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9: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其受教育水平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数大幅度增加,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等。但在农村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因素
第一,书籍资源的匮乏。农村普遍缺乏书籍,因此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高质量并且受小学生欢迎的书籍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家长们只会给孩子买一些学习用的辅导书籍,书目单一,强迫孩子学习文化课程,扼杀了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课外书籍比较昂贵,使得很多小学生负担不起课外书籍的费用,只能望书兴叹了。
第二,读书时间的缺乏。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老师和家长经常给学生留过多的作业,让他们把时间耗费在复习资料的完成上面,面对如此紧张的学习局面,课外书籍的阅读成为一种难以实现的目标。
第三,读书兴趣的缺失。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兴趣的缺失,使他们不重视阅读课外的书籍。除此之外,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觉得乏味枯燥的文字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因此他们的课余生活被电视和网络等牢牢占据。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要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解决。首先,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来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张贴读书的标语和名言,在学校醒目的位置设置推荐新书的专栏等,让学生受到熏陶,逐渐爱上阅读课外书籍。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举办课外阅读的演讲比赛,或者举办课外阅读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适当奖励学生,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愈加浓烈。第三,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热爱读书的名人轶事,树立榜样,也可以表扬一些热衷于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在家里鼓励孩子多阅读,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建立课外阅读的机制
首先,学校应该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需要有关部门给予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比如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还有课外书籍的购置。除此之外,这些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全面向师生开放,不能使其成为摆设。体现课外阅读的开放性。比如,可以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并且由专门的负责人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使其条理化和系统化。其次,要营造热爱读书的氛围。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并和教育、文化、法制等部门联手,当然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读书的环境,形成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风气和氛围。在这里,家长应当发挥模范作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为学生营造全面的读书氛围。第三,应当建立和完善课外阅读的效果评价机制。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读后感、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心得等方面,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进而得到充分的肯定。通过效果评价,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读书应当有所选择,如果无选择性、无目的性的阅读,不仅没有益处,还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选择有益身心发展的书籍作为课外阅读的对象,比如可以选择与课本课文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或者班级统一订阅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益。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句应当查阅工具书:遇到优美的语句标注出来并且摘抄下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多方面的配合。同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名人轶事,对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我们渴望读自己喜欢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我们开始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而主要在于从中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班级图书角则充分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要求,因樵谕际榻嵌潦椋形式上有别于课堂,体现一种休闲与放松。在课堂中的许多时间里学生总是抬头挺胸,坐得端端正正,一堂课下来身体会觉得很累。可是,在图书角阅读时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去读书,不必像上课那样坐得规规矩矩,可以席地读、倚墙读、站着读、坐着读,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读,让阅读成为自己在班级休闲时候的一份美味快餐。而且学生能够通过图书角看到更多的新书,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读书。
二、班级图书角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不多。很多学生的课外书籍大多是《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同步作文》之类的作文辅导书,而这都是学生买来模仿写作文用的。只有少数学生有《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科学世界》《故事大王》等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篇目。二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的阅读时间肯定没有,放学后不是被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所占去,就是由于处理不好学习、读与玩的关系,白白地浪费了时间。一般每个学生都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针对以上情况,所以在每个学期开始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百本书,通过班级图书角,学生轮流交换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图书。为了更好地维护图书角的书籍,老师布置好专人负责保管、借阅。所以,有了图书角后,如何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来供课外阅读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图书角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取书来读。每天早晨、课间、放学前后、自习课都可以是读书的时间。比如,课间十分钟学生便可以到图书角阅读课外书;每天中午放学回家,老师可让学生把图书角的书籍借带回家,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既扩大了阅读范围,又保证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阅读量。
三、阅读图书角的书籍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读书方法
为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读书效果,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老师要组织学生使用好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会选择图书,会写读书笔记引导他们把书本上那些精彩的字、词、句、段、篇,或读后感记在笔记本上,以丰富写作语汇。围绕学生阅读的重要书籍,定期开展好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的征文进行展评,以激励学生参加阅读的兴趣。还要定期开展名书推介活动,向学生宣传介绍新购买的图书,增强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另外,我们知道读书的兴趣在于培养和引导,老师如果在教室里陪着学生一起读书,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外,也能了解学生读书的动态,对不爱读书的学生加以引导;学生读书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为他们解惑答疑,同时针对他们读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面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来提高他们的读书效果和读书效率。
总之,班级图书角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成为学校图书室的重要补充,运用好班级图书角,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为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在班级里进行环境布置,在教室设计一块交流展示牌,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每月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校报上发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从我在班级设计了交流展示牌后,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很快的提升。其次,制订班级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给学生推荐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根据学生读过的书,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如,“三国人物评论会”“西游故事会”“我最喜爱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再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我校的每个班级配有书橱,但基本是摆设。我在班级里举办了“课外书展览会”“人人捐一本书”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二、选择有内涵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书籍,却忽视了书籍的内涵。又因为家长给孩子阅读的东西偏重于教辅资料,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读不到真正应该读的书籍。因此,指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激发阅读兴趣,亦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如,根据课文来介绍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一部分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有趣味性的课外书。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五年级学生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还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我们可以将自习课设计成阅读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
最后,要安排恰当的阅读量。每个学生的精力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相反,有些学生就可能少些,内容肤浅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三、家人共同阅读,打造和谐氛围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内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课外书;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花大把的钱去装修富丽堂皇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室,却不为孩子提供一个宁静温馨的阅读环境;还有的家长为孩子选书有很大的盲目性,只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针对以上问题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1.多渠道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益处的认识,将班级的阅读计划告诉学生家长,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益处。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从而愿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观看学生的读书成果,改变家长观念
邀请家长观看学生的“读书评论会”“我最喜欢的故事”“我最喜欢的诗歌朗诵会”等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并非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从而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
3.“亲子阅读”,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指出:“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的作用还大,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我校部分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1.不喜欢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的112名学生中,69.6%的学生认为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的占9.8%,不喜欢的竟有20%以上。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不少课外书,但它们却一直堆在案头。有的还是崭新的,上面却积满灰尘;有的破烂不堪,却只看了前面部分章节,然后跟一大堆玩具躺在一起。他们宁愿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动画片或打游戏上。据他们所说,看《西游记》的名著还不如去看电视剧,看儿童文学书籍还不如去玩QQ空间、手机微信、电脑游戏。
2.没时间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天能抽出半小时读课外书的只有25%,每天能读一小时的更是屈指可数,还有31.3%的学生每周读课外书的时间竟然不足1.5小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原因,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的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甚至课后时间,都用在了名目繁多的特长培训或各科的课外补习上,孩子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速度太慢,磨磨蹭蹭,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也是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的。
3.看课外书的面窄
在被调查的喜欢读课外书的69.6%的学生中,情况也不理想。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称之为“喜欢”的却是一些不正规的漫画书、图画书,原因是不用动脑筋、通俗易懂、搞笑。按理说,小学生看一些健康的、图文并茂的书是不错的。可是,现在市场上却充斥着一些不法商贩出版的粗制滥造的小人书、日本漫画书。书中竟然把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改编成现代社会笑话,语言既粗俗又充满暴力。孩子们常读这种书籍,久而久之,不仅感受不到文字带来的乐趣,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会效仿书中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健康的心灵变得扭曲,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家长一听说要读课外书,就会说:“买了很多了。”其实他买的要么是作文书,要么是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以至于许多孩子到小学毕业了,也没碰过过四大名著等大部头的书。
4.看课外书囫囵吞枣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只会关注文中的故事情节,读完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大多数学生虽按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是只不过到《好词好句》中去摘抄几句应付老师而已,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本好书如果没有去精读品味,就领悟不到书中的奥妙,吸收不到书中的精华。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改变他们课外阅读现状刻不容缓。
二、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部分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都是缺乏阅读兴趣,他们普遍没有感受到与文字亲密接触而获得的,更不明白看书所获得的知识、情操、趣味是看电视远不能比的。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都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家庭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从很大程度上讲,都是与家长的重视度分不开的。家长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是你读他听。对于家长来说,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先从读给孩子听入手。孩子坐在那儿玩,或躺在床上准备睡,家长把一些有趣的、富有悬念的长一些的故事念给孩子听,孩子听得入神了,还想要听时,你借机抽身,告诉他你有事,要不然自己看会儿。慢慢地,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是创设氛围。家长们为了孩子,适当改变一些休闲方式。茶余饭后或做完家务后,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看报,可各自读各自的,读完之后,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读报心得。
三是选购书籍。家长要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书籍。比如,女生比较喜欢看公主、王子、天使、小精灵的故事;男生则更喜欢看侦破、探险一类的书籍。家长购书时要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同时,家长可以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孩子选购适当的书籍。低年级孩子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家长可以为一二年级的孩子选购《宝葫芦的秘密》《小巴掌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注音版的书籍,还可以选购一些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百科全书》注音版等。中年级可选读一些经典的有趣的叙事性作品,如:《皮皮鲁传》《草房子》《爱的教育》《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苹果树下的外婆》等。而高年级可选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伊索寓言》以及四大名著少儿版等。
(二)学校的影响
对于老师来说,应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是拓展激趣。拓展激趣就是教师通过设置悬疑、引发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由课堂上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课外的其它文章或书籍。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为教师们提供了不少契机。如学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解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可趁机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相机让学生去读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学了《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可相机推荐学生去读英国王尔德的童话。
二是环境激趣。环境激趣就是教师在学校要制造一种适应阅读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学习环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往往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熏陶浸染着其中每一位成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强烈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图书借阅制度,做到“每生一卡”,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栏,譬如“我读书,我快乐”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走近鲁迅先生”、“我在童话中畅游”、 “祖国上下五十年”;在走廊上悬挂著名作家、科学家等名人的画像;书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等。这样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班级,每个班都要成立图书角,并派专人专管,鼓励大家把家中的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阅读乐趣。另外,还可在班级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 “课外知识竞答”、“三月书香月”、“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会”、“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 “读书笔记展览”、评选“小书虫”、“名著品评会“等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是授予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一年段的学生主要教他们“指读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学会拼音和少量的汉字,“指读法”要求他们用手指指着文字出声地读。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读书不至于“添字漏字”,吞吞吐吐读不清楚。二年段的学生也不宜讲授过于复杂的读书方法,但要求学生能按词语或词组断句、停顿,而不要把一个词读“断”了。但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默读法、略读法。有的学生不会默读,要不就是小声读,要不就变成了“唇读”,即动嘴唇读。这都不对。默读,讲究的是“用心去读”,它是阅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最为广泛。默读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同学之间不用互相干扰,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所以阅读速度快,便于更专注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口渴,易于持久阅读。中年级的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用圈点和摘录的方法。主要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地方。而五六年段学生的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则可教他们精读法、跳读法或速读法等。精读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部分进行精心细致地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思考。而对于那些长篇的文章,就可以摈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抓住关键性材料,把精力放在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或最重要的内容上,进行“跳读”或“速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鲁迅曾经也说过:“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高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采用“圈点批注”法、写读后感法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作品的内在涵义。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一起努力,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兴趣,是学生阅读走向深层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整个读书活动缺乏一定的兴趣,参与活动只能停留在表层,特别是在升学考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活动时间难以保障,必然会影响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读书活动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解决好书的问题
首先,与家长达成共识,开学初给所有的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附上教育部推荐的一些中外书籍的目录及自己向学生推荐的一些课外书籍的目录,提倡学生及家长自由购书,有目的、有计划分批购买当前要读的书籍,丰富学生手中的书籍。其次,开展“走进图书馆”或“走进书店”的综合性活动,鼓励学生在图书馆或书店过“周末”。第三,与其他班级建立伙伴关系,互借书籍,实现图书共享。这样学生有了书源,读书的内容在一段时间内也可以达成统一,便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解决好读的问题
主要以“三课活动”的形式探究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上好“名著导读课”。每一周(或两周)选取一部名著或其中一个章节进行赏读,目的使学生正确、深入地把握名著的内涵,领会作者的精神实质。其次,上好“读书方法指导课”。多数学生缺少阅读文学作品的良好方法,读书活动难有好的效果,教师选取作品作为实例,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读书方法,明确读什么、怎么读、读后做些什么事等,必要时进行示范,展示教师品读的过程及读后成果,规范学生正确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第三,上好“读书活动展示课”。课堂上开展读书会活动,每两周安排一次,一个学期安排七次左右。教师事先制定计划,确定读书会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读书计划表在学期初交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明确本学期必读的书有哪几部及读书会活动的具体时间等,便于学生提早借阅,在本学期读书会开展之前,把相关书本读完,并做好读书会上要展示的内容、发言等准备工作,开展读书会交流,畅谈各自的读书体会和感想,展示各自读书积累和成果,分享他人的读书乐趣和思想等。活动时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全班集体活动,可以由学生组织分小组进行活动,也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单独进行活动等。
四、延伸读书内涵
学生开展读书会后,组织小组内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把每个学生的读后感、读书会散记、交流时的精彩发言、读书日记、摘抄等分小组摘录下来编辑成手抄报,并对每一期的读书会活动分小组打分(包括读书会的组织、交流时的发言、手抄报的编辑等情况)。班内小组间进行评比,期末在班内或校内公开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及评比结果。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结合读书的实际情况开展朗读赛。展示读书日记、编演作品剧等活动。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仅仅在于读书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成果之中,还在互相交流过程中的所得到的收获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深层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8-0062-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FGS~FG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2012年秋季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对本校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被抽查的800名学生中,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只有150名,占总人数的18.7%;不阅读课外书的有258名,占总人数的32.3%;无聊时阅读课外书的有312名,占总人数的39%;阅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只有48人,占总人数的6%。真正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少,加上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很重,我校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呈下降趋势。这种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及能力呢?笔者在实践中做出以下几点尝试:
一、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
语文课除了按照教学大纲把课本中的课文完成之外,还要以作业的形式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这些任务必须与课文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阅读这些课外的文学作品。如教学《观沧海》一文,讲到曹操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时,就有学生问:“电影《赤壁》中的曹操是个大奸臣,文章中的曹操为什么不一样呢?”我马上向学生提出:“曹操到底是个小人、诗人,还是一代枭雄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寻找答案吧!”我成功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阅读之后,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里面的人物、情节。这节课,成功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多角度打造阅读氛围
桂林阳朔街上的老太太都懂英语,这是为什么?因为到阳朔旅游的外国人多了,交流多了,氛围浓了,自然使老太太们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阅读课外书籍也一样,需要有氛围。于是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角度地打造阅读氛围。
一带领学生去阅览室阅读
对于好动一些的学生,一个人安静地阅读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于是我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带领我教的班级的学生去学校阅览室博览群书。在我长期不懈的努力之下,我所教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去阅览室看书的习惯。特别到了周末,阅览室成为了人气最旺的地方。
二推荐使用电子书库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县城的中学,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我把学校电子书库里的优秀作品拷贝出来,让学生用U盘拷回去,在家里自行阅读。电子书库里面的书籍可以用多种形式去阅读。如它可以用播放器播放,让学生只要用耳朵去专心聆听就行,不需要看着屏幕,拖动鼠标。电子书库还配有一些精美的照片以及一些经典的电影,学生可以看电影、读书、看照片,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学生自己家的书籍不看,对拷贝回去的电子书库反倒认真阅读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
三利用QQ群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
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学生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QQ群,由群主负责日常事务。学生加入QQ群的目的就是为了聊天,由一个小圈子组成一个大圈子。我则充分利用这个班级QQ群,让学生在群上发表读书心得或者推荐好书。如有读书的疑问与困惑,可以在线上与我交流,或者把读书心得发到我的QQ邮箱里,我会及时点评。班级网络QQ群的作用扩展了,不仅可以聊天,还为班上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邀请学生作家开讲座,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一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发挥明星的作用
在我们县的文化战线上,活跃着一些文化名人,他们经常开展文学活动,并组建有文学社。我鼓励班上爱好文学的同学申请加入文学社,其中一个学生还成为了该文学社的成员。他经常在刊物上发表作品,引起我班学生的轰动。我抓住时机,邀请了我校毕业生叶可可来我校开讲座。叶可可是广西作协会员、广西朝霞工程少年文艺人才,出版发行了《我的梦》《风铃草》《彼得青蛙历险记》《阿贝的学习时代》《守林人散记》等五部书。在她的讲座上,我们请她谈了课外阅读对她写作的作用,阅读什么样的作品,以及怎么写作。讲座结束后,我及时把叶可可的作品发给班上的学生阅读,又一次激发了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个学期,我结合教育系统开展的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活动每个学期都有,有的语文老师通常是让几个写作能力好的学生写几篇文章应付了事,这种做法会打击班上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展课外阅读这项活动。如我校开展的“《感念亲情,点亮心灯》读书征文赛”“‘国学进万家’读书征文大赛”等,我都会把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秀作品选送上去当这些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时,就会获得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这会使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这些只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当前语文课教学的现状做出的一点点尝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正如著名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重要的途径。”我愿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竭尽全力。
二、改善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也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阅读能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提升,没有兴趣作为依托,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中学生的阅读范围有限,对其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品位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倾向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培养其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从多角度指导和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或给学生推荐书籍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兴趣培养及视野扩展,既要广泛涉及,又要精选书籍,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前提下,为学生推荐与其知识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刺激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求知欲。(2)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日常教学,它虽然能使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但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网络存在很多“诱惑”,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利用它,而是上网成瘾,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就需要教师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指导,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搜索有用的信息资源,将它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而且在网络上阅读,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实时的评价,学生在与网民的实时讨论和碰撞中,思维得到发展,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3)从教材延伸,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让学生将需要阅读的内容留到课后再进行阅读,把省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活跃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督促作用。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引自课外书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段落的出处,让学生看过原著之后再次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让学生不仅能接触更多的著作,也能对课本知识加深理解。
2.尽量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适当地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仅能让学生从紧张的功课中得到放松,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应该让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能力对于自身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对课外书籍进行品味和欣赏,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学校应完善配套设施
学校应该从多方争取经费,让教学设施与实际教学相配套。农村中学也要建立并完善图书室,充实图书室藏书,尽量延长图书室开放的时间,因为那是多数学生唯一的课外阅读来源。只有硬件齐备,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只有书籍的完善和内容的充实,才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领略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乐趣。
一、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505)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界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和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学习无关。”有的说“腻了课本,找课外书调剂。”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三、分析问题成因
调查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喜欢、甚至排斥课外阅读,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视听文化的冲击。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直接将信息作用于视听感官相比,书籍阅读就显得较为枯燥,人们不再也不愿花时间从书籍中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阅读的缺失。
2.老师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时,他们就会阻止。据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仅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课外书都称为“闲书”。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阅读条件的制约。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48.9%;第一地点是家里,占78.2%;仅有14.9%的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学生阅读的神圣殿堂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却几乎没有位置。
4.应试教育的误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教学优劣还常以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阅读。
四、改进措施
要真正让学生读而有得,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长期只重课内学习而忽略课外阅读,为此,教师上课时应设法吸引学生,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推荐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品位。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提示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用的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细读、熟读成诵等方法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方法。要教育边读边思考、重感悟、重积淀、批判地吸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5.家庭和社会各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应该作出表率,自己多读书,也支持孩子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或在家中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其次,新闻出版部门应规范、净化课外读物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书籍。再次,公共文化机构如城市图书馆、社区或村镇图书室应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降低其阅读门槛,这也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学生必须凭借书籍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稳定地立足于社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外,翱翔于读书的天地之间,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精神的食粮,理想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姜珍婷.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MA】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图分类号】G623.2
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这就说明,学生单凭阅读在学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广泛的课外书籍中去大量猎取。有科学数据表明,正常人的一生的知识来源,主要不是靠教科书上获取的,近70%来源于教科书之外的书籍中获得的。可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趣,点燃阅读之火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那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孩子“读书去”,也不要总拿阅读说事,或作为教训的谈资,而要在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把“要他们去读”的负压的、被动的状态改变成他们的“我要去读”的自愿的、乐意的、主动的状态,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
1、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具有进取、向上的良好特质。利用他们这种有利的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性,也就能够产生良好效果。开学初,我在班会课上问学生:“谁看过《三国演义》?说来听听。”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我接着说:“听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不知他到底‘神’在哪里?我们下次班会课来夸夸‘诸葛亮’好不好?”第二天,有几个学生就把《三国演义》带到学校,课外也偶见他们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谈诸葛,我借机在班上大加赞赏。在预定的下一次班会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言语中,他们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随后,我借故说没时间看《鲁滨逊漂流记》,但很想知道其内容,不知谁愿意告诉我。接下来的几天里,陆续有学生来找我聊鲁滨逊。几个月下来,教室里常常能看到学生们读课外书的身影,也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声。之后,我在班级板报上推出了“好书推荐处”一栏,由班长组织同学把阅读到的好书目写在上面,并定期更换。很快,班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推荐的好书目越来越多,他们的阅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幼苗需要浇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刚刚点燃起来的“阅读之火”要在学校里得到保持,还要有家庭的呵护,使之蔓延。为此,我专门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共同来支持孩子的阅读。①与我们当老师的保持一致的要求,用“我有心你无意”的心态,提出一些孩子能够做到的、又愿意做的、能引发学生去阅读的话题促使他们投入课外阅读。②创设物质情境,就是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或尽量创造条件,给孩子提供或特意制作一个专用的书架(可大可小,哪怕简陋也没关系),不断添置孩子喜爱的课外书籍。同时,要创造一个可行的、能让孩子去经常阅读的机制,不让专用的书架成为摆设。图书要经常更新。这样一来,既有书籍的来源,又提供了阅读的方便。③有机会常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去接触书籍,去感受“书籍海洋”的博大、深邃,去陶冶其中的意境和情怀。比方走进漳州新华书店,你很快会让一群可爱的“小书虫”感动。书店里静极了,许多孩子手捧着书,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坐着,都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投入这样的“大染缸”,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受益匪浅。
3、不断拓展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渠道。采用“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虽说是好办法,但还远远不够,不断拓展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渠道才是长远之计。学校及家庭还要根据孩子的个性,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引导,让孩子形成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抓住学生喜欢和电脑打交道的特点,指导其上网查找资料、阅读好书。又比如,培养孩子剪报的兴趣和习惯等等。一句话,凡是有益于促进孩子多读课外书籍的方式方法都可以采用。
二、指导,教给阅读之法
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1、要求“速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那是对作为范本的文章进行示范性的学习的需要,但作为“速读”的养成,一直是需要的,特别对于课外阅读,更是需要。“速读”在于强调加快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速度加快了,将会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具备了这样的略读能力,阅读一本周刊或一份报纸的时间,能比你用一般方法看它们所用的时间少了许多。此外,略读还是复习以前看过的资料的绝好办法。又如“组读”。组读要求眼睛能够在一瞥中同时看到3~4个字。如果组读时没漏掉很多,那么阅读速度和技能就已经提高了。
2、在乎“读量”。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都知道,学生阅读量的多少与其知识能力息息相关。只有多读书,读足够的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孩子读更多的书。
3、提倡“面广”。当前,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绩,不少家长只是热衷于给孩子买作文选,订作文报。他们认为:看看作文选,学学人家怎么写,才能学会写作文。其实不然。我认为,作文选自有它的长处,但小说、历史、传记、散文、随笔等更有其营养价值。后者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更能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因为阅读是需要兴趣相伴的。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能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也就能形成良好的文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2年10月年在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五年级做了一项关于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五年级九班学生52份,五年级一班10份,五年级二班学生10份,五年级三班学生10份,五年四班学生10份,五年级八班10份。收回92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阅读能力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3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7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80%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9.7%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9.4%的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60.6%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0%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较弱。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小学生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3.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9.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6.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著;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知心姐姐》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著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施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同行者。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类专著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阅读文学名著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更要阅读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外阅读评价上下功夫,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可以使人精神充实。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不爱读书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完成课堂上必须的读书任务之外,从不愿再多读一本书甚至一段话。有的学生虽然偶尔也看书,但是不能坚持。针对这种现象,我就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故事简介法。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抽出少量时间,给学生讲某本书的内容梗概,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设置悬念法。结合文本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比如,向学生介绍沈石溪的《虎女金叶子》,我简要讲述到六指头看到金叶子被金雕欺负,非常愤怒,发誓要除掉可恶的金雕时发问“那么他能不能除掉凶猛的金雕呢?金叶子会不会再次受到伤害?同学们如果想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请借阅沈石溪的《虎女金叶子》。”一下吊足学生的胃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借阅或者买书来看。
3.激发群体效应。我把书中的某个精彩段落用大屏幕展现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朗读、去品味,勾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并且产生群体效应,让学生积极寻找读物。
二、营造阅读氛围
为了让班里的学生都有书可读,我在班里建立了一个“图书角”,让同学们把自己的藏书贡献出来,把自己家里的好书也拿出来,做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三、培养阅读习惯
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但起不到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有的学生因为读课外书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废寝忘食沉浸其中,把眼睛都用坏了,还有的耗费大量时间只是去阅读一些毫无价值的书籍。作为老师,既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课外阅读要有选择
要挑选那些适合于自己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思想健康、文笔优美而又不乏趣味性的书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了指引学生读好书,我制作了一些“好书推荐卡”,把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题目及作者公布出来,以供学生选择。
2.课外阅读要有计划
课外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外阅读的,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时间。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每天安排适量的内容和合适的阅读时间。课外书一般应该在家里阅读,不过学生也可以自带课外书到学校,或者借阅班级“图书角”里的图书,但是不能在课堂上偷看,要每天从大课间中抽出10~15分钟时间阅读。
四、指导阅读方法
很多小学生读课外书完全是兴趣使然,只是大略了解一下情节,对于那些心理描写、人物对话,都是粗枝大叶草草翻过。为了让他们读有所得,我要求每人准备一个记录本。我指导学生,读书前先看书本首页或末页的内容简介,对内容有大致了解,然后再深入去读。每读一本书,必须用自己的话记下内容梗概、主要人物、印象深刻的情节、感兴趣的人物等。定期进行展览与评比,选出“阅读之星”,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五、进行阅读积累
在记录内容梗概的基础上,我提醒学生注意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段落,把它们记到笔记本上。如曹文轩的《红瓦黑瓦》中有这么一段话:“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孤单,很可怜,很惨,是天下一个大不幸的人。我居然哭出声来,哭得泪水汪满眼眶,把不远处一根栏杆看得有柱子那么粗。”句子很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是让人感觉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我要求每个学生平均每两星期读一本书,及时记录好词好句,然后在每周的阅读课上互相交流、分享。
六、提升阅读价值
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此时可以让他们就文中人物或情节进行分析讨论,深入了解图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学习写作技巧。
总之,合理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但能够使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而且对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技法等都有很大裨益,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然而,在越来越关注家庭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仅是看“闲书”,会造成学习上的分心,这种偏颇的看法令人堪忧。如果说知识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教科书所承载的内容只是一个小小的港湾;如果家长仅仅让孩子抱住教科书不放,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不错,所得也非常有限,他们的目光“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他们的志趣和才能受到了压抑和窒息,将来就只能成为孤陋寡闻的浅薄庸人。
读书能改变人生。有位专家统计:19世纪20年代47位名人的传记中,34人在青少年时代均有好读书的特点。无论是醉心文学的茅盾,还是其他成就卓著的学问家,他们的成才都与读书密切相关,孩提时广泛的阅读情趣和宽广的知识面,奠定了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由此可见,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发展,向哪个方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青少年时代所读书的多少和读书的类别。对于信息化时代的孩子来说,课外知识丰富了,更有益于课堂内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悟性和效率。
对于思想、知识、修养、才能各方面处于关键提升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外书籍、获取丰富精神食粮是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求。据一项调查表明,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各类教科书的阅读量为70万字,而课外阅读量却达到700万字;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各类教科书的阅读量为130万字,而课外阅读量竟高达1000万字。不难看出,少年儿童是很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籍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家长有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远见,有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有没有为了未来事业“少抽一包烟,多买一本书,撑起一片家庭阅读晴空”的行动。
有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她还坚持利用每晚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科技书籍和唐诗宋词、收看电视台的知识性讲座,并参加课余书法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走上社会,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她说:“这些事情看起来庞杂零碎,但坚持了几年,我感到自己确实增长了不少见识,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了相得益彰。而且我相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正是知识丰富、兴趣广泛、有活力、会创造的人才。”相信从她――这位众所周知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介绍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中,家长们一定能获得生动的启迪。而这位成功女孩所倚靠的,正是像茅盾的父亲那样的智慧的家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数鲜活的例子可以证明,好书在手,终生受益;家长的正确引导,则是保证孩子在课外读有所得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清楚:不同类型的书籍自有不同的功能,知识性的书籍可以拓宽视野,增知长识;娱乐性的书籍有益愉悦身心,陶情冶趣;修养性的书籍则有利于完善人格,励志奋发。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像蜜蜂采蜜,要采很多很多花,才能酿出最甜的蜜。家长不妨“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涉猎广阔的阅读领域。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包括要辅导孩子学会读适合其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经典名著,让民族文化的精华浸润纯洁的心灵,对一些不健康的书报刊物则要毫不留情地抵制、清除,保护身心健康,同时要帮助孩子养成珍惜书籍的好习惯;还可以开展“家庭图书漂流”活动,让小伙伴相互交换阅读,不仅“以一读十”,也学会交往,促进交流;更要让孩子掌握一项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知识库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自主阅读的好方法,如学会快速阅读、带着问题阅读、边阅读边批注、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