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环境清洁的重要性

医院环境清洁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9: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院环境清洁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院环境清洁的重要性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8-02

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技术对手术室洁净条件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洁净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1]。手术室级别越高,对出入手术室人员要求也越严格。我院于2006年3月开始启用洁净手术室,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经过5年的尝试,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启用洁净手术室前人员培训

11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及手术科室医生培训组织全体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及手术科室医生集中学习理论知识,灌输新理念,学习洁净手术室的工作原理和环境要求,熟悉各级手术间手术适用情况。掌握工作人员规范的着装要求和手术室进出流程,组织大家观看多媒体,让培训更直观、形象、生动,便于加深印象。手术室工作人员既是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实施者,又是环节管理的操作者[2]。手术室护理人员还要掌握洁净手术室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掌握各种核心制度,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等。

12手术室护工培训洁净手术室同传统的手术室不同,对卫生清洁的要求非常严格,它是通过空调洁净技术控制尘埃含量,过滤细菌,达到无菌。我院属于县级医院,平日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大,时间长,加上护工都是聘用的,文化层次低,综合素质较差,卫生知识严重匮乏,更别提无菌观念了。为了让她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岗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有专人负责实施、监督。根据员工实际文化水平,适时普及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无菌观念。让其了解消毒清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清洁、消毒、职业防护和相关规章制度。讲解其岗位的重要性,增强其荣誉感,树立其主人翁意识,从而努力工作。另外制作简单醒目的标示,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图,通过简洁的文字、形象的图解,易于理解记忆。将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消毒技术规范等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位护工手中,人手一册,随看随学[3]。

2洁净手术室人员行为规范管理

21医护人员行为规范手术室内严格着装要求不仅是做好一切无菌技术的前提,更是一道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屏障[4]。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专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由洁净路线进入手术室。根据手术室安排表名单,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参观人员提前通知手术室,听从手术室安排,服从手术室管理,由专人带领,严禁私自在手术间串行。术中空气细菌含量与手术时间长短、室内人员数,以及术间开门的次数有关[5]。因此,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尽量避免人员走动。手术开始后,实行房门管制,控制开门次数,从而减少空气细菌数量,保证手术室的洁净环境。手术结束后,进入污物通道不得原路返回,如有连台手术须重新更换着装,方能进入洁净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22空调净化设备人员的行为管理设专人负责空调净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管理规程和检测制度,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检测、清洁、消毒。回风口每周清洗,风道每半年清洗一次,初效过滤器每月更换,每天检查,如有破损及时更换。高效过滤器每2年更换,设计制定专项表格,做好相关记录,责任到人,实现可追溯性;保证空调净化设备安全,高效运转。每月进行空气采样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

23清洁工人的行为管理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应在每天手术后进行,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湿式打扫。术中产生的垃圾分类放置,术后集中处理。感染手术用品应注明,做好标记,进行双消毒,并做好个人防护。术后手术间的无影灯、手术床、器械车、壁柜表面及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清理,每周对吊灯、墙壁、地面等彻底清扫,每月再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清洁工具采用不掉纤维的织物,不得混用于不同的手术间,专室专用,以防交叉感染,用后的工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水洗净干燥待用。因工人清洁消毒工作在术后进行,多无人监督,是否到位难以从表面评判,而洁净手术室的卫生清扫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室到内环境达标与否[6]。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监督小组,由护士长、技术操作考核人员、护工、感染监控人员组成。制定监测制度,定期对手术室空气、墙壁、物体表面、清洁人员的手、清洁工具等做细菌培养。检查清洁、消毒效果与质量和对医疗垃圾处置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并记录在册。

3结果

我院自启用洁净手术室以来,经过严格人员培训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管理,更新了理念,增强了洁净手术室出入人员对洁净手术室的认知水平,大家均能积极参与和配合手术室管理,保证洁净手术室空调净化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增强了净化效果,提高了手术质量。

4结论

科学的人员管理提高了洁净手术室的使用质量,保证了其优良手术环境,满足了各种手术需求。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主编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

[2]楼敏,阮爱娟,易丽萍洁净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122-1123

[3]郭君,刘晶星由传统手术室转入洁净手术室所涉人员的岗前培训[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5):505-507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53-02

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对患者病情的愈后有直接关系。目前, 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是国内控制术后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有些抗生素价格昂贵使患者难以承受,加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大量应用抗生素不利于人类长久的健康。

2007-08~2009-11我们分别对两组阑尾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力求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后抗感染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阑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15~54岁。入选标准:(1)以下腹疼痛为突出症状者;(2)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须尽快手术切除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52岁;B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龄15~54岁。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和阑尾炎术后常规护理,术前1d下腹部及会备皮,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后去枕平卧位6~12h,禁食水6h,给予营养液静脉滴注,切口换药,术后1d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疗及术后护理 A组患者术后不禁止探视和陪护,病房做好一般清洁工作;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广谱杀菌。B组术后2d谢绝探视,病房平均1~2例/间,由护工作好病室清洁工作,每日晨开窗通风换气,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空气1次/d;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

1.2.3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体温测量方法:术后3d测体温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测体温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断标准:术后2~3d体温升高,切口肿胀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1]。

2 结果

A、B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的重要性清洁整齐是必须条件。(1)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并且所有情节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其次,安静清洁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声,即会给患者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使其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2]。所以严格控制探视、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大大减少躁声的来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3]。因此,要扭转这种现象,应在查清病因或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实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性杆菌和厌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这种用药方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医院感染率为2.33%,和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感染率(2.27%)无显著性差异,既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养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其他因素此外,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等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作用。术后切口换药的质量与切口恢复有直接关系。由于此项操作直接接触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细菌直接侵入切口处而引起感染。所以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只有从根源处养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达到最好的效果。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手术后第1天。早期活动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93-02

手术室是患者对患者行抢救的高危科室之一,承担着拯救患者生命的重任。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因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患者创伤曝露时间长等因素造成术中室内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应重视对手术室内的感染预防护理,并针对术中感染因素,提前做好术中预防,降低室内感染几率,提高护理质量。

1 手术室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1.1 手部清洁不彻底。手术过程中,由于病情紧急,医护人员进行手部清洁时,容易出现清洁方式不规范、清理时间不足等原因,导致手部清洁不彻底,未达到无菌操作要求,容易造成术中二次感染。根据调查发展,医护人员手部清洁不彻底,已经成为手术室内患者导致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外带物品未消毒。患者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需携带病例、CT片、患者病服等物品进手术室前均为进行消毒,降低了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手术期间,物品上的病菌感染患者创伤部位,提高了室内感染的机率。

1.3 皮肤准备不彻底。患者手术时前,应对手术区域的皮肤作彻底清洁处理。但是很多患者术前备皮方式不当,出现轻微损伤;有些忽视了术前的重要性,未对手术皮肤区域进行清洁处理,导致皮肤上残留大量的细菌。

1.4 室内温度设置不合理。患者行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在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感冒的症状,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医生出汗的现象,若未及时对汗渍进行处理,导致其滴落在手术台或手术器械上,会对无菌器械造成污染。

1.5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由于医院发展条件的限制,部分医院手术室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存在没有单独的手术通道、术后污染物处理不当、物品存放不当等方面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还污染无菌手术器械,导致患者术中很容易出现感染的症状。

2 手术室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定期组织培训。预防手术室内感染对提高患者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应增增加培训频率,加强对新进职工的培训,普及手术室内感染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提高手术质量。同时,定期外派医护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更新室内感染预防理念,完善术前感染预防系统,让医院的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无菌手术的重要性。

2.2 净化室内空气。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影响患者患者术中的感染率,医院必须重视对手术室的清洁,净化室内空气,降低术中室内感染。每日采用消毒灵清理手术室地面、物品,并采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时,应注意隔日使用紫外线灯管,并使用酒精擦拭布灯管进行消毒处理。定期采集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细菌研究,使得手术室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2.3 合理布局手术室。手术室属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之一,室内感染会降低手术成功率,甚至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应加大投资力度,布局不合理的手术室进行改造,按照手术室的设置标准,进行合理布局。设置污染物专用处理、医生通道、病患通道,进行洁污分流处理。将对手术间进行分类,一间无菌手术室仅设置一张手术台,避免手术中的交叉感染。

2.4 合理设置室内温度。进行手术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手术室温度。患者进行手术前,应先适当提高温度,避免清洁手术部位时,患者受凉。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的需求,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并及时擦拭医生的汗渍,避免其滴落在手术器械上。

2.5 无菌器械的处理。护士应掌握好手术所需的无菌器械的铺设时间,避免其曝露时间过程,出现细菌感染。铺设过程中,应避免手术室内的人员走动,并严格按照无菌器械的铺设要求进行铺设。如果手术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延长手术时间时,应将无菌巾覆盖在无菌器械上。同时,曝露时间超过四小时的无菌器械则不能予以使用。因此,手术过程中,应及时补给无菌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6 无菌物品的合理存放。无菌物品是术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必须保证物品的合理存放,避免其受到污染。无菌物品应存放于干燥、通风、深度适中的环境中,避免堆放在地面上,定期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使用前,应查看无菌器械的使用期限、包装严重程度,对于无生产批号、包装袋破损等不合格的物品均不予以采用。手套、一次性注射器等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应丢弃,禁止回收处理使用。

2.7 规范无菌操作程序。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是预防室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医护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保证操作的无菌性:第一,彻底进行手部清洁。医护人员在进行手部清洁的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清洁的要求,使用消毒液清洗,并保证清洗时间。进行手部清洁后用无菌毛巾擦拭手上的水分,避免穿手术衣时,水分残留在无菌手术衣上。第二,规范医护人员的手术衣穿脱。医生穿无菌衣前,应检查吴无菌手术以破损程度、大小等情况,若不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应及时更换。第三,术中小安瓿药液的无菌使用。对患者敷用小安瓿药液时,应向使用消毒液对瓶颈的普利碎屑进行处理后,打开药瓶。使用前保证液体中无玻璃碎屑,再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药液使用。

3 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重视手术室内感染的预防管理。对此,医院必须重视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管理。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章程,针对室内感染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处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室内感染几率,减少术后不适感,还能提高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瑞芳,郭嘉,钟郁鸿.加强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与效果[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2(20)

篇4

2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手卫生标准:Ⅰ、Ⅱ类≤5cfu/cm2、Ⅲ类<10cfu/cm2、Ⅳ类≤15cfu/cm2,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3]。定期监测手部带菌情况,同时还要进行手卫生效果的细菌监测并记录。医院感染管理应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解决手卫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并进行检查和指导,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落实的具体情况。

3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

要认真学习卫生部(现卫计委)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使医务人员充分地认识到不良的手卫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定期举办手卫生知识讲座、现场操作演示、发放便于携带的宣传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手卫生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指征和时间等。定期进行手卫生检查,对手卫生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洗手池上方张贴“七步洗手法”示意图,使医务人员养成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

4正确使用手套

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之前,要戴手套,戴手套前后要洗手,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又可保护医务人员自己,同时也可减少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几率[4]。在检查不同患者之间或给同一患者进行清洁操作和非清洁操作之间都应更换手套,还要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一次性手套只能一次性使用,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手套虽然有屏障功能,但不能保证绝对没有穿透性。

篇5

1.2手的再污染医护人员洗手后大部分使用工作服两腋下或内边擦手,办公用品如病历夹、桌面、各种记录本等不注意清洁,污染严重,虽然洗手,接触也会造成再污染。

1.3领导重视不够大部分洗手设施没有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手卫生消耗材料(如洗手液,干手纸巾,快速手消毒液)与科室经济挂钩。医护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1.4手卫生误区用戴手套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不洗手。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污染,但是戴手套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手套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而且部分科室采取薄膜手套做防护手套。

2分析

2.1管理不到位管理者重视不够,培养力度差,造成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缺乏,感染控制认识不足。对规范手卫生操作和手卫生依从性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

2.2手卫生设施和产品配备不足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控制认识不足,造成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未采用非触式,而且数量不足,病室内无洗手设施。手卫生耗材参于科室经济核算,造成手卫生依从性高的科室耗材多,经济损失就越大,从而出现干手纸巾,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足现象,直接影响规范手卫生和手卫生的依从性。

2.3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未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多数人认为,医疗物品污染才是患者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只要未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手就是清洁的,没有意识到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每天在大量医疗护理操作中,接触各类病菌的机会多,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相当严重,而且,部分医护人员因担心洗手液使皮肤老化,粗糙不愿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

2.4医务人员配置不足在临床工作中,一名医生管二十多个患者的查房、开药、诊疗操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与处理;一名责任护士负责几十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每次操作前后洗手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直接影响到手卫生的依从性。

2.5未把手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多部分人员认为洗手损伤皮肤,只有在自己需要时才进行手卫生,而不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到首位。

3手卫生对策

3.1加强院领导对手卫生的重视,提高手卫生的遵守率:虽然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不是引起感染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疾病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要切断第一传播途径,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并尽可能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设施,按要求配置护理人员,达到护患比例,张贴宣传资料,安装足够的非触式洗手设施,提供足够的手卫生用品,耗材有医院担负,能大大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2加强管理管理人员要不定时的到科室督查手卫生执行情况,指导规范手卫生操作,对于手卫生依从性差的科室提出批评,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3.3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和教育,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使医务人员意识到手是传播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明白手卫生是双向防护的重要措施,改变只重视自身防护,轻视防交叉感染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落实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医疗安全。

3.4手卫生方法的改进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不需要洗手设施,在床边也可获得,节约洗手时间,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5加强医院感染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自觉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下情况做到规范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就餐前[2]。从而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总之,自从人们发现手是医院内病菌的主要传播媒介后,对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日益重视,任何一项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要医务人员的参与,而治疗目的能否达到,则与他们的双手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有密切关系,因此,规范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防护的有效手段,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篇6

存在的问题

站内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社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掌握不全或不系统,一些无菌观念不强的医生把一些不良习惯带进了实际工作,也无形中传给了护士,不规范行为较为常见。

洗手不规范:检查前后、常规护理操作前后洗手不规范或干脆不洗手,甚至在接触了感染患者之后不洗手,即使洗手,也不能严格按照洗手方法进行,配备的防护用品在诊疗过程中也不按要求使用,职业防护常识掌握甚少,忽视了自身的防护,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危险。

无菌观念差,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从医院换取的无菌消毒包管理不规范;空气消毒监测不到位;极个别服务站医疗器械浸泡液长期不更换;消毒液的配置方法浓度不准确且使用不规范[1];清洁工作不及时,治疗室有霉变现象;“三区”区分不严格,物品混放;静脉输液不能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对医疗废弃物不能认真分类,损伤性垃圾混放到感染性垃圾甚至生活垃圾中,成为了污染源;对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不能做好双向防护,各种消毒需要的浓度配比不清楚;医疗废物的登记及在向医院运输送暂贮中交接过程不规范,甚至无分类垃圾的数量登记和交接记录。

抗生素使用现象普遍:不论是上感还是眩晕,发热或不发热大多都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且是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

对 策

加强考核,提高社区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加强监测,为社区制订健全的规章制度、控制方案,每月要对社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种监测、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消毒液、无菌医疗用品的监测等。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利用各种业务学习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系统培训,学习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各类无菌操作规程、清洁消毒灭菌技术、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对加入社区的新职工要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三区应明确分开,进行治疗操作应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进行无菌操作,着装规范;洗手规范,肥皂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关节,流动水冲洗[2];从无菌容器中取无菌用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一套无菌用品只供一人使用;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各类器械消毒液掌握浓度,定期更换;注意自身防护,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应戴手套,并防针头等利器刺伤。对使用的压脉带、输液网套等物品都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规范化管理医疗垃圾:认真学习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按照医疗垃圾的分类进行处理,尤其是医疗垃圾不能与生活垃圾混合,使其成为传染源,在运往医院暂贮间途中严防滴漏,并做好登记、交接工作。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强调综合治疗。

篇7

1 环境管理

手术间最基本的条件是清洁无尘,设计上应符合无菌技术要求,门窗密封并有效果好的空气调节系统。首先明确只有在清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无菌条件,手术室除每次手术后进行卫生清洁工作,还在每日清晨和下午进行湿抹和湿拖,每周大扫除一次,可有效减少空气中的菌落数。其次还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专人负责,护士长不定期督促抽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我院新手术室在2006年5月投入使用,共有层流洁净手术间4间,普通手术间4间,还选用带纵向导轨的交换车,从而避免造成地面细菌传播,保持了手术区地面的清洁。

2 无菌物品的管理

2.1 手术物品的有效灭菌 手术物品的有效灭菌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手术器械原则上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所有无菌包的内外均放置3 c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胶带,使用前认真检查是否变色,并按日期先后顺序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腹腔镜、膀胱镜、胆道镜等手术物品的灭菌采用2%戊二醛,浸泡时间≥10 h,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消毒液应根据使用的次数随时更换。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使用等离子低温灭菌器。

2.2 一次性手术耗材的管理 一次性手术耗材应存放于货架上,离地面30 cm,室内环境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含菌量≤200 cfu/m3,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一次性手术耗材的计划和领取,每日使用时检查外包装的有效期及有无破损,按日期先后顺序使用。

3 无菌管理

参加手术人员首先要有强烈的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正确的外科洗手是隔离医务人员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重要环节。正确使用无菌手术衣,它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以下、腰以上及袖子,医生同侧交换位置时应转身背靠背移动。正确执行手术区皮肤消毒,对手术区皮肤要作为带菌处理,虽经消毒,也必须严密覆盖切口粘贴手术巾,若为含碘抗菌粘贴手术巾更佳。注意保护切口,配合手术时动作稳、准、轻、快,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46]。严格控制参观人员,一般认为26 m2的手术间人员总数应控制在10人以内,参观人员不得随意更换手术间。在安排手术时原则上是已有创面的手术病人和有感染灶的病人不进入无菌手术间,一般是先做清洁手术,后做感染手术,凡感染手术用后的手术间和用物要经过消毒隔离处理。手术器械台与无菌台应保持10 cm以上的距离,无菌台桌布下垂30 cm以内为相对无菌区,30 cm以外均视为有菌区,无菌台面需覆盖4层以上的无菌单。无菌持物钳若为干罐,使用4 h后应予以更换。

4 感染监控

手术室的感染监控由院感科把关,统一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等每季度采样细菌培养1次,使手术物品表面的菌落数控制在≤5 cfu/m3,空气培养的菌落数控制在≤200 cfu/m3,洁净手术间菌落数控制在≤10 cfu/m3,若菌落数超标,应积极寻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术室由准备班护士负责每月1次做好上述各种监测并记录,为手术室的感染监控提供可靠依据。自备的高压灭菌锅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衍生物监测,培养阴性说明已达到灭菌目的。

5 废弃物分类处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外包装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终末处理的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每次手术结束后由专管保洁人员统一收集,并扎紧袋口,贴上红色的医疗废弃物标记送往医院感染中心统一处理。我们在洁净手术区和普通手术区分别放置由硬质塑料制成的黄色锐器盒,用于收集使用过的缝针、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利废弃物。锐器盒使用48 h后由专管保洁人员收集,并贴上标识送院感中心进行处理,从而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总之,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将手术感染率降到最低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丽娟,马丽嘉,杨明利.手术室无菌管理体会[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7(3):23.

[2] 李国琴.浅谈手术室无菌管理和操作[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9):83.

篇8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53-03

为分析清创缝合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笔者对2007年6月-2008年7月收治的300例外伤缝合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00例外伤缝合患者,其中男192例,女108例;年龄2.5-76岁。清创缝合后感染12例,无死亡。根据伤口的感染程度分:清洁伤口2例,污染伤口(有细菌污染而尚未构成感染)5例,感染伤口:5例。

2、分 析

2.1 清创缝合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2.1.1 患者患有原发性慢性未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癌症晚期,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物,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2.1.2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清创缝合后伤口易发生感染是已被广泛接受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这是机体老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的结果。

2.1.3 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换药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紫外线消毒不及时,消毒液配制不严格,清扫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换药室空气污染;缝合换药用器械如镊子、药碗、敷料、针线等无菌用品灭菌检测过程不严格,终末消毒不彻底,常伴细菌感染,导致缝合创面细菌感染。

2.1.4 清创缝合术:在清创缝合过程中,伤口清洗不彻底,消毒不严格,特别是污染伤口,如重物砸伤、摔伤等,伤口内存有异物及切口对和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条件;皮肤缝合时切口对和不良,结过紧可影响伤口的血液循环,使伤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机会等。

2.1.5 缝合伤口感染:主要是以接触方式传播。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接触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

2.1.6 留观时间:观察时间越长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较为集中和较易流行的场所,所以观察时间越长,受感染机会越多。

2.1.7 失血:通过临床分析缝合伤口感染的所有因素中,失血始终是缝合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伤口大失血多的患者,血容量不足,体质虚弱,该类患者免疫能力低下,是伤口感染的高危人群。

2.1.8 肥胖:许多学者认为肥胖患者伤口缝合后感染率增加。

2.1.9 引流条:伤口大,分泌物多,清创缝合时,不能一次全部缝合,需放置引流条,也是造成感染的因素。

2.1.10 温度:清创缝合后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体温在35度以下未予重视。实际上,持续过低体温对机体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导致出血增加;使代谢率降低,机体氧供减少,导致酸中毒;免疫功能损害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减弱,使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导致伤口感染率的增加。

2.1.11 抗生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2.2 护理干预

2.2.1 治疗原发病,增强患者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应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胸腺肽、转移因子等,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2.2.2 做好缝合前准备工作是降低缝合后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2.2.2.1 医务人员准备:缝合前后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因洗手是最简单方便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的双手是医院感染的媒介因素,也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坚持一个原则:清洁的手接触清洁物品,接触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以减少外源性感染。

2.2.2.2 缝合伤口准备:缝合前伤口要彻底清洗;一般先用过氧化氢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用无菌敷料擦干净周围污迹;污染严重伤口反复冲洗几次,再用碘伏棉球消毒。

2.2.2.3 房间准备: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地面湿式清扫,保持干净,操作台每周两次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房间每天用紫外线消毒,定期做空气细菌监测。

2.2.2.4 物品准备:仔细检查使用器械物品,如缝合包、换药碗、镊子、消毒棉球、针线、冲洗液等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以杜绝伤口感染生。

2.2.3 伤口缝合后护理:伤口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护和避免污染,促进早期愈合。护理方法: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周围有无红肿,询问患者伤口有无疼痛。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教育患者和家属认识适当的伤口护理知识;对患有可传播感染的伤口或皮肤污染的患者应实行相应的隔离;患有单纯疱疹及A型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工作人员治愈前不能接触伤口。对于创面小,不需要住院观察者,交代回家后伤口护理注意事项,随时来院复诊,换药。

2.2.4 及时换药观察引流条情况:每天专人换药可及时观察引流情况,如引流液减少,无感染,可以全部缝合,用碘伏棉球每天消毒换药,防止伤口感染。

2.2.5 保暖:患者缝合后保持环境温度,必要时可使用局部加温,如使用红外线、神灯,若四肢伤,可采用穿戴棉套保温。

2.2.6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伤口大小,污染程度,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药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换药依据。

2.2.7 加强留观室、换药室管理减少或限制人员流动是降低伤口感染的关键。在巡视和家属探望时间,环境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分别是58.55%和75.00%。加强人员管理,安排好开饭、换药时间,避免二者时间上的重叠,为营造一个“清洁”的换药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严重污染的留观室暂时关闭,并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对病房进行全面的细菌学检测,确定原有污染细菌肯定已被消除后,再重新使用该房间。

篇9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Personnel Played in Controling of Iatrogenic Infection.Luo Xue-Feng.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XiChang 615000,Si 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Recognize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personnel played 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and enforce varieties of rules and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risk of hospital infection.Methods Strengthen the cognition on role of nursing personnel and hospital infection . Emphasizing every detail to carry out various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s. Aiming at the existence of risk factors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the valid prevention controlled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Results in recent years,.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various monitoring on relevant nursing is 98.5% in our hospital.Risk factors of nursing related to hospital infection greatly decreased and zero ca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caused by nursing personnel.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hospital infection, education and recognizing the role of nursing personn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et up and amplify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rough the nursing personnel ,the iatrogenic infections can be preserved effectively.

【Key words】 nursing personnel ;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 role ; significance

医院感染的问题随着医学发展的日益突出,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是患者最密切接触者,是各项临床工作的执行者,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实施者,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监理者。近年来各种大量的资料证明,只要加强护理管理,严格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医院感染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1 强化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角色

1.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每年组织3至4次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特别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自已的角色从被动执行者到主动参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自觉规范地执行各项操作,保证各种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得到彻底地贯彻执行。

1.2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密切,是临床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者,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所以护理人员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具体实施者,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监理者。

1.3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实处。

1.4 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实际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 从细节入手,有效切断感染链

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但细节又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

2.1 环境 重视病区环境管理医院是一个特殊环境,有病人、陪护、医护人员及其它工作人员,细菌及易感人群同时并存,所以要加强环境管理,比如:清洁卫生管理,定期灭蚊、灭蝇、灭鼠、减少噪声、禁止吸烟等等,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环境。

2.2 病房管理 严格划分各个区域,作好易感人群的隔离工作,建立健全陪护及探示制度,坚持湿式擦地,湿式扫床,做好每日病房消毒及终末消毒。

护理人员的手 大量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每天的护理及治疗都是用手来完成的,所以极容易被污染也容易造成污染及传播。某些护理人员对洗手意识淡泊,在进行两项操作或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有的护理人员甚至在完成全部的护理治疗后才洗手,我院随机对护理人员未洗手、普通洗手、六部洗手进行了采样监测合格率分别为0%、50%、100%,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后及两患者之间都应选择正确的洗手方法,杜绝因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2.4 各种侵入性操作 在进行各种注射、导尿、气管切开及插管、吸入装置等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各种无菌用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将各项侵入性操作所引起的医院感染控制在最低范围。

2.5 消毒剂的使用 严格掌握消毒剂性质性能、使用方法、有效浓度、作用时间等也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应定期更换消毒液,注意使用频率,及时测定浓度添加消毒剂并作好记录,避免在使用中造成污染而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2.6 抗生素使用 在用药时掌握抗生素使用、性能、合理用药的方法、注意给药时间、次数、观察效果,为医生提供一些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也是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应注意的环节。

2.7 医疗废物管理 依法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按要求做好归类放置及无害化处理,做好登记随时进行检查防止医疗废物流失造成的污染。

2.8 无菌物品管理 按要求放置,定期消毒,检查有无过期物品有无污染物品并作好记录。

2.9 护理人员自身保护 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应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发生污染,如被针刺伤、病员血液及分泌物污染时,应按被污染的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避免医护人员造成自身感染或传播感染。

3 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送院感染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减少和切断感染源的重要作用,通过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及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控制医院感染强有力的措施,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我院近年来对与护理相关的如空气监测,物质表面监测、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使用中消毒监测均为合格,院感染率逐年下降:2005年4.35%至下降到2006年2.67%。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今年来未发生与护理人员相关医院感染的爆发。

篇10

1 护士长职责

1.1 护理人员管理:护士长做好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各项护理工作要靠护理人员单独去完成,而每个人的思想素质、护理质量、技术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又都关系到病房的护理质量,所以护士长必须担当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

1.1.1 做好各类人员的思想工作, 充分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段做思想工作:(1)年轻护士有理想、有抱负,上进心强,敢说敢干是他们的特点,但往往无从下手,要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提高业务水平,对他们的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其缺点耐心帮助改正。

1.1.2 中年护士家务重,学习上有困难,工作上往往满足于现状,要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帮助克服困难,有计划地布置给他们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的自觉性,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

1.1.3 高年龄护士身体素质差,工作中力不从心,但他们热爱护理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应尊重和发挥他们的长处,要求他们支持和协助护士长做好工作,尽量安排他们做教学,值班协助护士长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要求他们做好传帮带。

1.2 关心群众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每个护士的积极性,使病房风气正、心齐,除护士长以身作则外,还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婚姻、家庭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都要热情帮助和关心,要克服使用主义。

1.3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士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护士长要结合护理人员中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职业教育及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教育,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护士努力学习,做到应知应会,知识更新采用自学,结合本科的抢救任务组织技术练兵,病例讨论,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理论水平。

1.4 病房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搞好病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有效地、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的标准,是维护病房工作程序的保证,是护士长检查工作的依据,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系统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惯性运行,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度建立之后,护士长要督促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加以解决,提高管理水平。

1.5 护理质量的管理:

1.5.1 督促检查是落实制度的重要措施, 是护士长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工作进一步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 取得改进工作的主动权, 护士长在检查工作时要一分为二, 在未了解全面情况之前, 不 可轻率表态。要在掌握全部材料加以分析后, 再进行表扬和批评, 以达到启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如有的可在晨会上表扬, 有的在一定的会议上提醒同 志们注意, 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厉批评, 对偶尔发生差错的同 志要会后 个别帮助。

1.5.2 护士长检查工作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有计划的进行, 要把基础护理质量和技术操作作为检点。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检查, 如参加交班听取夜班报告, 床边交接病人时注意危重病人的晨间护理, 病人卧位, 床铺的平整, 皮肤和口腔护理情况, 各种导管是否通畅等。随同 医生查房,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体温单, 医嘱单的抄写情况, 护理记录, 表格书写质量, 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病情和对护理人员的反映、要求等。抢救危重病人时, 护士长要亲自参加, 协助护士工作时了解操作的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要示意纠正, 离开病人时再进行个别帮助。

1.5.3 护士长要特别加强差错事故的管理:

1.5.3.1 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教育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 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即我们的工作关系到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关系到千家万 户的悲欢离合。因此, 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工作要一丝不 苟, 严格检查对制度是对病人负责的具体表现。

1.5.3.2 利用出差错事故的教训和杜绝差错事故的经验, 随时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 结合本室工作进行讨论, 订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健全制度, 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1.5.3.3 抓住容易出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教育, 如遇到有疑问的问题时, 不 要先执行, 一定要问明情况后再执行, 防止主观臆断。节假日值班要精力集中, 注意安全, 不 可思想涣散;带领实习同 志要严肃认真, 不 可放任自流, 工作时间要加强巡视, 认真核对, 不 可麻痹大意;业务生疏时要虚心学习, 防止主观蛮干。交接班时一定要交的清楚, 接的明白, 防止工作脱节。

1.5.3.4 一旦发生差错事故, 护士长应了解情况分析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 认真处理, 及时上报并教育全体, 引以为戒。

1.6 病房环境的管理:病房是病人治疗、休养的一个重要条件,护士长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病房达到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的要求,保证病人有个良好的环境进行治疗和修养,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6.1 病房的清洁:清洁的环境能使病人心情舒畅,室内污秽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要想达到病房清洁的标准,护士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6.1.1 做好卫生员工作:明确卫生员职责, 订好周计划、日计划, 定时、定人、定则、保证清洁任务的完成, 护士长随时检查, 发现不 合格, 查明责任, 及时打扫以保持病房清洁。

1.6.1.2 加强对病人、陪伴、医护人员等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 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不 随地吐痰, 不 乱扔果皮纸屑, 不 在病房吸烟, 利用病人入院介绍时, 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时, 给实习进修人员介绍病房情况时, 巡视病房时等一切 机会进行宣传教育, 以达到共同 保持病房清洁的目的。

1.6.1.3 坚持医、护、工密切 配合, 分片包干, 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以达到病房卫生人人有责的目的。

1.6.2 病房整齐:

1.6.2.1 保持病房的整齐美观是护士长的工作内容之一, 病房的陈设力求简单、方便、整齐划一,护士长可通过检查护理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达病房整齐的标 准。

1.6.2.2 向病人、陪伴宣传, 多余的东西要及时带走, 不 要放在病房或床头上以免影响整齐美观。

1.6.2.3 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物品、家具要固定位置存放, 力求整齐美观, 使用方便节力, 医护人员要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 可利用晨会表扬好的同 志, 督促差的同 志, 做到保持各室整齐美观。

1.6.3 病房的安静:采用有效措施,避免一切噪音,教育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巧,低声说话,不穿响底鞋;对新入院的病人、陪伴宣传,不要在病房大声喧哗、走路、开关门窗要轻,保持病房肃静,探视时间设专人巡视病房,严格掌握探视制度,午休与熄灯后,尽量减少治疗处置,以保证病人休息,对门、窗、椅、凳、推车等要采取消音措施,如桌、椅脚钉上橡皮、轮轴加油、专人负责定期维修等。

1.6.4 病房舒适:可以给病人安逸的感觉,有利于心身休息,病房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电源、防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定点存放,并有安全措施,用氧要做到四防,剧毒、麻药品标志明显,专人保管,交接认真。昏迷、烦躁、抽搐病人要加床档,地面保持平坦无水,防止病人滑到,避免坠床、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1.7 病人管理:病人是护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要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护士长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入院指导,介绍住院须知,作息时间,病房的设备及有关制度,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医院生活。在贯彻各科制度中取得病人及陪伴的密切配合,是管理好病房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1.7.1 危重病人的管理:护士长应将危重病人放在首位,在人力安排、病房布置、药械用品的配备上都应首先保证危重病人的使用,危重病人病室应设在护士长办公室附近,室内备有急救药品用物,并经常检查保证使用,该室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保证工作质量,并有专人管理,便于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要点,指导病人注意事项,如近视、定时变换、绝对卧床休息及活动的意义等,以取得病人合作,解除病人思想顾虑,有利恢复健康。

1.7.2 一般病人的管理(二、三级病人):以病室为单位,将病人组织起来,指定病人组长协助病房管理,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及组织病人学习,宣传有关制度及卫生知识,并听取病人意见,密切公休关系。

1.7.3 出院病人要进行卫生宣教, 针对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 指 导如何预防及护理, 鼓励病人适应活动, 锻炼身体, 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复 发。

1.8 药品管理:

1.8.1 根据护理单位病种特点, 规定常备 药品, 用后及时补充, 保持常备 数量, 不 短缺, 不 积压。

1.8.2 药品要按性质妥善存放, 如、剧毒药及贵重药专人加锁管理, 急救药要有专人负责定点放置,用后及时补充,生物制品应放在冰箱内。

1.8.3 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药瓶标 签要清楚、药名、剂量、剂型要准确, 数量不 对及时查找, 质量不 合要求如变质、变色、沉淀、潮解或标 签不 明不 能使用, 接近失效期的应取出与药房对换。

1.9 膳食管理:饮食是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尤其对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等的饮食对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护士长要教育护理人员重视病人的饮食治疗,开饭前给病人洗手,安排好病房环节,组织好人力,准确分发饮食,使病人能吃到热饭,结合病情向病人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合作,鼓励病人按医嘱进食,使病人得到足够的营养。督促卫生员做好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护士长随时征求病人对饮食的意见,及时与营养科取得联系,以便改进饭菜花样、味道,增加病人食欲,保证病人营养。

1.10 物品管理:护士长要做好物品管理,首先要对工作人员及病人经常进行宣传教育,树立爱护国家财产的新风尚。建立管理制度,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各种物品建立帐目,专人负责管理,重点存放,定期清点,要求帐物相符,注意保管维修,日常用品要认真交接班,如有损坏需及时登记,并办理报销或赔偿手续。对管理好着进行表扬,差者批评,丢失、损坏者及时处理。

2 护士长的管理方法

2.1 护士长日常工作管理办法

2.1.1 日常工作的检查:每日检查两次交接班报告, 一般下午下班之前检查白班交接班 报告, 早晨上班之前检查夜班报告,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1.2 重点抓好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随同 医生查房时, 查看护理表格的填写情况, 房间卫生整齐情况。

2.1.3 护士长单独巡回病房时, 了解危重病人和新病人的护理情况, 病室内是否清洁, 征求病人意见, 检查卫生, 作好病人思想工作。

2.1.4 协助护士工作时, 了解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示意纠正,而 后进行技术指 导。

2.1.5 对出现的差错要认真组织讨论, 分析产生原因, 引导大家接受教训。

2.2 护士长在检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对出现的问题用两分法分析, 不 要轻率表态。表扬批评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恰如其分, 要符合事实, 注意效果。

2.2.2 检查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 以推动病房工作的开展, 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

2.2.3 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需要推广的经验要大力宣传, 需要吸取教训的要在一定的会议上谈,提醒大家注意,对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批评,对偶尔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进行帮助,能在会议上讲的不在背后议论。

2.3 护士长改进工作中掌握的问题

2.3.1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结合病房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改进工作,首先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向科主任、护理部汇报,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争取后勤部门的配合。

2.3.2 对病房各类人员(医生、护士、卫生员)层层开会进行思想发动, 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物质准备, 把改进工作的意义措施让每个同 志充分了解, 成为大家共同 关心的事情, 使每个同 志都成为改进工作的骨干力量。

2.3.3 把骨干力量首先发动起来, 进行有计划的组织, 配合护士长的工作。

2.3.4 新的工作开展后, 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护士长及时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发生意外。

2.4 护士长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中应做的几项工作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护士长应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4.1 护士长要认真学习医院护理分级管理的意义有关规定和各项指 标 要求, 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准备 工作。

2.4.2 结合本病房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 利用有利时机,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为医院分级管理, 做好思想准备 。

2.4.3 有计划的、有目的地组织业务学习,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 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篇11

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日益复杂和医院感染控制的深入发展,对手术室洁净程度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洁净手术室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今医院手术室建设的主流。而控制院内感染则是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职责。在监控工作中,卫生清洁工作是最基本环节, 与质控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对手术室内卫生员的管理非常重要。

1 卫生员管理中常见问题

1.1 个人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 我院手术室卫生员共6名,最高学历为高中,其余均为初小,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各方面能力包括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均较差,责任心不强,对手术室卫生要求不理解,自我防护能力较低。

1.2 缺乏管理规章,岗前培训欠缺 因为洁净手术室近几年才迅速发展,对卫生员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考核方案等缺乏,洁净手术室环境特殊,后勤管理科室难以对招募的卫生员进行统一岗前培训、考核,几乎全部交由科室自行管理,而手术室在手术多,任务重的情况下难免疏漏。

1.3 工作缺乏积极性,人员流动性较大 手术室卫生员都是临时聘用,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平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责任重,但是工作待遇低,因此工作缺乏积极性,一旦找到更好的新工作或出现问题时就会立即辞职,致使人员更替频繁,导致日常工作很难到位。

2 应对方法

2.1 选择合适人员,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选择具备一定沟通能力,有一定文化基础,能理解手术室工作性质,能迅速掌握相应技能的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卫生员来自社会的不同层次,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手术室清洁工作大多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清洁、消毒工作是否到位很难从表面看出[3]。所以,对卫生职业道德教育要放在首位。在培训时,,采取谈心等具体形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专人负责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 选拔科内沟通能力强,善于管理的护士对卫生员进行专门培训。具体如下:岗前培训的重点是职业道德,基本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清洁、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等。根据手术室卫生员的年龄、文化水平特点分类培训,让其学习手术室相关知识,要求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以利于其接受。卫生员的工作以清洁为主,对其讲解清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抹布、拖把的浸泡、消毒方法,感染手术后的处理等。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正式进入工作后还需要由老工人负责传、帮、带,随时解决问题。另外,每月为卫生员讲解有关无菌操作和感控方面的基本知识,强化其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预防交叉感染中发挥积极作用,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2.3 制定卫生员工作流程图,建立奖罚制度 对卫生员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安排日常和周末工作,责任到人同时把每一位卫生员员包干范围制定表格,给予评分。对各项工作顺序制定详细流程图,便于卫生员掌握工作方法。每周定期专人检查与平时护士长突击检查相结合,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对于工作不努力、检查不合格者扣除工资或予以辞退,,以加强清洁工人的责任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2.4 关心卫生员生活 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同时应以尊重为前提,注重管理方式,不歧视、不排斥、多关心,视其为科室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及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了解卫生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事的关爱,逐渐将自己定位于手术室的重要成员,树立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2.5 指导卫生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卫生员承担着清洁、消毒工作,与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接触较多,告知其洗手是切断交叉感染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之一,强化其洗手意识,传授“手卫生”知识,;教会其合理应用手套做好自我保护,教会其7部洗手法。对无防范意识的卫生员要重点讲解污染、暴露的危险性,增加其警惕性,促使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3 讨论

洁净手术室控制感染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 不仅需要医生、护士积极参与,同时需要卫生员的积极参与。而卫生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护理员管理,提高他们整体素质,对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每个手术室护士应尽的义务。

参 考 文 献

篇12

2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检验中心生物安全规划

2.1设计和布局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筹建过程中以建立“绿色医院”为目标,医学检验中心的设计布局经过了科学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其总建筑面积约2400m2,这为合理的设计布局奠定了基础。

2.1.1区域划分检验科的区域划分极为重要。合理的划分清洁区、轻度污染区、重度污染区,可以有效避免病原体的交叉污染,同时为保护工作人员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区域划分严格按照不交叉原则。清洁区主要是会议室、办公室等;轻度污染区主要是生化仪区、血液区、血片室(血片室紧邻血液分析流水线)等;高污染区主要是微生物室、真菌室、PCR室,并且汲取了香港的经验,把具有感染性的免疫项目(如乙肝、HIV等)设置在重度污染区内的感染免疫检测室和HIV室进行。

2.1.2三流分离人流、物流(样本、试剂等)、信息流做到完全分离。人流包括患者和医生,医生进入医学检验中心须先从东南的出入口进入清洁区,再通过更衣缓冲区进入轻度污染区的检验大厅,如果需要进入高污染区的微生物科(HIV室、微生物室等),则需要再通过一个缓冲区。针对样本流,在等候厅处专门设计了标本收样室,体液室设计在紧邻位置,并置有4台通风柜。患者及送标本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检验大厅,只能通过北面的感应门进入等候厅。标本均通过标本传递系统进行传递,废弃标本被汇总到污染区。污染区内设有废弃物处理区,并配置卧式双扉灭菌锅、高压灭菌锅、烘箱等设备。试剂等耗材由北面专门的试剂耗材入口进入,送货人员不能进入检验大厅,由工作人员接收后送入紧邻的试剂室。信息流采用适合本院要求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及医院信息系统(HIS)。

2.1.3环境设计(1)水、气、光照、恒温系统等设计了专门的纯水机房,放置中央纯水系统,并预留供水管道及排水槽,所用到的各类管道、线路(电线、网线、电话线等)均在装修前埋入地板下、墙中或天花板中的专用通道内。采用透明的防火玻璃取代传统砖墙,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及开阔的视野。设置中央空调(清洁区)与独立空调(污染区)2个系统,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湿度保持在55%±5%。利用空气净化装置保证高污染区的空气洁净度是万级,轻度污染区的空气洁净度是十万级。使用负压对空气质量进行控制,在污染区是-10帕斯卡大气压,整个检验科是-5帕斯卡大气压。(2)墙角、地板、门、手部清洁设备及标识的设计。墙角都是圆滑角设计,采用更易清洁的无缝隙的橡胶地板。各区域之间设置感应自动门,各个检测室均设有门禁系统,设置了感应洗手池、烘手机及洗手液。各个区域出入口提示标识随时提醒工作人员及患者提高警惕,杜绝生物污染。

2.2制定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7的医学实验室-质量、能力专用要求ISO15189文件及ISO15190文件规定,完成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标准作业指导书以及各类记录表的制订与完善等工作。

2.3专业培训及建立健康档案

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卫生习惯。进入清洁区更衣换鞋换衣,实验操作中戴防护手套、口罩、防护镜等,不在工作区域内饮水、进食等。同时,对新进员工进行了入职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

2.4购置防护设备

购置足量的生物安全柜、紧急喷淋设备、洗眼装置、感应水龙头、烘手机、专用工作鞋等,这些安全装置可以有效保护操作者、实验室环境及标本不被污染。检验中心购置了足量的淋浴洗眼器、桌上洗眼器、紧急淋浴器、双门互锁不锈钢传递箱、生物安全柜、通风柜、感应水龙头、烘手机、洗手液及万向排烟槽等安全装置,并使其得到合理的使用。

2.5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

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类存放,然后集中无害化处理。废物处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并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其中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员签名等项目,实行密封化、标志化、无菌化管理,杜绝乱丢、混放等现象,确保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要进行高压灭菌,严格杜绝医疗垃圾未经消毒灭菌处理而流出。

2.6检验报告

医学检验中心通过多种方式检验结果。患者可通过报告单自助打印系统获取,也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生工作站或护士工作站以及门诊查询工作站查询,还可通过网络、电话查询。

3效果分析

通过规划与实践,现我院检验中心已实现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布局合理化,供给信息化。并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2011年度争创绿色医院建筑示范工程”先进单位。

3.1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完全分离。经过严格训练,工作人员均能认识到检验中心分流要求的重要性。如标本、试剂、耗材等不会被直接送入检验科内,医疗废物严格分类丢弃并保证消毒灭菌后从废物通道运出,不同工作区域的检验科人员能按照出入路线流动等。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人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如不在工作区域内随意接打电话、进食饮水,进入特定工作区域时穿戴好防护用具等。由于每位工作人员都参与了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的编写,因此能严格按照SOP文件执行操作。

3.2布局合理化

检验中心充足的面积为更合理的设计布局奠定了基础。合理的划分清洁区、轻度污染区、重污染区,可以有效地避免病原体的交叉污染,同时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合理的空调净化系统设置,使各操作区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目前,整个检验中心的空调净化系统已经通过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认证。同时,也成功将感染性免疫检测项目(乙肝、HIV等)归类于微生物科,此举乃国内首创。此外,按照规划,较好地处理了水、电、光照等问题,营造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

篇13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显著减少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有效地切断直接接触传播途径。因此,手卫生将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靠的措施之一。近年来,医务人员自身的手部卫生得到了重视,但忽视了患儿及陪住家属的手卫生。

 

有研究监测发现,清洁前患儿手卫生合格率为4.2%,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微球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情况和行为特点,如果不重视患儿及家属手部卫生极易引发医院感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15日一2015年6月30日本科住院患儿共12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8例,年龄4个月9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6〜1.2)岁。

 

1.2结果通过自制问卷对124例住院患儿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有吮指习惯或用手直接进食的患儿有28.2%,其中用手进食患儿有12.5%,能做到每次进食前洗手或擦手,吃奶患儿家属喂奶前洗手的只有30.2%,1d洗手少于5次的高达75%.而且由于住院环境和治疗等因素影响,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率极低,不足5%。

 

2影响因素

 

2.1医患双方都对患儿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洗手能动性较差。

 

调查发现67.7%的家属认为手不会传播疾病。很多家属只有发现患儿手部被明显污染物污染后才会洗手,在输液治疗期间很多患儿都有进食零食的习惯,大部分都是用手直接进食,很少有人洗手或擦手。很多家属洗手时也不能掌握有效洗手的方法。输液、治疗等导致患儿活动受限不能做到用流动水或新水洗手,更有患儿因不方便,不管吃不吃东西从不洗手。

 

2.2儿科的特殊性使患儿的手较成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传播病菌。

 

首先,患儿的大小便管理困难。有些家属及患JL卫生习^惯较差,经常随地大小便,不穿纸尿裤或纸尿裤随处乱丢,极易造成床单位的污染。尤其是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排泄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很容易通过患儿的手接触传播发生胃肠道感染,这也是本科住院患儿肠道感染率发生较高的原因。其次,儿科患儿处于婴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生理习惯,比如年龄较小的患儿有吮指的习惯,能自行进食的患儿有用手直接进食的习惯,能自由活动的患儿喜欢四处活动等。再次,普通儿科病种较复杂,病情变化较快,有时不能有效进行隔离。这些都增加了手部感染病菌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医院感染。

 

2.3洗手设施的不齐全。

 

首先病区统一配备的洗手池不适合可自行洗手的患儿洗手,洗手池对儿童来说高度较高,没有自动感应水龙头,不便操作,也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而且水池旁没有防滑等安全措施,这就需要家属全程协助,这大大降低了洗手率。其次月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干手物品(如热风干手机)很难到位,大部分家属都选择毛巾擦手,有调查研究表明,擦手毛巾是环境中一个储菌源,其染菌量为100%,而且医院很难做到对干手毛巾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这很容易使洗净的手再次受到污染。

 

3护理对策

 

3.1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很多致病菌都可以通过手进行传播已成为共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近年来很受重视,但忽略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手卫生,尤其是儿科的特殊性病菌更易通过手传播,所以要提高患儿的手卫生状况,首先就要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这样才能给予患儿及家属手卫生方面的指导。

 

3.2加强病房管理,提供一个相对清洁的住院环境病房应设置一个纸尿裤垃圾箱,避免纸尿裤乱丢。床单元被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更换。严格隔离措施,不同疾病分开收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接触传染的疾病更要做好隔离措施,要求有醒目标识,做好床边隔离,必要时进行单间隔离。对可自由活动的患儿避免其乱窜病房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护士要给家属交代清楚,给患儿安排专门的活动场所。

 

3.3完善病区洗手设施保证每个病房都有洗手设施,洗手设施设置在厕所旁,便于洗手。洗手装置周围应有醒目的洗手提示。有条件的可以配备适合儿科的洗手池:高度适宜、自动感应水龙头、水池面积较大、水池周围地面有防滑设施,防止患儿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对病房的洗手装置定期检修,有损坏及时维修,保证洗手装置的有效使用。每个病房配备一瓶快速手消毒剂方便正在输液治疗等活动受限的患儿洗手。

 

3.4做好基础护理定期(如三餐前)检查患儿的手卫生状况,督促其及时整改,发现长指甲及时修剪。另外要做好晨晚间护理,护士可通过晨晚问护理向患儿及其家属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讲解洗手时的注意事项,使其更好地掌握洗手方法。对手上有留置针的患儿可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3.5加强手卫生相关健康教育。

 

3.5.1进行健康宣教首先要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儿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肠道感染次之,在检出的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为最多,然后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上的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克雷伯菌属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该菌在正常人口咽部的带菌率为1.0%6.0%,是很多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也是条件致病菌,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都有本菌存在。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如肺炎、腹泻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手进行传播,使家属明白病从口人的道理。

 

3.5.2向患儿家属讲解几个一定要洗手的重要时刻:①进食前,不只是吃饭前,更要注意患儿吃零食前一定也要洗手,吃零食时更多的是用手直接进食的;②家属喂奶前也一定要洗手,避免污染的手污染奶嘴,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使婴幼儿食人不洁饮食;③大小便后要洗手,尤其是更换纸尿裤后要立即洗手。

 

4结论

 

住院患儿及其陪住家属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应加强他们的手卫生管理,同时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陪住家属及患儿重视手卫生,能自觉提高洗手的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手卫生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