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效的课外阅读

有效的课外阅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有效的课外阅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有效的课外阅读

篇1

对于刚迈入校门的小学生来说,此时是学习拼音的关键时期。由于拼音学习相对枯燥,因此教学时要多运用一些激趣手段,让学生对拼音学习充满兴趣,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把拼音学好。过了拼音关,接着就是识字关。教师教学生字时,切忌每个字都帮助认读,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备一本《 新华字典 》,并教会查字典的方法。至于字的结构和笔顺,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揣摩,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有了《 新华字典 》的帮助,学生的识字量就会大大增加,这就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解决好课外读物的来源

过了拼音关和识字关,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了。现在虽然提倡“开卷有益”,但是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没有计划杂乱地读,只会降低阅读效果。当前,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没有专门的购书经费,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让课外读书活动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据报道,内蒙古宁城县的一些学校,为了开展“高效阅读”教育工程,教师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 致学生家长书 》送到每一个家长手中。信里痛陈孩子的阅读现状,倡议家长拿出十几块钱,让孩子一人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家长看完信后一致表示支持。有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学校得到了不少的课外书。这时,班与班之间开始互相借阅图书,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这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好书来读,较好地解决了课外读物的来源问题。

3.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要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有效,需要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材料积累,必须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的好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包括名人名言、精彩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等)。要做好积累,不妨使用制卡片摘抄法,即把认为需要记录下来的东西抄到卡片上,随时翻阅。如果学生一星期制作出五张卡片,那么一年下来数目就很可观了。另外,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班级里定期展示各人所做的卡片,让大家互相观摩,甚至可以每周抽1~2节课专门组织学生就某个专题进行阅读交流。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可以在全班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增加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其次,通过课堂交流,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再次,可以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发言的胆量,从而增强自信心。无论是积累素材,还是为了阅读交流,当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就不会只是泛泛而读,而是带着一种探究、一种思考去读。

4.课外阅读时要带着愉悦心情去读

篇2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尤为重要。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家长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老师义不容辞的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女孩》后,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建议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我还精心挑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其次,我还适当推荐给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通过阅读各类书刊,学生慢慢明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浩瀚的书海等待他们去遨游。让学生能慢慢走出语文课本,走向语文大世界,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学生掌握多种读书方法和技巧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可见,阅读应有多种方法和技巧,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所读材料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方法。我主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法。精读法主要是针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意境美、文辞美,人物美;略读法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就可以跳过去;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这样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2教学生学会摘录批注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中的“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记的意思,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在这一阅读方法上,伟大导师列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读书时非常喜欢在书页空白处随手写下丰富多采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方便随时记背,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可在文本的空白处写下自我体会等等。摘抄可在读中进行,也可在读后补记,感想可长可短,语言繁简皆宜……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不必拘泥于形式,不必受制于空间。长期积累,终就“厚积而薄发”,就会合理用于写作之中,下笔如有神。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课外阅读如果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有时候很容易虎头蛇尾,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循序渐进,分层要求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喜欢读书,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读起来,读进去,带着一颗愉悦的心,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含英咀华,品味感悟,丰富情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感染,为生命成长奠基!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拔高要求。

2、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班开设了大阅读课。把每周星期五的第六节课定为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比如,开故事会、专题知识抢答,批阅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等,以此促进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由于大部分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成天做完作业就玩,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召开了家长会,在会上跟家长讲明课外阅读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的学科,除了课内的学习训练之外,还要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来丰富孩子的语文知识,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为以后的求之学之路打好基础。所以,在孩子完成了课内的学业后,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多看书,要替孩子买一些书,并付出一定的精力,督促孩子读书。

其次,我在班上召开读书会,基本是一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在读书会上举办一系列有关的活动。如“名人读书”“读书名言交流会”“我读书的故事”。

在“名人读书”活动中,孩子们搜集到许多古今中外名人认真读书的故事,

二、 内容的选择

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应该读既经典又有趣的作品,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书海中,哪些书才是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看的呢?笔者归结有如下几类:

1.文学类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漂亮朋友》《红与黑》《巴黎圣母院》……都是经历时间、空间考验的文学世著,有着恒久的魅力,是值得学生反复阅读的作品。

现在比较受孩子欢迎的儿童文学,如杨红樱、秦文君、周锐、曹文轩等知名作家的作品,《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草房子》《皮皮鲁总动员》等,因为充满活力和美感,也是孩子们阅读的好材料。

2.历史类

读历史类的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读这一类书一举两得,既积累了自己的语文文化修养,又学到了历史知识,为以后学历史打下了基础。这一类的书如《世界上下五千年》《史记》《东周列国志》《资志通鉴》等。

3.百科类

读书应该像主席那样,有所专而又无所不读,在自己的爱好之余,看一些百科类的书,《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百科全书》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能为自己积累下丰富的知识。

明确了阅读内容,学生就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阅读。可以自已去新华书店买,当然条件所限,两三本即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协调,让学生能分开买不同的书,这样自己的看完了,可以和同学们交换,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学校的图书馆也是一个利用价值极高的资源,为了使孩子多读书,教师应定期(如一月一轮)带领学生到校图书馆借阅图书。

三、 长久激趣

通过以上的不懈努力,孩子们已经喜欢上了书,会读书,可是时间一长,肯定会有部分孩子懈怠,因为看书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孩子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定性不足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没事闲下来就看看书的习惯,需要教师的长期跟踪督促,以一系列的措施,长期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以达到阅读习惯培养的最好效果。

为了使孩子们对阅读毫不松懈,笔者专门准备了一本阅读记录本,每一页写一个学生的名字,那一页就专属于这位学生。每当一个学生看完一本书时,就到笔者处来登记在册,在学生的专属页,记下书的名字,阅读完成的日期。当然,并不是学生想登记什么便能登记上去的,在登记之前,必须先接受笔者的检查,笔者会提一些问题,如“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在你眼中,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觉得这本书有趣吗?有趣在哪?”“看了这本书,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等等。然后笔者视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回答得好的,说明书是认真看了,化为了自己内在的知识,值得表扬,然后登记;回答得不好的,说明书没有认真看,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任务,或者只是逞能与同学比速度,应该教育,让他以后争取要有好的表现。这一办法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班上至少90%的学生都喜爱上看书,并坚持看书,有几位看书看得特别多的学生,一学期看了60多本课外书,最少的也看了有10多本。而且学生看书看得很认真,基本都能流利回答老师的提问,积累了词汇、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不少语言知识,强化了语感。

篇4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在很努力地教学生读书写作,可现实是怎样的呢?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许多学生总是一筹莫展,总是会把所有作业做完了,再慢慢来啃“作文”这一大难题;在各项检测中,也总是会发现:阅读一项得分率不高,这难道真的是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想:并不以为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既重视课内又重视课外”“不要注重知识的记忆,而要重视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靠课本上的几个范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学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因为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只有厚积才能勃发,因此,抓好课外阅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作用举足轻重。

请看这样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记得前年我刚接手一个五年级,在一次阅读课上,我手拿着《红楼梦》正准备向学生介绍这本书,我问学生:“‘曹雪芹’你们知道吗?”这时一名男生赶紧插话说:“徐雪晴”。我一时没有听清他说的话,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曹雪芹”。他又大声告诉我:“不是,是‘徐雪晴’”(“徐雪晴”是我班一名女同学的名字)此时全班安安静静的,没有一名同学提出异议。

案例二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篇习作的题目是《秋天的树叶》,一名学生在对秋天的树叶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后(大约100多字),结尾为了表达自己对树叶的喜爱,连用了2个这样的感叹句:“秋天的树叶,我爱死你了,我爱死死你了!”

从刚才的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第一,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实在是有待提高,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曹雪芹”,不知道如何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第二,阅读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可以想见,这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这五年中,他也一定读过一些课外读物,可他为什么一点课外阅读的痕迹也没有呢?阅读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指导学生选好书

课外阅读仿佛是一片五彩缤纷的辽阔原野,哪个孩子不愿在原野上奔跑、徜徉、嬉戏,可是,作为老师的都知道,辽阔的原野有鲜花,有绿树,但也有毒菇腐木,课外读物也是一样,有精华,但也有糟粕。如果不加选择地、随意地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并且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我认为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会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我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一般低中年级学生爱看绘图、童话、儿童诗,神话等,高年段学生爱读人物传记,小说类校园文学,寓言,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等。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再结合我平时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打听他们平时爱看什么书,然后再有选择地向全班学生推荐,这样一个选择的过程,不仅保证了学生看书的质量,更能了解他们读书的现状。

凡是我推荐学生读的书,我都尽量自己先进行阅读,即使没有时间细细阅读的书,我也会对书的大概内容做一个了解,然后才能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避免了在选择书的阶段就浪费了时间,况且小学生年龄小,他们还无法区分什么书是能读的,什么书不适合读。因此,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做好,才能保证阅读最初的有效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觉得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内容要广泛,各种内容的书籍,要广泛涉猎,不拘一格,只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作品,都可以让学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好的书来读,就是为了保证他们的独立航行能更加顺利,更能迅捷地到达彼岸。

二、引领学生好读书

要想让一个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绝非易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好玩的年龄,要想让他们安静下来,作为教师,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且从我个人的读书经历来看,一个人能养成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就是童年时期,因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就得在这一阶段进行。

(一)、轻松阅读,兴趣引路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每天有大量的作业要去完成,学生想要阅读的时间总是少得可怜,他们也根本建立不起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说主动去买些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首先做的就是要如何建立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我想从以下几封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晨会、早读等零星的时间几乎都被我运用上了,我常常会带着一本书走进教室,笑眯眯地对学生说:我给你们读篇文章听听吧!或是讲个故事等,当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完后,他们兴致盎然,有的就会问我书是从哪里买的。有时我故意将故事讲到一半就停下了,因为故事非常吸引人,许多学生放学后就会迫不及待的要求家长去买书。这样坚持下去,全班的许多学生就会主动地去买书,看书,然后进行交流,这既是教师的一种有效地引领,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探究新书的欲望,这样主动读书的风气也在班级中逐渐形成。

本学期,我向学生介绍了金波的《乌丢丢奇遇记》这本书,我自己买好了这本书,利用一天的晨读课,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乌丢丢’。”学生奇怪地问我:“它怎么叫这样的名字啊?”我说:“它呀,名字和你们不同,身世和你们也不同,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是珍儿给了他脑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快乐和悲伤,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话说到这里,有的学生看我手里就拿着这本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说:“先借给我看看吧。”我说:“如果其他的同学也想看,怎么办呢?”这时许多学生说:“我们自己去买。”我愉快地对学生说:“那我们就一起阅读这本书,一周后,我们交流,好吗?”

一段时间以后,我惊奇地发现:以往常常有各种理由拒绝看课外书的学生少了,记得我们班有一位学生,每次我布置他进行课外阅读,他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要么说:“我妈从不给我买书。”要么说:“昨天作业多,我没时间读。”等等。现在,我经常能看到他一个人下课后静静地坐在位置上阅读呢。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你无法想到的毅力去阅读。因此,用讲故事、推荐新书等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手段我也用过,但到了最后,学生又不爱阅读了,我想,这一定是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许多的条条框框,比如说:要写读后感,要做摘抄,要把看过的内容讲出来等等,还有的家长也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用语言进行暗示,比如说:“他是爱读,可是作文总也写不好,光读,也没看他把好词好句用到作文里,读也白读。”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刚刚培养起来的兴趣又慢慢地消失了,因此,我认为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一定不要给孩子更多的限制,就是让他自由自在地阅读,没有要求,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多加鼓励,给予引导,甚至与他一同阅读,一同谈感受,把他当成你的朋友一样的交流,这样的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阅读是轻松的、快乐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能说:如果你这样的坚持下去,孩子能不爱阅读吗?

因此,我认为,兴趣的培养是使得阅读具备有效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二)、树立表率,榜样引路

我始终认为小学生1-4年级这一阶段都应该是纯粹的培养兴趣的阶段,一种纯阅读阶段,教师不给孩子增加任何压力,只要他喜欢阅读,你就成功了。到了五年级也只能提些非常简单,不会对他的阅读兴趣产生阻碍的要求,比如说:我认为最好的就是适当地布置些小小的摘抄而已。到了六年级,可以以榜样引路,指导他慢慢的学习运用,而非一定要学会运用。要知道,阅读后吸收再到运用,这已经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要求一名小学生非得把自己所读过的运用到自己的书面表达中,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因此,我把它定位在“学习运用”,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因人而异。

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他的语言感受能力特别好,不仅喜欢看课外书,而且还能准确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课外资料。每一次阅读,他都是如饥似渴,他的习作、阅读题的回答,都是十分出色。因此,我常常就他的作业进行讲解,并鼓励、赞扬,渐渐地他就成了班上学生学习的榜样,许多的学生也就有意识地去学习运用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内容。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有效的引领。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

袁珞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几项重要教学活动。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外阅读和作文是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把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和巩固,同时又使阅读教学的成果得以发展。因此,这三方面的教学活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大力改进阅读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改进作文教学,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是的,既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那么在课堂上来进行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并加以指导,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一定会更加显著。

最近,我在阅读金波先生的许多作品,我觉得儿童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每周一节语文阅读课,我就把阅读课的指导有机地融合到学生的习作教学中,以实例教会他们如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所吸纳的知识。《笋》是金波写的一首小诗: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这首小诗简单而又质朴,学生很容易就会背了,于是,我就让学生进行了想象,仿写的练习:笋还会向春天打听什么呢?

学生稍加思考后,答案就出来了,有的说是想来打听青蛙醒来的秘密:有的说是来打听小草发芽的秘密……这时,我就对学生说:把你们刚才说的放到诗的最后两行,你们不就是诗人了吗?有一个学生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创作诗歌那么容易啊!”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外阅读既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习作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这样的阅读不就是有效的吗?

因此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相结合,不仅会提高学生课内的阅读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每学期,课本内只有二十来篇文章,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只有把它延伸到课外阅读的领域中,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阅读的有效性也才能得到落实。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三年来,在我的指导与引领下,孩子的课外阅读已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继续在课外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让阅读启迪智慧,发挥潜能,提高素养。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真正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崇妹,《小学课外阅读教师指导策略的探析,关注》,2007年3月,

2、胡存武,《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1),

3、张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探索与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月第19卷第4期

4、网络电子文章:《文化视角中的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实践例谈》南京市汉江路小学许彩霞

篇5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通过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在新时代背景影响下,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标准,因此许多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单,只重视学生在学校是否有认真学习,而不重视对学生其他方面培养,包括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也应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从而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因此,在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形成了学生只会对着课本念书而使其思维遭到禁锢的情况。

2.课外阅读缺乏指导监督

受时展的影响,现今的课外读物种类日渐增多,而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低,不能区分课外读物的健康与否,部分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任务,并没有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进行检查和筛选,致使学生阅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课外读物,从而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与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3.语文学习焦点模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领域的博大精深,使其思想和人格都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但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语文学习的焦点渐渐被模糊,而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实现升学目的。因此,在只注重让学生将知识快速填入脑中的情形下,学生的知识只是停留在对字、义、音的理解上,而没有真正深刻理解,逐渐使语文知识教育失去了意义。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只有在时间与空间都足够的情形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家长和教师不应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应全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语文自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的书籍封面和内容简介,以提起学生们阅读的兴趣,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学生,供学生们阅读。在充足的阅读时间和足够的阅读空间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分析能力均较低,对书中的部分内容不理解而忽略读,达不到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变得有意义,教师就应该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做阅读笔记,注意好词好句的摘录和积累。可通过平常教学中对课文阅读的讲解,指导学生对课文中名词名句的摘录,从而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告诉学生不仅要摘录书中的名词名句、好词好句,还要将书中难以理解的陌生词句一并摘录下来,然后将学生们的阅读笔记进行评比奖励,对学生摘录的陌生词句进行讲解。最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摘录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教师可通过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从而指出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加以改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

篇6

语文课堂教学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准备过程,课外阅读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过程,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如果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语文的素质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梳理教材归类课文,让课外阅读的选择有针对性

虽说课外阅读不应该有框架的限制,但是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在书海中漫游,也许最后的结果只是两手空空,因为当我们面对摆在面前的丰盛午餐的时候不是不知道怎么吃,而是不知道从哪开始吃。当今打着“学生课外阅读”旗号的课外读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便利条件,但是读物一多,难免会泛滥会有鱼目混珠、美丑同在的现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慎地选读品位高、质量好的书,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新基础教育论》提出在教学中应该打散课文,按类进行教学重组,其实阅读也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将课本中的课文进行分类重组,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苏教版文章,按体裁可以分为小说类,如《船长》、《爱之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等,以此为点让学生向小说领域展开拓展阅读。除了小说类之外还有抒情散文类,比如《桂花雨》、《我和祖父的园子》、《月光启蒙》、《姥姥的剪纸》这几篇课文可以归为一类,因为这类文章均有共通之处——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通过对某样事物、某段生活的回忆寄托作者深深的情思。针对这类寄情于物的散文,推荐的课外阅读将是运用寄情于物方法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荷叶与红莲》及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等。还有就是诗歌、剧本类,比如《负荆请罪》、《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及古诗系列。这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类书籍培养学生对人文、历史的探究兴趣,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抒发爱国之情的古诗,并寻找共同主题的课外读物,一起感受作家心中的爱国情怀。

2.留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探求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阵地,如何利用好这块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多得,甚至学有所求就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适合小学生阅读。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时,便可及时推荐书目,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从好老师的引导开始的,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激起阅读兴趣,其实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比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在教学白骨精的奸诈,她第一次变成了一个村姑时我就幻灯出示《西游记》原文: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一变,变为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若莺啭林……让学生形容这是怎样的一个美貌女子。然后学生说,我就话锋一转说道:“名著有很多人去研读,并在旁边批注,《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注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的文字后面他批注了一个‘妙’字。你想知道李卓吾老先生为什么写这个‘妙’字吗?另外告诉大家,其实原著中也有对白骨精后面两次变为老者有着精彩的描述,想知道吴承恩是怎么写的吗?课后自己好好去读读原著。”这样的课堂问题,并非教师无意为之,而是故意留白。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会很好奇,课后也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以完善自己的知识库。

篇7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

一.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其自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此,我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们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利用班会、队会时间组织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体会活动;与好朋友互赠读过的好书和祝福的话等。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交流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加强和共鸣。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树立阅读榜样,营造阅读的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个人好学,可以传染起好多人好学。”

而榜样是多元的。最直接的榜样是老师自己。都说 “言传重于身教”,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爱阅读的人。老师推荐给孩子们看的书,应该先阅读或浏览;孩子们推荐给老师看的书,也要耐心阅读并与学生交流反馈。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阅读,乐于交流。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以及与老师的情感交流都能得到加强。

同伴榜样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中爱阅读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

此外,还可树立名人榜样。与学生们一起阅读名人传记,了解他们热爱阅读,努力成长的故事,对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为营造阅读的氛围,我班还在班级内还建立了“图书桌”、“藏书桌”,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由专人进行保管,形成班内图书室,加强了同学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推荐,交换阅读。

三.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像挖宝矿 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文章的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分年段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第一学年段以经典绘本,注音童话故事为主。第二学年段可推荐一些长篇故事和儿童文学家的名家名著。第三学年段则可以一些富于文学性的长篇作品和文学名著为主。另外还可根据课内的课文,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作品。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 《莫泊桑拜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等,以此作为课内课文学习的补充。此外,班级内还可以集体订购了一些优秀青少年读物,如《第二课堂》、《少年文艺》、《语文学习报》等。

篇8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这就对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挑战。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课上,始终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作一个主要的任务。因此,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也必须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作保障。《新课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目的是以较大的阅读量获得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要落实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现就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做如下阐述。

一、利用好书推荐,孕育学生阅读的兴趣

好书使人成才,不好的书却让人丧志,因此书籍的选择至关重要。老师要帮助学生们有选择地阅读,引导学生们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在每学期的开学伊始,我就建议学校把适合于学生读的课外书,用彩封的形式,通过“好书介绍”的平台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好书介绍”中,我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把一张张经过精心设计的精美的彩喷图案,在宣传栏里张贴出来。栏目按照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和知识水平共设三个板块,即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适合中年级学生的读物和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高年级学生则可多选择一些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高的名篇佳作。在选择书籍方面,我们按照广泛性和趣味性原则,既有小说、诗歌、寓言、散文、科普知识、童话、故事等体裁,又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令儿童入迷,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读物。物别是新教育实验介绍的童书书包里重点介绍的书籍。这样一来,可以扩大好书的影响力,学生们又可通过好书介绍,结合自己的阅读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几年来,每学期开学初,宣传栏前,“好书介绍”栏目前围观的学生是最多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孕育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利用老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近几年来,特别是我校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每个学期学校根据新教育童书书包中的书目,要求每个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班学生的情况,一个学期内至少要向学生介绍5本以上的童书。期间,学校根据年级的不同,还规定每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挑选书目中适合本班学生的书与学生进行共读。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有句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做好学生的榜样与表率。这样,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会被高度地激发出来了。

三、利用图书漂流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我有一本书,可以看四十本书”的口号的图书漂流读活动,吸引了不少班级的学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学校给每个班级一次图书漂流读的活动主题,各班的主题由各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时间为两个月。在整个活动中,学校按照年级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活动与要求。通过这种漂流读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沉浸在书的王国里。每到漂流读的时候,学生们读书,看书,谈书,“听书”,“说书”,“演书”,“写书”,“画书”等活动随处可见。通过这样的图书漂流读活动,解决了农村学校图书匮乏的问题。学生手中的书流动起来了,也不再是沉睡的纸张,成了激扬的文字、飞扬的思想,洗涤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浓厚,读书热情空前高涨。这种活动既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使我们感受到每个学生“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的厚重,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四、利用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不求功利性,但有时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行政手段,把学生读书的热情推向。几年来,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学校会举办一系列的有关读书方面的活动。每一届的时间也是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学生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遨游在知识的殿堂里。他们沐浴着书香,享受着读书带来的快乐。读书节过后,最使人激动的是那读书成果的展示了。你看,经过一个读书节,什么制作精美的读书节的海报,亲手设计并制作的书签,手抄报,阅读卡;读书笔记,优秀征文;活动照片,文艺汇演资料等等,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特别是通过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了明显的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本学期选派的学生,参加了学区的语文课外知识竞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样有规划的读书活动,学生的心灵纯洁了,思想高尚了,阅读的兴趣浓厚了,读书成了学生每日必行的习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深处对阅读材料产生主动的需要。小学生对读书、对阅读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总之,以上是笔者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所做的一些具体的尝试。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读书的信心也就有了。我感到这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积累。虽然这些做法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仍为自己的实践所取得的点滴成功感到高兴。我相信:只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作己任,那么,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篇9

1.优化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想读”。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必要准备,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于细节处着眼,多方面结合,具体要做到“三个优化”:首先要优化学校课外阅读的环境,其次要优化家庭课外阅读环境,最后还要优化社会阅读环境。

2.举行各种不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爱读”。举行各种竞赛,激发读书兴趣。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读书成果,深化读书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主题举行征文、演讲、绘画、歌咏等竞赛活动。通过班级初赛、学年复赛、学校决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在竞赛中树立一批“读书小标兵”,调动了全校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弘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

3.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争读”。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课外阅读考级、举行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评价。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

由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和生理发展跨度最大的一个阶段,因此,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其阅读兴趣和阅读取向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以注音的简短而明了的童话、寓言、神话为主,此阶段的图书应配有大量的图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题材与第一学段大致相同,但要求有所提高:注音减少甚至消失,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对于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或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文中图片也应适当减少,可以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浅显的文学名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阅读现代的小说、散文、诗歌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阅读要有目的、有条理,让学生“有计划地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2.阶段性训练默读,让学生“快速地读”。由初步的指读、动唇、出声——即只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到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即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默读的方法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做到“博览群书”。

3.在阅读中学会质疑,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就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提问,小到一个字词的意思,大到诸如时代背景等。

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开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要求答案的统一与否,只要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培养好思善问的习惯,力争人人参与,培养他们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4.勤做读书笔记,让学生“边写边读”。“不动笔墨不看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认为在阅读的材料中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就要用笔记下来,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让学生“多方式地读”。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阅读中往往采用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一部较长的作品,即“大部头”的作品,可通过目录选择,认为不重要的情节或章节,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对关乎故事情节但认为描写不是很精彩的地方可以通过略看的方法,对于重要的句子或者关键的情节,我们就要细细地品味、揣摩,这就要精读。将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方式地读,对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10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校和家庭的忽视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触的最主要的环境,但由于中招考试的压力的增大和学习科目的增多,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上的缺乏,将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用到学习其他的科目上,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阻止,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课外阅读的方法的缺乏

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略读若只作学生自己去着手,而让他们一点的指导,很容易是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就是随便读,就此了事。如此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生不能从略读中得到多大的实益。”经统计调查大部分的同学不懂得如何读书,也不清楚对于不通体裁的书籍要使用不通的读书方法。这样使得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功。

3、学生意志力淡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涌入,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自我意识不强,阅读经验和知识有限。对于课外阅读的内容上良莠不分,很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同时对整本课外书的阅读没有足够的耐心,缺乏专注力,影响阅读的效果。

提高初中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在动力,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阅读,求知欲有所提高。教师在这方面要进行因势利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被认同,欣赏,尊重的心理需求。适当的满足其需求,可以加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课的时候根据课文插入一些相关的课外的小故事,例如在讲《丑小鸭》时,涉及一些安徒生相关的其他童话故事,让学生课下进行阅读,这样通过课堂的有关介绍,引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名人赏析”“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课外读书成果分享”等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对于课外阅读量多,成果大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同时促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乐趣,使得他们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2:教师和家长的熏陶感染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的学习和阅读中,教师和家长的榜样力量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数据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上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更多一些关爱,让学生感觉到足够的关注力,同时用自己博学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去感染学生,他们会愿意在课外进行阅读。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注重自身的阅读素养,提高自己的阅读涵养,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阅读占了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对于课外阅读教师恰到的方法指导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完成这个阅读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的,较难的内容教师应该教学生精读,通过通读,复读,细读相结合循环阅读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能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法,比较法,反复吟诵法等,让学生揣摩文本的奥秘,体悟其思想内涵。而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可教学生使用略读的方法,学生先阅读作品前的序文或目录,查阅经常的段落,进而把握全篇大意,得其要领。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能促进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落实。

2:圈点勾画和阅读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边阅读,边圈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精彩段落和内容,加深印象。“发现学习”布鲁姆提出,发现并不只是限于找寻人类从未了解的事物,而应该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和自我的直接对话。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自主性。通过阅读批注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阅读体验。这样也让学生在体会文本的过程中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篇11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学生,读课文语不成句,背课文缺言少语,写作文胡言乱语,语文综合素质基础较为欠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阅读的忽视。有关高中生阅读时间的调查表明高中生中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有60%,每周阅读时间超过两小时的不到35%,而高三理科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小于两小时的居然达到75%。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很难想象一位高中生如果仅靠教材而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能学好语文,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下过这样的论断:“如果学生什么书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阅读并且能够收到一定成效,这是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努力的方向。在这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要使得好奇心强、持久性差的高中生养成阅读习惯,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寻求课外阅读的发展,需要的是老师的不断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面就根据课外阅读的现状具体谈下关于老师课外阅读指导的设想。

一、阅读时间安排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高阅读兴趣很有好处,高中生学业负担相对较重,可以自由安排阅读的时间,但要保证短时间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合理安排阅读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阅读课,开设阅读课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将课外阅读引入了课内,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也可以组建兴趣小组,有固定的老师进行阅读指导,每半月或一个月组织一次活动,和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二、阅读资源问题的解决

很多学校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型图书馆,这样就应该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条件比较欠缺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发动学生自备或老师统一规划阅读内容。

三、教师指导方法

1.诵读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地诵读文章是让学生进入文章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戏剧,语言的艺术必须通过语言才能体悟得到。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表演,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章总去,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讲授戏剧和小说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截取一个情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让学生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和动作,真正融入到作品当中去,领悟作品的美。

2.兴趣小组

学校可以组建一个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由老师统一安排活动时间,地点以及阅读内容,有计划地逐步推进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人数比较多可以按年级划分三个小组,人数较少可以先设置一个小组,力求能够达到局部影响整体的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身心的方式,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3.读书笔记

阅读是感性认识在前,所以为了巩固阅读成果布置一些读书笔记是必要的。

4.摘抄积累

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写作做准备,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鼓励学生将日常阅读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摘抄整理,以便为写作做准备。

四、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学生独立自主

在阅读过程中,坚持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切忌采用教师完全不管的放任阅读式和教师绝对命令的阅读形式。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校长崔其升就说“学生学习的最大敌人在于依赖,老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教师在介绍书籍、分享经验、交流感受时应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形成自身对作品最真实的感受,在学生与书籍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以文本阅读为主

虽然很多名著都翻拍成了影视作品,但是这些还是和文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文本阅读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想象,这是影视作品的局限性。

3.教师抓好检查关

教师是阅读活动的指导者,除了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外,常规的阅读检查也是不能少的,像读书笔记,摘抄等都应该按时检查,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督促学生完成阅读,又实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的目的。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使以后的阅读活动能够实施得更好。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48-1

在新理念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关键作用,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巩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中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要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结合起来

在老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上的个性差异,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它会受到个人能力、年龄、爱好、家庭背景、民族、知识结构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个体间的差异。

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不管是城市里的孩子还是农村里的孩子,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听别人讲故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精力非常集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共同特性,来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举一个例子来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格林童话》、《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故事都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口味。语文老师可以从这些故事中节选出一部分有趣味、非常富有感染力的片段讲给学生听,在讲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在故事精彩的地方故意制造一些悬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向学生推荐这本书,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阅读来找到相关的答案。

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标准,而是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弄清楚其兴趣所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专门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其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这也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相一致。

二、课外阅读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各个学科联系起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课程的编排要具有广泛性、综合性,所涉及到的题材也要多样化,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语文老师在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同类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比如说,在学习了《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后,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的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文本中主人公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可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学生去认识一位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鲁滨逊;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负荆请罪》,可引进《史记》,让学生了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组织学生举行历史故事比赛……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不少名作,完成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读物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必须把课外阅读和说写练习结合起来

课外阅读并不是单纯地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语文读物,而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加强说和写的能力,从而使得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写一定数量的读书感悟,还可以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成语记录下来作为作文写作时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办黑板报、文学知识竞赛、课外阅读交流会、阅读之星选评等等,借这些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来促使他们主动课外阅读,强化读写训练。与此同时,老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心得体会,结合课堂教学、开班会、户外活动等环节来让学生展示个人的阅读情况,使学生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篇13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益于课外,大概有百分之三十是课内所得,百分之七十都是来源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机会……”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课外阅读交流更有效呢?

一、熟悉内容是前提

熟悉内容是指师生阅读同一本书,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是有效交流的前提。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有可能体会学生读书的感受;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有可能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读同一本书,才可以在交流课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在读五年级读物《撒玛女巫的魔咒》时就产生过与学生同样的阅读感受。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文章有点乱,内容跳跃性大;文章很有特色,以自助探险远胜于其他同类小说;多元选择,如果选择错误,容易误入歧途……读罢此书,既是刺激,又是有趣。这些都是阅读者最本真的感受。师之所感与生之所感越接近,越有利于课外阅读工作的开展。反之,师对生所阅读的内容一无所知,在交流课上只会是一筹莫展。

二、定准目标是关键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若目标含糊不清,则只会缘木求鱼。交流课的核心目标在哪?以《撒玛女巫的魔咒》的交流目标为例:第一,交流阅读的感受,激发阅读兴趣,促进个性化阅读和合作阅读的融合;第二,在交流中感悟自助探险小说的写作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也是为了提高其阅读兴趣,促进其积极阅读课外书。全国名教师蒋军晶在组织学生对《疯羊血顶儿》进行交流时也说:“看完一本书就是跟同学交流自己想问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交流也应当是简简单单,不要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一课一得才是真正的朴实的课堂。因此,笔者把交流课的核心定位为“阅读兴趣、阅读融合”。

三、选准聊点是保证

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最重要是有交流的话题,这些交流的话题笔者把它称作聊点。这些聊点可以是书中的人物、故事中的情节、写作上的特色、精彩的片断、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感受等。聊点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聊点畅所欲言。聊点选对了,学生阅读的激情容易被调动出来。

为了把课设计好,笔者已不止一次的担当了“探子”这个角色。每到课间,笔者喜欢到学生当中走走,了解他们阅读的感受。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开始读《撒玛女巫的魔咒》的时候感觉有点乱,读了两三次之后觉得文章的内容有点恐怖,面对选择时的心情此起彼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设定了三个聊点:第一,你认为这本书最能吸引你读它的是什么?第二,你最容易判断错误的地方在哪?第三,结合“选哈姆”片断和“二人被吊”片断谈谈自己在选择的时候的心情变化与收获。第四,书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印象?结果,学生在这一次的交流课上表现得最为积极,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都举起手来。实践证明,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四、引君畅言是妙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