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心理学潜意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牵引和支配,它对学习活动起着定向、引导、保持、调节和强化的作用[1]。学习动机的高低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主动性、以及学习效果。在研究领域,研究者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探寻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发展规律。但是,动机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活动的一个因素,不能立足于一点而去分析全部。因此,本文从新潜意识心理观的角度来整体分析学习动机的心理本质,并由此探索出一条高效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新潜意识心理观下学生的心理结构
(一)新潜意识心理观的核心
新潜意识心理观是在精神分析潜意识观基础上提出的,它认同了精神分析疗法有关潜意识的合理成分并将其加以利用,仅强调潜意识是无意识的心理状态[2]。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先生提出“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3]”,进一步揭示了潜意识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得到的。
金洪源教授将有关潜意识的理论应用于教学与临床治疗上,并进行了创新。他将新潜意识心理观解释为,几乎所有心理障碍现象都表现为潜意识的行为或思维;几乎所有潜意识行为或思维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主要和关键因素的复杂心理活动;几乎所有的潜意识行为或思维都可以为元认知智慧有效干预[4]。由于新潜意识心理观的提出,大大的拓展了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动机行为的培养或干预范围,能够对学生人格问题、学习问题以及意志问题进行积极塑造和培养,从而开创了从潜意识干预学生学习动机的先河。
(二)学生的潜意识心理结构
学生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一般多表现为“优秀学生具备的积极”的“潜意识行为”现象。如:对学习情不自禁,主动的学习行为,并且学习高效高能,并伴随着快乐体验,易于产生灵感的创新思维状态等。所以,他们表现的比其他人更优秀。反之,消极学习状态的学生表现为一提到学习就哈气连天;一做题,就显得疲倦不堪、心烦,出现厌学,分心,缺乏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效果不佳等行为。
二、学习动机高效培养的新潜意识心理观分析
(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对学习动机培养的影响
对于学习动机的培养,潜意识在其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可偏偏一上英语课就心烦、困倦不堪。这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学习动机的潜意识表现。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呢?根据新潜意识心理观,就是必须抓住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这一核心因素,把原本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转变为积极的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并能够让这一反应内化、习惯化,最终成为一种自动运行的积极的学习行为反应。
条件性情绪反应说到底是条件反射的一种。即出现某情景就会表现出某种情绪。它是以SER为反应式的。S为条件刺激或情景;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和行为反应[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被蛇咬过的人看到井绳(与蛇相似的刺激S),明知没危险但仍然害怕(情绪E),然后要么远离要么走开(行为反应R)。
众所周知,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在学习时是积极主动的,心情是快乐平静的。学习时他们不用父母和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甚至在看到课本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兴奋起来,有一种跃跃欲试、如饥似渴的感觉。相反,对于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而言,在看到作业或者做题时就提不起精神,哈气连天,磨蹭拖延,甚至很多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爱学习。这两种行为的截然不同都源于刺激条件下与潜意识情绪建立的条件反射。我们说,在学习情境S中(S:刺激情境),学生会出现两种可能(R:行为反应),即喜欢学习(R1)和讨厌学习(R2),而在这两种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两种不同的情绪体验(E)。如果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带着快乐体验的话,积极的情绪体验就很容易与学习情境建立条件反射,从而促使学生出现喜欢学习的良好学习动机,而且这种喜欢是情不自禁的。反之,如果每次学习时学生都是痛苦的,当这种消极情绪与学习建立条件反射时,学生的厌学行为也随之产生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学习时必不可少的。
(二)认知行为心理结构对学习动机培养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不能简单的运用SER理论等进行心理结构分析,必须更为深入、详细地表征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整个心理结构。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在学习时是如何运行程序性知识的。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程序知识。它一般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自动实现并表现为能力,就如同电脑在运行程序时那样,是一系列“如果/那么的规则。程序性知识往往以潜意识的状态存储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大脑中正确的程序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例如:如果在自习时,那么我坐下来打开学习资料,如果我一坐下来,那么我应该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如果心情平静下来了,那么注意力集中的学习,如果注意力集中,那么积极肯定自己做的很好……,当一个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自动运行时,良好的学习行为就形成了。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程序性知识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学习动机培养的心理辅导
(一)重塑学生学习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对存在潜意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学生,需要临床暗示放松技术来进行辅导,从而让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转化成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步骤如下:
1、通过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让学生获得一种宁静、放松的状态;
2、通过输入风景想象、学生曾经的成功经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等语言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
3、引入学习时的各种情景,让积极情绪(E)与学习情景(S)建立联结,同时给学生输入一套正确学习的程序性知识(R);
4、多次训练,巩固和强化这种新建立的SER反应,并使其能够自动运行。
(二)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积极心理经验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的小程序放松训练、心理冥想或者小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的大脑和情绪始终处于平静,轻松的状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的大脑高度集中和专注,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掌握学科学习的解题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三)把握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争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向学生讲明学习动机应该保持在最佳水平,过强过弱都达不到最好状态。老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深浅适度,使绝大多数学生每次学习都能接受并有所提高。教学方法要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四)调节学生正确认知观念,对学习行为给予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时好时坏。这种对待学习成绩的认识和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习状态和学习动机等。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能够积极克服自身的问题,通过努力和改变,迎头赶上。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合理地利用竞争效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得成绩更上层楼。
四、大面积临床干预的效果
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团队当前在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教育研究中心等地进行的大面积临床干预效果来看,新潜意识心理观对学生心理结构的分析是正确的,元认知干预心理干预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是高效成功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把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到一线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这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树洲.浅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
[2]金洪源,刘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战略新一代技术开发[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5.
作为世界顶尖的认知领域专家,胡德教授目前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需要仔细观察大脑组织,深入了解大脑如何诠释实体世界,并由此“构建”出不同的个体影像。对于人类大脑,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另一番见解。
时代周报:奥巴马总统在4月推出了研究人类大脑活动的计划,这跟你的研究有什么相关的地方吗?
布鲁斯?胡德: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个人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小孩的发展,有一项是通过对不同年龄孩子的行为、思想以及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探究他们的大脑。基于我对不同年龄的人的大脑的研究,我观察到婴儿和小孩的大脑或者青少年和成人的大脑都是很不一样的。进化在小孩的大脑发展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这种进化使得小孩的大脑慢慢发展为社会大脑,所以我们着重将研究放在人出生以后早期的社会环境,看他们的大脑是怎样进化为社会大脑的。比如说,对于婴儿来说最让他感兴趣的不是玩具或电视,而是其他人。
时代周报:据我了解,在中国很多人对心理学的了解还停留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阶段,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你认为怎样可以让民众更多地了解到心理学的新发展?
布鲁斯?胡德:实际上心理学从弗洛伊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弗洛伊德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很多时候已经被摒弃了。对大众来讲,了解现代心理学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各种各样的心理学的网站会及时更新心理学的一些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时代周报:在中国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就是人类的大脑实际上还没有开发多少,可能还不到10%,作为心理学家,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
布鲁斯?胡德:我个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这种想法在西方也很普遍,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误解。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证明我们只开发了大脑的10%,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更多的使用和更好的教育使大脑发展得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们大脑中有任何部分是未被使用的。
时代周报:在你的书中你写到人的自我意识是大脑构造的,那目前通过一些现代的科技手段,人类对大脑的了解到达了什么程度?
布鲁斯?胡德:我认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对于大脑的了解的浅薄,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大脑还有很多无知的地方,但大脑是个很复杂的体系,由很多次级体系和不同的部分组成,所有这些组合在一起然后以某种方式再给我们带来对自我的体验。
说到自我意识,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规避的一种自我体验,科学证明这种自我体验是大脑活动的产物,而大脑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很多不同的组成部分都参与到了这个自我体验的产生过程中。我们越是能认识到我们的行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活动产物,就越能透彻理解我们的行为;我们对这个复杂的系统有越深入的了解,就能对这种自我体验有越全面的认识,这个在好几千年前就已经在佛经里提到过。
时代周报:你这次中国之行,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布鲁斯?胡德: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人的意识是人的大脑的产物,我们现在只是对于大脑的产物有一定了解,然而还有很多潜意识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想法,这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所以也许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是有合理的地方,但不是完全正确。
时代周报:孩子成人之后无论是情感还是行为,都受孩童时期的父母影响,比如说择偶对象会选择跟父母相近的?
布鲁斯?胡德:这是有研究证明的,小时候被吸引的异性很可能就是成人后被吸引的异性的类型。而且如果小时候的情感比较稳定,将来成人后的男女关系也会趋于稳定;如果小时候情感不稳定,那长大后也很难维持稳定的情感关系,他们要么对自己另一半不关心,要么对情感很畏惧。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medical pattern's change, the nurse service object and the nurse service scope's expansion, the medical trouble relations are day by day equal. “the medical service + takes seriously comfortably +” the new idea, to comrade who was engaged in the medical care work presented the new challenge, not only namely in the implementation treatment, the nursing process needed to respect the patient the right,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patient's psychological demand more importantly. How to adapt the challenge which this new medical pattern transforms, the author thought: Is engaged in nursing to manage the worker to do the work positively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stimulates and the reassignment nursing staffs' enthusiasm, the initiative, the creativity, thus the enhancement nursing staffs' professional sympathy, causes them to deeply love the clinical work, the attachment is never willing to depart, causes the nursing work to advance to the new stair.
【Key word】 Medicine pattern Nursing management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客观上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一门专门学科。如何适应这一新医疗模式转变的挑战,作者认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者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以激发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热爱临床工作,眷恋永不肯离去,使护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1 做好情感化管理
护士的工作是琐碎、紧张和乏味的,随着病人服务要求的提高,护士的心理压力也渐渐增大,害怕自己一不留神让病人产生误解,既影响病人的治疗,又产生护患纠纷,因而一到上班,护士便全身心地,谨小慎微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去,而到了下班之时已是感到相当疲惫的护士们,只想回到家中好好的休息一下。在科室里,除了年轻护士碰到护理或是治疗上的难题,向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请教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少了,时间一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扩大,心理上也会出现不平衡。鉴于此,护士长应该加强情感化管理,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消除护士的消极情绪,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满腔的热情,快乐地去面对每天繁忙的工作。
2.民主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就是让相关的护士一起参与决策,护士长在做出涉及有关病房护士的决定时,如果不让护士长以外的其他人来参与,通常会使护士觉得自己由人摆布,会自然而然地起来激烈反对,相反如果能让相关护士参与决策,并听取她们的意见,非但不会挫伤她们的自尊心,反而还会提高她们的士气,增强她们对病房的归属感,感到自己是病房重要的一员。
3定期组织活动
护士班次多,倒班快,夜班频繁,从而打乱了护士的生活规律,体质、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护理工作琐碎,劳动强度大,其劳动价值并未得到人们的承认,护士心理上易产生压抑感、自卑感。所以,在管理中要注重紧张与宽松相结合的人文环境的营造,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病房定期组织活动,由病区护士轮流担当活动组长,设定活动主题,安排活动内容,决定活动地点,选择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有体育运动、娱乐活动、智力竞赛、集体游戏、生日聚会等等。不仅缓解了大家的工作压力,调节了情绪;而且在活动中增强了团队配合意识,增进了同事间的友谊,锻炼和培养了护士的组织力和号召力。
4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作用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象榜样这么温和而深刻地打进人们心里。”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不仅是指挥,更重要的是要带动一群人,这就需要管理者本身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被领导者从心理上信服,从而尊重和服从领导者,愿意追随。因此,护士长应为人师表,把提高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放在首位,其个人的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品德修养、风度仪表、言谈举止诸方面都应起表率作用。通过早晚查房询问和关心病人,与病人亲切交谈使护士效仿;择期参加各班次的轮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增加威信。 5换位思考,增进沟通
俗话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伴随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发生的变化,护理管理者的管理仅靠“权力”对护士一味采取强制管理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护理管理学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的管理理念。护士是一群特定的群体,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与实施及护理模式的改变,以致现阶段护士工作量大,心理压力也大。他们中间有的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与理解;有的渴望能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外出进修深造等。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除了平时平易近人,不断缩短与护士之间的距离,深入了解护士思想动态外,还要常常站在她们的位置上进行思考,找准她们不同个人的内心的渴求,尽量满足护士合理、健康的需要。或是在工作上使她们有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体现自我价值;或是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谈话、交流与沟通,缓解她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积极寻求让他们能有充电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6传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以往的被动型转为新的平等的医患关系;同时病人需求也由单纯医疗需求转变为“医疗+重视+舒适”的“大健康”观念。这种新就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尊重病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树立“全人”观念。对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就要言传身教,尽早的让护士了解其内涵及其具体的操作流程,然后熟练的运用于护理过程之中,如有遇新的入院病人时,指导护士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治医师、科室相关人员及目前的诊断和现行治疗方案,以满足病人入院时对科室相关人员、病区环境和诊断治疗方案了解的需求;在治疗操作前指导护士科学、简明的向患者说明操作的过程实施治疗的必要性、可能经受到的痛苦、对身体有无危害等,以满足患者操作时提前沟通,治疗时知情、同意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要求护士形象仪表端庄大方,语言态度和蔼可亲,以满足患者精神上被尊重的需求;在住院期间,要求护士在病人有需求时及时地出现在病人身旁;抽空闲和病人聊聊天,给病人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实现病人在护理中得到体贴和关心的需求;出院时介绍回家后的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和饮食宜忌,以满足病人出院前获得康复指导的需求等等。
7合理安排,用人之长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要求她们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观念,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原则,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护士长应对每—个护士进行正确的定位充分挖掘每个护士的潜力,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使每个护士对自己的岗位有认同感和满足感。如:安排高年资护士与年轻护士同班,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让工作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护士做责任护士;对骨干护士的工作要给予肯定和充分信任,并常与之商榷护理治疗新方案,让他们有参与管理和协助管理的热情。
总之,护理管理者和护士都是围绕患者这一中心不同层面上的同心圆,是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患者是护理服务的对象,护士是完成护理服务的主要群体,护理管理者在关注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结果和反映的同时,也要关心护士、了解护士、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1):641-644
[2] 寇玉琴.人性化管理的发展趋势[J].企业活力,2005(2):62-63
1 医学心理学教学实践回顾
11 社会需求与医学心理学教学地位的确立 对健康和疾病,人类经历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临床工作中一些非生物、物理、化学性因素所致的疾病,用生物医学模式不能完全解释,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医学心理学提出的对健康和疾病的五个基本观点:完整整体、认知与自我评价、心身统一、社会对个体影响,主动适应调节,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决定了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笔者曾在2006年、2007年临床医学专业两届本、专科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部分学生分别深入我校临床医学院有关临床科室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外科组住院病人问卷调查中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占69%,心理困扰占81%,有关联观念的占51%,有后怕心理的占22%,性格改变的占15%,无主见的占18%,孤独感者占11%。内科组中有情绪郁闷的占31%,有忧患心理的占41%,对所患疾病产生情感淡漠的占22%,过分敏感的占15%,有疑病心理的占32%,患病后缺乏温情的占16%,奇异的信念和想法的占9%,有自卑感的占21%,依赖性强的占12%,有失望倾向的占13%,患病后生活习惯改变的占23%;住院病人中生物因素致病占71%,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病占21%,其它占8%。神经科组中有情绪极易冲动的占15%,有人格障碍的占4%,自控力减弱的占15%,有疑病质的占8%,有焦虑症占13%,早衰的占3%,有掩饰倾向的占4%。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体会到临床各科不仅纯生物性疾病病人中大部分病人多数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单纯地用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和方法治疗往往都比较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分别不同情况辅以某些心理治疗可能更加奏效。从而改变了学生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到在医学教育中设立医学心理课程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12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一部分是临床心理学和心身疾病防治理论与方法。
学生通过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沟通技巧,表现在提高了待人接物的能力明显,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了对心理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了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掌握了心理测验和常用的心理治疗的原则方法;明显改进思维方法和思路,改进了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提高了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明显增强改善自身心理调节能力。
教学中以情暖人,预防心理疾病,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心理教育通过各种人格特质(如需要、动机、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对思想道德品质起作用,对构成德育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产生影响,同时心理教育在完整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德育,去认同社会的秩序、规范和价值。因此,德育必须在心理教育的平台上才能更好地拓展与深化。没有心理成分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紧张和由此而来的心理失衡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困扰,负性情绪(如逆反、孤独、寂寞、空虚、困惑、焦虑、自卑等心理)在疾病生成过程中的病因性作用已经十分明显。一方面,青少年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极其缺乏,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预防心理问题、系统培育心理素质依然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心理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心理素质,钻研心理学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精神卫生知识,正确对待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帮助学生改善个性,走出心理阴影,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健康。爱因斯坦有言:“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适当的人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发展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青年期是人格品质形成或“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积极品质,就会自我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否则就会出现心理危机,人格分裂。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德育观念,抛弃传统德育观中的“狭隘性”和“功利性”,着眼于人的发展,着力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观。
2 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医学心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目前各类教材除较大篇幅突出基本知识外,适当加重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与心理卫生以及临床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等应用性较强的章节,但是由于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实践性较强部分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目标仍以旧的教学模式为主,只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实践操作。按照目前的教学,医学生很难获得适当的心理-社会-生物的整体观,很难树立整体医学的目标,不能从内心里把医学心理学作为一种态度,以指导如何应对病人及其周围环境。
22 课程安排时段不合理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的推进,我校1997~1998年度一、二年级同时开设医学心理学,两个年级的课程内容、授课老师、考试题目及时间均相同,二年级考试成绩优于一年级(见表1)。表1 一年级与二年级医学心理学成绩的比较
由表1可知,二年级医学生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一年级学生。这是因为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许多医学知识,二年级学生已学习相当大部分医学课程,并且开始了临床见习,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与病人接触的亲身体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并懂得心理学知识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故医学心理学课程安排在一年级不太合适。
23 教学课时数不足 据shepherd调查,内科门诊病人的38%根本无躯体疾患,仅有心理精神状态。gummings指出美国60%的病人是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但并无躯体疾病。我国传统的心理特点是:习惯以躯体不适表述精神症状和心理问题。这也是临床许多病人久查“无病”,增加医师工作量和病人痛苦的原因。随着都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快节奏及人际交往频繁化,将会使精神卫生问题更突出,与之有关的老年问题,青少年问题,酗酒、药瘾、事故、犯罪、吸毒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这都需要临床医师有足够知识,需要通过医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来解决。我国近期颁布的医师法要求执业医师必须具备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也充分说明对医学心理学的进一步重视,但目前我们的医学心理学课约为20~36学时,无法满足新的知识结构对于教学的要求,甚至无法满足职业医师考试大纲范围的教学要求。
3 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意义 使学生明确每个课题的学习目的与意义,在讲授医学心理学课程之前,应向学生讲明课题的目的、要求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既包括教材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也包括本课题知识的社会意义。例如:在讲“记忆”时,首先讲明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人们只能每次都重新去认识那些已经接触过的事物,人的认识活动只能停留在感知阶段,其它一切心理活动无法进行;同时要强调记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离开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就不复存在了,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也会无法进行,人的个性品质与聪明才智也得不到发展,甚至难于独立地生活在社会之中。只有把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否则,一个不明白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意义的学生,就很难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结果只能是教师“一言堂”,无法提高教学效果。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施教的目的和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诸方面获得进步。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学进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也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的目的、任务。离开了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泡影。所以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谈出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讲到“心理应激”时,先让学生查阅有关“心理应激”的各种相关资料,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关于“心理应激”都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你持什么意见?应激事件与人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就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心理应激”的概念及相关的知识。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旦提出了问题,学生才会动脑思考如何去解决,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新思想及新观念,体现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精神。这样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这样形式的课学得明白,记得扎实。
33 注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新异的刺激会使人产生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地使所教的知识具有新颖性和特色。如果内容是枯燥无味的,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其中的新异因素,或举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什么是表象”时,事先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在自己的记忆中的某种客观事物的形象,然后在讲解时就利用学生所画的事物的例子,讲明表象就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进而说明表象的特征——形象性和概括性,同时让学生就所画的事物比较一下表象与感知觉有何区别和联系。采用这种方法,学生觉得新颖,而且学习起来特别认真,注意听讲,效果很好。既不脱离教材,又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
34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程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这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讲“感觉的适应”时,如果直接介绍适应是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学生很难理解。不妨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天刚穿上棉衣棉裤时觉得很沉而累,而时间久了怎么觉得轻了一些?为什么刚进入冷水中游泳时会觉得特别凉而过一会儿觉得暖和了一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情感要求,教师应当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和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从深层次上增强吸引力,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4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新课标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角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会深入思考,不能局限在书本的文字上面,这样才能跟上课改的脚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中历史教学的优秀案例,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探究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这样比老师单纯教授,灌输给学生要有效。我在讲授《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节课时,根据内容,设计课题,然后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小组间交流,然后发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将学生分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来代表不同阶级的人,通过四个场景的表演来重现历史。探究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拓展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来学习,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探索结果给予一定的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要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改变了传统的一对几十的教学模式,这样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重点性,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为重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和交流探讨,如果实在不懂,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请教,这样会使教师更直观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高效地进行,因为这种模式下所有学生都在动脑想、动嘴讨论。
三、情境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的情境,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历史图像和资料等直观的手段,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得枯燥的教材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形的历史情境,将知识巧妙地融入情境中去。通过对历史情景的再造,能够形象逼真地再现历史故事,化教材中的无形为有形,穿越时空,化静为动,将历史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与历史产生心灵的共鸣,获得历史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历史,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运用历史。
四、多媒体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不但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时尚。这种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再现精彩的历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授《的崛起》一课时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历史影片《建党伟业》片段,能够让学生直接看见历史,这比听见或者读到历史更加直观。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可以弥补教师单纯讲授中的不足之处,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化静态的历史书本为动态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这使得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加深,更加充满了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无论以何种模式进行教学,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将历史深刻地印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领悟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