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9: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可持续土地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资源,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土地占有面积较少,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战略作为土地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扩大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及提升土地管理工作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土地可持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有效的提升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资源环境也处于稳定的形势下,各方面都开始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恶化还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目标,在可持续发展中,土地资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维系着国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安全。陆地上自然资源需要依附于土地进行生存,一旦土地利用缺乏合理性,不仅会对土地资源自身带来较大的破坏,还会影响到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会对部分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土地会出现严重退化现象,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的生态灾难,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土地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资产,不仅其自身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会产生更高的经济附加值。因此,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有效的发挥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加快推进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实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措施
(一)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在当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中,需要采取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及行业等多种综合性手段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有效保证,确保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真正实现。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工作中,主要采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用途管理及土地市场调节等三种基本手段。其中首先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提前土地资源管理配置和科学配置的节点,通过全面评估和科学对土地资源进行预测,并利用动态管理、常态监测及有效预警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设计,确保土地规划设计的多角度、多目标及动态性。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耕地及农业用地的配置和用途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效的保证耕地的数量,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还需要充分的借助于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土地资源优化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在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数据和信息给予有效的支持,从而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做好土地调查、评价、监测和统计工作,通过土地调查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基础数据的准确掌握,特别是要做好了土地覆盖和土地变更的调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确保更好的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需要在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土地评价工作,特别是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中的土地适宜性进行开展评价,这不仅能够为集约利用土地提供重要的支撑,而且还能够为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强化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监测工作,做好土地日常统计工作,实时对土地数据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为土地各项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推进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而且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土地信息的利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为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加快创新的力度,特别是需要在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过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土地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对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可持续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调查评价的技术集成等方面的课题要进行重点研究,加快各种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有效应用,这不仅有利于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的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土地资源呈现出更为紧张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是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手段及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强化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有效的解决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谓幅员辽阔,但这其中可以供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却不多。人民群众日食住行离不开土地,如果没有土地,真不知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为了更为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并达到良好的管理,我国实施了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战略政策。文章将对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基本要求
自有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的所有活动就要以土地作为基础,但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土地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大的体现。但人们大肆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使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项。土地如果遭到破坏,想要恢复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更不用说再次利用了。可持续土地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地规划和使用土地,让土地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必须要在土地的管理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局部利用,也要看到整体利用;不仅要看短期利益,也要看到长期利益,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2 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资源环境也比较稳定,可持续发展也渐入佳境。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中还存在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土地所占有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还能够保障资源环境都方面的安全。土地是陆地上自然资源的主要承载着,如果土地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那么破坏的不仅是土地资源的自身,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其他的资源在利用上大打折扣,有的地方甚至会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大量事实表明,土地的退化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有着莫大的关系,环境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产,除了自身具有极大的价值外,如果科学合理地利用,所能够带来的经济附加值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应做好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要节约每一寸土地,并达到合理利用,挖掘其潜在的功效,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力度,使可持续利用得到良好的贯彻。
3 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现状
3.1 土地短缺的问题还在继续
自农耕时代起,我国的土地资源就比较短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土地的承载压力过大,人类的衣食住行都需通过土地来实现。我国实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再加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就更为有限了。
3.2 土地资源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都是比较缺乏的,所以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土地出现了严重的退化问题。一旦遭受到了退化,土地就很难被再次利用。我国也在积极的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但还是赶不上退化的速度。
3.3 土地集约化水平不高
耕地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很多时候还是以分散的形式存在,绿化种植面积低。农作物的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园地布局差;草地的合理利用率低。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土地资产被闲置,建设用地在向外延伸,占地数量大,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土地集约化水平比较低。
3.4 人口、土地和环境的矛盾更加激烈
现如今我国的人口处于世界的第一位,而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加剧。土地问题也是环境问题的一种,如果人类生活环境受到的破坏力不断加剧,土地资源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由于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居住、生产、种植都需要土地,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土地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4 改进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措施
4.1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能力
土地是基础但极为重要的资源,如果只是简单的由环保部门来负责是不恰当的。还必须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来最大化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现阶段我国在可持续土地管理上还是以优化配置现有的土地资源为主,加紧治理退化及正在退化土地。利用科学的技术来预测土地的优化配置,并进行动态管理,使监测土地利用的效果更加显著。适当的运用土地用途管理和土地市场调节,使农业用地的节约化和管理规范化提高得更为显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并拥有良好的效果。
4.2 加大可持续土地管理的能力建设
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工作中要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监测、统计、分析,使管理方案能够符合实际要求。这就需要在制定方案之前要掌握土地的基础数据,特别是土地覆盖和土地变更的数据收集。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对土地评价工作,使土地规划与土地服务进行良好的结合,为提升土地集约化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土地数据的收集、监测、统计工作进行处理。
4.3 重视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科技创新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在可持续土地管理上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方式,没有运用科学技术来管理,创新能力不够。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上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也能够在土地管理的基础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继续解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可持续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和土地调查评价等问题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科学技术资源,为可持续土地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投入能够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能力。在管理中加大科技的投入,进而为可持续管理提供新的方式。管理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的土地管理方案中,而是要创新新的方法。
5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土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应引起相关部分的足够重视。我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处于第三,而人口数量却是第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矛盾性。我国的土地质量不高,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城市中的很多土地都处于闲置的状态,造成了土地的浪费。所以应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将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到位,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出新的土地管理方式,保障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广达.关于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8:162.
[2]魏鑫尧.加强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策略[J].统计与管理,2015,09:98-99.
[3]张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2
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它不仅提供了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并且对于人类的发展还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各种资源都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尤其是土地资源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所以,加大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已经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含义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我国结合具体国情提出的,绝非简单的口号,而是与实际相结合,具有长远意义的行动指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就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使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还不能对子孙后代的利用造成影响。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方面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效率,保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使用管理必须科学,也就是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实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构建出良性循环的体系。这两点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在空间上高效利用土地,在时间上科学管理土地。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它自身的特点有着较大关系。首先,土地资源属于有限性的资源,它的使用空间具有特定性,所以如何在限定的空间内利用土地资源就成为了关键。在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基本是固定的,要想在现有的土地资源下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就必须走可持续管理的道路。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之路都是不会动摇的。其次,可生产性是土地资源的一大特点。可生产性的程度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科技因素。不同地域的土地资源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以土地的可生产性能表现也不同,比如其中的自然因素水、地质、地形等属于自然性质。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有段,所以土地资源的可生产性也与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有关,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对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力。再者,土地资源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在我国,土地有着明显的自然分布规律,这种分布是天然形成的。比如不同地区的地域分界、自然环境等,这种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区域性。由于这种分布特征是自然而为,所以土地资源的质量、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土地资源是不可替代的。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土地,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土地上生存和繁殖下一代,土地资源还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在当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资源能够取代土地资源。所以,我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走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道路,才能够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
三、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所谓土地资源管理,就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的有效利用,对调整土地关系、维护土地制度的各种法律、经济、行政措施的综合。国家在管理土地时,一般将管理权下放到各个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行政部门根据现行的法律和要求对社会各种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管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工业用地、城镇用地以及农村用地三个方面。首先,工业项目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盲目批地、盲目上项目的现象在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非常常见,这直接导致了产业结构失调,而且很多城镇在土地的管理中经常发生土地利用和投资强度不对应的问题,而且无法进行双向调控,因此导致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产值非常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次,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然而,城市扩张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土地面积的扩大来实现的,并没有长远的合理计划,过度追求视觉效果,有些道路通车量较少,但是道路建设的十分宽阔,道路绿化带非常宽敞,这种不讲究实际,过分看重外表的做法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造成了浪费。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闲置率达到了5%以上。很多城镇的城市容积率不大于0.3,有将近40%以上的土地使用效率非常低。总体上看,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过于粗放,降低了利用效率。再者,随着我国城镇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到城市当中。再加之农业种植收益较少,所以很多人也因此选择到城市中务工,造成了农村大量土地闲置。而且由于农村土地比较散乱的分布,很难进行高效整合,所以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人均土地拥有面积远远超过了国家有关标准,其中仅住房土地占用就达到了255hm2,所以,从整体上看,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浪费严重。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建立科学、严格的土地资源用途管理机制。由于当前我国大量农地荒废,导致农用地用途变更现象增多,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所以,在农业用地用途变更时,必须严格审查。可以采取耕地占用补偿措施,如果占用农业用地,则必须开垦出等同土地质量和面积的耕地,提高占用农用地的成本。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将现有的农业土地中优质农田的80%划入到基本保护范围中。其中,要将城市周边以及道路两边的农田划入到保护范围中,避免城市扩展对农业用地的占有。在满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农业用地进行通途变更,但是应当禁止修建永久性建筑,不能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用于房地产开发,一旦发现应当从严处理,并且恢复土地用途。要不断加强对征地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征地政策,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制定出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热情的政策,让农民自觉保护农业耕地。其次,构建出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应制度。一方面,要从总数量上对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范围内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有序合理的使用。另一方面,要将建设用地资源优先提供给国家鼓励的建设项目,将土地的界限明确划分,对用地范围实施控制。再者,构建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政策,制定出建设用地的年供应量,并且实施严格控制。利用市场机制,激励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要深化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国有土地的使用要采取拍卖和招标的方式。实施土地租赁制度,保证国家对土地资源的调控能力。另外,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复垦开发。只要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划要求,就应当对农村的荒地、废弃地进行开发,并且将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
五、结语
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进行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也日趋紧张。所以,在现有的土地资源情况下,必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不仅要保障农业用地,整合农业用地资源,开垦复耕。要限制建设用地总量,实施集约利用的政策,对于农业用地的用途变更要严格控制。只有不断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实现土地可持续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现实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方面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快速发展,经济工业化、农村城市化,造成了我国的土地资源遭到大肆的开发与使用,并且对于土地的使用也存在着浪费现象,土地使用率极低,进而造成那一段时间的土地资源消耗巨大,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周转不灵。关于提地资源的实际开发区规划的问题提上,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就比如征地补偿费用没有及时到位,进而导致了一些矛盾开始出现。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同样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是逐步增高,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情况下,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据,通过多种方面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规模以及使用量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土地资源平白浪费的情况出现,市土地资源的使用率提高,使社会的高效和谐发展得以促进。我国的农村地区,土地的使用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以至于土地资源受到极大的浪费。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一个地不同得现实状况市行政区的土地分配方案,使农村的土地的使用更加的科学合理。在未来,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发展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却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其却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重视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以及合理利用,对于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办法进行优化调整,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2为了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提出的应对措施
2.1为了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提高,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
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切入,对于农业用地的整体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规划,以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使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得以不断的优化与完整,使徒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群众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人民群众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出现误区,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及开发带来积极性的影响。
2.2对土地制度进行深化规格,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加强管理
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土地观念里政策,当然,必须要以国家和中央的政策以及方针为参考依据,将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每一处,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得以强化,用本质上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预防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出现。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使自身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科学化的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程中国,必须以环境、人口以及资源作为绝对依据标准,对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的土地资源分配必须要合理化,科学化。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具有全局意识与观念,需要以国家的政策以及方针的要求作为工作重点,以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规划,并且将相关政策积极落实,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发展。严格预防工作的形式化,制定出覆盖全面包含广泛的合理化得规划方案。使工作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高校的解决,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国家的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并且积极创新与开辟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的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方案。在这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构造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持。详细来说应当加强每一寸土地的使用率,将土地不断的循环利用,做到不浪费一寸一厘,将各项相关的政策实际落实,是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促进,让人与土地互助互利,促进社会的各项水平高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浩.灌云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2]赵静.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尾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3]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3.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的提出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Rodale研究所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不同学者因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和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分析角度不同,存在多种表述方式。从经济学看,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尽可能减少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土地资源破坏与退化,维持一个不变或增加的资本贮量,旨在人类生活质量的长期改善,即在追求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持和改善土地资源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基础”;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共荣,即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景观环境,要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生存活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从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即是通过把土地资源无弹性的自然供给量,转化为有弹性的经济供给量,来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土地资源需求。
从1993年内罗必拟定的《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中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为“把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生产性)、降低土地生产风险(安全性)、保护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退化(保持性)、经济上可行(可行性)和社会可以接受(接受性)相结合”,这5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认为是土地资源的非持续利用;从土地资源利用目的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持续增长和保持其稳定性,保护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核心都是保证土地资源持续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不妨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义为 “能够持续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
二、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一)景观生态学内涵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片研究东非的土地利用时首次提出。1982年10月,在捷克正式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IALE),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另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遥感与GIS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区域生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的经营管理,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
我国学者肖笃宁(1999)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总结为: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二)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1、景观和区域。生态学中,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斑块或生态系统组成的,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具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2、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景观结构与其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景观层次上的过程,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它们对景观空间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景观结构对过程也有基本的控制作用。因此,“格局反衍过程,过程反衍机理,机理揭示规律”,一定的景观结构才能实现一定的景观功能。景观生态学认为,在景观尺度上,每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均可看作是一个宽广的斑块(patch)、狭窄的廊道(corridor)或背景基质(matrix),能量、物种及营养成分等在景观元素间的流动形成景观功能,景观功能的发挥主要涉及廊道、基质和斑块的功能特征。
三、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并深深扎根于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旅游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强调无机环境为基础,以生物为中心,以人类为主导,正确处理天、地、人、文的相互关系,合理调控现有景观生态系统和规划设计与建造的景观生态系统。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周华荣等(1995,1996,1998,1999,2000)对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设计。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邱扬等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概念、原则、理论基础、指标选择、评价方法给予了一定的研究。
四、土地利用中的景观生态学应用
(一)土地利用的可持续目标
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当时更多关注土地资源的保护,而对其实现的可行性考虑不多。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明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也得以明晰。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目标,而这些目标也构成了评价土地利用持续性的基本标准。在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首要的任务是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有数量,提高耕地生产性能和生态功能。
(二)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在我国尚不多见,仅有部分学者作了初步研究。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概念、原则、理论基础、指标选择、评价方法与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综合整体性,不仅包括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因素评价,还指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或区域等多等级评价。
2、尺度性,包括土地利用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重点尺度。
3、空间格局与土地生态过程,二者的关系分析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
4、干扰与人类影响,干扰是景观或区域的必然因子,有助于发展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的适应性机制,人类土地利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土地的持续利用有借鉴作用。
5、多重价值与多目标,景观生态学强调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多重的,因而追求多目标之间的优化,而不是单目标的最大化。
(三)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探讨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土地规划、管理和恢复等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它注重土地利用如何影响物质流和能量流,注重结构和过程的相互关系分析,使其在空间土地利用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土地作为地表自然综合体,是一种特色鲜明的系统整体,具有突出的空间异质性,而生态整体性正是实现土地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
景观生态学同时研究生态景观与视觉景观两个方面,注重协调形态与内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以人类对于景观的感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追求景观多重价值(经济、生态、社会与美学)的实现。因此,土地利用以持续性作为其功能目标,应该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以及美学等多重价值的优化,充分发挥了土地自身的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等三大功能,综合技术、政策和行动来实现土地利用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与接受性。
土地生产力的维持与景观的结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不仅要包括对土地功能的优化,还包括对景观格局(土地利用结构)的评价,同时分析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这种格局与过程的关联分析,正是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的地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与持续发展概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基本理论,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理解。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土地利用研究联系密切,是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同时,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尺度特征,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的持续性特征大不相同。离开了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畴,将无从谈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传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认为是在时间尺度上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缺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的内容。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研究范畴,既强调空间格局分析,又考虑生态关联,有助于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尺度上的综合分析、评价与管理,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应进一步整合景观生态学的思想与理论,深入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探讨,重点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功能与动态变化等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需要关注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的相关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中景观生态学的引入,也将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忽视的很好途径和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白金丹.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2).
2、周亚鹏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5(2).
3、李哈滨,J.Franklin.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M].生态学进展,1988.
4、宇振荣.景观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战略
为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首先应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避免出现土地退化的情况。同时注意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查和评价,关注重点流域、西部地区以及一主要农业基地,查清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退化的程度、类型、根源、规模、分布。并且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的服务体系,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模式。
同时加强对土地污染的控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降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问题的出现,保证土地质量。同时应杜绝出现过度放牧和采伐,做好对草地和林地的保护。同时对于一些已经出现过度开垦的地区,应当有计划的做好相应的退耕还林,并且对于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尽快全部退耕。同时完善防沙治沙工程,建立生态农业。还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土地整理,与村镇、城镇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小流域改造等相结合。同时应注意保证在进行土地开发的过程中,要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避免出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应注意选择一些条件好、效益高的地区进行开发。最后应制定出土地整理开发的经济扶持政策,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二、实施土地产权安全战略
同时为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秩序,还应实施徒弟产权安全战略,建立起使用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管理新机制。感受管理宏观调控,完善土地资源管方式的转变,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首先应完善相应的法制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对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事件做好恰当的处理。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规划体系,做好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做好国土的规划、保证各专项土地利用规划都能够协调完成。同时加强落实管理,将用地指标和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协调起来,保证顺利实现土地利用计划,并制定出配套实施管理的规章,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的检查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起具有权威、集中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保证国土资源的充分可持续利用。
另外应加强土地行政管理,完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维护合法权益,突出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同时应制定出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明确土地权利主体的义务和权利,规范土地使用权。完善地籍管理制度和征地补偿,保障农村土地收益权。并严格遵守土地相关政策和法规,依法执政。最后应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充分做好土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并科学发展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土地使用权及相关技术等市场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建设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效控制土地市场,适当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并鼓励施行拍卖、招标等土地出让方式。同时应完善建设用地供应机制,科学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保证增量与存量互补、划拨与有偿协调。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以及市场信息公布制度,加强对土地信息的掌握以及对土地市场的监管,使得土地市场交易更加规范,保证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进行优化,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相互协调。在优化的过程中参与针对不同的地区来构筑对应的合理结构和布局,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应对各种类型的建设用地进行安排,针对实际情况做好新增用地规模的控制工作,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对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具体的土地资源配置管理中,首先应保证国家水利、能源、交通等一些重要建设用地,其他的用地则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尤其是对一些闲置土地、存量建设用地等的控制。在管理的过程中相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体系来执行,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同时应重视国有企业调整的时机把握,盘活国有企业用地,充分发挥企业土地资产优势,制定相关用地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应推进城镇化,改善城镇用地制度,加快旧城改造,调整好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并充分做好城镇的用地管理,在进城镇用地时保护耕地,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证。最后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区域资源及经济特点,对读土地的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产业,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经济带,完善土地利用格局。
四、建设土地资源代际配置
同时应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资源储备机制以及代际外部性补偿机制,完善土地代际配置。土地资源的积累和转化是土地资源代际配置的有效机制。因此应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并对现有的用地进行整理,对一些被破坏污染的土地进行复垦利用,同时合理处理一些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并且应引进先进技术,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改变产业结构,实现土地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后代人的发展力。同时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代际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控制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自我约束。通过使用外部性补偿机制来完善配置,一是通过直接补偿,如建设占用土地资源,应补偿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二是间接补偿,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进行补偿,上缴费用用于新增土地的开发整理等。三是强制补偿,通过规则、立法等强制行为主体遵守代际配置的要求。
总之,为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优化土地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前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资源,针对土地资源采取有效的管理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采取有效的管理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而从目前来看目前来看,土地资源的使用仍较为紧张,有些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仍较低的利用率仍较低,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2.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源的配置中,农村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恰恰忽视了对农村耕地的重视程度地的重视程度,而将土地资源大面积用于城镇用地的开发以及城市化的扩建及城市化的扩建,最终造成土地资源的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合理的规划现象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合理的规划现象;其次,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制宜的原则,而目前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原则重要的原则,针对土地的使用出现滥用、错用等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致土地资源的浪费,使物不能尽其用。2.2土地资源的质量有所下降。土地资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土地资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思想观念出现错误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思想观念出现错误,在进行农耕时,人们只重视农作物的产量重视农作物的产量,而忽视对土地资源的维护,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每况愈下的质量每况愈下,这就使土地的生产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除此之外,对林区大量的砍伐也造成了植被以及其他生态资源的破坏源的破坏,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结果。2.3土地资源的后备力量不足。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实际可使用土地资源面积较为有限用土地资源面积较为有限,部分土地面积根本无法使用,并且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造成可使用的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常少,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总量的增多多,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后备力量不足。2.4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随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我国可使用的耕地面积锐减面积锐减,并且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有些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滥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现象存在严重的滥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现象,这些都导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出现土地荒漠化出现,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严重的阻碍,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5%的草场出现非常严重的退化常严重的退化,并且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还在继续出现,这种形势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出现非常严峻的荒漠化趋势势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出现非常严峻的荒漠化趋势,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济效益。
3土地资源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分析地资源管理方面分析,坚持对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用,有利于体现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从土地资源管理的微观角度分析观角度分析,对土地资源进行强化管理,有利于土地资源质量的维护的维护,使公民能够具备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角度分析资源管理的宏观角度分析,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使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加长远和全面可以使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加长远和全面,所采取的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更加科学合理资源管理的措施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土地资源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水平得到提高。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由于土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土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因此,国家机关单位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并通过土地立法以及制定土地资源使用监督的制度来对其管理进行加强强,从而保证土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宏观调控门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宏观调控,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耕地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节用地和农业耕地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节,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4.2重视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维护工作。若要对土地资源质量进行有效的维护若要对土地资源质量进行有效的维护,必须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管理态度去进行管理,针对目前土地资源出现的植被破坏和荒漠化问题化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土地资源质量维护的投入该加大对土地资源质量维护的投入,以使土地资源的现存严重问题得以减轻重问题得以减轻。持此之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重视土地资源破坏的人为因素,对于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破坏的人为因素于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破坏的人为因素,应对其进行严惩。4.3强化公民用地意识。公民在享有使用土地资源权利的同时公民在享有使用土地资源权利的同时,还需要履行保护土地资源的义务土地资源的义务,对土地资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公民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使用持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使用,对于一些耕区、林区、牧区,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保护。4.4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已逐步走向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过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力够提高生产力,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由于土地资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对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现,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积极采取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措施采取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措施,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只有做到这些到这些,才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优化配置,使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得以体现,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读发展国社会经济的快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梅.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152015(3):81~82.
一、引言
土地资源指的是在农业、林业、牧业以及其他行业所使用的土地,或者是在未来有可能被利用的土地,是人们劳动的对象,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进行生存和发展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在不断地减少,为了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必须实现管理方式的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二、目前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土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更新,其实就土地资源的整体来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就是由于它可以不断的进行更新,才可以算作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人类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流失,这就会减少土地资源的总量[1]。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人类乱砍滥伐,减少了地面上的植被,这就会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土地资源的总面积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建筑用地急剧增加,减少了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土地资源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土地资源的质量不断下降
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废弃物的排放不断增加,这会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污染,比如垃圾填埋、酸雨等现象,都会降低土地资源的质量。在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由于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土地资源逐渐出现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等现象,土地的收益和生产能力都在不断地下降,对土地资源的使用逐渐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中,导致质量不断地下降[2]。
(三)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现在在很多地区普遍存在非法占用耕地、土地常年空置等现象,这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价值和效益。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减少土地资源的人均数量,导致后备资源不足,这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土地资源荒漠化现象严重
导致土地资源荒漠化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在耕种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降低了耕地的质量,原有的耕地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导致土地废弃的现象;二是由于人类过度的活动,减少了森林资源的面积,这会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加重;三是在牧区由于人们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出现过度放牧的现象,草场出现退化[3]。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土地资源出现荒漠化的现象。
三、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
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针对土地资源来发利用的现状,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政策,在管理的过程中增加法律的约束力度。根据相关的政策,地反政府可以对所属的区域进行管辖力度的加强,增加对土地资源的主体权利。结合相关的法律措施,再制定出一系列的监督、立法和司法的制度,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为土地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通过相关的制度,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缓解耕和地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及时的进行解决和协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二)积极地改善生态环境,重新整治土地资源
如果想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再发生,积极地进行人工培育和种植,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国家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积极地进行荒漠化的治理。重新整治土地资源,实现对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的增加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注重提高人们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三)注重培养人们资源节约意识
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保障和依据,而培养人们资源节约的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十分必要的,而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所以培养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在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注重对用地的节约,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土地的效益和价值,这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5]。
四、结语
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就必须确保其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人类在开发和利用的时候,没有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导致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自身的价值,都在不断的减少和降低。因此,需要实现管理方法的优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积极地改善生态环境,重新整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培养人们资源节约的意识,从根本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书光,张红凤.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06:66-70+97.
[2]寇维双.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吉林农业,2013,12:86.
【摘要】漳卫南运河堤防长、宜林面积大,但多年来的堤防绿化工作存在绿化资金不足、绿化管理及各项保障措施滞后的现象,本文通过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各管理单位能够借助堤防维修养护物业化改革的实施,充分利用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和环境区位优势,积极推行堤防绿化和工程管理同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解决投入渠道单一、管理积极性不高、绿化资金短缺和绿化效益低下的问题,增加绿化经营收益,使堤防绿化工作走上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堤防绿化;承包责任制;依法管理体系
Thoughts on Promoting Zhangweinan embank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He Xiao-qiang,Lv Xiao-jing
(MWR IOC Zhangweinan AuthorityDezhouShandong253009)
【Abstract】Zhangweinan long embankment, forest area, but over the years, Greening dike deficiencies green funds, green management and safeguards to lag phenomenon, this paper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management of each unit able to use dike repai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property of reform, full use of their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embankment afforestation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located one of the management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effective solution into a single channel management initiative is not high, green capital shortage and greening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increasing green operating income, to make the greening embankment into a virtuous path,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Green dike;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1. 堤防绿化工作的重要性
堤防绿化是开展堤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改善堤防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堤防水土资源、调整和稳定堤防群管队伍的组成结构、激发并拉动堤防养护人员劳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加经营收益的保障手段,直接关系到工程面貌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鉴于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走集资办绿化的路子。同时,在用足用好现有绿化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解决绿化基础性问题,倡导和发展高效、成材期短和适宜地方气候特点的立体化经营种植模式,使绿化工作稳步推进。
2. 堤防绿化运作形势及措施
近些年来堤防绿化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如气候严重干旱,浇灌条件恶化;周围苗木产区加大,承包收益降低;高杆树短期见不到效益干扰承包积极性以及绿化投入减少,承包经营户得不到绿化贴补等等,都对开展的绿化活动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做法的前提下,认清形势、把握优势、转换机制,重新调整工作思路,按照´谁承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充分树立水土资源是商品的思想意识,围绕´土´做文章,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促成和完善以沿河群众投资投劳为主题的绿化经营承包责任制。主要措施包括:
2.1研究并用好现有的堤防绿化政策和群众基础,确立开展绿化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思想上,我们正确把握好四个原则:
(1)形式多样化的原则。立足目前的水土资源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分块搞活,综合发展,不论老树木更新还是空白堤段的绿化,都选择比较适宜的改革形式,多种形式并举,宜股则股、宜租则租、不搞一刀切。
(2)群众自愿的原则。更多采用政策引导、观摩互带、市场机制和利益推动的办法,积极发动,鼓励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大力保护承包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互相兼顾,体现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准则。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度掌握,尽力而为,求实效而不搞浮夸。
2.2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堤防绿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针对绿化季节气候干旱、绿化经费没有保障等不利形势,要树立起水土资源的商品意识、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抓住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有利时机,突出围绕市场和面向社会求发展。同时,组织绿化承包经营大户深入沿河村落开展宣传动员并进行现场观摩帮教,实施´龙头´带动策略,强化规模化发展和规模性效益。
2.3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绿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并找准搞好绿化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亮点
近年来,绿化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干旱因素直接影响承包积极性;各基层单位不同堤段的绿化发展水准差异较大;新品种苗木资源的推广率不高,中低档苗木种植仍占有一定比重;部分堤段难于承包甚至人为毁林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管理经营方式相对粗放,经营收益产生流失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和加以解决。主要解决思路是:
(1)早动员,强化宣传效能。以近年来绿化成功示范点段或堤防经营收益高的承包户为准绳,利用其效应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上堤承包绿化的积极性。
(2)积极解决绿化基础性的问题。在单位各项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帮助绿化经营户解决诸如引水配套、弃土平整、补贴高质量苗木购进或选育等基础性问题。一系列的措施使一些靠近村庄、多年难以承包和因浇灌难而长期空白的绿化承包问题得到解决。
(3)加快高新苗木品种的推广工作,大力实施堤防绿化市场化运作,向市场要效益。
(4)积极实施堤防老树木的更新换代和高科树种的辐射种植工作。结合绿化工作实际情况,对已生长多年且不具备成材价值的老树木进行分段、分批和分年度采伐,收入资金全部用于易新换代工作的循环投入。
(5)建立依法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巩固堤防绿化成果。为确保绿化成果的安全和健康发展,严格落实职工分队包干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定期检查和巡逻制度,建立护林公约和绿化安全奖罚措施,制止各类毁林现象的发生。
(6)完善绿化经营合同,根据绿化环境条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效益分配协议。在充分调动经营承包积极性的前提下,以协议约束的方式防止经营收益的不合理流失。
(7)建立以绿化经营承包为基础的国家扶持,个人、集体或多户联合进行开发经营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绿化投入机制,解决绿化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2.4积极培植既适合当地绿化特点又能反映整体管理形象的窗口性绿化林区。
(1)堤防绿化工作首先要把好苗木质量关。以速生树种为首选树种,杜绝效益低下、生长龄期长的原始品种混杂其中。在保障工程标准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增加浇灌频度和浇灌范围,保障土地墒情的长效性,提高成活率。
(2)坚持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宏观上把握堤防绿化的整体效果,在所管辖的横向范围内,建设一定宽度的、树种优质的和边线整齐的绿化林带,体现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中观上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堤顶硬化段、重点道口两侧等,种植一些风景性树种,建设有风格的、具有园林特色的景观性绿化林区,强调窗口和形象特色。微观上主要体现在,对树种的选择上注重当地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有机结合,从保护自然和保护堤防绿化多样性的角度,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规律,以速生杨绿化为纽带,以防止病虫害和防止气候、土壤不适宜为目的,确保绿化效果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可观赏性。
2.5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合理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和分配激励机制
通过推行堤防绿化经营承包责任制,一方面有效确保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逐步牢固群众基础,奠定将绿化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潜力和基础条件。在严格采伐申批制度和接受本局直接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投资形式、分配比重及管理方式等,不仅要调动群众承包积极性,而且要使绿化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6点面结合,大力实施规模化种植经营
实施规模化种植可以更加有效地明确、完善和落实承包责任,对加强和方便绿化各环节的管理,提高经营户劳动积极性和重视度等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7以绿化促管理,实现绿化和工程管理的有机结合
建立绿化经营和工程管理同位一体的承包责任制,谁承包绿化谁就是承包堤段的物业化管理人员,并在经营承包协议中具体明确开展工程管理活动的职责、任务、标准和实现目标等,形成一种新型的协议性群管队伍,方便了管理、优化了队伍、调动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绿化经营和工程管理的同步发展。
2.8做好中长期规划,服务绿化可持续发展
按照绿化工作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管理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绿化产业发展战略。
Land Use Research(ZALF),
Germany (E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
2003, 286pp.
Hardcover EUR 89.95
ISBN 3-540-00008-9
K 海尔明,H 韦格润编
2002年3月,来自欧洲各地的科学家建立了“景观未来”的研究合作网络,旨在以全欧洲的视角迎接未来可持续土地发展研究的挑战。本书是“景观未来”研究合作的第一项成果。编者精选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不同领域的相关文章,内容涉及:景观多功能性一般概念的分析,景观特征和农业、林业土地管理的可持续评价方法;可持续土地管理策略的科学依据,针对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的政治、规划和管理层次上的决策支持。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多功能景观和可持续发展(共6篇文章):1.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性概念;2.作为多维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欧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3.关于农村发展的景观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功能性;4.多功能景观特征的多学科环境研究;5.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故事的精神;6.景观理解和形成潜在的驱动力。第二部分景观的特征和评价(共5篇文章):1.欧洲景观层次的形成反映了河网密度;2.以模型方法对景观的综合时空分析;3.作为农业用地质量功能的波兰的景观结构;4.景观评价中的压力、状态和反应指标;5.作为农业-环境规划地域基础的综合土地利用分区系统。第三部分是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发展(共6篇文章):1.挪威关于农业管理的景观功能;2.英国可持续景观管理评论;3.转型期的波兰土地管理;4.波兰西部平原的农业景观研究;5.农业、自然和经济的相互作用的管理;6.德国Ostprignitz-Ruppin地区木材的可持续管理。第四部分介绍了“景观未来”,多功能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网络的情况。
现在的欧洲,越来越多的土地利用需求是和景观相结合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一步就是识别土地多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分析景观如何实现,深刻理解全球和区域的景观功能和农村发展过程,认识土地发展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规律。在未来的农村景观管理中,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识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适合从事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管理学研究的人员阅读,并且对于相关政策制定者具有参考价值。
王铮,研究员
1.1建立土地管理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林业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应该完善土地管理法制,健全土地管理法律体系,这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前提。要想建立土地管理新模式,首要就要进行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形成以“条条”为主的强有力的土地管理新模式,改变以“块块”为主的管理模式。
1.2依靠科技手段,使林业管理走向现代化。林业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森林资源中,物种的保护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养护森林资源的关键。在林业管理中,要学会依靠科技与时俱进,对于森林资源养护的手段也需要随之完善和发展。比如,发展无性繁殖、湿地造林等林业种植技术,需要不断的加强对现代科技的研究,才能更好更快地实施林业种植,使林业种植所需要达到的效果增强;在荒地等贫瘠地区,对优良树种的研究需要依靠大量的科技手段,才能保证其种植有效,使森林自然资源恢复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林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增创林地资源新优势。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保护、整治和开发土地等工作。一要加强保护。林地保护是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前提,对立国之本、生存之本的林地,全社会都有保护的责任。在使用林地的同时,保护和提高林地生产能力,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各种不同用途的林地得以持续利用。二是要强化整治,一方面要复垦被破坏的林地,另一方面要鼓励开展林地整理。三是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要通过提高技术和增加劳力、资金投入,对未利用或难以利用的林地进行开发和改造,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土地资源优势。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216-01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民和土地的矛盾日益加剧,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利用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合理化、科学化城乡土地管理制度,该文基于新时代背景,揭示城乡土地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1 城乡土地管理的问题
1.1 开发后的土地质量低
许多的开发项目需要大量的耕地来满足建设项目耕地的审批要求,因此许多土地被开发后土地质量较低,不符合项目质量要求,而且缺乏有效的生产能力,这样会造成耕地占补不平衡,浪费资源,开发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1.2 土地管理人员素质低
城乡土地管理问题涉及很多分项工程,非常的复杂,例如环境保护、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农林业工程等,因此要求土地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但是实际上,城乡土地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这是传统土地管理中一个重要问题。
1.3 土地管理投资主体单一
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主要依靠于政府,这对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政府投资土地开发的资金来源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土地有偿使用的资金和用于农业发展的基金,另一方面是土地开垦的费用和新增的建设用地费用,虽然政府投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土地管理投资只依靠政府,达不到土地开发管理对资金要求。
1.4 重视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
土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资源,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许多商家为了追求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导致过度开发土地资源,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从而导致许多的植被被毁坏,虽然商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会造成环境恶化,土地荒芜,甚至影响我们下一代人的生活。
2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土地管理的对策
2.1 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土地政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管理应根据经济结构,适当进行土地管理的调整,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还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合理进行土地管理的规划设计,要保证耕地和农用地的质量,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的要求,使农业经营能够科学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2.2 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开发管理在进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土地开发管理规划不仅要结合总体规划,也要考虑到其它规划,例如农林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水利工程规划等,同时做好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增加耕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2.3 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主体多元化
土地开发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不能只依靠政府投资,还应拓宽筹资渠道,实现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应体现有偿性和公益性,其中利用各种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进行土地开发后会得到利益和回报,体现的是有偿性,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筹资,并建立具有市场化和高效性的筹资机制,体现的是公益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土地管理过程中,应将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结合起来,虽然三者的目的不同,企业和个人是为了增加效益和收益,政府是为了增加土地,但是最终都是以土地作为对象,因此应抓好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的结合点,建立有效的土地管理机制。
2.4 城乡土地管理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土地管理不仅要改善问题,还要进行创新,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首先,应进行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创新,摒弃落后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其次,应进行组织和体制创新,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知识得到共享,因此可以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组织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提高土地管理效率;最后,应进行市场上的创新,保证土地市场交易能够正常的运行,同时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土地管理,应及时解决土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主体单一、开发的土地质量差等问题,并且应积极的进行城乡土地管理的创新,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创建一个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市场交易环境,从而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震伟,孙婕.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乡土地资源配置[J].时代建筑,2011(3):14-17.
一、引言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种宝贵的有限资源,滥用土地资源来获取短暂发展的做法不可取,会威胁到一个国家和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做好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二、城市土地资源和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
城市土地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属于城市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的建设规划、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以城市土地为载体来进行的。城市土地资源同样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分配,对其进行控制及监督。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管理、建设规划管理关系密切。
在现阶段,改善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同时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对于一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处于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相关方面的管理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关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很多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很混乱,亟待规范。笔者总结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市用地越发紧张,同时土地使用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的使用面积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公园体育活动场所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很多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管理不当,在开发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过度使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还存在土地使用铺张浪费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不遵守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规定,私自乱征乱批土地,或者为了业绩盲目开发,出现很多闲置空闲的土地。
第二,城市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速度很快,然而原有的城市土地规划开发政策显得有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城市的总体规划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问题,因此如果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不能协调一致,那么将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重大项目土地的审批问题,城市重复建设等等,给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混乱。
第三,土地市场化运作尚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土地市场化运作想想越来越多,合理的土地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经济发展,然而现实中却存在很多没有按照法律法制操作的问题。例如很多城市为了眼前发展利益,开展拍卖土地,或者减少绿化用地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城市的长远发展。
第四,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不协调。土地管理和建设管理两者关系密切,然而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配合不协调,导致很多工作出现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建设。因此,完善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四、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竞争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规范,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
一个城市的土地规划应该和这个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并且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执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制定城市的土地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合理规定各种用地的比重分配、空间布局、规模标准等,然后确保各项工作在此约束下合理有序的展开。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相关工作,例如土地审批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规范来执行,杜绝乱征乱批等现象。
(二)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使用土地时要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限度,充分发挥其价值。在途观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使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提高土地使用率,地尽其利。
首先要对城市的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地尽其力,尽量发挥不同类型土地的优势;其次,对土地使用情况和现存土地做好统计;第三,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上以及地下的空间,例如地铁,地下通道,高架桥等等;第四,走科技发展之路,组织专家学者对城市土地进行研究,也为城市土地管理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这一政策,最近几年备受关注,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在关注眼前利益的时候考虑长远利益。那么在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中,要杜绝过度使用土地等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在有效正确利用土地的同时做好保护措施,例如保护绿地,严防土地使用过度等情况,保护土地生态系统,防止新的破环,这样才可以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长远发展。
(五)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
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离不开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检查土地用途,并且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向观众更测的落实。
五、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人地矛盾加剧。再加上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因此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提高土地使用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改善和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田庆昌.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思考.河南国土资源.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