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雷锋的知识竞赛

关于雷锋的知识竞赛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关于雷锋的知识竞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于雷锋的知识竞赛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14-02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事物重要性的评价标准,一个人持有何种价值观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抱有怎样的看法和采取何种行为。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品质和道德行为,并决定了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90后”大学生,调查机构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爱康太阳能、深圳高炜环球公司深圳分部,调查方式主要为现场发放问卷和网上发放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和在外面实习的大学生,以及企业“90后”大学生职工。同时,结合个人访谈记录,了解“90后”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与价值观形成现状,为“90后”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与价值观形成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本次调查现场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网络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5份。回收率为82.3%。其中男女比例为1∶1,问卷数量虽少,但是综合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90后”大学生,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加上对一些“90后”大学生的访谈,因此本调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不因问卷的数量过少而受影响。调查和访谈内容包括“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90后”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四个方面。

一、“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随着信息时代化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日益多样化。本文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方式、时间、内容等方面设置了7道题目。“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就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来看,在网络上关注信息的比例占到最多,其次是报纸、杂志,还有上级开会通知和广播、电视。

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生动直观、信息量广等优点。在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中各类新闻占到了32.6%,其余依次是电影信息、休闲娱乐、体育信息、电子书籍、计算机软硬件信息、社会文化信息、求职招聘信息、交友信息、生活服务信息、教育类信息等。但从调查中知道从上级开会通知获得的信息时间最长,每一次至少要花上1~2个小时,使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给每个人。且同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获取时,花费的时间就很少,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不是用以前传统的获取渠道。

此外,大学生们对信息渠道的选择也有倾向性,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电视、网络、杂志、沙龙、论坛等方式获得信息,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老师的传授、报纸、学校广告和布告栏获取信息。调查还表明,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21世纪衡量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不是金钱、权力、名声,而是能力和知识,这在被调查者中的比例分别占到42.3%和30.2%。

由此得知:“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最普遍的渠道来自互联网,关注的信息主要是社会和职业。一方面,互联网能让大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辨别真假信息及有价值信息的困惑。

二、“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理想与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的,没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可能会很容易夭折。由此可知,理想在生活中的地位异常重要,成为多数人的指南针。

问卷中涉及到“理想”的问题有3个。第一个是“对理想的看法”,72%的人认为“理想有促进作用,让生活更有动力”;15%的人认为“只是偶尔想起理想,对生活影响不大”;9%的人认为“理想过于遥远,没有现实意义”。

第二个是问到“大学生的理想与对比以前是否有改变”的问题时,绝大部分有所改变。27%的人认为“为适应家庭或就业形势而改变”;11%的人的回答为“因别人的影响而改变”。

第三个是:“你现在拥有理想吗?”绝大部分人都拥有理想,但缺乏对理想的执行和规划。其中27%的人认为“有长远理想,但没有相应计划,凭感觉”;16%的人认为“有短期理想,并没有意识地去达成”。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得出: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超过一半的人有长短期的理想并且信念坚定,能够自我去达成,只有几个别的人没有理想或者信念。

三、“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问卷中关于“人生价值”的题目设置了3道题目,主要是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对人生价值满意的实现内容,以及与人生价值相关的理论学习。

第一个问题是“你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55%的人回答是”对社会贡献大小”,小部分人认为是“社会地位的高低”,只有极个别的回答是“金钱的多少,甚至是说不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满足”。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主要包括精神上的充实、物质上的富足,以及事业上的成功。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觉得过着平凡的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满足。

第三个问题是“你觉得学习基本理论原理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关系吗”。大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关系,一是学习理论的东西太枯燥,二是觉得马克思离他们太遥远,既不了解也不想去学习。甚至有些“90后”企业职工都没有听说过马克思。

还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主要交流的话题是“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由什么来决定”,对“雷锋精神的看法”。绝大部分同学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是由社会来决定,然后结合个人需求,达到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统一”。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社会价值是真、善、美的标准,去衡量一切事物是非、善恶、美丑。对于雷锋精神,大部分同学觉得应大力弘扬这种中华文化传统,从而让现代的学生传承这种优秀的文化和特有的文明。同时,也有两成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认为是否提倡这种精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社会有人在行善积德。只有几个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完全没有意义。这表明同一个阶级的不同成员,由于生活目的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不同等,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也有所不同的。

由上面的分析可得出:一方面,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方向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想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其衡量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弘扬社会主旋律。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价值观意识不清楚,人生目标不确定,在面对压力时会显现出迷茫和不知所措。还存在个别以个人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对于价值观的理论学习程度不深,强度不大,导致学习兴趣淡漠。

四、“90后”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新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爱国主义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不能很准确地表达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而更多地是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或者通过个人行为来评价这个人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情怀。

对于爱国主义题材的讨论,有六成的同学喜欢爱国题材的影片和图书,如电影《十月围城》、《建党伟业》等。另有三成的同学衷情于强烈的爱国心理,面对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面对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也有不少人表示会感到非常气愤,但却有心无力,不敢挺身而出。

当问到“您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时,47%的大学生认为“参观文化遗址”能陶冶爱国情操,尤其是企业职工希望企业能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说明现代年轻人有了解历史文化的意识。在校大学生则主张“开设主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记住历史名人事迹,加强自主学习历史文化的能力。

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摒弃那种把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描述得一团漆黑的错误认识。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少数大学生所持的人生价值观是消极的,他们缺乏理想,对现实和将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对社会、集体和他人表现出极度的冷漠。第二,一些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之间,价值观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第三,对于诸如希望成为“有钱的人”、“兼顾两者(个人和集体)利益”、“既要利己,又不损人”等“中性”观点,也要引起注意,加以引导。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找出原因,区别对待,对症下药,使这些学生的人生价值取朝着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方向转变。

总之,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当代大学生要做到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分析事物,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自身价值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四有”公民,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思想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如何构建常态化的载体,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

一、完善机制,推进培育践行工作常态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形成了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学院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党委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书中,对重点工作、内容举措具体部署,把落实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学院注重把日常管理与价值观导向有机统一,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推动师生价值观养成为着力点,不断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

二、搭建载体,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搭建多层次教育教学载体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价值观的培育,要做到知行一致,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思政课的课堂就应该是传递价值、传授知识,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面对大学生的受众,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思政课教师需要建立教学平等观、教学学术观,研究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教学的角色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交流与对话达成共识。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开展“道德讲堂”项目为契机,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入主体性、实践性教学观念,倡导叙事式教学法,编写案例、设置情境、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实效性和说服力。2.充分发挥党课和“青马工程”培训的示范作用。通过党课集中培训,“青马工程”培训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精英论坛等,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骨干学深学透、先学先行,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校园风尚。在整合教材内容、建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热点为辐射点,以价值观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基本概念等主要基点,构建相对独立、主题突出、模块鲜明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导相统一的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与讲授内容相关联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普遍关注但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产生偏颇乃至错误观点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集体讨论。3.充分发挥专题讲座的引导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势政策报告和理论宣讲,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渠道。举办“新青年教坛”“农牧大讲堂”等十余种专题讲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定期选定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正面引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4.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利用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厚积累,总结经验、拓展内容,结合学院的农牧特色,开设了十余门中华农业优秀文化相关通识课程,举办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国学经典讲座等。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度阐释,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形成准确把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立体化宣传载体

做到了24字基本内容进校园、进办公场所、进教学场所、进生活区。运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站、橱窗、LED屏等校内媒体资源,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体式宣传培育和践行的进展和成效。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师生中的典型做法和凡人善举。举办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厚德牧院”等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用生动的艺术样式和活泼的时尚元素表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知晓率。

(三)搭建系统化研究载体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阐释,举办了泰州黄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多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学院多个教师成为省、市劳模,应邀在各单位做辅导报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抓好载体结合,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一)与大学精神培育、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

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以及蕴涵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特色表达。学校不断发掘校训、牧院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等系列专题报道,解读大学精神、演绎时代内涵,激发师生爱国荣校热情,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以推进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在全院学生中深入实施“青春学习计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在学校行政和服务单位开展改进工作作风等活动,树正风兴正气,引导师生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与典型引领相结合

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一批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铸筑学校精神高地。通过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校园中的模范人、典型事,开展“感动牧院”人物评选,用身边榜样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师生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学校注重设计文化载体,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文化创意和实践经历中深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以学院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的要求为标准,以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为载体,培育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以“一院一品”为引领,打造了艺术节、汉字书写大赛、历史文化节等一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做好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践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气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和归宿。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社团的朋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以纪念节日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爱心支农”“农村调研”“志愿服务”“行走在凤城河——保护母亲河”“地球一小时———节约水电”“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以“中国梦与青”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营造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

(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认知层面向信仰高度提升,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逻辑体系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内化性地接受。实践是校验标准,需要让学生自觉地用实践去衡量、审视,使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从偏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不足乃至错误中解放出来,主动地用正确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行动。做到理论实践、主体客体的真正融合,从践行角度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达到用这一价值观推动完善自己进步的目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安排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学院每年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织大一新生,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参观学校所在地的历史名胜、英雄故居、烈士陵园等等,让学生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悟自己所学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仰。同时,根据课程实际特点,开展对学生实践需求、思想状况的调查,精心设计并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路径、实践考核。开展“重走先辈路”“和农牧经营户在一起”“感受水产”等主题或专业的实践活动,以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理解、认知认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大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参考文献:

[1]郑思佳.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研[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2).

[2]陈婧.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郭赞.关于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的思考[J].世纪桥,2014,(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