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生生命安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班会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的学生因为安全意识的淡薄和自救技能的缺乏造成了大量的伤亡,这都足以让我们警醒: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提升学生的逃生自救能力迫在眉睫。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有着一般学科性的特征,还具备活动性的特质。这特点使得体育课在安全自救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优势,体育课程能够有效地通过具体的体育实践和能力训练来培养学生各种逃生自救本领,加强学生面对安全事故的正确反应能力和妥善处理能力。相较其他学科,“在生存教育方面,学校体育教育的宗旨性更强,更有计划性、更有组织力、更具系统性。”国外对在体育教学中传授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已经达成高度的共识,然而在我国却仍然没有引起切实的关注。我们必须加以深刻的反思,体育教学的真正内涵和意义是什么?体育教学又该怎样更好的教会我们的学生健康、安全的成长?
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安全自救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基层中小学的体育实践一直都得不到重视,体育课被作为“副课”,所采用的大多也都是“放羊式”的教学,即使有些学校重视体育课程,更多强调的也是考试或竞技训练内容。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学校对学生的安全自救教育都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而这种缺失直接导致了许多本可以通过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而得到避免的伤亡。如何将逃生自救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如何弥补我国体育教学的不足,完善对学生的生存教育,这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去思考的必要性
命题。
二、体育课程开设安全自救教育的必要性
体育课程开设安全自救教育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需要。
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心理和思维都还没有成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他们容易惊慌失措,缺乏淡定冷静的心理素质,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以踩踏事件为例,笔者粗略统计了近几年来比较重大的校园踩踏事故。每一次惨剧发生的原因都是十分微小的,何以学生总是会蜂拥而至的一起上下楼?何以某一个学生的跌倒就能像引发多米诺效应一样导致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这还只是可以人为预防的踩踏事故,如果遭遇的是不可抗拒的地震滑坡、火灾水灾,那我们的学生又将如何逃生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幸免于难呢?记者曾对河南省某中学就“如何从着火的宿舍逃生”做过调查,居然有将近45%的同学认为“从窗户跳下去”“乘电梯离开”“躲在壁橱里”这些致命的错误方法是正确可取的。诸如此类的安全意识报告调查不胜枚举,学生毫不在意的回答让人忧心忡忡,这严重的暴露了当前我国学生薄弱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脆弱的自我逃生技能。
三、体育课程开设安全自救教育的内容和对策
1.结合防灾自救知识增强学生应急应险的理论认知
不少学校的体育课一旦碰上恶劣的天气一般采取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室上自习、写作业,实则体育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时间向学生传授应急应险的基本知识。现在很多中小学学生连基本的消防标志、交通标志都不认识,在如此堪忧的局面下,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灾难场景的录像片段,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出正确的避险知识,纠正错误的逃生行为。要教会学生面对地震的时候,选择跨度小的地方以正确的姿势躲避;面对火灾的时候,要用湿毛巾包住口鼻匍匐快速前进,千万不要盲目跳楼;面对雷电天气的时候,不能靠近金属物,要记得关闭手机电视;如若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切记不能直接用手去拉;看见有人中暑时首先应该做的是将病人抬到阴凉处休息,利用冰袋、冷毛巾等帮助其身体散出热气;如若遭遇踩踏的拥挤混乱时,要设法靠近墙壁,蜷缩成球状,最重要的是保护住胸腔和颈部。教会学生这些基本的自救互救常识的重要性远远要高于学生多做了一张试卷多背了几个单词。宜未雨而绸缪,学生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在危险情况下的救助能力和生存能力。
2.设置自救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应急应险的实践能力
安全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但绝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这一层面,理论与实践应该并行。在教师日常的教学中,应多设置一些自救技能培训实践。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活动课让学生学会必要的逃生自救技巧:比如在前后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垫子有针对性的增加连续前后滚翻、连续侧翻、匍匐前进、就地打滚的练习,这些技能是在遭遇火灾、地震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逃生技能。在武术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卫防身术和躲闪技巧,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面对人身攻击、抢劫绑架等危害中顺利逃生。在练习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增加跳马、跨栏架、体操凳等器材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跨越障碍模拟逃生情境,增强应变技能。在跳绳训练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学会打绳结、连绳索、用绳子固定身体逃生等实用技能。在引体向上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去练习爬树、爬绳和爬杆,这不仅可以切实的锻炼到学生的上肢力量,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攀缘能力。诸如此类的教学不胜枚举,只要教师有心、用心去实践,学生一定可以从中受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体育课堂搬到校外,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爬山、攀岩、远足等活动,或者开展野外生存夏令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体育课程应该不断的磨砺学生的坚韧意志,锻造学生的抗压能力,让我们的学生从“温室的小花”逐渐长成“戈壁上的白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从事的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要培养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幼苗。要使得这些幼苗能够平安、健康的成长,首先就要让他们学会安全自救。体育教学必须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对这些幼苗的安全教育责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安全自救教育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祖国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富强。总之,学生安全大于天,体育教学落实安全自救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郑颂平.青少年学生生存教育模式研究:从体育角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90-02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之中,又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各种观念的冲突和融和,对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冲击很大,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导致大学生生命安全事故频发,由此,要改善大学生的生命安全状况,就需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育。
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现状从总体来说,大学生对待生活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强调个性价值,追求生存质量,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淡薄,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生命意识淡薄,生命得不到尊重。大学生自杀频频,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并且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在得知他人自杀后,积极效仿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明显的“链式效应”。还有就是漠视其他生命的现象严重,比如曾轰动全国引发大讨论的“刘海洋事件”、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虐猫事件”等。
其次是心理问题严重,校园伤害事故接连不断。大学生绝大多数的心理是健康的,但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由于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时代,竞争压力的加大,面对学业、经济、择业的压力以及情感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紧张,大学生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心理素质越来越差。据统计,目前全国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大约有1600万,其中1/3是儿童、青少年,而且青少年呈上升趋势。有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学生中心理障碍发生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20.23%上升为2004年的27.03%,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身心发展的不和谐、不协调,必然对生命造成危害。
再次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低,伤害事故严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踊跃参加的活动,比较普遍的是家教、打工和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但是现在大学生思想相对比较单纯,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潜在的危险缺少预判和辨别能力,由此导致大学生在家教、求职中上当受骗而导致的生命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为了减少和防止大学生生命安全受到非法伤害,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势在必行。
首先是在大学生中成立安全协会,开展安全实践自治活动。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安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大学生不但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同时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通过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安全检查组,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负责监督和检查特别是涉及学生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定期进行安全防范自我大检查,如宿舍安全检查、同学之间矛盾纠纷检查,通过检查评比,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利用大学生宿管会、治保部等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以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失窃、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为重点的专项安全教育活动。引导热爱保卫事业的骨干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执勤、巡逻等治安管理工作。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安管理中来,是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像在我校就成立了在保卫处指导下的学院学生特勤队,参与学校的执勤与巡逻;湖南师范大学就有学生心理咨询协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美国校园警察局里有学生巡逻队,有学生在宿舍值班;港、台大学生也参与校园治安巡逻和生活管理。对于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一是要自己遵纪守法,自觉按校纪办事,二是能制止他人违法违纪,敢于与犯罪分子和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
第二、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案例,开展安全实习实训活动。案例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真实、给人印象深刻,说服力强。为此,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中,最好能抓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本校或临近校园的案件,通过分析解剖,以案释法,对学生进行现实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在真人、真事中,自己去认识、辨别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的教育不但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使学生对问题认得更清、看得更准,直观形象,教育效果一定好。在安全案例的学习中,要加强特定时间如开学前后、假期、毕业前期、考试复习期间、夜晚外出,特定地点如人员较多的食堂、教学楼、重大活动场所、危险的实验室等的安全事例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高校的保卫处、学生处要联合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正确使用灭火器,安全断电等实践。还可以联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组织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教育,通过举行灭火、救援、逃生演练,使大学生亲自参与、组织逃生,并学会报警、初期火灾扑救,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
第三、请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等专题报告会。讲座对于高等学府来说是其一大特色之一,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在专业课程上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通过各种各样的讲座,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及课余生活。开设有关讲座是大学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讲座内容可以涉及很多方面,从如何生存到如何生活、如何使生命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等,也可以是各种人文讲座、心理辅导讲座,或者是对热点问题的讨论。比如在5月12日,就可以借汶川大地震纪念日开展珍惜生命的教育,在世界禁毒日,可开展“珍爱生命,远离” 禁毒知识讲座,宣传危害等等。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态势,应该多举办校园心理知识讲座,以及心理问题专家的专业心理问题咨询活动。
第四、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指“组织机构和人员具有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即防护和安全问题由于其重要性而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年龄、文化教育、经历、情趣、需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彼此相通,在心理相互接纳,易于沟通,大学校园就是由这一特殊的群体在一定区域上形成的特定的人工生态环境。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和主要防护对象,从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来说,一方面要将校园的安全设施等硬件建设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理念培养结合起来,构筑校园安全文化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从校园文化的角度来建造校园安全文化的软环境。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有关安全的意识、理念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综合体系,以一惯规则、语言形式、行为方式、交流合作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具有关键决定性作用。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进行人的社会化,而大学阶段是个人人生理想形成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校安全文化的影响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校园安全文化将社会对安全的要求和安全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安全规范、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生活方式,使大学生得到协调发展,促成大学生综合安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安全技能社会化、行为安全规范社会化、人生安全责任社会化上。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孕育出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理念和新的安全科技成果,现代高校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体制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校园安全文化的创新,使校园安全文化真正成为安全文化的先导。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文明、健康、安全、开放、进步的人文环境体系,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素质、生命安全意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也许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我们丰富多彩的生命,但这种生命只能享受一次。或许正当生命的花朵欣欣向荣地感受世界的美好,感受大地的温暖,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就让娇弱的生命失去风采。它像一位力量强大的巫师,让人思考,让人观察,让人倾听,却又如同一颗弱不禁风的小草,那么脆弱,风一吹就死了。所以,安全也因此而成了生命的保镖。
在人生的旅途上,安全伴我同行!安全伴随你我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安全都是如此的重要。它是通往成功彼岸的独木桥,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你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去感受成功的欢悦。它又是培育幸福的乐土,只有在安全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才能随时绽放在你的生命旅程。有了安全,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有了安全,父母才能安心工作;有了安全,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安全,像一条拉链,关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喜怒哀乐,可偏偏有这么多人一失足成千古恨,每年车祸、火灾、溺水等事故有上千万起。那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面,那是一个个沉重的悲剧。父母鬼哭狼嚎,伤心欲绝,操碎了心,可这一切已经晚了。他再也不能再听一听那亲切的呼唤了。怀着本分的遗憾与悲痛化成天使,展翅飞去,他是哭着离开的,只有在梦中浮现爸爸妈妈疼你的样子。难道这样的警钟还敲得不够响吗?
交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这也使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不速之客。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处处都要和马路打交道。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编织成一张随时等待猎物的蜘蛛网。交通的发展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去遏制它。当我们在为每一个悲剧的酿成而痛心时,可曾有想过自己是怎样过马路的。当你离开家时,可否有留心听过妈妈的千叮万嘱:过马路要小心!当你放学回家时,可曾注意过老师声嘶力竭地教诲:注意安全!人生不像是在玩游戏,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身边所有的人对你的牵挂。当我们离开家时,有父母为我们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担心你可否是安好;当我们风尘仆仆地回家时,有父母为我们在家门口盼望着平安回来。
人生道路漫漫长,岁月悠悠需平安,生命好比铁树开花,只开一次,为我们家庭幸福美满,为了我们国家繁荣昌盛,为了世界多一点爱,少一点悲哀,多一些欢乐。让我们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在安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中学生【二】生命,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像一位力量强大的巫师,让人思考,让人观察,让人倾听,却又如同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草,那么脆弱,稍不注意就被连根拔起,可是但你当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你是否想过生命的可贵,当你嬉戏打闹时,你有曾想过事情的后果吗?
安全,是我们人人都需要注意的,可是,生命的逝去却如此的快,有时一个小小的原因就会导致死亡。
在一所中学里,共有四个楼梯口,有两个楼梯口离宿舍最近,因为当天下雨的缘故,因为学生们都想不淋雨,所以都从那两个离宿舍近的楼梯口走,拥挤的楼梯上还有人在催前面的人,突然,惨象发生了,最前面的人被推倒在地,后面的人还在往前挤,前边的人都压在了那个同学身上,最下面的几个同学就被这样活生生的踩死、压死了,这是多么惨不忍睹的事实啊!
现在,每逢下雨天,细心的老师都会嘱咐同学们带好雨披,禁止带雨伞。个别同学不理解老师的用心,认为雨伞和雨披具有同样的作用都能防雨。于是私自带了雨伞,当放学的时候,因雨较大,同学们都急急忙忙往家走,有个同学走得太急了,眼睛不注意撞在了别人的雨伞骨架上,造成眼睛失明。现在,下雨天带雨披已经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还有一个同学,他在校园的双杠上模仿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只见他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非常灵活的翻转、跃动。迎来围观同学的阵阵喝彩。突然传来哎呦一声,他不小心掉了下来。大家急忙跑过去,发现这位同学胳膊摔肿了、不能动了、鲜血直流,经医院检查是左臂骨折。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这一切用鲜血换来的悲剧,难道不能唤醒人们沉睡的警惕吗?
一念之差,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会从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消失,留下的是亲人永远的伤痛与回忆。生命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无视生命的存在,往往就会留下惨痛的教训。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中学生【三】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有多少人重视过,有多少人思考过,又有多少人记起过。人的一生是和短暂的,为什么在生命面对打击时,才思考生命的重要性,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才知道懊悔,才知道应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每年因各种事故,有多少青少年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又有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承受着痛苦的折磨,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珍惜。
可能,有的人认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吃好、玩好、随心所欲的享乐,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能够健康、快乐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它的前提就是要求我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
那么,对我们同学们而言,在安全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哪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呢?
首先,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在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注意红绿灯和前后左右的车辆;更不要在车辆密集的路上打闹、玩耍。
2.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安全因素的增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频频发生,如地震、泥石流、火灾、交通事故、刑事犯罪等,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致残,意外伤害成为0~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中小学生就占30%。据统计,2006年全国各地学生安全事故中,近一半因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并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2.2中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欠缺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民众尤其是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时惊慌失措,酿成惨剧的事例屡有发生。2009年12月7日晚9点10分左右,湖南湘乡育才学校发生学生踩踏事故,8人死亡、26人受伤。事故调查发现,学校缺乏对安全工作的超前预见性,没有重视安全隐患的存在,没有切实可行的预警措施,没有将安全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了只重教育教学业绩,轻视甚至忽视安全的观念。频发的悲剧清楚的告诉我们,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3.1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同一性
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服务,而这也正是生命安全教育所贯彻的基本理念。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如果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健康从何谈起。我国的素质教育早就把生命安全教育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缺少生命安全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同样,缺乏生命安全教育的学生就会缺少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缺少了必要的防护。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是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的。
3.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基本就是一些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学,基本都是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而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体能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保障。首先,通过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保护与帮助的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的上课和活动中掌握基本互救技能,从而使中学生在受到危害时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并竭尽所能去保护别人。另外,中学体育教学和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发展,使其在危险发生时处变不惊,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在体育教学中挖掘生命安全教育功能,是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3.3体育教学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最佳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兼有学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除了具有增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功能外,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与游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强大支撑,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各种能力,使青少年掌握各种自救互救能力,有效的避免外力伤害,大量的体育运动和游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处变不惊。有效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性强的特点结合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学生在应对各种危险情况时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处变不惊的心理态度,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树立。
4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4.1树立积极科学的生命观
中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学生缺乏生命安全意识,对自身周围环境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在面对危险时,缺乏对危险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能力。在中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形成他们对自身周围环境自觉负责的态度,让他们真正开始关注生命,珍惜生命。保证他们在危险发生时能够冷静的面对同时积极的进行自救和互救,从而保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体育以身体锻炼为手段,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而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因而,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愈显突出。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怎样使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未来就业形势特点更有效的融合。为此,该文根据当代高校体育教学实情出发,深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高校体育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
1高校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的安全是从事体育最初的要求。从最初的防御自然灾害保全生命到现在强身健体、休闲娱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所包含的最初诉求,仍然是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
1.1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教授学生运动锻炼,塑造学生强健体魄,进而保持生命安全,提升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纳体育知识、养成运动习惯,使其更好更深刻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和重视生命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正确树立生命观,长期且高效的为祖国做贡献。
1.2高校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从生命的视角出发,联系实际,当前体育安全教育的现状中,存在轻视岗位体能、欠缺安全意识及忽视精神安全教育引导等问题。首先,轻视岗位体能就是在工作期间,无法承受不同阶段产生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无法在工作时间中保持精力的充沛和高度的工作效率。例如:生活情感中的压力,导致工作中体能欠缺,无法使学生在短暂的教学期间更多的受益。其次,职业安全意识的欠缺,使工作期间出现的危险事故不能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防范方式,增加危险性,致使事态恶化。例如:体育教学活动之前的热身活动,教师不重视如何帮助学生使其有效预防剧烈运动的损害,只做些肤浅简单的活动,很少教导学生如何采取紧急事故防御措施。最后,精神层面安全引导的缺失。体育是高校教学中的基础必修学科,在学生个人生命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心理抗压受挫能力。例如:优、差等生的区别使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内心受到极大挫败感,出现自暴自弃、极度自卑,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重则导致学生的自杀轻生。
2高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从生命角度,提出一下几点高校体育教学的路径,以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中所出现的问题。
2.1结合运动内容,增强安全教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将具体的运动内容贯穿其安全教育的始终。第一,发展学生自我保护技能。例如:武术、跆拳道等教学活动中,在教授学生基础套路动作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的防御和防卫;球类竞技教学活动中,在教授其基础动作、技术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身体对抗技巧及自我保护能力;田径等剧烈教学活动中,在教授其科学合理的运动加速技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动作躲避突来危险的发生。第二,丰富运动的项目。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多种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应对日常生活危险的能力。第三,运用多种运动方式提升自我安全意识。
2.2结合体育安全实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枯燥乏味的安全教育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不免过于单调,脱离实际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安全实例,让学生了解危险的迫切性和严重性,教导其应对危险的正确方法。
2.3保证教师的专业性,重视教学质量,推动生命安全教育发展
在繁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有些教师精力难以长久保持充沛,在提供学生大量自由活动的同时,潜在危险性较大。学生间的一会冲突及其他激烈的运动,稍有不慎,就会对学生的身体及生命造成威胁。保证教师专业性和教学质量,保证教师能够强有力地引导学生,管理学生,增强其安全意识,学到充足的安全知识。
2.4结合职业规划,重视精神安全意识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当今社会中,职业规划及职业体能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运动安全训练,引导学生明确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在体育本身发挥体验性特质,让学生重新看待失败,增强抗压意识,增强心理安全意识。
2.5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学生个体在锻炼运动的过程中,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实现生命价值,从而推动生命发展。冲破传统体育观,树立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培养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自我健身,更能服务于社会。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体育意识,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有力平台。首先,在体育课程中增加休闲体育课时,使学生掌握技术理论,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其次,举行休闲体育活动竞技比赛,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的魅力,更多的了解体育竞赛,培养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学生应对突况的能力。这些知识技能,为学生走出社会,在忙碌生活之余,提升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3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是人一生之重,安全教育也贯穿始终。厌世轻生不仅是对自己生命亵渎,更对社会造成了消极恶劣的影响。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基于在生命任何阶段中对生命安全教育学习的重视,生命安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它们的结合,不仅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大趋势,更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提升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能力。高校的体育教学基于生命的安全技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尊重学生生命,保证学生安全,还使应急避险作为一项安全技能在体育课中得到训练,紧急时刻保护自身安全。提升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重视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适应社会改革变迁。高校体育生命安全价值的实现依托于体育安全的课程教育。为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根据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心理抗压抗挫折素质。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影响。
4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推进发展,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和眷恋不断升华。当代社会中,高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关乎祖国未来,社会稳定,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结合生命安全教育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生命价值、更加珍爱生命,高校体育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应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强有力地教育、引导学生重视生命、如何在危险中保证自身安全以及维护他人生命安全,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抵抗压力。高校体育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体育知识的重要阶段,完善体育安全教育的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仅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改革的趋势,更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锻炼习惯及昂扬的生活态度,在维护学生生命质量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作者:程森蛟 单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建设具有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精神,然后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人文建设相统一,为学校创造出科学有序、生动活泼、充满健康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积极的校园环境,进而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保护意识和对生命的保护能力。
二、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拓展
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的觉醒,学生层面主要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意义。在校园中,我们要对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起来,把学校设施进行美化和赋予文化意义。例如,学校可以积极进行校园的板报、荣誉墙、升旗台等人文环境建设,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做好各种体育设施的防护工作,利用画廊等张贴进行自我防护知识的宣传等。
三、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学科渗透
在进行学科渗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例如,交通安全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安全过马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等;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是“安全骑车注意点”“用电常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四、加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要推进家庭环境建设
关键词:
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学校体育
1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
生命安全教育,即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国内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即全人教育理念,囊括学生认识、欣赏、敬重且爱惜生命,掌握生存技能和提高生命质量,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涵盖交通、人身伤害、饮食、公共设施、教学行为和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分析,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血脉相连但却各有千秋。安全教育侧重生存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关注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完整;生命教育却注重精神生命的觉醒和巩固,重视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安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倡导强调生命的完整性、自主性、独立性,鼓舞学生主动完善生命价值,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并不断增强生命的品质,促进生命自由全面发展。
2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关系
从表象看,两者是矛盾的,体育活动时可能发生意外伤害。因为存在所谓的安全隐患,有学校将学校体育的传统运动项目尘封甚至停止学校体育活动。从内在看,两者辩证统一,有学者提出学校体育是生命安全的保障,生命安全是学校体育的前提,而学校体育又是生命安全的根基和途径。因此,两者不对立,更不矛盾,相反高度统一。两者主要的相同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均为人。体育教学以生命安全为前提,围绕学校体育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只有当拥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拥有依附之上的一切;只有在完整生命之上,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旦生命安全这一前提丧失,教育的任何价值都将不复存在。两者目标高度一致。生命安全教育是让学生掌握意外伤害时的防范技能,并学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生命安全是抽象目标,学校体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保障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并和家庭、社会互相配合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完成安全教育的使命。两者教学内容高度一致,学校体育包含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生命安全教育亦渗透于学校体育之中。如,游泳是一项运动技能,在溺水时它更是一种求生技能。学校体育过程中整合零散的安全教育和被动的防范教育使之为成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不断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高效稳健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两者的教育价值高度统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少了体育与健康教育,也就缺失了生命安全教育的根,生命教育的内涵也就无法体现。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互相嵌入并同时体现,它们并不矛盾。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对接,为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实现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其理想是以身体为基础但又超越其本身的体魄教育和体育精神的养成。
3生命安全教育渗透于学校体育的迫切性
3.1现状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新教育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实践发展也有了新的高度。国外很多国家对紧急救护和逃生技能特别重视,尤其日本美国在小学阶段就有系统的教学。我国在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认知水准和实践均存在较大差异,还在探索初期。尽管在大灾大难后总结了应急避险的内容和解决办法,但实践理论都不成系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虽涉及安全教育,但却零散不成体系,逃生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都存在很大缺失。王华倬教授曾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不仅表现在自然生命更表现在精神生命。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安全与健康是国泰民安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以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中刻不容缓。
3.2理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加强逃生技能的教育;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写入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具体为自救、互救的技能,灵敏的反应和应对能力,能战险情的体力,遇事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了解并学会常用的救生方法、人工呼吸以及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为在体育课程实施中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3.3现实基础
自然环境:我国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生频繁区域性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表现突出。社会环境:随着社会发展,新产品广泛应用,学校扩招,民办学校兴起,我国人口众多、居住集中,新形态对安全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公民应对灾害的能力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为加强自救的训练和安全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逃生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对紧急救护和逃生技能能很快地掌握,学生流动性强,一旦学会便能很快地传授给更多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公民的紧急救护和逃生技能,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自救和互救意识。
3.4现实意义
体育课教学形式和地点特有的特点在逃生技能教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际上有这样一个共识:在学校体育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传授逃生技能,很多国家都是在体育课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学校进行逃生技能知识教育是普及逃生技能的重要手段,而学校体育又是锻炼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课程,安全逃生技能需要一定的体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巧。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校体育更具适用性。
3.5学校体育的生命教育功能
从生命安全教育层面看,学校体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提升并维持健康,推动学生生命健全成长,引导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生命,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生命的品质有质的发展,使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凸显。
3.6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相融性
两者在理念和教学内容上相互交融,学校体育理念和实践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与生命安全教育相结合,主动承担生命安全教育的职责。学校体育有充分的资源和载体对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急救逃生技能的展开和学习,而生命安全教育也需要实践操作,两者有很好的迁移性。在“上安全的课,安全地上课”的生命教育理念下,从生命完整、生命健康、生命情感和生命意义和价值等不同视阈建构体育生命课堂,在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注入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最终构建有生命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4结语
经过对生命安全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分析,得知生命教育与学校体育密不可分。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表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课程目标,选取贴近社会生活的课程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构建体育生命课堂,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在生命安全教育视阈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动态的生命教育,要保全学生的自然生命、关注关爱其精神生命、提升价值生命、开启智慧生命,所以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学校体育之中刻不容缓。
作者:贺丽 苏军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娄底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侍崇艳.学校体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7.
2.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注意事项分析
在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不仅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应该把握生命安全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内容,要重视生命安全教学整个过程的完善性和全面性,通过理念有效融合,加上合理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2.1完善教学理论研究程序,做好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想要有效依赖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就必须完善理论研究,通过科研力度的有效加强,加上教学理论研究程序的不断完善,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接受相关内容。此外,还应该清楚,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将二者融入教学的成熟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完善教学理论研究,确保及时将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专业教学指导理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深化教师影响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通过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从而确保整个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应该不断完善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使教师能够高效、全面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2.2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管理过程
在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必须突破原有教学思路和教学体系,通过教学制度、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优化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确保各环节有效衔接。相对与以往体育教学来说,融入这一理念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让教师适应教学新内容,完善整个教学体系,还要确保教学质量,这一过程中要对教学管理环节进行优化,重点关注学生的掌握状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形成清晰理论体系、完善健全生命安全知识体系,养成安全运动、维护生命的意识。
2.3革新教学措施、完善教学模式
以往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时,通常主要由运动准备、运动开始、运动总结三部分组成,而学生和教师往往对运动准备和运动总结缺乏足够兴趣和投入,更多将精力和重点放在了运动环节,这就使得该体育教学模式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学生更关注体育教学内容,并非体育课程,因此想要有效开展生命安全教学,就必须将相关教学知识与整个环节相融合,在每一环节内都融入必要的安全教育知识,通过渗透性安全教学措施开展,完善整个教学模式。比如可针对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比如针对某些突发事件,学生如何逃生,就需要设计不同情景,对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活动的指导和修改,通过精心设计,确保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有效融合。
2.3避免课堂板块教学,实施课堂内外一体化安全教学
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杜绝板块式教学方法,不能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寄托于短短课堂时间,必须认识到生命安全教学是一个体系化、系统化过程,应该充分结合课堂内外一致开展,构建一体化安全教学模式。通过将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体育技能普及等一系列知识有效融合,而在校园内也通过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一系列形式。构造全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要求,我们必须清楚,生命安全教学不只是课堂上的内容,要融入学生生活中。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确保学生能全方位了解和学习生命安全知识。
3.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分析
将生命安全教学与体育课改革教学相融合,是指把生命安全知识与体育技能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学习有效结合,结合定期考核、适当课程穿插等一系列方法确保最大程度、最全面实现体育知识融合,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具体而言:
3.1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其内容设置和教学目标设定往往对教学活动开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将生命安全理念与其有效结合融入,要将生命安全知识与体育教学知识、技能一起进行教学考核,确保学生能用心学习。而在教学计划安排中,要确保生命安全教学的时间投入,不能应付完成,要确保时间足量。确保学生能体系化完成生命安全教育,确保理念实质性提升。
3.2突出教学主题,优化教学体系
生命安全教学不仅包含体育损伤,还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预防。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既要优化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教学,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同时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应将生命教育全面融入,同时让学生在分享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养成健康心态,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把教学主题突出当做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融合点。通过相应团队配合,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目的。
3.3专项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全面融合,提升教学真实度
为提升学生对生命安全教学的足够重视和理解度,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时,可以适当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结合团队配合以及个人应变能力等,完成困境逃生、问题处理等一系列突发事件。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此外针对生命安全教育中某些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项教学活动。通过专项强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情景模拟教育与专项教学的全面融合,切实提升教学活动的真实度。
关键词 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教学 中学
体育作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育教育长期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因此,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而对于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始终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关注,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求生素质的发展。然而,实际上在人们的生存空间中安全隐患是时刻存在的,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短板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并成为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领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以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切入点,针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探讨。
一、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的可行性
(一)功能特点上的兼容性
中学体育课程同时兼有学科性的特点和活动性的特点,并且在一般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其强大的支撑。因此,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但能够发挥强身健体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同时,还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让学生具备更为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这些对于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的提升均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恰好是生命安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生命安全教育同样也具有活动性的特点。由此可知,中学体育课程与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之间存在较高的兼容性,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中学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是在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来全面的提高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而这一点,也正是生命安全教育所强调和贯彻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虽然是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无论是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来进行分析,还是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动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学校体育教育都是源于生命的,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如果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健康又从何谈起?而这也恰恰是为什么中学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上具有一致性的根本原因和最好解释。所以,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实现学校体育功能向生命的回归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教育目标上的相似性
中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主要目的一门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全面的身体锻炼活动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体育锻炼技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而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则是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的能力,并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危险应对能力。由此可知,中学体育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采用身体锻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与生活技能,并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目的。
二、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的路径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融入时,融入路径选择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因此,一定要重视融入路径的合理选择。概括来说,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例如:在组织开展武术教学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武术套路,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身体防卫术;在组织开展体操内容的教学时,不但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础的体操技术动作,同时还要注意向学生讲解如何在失去身体重心的状况下,利用滚动圆滑的落地来保护自己等等,上述的方式均属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合理有效融入;
(二)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虽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课相较于体育实践课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开展体育理论课的过程中注意生命安全教育的合理融入,同样也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例如: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或者是录像资料来向学生展示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将生命安全问题重视起来,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结合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来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多是在室外组织开展的,而且涉及的主要是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所以,常常会遇到天气环境恶劣或者是运动损伤等意外事件,在出现上述的意外事件时,任课教师就可以借机讲解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处理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等知识,从而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入。由此可知,利用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来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也是可取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二、活化法制教育形式,教育学生知法守法
我们把法律知识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一是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把法律知识编成小故事、顺口溜、法律伴我行三字经、小诗歌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讲解,使法律知识变成涓涓细流,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二是融入到班队会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唱、自演,把法律知识编排成歌舞、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三是定期开展主题普法活动。组织师生观看“”、“远离”等电视教育片和图片展,提高抵制其侵蚀和毒害的能力。定期举办优秀“普法手抄报”评选活动、“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学法故事会”、“少年维权中心模拟法庭”活动,推进法制教育,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依法维权,免受不法侵害。
三、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人际关系矛盾隐患
开设“知心信箱”,建立学校“悄悄话”QQ群和班级“悄悄话”QQ群,通过建立与师生心灵对话的平台,了解师生生命需要,然后对症下药,通过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个别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师生正确交友,科学处理矛盾问题,帮助师生解决心中烦恼,防范由于心理不平衡、奚落粗暴语言、厌学等现象产生的安全事故、极端行为。同时,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畅通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几率,促其健康成长。为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为妈妈做点啥”、“动动手,弯弯腰,我是学校小主人”、“我为家乡发展献一计”、“小手拉大手,一人带全家”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四、针对性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平安出行
农村机动车辆日益增多,特别是我校临近公路铁路的严峻交通安全形势,为确保交通安全教育效果,我们把十字路口“搬”到操场,在操场喷画十字道口斑马线,一名同学指挥,其他同学看交通手势过马路,进行道路交通模拟演练。与榆树市交警大队、刘家镇派出所联手,定期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举办安全知识大赛,全校推广交通手势操,让学生熟知交通安全标志手势及交通规则,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力开展“我是人民小交警”活动,组建“少年交警队”,上放学期间,辅导员教师带领“小交警”到校门口指挥交通,引导车辆。
五、有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带动社会安全防火
针对农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柴草垛较多、容易引发火灾的现状,组建了“红领巾义务消防宣传队”。队员们利用节假日、放学后时间,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监护下,走出校门,走进村屯,通过发放消防安全宣传单、张贴安全防火标语等形式,向社会宣传防火安全知识,营造安全防火氛围;大风天升防火旗,挨家逐户传送“禁火牌”禁止用火;监督、劝阻路上行人不吸烟,监督家庭安全用火。定期举办消防安全文艺活动,向社会宣传交通、用电、自救、自护等安全常识。在“119”消防日,和榆树消防大队战士一起开展“小手拉大手、一人带全家”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与家人一同制定家庭火灾疏散路线,使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宣传到了每家每户。学校还通过消防课、消防安全角、消防征文、知识竞赛、消防演练、消防文艺宣传队、班队会、升旗仪式讲话等多种形式进行消防教育,达到“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形式多样的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高度评价,学校被国家公安部消防总局评为“全国防火安全最佳先进集体”,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创造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国公安部消防网和省、市电台做了宣传报导。
当前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为基础,并在现代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元素,把传统体育课转变为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四位一体的系统性综合性课程,实现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多、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同时体育教学特点决定学生要在室外进行身体活动,因此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会时不时地发生在体育课堂中,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把安全技能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然选择。
体育课堂教学大多都是身体肢体活动和室外运动,除了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还兼具提高小学生的自救避险和应急能力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活动场地和体育辅助器械对小学生造成的损伤。在生命安全教育形式严峻,体育教育又亟待发展的情况下,两者的交叉融合将是一条新出路,是一种创新型课程的探索。在原有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活动性、知识性、目标性、科学性等学科特点为依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特色元素,在增强小学生体能、培养小学生生命意识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自保自护能力等方面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造成小学生出现运动伤害事故、损伤等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体育教师、学生本身、学校场地三方面是主要成因。
(一)体育教师本身管理松散
体育课是一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容易让学生受哪些损伤和发生什么事故;熟知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种类;正确使用场地、器械的方法;应急处理小学生一般运动损伤的步骤和方法。但是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放羊”式或者松散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常见,主观上存在着松散管理、缺乏责任心、工作不够认真、对学生了解不充分、备课草草了事、课后也不进行认真总结、忽视天气状况的了解、课后不清理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等教学现象,这是导致小学生遭受伤害事故的多发原因。
(二)学生本身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对安全的认知还未完全成熟, 对体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对危险性的动作也不自知,小学生的不安全体育行为表现在:小学生上课外体育课纪律性不够强、随意性太大、自我约束力差;在热身运动中不够认真;练习时不听从教师安排;穿衣不随季节变化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体育活动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再加上小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本身缺乏安全意识,就很容易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私自擅用较为危险和锋利的运动器械而造成挫伤、刺痛;剧烈运动结束后马上喝大量的水或喝大量带气的冰饮料所引起的腹痛;在温度较低的室外,参加体育运动未注意保暖引发的肌肉痉挛和抽筋;学生在睡眠不足、患有疾病以及身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则会因为身体协调性变差、反应变慢、肌肉力量弱等原因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三)体育场地本身缺乏安全性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当具备安全性高的场地和合格的体育器材,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就目前而言,在城市中近三分之一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农村和一些偏远山区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据悉,不达标的场地超过一半以上,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安全状况也不容忽视,体育活动场地不规范、体育器材不安全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安全性无法保障,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意外伤害更会让我们追悔和痛心,毕竟如果学校及时检查和更新学校的体育器材,尽心维护和修补学校的运动场所,体育教师也避免在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进行课堂教学,如此便会大大降低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三、生命安全教育视域下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思考
各国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均指向“健康”这一终极目标,其相关课程中的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对我国小学体育课改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小学也应积极将生命安全教育进一步融入到我们体育教学的日常课堂中,使其生活化、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要把“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并且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这一块的学习领域目标,尽快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相关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我国小学阶段的安全课堂教学,争取实现体育课堂零伤害事故发生率。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增加小学体育教师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课堂教学、应急处理等相关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面对伤害事故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二是全面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课堂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小学生自身的课堂安全意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自护、自救、互救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专人管理制度,实行问责制度,争取责任到人,最终实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的深度诠释和课堂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
学校的生命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有很多学者研究这个新课题,一般来说,学者们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创造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而国外的专家们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教育学生远离、暴力、自杀等等教育。而本文探讨的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合理躲避自然灾害,他人伤害、交通事故伤害、食品安全等等,另一方面,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学会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
二、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
国外的生命安全教育发展的很早,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并且他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国外的生命安全教育很关注健康、关怀生命,这种观念也逐步在全球得到推广,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随后的研究中,学会生存、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被日益强化,并逐步纳入一些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在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程度上,国外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科学和系统,已经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点。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我国总结了不少应急避险的内容与方法,但在实践途径上还是摇摆不定,难以找到一种凑效的根本路径。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动,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更加严峻的后果。
三、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联系
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训练,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需要身体身体操作性,通过身体运动完成任务,在动态绎中获得健康和生命的尊严,在协作和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目标上来说,学校体育的领域目标下的一些内容标准与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体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最能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讲,体育教育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形成健康的体魄、改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提高反应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也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体育的情境教学模拟锻炼各种应急避险技能;并且学校体育师资无疑是避险技能训练自然的优秀组织者与引导者。
四、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中倡导的并且与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契合的。“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改善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上和教育观念上,都缺乏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体育教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学生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学校体育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学校应当回归体育教育的本性,以“以人为本”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思想都是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无论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学校体育功能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
2.建立优秀的体育教育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应当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教师要当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首先得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技巧,在科学合理组织教学、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上,避免课内出现安全事故,同时需要掌握并传授大量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3.合理利用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