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发展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发展问题

篇1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环保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日趋重视。

1林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是林木的种植在防风固沙、保护环境、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二是林木的种植和农业种植相似,都是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培育林木的生产过程不像农业种植有较强的季节性。三是林木的种植生产时间长,相对来说劳动时间短,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既可以生产木材及其他辅料,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四是林木的种植大部分都在荒山、滩涂等,这样的土地农业种植难以利用。

2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实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政策,使得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林业资源的开采和种植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由于林业资源的生长期较长,如果过度采伐,无法合理地按照林业资源的生长周期进行开采和种植,森林覆盖面积会不断减少,很容易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天气等,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2.2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单一

目前,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大都忽视了林业种植相关副产品的经济价值,而是将林业经济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对森林木材的加工使用上,譬如对中药材及菌类的培育,可以和林木培育共同进行,从而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单一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增加林业经济效益[1-2]。

2.3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需要健全

现阶段,国家在林业政策上,鼓励全民参加植树造林,但由于土地和大部分的林业资源都属于国家,林业种植者和育苗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缺乏有力的保障,从而导致思想和竞争意识薄弱,需要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荒山荒地的承包及开采利用,要有相关制度对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切实保护广大林业种植和育苗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人们对林业种植和培育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4缺乏林业技术性人才

林业种植存在着条件艰苦、工作单一、周期长等实际问题,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都不愿意到种植一线工作,林业相关的工作人员技术知识缺乏,林业经济的管理团队实践经验不足等,这些都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发展。

3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不断完善林业相关制度

林业的种植,不仅在于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所以不管能否真正实现林业种植的经济价值,都应当有相应的保护制度,在这方面国家相关政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林业种植中个体经营的比例日趋增加,因此在对广大林业种植和育苗者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林业的发展。同时,要严格控制林木的采伐,尤其是天然林,因为与人工林不一样,天然林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要严惩任何非法开采行为。

3.2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要依托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林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林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在多种效益方面发展,因此要将林业产业开发与市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把握好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节约型发展路线,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选择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利润的最大化[3-4]。

3.3不断创建林业产业环境

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能够促进资源的深入利用,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原料和资金平衡,确保产业链健康循环发展。就林业产业来说,要保证从林木资源的开采、加工、深加工到市场需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实,才能更好地提升整个林业产业的效益。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多方力量搭建起林业产业平台,真正发掘市场的需求,给林业产业环境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创建良好的林业产业环境。

3.4不断开发林下产业经济

通过发展林业复合经营模式,从多种途径发展林业经济,更好地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林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品种对林下种植和培育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可以促进相关林业资源的发展,有利于拉长和平衡林业经济的产业链,更好地提升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认识到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逐步显现,同时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的关系也很多。因此,要通过不断总结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探索解决途径,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培养技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参考文献

[1]于爽.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9(4):413-415.

[2]张传辉,张汉巍.我国林业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森林工程,2006(6):60-62.

篇2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性。巍山县是多民族自治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其多民族的人口结构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巍山县位于高原山地地区,虽然拥有丰厚的自然和旅游资源,但交通、内需、产业结构等问题,是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巍山县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截至2014年末,巍山县户籍人口为31万,劳动力人口为18.5万人,占总人口的59.68%,劳动力人口中还有16%的富余劳动力。据2015年巍山统计年鉴统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75492万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比”增长10.4%,生产总值有一个稳步健康的提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73万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69456万元,同比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50063万元,同比增长8.9%。目前,巍山县的招商引资在第二产业方面以“一园四片”工业园区为主要平台,加强招商项目服务和跟踪督促。但就整体而言,该县的招商引资重点仍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为招商引资的主导方向。下表清晰地反映出巍山县重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数量和重大项目占比也是最多的。

二、巍山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不发达

目前,制约巍山县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滞后。巍山县作为多民族自治县,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到目前为止,部分行政村、自然村依然没有解决“村村通”问题。交通的不便利,直接影响的是居民的出行量和交流,造成闭塞;交通的不便利,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巍山县,无论是在景区景点的打造,还是在吸引游客提高景区的载客量方面都严重受到制约,对巍山县发展旅游业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较为巨大。同时,交通的不便利,对巍山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及农产品的外销出口的巨大影响更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政府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需不足,出口市场窄

从2015年的巍山县政府发工作报告和巍山县人民政府网站来看,巍山县政府是十分重视招商引资的。但问题在于,巍山县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政府性负债,摆脱政府手中没有钱的尴尬局面的办法,致使该县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办法。巍山县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活力,如何拉动内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找到适合巍山县出口的市场,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巍山县现在的产业结构是“二一三”结构。巍山县不能走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化道路,但轻工业、低耗能的建筑建材业可以作为巍山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按照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巍山县产业结构应调整为“三二一”结构,坚持发展以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的旅游业和现代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好以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以锑为主的矿冶业等第二产业是目前巍山县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四)县内贫富差距大

经调研,巍山县居民收入有相当大差距。有些居民家庭年收入可达十几万,有些居民却只能吃低保。差距的存在,除了家庭背景、居住条件等客观条件制约之外,还有因历史的原因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程度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不同的原因,问题的解决需要信心和耐心。

(五)旅游景区的宣传与规划力度不够

巍山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有浓郁的特色,但较之大理古城、丽江等著名的旅游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景区景点的有规划的打造,并扩大宣传,增强吸引力存在差距。因此,在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做特现有景区景点的同时,对整个巍山旅游业及其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做好宣传这篇大文章,是巍山县经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对大理市巍山县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建议及策针建略

(一)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巍山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议在巍山县落实26亿的者摩山隧道招商引资建设项目,使巍山县成为大理州通往普洱市等地的重要通道,通过提高巍山县的交通辐射力,促进旅游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议充分利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的有力条件,争取国家和云南省、大理州的政策支持,努力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建议用好政策,很抓村村通工程,对不适宜居住的村寨,加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投入力度,谋求新的发展。

(二)实现拉动内需和扩大市场的统一

虽然巍山县拉动内需和扩大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这是一条必须要探索的道路。要真正拉动内需,巍山县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过供给侧改革,为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需要进一步认真解决好脱贫致富问题,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为拉动内需和扩大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巍山县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及旅游产品的加工制作方面形成特色和拳头,拓宽大理、丽江等著名旅游地的市场,巍山县还临近保山市、临沧市和南涧彝族自治县,除了向大理、丽江寻找市场之外,也可以挖掘着三个地区的市场及资源为我所用。

(三)打造以旅游为中心的龙头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

在大旅游发展的背景县,凭借巍山县独有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特做精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巍山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建议进一步对巍山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认真规划,并通过实施认真落实规划,谋求旅游产业的新发展;建议进一步打牢旅游品牌的基础,如赋予“美食节”以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升巍山县的旅游知名度,扩大特色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扶持并打造精品客栈,有助于留住游客,助推巍山县旅游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打造出有巍山特色的产业链。当前,通过旅游纪念品、特色美食的开发,通过“互联网+”的模式的介入,通过旅游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加快智慧旅游步伐等措施,不仅可以助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而且,能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巍山县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助推巍山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脱贫致富

建议巍山县政府在脱贫致富方面,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争取政策支持,整合资金,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做好以龙头企业帮扶带动群众增收、以专业合作社帮助带动贫困户增收、以家庭农场实现贫困户增收三篇文章;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在发动群众、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上采取超常规措施,注重把扶贫搬迁与发展旅游相结合;除了改善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外,必须高度关注居民的精神生活,如何转变居民落后的旧观念,激发居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居民主动有意识的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改变政府一头热,居民等靠要思想,让居民自觉自发的致富,才是一条长远的脱贫致富道路。

(五)加大巍山旅游景区宣传,打造有巍山特色的旅游

对于旅游的宣传,一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广告要打出去,人力、物力的宣传都需要资金。要让游客知道有巍山县这个地方,游客才有意识到巍山来旅游。二是打造巍山的特色,如果巍山县的景点景色是别的景区都有的,或者别的景区远远超过巍山县,那么游客肯定不会选择巍山县旅游。巍山县要打造一个别的景区景点无法模仿和超越的特色,使之成为品牌。比如巍山将小吃打造为旅游的一项品牌就是十分成功的,有相当一部分热爱美食的游客慕名而来,从而使游客驻足,增加了游客在巍山县的停留时间。

篇3

一、绿色经济的提出

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提出,在书中指出,绿色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他在书中提倡从当前的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应该满足自然经济和人类自身可承受的条件。

2008年以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国家赋予绿色经济全新的意义。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在改进人类福社与社会平等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破坏及生态多样性的损害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具备低碳、资源高效率利用和社会包容三种特征;世界资源协会认为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其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福利;DECD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从而为经济发展与人类福社持续提供资源与环境生态服务。

综合来看,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在绿色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需要。

二、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绿色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曾经在书中表示,资本主义社在自己存在的一百年中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前的所有社会创造的都要多得多。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方面曾一度表现出之前各种社会形态无法比拟的先进性。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种义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人的剥削对自然的征服来完成财富创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根本错位,导致了不正确的发展观,带来当前不能回避的全球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炸、粮食短缺,这些都使得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面临经济发展的转型。而绿色经济发展,以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完成社会财富的积累,使人类社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因此,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向着一种更加完善、更加道德的绿色经济发展转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绿色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十六大以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提出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放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等的地位,形成了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因此,绿色经济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新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在我国增长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相对粗放。部分产业还在维持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阶段,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问题较突出,虽然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却付出了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代价。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也不易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产业结构现状仍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在三产结构方面,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发展绿色经济,通过优化产业调整,发展以新兴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绿色经济发展

制度通过对各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保障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硬性的约束条件,高效、合理地解决现实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制度建设从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来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比如通过对资源使用、环境保护角度进行立法、司法、执法制度建设;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资源利用与许可证保护等制度对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实施政策性引导;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环境资源保护科研和教育的专项投入,收取环境资源税费等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二)加大科技应用支撑绿色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绿色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发展绿色经济对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在发展绿色的科学技术,因此,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治理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投入对支撑绿色科技发展意义重大。应用绿色科技的核心首先要在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坚持辩证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既要考虑成果的正效应,也应得出预防和解决负效应的办法和措施。其次,加大对废物利用的科技开发,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加强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提高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性,是支撑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物质保障。

(三)营造文化氛围引导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辅以绿色文明,而推行绿色文明的关键首先是普及绿色文化。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树立一种绿色文明观,从而建立与绿色文明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如利用再生物质,可更新能源和可循环使用的消费品与用具,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适应绿色文明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减少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排废物等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绿色文明风尚。(作者单位:盘锦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05:53-56.

篇4

一、引言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乡镇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乡镇经济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安定繁荣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已经刻不容缓。

二、我国乡镇经济的现状

乡镇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农村经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国家一直对“三农”问题进行着不断深入地讨论与探究。当今我国国民经济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相对饱和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情况下,振兴乡镇经济,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发展乡镇经济的道路上也充满着种种问题。一方面,乡镇地区对于城市来讲相对落后,各种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乡镇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如公路、铁路等交通设备没有及时的完善,极大地阻碍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乡镇经济的意义

在我国,乡镇属于最基本的行政机关单位,对于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发展乡镇经济关乎我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关系到我国城市发展与乡镇发展之间的平衡。所以,发展我国乡镇经济、振兴乡镇企业是维护我国乡镇与城市的安定繁荣、增强国民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我国乡镇经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缺乏乡镇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的乡镇经济发展中,具有乡镇地域特色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这也导致了在发展乡镇经济的道路上,乡镇企业的地域特色不够突出,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乡镇企业的自身优势,打造乡镇地域特色品牌,从而降低了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许多产业与项目上,尤其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上,乡镇企业无法与其他同行业的企业相媲美,极大的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乡镇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在实际发展乡镇经济的过程中,乡镇干部的工作效率低下,极大的限制了乡镇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相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建设,乡镇企业的财力问题也尤为突出,而这一方面则需要我国乡镇政府相关政策体制的扶持与帮助。在这一领域,乡镇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对不够,也是限制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乡镇产业比例失衡

在乡镇的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问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太低,许多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仍然使用着原始落后的耕种方式。乡镇工业也存在着多而不精的隐患,工业产品价值含量少、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技术,难以树立企业知名度;自然资源消耗高,对环境破坏严重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走粗放型的建设路线。

4.乡镇民营企业发展不善

在乡镇经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的数量所占比例不高。就质量而言,乡镇民营企业也相较落后于国有企业,没有发挥出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应起到的作用。这也是限制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发展乡镇经济策略

1.因地制宜发挥乡镇地域特色

相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乡镇经济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区特色,我国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和人文资源。想要最大程度的发展乡镇经济,就必须充分开发当地所独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地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挖掘乡镇地区特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结构,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乡镇经济的活力,提高乡镇企业的吸引力,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知名品牌。

2.加大乡镇政府的扶持力度

就当前的乡镇经济发展道路来讲,现存的乡镇政府管理机制已经相对落后,已无法满足当前乡镇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行乡镇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要发展乡镇经济,一定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一方面,优化乡镇政府机关管理结构,统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协调各相关机构的经济发展工作,增强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乡镇干部的办事效率,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亮绿灯。

3.优化乡镇经济产业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已经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逐渐过渡到第三产业上,这一转变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尤为明显。但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仍然在走过去的经济发展道路。就当前我国乡镇产业的结构来看,应当逐步与城市发展建设接轨,将经济发展中心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上来,提高服务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优化第一产业、第二a业的经营模式,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逐步将过去传统的乡镇工业、农业转化为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经济效益高,产品质量好的新兴产业,实现乡镇经济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4.鼓励乡镇人民自主创业

民营企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收社会闲散人员,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会极大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因此积极鼓励乡镇百姓进行自主创业,增加乡镇民营企业数量,也是促进乡镇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六、结论

乡镇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针对乡镇经济的问题进行改革创新,构建新型乡镇产业模式,发展振兴乡镇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是大势所趋。

篇5

一、洛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辖7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1个省级新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2012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3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1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969.2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为7.5:60.2:32.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70.1%和26.5%。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3亿元,增长15.1%。其中,税收收入148.5亿元,增长13.2%,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94.0亿元,增长23.2%;农户投资49.7亿元,增长3.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3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927元,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77元,实际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79元,实际增长10.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在洛阳市经济实力实现不断壮大的同时,各县市区没有实现均衡发展,逐渐扩大的发展差异已经制约到了洛阳市整体发展实力。

二、洛阳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通过对洛阳市9个县市研究发现,各县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三大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其中农业发展过于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第三产业的开放性不足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性、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资源环境代价大,企业规模小,规模经营不足,接替产业培育迟缓。

2.各城乡差距逐步拉大

近几年,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汾城乡差距在逐渐拉大,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 四分之一,而且增长速度也长期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收入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

3. 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

洛阳市的偃师市是洛阳唯一一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市,虽然洛阳经济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我国沿海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2年洛阳的gdp为3000亿,是青岛的近一半,是苏州市的四分之一,相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较低。

4. 农业产业化层次较低,农民增收困难

由于对农业的不重视,导致农业产业化进程举步维艰,同时也缺乏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相应的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值均存在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而且没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难以吸引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制约了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增收渠道的拓宽,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县域广大农民增收缓慢,仍有一部分农民生活困苦,农村市场消费偏冷的问题比较突出,内需不旺,很难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完善洛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为了加快结构化调整,洛阳市需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特别是洛宁县、孟津县、新安县要大力发展绿竹、樱桃、黄河鲤鱼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加强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可以加快县域间的城镇化进程。首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其次是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城镇和县(市)中心镇,提升城镇功能。再次是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工业、文化、餐饮、娱乐等产业,拓展小城镇的发展空间。最后是做好政策引导,即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同时也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子女就学、就业指导等优惠政策,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城镇就业和生活问题,解除进城农民后顾之忧,吸纳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3.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发展特色经济。洛阳市需要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和政策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发展有特色的项目,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在发展特色产业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以全国百强县市的标准为指导,积极开拓新的产业。同时对一些传统农业大县,要立足实际,积极进取,区分不同情况,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这些县市加快发展。

4.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为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加快对民营经济的促进和扶持。为此,洛阳市可以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同时允许其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培养造就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和提档升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对交税多、投资大的民营企业在经济上要给予奖励。激发广大城镇居民和农民积极创业的热情,放胆、放手、放开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全民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6

二、对我们建筑行业存在的现状及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1、要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得建筑企业的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让其成为建筑经济的主要动力。在目前的一系列改革过程中,需要将私营建筑经济的水平进行提高,让我国的建筑经济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另外需要对我国的国有建筑经济进行一定的控制,对于存在的国有建筑经济,可以以参股或者出售的方式,来在建筑市场中慢慢的退出,让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稳定。2、国家应该对与私有建筑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进行落实要想让私有建筑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其能够在建筑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出台与落实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政策,并且还要加强法制建设,为私有建筑企业制定有利于私有建筑企业发展优惠措施。改变传统观点,破除对私有建筑经济的歧视,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社会环境。3、对我们建筑行业中私有建筑经济存在管理缺点进行克服对于我国民营建筑企业来说,因为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更加的规范,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对于这些民营建筑企业来说,需要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管理上的规范化,并且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并且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保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对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进行清除,向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形式进行过渡,对产权制度进行优化,从而完成对企业实力的增长。

篇7

二、我国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信息保护不够

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网民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扰。不少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搜集、传播个人信息,使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基于网络交易的网络经济产生了诸多疑虑。2014年底,国内最大的漏洞平台乌云网披露了多起航空公司旅客个人信息泄露漏洞,其泄露信息包括旅客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隐私,而这些信息经过黑色产业链条,最后成为了退改签诈骗短信的信息来源。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极大,可能会造成垃圾短信和各种骚扰电话源源不断,垃圾邮件铺天盖地,甚至被冒名办卡透支欠款以及遭受个人名誉损害等。所以,防止个人信息外泄是网络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支付方式欠安全

网络支付是指客户、商家以及网络银行(或第三方支付)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利用电子现金、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通过互联网完成支付的整个过程。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支付方式也日益增多。常见的网络支付方式有网上银行转账、信用卡透支支付、信用卡分期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划款等。从实际的市场反馈来看,人们对于网上支付依然存在较多的顾虑,其主要原因是网络支付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很多不法分子通过钓鱼平台、病毒木马植入等手段盗取个人账户、密码等信息,造成个人资金的流失。这些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交易秩序,阻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营销误导性强

网络营销是指通过在线活动创造、宣传和传递客户价值,并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营销目的新型营销活动。因网络营销具有交易效率高、成本低、互动性强等优势,大多数商家都在进行网络营销。但网络营销在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以误导消费者,火爆一时的以微信朋友圈作为宣传对象的所谓“微商”营销就饱受诟病。据报道,约有90%的微商营销者在销售面膜,而在这90%销售面膜的人之中又有90%的人在招聘下级。实际上,这些面膜并非真正的畅销产品,而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产品甚至是次品。该“微营销”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通过不断招收,让下一级消化上一级的产品,依次循环。这种所谓微营销本质上类似于传销,既误导了无辜消费者,也在网络经济中形成了不良风气,破坏了网络经济的发展根基。

(四)物流支持滞后

物流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网络经济而言,物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受“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流通”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近年来,网络销售平台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业的崛起,但要使物流真正成为我国网络经济的有力支撑,其要走的路还很长。随着网购人数不断增加,网上交易数量不断飚升,货物吞吐量与日俱增,这对物流的运输规模和运输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现有物流公司不仅存在总量运输能力差、货物难以及时送达等情况,也存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易丢失、易损坏、被调换等管理中的问题。这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商家及其产品的不信任,损害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进而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保护网上个人信息安全

由于网络经济的虚拟性,卖方和买方不进行当面交易,许多交易中涉及的个人隐私信息必须通过网络传送,这正好给不法分子通过盗用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和滋扰型“软暴力”等犯罪活动留下了空间。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使个人网络信息保护能有章可循。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涉嫌非法泄漏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政府网管部门要加强网络监控管理,对涉嫌窃取或故意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要立即关停并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与此同时,从事网络交易的相关企业要提高其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从源头上防止个人信息外泄。

(二)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确保网络支付安全

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是关键。消费者在进行网络交易时,无论采用何种支付方式,都要选择安全的支付环境,尽量不使用公用电脑、无线网进行交易。要定期查杀电脑病毒,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侵入电脑窃取消费者的个人网上支付信息,导致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要尽可能运用“货到付款”、“第三方渠道”等网络支付方式,千万不要线下私自交易。要注意保存交易网页和付款凭证,并尽量向经营者索取发票,以便事后据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注意识别网站的合法备案标志,并对经营者的名称、地址等关键信息进行查实。

(三)加强网络营销管理,净化网络经济运行环境

网络营销作为新时代的营销模式,其价值得到了经营者的普遍认可,但保障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网络营销管理,净化网络经济运行环境。第一,工商部门要在加强网上销售准入管理、建立网上销售产品可追塑机制的同时,加大网络市场整治力度,严惩虚假网络营销者;第二,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通过正当手段经营获利,弱化其利用虚假网络营销牟利的冲动;第三,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应建立联合打击虚假网络营销的机制,通过多部门协作,从事前、事中控制虚假网络营销。

(四)提高物流水平,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现代物流是网络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推动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必然要提高当前物流水平。各地方政府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时,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要积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设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技术,提高其硬件和软件水平。不同区域间的物流企业要加强合作,通过股份化、业务合并等途径,发挥其在不同区域内的比较优势,降低物流业的行业成本。总之,现代物流与网络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要发展网络经济,必然要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篇8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应该注重落实国家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好国家关于各个种植业的发展政策。同时重视农村经济中的粮食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加强对于粮食生产的研究工作,使粮食生产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最后,应该坚持做好农耕季节的各项工作,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准确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积极推广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收入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程度。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注重质量和附加值比较多的农产品,同时对于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粮食生产能够带来更加稳定的收益。同时加强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等多方面综合发展,使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优化布局,形成稳定的区域优势,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发现新型经济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要加强对于农民农业生产能力的培训,基层农技部门应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农民能够接收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使体力种田转变为用脑种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要提高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技能,鼓励其创业就业,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注重对于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去除封建迷信,使农民能够接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能够避免懒惰,养成勤劳的习惯,使勤劳务实的风气能够在农村盛行,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加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国家应该加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应该使农业物资的价格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位置,加强对于农业物资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把控,练习农资生产厂家,增加直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避免流通成本增加,影响农民的收益。其次,应该加强对于农资市场的把控,避免在农耕季节出现假冒产品和哄抬物价的庆康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最后,应该联合相关物价监管部门,针对市场的具体情况,对于农业物资进行合理定价,保证价格能够被农民所接受,保证不损害农民的自身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五)开展适当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

科学合理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能够使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会大幅度增加。通过土地流转,能够使土地转移到能够科学经营、拥有资金实力的群体中,有效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的要求,通过科学的引导,进行适当的宣传工作,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能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鼓励农民开展适当的土地流转,设立相关管理结构,对于流转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使土地流转行为更加规范化,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篇9

一、引言

发展中国家一般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发达”和“一般不发达”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财富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这类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东欧等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有一部分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而陷于贫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也得到了发展中国家及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 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反贫困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其反贫困过程中的具体经验,并找出反贫困工作有意的启示,并根据该国具体国情制定反贫困战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印度状况

1、印度贫困现状

印度正处于工业化和经济高速成长期,在经济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然而,印度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织、原始与发展混杂、落后与文明并存,贫穷与富裕同在的尴尬境地。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印度9亿多人口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有3亿多。

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如果以印度经济增长较慢和政策对穷人较为不利的情况为基础,则印度穷人的数字还将增加1亿左右。印度与中国一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约占人口一半的穷人问题,成为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巨大难题。

2、印度反贫困实践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是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在印度,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地区发展不平衡性逐渐拉大,地区发展速度不同,导致地区差距逐步扩大,产生了贫困人口聚集现象。印度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北部等高山、内陆地区。因而, 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印度政府反贫困实践的重要举措。

(1)印度“地区性计划”和“平衡发展”的反贫困实践

印度为了应对贫困,早在制定 “四五”计划时印度国家发展委员会确定246 个县和直辖区有资格享受优惠的金融和其他方便,以及后来印度计划委员会又实施了“向落后地区划拨资金、推行特别行政去地区发展计划,促进私人向落后地区投资计划等。在“六五”中提出了“发展落后地区的专门计划”和“工业化发展落后地区专门计划” ,“七五”的“结构性平衡发展”计划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反贫困实践措施。

虽然,印度制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计划但是,它各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有些地区在加重与蔓延。同时,印度甚至在“八五”计划中忽略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大的问题,这使得印度贫困人口进一步集中和增加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阿萨姆、奥里萨、西孟加拉、比哈尔以及北方邦等邦。

(2)印度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反贫困实践

印度开始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制度。

印度社会保险措施包括医疗、事故和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 其中, 政府医院起到社会公平和救助贫弱的“稳定剂”作用, 印度免费医疗网基本做到穷人也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功能――遏制贫困。

三、总结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着很多障碍。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已引起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能否得到缓解和解决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也与发达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发展中国家内部角度看,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及社会分配不公、失业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原因,又有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分配不公。针对上述问题,发展国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实践。如印度乡村综合开发计划 (IRDP)和就业计划;

2.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果,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及国家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状况,并留下了许多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于同申.发展经济学――新世纪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杨文武.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南亚研究季刊.1997

[3]周中林.试论跨世纪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经济评论.1998

[4]王晓丹.印度贫困农民的状况及政府的努力.当代亚太.2001

[5]姜淑华.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篇1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29

[中图分类号] F713.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49- 02

所谓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会议、商品展示、展览等活动来求得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 并通过这种形式产生巨额利润和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会展经济以会展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为一体,以信息咨询、 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为配套服务, 充分带动服务、交通、旅游、参观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 内蒙古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1 基本情况

2013年,自治区党委又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明确提出着力调整产业机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会展业正是符合当前的自治区发展思路的一种选择。内蒙古会展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好,展会的数量、内容、规模逐年扩大,市场渐趋活跃,如“蒙交会”、“药交会”、“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等会展已具规模,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内蒙古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一定的产业优势,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连接内外、贯通东西的区位优势,具备了会展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依托资源、产业、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具有内蒙古优势的专业和品牌会展,缩小与会展业发达省市区的差距,使会展业尽快成为内蒙古新型支柱性产业。

1.2 存在问题

1.2.1 会展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会展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的会展经济发展较快,鄂尔多斯凭借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会展经济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像兴安盟、阿拉善盟等地区会展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区平均水平。

1.2.2 会展经济发展规模不大

内蒙古现有的展会规模小、数量少、影响有限。内蒙古会展经济尚不发达。在 2009 年全国 30 个省市区的展会总数排名中,排在第 23 位。自治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展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有限。

1.2.3 会展经济人才缺乏

现在我区培养专门会展专业人才的院校数量不多。我区缺乏资金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会展服务公司。高规格的展会需要的是懂外语、擅长组织策划、熟悉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而目前的情况是同一批人员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这批人承担。

1.2.4 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

旅游企业中的旅行社与会展承办企业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目前参展商、观展人员主要的目的是参加会展, 仅有少部分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自发参加游览,对于参展人员的购物、游览、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办会部门没有安排,旅游企业也未利用自身组织游览的能力参与其中,所以会展对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行拉动明显,而对游、购、娱的开发明显不足。

2 推动内蒙古会展经济发展的措施

2.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完善管理机制

政府在会展经济的发展中,准确的定位应当是会展宏观战略管理者,主要任务是加强会展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营造规范有序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内蒙古各级政府扶持会展经济发展的思路不变, 政府由主导地位调整为以宏观调控为主,即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监管会展业发展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引导会展行业协会发展。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会展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2.2 制订行业总体发展规划

目前,会展业已列入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但指导作用还不明显。我区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制订会展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要以会展经济发展为重要突破口,与建设国际性的“会展名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会展业带动商业、宾馆、餐饮、旅游、交通、娱乐、运输、广告等第三产业各行业协调发展的优势,制订一整套扶持、规范、协调发展会展行业的中、长期规划。

2.3 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要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加强会展专业知识的教育, 支持高等院校因地制宜地开设会展专业课程和会展专业班, 适当扩大会展专业招生,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加速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法律的知识型会展管理人才和熟知会展知识、精通市场营销的业务人员。重视对高层次会展人才的引进。采用优惠政策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会展人才。这些人才既可以长期在区内工作,也可以定期来指导工作。

2.4 依托产业优势培育特色品牌展会

会展经济与区域整体经济密切相关,只有挖掘本区域特色经济、优势经济才能打造领先的展会。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阔的天然草原,占全国产量第一的羊绒生产企业, 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资源,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等众多推动自治区发展的资源和产业,是造就我区品牌展览会的无限资源。需要建立起专业的会展公司,重点打造特色展会,使得展会与内蒙古各盟市的特色产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展会的质量。比如做大做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览会。 继续打造“内蒙古民族商品交易会”、“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内蒙古旅游交易会”、“内蒙古药交会”等已粗具规模和品牌效益的展会。

主要参考文献

[1]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2010)[J].中国中小企业,2010(5).

[2]王雪.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

篇11

一、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现行土地政策不够健全、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农村经济人才十分匮乏和农业科技应用发展缓慢五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看,许多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受资金、观念、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都受其影响,直接导致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比较低,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形成。

2.现行土地政策不够健全.现行土地政策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存在的诸如短期式承包经营、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都是由于土地政策不够健全造成的。其中,短期式的承包经营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使用,导致土地质量的下降;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农田水利设施陈旧,造成承包者农业生产信心不足,使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遇到重重障碍;一些地方受城镇化影响,城市规划区在不断修整扩大,但建设滞后,规划区内的农村土地无法流转。这些问题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土地使用效率。

3.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使得农业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上看,单一的农产品种类显然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使得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突出,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经济人才十分匮乏.农村经济人才十分匮乏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又一问题。

当前,具备农业经济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极少的一部分,对农民的培训滞后,效果不佳,农村经济发展往往依靠的还是素质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加之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偏低,不能深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5.农业科技应用发展缓慢。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还表现在农业科技应用发展缓慢方面。目前在我国农村及农业上科技的效果很不明显,农业科技的应用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主要包括:一是科技投入不足,资金问题是限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也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重要原因;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农民和市场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及诸多的不协调;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技只是停留在了理论研究上或实验研究中,而没有转化为实际产品,没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因此,探索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二、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了解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经济要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前提。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为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各级政府对此应保持高度关注,整合项目和资金,多渠道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2.健全现行农村土地政策。

健全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健全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在实行土地流转时采取更为灵活的机制,既要维护农民的权益,又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健全现行农村土地政策,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要将稳定的土地承包与有序的土地流转进行有机统一;二是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流转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问题有章可循;三是要结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民放弃经营土地,向小城镇转移,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3.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

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这时就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弱化劣势产业。一般来说,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我们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农业结构进行多层次调整,推进农产品的多样化和优质化,发挥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品,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

4.积极培养农村经济人才。

积极培育农村经济人才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面对农业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现状,加大培育适合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培养农村经济人才,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增加对农民工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农村经济人才的培训工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农民创业,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5.加大农村经济应用开发。

加大农村经济应用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大农村经济应用开发方面,首先,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促进自主创新。其次,要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应用开发水平。

三、结语

总之,农业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行农村土地政策、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积极培养农村经济人才、加大农村经济应用开发,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智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2).

[2]张军堂.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01).

[3]韩宇鹏.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农业经济新发展[J].山西农经.2015,(09).

篇12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国进入了信息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各个领域都对信息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使用。其中,医院的发展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状态也备受大家的关注。由于我国医院各项工作在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建设方面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所以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发展问题,对医院经济发展的产生了一定不良的影响,为了使我国医院可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必须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1]。1.1.2研究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在我国医院各项工作上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推动医院在工作管理的各方面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带来积极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第二,有利于为我国医院经济发展注入崭新的发展动力,使医院可以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发展新时代,为医院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积极的保障。第三,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素质。信息化在医院发展中的应用对医院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医院经济更好的发展,适应于信息化发展新时代,工作人员也会对自身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有所提升,从而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素质,为医院经济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1.2研究方法。(1)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他要求大家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的分析问题[2]。这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采用此种研究方法,就是遵从实际情况,联系实际和理论,将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样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2)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即通过现代科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本文通过搜集资料以及查阅书籍,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从中分析信息化视角下医院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3)历史研究法。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在信息化大发展这样一个研究背景下对我国医院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详尽的研究,从中分析问题,吸取经验。为未来我国医院经济在发展上更上一层楼做出重要的参考价值。

2信息化相关理论

2.1信息化含义。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积极推动业务处理至经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进程,提高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的数字化程度,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生产以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带来一定程度的提高[3]。2.2医院信息化含义及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是指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从而使医院的各项业务的处理和各项管理工作的进程都可以实现系统化的信息式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个初步发展过程中,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突出性的发展问题,为医院的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医院要积极处理这些问题,从而推动医院经济发展工作的平稳进行。

3信息化视角下医院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在我国医院经济管理上的正在被逐步应用推广使用中,所以,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某些方面存在很明显的缺陷,这些都对医院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面就将信息化条件下医院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5点:3.1物资管理信息上的缺陷对成本核算的影响。从目前医院的物资管理情况来看,医院在对物资的管理上尚未形成成熟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因此医院对于物资的流动动态很难进行一个精准的把握,比如物资的采购变化还有物资的使用动态变化,这些动态情况的变化与医院成本核算息息相关。而医院的财务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于这些物资动态资料的获取,多数是通过其他部门的提交的物资流动资料,进而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制定或调整。因为在数据的分析处理上仅仅依靠的是各部门提交的物资管理资料,这样的话,很难对物资的流动使用过程进行一番精准的把握,从而给政策制定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这些政策的制定在途径和时间点上无法与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很好的对接,使得医院制定的财政政策得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很容易出现物资使用效率低下或者物资浪费的现象,给医院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作用[4]。因此,要想使医院在以后的经济发展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首先就是要做好的医院财政的管理工作,提高医院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为医院财政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保驾护航。3.2医疗信息软件在标准和功能规范上缺乏统一性。当前医疗产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仍然没有脱离初级化阶段发展的范畴,因此,在各项工作上很难达到全面标准化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医疗信息软件在标准和功能规范上缺乏一定的统一性,这进一步阻碍了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给医院的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为每个医院都有着自身所独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正是由于医院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一些不同之处,使得相应的医疗信息的多样化特征也十分明显。这就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医院经济发展中的不断推进,每家医院都会按照自己习以为常的标准来对这些医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这种情况造成了医疗信息处理软件标准的参差不齐,在功能和规范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要求,给管理制度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管理制度变得无章可循,不仅会给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疗信息的对接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医疗事业的有序性和统一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阻碍医院经济的稳定化发展。3.3财务管理和医疗信息无法实现稳定对接。在医院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与医疗信息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者如果可以协调合作的话,可以为医院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医院经济管理的现实实践当中,却存在着财务管理和医疗信息之间无法实现稳定的对接这样一种不利的现象,成为了阻碍医院经济发展的一个隐患。财务管理和医疗信息二者的存在和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各自拥有可以进行独立运转的信息系统,但是,存储在二者各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资料却是由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并由这些人进行填写和输入的等一系列的操作,财务管理和医疗信息的统一联结性和数据共享性并没有在这方面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际数据与录入内容不相符合的这种事件的发生概率。这样不但会给医院的工作效率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对医院开支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得医院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的开支增加,进而给医院的经济收益带来不良影响,影响医院经济发展工作的总体进程。因此,对财务管理与医疗信息互通性和共享性的提高迫在眉睫,争取实现财务管理和医疗信息稳定对接,为促进医院经济发展而助力[5]。3.4医院的总体成本核算缺乏统一核算原则。在阻碍医院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医院总体成本核算缺乏统一核算原则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个因素,但是这个阻碍性的因素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他因素影响。首先,医院在物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信息管理流程,而且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正处在逐步推广使用阶段,所以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信息化系统在物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之处,这一点在对新兴医疗器械管理方面和对药品消耗程度的把握方面上显得尤为突出[6]。因为在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上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使得医院无法对新兴医疗器械和药品消耗等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进而造成信息的正确有效性得不到确切保障,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给医院总体成本的核算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使得物资管理和账目支出信息无法核对得上,还会使的医院的财务账目管理变得十分混乱,长此以往下去甚至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医院经济良好发展状态的形成。3.5缺乏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人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事物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保障。处在信息化飞速发展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医院要想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急速发展下的社会的状态,取得经济上的更长远的发展,对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有必要。但是,从医院目前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来看,不但年龄层次大问题突出,而且十分缺乏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这不仅影响了信息化在医院各项工作管理上的推广应用,还对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7]。人为的管理和记录固然有一定的优势所在,但是在医院接受病人较多情况下,不仅会拉低工作效率,而且非常不利于对各项信息的调动和使用,这种情况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上亦然。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医院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较低,使得医院在管理工作系统化的构建工作上进程缓慢,从而给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经济的长远发展。

4信息化视角下解决医院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进展过程中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因此,对于信息化视角下发现的医院经济发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医院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解决,使医院向着制度信息化的管理目标不断迈进,同时也给医院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达到医院经济管理在发展上更上一层楼的最终目的。4.1对数据进行精确化管理,研发数据应用模型。在医院经济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医院经济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条件,因此,为了构建良性的医院经济管理系统,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医疗信息和数据准确性的确保。医院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由于受到医院各部门之间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影响,这些信息数据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这些数据的特点和记账方式等方面上,从而很容易使这些数据产生各种各样的偏差。因此,在对数据的处理上,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化管理,从根源处降低数据记录的出错率。为了对数据处理效率和处理的准确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加强对数据应用模型的研发,从而使得医疗信息数据的处理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上实现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推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从而使得医院经济发展可以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越走越远,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4.2规范统一数据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工作各方面的推广应用和信息网络化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数据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一旦医院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工作上出现丝毫懈怠,使得信息化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构建或更新,极易导致现行管理制度落后于发展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给医院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上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对于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的统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也并不是仅靠一家医院就可以进行制定的,这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介入,同时还需要经历一个对医院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构建以及颁布这样一个过程。对于这些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的统一可以促进医院在工作管理各个方面形成合理化的应用规范,尤其是在医院经济管理上面,使得软件处理标准和记账等操作规范上统一化发展,从而便于各个医院实现信息方面的对接,提高他们工作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对医院信息化管理职能进行不断地完善,为医院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4.3提高财务管理与医疗信息的互通性和共享性。由于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和医疗信息二者之间独立性的存在,使得二者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矛盾性问题十分的突出,因此,为了使医院经济取得更好的发展,也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提高财务管理与医疗信息的互通性和共享性,使财务管理可以和医疗信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连接,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医院可以积极推动财务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连接,这样的话,医院财务部门在进行医院财务工作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他的医疗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参考,从而可以推动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的发展,增强于对医疗信息进行核对的便利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使财务管理和医疗信息管理二者之间可以更好的联系和配合,也可以借助专业研发的软件来操作实现,从而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到医疗收支这些信息数据,降低错误率,对数据的精确性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如此种种,可以为医院经济更好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医院经济发展工作的不断前进。4.4提高对医院物资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准。医院物资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要想真正实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医院物资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是该工作的必经之路。使医院在物资采购和物资使用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和记录,同时对于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工作的进程推动也刻不容缓。医院物资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准的提高可以使得医院各项工作的进行都变得有据可查起来,从而有利于医院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经济管理。这对于医院经济发展来说,于现在与未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医院经济在发展上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效益。4.5加速对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育。人才可以为事物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小至医院经济发展,大至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人才都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医院要想更好的融入到这样一个崭新的发展环境中,加速推动对专业信息管理人才培育工作的进程势在必行。要对医院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结构层次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对老员工要定期展开信息化操作技术的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引入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要积极组织帮带活动,老员工可以为引入的信任传授一些实用的工作的经验,而这部分新加入的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的新人可以对医院老员工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指导,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息技术推广的力度和程度。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医院管辖系统的构建,而且可以给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进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医院经济的发展助力,推动医院经济发展向着好的方向不断前进,争取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备受大家关注,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医院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医院要想更好的立足于这样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并取得更加的良好的经济发展效益,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构建,为医院经济发展助力,促进医院经济发展向着更好的发展方向前进,争取在未来取得更高的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录涛,于弘.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医院管理杂志,2016,23(01):71-74.

[2]杨永峻,赵延杰.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促进医院经济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6,4(14):70+72.

[3]邹夏南.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9):6151-6152.

[4]张冬明.关于医院管理软件有助于医院经济发展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7(05):67.

[5]张开菊.强化审计工作管理促进医院经济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09,8(09):168-170.

篇13

一、绪论

浦城县房地产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单体开发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局部开发,再到2000年后的连片开发和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发展到近几年高层、高档综合小区的建设。总体来看,当地房地产市场逐步步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市场也得到迅猛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GDP总值达到67670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房地产行业的贡献率占我国整个GDP总体比重的6.1%,而浦城县房地产行业占GDP总体比重为4.0%,虽然贡献率不够高,但是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所以如何让房地产经济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确保其助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就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文章已经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本文以浦城县房地产经济为切入点,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二、房地产经济实现高效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产生波及效果,有助于拉动其他行业经济的发展。即房地产行业在施工、销售等环节中会涉及到原材料购进、大型机械等各种设备的使用、服务业等部门的配合进行房产的销售。例如房地产建筑成本中原材料的消耗占据近70%,所以对于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机会。第二,房地产发展结果即房地产品的生产为各行各业和很多经济部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成为其发展的前提,尤其对于现在稳步增长和大力扶持的第三产业来说,都是以房地产产品为前提和根基的。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房屋买卖中介业等各行各业都提供了立足之地。第三,房地产产品的消费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据先关学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带动60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房地产业关乎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来看,其给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都贡献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三、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

2015年,全县商品房预售批准11.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01%。其中住宅0.4万平方米,其余均为商业营业用房;而就浦城县商品房销售情况来看,2015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0.45万平方米,同比-23.89%,销售金额7.11亿元,同比0.85%;其商品房待售情况截止12月31日表现为,已批准预售待售面积29.43万平方米,同比7.7%。其中商品住房待售面积12.39万平方米,同比-28.78%。而之所以浦城县房地产经济会出现这样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我县整体经济形势下行,民间资本流失,百姓购买力下降;二是部分大楼盘离城区远,主要购买对象为乡镇客户,购买力不高;三是新开盘楼盘少,且均为商业房产;四是对去年预售的正大路“仙楼嘉园”和“仙楼瑞园”两楼盘,楼面地价高、成本高属较高端住宅,销量较少,工程建设进度正常,企业资金接续周转困难。

(二)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的政策规范有待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策略还不够全面,力度还不够大,房地产市场依旧疲软是现阶段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即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依旧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完备的法律、规范等制度体系,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依旧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事业发展的速度。而浦城县在制度建设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权威的制度规范作依据和参考,自己制定的制度规范引导性、权威性、实用性和适用性都不够完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可能性。2.开发企业资金困难。开发企业资金较紧张,城郊结合部及较高价位楼盘较难销售是比较普遍的又一问题,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房产并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售罄,房地产企业拿不到投资下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资金,所以房地产企业只能通过搞活动等变相降价增加销售量来收回成本;另外,我县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依靠预售期房、银行按揭贷款来逐步收回成本,项目开发贷基本停止,而民间融资成本太高,这种单一的资金获得渠道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开发企业资金困难问题的发生,影响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3.购买力不足。目前浦城县商业地产及大户型住宅存量偏多,乡镇所在地及郊区房产销售缓慢是浦城县房地产市场工作层面中存在的又一比较普遍的问题。即当今时代我国的人均GDP处于低水平状态,最终消费水平为58.8%,人均为47.5%,对于浦城县来说同样如此,对于急于购房的刚需群体来说往往是低收入水平的群体,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却不急于购房。另一方面从浦城县房地产市场运行层面来看,其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省大部分县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办法未出台,我县具体的措施也未制定,这就增加了我县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加之一些涉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不够高,就导致了人为的失误,不仅降低了我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容易给房地产行业埋下潜在的风险,例如成本增加、资金挪用、等。不利于商品房预售资金后续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住宅用地供应不足。因为受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2014年政府出让2块地块流拍,2015年也只成功竞拍出一块33亩的土地。住宅用地供应少了,城区好的房源自然减少。百姓预购房源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县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浦城县房地产经济高效发展的策略

(一)从浦城县房地产市场管理来看

1.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及商品房预售行为。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和商品房预售行为的规范是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我县房地产经济得以高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县房地产企业首先要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监督控制规范;其次,要确保既定监督控制规范的落地和执行,加强销售现场巡查制度和批后监管力度;最后,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督促整改,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以确保我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范运作。2.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投入力度的增强是促进房地产经济得以发展的捷径和必要工具。所以一方面,我县要加强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信息制度,充实浦城房地产信息网内容;另一方面,要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力度,确保有效信息的及时传递,进而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的获得想要的信息,在为企业领导层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实资料的基础上促进我县房地产企业经济实现进一步的发展。3.完善配套的制度规范。配套完善的制度规范能够为我县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根本的保障。所以政府需要在充分掌握我国现有的配套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市政府等相关政策规定并根据我县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制定《浦城县人民政府关于稳定住房消费支持刚性住房需求的若干意见》。另外,基于我县房地产经济发展特有的情况,还要对推进房屋征收、棚改户货币化安置消化存量商品房及促进商业地产和大户型住宅销售上给予政策优惠倾斜。

(二)从浦城县房地产市场运行来看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节力度。政府宏观调节力度的加强是促进房地产经济得以高效运行的又一重要举措。所以地方政府要做好房地产投资的引导工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要以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认知价值、需求强度以及对价格的承受力为根本的依据,以市场占有率和最终经济利润为目标,真正按照有效需求来规划房地产的投资和价格;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要以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根本的落脚点,以保持资本市场的活力为根本的原则,抑制个别行为的过度投资,以避免炒买炒卖和囤积土地等行为的发生。2.调整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房地产供给结构的调整是解决当前由于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结构性不合理和房价过高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为切实的做好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的调整工作,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调整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以达到促进房地产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即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房地产市场统计体系,规范统计渠道,对所有住宅项目的土地供应、房源分布、交易情况和售价指数等信息全部实行网上公示,并要做好全程的监督和控制工作,以做好房地产经济运行趋势、波动趋势和波动特征的分析和判断工作;二是要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府做好科学的规划和引导工作,以确保地方中低收入者有房可住;三是政府要不断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做好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使房地产企业在赢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促进当前经济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3.做好我县房地产事业的专项治理工作。专项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利于提高我县房地产试行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引导房地产中介市场规范运作,防止房地产咨询、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等从业单位存在虚假房源消息、泄露或不当使用委托人信息等突出问题发生;另一方面要完善配套的专项治理制度规范,使得我县房地产各项活动有章可依,进而达到促进全县房地产中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促进我县房地产经济高效发展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