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命无常

生命无常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生命无常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作者:钱鹤滩)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晏殊)

篇2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宫岛达男带着他的《无形无常》的展览,

用不断闪烁变幻的数字告诉我们:生命有万象,无形亦无常。

这是一个需要观众参与的实验性作品,每个参与者先要设想一个自己的死亡时间,比如你认为你可以活到85岁,那么根据你现在的年龄进行计算,然后你将获得一个倒数计时的表,随着秒数的消失来倒数计时自己面临死亡的时间。每一刻当你看到那个数字变化之时,你可以如此直观的感到“你离死亡又近了一点”。对于甚少面对“死亡”这个议题的观众来说这是有点恐怖的体验。然后,你与你的“倒计时”来一张合影,表情与姿态都由你自己决定,有些人不自觉的流露出惶恐,有些人则可以坦然面对,有些人显得感伤,而有些人则夸张的搞怪,不同的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差异十分之大。这些不同的合影被放在一起,组成了一组名为《death clock》(《死亡时间》)的作品,这是宫岛达男早期的一个作品,从那时候开始,他对死亡与数字的“迷恋”就己经使他的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宫岛达男1957年在东京出生,并在东京度过了少年时代。17岁读高中的时候,他准备报考东京艺术大学。“那个考试很难,我落榜了。”那段时间就在他准备要放弃成为艺术家的梦想,悲伤,抱怨,自甘消沉,人生变得黑暗,逃避社会现实之时,偶然间他去美术馆看到了塞尚、梵高的作品。“第一次,在画的前面有了想哭的冲动,觉得自己被救赎了,是被艺术所救赎。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自己想成为这样能够救赎他人的艺术家,想成为可以创作出使人精神振奋的作品的艺术家。”

在考上东京艺术大学之后,宫岛达男开始跟随日本非常有名的“物派”艺术家浩二(KOUJI ENOKURA)先生进行艺术创作。“物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产生的艺术运动,与美国极简主义(Minimalism)有着间接的联系。“物派”艺术家在观念上强调以物质为基础的反形式主义,作品具体以装置的形式表现事物的过程、阶段或状态。宫岛达男说他的老师是非常严肃的艺术家,经常把生活方式挂在嘴边。而浩二的名言是:艺术家的作品是把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这些对宫岛达男的影响很大。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宫岛达男却创作出了与浩二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后来,宫岛达男等一些艺术家把“物派”观念和语言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既延续了“物派”利用自然物质的传统,又能将物质延伸到空间构造之中,使物质与空间、物质与语境建立了新的关系,这被称为“后物派”。宫岛成为日本“后物派”的代表性艺术家。

他理解的生命和永恒

宫岛达男说:生和死就是时间最终的意义。

埃皮克泰德认为,哲学能使人与周围发生的一切处于和谐状态,从而摆脱畏惧和烦恼,达到自由的境界。宫岛达男对很多哲学都很有兴趣。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从各种不同的哲学中学习了很多。这其中渐渐发现佛教是最适合自己的,从中得到了很多灵感。

“时间不是思考出来的,也不是计算出来的,时间是活着的,时间也是真实地在变化的。人类的生命就像一台计时器,你有你的速度,我有我的速度,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性质。人类看起来很相似,都有一个身体,脑袋眼睛,两只胳膊和两条腿,但在本质上却是不同的。”

《流动的时间》这个作品让我们沉浸于一片跳动的数字海洋,这是宫岛达男亲自设计的程序。置身其中仿佛我们连一个瞬间也抓不住,计算时跳动着的数字也是想抓也抓不住的。

无处不在的数字,与最为特别的“0”

1981年到1983年之间,宫岛尝试用各样的形体来表达艺术,直到1987年之后,宫岛发生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他开始把数字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那是在经历了一段艺术遭遇现实之后,宫岛达男把自己关在家里努力找出的坚持下去的理念。这也是他至今都未曾改变过的“三个理念”:“那一切,不断的在变化;那一切,不断的在和许多事物发生联系;那一切,将永远的进行下去。”也可解释为“持续变化”,“关联一切”,“永无止尽”。1988年开始,他找到了一种能够表现这三个理念的创作手段。用LED和数字结合通过不同的计算排列展现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数字、计算就成了他的代名词。

这次来北京展览的《幻灭》是一个简单而又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在黑色的封闭展厅里,三面墙上布满了蓝色光的LED,显示着一个个跳动变化的数字。每一个数字的律动是不一样的,有些连贯有些分开,巡回到零的时候空间是黑暗的。为什么9到1的数字都有,但惟独没有0的出现?

宫岛对消失的零是这样解释的:“不是没有零,而是用黑暗来表现零的存在。零用暗处来表示,这样就可以明显地区分计算的时刻和没有计算的时刻。短暂的黑暗更能使变化有力地表现出来。我想要用黑色的零表现死亡。在现代社会中,零的意义是无,但它原本的意义是什么呢?零也可以看成两个极端的意义,一个是空虚,一个是无限大,是并存的哲学寓意。但是这样的哲学思考到了西方就只强调了空虚的因素,而忽略的无限大方面的意义。我们在西方的影响下,习惯性的认为零是空虚的意思,但是由玄奘传到日本――零是空的意义,空虚和无限大可以并存,这在佛教中并不矛盾。空在这里可以解释为能量的场域,能量是不可视的,但是通过一些契机,能量是可以以光和热的形式被呈现。在作品里1、2、3这些数字是有生命存在的意涵,但是变成0的时候就是死亡的存在了,从1到0 的重复则是生命的循环,所要表现的是生命的莫大的能量。”宫岛为我们介绍了他的创作思路。

《幻灭》迫使我们面对的另一个真实又可怕的事实是:167,000,000,这是在20世纪的战争、革命、暴力冲突和屠杀中所丧失的生命。当这2,400个蓝色的LED一起熄灭时,我们仿佛置身于死亡地带,等待着最终的重生。谈到这个关于战争的作品,也许绕不过的是中日战争的历史,来到北京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宫岛达男,很直率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日本在中日韩战争期间的大屠杀,我个人作为一个日本人,觉得这段历史非常不光彩,也不可原谅,我在这里仅以一个日本人的身份,认为有必要向所有的中国人致上十二万分的歉意,虽然这在一般的日本媒体上很少被发表,但是我相信所有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感到愧于逝去的生命,也羞愧于日本人在这段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我对过去和现在的中国人民表示深深的歉意。”

东方哲学在科技时代的奇妙化身

篇3

虽然经历了年少的贫困,但吴清友运气很好,31岁就当上了老板,积累了很多财富。1989年,39岁的吴清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他心里却涌起无尽的空虚:这就是成功的一生吗?这就是自己的梦想吗?

此前一年的一场大病(先天性心脏扩大症手术),也让他看透生命无常,静下心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

在病痛中,他读了《弘一大师传》和史怀哲的《文明的哲学》,两位东西方伟大人物的经历,深深感动了他。史怀哲讲到,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吴清友领悟到:人文就是善,艺术就是美,终身学习就是创意和生活,而实现这些梦想、创意和希望,唯一的快捷方式就是阅读。他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小种子一块肥沃的土地,造一个枝繁叶茂的未来。于是,满载着人文气息和艺术追求的诚品书店诞生了。

吴清友本以为可能赔上5至8年,没想到却一直赔了15年。15年,足够一颗种子经历风雨长成参天大树,诚品虽一直赔本,规模却越做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吴清友呢?存折里的钱一天天变少,白发一天天增多。他发誓,诚品一天不赚钱,他就一天不换车,结果,他的车子开了足足18年。回首当年萧瑟路,吴清友却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他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儒家有言:“生而知之,习而知之,困而知之。”困顿之时往往是智慧开启之时,吴清友对困境非常坦然:“苦难生智慧,烦恼即菩提。我自己经历过病痛,我的信心来源,就是以正面思维面对挫折与磨难。这是我生命过程中所应验的深刻体会。”

2006年,吴清友因心血管疾病第三次被推入手术室,昏迷了72个小时后,他第三次从死神手中逃脱,这使得他更坚定了好好经营诚品的信念,他要用自己余下的生命,去完成诚品的使命。“我是一个三次从死神手里逃出来的人,所以我更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更懂得感恩。”

那一年起,诚品开始赚钱。否极泰来,所有坚忍的最后都有生命收获的灵光闪耀。

2015年,诚品进军内地,在苏州、上海先后开店,奔波谋生的市民,又多了一处宁静的精神港湾。这便是吴清友的最大期望。

篇4

李昌淑一次又一次面对死神的威胁和考验,但她没有屈服,凭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艺术执著地追求,勇敢地面对生活带给她的酸甜苦辣,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用自己的舞姿和微笑诠释着对舞蹈艺术的挚爱。

李昌淑凭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使自己重新站在她热爱的舞台上,用她美丽的舞姿和动人的故事,感动着到场的每一位领导和观众,人们用掌声和鲜花表达了对李昌淑老人的崇敬和认可。

李昌淑,朝鲜族人,1945年出生在通化市一个普通的朝鲜族工人家庭,从小热爱舞蹈,被选入通化地区文工团,后到中央民族歌舞团进修,随后一直在朝阳区文化馆工作,退休后曾担任朝阳区美丽舞蹈人生艺术团团长,兼模特舞蹈总编导、教师。在从事舞蹈事业的52年中,李昌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吉林省的文艺事业勾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退休13年来,她放弃了提升自己生活质量的机会,默默地为群众文化事业奉献着毕生精力。

李昌淑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出许多艺术人才,在许多专业学校和长春市老年大学,朝阳区老年大学,朝阳区文化馆及辽宁省沈阳市、辽宁锦州,通化等地都有李昌淑培育出来的艺术人才。

著名电影演员王菁华(在电视剧《》中饰演主要角色),长春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师史红茵,前进歌舞团舞蹈演员林红、荣丹,北京电影学院徐歌,北京音乐舞蹈学校王尉,中国全总文工团李爱云,东方歌舞团任慈等等都是李昌淑培养的学生,作为老师的她,内心的喜悦和快乐无以言表,能为国家培养出众多优秀舞蹈艺术人才也是她心中最大的骄傲。

在长春市群众文化战线上,作为一名群众文艺工作者,李昌淑全心全意的为群众文化默默地奉献着,几十年来她为群众舞蹈事业,兢兢业业不求回报。到基层服务,多次到工厂、街道、企业、学校、幼儿园、机关、部队、农村、大学、医院等基层都有她的身影。她辅导的人数达数百万人次,舞蹈“美丽的花环”、“盛唐美”、“心恋”、“为祖国干杯”、“可爱的小鸭子”、“红梅赞”、“延边人民热爱”等获各种奖项50多个,数十次接受各媒体的专访和报道。

李昌淑对舞蹈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著,顽强的精神,让所有人肃然起敬,第二次癌症大手术与死神再次握手,但进入手术室之前,她穿着病服在四个孩子和她的学生美丽舞蹈人生艺术团的崔莲花、杨筱婕面前及沈阳东方美和谐艺术团的学生面前,在医生面前,她跳起了舞蹈,用动人的舞姿阐述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对艺术和生命的热爱,周围所有人都被她的行为感动,流下激动的泪水。李昌淑面对大家笑着,坚定的眼神诉说着,我要活着出来!

2011年4月20日手术成功后,李昌淑不到两个月就进入紧张排练。2011年10月28日专场演出的前半个月,她的两条腿不能动,一步也不能走,但她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各种困难,坚持舞动不太灵健的四肢,顽强的战胜了病魔,圆满的完成了专场演出。手术不到半年就完成专场演出,大家说:这是真的吗?但这的确是事实,演出十分成功,赢得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鲜花,都能看出大家对这位老艺术家的尊敬和敬佩!

在2012年朝阳区春节晚会上,李昌淑又一次被评为感动朝阳人物,荣获爱心奉献奖。她的老团长杨春专门为她作曲,由李昌淑编排并演出的舞蹈:《我是一颗紫丁香》,深深的震撼了广大观众。

2012年7月份李昌淑又一次被评为长春市群众文化带头人,受到中国文化报、国家民族画报、中国食品安全报及吉林电视台、吉林朝文报、长春电视台、长春日报、长春晚报、长春人民广播电台、通化电视台、通化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及报道。今年6月李昌淑到自己的家乡奉献爱心,为通化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的中老年朋友辅导并同台演出,受到了当地有关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当地媒体的专访报道引起更大的震动。在采访中她说:“我非常感谢长春市朝阳区政府、朝阳区文体局、朝阳区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对我的支持,特别是朝阳区文化馆馆长焦大鹏对我专场演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演出。同时,非常感谢《美丽舞蹈人生艺术团》全天队员、国英舞蹈团及其他联合演出的朋友们。我作为一名朝鲜族人,为家乡人民用舞蹈献爱心,把快乐和谐带给家乡人民而感到幸福。”大家说:“李老师你是我们朝鲜民族的骄傲,你人美,善良的心更美!我们大家感谢你,喜欢你,更欢迎你常回家!”

沈阳东方美和谐艺术团、锦州艺术团、通化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艺术团等等都获得了李昌淑的免费辅导。她编排的模特舞蹈,在大连举办的全国比赛中荣获金奖。

2012年1月10日,李昌淑被评为中国红色文化艺术家称号,并获颁证书。6月19日又到石家庄义演,其中朝鲜族独舞——舞恋,受到了当地有关领导和观众的好评,她说能为长春市朝阳区获得荣誉感到自豪。对我几次死里逃生的人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而高兴,在中老年群众文化中做点成果深感荣幸和快乐,李昌淑下决心在自己心爱的舞蹈和群众文化事业中更加努力,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再创辉煌!

篇5

二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不管身居何地,不管生长环境的优劣,都尽情地向上生长着,追求着太阳的光芒,舒展着生命的绿色;各种动物也都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生长着、繁衍着,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各种微生物也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化。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它们没有思想,但它们对生命都保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教师可在传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