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40: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竞赛由省教育厅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等承办。竞赛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设置,内容涵盖孔子与儒家文化、汉字艺术、书法篆刻、茶文化、京剧、传统建筑、中医中药等多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型。同时,为凸显本土文化特色,云南传统文化将占此次竞赛内容的10%
竞赛方式分为网上竞赛和现场竞赛。网上竞赛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活动官方网站()答题页面进行答题;现场竞赛决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由各州市选拔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
当天上午在竞赛启动仪式后,来自全省的3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师集训班学习活动。在为期两天的集训学习中,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围绕“孔子的修齐治平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等主题,与参训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互动,以期通过集训学习提升参训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全国290余家网吧因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被停业整顿
《人民日报》消息 为规范上网服务场所经营秩序,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改善上网服务场所环境,进一步推进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升级,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强暑期文化市场管理,依法严格查处上网服务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
据统计,仅7月份,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针对上网服务场所经营活动共出动检查人员35万余人次,检查上网服务场所15万余家,责令整改2 520家,受理举报1 132件,立案调查2 411件,警告1 879家。自暑期开始以来,全国共查办上网服务场所接纳未成年人案件2 540起,其中河南省周口市乐乐电脑网吧、湖北省武汉市鑫体验网吧等290余家上网服务场所被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开心点击网吧等9家上网服务场所被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文化部将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强日常巡查,坚决打击接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全面深入开展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重点推动县城、乡镇和城乡接合部上网服务场所守法经营、转型升级,鼓励上网服务场所改善环境、优化服务,使之成为敞亮、开放、整洁的公众文化场所。
河南:从今年9月起将戏曲列入大中小学课程计划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对提高人文素质有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其中人文知识在当今社会被赋予重要作用,对整个时代的进步有着引导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中华儿女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见证了人文知识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文知识的载体,是中华儿女吸取知识的重要地方,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对掌握人文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人文方法贯穿于整个人文素质教育过程,是人文素质中所包含的具有实践作用的重要方法。学以致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积极倡导的重要思想,指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而且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学以致用也同样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向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人文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筛选积累下来的,对提升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对规范人文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主要通过人文行为来体现。要想提高人文素质,就要严格规范人文行为,只空谈理论知识,却没有付诸行动,这样会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偏离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进而影响整个民族大进步和文化的传承[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标准和行事准则,先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够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这些都成为规范人们人文行为的主要依据。
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方法
(一)加强校园建设
校园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校园环境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学校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日常,与各个学科相结合,如诗歌、书籍等相关传统文化要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地动仪、“四大发明”等要与科学学科相结合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伟大精神。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与书本相结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知识和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多开展传统文化相关主题活动,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相关部门积极引导
一、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度不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文化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也得更加丰富多元。许多学生心态浮躁,功利化思想严重,热衷于追逐“快餐文化”,难以静心研读国学经典,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代一些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缺乏文化认同感。
2.教育者本身缺乏专业素养
除了开设专业课、选修课,许多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依托辅导员、班主任等群体开展的,部分教育者不具有专业背景和专业素养,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文化底蕴不够,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只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热忱。还有的教育者由于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可能连基本概念都无法准确讲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缺少吸引力
许多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没有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仍用“满堂灌”的单一授课形式,按照固定思路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导致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在授课内容方面,许多教师没能主动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没有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导致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印象中只是存在于历史课本里的名词。
二、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改进思路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即使未设置传统文化类专业,也可引进具有传统文化专业背景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类的公共通识课或选修课,系统讲授传统文化知识。或是邀请校外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辅导员、班主任也担负着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任务,因而对辅导员、班主任也要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使他们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有助于辅导员、班主任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科学把握教育内容,灵活选择教育形式,保证教育效果。
2.广泛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如今QQ、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应用,众多高校也建立了校级、院级、系级等多个层面的网络公共平台,利用网络公共平台资讯、开展宣传、进行思想引领等,教育者可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每逢传统佳节或历史事件纪念日,向学生介绍其起源、内涵、意义等,讲述相关故事。也可在网络平台中播放传统文化相关视频和图片,利用网络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来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关注与加深了解。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传统文化吸引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教育的良好载体。高校可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诗词朗诵会、传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吸引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近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可鼓励组建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生社团,为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向社团活动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定期对社团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定,保证社团能够真正发挥效用。
4.发掘和培养学生群体中的“传统文化之星”
大学生易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也往往会对朋辈群体中的佼佼者更为关注,高校可广泛发掘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予以奖励,或为其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样,既可鼓励该部分学生充分展现自身风采,同时也可激发其他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带动更多人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当前工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是促进当下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国家团结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高校课堂教育及课外活动开展中融入民族文化知识,学生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起良好的民族文化意识与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以及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宣扬出来。而这些举措对于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开发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民族文化进高校的意义与原则
(一)高校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意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姿多彩的多民族文化与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从数学、天文,到书法、戏曲,乃至服饰与饮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创新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在高校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首先,能让学生们明白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人文精神。在课堂上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时,教师要注意尽量为学生们列举一些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切身体会,深化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人文精神对学生的自身修养以及各项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会到人文精神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让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体会到民族认同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将家庭、社会当做一个大的集体,我们的国家才会朝着繁荣的方向不断前进与发展。此外,也能培养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与工作中友善相处、诚实有信、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二)高校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原则。高校在融合民族文化精神与当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几个原则。首先,要让学生们清楚传统文化与当下时代文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两个时代中不同文化的优秀之处,明白文化与特定时代的关系,同时还能让学生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二者,从而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理性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不断增强自己为国效力的自信心。其次,在课堂之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了解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后,学生们还应该形成宣扬优秀文化知识的思想。积极参加演讲、竞赛,以及各种校内社团等活动,展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自身所学影响到社会各角落,助力形成养成良好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二、民族文化进高校的重要举措和方略
(一)开展民族音乐课堂,提升学生文化思想。高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注重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以此来保证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古板的课本知识难免会让学生们产生厌烦的感觉,所以通过开展音乐类的课程,活跃学生们的思维,并将民族文化渗透在其中,能够大大提升学生们的传统思想水平。在音乐类的课程中,学生们更容易体会到乐曲所要表达出来的感情。在律动感十足的乐曲中,学生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完全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与脑力活动,整个民族音乐课堂的开展才会有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为学生们讲解《茉莉花》这一首传统的民族音乐歌曲。这种花十分清新,它白色的花瓣呈心形向中靠拢。人们在歌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传达出了对茉莉花的热爱之情。这首歌曲采取了江南地方的轻快的音乐旋律,给人一种轻盈活泼的灵动感。虽然整首乐曲的节奏比较缓和,但是在平缓的音调中,我们能够听出整首歌细腻而又融合激情与坚定的情感。虽然整首歌曲表面描绘出了茉莉花的清新以及优美,但是从歌词的演唱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首歌所要表达出来的热爱和平的强烈情感。维护国家的统一,热爱向往和平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们去学习《茉莉花》这一首歌曲,让学生深刻体会每一句歌词下的深刻含义,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演唱体会,加深自己对和平的热爱。高校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去,能够帮助学生们极大的丰富日常生活与文化活动内容。(二)组织历史文化竞赛,引领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比赛是提高学生们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代与历史发展,了解历史轨迹,更容易让学生深刻领会传统文化内涵。单纯机械的重复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相互合作之中学会互相竞争。这种激励式的教学能够引领学生们去进一步思考更多的文化知识,并让他们投身于下一步的发展民族文化的道路中。定期在高校中开展民族文化的历史知识竞赛,是提升学生们综合素养与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进程。在学习这些文化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认识到民族文化进展的过程中,各种思想与观念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通过纵向的顺序来让学生们理解各个学派的文化特点。让学生们理解儒家思想的要点,学会琴棋书画等多种艺术中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们掌握四大发明以及三百六十行等等丰富的历史内容。在设置竞赛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自己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或者是一些课外的内容。同时,为了将竞赛的成绩拉开距离,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下各种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中国的建筑,汉字谜语,饮食厨艺以及相关的传统乐器等等历史知识贯穿在整个竞赛知识中,从而让学生们在了解课内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课外知识的探索。(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高校融入民族文化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向更多的人宣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尚之处。学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提高学生阶层的文化素养意识,是提升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学生这一代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将传承民族文化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才会愈发繁荣昌盛。在学生们自我实践弘扬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个体与其他群众的文化意识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宣扬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实践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们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同时在实践之前,让学生们在网上搜索不同非物质文化的图片以及倡导维护非遗传承的视频,以此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要对群众讲解有关非物质文化的相关知识。比如,在讲解国学经典《弟子规》这类著作时,学生们要向群众们讲解《弟子规》的内容以及《弟子规》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弟子规》是教育类经典文章,所以宣扬这类文化对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养与道德修养都有很大帮助。在学生自己向别人讲述《弟子规》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和具体。这一系列将民族文化引入高校校园的活动对于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总结
高校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并带领学生们去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教师通过在民族音乐课堂上向学生们宣扬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在日常活动竞赛中为学生们穿插历史民族文化内容,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们彰显优秀的民族精神,可以使他们的人格素养更加的健全。在这一系列形式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从更深的角度去领会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刻韵味,并去积极思考与宣扬优秀精神。
参考文献:
[1]朱岩.公共艺术设计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世界,2020,(9):57-58.
[2]方晖.论公共艺术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J].美术文献.2020,(1):95-96.
[3]谭建光.中国式青春:从青年突击队到青年志愿者——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青年群体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9,(3):36-42.
[4]宋春雨.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相关理论探析[J].美术大观,2015,(7):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