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酒桌上的礼仪实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从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出发。高职教学有别于本科的教学,高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办学的特色。一切学科都需要跟岗位需求相结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开设了商务实训课程,努力使学生拥有实际操作技能,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也是从这一目的出发,包括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同时进行商务环境模拟。这是商务英语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语言能力过关,商务知识专业的学生才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但是这两点虽然具备了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但却不能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商务活动,这是因为各种交际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不触碰对方的禁忌是根本保证,这就需要了解贸易国的文化和习俗。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对文化的重视性不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这方面学习的需求,高职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英语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过四、六级的需求上。虽然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会给学生渗透一些文化知识,但却会有学生因此而反映教师教学不专注课本,课外知识导入过多。二是整个学生培养方案中没有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大纲教学就不会进行过多的文化知识的导入,了解文化差异是顺利进行交际的必要条件,只有交流顺利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贸易谈判、商务往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从教师和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根本来明确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商务文化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这类课程设置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商务宴请是贸易往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活动,有利于促进商务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简单的一次宴请会涉及许多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座位安排礼仪、餐具的使用礼仪、上菜的顺序、搭配酒类的习惯、餐桌上取食的礼仪、餐桌上交谈的礼仪、用餐后或用餐中离席的礼仪,以及劝酒布菜的中西方区别,等等。此外如果宴请的对象是西方人,那么就要注意宴会时间的选择,一定要在工作时间中进行,因为西方传统注重家庭和个人私有时间,占用他的休息时间,即使是商务宴请这样的活动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快,同时也要注意按时参加宴会不要迟到。而在中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商务活动从业人员加班和应酬是工作常态,人们喜欢在酒桌上解决问题,开发客户,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尽量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快,是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了解了文化对于国际贸易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和原因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和导入,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的兴趣。那怎么来实现这个目的呢?下面针对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来给出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要从根本出发,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教学倾向性会对学生的学习重心产生影响,因此想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重视文化的渗透和导入。其教学活动是根据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进行实用型商务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商务文化的重要性,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才会渗透商务文化,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目前有的教师本身就不重视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因此要督促教师从自身做起,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将文化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文化的作用有所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周刊选读、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的礼仪、文化、习俗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有声资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到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交际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分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多地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实现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既具有语言能力又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
最后,要重视日常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因为英语、商务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联系,因此培养企业需求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就不能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文化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既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又有专业的商务词汇和表达,以及跨文化的知识多能型人才。我们对前两项都非常重视,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而文化意识的培养就经常被忽略,而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交际和可持续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无法要求老师在短短的三年学制中能教授学生所有的文化差异,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会引起的误会和失误,引导他们意识到文化对于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和方向,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据研究大概有7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的。因为非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不直接,只有相同文化基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它所传递的信息甚至比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更有影响力,一个简单的手势或动作,如果触碰了对方的文化禁忌,就会引起误会,进而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更不要说进行商务谈判与合作了。所以要重视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也就是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高职学制只有三年,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跨文化信息的导入,但是可以让学生课后多花点时间去查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每节课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掌握了文化知识,如此在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久,在报上看到《河南渐行文明“酒风”》一文,不禁令人深思。
河南是中国4000多年白酒文化的发祥地,是酿酒鼻祖夏人杜康的故乡。在河南悠久的酒文化历史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早已约定俗成。河南喝酒还有一个古老的规矩:主人给客人端酒敬酒,客人不喝完,主人不坐下,而且不把客人喝倒就不尽兴。但是,这种规矩常常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些客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喝得一塌糊涂。很多外地人直言对这里的酒风不喜欢。尤为让人感到不解和十分尴尬的事,劝酒竟然劝跑了外商。数年前,在河南商丘市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商带着项目准备在商丘投资,商丘市市政府极为重视,而且盛情款待,自然免不了喝酒。第一天,外商面对热情劝酒的主人频频举杯,勉强应付;第二天,商丘官员继续轮番劝酒,外商无法招架,最后烂醉如泥;第三天,当主人再次劝酒时,外商找借口中途离席,“落荒而逃”。人跑了,投资项目自然也就没了。喝酒本来是为了增加气氛,增进了解,结果这次酒宴却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中国外交学院院长,中国驻法国前大使吴建民曾颇有感慨地说:“不少外商在感谢中国方面热情接待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提出抗议:我们不能喝酒,为什么非要我们喝呢?而且还要把我们喝趴下。”有的外商甚至把酒桌上过分热情看作“侵犯人权”。本来主人为客人敬酒这一独特的礼仪无可厚非,但有些人一再“劝”对方把酒喝完,这样做就有悖于现代文明了。
如今,充裕的酒水供应为人们的善饮提供了保证。但是很多情况下“善饮”已经变成了毫无节制的狂饮、烂饮,以致因喝酒过度,酿成伤人性命的悲剧。
另据有关史书记载,饮酒为“三”在我国的史书中也不乏记载。如《坚瓠集》说:“然罚饮之数,多限以三。”吴谚谓:“客来迟,罚三钟。”还有韩安国作赋不成,罚三升;兰亭之会,王子敬诗不成,罚三觥。从上述之例中,人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有罚酒限以“三”的习俗。那么罚酒如此,敬酒也亦如此。如“三杯美酒敬亲人”仍历代皆沿袭不变。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001-02
灰色是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一种只有明度而没有色相和纯度的颜色。如果将自然界的十二种基本颜色以同等比例混合,就能调制成灰色。“灰色”本只是颜色中寻常的一种,却常常被用于描述一些暗淡、无趣、失落、沉闷、僵硬、单调的东西,或者是不能见容于阳光的事件,如“灰色地带”、“灰姑娘”、“大灰狼”、“灰心丧气”、“灰头土脸”、“灰溜溜地”、“灰暗的天空”、“灰暗的心情”、“灰色收入”等。“灰色技能”就业指的是当前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是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是一门心思研修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所谓的“职场必杀技”,如练习抽烟、喝酒、唱歌、跳舞、打麻将、打高尔夫球等“技能”,以期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实现成功就业的社会现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298名群众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6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具备“灰色技能”,并且20%的受访者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非常重要”,70.7%的受访者认为“很重要”;91.5%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存在刻意培养“灰色技能”的人,其中49.4%的人表示身边这样的人“很多”。诚然,作为大学毕业生,努力提升自己的情商、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等是实现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然而,如果大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练就这种“职场必杀技”,反而忽视专业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那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来说,无疑是舍本逐末的行为。“灰色技能”是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物,不良的社会风气是大学生灰色技能就业现象的“催化剂”。如何纠正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值得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深刻思考。
一、大学生灰色技能就业现象的弊端
1.荒废学业、浪费最美好的时光。大学是一个人一生精力最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不把精力放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上,而是将精力过多用在学习《厚黑学》,研究《读心术》,练习抽烟、喝酒、唱歌、跳舞等灰色技能上,势必浪费最好的学习时光。也许他能获得暂时的、表面的风光,但是从长远看,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只会是有害无益的。
2.灰色技能就业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场中,靠“灰色技能”成功就业的现象确实存在,这样的“成功案例”会让大学生觉得与其努力学习英语、学习计算机、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不如善用“灰色技能”。“灰色技能”的盛行使得大家将注意力转向经营“权谋之术”和“旁门左道”,忽略积累真才实干的重要性。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现象导致年轻人不再重视树立脚踏实地的精神与规则意识的建设。这样的思想会让大学生急于求成、心浮气躁,逐渐变得不学无术,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3.灰色技能就业现象严重伤害大学生的身体,消磨人生意志。灰色技能的主要技巧集中在“能喝”、“会玩”、会拉拢关系上。为了“练酒量”,必须大量饮酒;为了陪领导或客户打麻将,必须熬夜……长此以往,容易罹患“三高”以及脂肪肝、酒精肝等病症,对员工的身体也是非常大的危害。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人长期沉溺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消磨意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没有积累知识和能力,反而一身伤病,悔之晚矣。
二、大学生灰色技能就业现象出现的原因
1.社会因素。当前,“灰色技能”悄然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职场敲门砖”,这与不良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灰色技能”的流行曝露了世俗社会由于缺乏正确的评价体系带来的焦躁情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在高校盛行。有调查显示,是下列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社会现象:①“人情社会”的必然结果(72.4%);②当下“酒桌上谈生意”现象普遍(65.4%);③职场竞争激烈所致(41.8%);④应试教育无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41.2%);⑤应聘者所获证书缺乏含金量,使得企业看重“灰色技能”(36.8%)。2013年6月,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腾讯大渝网和966966公众服务中心热线,对1210名重庆居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59%的人表示,身边不少人会主动学习和培养“灰色技能”。受访者中,近六成人(59%)直言自己会在生活中苦练酒量、牌技。62%的受访者认为,谙熟“灰色技能”更能在职场中凸显优势。仅10%的人对此持不同见解,28%的人觉得“不好说”。不可否认,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企业,尤其是销售、公关、外贸等岗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采用一些“非正式”的手段,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因此,在招聘员工时,自然对这些有“特殊才能”的应聘者青眼有加。这种过度强调“软实力”的风气无形中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信仰。
2.大学生自身的因素。①灰色心理作祟。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果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灰色心理就是指介于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亚健康状况的心理状态。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个性原因、家庭经济情况不良、专业基本功不够过硬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其存在着“自卑”、“焦虑”、“抑郁”、“怕挫折”等灰色心理。这些“灰色心理”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希望能运用灰色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②一些学生从媒体或者师兄师姐那儿学到一些关于灰色技能的“成功经验”,认为这是一条“捷径”,甚至觉得很“时髦”,也就容易不加辨别地学习运用起来。
三、大学生灰色技能就业现象的引导
1.作为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打破隐性就业壁垒,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平台。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心,勇敢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尽可能多创造机会增加岗位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招聘过程中,改变浮躁、急功近利的用人心态,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体现,不以“灰色技能”的强弱为标准来衡量应聘者。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宽容、理解、帮助,减少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恐惧,尽快让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2.作为学校,“灰色技能”在校园的蔓延,凸显了大学“社会教育”的缺失。作为学校,要意识到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要切实改变当前的不正常的风气,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社会化教育。由于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更加看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其他社会技能的训练。很多青年学生在毕业时对社会知识一无所知,一片茫然,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恐惧。于是当获得这些“职场神器”时,便认为这样的技能可以迎合用人单位的喜好,可以为自己加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学校有义务引导他们正确区分“灰色技能”与“情商”、“正向交际能力”的区别,引导学生放弃“走捷径”的歪曲想法,扎实练好专业基本功。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职业培训课程,如人际交往、社交礼仪、求职技巧等有益于增强就业软实力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培养学生踏实肯干、艰苦创业的作风,帮助学生提前对职场生涯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牢固树立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勇敢迎接社会挑战。
3.作为大学生自身,职场生涯离不开人际交往。“灰色技能”是一种和谐人际关系的技能,运用得当,的确可以增加职业软实力。然而,“灰色技能”充其量只是一种“职场剂”,而不是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用人单位,归根到底看重的还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或岗位都需要灰色技能。因此,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才是真正的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来为社会服务,为公司创造价值才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如果一个员工的能力长期只能体现在灰色技能上,最终也只能换来一个灰溜溜的职场人生。
四、结语
工作中,用人单位对于社灰色技能确实有一定程度上的需要,然而这种需要是有限的。在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相近的情况下,也许用人单位会适当考虑灰色技能的加分。然而,对于长远的职场生涯来说,这仅仅是起步阶段的短暂的“优势”。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应该将目光集中在灰色技能的培养上,而应该着力打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靠自己的实力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尊重。如果大学生因此就把“职场必杀技”看作葵花宝典,盲目地、狭隘地认为只要掌握灰色技能,就能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那就是可悲的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