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区块链实体经济

区块链实体经济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区块链实体经济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区块链实体经济

篇1

银行在客户信用构建时,传统方式是通过实体机构对经济社会的渗透与接触,人工收集客户相关的各种信息,并通过中心化系统处理数据以完成客户信用评估。以社会分工的组织形式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这种传统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个体信用评估的边界成本,从而实现专业化信用中介的经济功能。这种中心化集中处理的模式,受到信息收集成本的限制。故银行业评估客户信用时采用数据通常较为单一,以结构化的经济数据为主,效率较低;并主要聚焦于正态用户,缺乏对长尾用户的关注。

不同于传统银行业所依赖的经济性数据,涉及个体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事实性数据都可能成为信用评估的依据,如:网络消费与交易、个体通信数据、交通地理轨迹、网络社区记录等等,过去未纳入银行业客户数据的信息受到征信评估的广泛重视,这依赖于数据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个体生活的数字化趋势。

相对于传统银行业依赖于个体接触实现信息收集的模式,大数据征信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数据突破基本经济数据范畴,扩大了行为数据来源,从而为改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新的资源;在信用风险定价上,大数据模式下个体数据具有易得性和广泛性,具备了成本优势和信息基础以扩展覆盖到长尾客户的服务上;且不同于调查和实验数据,人类行为与观点数字化所产生的数据本质上是田野观察数据,某种意义上摆脱了数据生成中的主观因素。银行业在客户信用评估中引入大数据已成为必然。

但信息化时代的海量数据,由于数据来源与传播差异,各种虚假、欺诈信息充斥其间,噪声数据对大数据的应用产生了严重干扰。信息泛滥、数据可操纵使得数据本身面临信任问题。数据清洗与鉴别为大数据应用带来了额外的成本,这类数据灾害在数字化社会中因数据爆发式增长而愈演愈烈,数字世界中数据本身的信任问题、数据的无序生产等成为大数据征信中的重要阻碍。

数字世界中区块链认证模式及其对传统信用中介的威胁

“区块链”是指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动态编程数据块链,本质是对数字世界中数据与代码的认证,使用某类区块链协议的数据或代码,被赋予了某类共识性信任。区块链解决数字化社会中数据与代码自身的可信任问题,从而改善了大数据应用中数据处理成本急剧恶化的趋势。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在面临大数据资源拓荒时,对数字矿产资源有了辨识标签。

由于解决了数字世界中的认证问题,区块链对客户信用的构建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类似于现实世界银行等信用中介对个体经济事实的审核,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事实审核成为信息时代信用构建的重要基石。

对于信用构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了大数据资源的应用价值,信息社会中各类数据的生产,具有了潜在的价值意义。扁平化的数据生成、传播与共享,有效地改善经济个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如此,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授权模式,克服大数据应用中的隐私权问题,从而使得开源数据的透明化使用具备了法理与伦理基础。

通过对程序代码的认证,区块链技术可将金融交易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评估与决策有效融合在执行过程中。从而改变传统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与定价方式,例如“智能合约”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具有无限想象空间。

区块链通过对数字事实的认证,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去中心化、去信任、时间戳、非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等特征,为实现信用的共享式评估与可编程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传统基于规模化优势的银行业等金融中介信用评估模式,由于其覆盖范围小、数据片面、调整僵化等局限性,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社会的扁平化、共享式特征,要求信息社会的个体信用评估,转变为基于技术与平台资源的分享式信用评估模式。区块链解决了数字世界中数字事实本身的信任问题,奠定了信息社会信用评估的技术基础,信息社会的个体信用权威中心面临重构。

因此,具有信息技术和平台优势的机构或组织纷纷进入信用评估市场,试图争夺信用评估的核心地位。银行业具有的传统实体与专业人员的规模化优势,在信息社会中极度弱化,这使得银行业信用评估面临迫切的转型需要。而拥有技术优势的科技公司,拥有互联网客户平台资源优势的公司,甚至未来拥有智能产品的“物联网”平台类制造业巨头,都可能凭借其数据优势与平台资源切入征信业务,挑战银行业信用中介的核心地位。

基于区块链构建客户信用的银行业优势及其转型机会

与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平台资源的公司相比较,开展区块链信用构建,银行虽然在新技术和平台资源上存在劣势,但也具备一些核心优势。

信用客户传统资源。由于社会分工,银行业拥有庞大的金融客户群体,几乎涵盖全社会经济个体。首先,个体银行账户数据是信用构建中最为重要的数据,含有直接的经济后果信息,即使在区块链大数据范畴下,银行账户数据仍是信用构建不可或缺的内容。这种专业领域数据使得银行业在信用构建中具有先天优势。其次,银行客户数据记录具有历史性,难以寻找替代资源,这通常是科技企业或新兴“互联网+”平台企业所无法追溯生成的数据资源。当然,要体现这一竞争优势,需要银行业对传统业务数据进行数据资源转化与保护,并逐步采用区块链技术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标签、认证,通过版权保护与主动授权管理,逐步形成“互联网+”社会下的信用数据资源供给中心。

监管门槛与成本优势。基于社会个体征信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国家监管严格。这提高了该领域的准入门槛和成本,而银行业相关业务准入与牌照管理上,由于传统经营业务因素,具有先天优势,这对于试图进入信用评估领域的新兴科技公司或平台公司则是巨大的阻碍。

专业人才聚集优势。影响信用的因素众多,不仅涉及个体经济状况,与个体行为、观念及社会经济环境等都具有重要关联。征信技术发展的跨领域与领域交叉虽然成为趋势,但信用评估与管理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其专业特殊性是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难以完全掌握的,“码农”对个体信用风险的理解一定与金融客服人员的理解是不一致的。银行业积聚和培育的大批信用评估专业性人才,这是新入公司难以实现的。

机构信用优势。面临“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创新信用产品,老牌商业银行多年累积的信誉可减少客户顾虑,提高客户对创新产品的接受度和合作度。如花旗银行2015年发行的“花旗币”(Citicoin),首日上线兑换达7.32亿美元。

篇2

在资产价格变动加快尤其是快速上涨时期,金融机构可以“短平快”方式获得较高收益,特别是在科技跨越式发展下,几乎所有类型机构都在努力寻找并试图抢得站在下一个“风口”的先机,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类企业。过去多年,中国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帮助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行业获得了丰厚收益。资产价格上涨应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大幅增长,此外,信用(主要是货币)因素对资产价格上涨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正是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创造了“风口”,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优质资产,在投向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如房地产)中,银行获得了较好的投入产出,体现在过去十年中规模、利润和坏账等指标的持续优化。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新兴市场光环基本消失,以及各类被认为经济增速较快的代表性国家(如各种“某某几国”)失去期待,资产价格或普遍将面临较大下降风险。当然,在货币超发、汇率体系变动异常(如英国“脱欧”对全球汇率的 急速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变动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在创造短期套利机会的同时,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也将增多。一方面,分化和波动的价格走势将对银行体量巨大的存量资产收益带来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银行业从资产价格震荡中获得的“投机”收益,远不如更为灵活的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获,如对冲基金。实际上,资本金比例极少的银行业,长远发展之路是从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中获得风险系数低的收益,而维持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价值信心等诸多因素。

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银行收益”这一链条外,目前还没有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较好系统性解释。最近两年,全球市场资产价格变动加剧,原油、大宗商品等主要资产价格经历暴跌;国内市场,房地产价格上涨波动强烈,而作为重要价格体现的股市则暴涨暴跌,当前仍停留低位。综合来看,目前影响资产价格变化的因素更为复杂,资金、增长、信心与价格的关系更不明朗,因而不会出现新的银行业增长“风口”,更何况国内普遍态势是“资产荒”。

区块链对资产价格几无影响

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如货币、汇率、人口等)都与资产价格变动紧密相关,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也是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和市场努力找寻之所在。在诸多影响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中,科技或技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几乎不存在有效逻辑,实践中也很少见到相关案例。实际上,科技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更多是对资产交易或资产价值实现的便利性,而非创造或过多增加资产价值及价格。当然,技术进步增加“无形资产”是另一问题,如在会计层面;而最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对经济金融体系中“资产”价值也无太多影响,大浪淘沙后依然更多体现为增加交易行为的便利。

区块链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最新成果之一,在技术层面的稳定性已经通过运行近七年的比特币得到体现。作为理念先进的技术,区块链的深入、完善及转化落地,必然对未来科技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效应,借助技术进步,也必然影响到经济、金融体系等宏观层面,进而对实体经济参与者、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带来变革,这也是区块链被认为“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逻辑。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将对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对微观银行业运行带来十分可观的正面效应,如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大幅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控风险、提升资产交易质量等。对于前者,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已产生并运行七年,这被视为区块链可应用于未来虚拟货币研发的技术成熟性之证据,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提供“数字货币”以替代现有实物货币。同时,借助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金融监管将更加精准,例如对特定资金划拨的编码将使资金只能被投向规定主体。对于后者,是区块链在银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应用设想。例如,第一,点对点交易,类似基于P2P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第二,安全记录交易信息,区块链可信、可追溯特征使其能被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如存储反洗钱资料及交易记录;第三,验证并确认各项权利,如土地所有权、股权等合约或财产的真实性验证与转移;第四,自动智能管理,如自动检测下一交易节点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若满足预先设定的程序,交易会被自动处理,如自动付息、分红等。

区块链包括最近两年火热的“互联网+”本质都是去中心化。如上,区块链被认为将“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两个层面中,宏观层面的数字货币依然遥远,金融中介进而金融监管去中心化不仅目前进展不畅,甚至金融监管中心化加强的趋势“若隐若现”,如国内市场所揣测的“一行三会”将改革且方向是合并,则我国的金融监管将在适应市场变动形势下更加集中和中心化。全球层面,各国央行对可能削弱监管的区块链在宏观经济金融的运用都实为谨慎。微观操作层面,在诸多设想场景中,银行短期内还无法替代对资产、资金转移和交割的传统式审查及监控,更何况交易运行系统的研发投入巨大,区块链技术全面改造银行业系统还十分遥远。而最关键的原因有二:一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基础,虽然创造了比特币等“新型货币创造”实验,但新型货币长期内不会取代现有货币,因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政治等综合方面;二是区块链技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而且各种技术方案还在快速发展中,对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考验,现在还主要停留在原型设计阶段。从微观主体角度,对技术进步最敏感的银行业也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研究,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综上,区块链从属性和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层面,都几乎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金融与科技难以实质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理论上科技与金融“高大上”主体的结合将产生“1+1>2”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国内理论与实务届一直致力推进的重大课题。在2013年“互联网+”概念盛行前,“科技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重视和实践推进了多年,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都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如政府科技金融发展规划、银行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高校科技金融研究杂志及成果等。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科技金融被认定属于产业金融范畴,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落脚点是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强力助推,因而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在“互联网+”出来后,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迅速提出并成为热点,大量机构声称自身具备“互利网金融”属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努力拓展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如各类网上商城等,但仍然被市场认为在此领域的进展缓慢,不符合“互利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精神。从“科技金融”到“互联网+”的演进时间轴上,“金融科技”的概念随后出现并炙手可热,被称之为“金融圈的科技革命”,体现出市场对金融与科技已然紧密结合的某种肯定性判断。

金融科技英文为“FinTech”,即Finance加Technology的缩写,FinTech是目前金融圈、互联网圈最为风靡的概念,被认为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维基百科(Wikipedia)对其的描述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无论从字面还是具体定义来看,金融科技强调科技对金融服务的帮助,且落脚点是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此前的“科技金融”更多强调金融对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金融科技被认为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各方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甚至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互联网金融”及归属于其的P2P都可被划定到金融科技概念之下,而目前区块链正是金融科技话题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在金融科技尤其区块链应用上,包括:美国证监会(SEC)批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计划、纳斯达克在个股交易上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型与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相继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测试区块链应用);在中国,平安银行加入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全球区块链联盟R3,2016年4月、5月,国内分别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合作开展区块链在金融中可能的应用研究,但距离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仍为时尚早。

实际上,从“互联网金融”火热开始,都带有市场对科技与金融实质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期许,就像科技与制造业的实质融合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一样,但效果不达预期。从金融本质属性来看,是资金融通以便利交易达成与价值实现,而金融创造的价值广义上永远无法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流。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虽然侧重的主体不同,但并不能代表科技与金融的实质融合,如果前提是定义“实质融合”的核心是创造全新、持续和不断增长的商业模式。因而科技进步对金融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依据且言之过早,区块链同样不会带来银行业营运模式的彻底性变革。

仍要保持对区块链“憧憬”

在科技与金融寻找实质融合的过程中,区块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属性,其“颠覆”意义的社会属性拓展,还需要在社会认知层面和自我技术层面的不断调整和突破后,要在理念与实践皆切实达到被很多观点期许的那种“革命性”转变基础上。抛开“数字货币”等依然长远的话题,从微观层面的现实运用来看,区块链作为一项很好的中心化数据库和互联网协议,在银行业目前运营中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如在区块链技术成熟下对客户信用信息的确认将更为便利和准确,银行间业务合作的清算、对账可以实时并显著提升效率,由此一些因技术手段受限于T+1类规则的交易可以做到实时交易,高效率带来的将是交易收益的增长。作为对科技最为敏感的行业,银行业研究和试验区块链技术也是自然,更何况区块链概念自流行伊始就更多与金融业联系在一起。

篇3

一、“区块链”的产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 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此后的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因此,基于金融会计的角度,区块链技术可定义为一种分布式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网络记账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实现持续满足各种数据录入需要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block)是一个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实现链接(chain),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可以为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目前,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2.0 模式的初期,股权众筹和P2P 借贷等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应用相继涌现,发展前景广阔。

二、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1、数据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验证。区块链技术中,记录数据的区块按时间顺序生成,相邻区块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时区块组合成链,实现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形成存储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可信任的追溯环节。

2、开源、去中心的分布式结构。区块链系统是开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数据库,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数据信息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给系统各个节点,保证系统内置业务的连续性自运转。

3、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共识机制,不拥有私钥而破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安全性非常高,同时运用可编程原理内嵌脚本概念,形成智能合约。

4、高效率,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基础上,系统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对方基本信息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即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价值交换的摩擦成本几乎为零。

5、透明数据背后的匿名性。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并不绑定到个人,任何交易的信任基础都是通过纯数学背书而非交易对象的身份背书,从而实现了数据透明的同时保护参与者个人隐私的匿名特点。

三、“区块链”应用前景展望

“区块链数据”带有时间戳,由共识节点共同验证和记录,因此不可篡改和伪造,这使得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公证和审计场景:区块链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储由政府机构核发的各类许可证、登记表、执照、证明、认证和记录等,并可在任意时间点方便地证明某项数据的存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市场应用有很高的契合度,R3CEV、纳斯达克等各大银行、券商及金融机构相继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中。区块链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自发地产生信用,从而建立无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金融脱媒”,这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等存在中介机构的商业模式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股权众筹、P2P 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证券和银行业务也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和可编程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避免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交易;同时,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即时到帐特点使银行实现比SWIFT 代码体系更为快捷、经济和安全的跨境转账。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能够实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确权、授权和实时监控。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基于时间戳技术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域名管理、积分管理等领域;而对有形资产来说,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为资产设计唯一标识并部署到区块链上,能够形成 “数字智能资产”,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资产授权和控制。

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已经演化出三种应用模式,即公共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和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公共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联盟链则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预定义的一组节点控制;私有链则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尽管现阶段区块链技术仍面临着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和资源问题等负面情形的困扰,但是我们仍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便捷生活的通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Swan M.Block 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USA:O Reilly Media Inc.,2015;

[2] Technical report by the UK government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Online],available: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 data/file/492972/gs-16-1-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pdf,February 21,2016;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所有经济交易活动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没有信用,交易很难实现。传统条件下,法定纸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进行买卖交易;金融机构依赖于信用,开展存贷款、信托、保险,债权股票买卖等金融活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信用成本相对较高。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的信用情况趋向透明,信用成本有所降低,但数据真实性问题依然存在。“区块链”技术则提供了一种新的信用创造机制,信用数据呈分布式存储,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使信用更加坚固,说谎将无比困难。2016年10月,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出台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指出,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区块链技术探索应用的进一步深入,有望开启新的信用r代,对有效降低信用成本、构建高效便捷投融资环境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区块链内涵及其特点

区块链是把加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叠加(链)生成的永久、不可逆向修改的记录,是一种具备去中心化、高安全性、信用成本低、无法篡改和公开透明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被视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主要特点是:

去中心化。区块链是分布式记录、分布式储存、分布式传播。所有交易记录对全网络公开,没有第三方机构负责管理,每个节点都有参与、数据记录储存、退出权利。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其他节点会继续数据更新和存储,信息完整可靠(见图)。

不可篡改。信息经过验证添加至区块链,就不能被随意篡改,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密安全。区块链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依靠非对称加密和可靠数据库完成信用背书,不需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担保验证。非对称加密将交换摩界降到最低,保护个人隐私,确保加密安全。

开放共享。区块链中数据具有高度共享性,任何人都可查看区块链中涉及到自己交易或相关所需信息。且保证数据私密性,为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开放提供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任何缺乏信任的生产生活领域,如金融、互助保险、教育、物联网、司法仲裁、健康管理等。目前,发达国家正积极布局区块链,各领域多点开花。截至2015 年底,我国已经成立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杭州)、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且国内多家企业开始探索技术应用,如金融机构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保险管理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部分企业拟通过在云端使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以集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于一体,以智能生活、智能交通、智能服务为内容的“数字化城市”。随着央行对区块链重视加深、新科技的溢出效应、区块链应用趋向成熟,区块链有望成为“互联网+”后的下一个投资热点。

三、区块链技术在优化投融资环境中的作用

(一)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以及个人与个人交易过程,都会产生很大的信用成本,导致交易成本高企,交易效率低下。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交易前的信用成本,使信用成本趋近于0,也可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而提高交易效率。一方面,区块链改变了传统平台“管理信用”的方式,把所有信用链接起来,形成信用池。交易时,只需要查看对方信息表中的数据即可了解对方信息,省去了原来依赖第三方实现的信任过程和成本,交易即结算。另一方面,区块链可以使大多数类型的金融交易实现实时结算,简化清算和结算流程,缩短结算窗口,将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区块链技术有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错误,有效交易成本。

(二)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局

根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千万家,占企业总数99.7%。但目前,中小企业陷经营困境,融资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国家多次出台扶持政策,如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推行供应链金融等,由于小微金融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最终收效甚微。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解决中心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区块链技术将线下供应链数据化,把买方、卖方、物流都接入平台,并对所有交易信息进行确权,实现供应链数据在互联网真实、公开、透明传输,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可逐渐接入供应链体系,凭借区块链技术高可信优势,后加入的金融企业将不再需要为风控和授信投入更多精力,从根源上化解了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无处征信,无法授信,不敢贷款的困局。同时,区块链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供应商、商流供应商、产品经销商和金融机构的整体协作,推动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四流融合,推动整个生态圈高校运转,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体系

由于覆盖范围小、数据片面、调整僵化等局限性,传统金融信用评估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快速增长的行为数据与区块链数字信任技术的发展,为经济个体的信用评测提供了新模式,有利于开启新的信用时代,进而优化投融资环境,推动经济活动规模扩大。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征信和管理成本。区块链技术可无限地使用与分享信任数据,实现信用评估、定价、交易与合约执行的全过程自动化运行与管理,有效降低征信成本和信用产品的管理成本,大幅提高信用业务处理规模。二是拓展信用评估覆盖范围。区块链技术可覆盖传统人工收集信息无法顾及的客户群体,如没有银行账户(或账户数据信息含量稀少)但能接触互联网的特殊群体,信用产品服务对象进一步拓展。三是提高信用创造能力。区块链下的可信任代码技术,使信用产品的全过程都具有动态编程能力,极大地拓展了信用产品的创新空间。如“智能合约”模式对各种金融场景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四是有效挖掘信用客户资源。区块链使银行业深度嵌入实体产业运营过程,产融融合度将得到极大提升,信用资源的可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信用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

(四)突破地域限制,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环境

基于信用卡、ATM机、银行网点等传统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中心化的,货币依赖“央行”,结算依赖“银行”,信用成本相对较高,尤其在没有金融服务的贫困地区,以及跨境支付情形下的金融成本过高。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没有银行账户,尤其在贫困地区,有超过一半的人无法享受金融服务;跨境支付中,全球支付成本约5%左右。区块链的全网记账方式可建立“全球性”的信用,有望形成全球“信用”的基本协议,自动剔除“虚假信息”、“欺诈信息”、“双重支付”等信用信息,为全球市场提供基本的“信用”资源和低成本价值转移通道。同时,区块链可创新借贷模式,通过合约账户可实现C2C(个人对个人)、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甚至是C2B(个人对企业)的借贷关系。可见,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突破地域限制,为不同地域和不同属性的交易方提供交易的信用基础,实现跨地区、跨时空的点对点实时交易,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国内与国外、企业与个人均可建立交易关系,对欠发达地区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环境形成重大利好。

四、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带动作用,引导区块链技术探索应用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从战略层面制定区块链发展远景目标、总体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并提供平台支持。制定区块链协议的规范,出台相关产业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区块链新兴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是加强法律约束。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保持管制与鼓励创新兼顾的区块链治理框架。三是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信息、信用体系,整合行业资源。

(二)加强行业间交流合作,助力区块链推广落地

一是建立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跨行业跨机构的产业联盟,启动一批重点课题研究,推M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破解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技术落地应用。二是加快建立行业标准。联合行业力量,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区块链数据架构设计、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经营与监督等技术标准,力求在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中抢占话语权。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布局,预防专利“陷阱”,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知名的区块链研究机构和组织交流合作,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

(三)探索金融领域先行先试,开辟业务增长新途径

一是推动大型金融机构投资布局。早期研发阶段,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区块链项目,选择业务量大、交易关联简洁、技术应用提升效果明显的业务场景作为切入点,如客户征信、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与结算、登记确权等,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展试点和建立容错机制,培训团队,积累经验。待政策环境和市场技术成熟,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全新支付、信用评级、信贷等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引入成熟应用。依托中小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体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等优势,鼓励其引入成熟的区块链应用,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篇5

俄罗斯最大航空公司与该国最大私人银行合作,发行区块链乘客票。

根据当地媒体消息Kommersant表示,航空S7及其票务机构S7Ticket据说在本周,已经开始销售以太坊区块链机票。获得俄罗斯最大私人银行组织Alfa-Bank的支持。

该报道表示,该平台旨在减少航空公司与机构之间的结算时间,当前这需要2周左右。这将进一步优化支付方式,让机构之间自动进行扣除,机票的销售将直接反应到最终收据。

因此,这个合作可以看成是以太坊区块链企图简化航空票务流程的最早尝试,尽管一直以来这被认为是可能的区块链案例。

该报告并没有详细说明,平台是否建立在私人或公共版区块链之上。

之前,S7航空和Alfa-Bank据说已经在追踪信用证上,已经进行了智能合约技术方面的合作。

二、美国联邦机构逐渐采用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和基础设施提供商以及比特币矿业公司开始由美国联邦机构资助,其中包括国土安全部(DHS)。

根据Nextgov等消息来源,包括BlockCypher在内的各种区块链公司都收到了DHS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资助,用于验证区块链在记录保护、身份保护以及创建不可变数据存储分类账方面的潜力。

具体来说,包括南美洲和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机构正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使房地产行业实现自动化,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不可变账户,卖家、经纪人和买家可以透明地访问。

目前,GSA可能导致区块链技术及其行业的开发活动的增加。本周早些时候,GSA的新兴公民技术办公室主管Justin Herman在一次会议上表示,通过为开发商、爱好者、公司和投资者创建区块链主题社区和生态系统,该组织旨在测试区块链技术在广泛场景和现有平台中的适用性。

三、印度政府加入最大的区块链协会EEA

印度国家政府和支付巨头万事达是新增的34家企业以太联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EEA)之一,现已有超过150个成员——这让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块链协会。

企业以太联盟(EEA)是由一家30名员工的公司在2016年2月份牵头成立的组织,由以太开发创业公司组成的工作组,旨在利用开源的以太技术实现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

5月份,欧洲经济区向创始成员增加了86名新成员,其成员人数达到116人,接近Linux基金会领导的开源Hyperledger项目人数。

欧洲经济区最近宣布与来自银行、医疗保健、能源和制药行业的众多知名新成员,成立“世界上最大的开放源代码开发项目”。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安得拉邦政府,这是一个以技术推动议程而闻名的印度南部国家。

其他新成员包括科技巨头思科,俄罗斯区块链创业公司QIWI,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等。

安得拉邦政府此前已经与新加坡中央银行签署了金融科技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数字付款和发展块链技术。该州是维沙卡帕特南市的所在地,这个沿海城市正迅速成为与Visa和路透社等开展业务的金融科技中心。在开创性的举措中,安得拉邦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将其1.03亿张配给卡的数据库转移到一个集团。

EEA董事长胡里奥·福拉(Julio Faura)补充说:在EEA的主持下,技术的广度、深度和多样性共同创造和推动了企业的以太标准框架,为未来发展下一代以太生态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区块链音乐平台Aurovine在印度推出

基于区块链的音乐平台Aurovine已在印度推出,该平台由Audiocoin, BlockPool以及印度公司Appliconsultants合作完成,旨在利用区块链促进印度音乐市场的发展。

Aurovine利用区块链保证每次听歌时,所有与其发展有关的人员都会被分配相应的费用。由于区块链是不可变的,就带来了高度的问责制和公平性。Aurovine平台使用了加密货币Audiocoin。

Audiocoin是一种音乐加密货币,旨在奖励艺术家和粉丝参与到行业中来。粉丝们通过听音乐,评分和分享音乐赚取货币,而粉丝分享音乐时,艺术家将被授予Audiocoins。

Aurovine认为该平台可以促进印度音乐市场的发展。该平台将为粉丝提供赚取硬币的能力,并将其存储在手机钱包中,同时投票支持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家。艺术家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执行的智能合同来为他们的工作众筹。这些特点意味着粉丝和艺术家在参与程度上比目前的市场更进一步。

五、法国汽车制造商Renault测试区块链保证汽车修理数据的安全

法国汽车制造商Renault推出了使用区块链构建新的数字化汽车维护日志模型。

该项目于今天宣布,Renault和微软公司及VISEO公司合作开发原型。据说,一家中国创业公司BitSe也参与了设计工作。微软公司的云平台Azure已经成为技术公司区块链策略的重点。

据Renault介绍,基本前提是有关汽车维修历史的信息由维修店和经销商等一系列渠道进行维护,使得更难跟踪新的变化。相比之下,数字维护日志原型将所有这些信息都放在同一个地方。

Groupe Renault数字及车联网总监Elie Elba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数字汽车维护书将使我们能够与保险公司和经销商向生态系统中的客户提供新服务,区块链技术能够创建可靠的信任协议。”

在开发原型的几个月前,Renault汽车融资子公司RCI银行和服务部门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当时,加入该联盟是RCI内更广泛数字化工作的一部分。

欧洲其他的汽车制造商(包括保时捷和戴姆勒)近几个月来也在采取措施探索或整合区块链技术。

Renault表示,未来它将寻求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用例,包括基于车辆的微型交易。

“除了这个项目,这项技术将是车联网以及与之相关的微型交易和安全要求的重要一步。”

六、白俄罗斯央行通过了银行担保区块链使用方案

白俄罗斯央行最近为国内银行发展区块链扫清障碍,促进了银行担保发送过程。

此举上周末由白俄罗斯国家银行,作为区块链大型项目的一部分,表明了央行通过其结算中心管理和监督区块链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表示使用该技术并不与数字货币相关,“与此同时,没有对IT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任何概念限制”。

根据7月19日的声明,本月早些时候央行的区块链决定,旨在开放白俄罗斯银行发行银行担保技术,或者有望弥补债务损失。

央行继续表示:

“银行担保注册维系新系统将确保经济主体的互相访问,包括欧亚经济成员到政府采购程序(工程、服务)的开发者。”

该声明解释道,下一步将要把白俄罗斯股票市场包含在内,以及证券的场外交易。

“项目实现有望在更高质量的水平上,组织该注册,这将为提高透明度创造心条件,进一步促进白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中央银行表示。

七、瑞典正式开始使用区块链进行土地和房地产登记

近日,瑞典土地登记处Lantmäteriet正式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土地和房地产登记。

自2017年初以来,包括巴西在内的各国已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更改的网络中推动土地和房地产所有权登记。

Lantmäteriet的发展负责人MatsSnäll在接受“计算机周刊(Computer Weekly)”采访时透露,自2016年以来,瑞典土地登记处就一直在积极投资区块链技术,并开发了一个区块链概念验证平台。

今年3月,Lantmäteriet完成了这个基于区块链的土地和房地产登记平台的初步试验阶段。

Snäll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为政府节省数亿美元的开支,尽管现在只进行了小范围的私人区块链测试,但他预计该项目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迅速扩大。

八、日本区块链技术平台miyabi每秒可进行1500次国内汇款

日本全国银行协会(Japanese Bankers Association)正致力于开发通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想让日本众家银行开始测试以区块链技术进行汇款等银行主要业务。

根据报道,JBA旗下有252个成员,包括成员银行、金控公司、银行家协会和近50家外资银行的日本分行。值得注意的是,JBA亦为全银(Zengin)系统的营运商。该系统为日本银行间境内转帐的支付结算平台。JBA表示,该协会正在研究金融创新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

据日经(Nikkei)报导,JBA的目标是为所有规模的成员提供1个通用平台,以实际测试区块链技术。JBA虽未公布太多细节,但已证实将探索分布式帐本技术。JBA将与一些科技公司合作展开测试,预计将于9至12月间在日本开始测试。而与现有实时转帐成本相比,采用区块链技术可节省高达90%的转帐成本。

另方面,JBA还在寻找科技公司为其开发区块链技术平台同时,日本大型银行已开始测试区块链技术汇款系统。2016年11月,日本最大比特币交易所bitFlyer旗下区块链平台miyabi在为期9个月的概念验证试验中,每秒可记录1,500次交易。

此次成功试验证明,国内转帐区块链技术平台交易速度超越当前银行间有线系统最快的每秒1,400次交易。三菱金融集团、瑞穗和SMBC等日本三大银行均为bitFlyer的投资者,间接证明日本已开始认定数字货币的法定支付地位。2017年夏天,日本逾25家门市将接受以比特币付款。

报道认为,JBA成员若于2017年在区块链技术测试上取得正面成果,可望带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日本商业银行领域的发展。

九、乌克兰政府将于十月开始区块链土地登记试验

乌克兰的土地管理一直面临着困境。作为本身就对区块链较为感兴趣的国家之一,乌克兰最近宣布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一个土地登记系统试验。该项目将于10月开始,希望能通过创新技术增加土地租赁活动的透明度,以减少非法行为,促进经济发展。

不久前,该国总理Volodymyr Groysman就承诺为所有国有土地租赁进行拍卖——旨在增加竞争,推动当地经济,减少非法活动。他当时提出警告,可能会对不遵守政策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强调:

“所有土地租赁必须通过拍卖进行。”

约有71%的乌克兰领土(4270万公顷)属于农用地。其中超过一千万公顷归国家所有,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5%左右。

根据由世界银行资助,与乌克兰农业政策部,国家土地登记局和多个国家当局合作推出的2015年的一个研究项目,乌克兰目前的土地管理状况令人担忧:

公共土地注册远低于私人土地(24% vs 71%),降低了透明度,引发非法活动。

农用地租金水平是欧洲最低的国家之一(2015年约37美元),影响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

土地市场非常萧条,主要由于缺乏金融工具和使用土地作为抵押品的复杂性。将产权转让给农用地的主要途径是租赁,存在很大的“灰色市场”。

土地纳税人(约730万)远远少于私人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

乌克兰并不是第一个考虑在土地登记处理中使用区块链的国家。今年三月,瑞典土地登记机构开展了一项记录产权交易的试验。而在五月份,英国土地登记局则详细说明了所谓的“Digital Street”计划,该计划把区块链技术列为基础技术之一。

十、澳大利亚比特币交易所在A轮融资中筹得81.5万澳元

据报道,澳大利亚的一个比特币交易所在A轮投资中筹集了81.5万澳元。

据Business Insider透露,位于墨尔本Bitcoin.com.au获得了Alium Cpital和Dominet Venture Partners的融资。新的资金将用于扩大该公司在英国和加拿大的海外业务。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upert Hackett告诉媒体,这笔资金也将使其在平台上添加其他数字货币,包括以太币和瑞波币。

Bitcoin.com.au与其国内的零售金融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亚提供在线和实体比特币交换服务。报告显示,其最终募资金额高于原计划,它原本只计划筹集50万澳元的发展资金。

Alium Capital合伙人Rajeev Gupta在声明表示,这次投资将帮助他的企业进一步接触迅速发展的数字货币领域。

在这次融资之前,澳大利亚监管机构采取了措施改善数字货币创业公司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今年早些时候,监管机构最终决定撤销对购买比特币行为征收“双重税”这一饱受争议的政策。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报道,澳大利亚财政部已经取消了对比特币采购征收商品与劳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的规定,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这一举措将促进该国数字货币业务的发展。

十一、微软涉足区块链将为客户开发更好用的区块链系统

微软正在进一步努力为其日常客户开发更加好用的区块链系统。区块链系统被认为是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的基础性平台。

区块链技术能够使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安全交易。由于区块链系统需要大量的分布式数据资源,只有像微软的Azure公共云这样的平台才能够利用全球数据中心的力量,使用这种技术。

Azure区块链工程首席项目经理Marley Gray在博客文章中表示,该公司已经为区块链提供了基础云计算通道。现在是让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用户更方便地在Azure区块链即服务产品上构建真实的应用程序的时候了。

这就是微软公司新引入的企业智能合约(Enterprise Smart Contracts)项目。

该项目能够为用户提供执行和履行合约的数据元素。

这些合约定义了用于区块链应用程序的不同元素,然后利用各种Azure组件,包括Azure Key Vault和Azure Active Directory来处理密钥管理、集成企业身份验证、加密证明生成等任务。区块链平台可以允许企业存储和管理自己的加密密钥,而Azure Active Directory能够对其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禁止没有权限的访问。

篇6

摘 要:地区性连锁超市受到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需要采取特殊的发展战略才能走向成功.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区性连锁超市,成功的原因是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策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建立农超对接的平台.同时快乐真棒连锁超市还存在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商品陈列较为混乱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来保证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连锁超市;竞争优势;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0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30-02

“连锁经营指在核心企业或总公司的领导下,由分店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多店铺扩张方式进行规范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1]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运用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的经营模式,“套用公式”一般进行扩展,节省设计和创新成本,从而产生规模效益.零售行业的连锁超市就是连锁经营模式的代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常居榜首的沃尔玛便是经营非常成功的国外连锁超市.在国内,大润发、苏果、华润万家等连锁超市也都发展迅速,在各主要城市均开设了门店,连锁经营可谓是当今大型超市普遍采用的经营和扩张之道.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注册于安徽省淮北市,是淮北本地土生土长的连锁超市.公司成立于2000年,经历十余年的飞速发展,门店由1家发展至31家,经营规模也由最开始7000万的注册资本成长为年逾8.5亿的营业额,并且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蔬菜基地和食品工厂,成为了淮北市首屈一指的本土企业.在连锁超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快乐真棒超市并没有被沃尔玛、大润发、苏果等国际性大型连锁超市所挤垮,守住了一定市场份额并逐步实现扩张是难能可贵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都在扩大经营的地域、开拓广阔的市场,它们将目标锁定在中小城市甚至县城.每一个中小城市本土的地区性连锁超市都需要思考,要采用怎样的经营方式能抵御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并实现逐步成长.通过研究淮北市快乐真棒超市的经营理念,可能帮助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地区性连锁超市健康有序的成长.

1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竞争优势分析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拥有充足的资金、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人才储备,这些竞争优势是地区性连锁超市所无法企及的.盲目的拼价格、拼服务无疑是以卵击石,终将成为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扩张进程中的牺牲品.地区性连锁超市必须把握住那些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并围绕优势制定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所不同的经营思路,才能虎口夺食赢得生存的机会.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成功的把握了自身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不同的发展路线.在笔者看来,优势有三点:

1.1 本土化的经营策略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是外来企业,在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无疑会分走本土企业的市场,影响本地零售业的正常发展.而地区性连锁超市是本土化的企业,其经营状况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就业问题,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企业形象.对于本土的企业来说,当地政府往往会给予较大力度的扶持,在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土地审批等方面都提供了比较优惠的政策,这一优势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所不拥有的.因此,制定本土化发展的经营策略,立足本地优化服务,将自己打造成为本土连锁超市的代表,是地区性连锁超市的一条合理的发展之路.快乐真棒超市的经营思路就是如此,借助淮北政府想要把快乐真棒打造成淮北市零售的龙头企业的想法,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和土地优势,快乐真棒在淮北市区、郊区、村镇、社区设置众多的门店和便利店,并且按照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标准严格把关,把快乐真棒扎扎实实的打造成淮北零售第一品牌.快乐真棒的本土化的发展策略为市民购物提供了便利,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也获得了市民的认同感,在淮北市零售行业内树立起了优秀的形象和口碑.

1.2 “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

大型超市是人流密集的购物场所,对单位客流密度的要求极高,所以一般大型超市的选址都在人口集中的黄金地段,以保证自身的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对于地区性连锁超市来说,基本无法提供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相同标准的服务,品牌名气和资金水平也不在同一起跑线,在市区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硬碰硬无异于一场灾难.这时,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超市选址就非常重要,避开锋芒,另辟蹊径往往成为地区性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在快乐真棒超市刚刚成立之时,淮北市内虽然只有两家大型超市,竞争并不激烈.而快乐真棒超市却有预见性的选择了在市郊开办了第一家分店,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快乐真棒都将眼界集中于淮北市周边的矿区和村镇,围绕缺少大型超市的地区设置门店.这些偏远地区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根本无力入主,快乐真棒很快的占据了淮北市周边的市场,展开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在全部31家门店中,只有5家门店开设在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大部分门店都开设在了市郊、矿区和农村.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物,抓住了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覆盖盲点,将会是地区性连锁超市未来的发展关键.

1.3 农超对接的果蔬配送

“农超对接”模式是农户或者农户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通过签订契约形成的产销直接对接合作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它实际上是一种农产品流通的生产者与终端零售商越过其它中介环节直接对接的扁平供应链模式.[2]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有统一的配送体系,在中小城市基本没有与专门的农户订立农产品采购合同,这种经营模式使得本地新鲜的农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货架.而地区性连锁超市立足于本地,可以发挥本土化的地域优势,让本地的瓜果蔬菜自产自销,保证了城市果蔬供应的快捷、新鲜和廉价.淮北快乐真棒超市实现了很好的农超对接,还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了超市农产品的质量.在春节期间市场果蔬供应短缺,农超对接的快乐真棒超市的蔬菜价格要远远低于菜市场和其他超市,赢得了一定的市场.

2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地区性连锁超市与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有着自身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设有完备的配套设施,让市民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成熟的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设有停车场、购物巴士等配套设施,有些超市还设有购物街、小吃城、休息区等场所,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根据笔者走访,淮北快乐真棒超市的大部分门店没有这些相关的配套设施,甚至连基本的停车位和洗手间都很缺少.这些设施虽然不决定超市的本质属性,但却极易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使超市损失客户群体.

像快乐真棒一样的地区性连锁超市虽然投资少、规模小,但也应明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道理.适当的修建停车位,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能够为超市赢得更多的人气,有利于超市的健康发展.

2.2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快乐真棒超市为解决淮北市人才再就业问题,招聘了大批下岗工人作为服务员.但是对这些员工却缺少专门的再就业培训,很多员工把以前单位不良的工作作风带入了现在的工作.在快乐真棒超市中,服务员态度差、素质低、缺少热情和耐心的情况屡有发生,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也很不到位.容易让消费者在购物中产生负面情绪.

作为地区性连锁超市,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完善员工培训机制,定期进行服务理念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灌输正确的经营理念.

2.3 商品陈列较为混乱

国际化大型连锁超市的商品陈列有着严格的规则,整个超市井然有序,消费者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快乐真棒在这个方面却疏于管理,这也是很多地区性连锁超市所公有的问题.商品陈列杂乱,错放、乱放的情况很多;在整体上缺少明确的布局,不能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找到商品.

在创办门店之前,就需要对门店的房屋结构进行考察,并设计相应合理的货品陈列区域划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对货架上的货品进行定期整理和筛选,调整合适的位置,并予以积极的维护和保持.让商品的摆放井然有序,给消费者提供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

3 结语

淮北快乐真棒超市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区性连锁超市,其成功的原因是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策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建立农超对接的平台,这些经验每一个地区性连锁超市都需要进行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必须明确的看到快乐真棒存在的问题,做到“见不显而内自省也”才能保证地区性连锁超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篇7

所谓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让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用通俗的话阐述:如果我们把数据库假设成一本账本,读写数据库就可以看做一种记账的行为,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然后将账本的这一页信息发给整个系统里的其他所有人。这也就相当于改变数据库所有的记录,发给全网的其他每个节点。

区块链是构建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的基础技术,和现在的电子货币支付模式相比,它基于密码密码学原理而不是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直接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区块链技术有以下特点:

1、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整个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s是均等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会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系统具有极好的健壮性。

2、去信任(Trustless):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的,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内容也是公开的,因此在系统指定的规则范围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是不能也无法欺骗其它节点。

3、集体维护(Collectively maintain):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的,而这些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

4、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base):整个系统将通过分数据库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因此参与系统中的节点越多和计算能力越强,该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越高。

自比特币开始,区块链技术开始在金融领域备受追捧,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花旗银行等在尝试开展区块链金融的业务创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上公开招聘数字货币研发技术人才。“区块链技术在1至2年内有望实际落地项目。”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尽管离成熟规模应用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将从边缘系统逐渐向核心系统延伸。近年来,区块链技术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并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而我们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区块链正在走进金融机构、大型企业、政府决策层的视野,大有从“草根力量”引发经济变革的态势。

近期,普华永道已经开始组建其区块链技术团队,并开始调查普华永道客户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潜在应用,以及推动金融行业对于该技术的理解程度。而此前,其两家同行―德勤、安永早已宣布进军区块链。德勤在接受CoinDesk的采访中表示,正在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客户端的自动审核及众包(公司以自由形式外包给非特定大众网络)公司在应用程序上的咨询服务。

以普华永道的区块链技术为例,Vulcan数字资产服务是普华永道新推出的服务,将开创金融和商业服务使用数字货币技术的新时代。一个平台连接身份、资金和资产,允许用户便宜快捷地消费、共享、交易或跟踪任何实体或数字资产。Vulcan平台使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和现有技术公司能够访问普华永道的全球客户群,并共同开发新产品。服务包括数字资产钱包、全球支付处理、投资和交易服务。Vulcan还将提供销售点和商家服务,以及创建和支持本地数字货币和奖励系统的能力。

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现诚聘计算机、信息安全和密码学专业博硕士,分别从事数字货币及相关底层平台软硬件架构设计和开发及研究数字货币中所使用关键密码技术,对称、非对称密码算法、认证和加密等工作。今年1月20日,央行在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中,表示已成立专门研究团队,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央行一系列表态与研究工作推进可以看出银行对于推出数字货币较为积极。除此以外,国内其他各方也在布局。探索区块链技术,目前,平安、招行、民生均已加入R3区块链联盟。企业层面,万向集团建立了区块链实验室,华为也加入Linux基金会领导下的超级账本区块链项目。有消息称,百度、光大投资管理公司、中金甲子、宜信等机构投资6000万美元入股美国一家比特币初创公司。

篇8

火爆的比特币把沉寂多年的区块链技术推到了普通大众的面前,不管是否加入挖矿或炒币大军,亦或是对这种虚拟代币价值艳羡不已的吃瓜群众,或是持冷眼旁观的专业人士,大家关注的主要焦点还是比特币。

显然金融是区块链技术最早,也是应用得相对成熟的领域。这与区块链技术天然就是账本的特性直接相关。然而这远远未挖掘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优势以及充分利用此种技术优势在各个领域和场景下应用的可能性。也即区块链的短期价值被高估,而长期影响却被低估(何宝宏博士语)。

如今,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而互联网技术当中还在不断涌现出各种让人应接不暇的新技术。在这些新技术当中,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将发挥最长远最广泛的影响。

技术篇:

认识区块链技术

(一)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区块链最早由密码学家“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于2008年提出,目前行业公认的区块链定义是: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账本,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一个账本,可以让互不信任的人,在没有权威中间机构的介入下,充分信任对方来进行信息与价值互换。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储存、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二)区块链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长远而广泛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六大特征,正是这六大技术特征使得区块链具备了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特质:

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技术,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任一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里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和技术的信任。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无需以信任为背书,因此交易对手无须公开身份。

可编程:分布式账本的数字性质意味着区块链交易可以关联到计算逻辑,并且本质上是可编程的。因此,用户可以设置自动触发节点之间交易的算法和规则。

可追溯:区块链通过区块数据结构存储了创世区块后的所有历史数据,区块链上的任一一条数据皆可通过链式结构追溯其本源。

区块链的信息通过共识并添加至区块链后,就被所有节点共同记录,并通过密码学保证前后互相关联,篡改的难度与成本非常高。

深刻地理解区块链技术这六大特征,可以更好地在文创产业中挖掘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价值。

价值篇:

区块链技术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价值

技术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路径。

互联网领域中,技术可以高效解决某些传统法律问题;对于法律无法及时作出回应的新业态,技术就是产业规范,是法律的重要补充。

(一)盗版是文创产业的致命伤

文创产业包括了影视、文学、动漫、音乐、视频、游戏等以及其相关的数字形式,涉及内容的生产、复制、流通和传播等主要环节。

在“互联网+”时代,文创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快速传输、低成本性,加上各种盗版技术的层出不穷,使文创产业面临着盗版猖獗的挑战。

网络盗版给文创产业带来了的巨大经济损失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网络盗版直接带来的是诸如工作流失、版权价值缩水、损失大量优秀作品的负面影响;其次,由于网络盗版内容的低俗,加上虚假广告、木马病毒、作品质量低下等特点,劣质内容也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坏的体验,影响消费者对正版作品的感受,造成版权市场的恶性循环。

原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IP本应成为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但当下互联网产业生态圈里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依然严重,网络著作权官司纠纷频发,原创盗版遍地、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等问题成为文创产业的尖锐痛点。

此外,对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法律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一些新型业态无法获得著作权法权利体系下的保护,在转而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同时,却存在评价标准不一的不确定性。

网络盗版如同溃堤之蚁,可以撼动整个文创产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在传统的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保护、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以及企业内部规制之外,前沿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文创产业的痛点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

(二)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和价值

规范和技术是解决法律问题的两种进路,当法律事后规制的成本较高时,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进路。

对于目前文创产业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例如新型的盗版模式使得盗版行为更加分散化、隐蔽化,打击难度更大;网络盗版各环节更加细分,责任认定难度更大;用户的正版化意识未能与正版化进程一起提高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也许可以提供一种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解决思路。

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作品进行确权,证明一段文字、视频、音频等存在性、真实性和唯一性。

一旦在区块链上被确权,作品的后续交易都会被实时记录,文创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可追踪,这为IP权利证明、司法取证等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技术保障和可信度很强的证据。

具体而言,首先,IP是文化娱乐创意的核心,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将文创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缩短价值创造周期,实现IP的价值转移,并保证转移过程的可审计、可信度和透明度。

其次,基于区块链的政策监管、行业自律和民间个人等多层次的信任共识与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安全验证节点、平行传播节点、交易市场节点、消费终端制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文创行业的存储与计算能力,有助于文创产业全面进入数字化内容生产及传播时代。

另外,文创产业的盗版问题也可以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途径来解决。可以不断加强权利持有人与标准组织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主要行为者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可追踪性技术的传播,并支持区块链等新追溯和认证系统的出现。

通过记录资产、交易和参与者,这种共享数字分类账本提供了关于IP来源和历史流转的信息,使IP更容易地被追踪和认证。

因此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加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并更好地保护IP是文创产业可以重点考虑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不仅在抑制盗版方面有突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可以贯穿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

应用篇:

区块链在文创产业的应用及落地场景

(一)区块链技术贯穿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

区块链在文创产业的应用主要围绕着四个领域展开的:区块链+内容生产,区块链+内容流通,区块链+内容交易,区块链+内容维权。

区块链+内容生产: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共同创作作品数据的追踪、确认和审计,有效地减少共享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易、投资平台。创造一个人人可以创作、交易、传播、消费、众筹的信息共享和价值交换的平台。

区块链+内容流通: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虚拟市场规则,使得消费者能够参与内容创作、生产、传播、众筹和消费的全流程,而不需要依靠第三方平台的信用背书。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传输特点,内容产业可以在版权交易和游戏道具场景交易平台上发行、交易数字资产(类似于token)。基于不可篡改、分布式的特点,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版权和游戏道具交易不仅能促进交易的安全、透明,融合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能对游戏和版权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区块链+内容交易:利用区块链技术,使音乐、电影、文字作品等内容产业数据的生产、传播、许可、交易等过程公开化和透明化,跨过出版商和发行商,创作者可以直接在区块链平台上发表、推广或交易作品,直接获得报酬。

利用区块链技术,添加信任的确权节点,进行IP及其相关权利的交易,以及权益分配等功能,可解决交易不透明、内容不公开等问题。

区块链+内容维权: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不仅可以进行一般的文件存储,而且可以通过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促进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

(二)区块链技术在文创产业的落地场景

1、内容生产—共创平台语戏app

语戏app是基于亚流行文化社群“语言 Cos”而创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app,主要解决的是许多作者共同创作的文字 Cosplay 一段情节、故事的知识产权问题。

创作模式是在语戏这个app中,创作者共同创建、整理、cosplay、存放、沉淀、考核某个剧本或故事,最后汇总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作品。

最后这些作品独家授权给平台,语戏平台卖给影视、文化公司后将收益按区块链记录中每个人的贡献分配给各个共同创作者。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取代了依托于旧的QQ群及贴吧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为处理成本,区块链平台基于算法直接统计每个人在每部戏中贡献的内容占全作品的比例,而且平台的不可更改性更能保护共同创作者的利益。

2、内容流通—版权流通平台Primas项目

Primas项目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数字版权领域,打造国内首个在版权领域商业化落地的区块链产品。希望从根本上颠覆洗稿的游戏规则,重新书写媒体传播的法则。

Primas的运行模式是建立完整的DNA体系和溯源机制,其核心是内容数字指纹识别,通过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将创作者认证的作品及认证时间、作者信息、可信时间戳共同加密,生成一段唯一的八位码,这样不管之后内容“流窜”到哪个地方,都有根源可以追寻。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主要是类似于版权登记和公示的问题,不再需要中心化数据库下的检索比对,只需直接溯源就能确定权利人的最终版权,但是可能会涉及到盗版确权的问题。

3、内容交易—版权交易平台Cfun项目

Cfun平台是基于全球公有链量子链开发的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DApp),用来记录作者的作品,同时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意在建立一个全球的协同创作生态,同时促进IP的全球实时交易。

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第一层是多个内容创作者共同创作作品,将内容卖给最终的IP买家。第二层是将包括作者信息和粉丝行为数据等所有的创作日志记录在区块链上,以便对数据进行追踪、确认和审计。

最后通过使用准确的用户行为数据,CFun计划利用算法将IP和买家相匹配,通过智能合约计算每个内容创作者在每笔IP交易中的贡献,以实现IP的自动交易。

区块链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保障版权交易过程中的确权、共创版权人的版权收益分配等问题,并保证版权交易和游戏道具场景交易更安全。

4、内容维权—电子存证平台“仲裁链”项目

“仲裁链”是由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是基于FISCO BCOS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在司法领域的真正落地,并于2018年2月制作了首份区块链裁决书而完成价值验证。

运行模式是当某项业务发生时,用户的身份验证结果和业务操作证据的HASH均记录到区块链。当需要仲裁时,后台人员只需点击一个按键,相应的证据便会传输至仲裁机构的仲裁平台上。

仲裁机构收到数据后与区块链节点存储数据进行校验,确认证据真实、合法有效后,依据网络仲裁规则依法裁决并出具仲裁裁决书。

区块链解决的问题是基于区块链多中心化、防篡改、可信任特征,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让“仲裁链”充当“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平台”。

从以上四个具体项目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贯穿到文创产业的全产业链中,在落地时并不会有明显的环节割裂开来。

事实上,在具体落地项目中,业界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创新和尝试。如腾讯已经推出首款区块链游戏化应用《一起来捉妖》,真正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游戏中的功能落地,炫酷又好玩,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监管篇:

区块链文创产业的监管模式

对区块链的监管将因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而有所不同

文创产业涉及到内容的生产及传播,因此一直是政府监管的重点。虽然区块链技术并未广泛应用到文创产业当中,但监管也是日后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演化出了三种应用模式,即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链 (Consortium blockchain) 和私有链 (Private blockchain)。因此对区块链的监管也围绕着这三个应用模式来实行。

公有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分布式系统的任何节点均可参与链上数据的读写、验证和共识过程,并根据其相应的共识机制获得相应的经济激励。

由于公有链的各个节点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网络,并参加链上数据的读写,运行时以扁平的拓扑结构互联互通,网络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务端节点。

因此,公有链的特点是保护用户免受开发者的影响、所有数据默认公开,交易速度较低。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考虑到完全开放性和去中心化带来的传销或者其他犯罪的风险,目前对该应用模式的严格监管有其必要性。

联盟链是部分去中心化(或称多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一定规则的控制。

系统内交易确认的节点一般也是事先所设定,并通过共识机制确认。取决于联盟链内部的信任程度和相关需求程度,虚拟数字货币可以选择匿名或非匿名。

联盟链的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或退出。各机构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运转。联盟链的特点是低成本运行和维护、高交易速度及良好的扩展性、可更好地保护隐私。对于文创产业的流通、交易和维权也有很大应用。

在监管方面,由于联盟链容易进行控制权限设定,拥有更高的应用可扩展性,可以考虑目前对于行业协会的监管模式,根据涉及领域的不同,可以采取事先许可或事后备案的监管模式。

私有链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但具有分布式特点。中心控制者指定可以参与和进行交易验证成员的范围。

对于私有链内的成员,系统不需虚拟货币提供奖励。私有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如版权局的版权登记数据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私有链的特点是交易速度非常快、给隐私更好的保障、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甚至为零。由于私有链的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收归内部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因此,对于私有链的监管或许可以考虑接入API接口,考虑到私有链的封闭性,政府对这块的监管压力会很大。

结论

区块链技术可实现文创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

篇9

1.引言

在Gartner公布的《Gartner2016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区块链”首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技术板块处于接近曲线顶点的位置,是个备受期望的新兴技术。有人说,16年是区块链的元年,17年是区块链的落地年。关于区块链,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根据区块链的发展进程进行理解。区块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1.0可以理解为加密数字货币和公布式交易账簿的区块链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块链可以看做一个所有节点都可以“记账”,选出某段时间最快最好的“记账”,然后将该页帐发送给各节点的去中心化技术;区块链2.0是指资产数字化加智能合约,与1.0最大的差别就是通过高级的编程语言把现实中的业务场景与逻辑在区块链上加以实现;区块链3.0是指结合互联网、物联网、认知计算,将区块链应用在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去信任、可靠数据库、匿名化、可扩展等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

2.区块链的优劣势

2.1 区块链的优势

2.11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以往的信息系统中,为了防止数据被篡改,都是靠多层设防来控制访问。如果想进入数据库,必须进行身份认证、识别权限等过程,而且该过程将会留下痕迹。这种传统的保证数据安全的思路与银行将金库埋在地下深入类似。但是传统信息系统下的整个业务网络依赖于一个或几个中心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包括欺诈、网络攻击或错误,都会导致整个业务网络是出现问题,使得整个业务网络较为脆弱。

区块链对数据的保护则是另一种思路,即这些数据对每个节点的参与者都是共享的,没有所谓的中心。区块链的原理是基于共识算法与密码学的、所有节点都可以“记账”,选出某段时间最快最好的“记账”,然后将该页帐发送给各节点的去中心化技术。使用密码算法确保网络上的参与者仅仅可以看到和他们相关的账本内容,交易是安全带、授权的和验证的。如果想要篡改数据,不是攻击中心数据库即可,而是必须“串谋”大多数节点,几乎没有可能。

2.12 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每个参与方都有自己的账本,在交易时各自更改,所以各方都产生了协调各参与方而带来额外的工作。此外,为了解决各方的信任问题,常常需要一个中介机构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各方都要支付给中介一定的服务费用,成本较高。

区块链架构使每一个商业网络的参与方都有一个共享的账本,当交易发生时,通过点对点的复制改变所有账本。去除了信任化,不必借助中介或对业务“合同”重复处理,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2.13 高可用性

区块链系统是每个节点都在实体的操作与控制下维护一整个副本,再基于共识算法使数据保持一致的活性系统。在这样的活性系统下,单个节点遭到黑客攻击、硬件出现故障、软件发生错误或网络遇到问题等情况均不会影响其他节点,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该节点要想再投入工作,只需要排除故障、同步数据即可。此外,由于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一些节点可以下线进行系统的例行维修。这些都是区块链高可用性的体现。

2.14 自动化

区块链的自动化是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完成,还有可信度高、透明、实时、强制的优点。智能合约是与区块链1.0最大的差别,即通过高级的编程语言把现实中的业务逻辑在区块链上加以实现。以往智能合约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运行环境,即支持可信代码的运行,故无法自动执行,但区K链的出现让智能合约不再只是一个构想。结合资产数字化与智能合约就可以通过区块链来描述许多现实中的业务场景,从而将区块链应用到各个领域。

2.2 区块链的劣势

2.21 隐私保护不强

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隐私保护通常是由中心来进行的,但是在区块链中,所有的数据对于所有节点的参与者都是共享的、透明的。现在区块链对于隐私保护的解决方案是匿名,即只可以看到交易的信息,但看不到是现实中的哪个人进行的交易。该方案对于一些领域可以解决隐私问题,如比特币,但是区块链必将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而对于一些需要实名的领域,这样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再适用。同态加密等新型密码学的思想或许可以解决区块链的隐私保护问题。

2.22 耗费大量资源

区块链耗费大量资源主要体现全网算力和网络宽带两个方面。由于区块链是各节点都可以记账,然后再选择记的最快最好的帐,所以全网的算力不是类似于云计算的协同合作。每次只选择一个节点的记账成果,那么其他节点的运算就失去作用,被浪费。东北一家有2500台矿机的挖矿厂每月电费达40万元。另外,区块链在运算时需要耗费大量宽带资源,甚至可能导致网络性能瘫痪。

2.23 升级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修复时只需要先暂停运行进行集中升级即可,而区块链的升级机制与传统的信息系统不同,即区块链无法关闭系统来进行集中升级。现在的主要解决方案有软、硬分叉升级机制,但是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待完善。或许稍稍弱化“去中心”或实行多中心可以帮助解决该问题。

2.24 技术难操作

区块链作为一个全新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从理解理念,到接受认同区块链,再到实际运用区块链技术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此外,互联网是区块链的基础,目前等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对于不熟悉网络安全知识的用户而言,即使将加密算法、共识算法作为黑箱的一部分,应用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外包也要支付大量的费用。因此,区块链自身的复杂性可能会让一些企业望而生畏,选择保持原有的系统。

3.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趋势

3.1 业务流程的跟踪查询

我国物流现在还存在着快递丢失、错领误领、快递员冒快递、信息泄露、信息难以追溯等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货物从出发到接收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并且不可篡改,从而确保信息的可跟踪性。比如对于多式联运,业务要经过多次中转,故信息很容易缺失。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各个参与方共享完整的信息,且易追溯和问责。对于快递业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顾客签收行为的可验证性,从而避免错领误领、快递员冒领的现象发生。

3.2 产品的防伪追溯

区块链可以完整记录产品整个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包括采购、运输、生产、加工、配送、销售、售后等环节。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来自哪里、由谁运输、在哪里生产和加工、什么公司进行配送、在哪里销售及谁负责售后等信息,可以快速、清楚地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且具有不可抵赖性,从而精准、快速问责。同时,也可以避免产品被伪造,有利于打假,保证消费者和各方利益。

3.3 实现智能化运输

目前欧洲已经有地方利用区块链、借助集装箱尝试实现智能化运输,即把集装箱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区块链的存储解决方案会自动决定集装箱的运输路线和日程安排,还可以对以往的运输经验进行分析,不断更新路线和日程设计技能,使效率不断提高。对于收货人来说,不但可以随时掌握货物从出发到目的地全过程的物流信息,而且可以随时修改优化货物运输的日程安排。

3.4 替代港航EDI的应用

在进出口贸易中,涉及到采购方、销售方、承运人、港口及海关等众多主体,有十几种业务单证,极为繁琐和复杂。现在各国都是由EDI服务商来专门负责数据的整合与交换,由于只有EDI服务商一个中心,因此存在着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此外,由于各个参与方的数据都有不同的标准和格式,造成了现在数据标准与格式混杂的复杂局面。有着“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点的区块链可以取代EDI服务商的应用,使其不再是中心。供应链上各个参与方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共享各环节的物流信息,可以用统一的格式对数据进行更新,从而节约成本和高效交换数据。当某环节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快速追溯,精准问责。

3.5 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授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我国的供应链金融遇到了交易流程不够透明,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评级和信息识别能力有限的瓶颈,而区块链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区块链可以实现所有交易流程和数据的准确记录,且不可篡改,实现供应链上各参与方数据的共享与同步。区块链使得所有数据透明公开化也打消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交易数据的可信度的疑虑,从而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

对于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评级和信息识别能力有限的问题,银行可以将区块链应用在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来实现企业信用评级和信息识别的智能化,从而减少信用评级和信息核实的难度。

此外,现在我国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中“预付款融资”和“存款融资”的在押品管理难度较大,即使安排“巡核员”也不能保证在押品确实在押。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资产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清楚、准确地掌握在押品的实时状态,减少风险和成本。

4.结论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和理念,有着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去信任、可靠数据库、匿名化、可扩展的特征,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一切体系。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区块链技术有着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高可用性、自动化,智能化的优点。但是作为一个还未成熟的技术,区块链也有着隐私保护不强、耗费大量资源、升级机制不完善和技术难操作的劣势。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大多应用在金融领域,其他领域还在展望和探索阶段。可以预测到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会有业务流程的跟踪查询、产品的防伪追溯、实现智能化运输、替代港航EDI的应用和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的应用,值得期待,但是要真正落实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林.区块链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2016(17):39-40.

[2] 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8):23-24.

[3] 梅海涛,刘洁.区块链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J].电信科学,2016,32(11):134-138.

[4] Y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J].甘肃金融,2016(2):19-21.

[5] 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ActaAutomaticaSinica,2016,42(4):481-494.

[6] 谢辉,王健.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6(9):192-195.

[7] 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7):49-51.

[8] 李岩溪.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代收款解决方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23):60-60.

[9] 一冰,.区块链技术,中国物流需要吗?[J].中国储运,2016(11):56-57.

[10] 徐凯.区块链技术在港口与航运领域的应用趋势研究[J].港口经济,2016(12):5-8.

[11] 赵刚.区块链将有助于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J].中国储运,2016(11):58-59.

[12] 吴思进.区块链将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J].中国储运,2016(11):58-58.

篇10

>> 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 从“静”到“动”的重大变革 信息时代的重大变革 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研究 解析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 智慧金融带来重大变革 执政理念与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美国证券化法规体系的重大变革及启示 我国苹果修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革 我国当代公文法规建设的重大变革 网络空间舆情生态的三次重大变革 专家访谈 教育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 云端技术对财务数据的重大变革 论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对2016年ACCA考试重大变革的解析 粮食流通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中国CEO认为企业面临重大变革 开启全球治理体系重大变革 “供给侧改革”引发重大变革 会计等职称制度迎来重大变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超越比特币的重大变革 超越比特币的重大变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布莱斯·马斯特斯")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区块链技术将迅速在金融领域蔓延

2015年,“区块链”技术从新生事物发展为主流。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与支撑此类货币的技术(如今被称为“分布式总账技术”)之间有了清晰的界限。今天,几乎所有大型金融机构都在探索这一技术。这项曾被誉为具有巨大颠覆力量的技术,已演变成大型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推动者。2016年,首批商业化工具将开始陆续推出。

此类工具是什么样的?抛开与加密货币相关的炒作以及引人注目的犯罪和事故,分布式总账不过是数据库技术一种聪明的新形式。它们脱胎于互联网、开源协议和计算机能力的进步以及密码学。它们是共享、复制、分散的交易数据库。

提交到该数据库的交易被添加到之前所有交易之上,并始终是不变的总账的一部分。没人有能力单方面编辑或修改总账的历史,没有哪个单独实体充当管理员。这些总账不断被复制和同步。通过消除故障中心点,复原力得以增强:如果某一地点遭到攻击或出现故障,其他地点能保持总账的完整性。安全和隐私通过复杂的凭证检查技术来实现,而数据则通过加密得到保护。

所有这一切的简单结果是,分布式总账使独立实体有机会依靠相同的、共享的、安全的信息源。需要了解一桩金融交易的实体,不仅包括买方、卖方以及其经纪人,还包括托管人、注册商、结算与清算机构、中央存管处,还有很重要的一方是监管机构。由于利害相关方无需各自进行记录,而是有一份主要记录取而代之,成本得以大大降低。此举减少了重复记录,无需对账,使出错率最小化,并有利于加速结算过程。反过来,结算加快意味着金融体系风险减少,资本要求降低。

相比之下,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基于集中式、未加密的中心辐射型数据库架构。该架构成本高昂、低效而且容易受到操作故障和网络攻击的影响。单个数据库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产生了不一致的交易数据,需要进行成本高昂的对账。因此,金融机构的运营支出有很大一部分花在大量数据的产生、通信和核对上。所有这一切造成不透明性和延迟,使得监管机构更难及时了解最新情况。

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原本的比特币区块链,旨在允许互不相识的双方在公共网络中进行不可逆的支付,对于受到监管的金融机构而言,该技术有些功能存在问题。被称为私人或被许可区块链的替代性技术因此应运而生,虽然关于此举是否偏离了区块链设计的初衷和精神存在激烈的辩论。通过只允许已知且被许可的各方参与,改善了隐私、透明度和总处理能力(这些是受监管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特征)。

不过,巧妙的数据库设计为何会突然流行?毕竟,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已经数十年没有进行现代化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平均净资产回报率。来自Autonomou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各大银行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10.8%,低于2013年的11.1%以及2004年的15.8%。其结果是,银行的回报率接近或低于自身资金成本,这种情况显然不可持续。

篇11

BAT、京东、网易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已在区块链中布局。它们集中于2015年底-2016年入局,彼时区块链正处于“技术膨胀期”。

经过2年-3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大公司们的区块链应用产品陆续结出成果,成为推动区块链从2.0时代进入3.0时代的重要力量。

但区块链3.0时代将线上区块链与物理世界锚定,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区块链能处理的只是上链之后问题,而线下共识的达成、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并非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解决。

“懂区块链技术,懂得使用区块链,能够用好区块链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阶段。”京东Y事业部区块链应用创新负责人张作义对《财经》记者表示。

互联网大公司在区块链时代还受困于“创新者的窘境”。身为互联网垄断模式的既得利益者,大公司只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革现有业务体系下的问题,因此它们往往选择为客户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的2b模式,在2c模式上更加谨慎小心。

但区块链的另一重颠覆作用,恰恰在于打破现有的互联网垄断模式,重建区块链理念下的利益共识生态圈。

将区块链视为改革,而非革命——这一观念很可能阻碍大公司们成为区块链时代最终的胜利者。

开启新时代,还是跌入泡沫?

区块链2.0仍局限于数字虚拟商品,区块链3.0则将进入产业区块链时代

任何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都遵循一套从萌芽、膨胀到泡沫破灭、成熟发展的曲线变化。全球信息技术研究Gartner公司公布的“2017年全球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接近期望膨胀期的顶峰。

2018年,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商业应用的关键阶段。是开启新时代,还是跌入泡沫期,这一时期至关重要。

包括BAT、京东、网易在内的各大科技巨头们,已在区块链中布局数年。阿里巴巴组建了区块链技术委员会,如今区块链应用覆盖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天猫(电商)、菜鸟(物流)等多个业务领域,区块链申请技术专利总数2017年排名全球第一。腾讯推出TrustSQL区块链解决方案平台,已和政府、银行等合作方在供应链金融、票税、医疗、游戏等多领域试水区块链应用。百度推出区块链BaaS开放平台和“超级链”,以核心董事会成员身份加入Hyperledger超级账本计划。京东则将区块链应用于物流和商品溯源,推出区块链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开放技术。网易也推出了“网易星球”区块链数据产品。

互联网巨头公司入局区块链的时间大多集中于2015年底-2016年初。这一时间点正好处于区块链技术的“技术膨胀期”。

“蚂蚁金服从2015年开始布局区块链,觉得区块链未来是社会的基础技术。我们当时的目标是弄懂底层技术,进一步搭建底层平台系统。”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告诉《财经》记者。

蚂蚁金服的第一个区块链应用诞生于工程师自下而上的项目尝试。2016年蚂蚁金服内部黑客马拉松挑战赛中,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用48小时实现了区块链公益善款追踪应用的POC(概念验证)。这个概念项目很快拓展为蚂蚁金服的第一个区块链落地应用尝试——“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公益善款追踪项目。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每一笔善款的全程信息追踪,该项目也成为当时平台上流量最高的公益项目,最终为10名听障儿童筹到了19.8万元,将近5万人参加捐款。

2016年底之前,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尝试仅以项目为核心,并未体现到组织架构中。2016年底区块链架构方由虚转实,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正式成立。

2017年2月,日本电气(NEC)前副总裁蒋国飞加入蚂蚁金服,担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并成立技术实验室。区块链团队也随之纳入到专注前沿技术研究的“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体系中。

京东从2016年成立区块链实验室。京东Y事业部区块链应用创新负责人张作义是当时区块链团队的几名创始员工之一。2016年中他和几个研发人员找来四台计算机,尝试搭建第一条自己的区块链网络。很快区块链网络就跑出来了,每5分钟生成一个哈希值。张作义和同事们先是异常兴奋,然后面面相觑:“联盟链是做出来了,但是能干嘛呢?像区块链游戏一样弄个小猫小狗吗,能有什么实际的价值?”随后他们发现了真正的挑战所在——在联盟链上放10条数据生成特征值非常容易,但如果是10亿条呢?

京东将区块链应用于商品溯源领域,需要处理数量巨大的订单数据。在区块链应用早期,宝洁公司跟京东合作用区块链做洗发水的防伪溯源。宝洁公司对接了4000万瓶洗发水数据,张作队用了整整26天才将所有数据都写入底层中。

“0-10亿条不是线性发展,是指数型加速。区块链底层系统的完善升级,大量苦活累活真的绕不开,我们能实现也是一年多时间一步步打造出来的。”张作义告诉《财经》记者。

互联网大公司从区块链2.0时代开始入局。随着2年-3年的技术积累,它们的区块链应用研究在2018年结出果实,推动了区块链3.0时代开启。

区块链1.0时代由第一代加密货币“比特币”诞生开启。从2009年到2016年,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开始逐步得到关注,进入技术萌芽期。

紧接着从2016年到2017年是以太坊“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区块链2.0时代,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大热,进入期望膨胀期。但这一阶段区块链应用除了比特币和ICO发币得到较大规模普及之外,尚未出现其他真正被大众接受的应用。

2018年被认为是进入区块链3.0时代的关键之年——区块链应用进入大爆发时期。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将寻找到自身与区块链结合的连接点,区块链应用迅速在众多行业中落地。金融、游戏、数字内容等行业是目前业界公认发展较快的区块链应用领域。随着区块链应用趋势的快速推进,物流、房产、电商等更“重”的领域也开始纷纷与区块链结合。

目前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全面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有捐赠数据上链。截至2018年1月,支付宝被区块链技术记录的捐赠信息涵盖2100万用户捐款3.67亿元,捐赠人次达到2.2亿。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团队人员也拓展到了数百名。京东利用区块链溯源技术全面记录商品的原材料、生产制造方、物流、消费者等多主体全链路信息。截止到2018年6月,京东的区块链溯源介入数百名品牌商,覆盖12000多款商品SKU,12亿多单链信息。

“区块链2.0增加了智能合约,仍然局限于数字虚拟商品的创设和转移,难以支撑相对复杂的产业场景的应用。区块链3.0则将进入产业区块链时代。”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于佳宁告诉《财经》记者。

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挑战

区块链能解决的只是上链后的问题,但线下共识的达成并非技术就能解决,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试图与区块链应用相结合

众多行业应用让人眼花缭乱,是否有潜在规律可以判断区块链应用在哪个行业将率先成熟?事实上,区块链应用的发展遵循着一条从“数字资产到物理世界”的线索。

区块链应用最早开始成熟的领域为金融、游戏和内容。这几大领域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纯线上资产或数据,且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区块链的出现解决了信任危机。人类社会中多方参与合作的领域(如汇款结算、供应链金融等),信任危机是合作最大的成本来源。为了达成合作,往往需要第三方中介提供信用背书,成本高昂,每增加一个合作方,信任成本也将直线上升。区块链作为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用技术完成了信用背书,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选择2B模式的大公司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多个合体主体搭建联盟链。其最大的技术革新作用是能够快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联动,并通过代码自动执行合约。

跨境汇款是多方合作的典型应用场景。以往跨境汇款的流程复杂,耗时漫长。以香港汇款到菲律宾为例,用户从香港汇出款项后,需要经过6个以上中介环节:汇出机构、香港某银行、多个中间行、菲律宾某银行、收款机构。这一过程耗时往往需要数天。区块链跨境汇款则免除了中间复杂的中介环节,跨境汇款的到账时间缩短到仅需几秒。

蚂蚁金服在2018年6月底联合渣打银行推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跨境汇款服务,AlipayHK与Gcash合作成为全球首个在跨境汇款全链路使用区块链的电子钱包,渣打银行负责日终的资金清算以及外汇兑换。区块链跨境汇款能7×24小时随时手机完成,不用像传统跨境汇款在晚上7点后操作则需等到第二天。

传统发票流转体系复杂,涉及开票、流转、保税、报销四个环节。腾讯在2018年5月底跟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合作成立“智税”创新实验室,研发了区块链电子发票解决方案。腾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发票全流程完整追溯。区块链连接每一个发票干系人,且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追溯发票的来源、真伪和报销等信息,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此外还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发票报销流程。“此外在税务的风险评估、税务信用、税务登记、证明办理上都有潜在的可深挖的场景,这是后续我们会和深圳国税局一起探索的方向。”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告诉《财经》记者。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开始从纯线上资产向线下的物理世界拓展——此即人们憧憬的区块链3.0时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区块链应用最大的挑战来自两块。一个是技术本身,怎么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联盟链系统,能部署于城市、全国乃至全球。另一个是线下怎么达成共识,让更多参与方加入。这种线下的共识激励机制设计也是很大的挑战。”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对《财经》记者指出。

企业级区块链应用处理数据量级惊人,这对平台方的技术实力支撑挑战颇大。大公司们使用分层架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它们搭建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往往分为三层架构——“底层+平台层+应用层”。

张辉告诉《财经》记者,蚂蚁金服主要承接了第一层区块链技术底层开发,通过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把控,定义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标准。往上第二层为区块链BAAS平台层,由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的天猫以及菜鸟共同建设。平台层属于区块链服务系统,能让各种企业在上面快速开发和部署区块链业务。第三层为应用层,结合商家、物流、海关、用户开发具体的区块链应用。

腾讯同样构建了类似的三层区块链业务架构。最底层为TrustSQL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为整个区块链业务打牢技术“地基”。第二层为平台产品服务层,面向数字资产、鉴证服务、共享账本、分享经济等业务领域开放。最上层为应用服务层,面向银行、保险、证券等提供包括数字票据、机构清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具体区块链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

当区块链应用从线上数据资产拓展到线下物理世界,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区块链能实现的只是线上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分布式存储,但一旦和物理世界交接——利益主体间要不要上链的博弈,上链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这些麻烦并非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解决。

以区块链溯源为例。在区块链技术普及之前,商品溯源行业也一直存在,但几大电商平台间的冲突让商品溯源的普及进展缓慢。阿里巴巴曾经做过一套防伪溯源的“满天星”系统,最终由于平台间的矛盾推行困难,只能不了了之。

“电商在区块链之前不是没有尝试过防伪溯源,但是发现有局限性。我的商品不只是在天猫上卖,在京东、1号店都在卖。如果只能在你上面扫码,其他平台一定不同意。最后没办法,我这批货给天猫就只贴这一批。变成商家为了争取营销位置,动力不强。” 在商品溯源领域创业多年的TAC溯源链创始人王鹏飞告诉《财经》记者。

即使区块链技术应用后,平台间的冲突依然存在。因此如何解决区块链线下的多主体合作问题,搭建起各方平等参与的联盟链体系,仍然是包括溯源、供应链等行业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挑战。

“区块链技术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建立相对平等协作关系,多个环节的关系如何协调,这里其实还是线下需要沟通的。”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说。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亦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线下共识。通过线下激励机制的设计把多方拉在一起。各方的角色和利益写清楚,包括链上链外的责任、得到的收益。”

谨慎的2C模式,与创新者的窘境

基于区块链理念并直面用户的项目,往往将颠覆现有互联网商业模式

2B还是2C是每家公司入局区块链时首要面临的商业模式选择。目前大多数科技巨头公司在针对区块链应用创新时,往往呈现出小心谨慎的姿态。它们的选择倾向以2B为主,为企业客户提供区块链技术。但也有一些大公司在进行2C模式的尝试,将区块链应用产品直接面向用户。

网易在2018年2月初上线了区块链产品“网易星球”。这是一款表面上看起来像养成游戏的产品。用户在自己的“星球”中每天完成不同任务,即可收获原力值。原力值越多,黑钻生长越快。用户收获黑钻后,可用来兑换相应的权益,例如拍卖黑猪肉、扫地机器人等实体产品,或者参与抽奖活动。

“网易星球”内测上线后,在各大社群中引发了一轮病毒式传播,第一个月就突破百万DAU(日活跃用户数)。这种效果连创始团队自身也没有想到。“当时只是公司内部群里扔了几个邀请码,邀请同事去转发。还设置了5次的上限,想控制一下人数。结果一开始几千上万的增长,然后是指数型增长,最后传导太快被传播平台封禁了。但用户绕过传播平台还是会进来。”网易星球负责人顾费勇告诉《财经》记者。

网易星球的产品和技术团队在上线前曾发生过意见分歧。产品团队对内测效果预期谨慎,但技术团队普遍偏乐观。顾费勇和团队最终确定的思路是,先上线MVP(最小可行产品)测试用户反馈。如果上线没什么波澜,团队就转方向。如果效果好就继续做大。意外的内测结果给团队增添了不小信心。“区块链的魔力还是很大的。”顾费勇说。

网易星球的实质并非区块链游戏,而是区块链数据生态价值平台。目前的互联网生态中,数据被互联网大公司所垄断。数据名义上属于用户,但是用户没有办法使用,实际只属于互联网公司。顾费勇曾经参与过大数据时代,对这种模式的弊端有直接感受:“我负责过几个大数据团队,但当时做不下去,因为各家公司不把数据拿出来分享。”

区块链让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垄断出现了裂缝。区块链时代,数据属于用户自己。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数据生态中,用户的数据可以归集,随时导出来到任一区块链上。同时用户能自由使用自己的数据,并从自己的数据中获利。

网易星球正在尝试让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业务和数据上链。数据所有权归个人用户,企业向用户购买数据,并提供各种服务让用户消费,共同打造区块链数据生态圈。内容模式和电商模式是他们最近尝试的两个方向,但仍未完全跑通。

像网易星球这种完全基于区块链理念设计的2C模式产品,在互联网大公司中属于少数派。大公司往往将区块链视为改进现有业务的一种手段。它们试图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原本存在的业务体系中,仅用来解决现有体系中某个或某些问题。

腾讯在2018年4月宣布将上线游戏《一起来捉妖》。尽管宣传是“区块链游戏”,但这款游戏的玩法主要是通过AR技术,用手机摄像头捕捉出现在用户环境中的AR妖怪。区块链只用来作为游戏中的虚拟资产管理,保护用户虚拟数字资产,解决传统游戏里虚拟道具超发的问题。

一些大公司采取的是2B2C的模式,首先以区块链技术服务企业和组织,再以企业服务面对消费者。蚂蚁金服和雄安政府合作,在2018年2月于雄安上线试运行了首例区块链应用租房平台,以解决虚假房源和租赁市场混乱的问题。该平台由三大子平台构成,包括租房租赁管理平台、诚信积分系统、区块链统一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挂牌房源信息、房东房客的身份信息、房屋租赁合同信息将同步上链,多方验证,无法篡改。

“我们可以用区块链类比互联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由大企业来承担,基础设施之上web、移动互联网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就区块链来说,我们作为大科技公司定位在基础设施,上面让各种创业公司做创新。”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张辉说。

篇12

二、区块链在主要金融行业的应用

(一)区块链在银行中应用

(1)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英国央行了RScoin,即英镑的数字货币概念。瑞典央行受到国内现金使用下降的压力,考虑发行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公开表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原型的方案已经完成第二轮的修订。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货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数字货币包含的方面比较宽广,包括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研究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指数字化人民币,从各国央行方案看属于法定加密数字货币,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法定货币,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2)商业银行。区块链支付结算应用。区块链实现支付结算的去中心化:通过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的两个开户行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支付、结算和清算。这样就可以绕开中转银行、清算行、结算行、SWIFT,降低中转过程中产生的手续费。由于区块链的安全、透明等特性,使交易双方能够实时监管资金的流动情况,提高跨境转账的安全性。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能够加快结算和清算速度,减少资金闲置时间,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区块链节省跨境支付成本:在区块链时代,银行和银行之间可以直接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省去第三方金融机构等中间环节,实现全天候支付、实时到账、提现简便以及没有隐形成本,也有助于降低跨境电商的资金风险及便捷性需求。银行票据链金融。与传统票据相比,数字票据出现将实物票据虚拟化,节省了票据的印刷成本。其次屏蔽了电子票据的中心服务器,降低了服务器的维护和成本,也节省了中心系统的开发成本。同时也不会因为服务器宕机和人为误操作导致数据的丢失等严重问题。其次数字票据具有不可修改时间戳的特性,使任何交易交换可以被追溯和查询。一旦票据流转和清算发生法律纠纷可以在区块链上按时间进行追溯。同时,区块链中纪录的所有交易参与者的行为数据,易于形成征信体系和评估机制,最大程度降低违约人跑路风险。

在票据生命周期中,一共有三个环节:承兑、流转和托收。在承兑环节,传统票据需要物理凭证或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出票方提供第三方担保。数据票据可以直接进行票据承兑。承兑环节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算法,包括承兑人对出票人的授信、出票人票面信息等信息。生成相应的数据块纪录完整的承兑环节的交易信息。在流转环节,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将票据流转交易赋予可编程模式,实现票据流转、贴现、再贴现、回购等一系列业务。例如:数字票据不需要向多家银行询价、直接广播融资寻找对口银行贴现即可,票据回购也可以通过编程在约定的买入返售到期日自动执行。在托收环节中,通过编程的程序会在持票人承兑时相约日期自动向承兑行发出托收申请,承兑人一方完成托收请求,另一方面完成资金清算。第三方将全部信息按一定规则纪录生成数据区块。将托收和资金清算自动化,避免逾期。

(二)区块链在证券中应用

(1)区块链优化网络证券发行流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证券交易所发行系统改变了传统证券发行和交易方式,转而向互联网延伸,使得其开放性和实效性更强。使用区块链技术能简化前期准备过程和审批流程。区块链可以搭建一个私人的股权市场,可以把很多的初创公司股票期权系统放在架构中运行,实现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此时事前审核的可行性将逐渐下降。

(2)区块链证券发行。企业公开发行股票需要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申报阶段和审核阶段。除此之外,上市过程还需要3~4个月。需要经历初步询价、确定价格区间、网下申购、股票正式上线等诸多环节。这种先审核在负责发行和传统的IPO流程发行上市周期过长、时间资本成本巨大,增加上市风险。区块链技术可以彻底打破现有的IPO流程。实现先审核的高效流程,任何有发行证券需求的个人或者机构可自行设定资产凭证并在区块链上发行和销售。

(3)区块链与传统证券清算结算。证券的清算结算工作需要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和交易所四大机构相互协调。欧洲证券交易所探索利用区块链更迭证券结算系统,将来区块链的应用为证券结算系统带来一次跨越式的创新,提高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效率。区块链能够实现实时结算过程,到时候所有交易都将实时清算。能将结算效率提高到分钟级,从而降低资金成本和结算风险。

(三)区块链在保险中的应用

篇13

大数据不再是空中楼阁,商业生态随之重构,数据科学家成为关键岗位,数据分析人才变得抢手。甲乙买卖、甲方乙方化、战略合作、合资公司、跨界融合,大数据市场的五种合作模式的适应性也建立起来。微观的数据决策力,未来可能累加成为社会管理工具,用算法取代人为制定法律来管理生产、分配社会资源的图景已经在描绘。与此相对,警告的钟声响起,科幻电影中一个数字系统统治世界的危险前所未有地迫近了。

区块链正是数据算法用于规则制定的著例。数字货币挑战着所有国家中央政府的发钞权,金融行业却热情地拥抱它。而且不惟金融,专家说区块链“万业可用”。政策制定者已经反应过来,2016年1月,英国首席科学家把区块链列为国家战略。它最大程度排除了人为因素,显示出作为建设诚信社会基石的样貌。

应用区块链,金融业一马当先。其他数字技术,金融业也乐于尝鲜。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从去年到今年热度不减。今年的新气象是互联网金融有全面铺开的势头,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细分领域,共同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布局。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信用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随着监管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竞争格局中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显现出来。

像金融业一样,数字技术带来的业务灵活性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享经济”这一饱含着尝鲜因子的商业模式在逆袭和改变着传统消费观念,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2016年,分享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分享经济鲜明地支持和促进态度。分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支付、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分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也因此迎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分享经济还只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版图中的一角。2016年,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更为制造业、电商、物流、农业、金融等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和突破。今年,“互联网+”不再是一个飘渺的概念,互联网技术开始对传统企业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行业从以服务为主走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全面升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