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积累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9: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的积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积累

篇1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类型

1.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阅读任务是积累,这里的积累主要包括积累词语、词汇和句式,或者是文章中的一些常用修辞、写作方法等。积累性阅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小学生把积累阅读做到位,那么他们以后的阅读或写作能力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积累性阅读。

2.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的年纪小,接触的新事物少,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让他们多阅读。在小学阶段虽然有自然科学等科目,但是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很远,为了让学生提升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理解性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

3.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美文的篇章是比较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评价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甄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评价性阅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像课外阅读《三个小金人》就是评价性阅读,它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因此,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消遣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一种休息方式,它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这类文章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不会阅读这些,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这类阅读比较适合成年,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缓解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1.以身示范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课下教师一般没有陪伴学生读书的时间,但是可以选择一些课上时间完成,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书,就是静静地看书,彼此不打扰。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可以现场给予指导,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顺畅就应该指导学生记录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只有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爱上课外阅读。

2.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在读书笔记法中学生有三方面的内容要积累:一是积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指向理解性阅读材料,对于这类文章学生们记住主要的内容即可;二是积累优美的篇章、词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都比较弱,但是我们不能揠苗助长,而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三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常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确实是这样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如果看过一些文章而不写一写自己的心得,那么文章就白读了。

其实,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读书,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读书卡,从而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读书卡的制作和应用。

有了这样一张读书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记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尝试。

3.阅读指导法。学习内容都是有法可循的,同样,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到了六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逐渐增加了一些议论性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感觉很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时,首先要追根寻“理”。因为议论文的阅读着重点在于透过这个表面现象,探寻作者的真正意图,即作者从这个内容中引发出怎样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找到这个“理”,其次要延展悟“理”。要找寻到文章的“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思绪从文本中延展开去,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积极思考汇总,加深对“理”的认识和感悟,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抓住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4.读书活动法。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师应该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读书演讲、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板报展示、读书竞赛等。在课堂上,我常用的方法是故事法和朗读比赛,因为这两种方式容易控制,学生也容易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外阅读的成果,还拓宽了视野,真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7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1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到底多重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标》(2011年版)中强调: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量达到4000万字以上。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深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小有着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他的主动思考能力强,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伴随他一生的财富。然而,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却常常无法做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别注重培养学生从小的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靠家长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小孩子的影响重大。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其家里人影响的。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家长做好自身,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哪怕家长自己不读书,至少也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既能增加亲子感情,又能让自己和孩子多长点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和教师,家庭教育其实更加重要。“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学校教育永远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因此,学校及教师要设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引导家长重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要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趁着孩子还没有定型,家长要赶紧行动培养孩子爱学习、爱读书。

三、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

既然,课外阅读是一件这么重要,且益处多多的事。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肯定都希望孩子从小学开始,甚至从更小的时候开始,就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很多人就想问,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究竟要读哪些书,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既然要读课外书,那我们就选最好的、最经典的书来读。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可以为学生选取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中西方文化经典书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内在修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国学经典。我所说的经典国学,指的是《易经》《黄帝内经》《老子》《孝经》《孙子兵法》《难经》《诗经》《孟子》《庄子》等。此外,当然还有启蒙国学,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

国学之所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就是因为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宇宙万物,包含了华夏几千年人们的智慧结晶。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流传了几千年,它经久不衰,越传越广。

四、国学经典要怎么读

选择了最好的课外书还不够,还需要最科学、最合理、最简单的读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赖国全老师提出的“137累积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和其他书籍,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学习效果。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生理特性。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遵守生活多样性。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七日复。如:从周一到周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学生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学生在1个月,就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等,这些启蒙国学完整地读完了7遍。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五、137累积法是否真的有效

下面是一位家长运用137积累法指导孩子诵读经典的案例:

“我和我的孩子每天读经典,用的是137累积法。刚开始读经典时,孩子20个月大,我放经典音频,我跟着读,她一边听一边玩,第4天时,我读上句,她有2次都能接下句。已经很不错了。我就每天坚持着读一遍,读3样。

当孩子25个月时,能够顺溜的背诵三字经的前面50个字左右,且发音还比较标准。340字的大易诗,每句5个字,只要我说出第一个字,她就能接下去……”

接下来,是一位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亲身体会:

“我去年亲自带着班上一位学生读经典。每天中午或者放学后,我和她一起读半小时经典,我们用的是137教育累积法,手指指读,听同步音频跟读,每天读一遍,读3本不同的经典,每本经典读10分钟左右。同样的内容读7天,再换新内容。

到了读经第二周时,同学和老师都发现:这位同学,无论是上课情况,背诵课文,还是家庭作业,或者是考试等方面,她都在不断的进步。

以前上课从来不发言的,老师点名提问她,都不知道老师问什么。到后来,渐渐变得活跃,经常抢着举手回答问题。她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期末复习阶段,每天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每次的单元考试,她的成绩排名,也在慢慢的上升。从最初的倒数第3,到倒数第9,再到正数第22名,到最终的正数第15名。

读经典,让她内心更加自信了,听课也有劲了;读经典让她认识了更多课堂上没有学过的汉字,她觉得语文没有那么难学了;读经典锻炼了她的记忆力,背诵课文就容易了。”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3-01

1.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2.1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2.1.1阅读多方面的作品。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告诫。然而,"专攻文学书"恰是一些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拿我教过的学生来说,一般情况下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注重书本知识,上课学、课间学、活动课还是在学,看来看去还是那些书,那些资料。

2.1.2阅读多个人的作品。鲁迅曾说"只读一个人的书是不好的,这样,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学生的崇拜心理较强,整天抱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不放,其他的书一概不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到学习了《再寄小读者》,引导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学习了《凡卡》,引导学生读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引导学生读现代作家贾平凹的同一题目的作品等等。

2.1.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由于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而,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尤其在中、低年级。因此.学校有必要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平时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书刊。

2.2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平时在课堂上讲到名著节选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课后借阅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了解全书的大概,不仅有利于对所学文章的理解 ,而且可以训练学生怎么样读经典的部分,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就锻炼出来了。

3.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3.1激励语言的积累。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

3.2应用阅读中的积累,搭建"读"与"写"的桥梁。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能量"。要使阅读得到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所以教师有必要要求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的同时还要及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读后感等记录下来。

3.2.1写自己的读书体会。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

3.2.2运用积累,发挥想象,串词成文。学生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相信学生会做得更好。如一次在交流"日积月累"本时,我发现"迫不及待、"无可奈何""饥饿""这些词的摘录率极高。想象让学生的思绪飞扬,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又使情节变得具体、生动,像给文章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增添了许多生趣。

3.2.3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即从习作的内容到习作的形式,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

课外阅读把学生带进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学生又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童话"。我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从而指导写作这条路上尝到了甜头。但两者之间如何才能更加优化,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69-01

在语文课标中,已经明确地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独立阅读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以及阅读经验,逐步形成语感。同时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等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一、积极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进行课外阅读,实际上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所以,在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作为教师,首要的的一点,就是课外阅读教学应该立足于课内,而不应该为了课外阅读而漫无边际地将阅读范围扩大,淡化阅读的针对性。毕竟学生阅读的精力有限,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其次,在对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内阅读的学习目标,有机地延伸到课外。另外,也应该将课内中所运用的阅读方法,合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促使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促使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书籍

课外书籍浩如烟海,如果让学生盲目地东找一本,西找一本,或者为了消遣、猎奇,追求刺激,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外阅读,其功用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指导学生对书籍进行选择。在遵循延伸课堂阅读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知识性强,文学艺术性高,健康有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籍来读。比如《红岩》《钢铁是怎炼成的》《安徒生童话选》以及四大名著等等,还可以引导初中学生读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三、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精读

在书籍选定以后,就是学生进行阅读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逐字逐句地读,而且要反反复复地读,但不贪多,只要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真正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则是毫无益处的。

四、在课外阅读中注重对知识积累的指导

课外阅读,让学生跟文本进行有效地对话,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积累是阅读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积累的问题。没有记忆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积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毕竟学生的语感来自于学生长期不断的阅读积累。一个人,他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好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建立各种各样的笔记,对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雅词、成语、佳句、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名言哲理、等进行分门别类地积累,达到“积沙成塔”的目的,以便在运用的时候,左右逢源。

五、在课外阅读中加强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中,不论课外还是课内阅读,语感培养是阅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目标。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加强对语感的积累。而语感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目标。所以在课外阅读中,特别是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这些独立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语感,同时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篇5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强化对学生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水平,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达到“小学六年级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

2.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扩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写摘记和读书心得等良好阅读习惯。

5.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活动主题

品读经典,做书香少年。

四、实施办法

(一)精心选择课外积累与阅读内容。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内容主要包括经典诗词、国学经典、经典名句、经典名著等,同时要注重成语的积累。各校要认真落实《市小学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推荐内容(试行)》的阅读要求,成语的积累由各校自行选取。除此之外,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论证,根据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水平,自选健康向上、质量较高、适合学生阅读背诵的内容。

(二)保证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学生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以确保活动的有序实施。一是有效利用每天晨读、午读、下午放学前第七节课、校本课、语文机动课等,保证每周在校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总量不少于40分钟;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大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三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零星时间分散阅读;四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在语文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引领学生自主阅读;五是利用学校图书室开放时间,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读书。

(三)加强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各校要注重对学生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注重教授阅读方法,切实提高课外积累与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一是各班级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和学生读书计划;二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或写读书心得(一年级因书写受限,可以写一句话或填词句,以阅读与指导为主);三是每两周至少上1节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课(指导教师要有简要指导教案),时间可灵活掌握,但每节课应不少于15分钟;四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授方法,指导自读,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课后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四)开展多种活动推进课外积累与阅读。各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是学校要积极开展读书专题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竞赛等活动;二是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交流读后感、撰写读书笔记、诵读优秀美文、好书推荐、好书漂流等活动;三是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读书笔记展评等评选活动,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适当表彰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效果明显的教师。

五、保障措施

篇6

通过课外阅读,小学生可以增加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将生活和语文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写做准备,这样的语文才会更有魅力和吸引力,学生也会更爱阅读和写作。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指导阅读方向,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培养小学生扩散思维,点燃课外阅读和写作的激情,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效果。阅读是汲取优秀文章的精美之处的过程;阅读也是批判,避开文章中的谬误的过程。只有学会做一个好的读者,培养良好的语感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写者。阅读是写作的垫脚石,只有站在这块石头上才能看得更远。

一、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授课

由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情况也不一样,还有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内容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最终学生获取的知识量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老师在授课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教学计划,不单要求老师要了解、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情况,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确保学生在阅读时掌握的知识都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自如。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作文课堂发展性评价对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作文课堂中进行自评策略,互评策略和共评策略,让学生们进行欣赏和讲评,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双重效果。再次,精神教学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简单的来讲就是老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老师要多鼓励、引导、赞赏,因为日常阅读积累不但可以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还可以丰富词汇,写出好文章。

二、论述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

1.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想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所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与教育相关的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老师也要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把阅读带入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形式,还能够贴近生活,有效地将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如利用晨读时间,鼓励阅读,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如开展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积累真正可以使用的资料内容。教师需要把握和思考、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故事的兴趣较强,讲解相关故事时,老师要尽量富有感情、有声有色,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其中的精华内容。教师也可以说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学生老师也没有读完,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读完剩下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氛围创设是必要的,此外也可以利用背诵比赛、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篇7

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与学中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语文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极佳的气质修养,塑造优秀人格品质,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说的是若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都是在强调学习要多读多写多体会。课本上的知识很有限,若不靠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要想有广博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才是使之终生受益的重要举措。

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有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才是提高其课外阅读的能力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运用“师生阅读、生生阅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做好示范引领作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引经据典,道古论今,让学生体会文学的巨大魅力;通过各种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充实课外知识的欲望,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拓宽视野,激励、启发和引导不喜欢看书的孩子,渐渐将其引进课外阅读的知识乐园。

三、提供简洁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之门,光有兴趣还不够,不仅要爱读,还要会读,读得更有实效。为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

1.合理选择图书:知识性强的科普、文史知识类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文质兼备的美文,可以嚼英咀华,感悟吸收,增强语感。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晓畅明白的读物,学会感知和理解;高年级学生可选择经典名著,侧重品读鉴赏。

2.灵活选择阅读方法:一般性的报纸杂志、自然文史知识类可选择略读、泛读、跳读法,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类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法,咀嚼涵咏,反复体味,品其精华,悟其精妙;诗歌、散文类可选择诵读,体会气韵,领悟情感,培养语感;科普知识、时文杂论类则采取默读,便于停留和反复,利于理解和思考。

3.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半途而废,制定读书计划,规定读书时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最后,要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适时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加强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的积累。

四、通过阅读系列活动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延续和固化。

篇8

1.增加阅读量,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书可以实现知识内化到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认识,陶冶其情操,增强语感,才能发展语言,为习作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

2.培养摘抄习惯,丰富素材库。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主动积累习作素材。比如利用每周的活动搞一些活泼有趣运用词语的训练,促使学生乐于摘记,并灵活运用摘记的词句。通过“看谁形容的形象准确”、“看谁的比方打的巧”、“看谁的联想妙”、“看谁连接的好”等活动的训练,激发学生摘记的兴趣。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摘抄必得选择,在选择中加深理解,选择必须分析,通过分析才能得其要领,取其精华。故而摘抄对提高习作能力大有裨益。

3.与书为友,大量阅读。引导学生读书时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强化朗读思考;强化自主学习。为了督促学生的阅读,学校为每个班级创设了图书角,配置了大量图书供学生传阅,并开设了阅读课,各班建立了阅读量记录卡,每到周五让学生填写一周来读了哪些书,收到了哪些效果,再根据学生的填写每组抽查,核实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效果。在抽查时教师必须参与,以便更好的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大量阅读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喜爱上了读书,保证了每月能读懂一本课外书。读书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厚“语言积淀”

1.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内驱力,主动自觉地大量阅读,因此教师要花样翻新,激发学生博览的兴趣,搞好课外阅读,教师应做到持之以恒勤推荐,为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向,给学生推荐值得一看的书,以期通过广撷博采,丰富学生的积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推荐报刊杂志让他们自行订阅,扩大阅读量。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阅读,向他们推荐不少优秀的网站,认真实行课首三分钟的文章推荐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见闻,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在“背诵”中积累语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在教学中,教师就该引导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范文。在教学中,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让学生自主挑选妙语佳句、精彩片断熟读成诵。另外还要强化课外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3.在“交流”中积累语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还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在教学中,我就经常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在“交流”中积累语言。

三、发挥课外阅读作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吕叔湘先生曾提出:“学生获得的知识百分之七十来自于课外阅读。”这正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文学素养方面,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在课外能进行广泛地阅读。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1.建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场,培养阅读素养。首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提供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划定任务,对课外阅读进行多种方式的检测。如查读书笔记、开展“课首三分钟”活动,鼓励学生向同学们介绍阅读中发现的好文字,分享和交流。

2.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发展学生的主体阅读素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阅读兴趣,尊重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孩子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中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看新闻,多读报。为孩子提供或推荐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并让学生阅读部分经典的传统著作。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念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效的舞台。

篇9

语文是一门颇具生活性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多多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小学语文关于作文的教学更应该贴近实际生活,作文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切实的感受,才有心灵的碰撞,除了真切地感受生活、解读生活,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作文水平,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让小学生积累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就不会太吃力,久而久之,写作可能就会游刃有余。本文是笔者从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所得,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缺乏生活实践,脱离现实生活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总是在强调要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没错,在生活中去写作,在写作中体验生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能够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表达得再清楚一些就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对学生们的实践活动组织的太少,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生活实践经验,下笔“无神”,空有一副笔墨,却无法将内心的感受书写挥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无法脱离实践,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多多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魅力,为接下来的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2.素材积累贫乏,学生写作吃力

在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很多学生仍然对写作感到吃力,这时也许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写作素材积累的不够,也是无法很好地进行写作。生活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针对写作这项任务来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语文作文写作这项练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吸引力不大,除了少部分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很多学生很难提起对写作的兴趣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课外阅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引导。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是比较丰富的,很多编者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编辑了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丛书推荐,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上为小学生选择性地推荐部分课外读物,如《感动小学生的10部真情故事》《小学生必读的40本好书》等,在课上可以留给学生部分阅读时间,也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带领学生们去阅览室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图书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自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摘抄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小学生阅读刊物也越来越丰富,小学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自己感兴趣的刊物进行阅读。人教版语文同年级还配有课外读物,学生们可以在先阅读分发的课外阅读读物的基础上,有余力再去探寻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10

那么,积累语言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我认为,只要抓住以下三点,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一、在诵读中积累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汉语词汇丰富,组合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做到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让他们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他们的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其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靠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被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无一例外要求学生诵读如流。背诵成为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硬件”。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圣先贤思想的熏陶、道德的感悟、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滋润。积累多了,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文能力。

有人认为,熟读背诵是一种僵化的学习方法,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人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能持续一生。深受国人景仰的学贯中西大师们,他们的满腹经纶就是得益于自小熟读诗书。可见,熟读背诵的作用不仅仅短期就能看到,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在阅读中积累

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每个班级里语文成绩较好的往往都是喜欢看书的学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和语言,感悟写作方法的最简便、最经济的途径和方法。除了课内倡导学生熟读成诵,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语言积累和材料积累,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积累,主要还是靠自己读书。课内和课外的阅读都是语言积累,因此,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都要把培养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习惯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用。一向走在课改前列的上海市,早在2003年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在语文课中划出了阅读课,经过几年的尝试,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多做些课外阅读讲座,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当然,由于学业压力,中学生不可能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课外阅读上,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三、在生活中积累

语文学习资源和环境随处都有,深入生活可以积累更丰富、更鲜活的语言。叶圣陶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跳出“小语文”的思维定势,不要把“语文”仅仅理解为语言文字,应当扩展视野,加强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这就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名言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品味生活,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语感就有所增强,写文章就能根据语感选择相应的语言,表情达意就挥洒自如了。

篇11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为了较好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应用是比较关键的手段,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关注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关键任务所在。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一)积累素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写作素材较少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教学工作的难点所在,为了较好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式,这也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价值。因为小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局限性,其接触到的实际写作素材往往比较少,不利于小学生自身的积累,课外阅读也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辅助手段。

(二)培养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成为比较重要的手段,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阅读素材的具体呈现方式以及呈现内容,如此也就可以在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兴趣度的基础上,更好激发写作兴趣,课外阅读素材扮演了重要的榜样作用。相对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枯燥性特点,课外阅读往往表现出了更强的趣味性,也更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也就可以逐步培养其对于小学语文以及阅读、写作的爱好。

(三)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较好提升自身写作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上述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此基础上,小学生还能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具体写作的规则,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遣词造句同样也可以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进而也就可以促使小学生的作文越来越贴合于课外阅读作品,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具备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效果却比较突出。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外阅读

(一)提供合理阅读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参与较为关键,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为小学生提供较为适宜的课外阅读素材,避免小学生自行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很难发挥榜样作用。在课外阅读素材的提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参考相对成熟的一些推荐目录,结合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确保课外阅读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效益。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素材提供中还需要重点体现丰富性特点,避免对于小学生形成较为明显的限制。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往往还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效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仅仅靠阅读一本或者两本的课外阅读素材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上述作用价值,需要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读多看。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小学生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努力争取小学生家长的配合,让小学生家长可以晚上陪伴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此也就可以逐步养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突出价值。

(三)注重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篇12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文也不过三百来篇,仅依靠课内的阅读,即使学得再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阅读,也离不开在课外的阅读积累,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将课内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如何以课内课文为依托,架设课外阅读的桥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

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作为点,把课外阅读当作面,寻找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内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

如,在教W《女娲补天》一课时,笔者在讲完课文后对课文里所讲的童话故事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借机带领学生阅读了《女娲造人》一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对此,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嫦娥》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天抬头仰望星空去“看碧霄”?(2)他们为什么要“渡河桥”?(3)嫦娥为什么会偷灵药?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表示疑问,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借机引导学生阅读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阅读积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利用选读法来让学生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有关部分来进行阅读。利用略读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全文要点,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和精彩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这样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牢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交流阅读成果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阅读,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满足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如笔者建立了一个QQ群,让学生都加入,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们看到学习的成果,从而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使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不断增加阅读积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篇1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25-01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与补充;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扩展语文视界,丰富学生语言,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和方法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不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丰富学生知识视野。让他们在愉悦地课外阅读中,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呢?

1 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任务的分析

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运用。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学生阅读渠道,开阔知识视野,提供展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学生课堂上教师指导下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只有经常、反复地运用,才能得心应手,真正成为一种阅读的能力。

学习是课外阅读的第二个任务。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形成要靠广博的阅读,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就如补充精神营养,增加信息储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以达到“以课内促课外”的效能。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第三个任务。学生头脑如同一个信息库,只有当学生掌握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他们的思维才是活跃的、开阔的,才能达到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稳如泉涌,妙笔生花”。相反,如果没有平时丰厚的积累,学生内心就是空洞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写出优美的作品。因此,进行课外阅读时重视广泛地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才会使学生一天天变得丰厚起来。

2 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必要性的认识

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文对语文学习来说,只是一个例子,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力,自己去广泛阅读、涉猎各种文章,从中受益,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心得交流。”

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3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3.1 营造浓厚的自主阅读氛围。

营造一种浓厚的自主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最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能使课外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使其自然进入课外阅读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我经常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并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提高了学生读书兴趣,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判的意识。 

3.2 加强课外阅读内容引导。

在课外阅读内容上,教师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教给阅读方法,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注意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应立足课内讲读内容,融进课外阅读之中。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想和经验,汲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其他适合学生阅读书籍,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定的基础。

3.3 鼓励创造性体验性阅读。

阅读过程的创造性就是要重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阅读,对文本进行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感悟与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动脑的快乐,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轻松、清心和虔诚的心境中,在心灵的深处与作者对话,在人生感悟上与作者交流,并设法从作者那里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

3.4 教给赏析解读文章的方法。

懂得一些赏解读的方法是很重要,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赏析文章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进行针对性赏析。对于文章除了赏析外,还可以解读,或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意义;或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它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作出适当的评价。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导,把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学生学会了课外阅读的方法,才会自如遨游在书海中,获取着有益的营养,才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