩大市场

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出口增加就会需要很大的市场,市场的扩大,就会对规模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不断的扩大国际市场,可以使商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容量,在这种优势的条件下,必然有利于社会和企业进一步扩展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在区域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我国在发展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到其消极影响。通过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张可以直接带动外资的不断加入,在外资的作用下可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区域自身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市场经济来调整经济结构,健全外贸政策,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真真正正地为区域经济服务,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资源优势;徽州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大黄山大旅游;世界级品牌旅游目的地

1 皖南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旅游市场分析

毗邻“长三角”,承接皖江开发地带,市场广阔。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皖江城市带”及周边区域消费市场广阔。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千米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1.2 旅游资源分析

皖南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价值高,集群效应好,徽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不仅有天下第一黄山(同时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莲花佛国”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还有集太湖山水、漓江风情于一体的太平湖;新安江两岸风光旖旎,齐云山与黄山南北向望。山水自然风光无与伦比。

皖南文化底蕴同样博大精深。区域内的古徽州区以文风昌盛,才俊辈出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之际,徽商崛起,更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代相传颂。新安书画、新安医学、徽派刻篆、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徽戏、徽州文房四宝等,形成文化特有的风格和传统,也派生出灿若繁星的人文古迹。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三大区域文化。区域内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地区之一。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1.3 存在问题不足

但是皖南旅游开发存在不少问题。现状是综合开发水平不高,如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交通基础设施致使接待能力有限,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发展可持续性受到威胁,皖南旅游产业大发展受到阻碍。

2 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2.1 做大做强黄山品牌,发展大黄山大旅游格局

(1)首先扩大黄山城市影响力,实现城市品牌营销。可以定期促进举办国际性旅游会议。如“中国旅游文化艺术节”、“全球旅游创意研讨会”、“国际经济高峰论坛”等特种会议。邀请业内精英、国内外旅游专家、世界知名旅游企业CEO来参加,力求扩大黄山旅游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宣传皖南旅游。

(2)每年举办“中国(黄山)慈善公益事业高峰论坛”。邀请著名的国际国内明星,慈善家,残疾人协会,红十字协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来黄山讨论公益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难题。依靠他们的魅力宣传黄山,吸引各国媒体报道,也树立了黄山的公益形象。

(3)城市市容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全面更新升级。打造园林城市使游客来到黄山感到亲切、舒服、干净、整洁、绿化、古典、多元化但不乏国际视野。老的设施要在不改变原貌的情况下实现升级换代。这方面西安古城改造工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2 区域内资源优化组合,品牌共铸,发展互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皖南旅游依托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资源和底蕴,并积极挖掘区域内佛、道、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旅游多元化。如与江西婺源共同开发徽州古镇游、乡村游,连同婺源整合古镇游路线,共同开发徽州文化区,实现共赢。再如开展红色旅游方面可与芜湖安庆池州方面资源重组,打造并推广宣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与实现沿江联动,共享发展。

摘 要]本文根据皖南旅游的优势与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了皖南旅游发展思路与布局,提出了发展低碳生态庄园等新概念,以及构思大黄山大旅游大品牌格局。

[关键词]资源优势;徽州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大黄山大旅游;世界级品牌旅游目的地

1 皖南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篇1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对于区域经济创新要素的构件,应当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在创建区域创新系统组织结构中应当意识到,因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功能是完成创新,而在区域创新范畴中的人才、技术以及知识等流动性方面的加强下,集群化在近些年的创新中愈发受到瞩目,其对创新的付出也愈发明显。可是当前通过集群的方向创建区域体系的分析并不多。产业集群的一个主要特点则为,集群中透过技术等不同因素的互动而出现的集群创新效应。这一创新效应,不仅体现于大企业在创新的效果,并且也表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创新方面的灵活度以及敏锐性。

一、产业集群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创新要素分析

1.环境要素

其总体创新体系的供应要素,也就是生产当中的投入要素。包含了资源与基础结构设施两个因素。在这些基础结构当中,河南省的行政制度通常为最重要的因素。

2.企业要素

其成为所有系统结构的重要所在,决定了集群生产的效率。此要素包含了两方面因素:其一,供应商与相应企业。对于供应商而言,包含了供应的质量、多样性、当地供应效率、成本乃至买卖双方的关联。因为成本、质量以及协调的原因,集群外部供应商通常较难取代内部供应系统。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包含运用相近技术、可转移人力资源、近似的特殊基础结构乃至服务市场的企业。集群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些企业的数量与质量,乃至集群竞争企业以及这些相应企业相互间的正式以及非正式的共同体所影响。这些因素一同作用构成良好的经济共同体,对总体集群的生产率的提升极为有利。其二,企业结构以及竞争和战略。包含集群内部的组织构造、灵活性乃至信任、增长战略与竞争[1]。

3.市场要素

其成为所有集群的所需要素。此要素包含了两方面因素,则为外部市场以及内部市场。内部因素的分析指的是对处在集群地理范围内的合作意愿。外部市场分析则意为集群地理区域外的所需特征。

二、对策建议

1.强化群内企业的分工和合作

执行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将产业链条延长,有利于企业相互间技术经济的衔接,透过聚集经济将区域中的相应产业带动起来。比如,在三门峡的水果加工产业集群,三门峡当前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287万亩,而苹果面积占到了177万亩,特色水果面积110万亩,三门峡市的水果总产量约为23.6亿公斤,苹果占18.9亿公斤,果品产值约为71.3亿元,是农林牧渔业的1/3,果品产业已经变成了三门峡在农业农村经济当中的首要支柱产业。不仅如此,不再使用的老果木还衍生出诸多木材加工厂,果品加工业将近百家的包装业以及运输业带动起来,通过果渣建立了饲料厂,种植业带动了化肥以及农,从整体上给予运用和发展大产业集群的链条。

2.创建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创新体系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带领重要企业提高技术研讨,引进优良的国际先进设备。跟踪全球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技术能力,有效运用当地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研发团队,实现产、学、研的有效融合。比如南阳理工学院执行的豫汽联盟计划,与河南省西陕汽车水泵有限公司一同创建的河南省汽车零部件联盟,展现出当地人力资源的专业优势,积极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抓住新机遇,不断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携手科技攻关,培养人才,将河南省的产业集群创建为产品加工基地,令其变成产品的创新平台。

3.培育产业集群

提高国家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鼎力支持,培养具备较强能力、聚集效应、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不同园区应当依照本身条件与产业规划目标,建立区位特点,改良政策环境,加快区内中间产业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激励企业相互间创建垂直或水平技术的链接,强化园区高新技术的校企合作,通过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院校加快构成园区的聚集机制。

4.通过龙头创品牌

首先,集群品牌成为集群中企业透过优良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建立的总体声誉,经由集群品牌能够令顾客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信任度。并且,产业集群品牌能够保障质量和信誉,成为产业集群主要的竞争力。极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扶持高技术、高性价比、潜力十足的品牌企业。加强名牌的推广,通过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根本,积极提高企业以及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甚至美誉度。

渭河市源汇区的产业集群则为在品牌企业双汇集团的影响下,产生的一些列肉类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学习了双汇的技术、营销、管理的理念,将双汇的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的模式照搬过来,甚至将双汇的核心力量挖过来,令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迅速提高到先进水平,并将整个地区产业的素质给予提升,展现出产业集群总体功能在溢出方面的成效[2]。

5.完善服务体系

河南省还处在经济不够发达的范畴,基础环境不够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群构成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当地企业家在创业以及外企的投资做好了铺垫,河南省可以通过打造良好的制度以及政策环境,将社会服务的体系给予完善,加强服务创新,加速体系的建设,为产业配套提供更加完善的环境。

6.展现政府的引导力量

河南省处于集群产业阶段,所有特质并未彻底开发出来,假如此时不具备政府的协助,则较难构成集群,甚至会产生夭折的现象。因此,省政府应当依照各地市的因素给予正确的规划。并且,集群中应当公平竞争、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甚至创建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而这些方面均无法脱离政府的帮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产业集群化的构成发展会被特定知识、传统文化、地方政府等方面所影响,所以令产业群的文化更加丰富。对产业集群文化范畴而言,还需要不断深入分析,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内产业群的良好发展。

篇13

一、引言

入境旅游收入的多少是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且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成正比。因此,有效拓展客源市场,是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旅游市场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增长率法、市场占有率分析法等。而揭示旅游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转移分量方面的定量分析方法仍较少见。

美国学者休斯敦(H|ouston D.,1967)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转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缩写为SSM。美国著名旅游专家查尔斯?R?戈尔德耐(charles R. Goeldner)等在其所著的《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教科书中,系统介绍了SSM方法在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研究中的运用,并据此将市场划分为“兴旺、崛起、衰落、停滞”等4种类型。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相继引用(杨开忠,1989;崔功豪,1999;汪宇明,2000等);杨新军、黄秀娟、吕帅、汪字明、周彩屏运用SSM分别对陕西省、福建省、上海市和杭州市海外游客市场客源结构进行分析。

本文在参阅中外文献基础上,引入转移――份额分析法对湖南省旅游市场结构变化相对于全国大尺度的对比进行研究,对湖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客源结构进行分析,旨在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湖南省的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转移-份额分析法(SSM)与产业经济结构分析[9-10]

1.SSM的基本原理

转移―份额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为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SSM方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率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较新市场变动趋势分析。

2.对SSM分析法数学模型的改进

依据SSM数学模型原理,任何区域j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游客总量和结构均会发生变化。记基期年区域i的游客总量为,末期年为,区域游客总量按照客源地划分为n个部分,分别以、 表示基期年和开期年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源量,并以、表示基期年和末期年客源地j到达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则有:

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1)

客源地j到达区域i所在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2)

以上一级大尺度区域各客源地客流量所占的份额为标准按下式将区域i各客源地客流量标准化得到:

(3)

这样,在[0,t]时段内客源地,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竞争力转移分量Dij3个分量,依次表达为:

(4)

(5)

(6)

(7)

区域 总的客流增量Gi,以及总的份额分量Ni、总的结构转移分量Pi和总的竞争力转移分量Di分别表达为:

(8)

(9)

(10)

(11)

区域i客流量对于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相对增长率为:

(12)

设(13)

(14)

分别表示在基期和末期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占同期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相应客源地客流量的比重,则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竞争力效果指数u;

(15)

(16)

(17)

三、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变化的SSM分析

1.分析数据选取及客源地划分

以《湖南统计年鉴》1998年、2006年度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量为分析依据,选取客源国及地区样本分别为中国港澳、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5个地区或国家,加上其他国家地区,共16个客源市场样本;以全国海外客源市场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通过基期年与末期年数据指标的比较,显示湖南省海外客源市场发展态势与各客源地的结构地位状况(见表1)。

2.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

利用表l数据,根据SSM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见表2、表3),可得到不同阶段的计算结果。

分析表指标栏由以下3部分组成:

(1)原始数据:

(2)中间结果:

(3)最终分析结果:,其中: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3.总体效果计算与应用性分析

根据计算的总体效果可以对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做出分析判断。

依据式(10)、(16)计算出P、W,以此判断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如果P较大,W> l,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市场结构处于一个优势结构,对于目前市场营销的战略重点不必做大规模调整;反之,若 较大,W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6年经过5年的发展,湖南省海外入境客源市场样本单位的结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台湾、香港的旅游人次虽然在湖南市场中占居第二、第三的地位,但占比确分别下降23.55和14.01个百分点,而韩国上升了44.24个百分点。

从表3中数据反映,湖南省海外客源市场在基期年和末期年的入境游客增长总量达到466284人次,相对全国的增长率L为1.3709,总结构转移分量P为240951.62, 略高于1,说明湖南省海外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发展速度基本为全国平均水平 (见表3)。市场的优势结构不明显。

从表4看,人境客源市场按入境人数在全国排名前三的是港、澳、台地区,接下来是日、韩、俄、美;在东南亚国家中,入境中国前几位的是马、新、菲三国。而从湖南的情况看,排在前列的是韩国、台、港澳地区,占到整个市场的75.09%的份额,而美国、其他、日本的市场份额为:17.86%,余下的11个国家所占份额的总和为7.05% 。由此可以看到,除韩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四、基于SSM分析的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思考

1.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

(1)湖南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的第一目标应定位于兴旺市场,包括韩国、日本、美国,因为这四国在湖南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都高于全国水平,应作为市场营销的首要目标。继续稳定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其份额,加大促销的力度,提高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

(2)第二目标应该定位为属于崛起市场中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新加坡。通过加强营销力度,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创新旅游形象等措施,增强湖南在这些市场的竞争能力。

(3)应进一步加大成熟市场的开发力度。维护好相对成熟期的中国港澳台、加拿大等市场,防止其进入衰退期。要利用原有市场基础和客源关系,加强市场的调研,寻求市场份额衰退的原因,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开发适销对路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4)东南亚市场为停滞的市场,但这并不表示要放放弃这块市场,因地域和文化亲缘的关系,东南亚市场仍有很大开发潜力。

2.湖南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明确入境目标客源市场, 实施分级开发战略。遵循以一级市场为核心, 二级市场为主导, 边缘市场为辅助的营销原则, 把资金、组织促销重点放在重要客源市场。在充分总结开拓韩国旅游市场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东盟客源市场。同时积极拓展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和亚洲中程旅游市场, 并不失时机地开发欧美边缘市场。

(2)整合资源, 明确主题功能和特色。湖南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 深度挖掘资源特色。湖南旅游重点突出民族历史文化特色, 做好风情旅游、节庆旅游、商务会展旅游。

(3)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提升旅游品牌品质与形象。重点开发旅游精品,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完善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交通, 增开长沙至东盟各国以及周边主要国家重点客源市场的国际航线; 进一步落实落地签证政策, 加快通关便利化;加强信息化建设, 构建快捷的旅游服务平台。

(4)以中部崛起为战略契机, 加强与邻近省份及东部旅游发达地区合作, 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步伐, 增强区域旅游整体势力和竟争力, 以提升人境旅游发展水平。

(5)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和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强化区域联合促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把握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旅游业的契机,积极参与到中国东盟等国际区域旅游合作中。借助国际旅游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在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通过不断完善本省旅游业软硬件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寻找外在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为湖南开拓海外客源市场,促进湖南融入到国际性旅游品牌的行列,使旅游业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建军:青海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态势分析预测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17(1):118~121

[2]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1):121~125

[3]邵筱叶 成升魁 李 琛: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J].经济地理,200626(1):164~168

[4]Houston D.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of regional growth: a critique [J]. The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67,34:577~581

[5]Charles R Goeldner, J R Brent Ritchie, Robert W Mcintosh.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8th Edition)[M]. John Wiley &Sons Canada, Ltd, 1999,448~452

[6]汪宇明:中国省区经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0~148

[7]杨新军 马晓龙 霍云需: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合理性的SSM分析

[J]人文地理,2005,20(1):49~52

[8]黄秀娟.福建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11):60~64

[9]吕帅等: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SSM分析 旅游学刊 2006.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