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篇1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初中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格言就深入人心。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也举不胜举,比如匡衡凿壁借光、王融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对于这些名人读书故事,我们可以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热爱热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鲁迅,大作家老舍、巴金、冰心等等来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效增强阅读能力,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催化剂,能调动内在的潜力,所以要让初中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故事激趣。很多同学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同学们往往情绪高昂、迫不及待,伴随着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同学们早就身临其境了。正当同学们听得入迷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并抖出包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书上分解。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初中生推荐出相关的书目,想知道结果就读某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你们呢。这样让同学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新奇,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2、网络阅读激趣。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网络阅读的优势不言而喻,并且初中生对网络十分喜爱,我们应因势利导,列出书目,让初中生正确选择,进行网络阅读。我们注重引导,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不要“谈网色变”。

3、谈读书感受激趣。教师读书中的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宝贵的经验,要适时的向初中生讲述。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初中生对书中人物的崇拜,这样初中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通过活动体验激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路上的探索者,同时更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针对学生这种心理,图书馆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收集素材,确定刊名,撰文画图,设计版面;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腾起不断努力的希望,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推荐方法,引导阅读

初中生有了兴趣远远不够。有的初中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马虎虎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摘抄积累,吸取技巧,没注重方法。显然这样的读书是不可取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读,而且合理分配时间会读、爱读,读出效果。阅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仅谈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针对初中生在课内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如:学习了《给巴特勒的信》一文,为了让初中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向初中生推荐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让初中生从作品中去了解作者。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要善于学会将厚书读薄。鲁迅先生读书坚持“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脑到、手到”。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勇于创造,从而标新立异。“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阅读的一种渐臻佳境的境界。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善于将所读之书进行概括、浓缩、抽象等,找出知识的精华,培养阅读概括的能力。

3、速读法。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速读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好储备。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篇2

如果语文是树,课外阅读就是根;如果语文是火,课外阅读是燃烧,如果语文是鹰,课外阅读就是飞翔,语文是离不开课外阅读的。

1.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要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投身其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课外阅读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以让学生自由驰骋。但放羊式的阅读收效较差,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收获,教师应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学生一进入广阔的名著天地,会无所适从,适当的引导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感受到名著那亲切的语言,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欢的读物,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进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故事、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是自己爱看的自然有兴趣,学生也乐于进行阅读,推荐书目如下:初中生必读名著十八部《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十八部。

我们强调课外阅读重要,但课外要在课内抓。教师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单纯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一阵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真正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到好书,每个周二是我班的借书日,每次借书员把借到的图书分发到每位同学手上时,每个孩子都是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甚至抢着分发图书。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多看课外书,可是属于他们的个人支配时间少得可怜。学校图书室能最大限度解决学生必须的课外阅读的图书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买好书,设置班级图书角,达到图书资源的最大利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平台。让经典走进学生生活。建立班级内部流动机制,让学生手中的图书在班内流动。我们设计“图书流动阅读记录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通过检查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的质和量进行评比。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阅读推荐台”,每周周一、周三向学生推荐唐诗、宋词中的名篇,名家名作,引导学生赏析,并坚持每天中午五分钟时间背诵,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经过这样的积累后,在写作运用中,能运用自如,更有文学底蕴。建立班级图书角后,有些学生对美文阅读还是无所适从,划分阅读小组对学生更好开展课外阅读帮助较大。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中挑选一名阅读能力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分组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环境,同时也够照顾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各组学生同时阅读一部作品,便于教师统一安排阅读进度。集中进行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兴趣差异较大。如果全班学生阅读作品有所不同的话,我们可以将阅读的作品作为合组的依据,不同小组可以阅读不同的作品。小组学生要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共同发展。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性阅读上,更要逐渐提高阅读的能力层次,向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思考、揣摩、品味、欣赏,接受人文熏陶,指导阅读方法就很有必要。经典著作,需精读、吃透。如:新课程标准指定书目、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要求学生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心理品质,优化学习方法。除了精读也要让学生学会通读和浏览。博览群书,不求强解,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余一带而过。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主题,增加对作品的感悟,提高阅读兴趣和速读、跳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可以对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延伸,对喜爱的作家作品进行延伸,可以延伸到作品的背景材料、评伦性文章。

篇3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令人堪忧。笔者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只有7.1%的同学每天回家会做阅读题,但是只是辅导资料中所出现的阅读题,也只是为了应试而已,30.3%的同学课后经常会做阅读题,45.8%的学生课后偶尔会做阅读题,而17.8%学生课外根本就不阅读。学生给出的理由如下: ① 没有可读的材料,就是买,也不知道买什么阅读材料才好; ② 没有时间阅读,每天的作业都很多; ③ 英语阅读中有很多的生词,有时句子很长,即便单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也不懂,看着吃力,见到英语阅读就心烦,没有耐心去阅读。

二、 课外阅读教学实践

1. 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

针对学生不知课外读什么,或者说没可读的材料,笔者采取了开放式的阅读方式,即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大都喜欢看一些童话故事,所以可建议学生买些英文版的童话故事、书虫(一级)以及新概念英语一级、二级等。因为故事短小,语言地道,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还是很愿意读的。笔者还为学生订了《中学生英语》、《英语周报》以及《21世纪报》等报刊,因为报纸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文章体裁广泛,有议论文,说明文和广告等。同学们通过报刊能了解语言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动态。这样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带到学校来建立英语读书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阅读水平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还可以相互交流读后感。

除了推荐阅读材料,笔者还鼓励学生去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并且再让学生谈论自己的读书心得,不少同学坚持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疯狂英语》等,并细致地做笔记。阅读心得讨论在同学中起到了交流、互动及感染作用,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无形中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将课堂内的阅读内容在课外进行拓展延伸,一来可以巩固课堂内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等;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在我们初中的英语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有阅读课,在学完本单元的阅读课后就可以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章,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7A Unit1 This is me的阅读课学完后,我就让学生阅读报刊上周杰伦、成龙等明星的自我介绍,学生对这些明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这些明星的个人信息,学生很有兴趣并且有成就感。

2. 指导学生将课堂内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针对学生提出的英语阅读中有很多生词,有时句子很长,即便单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也不懂,看着吃力,见到英语阅读就心烦,没有耐心去阅读的问题,笔者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根据上下文猜词等各种阅读策略贯穿于阅读训练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其打造成型以便能自然延伸至自主课外阅读学习之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阅读的一个障碍,英语文章大多涉及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为对西方文化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而难免对课外阅读有所畏惧。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很多同学由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对于英语在不同题材上的表达方式不同也时感困惑,难免形成阅读障碍并因此而延伸出课外阅读的惰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拓宽他们对西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就是主动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针对学生提出的课外作业太多,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笔者在教学中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本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很大一部分家庭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并且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15-20分钟)。

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当然不宜过多,以免给学生造成阅读的压力和负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事与愿违,一般一个星期写一到两篇,让学生记下阅读中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于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课外阅读一定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

篇4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度量、课外阅读的类别和范围、家庭对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影响、图书馆的作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得到指导的期待等几个方面,笔者用了问卷调查法、提问法对目前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并做了一些数据统计。

一、课外阅读现状初析

1.课外阅读的量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偏少

(1)关于阅读量的分析。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不少于”的底线标准,其中初中生不少于260万字。实际情况怎样呢?

大范围统计初中生课外阅读字数是困难的,因为谁也不会在阅读之后计算一本书的字数。笔者采用了以“本”为单位的办法,按照这个底线标准,一个学生每学期应当读至少5本书。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学期读1~4本的学生占47.33%,5~10本的占24.33%,10本以上的占22.19%,另有6.15%的学生一本还不到;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占13.64%,明确表示不充足的占25.40%,说不清楚的占6.68%,认为自己阅读量一般的占54.28%。也就是说,大部分初中生对自己每学期课外阅读数量的评价不满意。

(2)关于阅读时间的分析。调查显示,学生们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三小时的约占36%,有64%的人不到三小时,甚至其中有16.84%的学生不到1小时。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62.83%。其次是双休日,占21.12%。选择这些时间的理由是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但双休日的时间,有11.50%的学生没有余暇,忙于做作业;有34.76%的人用于上补习班;有20.86%的人用于上网等娱乐;有11.50%的人用于劳动或运动。只有约两成的人能够在双休日看看书。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平时学业繁重,作业量比较大,根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要么是一旦有了点时间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比如打游戏、听音乐等,而不是用于看书。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率逐步走低,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课业负担加重导致阅读量和读书时间都在下降。目前初中生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考试、辅导班占据,有的学生业余时间只能用于各种补习班的学习。甚至更多的同学认为课余忙于做作业,根本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2.课外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元化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科学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变得多元化,这也决定了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多元化。调查问卷中几个选项的人数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看出有什么特别集中的阅读趋向。从中也看出近一二十年来初中生阅读流行的趋向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武侠言情小说,似乎并不受当今的初中生的追捧,选择这一项的人仅占6.15%。

名列第一位的是文学名著,约占29.14%。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的话,可能是新大纲对课外阅读不遗余力的倡导,大环境的文化氛围整体提升了,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一类书的人大部分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出于应试的目的和老师的要求所开展的被动阅读,阅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名列第二的是玄幻类,这一项之所以被列出来,是因为近年来在初中生中比较流行。选这一项的人占17.65%,似乎有些惊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玄幻类书籍里,追随着那些主人公天马行空,体验到成功的,逃避过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过于激烈的竞争氛围,冲破道德、律法和科学的局限,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其中有些作品确实很有想象力,语言新颖独特。但还有很多都是粗制滥造之作,情节雷同,有些描写场面也过于暴力和血腥,似乎都是出于商业目的而炮制出来的。看多了,一些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可能“走火入魔”,整天神思恍惚,产生逃避现实的幻想。

名列第三的是科普类,占12.83%。

男孩子比女孩子还要多些,喜欢科普类的孩子似乎对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更加钟爱一些。这应该与这一二十年来科教兴国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近年来教育理念的放开,教育的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是分不开的。

漫画类书籍,被学生列在第四。有12.57%的被调查者喜欢这类图书,这一数据在初一的学生中更是惊人得高达44.44%。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漫画、童话及卡通画类的通俗文化作品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紧贴生活、浅显通俗,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打动他们的心弦。我们给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文字的生动和形式的活泼。同时,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青少年课外阅读有由读“文”转向读“图”的倾向。学龄前后的儿童可以借助图画来弥补对文字理解的不足,但如果初中生在阅读时只注重看画面,忽略看文字的话,这样的行为就过于低幼化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会使得青少年的逻辑思维退化,想象能力退化。还有,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对文字的解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下降。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弊端,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篇5

笔者对341位初二的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以下是调查内容:

1. 你喜欢上英语阅读课吗? 为什么?。

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2. 哪种类型的阅读课你比较喜欢?

A 注重词句讲解,逐句讲解

B 注重整体阅读及阅读技巧的培养

C 注重材料中的语法并重点讲解

3. 英语阅读课后,你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吗?

A 经常有 B 有时有 C 很少有

4. 你的课外阅读主要是:

A 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做

B 老师推荐的,可弹性完成

C 自己主动找相关的阅读材料

5. 课外阅读时,最大的难题是:

A 词汇不够,看不懂 B 不能长期坚持

C 不感兴趣,觉得枯燥乏味

二、发现问题及分析

笔者发现大部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阅读量偏小,或只是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而疲于应付,而不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使课内外的阅读未能有效衔接,从而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几个原因:

1. 37.8%的学生对英语的课外阅读不感兴趣。课外阅读较少或几乎没有,有的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做,抱着应付的心理,为了完成任务,带着问题直接找答案。并没有用老师课上所训练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另外,由于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看不懂是学生课外阅读时最大的障碍,其次是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老师布置的阅读没经过精心筛选,而事后只是简单报一下答案,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做了大量阅读理解强化训练,阅读能力却提高缓慢,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学生。

2. 68%的学生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是以“完全自主阅读”为主,而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行不通的。没有适当的监控和适时的评估是不够的。

三、探究实践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英语阅读兴趣是英语阅读成败的关键因素。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正确的阅读内容的推荐;必要、适时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辅导以及适量的阅读竞赛活动等,对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无疑是有效的。

(一) 阅读内容的推荐为兴趣启航

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贴近学生实际的阅读材料,并配备层层递进的理解题,多方位的培训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优化设计每节阅读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切入点,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目标。

同时,老师要向学生推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优秀材料提供。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其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 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兴趣导航

课内阅读时,老师可以具体了解并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并及时予以适时适量的引导和帮助。课外阅读时,老师就不可能扮演同样的角色,为了达到课内外阅读方法的衔接,需要我们改进课外阅读的讲评方法,力求与课内阅读的方法接轨。⑴ 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点拨。⑵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⑶ 注重解题的方法的点拨。⑷ 鼓励学生记阅读周记,办阅读书摘和剪报的形式促进学生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有效衔接课内外的阅读方法,使得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和巩固。

(三) 阅读的监控和评估为兴趣生成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课堂教学和应试进行,其学习面狭窄,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让他们参与课外阅读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因为在阅读中,学生有大量的学习机会。

在课内外阅读中老师都以组织者身份出现,但课外阅读时,老师更侧重咨询者(counselor)的身份,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

课外阅读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督促是学生将学习成果与自己预定目标相对照的过程。两者合并旨在督促学生经常对课外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篇6

1.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能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但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大多数学生阅读仅凭兴趣,无明确目的,无具体计划,无有效方法。

3.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偏少,并且不少课外书的内容低俗、有害。

显然,在这样无序的背景下进行课外阅读,其效果必然不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特别重视下面两点:

一、有序组织

各学科知识都是有体系的,有其整体知识框架及其变化的规律。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必须遵循其规律而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因为阅读内容的广博、阅读心态的平和而使之具有开放性特点。可是,一味地开放必将导致阅读的散漫和迷乱,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得。因此,课外阅读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加强阅读知识体系的建构而有序地开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不同。这些能力一般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学生的阅读对象也必须与这个过程相适应,与学生的心理相适应。比如,刚进初中门的七年级新生,稚气未脱,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爱好;八年级时可以引导他们读一些浅易的中长篇作品,逐渐向青年文学方向转移;九年级时不仅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评(不拘泥此法,可随学情而作调整)……就这样有序递进,由比较单一的纯阅读上升到培养他们鉴赏能力的高层次阅读。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任由学生随意博览,那么,结果必然是前读后忘,所获无几;或囫囵吞枣,不知其味。“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朱熹),循序渐进乃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法则。一个能力较低的学生阅读高层次的书与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低层次的书,都无疑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一定要有长远的、有序的规划。

这里的“有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序地管理,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一方面,可以建立班级图书阅读制度,安排阅读的具体时间,选任认真负责的管理员,使每周的阅读课开展得正常且有序。另一方面,当前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大量内容粗俗的“武侠”“玄幻”“凶杀”等小说充斥市场,更有一些低级趣味、不健康的读物悄然流传于学生当中。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由于缺乏较高的鉴别能力,就容易沉迷于其中。这样不但导致阅读的盲目无序,更有可能对初中生的人格造成严重的损毁。所以,对初中生课外读物的甄别与筛选必须严格而慎重。有了这样的前提,课外阅读才有健康的氛围,初中生才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有效指导

有了知识体系的约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吗?关键还在于阅读指导的过程要有效。有效阅读的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但我们老师要引导初中生找到最切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要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基本规律。在指导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我是按以下方式进行的:

1.拟好计划

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课外阅读也需要制订计划,读什么内容的书,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列出清晰的阅读书目,这样就可以避免阅读的迷茫。我在初中三年每学期开始都把具体书目列给学生,各学生再从中作挑选,制定好个人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这是克服阅读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

2.重视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勤奋阅读,精神可嘉,但如果学而不“记”则忘,“学而不思则罔”。课外阅读由于书籍杂而多,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随意,这就必然增加记忆和理解的难度。要克服这种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动手写好读书笔记,以巩固记忆;同时还要多思,以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且,这些笔记还可能是今后写作的重要素材。

3.加强交流

篇7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1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1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1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1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论文的格式。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1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2、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1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1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1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1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1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1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1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3、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1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1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1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1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1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1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1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1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1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1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论文的格式。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3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1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1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1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1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1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同时,对于课外阅读也要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1步开展。

篇8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尽人意。有调查显示,现在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15分钟以上的仅占32%;读物阅读范围以课内为主,约占72%,课外的读物仅占28%。以阅读四大名著为例进行调查,阅读的比例也很低。古典名著读得太少,不但影响了汉语书面语程度的提高,而且很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利于优秀人格的形成。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文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又显得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无书可读。没有课外书可读,学校图书馆资源不足,学生很难借到适合自已阅读的图书。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初中,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根本不对学生开放,仅作“摆设”而已。很多家长出于教育功利的目的乐于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而不给孩子创造读书的条件和氛围。一些农村学生受到地域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更是缺乏获取课外读物的机会和途径。

二、不想读书。现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各种传播媒体如洪水猛兽,铺天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电视中一些娱乐节目、网络中的游戏,对理智性不足的初中生有很大的诱惑,一些学生迷恋于电视和网络,不愿意读书。

三、不许读书。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整天面对一大堆标准化试题的训练,忽略了课外阅读。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甚至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进行的课外语文活动视为不务正业。一句话,凡是“不考的就不要读”。

四、所读非书。初中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由于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甚至把不良信息读物摆上了选择的行列。

五、读不好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外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省市已经把名著知识列入了中考范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依然没有给学生自由阅读名著的机会,课外阅读教学几乎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学生只是揣摩和识记老师的标准解读。不能自由的阅读和思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做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

篇9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一)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二)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三)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省略)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篇10

然而,不管是大城市学校的调查,还是城乡一级学校的调查,无论是外校的调查,还是本校的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都显示: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对学生的影响,课业的增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渐行渐远。调查中显示:学生阅读时间少,氛围差;阅读没有深度,目的呈功利性;阅读内容单一,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作用无法体现,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坚持长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走出死角,才会让学生腹有诗书,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诱惑”学生读课外书,感受课外阅读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文中冰心通过回忆自己年幼、年少、中年时的读书经历,给青少年朋友提出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希望。学习这篇文章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好时机。学生刚上初中,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教师讲的话、提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积极响应,都想着给教师留下好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提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必读书目,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杂志等,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达到2000字以上,并能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在每一节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犹太人家庭中引导孩子读书的故事: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孩子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其用意是犹太家长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要多读书。可见犹太人爱书如命。犹太人的聪明与他们多读书分不开。又如,中国孩子李路珂的读书故事:多年前,出生在一般家庭的15岁的李路珂考上清华大学,20岁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当人们用看待天才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却说:“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的孩子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是供翻翻而已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时,我在让孩子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介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故事:魏老师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就领着学生把课文学完了,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的学习活动。他这种做法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成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

以上的读书好处帮助学生解决了成绩与阅读关系的问题,也让学生放下了“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包袱。“诱惑”学生阅读,还可以阅读的好文字“相诱”,以阅读的有趣情节“相诱”,以成功人士的阅读经历“相诱”,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营造阅读氛围的目的。

二、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阅读态度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精力也旺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关键是大部分学生常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为消磨时间而进行浅阅读;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的阅读功利心太强,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如果一段时间不见效果,教师、家长往往不再坚持,这样的阅读就很难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能体现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投入的阅读态度。

在教学中,笔者感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如给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图书室),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他们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节课让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书后,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做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互相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在点评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意识。这对学生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当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去阅读时,阅读的良好态度已初步形成,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读物,有计划地阅读就可以水到渠成。

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做好阅读计划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民间故事、寓言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昆虫记》《鲁滨孙漂流记》《哈利・波特》等具体书目进行阅读。在初二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主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学《山中避雨》时,就让学生看丰子恺的《缘缘堂》;教学《风筝》时,推荐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科学》《国家地理》《军事武器》《意林》《小小说选刊》等。

向学生推荐了书目后,很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份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做计划,阅读就会随意,随意的态度就会造成阅读可能流于形式。让他们自己或是阅读小组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小组定期向教师汇报阅读情况。教师也要勤于过问,了解在阅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作深层的阅读。

四、引导学生组成高效的阅读小组

初中生喜欢在活动中竞比,喜欢交流。阅读小组是一个学生竞比、交流的平台。竞比可以是组员之间,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所以,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组员之间往往是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情况,个性的互补可以发挥小集体的相互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小组定时交流阅读过的书目、内容、感受等,达到互相介绍好书、阅读争论、共同认识提高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做过一个估算:初中生1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1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1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3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可以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做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摘录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评赏。把这项工作当做阅读的“基本功”,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11

(1)课外阅读目的不够明确。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作为自己学习之余的调节和放松。家长以分数衡量学业,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教师也因为分数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不赞成学生读课外书。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狭隘的、片面的。

(2)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够。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所增加,但他们往往是玩电脑,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阅读量明显不够。

(3)阅读有很大的随意性。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大抵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随意性与低效状态。既没有制订学期或每月的阅读计划,更谈不上选择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情趣偏爱时尚流行与轻松刺激的内容。阅读的感性化、浅层化导致学生无法静心品味、感悟。

(4)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

二、造成众多现象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自由支配时间少,课外阅读很难进行。

(2)多种传媒的冲击。光盘、电视、网络,容易满足人的感官刺激,长期浸染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退化。这使许多学生很难体会出“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了。

(3)课外阅读缺乏有效指导。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教师本身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使学生阅读缺少指导。

三、解决的对策

(1)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改进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广泛的读书活动才能兴起,素质教育才能全面实施。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只有营造一种读书的社会气氛,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其次,要营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对课外阅读来说,家长和孩子的共同体会、探讨、切磋和促进,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最后,创设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学校可以让学生选购他们喜欢的书籍。定期展览书籍或进行主题讲座吸引学生读书的兴趣。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品质的培养,思想修养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进而提高阅读品味。教师要正面引导,让学生知道阅读要达到以下要求: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使读者心灵受到震动、洗礼,激发出内在的激情,增强对世界、人生、情感的感受力,这是一个人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倡快乐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在自主、自然的阅读中,学生才可以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5)师生互动,建构师生阅读对话。教师进行阅读指导,要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书,就有了沟通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交流阅读感受,彼此促进,共同收获。

(6)重视经典文化熏陶,科学合理地推荐书目。经典著作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阅读名著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保证。教师可以合理选择,科学推荐优秀作品。

(7)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合作探究。首先,先看书的“内容提要”“出版说明”“序言”“后记”“目录”等。能对书的出版缘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内容梗概以及一般评价等都有所了解,这样容易抓住重点。其次,精读与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外阅读时,有重点地选择与学习密切相关或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只有根据需要,结合精读与略读,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5-02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提高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新课标》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阅读量的积累,而教材中的阅读理解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一种范例,在量的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大量的英语课外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课外英语阅读还可以大大提高单词的复现率,弥补现行教材单词复现率低的缺陷,是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词义,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手段,它还可以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本文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对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质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素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英语的潜在兴趣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而英语课外阅读就是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汲取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弥补了课上学习的缺陷与不足,使他们感到自己和英语教学所要求的距离缩小,从而增强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兴趣――“乐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从总体上看,英语教学应该把握趣味性和可理解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强调技巧为主来进行阅读教学,也不应增加学生阅读后的表达性作业,而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为基本,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英语课外阅读中,通过阅读量的积累,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贴近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愉悦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培养自己的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精选阅读材料,注意展现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课堂上应先指导学生进行集体阅读,阅读内容可以以笑话、谜语、诗歌为主,在初始阶段三五句话就可以,以后逐步加深,旨在让学生读起来觉得津津有味,读了还想再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班上举行故事会,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或笑话的形式检查阅读的效果。当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乐趣时,教师就可以将预先准备的阅读书籍介绍给学生阅读。这样,就使学生从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从而做到真正的课外阅读。

另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来交流阅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

(2)合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对象去感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和提供具有刺激和诱导学生思维的阅读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其中多媒体就是引发这种新异的刺激作用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呈现配备有音频或者视频的材料,或者把将要学习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里面的关键词、习惯用语、优美句子、句型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按照先易后难,先浅入深的顺序制作成课件,进行操练,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学生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消除阅读障碍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阅读材料中:

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kind of car?

b: oh, it is a dead sea apple.

其中的“a dead sea apple”来自《圣经》,传说死海沿岸出产一种苹果,外表鲜艳可爱,可是吃后满口涩味,后来“a dead sea apple”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的东西。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知识,便能准确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了。

3.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分层次布置阅读任务,培养阅读素质。

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布置一到两篇国内出版的浅显的英语文章,如“21世纪英文报”,进行双语阅读,,还可以事先给出一些将会遇到的生词、短语、习惯用法、重要句型和简单的语法等,并做针对性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课后更好地看懂阅读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英语复述或者改写看过的故事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还能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而对特长生来说,要引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等,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学会“悟”,让学生逐步把这些课外获得的知识和课堂中学习到的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指导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的素质

课外阅读即泛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通过泛读,阅读大量生动有趣的课外英语读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加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指导阅读材料

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教师应为学生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 (或原版书籍)。通常这类内容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可读性很强,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来了,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了。

(2)容易读,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

(3)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4)有助于学地道的英语表达

如英文报刊杂志、英语简易读本、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悬疑短篇小说等。这些阅读文章是对课本内容的扩展与延伸,让学生更详细、更全面地了解课本所学的内容。

2.指导阅读方法

至于阅读的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只要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来通过词典查生词,看看能不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更没有必要见到好句子停下来就抄。因为那样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速度,甚至扼杀阅读的兴趣。不要以为读完一本书没有记下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就是一无所得。不能单纯地为了阅读而阅读,或者为了提高词汇量而阅读。必须要让阅读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去享受它。如果总是被查字典打断,那么完全不能随着作者的笔触在故事中畅游、体会故事的场景、体会角色的心情。慢慢地,就会丧失对于阅读的兴趣,强迫自己去阅读变成对自己的一种折磨。

每读完一个章节或者计划的页数后,就把不懂的部分弄懂,并且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专门的一本阅读笔记本:记录阅读中遇到的知识点、写下读书感悟。

3.培养模式

(1)创设英语阅读的环境

创设班级英语图书角:准备一些难度适中、适于初中生阅读的英文报刊、杂志,如《21世纪报》、《学英语》、英语简易读本等,积极营造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2)建立阅读档案

设计一张阅读反馈表,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过的精品及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放入自己的学习档案中,以便教师随时检查,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完善评价方式

开展小组竞赛、英语故事会、好书推荐会、最佳读者评比、名言佳句大荟萃等一系列活动,引进评价机制,增强竞争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交流。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课外英语阅读的训练得到提高,教师要结合阅读理论和教学实践采取相应的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8-0062-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FGS~FG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2012年秋季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对本校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被抽查的800名学生中,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只有150名,占总人数的18.7%;不阅读课外书的有258名,占总人数的32.3%;无聊时阅读课外书的有312名,占总人数的39%;阅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只有48人,占总人数的6%。真正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少,加上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很重,我校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呈下降趋势。这种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及能力呢?笔者在实践中做出以下几点尝试:

一、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

语文课除了按照教学大纲把课本中的课文完成之外,还要以作业的形式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这些任务必须与课文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阅读这些课外的文学作品。如教学《观沧海》一文,讲到曹操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时,就有学生问:“电影《赤壁》中的曹操是个大奸臣,文章中的曹操为什么不一样呢?”我马上向学生提出:“曹操到底是个小人、诗人,还是一代枭雄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寻找答案吧!”我成功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阅读之后,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里面的人物、情节。这节课,成功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多角度打造阅读氛围

桂林阳朔街上的老太太都懂英语,这是为什么?因为到阳朔旅游的外国人多了,交流多了,氛围浓了,自然使老太太们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阅读课外书籍也一样,需要有氛围。于是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角度地打造阅读氛围。

一带领学生去阅览室阅读

对于好动一些的学生,一个人安静地阅读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于是我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带领我教的班级的学生去学校阅览室博览群书。在我长期不懈的努力之下,我所教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去阅览室看书的习惯。特别到了周末,阅览室成为了人气最旺的地方。

二推荐使用电子书库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县城的中学,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我把学校电子书库里的优秀作品拷贝出来,让学生用U盘拷回去,在家里自行阅读。电子书库里面的书籍可以用多种形式去阅读。如它可以用播放器播放,让学生只要用耳朵去专心聆听就行,不需要看着屏幕,拖动鼠标。电子书库还配有一些精美的照片以及一些经典的电影,学生可以看电影、读书、看照片,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学生自己家的书籍不看,对拷贝回去的电子书库反倒认真阅读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

三利用QQ群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

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学生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QQ群,由群主负责日常事务。学生加入QQ群的目的就是为了聊天,由一个小圈子组成一个大圈子。我则充分利用这个班级QQ群,让学生在群上发表读书心得或者推荐好书。如有读书的疑问与困惑,可以在线上与我交流,或者把读书心得发到我的QQ邮箱里,我会及时点评。班级网络QQ群的作用扩展了,不仅可以聊天,还为班上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邀请学生作家开讲座,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一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发挥明星的作用

在我们县的文化战线上,活跃着一些文化名人,他们经常开展文学活动,并组建有文学社。我鼓励班上爱好文学的同学申请加入文学社,其中一个学生还成为了该文学社的成员。他经常在刊物上发表作品,引起我班学生的轰动。我抓住时机,邀请了我校毕业生叶可可来我校开讲座。叶可可是广西作协会员、广西朝霞工程少年文艺人才,出版发行了《我的梦》《风铃草》《彼得青蛙历险记》《阿贝的学习时代》《守林人散记》等五部书。在她的讲座上,我们请她谈了课外阅读对她写作的作用,阅读什么样的作品,以及怎么写作。讲座结束后,我及时把叶可可的作品发给班上的学生阅读,又一次激发了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个学期,我结合教育系统开展的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活动每个学期都有,有的语文老师通常是让几个写作能力好的学生写几篇文章应付了事,这种做法会打击班上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展课外阅读这项活动。如我校开展的“《感念亲情,点亮心灯》读书征文赛”“‘国学进万家’读书征文大赛”等,我都会把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秀作品选送上去当这些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时,就会获得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这会使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这些只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当前语文课教学的现状做出的一点点尝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正如著名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重要的途径。”我愿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竭尽全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