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形势调研

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村经济形势调研

篇1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今年以来,张掖境内气候条件较好,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降雨充沛,夏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健康向好,经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完成农作物正茬播种面积414.2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7.8万亩,同比增加5.6万亩,增长1.99%.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06.45万亩,同比减少0.45万亩,下降0.42%;秋粮面积181.3万亩,同比增加6.05万亩,增长3.5%.制种面积128.46万亩,同比增加9.97万亩,增长8.4%.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09.68万亩,同比增加10.62万亩,增长10.7%.

(二)粮食总产量呈现"夏减秋增"态势。预计夏粮总产量达到4.14亿公斤,同比减少572.4万公斤,下降1.36%;如果后期农业生产不再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秋粮单产按530公斤/亩计算,秋粮总产将达到96099万公斤,同比增加3002万公斤,增长3%左右。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75亿公斤,增长2%左右。

(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的绝对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药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种分别达到38.21万亩、32.09万亩、23.55万亩和15.56万亩,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种面积增幅较大,增长13%,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4.8%.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从青饲料面积达到10.96万亩,增长42.5%;预计大牲畜存栏90.38万头,增长2.1;牛存栏78.22万头,增长5.09%;牛出栏10.35万头,增长5.5%猪存栏72.13万头,增长2.53%;猪出栏48.19万头,增长3.1;羊存栏341.67万头,增长6.6%;羊出栏77.37万头,增长7.81%.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2016,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高原夏菜、绿色有机农产品、草食畜牧产业,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县区通过整合惠农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如甘州区对连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5000元;临泽县从2014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高台县对当年采用新型材料连片打建,种植温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奖励补助;民乐县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6000元。由于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进一步调动了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从事设施种植的积极性。2016年新建日光温室4890座、钢架大棚9250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5万亩,设施种植业面积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创新经营机制增活力。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作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资源大量流转,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农作物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2016年,全市农地流转面积122.35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整村流转60 个,面积20.67万亩。全市50-100亩规模经营单位3148个,100-500亩规模经营单位2093个,500-1000亩规模经营单位497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245个。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台县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在高台县的南华、宣化两镇以亩均800—1000元价格流传农民土地1.8万亩,新建活动式钢架大棚3000座,陆地标准化种植蔬菜1.5万亩,今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生力军。各级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势头。2016年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个,省级41个,市级101家。如张掖市绿涵公司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先后投资1.3亿元在荒滩上修建5万吨、占地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鲜库、6000平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采取订单种植、最低保本价收购、保鲜贮藏、定点运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地落实高原夏菜面积4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2016年2月28日,绿涵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成功签订了50万吨果蔬出口协议,首批300吨果蔬产品于5月27日正式启运。今年1-4月份,张掖市农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自营出口总额6437万元,同比增长29%.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以建成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主线,狠抓政策扶持、规模养殖、疫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市畜牧业生产呈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均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已新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7个,其中:肉牛36个、肉羊65个、奶牛11个、生猪5个。2016年张掖调查队畜禽监测大型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量5000头以上27户,比上年增加2户;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32户,比上年增加13户;羊饲养量1000头只以上的149户,比上年增加6户,禽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3户,比上年增加2户。

三、农畜产品价格形势分析

根据这次调研及农业、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

(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马铃薯价格维持在2.1元/公斤、1.8元/公斤、1.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稳定,略有上涨,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1.7元/公斤,恢复性上涨到目前的2.1元/元左右。

(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今年春节前,受冰雪冷冻灾害天气影响,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2-3倍。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菜、甘蓝、西兰花、叶菜等为主的大宗蔬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达到5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娃娃菜、甘蓝、叶菜类批发价格在0.4-0.5元/公斤之间,种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别是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

(三)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羊肉价格开始回升。二季度,牛肉价格达到54元/公斤,与一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肉羊生产经过一年多的价格低位运行,现已企稳回升,平均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猪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一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平稳,分别达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分别达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5.8%和18.5%.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猪出售价格达到800-900元,20公斤仔猪价格达到1200元,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产能下降,供小于求。经历了2013-2014年近2年的养殖亏损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淘汰自繁母猪,压缩存栏量,缩小养殖规模,导致母猪存栏下降,仔猪补栏不足,产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规模养殖户,囤栏惜售仔猪,导致仔猪价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贾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养猪的养殖户望而却步;三是在微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很多散养户坚持不下来,从事散养的人越来越少。

(五)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走低,分别达到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逐步回暖,分别达到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7.3%和12.5%.麸皮、胡麻饼、育肥猪料、蛋鸡饲料、肉鸡饲料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2.9%、3%、17.2%、20.7%、7.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进入4月下旬,全市出现大风、扬沙天气,部分地方发生沙尘暴,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损。4、5月份气温温差波幅较大,甚至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导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种及沿山地区油菜幼苗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甘蓝,叶菜等为代表的大宗蔬菜价格创历年新低,菜农种植效益严重受损,种植效益下滑,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羊出栏价格连续两年持续走低,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规模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价格近期居高不下, 价格超出了理性上涨预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见建议

一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抓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指导农户加强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控,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加强与气象、水务部门的协作,及早预防干旱、冰雹、洪涝等灾害,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篇2

一、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基本情况

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准备工作始于2019年初,截至目前,焦作市共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块,其中:地块一,位于武陟县北郭乡益庄村村北1.07公顷(16.05亩)土地,以140.38万元的成交价,被焦作市益瑞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拍得。地块二,由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乡庙前村、谷堆后村共同申请,经焦作市人民政府批准入市,决定以网上挂牌方式出让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委托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具体承办。具体地块位于马村区安阳城办事处庙前村、谷堆后村,面积约11.3186公顷(合169.78亩),起挂价格为2751万元,土地为工业用地50年使用年限。5月29日,该地块以2751万元被焦作市浩瑞建材有限公司拍得,是河南省首宗入市交易的城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二、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完善入市制度,推动依法入市

为了更好的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行为,焦作市印发了《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工作实施方案》《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拍卖挂牌出让交易规则(试行)》等文件,规范了全市入市交易程序,强化了过程和环节控制,对入市主体、入市地块、入市程序、交易细则、监督管控以及收益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既简化程序、提高了服务便捷性,也保障了入市合法合规。

(二)严格规范入市程序,保障农民权益

焦作市明确入市范围为国土空间规划(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主体为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未取得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可授权/委托其组建的资产公司,或者委托授权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实施入市。入市前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由村民自己决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否入市、怎样入市,形成决议后,逐级向上申请,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权益。交易结果需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公示栏公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保障农民受益的方法:一是逐年支付租金;二是一次性支付土地收益;三是作价入股,每年持股分红;四是租金保底加分红,每年收租金,定期分红。

三、焦作市相关经验、实例对的借鉴意义

(一)新《土地管理法》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新《土地管理法》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条款修改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合法化;二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规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民主化决策程序;三是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四是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二)简化程序,促进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加速落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去了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征收环节,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批,市(县)人民政府核准,节约了审批时限,更有利用各类项目加速落地,避免项目未批先建,造成违法用地行为。

(三)降低征地用地成本,减轻财政压力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涉及缴纳社保费等税费,征地用地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出让起始价、出让底价等不得低于宗地实际取得的各项客观成本费用之和,每宗土地出让均可实现正收益,可有效避免以往工业用地供地过程中成本大于收益等情况的出现。

(四)拓展财政收入渠道,增加财政收入

按照焦作市试点的经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区财政可依法取得工业用地出让收益5%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下一步,焦作市正在谋划农村集体商业用地的出让,预计县(区)政府可获取出让收益的20%作为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

(五)有效盘活农村建设用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获利,企业降低用地成本,为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农民收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仍在探索阶段,目前焦作市的试点仍局限于工业、商业用地,全国首批试点区域河南长垣县、重庆大足区在住宅用地入市探索中走在全国前列,但可复制性待进一步了解学习。在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仍需注重以下工作推进:

(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乡镇规划

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首要条件。受上级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影响,我区各乡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启用前,该项工作可依照各乡现有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覆盖的范围来实施。下一步,将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力度,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预留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条件,在规划中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二)上级政策支持

向三门峡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上级政府、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出台符合三门峡市、实际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政策,为入市提供政策支持。

(三)完善乡街道基准地价

篇3

乡镇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的扶持乡镇企业。

一、新的经济形势下乡镇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乡镇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有效补充,在我国乡镇一级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散发出蓬勃的生机。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企业的员工素质不够高,由于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所以它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也都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这部分人普遍在学历、素质和能力上不够。再加上农村企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很多农村企业里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都是沾亲带故,所以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乡镇企业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乡镇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而且环保压力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就拿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宜兴市新建镇为例,该乡镇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虽然新建镇已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FDY细旦涤纶长丝生产基地,化纤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位于太湖地区,环保压力大,企业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增加排污装置建设,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同时政府减排指标也在不断加大,必将严格化纤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环境准入,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仍然较弱。很多乡镇企业根本没有开发技术的经费,国际上认为,开发技术的费用占5%才会有竞争力,占2%只能勉强维持,而我国大部分乡镇企业只占了1%左右,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缺少技术含量。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与国外大公司竞争中靠技术优势取胜的意识不强,创新手段和成果不多。并且大多数企业只注重常规产品的产销,缺乏对新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资金投入。

(四)用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出现用工缺口。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造成大部分乡镇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上涨,据调研,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了50%,这进一步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乡镇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很大,随着由于苏南地区无大量剩余劳动力,迫使企业只能外出招工,而外地劳动力流动性又较大,造成了企业用工缺口的常态化。

二、乡镇企业为我国经济所作的贡献

(一)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为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取得了就业的机会,减少了社会失业率,并且使农村的经济情况得以改善。乡镇企业还是农村经济的主力军,随着一些特色经济和农村高新技术的发展,乡镇企业成为了农村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调查,江浙地区的乡镇企业已占当地农村生产总值的90.23%,全年上缴约10.21亿元的税金。所以,乡镇企业不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成为了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三)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宜兴市的电线电缆行业起步早、发展快,尤其是近几年更是通过抢抓机遇、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已成为了宜兴市的支柱行业,发展速度位列全市支柱行业之首,在全国线缆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现有企业 418家,产量占全国的 25%。产品主要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并有与之相配套的一大批铜材、电缆料加工企业,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三、乡镇企业如何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良性发展

(一)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运作。多对员工进行鼓励和激励,并且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业务培训。要形成正确合理的员工结构,不片面的追求表面效益和短期效益,多考虑全面效益和长远效益,这样才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注意技术创新,环保节能。乡镇企业需要向大型企业学习,要向科学含量高、污染低的目标前进,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很多乡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没有考虑环境的污染问题。虽然近年来我们乡镇企业在环保治污、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而现今我国节能减排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乡镇企业想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向“环保型”、“节能型”方面转变。

(三)政府应当全力扶持,很多乡镇企业的倒闭除了因为管理不善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政府可采取乡镇企业贷款减少利息的措施,并且鼓励和带动社会各界为乡镇企业投资,或者直接采取补助的方式,向乡镇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为乡镇企业减压、并提供指导和帮助,对他们实行帮扶政策。

(四)找准市场定位,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差别化产品的开发。引导企业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应该注重常规产品档次提升和差别化产品开发并举,规避常规品种竞争风险,大力开发差别化产品,用差别化产品替代常规产品,撑开产品盈利空间。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研发能力,一方面提升常规产品的档次、性能,特别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性能产品,绿色环保的产品等差别化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未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还将面临多元化、集团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而乡镇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为21世纪经济的快速回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前进,才能找到更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4

近几年,随着绵阳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各级各部门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实践中,坚持以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通过不断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导向,努力实现绵阳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据了解,绵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运行开局良好,稳中有进。下面我们就县域经济视角下绵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透视。

1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2017年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71.0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全面增长,达到42.17亿元,同比增长3.0%。分行业看:农业10.57亿元,同比增长3.6%;林业1.92亿元,同比增长2.4%;牧业26.09亿元,同比增长2.6%;渔业2.37亿元,同比增长2.2%;服务业1.21亿元,同比增长9.0%。由此可见,绵阳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以往发展水平来看,有了明显的提升。

2绵阳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瓶颈

(1)市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绵阳市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与“公益性”紧密相关的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明显滞后,教育、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产业发展潜力大的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邮政、通信、卫生、传媒、公共设施等领域还存在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条件过高。(2)资源有效利用率小,影响总体发展。根据调研结构来看,虽然我市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仍是传统的农业产业,而开发潜质较大的养殖业均未得到有效的开发。这种结果的出现既有政策性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预算外收入的不确定性及不可再生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今后几年更将影响到我市整体的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平衡。

3推动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1经济条件:立足工业化体系以支撑县域经济的崛起

目前,就我国的一些不发达的小县城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实力和城镇产业规模都比较薄弱,对农村的带动能力也不够明显。这必然会给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再加上农村资金原本就比较紧缺,投入严重不足,且城乡的基础设施也不够齐备,故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和二三线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且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基于这个背景,笔者认为,进行县域经济的统筹发展的前提就是要解决好经济条件,只有如此,才能凸显市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水平。

3.2产业基础:着眼特色产业以谱写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深入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形势和产业实际,要以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挖掘县区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发挥市域优势产业,这样才能打出品牌,形成效益。就以绵阳市目前的市域产业现状来看,其重点是农作物基础夯实,利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特别是在致力于农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更是值得重视。

4推进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4.1以统筹发展规划为引领,促进县域经济和谐发展

绵阳市就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通过不断修订规划纲要完成了经济发展、交通设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多个发展专项的规划。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突出城乡建设的“绿色”主题,即增加城市环境中的绿色元素。比如针对城乡固有的园林和水库等资源优势,应予以充分利用,重点突出山水资源,进一步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倾力构筑生态城乡发展中的绿色元素,使城乡建设规划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4.2以市域市场体系建设为宗旨,实现与市场经济的全面对接

第一,劳动力市场培育。在绵阳市的各个企业(国有、城镇集体和乡镇企业)要针对现有的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合同制;建立健全劳动力服务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职业介绍、培训和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政府取消有碍劳动力要素流动和公平竞争的体制性制度,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福利制度的实施。第二,土地市场培育。绵阳市政府要建立利于土地流转和集中的机制,科学合理的推进土地流转,帮助实现农业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形成规模效益,促进农民的增收。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防止土地撂荒和粗放经营。

综上,本文认为,绵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彰显市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只有立足这个前提,才能带头县域经济的总体的发展,才能形成市域特色经济,进而提高人们的GDP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作者:刘平 单位:四川朝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吉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J].企业经济,2013(02).

[2]日.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4).

篇5

为了使部门工作和事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系统规范,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2003年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

二、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制定等项工作

篇6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7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

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依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提出建议,形成专门资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依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资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另外。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制订了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一是组织进行了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效果进行了总结,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客观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2号文件精神,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布置。配合农工办完善了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果,但也存在许多的缺乏,年,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

依照“编制计划,履行和发挥。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篇8

抓紧制订《实施*省“*”计划纲要工作方案(草案)》、区域性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方案,督促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建立计划实施的检查督办制度。

二、继续做好经济形势的监测预测工作

继续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工作的力度。高度重视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出现的新情况,继续加强对我省外贸、金融、产业、能源等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提出有预见性的分析报告。

开好经济形势分析会,进一步做好我省的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工作,及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抓紧建立全省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系统,包括建立较为完备的有关我省各重要经济指标的数据库和我省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

三、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工作力度,努力扩大投资需求

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和在建项目工作。抓紧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等问题,尽快完成并上报《关于我省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报告》。大力推进三角洲城际快速交通系统、通山区高速公路、液化天然气主干网、城市分质供水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抓紧研究惠州石化工业区规划,继续做好南海石化、风能发电BOT试点、*钢厂、*水泥厂搬迁、诺基亚手机扩产、燃料酒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今年批准北江大堤加固工程、汕头港珠池港区二期工程、台山电厂一期1、2号机和潮州供水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持投资需求拉动的力度。继续做好国债项目的筛选和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的国债、预算内等资金支持。今年我省初步安排省重点项目54项,年度计划投资380亿元。抓紧下达各类省财政专项资金投资计划,推进符合开工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促进一批续建收尾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做好国债项目管理工作,加快国债项目建设。按国家要求督促地方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我省100多个国债项目在今年底如期竣工投产。尤其要加快农网改造进度,全面完成国家计委*年下达的90亿元规模的改造工程,并新增农网改造规模40亿元(国家计委已下达计划)。

加快启动民间投资。按照WTO规则,清理我省投融资领域的审批事项,尽快制订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选择1-2项高速公路项目面向全社会进行投资主体招标试点工作,并争取在其他有关行业推广,引导民间投资。

继续牵头做好“西电东送”各项工作。协调加快西电输送通道建设,及时解决西电输送通道建设问题。牵头组织*年及中长期西电送*合同谈判工作。

四、继续抓好农村经济规划及实施工作

出台鼓励山区发展小水电政策,完善农村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进雷州半岛西南部治旱工程和自然保护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的实施,做好“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骨干工程总体规划。

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组织实施《*省高新技术产业“*”计划》和有关行业规划;实施《*省鼓励、扶持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领域(*-*年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继续推进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六、加大市场建设和对外招商力度

抓紧制定我省物流业规划,着力推进流通设施和大市场建设,积极做好我省中高级批发市场建设工作,协调*黄沙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南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全省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促进我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李书记关于“要发展大工业,计委要牵头搞招商”的指示精神,加快研究重点项目招商工作的初步方案。抓紧研究提出一批在香港、北美两次大型招商活动中招商的投资项目。

七、深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出台《关于深化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并组织实施;结合市县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市县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继续积极推进“竞价上网”等电力体制改革工作,牵头制订“竞价上网”实施方案;重新核定电厂的上网电价,降低源头电价;加快制订和组织实施城乡同网同价方案,进一步降低农村到户电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继续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改革思路,抓紧制订和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粮食市场管理,及时协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八、继续做好三峡移民和对口支援工作

认真做好今年安置2800名三峡移民的各项工作,确保移民在明年8月31日前安全迁入安置地。

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把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与西部开发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企业参与对口支援工作;促进15个市和省直部门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九、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

*年,我委将调研工作重点放在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工作上。

篇9

对农业农村经济领域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作出预测性报道,不仅是现代传媒实现监视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加强和改善农业农村经济报道的必要之举,是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预测性报道如何在及时、实用的同时,强化其真实性、公信力,是值得采编中认真思考的。

对农民负责 将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引入新闻

2008年6月6日,《油菜籽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专家认为农民现在该出手》报道刊发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有读者认为,此稿引用专家的话语,表达农报的观点,向收购、加工企业和农民传达的市场信号,这样会使油菜籽收购价格走低;有的农民和基层干部则大加赞赏,认为这则消息刊发及时、管用、实在,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2008年底,食用油、油菜籽不断下降。市场运行态势证明,当初报道所做的判断是正确的、科学的。采纳农报建议的农民将油菜籽迅速出手,有的没有亏,有的减少亏损;一时间,许多农民打电话到农报表示感谢。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农民刘晓兵为感谢农报,还按报上的记者手机号,为写稿记者充了100元的话费。他说,听了农报建议,减亏1万多元。

我们认为,科学的预测性报道和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是传媒服务成长型读者的需要。它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过于平面化、表面化和简单化的问题。

也有学者将预测性经济报道大致分为:一是结论式的预测,二是提醒式的预测,三是预言式的预测。强调的是在预测基础上进行警示、提醒。预警性经济报道就是对经济领域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好或不利事实的报道,旨在通过警示、提醒。从而帮助人们规避或应对风险。

湖北是油菜大省,产量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受2006年至2007年油菜籽价格低开高走刺激,农民吃了一边卖一边涨的亏。2008年油菜籽再次丰收。因年初食用油价格猛涨,农民对油菜籽价格期望值很高。2008年5月底,我省油菜籽平均开秤价格只有5元~5.1元/公斤,离农民心理预期5.6元/公斤低不少。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惜售局面;而受年初食用油价格上涨,国内大量进口豆油、棕桐油、花生油,2008年6月,食用油价格呈现出“高位震荡”态势。对市场“先知先觉”的收购企业敏感地嗅出,食用油价格将下降,出现了惜收;而农民则惜售,出现双方互不让步的局面,油菜籽收购市场“相互观望,波澜不惊”。

随着传媒的发达,成长型读者已不再仅仅满足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在关心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将来会如何发展?等等。这就需要将调查研究、内容分析、实验研究等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引入到新闻实践中,重点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发生事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今后可能呈现出某一种发展态势、对读者有什么启发等这些实际问题上来。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观察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以专业的视角报道农村经济新闻,向读者提供周详的调查和富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

《油菜》一稿不仅仅报道了“油菜籽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这个事实,还通过新闻链接,分析了农民惜售的原因和油菜籽将要下跌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发出了明确的信号:5.2元/公斤的价格,农民朋友可以出手了。此外,在这一组报道中,还介绍了企业用“保值待结”办法来引导农民销售油菜籽的新举措,使资讯结构比较合理、完整,观点鲜明。

把准确的信息告诉农民,是因为农民朋友往往只看到很小的局部市场,而对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很难把握。在农产品市场已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为农民读者提出明确的参考意见,这是农报责任所在。

善于“说话”,上下求证,理性甄别,避免风险

预测性经济报道是建立在已经发

生的事实之上,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做一个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这就需要记者深入调查,上下求证,理性甄别。

针对油菜籽收购市场“相互观望”的现状,省农业厅专门派专家赴全省油菜主产区调查,并拿出了调查报告。应该说,就油菜办的调查报告,完全可以成稿,但记者没有这样操作,而是跑油菜主产区详细调查,赴油菜加工龙头企业探究竟,进农发行问专家,紧紧围绕油菜籽价格为何低开?油菜籽价格和下游产品食用油价格走势如何等实地调研,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有价值的信息。

强调深入调查,上下求证,理性甄别,是因为每个农户、每家企业、每个专业对一种市场表象的分析、判断往往有很大差别。《油菜》稿中,官方从农民增收角度看,价格应该稳定在5元/公斤左右,农户希望油菜籽价格越高越好,企业当然希望越低越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愿望。

经过深入调查,我们采信了中粮集团等一些国内大财团对市场的判断:“食用油价格将走低。”这是因为,这些大企业处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最前沿,他们对信息的把握往往更贴近市场;通过把龙头企业的信息与省内油菜权威专家掌握的信息结合起来分析,最后对油菜籽、食用油市场走势作出了明确的判断。这样做既对农民朋友负责,也是对媒体自己负责。

篇10

关键词:农村信贷 无效金融需求 贷款可贷性

一、引言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的供给及其功能发挥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农村金融体系变革滞后,金融抑制问题突出,农村信贷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羁绊。因此,如何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解决农村信贷供给不足,从而彻底打破农村金融困境,就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一)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特征

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金融抑制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站在农户角度来审视农村的金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一个连续的视角下来看巾国农户的金融需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户,可能面临不同性质的资本约束。具体而言农村金融需求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性贷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涉农的资金需求大部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借贷资金用途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交易成本较高,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2)农户的融资偏好更加倾向于正规金融贷款,但由于正规信贷的可获得性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农户的实际融资顺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借款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农户融资偏好的主要因素;(3)农户对贷款利率的变动并不敏感,但对高利率的承受能力明显较低;(4)农户借贷的契约化程度较低,关系借贷主要依靠社会性约束(尽管正式的市场契约机制尚不完善,但到目前为止,建立在乡土网络基础上的社会约束依然能较好地执行监督和保障功能),但随着经挤的发展,采用市场化契约来缔结金融合约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采用。(5)信贷资金的次数增多,资金额普遍增大。(6)还款来源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

总之,分散性、小规模、高风险、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意味着金融经营成本的增加;贫穷、传统、保守,决定了农民在金融资源获取上的弱势;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无法满足需求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1)消费信贷需求愿望强烈。目前,许多农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对于小型农机具的消费欲望强烈。原因在于农民需要这些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但是部分农民表示由于现在下乡农机具价格走势偏高,依靠自身储蓄仍无法购买。因此,国家应当出台与其相关的消费信贷措施,设计新的信贷产品给予农民优惠,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为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

(2)农户生产扩大贷款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规模化、集中化经营土地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农村种植大户的不断增加带来生产经营信贷需求的压力上升。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做好小额信贷款又要发挥农业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农村新模式的发展。满足农村的信贷资金需求,台理引导农村经济又稳又快的发展。

(3)专业合作社信贷需求突出。目前,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村一种新的经济形势。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业经济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特色优势明显、组织运行顺畅、经济实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备、信用状况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联保贷款等方式。对信用评价低的专业合作社实施限制信贷投放的方式,督促其改正不良行为,消除失信带来的不良后果,重新积累信用以便能早日获得农信社的支持,使专业合作社快速蓬勃发展。

(4)加大农民工创业贷款。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农民工非自愿失业,如何引导农民工重新上岗和创业,维持社会稳定是现在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任务,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信评级,对回乡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优先给予贴息,并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回乡创业企业“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工创业资金多样化的要求。

(5)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信贷需求较强。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总体表现为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基础设施规模小、水平低、配套陈旧问题明显。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政府和农民纷纷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大、收益率低、回报期长的特性,除农户集资外,还需要农村金融部门大力的信贷支持。

三、无效金融需求分析

当前正规金融机构所使用的通用信贷技术,以传统农区为代表的大量的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金融需求,因为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这些农户显性资本的缺乏和原始积累的缓慢发展,由于与“现代信贷技术”的格格不入而无法转化为“有效的”金融需求以及相应的金融供给。

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农户的金融需求之所以被视为“无效需求”,原因不在于需求的真实性,而在于需求的“难以缔约性”——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作为供给方的金融机构的判断标准。换言之,如果单纯从“现代信贷技术”所通常使用的判断标准来看,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农户的信贷需求确实应被视为“无效的”金融需求;但是,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农户据调是存在大量具备现实还款能力的农户,只不过按照所谓的“现代信贷技术”来判断是“无效的”金融需求。根据对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调研表明,通过开发适用于低端市场(包括农户、作坊主、小商贩、等)的小额信贷技术和金融服务方法,大量被正规金融机构所视为“无效金融需求”的所谓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者不仅具备还款能力和可持续性,而且违约率极低。根据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客户资料分析,这些客户大都属于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记录的“三无”群体,有的与当地的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如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仅一墙之隔,但却得不到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当他们获得了“美信”的贷款后,其潜在的金融需求和良好的还款信用立即获得了释放。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

(1)简单地将无抵押、无担保等显性资本水平作为判断无法形成还款能力和有效金融需求的观点是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无法有效延伸至农户低端市场的重要原因;

(2)建立在抵押、担保和现金流等分析基础上的所谓“现代信贷技术”并不适用于低端农户市场,低端农贷市场的信贷供给和金融服务需要开发专门的信贷技术和服务方法;

(3)在金融供给端的竞争依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习惯于采用传统信贷技术发放贷款的正规金融机构已经形成某种“创新惰性”,缺乏开发专门服务于低端市场的金融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的金融需求,已经表现为传统意义需求基础上的升级成分;新的特征以及新的需求变化要我们适时的加以解决这些新生问题,才有可能增加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而判断农户的信贷需求是否是有效需求,金融机构需要走出传统信贷标准的桎梏,针对低端信贷市场的特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使得那些潜在的有效需求得到更好的识别和满足。根据多次调研表明,潜在的大部分农户信贷需求是真实有效的。这说明当前对于“潜在的占多数的农户信贷需求是无效的”这一论断是片面的,它忽略了很大一部分潜在的有效需求。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金融机构能否具备识别这些潜在有效需求的能力和技术。

四、应对的策略

(一)扩展农户的金融需求角度

农村金融改革应该以农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户的政策意愿。在此基础上政府实地考究,从当地农户的最迫切需求出发进行改革。从根本来讲,应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培养农户自发利用正规金融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其特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向理性小农转变,提高其获信能力,保障其可贷资金的获得。(2)转变农民的理念,培训农民技能,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户潜在的有效金融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角度

首先,激励农村正规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需求资金的投放力度。具体包括:(1)继续完善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调整其信贷结构。采取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手段加大农业银行的支农力度,提高对农村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服务水平。(2)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其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实力。对于在支农方面成绩突出的信用社,政府予以相应的奖励。其次,加大支农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发展小额农村信贷,政府提供资金和服务建立支农小额信贷为中心的农村资金融通市场。从而为解决所谓的农户“无效金融需求”获得贷款来源创造条件。最后,引导民间金融,调整农村金融的市场准人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

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第三产业,实现支农资金的效用最大化,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徐璋勇,王红莉基于农户金融需求视角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9)p47-48

[2]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现实困局与发展路径[j]货币金融评论,2009,(12):p 2-4

[3]王学信农户的金融需求及其解决途径[j],商业研究,2006,(24):p 38 39

[4]肖海霞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j]农村经济,2004(5):p 73-74

[5]张营周从金融需求视角看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改革[j]农村经济,2009(6):p 71-72

篇11

一、引言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的供给及其功能发挥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农村金融体系变革滞后,金融抑制问题突出,农村信贷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羁绊。因此,如何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解决农村信贷供给不足,从而彻底打破农村金融困境,就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一)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特征

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金融抑制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站在农户角度来审视农村的金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一个连续的视角下来看巾国农户的金融需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户,可能面临不同性质的资本约束。具体而言农村金融需求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性贷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涉农的资金需求大部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借贷资金用途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交易成本较高,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2)农户的融资偏好更加倾向于正规金融贷款,但由于正规信贷的可获得性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农户的实际融资顺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借款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农户融资偏好的主要因素;(3)农户对贷款利率的变动并不敏感,但对高利率的承受能力明显较低;(4)农户借贷的契约化程度较低,关系借贷主要依靠社会性约束(尽管正式的市场契约机制尚不完善,但到目前为止,建立在乡土网络基础上的社会约束依然能较好地执行监督和保障功能),但随着经挤的发展,采用市场化契约来缔结金融合约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采用。(5)信贷资金的次数增多,资金额普遍增大。(6)还款来源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

总之,分散性、小规模、高风险、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意味着金融经营成本的增加;贫穷、传统、保守,决定了农民在金融资源获取上的弱势;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无法满足需求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1)消费信贷需求愿望强烈。目前,许多农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对于小型农机具的消费欲望强烈。原因在于农民需要这些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但是部分农民表示由于现在下乡农机具价格走势偏高,依靠自身储蓄仍无法购买。因此,国家应当出台与其相关的消费信贷措施,设计新的信贷产品给予农民优惠,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为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

(2)农户生产扩大贷款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规模化、集中化经营土地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农村种植大户的不断增加带来生产经营信贷需求的压力上升。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做好小额信贷款又要发挥农业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农村新模式的发展。满足农村的信贷资金需求,台理引导农村经济又稳又快的发展。

(3)专业合作社信贷需求突出。目前,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村一种新的经济形势。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业经济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特色优势明显、组织运行顺畅、经济实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备、信用状况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联保贷款等方式。对信用评价低的专业合作社实施限制信贷投放的方式,督促其改正不良行为,消除失信带来的不良后果,重新积累信用以便能早日获得农信社的支持,使专业合作社快速蓬勃发展。

(4)加大农民工创业贷款。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农民工非自愿失业,如何引导农民工重新上岗和创业,维持社会稳定是现在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任务,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信评级,对回乡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优先给予贴息,并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回乡创业企业“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工创业资金多样化的要求。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需求较强。当前,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总体表现为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基础设施规模小、水平低、配套陈旧问题明显。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政府和农民纷纷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大、收益率低、回报期长的特性,除农户集资外,还需要农村金融部门大力的信贷支持。

三、无效金融需求分析

当前正规金融机构所使用的通用信贷技术,以传统农区为代表的大量的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金融需求,因为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这些农户显性资本的缺乏和原始积累的缓慢发展,由于与“现代信贷技术”的格格不入而无法转化为“有效的”金融需求以及相应的金融供给。

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农户的金融需求之所以被视为“无效需求”,原因不在于需求的真实性,而在于需求的“难以缔约性”——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作为供给方的金融机构的判断标准。换言之,如果单纯从“现代信贷技术”所通常使用的判断标准来看,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农户的信贷需求确实应被视为“无效的”金融需求;但是,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农户据调是存在大量具备现实还款能力的农户,只不过按照所谓的“现代信贷技术”来判断是“无效的”金融需求。根据对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调研表明,通过开发适用于低端市场(包括农户、作坊主、小商贩、等)的小额信贷技术和金融服务方法,大量被正规金融机构所视为“无效金融需求”的所谓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者不仅具备还款能力和可持续性,而且违约率极低。根据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客户资料分析,这些客户大都属于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记录的“三无”群体,有的与当地的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如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仅一墙之隔,但却得不到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当他们获得了“美信”的贷款后,其潜在的金融需求和良好的还款信用立即获得了释放。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

(1)简单地将无抵押、无担保等显性资本水平作为判断无法形成还款能力和有效金融需求的观点是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无法有效延伸至农户低端市场的重要原因;

(2)建立在抵押、担保和现金流等分析基础上的所谓“现代信贷技术”并不适用于低端农户市场,低端农贷市场的信贷供给和金融服务需要开发专门的信贷技术和服务方法;

(3)在金融供给端的竞争依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习惯于采用传统信贷技术发放贷款的正规金融机构已经形成某种“创新惰性”,缺乏开发专门服务于低端市场的金融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的金融需求,已经表现为传统意义需求基础上的升级成分;新的特征以及新的需求变化要我们适时的加以解决这些新生问题,才有可能增加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而判断农户的信贷需求是否是有效需求,金融机构需要走出传统信贷标准的桎梏,针对低端信贷市场的特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使得那些潜在的有效需求得到更好的识别和满足。根据多次调研表明,潜在的大部分农户信贷需求是真实有效的。这说明当前对于“潜在的占多数的农户信贷需求是无效的”这一论断是片面的,它忽略了很大一部分潜在的有效需求。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金融机构能否具备识别这些潜在有效需求的能力和技术。

四、应对的策略

(一)扩展农户的金融需求角度

农村金融改革应该以农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户的政策意愿。在此基础上政府实地考究,从当地农户的最迫切需求出发进行改革。从根本来讲,应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培养农户自发利用正规金融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其特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向理性小农转变,提高其获信能力,保障其可贷资金的获得。(2)转变农民的理念,培训农民技能,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户潜在的有效金融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角度

首先,激励农村正规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需求资金的投放力度。具体包括:(1)继续完善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调整其信贷结构。采取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手段加大农业银行的支农力度,提高对农村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服务水平。(2)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其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实力。对于在支农方面成绩突出的信用社,政府予以相应的奖励。其次,加大支农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发展小额农村信贷,政府提供资金和服务建立支农小额信贷为中心的农村资金融通市场。从而为解决所谓的农户“无效金融需求”获得贷款来源创造条件。最后,引导民间金融,调整农村金融的市场准人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第三产业,实现支农资金的效用最大化,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徐璋勇,王红莉基于农户金融需求视角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9)p47-48

[2]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现实困局与发展路径[j]货币金融评论,2009,(12):p 2-4

[3]王学信农户的金融需求及其解决途径[j],商业研究,2006,(24):p 38 39

[4]肖海霞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j]农村经济,2004(5):p 73-74

[5]张营周从金融需求视角看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改革[j]农村经济,2009(6):p 71-72

篇12

2021年11月8—11日,随着党的六中全会召开,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农业管理方面,会议明确了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认识“三农”在“两个大局”中的历史使命与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既往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必须随着政策要求动态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机制。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与工作方针

1.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包括3类,分别为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个体经营方式,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必然催生出涉农企业,具备指引当地农业市场农产品销路的效果。若能由政府指引,充分发挥大规模企业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规模企业与农村生产大户之间建立双向联系,如组成“农产品”协会组织,该组织能促进当地农业资源的流动,发挥涉农信息共生共享的效果[1]。第二,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农业合作社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了农业合作社的管理范畴,包括农畜、树木、土地等资源。农民通过参与股份合作,可享受到资源集中管理带来的福利,利于发挥参与个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个体经营方式。所生产的农产品归生产个人所有,以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从组织形式上看,生产经营渠道灵活,且未受到其他管理者的约束,可充分发挥生产优势[2]。

1.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方针

第一,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作为问题切入点,构建适配度高的农村经济管理方案。采取民主型管理模式,加大培养优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以寻求农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平衡点。第二,建立农业产业化管理模式。以当地农村发展特色为切入点,鼓励当地企业及文旅集团参与其中,创造出农业产业化与旅游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此外,为农民开展农业相关知识与旅游相关知识培训讲座,提升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第三,合理利用土地承包制度。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管理核心,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条件下,制定兼顾农民与国家利益的土地承包制度,发挥土地的创收价值。第四,减轻农民经济压力。以减轻农民上缴的农业税收额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税收体制,建立“专事专办”的奖励制度与农业支补制度,旨在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3]。

2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深入开展新阶段农村改革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工作,通过细化分析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尚存的问题,能够重点改革经济管理环节,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工作的外部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三资”管理制度尚待健全并严格执行第三,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第四,尚未建立畅通的财务资源配置渠道。第五,尚未建立完善且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

3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预期发展趋势研究

3.1以数字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效

未来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着财务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动态化、分析预警即时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农村集体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与规范,将有更多的村级管理部门引入农村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农业人员信息百分百录入、银行信息百分百开通、农业支补发放百分百到位、账本初始化百分百完成的效果。

3.2更加重视精神效益与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发展的力量,在此期间,团队的个体之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

3.3生产导向逐步发生变化

当前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形势更加倾向于数字经济,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以技术为生产导向,如今转向以消费者需求为生产导向。通过了解生产导向具体转换的特点,可影响农村经济的市场分析与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这也是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走向。

4新时期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4.1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提升认知是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到位了,管理工作者的行动才会自觉。第一,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工作管理现状,针对性指导并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合理规划不同领域的投资管理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经济学知识、农业学知识及市场学知识,对资金、物力及人力进行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客观需要[4]。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管理的推广力度。通过提升当地农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知,从群众角度获取经济管理工作的支持,为农民利益与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大力引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引进人才。第一,制订吸引人才回乡的相应政策。结合城镇对创业者的补助计划,制订更能吸引乡贤回乡创业的计划;鼓励外出务工者能回乡就业,为当地创造GDP,针对回乡就业单位难以落实的,由政府为其联系好工作单位。第二,开展专职农民建设工作。由政府主导,定期开展经济、农业、技术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旨在培养出擅长经营生产、了解专业技术与热爱农村的新时代职业化农民。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达到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正随着时展而发生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学者认识到,过于固化的传统经济管理模式限制了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在管理内容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陷入瓶颈。通过从管理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农村管理体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把控经济管理整体发展方位。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共性与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而城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工业等能够创造经济利益的行业为主。现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应与城镇经济管理模式相结合,例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三农”创业创新措施并举,发挥城镇优质经济管理资源的辐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推动力。第二,构建科学发展目标。相较于城镇,我国农村农业基础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零散化现状,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科学管理的关键性问题。若想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可通过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促进集体资源共享。在横向产业上,更要发挥出“全产业链”的特点,由一个行业带动多个行业发展。根据每年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同,修正并制订使其能科学发展的目标纲要,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经济管理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5]。

4.4创造数字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方式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达到提升农村经济管理能力的效果。例如打造农村信息交互平台,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放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及官方网站中,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4.5加大力度发展当地特色文旅资源

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加大特色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助于为农民提供全新的创收渠道。以民间工艺(剪纸、年画、刺绣)、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民俗节庆(客家艺术节)、地方饮食(梅州菜、地方菜)、地方曲艺(地方剧、山歌)、地方建筑(寺庙、城池、桥梁)等不同角度对当地特色文旅资源进行开发,并对文旅资源不断创新,保持产品持久的吸引力。

4.6加强集体资金管理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关乎农村社会稳定性的关键问题。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当前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财务关系与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6]。对此,如何建立健全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针对集体经济中所涉及的投资监督与筹资管理工作内容,应对此方面内容展开细化管理。以减少税收风险、强化成本意识的形式,进一步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财务预测工作做细、做深,并将工作的开展水平纳入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的范畴中。第二,构建新型经济管理理念。可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为主、以数字化处理为主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性特点。第三,管理模式规范化。将各村级收入每月汇总1次,并保证所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合理制订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例如属于集体的专项资金必须保存在专门的存款账户中。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转归,应在会计分录中明确体现;严格控制各村的非生产性支出情况,根据各村庄的经济规模不同,对每个村庄非生产性支出的上限进行界定,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减少办公室支出费用、招待费、差旅费等投入资金量。

4.7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

农村产业链的形成需多方协作,方可形成管理闭环,发挥管理效能。通过建立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双方的经济效益,最终可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议从如下几个角度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第一,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借助抖音、快手、淘宝等网络直播平台,对农产品进行营销。相关企业可通过打广告的形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二,建立农产品营销平台。以增加农产品销路为出发点,使农产品处于自由流通状态。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建立商品配送平台,促进当地合作社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农产品自产、自营、自销的效果,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预估未来农业农村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挑战,分项目、分类别、分行业细化发展,可以切实提升农业经济指标。

4.8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以转变、拓展、提升为战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要把农业产业以及农业产业的功能与市场相结合,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稳定性水平。第三,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例如合理分配农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富余的劳动力资源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以政策的形式让更多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乡。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将其转化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在党的六中全会背景之下,国家农业农村部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农村经济管理者应以此为契机,认识到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别从加大对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提升农民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等多角度出发,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升为科学化的管理系统,更科学地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农业更好地造福于人民。文章虽提出了现阶段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与针对性解决策略,但仍需认识到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在落实任何一项策略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及时修正、及时整改的工作方式下,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蕾.农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化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1,9(6):92-94.

[2]梁筱聃.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174-175.

[3]张建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农业,2021,5(3):66.

[4]李叶.浅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1,7(3):131-132.

篇13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根本的体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具体到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计划,认真落实好省农委制定的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认真实施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油菜高产创建等重大农业项目;加速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维护农民的经营自,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业、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当前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具体到工作实践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监管,通过建立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通过减负达到增收目的。

三要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具体到工作实践中,我们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农村沼气、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等民生工程,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特别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指导、支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确保完成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和市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采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办法,大力实施村庄整治、新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二)坚持统筹协调的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要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着力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要为农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机会和待遇。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平化。引导各类资源与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体到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土地流转、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试点工作的要求,着力推进“四集中三转换一建立”,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

二要逐步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和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的补贴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三要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

一要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和优质专用农产品的比重。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水产养殖。推动乡镇企业产品、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具体到工作实践中,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油菜高产创建、“1211”畜牧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主导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国家级水稻机插秧示范县等重大农业项目,确保全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两个两位数增长。

二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人增、地减、水缺,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年初出现的先干后低温连阴雨天气,已经给全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这足以说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因此,实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要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改进栽培和饲养方式,推行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水资源。具体到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农业“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运用、推广,加强质量追溯试点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环境监测力度,积极发展环保型农业。

三要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发展生物质经济,支持农业副产品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加快农村沼气发展步伐。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秸秆产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实现增值增效。

四要切实改善全县农业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为目标,利用人、生物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及生物循环的规律,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环境优良化。按照“提高认识、依法监管、加大投入、防治并举”的要求,加大农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全面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进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加快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四)坚持科技进步理念,强化农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一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发展的着力点要实现由注重增加产量向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研究向研究、应用、推广和普及并重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常规技术集成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并重转变。大力发展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的技术、标准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建立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体系。2009年,我们要按照省农委“上划三权、理顺关系”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逐步建立以服务农民为主体、以科技入户为着力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片、区、户)”的县、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模式。

二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关键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核心是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要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重点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在这个方面,微滴灌技术、新型棚体改造技术的推广运用,推动了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革新,为加快我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做出了表率。在这个方面,畜牧、农机、农技、水产各个部门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面对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们要下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促进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服务。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理念,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和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积极推进,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五)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

一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和其他中介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进程,保护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立起农民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引导和扩大入社农户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二要规范现有组织的运作,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要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免征农业税步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动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试点,探索解决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加快国有农场农业税费改革。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搞好兽医管理体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今年,我们要认真抓好农村综合改革中的几项工作,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三农”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多做工作。

(六)坚持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要用现代工业成果改造传统农业。要把现代工业发展的成果逐步运用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持。推进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拓宽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和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采用工程、生物、农艺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今年,我们要抓好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设立和建设,推进盛家口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

二要优化农业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式。借鉴现代工业组织形式,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探索各种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强化项目推进意识,开展农业资本运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重点要围绕农业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三要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加强农业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效益为先理念,讲求农业成本核算,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变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相互割裂的封闭经营方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引入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营销。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四要不断增强我县农业竞争力。要强化市场竞争理念,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方法和机制,提高我县农业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深入研究、熟悉入世后过渡期农业发展的各项应对措施和WTO运行规则,在发展和开放中保护好、发展好我县农业,不断提升我县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和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的新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推进、更富实效。

(一)正确处理好加强理论武装与突出实践特色的关系。一要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充分认识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我们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二要联系社会稳定形势,认真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尤其要努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抓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同时,要着眼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广泛听取意见,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符合实际、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为更长时期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和县农业经济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岗位,在实现和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中比学赶超,建功立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