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的作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作为教材的拓展与延伸,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提高句法的运用程度、扩大词汇量和丰富学生的情感等。本文仅就课外阅读的特点及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基本特点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教材是课本,它是学生接受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最重要来源,但是仅仅只将课本上所提供的语言教材作为阅读学习的全部材料,那是不够的。学生接触的材料少就不容易产生对比、概括和总结,进而影响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课外阅读是指课堂以外的阅读,而不是在课堂或课内,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的。它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选择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让学生学习,并以此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英语课外阅读的特点表现为:
(一)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把阅读做为一种学习生活的调剂。尽管阅读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英语水平,但也可以把英语阅读作为丰富生活的一种娱乐。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的阅读技巧有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加强,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接触到更多常用的英语词汇,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选择性范围广,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一些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独立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学习状态,选择自己喜欢的杂志、文章或刊物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趣味性。
课外阅读不像课内阅读,具有针对性,学生是完全以自己的喜好来阅读的,这样对学生的阅读的限制变小了,阅读范围变广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可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语言工具,在吸收语言知识的同时扩大阅读量,加快阅读速度。
二、课外阅读对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作用
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表现为:
(一)课外阅读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量要比强化词汇教学更为有效。因此,阅读是个积累词汇量的最好办法。学习英语就要扩大词汇量,就要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以此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现象。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不断接触和使用一些词汇,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广泛的阅读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二)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
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
(三)阅读有利于提高句法的运用程度。
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英语中还有很多的特有表达方式,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接触、学习和掌握。在不同的上下文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阅读中去思考、学习,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兴趣不是可以灌输的,而是要去培养的。学生在阅读材料中不仅可以学习作品的内容、组织结构、体裁、写作手法等,而且能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中慢慢培养出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在阅读教材中有还有很多优秀的语言艺术作品、优美生动的语言能让学生体会到美好的意境,从而让他们的情感得到美的陶冶,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事物。
(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这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所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的阅读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选书
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选书的前提是要求有较大的选择面,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教师还要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要留意报刊杂志,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扫除阅读障碍。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赏析精彩章节。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托尔斯泰《复活》等。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进行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要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
为此,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②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③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一、创设阅读条件
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视频远远比文字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手机、电脑游戏、网络聊天、微博也远远比书更具有诱惑力。面对这种现实,要让“低头一族”的学生放下手机捧起书,静下心来阅读,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好的阅读条件,为阅读穿上“诱惑”的外衣。创设阅读条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硬件配备,营造读书氛围。学生的从众心理较强,如果有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他们就容易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耳闻目染”正是入门的前提,那么学校就需要创建书香校园,建立全天为学生开放的读书馆,配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二、归还学生阅读的时空
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但毋庸讳言,教学质量即学生考试的成绩仍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各方面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尤其是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更为看重学生的高考成绩。于是,众多的教师即使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课内死抠课本,进行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在课外通过大量的练习、试卷、作业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此,学生又何来时间进行阅读呢?要想办法把阅读的时空归还给学生。日常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完成各科繁重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延伸到课内,利用语文本学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来进行课外阅读。
三、整合阅读资料
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保留适当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阅读资料,让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然而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自主获取的阅读资料多是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无厘头的搞笑作品、写影视歌星之类的时尚杂志、新生代的另类文学作品。高中生对阅读资料缺乏选择与鉴别,造成了阅读资源的浪费,阅读品味不高。现在的图书,更是种类繁杂,而且并非都适合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整合阅读资料,在阅读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应该“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四百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1]在《课标》中,语文课外阅读被提到了较高的高度,并且对学生一定时间内的阅读数量也做了明确规定。
吕叔湘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优秀作品的机会,接触优秀的语言主要是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2]语文学科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互沟通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内作品的兴趣以及感悟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如今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是十分饭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阅读数量少以及阅读品味低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就应该发挥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并且借鉴一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具体方法,将中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具体列举如下:
一、引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阅读的可选余地实在过于广阔,对学生来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选择对自己有益、能够提升个人素养的优秀语言作品是较为困难却十分重要的。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需要选择”,而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阅读经验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去选择,老师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帮助学生,《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具体推荐书目,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需要阅读的书目。
二、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是各种要素发展的共同要求,就是加强相应活动的‘有意性’,即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活动中有明确的任务,有完成的愿望和要求,人们思维的每一步骤都受思考者的目标所制约。”[3]加强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或者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目标应该注意不同的学生基础各有不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限定学生阅读书目的时间,以及阅读结束之后应该了解哪些问题。
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告诉我们,教师明确教学要求,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在他的大脑皮层形成一种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神经上的暂时联系,迅速接收信息,产生智慧。明确阅读目标使得学生有阅读的紧迫感,并且使得他们能够互相督促,完成目标。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反馈
课外阅读应该有所反馈,反馈就是把系统中某一部分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部分。课外阅读的反馈就是将阅读目标、阅读书目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输送出去之后,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将结果返送回来。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具体评价,起到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作用,也起到与学生有效沟通,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
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常见的有以下方式:1.可以给学生制定共同阅读目标,然后就某作品在班上举行读书研讨会,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对于所阅读文本也有较为深入的剖析;2.以黑板报、墙报的形式对于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展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一点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给老师,老师检查,并且给予恰当评价。
四、课外阅读应该和课内语文教学相联系
台湾地区的语文教学其中一大特色便是课内语文教学与学生写作紧密相关,作文题目以及作文要求和学生近期所学作品有内容上的关联,如此便达到了以课内学习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以写作提升对课内作品的感悟。课外阅读是否可以和课内教学形成这样的双向促进的状态呢?教师在这一愿望的实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能否在‘窥一斑’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知全豹’的欲望呢?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引导。”[4]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与文本相关却又在文本之外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感悟其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与水相关的环境描写后,由此可以引出与沈从文文风相近的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使得学生对这种语言方式有更好的体悟。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作用就是以课内带动学生对课外的探索,对相关文本产生兴趣,从而对文学阅读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活动是在哪些条件下和怎样的环境中进行的”[5]学校与社会所创造的读书环境是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与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定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高岚.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提供接触优秀语言的机会[J].语文教学通讯,2017.2.
正所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思想品德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应了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看重课堂教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足够了,学生专门看课外书就是在浪费时间,因此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的就比较少,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改也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外阅读被提上了日程,课外阅读在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课本上学到得知识通常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我们如果能更好的把它与我们的课外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一定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的。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课外阅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一、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课外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重要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的确十分有限,仅靠书本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从而促进知识的合理、有效吸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走入知识时代,强调终身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与此同时,社会也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阅读手段。人类所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比如多媒体、网络、影视、资料等等,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事实。这么广阔的阅读空间,就能满足学生们不同程度的要求,他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既开拓视野,又增长知识。
二、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课外阅读所获取的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吸收。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理论性的结论,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们不太好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在我们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一般都是简单的说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们学习兴趣也不高,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思想品德学习中记忆知识点也是挺枯燥的事,学生们学习起来很头痛,教师就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将所学知识点融入其中,通过看学生们喜欢看的故事,自然而然的记住了;一些政治上的理论,学生学起来也很困难,教师就可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调动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习惯的养成终身受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们可以成长的更快些,成长的更健康些,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理解会更加准确,有时这种记忆、理解会成为终身的技能,陪伴孩子们终身。
三、树立观念,增强意识。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渊源流传,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可借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应努力学习好这些知识,努力去做一名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理想努力奋斗,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心人民疾苦,受到人们的怀念,他们应当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成为现实社会中激励我们成长的动力来源,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偶像,我们要好好的利用它。
一、课外阅读的概述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说明阅读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小学生懂得阅读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从书中懂得更多的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可以说,一个人若想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教育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阅读不单单是指课内阅读,更多的还包括课外阅读。虽然课内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但单纯依靠课堂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阅读知识也是狭隘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和要求,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和学习思想。
(二)课外阅读的目标
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教会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积累良好的语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发展自身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因身心尚未发育健全,鉴别能力、免疫能力都较差,面对市面上形形的书籍往往不知取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语言生动、体裁丰富、难度适合的读物,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思想能力、认知特点等,认真帮学生选择有益的读物,防止学生徒劳无功,甚至深受其害。
(一)与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鉴于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和枯燥性,笔者建议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时最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如课堂上教授了教材中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么教师就可以据此指导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世界优秀童话故事》《格林童话选》等。
(二)与小学生阅读认知水平相当的书籍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同时又富有好奇心的特点,可以推荐阅读《小学生美文诵读》《语文分级阅读》系列丛书,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作品等。这类儿童文学经典书籍不仅与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还能够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他们的精神世界,敞亮他们的心扉圣地,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学追求。
(三)与时代感相适应的小学生读物
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听取时代召唤,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与时代感适应的文学读物。如全国电视台都在热播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那么教师就可以据此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革命题材小说《红岩》。这类读物有紧跟时代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是课外阅读的宝贵资源。
三、课外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一旦掌握了正确阅读方法,就能够养成独立阅读并思考的能力,以便在浩瀚书海中游刃有余地形成自己的思想看法。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阅读方法:
(一)略读与精读
针对不同的文章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是对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的分析研读,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例如语言隽永、引经据典的文章采用的文学手法、词语雕琢、篇章架构等;但我国文学著作浩如烟海,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精读,这就需要学生要学会略读。略读是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抓住文章内容大概,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默读与朗读
古人曰,“读书十行俱下”说的就是默读。学生做题需要速度,阅读同样需要速度。默读是指不发声而用目光快速扫描文章的阅读方法,它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快速地对信息处理和消化。与此对应的是朗读,是指学生对所看的内容放声朗读出来,它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边看、边读、边想。二者既锻炼了学生的默读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摘抄与圈注
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道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圈点勾画能力,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将有关的字、词、句、段乃至全文摘抄,鼓励学生做摘抄笔记。同时,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想所感都记录下来,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读书交流课堂进行分享,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维松.春天正撒着欢[J].阅读与作文,2013,(03).
学习语文,就好比在池里学习游泳,而一旦喜欢上了课外读物,并且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则好比我们来到江河湖海里搏击江水,获得的是真正的本领。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重要途径还是来自广泛的课外阅读。因为,学习语文,没有相当的语汇量和句式,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就难以实现。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我们应该突破课本框框,走出狭隘的课堂,开辟课外阅读这片新天地。
二、教会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情感息息相通,与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相适应。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此外,结合课文以及教材中的“图书箱”的介绍,适当评介一些名家名作。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传授学生合理的读书方法
有了好的课外阅读读物,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
1.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2.要学会动脑,勤于思考。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71-01
一、引言
作为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作文能够良好地反映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等。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各个学校都在开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行当中,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改革和重视,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就提出了有效利用课外阅读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帮助小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小学语文知识体系。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就造成了小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在性格、特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其所能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一般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的,虽然有很多的学校都在推行“小班教学”,但是针对小班中的每个学生而言,依然是没有做到个性化的教学,教师采用的都是一般化的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参差不齐。尤其是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水平的差异明显,教师如果还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的话,那些写作能力比较的差的学生将还是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通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发现,一个比较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必须是要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拥有自主表达自身观点和想法的勇气,养成务实、诚信的写作习惯。同时,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措施鼓励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有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不断丰富自身的词汇量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达到小学语文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逐渐地形成属于自身的写作特点。
三、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1、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一个心智还尚未成熟,注意力、毅力等都还比较弱,缺乏对自身的有效约束的年龄阶段,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之后,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从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小学生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模仿,因此在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尝试中,应该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取中,安排一些名人书籍,有效地发挥小学生对榜样的崇拜力量,从这些相关的书籍中获取有效的知识。同时,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时间最长、最为熟悉亲近的人,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担负起相应的榜样的责任,通过与小学生一起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喜爱阅读的情绪不断地传递给小学生,并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以及语文写作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素材。
在小学语文写作实践中,令广大学生比较头疼的就是缺少写作的素材,因为受限于自身的见识、经验以及表达等方面的因素,小学生往往会出现写不出来或者偏题等方面的写作难题。因此,如何有效地积累自身的写作素材,是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除了小学生在自身的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之外,课外阅读是进行写作素材积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天进行30分钟的报纸以及书籍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训练,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并将评价的成绩计入到学期的总体考评当中去,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再通过自身的课外阅读,按照个人兴趣,将喜欢的词句进行摘录,在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也不断地积累着写作的素材,为语文作文写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3、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水平和热情。
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就涉猎到了不同种类的文体、不同作者的写作方式,从而使得自身的写作水平也有了提升。同时,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也就会知道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写作,写作不仅仅是作文题目的安排,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是对生活热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与学生一起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进入语文教育教学,并以其独具的优越性吸引了广大学生参与阅读,同时影响着他们的课外阅读。互联网阅读存在不足,如何取长补短,运用互联网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下面我就互联网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和影响,谈谈体会和见解。
一、网络阅读在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网络阅读的特点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对弥补纸质阅读的不足有重要意义。媒体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由此可见,网络阅读将在课外阅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网络阅读形式多样,具有阅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容易复制等特点,不同形式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感受,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三个关键性要素,首先是课外阅读的动力,其次是课外阅读的方法,再次是勤于课外阅读。网络阅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比纸质阅读更具吸引力。网络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阅读平台。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动机,科学的阅读方法,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网络阅读获取信息便捷,能够即时互动、在线搜索;手机阅读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相对于文本阅读形式,它提供了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内容。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
二、网络阅读在学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中的不良影响
1.网络信息的复杂无序给学生阅读内容选择带来很大困难。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令学生眼花缭乱,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迷失在网络的海洋中。同时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学生辨别能力不高,其中哪些是可以读,哪些不可以读,他们一时很难辨别。
2.不安全的信息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他们很难区分良好文化与不良文化,价值观取向趋于多元化。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威胁着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立,对于该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干扰,导致阅读低俗化,造成学生阅读品位下降,极易引发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衡。
3.网络阅读降低了阅读质量。在传统阅读中,信息主要是被固定在文本上,学生比较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有利于掌握阅读内容,进而深入思考探究。但是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阅读常常伴随广告的干扰,学生的思维被分割成不同片段,同时网页中的相关链接也会分散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无法进行纵深分析和思考,再加上学生本来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就使阅读变成放松娱乐的方式,娱乐化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实效,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养成浮躁的阅读习惯,难以专心阅读。
4.网络阅读助长学生对网络的心理依赖度。丰富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对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极具吸引力,这种吸引常常会导致他们对网络极度依赖,一部分学生甚至迷恋于上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往。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形成网瘾。
三、对学生网络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思考
1.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到日常生活,也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因此我们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健康有效的阅读,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老师教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到的就是一定要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写作文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大大的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然而在他们学习写语文作文的过程中还有一点就是要为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因为榜样的作用十分的强大,而且现在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厉害,所以老师应该不断的去利用他们的这种模仿能力,让他们去多看一些名人名著,通过看这些名人名著从而学习到很多东西,也能为自己在写语文作文时提供大量的素材,素材在作文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写一些素材进去也会为作文提很多的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同样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如果老师能利用一些课下的时间来陪学生去一块看一些课外的读物的话,那么就会大大的增强小学生们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
二、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现在的小学生如果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想要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或者想要得一个很高的分数,那么在他们的大脑中就必须有大量的写作的素材,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做到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想到该写什么样的素材,为了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必须在平时多多的积累素材,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去读大量的课外书,在读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好的句子、好的事例、好的格言等等都记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素材。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很少有自己去主动的读课外书,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外的时间去组织同学们进行课外的阅读,告诉这些学生如何去做?P记,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每人拿上一个本一支笔,遇到好的句子就赶快记下来,长时间的这样做下来相信他们最后一定能记下来好多的东西,平时作业做完的情况下也可以拿出来去读一读,增强这些笔记在脑海中的印象,慢慢的就可以做到灵活的运用,同样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将那些变成自己的话,这样的话会大大的提高自己作文的整体的一个水平,在我们不断积累的时候,我们的阅读的能力同样也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提高。
三、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不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我们每周用一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训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在阅读技巧训练中,我们注意做到阅读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生词量一般在3%左右。我们先后采用了《中学生课本同步读物》和《中学英语拾级读物》等材料作为阅读教材。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我们都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1)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扩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考试成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二、英语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作用
就我国目前教学现状而言,还有很多教师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之上。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机械练习、采取模仿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而不太考虑语境和意思。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只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等。这样就让学生只掌握学习英语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而无法真正的学好英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而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其表现如下:
1、阅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量要比强化词汇教学更为有效。因此,阅读是个积累词汇量的最好办法。学习英语就要扩大词汇量,就要增加所学词汇的重视率,进而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现象,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不断接触和使用一些词汇,增加所学词汇的重视率,广泛的阅读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2、大量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
3、阅读有利于提高句法的运用程度。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已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英语中还有很多的特有表达方式,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接触、学习和掌握。而在不同的上下文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一、英语阅读是英语课堂学习有益的补充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交流频繁、科学技术的进步,英语阅读能力的地位日渐突显。英语课外阅读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吕叔湘先生曾提出:“学生获得的知识百分之七十来自于课外阅读。”这正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和学习知识的辩证关系。因此,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作为一种优越的教育手段受到许多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在学习外语方面,其优越性尤为突出。在中国这样一个说汉语的国家里学习英语,尽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加大听和说的实践量,由于受到人的因素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听和说的实践量还是有限的。每天能保证听或者说两小时的英语恐怕就是最大的限度了。在中国学习外语,口语和听力多数是在语言实验室里、在课堂上、在听外语广播或与人交谈时进行,而且这种听、说活动是短暂的,有局限性的。但是这种不足却可以通过阅读得以弥补。外语学习的实践证明,学习外语不读书不行,而且读少了也不行。就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要读几十本书。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英语功底是否深厚就要看他有无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了。考查阅读的实践量大小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看它是否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因此,高职英语学习英语要加强课外阅读,使其成为英语课堂学习有益的补充。
二、课外阅读增强英语课堂学习的吸收
在课堂教学中,记忆力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一个国家的背景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掌握那种语言。背景文化的范围很广,上至政治哲学,下至风土人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样看来,只有阅读才能使人们的知识开阔和深化上去。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发展了,同时对课堂的内容也消化吸收了。
三、课外阅读增强是英语课堂学习的理解
课外阅读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学习难点的消化解决。难点是认知学习经常遇到的问题,高职学生正是在不断克服学习难点的过程中,知识获得长进,能力得到提高。而广泛阅读有关知识有利于解决学习难点。现代思维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动力是由思维内部矛盾决定的,即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况之间的矛盾。通过广泛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不断被高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所顺应或同化,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况,这样就会缩小学生原有智力水平与解决问题客观需要智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高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
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时,虽然能够看懂文章或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但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我们说外语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英语的人们需要阅读难易程度不同的书籍。而且,只读一种类型或题材的书籍也是不够的。比如,只读教科书不行,只看故事书也不行。一种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是极其丰富的。只有通过广泛的涉猎才能达到熟悉,并达到掌握它们的程度。做了,阅读就会变得流畅,学生也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有关内容和思想内涵,那么课堂理解的速度也就越快,准确性也就越高。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了和课文内容相同的认知,学生对说话、写作就会感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英语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6,涉及许多旅游交际用语。针对高职学生对家乡旅游景点比较感兴趣,老师组织让学生查找有关自己家乡景点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人物典故的文章,同时在口语交际课中和自己的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然后润色语言,写成作文。学生们有了初步的文字感知和生活素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写起话来也具体生动,有条有理,真实感人。同时,这样也激发了学生说话、写作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英语教学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