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9: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这就对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挑战。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课上,始终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作一个主要的任务。因此,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也必须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作保障。《新课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目的是以较大的阅读量获得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要落实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现就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做如下阐述。
一、利用好书推荐,孕育学生阅读的兴趣
好书使人成才,不好的书却让人丧志,因此书籍的选择至关重要。老师要帮助学生们有选择地阅读,引导学生们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在每学期的开学伊始,我就建议学校把适合于学生读的课外书,用彩封的形式,通过“好书介绍”的平台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好书介绍”中,我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把一张张经过精心设计的精美的彩喷图案,在宣传栏里张贴出来。栏目按照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和知识水平共设三个板块,即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适合中年级学生的读物和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高年级学生则可多选择一些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高的名篇佳作。在选择书籍方面,我们按照广泛性和趣味性原则,既有小说、诗歌、寓言、散文、科普知识、童话、故事等体裁,又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令儿童入迷,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读物。物别是新教育实验介绍的童书书包里重点介绍的书籍。这样一来,可以扩大好书的影响力,学生们又可通过好书介绍,结合自己的阅读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几年来,每学期开学初,宣传栏前,“好书介绍”栏目前围观的学生是最多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孕育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利用老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近几年来,特别是我校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每个学期学校根据新教育童书书包中的书目,要求每个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班学生的情况,一个学期内至少要向学生介绍5本以上的童书。期间,学校根据年级的不同,还规定每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挑选书目中适合本班学生的书与学生进行共读。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有句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做好学生的榜样与表率。这样,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会被高度地激发出来了。
三、利用图书漂流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我有一本书,可以看四十本书”的口号的图书漂流读活动,吸引了不少班级的学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学校给每个班级一次图书漂流读的活动主题,各班的主题由各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时间为两个月。在整个活动中,学校按照年级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活动与要求。通过这种漂流读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沉浸在书的王国里。每到漂流读的时候,学生们读书,看书,谈书,“听书”,“说书”,“演书”,“写书”,“画书”等活动随处可见。通过这样的图书漂流读活动,解决了农村学校图书匮乏的问题。学生手中的书流动起来了,也不再是沉睡的纸张,成了激扬的文字、飞扬的思想,洗涤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浓厚,读书热情空前高涨。这种活动既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使我们感受到每个学生“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的厚重,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四、利用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不求功利性,但有时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行政手段,把学生读书的热情推向。几年来,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学校会举办一系列的有关读书方面的活动。每一届的时间也是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学生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遨游在知识的殿堂里。他们沐浴着书香,享受着读书带来的快乐。读书节过后,最使人激动的是那读书成果的展示了。你看,经过一个读书节,什么制作精美的读书节的海报,亲手设计并制作的书签,手抄报,阅读卡;读书笔记,优秀征文;活动照片,文艺汇演资料等等,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特别是通过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了明显的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本学期选派的学生,参加了学区的语文课外知识竞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样有规划的读书活动,学生的心灵纯洁了,思想高尚了,阅读的兴趣浓厚了,读书成了学生每日必行的习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深处对阅读材料产生主动的需要。小学生对读书、对阅读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总之,以上是笔者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所做的一些具体的尝试。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读书的信心也就有了。我感到这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积累。虽然这些做法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仍为自己的实践所取得的点滴成功感到高兴。我相信:只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作己任,那么,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知识迁移 自主阅读 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课内阅读水平,还要想方设法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数量。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语文教科书所选的课文尽管文质兼美,但不过是浩瀚书海之一粟,课外阅读才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课外阅读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面临着种种现实问题与挑战,我们只有理清头绪,才能巧妙应对,让小学生走上课外阅读的坦途。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让小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乱象丛生、令人堪忧。
1.现代传媒让小学生眼花缭乱不知所从
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传媒的出现,无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不得不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自豪,在我们快乐地生活之余,也会有丝丝的忧虑。很多人沉迷于现代媒体,小学生更是无一例外,电视控、电脑控、手机控……的出现,让我们瞠目结舌。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很多人陶醉于电视连续剧,以看电视剧取代了读原著。殊不知,那些经过编导加工的电视剧,往往带有编导的影子,和我们读原著是不一样的。阅读文字,是思想的流动,小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去解读原著,经过自己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最能涵养小学生的阅读品质。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的出现,占用了小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有的小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危害极大。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引导小学生走出魔障,喜欢阅读,自觉阅读课外书,更是我们遇到的崭新课题。
2.许多家庭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
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喜欢读书,孩子也就会爱上读书。现代家庭中,很多家长失范,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家长在工作之余,往往是忙于上网,忙于看电视剧,忙于手机游戏,很少读书看报,也较少督促子女阅读课外书。在家长看来,完成作业才是头等大事。家长们的很多精力,都专注于孩子做作业上,至于课外阅读则要求不高,甚至是零要求。一提起课外书,家长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作文选,用读作文选代替了课外阅读。我到过两个孩子的家,父母的做法不同,孩子的阅读习惯也不一样。一个家庭,装修豪华,但看不到书架,一叠叠报纸整齐地堆放在墙角,和送来时毫无二致,如此家庭,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是不是有点难为孩子呢?另一个家庭,装修典雅,书架整齐,各种图书摆放有序,有的封面都已经泛黄,大厅的一幅匾额更是醒目――“诗书继世”,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小孩子喜欢读课外书,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3.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够
我们与其一味抱怨小学生习作水平低,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不如因势利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老师要有计划,有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小学生阅读规定的书目,然后让小学生去复述,去概括故事的梗概。可是在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太功利,不重视孩子的持续性发展,只让小学生读优秀作文选。把抄写优秀作文放在第一位,而对课外书的阅读却疏于指导,小学生一旦放任自流,就会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放羊式阅读,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4.小学生有待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名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遵循的。可是我们的小学生阅读课外书,往往有始无终,甚至一目十行。读过之后,根本不能把握故事的梗概,更不去琢磨作者的思路,也不去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这种浅阅读,收效极差。我们要鼓励小学生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要学会记录好词好句,要摘抄好的句子好的段落,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学生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起步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有一定的可塑性,我们要积极引导,制定简单易行的读书策略,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慢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
(二)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重视知识迁移,先课内后课外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文字中获取意义的心理活动。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先决条件。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缺少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直接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得益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方法指导。
我重视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让小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思想感情。这需要老师先范读,再领读,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读。为了让小学生读出况味,我们要重视语境的分析与设置,让小学生的情感自然流动,让小学生的情感喷涌而出。比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静夜思》,我让小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感悟,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这样,小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理。没有意境的创设,有感情的朗读简直是不可能的。我鼓励小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背得滚瓜烂熟,这种积累,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所在,我们要加以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学习。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指导小学生学习阅读,从不放过任何细节,每次都要从导读开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导读写道:“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与好书相伴吧!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我们通过学习单元导读,让小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要喜欢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要把握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要体会阅读的乐趣,并学习读书的方法,这样小学生在读书中就能明确目标,知道该做什么,然后再学习怎么做,就能少走弯路,明白阅读的基本套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的少量集中阅读是难以奏效的,还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实现。我们要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尽量多的去阅读课外语言材料。我们要指导小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课堂上学到的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科书里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课外延伸,向小学生推荐难易相当、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小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2.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要指导小学生分辨善恶美丑,从健康向上、活泼有趣、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因为好奇心强,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有的只从书本的薄厚出发,而忽视内容的选择,容易受不良读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有的热衷于图画,厌烦文字,我们要鼓励小学生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并通过语言文字解读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我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主张雅俗共赏,读物要高雅,对小学生做思想的引领,语言的规范;读物要通俗,小学生要读得懂,要有趣味。这样的课外读物才适合小学生读,小学生才喜欢读,才读得进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首先要选择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书,对教科书中的篇目,源自原著的要读原著,要读关于课文作者或课文中人物的传记作品,读了《赤壁之战》,指导小学生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让小学生去比较,去感悟;再就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必读之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等,都可以让小学生放手去读。
3.“鲸吞”与“牛嚼”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我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的时候,提倡浏览在先,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把精读的部分和略读的部分区分开来,需要略读的略读,需要精读的精读,不仅可以节约阅读时间,还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所谓“鲸吞”,就是提倡海量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课外读物,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大意的能力,要传授小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上阅读将成为获取信息的必然渠道。因此,我们要训练小学生学会浏览,不断扩大阅读面,获得海量信息。
所谓“牛嚼”,就是提倡精细阅读。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略读适用于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快速了解读物的大意,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精读常用于读名篇佳作和自己喜欢的书刊,采用仔细推敲、反复研读、用心感悟的方式去品读语言材料,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叶圣陶先生说过,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于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没有精细的阅读,小学生获得的信息就不够深入,会流于形式;没有略读,小学生获取的信息就会简单枯燥,流于狭窄。二者的完美结合,才可以把课外阅读做到极致。
4.强化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所在,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力打基础,我们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做阅读卡片。阅读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是积累材料的好办法。制作阅读卡片,要分门别类,及时整理,以便日后查找。制作阅读卡片,可以从易到难,从词语积累开始;可以由简到繁,进行佳作摘抄。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制作更加精细的阅读卡。有了阅读卡片,就有了素材库,就有了知识库,对阅读和习作都大有好处。
(2)鼓励学生勤于读书。要鼓励小学生勤于读书,坚持读书,并要做圈点勾画,写眉批,提倡小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写出读后感,记录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摘抄佳词丽句,优美的段落。
(3)开展读书活动。在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定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做到以读带写,以写带说,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会话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班上开辟读书专栏,向小学生推荐新书,张贴小学生的阅读体会。办读书活动板报,展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鼓励小学生向学校广播站和报刊投稿,与当地报纸联姻,创办小记者专栏,让小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获得成功与喜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小学生就会爱上阅读,自己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海量阅读,只靠课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发挥课外阅读的优势,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课外一起动。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拓阔小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内化小学生的思想,提升小学生的素质。这种阅读,是最开心的阅读,也是最幸福的阅读;这种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很好么?
【参考文献】
1 名人故事激趣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名人(包括学生心中的偶像)的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无法估量的。通过讲述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读书成才、成功的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方法1:讲完整,谈启示,激兴趣。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了《月光曲》一文后,我给学生讲述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学生深受感染,我便及时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周,就有同学从书店买回了这本书在全班传阅。
方法2:讲一半,设悬念,荐图书。
如《孙权劝学》、《少年包拯学断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爱迪生》等。
2 身边榜样引路
就是通过重点培养、热情表扬班上读书习惯好、收获大的学生,或通过这些学生现身说法的交流来激发更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六年级的刘孙学、何林丹、杨黄佳、莫诗颖等几位同学就是六年级四个班学生中的课外阅读榜样,他们因为课外阅读量大、阅读得法、阅读习惯好,所以阅读能力强,习作水平高,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是六年级各班同学的榜样。为此,我在班上举行了“课外阅读大师”评选活动,并请被评为“课外阅读大师”的同学现身说法,介绍、讲述自己所读课外书籍内容及收获。这一两个同学的举动带动了一大片学生的读书行动。从那以后,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增浓了。
3 营造环境浸染
3.1 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65本书,把大家(师生)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
3.2 打造书香校园。“与好书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经典同行,塑造美好心灵”目前已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愿望、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开辟成长绿洲”为指导,加强图书馆建设,借助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激发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书香氛围。
3.3 争取家长支持,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即,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孩子选购书。定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方法有四:
①子女先读,父母再读,父母考子女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②父母先读,子女再读,子女考父母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父母、子女先后读完一本书后,相互谈体会、谈人生;
④父母与子女同读一本书后进行家庭说书表演或书本剧表演。
经过班级、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和熏陶,学生就能慢慢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开展活动固趣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70―01
一、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那么,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95.3%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只有4.7%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和动机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被迫型:约占13.2%。这类学生并不爱读书,他们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
2.功利型:约占14.1%。这类学生认为自己作为学生,就应该把功课学好,考试就应该取得好成绩。为此,一切有利于学习和考试的事情都应该努力去做,包括读课外书。
3.消遣性:约占36.7%。这类学生感到日常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学习和考试压力很大,而读课外书可以放松身心,使自己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
4.跟风型:约占23.3%。这类学生在阅读上“随大流”的从众心理非常明显,在课外阅读上表现为受同学或周围人的影响或极力推荐便去读这类书。
5.主动型:仅占12.7%。这类学生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爱读书,乐读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有益书籍。阅读时能全神贯注,自觉排除外界干扰,在书中吸取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针对我校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从课堂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并在课堂中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指导。对于每一节的指导课我们均采用记录表的形式进行跟踪,研讨最佳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我们共进行了3次的研究课交流。
通过一堂堂的研讨课,我们看到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被唤醒,
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热情和激动令我们兴奋不已,下课的时候很多孩子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坐在教室里看书,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通过一堂堂的研讨课和案例交流,我们确立了《××三小中年段课外阅读的导读策略》,组员人人撰写导读课的案例或论文,并编成册,供全校老师借鉴。
二、推荐优秀书目,编制校本教材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我们把热烈讴歌历史的和
时代的英雄,伟人,劳动者的美好品质和精神的故事、小说、传记、报告文学,表现真善美的童话、寓言、小品、剧本、诗歌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特写,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文章)作为好书向学生推荐。共推荐了50部适合中年段阅读的书籍,包括中国部分25部和外国部分25部。并且编写了《××三小课外阅读校本教材(中年段)》,在全校推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淀。
三、开展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积累读书成果
1.建立阅读场所,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建立两种阅读场所。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二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为了广开书源,可以发动师生捐书,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互相借书。如此一来,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因为我们学校有午读的安排,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校制订教师伴读值日制,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
结合学校每一学期开展的读书节,我们中年段也开始有特色的活动,制订了《××三小中年段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我们开展了读书手抄报比赛、制作书签比赛、讲述书中故事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读书旋风。为了表彰这些爱看书、从书中受益的孩子,我们还制订了《××三小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细则》,为学生的可持续性阅读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直接带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上学期,在我们课题组的陈小春老师和林小棉老师把这些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孩子的作文编成了我校的学生报刊――《小树苗文学专刊》。
四、做好学生的阅读引领者,成立教师读书社团
要想学生爱上读书,老师必须也要喜欢读书。为了进一步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我们成立了××三小读书社团――三位书社。以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的成长。我们制订了《××教师读书社团章程》,举行了成立大会,并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让每一老师成为阅读的先行者。
五、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1.丰富学校文化底蕴
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课题的开展开创了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的新局面;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令我们这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们的孩子不“野”了,变得文质彬彬了。学校的校风校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2.通过研究,教师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了阅读习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提高。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为课题提供了观察、记录、收集和研究的素材,在研究与反思中培养了教师的专业精神,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本课题实施以来,共有63人次在市、县级获奖。
3.课外阅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态度、情感、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和掌握。在小学教学阶段,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堂阅读时间有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1]。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1.引导小学生回归经典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从当今小学生普遍的阅读价值取向角度分析,读书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大多数是功利性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为了放松身心而阅读。当前的小学生比较喜欢看漫画书、通俗故事、作文选编以及流行杂志等类型的书籍,但是文学名著、优秀的诗词以及经典文集等能够充分体现汉语文化的书籍,却很少有小学生对这类书籍感兴趣。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可以通过阅读来放松身心,读一些比较轻松的休闲的图文,可以有效的调节情绪。但是大多数小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选择读书的倾向比较明显。有的家长将作文选集、作文辅导等书籍当作小孩的最好阅读书籍,认为通过阅读这类书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占用了小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这种阅读的缺陷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只有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和名著,才能够更好的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文学涵养,并引导学生更加积极性健康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可以有效的从功利性阅读回归经典[2]。
2.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
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针对一些有意义、有价值但是不感兴趣的书籍会很少阅读。在阅读的时候,仅仅凭借兴趣很难坚持课外阅读,也无法培养较好的阅读习惯。通常情况下,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小学生都喜爱和感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小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时间,这些规定的阅读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基础,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自觉性和自制性,需要学生用意志坚持阅读,确保顺利完成阅读量。但是从小学生心理角度分析,小学生活波好动、精力旺盛、自制力不够强,意志力较差[3]。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的意志,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育人先育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当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同时,教师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提升,并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心理,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也是教师自己进行阅读的一个过程。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时,首先教师应该了解读物的作用和性质,阅读相关材料和评论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有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1.激发出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浓厚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来分析。并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例如班级读书会、阅读竞赛等,首先,需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也可以是教师推荐,在阅读的时候需要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想,以便在阅读交流的时候积累发言的材料。同时,还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让小学生之间对自己所读的书籍产生的想法进行交流,以便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4]。
2.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目前,大多数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果小孩在一个嘈杂、没人督促等的环境下,无法安心阅读。这就需要为小孩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能够安心的阅读,并且沉浸在书海里。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首先,学校方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各科教师重视,在不占用其他功课学习的条件下,提倡小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可以让小学生各自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阅读,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读物,确保充足的阅读量。其次,家庭方面。家庭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让家政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在家庭中需要为小孩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小孩选择足够的书籍,创造安静的阅读环境。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部分。课外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做好课外阅读可以有效的拓展小学生的视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知识,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的时候,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阅读,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得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林丽君.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与途径[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4(02):149-151.
[2]王金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9,21(12):125-126.
1、营造学校阅读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张贴名言佳句、字画,学校每天中午2点到2点30分开放图书阅览室,每周二、四中午1点30分到2点播出“阅读之声”广播,每周五阅读报《绿芽周报》出版,以此让学生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各班建立起读书角和成立了流动图书站,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登记。这些书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都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各班建立自由的读书小组,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 “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阅读成长笔记》展览”等园地,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
3、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课题组发放了《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了“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使之成为习惯,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二、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开展8分钟自主阅读活动。我校利用下午第一节课前8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或集体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校本教材或“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大队部值日干部每天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班开展阅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2、开展课内课外互动阅读活动。“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五年级学习课文《江姐》,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看有关江姐的电视、电影、戏剧等;六年级学习课文《空城计》,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童话时,向学生推荐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向学生推荐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如《森林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穿过地平线》等,这样丰富了课外阅读量,最大化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开展读本推介活动。教师抓住“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本选择很大程度受他人的影响”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开展“读本推介会”的读书活动。一是教师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从讲故事入手,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二是学生或读上一段精彩的一部分,或带上读本,介绍主要内容、作者,或自己讲一个故事,用精彩的推介吸引读者,征服读者,这样一来,学生产生了读书的原动力,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课题组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两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讨论活动。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把自己的愉悦带给周围的同学,让同学们分享快乐,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既而为寻求更多的快乐而产生共同读书的行为。如讲一个故事,交流课外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进行好书推荐等。
5、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就借助课题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以教科研一体化为平台,将课题研究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学生热情参与,并在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乐学、明志、立德、做人,以此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剪贴展览。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阅读成长笔记》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心得体会,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手抄报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读后感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班级交流,学校展示。学生通过阅读成果展示,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7、举办评选“阅读之星”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指导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课题组教师每周上好一堂课外阅读辅导课,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再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达到了五万字,阅读能力显著增强,作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2、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写《好书推荐记录卡》,写出推荐理由;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读书成长笔记》,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内以及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养成积累习惯,并运用到习作中;指导学生写内容梗概、读后心得体会、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学生逐步形成了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67-01
调查发现,目前,有些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略显死板。一般老师讲课时把课外阅读类题目分成四部分讲解:分段归纳、概括中心、分析特点和解答题目。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缺乏思考和整体感知的时间。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生硬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听课觉得枯燥,逐渐失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老师讲解时把文本分隔过细,片段式的讲解模式,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以及美好的课外阅读体验的产生。虽然学校都安排了阅读课,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课外阅读课常被其他科目的老师以各种名义挤占,得不到实施。课外阅读刊物更新也不及时,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上课外阅读课的兴趣。如何改变目前的情况,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
1 结合教材,打牢课外阅读的分析基础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或者备受大家推崇的经典文章。文本中的遣词造句值得我们细细考究,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基础。考试时出现的课外阅读分析题一般分为字词理解、段落概括和感情品读类的题目。“万变不离其宗”,学生把握了书本上课文的理解,遇到其他的文章也就熟悉了。学习课外阅读文章时,笔者常常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比如小学拓展阅读里面的《故乡》时,笔者让学生课外阅读闰土前来拜访鲁迅的段落,分析“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色”这句话,闰土为什么欢喜?接着为什么凄凉?这看是矛盾的一对词语放在这里达到了什么效果。思考后学生不难回答闰土欢喜的是看到了童年时的好伙伴,欣喜之情自然流露。那么凄凉什么呢,这需要学生往下课外阅读文章。闰土的一声“老爷!……”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深受封建礼教的洗礼,认为“我”现在是高出他身份的“老爷”,这种无形的封建等级划分让“我”和闰土有了隔阂,这样再理解“凄凉”由何而来就容易多了,闰土认为自己和鲁迅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差距,无法再和当初一样无拘无束的畅谈了,于是心生凄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便会从文本中感悟到问题的答案。
2 感知文本,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针对文本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能充分感知课外阅读文章,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想法。能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加有价值。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老师应给与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文段时会更投入,可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乐于思考习惯的培养。比如《牛郎织女》一文,这篇文章描写细腻,感情跌宕起伏。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一定会有许多疑问。自主先学阶段笔者便告知学生大家仔细课外阅读文章,尽可能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课上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果然不出所料,学生针对标题、内容和感情都提出了不同的疑问。“老牛为什么突然告诉牛郎去湖边找美丽的姑娘啊?”“牛郎是如果细心照顾老牛的啊?”“从王母娘娘的语言和动作,你感到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民间故事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显示学生对文本的逐层理解,找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熟悉文本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
3 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方法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分步实施,做好计划。首先,要掌握的是字词部分,课外阅读题中常见的题型有:空出要选的词语,然后给出至少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让学生选择,这样的题目需要学生加强字词的积累,尤其是成语的积累。结合上下出合理的选择。其次,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课外阅读题中常见概括某段文字的意思或者概括某篇文章的意思。可以根据首句或末句来分析,文段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写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学生一开始总结的可能不太完善,但通过一定的训练,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会逐渐加强。最后还要指导好学生的整体感悟、分析情感的能力。在理解段落意义的基础上,整体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进而学生能理解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课外阅读方法的学习要由点及面,循序渐进,是个慢功夫。也需要平时多加练习,不仅要上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进行专项训练。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也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分析文本,着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分析的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然而,经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一部分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越高越不爱读书的情况。本该是人生一大乐事的“读书”,为何不受孩子们的欢迎,甚至让他们谈“书”色变了?
一、分析现状
课外阅读是孩子们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但是广大学生面对课外阅读不是笑逐颜开,积极欢迎,而是愁眉苦脸,消极应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课外阅读正确的认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做对那无数的练习题,那就算是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考试猛于虎”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儿的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在等着他们。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试问他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吗?
3、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关系着孩子文化积累和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总有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有意无意的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但是再经典的好文章就如同再美味的佳肴一样,若是天天都吃,也会腻味的。
二、解决措施
(一)让孩子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1、如以“告家长书”的形式或者是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其进交流,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列举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无不是从童年大量的阅读引起阅读的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大作用,消除家长将“阅读”和“考试”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到考试只是孩子一个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课外阅读则会伴随他们一生的发展;
2、家长为孩子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一天中,听完课,做完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后,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对他们来说,比起白纸黑字的书本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更显得要轻松,不费脑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固定阅读时间
每天安排“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刚开始时我是采取强制手段,每天要检查人数,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压缩课内阅读时间
我在备课时,仔细地钻研教材,锁定教学的难点和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在此基础上,我将每周五的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营造宽松氛围,追求开放的阅读方式。
1、阅读材料,自由选择为主,经典推荐为辅。
据我调查,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有两种:
(1)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书。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寻求冒险刺激,渴望神秘的经历
(2)能紧跟时展,适应时尚潮流的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孩子对于科学,对于宇宙、未来的了解和渴望,对于流行、时尚的跟随,都是我们小时候所不能够比拟的。
2、阅读交流,允许各抒已见,珍视独特体验。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受个性、阅历、知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对读物的解读也必然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作为教师,要慎重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才能真正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我校小学生拥有的图书量不多,拥有一百册以上图书的学生只占29%,拥有50册以上图书的学生占35%,37%的学生没有尝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书。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46%的学生不会读书,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即使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什么收获。11%的学生不能读书,原因是家里没有藏书或是没有合适的书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么读。
3、《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同类课题内外研究现状
从2005年开始,南京教研室推出了一项振兴阅读计划,计划为期五年,在南京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南京的小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计划,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如南京力学小学,学校每年都向全体老师和学生推出一位作家,一套丛书,一本经典,以年级、班级为一个维度,每个班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案或者计划。学生读到了很多的精华和经典,提高了读书的效益,语文素养明显提高。
四、学术价值
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课内学习,而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课外、课内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让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把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的经验,推广本课题可以建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学校研究基地。
学生和教师都是本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而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又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造条件,解决书源,为学生阅读提供可能,在班级内、校内、家庭中创设读书的良好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
3、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4、以读促写,通过大量阅读,经常练笔,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以阅读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纠错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6、遵循“模糊性、重过程、重激励”的评价原则,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形成激励机制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
重、难点:1.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养成;2.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保持。
七、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
八、研究对象
五(2)班学生、四(2)班学生、三年级全体学生、二(1)班学生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开展研究。
十、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安排部署和基本情况调查
1、学习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的阅读观点和动态;
2、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阅读现状;
3、申报课题,确定研究班级和人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0月)
第一步:营造读书氛围,为阅读创设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让学生能读;
A、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宣传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提高家长的阅读认识和参与度、支持度;
B、筹措图书,充实学校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师生提供阅读环境;
C、开展每周格言和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D、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校园读书活动,让校园弥漫书香,让学生置身书海;
第二步: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A、各班级制定阅读计划,定期小结;
B、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C、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开展师生共读,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
D、根据实际,推荐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阅读书目,并通过班级读书会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
第三步,开展各种读书促进活动,激发阅读潜能,让学生乐读;
A、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
B、开展各类评先评优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
C、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建立学校图书室定期开放制度和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和借阅制度;
2、建立学校年度读书评比制度;
3、各类课题成果的编撰与整理;
4、举办课题成果展示会,推广实验成果;
十一、预期成果
课题论文集,优秀课外阅读课例,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展示集、成果集、多元评价表、结题报告。
十二、课题保障
课题组成员选员科学、结构合理,采取个人申请与考查推荐相结合的原则,选定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年段分布均衡的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其中课题组负责人董晓育,曾参与中国学习科学学会学习指导实验研究中心指导的学习指导实验研究,并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王永平与王莲老师曾参加过陶行知十一五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语文课外阅读》)。王蜀苏老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方式的评价》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资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我们课题组还准备聘请自治区、市级教研机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作指导。
十三、项目分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87-01
二十一世纪知识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效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是他们学习的基础,是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左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没有书可读。由于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不重视子女的课外阅读,很少给孩子买课外读物,一半以上的学生一本课外书也没有。这样导致孩子想读课外书,却无书可读的状况。
2、有书不能读。据我们调查发现山区农村小学图书室藏书少则几万册,多则十几万册,但因学校人员紧缺,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导致图书室无法正常开放,学校有书学生想看看不到。
3、课外不读书。农村学生在校外有很多的闲暇时间,但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70%以上,孩子由祖父、祖母或亲戚朋友照管, 电视、游戏、玩耍替代了孩子们的书籍,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想去阅读课外书。
4、不会读课外书。不会选书,大多数只读作文书、漫画书、“口袋书”等,内容单一;不会默读、略读和精读,读书不动笔墨;没有读书计划,不坚持课外阅读。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高效阅读的策略
1、分段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可采用朱永新教授牵头为中国小学生推荐的30本书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阅读书目。还可根据每个年段的特点,分段配备选读书籍,如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图画故事、童话、儿歌、绕口令和笑话一类的图书;三、四年级阅读连环画、故事、童话、寓言和科学启蒙读物等;五、六年级阅读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科普常识、科学幻想和小发明、小制作等。
2、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读书兴趣
(1)创设阅读环境。在校园醒目处和走廊悬挂激励学生读书的标语(独具特色的诗词、名言警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等阵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校园内的每一块黑板、每一面墙壁都渗透出醉人的书香。
(2)设置“连廊开放式书吧”。在学校的长廊或学生休息厅设置连廊开放式书吧,对连廊书吧环境进行精心布置,书吧的墙面上张贴阅读标语,书架上摆放各类书籍,所有学生在任何时段都可以在书吧阅读。
(3)设置阅报栏。学校可为学生征订一些报刊,把这些报刊摆放在宣传栏里,每周更换一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4)设置好书推荐栏。语文教师可以到学校图书室精选一部分适合自己班上学生阅读的、能陶冶学生情操的好书,在栏内精要地向学生进行内容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5)设置手抄报专栏。每月展出一次学生的手抄报,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每学期结束全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
(6)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评比活动,保证阅读深入持久
学校每期举办读书笔记、讲故事、故事创作、经典诵读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开展“读书之星”和“优秀读书家庭”评选活动,激发阅读兴趣,保持阅读热情。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促进高效阅读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程;在校内外进行“一日三读”;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2)构建课外阅读五种课型,强化课外阅读指导。
①好书推荐课。向学生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与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与教材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②阅读方法指导课。从“导读、浏览、阅读、交流”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读好一本完整的书。导读(读书的封面、环衬、扉页、封底);浏览(浏览目录,了解本书的结构方式);阅读(学生自读师生共读与父母共读);交流(展示读书成果)。
③群文阅读课。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字,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④阅读汇报课。“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学生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讲述一个动人的情节, 可分析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介绍一种写作方法,也可谈谈自己的感想。
⑤佳作欣赏课。教师选择一些内容浅显而文质兼美的文章,组织学生品味鉴赏,引导学生读读背背,从中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积累规范语言,扩大视野,培养语感,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训练呢?
一、用好教材,拓宽阅读领域
在教学中既要着眼于课内又要适时地向课外延伸。在学生学习教材时,有意识地拓宽其视野,从文章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作渲染,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的感受,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比如:在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从讲主人公法布尔的童年趣事导入,既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激起了学生探究法布尔的浓厚兴趣,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昆虫记》作为课外读物。
二、精选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教会学生一种阅读的本领。
1.认真推荐学生合适的读物
低年级学生着重阅读故事书和科幻小说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可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儿歌、童谣和古诗类书籍;中年级学生着重阅读少儿故事和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可选择故事类、想象世界、写作起步类书籍;高年级学生着重阅读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可选择中外名著、科幻、动物世界等书籍。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2.引导选择贴近生活的书籍
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使学生走近生活,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推荐小学生订阅《探索地理》、《快乐童话》等,以及各种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名人励志故事、百科全书、英雄人物故事等。
3.鼓励精读经典名著
激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尤其多读名家名作,经典书籍。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拓宽视野,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三、指导方法,促进有效阅读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掌握朗读、默读、选读和精读等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读写结合。读书笔记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低年级以摘抄型为主;中年级以提纲型和模仿为主,可写简单的读后感;高年级以感想型为主,鼓励创造型写作,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会促进有效阅读。
四、注重交流,开展多种活动
1.课外阅读成果交流活动。
首先,举行各种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古诗词(儿歌)朗诵会、即兴作文比赛、智力问答、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汲取的知识说出来,写出来,展示出来,使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读书的动力,在这其中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
2.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同时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的反馈信息,学校可开展评选“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 “读书小使者” 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同时建立博客圈、读书论坛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收获,阅读成果在网上展示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在学校的宣传栏、教室的黑板报、墙报中,设“采蜜本”“ 知识角”等栏目,以利于学生交流学习。
五、营造氛围,养成自读习惯
1.学校建立图书室,班级建立图书架,鼓励学生广泛借阅。学校既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要注意适当地减少书面练习作业,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示范朗读,感染学生自主阅读。例如:晨诵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关书籍的精彩段落,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奇特,或惊险,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世界里,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却戛然而止,告诉孩子:“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样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阅读,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倡议亲子共读,共享读书乐趣。学校开设家长学校,讲解亲子共读的意义,转变教育理念。学校可向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发出亲子共读的倡议,建议家长参与孩子的读书生活,树立读书榜样,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