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的残酷

竞技体育的残酷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竞技体育的残酷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竞技体育的残酷

篇1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摘 要:

结合竞技体育中悲剧事件的发生现象,从悲剧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学说与竞技体育悲剧理论,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崇高感、、主体情感活动的动态平衡性与高峰逆转以及竞技体育悲剧的“净化”和“领悟”的作用,进而提出悲剧精神是竞技体育悲剧的生命张力。

关键词:悲剧;悲剧心理学;竞技体育悲剧

“悲剧比任何一种戏剧更容易唤起道德和个人的情感,因为它是最严肃的艺术,悲剧描绘的激情是最基本的,可以毫不例外地感染一切;它所表现的情节一般都是比较可怕的,而在人们可怕、恐怖和失败的事情面前往往变得严肃而深沉。”[1]悲剧的意义决不是单纯展示价值的破碎,从而给人留下一段伤感苦涩的回味,而在于通过展示悲剧英雄对不幸命运的抗争,使人看到一种更高的价值力量,同时使人感到一种浩气长存的生命力。“悲剧的要素不只是灾难,还有抗争。悲剧精神就是悲剧主人公所表现的,为实现某种美好价值而同不幸命运抗争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悲剧英雄们以自己的奋斗牺牲(当然,不一定指牺牲生命)换来了更高价值的尊严,正因为如此,任何好的悲剧总能让人领略到一种凝重、庄严、悲壮而崇高的美。”[2]竞技体育从一诞生,就注定了悲剧的产生,竞技体育比赛是残酷的,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鲜花就有汗水和泪水。竞技体育的魅力就是悲剧人物面对挫折、困难、极限,以非凡的力量、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战胜对手、战胜自我的精神。“悲剧美就是指人在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抗争中所显示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因为在这种符合人生的抗争与超越中,主体的人格力量得以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得以超常地展现。”[3]本文从悲剧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实质。

1.“心理距离”学说与竞技体育悲剧

“心理距离”说可以在德国美学中找到根源。但是把“距离”的概念讲得最详尽的是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的文章《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一种美学原理的心理学距离》。布洛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切身的”,客体能强烈地被吸引或反映出主体深层的本能,主体必须通过自然的天赋和后天反复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4]竞技体育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胜利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心理距离应该是悲剧心理学的基础。用“心理距离”说来观察悲剧就会发现,悲剧是通过真人来表现的,因此在保持距离上它有先天的不利条件。但是这种不利条件却被悲剧的种种手法弥补起来了。艺术的程式化、人为化、抒情化,安排的超自然氛围,以及非现实而具暗示性的舞台演出技巧,从而把现实生活“过滤”了、理想化了,悲剧利用这些“距离化”因素,给人提供了生活本身所不能提供的壮丽和美。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主体运动员通过先天的运动天赋和后天的刻苦训练,把人体的运动潜能发挥到极限,反映出主体人征服自然、挑战极限、战胜困难的决心。但是,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因为赛场上冠军只有一个,大多数人最终都要以失败告终。竞技体育比赛犹如戏剧里的悲剧,运动员通过精彩的表演,把一部伟大的悲剧浓缩成可以表演、观众能看懂的一连串戏剧情节,通过“心理距离”,感受到竞技体育悲剧强大的震撼力。

2.竞技体育悲剧的崇高感

亚里士多德曾经深刻地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的教育意义。[5]悲剧的崇高感是人类特定的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6]“崇高感是一种间接引起的,因为它先有一种生命力受到暂时阻碍的感觉,马上就有一种更强烈的生命力开始酝酿,所以崇高作为一种严肃的情绪,能使人产生敬畏和崇敬。”[7]悲剧能够使人的心灵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能够唤起人们心灵中崇高庄重的情感,能够开启人们的心灵之门,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人类“更快、更高、更强”的生命活动,它本身就孕育了无穷的魅力和生命的价值;无数的竞技者,在体育运动中,赢得了愉快与幸福,并心甘情愿地为之流汗乃至流血。医学家们计算,一个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流出的汗水是2000-4000kg,一般要超过他(她)体重的25-50倍。对平常人来说,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为了超越前人和对手,实现自己的价值,运动员不仅要经过长期的、以战胜自我为目标的极限强度训练,而且还要承受创新、创难动作带来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的极大压力,甚至伤病的折磨和死亡。也许人们还记得在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的悲剧,也记得在第17届罗马奥运会丹麦自行车运动员死亡的悲剧以及在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瑞士滑雪运动员死亡以及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韩国47岁马术选手金亨七在马术比赛时坠马而死的悲剧。运动员“伤残”已经是一种悲剧了,但是,当透过伤残的阴影,影射出人战胜自我,挑战极限的拼搏精神,从悲剧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是由“悲”向“喜”的升华。“悲剧是在一场焚毁价值的大火中为一种新价值的诞生发放出生证。”[8]悲剧是辽阔无比的苍穹,是充斥宇宙的暴风骤雨,是异乎寻常的英雄气魄,是震撼心灵的狂呼呐喊……

3. 竞技体育悲剧的

任何人生命中的痛苦、死亡都有某种程度的悲剧性因素,都要触动人们心理深层潜伏的死亡意识,都要引起人的心理的恐惧与怜悯感。现代心理学证明,对自己生命苦难和死亡的恐惧,对别人的生命痛苦与毁灭的怜悯是人类一种原始情感的心理效应。“悲剧的心理效应可分为群和痛感群,群的各要素可以相互连接,呈现出一种趋向,共同构成一种综合的体现。与此同时,痛感群中的各感情点也可以相互连接,从本质上呈现出一种审美的痛感。”[9]奥运会是展示人类“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舞台,也是品味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的人生驿站,当有人站在最高领奖台享受胜利的时,就意味着有人失意而归,就意味着领奖台某一个角落里又有一名悲情英雄的流泪,或许正因为如此,竞技体育才会显的那么令人激荡,具有如此难以抵挡的魅力。和痛感是从奥林匹克运动母体中带来的两种情感。竞技体育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取胜,就必须带来一种永恒的矛盾,竞技体育不仅仅包含怜悯和同情,还包括导致愉快和振奋的“调解”,人们在欣赏竞技体育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种回味的。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展示的不仅仅是运动技巧和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运动员的高昂的士气、坚强的毅力等,比赛的投入和关注让人敬畏,他们对胜利的渴望,振奋的精神,大声的呐喊,让人能真正的体会到竞技体育带给人们的。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当人们从悲剧中体味到获得的时,就会被人类高尚、顽强的意志所折服。

4. 竞技体育悲剧主体情感活动的动态平衡性与高峰逆转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一种“高峰体验”的理论,其内涵主要指出,人在进入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极度欢乐的体验。而且他认为,这种“高峰体验的特征是瞬间产生,转眼即逝的,因而往往逃过了人们的注意,使人们弄不清它的性质,但这样的时刻到来时能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人摆脱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而且“这些特征包括暂时的时空混乱感,惊奇和敬畏感,巨大的幸福感。”[10]显然,马斯洛把高峰体验与情感的瞬间转化放在了一起加以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可以恰当地说明悲剧审美主体在情感中审美痛感到审美这一转化过程,而且能很好地解释为何悲剧审美高峰时主体会感受到一种痛感与相互交织的极大震撼。“审美主体在欣赏一部悲剧作品时,情感中会激起多少复杂的对立因素,这些对立性情感始终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的运动状态中的。” [9]“悲剧审美是一个时间序列里的心理活动过程,当审美主体在欣赏一部悲剧时,由于悲剧主人公的痛苦遭遇,致使审美主体在情感中激起了一系列属于痛感群中的各类情感活动。”[11]大逆转是足球比赛中最精彩、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当一个队以绝对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时,双方主体的情感活动基本上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但是当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高峰逆转的时候,观众将会体会那种逆转的刺激和紧张的。在第三届法国世界杯上,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巴西队与波兰队的比赛充满了戏剧性,这也许是世界杯决赛阶段历史上最精彩最富戏剧性的大翻盘。1938年,“足球王国”巴西作为南美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在法国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赛,也正是在本届杯赛上他们开始展露出强大的实力。在争夺前8名的战斗中,巴西队与欧洲劲旅波兰队碰在了一起,这场比赛是在雨后泥泞的场地上进行的。开赛后波兰队攻势凌厉,射门命中率极高,不久就以5比0遥遥领先对手,波兰队看似已经胜券在握,孰料巴西队稳住阵脚之后渐渐稳定了情绪,在泥地上打起了流畅的地面进攻,很快就反过来控制了场上的局势。在剩下的时间里竟然也回敬了对手五球,最终以6球逆转战局。可以说,这种从痛感高峰点上瞬息转化为一种的过程,正是竞技体育悲剧审美主体情感的高峰逆转过程,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之所在。

5.竞技体育悲剧的“净化”和“领悟”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产生来源于人觉得有价值的东西被泯灭了。价值的毁灭,会引起悲剧意识,悲剧对情绪的净化在于把怜悯和恐惧转变为合于美德的思想感情。悲剧的心灵的净化是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12]领悟是继共鸣和净化以后进入潜思默想、体悟人生、提升精神等过程的更高境界。与前两种境界相比,领悟是接受者在共鸣与净化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的内涵作出主动的思索和深刻的理解与体味;同时,共鸣常常是建立在接受者对体育信息一般认同的基础上,净化主要表现在接受者的精神舒畅和心灵的矫正,往往不能直接产生新的人生指向。而领悟则在思索和理解的前提下,能有效地丰富和扩充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使接受者主动发生一种积极的人生向往。当欣赏完一场竞技体育悲剧时,比赛场景还会萦绕在脑际,思想情感仍会波动于心间,情趣、意境可能会引起再三回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于脑际,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自己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这种心理状态即为回味与延留,这既体现了接受者的思想变化,又对其审美趣味、精神气质、以及人格规范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体育运动产生直接社会效益的重要方式。我们的肉体需要体育,我们的精神更需要体育,特别是在技术理性为尚的今天,人类的精神需要艺术和体育这两种东西来实现心灵的净化与皈依。与此同时,我们的肉体还需要体育为之支撑起生命之帆.于是,体育就被赋予了更为丰实的存在价值,它的功能也就不言而喻。

6.悲剧人物与竞技体育悲剧的生命张力

“悲剧的诞生以酒神的受苦为题材,酒神一直是悲剧的主角。悲剧人物表现的是酒神的智慧,只有以大苦大难、厄运为代价,毁灭一切旧的法律、道德、秩序,才能建立一个新的世界。”[13]尼采认为:悲剧是一种生命论悲剧观,它通过悲剧人的牺牲、毁灭,唤醒人类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使世界充满“嬉戏着痛苦的刺激”的生命力。竞技体育比赛是残酷的,冠军只有一个,奖牌只能挂在少数人的胸前。这说明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在竞技场上,失败是竞技体育永恒的主题,悲剧人物将是竞技体育悲剧的“梦工厂”,

即使是冠军,在人类自身极限面前,永远也是失败者,而且冠军的不永恒性,也决定了冠军的悲剧命运,今天的荣誉可能将成为明天跌入低谷的殉葬品。冠军的短暂性与悲剧的永久性共同演绎着竞技体育悲剧,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之所在。施莱格尔说的好,“人性中的精神力量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充分证明自己的存在。”“正如人的伟大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显露出一样,只有与命运观念相联结才能产生悲剧,因为悲剧的本质是表现悲剧人物的壮丽,激发人类的生命力感和积极努力向上的意识。”[12]

悲剧不仅表现生活的肯定,并且也表现生活的否定,但必须是悲剧性质的否定。 竞技体育根植于不断毁灭而又不断超越的奥林匹克文化,其悲剧意识正是人类生命的根基性意识,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之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著. 悲剧心理学[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5: 45.

[2] 尤• 鲍列夫[苏]. 美学[M]. 冯申. 高叔眉译.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77

[3] 楼昔日. 美学导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66.

[4] 德拉库瓦. 艺术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27:27.

[5] 朱光潜译. 西方美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69.

[6] 王福仁.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J] 江苏社会科学, 2001,(1) : 116.

[7] 康德著. 论优美感与崇高感[M]. 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13.

[8] 章辉. 悲剧精神与悲剧意识[J]. 文艺研究,2001:(5):150.

[9] 胡泽球. 论悲剧的的产生[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5):66.

[10 杨清. 心理学概论[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56.

篇2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使全民关注体育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专业化、多变化、具有鲜明特点的体育用语,集中出现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新闻中,广泛被体育记者们所运用。而在各种类型的体育新闻中,专业性﹑多变性的词汇层出不穷,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特点,对于把握最新国际体育方向和了解最新体育赛事都有着很实用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新闻;体育新闻编译;体育新闻用语;语言特色;用语多变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134-03

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体育新闻除具有一般新闻所有的共性外,本身还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总括起来说,体育新闻用语除大量使用自己的专业术语(Professional terms)外,还将其他领域的专业语言、通俗性的社会语言,广泛借鉴引用到体育新闻报道中来。从而使体育新闻具有词语多变(Changeful words ),语言通俗(Popular anguage),标题创意(Originality titles),表达时尚(Stylish expressions)等新闻语言特点。总体来说就是:用语生动性﹑口语流行性﹑风格娱乐性。

一、用语生动性

体育本身是集游戏性﹑表演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竞技活动。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新闻轻松娱乐、活泼俏皮的报道形式。而在这种报道形式下,语言生动活泼﹑亦庄亦谐,专业性、娱乐性语言并举,是体育新闻用语惯常采用的手法。

(一)通俗用语、雅俗共赏

汉语是拥有俗语、歇后语最多的语言之一。那么在体育新闻中,用一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惯用语、歇后语来激发老百姓的共鸣,往往是体育新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用 “老马识途”来形容一位成绩卓越却仍然奋战体坛的老将。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形容竞技双方达成默契、操控比赛。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来形容竞技一方突然改变战术战法,把握主动。用“坐冷板凳”来形容重要选手因故不能参加比赛。此外、“单刀直入”、“吃不了兜着走”、“定心丸”、“死马当活马医”等等,不一而足。大量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的运用,对于体育新闻报道寻找独特的报道角度、确立个性化的诉说方式,贴近普通百姓的欣赏习惯,都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二)亦庄亦谐、相得益彰

体育新闻中,专业术语与其他领域术语或惯常用语的“混搭”,甚至一些半白半文交杂的表述方式,往往在报道中新颖独特、先声夺人。如题为“弧圈扩大朋友圈”的新闻、 “弧圈”是乒乓球术语,朋友圈则为惯用语。文章围绕一个“圈”字做文章,将本不关联的两个范畴巧妙牵引,使之发生关联。颇有轻松诙谐、信手拈来之妙趣。再如“王皓轻取佩尔森进决赛”、“刘翔劲敌以个人名义复出”等,“轻取”、“劲敌”都是古汉语的文法,但恰当引用甚至稍带夸张的借用,充分表达了情绪,激发了媒体受众的好奇心。在体育新闻标题上,或者在新闻报道十分口语化的报道中,间或掺入少许文言或正式的书面语,可使体育新闻标题和内容相映成趣。

(三)用词灵活、避免单调

就像一则笑话中所说: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中国队赢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赢的还是中国队。那美国队什么时候才能赢呢?其实在体育新闻用语中,“故意”对同一事物或同一行为采用多种说法,这些不同的指称看似违背了新闻语言的真实原则,实则大大丰富了体育新闻的表现力,避免了语言新闻的枯燥﹑贫乏﹑干瘪,使读者感到异彩纷呈﹑目不暇接。如前所述的“大胜”、“打败”,完全相反的字面表达的却是同一个含义。再如战争结局词语引入,“人仰马翻”、“临阵脱逃”、“溃不成军”、“全军覆没”等,虽然用词的分量和程度稍有差别,但都阐述了对失利的竞技结果的感受和体会;而对夺冠者语义同义替换的多种说法,“夺得桂冠”“登上宝座”“称雄”“问鼎”“加冕”“卫冕”“夺金”“捧杯”“拔旗易帜”“夺标”“拔头筹”等等,则充分利用了喜闻乐见的传统中国语汇魅力,来吸引媒体受众。

此外,利用汉语音形义上的灵活变化,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双关妙语、别解运用等手法,也能使体育新闻报道夺人耳目、妙趣横生。例如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王义夫射击的照片解说词是“义夫当关,万敌难开。”第一句妙用谐音,第二句又将原话“万夫莫开”改为“万敌难开”。幽默的解说与照片形象浑然一体,既形象又生动。再如《星条旗决战太极旗》、《“麦”不过五秒考验》,都是运用双关、别解等手法,对美国队、韩国队的交锋,职业篮球运动员麦迪的竞技状态下降,做出了诙谐而又直观的陈述。

(四)“战争语言”、夺人心魄

对抗性的事件总能引起公众的瞩目,如战争,对抗性最激烈。报道战争的新闻也随之拥有众多的读者,虽然体育与战争的对抗性截然不同,但两者在对抗上是共同的。在和平的环境中,体育的对抗性能激发人们爱国﹑激奋向上的情感和对勇敢﹑强悍的共鸣。这正是体育和体育新闻的魅力所在。优秀的体育新闻报道将竞技体育两军对垒的场景绘声绘色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弘扬对抗性的主旋律,展示运动员的顽强拼搏﹑不断奋进的精神风貌。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 “破釜沉舟”,“运筹帷幄”“背水一战”等“战争语言”不时出现,成为体育新闻报道最值得瞩目的一个语言特点。

1.“战争语言”是一种修辞手法

在体育报道中使用“战争语言”,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借“战争语言”比喻体育比赛的激烈残酷,以此烘托气氛,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媒体用“战争语言”进行赛事报道,形象而生动,充满激情,更容易吸引读者。赛场如战场、参赛如对阵,在体育报道中经常使用“战争语言”,是竞技体育新闻特点使然。

2.“战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

在常规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对于报道中经常使用“战争语言”,媒体与受众往往在表达和接受过程中,自然而然达成了某种“共识”。例如说某某队“破釜沉舟”,受众很容易就能明白此条新闻要表达的真正涵义——某某队已入绝境,必须横下一条心孤注一掷才有胜算。

3.“战争语言”描述赛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竞技体育虽不同于战争,但其残酷性人所共知,“和平、友谊与团结”并不是体育运动的惟一宗旨,竞技体育也不仅仅是“一种高水平的游戏”。过去我们总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殊不知,如果没有激烈的竞争、残酷的胜败,团结和友谊也就无从谈起。有人将竞技体育形容成“和平年代的战争”、“没有硝烟的战争”,说明体育比赛和战争确实有很多相通之处,用“战争语言”来描述体育赛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4.“战争语言”的文学化表达

篇3

竞争意味着对立与抗争,而和谐是指和睦协调,它们似乎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范畴,两者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地存在于竞技体育中。体育中的竞争应是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主观目的性的竞争,是与和谐要求相一致的竞争,是有序的竞争,是在促进自身与社会和谐的大方向下进行的竞争。在竞技体育中双方的竞争目的是一致的,比赛双方遵循着共同的法则,互促互进地向前发展。现阶段,竞技体育中存在、黑哨和虚假年龄等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世人,体育竞赛中的竞争存在不和谐,存在着大量的矛盾,甚至是冲突。因此,从伦理学的视角理清和谐与竞争的关系,反思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防止竞技体育中某些不良倾向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体育竞赛中竞争无处不在。在竞技体育中,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时刻体现着一种竞争,一种向上的精神与力量,是竞技体育生存的根本。有学者认为,追求娱乐是人的本能之一,竞技运动可以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竞争性才是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竞技运动的灵魂,即“竞技运动是身体运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是直接或间接与他人竟争,为战胜对方或突破纪录而进行的一种克服自身障碍或人为设置的障碍以及自然障碍的身体运动”。因此,在体育竞赛中,人们更多体现出的是利己而不是利他的行为。为了取得竞赛的胜利,体育参赛人员会努力训练,遍尝辛苦,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成绩,以达到胜利的目的,有时甚至采取弄虚作假等非法手段。自从竞技体育商业化以来,竞技体育领域的兴奋剂、假球黑哨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进一步破坏了竞技体育的秩序,破坏了竞技体育与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而体育媒体传播的不断发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宣传、推动和普及作用。媒体对体育竞赛中负面新闻,如球场暴力以及某些不公平现象的报道,使竞技体育中的某些问题被放大成为社会问题,有时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消极作用。竞技体育中这些问题在无形中影响了社会和谐以及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

从以上种种现象来说,竞技体育中的竞争与和谐之间,好像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事实上,竞技体育与和谐有着本质的联系与关系。竞技体育中的不和谐多是体育参与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出现了问题而引发的竞技体育秩序混乱。秩序是一切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各种活动领域一角,也必须遵守秩序才能存在与发展。因此,进一步改善竞技体育中各种伦理关系的秩序,才能给竞技体育带来和谐的发展环境,竞技体育只有在和谐的背景下,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胜利享受和欢悦,竞技体育自身才能更好地发展。竞技体育的有序性指的是整个系统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竞技体育是人类针对自己身体的活动,

竞技体育中的秩序首先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上。虽然秩序的混乱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矛盾引起来的,但竞技体育中的有序与和谐不是指竞技体育发展得完美无缺,没有一点问题,没有一点矛盾与冲突。从辩证法看,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为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引导这些矛盾与冲突向好的、善的方面发展,并且能及时地妥善解决这些矛盾,使之在有序状态下发展。竞技体育正是人类为了化解某些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场所,因此竞技体育中的矛盾与冲突非常复杂。但竞技体育健康、公平、公正、有序和自由的竞争环境又使得那些不能调和的矛盾与冲突逐渐化解,并给人与社会带来了健康与和谐。

篇4

竞技体育比赛要的就是名次,战胜所有的对手,才能拿金牌,战胜的仅仅是自己,连铁牌也没人给你发,如果我们图的就是战胜自己,完全可以在自家的庭院之中“较量自己”嘛,就不必“千里赴戎机”,费银子,耗体力了。就像中国足球队,球迷宠,收入高,素质差,却自恋,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在亚洲是弱旅,早就战胜自己了,但就是战胜不了别人,这样的球队国家还养着干啥?难道就为了给国人添堵吗?让他们玩“战胜自己”不就行了吗?那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战胜对手。战胜不了所有的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所有的对手战胜还没有失败感,又来一句“我战胜了自己”,可你自己能办奥运会,还是能办世界杯呀,不能办吧。这次奥运会国际友人们都来到了咱们的家门口,我们给人家的最高礼遇就是“战胜”对手。运动场上让人家尊敬你的前提就是你还是我的对手,被剑客击中,被拳击手打倒,都不会成为今后的敌人,反倒是那些“屡战屡败”的对手,你就是拿高价的出场费邀请人家“强者”来打一场热身赛,人家都懒得来。

无论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只要去参加竞技体育比赛,就要想到:我就是为了战胜对手才来的。战胜不了所有的对手不是失败,但战胜一个对手也是一次胜利,千万别把自己先当作了战胜的对手,战胜自己的事儿留着回家时再干。

篇5

运动技术,又称“动作技术”,是各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总称。主要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体育运动的各种项目都由一系列技术动作所组成。

就运动技术而言,它是指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不仅高、精、尖的竞技运动需要掌握运动技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和以普及各种运动基本技能为目的的学校体育活动及体育锻炼也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如果不讲究锻炼动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仅锻炼效果会大打折扣,还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运动创伤,失去锻炼的原有目的。

一、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中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不同

群众体育的过程通过自身运动技术的连续锻炼成为身心完美的人。竞技体育的过程是通过系统的运动技术训练,使人在原有运动技术水平基础上达到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属性不同,目的不同,因而过程也不同,群众体育从人们增强体质的目的出发,通过了解运动技术进行自身锻炼,使之成为身心更加完美的人。而竞技体育目的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力求运动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不断上升。两个过程的主要差别是身体状况,身体在不同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体育过程中掌握运动技术是为了身心的完美,身体状况是放松的;而在竞技体育过程中,掌握运动技术是为夺得名次,获得金牌,身体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甚至经常要突破身体的极限。两者目的显然不同,如果认识不到运动技术的两重性,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各个领域中的不同作用。

二、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掌握运动技术的对象不同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凡是在校学生都有权利享受体育教学,都要进行基本运动技术的学习和练习。体育课没有免修,对伤、病、残学生也要采取保健体育的手段来改善和增强学生的体质。至于选择运动项目、时间、密度、负荷、强度要灵活掌握。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运动技术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而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掌握合理、有效的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人体的潜能,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每一个竞技项目对体型和运动素质都有特殊的要求。各个比赛项目、运动的难度、精确度和惊险程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人体的极限。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优越的条件、适当的休息和先进的科技支持作为保证。由此可见,体育是全民的事业、全民的运动。但竞技体育是属于强者的运动,而学校体育则是属于大多数人的运动。

三、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在掌握运动技术时的目的和要求不同

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被教育者是广大学生,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运动技术的基本要领,使学生学懂、学会,为将来的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比如:上跳远课时,教师要反复给学生强调跳远的动作要领关键部分是起跳,并且要组织一些与跳远动作要领结合的辅助练习。因女同学腿部及腰腹肌力量较差,助跑节奏不强,往往不能保障快速、准确、有力地起跳。有的甚至因为踏板的局限,影响正常的助跑与起跳。针对这种情况,上课时教师就要给同学们讲清:跳远时不要受踏板的局限,要大胆、正常地助跑起跳,争取踏上板,从中逐渐体会并掌握跳远的技术,以便充分发挥它的健身价值。即便是考试,也不会像竞技体育比赛时规则那么严格,可以考虑在哪里起跳,就去哪里丈量。这样一来,就解除了同学们怕犯规的心理,大胆、积极地进行练习。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和体会不同项目的健身价值,根据自己的需要侧重练习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将学校里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和身体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锻炼项目和方式。不论何时、何地,都能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篇6

1?郾竞技武术套路的现状

1.1竞技武术套路的概念

所谓竞技武术套路,简单地说就是用来进行竞技比赛的武术套路。通常从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及套路编排等方面加以评价。与传统武术套路不同,竞技武术套路追求的是“高、难、美、新”。

1.2竞技武术套路的现状

竞技武术是一项世界范围内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目前,武术已拥有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120个会员国,竞技武术已形成包括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世界大众体育运动会,以及亚洲武术锦标赛、欧洲武术锦标赛、泛美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等比赛在内的国际武术竞赛体系,成为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2?郾2008武术申奥失败的原因分析

2.1武术与奥运文化的差异

西方文化的产物――奥运的价值取向是竞争、征服、智性、理性,崇尚个人表现,而中国文化的产物―――武术的价值取向是仁义、和谐、感性,崇尚顺应自然,共性至上。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事物,必然产生文化冲突,两者的融合需要交流,也需要过程。奥运会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了对人类极限的挑战,“竞争的残酷性”造成的悬念对受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金牌至上”引发了人们对于英雄无尽的崇拜,“科学与理性”规则的公正公平让人们不断追求。

2.2武术项目的复杂性

“武术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昌盛下来的一个优秀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国粹,与文、史、哲、理、医诸学科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是人体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中医、气功等都是人体科学的一个不同侧面,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前任国家体育总局主任伍绍祖深刻阐述了武术运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复杂性。回顾中华武术的历史,其实它既是一部军事史,又是一部文化史。

2.3武术内容的多样性

从研究者对武术的分类可以看出其内容的多样和复杂。按照中国武术的传统分类方法,有以套路创始人之姓氏命名,有按照拳术特点划分命名,有按照地域、河流、山脉划分,还有按门派划分。随着武术的价值功用的变化,出现新的现代分类方法,分为技击武术、技艺武术和养生武术。在这样纷繁的武术内容中,如何取舍和选择使其最终成为奥运会项目实在是令人煞费心思。“武术讲究修身养性,而且技巧繁复多样,没有两三年不可能入门”。在武术套路中只有太极拳的普及面广一些,其它的都不太乐观。很多人认为武术项目繁杂、高深莫测,大多数外国人也认为太难。

3?郾竞技武术套路奥运发展之路的新思考

3.1大力发展武术民间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武术的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各种武馆、武校、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遍及神州大地。全国已有1万多所武校和武馆,习武人数达几千万。目前,这些武校、武馆、武术团体等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有的由教育部门管理,有的归工商部门管理,还有的由武术协会等社会团体管理。无论是哪个管理部门,为了扶持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这些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在政策、环境、设施、税收、就业等各方面提供优良的服务,使各种武术民间组织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快的发展。

3.2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样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竞技武术为代表的竞赛武术,包括散打、套路。它们可以按照比赛规则举办各种规模的国际比赛,扩大武术的影响,推广竞技武术。二是民间传统武术的交流。有资料报道,目前在国外真正流行的是“中国功夫”,包括少林、峨嵋、武当、太极等各门派的传统套路及其技击和练功方法,将武术看作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尤其是中国武协向国际上推广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认为武术只能用来表演,而功夫才具有防身健体的功能。因此民间武术组织就担负起与国外武术组织进行交流的重任,包括互访、参观、共同组织比赛和交流大会、共同举办培训和讲座等活动,通过国内外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弘扬和发展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华武术。

参考文献:

篇7

无论体育电影如何发展,精彩刺激的体育竞技情节的设置,永远都是体育电影最重要的元素,也是一部优秀的体育电影必须具备的特点。相比于其他的文化形式,甚至是体育现场直播,体育电影对于体育场面的描绘都是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电影利用描写、怪诞、蒙太奇等电影手法,将体育竞技中的精彩刺激的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艺术加工,使得这些体育竞技的场面更加具有画面的冲击力,竞技场面的描写的娴熟,也是当代体育电影重要的特征。事实上,体育竞技场面是在剧情以及人物刻画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很多体育竞技场面都是在剧情经过了大量的铺陈和设计,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得竞技场面更加的富有冲击力,因此,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和主题渗透等,对于竞技画面的表现力都有着积极的帮助,就像《追梦赤子心》中的鲁迪,在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之后,他仍然不肯放弃,并在最后终于获得了出场的机会,体育竞技场面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剧情推进了,反而是片子剧情的升华。这种关注人物本身而弱化体育竞技场面的描绘在《百万美元宝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展示了当代体育电影的特点。《百万美元宝贝》一开始就拉近了观众和激烈的拳击比赛的距离,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拳击运动的真实和残酷,并为本片的结局奠定了基础,最后麦琪的受伤也在此提醒我们,在体育竞技的背后,有太多默默无闻的人为此付出的代价。本片中一共出现了6次拳击场面的描写,但是每一次拳击场面的安排和设置都对情节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紧张刺激的拳击运动的描写,不仅极大地加强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为本片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等环节服务。特别是随着赛事的不断进行,当麦琪与最后的兰熊决战的过程中,大量特写镜头的运用,似乎在有意的拉低情节推进的速度,节奏的放缓反而让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逼近的镜头特写在此展现了拳击运动的残酷。近景镜头的大量使用,极大地突出了主角的主体地位,从人物的眼睛、动作和表情的描写让观众认识到了拳击运动员在场上的紧张、恐惧、勇敢等复杂的心理特征。可以说本片中关于体育场面的表达真正的做到张弛有度,彻底与剧情融合,完全服务于电影的中心思想。

二、 人物刻画

体育是人类积极拼搏进取的象征,以丰富的体育运动的描写和刻画来体现人类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向来是体育电影的宗旨,并借助主人公的非凡的经历来激励社会。因此,体育电影中的人物刻画是其主题的重要延伸,特别是近几年上映的体育电影,也更加的重视体育人物刻画,并通过人物角色经历的爱情、亲情、友情等来丰富体育电影的主题表达,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观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斗志和追求。而随着体育电影的发展,当代体育电影中关于体育人物的刻画也越来越丰富,像《弱点》中那个亲切而富有同情心的妈妈形象,这样的角色设定其实已经超出了体育人物的刻画范围,但她仍然是与电影的主题息息相关的,电影对于橄榄球明星描写更多的是间接的描绘,更多的是从周围的环境来衬托他生长过程的艰辛,最后遇到布洛克扮演的妈妈,也为此类电影注入了柔情的情感元素。《百万美元宝贝》中的麦琪本身一无所有,她做着最差的工作,没有人喜欢也没有人怜悯,靠着别人的残羹剩饭生活,还要照顾无法给予任何亲情和温暖的家庭,这种困窘的生活环境的描写与麦琪对于拳击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职业拳击运动员一直是她的梦想,直到坚强勇敢的麦琪遇到了弗兰基,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但弗兰基并没有打算要训练她,面对弗兰基的拒绝,麦琪不为所动而是选择了天天到达训练馆训练,终于用她的执着感动了弗兰基。最后麦琪终于走上了职业比赛的舞台,正是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坚强的意志,激励了观众需要鼓舞的平凡心灵。事实上,弗兰基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非常饱满的,由于太多投身于拳击事业而忽视了家人的感受,他也因此长期自我封闭和压抑,在遇到麦琪的时候两个人在情感上形成了强烈的互补,并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一种介于亲情和友情之间的特殊情感,让两个人都抛弃了往日的痛苦,获得了新生。导演兼主演的伊斯特伍德在剧里剧外似乎都在想强调一点,那就是本片的重点其实是人物刻画,以及偏伦理的情感表达。麦琪其实是孤独的,尽管她有家人却没有亲情,她的家人从来不会关心她的处境,整部电影中麦琪为了自己的拳击奋斗的时候,他的亲人并没有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反而是讽刺和打击,当麦基受伤导致全身瘫痪的时候,她的家人反而让她尽快写遗书,当她开始用嘴叼着笔签字的时候,我们不仅感叹电影的现实,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渐渐的开始被物质所奴役,也更加衬托出了这个故事的主题,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下一个关于爱和梦想的故事。

三、 励志元素的创新表达

篇8

我们大家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每隔四年举行一次的,所以对于每一个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将决定着他们的努力是否可以让他们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赢得了金牌不仅意味你在这项运动中的统治力,而且还能够给你带来名誉和金钱,甚至可以给你的国家带来更多的荣耀。由此可见金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金牌却并不是代表了全部。

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关心金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计算了金牌的数量,这样一来他们的国家就可以排在更高的位置,这样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国家而感到骄傲。而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他们需要用金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们每天都如此刻苦的训练着,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获得一枚金牌。他们将会代表他们的祖国而战,为祖国带来荣誉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但是竞技体育是非常的残酷的,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运动员,但是冠军却只有一个,虽然每一个人都想拿冠军。金牌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体育健儿们的竞技精神也是同样的重要。一个运动员不能因为没有获得第一名而被大家所唾弃,他们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他们是无冕之王,只要运动员们带着竞争的姿态去享受每一次比赛,就已经足够了。

篇9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世界各国政治互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科技支持的大力发展之下,取得了其他文化现象无法比拟的成就。就在人类享受这一身体运动文化所带来的快乐时,却因其自身、社会等因素某些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而受到许多社会问题的侵蚀和腐化,使其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些代价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安定,妨碍了人们的生活,并使得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背离了原有的精神、理想和原则,不利于竞技体育和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

1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与科技的关系

所谓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体育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合理需求,且体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所谓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当代竞技体育的同时,还应考虑不影响今后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和把我国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纳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即我国竞技体育在筹划如何能夺取更多金牌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体育发展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渗透到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的竞技体育已不再是靠“经验”和体能的开发取胜,而是在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营养学家、生物学家、运动训练学家等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增加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改进器材、设备,加强科学管理才能取胜。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科技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史方面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随着科技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大量运用,人类反而越来越远离发展竞技体育的初衷,如滥用兴奋剂。因而,我们必须在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或者说保持某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否则科技给竞技体育带来的绝不是福祉,而是惨重的代价。

2 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2.1 现代科学技术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选材是当前各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奥运战略,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工程。科学选材是通过科学诊断和科学预测,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优化的选择来发现和挑选具有较高竞技体育天赋的优秀后备人才参加训练。政府应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选材网和科学监测体系,形成从幼儿到成年各阶段的运动梯队,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优秀苗子,培养出世界级的运动人才。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体育科学近年来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特点是,全面吸收和应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预料,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体育运动自身的面貌将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科学技术的影响与渗透深入到竞技体育制度层次的时候,它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物化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另一方面,任何科学技术的器物形式总是要由组织起来的人去掌握和运用,而这些人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的、科学的政治机构中,按照先进的政治、经济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去行为,才能真正有效地使科学技术的器物发挥作用。实践证明,竞技体育比赛中的金牌大战,成为多学科科研人员“在幕后操纵的科技之战”。仅仅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和运动员的汗水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时代已经结束,依靠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的“知识体育时代”已经来临。当代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成为心理学家、医学家、营养学家和材料检验学家共同产生的集合效应的结果。

2.2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又是科技体系的指导思想。它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兴体的指导思想,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科技兴体的指导思想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重要地位,指出了科学技术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竞技体育的科技体系从科技方法的选择到科研内容的界定,到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都必须以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科技生产体系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科技体系的主体系,它涵盖从竞技体育科学技术研究的选题、设计,到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开发,最后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及其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一个体系。一般主要的体系有:科技管理体系、学术研究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

3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异化现象

正因为现代科技十分强大,无所不至,无所不能,有时甚至会异化为人类自己的异己力量,阻碍和制约着人类的发展。今天的奥运会非常典型地表现了现代技术的威力。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还有学者试图要增补一句“更残酷”。就在许多运动员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到半空中时,很多人也同时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将飞向何方?

3.1 实践服从于技术控制的目标

在竞技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只按理性的技术要求去比赛和努力,而不是按照合理的技术要求和临场实际去比赛的话:一是会使运动员成为技术理性控制的奴隶,不利于技术、技能的发展与变化;二是会不利于运动员对运用技术的灵活运用,不易取得好成绩。

3.2 科技训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运动“机器”――人性失落的代价

一味地刻意追求完美有悖于体育的宗旨。难道在竞技体育中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是使运动员像机器那样几近完美地展现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吗?为什么我们非要设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动作模型去框架训练的人呢?为什么希望给运动员施加某些刺激之后,他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反应和效果?所以说,现代科学在运动训练这个实验科学的意义上,忠实地实现了现代技术的一种基本精神――控制精神,准确地讲就是控制运动员技术发挥自由表现的能力。

3.3 器械高科技化的运作与运动员主体地位的缺失

竞技体育是运动员借助一定的器械而进行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的较量。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是主体,器械只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等身体素质的较量也就转变为占有和控制新器械、新设备之间的竞争了。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反对器械的高科技化,而是思考怎样在保证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和竞技体育的本质的前提下使器械高科技化,也就是说器械的高科技化要有个度。这个度应该是在不使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受到质疑的前提下来发展科学技术和应用科学技术。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不应该是器械间的竞争,但实际却是,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运动器械,谁控制了器械设备规则的变化,谁就增加了获得胜利砝码。

3.4 科技崇拜带来体育运动与其目的的背离

科技所带来的运动成绩的明显提高已在运动界形成了科技崇拜之风。科技带给竞技体育的虽然是运动成绩的提高,但过分依赖科技发展就会变成以科技为目的,以运动为手段,就会背离体育运动的人性化目的。不受限制的技术竞争造成的另一种不平等后果是――许多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根本无法开展许多包含大量科技成果的运动。

3.5 接受增强基因治疗的运动员将会成为新的兴奋剂问题

兴奋剂问题一直是困扰体育比赛的魔影,其屡禁不止及愈演愈烈是个别运动员和教练员追求重奖厚利的恶果。增强基因治疗将因其隐蔽性和有效性会比兴奋剂对持有上述心态的运动员有更大的诱惑力。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在全球、全人类达成共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解。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出现,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系统内部紊乱,外部与环境发展失调的严重危机。像社会的其他领域一样,我国竞技体育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常常会有许多不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现象和事件,有的甚至是关系到竞技体育兴衰存亡的事件。虽然历史地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总是踏着尖刀在前进,发展总会付出代价,不管是必然性的还是人为性的,关键是我们人类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和事件。

参考文献

[1]肖林鹏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释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3,05:13.

[2]虞重干等.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9.

[3]钟宇静,高敏.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121.

篇10

岁月轮转,历史的车轮在喧嚣和动乱中驶入了21世纪,碾碎了一切陈旧的束缚和观念。科学在新世纪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进程。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悄然来临,人们的工作强度用原来的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是使人们更积极地的选择,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动得接受信息,人们被越来越多的选择而累。如何使人们在繁重的脑力劳动之后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从而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这是现代社会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最新的统计表明: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要比其他人少5―10岁(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52岁,比中国人口平均寿命67.88岁差不多短了10年。)生命科学在新世纪的崛起绝非偶然,人们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同时也在密切的关注着自身的健康发展。工作之余,人们在千方百计地寻求更适合自身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的期望超过了对其他一切的物质占有欲。

现代健身方式多是西方体育理念指导下的结果。大多数健身少不了器材的帮助和大量健身场地。然而这种健身方式未必真能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们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身体强健就是健康。2001年9月,著名的健身教练马华的去世就向热衷现代健身运动的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1986年世界排坛首要新闻是美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海曼猝死在运动场上。事实上像马拉松这样残酷的比赛的运动员猝死在运动场上的事件屡有发生,2003年7月7日,喀麦隆运动员维维安-福在联合会杯半决赛中猝死。7月20日,美国橄榄球运动员朱利安-耶伍德在比赛中突然倒地身亡。

这些信息提醒我们应当思考当今的体育目的是否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大多数运动员为了竞赛而生存,竞赛是残酷的,金牌和荣誉的背后透支了多少健康。但是能享受辉煌和荣誉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运动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只能成为成功的铺路石,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退役后所带一身伤病,而不适何其他工作。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的寿命要比正常人低20%―25%。

西方体育理念是一种竞技体育概念,它是西方在长期的生活中所体现的出来的一种不向自然屈服、征服自然的做法。它着重竞技性和表演性,体现着人类拼搏、竞赛、对抗的精神,令亿万人心醉神迷。他与民族主义、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目标联系在一起,成为世界最热门的事情。特别是现代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精神的感召下,透过金牌、重赏和民族主义的外衣,可以看到人类共同的追求。但是对体育来说,这种趋势已经偏离了他的正确轨道。很多的时候,当我们过多的追求技能的高、强、快的时候,那么这项运动也就失去了它产生的最初衷――体育是重要面向大众。我们开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决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用于比赛的运动员。

19世纪中期以后,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奥林匹克体育,在西方文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下传入了中国,与中国传统体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之后,逐渐在中国的大城市和学校体育中占据了统治地位。100多年来,我们传统体育系统,早已被西方体育冲击的支离破碎,体无完肤。

诚然,冲击也好,它最能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吸取精华,补充完善自己,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但是可悲的是:100多年来,我们完全在吸收着西方的体育精神,而属于我们自己的体育文化,则荡然无存。百余年来,我们的体育课,纯粹是西方运动方式,以致于许多体育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没有自己的体育课上。

到底东西方体育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呢?

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最尖锐、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双方在哲学中的认识不同,双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地域文化上,更在于双方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崇尚走向了两个极端。

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这一过程是大致相同的。然而,区分最大的在于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不同途径:西方人走的是征服之路,东方人走的是遵循自然,文明改造之路。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西方人扩张、外拓的精神和东方人节制、理性的表现相互补充、彼此辉映。由此而产生的哲学观念差异也就很自然了。因此,西方文明注重改造自然,强调人类自身,鼓励发挥人的极限潜能;而东方文明则强调自然,注重改造人类自身,主张节余生命。这都和双方的哲学相一致。

中国传统体育从产生就带有普及性、简易性、和绿色性。百余年来,太极拳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健身方式之一,在亚洲,在欧洲,在美洲,练习者越来越多,形成了一道独特、夺目的太极文化圈受到了世界的注目;至于闻名世界的少林拳,更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它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充满智慧,更让西方人趋之若骛。

长期以来,以中国武术、印度瑜迦等为代表的东方健身体育,在东南亚一直盛而不衰,在中国的城里乡村,道路边、公园里随处可见舞剑弄拳的男女老少,他们各个精神抖擞,乐此不疲。反而,在西方体育冲进中国100年后,占据依然不是篮球、排球、跳高、跳远。

篇11

长久以来,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一直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之中,它们有着两个不同的管理系统,即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有些人认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只是为了提供学生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所以学校体育是健身性、课余性的,而竞技体育则是专业性的,它已经超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范围之内,是学校之外的事情。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是一套符合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其落后性和片面性,因此,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就是一种可行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学校体育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的教学课堂不局限与一个固定的教室内,而是在宽阔的室外进行。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每天需要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学生在课外休息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一星期仅有的一两次体育课,学生会格外的珍惜,想好好利用这次的难得的机会进行课外活动,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以此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尽情享受愉悦的时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程的设置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全的体格,以达到强身健体、健全体格的目的。学生现在的学习十分紧张,课业负担重,学习任务重,使得学生格外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可以说,他们在争分夺秒的抓紧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在学校生活中,他们很难有课余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课就成为了唯一的可提供锻炼的课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参与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快乐,还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比如说,篮球、足球、排球这些都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集体运动项目,还有像长跑和短跑这类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肺活量,而像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臂力,学生通过这样系统的训练,不仅学会了这些项目的运动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竞技体育的意义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也有不少竞技体育项目。竞技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有帮助。竞技体育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体力、智力、技能及心理能力方面的潜能,通过竞技活动,使得更多的学生都投入到身体训练和竞赛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除此之外,竞技活动还具有培养学生的自赏性、主动性、坚韧性、果断性,协调性,自制力等作用,部分学生受挫能力差,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颓废不起,而在参与竞技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他们的内心会变得强大起来,拥有了承受失败的能力,还有不少性格内向,不爱交流的学生,在参与竞技活动的过程中,变得热情奔放、充满活力,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还有一些体质较差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技活动训练之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竞技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实施方法

(一)坚持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功能

学校体育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于学校体育所具备的健身性这一基本功能,我们应该充分加以利用,的确,学校体育并不像竞技体育那么专业,学校体育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我们结合竞技体育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学会运动的基本技巧和相关技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为以后从事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大批青少年终身受益。

(二)适当拓展竞技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竞技体育在学校的广泛开展,使得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训练中,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普及和发展,使学校体育生机勃勃。因此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改革,在学校发展竞技体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项目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新兴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然而,这些优秀的运动项目,却难以在课堂上实现,比如说,游泳、攀岩、溜冰等等,这些运动项目对场地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能见到这些项目。但是,如果将这些项目引入到课堂上来,那么将会取得非常震撼的教学成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既定的教学内容,这种单一性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长久下去,也会消磨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必须丰富教学内容,适当的拓展竞技体育活动。比如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进行骑单车比赛、溜冰比赛、游泳比赛等等,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攀岩,挑战自我。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适合的运动项目,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同时又达到了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三)将竞技体育融入于学校体育教学中

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竞技水平还不是很高,对于竞技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有待于继续的摸索和实践,学校采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充实学生的体育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激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之中,受其感染,自觉地加入到竞技活动的参与中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竞技活动形式来开展体育教学,对竞赛制度上加以改革和完善,让竞赛变得更加规范化,让学生感受到竞赛的激烈和残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意识。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实现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学校给予强大的背后支持,我们要坚持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12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体育的目的大体上无非三个,一是个人性的,以健康为唯一诉求,体育只是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式;二是团体性的,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得到合作的训练,包括群体性的庆祝、联欢和娱乐等;三是竞赛,由体育的个人性和团体性逐渐发展出相互之间的竞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竞技体育。第三个目的是前两个目的的延伸和派生,竞技决不是最终目的,虽然我们不能回避竞技。然而到了现在,在有些国家、地区,体育的第三个目的往往成为压倒性目的,在相当程度上忽略甚至替代了其他两个更具本质意义的目的:一说起奥运会,好像就是金牌、银牌,就是排行榜,就是国旗飘扬、国歌雄壮、泪水纵横。体育成为显示国家威仪、民族尊荣的一种方式,体育的其他追求几乎都服从、附属于这个目标。这种趋势背离了体育的初衷,也与真正的奥运精神相去甚远。当千年古都北京终于有机会举办奥运会,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大地,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之下,是否更应该有所警醒、有所反思―― 体育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奥运精神到底是什么?

人的体育 人的奥运

体育首先是人的体育,是每个个体生命美好的、富有创造力的展现,是对人类体能极限的挑战,是对人群合作、精诚无间的热烈追求。人类在体育中找到了公开释放个体生命力的最恰当载体,尽情地张扬力和美的一面,定格在古希腊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那些雕塑,就是最典型的象征。奥运会虽然是以城市、国家的名义举办的体育峰会,但是,诚如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说:“国家起源于生活,它为美好生活而存在下去。”奥运会和日常体育一起构成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比获得“第一”更重要的是“参与”,是明知冠军无望仍持续努力、乐观面对的心态,是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在欣赏第一的同时决不轻视失败、嘲笑失败,在参与中实现自己、升华自己。简单地说,就是不以胜败论英雄,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正当的竞争,尊重公平的结果。对参与者来说,在比赛背后的品格和追求常常超越了比赛本身。不理解这一点,就会扭曲奥运精神,亵渎自由的奥林匹亚圣火。

奥运会上,固然会有国与国之间或潜在或明显的竞争,但许多国家对此并不在意,也不格外看重竞争,因为它们对体育有自己的认识,对奥运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前些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正在加拿大,他一边在网上关注奥运会,一边观察加拿大人对奥运会和体育的态度。他发现加拿大人不大关心奥运会,不在乎拿多少金牌,但他们每天都在运动,划船、滑雪、打球、游泳、跑步……加拿大的公共绿地多,体育设施多,大部分免费开放,人们可以不分贫富,自由享用。在他们那里,体育“不是展现国家强盛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有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早就深刻洞察到“国家是为人而建立”。奥运会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奥运,以人为本,以人为最终目的,这是奥运会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是其长久魅力之所在。倘若离开“人的奥运”去谈论“国家的奥运”,即使这个国家包揽了大部分甚至全部金牌,恐怕也没有什么意义――有的,只是一种虚骄和自得,这与奥运精神已然无关。

运动场:“优良公民的养成所”

自1984年中国人第一次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以来,举国上下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充满了兴趣。我们的目光常常锁定在闪光的金牌上,至于金牌背后的血汗和泪水、金牌和体育的真实意义,几乎无暇顾及。少数人的专业体育与普及性的业余体育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专业体育或者说职业体育就是为了比赛而存在,不惜代价地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目的就是要拿冠军、拿奖牌。这种专业体育绝大多数由政府支持、财政投入,从幼儿和少年中选拔苗子,从小开始封闭式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专业体育确实将竞技体育推向了极致,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多年在赛场上摔打下来的专业运动员往往伤病缠身,他(她)们的竞技水平建立在极为严格的、不断重复的训练基础上,那些训练常常是残酷甚至无情的,有时甚至不惜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去获得竞技的提高和比赛的胜利。

许纪霖先生在《谁是体育大国》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加拿大虽然是一个金牌小国,却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体育大国。”相反,“中国的体育,从少年体校到国家队,好像只有一个目的:到奥运会拿金牌……体育只剩下一个意义:一切为了竞标,一切为了胜利。因此也形成了赢家通吃的残酷规则,拿了金牌,成为人上人,而其余人,通通变成了失败者,包括亚军在内,只配享受残羹剩饭。至于体育本身的意义,体育与普通国民的关系,不再有人关心,也不再当回事”。

这种单一化的竞技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离开了体育本身,赛场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赛场,体育不再是寻常意义上的体育:体育中附丽了太多功利的含义,它更多地承载了一个古老国家的民族主义之梦,成了向世界同时也向本国人民展示强盛和威力的手段。体育不再是全民锻炼身体的活动,更不再是培育公民精神的一项活动。在雅典,人类最早的大规模体育盛会诞生的地方,体育天然地带有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训练合格公民的功能。《奥林匹克》说得很清楚:“以种族、宗教、政治、性别或其他理由,对某个国家或个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与奥林匹克成员的身份不相容。”“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王云五先生对于现代体育精神有深刻的领悟,他曾精辟地指出,一个人从幼年、少年到青年,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无形中养成团体精神、正当竞争、守规则、忠诚、毅力、勇敢、忍耐、不骄、不自私等美德。他认为运动场不光是养成优良运动家的地方,也是优良公民的养成所,体育设施因此也可以看作公民教育的设施。这些话,我们于今天听来是何等陌生、何等隔膜?但真正的奥运精神,恰恰和公民美德、公民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

不同阶层能找到“同一个梦想”吗

篇13

当我们决定要搞神舟七号任务的时候,我们14名航天员全部投入到训练,包括专业知识、身体体能。他们训练的每一天、每一个动作都是打分的,每个人哪里扣了分都要记下来给他们看,让他们服气。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身体状况和训练状况进行排序。然后航天员训练中心先拿出意见,由总指挥部选拔评审委员会投票选拔,根据分数高低,前三名一组,后三名一组。这是初选。

选出来的这6个人马上投入围绕神舟七号展开的专业训练。这个时候,就以训练成绩为主了。第一阶段是身体训练,第二阶段以强化心理训练和专业训练为主,然后再排出名次来。

六个人通过两轮的投票,结果没有发生名次上的变化,排在前三的还是他们。

也就是说,这次上天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选中,水到渠成的,素质与成绩是他们入围的依据,他们是在14名航天员中脱颖而出的。

现今为止,我们在看过奥运会后,又紧接着看神七飞天,在我们国家选拔制度中,在这两个项目的选拔上,是纯专业选拔,选拔的标准完全是凭本事,符合标准就入围,达不到标准就淘汰出局。一个是体育赛事,竞技体育是以成绩论成败的,不以资历来排辈,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指引下,后门与关系完全是行不通的因素,没有领导关照的因素可以起任何作用,如果说,把领导关照的因素带到了奥运会,那竞技体育已被大打折扣,损失的是运动员的利益,影响的是民族与国家的形象。可以设想,有那个领导可以在残酷无情的竞技场上做手脚,官衔最大的领导也没有这个胆量去打此等招呼。

那就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去决定一切,奥林匹克的竞技舞台就是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平台,一个让全世界的人都信服的比赛法则。看过了奥运会,心中就有一种信服的,人类社会何时都能推行这种选拔机制,一种完全排除了人为因素的选拔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