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跨境电商渠道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某公司概况
某公司在2007年成立,其注册资金为300万美金,是国内排名第一的外贸销售网站。目前,某公司涵盖的业务包括服装、电子产品、玩具、饰品等14大类,共有6万多商品,而该网站用户来自200多个国家,日均国外客户访问量超过100万,访问页面超过200万个。某公司的宗旨是为全世界中小零售商提供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整合供应链,通过其创新的商业模式、领先的精准网络营销技术,比如一改以往依托亚马逊等跨境平台发展对外贸易而是通过引流至“自建站”的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实现企业价值。至于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方面,以国内3C产品为主,仅管这些业务的毛利润比较低,但是,它的业务量比较多,因此,以量带动营业利润的B2C的发展模式。
2某公司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以欧美市场为主的某公司与国内外贸B2C的大多数企业情况相似,以国内3C产品为主,毛利润相对较低,凭借业务量带动而获得盈利。然而,某公司与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又有所不同。首先,以产品一体化为视角,某公司采用在线直销从供应商直接提货,再运用自己一整套的物流配送系统运输;其次,以消费终端为角度,某公司将目标客户定位于中小零售商,包括线上、线下等明确定位公司的消费群体;最后,以支付第三方为保障,通过PayPal强大的支付终端为消费者与某公司双方提供安全保障。因此,以独特商业模式的某公司在跨境电商企业中脱颖而出,不仅于2013年成功在海外上市,而且与众多社交平台和国外网站联盟企业合作,挤入跨境电商巨头的行列。某公司如此卓越的成绩让众多跨境电商企业视之为标杆。而且,当下的某公司仍然在不断成长之中,正如其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净收入增长了19.8%,至7710万美元,产品销售和客户订单总额同比增长。另外,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某公司与小米企业以北美市场为目标市场进行战略性的合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某公司未上市之前的营业收入的11.11%。此外,截至2018年7月,某公司净收益为70.05万美元。基于以上的财务数据指标,我们可以得出某公司在对外贸易发展上不仅不断地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且将自己对外合作伙伴不限于一般的初级产品供应商而是立体化的合作方式,从而加强某公司对外贸易的格局。
3某公司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外贸易的界限逐渐模糊,标注“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均可见到,这不仅是中国传统企业对此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多的是我国跨境电商企对此所创造的里程碑式成就。然而,在信息革命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深化过程中,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在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应如何巧妙地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企业的转型转型升级将是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不二之选。因此,通过研究某公司究竟如何在这样一个激流勇进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成功地开拓海外市场,摒弃以往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它不仅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拉动了我国GDP的增长,对繁荣我国市场经济具有深刻的影响。其次,在以某公司为案例进行阐述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能够为其他致力于发展跨境电商的企业提供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最后,就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某公司作为跨境电商行业的巨头在科技力量的驱动下,引领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式将能为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对外贸易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4我国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的发展下,传统的外贸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依赖互联网技术,具有数字化、虚拟化和全球化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主流。而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得尚且不成熟,在利用跨境电商模式发展对外贸易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4.1货源渠道冗长且质量差
跨境电商产业链较长,尤其是出口跨境行业,除关税以外,其流程包括从生产商道营销商、出口跨境平台、仓储商、物流配送系统到其他中间服务商,最后到客户。其中,生产商作为源头,发挥着主要作用,把控着货源的品质。而中国本土的生产商要么是大型工厂,以标准化的加工程序机械化地生产,使得商品毫无新颖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国内外的客户对新鲜感的追求占购买商品比重大幅度上升,从而造成我国商品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花哨的营销推广方式和客户点击下单后,随着物流的配送,商品被送达客户手中,其满意度将会大幅度下降,这对商品的重复购买率和用户对该商品的黏性程度将会大幅度下降;要么是小型作坊加工,再对加工商品进行贴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向海外市场推广。由于,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生产商品难以满足海外进入市场的标准,因而,这些产品易招致东道国海关的拦截,即使顺利通关,而产品无法达到海外客户的购买基本期望,海外客户向跨境电商平台投诉将接踵而来,最终跨境电商企业将被跨境电商平台封号和承担巨额赔偿。
4.2营销渠道单一且竞争力低
随着外贸企业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对外贸易,跨境电商一度成为外贸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引领着大中小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跨境电商企业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却忽略了如何利用科技引入更多的客源。营销渠道的单一化成为大多数外贸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瓶颈。一方面,跨境电商仅管为新兴行业,但大多数发展外贸的企业一时之间无法转变传统的营销渠道战略,即使用微信、邮件等网络社交去联系,但是仍然是通过海外经销商、零售商或者海外跨境平台去推广自己的产品,无疑增加了产品推向市场的成本,削弱了营业收入,对于广纳客源制造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跨境电商企业仅通过通信手段或者当地的经销商了解海外的营销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失真的估计会让我国诸多跨境电商企业错误地认为当季商品中的“爆款”,盲目地追加投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跨境电商的确为我国打开了新的贸易渠道,但真正要实现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对外贸易成功,转型升级将是必经之路。
4.3资金周转断链且盈利微薄
资金周转快慢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标准之一。而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大多数依赖于亚马逊、速卖通等浏览量较大的跨境平台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每成交一笔生意即每销售成功一件产品,卖家在一般条件下不会急于将跨境平台账户中的资金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中。除了汇率波动等系统风险外,一般的跨境平台有转账的周期和每转账一笔资金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以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为例,平台提款手续费用为45美金一次,每隔14天可提款一次。因此,为了将自己的损失最小化,一般跨境电商企业在销售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才会实行转账措施。然而,这看似顺理成章的一系列操作,却时常让我国跨境电商企业陷入财务风险。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中80%以上的都是中小企业,资金有限,而平台的限制和提款的手续费用,常常让诸多跨境电商企业面临资金周转断链的处境,甚至有些跨境电商企业为了加速资金周转,不得不忍受盈利微薄和亏损的风险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因而,财务问题的解决是众多企业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5某公司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
5.1缩短货源渠道策略研究
传统的供货渠道,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随着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而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新商业模式,即“自建站”模式。“自建站”这个名词看似新颖实则不是,早在2006年开端,以某公司为首的大批发展独立站的企业在国内市场如漫山遍野般呈现。自建站自带百万流量SKU,广告引流促成交易,但是,其营销成本极高,最后众多企业因无力支撑昂贵的营销费用而濒临破产。与此同时,某公司在承受一系列财务压力之后,因转型升级开启了“自建站”2.0时代。所谓“自建站”2.0时代,其则不同于普通的跨境电商交易模式,它既是跨境电商企业又是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而某公司在兼顾两者的同时,还为全世界中小零售商提供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的营销策略,全球整合供应链,直接通过与物流公司合作,强强联合,免去很多烦琐环节,快速且安全地把商品送达世界各地客户手中。这无疑缩短了货源渠道,省去了众多中间环节额外的成本费用,以在线直销的商业模式降低了产品价格,增加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入驻某公司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家,一方面无须找国际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无须支付物流仓储费用。某公司以完全颠覆了以往的交易模式,打开跨境电商的新纪元,一体化的物流运输,“闪电”式系统自动配送不仅极大地缩短了顾客收货周期而且缩短了存货周转天数(如图1所示,某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每年均保持在较短的时间周期),降低了仓储费的同时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为广阔的客源。
5.2多元化营销渠道策略研究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多元化营销策略是基于数据分析,企业以不同渠道开拓海外市场,以融入当地文化的方式根植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赖,以下为三种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的营销策略。
5.2.1搜索———CPC付费的推广策略
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是某公司第一大流量入口,其流量即为Adwords,作为最优质的流量,是来自顾客的精准搜索,以谷歌为流量入口进入某公司平台实现跨境贸易的成交率高达90%以上,而且通过谷歌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查询除某公司外,其他社交平台对该跨境电商网站及产品的评论,通过舆论的力量进一步吸引用户的购买欲望。而CPC的点击付费模式,是社交平台推广方式,通过在类似于YouTube、Pinterest等社交平台上展示图片、小视频来吸引用户的眼球。以Facebook平台为例,Facebook中的主页推送,可以让全球任何角落的Facebook用户看到其他用户对该主页的点赞和评论以及通过直链对接某公司跨境电商平台。
5.2.2联盟营销策略
联盟营销是一种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某公司与其他网站平台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其他网站的展示,用户点击后跳转至某公司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购买页面,一旦成交,某公司给予联盟网站至少8%的提成比例。由于,某公司面向的是海外市场,并且以欧美地区为主要市场。因此,某公司除了与在谷歌、Facebook等这样社交平台上以投放广告的形式进行合作营销,还与一些PayPal、Minithebox等平盟,这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其浏览量,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间的合作共赢策略。
5.2.3多语种平台营销策略
跨境平台网络购买一方面源自物美价廉,另一方面则是当地无法供给,但跨境购买,语言成为最为主要的问题。多语种跨境电商平台随市场的开拓而衍生出来,顺应国际化发展大趋势,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内嵌聊天软件,实现多语言的实时翻译。然而,某公司跨境电商平台在此基础上再次升级,直接在官网上以23种语言为主要语言分别以不同的页面详述商品,以至于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尽可能地以自己的母语去了解跨境平台上商品的特性,并且这一人性化的更新,更加贴合本土化经营,易给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熟悉感和归宿感,极大地实现了不同国家人们的购买便利化。
5.3基于某公司上市后面板数据,财务策略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5.23.082
1 引 言
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贯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明确表明了国家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的重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清晰布局,跨境电商备受瞩目,有机遇也有挑战。
2 跨境电商定义及发展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根据国际贸易的特点,跨境电商分为出口和进口两大类。进口电商的运营方式主要有5种:①海外代购模式,②直运平台模式,③自营B2C模式,④导购平台模式,⑤海外商品闪购模式。出口电商的运营方式主要有4种:①本土跨境电商平台模式,②国外电商平台模式,③国外代购分销模式,④自建跨境电商平台。
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比达到85.4%,进口比例为14.6%。从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看,目前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3.5%0,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
随着进口电商的快速发展,B2C模式的增速将大幅提升,所以本文主要考虑跨境B2C平台的发展。跨境B2C电子商务具有小批量、多批次、订单分散、采购周期短、货运路程长等特点,这些对物流、支付、通关、征税、监管和信用体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用户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接受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
目前学者对跨境电商的研究多是停留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的角度,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结合4P营销理论对跨境B2C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接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3 双边市场
双边市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和非对称的价格结构的特征。
Armstrong (2004)从网络外部性角度对双边市场定义为:“两组参与者需要聚集到平台企业上来进行交易,并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数量决定了另一组参与者的收益。”这说明平台两边的用户数量会相互影响,交易量也会相互影响。
Jean-Charles Rochet和Jean Tirole(2004)从价格结构的角度对双边市场定义为:“当平台向需求双方索取的价格总水平P=Ps+PB(PB为买方用户的价格,Ps为卖方用户的价格)不变时,平台中任何参与方所面临的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平台的总需求和平台实现的交易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这个平台市场称为双边市场。”这说明平台收取的总价格对平台交易量和收益有影响的同时,市场双边用户之间的分配也有很大的影响。
跨境B2C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天猫国际、跨境通、苏宁全球购、走秀网、亚马逊、1号店等。这些平台都是典型的双边市场,根据Evans(2003)对双边市场的分类,跨境B2C电子商务平台属于市场创造型,平台通过提高双边用户的搜索效率和匹配度来提高交易量。4跨境电商平台用户接受影响因素
1989年,Davis基于Aj zen's和Fishbein (1980)提出的理理论(TRA)构建了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如图1所示。
用户对平台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后会对平台产生满意态度,进而接受平台。根据双边市场理论,跨境电商平台两端用户的数量是互相影响的,一般平台为了在短时期内迅速获取大量的用户,会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4P营销理论)四个方面采取相关营销策略吸引两端的用户,使买卖双方用户迅速接受平台。故本文在TAM理论模型基础上分别对跨境B2C平台的两方进行分析,修订模型如图2、图3所示。
根据4P营销策略理论,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作中确认了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下文将以这四个方面对跨境B2C电商平台双方对平台接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1 跨境B2C平台买方
(1)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的买方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易于接受海外文化,热衷挑战新鲜事物的人群,这部分用户对奢侈品有一定的追求但并不狂热,较为理性。他们选择跨境电商平台主要看中海外正品,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特色产品以及“性价比高”的奢侈品这五个方面。跨境电商平台的产品是由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严格监控,可以100%保证产品是海外原装正品。与非正式的渠道的代购相比,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大部分用户正是看中其正品保证。其次,他们看中产品质量,很多用户认为出口的商品的质量往往比境内销售的同款产品质量更好,鉴于这种心理认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对跨境电商有着很大的需求。再次,主要是针对进口B2C电商平台,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消费者对国内食品的不信任,尤其是母婴相关产品,使得一部分用户以近乎偏执的狂热投靠进口食品。除了对奢侈品有需求的用户外,还有一部分用户希望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到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在国内不销售,如纯正巴西蜂胶。跨境B2C电商平台应该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只有满足这些用户的产品需求,用户才有可能接受其平台。
(2)价格: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往往比境内平台商品价格高,但与用户去境外或者港澳台地区购买相比,其价格还是具有吸引力。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朋友代购,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是少数。此外,跨境电商平台经常出现的打折促销,也刺激一部分用户选择跨境电商平台。在税收方面,在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只需交行邮税,与原先的一般贸易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相比,有30%的优惠幅度。同时,税额在人民币50元及以下可以免税也极大地吸引用户选择跨境电商平台,让用户更愿意接受。
(3)渠道:现在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采用海外直邮和保税区两种模式,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商品出关入关比以往相对容易,随着海关、检疫检验等部门改革,会进一步加快商品的运送时间。其中,保税区模式就是一次大胆创新的模式,大大缩减了收货时间,也更容易处理退换货问题。而非正式渠道购买的商品,很可能面临被海关扣押等问题。“方便快捷安全”使用户更乐意接受跨境电商平台。
(4)促销:随着跨境电商的卖家大量进驻,在跨境电商平台的产品价格最终会趋于正常水平,用户将是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平台卖家促销之外,各跨境电商平台之间也在竞争,为了培养客户,平台也会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吸引用户。
4.2 跨境B2C平台卖方
(1)产品:根据长尾理论,只要产品的流通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的小众产品也可以获得市场。与境内电商平台相比,跨境电商平台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大,这使得大部分企业都乐于接受跨境电商平台。对于中国跨境电商来说,中国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也具有竞争优势,深受境外买家喜欢。
(2)价格: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竞争不是很激烈,所以并没有出现压低价格的现象,很多外贸电商企业能获取50%、70%,甚至80%的毛利,使得跨境电商盈利性较好。保税区模式使得企业可以选择海运方式,这使得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价格比海外直购便宜20%,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卖家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环节,这两点使得卖家在平台上出售的商品价格与其他渠道相比具有竞争力。从平台另一端用户群体特征分析知,高学历、高收入和高职位构成的群体更加看中商品质量,所以对产品价格不具有敏感性。较高的利润是卖家接受跨境电商平台的原因之一。
(3)渠道:跨境电商平台的低门槛、低成本、宽平台使得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有机会开展国际贸易。与传统外贸相比,跨境电商平台的销售区域不再局限于一两个国家,商品信息可以传递给更多国家的用户。这对企业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扩展海外营销渠道,提高竞争力有很大帮助,也可以促进外卖快速转型升级。同时,跨境电商平台的卖方可以直接接触境外用户,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企业能够快速接受跨境电商平台。
(4)促销:2012年,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明确表明了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同年,上海、宁波、重庆、郑州和杭州被确定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政府根据试点城市的开展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为跨境电商做好充分准备。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对跨境电商大力扶持,出台各种有利政策,并针对零售企业,在海关、质检、支付、税收、外汇和信用等方面制定相应法规,扩宽了境内消费者通过正规方式购买的渠道,这极大促进了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和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平台的接受。
5 结论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平台应该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这四个方面吸引两端的用户。随着平台一端用户数量的增加,根据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知平台另外一端用户收益将增加,也将吸引更多的用户。根据双边市场的价格结构特征,平台向需求双方索取的价格总水平P=Ps+PB也将随着平台两端的用户而增加,平台的整体价值也将大幅增加。
虽然国家对跨境电商大力扶持,与传统境内电商相比,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跨境电商依旧存在很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问题:目前物流成本偏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容易出现运输延迟、货物保管不当及丢失等问题。
(2)支付问题:跨境电子支付涉及国家之间的交易,在汇率、税收以及支付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3)信用体系问题:由于各国法律不同,缺乏统一的信用标准,一旦发生争端,在跨境维权方面处理难度较大,应当亟须建议一个国际信用体系。
近几年,随着外贸商业模式转换和电子商务发展,传统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已逐渐无法适应企业的生存所需。当前,跨境电商已然成为一个新兴的贸易方式,在过程便利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等方面,都具备了传统贸易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结合当前的跨境电子商务形式,探索并提出新的营销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
跨境电商;营销组合策略;贸易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进出易的国际贸易活动。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以及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中国出口贸易增速显著下降,传统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形势不容乐观。然而,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贸易在迅速崛起,海淘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大自贸区揭牌,以及“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推行,跨境电商业务也随之呈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易达4.49万亿美元,跨境进易规模达9072亿元。跨境电商所带来的大规模跨境货物交易,使我国传统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营销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革。
一、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营销模式
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下,我国的商品出口海外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寻找客户、交易磋商、签订销售合同、生产备货、安排海运大批量运输、报检报关等。在买方进口货物之后,再经过海外市场的多级分销最终才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很显然,其中的流程运作繁琐复杂,成本高,耗时多。如今,基于电子商务技术,企业通过B2B、B2C网络平台可以直接准确地搜寻客户,即不需再花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漫长的贸易磋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交成本。因此,在以往多样的产品营销模式中只需专注于网络营销,买卖双方无需经过中间商转售,省去了传统上营销渠道必经的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而进行点对点的直销,由此可减少中间环节攫取利润,降低价格迎合消费者,也大幅度地提高销售净利润。据估算,由于中间商不需要再“分一杯羹”,跨境电商的外贸净利润率可以从传统的5%提高到50%。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跨境电商对地理位置无严格要求,几乎不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传统的大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削减海外的分支机构和办事处,仅保留个别仓储功能,以此来有效降低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成本。而中小型外贸企业则可以获得和大型外贸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在上海、福州等自贸区注册的以进口为主的跨境电商所采用模式就是在自贸区设立仓库以存放境外直接购进的货物,在找到最终买家之后从仓储区直接发货,全程通过信息系统控制管理库存的方式。在市场调研方面,以网络营销为主的境外营销手段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快速挖掘和把握不同国家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从而做出精准的市场定位,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来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此外,网络营销模式还可以有效规避目标市场国家对于传统广告营销的限制。与我国整体的对外贸易情况类似,跨境电商也一直都呈顺差状态。即国外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仍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因此,营销模式的改变可以进一步挖掘国外市场的巨大潜力。
二、目前跨境电商营销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一)跨境物流体系不健全
跨境电子商务营销的渠道基础在于链接整个供应链的运输。由于跨境电商的订单通常具有数量小、高频度的特点,其所采取的运输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大批量海运,而是邮政快递等物流模式。这对物流的质量和速度,以及运费价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跨境物流主要仍以EMS为主,其特点是价格实惠但速度较慢。周边国家可以选用顺丰快递,但价格昂贵且网点较少。国际上主要的物流公司有DHL、FedEx、UPS等,但同样因价格昂贵而很少被选用。在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运费常常可以低至忽略不计。以亚马逊为例,电商平台自身往往具备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使得物流成本极低且运输速度具有保障。目前,我国跨境物流存在的问题是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体系速度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跨越国境的包括运输、仓储、通关的基础设施相对发达国家仍然落后,尤其在海外的网店布局覆盖率低。物流运输是贸易产业链,尤其是跨境电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贸易便利化和新型营销渠道的完善首先需要以过硬的跨境物流系统作为基础。
(二)海关监管与通关流程有待变更
在跨境电商的渠道中,通关也是渠道中的重要一环。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单次进出口数量小,种类多,增加了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量和频度,造成过去以监管大批次货物为主的方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使得最终消费者在利用跨境电商时不得不着重考虑通关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复杂手续和费用支出。目前,跨境电商货物主要为小件散发货物,其通关主要依靠各个物流公司,而非像传统对外贸易一样进行批量报关。而当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增加之后,通关将会涉及繁琐的手续和较大的开支。这时通关流程以及跨境电商税改后的关税将会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三)跨境支付与外汇管理有待完善
通常情况下,支付安全是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行购买时能够安心购物的前提条件。这是传统的营销策略中所不曾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若出现了资金支付不顺畅,账户保密性不够,钓鱼网站频发等情况将使消费者失去对跨境电商的信任。尤其当跨境支付对支付信息的确认更复杂,支付过程容易出现问题、时间较长时,消费者将担心由此可能造成的资金流失。另外,跨国界的不同文化背景也在信用体系方面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由于语言和文化等大环境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跨国界的针对买卖双方的信用评价体系尚未构成。因此,在考虑产品营销的同时,还应把握消费者利用支付平台的心理。另外,由于电商平台的虚拟性,有关部门对货物进出流动的监管难度增加。这就可能导致资本外逃以及贸易统计的疏漏,由此影响市场调研所获得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四)售后服务涉及的文化沟通不足
营销组合策略中所指的广告、公关、人员推销以及营业推广会受到不同国家的消费文化所带来的阻碍。比如以美国为主的国家的退货文化让我国很多跨境电商不知所措。在美国,售后的“无理由退货换货”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且卖家往往无法对此提出异议。而我国由于完善的信用体系尚未建成,即便在真实的买卖交易中依然面临较大的换货障碍,在网络平台上沟通往往失效。另外,售出的跨境电商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需要维修、维护时,由于跨境电商的特点导致海外缺乏设立售后服务部门,即便退换货也容易造成巨大的时间和财力成本。
三、发展对策
首先,物流和渠道是跨境电商的关键。针对于物流基建的完善,应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达到规模效应和信息化。目前一些大品牌的跨境电商在国外都尚未布局其物流,如果有自有品牌或参股控制的物流公司,可以比同行节省10%以上的成本。除此之外,有些物流企业向跨境电商效仿,开始在境外设立海外仓库(在保税区内设立即为保税仓库)。当货物从本国出口通过海运、货运、空运的形式运往目的国后,储存到设立在该国的海外仓,待商品真正在网上被买家下单购买后,卖家再在网上操作,对海外的仓库下达发货指令即可完成订单。货物从买家所在国的仓库发出,大大缩短了物流所需时间。当然,电商也可以采取预售方式,提前在网上获得订单,降低积压库存与存货周转周期,解决最初小批量时代成本高昂、配送周期长的问题。目前,在福州自贸区的很多进口电商便采取此类方式,在自贸区内设立仓库用于放置从海外直接货源购进的商品。待本土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之后,通过物流直接将自贸区仓库内的商品发至消费者手中,由此省去了中间商的佣金、不必要的仓储费和人工费用甚至关税。除了物流之外,渠道的重要构成之一——海关应提高通关效率,逐渐将原本的纸质通关转变为电子通关和无纸征税等便捷措施,直接对企业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录入申报的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的电子数据进行无纸审核、验放处理的通关作业方式,大大节省时间和流程复杂性、提高效率。其次,在价格方面,企业应重视国家和国家之间政策调整以及汇率波动等风险。比如,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对很多跨境电商而言就是一次经济上的不可抗力,导致的英镑、欧元暴跌直接影响出口产品价格。以英镑为例,在最终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跨境出口电商的利润直接缩水10%,而价格的调整必然带来整个销售额的下跌。当然,对于从欧洲进口的跨境电商而言此次动荡增加了其利润。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跨境出口电商在欧洲市场将会遇到“寒冬”,而由于避险心理造成的日元暴涨又将严重打击主营日本市场进口的跨境电商。另外,英国又承担着跨境出口电商物流的欧洲中转站的角色。英国一直执行比较宽松的进口申报政策,很多目的地为欧洲的货物都会选择以英国作为中转地。但英国“脱欧”后,由于英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无法再享受优惠政策,也就会产生关税,对跨境电商的价格势必造成影响。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应时刻关注国际政局动荡以及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改变,以应对突发事件给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考虑价格高低的同时,跨境电商还应大力发展可靠的跨境第三方支付,保证支付环境的稳定性和信息的安全性,还应通过法律手段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如国外的eBay网推荐客户选择PayPal支付平台支持多国多币种结算。买卖双方只需按要求绑定网银、交易账户和资金账户,这样的跨国资金支付较信用卡等网上支付方式便捷且能够得到保障,消费者便乐意使用。最后,针对产品和推销,企业应着重转变传统的营销方法,重点进行网络营销。在销售产品之前,应利用网络平台优势进行详尽全面的市场调研,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如消费习惯和售后服务要求等差异。由于跨境电商小批量的特性,其很难达到传统贸易的经济规模效应,因此需要产品本身能够更加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即满足个体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跨境电商应摈弃传统的大众化营销路线而走向差异型营销甚至微观营销,以凸显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同时,除了以直销所带来的低价刺激消费,还应找到其他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售后宣传方面,应学会扬长避短,以弥补虚拟与现实脱离的情形。据调查,很多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方式时在实体店和电商之间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售后服务的担心。例如,母婴商品的购买者往往都是为人父母,特别注重母亲和孩子日常所使用和食用的每一件产品质量以及万一出现质量问题时是否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因此,传统的电商在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方面仍然和实体店无法匹敌。针对这种弊端,跨境电商可以采取和实体店合作设立销售或售后服务点的方式让消费者安心购物。比如,在社区的连锁超市或小卖部借用摊位,设立客服站点,只需摆放一台电脑和若干宣传册,消费者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超市之便光顾跨境电商客服站点,浏览购买所需商品。同样地,在售后质量出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该客服站点迅速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虚实结合能够让消费者看的到、摸得着,才有可能提高顾客忠诚度,把握自身的客源。
参考文献:
[1]阳群.跨境电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J].网络经济,2016,(3).
基金项目:2016年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ZJ16YB02);岭南师范学院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将为对外贸易带来多重利好。一是改革倾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品牌,将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二是扩大外贸范围和内涵,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而对外贸企业而言,应当依托现有的国内政策环境,推动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切实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手段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内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企业国际营销渠道需要把握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加快培育外贸渠道的竞争优势、促进国际营销渠道转型升级、建立渠道信息平台、培育出口品牌等。而当前无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实业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归纳总结较少。本文集中从早期国际营销渠道研究到近期营销渠道的扩展文献入手,探讨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动力机制。
为便于理解国际营销渠道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国际营销渠道的概念。国际营销渠道指的是商品从产地国家流向国外市场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国际渠道中的成员包括国内的出口商、生产企业、国内批发商或中介人、出口商,国外的进口商、外国商或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庄贵军,2001)。在研究范围上,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研究不同国际成员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异质性,主要调查文化差异大小、文化距离、心理距离、制度差异、地理差异和市场波动等宏观环境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演进
(一)研究方法的演进
国外学术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的研究始于1965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而国内期刊中对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章始于1986年。纵观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献,国内的早期文章(2008年以前)主要以描述性文献为主,其后文章多开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譬如实地调查、访谈、一手数据的统计、案例分析等;而国际期刊从1965-1979年以描述性文献为主,1980年后建立理论基础框架,1995年至今的实证文献使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二手数据、访谈、实验、观察、事件、元分析和模型分析(Jessica & David,2015)。
另外,在理论框架的搭建上,学术界广泛接纳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以深化国际营销理论视角。第一,战略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选择决策,比如王敏(2009)运用海尔国际营销渠道的案例,分析企业国际营销渠道的战略,剖析单产品市场、多产品市场及成熟产品市场的渠道组合战略。第二,经济学理论,其中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决策的选择(王敏,2009);二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参与成员间关系管理(例如,Gencturk and Aulakh,2007)。第三,跨文化理论,国际营销渠道与国内营销渠道的不同在于国际营销渠道突出了跨国文化差异的研究视角,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往往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环境,文化差异会导致渠道成员价值观上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跨文化理论主要运用于国际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分析或者渠道冲突协调等关系管理的研究中,例如,庄贵军(2009)对3家跨国企业调查分析是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渠道成员间沟通行为的影响,得出文化差异产生沟通不足,从而诱发渠道成员间冲突。第四,社会网络理论,用于分析渠道成员组成的网络结构,进一步用于跨国企业组织间网络关系建立的研究(Gnizy,2016)。
(二)研究内容的演进
现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与渠道关系管理两方面。
(1)关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的研究。所谓渠道结构指的是为达到分销目标,为产品或服务设定一组渠道成员的关系和任务序列。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结构:第一,直接出口方式,生产企业通过内部设立出口部门、设立独立的出口销售公司或者国外销售机构来开拓国际市场。对直接出口方式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战略决策,问题集中于直接与间接出口方式的抉择,不同学者从电子商务、融资约束、出口规模、人力成本等影响因素分析(茹玉骢,2014;蒋冠宏,2016);二是出口绩效管理,多从财务绩效角度评价出口方式带来的影响(比如,Lee and Griffith,2004;张淑凤,2010;侯春辉,2013)。第二,国际特许经营,是生产企业将国外业务赋予某人或某企业,某人或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当前研究集中于组织特许经营的方法(袁建昌,2014;刘传兰,2014;Brookes and Roper 2011)。第三,合资或企业联盟,生产企业与当地企业合资或联盟方式开拓国外渠道,当下研究重点在于影响因素与伙伴选择(例如,阎大颖,2008;李平,2010)。第四,电商平台的方式,跨境电商方式中分析平台的建立、现状、物流模式等(例如,李旭东,2015;陶涛,2016)。
(2)关于际营销渠道管理的研究。在国际营销渠道管理上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一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调查显示影响跨国企业进入新兴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特定资产、企业拥有的实际资源、国际经验、制度差异、外国市场准入制度等(Chiao and Lo,2010),二是,选择合适经营战略的研究,企业渠道战略在研究上逐渐从交易型管理转变为关系型管理,从渠道关系治理角度出发设计渠道战略的研究非常多,例如郑吉昌(200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分析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考虑改进我国跨国企业经营的渠道策略,突出建立品牌渠道关系的重要性;Lee and Dawes(2005)探讨中国人际关系、信任及长期合作策略之间的影响;Yang, Su, and Fam(2012)研究市场程度、出口商特征、文化心理距离、信息投资等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从而就渠道管理策略指明方向。
三、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动力
关于国际营销渠道变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从宏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了社会经济制度、消费者行为、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对渠道变革的影响(陆芝青、王方华,2004)。整体上,学术界就其影响因素的框架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共识,即: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是受宏微观环境共同影响的,综合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1)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2016年中国海外购物需求保持持续增长,追求安全优质、跨国大品牌、购物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已然成为大部分中上层消费者的消费诉求,这种诉求的改变使得国内外营销渠道不断变革。同时,国内企业发展壮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例如华为、海尔、格力等公司),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些企业也开始做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拓业战略,因此,也使得国内企业需要从国际营销角度考虑企业渠道的变革。整体上,在生产源头保证生产基地管理标准化、原材料供应商稳定可靠,从而满足消费者安全优质、品牌的诉求;中间商尽可能采用电子商务平台加物流企业的方式,从而满足消费方便快捷的需要。
(2)经济、法律、文化环境。首先,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跨国企业竞争情况、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国家经济政策等。一方面良好的经济形式能刺激更多的消费市觯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孵化更好的市场环境。反之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进入国外市场,也可能直接影响渠道模式的选择。其次,法律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检验标准、渠道的开放条件,这些先制约跨国企业能否进入市场的决策,其后制约跨国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物流方式。最后,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认可及品牌文化的认同感对国际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渠道成员的文化差异对渠道关系健康发展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管理天差地别。
(3)新技术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进展,例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缩小全球信息距离,更加有助于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更加有助于渠道成员间信息沟通并创新渠道模式,与此同时,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全渠道发展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整合手机端、电脑端、线下门店的购买渠道信息,从而实现多点服务;物流技术及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更加有助于国际贸易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支付系统及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开发,例如区块链技术,不仅大大方便资金交易而且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下的跨境电商模式。跨国业务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交易更为便捷,从原来的多重渠道商的间接结构转变为跨境电商模式的直接结构(如图1)。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快速实现产品信息、顾客服务信息、金融交易的网络化传播,减少中间的分销商,这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方便信息获取,降低交易成本等。与此同时,海关总署通过开放免税区、给予税收优惠、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而目前海淘和个人代购的痛点也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发展机会。因此,跨境电商将会是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从2015年进口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数据看来,在进口贸易中,电商渗透率持续增长,2015年达8.6%,预计未来电商渗透率会持续上升(见图2)。目前跨境电商的类型主要有几种:第一,从交易主体划分为B2B、B2C、C2C的跨境电商;第二,从平台经营商品品类划分为垂直型电商和综合型电商;第三,从电商网站开发与运营主体划分为第三方平台电商与自营型电商;第四,从进出口划分为跨境进口电商与跨境出口电商。未来自营类电商会逐渐由垂直向综合发展,而平台类以综合电商为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采用自营类电商将会面临较大挑战,主要在信息平台建立、自营渠道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都会带来大量威胁,因此,中小企业跨境电商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实现。
(2)全渠道整合。传统国际营销渠道是相对单一化的,这限制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李燕,2016)。跨境电商的发展,使得国际营销渠道呈现多样化,同时当下各种渠道间可以相互整合,实现全渠道发展。所谓全渠道发展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中心,建立实体渠道、PC端电商渠道、移动端电商渠道等多种渠道并实现渠道间融合,从而保证消费者能够实现何时何地都能够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全渠道战略是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考虑多渠道的整合策略,保证多渠道之间不会引起渠道冲突,减少渠道管理成本,同时保证渠道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王证,2014)。
(3)大数据技术下的国际营销渠道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对国际营销渠道整合至关重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渠道成员间信息传递及时,核心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渠道成员,利用信息共享技术较好控制渠道成员质量等,也就是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使得渠道关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能够使供应系统中的上游供应商、生产企业、分销商、消费者等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整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保障渠道关系“一体化”协调发展(李燕,2016)。另一方面,在该电商平台系统下,能够促使企业各方力量较好地整合起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王证,2014)。
参考文献:
[1]庄贵军.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1):8-11.
[2]Hoppner J J,Griffith D A. Looking Back to Move Forward: 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J].Journal of Retailing,2015,47(91):610-626.
[3]王敏.国际营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海尔的国际营销选择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99-100.
[4]Gencturk,Esra F. and Preet S. Aulakh (2007), “Norms- and Control-Based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er Distributor Relational Exchang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5(1),92-126.
[5]庄贵军,刘世超.国际营销渠道中文化差异对于跨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11-17.
[6]Gnizy I.Power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within firms and how they shap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57(3):148-158.
[7]茹玉,李燕.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浙江学刊,2014(06)
[8]蒋冠宏.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财贸经济,2016,37(5):106-118.
[9]张淑凤,沈晓玲.三种出口方式的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0(11):35-37.
[10]侯春辉,张宇 .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3(17):112-114.
[11]刘传兰,陈予修.“高飞稳落”式国际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12):102.
[12]Brookes,Maureen and Angela Roper(2011),“International Master FranchiseAgreements:AnInvestigation of Control from Operational,Relational,and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45(7/8),1253-76.
[13]阎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基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135-142.
[14]李旭东,安立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49-57.
[15]陶涛,郭宇宸.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新型贸易中间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发展[J].新视野,2016(02):92-98.
[16]Chiao,Yu-Ching,Fang-Yi Lo and Chow-Ming Yu(2010),“Choosing BetweenWholly-Owned Subsidiaries and Joint Ventures of MNCs from an EmergingMarket,”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7(3),338-65.
[17]Lee, Don Y. and Philip L. Dawes (2005),“Guanxi, Trust,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Chinese Business Marke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3(2),28-56.
[18]Yang,Zhilin,Chenting Su and Kim-Shyan Fam (2012),“Dealing with Institu-tional Dist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 Governance StrategiesThat Engender Legitimacy and Efficiency,” Journal of Marketing,76(3),41-55.
[19]陆芝青,王方华.营销渠道变革的作用机理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04):67-73.
[20]李燕.国际营销渠道在“互联网+电商”模式下的变迁与整合[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88-90.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65-02
一、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和新型业态,是网络时代外贸模式的创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外贸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克服传统外贸市场订单不足、利润空间变小、价值链低端等三大弊端,从制造端直达客户终端,提高利润,掌握自主营销渠道,不仅有利于塑造品牌,而且使贸易链链条更加扁平化,有效提升了外贸企业的运营效率。2014年1月,青岛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服务试点,这标志着青岛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正式启动,因此,2014年也成为青岛“跨境电商”元年。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杭州设立国内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在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带动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2015年8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青岛市“互联网+商务”行动计划(2015―2016年)》,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2016年1月,以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先行先试成功经验为基础,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青岛市等12个城市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综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年来,伴随着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级的跨境电商平台相继落户青岛,为青岛大批外贸企业顺利转型实施跨境电商搭建了平台。政府宏观层面的大力推动、企业微观层面的积极探索,为青岛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新模式实现“跨越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二、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遭遇的现实挑战
目前,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试点探索、经验积累过程,配套监管、服务、政策等配套措施还很不完善。就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建设而言,备受业届关注的《电子商务法》尚处于“草案”意见征集阶段,电子商务立法监管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需求相比还比较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征求意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从国家“鼓励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需要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通关效率,保障贸易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国家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通关、税收、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化”“推动建立国家之间跨境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专门规定,必将对支持、促进和保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与跨境电商发达省市相比,青岛跨境电商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需要时间逐步落实,跨境电商制度体系和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型外贸企业“触电”意识薄弱,从事跨境电商的业务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规模不大;跨境电商的能力与现实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适合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跨境电商对外贸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以及营销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青岛外贸企业来说,加强研发,创建产品品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迫在眉睫。
三、跨境电商环境下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触电”意识,提高跨境电商水平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办理结算,通过跨境物流实现商品配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在商贸领域的应用,蕴藏着巨大的商业空间。随着跨境物流、线上支付等环节问题瓶颈的逐步突破和跨境电商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国外采购商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找到客户,并且通过互联网完成通关、支付、物流等环节。因此,作为外贸企业要增强“触电”意识,扭转通过参加展会的方式寻找外贸订单的传统贸易模式,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业务水平,实现从“能用”到“会用”进而迈向“巧用”的境界,抓住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挖掘外贸的蓝海。
(二)提升研发生产实力,应对客户多元需求
跨境电商使曾经的企业行为实现个人化,借助B2C、M2C的方式使个人参与到对外贸易中来。个人也可以直接在网上采购,采购一些可以进口的外国产品,同时一些工厂包括一些创客个体也可以通过B2C等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向国外的终端用户提品来减少流通的环节,甚至把流通环节缩减为零。这样个体消费者直接参与采购或者厂商直接参与销售,就对外贸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经的批量生产可能会演变为批量更小、个性更强的生产形式,甚至是个性化定制生产,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是对外贸企业研发生产实力的考验。因此,提升研发生产实力,采取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准时生产等现代生产运作形式,实现从最初的“制造”到“质造”最后完成“智造”的转型,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和实效是应对客户多元需求创造市场价值的唯一途径。
(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形成外贸品牌效应
在第120届广交会上,中小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出口产品提价困难,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相比之下,品牌企业、创新企业普遍反映利润率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因此,在传统外贸优势不断弱化、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跨境电商最终拼的还是品牌综合竞争力。外贸企业必须突破国际品牌建设,周期长、投入多、难度大的瓶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长远发展,通过培育和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外贸品牌效应,以此来推动对外贸易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外贸企业在品牌培育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不断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全方位整合品牌资源,加快推动网上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将自身的品牌建O从国内知名上升到国际知名的高度,能够使自己的品牌拥有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借助网络这个近乎无限的空间开辟属于自己的市场。
(四)转变传统营销模式,有效拓展营销渠道
外贸营销的手段和渠道有很多,与传统的外贸模式相比,跨境电商的可开发空间更大。迫切需要外贸企业扭转传统展会实体营销的模式,切实转变“为我所有”的观念,树立“为我所用”的意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采取全新的智能外贸网络营销模式,努力实现外贸营销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变革。在开放条件下,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资源,抓住一切展现产品、服务质量的机会,与网络平台企业深度合作,利用海外拓展的机遇,千方百计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多维媒体展示自我,让更多海外买家了解并认识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品牌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有效拓展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率。
总之,在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逐步推向深入,将推动“互联网+”战略和青岛本土特色优势有机结合,形成青岛“互联网+大外贸”的发展新模式。外贸企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切实提高跨境电商的水平,增强研发生产的实力,形成外贸品牌效应,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是外贸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炳君,王文峰,刘晨.跨境电商推动青岛外贸转型的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15,(8):54-56.
[2] 王文峰,刘晨.青岛市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望,2015,(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