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类托管

农业类托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类托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类托管

篇1

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土地托管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也拓展了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新渠道。土地托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成果。

一、乐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产生的背景

乐源合作社实行土地托管前笔者深入乐土驿镇调研发现,土地经营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2)种植作物种类复杂,科学化管理程度低。(3)第三产业和家庭养殖业居多,导致种地劳动力短缺。在以上背景下,乐源合作社通过长期摸索坚持土地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对土地实行“六统一”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即“乐源模式”有效的解决土地细碎零散程度大、机械化程度低、效益低等问题。

二、乐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托管前后效益分析

(一)土地托管效益理论

(二)乐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托管前后效益对比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乐源合作社托管的土地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占总种植作物的98%,所以此次调研就以棉花作为样本进行土地托管前后效益对比分析。

1.土地托管前后总体经营效益对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种植棉花土地托管后比托管前净收入每亩增加380元,生产成本每亩降低了540元,其中采摘成本降低幅度最大,每亩降低了550元。

2.土地托管前后生产成本效益对比分析

本文把所有的生产成本进行整合归纳,最终归纳为物资成本和用工成本,用工成本在表1中已经分析,在此只对物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

由表2数据说明土地托管后土地整合形成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提高机械使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合理配置了资源。

三、乐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实现了社会资源最优配置, 土地托管,实现了农业生产从家庭生产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实现了土地零散化到规模经营的转变。

2.提高了管理标准化、种植科学化水平,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和农资成本, 乐源合作社对托管土地实施“六统一”管理,通过对不同条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良种推广、精量播种、病虫害科学防治等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种植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并且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

3.提高了农机具使用效率,降低了农机具、水电设施的使用和投入成本,土地托管后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整合规划形成土地连片,机械化效率显著提高。

4.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业服务成本。

四、总结

土地托管是新时期深化土地流转模式的新探索,也是开拓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第一步。乐源合作社实行土地托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虽然乐源合作社的土地托管还在发展阶段,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依然走出了一条在稳定农村家庭责任制前提下,农业科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发展,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参与各方互利共赢,保持农村长期稳定发展的新道路。

篇2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36-0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但这个过程要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农业人口转移程度相适应,要与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适应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土地托管作为一种新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悄然出现。

一、土地托管的主要做法

(一)主要做法

以封丘县亲耕田种植合作社为例,它是封丘县托管土地规模最大的,最多时达到20 000亩,其主要做法是:

1.“一包产”给农户吃上“定心丸”。封丘县亲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探索土地托管初期,农民普遍观望,态度不积极。合作社在对农户承诺小麦每亩最低产量不低于当地平均产量的情况下,流转200多亩地作为托管试点。通过对土地进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药,全程提供高质量农技农机服务,在当年全县赤霉病严重的情况下,托管田小麦最低产量达到了1 060斤/亩,而与此同时农民自耕地的小麦最高产量只有960斤/亩,强烈的对比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土地托管的积极性。

2.“三牵头”协助合作社搞托管。一是科技服务站牵头,亲耕田合作社在全县设立28个新农村科技服务站,每个服务站设一名负责人,协助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工作;二是村委会牵头,托管合作社与村委会合资购买农机,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农资服务,村委会则负责农机服务;三是种粮大户、种粮能手牵头,以种粮能手为依托,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加入托管行列。

3.“六统一”为农户量身定制托管服务。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合作社提供了全托、半托两种土地托管服务。“全托”主要针对不愿种地又不想丢地的农民,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并按照高于国家最低粮食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半托”主要针对种地劳动力少、技术不足的农民,合作社负责“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农户自己负责田间管理,甚至只负责浇地等简单业务员的点单式服务。

(二)成效凸显

1.实现农业增产。以封丘县亲耕田种植合作社为例,小麦良种亩产高达1 200斤左右,玉米良种亩产高达1 300斤左右,每亩能实现增产200斤以上,切实保障了粮食高产稳产。

2.实现农民增收。一是农业收入增加,比如,亲耕田合作社在粮食收获后按照国家收粮最低保护价加0.05元~0.1元收购粮食,农民每亩直接增收300元~400元左右;二是非农收入增加,土地托管后,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丰富了收入结构,实现了农民增收。

3.促进农业转型。土地托管实现了从家庭生产到规模经营的转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托管后土地成方连片,机械化效率显著提高,据测算,农机耕种效率比以前提高50%~60%,收割效率比以前提高40%左右,土地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助推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

4.实现科技兴农。土地托管推广良种化、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科学除草、科学防治病虫害,将农业科技落到了实处,解决了多年科技兴农上热中喊下盼难落实问题。

5.提高水电设施利用率。土地托管前,灌溉所需的水泵、电线、龙带,各家各户自购自用,利用率低。土地托管后,灌溉动用水泵数仅为以前的1/6,动用电线、龙带数不到以前的半数。水电设施利用率成倍提高。

6.促进劳动力转移。土地托管后,在保障农民承包经营权主体权益不流转的前提下,解决了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农民可以“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矛盾,既保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利,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土地托管的特点

(一)土地托管不必让渡土地承包经营权

无论是把土地出租还是入股都可以认为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种让渡——前者让渡的是承包期,后者则让渡了部分经营权,这在事实上造成了农民失地。而土地托管不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平衡了土地的商品属性和生活保障属性,既实现了规模经营和土地效益最大化,又消除了农户对长期流出土地的担忧,顺应了农民的恋地情结,维持农地对于农民的生活保障基本功能。

(二)土地托管适用于城镇化工业化较低地区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土地托管的对象都是位于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农民,这些地区的农民一方面不愿放弃转移就业带来的可观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务工经商的农民在城镇从业的不稳定性和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轻易放弃土地这一保障,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于是出现了农闲时出外务工、农忙时返乡抢种抢收的现象,而土地托管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自己的地还是自己说了算。

(三)土地托管能扭转土地流转中非粮化倾向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县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严重,非粮化比例最低的也超过了当地流转面积的50%,最高达到80%~90%。面对粮食种植投资大、利润低、周期长的特点,非粮化成为经营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但随着非粮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必然影响当地的粮食产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粮食安全。但就目前土地托管的情形来看,托管后土地用于粮食种植的占绝大多数,再加上托管主体的良种化、科学管理,实现稳产增产就有了保障。

(四)土地托管表现为渐进型土地流转模式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加快、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认知的不断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土地托管终究会被土地出租、入股等流转形式所代替,比如,封丘县亲耕田合作社初期托管土地面积达20 000亩,到目前为止已减少到5 000亩,其余15 000亩全部以出租形式流转给了合作社,因为农民在土地托管后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他们切实体会到了脱离土地的好处,自觉自愿地实现了从托管到出租、入股的转变。

三、土地托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形式的一种新探索,对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解决未来我们国家“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两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存在问题

1.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往的流转形式中,农民有偿地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经营主体,获得流转收益,而土地托管不同,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农民向托管主体缴纳一定管理费用,通过托管主体的规模经营、良种推广、科学管理,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而缴纳管理费正是农民无法接受的地方。

2.托管主体存在资金瓶颈。在托管服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发展中、后期,随着托管规模的扩大,购买大型农机具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封丘县做过测算,1 000亩地从种到收的农机投入最少要60多万。但由于缺少抵押物,托管主体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取贷款。融资难、贷款难是影响土地托管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方面是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到位,原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土地规模小,对土地平整度、道路等要求不高,农用机械都是小型化、家庭化,托管后土地成方连片,对土地平整度、道路、水利等要求高,加大了土地托管成本。另一方面是仓储和晒场等农业生产场地配套不到位,尤其是秋玉米的储存和晾晒问题是目前阻碍土地全托管的重要问题,也是土地流转经营主体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对策建议

1.坚持农民自愿,在政府引导下开展土地托管。政府牵头、合作社与农民共同认真核算农业经营成本,制定区域性的土地托管管理费用标准,确保将农民成本降到最低,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土地托管这一土地流转模式。

2.依托托管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培育几个托管主体提供“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尤其是对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增加了托管主体收入,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降低了他们的经营风险,从而带动更多农户或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粮食种植,有利于扭转非粮化倾向,加快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步伐。

3.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托管主体抗风险能力。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扶持。一是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土地托管的发展,对托管主体给予一定农机补贴;二是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适合合作社的金融产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是整合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优先投入到土地规模经营地区,高标准建设水利、田间路渠等设施,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制定地方性农业基础设施用地标准,解决粮食的储存和晾晒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同山,孔祥智.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及其比较[J].现代管理科学,2013,(6).

[2] 张艳霞,刘全清,张宏彦,孟昭峰.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及托管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

篇3

一、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19个行政村,耕地总面积9.1万亩(其中路桥流转2.72万亩,栽植苗木及中药材1.89万亩,谷子0.83万亩)。今年玉米播种面积5.23万亩;薯类、小杂粮等作物约1.5万亩;各类蔬菜种植1.3万亩,其中大白菜、茴子白6000亩(含二茬白菜2000亩);林果类种植2千亩,以大结杏为主,另外平头村种植玉露香梨40亩、钙果100亩。全镇现存栏猪1.2万头,存栏鸡10.2万只,存栏羊6186只,存栏牛169只,驴40头。今年已出栏生猪15306头,肉鸡39150只,蛋鸡47895只,羊3828只,牛97头。农产品加工场一个,兴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酸菜生产,年产量900吨左右,年产值约120万元。

二、2021年农业倍增工程完成情况

2021年我镇推进6个农业倍增项目,并初显成效。

(一)土地流转托管方面

2021年我镇与山西路桥集团继续深度合作,今年共流转富韩村、南庄村土地5455.67亩,打造了山西路桥建设集团万亩谷子种植园区。

(二)农业调产方面

1、平头村绿发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沟北村界口小组托管土地300亩,运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大白菜及茴子白,被认定无公害农产品,提升了我镇、乃至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级次。

2、寿阳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有7个日光温室,主要生产西红柿(亩产1.3万斤)、黄瓜(亩产4万斤)、西葫芦(5万斤)等蔬菜,主要销往太原、榆次等市场,年产值65万元。

(三)林果类种植方面

1、百僧庄填沟造地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计划填沟造地626.6亩,投资0.98亿元,今年已完成填沟造地60亩,园区内种植玉米60亩、荞麦30亩;秋收后将栽植樱桃树、葡萄树、核桃树共85亩10400棵。

2、寿阳县森淼林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边坡地、撂荒地发展林果种植建成百亩"钙果种植园”,其中种植钙果5.6万株、杏树520棵、桃树200棵、李子树200棵,树下间种西瓜、南瓜、白菜等,实现林上林下经济带共生。全部挂果后,将发展以采摘为主导的农业观光旅游,为农户增收开拓新途径,为我镇农康旅发展添加新动能。

(四)规模养殖方面

2021年我镇在平头村新建大型猪场1个,占地100亩,目前投资额310万元,新建猪舍2624平方米,化粪池170平方米,环保设施170平方米,蓄水池50平方米。投产后预计饲养生猪2000头,年出栏6000头。

三、2022年农业项目实施计划

2022年我镇将在双层托管上下功夫,打破镇域范围内

“0”托管的困境,将持续推进林果类、养殖类、农产品加工等农业倍增项目,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一)双层托管

1、在罕山片区推行双层托管。罕山片区包含罕山村、李家山村、郭家庄村,耕地总面积2943.82亩,其中承包地2578.87亩,非承包地364.95亩。沙质土壤、气温偏低,适宜种植马铃薯、谷子、荞麦等杂粮作物。2022年将依托寿阳县福顺林康养民宿项目,采用“合作社组织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对整村土地进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统一收获,规定内土地作物的产出由农户所有,农户定期向合作社缴纳托管服务费及生产资料费用”的模式,实现土地双层托管,打造千亩杂粮园区。这样企业在打造小杂粮展示厅、农产品展示厅等室内展厅的基础上,拓展室外实地观摩区,丰富园区展览内容,增设农事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增加效益。

农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解放劳动力,开拓务工等增收新途径;村集体也可以通过非承包地发包为村集体创收,改变非承包地发包难的被动局面。

2、依托龙栖村康养小镇项目,计划流转西雷公小组土地1480亩,种植向日葵、油菜花等景观类油料作物,打造“千亩花海”,开发商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等休闲项目创收,村集体通过流转非承包地增加收入,农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取一定的收益外,还可以在乡创业,发展餐饮、旅游服务等项目增加收入。

(二)蔬菜种植

1、继续扩大平头村绿发专业种植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至1000亩,总投资约250万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农科院”的产业发展模式,发挥露地蔬菜产品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项目优势,辐射带动平头村、石河村及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白菜;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品标准化转型升级为品牌化。

2、百僧庄填沟造地项目扩规提质,2022年预计绿化12.6亩,主要种植玫瑰花、月季花等观赏类花卉;规划设计修建16个日光温室,进行栽植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蔬菜、有机蔬菜。

(三)林果类种植

2022年我镇将继续推进两个温室大棚项目,借助大企业。大集团的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花卉、“南果北种”等新兴产业。

1、继续推进山西苗木培育基地温室产业园项目,位于黑水村,规划占地150亩,预计投资3600万元,主要研发花卉、苗木新品种,将打破北方地区经济、气候的局限性,打造北方交通花木基地。

2、继续推进龙栖村现代农业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智能化大棚100亩及拱棚50亩,将种植火龙果、无花果、草莓等优质水果,实现“南果北种”,目前,整体规划已完成,土地已平整,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四)规模化养殖

2022年我镇准备新建1个生态园区、一个养殖场、扩建3个养殖场,具体介绍如下:

1、继续推进神农集团生态养殖园区项目,该项目选址在百僧庄村牧场,占地约2448亩,投资额1.5亿元,建设养殖牛、羊等畜禽与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目前正在与农业局沟通划转牧场。

2、猪队友养殖场一期进入投产,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包含3号猪舍1500平米,4号猪舍600平米,争取年出栏达到1万头。

3、寿康专业种养殖合作社,2022年计划租赁土地30亩进行扩建,新建育肥场5000平米,增加出栏育肥猪8000头左右。

4、科多种猪养殖有限公司,2022年将开始二期工程建设,预计投资3800万,占地30亩,建设面积12750平米,计划饲养1200头生产母猪,可提供仔猪1000余头,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5、山西彬江养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0万元,在潘沟村新建畜禽养殖及饲料加工为一体的企业,投产后预计年出栏5000头生猪。

篇4

为了研究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对江苏、山东等10多个省(区)进行了调查。本文结合课题组调查发现的典型案例,归纳当前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和实现形式,对比分析流转、入股和托管等方式对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和城镇化的影响,从而为理解和推进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一、 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中央的重视和各地政府的支持,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农业部2012年的农村经管工作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经营耕地面积在10亩~100亩的农户达到了3 033.3万户,其中经营面积30亩以上的种植专业大户超过900万户,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超过270万户。据农业部估算,经营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的土地耕种面积超过5.1亿亩,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规模经营主体。

从各地的情况来看,规模经营也在快速推进。至2011年6月,山西省土地规模经营已从2008年的84万亩增加的260万亩,占总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也由不足2%增加到6%。黑龙江省2009年农地规模经营的耕地总面积仅为1 803万亩,占农村耕地总面积的13.87%,2012年7月规模经营面积已突破4 000万亩,比例增加到30.77%。2011年底的规模经营主体为10万户,耕种面积达到2 231万亩。在现代农业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一些地方,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更快。据江苏省农委的数据,在2012年7月,该省规模经营比例高达50%(高峰,2012)。而浙江省的宁波市2011年底规模经营面积比例已经超过60%。在山东、黑龙江、河北等地,受多方面因素的推动,规模经营情况也显著改善。

当然,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同,各个地方对规模经营的界定也不同。黑龙江一般将面积在30公顷(450亩)以上的认定为规模经营,在山西、浙江、江苏等地则将规模经营界定为不少于50亩。其他的大部分地方,如内蒙古、山东、安徽、河北等地都认为100亩以上可称为规模经营。各地对规模耕种面积的不同要求,既体现了当地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中央要求的“适度”精神。

二、 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的对比分析

调查发现,尽管各地在规模经营的界定、规模经营发展的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依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放弃程度,可以分为土地租赁型、农户合作型和统一服务型。

1. 土地租赁型规模经营。土地租赁型规模经营是指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使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目前专业大户和涉农企业是土地集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土地租赁型规模经营也相应地分为专业大户规模经营和涉农企业规模经营。

(1)专业大户。种植非粮作物难以实现机械化,劳动力投入成本过高,因此流转土地规模较大的专业大户都以种粮为主,即种粮大户。这些种粮大户的经营规模大多在1 000亩~10 000亩之间,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种粮大户的作用明显。种粮大户规模经营一般是种田能手、村干部、返乡民工或比较富裕的人,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集中归片,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这类经营模式是当前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重要力量,对节约种粮成本,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陈洁、罗丹,2012)。

专业大户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并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种植面积越大,对这些能力的要求越高。湖南祁阳县的种粮大户邓冬胜在打工积蓄100万资金后,2004年返乡种田。为了开展规模经营,他先后添置了大、中型农业机械24台,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到2011年,邓冬胜种粮面积达到2 300多亩,先后被评为祁阳县、永州市、湖南省和全国种粮大户。从经营效果看,除去成本705.6元(其中租地成本一般为400元~500元),每亩平均利润为400元左右,总面积2300亩,邓冬胜每年的种粮净利润约为92万元(贺利云,2011)。但是,随着化肥、农药、用工等成本的持续走高,种粮大户的利润空间日益受到挤压,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福建福鼎市店下镇的种粮大户邓正钟从周围3个村流转了300多亩稻田,预计亩产可达475公斤,早稻收购价为每公斤2.40元,加上政府的种粮直补、农机补贴等,每亩粮田收益约为1 400元。由于种植的各种投入费用增加,据邓正钟估计,2012年每亩土地的种植成本高达1 304元,流入土地搞规模经营的亩收益不足100元。一些种粮专业大户认为,经营土地实际就是露天工厂,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而且水稻种植投入大、利润低,若没有政府支持,规模经营将难以维持。

通过专业大户实现规模经营,并辅以一定政策支持,不仅有利于保障粮食生产,而且由于大户对一般农户有带动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和提高农业生产率。但是,调查中发现专业大户经营收益的稳定性不足,不是所有的经营大户都能获得收益。种粮大户的经营规模少则三四百亩,多则几千亩,效益很容易受到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需要政府有效引导和扶持。

(2)涉农企业。与种粮大户的土地流转合同相比,涉农企业签署的合同期限一般较长。而且流入之后一般以种植果蔬和养殖畜禽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为主,更倾向于改变原有种植结构。虽然中央多次提出,不鼓励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的直接参与农业经营(陈锡文,2010)。但涉农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能够大幅度提高农地流转的价格,甚至为地方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因此受到了农户和地方政府的欢迎,在各地发展较快。

涉农企业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和规模经营。例如,2011年5月,山西河津市赵家庄村村民代表一致通过,将村里的两个生产小组的1 000亩土地整体出租给康培集团,用于建设优质苗木培育基地,租期为20年。很多村民表示,租给别的农户耕种每年每亩租金150元~200元,而公司给800元,比自己种的收益还要多。而且除了每亩800元的流转收益外,村民还可以在苗木基地打工,因此绝大部分的村民赞成把土地出租给公司(杨霞,2012)。二是涉农企业会改变原有的种植结构,增加复垦的难度,企业面临经营风险时可能会中止流转合同,导致农民利益受损。2010年,大自然食品公司与山东寿光市一个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共流转承包该村土地1 380亩,租期为30年。初始租金为每年每亩1 100斤小麦,后每5年增加100斤;而如果农户将土地租给其他农户一般为500(元/亩年)左右,远低于流转给公司的价格,因此农民更愿意将土地租给公司。该公司流入土地后,修路、建加工厂占去100亩,其余土地主要用来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设施农业,而不再像原村民那样种植小麦和玉米。2011年,公司流入耕地的平均产值约为2 000元/亩,除去各项经营开支后,每亩地实际亏损840元,亏损总计达92.4万元。如果该公司扭亏无望而中止经营,将会给农户复耕带来很大困难。

可见,涉农企业进入农村大面积流转土地,在促进村民增收、提高经营效益方面确实有所助益。但企业对市场效益的直接追求会改变传统的小农经营的种植结构,推动农地的“非粮化”、“非农化”趋势,这对于我国粮食供给紧平衡的现状是极为不利的。涉农企业无序、过度地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可能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2. 农户合作型规模经营。农户合作型规模经营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按照合作制原则,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推进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这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要包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地股份合作社。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劳动力和获得农业机械规模经营产生的效益,合作社以多种方式推动规模经营。

合作社作为“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农民联合性组织,在进行土地整理、实现土地连片后,或者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成为规模经营的新型主体,或者将土地连片出租给其他经营主体,推动规模经营的形成。合作社的规模经营,一般立足于本地的优势和传统产业,不改变种植结构。如河北栾城县立杰合作社于2010年3月成立之后,通过成员农户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耕地面积连年扩张。到2012年8月,合作社经营土地1 680余亩。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合作社配置了6台农业机械,对经营的土地进行机械化耕作。种植结构方面,合作社流入的1 680余亩土地中500余亩用于种植甜瓜,1 000余亩种植小麦、玉米,100余亩种植蔬菜,与原先的种植结构相比,变化不大。又如安徽宿松县碧岭村在2009年被批准为“城乡统筹实验区”之后,为了改善土地的细碎化程度,进行规模经营,在村委会的主导下成立了土地合作社。至2012年6月,成员入股土地合作社的土地已经从2010年的1 700亩,增加到4 000亩,占本村农地总面积的30%。除了将400亩土地以每年每亩520元的价格出租之外,合作社其余的3 600余亩土地仍然种植玉米、水稻。但相对于土地平整、兴修水利基础设施之前,土地使用现代机械化进行连片耕作更加容易,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与专业大户、涉农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成员的土地入股来进行统一生产经营,成员农户部分放弃土地的生产经营决策权,获得联合后的规模效益和产品效益,这种形式一般会部分改变原有的种植结构。尽管合作社有破产的可能性,但合作社成员有自由退出权,农户一般不会失去土地,土地仍然可以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 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是指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受托方通过全方位、高标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全程生产服务,实行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业化服务。在实践中,这类规模经营主要通过农机合作社、植保队和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来实现。所谓“土地托管”是指在不变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无力耕种或不愿耕种的农户把土地委托给农机合作社或其它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其交纳一定的服务费用,由其提供农地耕种和管理服务,最后收成归农户所有的做法。

篇5

一是抓好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我县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按张书记指示精神,要把航天科技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我县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样板和典型,建设成我县加快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成我县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建设成我县“三生三园”的重要园区。园区立足于农业招商招大商,共引进经营主体6家,目前重点引进是青岛昌盛日电光伏农业公司,该公司与6月15日与我县签订合作协议 ,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光伏大棚,农委将积极做好该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工作。安农大皖北综合实验站、隆平高科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功能农业研究院硒谷公司院士工作分站即将在园区开工建设,目前已启动拆迁工作。该园区带动贫困户120户,主要是通过务工带动贫困人口320人。

二是抓好“两带建设”各个项目对接、服务和指导。重点抓好屏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沟徽商光合庄园、墩集草莓示范园、泗城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及瓦坊张楼、山头惠庙、刘圩张谷等园区建设,设施大棚蔬菜由2015年初的1.2万亩发展到近3万亩,增长60%,带动园区务工3000多人。同时做好山头、大庄、草庙、泗城、大杨设施农业园区帮扶、指导、规划等前期工作,利用省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目前5个乡镇全部完成选址规划,大庄镇、山头镇已进入招标程序。

三是支持和服务好经营主体。今年上半年,为22家经营主体进行了设施农业登记颁证,办理抵押贷款1200多万元。由农委牵头开展了“劝耕贷”试点,目前向阳牧业、新联禽业等已通过“劝耕贷”办理贷款1000多万元。经营主体获得融资后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吸纳贫困户入社、流转土地和务工就业,带动脱贫解困。

四是抓好 “双包”工作。上半年共争取各类资金500多万投向结对帮扶村。在黄圩镇东北村、曹场村、王宅村、大路口皇姑村建设玉米、大豆和花生高产创建片,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近期拟安排为每个贫困户送2—3袋复合肥,约520户,帮扶复合肥50吨。争取市农委项目资金120万元,在大路口网周村、屏山镇彭鲍村、长沟镇汴河村和邵庄村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等。

二、存在不足

(1)、产业发展,还存在认识不高,农委和相关乡镇存在一定程度畏难情结,认为缺乏资金、人才;

(2)、园区缺乏整体规划,标准偏低;

(3)、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2015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4年增长10.2%,低于全市10.5%的水平。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时间过半,产业扶贫工作距县委、县政府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倍感压力,下半年农委将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和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扶贫攻坚工程的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全力以赴投入2016扶贫攻坚加速年建设中。

1、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推动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和订单农业。如安徽金色家园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已托管3000亩;龙宇农业联合社,已托管700亩。我们将对土地托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现经营主体和被托管土地的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篇6

时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走俏乡村。近年来,山东省率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专项扶持,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超过2.5万个。

家庭经营的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扩大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实现农户与市场的连接,就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当务之急。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具有独立市场地位的农民在有联合需求的情况下,自发组建的经济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集聚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做许多单家独户不能做的事,合作社成为农民生产经营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是冬暖式大棚种植的发祥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6万多公顷,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早、成效较显著的地区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蔬菜生产和经营,寿光人努力在农户和市场之间寻找最佳的途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肥料、种子等方面的服务。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寿光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抓好产中环节技术服务的同时,将服务领域向产前的种子种苗、信息提供和产后的加工、流通等领域拓展,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如今,寿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有130多个,辐射带动40%的行政村的10万农户。

寿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建设中主要有涉农部门领办、基层组织创办、能人牵头、企业带动等组织类型,带头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事生产经营。在这些农民合作社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组织形式最为普遍。这类专业合作组织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由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户或个体业主参加组建。专业合作社不改变农户的独立经营地位,以合同的方式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和所需要的服务集聚起来,以规模化的方式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和抗风险的能力。

农民种田不再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目的是通过农业生产各参与方的合作,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的一体化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寿光市稻田镇崔岭东村的菜农郭迎新种大棚已经14年了。如今,打一个电话,就有技术人员到大棚为蔬菜“看病”,还能预约蔬菜的收购时间。这些都是他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这一切得益于寿光市近年来纷纷涌现出的农村合作社的帮助。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民与广袤的市场之间搭建了一座座致富桥梁。

2007年,郭迎新加入了寿光市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成立的燎原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后比以前省心了很多,收入也有了提高。”郭迎新说,首先种子、肥料、农药都由合作社提供,种子一般比较高产、耐病虫害,肥料也都是有机肥,只要严格按标准来,不会有残留问题。同时合作社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碰上什么病虫害,都可以找技术员。自己要做的,就是照看好大棚,按标准种菜就行。

而在此之前,郭迎新没有如此的轻松。尽管村里人都种同一种蔬菜,形成一定的规模,收菜者乐意往村里来,价格相对合理。但是遇到病虫害和技术难题时心里很发怵,不知道该怎么办,处理不好,几千元的投资,可能一下全没了。

更为重要的是,加入合作社让菜农有了安全感和更高的收益。 “合作社都是按比市场要高20%的价格来收购,收入也比原来高很多。到了年底,合作社还会按照我们一年的交易量,返回一定的红利。仅这一项,我每年就比原来多收入6000多元。”

农企抱团打天下

合作社建立后,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是蔬菜的质量安全有了保证。原来蔬菜检测主要是由政府来把关,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施,不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效果有限。现在企业要树立品牌、占领市场就必须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因此合作社对农民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要求农民严格按要求生产。菜农首先要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然后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种植。在公司收菜时,他们会派技术检测人员抽查,如果达不到标准,蔬菜就会被退回来。

其次原来很难执行的问题通过合作社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农业贷款问题。以前银行在对农民放贷时,要了解每个农民的信息,成本很高,操作难度大。现在与合作社合作后,就变成银行、合作社、农户三家的合作,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户信息,规避放贷风险,办贷时间也大大缩短。

稻田镇西刘营村的刘全义种了十几年蔬菜大棚,近几年他遇到了不少的苦恼:种菜时买啥啥贵,卖菜时卖啥啥便宜,一家一户的经营越来越难,直到他把自己的大棚“托管”给寿光燎原果菜生产合作社。

菜农们形象地称这种把土地交于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经营权流转形式是“托管”:土地就像自己的孩子,自己没有时间照顾,“托管”给别人帮着照顾。加入了合作社,经商的村民放心地出去了,不能外出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则在庄园里当上了农业工人,人均年工资超过1万元。“托管的感觉真好。”刘全义笑得非常开心。他说,“托管”后的一切事情都交给合作社了,自己一切按程序做,工作简单、轻松了,每个大棚的收入却比原来多出四五千元。

不仅仅燎原合作社,还有世纪三元、洛城农发、东方圣园、七彩庄园等,寿光的 130多家专业合作组织、380 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的500多处农业园区,把80%以上的菜农、4万多公顷的土地纳入到了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来。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标志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地位的确立。在寿光,各类农民合作社也进入了合法注册经营的新阶段,它们外接着市场,内连着农户,在推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起航远行。

Ten Thousand Farmers of

Shouguang Joined i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Nowadays,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have become popular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pecially supported by Shandong Province. An industry management model of “Company +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 Farmers” has been formed. At present,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n Shandong number more than 25,000.

篇7

它与现存的各式各样的农村金融和农村资金互助模式都有明显区别。

当下,不仅在山东,全国从事农村金融业的主体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合作制下的农村信用社体系历经多次改革,现已分化为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三大经营主体,后两个主体和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均已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不再是农村合作金融主体。

第二,自2004年以来,国家允许新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这两类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都没有采用合作制。小贷公司中的大部分机构现已经脱离农村,经营范围转向县城等小城市或者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第三,自1995年以来,联合国等机构支持中国建立了一大批合作制的扶贫小额信贷机构,这类组织大都以社团注册。历经多年的大浪淘沙,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组织还在从事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大部分要么转为政府项目办公室,要么转为公司。

第四,自2000年以来,国家扶贫办、银监会、供销社等机构在农村兴办各种形式的信用合作。以山东省为例,主要有四种形式:(1)银监部门批准成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山东省有2家。这是一种纳入银监部门监管的正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在互助社内部开展存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2)扶贫部门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资金互助协会。山东共有1153家。这些协会以社团法人的形式存在,互助资金主要由财政扶贫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构成,在协会内部的会员之间开展资金互助。(3)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社员至今开展信用合作,通常以行政村为地域范围,采取股金与互助金形式,集中社员的闲置资金,设定一定的费率,为社员提供融资服务。此外,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组成联合社并且登记注册。联合社通常以乡镇为地域范围,利用彼此间业务淡旺季的时间差,在联合社内部设立资金互助部或者服务部。仅山东省,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共计4831家。(4)供销社主导的资金互助合作。山东省由供销系统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共6004家,其中开展信用合作的661家。

以上四类农村金融主体中,第三类和第四类采取的是信用合作制。而只有第四类组织设在村庄或者合作社内部,是村民自愿组合的信用合作组织。这类的合作形式由于扎根当地,利用社会资本网络能够方便获取贷款者的信息,可大幅减少贷款和监督成本,在解决银行与贷款农户间信息不对称的顽疾上,有着其他金融主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普遍存在股本金较小且分散,缺乏基本的账目管理和监督,搭便车、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缺位等现象,致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难以避免,有些地方甚至发生卷款跑路的现象。

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农村的信用合作往往陷入难以避免的3个困境:(1)一扩大融资,就容易陷入非法吸储;(2)一做合作金融,就陷入存贷利差,难以避免地走向商业金融;(3)合作组织一扩大规模,就难以避免地走向个人专权,而不是民主管理下的合作经济。这三个困境也是三大风险,不走出这三大困境,就无法避免三大风险。农民合作组织就难以成长和可持续,依靠地缘、血缘和部分业缘关系的农民信用合作的优势就被抵消了。

如何做到既保有农民信用合作的优势,同时又弥补其缺乏金融管理知识、经验和较大规模资金信贷的掌控能力的劣势?这就是山东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初衷。

山东省新型合作金融试点模式的特征

这个试点试图推出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可简单概括为“一认定”、“二托管”、“三承诺”、“四个坚持”。

“一认定”。试点文件规定,所有参与该项试点的农民合作社,均应当向县(市、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提出书面申请,达到规定的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的准入条件,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认定书”(以下简称“资格认定书”)后,方可开展试点。

“二托管”。试点文件规定,开展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的农民合作社要接受农信社(农商行)作为自己的托管银行。这是为其设立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账户和进行资金存放、支付及结算的唯一银行。合作托管银行要为试点社提供信用互助业务指导、风险预警、财务辅导等服务。有条件的试点社,经监管部门批准,还可与合作托管银行开展资金融通合作。

“三承诺”。试点文件规定,试点社信用互助部可以成立一个互助基金,一个互保基金。互助资金来自社员自愿承诺出借的资金和合作社货币股金等可用于互助的资金。这就意味着农户可以不把自己的存款从银行提取出来,而只要履行一个承诺出借手续,那么,当信用部需要用钱时,通过托管行,就可以将承诺款项的一部分或全部提取出来用作信用贷款。银行在这里起到了资金保管的作用。而在银行存储,银行支付利息,信用部提取用做贷款,信用部获得贷款利息。互保基金是农民将自己的现金资产以协议方式交给信用部用作互质的共同担保基金。这个基金是合作社内部的一个新的合作金融主体,它可以在银行做抵押、担保,协助基金组织内的农户或农户小组从银行获得更多贷款。

“四个坚持”。试点社着眼解决农业农村“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一要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不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不对外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二要坚持社员自愿,互助合作,风险自担;三要坚持坚持立足农村社区,社员管理,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四要坚持独立核算,规范运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这四项特征也是四个方面的政策,是针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具体问题所做的政策设计。

“一认定”。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信用合作不规范、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等问题,用资格认定书这一带有法规意涵的文件和相关行政程序解决这一问题。

“二托管”。针对当前合作社信用知识不足、管理难题多、资金分散、缺乏监管,守不住信用合作的底线等困境,规定当地的农信社(农商行)要成为试点社的唯一合作托管银行,发挥正规商业金融机构在管理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和服务于农村的新型合作金融。

“三承诺”。针对农民信用互助业务资金总量严重不足,政策禁止信用部用吸储方式扩大资金的问题,设计了信用部成员承诺制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一来,信用部不用钱的时候农民的钱照样在银行生息,用钱时就可以从银行调出来贷款,还可获得贷款利息。这个制度设计由于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就会愿意承诺更多的个人资金,资金来源的问题就解决了,真正做到农民的钱农民用。互保基金是又一个支持农民的钱农民用的杠杆制度。以制度撬动农民存在银行里的钱,是政策界多年的愿望。而山东省试点的制度设计,有可能在这个重要方向上取得突破。当然,这两个撬动银行资金的制度要得到完满实现,权力掌握在农民合作组织手里,而不是政府手里,只有真正实现合作,进行社员都参与的民主管理,运用好托管银行的技术服务,才能实现这个方向上的突破。

“四个坚持”。针对试点社在资金管理以及社员民主管理上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了重要的原则,其中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有个“三不原则”,即“不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不对外投资”,这是从保障资金安全和农民信用的合作性的多年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总之,“一认定”、“二托管”、“三承诺”、“四个坚持”,是山东省农村新型合作金融试点模式的特征,试点中能坚持这几点,一个公平互惠、安全收益、风险可控、分配透明,政府、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多方共赢、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就能形成了。

山东省新型合作金融试点模式的三大支撑体系

实现这个模式需要三大支撑体系。

一是农民合作社体系。试点的成功与否,有赖于试点社农户社员的真心参与、互帮互助,这才能发挥信用互助、资金融通对方便社员、支持农业、凝聚人心、公平互惠、利益共享、建设家乡的诸项作用。前述的农户自愿承诺出借资金的制度和互保基金的制度都需要建立在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而且,只有信用部对农户的贷款申请审议、放贷、回收、核算、分配、监督等各环节都做得好,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愿意持续地承诺出借资金。所以,整个试点过程就是农民自我学和自我提升素质的过程。农民的真心参与,还依赖于能满足和调剂农户多方面需要的农民合作社体系的建设。这个体系目前还在不断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农民的信用互助业务与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农机推广等业务都在以满足农民需要为核心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从而扩大了合作社的功能和效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需要这个体系的支持,同时也能为这个体系输送进一步成长的动力。

二是合作托管银行体系。要帮助试点社信用互助部走出规模小、管理差、收益低、风险大,信用合作难于维系的窘况,由正规银行业机构承担对农民信用互助部的合作托管任务的是必不可少的政策支持。合作托管银行在这次试点中将成为一个专属名词,而且将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合作托管制度。多家合作托管银行未来还能形成专业的同业体系。

三是地方政府支持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的规划引导、分类评级和扶持力度,山东省的农业厅局要支持和辅导试点社,财政厅局要为试点提供财政政策支持,金融监管局是试点的监督管理部门,要为试点的农民信用互助社提供登机许可,要建立动态监测平台,信息披露和社会监督制度,受理投诉举报,风险事项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等等。

这三大体系共同围绕农民信用合作业务这个核心,形成相互支撑、互利共赢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整体模式。

篇8

紧紧围绕主业创新发展思路

点开“农超网”和“聚客隆商城”,就会看到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这里没有买不到的东西,没有找不到的卖家。这是洛阳市聚客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根据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际,结合精准扶贫,整合各类网络资源,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中的典型企业代表,是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而进行的业态创新。公司以电商平台运营、特色农产品网销、“三农”信息服务、商品物流配送、农村电商培训、智慧社区服务建设为主营业务。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目前拥有日用百货网销的‘聚客隆商城’及洛阳特色农产品网销的‘洛阳农超网’两个电商平台,同时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商体系。”据了解,该公司的两个电商平台设立有涵盖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庄稼医院等16大板块。在线会员13.3万人,商品1.2万种,商城线上销售额累计2813.74万元,线下加盟点及实体销售3.4亿元,组织各类电商人才培训6批,累计培训电商专业人员300余人。很好地迎合了市场需求,同时把“一村一品”也搬进来,使农产品在网上卖个好价钱。

中原产棉,但近些年,河南田里已基本看不到棉花的踪影。而花荣棉业公司却能够“无中生有”,把外地的棉纺产品调过来加工,并让自己成为洛阳最大的床上棉纺用品公司,这让调研组一行惊叹不已。洛阳市花荣棉业有限公司是在洛阳市棉麻公司基础上改制重组的,其所属的花荣广场则是洛阳市供销社直属企业针对存量资产质量差、单位面积收益低而进行的资产提升。该公司经过改制重组后,从产品质量到销售额都有了较大提升。目前,公司生产有精品棉被、牡丹被、新婚喜被等6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年加工销售花荣放心棉系列产品490万元。花荣广场在老旧仓库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记者在相关负责人的引领下,在建设中的华荣广场看到,这里目前已入驻超市、家纺、餐饮等多家经营主体,热闹繁荣的场景已现雏形。预计花荣广场完全投入使用后,将安置400余人就业,较原来老旧仓库,花荣棉业公司将年增收120万元。

紧紧围绕为农宗旨转变服务体系

顶着大雪,调研组一行走进洛宁县,了解基层供销社的现状。洛宁县供销社主任张泽超在介绍情况时满怀信心地说,“洛宁县供销合作社队伍还在,阵地没有失去,还能打硬仗!”洛宁县供销社王村为农服务中心属于洛阳市供销社的基层社,是洛宁县供销社为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与社会力量开展的联合合作。洛宁县供销社依托兴业烟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洛宁县供销社王村为农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积极拓展专业化服务空间,努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方便了烟农生产,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目前,服务中心已整合各类农机950台,农机专业服务实现利润32.05万元。为更好地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服务中心还专门组建了机耕专业服务队、育苗专业服务队、植保专业服务队、烘烤专业服务队和分级专业服务队,为烟农生产提供全程服务,为农民解决了诸多难题,有效解决了因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产生的土地撂荒或管理粗放等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洛阳市供销社在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实际工作中,根据客观情况,因地制宜,总结和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开展土地托管工作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科学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如通过托管载体与托管农户实行双向选择,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合作发展关系;托管农户种粮成本降低,土地产出相应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势发展,土地托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孵化器;开展优化组合,各类服务主体重新找到服务位置;优化了发展环境,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助推劳务经济,有利于工业化城镇化;增产还能增收,有利于农业持续发展等。目前,洛阳市供销社系统通过多种方式,托管各类土地71万亩,为农民节约直接种粮成本6000万元以上。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盛国民说,近年来,洛阳市供销社不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农民需要什么服务,供销社就提供什么服务”的目标,在创新中建设为农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有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紧紧围绕专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在新安县,由仓头供销社牵头,新安县顺程中药材N植专业合作社、新安县万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安县庆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安县江成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安县治业农机专业合作社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新安县仓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示范引领全镇的中药材种植产业。

篇9

后者是一个被称为“返乡创客”的群体。他们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做“农业电商”,让农产品进城;一个是做“农村电商”,让工业品下乡。

这一次,我们的镜头对准的是从事“农业电商”的创客们,因为他们正在改变农产品和消费者,甚至是农户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这无疑是农村最根本的商业关系。

此外,我们也试图了解,创客们将如何处理自身发展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返乡创业”浪潮中找到自己?

微商账本

关于“返乡创客”,外界最好奇的问题无疑是他们为什么要回到农村?

太多的答案与情怀有关,比如乡愁难忘;比如想要逃离喧嚣、拥挤、雾霾;比如想要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农产品……但在这些情感因素背后,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因素,那就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降低了创业的成本。

张大发在三年前辞去京城某知名IT公司销售总监的职务,回到妻子的家乡山东烟台,做起了生鲜电商,售卖山东大樱桃。关于“返乡”的原因,张大发直言就是觉得生鲜电商是片蓝海,妻子娘家又正好是种樱桃的。把家乡特产卖出去,无疑是创客们顺理成章的选择。

当时是2012年,第一波崛起于2010年的生鲜电商已经哀鸿遍野,而褚橙的成功让创业者又看到了希望。张大发在淘宝开了一家店,但很快他发现电商不是一门容易的生意,特别是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有两座大山牢牢地压在他们的头顶上。

一座大山是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流量费、排名费、参加平台活动的费用,这让平台上80%的电商赚不到钱。

经营品类少的创客更不适合在电商平台开店,因为农特产品季节性强,过了季就会出现无货可卖的尴尬。在淘宝做大闸蟹生意的“扁担姐”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每年的9月15号左右开始卖大闸蟹。在此之前,我们的天猫铺子是没有任何销量的。”这样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关店,要么刷单。据说刷一单的成本是5块钱,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另一座大山是品控(产品质量控制)的成本。这包括分拣、包装的人工成本和物流配送成本。就拿物流来说,如果是可以常温运输的水果,一箱的物流成本是23块钱。如果是需要冷藏的水果,用顺丰发货,基本物流费加上“生鲜费”,一箱的成本少说也是40块。

可以说,生鲜电商基本就是大佬的游乐场,没有丰厚资金支持的返乡创客,只有被碾压的份儿。好在新的工具出现了。随着微信支付功能的开通,微商成为创客们的新大陆。

张大发说,他最先注意到的是2015年年初一个叫“你好芒”的生鲜微商品牌,48天卖出去两万箱芒果。于是,他紧随其后组建了一支600人的微商分销团队。他依靠这支队伍15天销售出去1000万元的樱桃。

微商的出现,正好让创客们有能力移走和抵挡头上的两座大山。微商零成本的开店费用和几乎可以忽略的朋友圈营销费用,已不必多说。最重要是,创客们做微商没有沿用传统电商的低价思维。他们会选择稀有的、单价高的有机农产品,以冲抵品控环节的成本。

今年张大发因为物流公司“掉链子”,导致损坏率升高,而不得不向顾客支付了50万元的售后赔偿费用。但因为主推的有机樱桃单价高,他最后还是“略微有一点盈余”。

生鲜微商的高价策略得以成立有一个关键因素――信任。微商是先有关系再有交易,关系产生的信任帮助创客们完成了销售,但同时他们也需要通过产品去维护这种信任。而这才是微商应有的逻辑。

不过,对于创客们来说,微商还处于初生阶段,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并不能断言通过微商就能做大做强。但创客们确实通过微商改变了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案例。近两年大牌的生鲜电商都在做进口水果,但今年创客们利用微信把本土的樱桃、蓝莓、杨梅等卖到了全国各地。进口水果都在搞价格战,国产水果却卖出了高价。这就得益于微商的小且灵活,它们剑走偏锋,抓住农产品的长尾,让区域性农产品打破地域限制后获得了高利润。

再造故乡

今年6、7月间,农产品滞销的消息不断传来,比如陕西的油桃和杏,广西荔枝和火龙果。在广东佛山,每天有上千斤火龙果被倒入鱼塘。这背后除了供需失衡外,更本质的原因或许是农户落后的生产意识无法与新的市场需求对接。

一些“返乡创客”希望能充当两者之间的传感器,改变农户和市场的关系,让农户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农业生产。

现行的普遍做法是契约式种植。简单说,就是企业和农户签合同,要求农户按照自己的要求种植,并承诺农产品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但中国农民根深蒂固的种植习惯和因为现实环境形成的狡黠,使得契约很难约束他们的行为。比如,农民很爱面子,同村的农户会相互比较谁的产量高,如果采用有机的方式种植,产量会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他们接受不了,就会偷偷使用契约禁止的、会造成高农残的农药。

被称为“苹果王子”李庆军来到“苹果之都”山东栖霞创业之前,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从事证券与投融资工作。他一心想要建立一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公司,并在契约式种植之外,找到了另外一条路径――托管。

所谓的托管,就是农民雇佣李庆军来帮自己种植,并按照一亩地2500元的费用支付给李庆军酬劳,然后李庆军负责施肥、维护、采摘、销售等一系列的生产工作。由此产生的农资、人工费用,会从销售所得中扣除,然后李庆军再按一定比例抽成,最后剩下的收入归农民所有。

李庆军帮农民算了一笔账:“如果农民把地租给别人,一亩地两千元,就没有别的收入了。如果卖出去,收入是一亩地两万六元到三万元,但是是一次性的。如果是自己种的,怎么也不低于八千块钱。而托管的话,收入比这高。”

如此一来,农户就成了“地主”、雇佣者,而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决定权交到了李庆军手里,由他代替农户与市场对接。

托管模式的推行并不顺利,最大的障碍是农户的不信任。农户担心地托管了,产量会下降,而且关键的一点是农民还要先掏裤兜付钱。

托管无法一蹴而就,李庆军就借道契约式合作的模式,给托管一个缓冲期。在这段时间“农民按我们的标准种,种出来好赖全要,好的部分我们在互联网上卖,不符合这个标准的走传统渠道。我给的价格每斤比别人高两毛钱,两年下来信任就基本没问题了。然后再发展成托管。”

尽管目前进入托管阶段的农地只有二十来亩,李庆军还是积极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他组织了一支剪枝团队,成员全是当地的剪枝能手,他们在完成自家的农活后就去帮其他农户剪枝,并从中获得报酬。同时李庆军让他们带徒弟,学徒学习期间不给劳务费,一旦成为师傅就能获得一天两百块的收入。目前,李庆军没有从这项业务中抽成,他的目的是为将来的托管培养服务团队。

创客们心怀改变乡村的愿望,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改变农产品滞销的表面,而是已经在尝试深入到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改变农户和市场关系的层面,由此带来的改变无疑更加深刻。

跟李庆军合作的马二岱村一对65岁的老夫妇,儿女都在烟台,家里只有一条老黄狗作伴。他们打算再种两年就把地托管给李庆军,然后去儿女家养老。“有很多年轻人在网上看到我主动找我,说他们的父母老了,种不动地了。” 李庆军说。

“油哥”的困惑

不论是改造销售渠道,还是改造生产方式,返乡创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接下来,他们还需要解决自身发展跟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对关系里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要求效率的商业思维与农业发展特殊规律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正在困扰着青岛莱西的“返乡创客”崔荣华。

崔荣华人称“油哥”,在青岛莱西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小油坊,出产纯物理压榨,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的花生油。在返乡创业之前,“油哥”是做外贸的,有一家自己的外贸公司,做花生等农产品出口。“油哥”说,他做油的初衷是为了让家人吃上放心的油,因为他的妻子孩子都曾经历过食物中毒。

“油哥”是个认真的人,为了达到自己对油品的要求,他投入135万元自建厂房,还请来鲁花以前的车间主任、高工王玉林当顾问,两人一同复原了已经被现代生产工艺抛弃的传统物理压榨工艺。

好产品是“油哥”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如何让农产品商品化,甚至形成商业模式?

为了提高销量,“油哥”没少想办法。他会带团队参加北京等地的农夫市集。农夫市集不同于传统的市集,他们是由第三方搭建的连接农户和消费者的推荐和交易平台,农夫由主办方挑选。市集吸引的是相对小众的,对食品安全和生活品质有要求的消费人群。现在比较有名气的市集有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和舌尖上的市集等。

农夫市集的定位正好跟“油哥”寻找的目标客户群相吻合,“成交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很好的营销平台,这些线下的消费者会转化成微商的消费者。”

但相较于拓展渠道,“油哥”更需要的是一套系统的商业模式。

“油哥”身边有一票吃着“油哥”的油,还替“油哥”着急的好朋友。他们给油哥出了不少主意:

比如,搭建一个针对私人厨房的一站式购物平台,在平台上销售包括食用油在内的一系列放心食材――这是场景销售的思维。

比如,把小油坊复制到其他地区,根据当地的原材料生产不同的油,比如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并在当地销售――这是打造一个可复制的模式,还能吸引投资人的目光。

比如,用众筹模式吸引其他跟“油哥”有同样想法的人,共同做大品牌――这是刚刚兴起的共享经济。

这些建议中,“油哥”只采纳了最后一个,现在他已经在微信发起众筹。而对前两个建议,“油哥”一直很犹豫,犹豫的原因是他担心这样做会背离他做好产品的初衷。

也有朋友曾经拉“油哥”入伙,重新打造一个食用油品牌,走更为高端的细分市场,但“油哥”拒绝了。“我知道我的成本价在哪里,我只要保证一吨油能有6000元到8000元的利润就可以了。”于是,“油哥”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给这些品牌做代工。现在已经有至少三个品牌商跟“油哥”建立了代工合作。

“油哥”面对商业模式的谨慎态度,源于他对农业基本规律的了解,农业是个“慢”产业,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不恰当的商业模式或许会背离农业的特性。

就拿他的油坊来说,为了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他和花生种植户签契约,甚至在着手进行土地流转。这些都需要时间成本,虽然他希望销量提升,但如果速度太快,后端的种植就跟不上。如果过于偏重商业化,就势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出于对农业本质规律的尊重,“油哥”相信,真正适合农业的商业模式,一定能在“快”和“慢”之间找到平衡,只是自己还在探索中。

走向未来

现在,“返乡创客”已经成为一个被打上标签的群体。那么每一个独立的创客个体该如何明确自己的定位?或许他们需要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就是其他的“返乡创客”在做什么。

就拿从事农业的返乡创客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目前,这个圈子里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组织――

新农商学院,创始人辛巴常常在媒体上发表文章,阐述关于农业创新的观点,在业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他正在开展一个叫做“新农微讲堂”的在线培训,近期的嘉宾之一就是张大发。

新农联,创始人毕慧芳,起初以“行走”的方式,到各地与从事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创业者建立联系,传播关于“新农业”的想法和实践,在业界有“传教士”的名号。

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依托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品牌农业”,搭建起农业企业家分享平台。钟文彬背后还有一个叫F4(Farmer4)的组合,是他和另外三个“返乡创客”组成的,他们通过做演唱会、搞真人秀,营销农产品,风靡一时。

这些圈子一开始都是以培训为主。因为创始人在微博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所以也会帮创客们做一些宣传。但近期,它们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2014年12月12日,李庆军就联合新农堂以及圈子里做苹果的“返乡创客”做了一个名叫“12个苹果”的营销活动。他们把甘肃天水、河南灵宝、陕西洛川、江苏丰县大沙河等12个国内优质苹果产区的苹果装进一个箱子里,以1分钱的价格售卖。顾客需要支付邮费,如果觉得满意还可以登录指定的微信界面打赏,数额49元、69元、109元、199元……上不封顶。当时,活动引起不小的轰动,24小时就卖出去5200箱苹果。

篇10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32-02

1 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政府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截至2013年底,广西已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403万座,入户率占适宜沼气农户数的50%,入户率居全国第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同时,随着农村单个养殖户大量减少,沼气池老化,沼气原料不足,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等,致使沼气使用率受到影响。如何提高利用率,提升沼气综合效益,成为摆在广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2011年3月,广西提出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试点工作。

沼气“全托管”服务是一种协议委托式管理,主要是对已建有的沼气池进行统一维护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将沼气池运营、管理与供气服务全部“托付”给沼气服务网点或沼气服务公司操作,解决沼气使用后续服务难题,以提高沼气入户率、使用率和综合利用率[1-2]。为使沼气“全托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广西确定10个县10个村作为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开展试点,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建安村兰家屯是其中试点之一。

2 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试点开展情况

2.1 试点基本情况

栗木镇建安村兰家屯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县城32 km,全屯共有农户53户,建有沼气池的农户50户,其中停用9户,进料口开裂1户,发酵系统损坏的6户,缺少发酵原料的34户,管道老化的50户,灶具需要更换的50户,3年以上未大出料的50户,农户沼气每天只能煮1餐饭的有43户,能煮2餐饭的有7户。由于沼气池原因及发酵原料问题,50户的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都不能满足农户正常生活用能需求。

2.2 试点运行情况

为确保沼气“全托管”服务试点的成功运行,满足农户沼气需求,由建安村服务网点与50户农户签订沼气“全托管”服务合同。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服务网点收取农户200元保证金和50元用气预付金,农户用气时实行刷卡消费。

建安村服务网点从以下3个环节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一是检修维护“全托管”。服务网点与沼气农户签约后,立即对农户沼气池、沼气灶、净化器、输气管道及配件等进行全面维护与检修,恢复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并负责日常的维护与检修。二是进出料“全托管”。服务网点分别与兰家屯周边3个规模养殖场达成协议,由网点负责从养殖场向50户签约农户运送发酵原料,每月定时进料2~3次,保证原料供应,并且每月出料1次,每年抽渣1次。三是刷卡使用。网点除收取签约农户保证金和用气预付金外,通过安装刷卡沼气流量表,农户按1.5元/m3向网点交费,用气时刷卡消费。

2.3 “全托管”服务的效果

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建安村兰家屯签约农户无需参与管理,便可保证有充足的沼气原料和稳定的沼气使用,解决了生活用能的后顾之忧;服务网点每个月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保证了网点的正常运转。网点除收取保证金和用气预付金外,根据试点运行结果,服务网点每月还可收取用气费3 000余元。而农户方面,与使用液化气相比,每月每户可节省开支65元,全屯每年可节约能源开支3.9万元。另外,服务网点在给农户建沼气池、更换配件、出售沼渣肥、技术服务等方面还有可观的收入。现在服务网点添置了多种服务设备,网点工作人员每天开着抽渣车,一是负责进、出料,二是将沼液、沼渣抽走,出售给水果、蔬菜种植大户。沼气“全托管”服务使签约农户和服务网点实现了“双赢”。

2.4 “全托管”服务的效应

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在恭城县栗木镇建安村兰家屯试点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从2013年6月起,恭城瑶族自治县逐步试行推广沼气“全托管”服务,组建了桂林市新合沼气设备有限公司恭城分公司,以“公司+服务中心+服务网点+农户”模式对农户沼气进行协议委托式管理服务,即农户家用沼气全权委托公司管理,公司负责沼气池的进料、出料及日常维护,确保农户基本生活用气,农户按使用沼气数量付费。在具体运作中,公司与当地规模化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出资购买养殖场的牲畜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为村民沼气池补充原料。公司再将沼气废渣处理为商品肥料,有偿提供给当地规模种植场、种植大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循环经济的效益。

3 “全托管”服务运行效果

3.1 “全托管”服务盘活了沼气池硬件,实现了双方共赢

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和推广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得到了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推行沼气“全托管”服务,恭城县盘活了沼气池的硬件,初步建立起政府扶持、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独立核算、多方共赢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让农户用沼气与城镇居民使用煤气一样便捷。服务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农户得到实惠,公司得到发展,实现了双方共赢。这对广西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2 “全托管”服务巩固了沼气发展成果,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推行沼气“全托管”服务,巩固了恭城县农村沼气建设成果,解决了沼气农户的后顾之忧。同时,实施沼气“全托管”服务,为沼气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助推了“美丽乡村”活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4]。

4 结语

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试点比较成功,“全托管”服务既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又能保证沼气服务网点或沼气服务公司可持续经营,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范例。

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农户沼气原料不足、缺乏技术等问题,使农户得到方便、实惠,又充分利用了养殖场大量的粪便,解决了规模养殖场的排污难题,也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清洁模式和途径。

5 参考文献

[1] 刘德源,朱丽清.广西沼气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农业科学,2008(4):138-141.

篇11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10-01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双重内涵决定了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实现制度、组织和科技创新。

一、实施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为农业产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健全政府宏观指导调控机制 农业具有弱质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等特点,面临着极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的宏观指导调控机制显得更加重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情况,特别要重视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和指导农业产业化,搞好宏观指导调控。健全宏观指导调控机制首先是要突出科学性,政府要建立灵敏而系统的信息网络,全面掌握信息,及时指导农业生产。

2.健全政策激励机制 一是在投入上要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二是鼓励外资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三是在龙头企业的立项、申报、审批及土地征用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四是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允许兼并联合,谁有能力谁牵头。另外,政府要支持和保护一切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并且组织协凋好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形成推进农业化的强大合力。

3.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灵活的利益协调机制可以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拓展产业链,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探索,有不少可供借鉴的利益联合形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合同制、合作制、公司制、托管制等四种。合同制,即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合作制,由龙头企业与乡镇联手建设生产基地,由企业按占用土地面积给予补贴。公司制,即按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对农产实行系列服务,公司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并回收产品,与农户结成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托管制,即除土地所有权以外,政府将资源交给龙头企业托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向。

4.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土地规模经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是深化农业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增强农民对土地的稳定感和权属感;二是以市场机制来调节土地流转和合理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三是克服家庭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弊端,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

二、实施组织创新,提高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高效的组织载体

1.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龙头企业是产业核心,龙头兴则产业兴。要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应当成为当前农业化工作的重点。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首先选择那些技术力量较强,产品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鼓励其向上市公司发展;其次是突破地域界限、行业界限和所有制界限,组建集团公司;其三要引导经济效益良好的涉农民营企业抓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机遇,用好资本营运这把金钥匙,积极参与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鼓励私营企业托管、兼并收购国有和集体企业,壮大块头,扩大规模。

2.提高农业生产基地的规模和水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可以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墓地”的思路,形成产业化基地布局的区域化,建立与资源特征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形成基地经营的集约化,使基地建设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形成基地生产的专业化,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在农产品总量中的份额。在建设产业化基地的问题上,要注意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忌防顾此失彼而适得其反。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的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前提 当前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依托农产品基地兴办大专业市场;依托中小城市或中心集镇兴办人农贸市场;依托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窗口市场,参与国际大循环。要抓紧建设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期货市场为方向的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产品市场网络;还要通过各项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要加快统一市场的建设,打破市场封锁、分割和垄断,严格规制市场,加强市场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和保护公开、合理、公平的有序竞争,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实现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产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篇12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47-01

1 开展专业化服务的主要做法

为保证专业化服务工作规范有序,陶庄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几年摸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运作机制。依托站有资源和优势,由原先的镇农技站牵头,先后组建了兴化市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陶庄镇农机服务合作社及兴化市绿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等三大合作组织,作为服务的主体,在兴化市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领衔示范下,目前社员已从成立之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106人,其中农技站8人,村级农技人员30人,机防手68人;同时以村组为单位,以村农技员为机防队长,根据落实面积大小,组建4-6人机防小分队,合作社共计组建机防队伍30个,落实机防手166人。二是建全服务合同。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明确服务田块、服务价格、服务内容、服务指标、考核办法、违约责任等,2014年共签订服务合同4691份。合作社与机防队签订劳务合同,实行“三定、四包、五统一”即定防治面积、定防治标准、定服务报酬;包及时用药、包防治药剂、包防治效果、包产品安全;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用药、统一防效评、统一收费标准,当年签订合同598份。三是加强培训管理。每次防治作业开始前,合作社都邀请技术人员对机防队长、机防手进行病虫防治技术、弥雾机维修、安全用药知识的培训;合作社技术组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制定防治方案,并发用药通知书到机防队长、机手、农户;机防队长根据防治面积负责领取防治药剂,田间配药,监督机手按要求用药,并做好田间记载;最后由技术人员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记录并提出评估意见。

陶庄镇稻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成功实践不仅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还荣获了2011年度农业部“全国第一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称号,当年兴化仅此一家。随着知名度的逐年提高,服务面积连年大幅上升,一些群众提出了把承包田的管理全部由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托管”。针对群众的要求,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做出了积极回应,联合“兴化市陶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对该镇三和庄、新徐村1606亩稻麦两熟田块实施“保姆式”全程托管,从机耕、机插、施肥、管水、打药至收割装袋期间全部由合作社负责,并保证水稻亩产不低于600公斤,小麦400公斤,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打药、管水、施肥,农机合作社负责机耕、机插、收割。

2 专业化服务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前一家一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文化程度低、接收能力差的老人和妇女,往往对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不重视、难掌握、记不住,虽然农业部门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宣传,但农民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推行专业化服务以后,农业生产的田间作业部分或全部由专业合作社来承担,而专业合作社的核心成员是掌握了最新农业技术和最新农业信息的技术人员,这种劳动关系的转换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状况,实现了农业劳动力素质的大提升。

2.2 农业科技装备的应用实现了质的跃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陶庄农业专业化服务由兴化市陶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兴化市绿蛙植保专业合作社联合承担,合作社拥有插秧机68台(高速7台)、弥雾机255台、中拖5台、收割机5台、烘干机2台(套)以及其它农业机械20多台(套),仓储场地库房设施相对齐全,农事操作实现了完全机械化。

2.3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病虫防治方面,综合防治、绿色防治、生态防治的理念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化学防治真正做到了防治时间准确,防治药剂对路,防治方法得当,防治成本降低,保证了最佳的防治效果。采用“保姆式”全程托管的,更是有效地解决了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三大老大难问题。一是解决了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实现了优势品种区域化种植。二是解决了水稻偏施氮肥,乱施肥料的问题,实现了配方施肥,合理运筹施肥时间和投肥量。三是解决了麦田排水不畅,水稻中期积水过多过久、后期脱水过早的问题,实现了科学的以水调肥、以水调气、合理促控。

篇13

中图分类号 S511;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054-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连云港市借助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农村经济社会得到深入发展,农民也分享到改革带来的成果。但因外出务工、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农民增收渠道进入新一轮的瓶颈期。近年来,有学者通过C-D生产函数分析,化肥施用量和农业劳动力数量是影响粮食产出的2个主要因素[1]。高 珊等[2]认为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场共同影响农户土地种植效益,同时农户素质及收入结构对种植效益也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与种植效益成正相关关系。笔者对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和新坝的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的种植效益进行比较,针对现阶段该地区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规模种植经营的建议与对策。

1 种粮大户与普通农户种植效益比较

海州区位于连云港市的西南部,耕地面积1.52万hm2,是传统的农业区,近年来积极发展现代高效都市农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土地经营主体初具规模,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笔者该次主要调查海州区宁海街道办事处和新坝镇种粮大户(种植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家庭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面积在1.33 hm2以下的家庭农户)稻麦轮作生产经营情况,并对其种植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表1)。

种粮大户在种植方面经验较普通农户丰富,且多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等,产量上要高于普通农户,在销售方面,价格往往较普通农户更高,故种粮大户的产值比普通农户高8 028元/hm2;而生产成本方面,因种粮大户属规模经营,在种子、化肥等农资采购方面,可以直接从当地经销商处直接购买,成本较低,种子及育秧、化肥、农药、农机等费用比普通农户分别低145.5、838.5、256.5、769.5元/hm2,普通农户不存在土地流转及短工费用,故普通农户的净收益却比种粮大户高4 317.0元/hm2,但户均耕种面积方面,种粮大户是普通农户的20倍,种粮大户的种植收益是普通农户的16.7倍。显然规模种植的综合效益要远高于普通农户。

2 存在的问题

规模种植效益要远高于分散种植经营,但是因现阶段的生产关系现状及海州区农业发展实际,存有以下问题,导致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充分解放,制约土地规模经营。

(1)土地流转成本过高。一方面土地种植收益确实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期望值过高,助推海州区的土地流转成本普遍高于周边的灌云、东海县。目前,海州区种粮大户流转的土地大多没有签订正式流转合同,多以口头约定的形式操作,易产生矛盾纠纷,不利于耕作者放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存在规模偏小、没有连片,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经营。

(2)政策性补贴发放不到位。现如今,种粮大户虽然种植了6.67 hm2以上土地,但是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国家政策性补贴仍发放到原农户的一折通上,甚至连种粮户的农业保险赔付款都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种粮大户积极性。

(3)贷款难。种植规模的扩大,必然要进行农机具配套,虽然农机具购买有中央、省级财政补贴,但是对于6.67 hm2以上的规模农场,配齐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插秧机等现代农业机械,仍需大笔资金。由于缺乏银行贷款担保,无法借贷,而民间借贷,利息过高。资金短缺也是制约种植大户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种粮大户对现代种植技术掌握不全,如对测土配方、机械化育秧等技术还不能掌握要领,不敢冒然购置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同时对政府推广的科技缺乏信任。

(5)农业劳动力转移。若是将全区的耕地向少部分人集中,大多数农户虽然有可观的直接经济收入(土地流转费用),但必然造成这些农户面临无事可做。如何将这些劳动力转移,增加这些农户的收入,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3 建议与对策

(1)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根据种植规模(以土地流转合同为准),通过奖补的形式,如评选区级种粮能手等,给予种子、肥料、农药等实物奖补。

(2)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性扶持。通过规范流转合同的方式,由区财政、农水、纪检等部门共同参与,将国家粮食补贴、良种补贴等发放到种粮大户手中,提高其积极性,同时,农业保险赔付工作要公开透明,确保受灾种植农户的利益。

(3)创新融资渠道。针对种粮大户添置农机具资金短缺问题,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农业生产小额贷款,解决购机、购买农资等资金短缺难题。

(4)探索土地托管模式。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功能,探索土地托管,即由“家庭联产承包”向“合作社联产承包”转变,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然归农户所有,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承担作物从种到收的整个生产过程,合作社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生产管理费用,在达到合同规定的产量,还可以参与多出产量分红,一方面可以将农民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其就业问题,拓宽其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托管组织通过规模经营,整理出较多的土地,降低农资采购成本,普及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土地增产、托管组织增收的目标[3-4]。

(5)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减少理论培训,增加实践培训,多组织种粮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使其开阔眼界,增强信心,相信现代农业科技。

(6)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步伐。对于靠近城郊的宁海街道办事处和锦屏镇,加大对流转出土地农民的创业、就业培训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远郊的新坝镇和板浦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劳动力需求旺盛的现代设施农业。同时,加快城乡统筹试点镇村建设,就近转移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4 参考文献

[1] 陈建梅.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对粮食作物产出影响因素的相关验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61(23):32-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