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目的

课外阅读的目的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7: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的目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目的

篇1

调查家长:

查找资料: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功课参考书文学作品时政读物广泛阅读阅读人数比例:60%、20%、15%、5%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无选择性、盲目有选择、有收获70%、30%统计结论:

篇2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显得愈加重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语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媒介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十分必要。

一、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现状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英语课外读的首要环节,恰当的英语阅读材料选择是高效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进行分析首先要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选择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进行选择性干预。

调查分析显示,在阅读材料选择自由的前提下,学生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娱乐、体育、赛事类阅读材料,娱乐、体育、赛事类阅读材料往往相对较为有趣、语言风格往往相对较为轻松,这种阅读材料选择倾向是与学生的兴趣相适应的。同时,“文学类”课外阅读材料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文学类阅读材料的故事性相对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类阅读材料的词汇和语句优美,符合学生的语言审美要求。另外,由于政治、军事、地理、学科类阅读材料相对较为枯燥乏味,而且在文章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专业类词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学生在自由阅读过程中往往不会选择这类阅读材料。

二、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目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考是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英语阅读速度,为高考英语阅读做准备;其二,大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词汇量,从而有效提升英语语言技能;其三,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由阅读掌握新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其四,少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获取课外信息,了解更多的娱乐、体育等方面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还是扩大词汇量、提升阅读速度,从而更好地满足高考英语阅读的需求。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从兴趣出发自发进行课外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现状

调查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仅有极少部分学生可以坚持每天多次英语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仅仅能保证几天一次英语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是相对较少的,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不能自发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其英语课外阅读量基本为零,远远不能达成英语阅读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阅读量较少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篇幅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显得十分必要。

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方法和途径现状

精读和泛读是英语课外阅读过程中常见的两种阅读方法。精读强调阅读的精细化,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掌握所有的词汇、语法、句型,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泛读强调阅读的泛泛化,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掌握文章基本大意即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泛读的方法,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仅有少部分学生会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资料不同于课内阅读资料,其中包含的可读性知识量相对较少,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具有更高效的特点,如何在英语课外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更好地利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语言素养十分必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学生中的普及率显著提升,由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阅读十分方便快捷,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更加强倾向于选择多媒体媒介,书本、报纸等传统媒介在学生课外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利用率较低。虽然多媒体媒介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利用传统媒介进行阅读更有利于学生做笔记、词汇积累及句型分析。如何合理选择各种阅读媒介进行更加高效的英语课外阅读是现阶段高中学生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五、结束语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必要。英语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逐渐提升阅读速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其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更多、更高效的阅读建议还是十分必要的。

篇3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了不同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保证他们在交流时有话可讲,写作时有词可写,语文素质进一步提升。但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处于一个尴尬的情况,社会、学校、教师、家长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一直无法完成指标。笔者为了有效推进《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整体推进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更好研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而进行长达一个星期的问卷调查,本校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态度,结果如下:

37%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表示喜欢,25.6%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表示不喜欢也不讨厌,37.4%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表示了明显的不喜欢。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其实,小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语文基础建设时,对语文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还间接影响到班级的阅读环境。二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般只是简单进行阅读,既不动笔进行摘记,也不动脑进行思考,根本起不到丰富阅读量的作用。三是小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多数选择阅读故事书,对文学类、科技类、生活类等书籍置之不理,十分不利于学生扩大阅读面。四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学生只专注于从电视或电脑获取信息,大大减少了课外书本阅读的时间。五是阅读目的不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但有的学生却是为了功利而阅读,严重曲解了阅读目的。

二、解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问题的有效策略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丰富导读模式,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从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设疑诱读,激发学生好奇心

设疑诱读法一般应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设置意想不到的悬念,从而引起小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鲁宾孙漂流记》时,可先讲述故事开头:内心渴望航海的鲁宾孙,前几次出海都平安归来,后来有一次出海时遇到风暴,船上所有人都遭遇了不幸,唯有他一人存活,并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屿上,一直养尊处优的鲁宾逊将如何生活下去?面对食物匮乏、野兽泛滥的孤岛该何去何从?还有,故事主要告诉我们怎么样的一种精神?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

2.精彩片段赏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一般缺乏耐心,对于一些文字过多的名著,他们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名著中选取一段优美的章节或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情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名著讲述的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举两得。例如,《水浒传》中最经典的章节是《武松打虎》,教师就可以截取该章节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示范朗读,一边用肢体展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乐学,培养阅读兴趣。

3.竞赛促读,提高阅读能力

竞赛促读法是最能调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三分钟速读等竞赛活动。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竞赛朗读。这个竞读,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分别代表两个小组的同学,还可以以打擂的方式进行挑战性竞赛阅读……通过这些竞赛阅读的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表现欲,同时促进学生之间阅读经验的交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

总之,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篇4

人们大都认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开展阅读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捷径。我认为,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写作的交融可以从更深的层面触及语文教学目的的本质内涵,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效果。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交融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必须解决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一般情况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对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对自己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首先,课外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素质。其次,课外阅读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再次,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语文教学中还要处理好实际操作问题。

问题:教学大纲上给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推荐了好多的课外读物,但学生真正能完成这部分阅读的究竟有多少?没有多少!我们明白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其原因,跟学生安排的课外阅读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教师、家长的工作不无关系。

分析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大多数停留在动画、言情、魔幻等书籍的阅读上,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恰当引导。

1.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大而言之,要把阅读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教委推荐的中外名著的阅读,以切实提高语文素质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2.在教学中搞好各科教学的共同促进关系,即无论什么学科都要有责任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包括家长也有制造有益于学生的阅读氛围的责任,并且要加强对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以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健康成长。

3.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向学生明示课外阅读不仅会对他们目前学习有帮助,也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展开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搞好课内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内,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还可以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步骤与方法,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介绍一些学习规律。

其次,要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因为没有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传授,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说阅读的世界在课外。课内的知识丰富和技巧的应用都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

(三)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的优越性

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就是通过课外阅读的“读”带动全面的语文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方法。从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连接的情况上看,就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二、写作跟课外阅读的交融

在诸多的语文学习的经验介绍中,写作和课外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表明,课外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好多可以交融的关系。

其一,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记录工作。除在阅读时适当选读一些有阅读价值的书籍,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应用外,还要适当的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句子,以加强写作语言的积累,也可以采用提纲式摘录,以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概括能力。

其二,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达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一些基础的写作训练。比如,可以仿写一些结构巧妙的文章,积累自己的构思文章经验;也可以写读后心得,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仿写到读后心得实际上是从形式到理论上的提升。

其三,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反思工作。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真正懂得,要想在教学中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地阅读和写作,也是很容易出成绩的。无论课堂内外,语文是永远滋养我们生活和精神家园的和风细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49

一、正确认识课外阅读辅导的作用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字词句语修逻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精准地把握,只有把语文基础知识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才能理解透彻,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在于熟练地驾驭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内涵,界定知识外延,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对课堂语文教学理解,把文章置于相关背景中,才能准确认识作者思想,反映文章的时代主题。例如:笔者教学李白《静夜思》,引导学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诗句,同样是月夜,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有动感美,也有静态美,同时阅读李白《望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学生对作者有个全面的认识,延展课堂的视野,弥补课堂的不足。

二、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课外阅读不是随意阅读,要突出课外阅读效果,必须规范课外阅读的行为,只对课堂语文知识的再认识、再理解,拓展课堂视野,一句话课外阅读是为课堂服务的,不能脱离这个目的。

1. 服务课堂教学目的

我们的语文课本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阅读范围不广泛,由于篇幅的限制,背景资料也比较少,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只是一笔带过,常常这些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对茱萸是什么?山东有什么风俗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才能有所了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在预习阶段,主要要求阅读作者生平,认识作者的写作背景,在课后把与课文相关篇目让学生阅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技能技巧,把相近风格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体味它们的细致区别,这是阅读精髓。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集中精力,保持旺盛的阅读欲望,激发探索阅读能力,我认为在课外阅读指导上,一定要推荐好课外阅读书目,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推荐的书目一定要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形象、生动、富有儿童语言特色的读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明快、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儿童文学作品、寓言、童话最适合,比如冰心《寄给小读者》《汤姆历险记》《鲁滨逊漂游记》《叶君健作品集》和郑渊洁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大师有着丰富的儿童心理知识,笔触细腻,描绘了儿童心理的一片蓝天,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同时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

3. 结合学生德育教育的原则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不断渗透德育思想的过程。“文以载道,文以树德”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辅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常常选用一些励志方面的书让学生来读,给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讲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笔者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苏叔阳写《大地的儿子》,学生对整个一生有全面的了解,对超级的人格魅力、博大的胸怀、丰富睿智十分佩服,对学生有一种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使学生有种“见贤思齐”的内心向往。

三、课外阅读的具体实施

课外阅读的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要让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阅读经典文章。课外阅读由于时间有限,要想课外阅读取得实质的收获,选文要经典,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匠心独运的力作,不管从语言风格、表达手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俗话说:“取道其上,得到其中,取道其中,得到其下”,阅读经典文章大师们给学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辅佐学生走向成功路,规范写作思路,笔者要求对书中的佳词好句,要进行摘录,日积月累,学生语言也丰富起来了,逐步运用到作文中来,这就是课外阅读的效果。

2. 练习写随笔

篇6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学生的阅读面仅仅局限于几本语文教材是不够的。语文教材只是一个范例、一个引子。学生必须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课外书,而没有相应的措施,课外阅读必然会成为一种乏味的、低效的活动。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开展有效评价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手段。

一、课外阅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其自身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个性化原则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中,应全面评价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关爱中得到全面的发展。遵循差异性的原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纵向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评价),又要横向比较(同一个体前后发展水平的比较),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一切,也要了解他的过去,更要关注他的以后发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3.激励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儿童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与承认的那些教师。”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的选拔的功能,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二、课外阅读有效评价方法

1.通过课外阅读记录表,凸显个性与过程评价 课外阅读的时间是课外阅读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课外阅读记录表的制定正是为了保证这一关键因素的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个性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在实施阅读评价记录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既要考虑客观事实,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更应从多角度多渠道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做出相应的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所采取的策略和评价语言也应不同。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反馈的阅读效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教师应戴着“放大镜”,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采用鼓励性的话语做出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成就感。阅读效果普通的学生,往往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群体,但恰恰又是数量最多的一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最应该受关注,他们也最需要教师的呵护,因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实现质性评价的典范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由学生、教师、家长及同学收集并做出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意义,对教师而言,主要是可以把教学与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阅读实施过程中去,即运用当前的阅读活动达到对学生的阅读成就进行评估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更大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因为在传统量化评价中,问题的设计、答案的确定、分数的评判,全由教师掌握,学生完全无法介入。而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使学生成为选择成长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主要决策者,因而他们也就有了判断自己阅读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学生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促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3.通过阅读成果展示,强化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课外阅读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培养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主要包括: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展示,研究性课外阅读活动成果展示和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成果展示。此外,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还有很多方式,比如举办朗诵表演,开展阅读报告会、讨论会,创办出版读书刊物、读书板报,组织阅读社团等。

运用好这些评价形式不仅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也使老师清醒地认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邵付国.《构建阅读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J].教学与管理.2005(20)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58-01

近些年来,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了解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储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刊物,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选择带有故事情节的书刊,读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追求书中好奇、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这样的读书方式并不能从课外读物中获取到应有的知识和收获,由此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并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很难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阅读喜好来制定出相应的阅读指导方案,加强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这样才能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收获。

1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等特点,他们的独立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比较差,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组织各年级学生凭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图书,然后由教师帮助审核,挑出适合学生的图书,并且告诉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理由,这样学生在以后选择时就会注意到所选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文字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亲密相关的一些读物,如《金色童年》、《假日行动》等,这些刊物的特点是语言较为亲切,并且描写的情节与学生的生活相近,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订阅适合自己的报纸和杂志,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择内容上的盲目性,使学生更容易读到适合自己的刊物。

2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要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那么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营造读书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很多教师大概已经注意到,小学生很难对带有知识思想的刊物提起兴趣,反而更偏爱漫画或幽默的课外书籍,他们在阅读漫画时总是津津有味。为了能够让学生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外刊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作家的书籍,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曹文轩的书,并向学生介绍认识曹文轩,这样学生便了解到曹文轩是诗人和作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带有非常优雅的韵味和美好的幻想。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朗读一段《青铜葵花》,学生瞬间被吸引到故事当中,在课下时纷纷跑到图书馆去借这本好书,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由此看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上好阅读指导课

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明白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这都是因为教师没有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原因。阅读指导课,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门的指导。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清楚的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课上阅读的区别,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意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以及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上和学生就某一本课外书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做出总结,由此一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高涨,使学生保持饱满的阅读热情。

4 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的正确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对于较短的文章,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并对文中精彩的段落进行熟读;对于较长且故事性强的文章,要求学生泛读,并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不要盲目阅读,要分清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平时课外阅读时学会积累与运用,将读到的精彩段落和语句摘抄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翻看,加强积累和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巩固阅读的效果,从而还能够提升写作能力。

5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指定的课本内容进行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但是仅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学习语文阅读知识是不够的,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指导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以及正确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要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注意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中理解到的阅读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加强学生的写作和交流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只盲目的发号施令,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并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堂所传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同时,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凤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09(22):84-85.

[2] 张敏.课内悟方法 课外求发展―― 课外阅读指导案例[J].小学教学设计,2006(13).

篇8

一、课外阅读评价原则的多元化

1.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的灵活化

1.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1)在《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中,选择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涉及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新发现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申请更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将其列入《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当中去。

(2)《周课外阅读计划》,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

(3)上课时间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寒假或暑假每周不少于2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

2.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1)“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学生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能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积极参加读后叙述课、评价课等语文活动课。

(3)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并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多种方法,写好读书笔记。

三、评价措施的层次化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51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阅读技能目标五级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在听、说、读、写技能全面提升的过程中,要着重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根据目前的英语教学环境和学业考试的题型来看,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过单单从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材料作为阅读的量是不够的,英语的应用毕竟没有像母语那样的环境,因此对英语语言掌握不牢固,这就需要课外阅读来充实,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英语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仅仅只是有阅读要求而没有积极、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很难使得课外阅读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预期。学生本身也以学习课内知识为主,自学能力不强,因此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适度的教学干预,帮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目标设定

英语课外阅读又指泛读,是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与其语言能力水平相当或略高的材料,达到提升阅读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信的阅读者。英语课外阅读目标的设定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每个年级段都要达成相应级数的目标要求,初中生最终应达成五级阅读目标: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不同时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根据课标要求,英语课外阅读的目标定位是: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加快阅读速度,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解、分析、推理和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尽管课外阅读是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活动,但是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普遍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外阅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角色定位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只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在课外阅读项目中主要担任咨询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学生制定有效可实施的阅读计划;2. 与学生共同商讨、选择和制定课外阅读材料;3. 定期向学生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严格监控课外阅读过程;4. 多方位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监控,教师只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大量、高效的课外阅读。结合课标要求,围绕课外阅读的目标,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四种有效控制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

四、课外阅读的计划制定

课外阅读质量控制策略之一:课外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制定好计划是课外阅读质量得到保证的关键之一。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计划表,在班内组建课外英语阅读小组,阅读材料人手一本,每月每人大概阅读一本,每日阅读时间为20分左右。阅读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进行轮流借用,这样组内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彼此促进。制定的计划可以分为短期的周计划和长期的学期计划。下面以学期计划为例,如下表:

以上表格中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年级的阅读量是不一样的,七年级为每月2000字左右,八年级每月为3000字左右,九年级每月为4000字左右。

五、课外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

课外阅读质量控制策略之二:课外阅读材料应符合阅读材料选择的五个原则,涵盖课标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中的各类体裁的读物,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阅读,实现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结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的课外阅读目标。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 层次性,指材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2. 趣味性,指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需要;3. 发展性,指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要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并作为其延伸,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展;4. 拓展性,指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利于拓展思维和开阔其视野,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阅读实践能力;5. 真实性,指材料是供英语为母语的人阅读的材料,或真实地使用语言交际的材料。此外,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材料在编排上要提供阅读帮助,便于学生自学。

选材需跟课标所要求的文本类型相符合,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教师可选择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辅导材料、英语报刊和杂志、英语文学作品等,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自主挑选。教师要指导学生参照材料的阅读分类等级,选择难度不超出自身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材料,生词量控制5%左右,确保有愉快的阅读体验,保持长久的课外阅读动机。

六、严格监控课外阅读过程

课外阅读质量控制策略之三:设定高于课标要求的阅读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监控和反思阅读过程,达到提高阅读的流畅性和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课外阅读目标。

依据元认知策略理论,我们设计了学生课外阅读档案,如表二:第1项至第7项由学生自己填写,第8项由教师填写。师生每周课外阅读过程进行监控,把好自我管理和策略运用能力关。师生每周对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把好自我监督关。

1. 自我监控:走向自主阅读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在 阅读过程中需要思维的积极思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监控起了起了很大的作用。课外阅读档案呈现了自主管理课外阅读的过程;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自我监控阅读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他们通过不断地阅读、记录、反思课外阅读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增强自信心,享受成功的乐趣,进而主动进行更多的阅读,成为自觉的阅读者。

课外阅读档案体现了元认知策略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前做好了阅读计划,选择了课外阅读材料(第3项),根据自身水平和其他因素,自行调整阅读量(第1、2项),确定阅读关注点(第4项),第5、6、7项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总结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或写读后感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投入更多心智,与作者进行思维交流和碰撞,构建阅读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2. 教师监控:提高策略运用能力。通过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档案,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课外阅读进展、监控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外阅读档案第8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在监控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教学之初,以课外阅读档案为载体,向学生介绍认知策略。从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制定课外阅读材料、监控策略和评价阅读效果四个方面,将元认知策略细化成可以理解、方便操作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始终运用元认知策略指导课外阅读实践,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学习自觉性。

篇10

①大力宣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橱窗、晨会、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灌输,让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②推荐好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开展活动。在指导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一种可行的激趣方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可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记诵能手”“朗读高手”;可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奖状;可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④巧妙推荐。教师一方面可以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可以推荐必读书和选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倘若没有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其阅读兴趣也不会持久的。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要遵循阅读的规律,依托课内教学,剖析一些规有律性的课外阅读,及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读物特点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增加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课外阅读正是实践这些方法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逐个训练,巩固这些阅读方法,进而提高泛读、跳读、速读的能力。实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之目的。②思考的方法。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思起于疑,要教给学生自读、自问、自答、边读边思、主动运用工具书质疑解难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③拾贝的方法。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拓宽知识面和积累语言材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外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方法。像优美的词语、精美的片段、精彩的篇章……要学会识别,学会摘抄,甚至主动记诵。④随笔的方法。读是吸收,写是倾诉;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将读与写结合,是指导课外阅读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对课外读物进行评价,主动与自己比较,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评说。

三、注重阅读实践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界定语文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课外阅读是实现语文科人文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上说明明确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整个人生影响尤为深远。而此阶段思想的多变性、不稳定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学校就必须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但是,纯粹课堂教育模式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实在的效果;二是这种教育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三是这种教育是断续的、不连贯的;四是这种教育是形式上的,缺乏内在的动力。基于以上不足,我们必须找到另外一种形式,来更好地实现教育对人灵魂的塑造。在这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是读者、作品、作者的心灵交互,必然产生共鸣,这种影响是内在的,也是有力量的。(二)课外阅读让我们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学生的阅读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充满着自主性、开发性。(三)课外阅读这种学习是长期的,如果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受益终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新课改的推行,给地方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提供了自由,但是受到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课程的推行成为空中楼阁,多数学校放任自流,甚至语文课本推荐的名著也没有落到实处。

笔者对本校八年级共8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从阅读兴趣看,40%的学生基本不课外阅读,30%的学生偶尔课外阅读,只有30%的学生经常课外阅读,而这30%的学生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只占10%。

从课外阅读类型看,更是触目惊心:100%的学生首选教材辅导读物,80%的学生读报刊杂志,60%的学生读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30%的学生读文学名著。

从课外阅读方式看,有新的变化: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作论述,关键是这种现状阻断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让学生畸形发展。更令人揪心的是通俗小说等逐渐成为学生阅读主流,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少年强则国强”,面对现状,改变迫在眉睫。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要改变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糟糕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构建校本课外阅读课程体系。

1.积极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要积极开发语文课程下的子课程——校本课外阅读课程。明确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整个课外阅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2.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意志等的形成期,根据此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一是初中三年的长计划,二是每学期的短计划,三是月、周、日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方向感。教师应督促学生落实阅读计划。

3.帮助学生选择有品位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欣赏能力还未形成,而当前社会读物良莠不齐,受经济利益驱使,低俗文学、快餐文学泛滥,如不把好这一关,课外阅读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语文教师应联系课本推荐的名著,给学生制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经常与学生讨论“应该读什么书”等核心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订阅一些优秀期刊,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

4.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好读书,读好书”还要加上“会读书”,正确的读书方法是确保课外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阅读指导课“授之以渔”。(1)对经典文学名著宜采用精读法。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底蕴丰厚,学生应细读,从思想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吸收营养。(2)对一般书籍、刊物宜采用浏览法和跳读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之一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但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取舍,为我所用。(3)课外阅读应做笔记和写读后感。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摘录,撰写读后感,定期接受教师检查,定期参加读书座谈会。

5.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要让学生经年累月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和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办法。

(1)学校应定期组织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会、读书辩论会等,推进课外阅读的开展。(2)班级应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办墙报,组织文学社团,成立读书小组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3)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开设网上读书交流平台,利用QQ空间、微博、微信与学生不定期交换读书心得。

篇12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整体的指导体系。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底蕴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课外阅读仅仅是按规定读完要求字数或篇目,依靠语文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抑或期待闲暇时间学生自主地读一些经典读物,文学素养的积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建立循序渐进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树立系统观念。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成分或因素,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课外阅读指导系统简单说就是为了实现课外阅读总体目标所组成的一个阅读活动的运行系统,这个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阅读素材等几个方面。前四者起着指导、引导作用,学生是这个系统的主体和核心要素,阅读素材是个变量,取决于学生这个主体要素,同时受前几种要素的制约。这个系统可以贯穿小学六年甚至九年义务教育整个阶段,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构建各个学龄阶段课外阅读书目指导体系、课外阅读监督体系、课外阅读检测体系等,形成一套整体、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系统,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

二、 摒除课外阅读素材及书目选择的缺陷,还孩子适宜的阅读体验空间

家长和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素材及书目的选择和推荐上往往会犯几种错误:一是重视“自我”感受,忽视“他我”体验,指教师或家长从自我体验出发,自己觉得这本书或那本书不错,就要求孩子去读,小学生课外阅读遵从家长或教师的意愿,忽视自我体验的过程。比如,一位语文教师向三年级的学生推荐阅读沈石溪的新作《红豺》,其实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狼王梦》《斑羚飞渡》等作品比《红豺》更胜一筹。二是跟风推崇流行书籍,忽略经典阅读。很多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素材时追随流行风,但注重流行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经典。无论是国内外经典童话、寓言、神话及小说还是其他形式的读物千百年来魅力依旧,这些经典的读物应该是学生的精神食粮。三是追崇单一读物,局限形式框架。少儿阅读应该形式多样,不能局限于文字出版物,例如中国原创图画书杂志第一品牌——《熊亮原创精品系列(超级宝宝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对喜好画画的学生而言其时而古色古香、时而清新淡雅、时而绚烂多姿的着墨足以引发其浮想联翩的思绪。很多学生喜欢漫画类读物,其实我们也不能一味否定,像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连环漫画《父与子》、庸的《绝对小孩》甚至猫小乐的《阿衰》这类漫画,充溢着孩童稚气,生活味、现实味浓郁,对小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和推荐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自主阅读,阅读书目的形式、题材、体裁等不必局限,尽可能包罗万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为主,教师给学生选择适宜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广阔天地。

三、 直面课外阅读指导者文学素养的欠缺,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和内涵

与课外阅读指导关联最为直接的是语文教师和家长,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者,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的整体文学素养需要提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或家长没有身体力行,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去读呢?况且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不亲身实践是不行的。目前学生的阅读环境令人担忧,亲子阅读的时间被快节奏、信息化的社会淡化甚至不存在了。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一方面要不断地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和孩子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另一方面要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步调一致,坚持超前阅读或同步阅读。超前阅读在这里指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读物,家长或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前阅读,这样对书籍的大致内容、价值、艺术性等有个前期了解和预测,对学生阅读指导大有裨益。同步阅读指家长或教师和学生同一时间段一起阅读,作为教师,同步阅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的时效性,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家长,同步阅读作为亲子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让家长随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 避免追捧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和形式,还阅读以本来面目

指导阅读刻意强调读书方法是时下经常遇见的问题。语文教师为教会学生学会阅读,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什么精读、跳读、泛读、选读、比划读等等,殊不知,这样反而使读书变得支离破碎。其实读书本无法,用心去读才有收获。我们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这与阅读的本质背道而驰。古代的识记背诵其实是阅读的最佳方法。课外阅读指导要将识记背诵放在重要支点上,要从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同时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刻意强调阅读方法,让小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用心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另外要重视传统读物的价值,时下点读机、电子书、视频读物、网页读物、3D 读物等一系列的多媒体读物充斥着学生的课外生活,其实,真正的读书乐趣在于传统书籍的阅读。闲时拿一本书在手,品味书香,体验书趣,感悟书情,还阅读以本来面目,让学生充分领略在书籍海洋里畅游的乐趣。

五、 淡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层面检测,重视内在潜质的获取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检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学校、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比如写读书笔记、朗诵比赛、读书汇报会、书香园地、读书评比活动、讲故事比赛等等,这些层面上的形式对小学生阅读确实有一定的促进和激发作用,但不能过于频繁或追求形式,读书是陶冶心灵、培养品格的,不是用来展示或比较的。课外阅读检测的标准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衡量。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的是学生通过读书是否熏陶了品质、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心智、健全了人格等。课外阅读要树立检测的终极目的——是否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这种质的评价很难用某些指标来衡量,它伴随着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吸取中外文学经典作品映射出来的人性美、心灵美、道德美,对学生心智的成熟、健全人格的培养都不无裨益。而这一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需要改变当前阅读观念,通过学生长期的阅读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六、 摈除课外阅读局限于语文学科的观念,实施全科统筹

一直以来,由于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最为贴近,语文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承担着指导任务。其实,我们应该摈除“课外阅读仅仅是语文学科承担的任务”这一观念,课外阅读的多样性特点使其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它们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内容,因为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欣赏过程,需要与其他学科衔接。比如联系音乐、美术学科的名作、名品、名家赏析,串联科学课堂上的科幻想象、思维,走进品社课堂的品质塑造、社会阅历等,这是各学科共同承担的使命,需要所有学科统筹兼顾,个别学科重点把握,社会、家庭和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筹谋,以期带动课外阅读产生长远效应。

课外阅读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愈加凸显,课外阅读和语文素养的关系不言而喻,但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还包括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等的培养,这种养成教育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其中课外阅读起着不可替代的显著功效,因此让课外阅读的指导趋于适宜、合理、规范、科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畅游在愉悦的阅读天地是课外阅读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 庄小满. 基于儿童语文素养养成的分享阅读活动.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7):82-85.

篇13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

1.爱读书――兴趣与习惯。

2.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3.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4.善读书――积累与运用。

三、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2.活动评价法

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3.作品展示法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1.评定时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