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命中的化学

生命中的化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生命中的化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命中的化学

篇1

化学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元素不少,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当地将生命教育元素渗透于化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一、学习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门捷列夫,他追求科学坚韧、忘我的精神。在疾病折磨着他时,他手里都拿着书,始终觉得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的光荣”;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介绍原子学说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等。学习这些科学伟人的故事,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二、学习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

在研究碱、石碱的性质时,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化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推动了中国化工工业的发展。科学家的这些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理想的坚毅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提高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生活事件,让学生学会珍视生命

由于媒体的迅速便捷,学生很容易获得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化学教学的资源,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

比如重庆的氯气泄漏事件和硫化氢泄漏事件,从分析氯气、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密度、状态、气味、溶解度等等),介绍其化学性质(毒性、酸性等),让学生研究处理方案。

又如在学习氢键时,可以提出:“生命分子中的氢键――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的观点,然后再加以诠释。生命体内许多大分子中存在氢键。氢键对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生理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生物的遗传基因本质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顺序,而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DNA大分子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配对的。DNA分子中的氢键在遗传信息的编码和复制等遗传机制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说,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通过学习,学生对于生命就会更加珍惜。

四、关注化学中的人体健康知识,提高生命的质量

化学贴近人类的生活,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关注的人体健康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健康知识。如在讲授《配合物的应用》一课时,运用所学配合物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重金属盐中毒时,为什么往往可以灌蛋清解毒?

篇2

1、问题提出及其生命教育的内涵

1.1 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命。生命教育源于死亡教育,兴起于西方发达的国家。上世纪20年代,有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死亡教育”,而上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问题,并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家纷纷跟进,并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和协会,推广和普及生命教育,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生命教育随后展开。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针对应试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生命教育在我国开端。到本世纪初,生命教育在我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教育界的注意,并在各地逐渐地展开。2003年,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在北京市积极推广生命教育运动,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生命教育的大型讲座、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上海于2004年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2005年3月14日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云南省委省教育厅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三生教育”试点,从2009年秋季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三生教育”。2007年成立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组委会”和“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专家委员”。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因此,追求生命价值,体现教育对人的生命发展的关注,强调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虽然各级政府对生命教育非常重视,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群体暴力事件、吸毒事件、溺水、交通安全事件,乃至自杀事件,已频繁地见诸报端、电视、广播中。世界卫生组织称,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在中国,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中国自杀人数占全球的26%,而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则是死亡原因的首位。由此可见,加强生命教育不能懈怠。我们教育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以生命教育的推行来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综合性的解决。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生命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化学教师的义务,也是化学教师的责任。

1.2 生命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杰·唐纳·华特士最早于1968年在其著作《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中认为,教育是融书本学习和人生体验于一体的过程,“教育并不只是训练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感悟人生的意义。”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刘济良在《生命教育论》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由此可见,国内外有关生命教育的表述,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强调生命的个体性、完整性、过程性和人文性,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力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优势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2、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范畴

2.1 尊重生命存在

从化学的视域看,人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铁等元素组成。因此,首先应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敬畏他人的生命,不要伤害他人;热爱自己的生命,保护好自己人生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化学实验要正确操作,注意化学药品、有毒气体的防护。其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生命教育中让青少年意识到,人不仅仅是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更属于家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存在,不轻言自杀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对亲朋好友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通过化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保护好环境是就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将绿色化学思想与现代公民意识结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生存观。第三,要让中学生明白认真学习、勇于探索化学的奥秘、努力践行,既是自己的责任,又是对自己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第四,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特别是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初期,更应该加强教育,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生命质量

人类总是在追求物质如何更加丰富,生活如何更加幸福美好,如何张扬生命活力,而学校教育追求生命如何更好发展。

2.2.1 减少疾病

篇3

长期以来,化学给学生和世人的印象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偏向于空洞的说教、枯燥的训练和机械的记忆。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我们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不应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应是一个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让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田里打下自信成功的底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化学课堂具有生活性、社会性、动态性等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流动,实现动态生成的教学,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课堂才充满鲜活与生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那么,怎样点燃高中化学课堂生命的火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切换教师角色,营造多维互动的课堂

“多维”是指改革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局面的出现;“互动”是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与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里发生的资源在适度张力作用下分享经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互助合作,自由表达,彼此分享经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过程应既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以及创新意识的体现过程,又是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是独立于世的人,而不是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他们虽不成熟,但并非一无所知,而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他们虽禀赋各异,但不乏独到见解。在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主导课堂而不是主宰课堂,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呵护生命的天性,在课堂的教学中更应审时度势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营造一个让学生敢想、敢说的课堂氛围,使教

与学实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放大课堂的教育功能,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创设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心里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因此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开场白”,以扣人心弦、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导入新课,找准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使化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自由度,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进取、信心十足、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对话平台,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三、实施问题管理,适当引导和点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整个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提问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

点。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使课堂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并及时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得到了充分重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就会增强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大。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要以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头使学生放开胆子,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亮开嗓子,以情境的创设、学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勇于在课堂教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异议,叙述心中的疑惑,使课堂成为师生相互讨论、质疑、争辩的乐园。

四、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搭建轻松快乐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发现生活,而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利用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激发学生去探索,形成“我要学”的氛围,并提倡和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去解决所遇到的化学问题,开辟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学生亲自实验,探索化学知识,既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能激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就能把课堂引入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为学生创设一个赋予生活的学习平台,使得每个生命个体在快乐学习中快乐成长。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点燃化学课堂中生命的火花。我们应努力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自然发展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篇4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打交道,在学校里有同学、老师,在家里有父母、亲戚,社会上有朋友及各行各业的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怎样以礼待人、妥善处事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街上遇到了熟悉的人,也许你们交情并不深,不便于开口说些什么,那就微笑吧。虽然没有更多的言语,但也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和朴实。在学校里看到了老师、同学,试着微笑着向他们问声好,也许你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会带给他人一天的温暖。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遇到了急刹车,由于自己没有抓牢扶手,一下就撞到了别人身上,这时你愿意看到一张写满讨厌和责备的冷漠的脸,还是愿意看到一张表示宽容和谅解的微笑的脸?相信每个人都期待着后者,因为这样的微笑其实在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而这时的你,也只需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其实,不管你是撞人者,还是被撞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彼此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道歉或原谅的意思。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看到别人的微笑,我们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友善。会微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不讲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

我想告诉大家,一份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份文明好像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就可以燎原。

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成为新一代的“文明大使”,成为文明小学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樊家峪小学

樊卓通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樊家峪小学五年级的樊卓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颂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话题很老,但不过时。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打交道,在学校里有同学、老师,在家里有父母、亲戚,社会上有朋友及各行各业的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怎样以礼待人、妥善处事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街上遇到了熟悉的人,也许你们交情并不深,不便于开口说些什么,那就微笑吧。虽然没有更多的言语,但也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和朴实。在学校里看到了老师、同学,试着微笑着向他们问声好,也许你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会带给他人一天的温暖。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遇到了急刹车,由于自己没有抓牢扶手,一下就撞到了别人身上,这时你愿意看到一张写满讨厌和责备的冷漠的脸,还是愿意看到一张表示宽容和谅解的微笑的脸?相信每个人都期待着后者,因为这样的微笑其实在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而这时的你,也只需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其实,不管你是撞人者,还是被撞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彼此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道歉或原谅的意思。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看到别人的微笑,我们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友善。会微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不讲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

我想告诉大家,一份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份文明好像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就可以燎原。

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成为新一代的“文明大使”,成为文明小学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樊家峪小学

樊卓通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樊家峪小学五年级的樊卓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颂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话题很老,但不过时。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打交道,在学校里有同学、老师,在家里有父母、亲戚,社会上有朋友及各行各业的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怎样以礼待人、妥善处事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街上遇到了熟悉的人,也许你们交情并不深,不便于开口说些什么,那就微笑吧。虽然没有更多的言语,但也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和朴实。在学校里看到了老师、同学,试着微笑着向他们问声好,也许你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会带给他人一天的温暖。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遇到了急刹车,由于自己没有抓牢扶手,一下就撞到了别人身上,这时你愿意看到一张写满讨厌和责备的冷漠的脸,还是愿意看到一张表示宽容和谅解的微笑的脸?相信每个人都期待着后者,因为这样的微笑其实在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而这时的你,也只需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其实,不管你是撞人者,还是被撞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彼此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道歉或原谅的意思。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看到别人的微笑,我们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很友善。会微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不讲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

我想告诉大家,一份文明

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份文明好像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就可以燎原。

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成为新一代的“文明大使”,成为文明小学生!

篇5

同学们,当你们第一天走进文华中学的校门时,你肩上背的是你父母的期望,摆在你面前的是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这需要你做一名有理想的中学生。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理想,就可以像雄鹰主宰蓝天,自由翱翔那样对人生充满自信和奋斗的勇气。理想,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他们把理想称为“志”。即使生活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也不能“穷志”。理想就像一台“发动机”,给予人们奋发进取的极大动力,造就了古今中外名人。如果没有理想,勾践便不会卧薪尝胆,最终复国;如果没有理想,李时珍便不会亲尝百草,着成《本草纲目》;如果没有理想,居里夫人就不会献身科学,成为科学巨人;如果没有理想,爱迪生就不会成为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有些喜欢学习同学的理想是想考上重点高中然后继续升学;有些喜欢唱歌画画的同学的理想可能就是想做画家、歌唱家等等。有这些理想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心存志向却缺乏行动,就会使理想成为一纸空谈,毫无价值。美好的理想总需要通过努力,经过奋斗,才会实现。奋斗是我们通往理想的桥梁。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升学和就业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有很多同学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但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上课不认真、学习不刻苦、要求不严格,这样下去,终究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