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供货商档案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医用耗材;供应商;资质文件;档案管理
医用耗材管理服务质量同医疗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所以强化医用耗材管理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资质档案管理贯穿医用耗材的管理过程,是确保医用耗材安全使用的有效环节。及时收集、审核并且更新医用耗材及供应商的资质是保证采购合法公开的基本工作。
一、医用耗材档案建档
医用耗材的档案同设备档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设备档案能够采用一机一档的方式,也就是每台大型设备都单独建立档案,保存设备全部的档案资料,但是医用耗材档案无法建立单独的档案。在具体的工作当中,精细化建档管理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将供应商作为主线来建档。根据医用耗材供应商的特点,实施每个供应商单独建档的形式,供应商的医疗器械,或者是医用耗材,都归纳到同一个档案当中。
(二)关联更名的供应商。相当一部分的医用耗材供应商,尤其是高值耗材供应商,从自身角度出发,经常更名甚至成立新公司,一旦发生这方面的状况,就需要关联新老供应商,合并保存它们的档案,从而实现供货资料完整连贯。
(三)实时动态监控档案材料。设备采购作为单次性的采购,采购档案当中资料也是一次性的,但是医用耗材采购属于多次连续采购,因为大多数的医疗器械资质证照有一定的有效期,存在着证照过期的风险,所以采购档案当中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动态管理,使用有警示提醒功能的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资质证照的有效期。
二、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内容
医用耗材档案归档的内容,需要包括申购、采购、审批以及验收等环节各方面的资料,根据档案资料的时间,能够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采购之前的档案资料管理。首先是审批表单。审批表单的内容主要包括耗材的名称、型号规格、耗材生产厂商、中标编码、收费标准、医保编码、耗材用途、科室、负责人以及审批状况。其次是临床试用表单,试用表单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用耗材的名称、型号规格、商标名、试用状况、同类产品对比、科室以及负责人的签名。
(二)采购过程当中的档案资料。首先是供应商资质方面的资料。供应商资质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登记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代码证、厂家授权销售证书、外国企业代表登记证以及质量管理认证等。其次是产品资质方面的资料。产品资质资料主要包括产品认证证书、医疗器械注册证、消毒卫生许可证书、消检测报告、计量器具批准书、CE证书以及FDA证书等。再次是采购记录表单方面的资料。采购记录的表单主要包括采购询价单、院内审计报告,谈判确认表、承诺书、供应商对比状况、谈判结果、谈判过程以及谈判人员包括监督人员的签名。
(三)采购之后的档案资料。一方面是入库验收表单。在医院收到医用耗材之后,需要严格履行验收手续,查验供货产品厂家、数量、规格型号、名称以及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等方面的内容,高值耗材还需要查验产品说明书、中文标识、标签以及条形码等。在查验结束之后,需要确保这些查验内容都填入到验收表单当中,并且需要验收人签名。一旦发生供货产品的包装或者是质量发生问题,产品的供货不及时以及供货数量不对,急需要退回货物给供应商或者是通知供应商限期整改,还需要填写不合格表单。另一方面是要合适应用反馈表单。在使用医用耗材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存在不合格问题或者是发生不良事件,需要使用科室填写反馈表单或者是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报告,反馈表可作为常规工作,每个月向科室发放调查一次,定期汇总。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生不良事件时及时把发生的问题反馈到医院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负责联络供货商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医用耗材档案开发利用
医用耗材供应商资质档案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只有发挥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精细化管理才有现实价值。建立医用耗材的资质档案之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一)为采购项目的审批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采用新品种的医用耗材之前,需要首先审核各种资质证照,确认合法性之后进行临床试用,采购项目审批环节提供上述材料,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为采购招标提供依据。医用耗材在进入医院的时候,院方应当同供应商展开谈判,查阅医院使用的同类产品档案,从而在确定供货方式、供货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争取优惠。
(三)为供方年检提供相关的依据。采购档案当中一方面保存供应商资质证照,另一方面还保存供货商本期当中的供货行为不合格表单记录,为供方年检提供充足的依据。
综上所述,医用耗材的资质档案精细化管理,可以解决当前医院耗材在流通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耗材的全程管理提供可靠的实现手段以及技术路线,有着比较高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对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1.2二维码是一种由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它具有编码范围广、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信息容量大、防伪能力强等优点。
1.3二维码依靠它强大的信息储存量能够把储存于数据库后台中的信息包含在二维码中,且二维码拥有防伪功能和错误纠正功能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维码的众多优势决定了它在医疗机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中所取得的重要地位。
2二维码的特点
2.1信息容量大
二维码符号是一个多行、连续性、可变长、包含大量数据的符号标识,每个条码有3~90行,每一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起始部分、数据部分和终止部分。它的字符集包含所有字符,最大数据含量是1850个字符。
2.2容错能力强
与一维码只具有校验功能相比,二维码不仅能防止错误,还能纠正错误,即使某部分出现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出来。
2.3成本低,易制作
二维码可以印制在各种常见的条码载体上,可以用各种标准的印制或打印技术印制。如:喷墨打印、激光打印、热敏/热转印条码打印机打印等。普通打印设备均能打印且传真件也能阅读,二维码的尺寸也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打印空间。
2.4可靠性高
在数据库的管理测试中,二维码也表现了其极高的可靠性。在阅读2300万个条码符号中,没有一例译码错误。而且可引入加密措施,提高其防伪性和保密性。
3二维码服务于试剂流通的整个过程
3.1体外诊断试剂的准入
医疗机构在更换或增补体外诊断试剂时须向有关管理部门提交各项信息包括公司资质、产品注册证等信息,试剂管理部门再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招标或询价议价确定产品后价格方能准入。
3.2体外诊断试剂数据库的建立
每个品种的试剂在准入后都要进入数据库录入基本数据其中包含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编码、配送商、产品品牌、产品原产地、进货单位、产品有效期限、药品注册证期限或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产品合格证号等一系列有关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生成二维码的基本要素。试剂管理部门将产品的有效信息录入到二维码中并打印带有二维码的标签。试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各种体外诊断试剂的二维码标签分发给各供应商,要求各供应商在产品出库时将二维码标签粘贴在产品包装箱上。
3.3体外诊断试剂的订购
每个体外诊断试剂的使用科室都确立一名试剂订购责任人,由该责任人在该医疗机构的内部办公平台上提出领用试剂的申请,再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审批。试剂使用科室在取得申购确认后,再由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负责联系相应的供货商送货。货物到达科室后,由科室试剂订购责任人、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供货商三方共同验货。在产品的包装箱上粘贴有二维码标签,码中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编码、配送商、产品品牌、产品原产地、进货单位、产品有效期限、药品注册证期限或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产品合格证号等一系列有关数据,将这些数据与实际货物逐一核对无误后,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使用数据采集器读取二维码,并录入数据库。然后由科室试剂订购责任人将试剂入库。
3.4体外诊断试剂的报销与结算
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每月月底将每家供货商入库试剂总量进行汇总并通知供货商携带相关送货凭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通知供货商开具相关金额的发票到试剂管理部门办理结算手续。最终将已审核确认的票据信息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和报账工作。使用数据采集器录入省去了以往的手工录入,将数据采集器上的有关数据上传到电脑数据库中,摆脱了以往的纸张管理办法,节省了人力及物流成本,使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二维码的运用渗透到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登入院内办公平台查询各批次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相关信息,还可通过各自移动终端上的扫码功能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追溯产品的来源,使得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
4对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二维码管理的几点思考
①实现体外诊断试剂的二维码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检验成本,医疗机构的所有体外诊断试剂的采购都由试剂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试剂的准入环节由试剂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及审核资料。并会同财务、审计、监察、纪委、试剂使用科室等相关管理部门及供货商共同询价、议价、定价。可以从全方面把握试剂价格、控制试剂成本。并将准入产品的一系列信息录入数据库生成二维码,一种试剂就对应一个编码。使产品所有的信息都固定化、完整化。有效的控制了检验成本。
②二维码技术的实现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往在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票据,需要各个部门安排专人进行录入、核对以及保管,而二维码技术的介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并使体外诊断试剂从准入、出库、运输、到货、验货、结算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与电子数据库的无缝对接,使体外诊断试剂的各个环节的重要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的传入计算机数据库中,大大提高了体外诊断试剂的工作效率,并且能使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的提高。
③通过二维码技术将所有产品都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将试剂管理工作由纸质管理过渡到电子化档案管理,提高了试剂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了试剂档案管理的准确性,节省了人力资源,优化了管理模式。并在体外诊断试剂的准入、订购、验货及结算实现了全方位监管。满足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机构试剂管理的相关要求,使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工作更加合法化、合规化。
在2008年卫生部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之前,各大医院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均是自行采购。采购流程一般为: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出需求,供应商将所需高值医用耗材及其发票送至科室,科室使用后凭发票、手术医师签名的使用报告到医学工程部门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库、出库及付款。这样的管理流程虽然可以节省医院库存资源,缩短耗材的流转周期,然而也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
1.1 准入过程
本该由医学工程部门完成的采购公正,由临床科室主导完成,不仅无法完整系统地审核供货商及产品的资质,更使采购过程无法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也无法保证高值医用耗材的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 临床使用过程
临床科室通常会对常用的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储备,然而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及监督,常常会出现产品包装破损、过期等现象;患者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只由手术医师决定,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监督管理,给临床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手术后,由使用科室自行负责收费,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等到与财务部门核对发现漏费情况时,患者大部分已经出院了,这就给医院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1.3 建档过程
由于从准入开始,就不能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完整,同时也缺少临床使用情况的资料记录,给高值医用耗材的建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很难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我院高值医用耗材的系统化管理
2.1 准入管理
由医学工程处负责高值医用耗材的准入管理,建立相应的准入管理制度、流程及采购员职责。同时,针对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的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了遴选机制与审核机制。
2.1.1 遴选机制
在卫生部、内蒙古卫生厅高值医用耗材中标品目范围内,对所有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进行遴选。确定了4个遴选原则:年度遴选原则、质优价低原则、品目精选原则、集体遴选原则。遴选内容为供应商和品规、价格的遴选。由分管院长主持、医学工程处组织、使用科室参加、纪检和财务监督,按照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分别对产品价格、质量及供货商售后服务进行打分,最后以综合评分来确定耗材品目、价格以及供应商。
2.1.2 审核机制
对未列入卫生部高值医用耗材中标品目范围内,而临床必须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采取多方审核方式,临床科室需填写《医用耗材、器械(备案)论证审批表》或《医用耗材、器械(临时)论证审批表》,并由医学工程处、医疗保险处、计划财务处、医务处及分管院长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询价谈判、审核资质等采购行为。
遴选机制与审核机制在高值医用耗材准入过程的应用,一方面保证了供货商及产品的合法性、安全性,原始资质文件齐全,做到了采购全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临床能够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高值医用耗材,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2.2 供应管理
在原有高值医用耗材一级库房的基础上,医学工程处在各手术室,建立了高值医用耗材二级库,并明确专人管理,负责高值医用耗材的入库、保管、发放工作。产品由经销商送至高值医用耗材一级库房,经管理员审核登记后,发放至二级库房。
2.3 使用管理
高值医用耗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整个系统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为此,医学工程处将手术室参与手术的跟台护士,纳入了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系统中,负责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过程的审核、监督工作。
《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报告》在临床的应用,填补了临床使用过程的管理漏洞,使高值医用耗材在医院流通的所有过程,都有专人负责、有信息记录。保证了高值医用耗材的可追溯性。同时,收费护士根据报告进行收费,避免了漏费、多收费等问题。
2.4 档案管理
一、营养餐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供餐方式:
每天早上七点五十至八点半由班主任负责,营养餐管理小组成员监督按班级到餐厅凭营养餐证领取。
1、质量检验验收组:
组长:xx
组员:xxxx
职责和要求:(1)对所有入库物品进行质量抽查,填写抽查表,
(2)走访学生,了解学生对营养餐的意见或建议。
(3)确保质量,核对数量。
2、营养餐管理组:
组长:xx
组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和要求:(1)监督按时足额提供各班新鲜的营养餐。
(2)指导学生按时有序就餐,不能浪费或乱扔。
(3)了解学生变动情况,及时将情况汇报学校。
3、统计和档案管理组:
组长:xx
组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和要求:(1)每周按时做好分发统计工作。
(2)整理好每天每班的用餐情况,装订成册,归档管理。
4、营养餐采购组: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
保管员:xxx
会计:xxx
出纳:xxx
5、营养餐食谱:
鸡蛋、稀饭豆花紫菜汤醪糟汤银耳汤豆浆西红柿鸡蛋汤炸鸡腿炸小黄鱼烤肠包子油饼油条菜夹馍荷叶饼
三、工作实施具体步骤:
(1)每天由分管小组牵头,负责验收,做好登记保管,统计、发放工作。
(2)管理学生每天早上按班人数凭证就餐。
(3)督促学生就餐后将垃圾自觉放入垃圾箱,不得乱扔。
四、实施范围和标准:
我校按照上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天免费提供营养餐,必须保证每生每天足额享受国家3元补助。
xx初中
2014年3月28日
(一)学生“营养餐工程”责任追究制度
1、必须把“营养餐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学校政务公开的一项主要内容,并要及时公布,广泛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学校要与供货商签订责任书,对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而引发中毒事件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的供货商要依法严肃查处;
3、学校不得私自购买非定点企业的食品,对进校食品质量把关不严,运送不规范,保管不善,加工不规范等造成群体性卫生事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
4、对于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蛋奶工程资金的要视其情节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5、学校要分工负责,明确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否则造成食品卫生事故的,要追究学校领导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学生营养餐工程卫生管理制度
1、必须以正常渠道进货,供应商必须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
2、供应商需提供有效的卫生许可证、检验或检疫合格或化验单的复印件,方可签署购销合同。
3、每月定期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证件是否有效,如发现即将过期,学校应及时向供应商索取已年检或新的有效证件。
4、如发现供应商在规定期限内(一个月)未能提供有效证件,则暂停与其合作关系,直至证件齐全方可考虑继续购入其货物。
5、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6、运输车辆和容器应专用,严禁与其他非食品混装、混运。
7、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8、搞好仓库内外环境卫生,与采购部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
9、其它原因出现腐败变质、酸败、霉变的食品、一律不交到下工序加工。
10、蛋奶储藏室不得储存蛋奶外的其它物品。
(三)学生营养餐工程食品验收、储存制度
为确保蛋奶储存管理规范,责任明确,特制定以下制度:
1、学校设置专用的蛋奶储藏室,配备好蛋奶储存设备,确保食品储藏安全卫生。
2、管理员应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认真的完成好蛋奶储存管理工作。
3、入库食品必须认真检查,不能有破蛋入库,更不能有过期、变质、污染牛奶入库。入库的蛋奶应认真登记,必须做到出厂时间和检验信息真实。
4、实行索证登记制度,每批食品入库必须由供货商提品检疫、检验合格证及进货发票,建好台账。
5、每批食品入库后必须及时留样,留样时间为三天。
6、出库食品必须有领取人员签名,并准确登记数量和时间。
7、加强对储藏室的管理与监督,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储藏室。室内不准吸烟,不准在室内干与蛋奶工作无关的事。
8、冷藏设备不准存放蛋奶以外的食品和物品。
9、做好对储藏保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搞好室内卫生,确保室内整洁。管理员必须每天打扫库内卫生,定时对储藏室进行消毒。
10、加强值班,防止不法分子投毒而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学生营养餐工程发放与用餐制度
1、班主任教师要具体负责学生每天蛋奶工程的发放工作,并认真做好蛋奶发放的登记、留观和用餐后学生的反响、动态。一旦有特殊情况,要立即向学校报告。
2、班主任教师要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负责用餐期间的秩序、监管用餐的全过程,统一实行集体用餐和监督用餐,防止学生留餐、弃餐等行为,一旦发现要严肃惩处。
3、学校要将蛋奶及时发到学生手中,不得克扣、截留或转移早餐为他人饮用等行为,一旦发现要追究责任,严肃惩处。
4、学校负责蛋奶工程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逐一摸底,造册登记,如果食用蛋奶工程有过敏者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做好工作,予以调整。
(五)学生营养餐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1、学校营养餐工作建立档案,由分管此项工作老师专人管理。
2、上级主管部门关于营养餐工作下发的文件、通知、通报、讲话、检查情况记录、整改意见、措施等必须归档备查。
3、学校制定的营养餐工作各种管理制度,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组织领导机构等材料都要装订归档。
4、学校接收、发放蛋奶情况等材料必须及时归档,按自然月份存放。
5、对于突发事故,应同步介入收集相关材料归档备查。
6、学校营养餐工作档案实行借还登记制度,按档案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7、管理人员随时搞好营养餐工作档案的保管,注意防盗、防火、防遗失。
8、管理人员随时注意收集整理营养餐工程材料并及时归档。若发生遗漏和失误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9、档案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为各级主管部门检查营养餐工程落实情况提供详实的资料依据。
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采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采购更是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对于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来说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要想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做好企业采购的成本控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控制采购成本来规避潜在的经济风险,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影响企业采购成本的相关因素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收入与成本的差就是企业所追逐的最终利润,因此,成本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最终回收利润的高低。采购成本具有两大特征,分别是多样性和动态性,对企业采购成本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物资采购的价格。采购价格是组成企业费用和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着采购成本的高低;第二是采购数量。采购数量首先必须要以批量生产物品核算定额与储备定额为基本前提,可以说采购的数量越大,那么单位成本的价格就会越低;第三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简而言之就是物资性能、价格以及质量等综合信息;第四是物资的配送方式。采购物品的运输里程数越少那么耗费的时间就越短,相应的费用也就越少,因此采购成本就更低;第五是物品的储备方式。物品的储备方式主要体现在运费、人力以及资金的占用率方面;第六是采购的策略。采购策略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预见性,才会充分地降低成本的浪费,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最后是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采购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也深刻地影响着企业采购的成本控制。
二、加强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采购制度
要想提高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就必须首先建立完善、严格的采购制度。在相关制度中务必要清晰明确地规定采购计划的提出、审批、相关责任的落实、供应商准入以及采购方式等;其次,进一步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与档案管理。对于那些正式合作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要相应地建立档案与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动态调整模式,加强供应商的竞争,并从中取优;最后,建立价格评价体系和价格档案。从而为采购物资的报价与其归档的价格比较提供更好地服务,并根据价格的不同,分析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定期收集好相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最后在全部准备工作做好后,对当前价格水平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价。
(二)对物资商情要定期分析,时刻把握最佳采购时机
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使得信息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的最新的信息,谁就获得了把握商机的主动权。企业务必要充分地利用市场信息平台,积极建立采购资源的信息库,结合对外部市场的把握以及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充分地收集市场信息,侧重分析信息的特点,全面把握市场的价格走向,让采购工作时刻保持敏感态度,准确把握最佳的采购机会,从而最大程度地节约采购资金。
(三)坚持不懈地针对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系统的培训
企业在聘任采购人员时,要善于挑选那些精明能干、诚实守信,并且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采购经验的人员。一旦出现突况,采购人员能够从容应对,并能够对科学的采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以说一旦在采购人员身上出了问题,那么企业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培训,要求采购人员必须要掌握较高的购销谈判知识,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供应商提供信息的真伪,从而最大程度为企业的采购节约成本。
(四)不断开发新的供货商,促进竞争的新局面
要动态的管理和开发供货商。最佳手段是刺激竞争,不断开发新的、更有竞争力的供货商,在供货商之间营造一种相互竞争的氛围,从而促进供货商服务的提升以及价格的合理性,给企业带来更好的供货环境。
(五)通过密切关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供需双方必须要相互信任,构建诚信合作的良好关系,才能实现采购过程中的双赢局面。如果这种互利互惠的诚信关系无法树立,势必会导致到企业成本的的居高不下。因此,必须要加强供应商的有效管理,改善供购交易关系,重新整合供应商群体,吸纳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供应商进入采购的目标范围中,加快供应商市场的开发和培育。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企业采购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立足当下,因地制宜地从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于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措施的深入研究,积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灵活的采取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采购成本控制策略,从而促进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用耗材管理;耗材采购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院为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对所需各种医用耗材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维护、报废、销毁、不良事件监测等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各项组织管理工作[1]。在医用耗材的使用全过程医院必须严格管理,杜绝和避免因管理漏洞而出现的安全问题。如何把采购、验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是管理部门必须认真面对的。
1 规范采购程序,提高采购的透明度
我院采购的耗材基本是参加公开招投标所中标的产品,对“三证”不全,资质不够,信誉差的厂商一票否决,严把准入关,这样既规范了进货渠道又杜绝了供货商的随意报价,并可进行同类产品的价格质量比较,使采购到耗材价格低、质量优。且监管部门的监督更直观,使采购全程透明、公开。
2 严格审核制度,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医用耗材管理的有效手段。为规范管理,我院制度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既设定使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的权限请领制度,避免了耗材的浪费与流失,从而大大控制了科室成本。对于新增耗材的采购均采用严格的审核批准制度,即使用科室提出效益分析,器材科进行资质论证,医务处主任、分管院长再次审核的方法,有效杜绝了相关人员等现象。
3 完善档案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医用耗材的质量标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耗材档案的建立对安全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耗材档案包括产品使用申请审批表、产品“三证”,生厂厂家、供货商资质证书、授权书、产品质量验收报告、产品说明书售后服务承诺书及耗材合同、高值及植入性耗材还须有每次使用跟踪记录等,并建立“有效期限”管理,以便及时更新[2]。这样可根据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科室使用安全有效。
4 明确责任,控制安全风险
医用耗材作为直接用于患者身上的特殊商品,若出现了安全问题,轻者影响病人康复,重者危及生命,出现医患纠纷,使医患双方均受到损害。我院根据从采购到使用结束的每次个环节的制控点进行分类,明确责任,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除操作使用不当造成的责任外,由于生厂厂家和产品的质量问题,都属于采购部门与仓库管理的责任。这样既可提高每个环节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还可减少医患纠纷,减少对医院造成损失。
规范医用耗材采购行为,确保医用耗材质量安全,努力降低医用耗材价格,减轻患者费用负担,从源头上遏制医药购销领域中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耗材采购管理制度,系统、规范、科学地管理医用耗材采购,对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专项遵循农户自愿申请、共同出资的原则,采取中央补助投资、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投资方式。
第三条专项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下,由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发展改革委予以积极配合。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本省的项目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负责本省(区、市)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省级人民政府应与国家粮食局签订专项建设责任书,承诺按规划目标完成本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组织实施专项建设,保证装具质量,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第二章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
第五条专项的建设内容包括:为符合项目选点要求的农户建设标准化小型粮仓、配置新型储粮装具(圆筒仓、钢网仓等)(以下简称“粮仓”),对农户进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
第六条专项采取中央补助投资、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中央补助投资比例为30%,其余70%由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户自筹资金解决。
第三章实施条件
第七条专项原则上应安排在前期工作较扎实、积极性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县的选择要根据本省建设规划,分片集中安排。安排项目的乡镇政府和行政村的党支部或村委会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第八条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参与项目的农户,其储粮数量应在1万斤以上,其他地区应在2500斤以上。参加项目的农户要自愿提出申请,与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签订协议,并承诺所购粮仓5年内不得转让或者变卖。
第九条省级政府应提出组织实施本省(区、市)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的承诺,地方配套资金应在国家粮食局批准该省年度实施方案后一个月内拨付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专账。地方配套资金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到位,取消该省项目实施资格。
第四章管理程序
第十条国家粮食局负责研究提出全国总体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负责审查批准各省报送的年度实施方案;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项目实施后效果评价。
第十一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省项目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制定选择粮仓施工企业或供货商的办法;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组织建立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地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协助做好项目的进度、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第十二条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参与项目农户的粮仓需求类型;与农户签订项目补助协议,落实农户的配套资金;负责粮仓建设进度和质量监督工作;负责对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负责建立受益农户档案资料等。
第十三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将全省年度实施方案连同地方配套资金承诺以正式文件报国家粮食局审批。
第十四条各省应通过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粮仓供货商或施工企业。供货商或施工企业的选择要满足本省项目布点和实施的实际需要,尽量方便运输,方便农民提货,节省成本费用。已中标企业在专项实施期内如无违约行为应续标连续承担供货或施工任务。
第五章设计与施工
第十五条专项拟建粮仓要符合《农户小型粮仓建设标准》的各项要求,要采用经国家粮食局专家组审查鉴定的标准化设计图纸。专项所建粮仓要按照国家粮食局的要求进行统一标识。
第十六条国家粮食局组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专家组,负责审查确定各省仓型、核定概算,对专项建设进行技术指导、进度检查和验收抽查。各省(区、市)应选定一家粮食科研设计单位作为本省(区、市)专项建设技术支持单位,负责本省(区、市)专项的设计、技术服务、粮仓制造质量和安装监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各省(区、市)需要对已通过专家鉴定的标准化仓型进行修改、完善的,要向国家粮食局提出申请,由国家粮食局专家组对修改后的仓型进行审查鉴定。拟采用粮仓的仓型确定后,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将有关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和核定造价(概算)等报国家粮食局备案。各省必须按照确定的标准图纸组织招标、生产和供货。
第十八条各省(区、市)要依托有关粮食科研机构、粮食仓储企业等建立省、地市、县三级农户储粮技术服务体系。
第十九条供货或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签订的施工或供货合同和标准化设计图纸组织施工、生产和供货,并配合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供货或施工单位应对所供粮仓统一编号,按农户登记,以备检查。同时要按照专项统一标识要求对所供粮仓刷涂(张贴)永久性统一标识。
第六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应设专账统一管理,按进度直接拨付给供货或施工企业。农户自筹资金的管理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中央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内容,不得用于管理费等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以省为单位按照项目总投资的1.2%安排资金作为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验收职责);安排2%作为技术支持、制造和安装监理等费用(支付给设计单位或技术支持单位);安排0.8%作为国家粮食局专家组费用。上述费用列入单仓造价测算,并全部从地方配套资金中安排,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按照工作进度支付给服务单位。
第二十二条各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并及时拨付给供货方。对于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省份,除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外,国家将不再安排农户科学储粮专项。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是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工作。各省(区、市)粮食系统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了解项目实施情况,配合做好监管工作。国家粮食局将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专项实行受益公示制。项目县应对受益农户和补助金额等在乡镇或村范围内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各县应对粮仓进行登记、编号,建立农户储粮新建粮仓档案。档案使用国家粮食局编制的统一软件填写、汇总、上报。档案内容包括: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方式、粮仓型号、购置数量、补贴金额、合同编号等。
第二十六条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到逐户现场检查,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服务工作,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地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抽查。
第二十七条项目进度实行定期报送制度。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于每月25日前将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报送国家粮食局。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到位和拨付情况、粮仓供货或施工单位招标情况、制造和安装进度、技术服务单位等。国家粮食局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检查。
第二十八条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购置、技术服务等都要依法订立合同。各类合同需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对于没有正当理由未按期完成施工、供货任务,或施工、设备质量存在较大问题的施工或供货企业,除按合同依法追究责任外,今后不允许再参与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及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任务。
第八章专项验收
第三十条专项具备验收的基本条件为:粮仓全部逐户到位、质量合格并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农户安全储粮要求,粮仓性能指标符合《农户小型粮仓建设标准》各项要求,所有工程款或货款全部支付给施工企业或供货商,建立完整的农户储粮新建粮仓电子档案并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
第三十一条专项的验收分为年度验收和总体验收两个阶段。年度验收一般先由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初步验收,必须做到逐户现场验收。初步验收后,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年度验收。竣工验收以县为一个子项进行,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国家粮食局组织抽验。
每年的项目原则上应在7月底前完成,8月底完成本年度项目的年度验收工作形成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结果、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二条专项遵循农户自愿申请、共同出资的原则,采取中央补助投资、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投资方式。
第三条专项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下,由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发展改革委予以积极配合。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本省的项目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负责本省(区、市)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省级人民政府应与国家粮食局签订专项建设责任书,承诺按规划目标完成本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组织实施专项建设,保证装具质量,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第二章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
第五条专项的建设内容包括:为符合项目选点要求的农户建设标准化小型粮仓、配置新型储粮装具(圆筒仓、钢网仓等)(以下简称“粮仓”),对农户进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
第六条专项采取中央补助投资、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中央补助投资比例为30%,其余70%由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户自筹资金解决。
第三章实施条件
第七条专项原则上应安排在前期工作较扎实、积极性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县的选择要根据本省建设规划,分片集中安排。安排项目的乡镇政府和行政村的党支部或村委会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第八条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参与项目的农户,其储粮数量应在1万斤以上,其他地区应在2500斤以上。参加项目的农户要自愿提出申请,与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签订协议,并承诺所购粮仓5年内不得转让或者变卖。
第九条省级政府应提出组织实施本省(区、市)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的承诺,地方配套资金应在国家粮食局批准该省年度实施方案后一个月内拨付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专账。地方配套资金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到位,取消该省项目实施资格。
第四章管理程序
第十条国家粮食局负责研究提出全国总体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负责审查批准各省报送的年度实施方案;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项目实施后效果评价。
第十一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省项目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制定选择粮仓施工企业或供货商的办法;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组织建立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地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协助做好项目的进度、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第十二条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参与项目农户的粮仓需求类型;与农户签订项目补助协议,落实农户的配套资金;负责粮仓建设进度和质量监督工作;负责对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负责建立受益农户档案资料等。
第十三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将全省年度实施方案连同地方配套资金承诺以正式文件报国家粮食局审批。
第十四条各省应通过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粮仓供货商或施工企业。供货商或施工企业的选择要满足本省项目布点和实施的实际需要,尽量方便运输,方便农民提货,节省成本费用。已中标企业在专项实施期内如无违约行为应续标连续承担供货或施工任务。
第五章设计与施工
第十五条专项拟建粮仓要符合《农户小型粮仓建设标准》的各项要求,要采用经国家粮食局专家组审查鉴定的标准化设计图纸。专项所建粮仓要按照国家粮食局的要求进行统一标识。
第十六条国家粮食局组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专家组,负责审查确定各省仓型、核定概算,对专项建设进行技术指导、进度检查和验收抽查。各省(区、市)应选定一家粮食科研设计单位作为本省(区、市)专项建设技术支持单位,负责本省(区、市)专项的设计、技术服务、粮仓制造质量和安装监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各省(区、市)需要对已通过专家鉴定的标准化仓型进行修改、完善的,要向国家粮食局提出申请,由国家粮食局专家组对修改后的仓型进行审查鉴定。拟采用粮仓的仓型确定后,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将有关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和核定造价(概算)等报国家粮食局备案。各省必须按照确定的标准图纸组织招标、生产和供货。
第十八条各省(区、市)要依托有关粮食科研机构、粮食仓储企业等建立省、地市、县三级农户储粮技术服务体系。
第十九条供货或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签订的施工或供货合同和标准化设计图纸组织施工、生产和供货,并配合做好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供货或施工单位应对所供粮仓统一编号,按农户登记,以备检查。同时要按照专项统一标识要求对所供粮仓刷涂(张贴)永久性统一标识。
第六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应设专账统一管理,按进度直接拨付给供货或施工企业。农户自筹资金的管理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中央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内容,不得用于管理费等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以省为单位按照项目总投资的1.2%安排资金作为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验收职责);安排2%作为技术支持、制造和安装监理等费用(支付给设计单位或技术支持单位);安排0.8%作为国家粮食局专家组费用。上述费用列入单仓造价测算,并全部从地方配套资金中安排,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按照工作进度支付给服务单位。
第二十二条各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并及时拨付给供货方。对于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省份,除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外,国家将不再安排农户科学储粮专项。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是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工作。各省(区、市)粮食系统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了解项目实施情况,配合做好监管工作。国家粮食局将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专项实行受益公示制。项目县应对受益农户和补助金额等在乡镇或村范围内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各县应对粮仓进行登记、编号,建立农户储粮新建粮仓档案。档案使用国家粮食局编制的统一软件填写、汇总、上报。档案内容包括: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方式、粮仓型号、购置数量、补贴金额、合同编号等。
第二十六条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到逐户现场检查,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服务工作,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地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抽查。
第二十七条项目进度实行定期报送制度。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于每月25日前将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报送国家粮食局。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到位和拨付情况、粮仓供货或施工单位招标情况、制造和安装进度、技术服务单位等。国家粮食局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检查。
第二十八条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购置、技术服务等都要依法订立合同。各类合同需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对于没有正当理由未按期完成施工、供货任务,或施工、设备质量存在较大问题的施工或供货企业,除按合同依法追究责任外,今后不允许再参与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及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任务。
第八章专项验收
第三十条专项具备验收的基本条件为:粮仓全部逐户到位、质量合格并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农户安全储粮要求,粮仓性能指标符合《农户小型粮仓建设标准》各项要求,所有工程款或货款全部支付给施工企业或供货商,建立完整的农户储粮新建粮仓电子档案并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
第三十一条专项的验收分为年度验收和总体验收两个阶段。年度验收一般先由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初步验收,必须做到逐户现场验收。初步验收后,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年度验收。竣工验收以县为一个子项进行,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国家粮食局组织抽验。
每年的项目原则上应在7月底前完成,8月底完成本年度项目的年度验收工作形成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结果、资金使用情况等。
中图分类号:TP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赛迪监理承担的带有科研性质的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而且项目规模较大,对于这样一个新领域,如何开展有效的工程监理,是摆在信息工程监理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是否依然沿用信息工程监理的理论,方法和程序,把原来在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的常规做法直接运用就可以了?通过监理实践证明不太可行,遇到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工程监理的专业化监理作用,适应科研类项目实施的实际需求,尝试在信息工程监理方法、监理手段上进行改良,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监理组织模式的创新。
通过科研类项目的监理实践,监理效果比较好,对工程起到实质性作用的方法之一是把工程监理和建设专家组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专家的力量进行技术把关、决策,用以解决工程建设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的难题。
1. 质量控制是科研类项目监理最大的难点
科研类工程项目与传统的信息工程项目有许多不同之处,归根结底最大的不同在于制定终极目标的出发点大不相同。
信息工程项目工程目标制定的出发点就是“实用”,围绕这样一个大目标制定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目标,这三大目标量化的目标值,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均由合同予以界定,相对而言信息工程的工程目标非常清楚,因此监理的目标控制也就有基准。
科研类工程项目,重点在科研、其次是工程。科研项目首先制定的是科学目标,它的出发点关键是“创新”,科研类工程项目之所以能上马,是因为以前没有,而它又关系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值得研究、试验。对于新的发明、发现这些“创新”内容质量目标是很难确定的,更不要说制定量化的指标。事实上科研类项目很多都是边设计边实现,再验证,错了再推翻重来。因此质量控制无论是实施过程、还是最终结果都难以制定有效的基准。
此外科研类项目技术领域专、难度大,通晓的人不多,要在信息工程监理领域找到懂技术能进行质量控制的专家就更难。
2. “监理+专家”一体化质量控制模式
针对科研类项目监理质量控制基准难确定、监理行业缺乏专业技术领域专家的难题,赛迪监理经过摸索确定的主要思路就是:借助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专业技术领域的质量控制。主要实施路线:监理方以项目建设合同(任务书)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协助建设单位明确工程质量管理要求、并且制定相关质量管理方案的程序文件,专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量化的质量控制目标、考核方法、考核指标、及检查手段,监理方协助建设单位组织落实质量检查工作,并且负责监督相关单位整改。
“监理+专家”一体化质量控制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真正做到“一体化”,而不是流于形式。“一体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建设单位的一体化组织管理: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目标、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管理责任,需要建立“监理+专家”的组织模式和机制,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将监理和专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在各阶段保障沟通协调渠道畅通。
其次建立一体化理念: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专家组、承建单位等各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如何配合共赢上。尽管“监理+专家”的质量控制是对承建单位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的质量考核,看似是利益对立的两方,短期过程看是这样,最终结果看其实不然,由于各方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项目成功,共同实现项目建设目标达到预期效果是一体化的基础。
第三专家提前参与:各领域专家的专业技术毋容置疑、对本项目的深入了解需要过程,专家需要全程参与至少要提前参与,达到设计阶段向决策阶段渗透、实施阶段向设计阶段、验收阶段向实施阶段渗透,使得专家制定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各建设内容开展之前提出、在实施过程中落实、在检查评审过程中整改。
最后信息勾通一体化管理要有保障,监理单位要协助建设单位为参与专家及时提供各阶段的必要信息,并保证信息能真实透明、及时共享,有序传达,否则专家的工作失去依托、一体化质量控制无从谈起。
3. 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2008年7月,赛迪监理承担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理工作,陆态网络项目建设单位包括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测绘局、总参测绘局等六部委,建设区域覆盖全国所有省市的超过2200个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和技术设备、数据中心建设、专业软件开发。
由于本项目的专业技术性非常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中,明确“技术监理因专业性强,采用六部委间交叉监理” [5]。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监理工作思路是把六部委的技术专家纳入监理机构当中统一部署、协同配合;为了保证信息畅通,责任明确,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由业主单位出面,要求共建部委各推荐一位技术负责人,经北京赛迪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培训合格后,经业主同意赛迪监理授权这些专家担任总监理代表,在项目总监的统一管理下代表赛迪监理负责委派的监理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
以信息工程监理中最简单的设备采购监理为例简单介绍专家们的工作。通常设备采购监理需要到货验收、加电测试、安装联调等三个环节,标准产品的采购按照合同的供货要求,监理只要现场旁站,做好相关记录,由供货商完成到货、加电和联调的工作[6]。
陆态网络项目采购的是为完成科学目标定制的非标产品,例如:重力仪、GNSS等(部分特别订制),大部分是国外厂商供货。
这些设备要在全国范围内安装,安装地点大部分都是偏远的地区,交通非常不便,有些还是军事禁区,供货商安装现场交货不可能。由于是定制产品,很多指标是专家提出来的,供货商没有测试手段和方法,因此加电测设,需要技术专家组以用户出厂检验的方式进行。设备安装要分区、分批由做实验的工程人员带到现场,自行安装,然后全网联测。
针对以上情况,赛地监理研究了专家组的设备验货检测方案,经过与相关各方的充分沟通,制定了设备到货的监理流程、设计了相关程序文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发给业主和供货商,赛迪监理授权的技术专家,设计专门的测试方法、执行验收、供货商负责组织安装培训。
为了保证整个环节设备去向清楚,不丢失,尽管供货商不负责将设备送达到安装现场,仍然需要供 货商货物远程跟踪到最终用户手中,拿到证明文件,监理才作设备的相关支付审核。例如GNSS设备具体的要求如下:
供货单位应按照合同书要求提供设备和相关资料,并按照下述流程进行设备到场检验以及提交设备款支付申请:
(1)供货单位首先根据合同书的要求,把当前批次的GNSS接收机设备清单填写在《GNSS接收机设备到场检验单》中的货物名称/型号和数量栏目中。(一式三份)
(2)供货单位提前三天向建设方及监理方提交到货检验申请。(具体形式不限)
(3)三方于约定时间、地点,对设备进行现场开箱检验,对检验内容进行记录,并填写在《GNSS接收机设备到场检验单》相应栏目中。
(4)设备由专家组检验合格后入库,其余退回。检验完毕后,核对检验结果,三方在报告上签字确认,建设方、监理方和供货单位各执一份。
(5)供货单位必须拿到专家出具的设备检验合格的报告,才能提交设备款支付申请。
(6)监理方审核供货单位提交的支付申请单及相关检验报告附件,合格后报送建设方审核。
事实证明,这种组织模式行之有效,专业设备的质量检验的难题迎刃而解,这些专家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4. 结束语
要想借助专家的技术力量作好质量控制,解决技术难题,监理方需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监理方必须是工程监理方面的行家,对合同,相关政策例如投资方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财务审计的要求、风险评估的要求等等非常清楚[7],清楚建设工程有哪些重要环节、每个环节必须要做什么事情,能够把握工程管理的大方向。
其次监理方尽管不懂具体的专业技术,但是一定要清楚这些技术环节对整个工程的影响程度,能够分出轻重,关键是要清楚这些关键技术谁是真正的专家,需要取舍判断时,我们该采纳哪位专家的意见。
最后监理方要以服务的心态做好监督的工作,尤其是为技术专家做好事务性的工作,比如做好文档的模版,把需要专家作的工作标注清楚,将专家的事务性工作降到零,这样做一是表明我们对专家工作的尊重,二也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三是能够提高效率。监理方必须通过真诚敬业的服务得到专家的首肯,工程监理加专家技术把关的模式才能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伍慧春. 国家科技项目引入监理机制的分析研究[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5:8-12.
[2] 张艳丽. 国家科研项目监理与系统工程[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50-53.
[3] 王奇志. CIAE科研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06.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the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agement by the construction unit.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initiating processes, planning processes, controlling processes, executing processes and closing processes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to perfect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the construction unit.
Keywords: construction units;engineering equipment;construction machinery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机械设备管理,包括工程设备管理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建设单位对工程设备的管理,包括其定型、采购、管理、安装、调试等过程;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通过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单位主要起监督作用。
1.机械设备管理的启动过程
在机械设备管理启动过程,建设单位成立负责机械设备管理的部门或直接指定机械设备管理负责人,由管理部门或负责人开展机械设备的定型、采购、管理、安装、调试等工作。
2.机械设备管理的计划过程
2.1机械设备选型
建设单位可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对项目所需机械设备进行前期咨询(如生产工艺选择、生产设备选型、成本预测、招标等),也可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共同选定。在选择机械设备具体型号时,应对其技术性进行评价,包括:(1)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配套性、可操作性、安装便利性、节能性等;(2)机械设备对工程项目的影响、交货时间、备件的供应、售后服务、法律和环境保护等。定型后还要计算出各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并编制需求计划表。
2.2机械设备的供应方式
工程设备可分为通用型标准设备和大型、复杂、系统专用标准型设备及非标准设备三种。通用型标准设备的采购与管理与工程项目材料采购与管理的方法基本一致,而大型、复杂、系统专用标准型设备及非标准设备常通常采用招标的方法进行采购。大型、复杂、系统专用标准设备采购的招标文件上,习惯上按照采购货物的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求进行编制。非标准设备的采购,如果需要制造商单独设计、制造,应当编制特殊规格要求的技术规格说明书,供参加投标的设备制造商、供应商在投标文件中作出响应。[1]
2.3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模式规划
在国内,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大致有三种:
(1)施工单位自带设备。这种模式在工程项目中广泛使用,施工方为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建设单位主要起监督作用。
(2)建设单位购置施工机械设备,无偿转让给施工单位使用。这种模式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系不清,现在基本不采用。
(3)建设单位负责采购大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然后租或卖给(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施工单位使用。这种模式是将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机械设备由建设单位统一购买后转租给施工单位使用,并享受一定的优惠。工程结束后,视施工单位执行合同的情况以一定的价格转售给施工单位。[2]这模式在水利、隧道等大型工程中的业主方的机械设备管理中有所应用,在房地产开发中应用较少。
3.机械设备管理的执行过程
3.1机械设备的采购
机械设备的购买方式可分为招标采购、询价比选和直接订购三种。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公布了《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符合范围要求的,必须招标采购。通过租赁管理方式获得机械设备时,应根据工程预算和整体进度计划,结合已有设备情况制订设备租赁计划,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3.2签订采购合同
在确定机械设备供货商以后,建设单位(或通过施工单位)应与机械设备供货商签定物资采购合同或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双方通过合同谈判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合同约束双方的关系。
4.机械设备管理的控制过程
4.1对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的监督方法
(1)要检查施工单位自带施工机械设备的品种、数量、技术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施工单位负责请符合资格的第三方进行技术鉴证,并向建设单位提供技术资料;建设单位再进行审查,考虑是否允许进场。对不允许进场的机械设备由施工单位自己负责处理,对延误工期的,建设单位还要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3]
(2)对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应进行监督。机械设备出厂时,生产厂家都制定有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手册。要求各施工单位要据此编制自己的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以便建设单位进行管理和监督。
(3)建立一支机械设备监督队伍或聘请监理公司为建设单位进行管理,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
(4)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操作证上岗,属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还须持有效的特殊工作作业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违章作业、超载运转等违规现象发生。
(5)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4.2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所查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
(2)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方案的安全措施中,应有切实可行的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尤其对起重机及现场临时用电应有明确的安全要求。
(3)机械设备验收合格。要督促有关单位在机械设备使用前,必须按“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和原厂规定进行技术试验,填写试验记录,试验合格,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能投入使用。
4.3机械设备的验收
(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求。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当检查其相关的技术文件,如设备安装、调试、使用、拆除及试验图标程序和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及运输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产品鉴定证书,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配件及配套工具目录,其他重要的注意事项等。
(2)建设单位的机械设备验收。
建设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设备购置验收制度。对于单位新购置的设备,尤其是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和进口的机械设备,相关部门和人员要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安装、调试、移交使用,以便在保修期内发现问题时,及时办理保修手续。验收合格的,要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及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4.4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大型机械设备一般精密而昂贵,初次安装调试中的技术工作必须由供货商派出的技术人员负责。建设单位在供货商调试工程师来之前,进行尽可能周密的工作安排,如选配操作人员、调配安装所需辅助作业机具等。在进行安装调试之前,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应协助供货商的安装调试工作,并选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分工和现场技术培训。
调试前,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和渗漏痕迹等,以便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调试时,主要试验其工作质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等。考核时,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空负荷和负荷试验,以正确检验其性能是否达到技术条件要求。调试结束后,应进行技术验收和总结。
5.机械设备管理的收尾过程
工程机械设备收尾过程的任务主要是提交工程档案资料,并办理交接手续。
施工机械设备收尾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机械设备退场。施工机械设备完成其施工任务或达到报废条件后,由项目部负责设备退场。在退场前,应做好编制拆除方案、联系物流、运输准备等工作。大型机械设备的拆除,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严格按拆除方案实施。
参考文献:
1 采购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企业经营主要目标是实现利润增长,而要获得利润首先要付出一定的经营成本。工业生产型的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材料费用。为了更清晰的表述,这里举例说明:某企业用其经营总收益的50%来采购原材料,其税前纯收益率为10%,也就是每销售10万元产品,其获得1万元的利润,但是原材料成本为50万元,其他开销为40万元。如果成本会随着销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家企业要想多赚10元钱,就要实现利润率增长10%,而企业的销售量和原材料成本又要怎样变化呢?从下面表1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企业要实现利润收入增加10元,就业增加10%的销量,也就是要将销售收入增加到1100元,而相应的其采购成本和其他费用也要增加到550元和440元;如果采购成本缩减2%,就可以将成本降低到490元,而这样也可以实现利润增长10%,同样可以增加相同数量的企业的税前收益。但是,同降低采购成本相比,增加销售额的付出五倍的努力,采购成本占比越大,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会越大。因此,企业要向增加利润收入,可以优先考虑采用降低采购成本的做法,因为其比提高销售额见效更快。换言之,企业要将提升经营效益的重点放在控制采购成本上面。
2 企业采购现状及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现代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和竞争正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采购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起来。许多企业的采购成本是其进行成本的70%以上,因此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
2.1 企业在采购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经本文调研发现,企业在采购物流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1 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在传统企业管理观念中,采购工作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岗位,这是过去我国长期存在的买方市场所形成的认识。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化因素不断增多, 采购人员必须要综合分析市场各因素的变化才能够制定最佳采购方案。而这其中就需要运用到各种分析方法和知识技能,对采购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2.1.2 采购绩效评估制度不健全
这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的工作,采购人员在结束一个采购项目之后,要及时开展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工作,分析不足与缺陷,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并形成工作经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总体采购工作效率。
2.1.3 供应商不稳定
企业应对物资供应意外情况的能力不足,没有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和制度。当原材料供应紧张时,市场价格会上涨,会直接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企业的综合经营效益。因此,企业采购部门要制定稳定的物资供给保障机制,发展长期固定的物资供应商,以有效应对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
2.2 企业在采购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采购活动中,主要涉及到价格、质量、批量问题。本文接下来重点分析这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采购成本中存在的价格问题
(1)企业采购过于偏重价格谈判
传统的采购模式下,采购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原材料供应企业的价格谈判工作上,力求更低的采购价格来控制采购成本。但是在争取价格折扣的时候,却又忽视了对产品质量、交货期限等方面的管理和要求, 这种将价格谈判与材料品质、交货期限想脱离的采购模式,大大影响了后期采购的管理效率,降低了采购产品的供给质量。这种采购方法显然难以为企业真正降低采购成本,是一种低效的工作方法。
(2)价格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反馈不及时
许多企业采购人员主要依赖网络、报刊以及调研报告等渠道来获取采购价格信息,而这种渠道信息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降低了采购决策的正确性。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在准备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时,信息的滞后性会降低企业应对新形势变化的能力,失去更多的市场与客户。因此,企业要努力拓展价格信息来源渠道,不断提高一手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开展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和客观的信息依据。
2.2.2 采购质量问题
采购方与供应方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企业采购部门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供应方的生产质量管理活动,而是借助后期质量检测标准来控制采购产品质量。而供应商为了赢得订单,会在采购招标会上尽可能的压低产品价格,以低价策略来提升竞争力,这种结果往往就是导致企业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为供应商为了保证在低价水平上盈利,只能采取削减原材料投入的方法来实现,而这必然会降低产品质量水平。因此,采购方与供应方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3 降低企业成本的战略采购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企业采购物流及成本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3.1 建立健全采购过程中的各项制度
3.1.1 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采购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规范企业采购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杜绝弄虚作假危害企业利益的风险发生。采购管理制度要从操作细则着手,对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明确规定,为开展各项采购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3.1.2 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将所有供应商资料信息纳入到档案资料当中,要将供应商产地、信誉、结算方式、产品品质、生产资质等信息记录到档案当中,并制定专人管理,并保持定期更新信息内容。企业的采购招标对象必须从档案库中挑选,以保证供应商资质符合企业采购要求。同时要建立供应商供应审查机制,要联合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业务工作来提高供应商的资质评审水平,确保审查工作的科学合理性。
3.1.3 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企业采购部门要针对全部采购材料品种建立价格档案库,在制定采购方案之前,要与价格档案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采购实施价格。在不出现意外情况下,采购实施价格必须要不高于价格档案中的水平,否则要给出详细的解释原因。对于采购数量较多的材料品种,要建立完善的价格评价体系,有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评估小组,要定期更新原材料市场价格信息,并调整相关价格分析策略和采购价格决策。这种调整工作可以每月或者每季度开展。
3.2 降低采购成的途径和方法
3.2.1 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
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价格是不断波动变化的,因此,企业采购部门要时刻关注市场供求变化,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把握好最佳采购时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3.2.2 以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
要提高大宗材料采购工作效率,最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招投标,通过对比不同供应商的价格,挑选最合适的供应货源。此外,对同种材料,应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3.2.3 不断开发供货商,营造竞争局面
供货商要及时更新供应商名册,要将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纳入到合作范围内。要不断提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水平,以为企业采购创造更好的机遇。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系统,将技术、规模、创新、信誉等指标纳入到评估体系当中,综合评估供应商的合作潜力,将低于平均得分的供应商剔除合作范围。在每次的招标中都要有新的供货商出现。企业主要原辅材料的供货商应有3家以上,而且每年应根据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至少再发展一家。
3.2.4 加强采购人员的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优秀的采购人员要具备多种素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敏感的市场信息嗅觉,能够胜任多种采购工作任务。为了避免采购人员作出损公肥私行为,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工作纪律制度,并加强监督,不断提高采购人员违纪成本。同时,要充分调动采购人员自主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采购队伍总体工作素质水平。
4 结语
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进行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不用置疑,一定要重视采购,只有在企业成本逐渐降低,同时采购来的材料合格的前提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展开,企业才能得到发展壮大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朱芳阳,章秀芝.基于战略采购的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0(07).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1 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
1.1 灵活实用的原则
民营企业所开展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必须遵循灵活实用的原则,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对档案的管理是为了方便将来高层管理人员对已有信息的查找和利用,若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繁琐的问题将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1.2 存储信息真实的原则
信息以决策的依据,正确真实的信息是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在档案中若存在着虚假的信息,不仅会使决策失误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
1.3 信息全面的原则
信息的全面包括大范围的全面也包括小范围的全面。所谓大范围的全面就是指档案需要有各个部门的信息,各个主体的信息。比如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信息、企业的政策、财务部、人事部、销售部等部门的信息、供货商及客户的信息等多个主体。小范围的档案是就一个主体而言的多个方面,拿销售部门来说就需要具体到销售人员的具体信息、销售业绩的信息等。
2 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问题
2.1 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
一般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认为对档案进行管理是不必要的工作,只会浪费企业的财力和时间。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管理层对企业档案管理的不重视,是企业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客户的稳定性不强也是企业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不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问题的潜伏期较长,档案管理的漏洞所带来的危害通常在数年甚至是十多年之后才会出现,因此在短时间内管理者无法意识到档案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2.2 管理方式的单一性
虽然说部分民营企业开展了档案管理的工作,但是就他们的管理模式上而言,存在着过度单一管理不科学的问题。民营企业为了尽量节约成本,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在档案管理上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手段,以纸质资料藏馆的方式对现有的档案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的工作量较大,一般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填写,修改与查找,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量较大,而且还容易出现遗漏,导致人事资料和客户信息的遗漏,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2.3 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管理意识的缺乏必然会导致管理体系的混乱与缺失,一个企业需要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很多,包括企业的战略信息、人力资源的招聘、企业文化、客户资料的管理等多个方面。绝大多数的企业始终一味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或者是“以员工为中心”的思想而顾此失彼,导致管理的内容不完整。
2.4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
据江苏省档案局的调查显示,江苏省民营企业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有64.5%并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甚至还有部分人员并不是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才,也有一小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高等教育的学历。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下,仅仅依靠过去的管理经验是远不够的,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与思想才能做好现代的档案管理。
3 企业档案管理的优化
为了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1 扩大宣传、促进重视
政府部门要帮助民营企业树立档案管理的危机意识,让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档案管理的缺陷会造成的问题,扩大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比如在当地的电视媒体上以公益广告的形式提醒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重视档案(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04页)管理;在报纸传媒上以专版的形式介绍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某一企业失败的教训;在政府的网站上公布加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并向各民营企业下发文件,强制其做好档案管理,定期对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
3.2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现代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已基本上不再是对人的依赖,而是对信息化技术的依赖,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购入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增强管理的可靠性。在传统的模式中,对档案的管理完全依赖于管理者,当这名管理者离职之后,对现有档案的查询就会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管理的效率也极其低下。
3.3 优化管理方式
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大型民营企可以采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和协作式管理模式,开展时间久,管理高标准、严要求,相应的管理理念及方式更科学完善,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为大型民营企业的档案现状服务,大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基础坚实,大型民营企业作为管理榜样需要严格认真对待管理模式的选择;中型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分散管理模式,根据中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经济效益追求的总体目标,分散管理模式管理形态独特的共存性与渐进性,可以使档案资源的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知识管理等科学化、系统化,将档案管理的责任和权力都交给下级部门,责任明确地对档案进行管理,不但符合中型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还满足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对经济效益追求的近期目标,为企业的管理和利用服务;小型民营企业可以采取社会化管理模式,社会化管理机构拥有科学系统的管理规范及制度,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从业人员,相关管理设施及设备也与时俱进地更新,小型民营企业的档案存放在这样的机构中可以得到专业管理,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无论是档案资源的数量、类型,还是档案管理的实力都是其档案工作开展的障碍,档案意识的提高使小型民营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这种现状找到与之相符的档案管理模式,社会化档案管理模式无论是对企业规模、企业实力的要求都与小型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
3.4 完善档案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R8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242(2016)01-0015-04
引言
医用设备档案化管理是医院管理评估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现了现代化系统化的医院管理水平。不仅包含简单的文书档案保存,更是一个全新的动态管理理念,以达到发挥档案管理作用、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优化设备管理制度的效果。本文的设备档案化管理通过分析医院原有的设备管理缺陷,结合2015年度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和国际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制定的相关医院管理制度[1]要求,采用生命周期理念将设备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是生命线的动态管理过程,从而使设备使用、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产生更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1设备生命周期理念
在医用设备管理中,引入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周期管理模式运用至每一台医用设备,从申请、论证、采购、验收、使用、维修、强检至报损构成一条完整的生命线[2],通过电子卡片档案[3]跟踪式管理,为每一台设备建立档案,并将每一次活动和事件详情记录下来导出台帐,以此优化设备管理科室内部工作流程,使之符合于医院整体的工作流程,符合现代化数字化医院的工作模式,为临床科室与医院领导提供完整的设备数据信息。
2采购前期阶段
医用设备采购前期分为申请、论证、立项,由各申请科室提出采购申请,通过院内各相关管理部门论证即完成“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表”,正式对该采购项目立项。该阶段应做好“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表”、“院内请示稿”以及其他申请相关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作为设备生命周期的开始标志,从而进入采购阶段。
2.1申请
申购科室必须统一填写下年度“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表”,说明欲采购设备的各类详细情况,作为申请依据,供各论证部门参考及院领导决策。年度购置计划以外医疗仪器设备的申购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依据流程操办。所需填写的内容包括:(1)设备名称、数量、品牌、型号、附加装置及配件、消耗性材料、性能、价格、请购原因、资金来源、预算金额等各项设备基础信息。(2)多家生产销售厂商同类产品在性能、价格、可靠性及先进性等因素的比较,作为以后的采购依据,从而择优选购。(3)申购部门原有医用设备情况,并根据同类设备的型号、规格、使用情况,提供该设备的使用效率、经济效益预测、相关收费方式、标准等。(4)凡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设备,需提供具体环境要求,如承重、温度、湿度、水、电、气等,并详细说明安装位置、场地大小、环境及配套设施要求[4]。
2.2论证
各相关部门依据“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表”中所提供的各项数据,核实申购科室对于该设备的需求度、有无明确资金来源、统一收费标准等情况进行评估,申购部门必须具备安装和使用条件,对尚未具备条件的,应在申报同时提出请示,交与有关部门(基建、保卫、医务处、护理部、财务处等部门)和分管院长商讨解决方案。符合各项评估标准经医院医务处、医保办、财务处、设备处、院办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申购论证通过后方可正式立项采购,进入采购阶段。年度购置计划以外的医疗仪器设备在通过以上各部门论证后,统一生成《院内请示稿》,依据请示稿的批示内容确立该采购项目,进入正式采购阶段。
3正式采购阶段
对于正式立项的采购项目,设备科设专人负责采购。采购员按照上级审批核准后的“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表”或者“院内请示稿”中具体采购要求依照采购流程进行操作。采购的设备功能、型号、制造厂、数量等必须与审批后的“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表”内容相符。如需改变,必须征得分管科长和使用部门同意。3.3.1技术资料比较收集该采购项目的相关设备资料(彩页,技术参数资料),通过产品介绍,了解欲采购设备性能、具体参数、技术特色、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消耗材料来源等各项因素。同时对厂商的资质、产品的合法性和相关证书(厂商必须备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注册登记表、销售员的法人委托书、该销售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和销售公司的授权书及其他特殊证明要求)进行核查。经综合分析、比较和确认后,由使用部门确认方可进入招标。3.3.2招标及合同管理按照财政局的相关规定,价值20万以上的采购项目需交由招标公司进行公开招标,进口大型设备必须通过国际招标采购,要求至少有三个及以上的公司投标方可开标,依据高性价比的要求产生评标结果。20万以下的采购采购项目可有医院内部通过商务竞争性谈判决定。通过技术资料比较,满足采购需求的供应商提交项目概况、竞争性谈判单位资质要求、获取谈判文件和报价文件等资料进入商务竞争性谈判,院方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发挥院内采购的优势,讲究实用、低成本、高性价比,对采购物资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此期间需成立谈判小组负责采购领导、监督、技术谈判、商务谈判等,并如实记录谈判过程中的各项审查结果[5],包括招标文件、“竞争性谈判审批表”、“技术谈判记录”、“商务谈判记录”、“竞争性谈判评审记录”、“竞争性谈判中选通知书”、“竞争性谈判结果通知书”、“技术协议”、“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表”、“评标委员会评标意见”等资料,统一编号归入该项目相关的设备档案库。同时将采购结果上报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备案。开标确定采购意向后,院方与供应商签订“买卖合同”,供应商需提供该设备的具体信息如报价单、配置单、产品及供应商三证,授权书、投标书、合同、海关报关单(进口设备)、设备运输签收单、进出口货物免税证明、商检部门检测文件等,所有档案齐全后方可正式入库进入设备安装试用阶段。
4验收阶段
验收由使用科室、设备部门、供货商一同参与,分两阶段,包括开箱安装验收和产品使用验收,所有新入院的医疗仪器设备都必须具备在将验收阶段资料归档后方可正式入库成为在用设备。
4.1开箱安装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及供货单位共同参加开箱签收。签收内容以厂方提供的开箱签收单内容或招标文件中应提供的所有内容为准,检查装箱有无损坏,对规定的仪器数量、序列号、型号等一一核对。并将产品合格证、装箱单、提货单、安装说明、使用指南、服务手册、光盘、软盘等妥善存档。安装完成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属于大型设备或专业设备,厂方需组织操作培训,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如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运输单位、发货厂商等有关单位、部门取得联系,妥善解决后将事件记录在案[6]。
4.2产品使用验收
价值在5万以下的仪器设备安装完成试用一个月后,供应商领取填写“设备验收单”,由使用科室自行确认验收,提交“设备验收单”,设备科相关人员确认验收结果存入档案,若不合格者则视具体情况延后验收日期,与有关科室取得联系,协商解决。价值在5万以上的仪器设备安装完成试用一个月后,供货商向设备科申请验收,供货方、使用科室、设备科三方到场,由销售方填写该设备“设备验收单”相关信息,使用科室负责人填写设备使用情况包括仪器正常运作情况、配件更换记录等并签字确认,再由设备科的相关人员确认验收是否合格,若不合格者则视具体情况延后验收日期,并与有关科室取得联系,协商解决。大型、专一或特殊医疗仪器设备的验收在安装完一个月后,需由第三方人员组成验收专家组、销售商、使用科室、设备科一同到场视试用期设备使用状况进行验收确定。设备经开箱签收、产品验收合格后正式启用,开始计算保修期,正式给予该设备仪器编号并编入在用设备,将“开箱签收”、“安装调试单”、“设备验收单”、“大型设备验收单”、“专家组组成及意见”、售后保修合同及发票等相关内容导入医院设备管理档案。在采购或签定订货合同以前申购部门欲撤消申购者应及时向分管院长和设备科提出书面报告,不得延误。在采购或签定合同以后,欲撤消申购,申购部门负责人必须对行为后果负全部责任,并按赔偿制度规定对合同方给予处罚。
5使用阶段
5.1日常使用
所有设备建立电子卡片式档案管理,采用条形码技术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保存盘点台帐,如有设备转移需依据转移流程将设备转移申请表、设备转移记录台帐记录备案,从而了解设备的分配情况及实际拥有状况。再通过HIS\RIS\LIST\PACS等系统导入设备日常使用信息(如使用频率,工作状态及相关配件情况、耗材消耗等相关数据)作为设备使用管理的基本参数,为效率分析、成本分析、效益分析的依据,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体现医院的数字化现代化进度,提高对各类设备的了解程度。
5.2保养与维修
依照保养深度建立规范的设备设施保养体系,将分为三级保养:日常保养:由仪器保养人负责完成设备的表面清洁,查看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如有异状紧固,检查运转是否正常(包括设备的开机自检状态),零部件是否完整。初级保养:由工程技术人员按保养周期计划进行,负责设备的内部清洁,检查工作环境、设备状态有无异常情况(如温度、湿度、运行声音、运行速度等),工作于易腐蚀状态下或需高温高压消毒的设备可局部检查、调整其工作性能,保证设备在安全状态下运行。高级保养:即预防性的维修,由工程技术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进行,依照厂商提供的产品标准配置清单检查设备主体及各配件是否齐全,外观完整无损坏。依照设备开机自检操作规范说明书观察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自检正常无报警,调整各运行参数设置、更换易损部件,使设备能依照操作手册完成各类操作。每台医用设备进行以上各等级保养时均需建立保养管理台账,做到有计划的检查故障隐患、排除易发故障、降低故障率。三级保养结果及设备的异常状况都应记录在案,大型医用设备更需独立管理,将厂商保养测试时的参数记录与技术手册一同备案归档,以便全面了解设备在各时期中的状态。并且建立完善的维修体系,在临床报修或保养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时,工程技术人员应迅速到场停止使用该故障设备进行强制检修,如有备用设备及时调用备用设备。在仪器修复并正常运转之后,需按它的技术指标参数进行调整,以复其工作性能,并记录其故障时间、故障原因、处理方式、零配件更换等,同时将外修记录维修费用申请审核,双签名发票、外修验收文件、保修合同记录等一一汇总入设备档案,以便更好的了解设备性能、维修效率、费用等信息,降低由设备故障引起的各类损失。
6强检
依照计量法与医院计量制度、计量工作职责规定,核对计量器具强制(非强制)检定目录,合理安排检定周期,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要一式三份填写“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登记造册、申请检定及备案表”,向政府计量部门提出周期检定申请和委托备案。根据检定计划开展各类设备的强检工作,并建立各项强检记录、结果统计、年度强检总账,并对强检结果进行合格率统计,需在设备边表明强检技术档案的(如计量器具的说明书、合格证、检定证书等)需及时明示于设备边。如由大型设备的购置计划(如MRI等),须经过计量部门计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证书应在设备旁边明示,并将强检记录存入相应强检档案。
7报损
依照报损流程、制度规定,对于由于维修、计量核定仍不能恢复主要功能满足强检标准的、结构陈旧、性能明显落后、无法改进等原因的设备,使用部门应及时提交“仪器设备报损申请表”,待报损设备按单价低于1万元(不包括1万元)的由设备科审批;单价在1万至5万元之间(不包含5万元)的由上海申康有限公司负责审批;价值大于5万元(包括5万及以上)的由国资委审批,经各级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报废手续,并在报损后完成财产、账务登记注销等工作,并将报废审批流程、“仪器设备报损申请表”、报损批复单、双签名审核记录、处理方式记录等妥善存档作为设备生命周期的结束。
8结语
以上的生命线即为医用设备档案化管理的基本理念,有效、完整,收集和捕捉有用信息,从而使设备档案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提高医用设备的完好率,减少成本支出,增加收益,促进各类医用设备的有效运用。并且在加强医用设备科学管理的同时,提高医用设备使用率,延长设备寿命,促进医院医疗技术发展,以相同的设备成本产出更高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宏文.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3):46.
[2]伦瑞贞.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实践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2):145.
[3]王春鹤.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创新思维的运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12):91.
[4]张华.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J].西部医学,2006,(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