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生课外阅读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生课外阅读

篇1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09-01

阅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再好的教科书和课堂学习是有局限的,处在知识激进时代的学生,尤其需要博览群书,汲取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来填补课堂学习中自己在知识与能力上形成的空缺。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第四阶段分目标明确指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但当前初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一下的问题:有的学生想读书,但是无书可读;有些学生的课外读物良莠混杂,阅读以后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学生没有把课外阅读当成学习任务来完成,所以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因此激发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有个老师曾经在不着痕迹地却又非常成功地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西游记》原著。她先播放《西游记》的电视剧中的某个情节,提醒学生仔细观看,然后要求学生很详细去谈刚才所看到的内容,当学生把所有的内容基本找出来后,她再出示原著,让学生读,并且找出电视画面中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地方,学生很快就能找得出如景物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等。老师再问,那这些描写,它在我们阅读时给我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学生很快就能谈他们的感受:原著中很多地方的描写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老师趁热打铁,你们愿意去阅读原著吗?学生当然热情高涨。另外给名篇、名著编写导语也是个不错的办法。要编导语首先要读原著并且要写出既忠实原著又有诱惑力的导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饱尝各种角色的体验,既可以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又可以挖掘阅读中的兴趣点等。

二、营造阅读氛围

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学生自然对阅读有更浓厚的兴趣。

1、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另外,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是优化阅读氛围方法之一。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衔接,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2、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影响最为深刻。家庭阅读环境受到了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水平,家长对阅读的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条件的家庭,家长应该购买一些适合孩子特点的书籍,让孩子呆在家里的时间有书可读。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孩子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孩子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导性地用读书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比较紧张,但每天还是可以挤出时间来阅读。不同阶段的时间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时间长些的假期可以阅读名著,课间、午休前、晚睡前这样的零散时间读报纸、杂志等较合适。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过了就像水过鸭背没留下任何的记忆,那也就没什么意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思。读了文章后要认真思考,思考这文章给自己带来哪方面的收获。另外还要多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记”结合印象会更深刻,在阅读中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读、记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因此多写这环节也不能缺少,而且在写中要求运用上自己所积累的。这样长期的督促与指导,大部分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四、开展读书活动,加强激励和评价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加以促进。(1)每个星期固定用一节课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读过的文章或作品介绍给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或复述精彩片段。

(2)班里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的读书笔记,并让获奖者介绍经验,与比较落后的同学结对子,达到共同提高。(3)年级里还可以举行阅读比赛,通过检测的方式进行。这样不单能检查到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检查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就会主动去阅读更多的作品,而且在阅读中做好积累。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通过长期有步骤地指导下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高。

篇3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精神建构的关键因素。初中生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尤其是农村学生存在很大的课外阅读障碍。为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便为后续研究和教学提供相关指导。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城市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1)班45名学生和农村中学宿迁市孙园初级中学初二(4)班56名学生,一共1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从阅读活动的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12题,包括10题封闭式问题和2题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分析处理,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描述,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问卷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为保证答题的客观性,事前曾告知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科成绩评定无关,要求每人独立完成,客观答题。

三、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城乡差异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每人都有课外书,其中97.8%的人拥有20本以上;26.8%的农村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书,藏书在10本以上的只占28.6%。城市学生周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占8.9%,而农村学生占57.1%。一年中,10.7%的农村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阅读20本以上的农村学生占8.9%,城市学生占31.1%

2.初中生及其师长对于课外阅读态度的城乡差异

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赞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城市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度要高于农村。学生基本都很喜欢课外阅读,但原因各异。城市学生的阅读兴趣71.1%来自内部兴趣,或者已经把课外阅读自觉养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认为有意思;而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60.7%源于外部兴趣,认为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3.初中生课外阅读途径的城乡差异

城市学生有40%表示零用钱大多用来买课外书,这样的农村学生只占14.3%,大多数农村学生很少自己花钱买书。城市学生的阅读途径较为丰富,最主要是自己买书读,有24.4%的学生选择利用图书馆资源,13.3%选择在线阅读,最后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农村学生的阅读渠道相对单一,最主要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基本无法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

4.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城乡差异开放性试题中,学生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三本课外书与教师推荐过的一本课外书。城市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外国经典名著,农村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四大名著,作文选也被多次提及。城市教师推荐最多的是《爱的教育》《朝花夕拾》等,相对集中于中外文学名著。农村教师推荐最多的是《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相对集中于教辅类用书和古典文学。

四、讨论

(一)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稀缺,途径单一

就调查对象所在中学孙园中学而言,学校前后两栋校舍,却只辟了一小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室。室内只有两个书架一共三五百本书,其余空间都用于堆放杂物。图书室终年关闭,形同虚设。对此,有教师称:农村的教育经费这么紧张,工资都难发,哪有闲钱去不务正业?校园外有一家新华书店,赫然在目的是新华书店里卖的竟是鞋子。书店老板介绍说,原来这里确实是新华书店,由于顾客少之又少,终于开不下去关了门,但换一个门面招牌又需要花费一笔,故而新华书店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新华鞋店。于是,校门口的小书店便成了唯一,其中有武侠和言情系列,更多的是教辅用书。

学校无法提供课外阅读资源,而家庭更加无力负担这一额外开支。被调查者的父母,90%都是农民,家境普遍不好,一些学生甚至上不起学。一名学生曾留言说:我来自一个农民地区,我的父母都非常的穷,可是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为我上学的事的钱担忧,就紧紧为了上这个学校就东借西借。到了最后我姐姐终于把钱借来了。(这是学生的原话,可以看出还存在错别字和语病。)农村学生很少自己买书读,亲朋好友是他们最主要的图书来源,但是,一样身在农村的亲朋好友,又能有多少藏书来填补这些孩子成长中的空白?

2.课外阅读压力过大,功利心强

被调查者的学习任务繁重。仅仅是初二,学校的作息时间就从7: 20排到了21:25,学生回到家还要写作业,一般到23:00才能写完。除有形的课业压力外,他们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负担。与城市学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农村学生如果想跳出农门,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正如孙园中学的校训所言:读书成就命运,刻苦改变未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一旦不能抵达未来的平坦通途,学习便被视为一种奢侈。在被调查的班级里,有一张课桌始终空缺。学生告诉我,那个女生成绩中等,家境又不好,家长看她大学无望,权衡再三把她领回家了。

农村学生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考试,这必然在无形之中给课外阅读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原本丰富多彩、自由驰骋的课外阅读极易丧失其阅读原动力。

3.课外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指导

被调查者几乎没有接受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法的障碍使得很多学生的阅读事倍功半。 一个学生诉苦道: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样,我也想多读点课外书,有时下课,我也不出去玩,晚自习回到家也接着看书,我的脑海里整天装满了看书,并且我已经行动了,但成绩也没提高,我究竟怎样学习才能使成绩提高?

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农村教师普遍读书少,阅读经验不足,又限于资源匾乏,难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的指导都有所欠缺。很多学生提到老师曾给他们推荐过的课外书就是教辅类用书:

S1:老师推荐的全是有关学习资料。

S2:老师推荐我们看过作文书,看些跟学习有关的书。

S3:老师没有列举书名,只是让我们多看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因此,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不注重方法,往往难成体系,收效甚微。

(二)城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途径多样

大多数城市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过硬,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就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而言,学校按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成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2万册,报刊260多种。馆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图书馆每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而且学校还安排各班每周进馆进行专题阅读。此外,图书馆定期会有新书推介和经典导读,并经常组织读书笔记评展等活动,学校还花费不菲,聘请余光中、刘墉、李敖等作家、名家为学生做讲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十三中校门口也有一家小书店,主要销售教辅类用书、青春流行读物与体闲杂志。由于地处市中心,周围书店较多,学生常常能在第一时间购买到新书。

被调查者家庭大多物质条件优厚,家长不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经常主动给孩子买书。一名女生说:我妈开学会给我买一次书,主要是参考书、练习册之类,放假时候她会给我买课外书。妈妈总希望我多看点课外书。一名男生说:爸爸每天下班都会从单位带一沓报纸回来,他也叫我跟着随便翻翻。而家庭电脑的普及,也使得在线阅读成为城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之一。

2.课外阅读系统性强,指导得力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都得到了教师十分有力的指导。

从教师推荐书目可以看出,城市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经典文学作品,且古今中外兼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体齐备,系统性较强。

篇4

本研究试图通过个案调查从课外阅读的态度与目的、方法与内容、时间及数量、来源、影响因素和环境支持等维度出发,结合新课改推荐书目阅读情况,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作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和城市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与被试。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实验中学及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民建乡中学为研究对象。以初二年级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100%,其中农村、城市学生各60名,男生30名,女生30名。农村和城市学生人数持平,男女比率持平。

(二)研究工具。

1.问卷调查。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即阅读的态度与目的、时间和数量、影响因素、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环境支持。根据以上维度设计半封闭式问卷,共18题,其中单项选择17题,开放式问题1题。此外,我们在问卷最后列出了新课改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从学生读过与否,喜欢哪类书籍等方面进行调查。

2.访谈

访谈提纲主要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出发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与目的。

在所调查的120名城乡学生中有115名学生认为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必要,占总人数的95.8%,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有64人,占53.3%。可见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课外阅读的目的上,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城乡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都有明确目的。选择扩大知识面的有80人,占总人数的66.7%。辅助学习的有19人,占15.8%。娱乐消遣的人也有19人,占15.8%。

(二)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课外阅读有必要,但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却不容乐观。由表1可以看出,城乡学生每天都坚持课外阅读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13.3%,经常读书的50人,占41.6%,偶而读书的50人,占41.6%,几乎不读书的还有4人,占3%。

在表2中可以看到:农村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明显少于城市学生。经总体比率差异显著性检验得出Z=2.6>2.58 (p=0.05),城乡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调查结果与1996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阅读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得出的结论,即:“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多”相似。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在阅读时间上城乡学生存在差异外,在学生每学期阅读的课外书数量上城乡的差异更为明显。见表3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刘洪全认为现在的初中生以每天阅读1小时,每本书20万字计算,每学期初中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底线为5本。②参照这一指标,我们可以看到,云南城乡有相当大一部分初中生未能达到底线。

(三)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在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上农村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别:第一,城市学生多选择没有精力,家长不支持;第二,农村学生选择没有合适书籍明显多于城市学生,这一倾向在我们开放式问卷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当我们问到“你认为不能实施新课改对扩大学生阅读量等要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农村学生回答由多到少依次为没书籍、没时间、城市学生多数回答没有时间。

(四)环境支持。

新课改实施以来,家长对学生阅读课外书支持增多,农村学生中选择家长支持的有51人,城市有49人,共计100人,占总人数的83.3%。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情况上,农村学生选择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有42人,城市有33人,共计75人,占62.5%,选择很少的农村有17人,城市有23人,共计40人,占33.3%。可见,农村学校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情况要比城市学校好得多。

(五)对推荐书目使用情况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调查新课改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施情况,考察推荐书目的使用价值,问卷专门列出了推荐书目所推荐的书,从学生是否阅读过和喜欢的情况进行调查。(见表4)

从读过的书目看,城乡学生都读过推荐书目中的书,但只有6本书的阅读率超过了50%,且城乡学生对推荐书目中所列的书全读过的几乎没有。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1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因此城乡学生对推荐书目的阅读情况与新课改提出的“关于加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喜欢的书目中看,学生大多爱看小说类的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冒险型,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其中《西游记》的喜欢人数占总人数的57.5%,超过了一半。二是励志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而散文、诗歌类文学作品不受学生的欢迎,如《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等。

四、结论及建议

(一)城乡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学校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学生基本的课外阅读时间。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以上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虽然新课改的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学生的课业负担却只增不减,甚至在原有的基础科目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所谓素质教育的活动作业。初中阶段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时机。因此,学校首先应转变育人观念,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其次,学校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从设施、管理上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支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除了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解决学生没书读,没好书读的问题,将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确保新课改关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二)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不足,条件较差,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改善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购书花费明显少于城市学生,从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上看,农村学生选择没有合适书籍的人数多于城市学生,所以很难达到新课改关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应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出,努力建设好农村中学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而农村中学除了有效利用各种图书资源在校内开展全校师生捐书、献书建立校园流动图书角等活动外,应积极争取校外的帮助,将自帮与他帮结合起来。可通过和城市学校建立互帮互助机制的形式,为学生开辟多种图书借阅渠道,即:以农村中学为依托,向城市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农村学生定期将所借的书进行交换,形成一种滚动的借阅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达到资源共享。

(三)城乡学生未培养起做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时应做到三到,即心到、口到、手到”,伟人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阅读是要有良好习惯的。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城乡学生不擅于作读书笔记,尤其是城市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各任课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5

课外阅读不但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良好的性情,扩充其生活经验,增加其社会活动能力。中学生中凡是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几乎都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中受益。鲁迅及老舍等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们正是在青少年时期坚持了广泛的阅读,才积累了深厚的语文功底,写出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下面,笔者围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其目的主要是指导学生能科学地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合理利用阅读时间,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开发课外学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二、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步骤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目录:课外阅读的关键在于选择确定阅读书目,由教师推荐最值得阅读的书目,让学生亲自参与书目的制定,最后由师生共同商量确定。

我们班最后确定的必读书目如下:《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三字经》《弟子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中华成语故事》《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等。在选择书籍时把阅读中外名著和阅读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刊物结合起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和动力。

2.采取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笔者建议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每天定时阅读一至两个小时;每周用两节课重点指导;每月、每学期规定必须读完几本书,确保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以此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在七年级安排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西游记》《繁星春水》《童年》等浅显易懂的著作,八、九年级安排阅读《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等著作。

3.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手段:课外阅读中的名著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辅助理解。如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又如组织学生到书店和图书馆查阅摘抄有关对名著鉴赏的书籍,开拓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4.专题研讨会:每完成一个阅读任务后,教师都与学生一起制定研讨专题,让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来、说出来,相互交流。例如在阅读完《水浒传》后,笔者就拟定了如下专题供学生研讨:《梁山好汉绰号如何分类》《众英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吗》《谁才是真正的好汉》《梁山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梁山不被招安行吗》《梁山好汉是如何排序的》……这样可帮学生独立地理解作品,真正走进文学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5.小测试:形式多样的测试有利于检测学生对书籍内容掌握的程度,以方便制定和完善下一步的阅读计划。如在阅读完《三字经》和《弟子规》后,在班内开展背诵比赛活动;阅读完《三国演义》后,开展讲三国故事活动;教师还可以出一套针对某部作品的测试卷,把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囊括进去。

三、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吕叔湘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课外阅读不可以放任自流,因为它毕竟不同于课内阅读,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指导学生探索阅读的规律,能迅速捕捉基本信息,如标题、作者、基本内容、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文章特点等;指导学生能快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等。快速阅读是一种阅读能力,阅读的速度快,效率高,就能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掌握圈点批注、作笔记,写摘要,写读后感以及精读、泛读、跳读等基本方法。

3.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时,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看出门道,帮助他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原著;其次要指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不要盲从,如《水浒传》的主题,就有学生认为不全是表现“”的;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如从《三国演义》中知道了刘备的性情宽厚,曹操的奸诈阴险和雄才大略,从《水浒传》中知道了鲁达的嫉恶如仇,武松的快意恩仇……

4.指导学生阅读优秀刊物的方法:许多优秀刊物的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帮助他们放松心灵,调节生活,扩大知识面。以《读者》为例:可首先让学生看“封面”,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画面的主题,并给画面起个题目,然后与作者的题目放在一起比较优劣;阅读“幽默”部分,要指出其讽刺的内容及手法;可重点赏析优美的文章,并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然后谈感受。

四、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有特殊作用:学生阅读时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对人生、对社会、对真善美的领悟和思考。对于还未走向社会的学生而言,其正面引导作用不言而喻。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对作品的反复品读、理解、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3.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以来,初中学生有重视数理化而忽视语文的倾向,母语教育得不到重视。课外阅读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语。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6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课外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但在日常教学中,课外阅读课被边沿化,课型资源疏于开发,已成为语文课的短板。鉴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推进校园阅读,提高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结合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段课外阅读的能力目标

七年级:1. 逐步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坚持不间断的课外阅读。2. 概述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3. 初步学会用批注法精读优秀作品。4. 摘抄积累一些优美句段。

八年级:(1)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能自觉阅读并能有计划地课外阅读。(2)能用批注法阅读作品,对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和能力。

九年级:①有广泛的阅读兴趣,能学会主动选择课外读物。②能从作品的内涵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③对作品有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④具有初步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二、推荐适合初中学生的阅读书目

虽说是“开卷有益”,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好用书,推荐书目时要分清主次,突出经典名著,辅之以时尚刊物,可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至于推荐的方法,我们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比如,复述一个故事情节,朗读一段优美语段,简介一下全书内容,播放一段精彩视频,讲述一些作者生平,设计一些问题等。总之,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呈现相关信息或设计相关问题,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的课外阅读方法主要有:

1. 精读:即字斟句酌,反复体味。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 略读。即简单粗略,知其大概。这是一种快速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

3. 浏览。即一目十行,旨在意会。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做一个大致的浏览,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

4. 摘记。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

5. 批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的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可以就词、句、段作批注,也可以在文末就阅读的心得作注。

当然,阅读的方法绝不仅限于以上五种,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读物等实际情况采取合适之法。

四、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交流

课标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的评价,在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情况的汇报与流,使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汇报交流中注意三点:首先,交流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谈体会,说看法;可以谈阅读作品的主要收获;可以对作品提出疑问、困难或建议。其次,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可以师评,也可以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点评,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好的建议。最后,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组织读书会,交流阅读体会;可以举行朗诵会,由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进行诵读;可以举办展示会,将学生所写的书评、读后感内容摘要等,经评选后展示。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为主。

五、课外阅读指导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92-01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后,通过具体的教与学的实践,我渐渐认识到,中学生语文水平能否提高,与其课外阅读量的多少有着十分明显而重要的关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延伸和补充。新课标要求初中三年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最少要达到200万字,这个阅读量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的最低要求。只有保证了阅读数量,才能带来阅读实质的变化。学生的主要学习渠道是课堂学习,而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充实和扩大的最好途径莫过于课外阅读。新课标强调要多读书、多积累,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大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尽可能多的阅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凸显出来,进而从“量”中读出“质”来。笔者对梅河口市郊区6所中学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课外阅读内容比较单一。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目的性不明确,主要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很大一部分学生爱看时尚杂志、流行小说及娱乐八卦方面的书,在书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中学生所读的小说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武打类、言情小说类书籍,男生的世界中是一片打杀之声,女生的世界中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至于古今中外名著、历史书籍、科学书籍则看得较少,说到《简爱》《红与黑》《飘》《爱的教育》等书,学生都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书。

第二,阅读兴趣被动。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完成作业占用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学生基本没有空闲的时间,大部分学生不看课外书。再加上学习习惯不好,学生没有形成自主阅读习惯,而有的学生尽管完成作业后有空余的时间,也只是浏览网络小说,看一些快餐式的书籍,这些书籍不用动脑筋,而对那些厚厚的大部头的名著,学生的兴趣却不浓厚,学生们表示这些书籍内容较深,无法瞬时理解,需要动脑筋,因此不爱看。

第三,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他们都有自己的固定阅读时间,有的是睡觉前,有的是午休时间进行阅读,阅读时间最少是半个小时。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每次进行阅读的时间也没有最低限度,大部分是看心情而定,有空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就多读些,反之,就少读甚至不读。同时,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阅读,看书就头疼,究其原因,学生从小没有机会去接触阅读,加上考试压力,学生无暇顾及阅读。

另外,学生没有学到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同时,有的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造成学生无法静心阅读。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一些自己指导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第一,采取灵活形式,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办法走入书籍的世界,没有领略到阅读中学到的丰富的知识,没有感受过大师笔下那些生动的语言,活灵活现的人物,没有看到那书中有趣的世界。因此,要在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关键是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揣摩学生的阅读心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有很多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开展给名篇、名著编写推荐词活动。要写推荐词首先要认真读原著,学生想要写出忠实原著具有诱惑力的推荐词,就必须认真阅读原著,并且对原著的内容有所理解与探究。这个活动,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的积累,又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推荐适合书目,重点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整体的接受能力差,欣赏文学水平较低。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阅读书目。例如,对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推荐的图书要侧重于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具有故事性、文学性、趣味性的书籍是最好的选择,像《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同时,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把书中的生字生词、精彩词句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在“读后写作”部分尽量写出自己读书后的真实感受。对于学生所积累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并定期举办活动,让学生展示成果。

第三,家校配合,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想要学生参与到阅读当中,就要建立良好的学生读书氛围。学校要开设阅读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除了提倡学校阅读外,还应该开展“书香家庭”,父母孩子一起读。

【参考文献】

[1]杨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人才开发,1994

篇8

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人类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大文豪无不是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有骄人的成绩,因此,课外阅读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一)知识的全面补充

课外阅读不仅是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高效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来自课外的源源不断的知识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避免造成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偏科严重和理解运用难的现象。

(二)人格的良好塑造

健康的课外阅读对健全中学生心灵和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大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然而,初中生对老师的教育具有普遍的抵触心理,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同龄人和课外书本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提供给初中生健康的课外书籍,引导初中生关注生理的变化,教会他们如何应对青春期面临的第二性征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有利于健全初中生的人格,让初中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三)个性的长远发展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生只有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创新。另外,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活跃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判断与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因此,加强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事情想问题,避免盲从随大流,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审时度势,保持自己的个性。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障碍

初中生要想获得全面的知识,必须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但是由于图书设备障碍、压力等原因,我国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基本设备仍然是瓶颈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特别是图书资源严重匮乏,让农村初中生几乎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条件。而对于城市而言,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大等原因,藏书丰富并且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并不是很多,部分学生只能到书店阅读或相互传阅,但这样的时间和资源毕竟不多,这就成了限制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客观条件。

(二)主观能动意识的缺失

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初中生的升学压力增大,加上学校和家长的不支持,使得看课外书必然会耽误学习,考不上高中今后就没有出路等错误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让学生从心底对课外阅读产生排斥心理,从而缺少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很难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学习的不自觉性对课外阅读的危害是致命的,不仅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反而会加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得其反。

(三)应试教育下升学难

在我国,考试是进入上一层级学校的通行证,为了进入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学生千方百计想取得好成绩,于是,各种辅导资料应运而生。在各大书店,辅导类资料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有学生要选择课外读物,也逃离不了选择课本辅导类书籍的怪圈;而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的诗歌等优秀读物,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课外书籍,这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因素。

如何着手解决这三大问题,需要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起努力为初中生的阅读提供更好的条件,努力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以及知识的覆盖率。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制度保障

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读有益的课外书。另外,学校应该制定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完整的图书管理办法,规范图书管理,安排专人采购健康读物、检查图书配套设施。应将数量是否齐全、书目是否实用和过时、图书质量是否过关、专项资金使用细则等情况,作为重点督导内容。每周推荐优秀书目,指导初中生如何选取适合本年龄段的读物。

(二)完善评价机制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关注结果和效益。只有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考核,才能知道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为此,需要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一是开展具有特色的阅读活动。二是在平时测验和正式考试时加大课外阅读知识在总分中的比重,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阅读效益产生全面的了解。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39-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阅读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技能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尤其是课外阅读,它已经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外阅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阅读时间不足、阅读内容不明及阅读方法不对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诸如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课外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内容模糊、课外阅读指导不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及课外阅读检查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一)课外阅读时间不足与检查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生在课外看书的时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与升学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少之又少,这不仅封杀了学生的兴趣,更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没有将课外阅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作业来布置,加上检查不及时导致课外阅读效果非常有限。

(二)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与兴趣不高

目前,很多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开展读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有学校不重视课外阅读原因,也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导致校园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此外,由于初中生喜欢看电视,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看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上,而无心阅读一些古典名著。

(三)课外阅读内容不明与指导不够

目前,初中学生在课外主要看的是一些小说,其中言情与武侠类占很多一部分,一般来说,目前,初中生课外读书无非是出于爱好及应考试两种目的,其中很多初中生面对如此多的书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此外,教师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方面关注不够,没能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进而影响了阅读效果。

三、优化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目前,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氛围不浓厚、内容不明、指导不够、时间有限及课外阅读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更不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量,将对学生带来终身的财富。

(一)确保课外阅读时间,注意阅读的实际效果

目前,很多初中生课外基本上是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看电视或者上网上,真正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一般来说,要真正使学生课外阅读起到实际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坚持阅读,确保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说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比如,学校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当控制学生测验与考试的次数;教师将课外阅读作为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且及时检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寻找空余的时间,合理地规划。此外,还可以采用开关于阅读的多种活动、创建学生阅读展示的机会及督促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等手段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

(二)积极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般来说,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既要从学校入手,同时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对学校来说,首先,要强化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建设书香校园,让浓郁的书香弥漫整个校园。其次,教师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成为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好榜样,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学校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开设课外阅读课,一般来说,每周安排一到两节就可,此外,在阅读课上让学生交流彼此阅读心得,促进共同发展。对家长来说,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控制他们上网与看电视的时间,进而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

此外,兴趣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通过名人名言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要借助榜样与教师实际行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怀着一颗强烈的阅读之心去畅游书的海洋。

(三)介绍优秀的读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般来说,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适合其身心发展,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让学生看得懂,促进其全面发展,通常情况下,给初中生推荐的书包括中外文学名著、当代精品美文及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通过这些书籍或报刊杂志来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扩大他们的视野,进而提高其人生境界。

篇10

一、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主要是跟着老师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博览全书,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以便于为学生做榜样,并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在课内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课程导入,融入一些个人阅读的实际和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多数家长早早就为孩子们规划好了升学之路,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格培养的重视度远不及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家长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认知理念和态度,能够接纳并鼓励孩子们去学习汉语,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家长,在为孩子们选购课外阅读书时,应当准备积极向上的读物,不仅限于随堂习题讲解,还应鼓励他们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三、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对于初中生而言,应当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要意识到汉语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将自己有效地融入课外阅读之中。实践中,应当多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习惯,从而真正转变阅读思想观念,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四、保证时间,创新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时间安排过程中,应当注意:(1)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因初中生的汉语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应鼓励他们大声地朗读,并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背诵古诗词,提高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认知与鉴赏能力,并且通过阅读近当代作品、《语文晨读》等,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在开课时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一下自己的阅读成果。

篇1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指出,

“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可见,阅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一项调查显示: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而且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不值得阅读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由此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初中生确实太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近些年,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课内文章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借助课文,以点带面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具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走向大语文课堂,走向较为开放的语文教学境界。

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讲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随即一转,问道,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这个讲故事的长妈妈的故事?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在讲完看社戏这个情节时,我又适时地问学生,在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除了去看戏,还有没有其他的好玩的事情了呢?大家去《朝花夕拾》中找答案,看看谁了解得最多!课后,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朝花夕拾》的热潮。

2.结合节选,抛砖引玉

叶圣陶曾经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在7~9

年级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册书均有一部名著入选,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中仅节选其中的一两个篇章,不可能全部放入教材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这些相关的名著。

比如讲到书中《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孙悟空两调芭蕉扇时,我课前给学生几个问题:①铁扇公主为什么那么恨孙悟空?

②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③孙悟空最后怎么借到芭蕉扇的,是靠他自己吗?这些问题节选部分或有(但不详细)或没有,需要学生去名著中找答案。课堂上让找到答案的同学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看他讲得对不对,并进行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自觉地去阅读《西游记》。其他的名著阅读也可以这样安排。

二、以营造班级阅读为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地方,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受熏陶,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在自己的班级,一般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美的图书柜

在我们教室的后面,有一个由我们学校统一订制的精美的图书柜,图书柜的上面两层排满了文学、地理、科技以及历史等各类图书,下面挂着一排报纸或摆着一些杂志。《环球时报》《苏州日报》《扬子晚报》《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报》等读物。这里是一个小型的班级图书馆。由大家统一负责整理、更新,课间饭后,图书柜的读者很多,大家边读边交流。原来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渐渐地成了图书柜的常客。

2.办公室读物角

如果教室里的图书不够用,还可以到我的办公室里来选。在我的办公桌后面,还有一张桌子,专供摆放一些优秀书籍。这些书籍大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还有一些是我家里的藏书。我把这些书都编了号供大家借阅,并制订了阅读细则,比如爱护书籍、及时归还等就是其中内容。

3.阅览室阅读课

我们学校每周有课外阅读课,我经常带着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去阅读,这里整洁明亮,图书种类繁多,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爱读的书籍。在这里,大家安静地享受着这里的资源和环境,是个不错的阅读之地。

三、以开展系列活动为辅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读书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课前演讲

每次上课前5分钟,我们都邀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播报一则新闻,可以评说见到的一种现象,还可以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讲明理由。其他同学从姿态、语速和内容等方面为其打分,差不多一个月一轮(我们的班级大都二十几个人),分数前面的十个人会得到一个小惊喜(小礼物)。当然,有些人有扭捏之态,不愿张口,我们平时就多鼓励他们,还为其设了个进步奖。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大都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让班级同学做评委来打分。这种竞赛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摘抄评比

篇12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尽人意。有调查显示,现在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15分钟以上的仅占32%;读物阅读范围以课内为主,约占72%,课外的读物仅占28%。以阅读四大名著为例进行调查,阅读的比例也很低。古典名著读得太少,不但影响了汉语书面语程度的提高,而且很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利于优秀人格的形成。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文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又显得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无书可读。没有课外书可读,学校图书馆资源不足,学生很难借到适合自已阅读的图书。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初中,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根本不对学生开放,仅作“摆设”而已。很多家长出于教育功利的目的乐于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而不给孩子创造读书的条件和氛围。一些农村学生受到地域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更是缺乏获取课外读物的机会和途径。

二、不想读书。现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各种传播媒体如洪水猛兽,铺天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电视中一些娱乐节目、网络中的游戏,对理智性不足的初中生有很大的诱惑,一些学生迷恋于电视和网络,不愿意读书。

三、不许读书。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整天面对一大堆标准化试题的训练,忽略了课外阅读。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甚至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进行的课外语文活动视为不务正业。一句话,凡是“不考的就不要读”。

四、所读非书。初中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由于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甚至把不良信息读物摆上了选择的行列。

五、读不好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外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省市已经把名著知识列入了中考范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依然没有给学生自由阅读名著的机会,课外阅读教学几乎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学生只是揣摩和识记老师的标准解读。不能自由的阅读和思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做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

篇13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52―01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据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阅读兴趣的培养

1. 教材与课外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外阅读不能孤立进行,最有效途径就是结合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 积极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创建班级图书库 ,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兰州晚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级平时收集的废纸、饮料罐转卖。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2)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竞赛是激发青少年学生主动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经常在班上或年级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优化阅读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