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1

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农经信息化工作试点县,按照省经管总站的工作部署及农经信息化试点工作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启动农经信息化工作。在全省农经信息化现场会后,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农经信息化试点工作,成立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且制定《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广泛宣传,使县、乡、村三级农经人员对开展农经信息化这项工作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开展农经信息化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民心工程”。

2.深入调研,落实责任,“整县推进”农经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省、市经管总站的领导和北方农网信息服务公司领导来我县召开调研会议,一致认为采取市场化运作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信息断层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全县确定各乡(镇)、村全部开展农经信息化工作,县局开通农经网;各乡(镇)经管中心配置电脑1台,村级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使县、乡、村农经信息化工作顺利起步。

3.明确任务,强化培训,推进农经信息化工作开展。全县各乡(镇)村助理会计要全部参与到农经信息化这项工作中来,一方面对村级信息员进行电脑网络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对村级信息员进行明确职责。

二、农经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抓网络平台建设。按照农经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县经管局组建了网络信息平台――县农经网。网站设有:农经动态、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18个栏目,并与省农经信息网、中国农经信息网等网站并网友情链接,同时开通黑龙江省农经系统办公网,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全县各乡(镇)的村级网页在农经网的乡村简介栏目中进行介绍。

2.抓信息员队伍建设。为使村级信息员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村级信息员进行培训,分期分批对全县村级信息员进行电脑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辅导,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技能,为农经系统信息化办公。信息的采集、等工作奠定基础。

3.抓网络化办公。县农经网开通后,正常的农经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全县铺开,利用农经系统网络办公这个平台,完成农经管理工作网上办公,真正做到工作安排、数字报表、财务公开等农经管理工作在网上传递即可,实现县、乡、村三级零距离办公,既节省经费,又做到及时、准确。

4.抓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平台,为本村和当地农户咨询和信息。主要查询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等信息,为本村和农户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农村二手货信息、农村土地流转等信息。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网上办公的重要举措,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农经信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1.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农经系统办公网络化提供了平台。我县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把省、市经管部门的工作安排、业务通知等重点工作和县经管局的工作部署、通知检查、数字报表、财务公开等通过网上,使政令及时畅通,加快了各项工作落实的节奏,实现了网上办公。

2.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我县农村“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了网络体系。我县已初步建成包括省、市在内的县、乡、村五级网络服务体系,1个县级网和9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的网络体系,实现了乡村的基础信息在网上。“数字乡村”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加大“数字乡村”这个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各乡、村的数字报表、信息、土地流转的动态、涉农企业的产品信息等在网上及时。

3.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我县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致富渠道。网络的开通,为我县农民及时提供了政策咨询、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为农民土地流转、农村二手货等信息,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篇2

一、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军队财务信息化,是指军队财务管理部门依托军队后勤信息系统和军队财务信息系统与网络,实现远程操作,开展始终动态和酸雨再现财务管理,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从而建立信息共享、进行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网上财务业务处理和“全覆盖”远程财务监督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在各级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团以上单位财务工作已全部实现电算化,并逐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全面、准确、快捷、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军队财务软件的开发应用工作还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协调。各应用系统独立开发设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相互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信息不能互通,各部门业务处理过程无法衔接,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在这种状况下。高技术管理工具的优势难以发挥,影响了军队财务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基层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每年都有大量新手上岗,又没有较完善的培训机制,给软件的推广使用造成一定困难;一些软件版本更新太快,基层财务人员应接不暇,给基层财务单位造成了很大负担。

二、加强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研制财务信息化处理平台

要立足后勤财务工作的自身特点规律,着眼信息化财务保障的要求,开发全军通用的财务信息化综合处理平台,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工薪管理、资金管理、住房保险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并且要和后勤指挥信息处理系统同步发展、互相兼容。能够及时处理各种财务信息,确保和后勤有关信息处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为党委首长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无论是对部队供应在纵向上,还是同级事业部门实施保障在横向上,都要实现财务信息传输网络化。从而实现财务信息流程的最优化。使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一体化,确保达到财务信息流畅、快速的目的。而且这一处理平台还要有分析、预测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从而实现财务智能化管理。

(二)做好军队财务信息的保密工作

篇3

一、充分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

二、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企业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科学适用的文件归档、保管和利用管理系统,正确处理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企业档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三、建立健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六)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

(七)企业应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对保管期限为永久和长期的电子档案,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并确保相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四、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

(八)重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务、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九)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完善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十)企业档案部门应参照国家有关文件材料归档规定,根据文件和数据价值,确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内容及保管期限。企业档案部门应与信息管理部门共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制造、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邮件系统等)所形成的文档及数据库信息提出归档管理方案。

(十一)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企业档案部门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十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信息技术为档案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根据企业经营需要,提供专题或集成的档案信息服务。

六、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十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及控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篇4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是通过对现代化信息、电子技术的合理应用,作用于企业长期固有的管理、产出以及营销方式,实现对其全面覆盖式的改造,这种改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资源和信息的完全利用更好地组织其现存资源,更好地从事经营与生产[1]。煤矿的信息化则被定义为:煤矿企业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其核心业务重新构建,对煤矿在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信息进行集成和控制,利用并共享上述信息资源,提高对煤矿整体运作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其经济效益,尽最大可能提升其核心竞争价值。现就煤矿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意义和建设途径阐述如下:

二、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为煤矿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生产安全是凌驾于其它各指标之上的头等大事[2]。我国现在的大部分煤矿所启用的传统安全生产调度体系在安全保证功效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如:安全监管不充分,谎、瞒报潜在隐患以及灾害,信息公布制度缺陷,第三方监督机制缺如等。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则可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煤矿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实时监控作业场所的环境动态是否安全;动态显示毒、害气体在空气中的量,通过设置报警限值实现警示和自动断电;动态监测作业过程中各设备以及各环节的运行状况,及时找出其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实时的监控还有助于员工自觉规范其操作行为和操作流程,避免错误操作的发生。煤矿信息化通过对上述功能的发挥,对于矿业安全作业,事故防范功效显著,可大幅提高煤矿企业的防、抗灾能力。

(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煤矿业滞后管理方法的有益变革

煤炭工业企业长期坚持的以投入为重而轻视管理的原则,使该类企业一直存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管理效率等弊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受限于信息化程度的低下,该类企业内部不得不建立多种部门,实施繁杂分工,机构和职能部门权限重叠不清,内部协调性能极差,这些都会严重阻碍该类企业正常发展壮大的进程。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则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方面起到以下作用:可切实理顺安全高效的生产流程从而以较低成本和较少人员完成高质管理,做到矿井作业指挥的有序而不产生部门间的冲突;有利于各项指令快速高效通畅的传达,提高执行力,最终可实现整体应急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促进资源共享的进程和保证资源共享的质量,对生产可有效实施异地指挥。基于以上优势,我们可以断言,集成多项先进技术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最现实选择[3]。

(三)科学信息化是煤矿企业完成工业化新型改革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唯一途径

目前我国的煤炭产业特点为:基础甚为薄弱且会对周边区域的生态和生存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存在严重的资源高浪费而效益低产出现象,专业化人力人材均较缺乏。以上不利因素使得该类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缺乏必要的人才和效益基础。要想获得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承认这个现实,即速度和信息方面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所在,落后于时代的传统煤炭产业要相想获得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完成工业化新型改革和核心竞争力日趋提升的唯一途径。

二、实施煤矿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几条途径

(一)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炭产业工作人员素质。

煤炭产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落后的意识和思想,加之相关知识水平技能处于长期固化的低水平状态,整体综合素质差,这种现状已经大为阻碍了煤炭企业创新技术,发展竞争力的进程。必须借助于信息化建设所产生的技术平台,如网络培训和教育,让企业员工们对该产业的实用先进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并牢牢掌握,上述教育培训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克服该产业员工受限于时空的学习现状,特别适用于该产业学习性企业的组织和建设。

(二)建构无纸化或少纸化网络办公系统,从本质和形式上统一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煤炭产业的结构特点为:总部和下属各矿区处于不同的位置,彼此之间在空间上有着一定的距离阻隔,如果仍采用直接人工传递纸质信息的方式,难以克服低速和时效性差的缺点,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可建构起无纸化或少纸化的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同时还可将该办公系统与产业结构中的其他系统相结合,如与安全、调度、地测等系统做出结合,从而实现从本质和形式上统一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目标。

(三)改善煤矿企业固有的落后产业形象,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形象支持,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提升知名度。

多年以来,煤矿企业形象几乎与乱脏差三字密不可分,破坏地质结构,造成生态污染,也成为该产业的标志性形容词。因而煤矿企业可通过信息化监测技术,实施清洁开采技术,包括对土地复耕以及洁净煤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尽力成就绿色矿山事业,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形象支持。同时通过搭建企业网站平台,实现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利用,不断在经营范围上扩大业务往来,改变煤矿企业以往的不佳形象,提升知名度,使该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以扩大。

(四)变革安全作业的监测和监控方式,促进煤矿企业向更高的安全管理目标前进

过去因受限于煤矿安全作业低技术水平的监测和监控方式,安全问题始终做为煤矿生产需解决的的主要问题而存在。通过对煤矿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矿井全部环节的所有重要设施设备运行现状的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反馈,使处于企业不同层次的各级部门获取实时动态的安全监察信息,并基于准确信息的获得而快速准确处置相关问题,从而降低该产业的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向更高的安全管理目标前进。

三、结语

煤炭产业行业是我们国家的能源发展结构中的一个主体行业,该产业的产能可直接影响我国其它重要工业的发展力度和程度。故而,煤炭行业企业的健康成长所获得的我们国家在政策方面所提供的支持力度始终较大。然而在社会与信息高速前进的现实背景之下,传统的煤矿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模式均已难以适合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4]。国家现在大力提倡“信息化矿井”的积极建设,其目的就在于将高科技水平的通讯、测量、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用于促进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管理效率[5]。大规模的集中控制技术所建构的现代化管控系统在煤矿开采中的实际应用,在保障作业安全和管理高效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煤炭产业产能,为加速我国煤炭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鹏.煤炭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途径, [J].中外企业家,2013,(10):141-166

[2]黄小明.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3, (11):95

篇5

一、建设原则

仓库现有系统平台、信息数据库、报表查询与统计、仓库战备物资的管理等模块日趋完善、作用也日趋显现。在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得到实际的体现,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成本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按照“整体规划,综合集成,实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总体原则,分步实施仓库信息化的软件升级建设工程。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仓库安全防控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日常办公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升级建设以战储物资自动识别技术、车辆人员安全管控体系和信息综合集成为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仓库信息化建设科学、持续发展。

2.立足现有,着眼发展。立足仓库现有建设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在用系统功能,按照补充完善、改进提高的思路,依靠成熟的自动识别、安全监控等先进技术,对仓库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仓库信息化建设长远发展。

3.系统融合,综合集成。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从数据结构、业务流程、系统架构等方面,整合仓库安全防控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网站、网络环境等,建立一个集物资管理、日常办公、安全防控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平台。

4.实用管用,安全稳定。紧密结合仓库物资管理、日常管理、安全防控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实际,建立功能齐全、操作简便、运行稳定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运用权限管理、身份识别等安全手段,提高系统安全防控能力,确保系统管用可靠。

二、建设目标

在统一作业平台、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集成战备物资自动识别系统、后方仓库周转物资管理、战储物资管理、仓库安全监控等现有系统,加强并完善仓库战储物资作业环境可视、业务流程可控、物资管理精确、安全防控可靠、日常管理规范为目标。

三、建设方案特性

1.先进性

该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三层结构、Web Service技术,使之在选用平台、采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扩充性,从而保证升级建成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2.实用性

考虑到要尽量满足业务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又要适应各业务角色的工作特点,该系统做到简单、实用、人性化,实现了统一身份和资源管理、统一认证、统一内容管理、个性化界面和内容定制。

3.可靠性

由于该系统用户群比较复杂,所以在系统中我们考虑了在建设平台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设计中,应有适量冗余及其他保护措施,平台和应用软件具有良好的容错性。

4.可维护性

系统设计应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分层设计,软件构件化实现。采用软件构件化的开发方式:一是系统结构分层,业务与实现分离,逻辑与数据分离;二是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为核心,使用开放标准;三是构件语意描述形式化;四是提炼封装构件规范化。

5.可伸缩性

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的网上业务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构架可以与原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

6.可移植性

选择开放的应用平台,建设一套与平台无关,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和与各种数据库相连的应用组件。

四、技术架构

总体技术采用基于JAVA的多层架构实现表现、业务逻辑、数据操作、数据库相对独立的多层结构。如下图所示:

表示层:负责显示以及与用户的交互,具体表现为系统所提供的浏览器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的交互控制逻辑由WEB Server来完成,实现了客户端的零管理。

接入层:接入层主要负责表示层的接入和其他系统的接入。表示层采用浏览器的模式,由WEB Server负责完成接入管理。

业务装配层:业务装配层提供统一的业务处理逻辑访问接口,通过业务处理层所提供的业务处理功能的配置执行对用户提供完整的外部业务视图,具体表现为对外部提供的业务处理服务。该层为实现业务处理的组件化、模块化和组件的封装和重用奠定了基础。

业务处理层:业务处理层提供基本的业务处理组件,完成具体的业务处理功能,以内部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业务装配层,是业务装配层进行业务处理的基础。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的竞争和挑战,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推动企业管理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对大家并不陌生,而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可为见仁见智。在中国,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群体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行为准则、制度传统、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企业愿景等各个方面,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长期经营活动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

尽管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但是它的基本定义是相同的:首先,它源于企业实践,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其次,它必须是先进的理念,是广大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再次,它是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与形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种战略性的软体资源。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越厚,其发展潜力就越大。在企业社会化的过程中,企业文化越来越呈现出重要的价值,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无形中推动者社会的进步。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加剧,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近年,受欧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国内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如何从企业的软实力上着手,为企业从源头上注入新鲜的发展动力血液,是每一个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深入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战略发展

在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影响着企业战略,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战略。实践证明,很多优秀的企业,其成功背后都有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基因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了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使之成为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是企业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各位子系统的两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的基础,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表征和集中体现。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战略而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持,再好的企业战略也难以落实。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之举

面对当前低靡的经济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正从原始的规模和价格竞争中寻求新的核心竞争力。从竞争优势角度考虑,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独特的文化品牌服务优势,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从深层意义上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品位,塑造新的企业形象。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激发员工活力,实现企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以企业发展目标为中心,根植于企业物质基础之上,引导员工为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做贡献,启迪广大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去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更发挥强大的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有着共同的目标,他们可以凭借有凝聚力的企业精神,为达到企业战略目标而共同奋斗。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当前,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趋势已经到来,企业内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决策和实施决策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沟通不畅。企业外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只有传播和沟通的价值观念被市场认可时方能生存。中国企业文化的差异必须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活动中相互尊重,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寻找中西文化的融合点,不断加以融合,方能求得“双赢”,达到相得益彰。

展望21世纪市场经济在竞争中出现的许多新态势,企业模式和发展战略的进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只要我们的企业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就一定能够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异军突起,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0 前言

虽然我国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才开始全面实行全面预算制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大部分企业已经全面实行预算制度,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预算运营制度。但是,就我国目前企业预算管理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预算管理,因此,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1 我国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其必要性如下。

(1)信息化建设巩固预算体系。总的来说,预算管理体系涵盖了整个企业的所有员工、所有业务,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因此,在实施阶段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对预算管理进行固化这一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新的信息,从而不断固化预算管理体系。

(2)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效率。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在未进行信息化建设之间,预算编制大部分用Excel进行,由于人员较多,所用软件较为混杂,因此导致相关资料较为混乱。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这一效率,从而不断减轻预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还可以不断加强企业内容控制与执行力度,从而及时发现预算过程中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信息化建设将企业信息相互融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一直存在"重编制、轻控制"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之间的信息没有较好的进行结合。企业在进行相关决策的时候,不仅仅需要预算信息,还需要业务信息、会计信息等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信息之间的融合,而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较好地将预算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较好的结合,例如ERP系统等,从而加快预算预警相关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

2 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我们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本章节结合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想较好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企业相关人员可以进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演讲,加强领导与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取得全体企业人员的认可。

(2)加强预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我们必须培养即懂得预算相关方面的知识又懂得信息化技术的人才,从而不断促进企业集团预算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3)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由于企业处在不懂的发展水平与阶段,其发展目标与预算管理的水平都大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我们必须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相适应,从而才能支持企业的发展。

(4)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变化,相关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更新信息化设备,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进行相关设备的选择时,要考虑到设备的兼容性、灵活度以及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调配程度。

(5)设备厂商的管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设备厂商的选择与管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实施厂商也是这一项目的参与者,因此,实施厂商信息化素质水平的高低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在进行实施厂商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实施厂商是否稳定。企业要尽量选择稳定的实施厂商,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二是实施厂商信息化素质水平。企业要尽量选择信息化素质较高的实施厂商,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6)制定考评制度。通过制定考评制度,企业就可以对各个部分的预算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考评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的提出相应的措施,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3 总结

通过以上对我国企业集团与苏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不但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不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一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本文结合我国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

篇8

1.引言

近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在东北大学开幕。来自200多所高校的主要校领导、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以及企业代表共计5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建议及意见。本次大会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牵头、十多位来自全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分析报告,介绍了十二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基本调研状况,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预测。由此可见,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1]-[2]。

2.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3]-[4]。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信息技术对大学的影响正日益加剧,并且是深刻、非连续且复杂的,将影响大学功能的方方面面(教学、科研、办公等),影响大学组织结构和文化变革[6]。

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加强高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存在大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网速缓慢等现状。在国家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议的倡导下,可以采用新技术、更换新设备,与国际接轨[7]-[8]。将服务器集中管理,采用虚拟化分配资源;建立整合的数据中心提供高速信息查询等业务;采用高可靠性的系统架构,保证处理业务连续、高效;建立高保障性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护数据安全;建立高安全认证体系,保证用户、数据可信。

(2)加强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建设。

建立数据资源库,不仅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而且可以为行政工作方面提供便利。将分散的视频、音频、资料等整合到一起形成中心数据资料库,利用校园网络,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处理公务、批改作业、回放视频等。既能降低信息化教学门槛,又可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方便师生使用。

(3)加强各类型应用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高校应以集成、整合的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数据交互为基础,在此之上发展各行政部门、各功能类型的系统软件,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等,将学习、科研、办公协同融合,提高教学科研办公效率。高校信息化整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4)加强标准、接口等规范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应着眼于现有功能需求,还应具有前瞻性。考虑未来学校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师生数量、校区建设与系统平台开发等因素,规范现有系统软件接口,着重规范基础信息编码、管理、业务与运维服务等方面,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加强思想、体制、机制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从国家层面予以要求,更主要的是各高校领导班子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形成完整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整合的运维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工作小组,完成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4.结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复杂性、前瞻性与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而且要加强高校领导思想导向、理念、广大师生参与热情,集思广益,才能将这项工程做好、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蒋东兴,宓,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

[2]胡晓玲.高校信息化规划基本流程及其绩效评估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4.5.

[3]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2010.1.

[4]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2009.7.

[5]梁培,韩锡斌,胡华,吴庚生.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8.4.

篇9

1.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有待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城建档案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各地方城建档案业务基础工作存在差异,参差不齐,这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各地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互不通信,进行封闭式开发,这样就会造成重复建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浪费人力物力作重复劳动。

3.城建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标准化有待提高。现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软件共享性差,另外各地城建档案部门信息化进展不一,各自运用的软件不能互用,大多数网站只是建立简单的链接,总体上还是孤立分散的,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城建档案信息化资金投入与人才缺乏。由于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观念的束缚,坚持艰苦朴素的传统,以尽量少花钱为标准,找当地低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开发工作,到头来设计出的系统不能用。另外,综合性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引进了高科技的产品设备,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5.城建档案信息化机构设置不当。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机构设置一直是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弊端。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部门没有明确的指示,也没有具体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在遇到问题时无处解决。只有设置相应的机构对其进行严格的统一的管理,才能使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进行。

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1.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还没有达到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中小城市中因其自身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对于城建档案的重视程度的差异性,造成了中小城市中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同。但就总体来说,中等城市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较之小城市完善。就全面来看,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将建设这个基础打实,这样才能使城建档案信息利用和服务更加到位。“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城建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2]33那么就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方面来说,城建档案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问题也就相应提出。如何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化,这是建设者们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要先确定出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并制定好具体的方案来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小城市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来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具体的措施没有得到采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成型,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

篇10

2009年4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文件要求,未来5~10年会努力使会计信息化建设步入法规化、标准化轨道。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贯彻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1、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管理活动之中,包括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和发展会计信息产业等内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进行企业管理时,把企业的相关业务、会计的控制、处理、审计以及信息流程进行整合,实现会计财务信息与其他非财务信息的集成,从而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会计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准确而及时的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化

如今,在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所披露内容、方式以及频率等方面都要求较高,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透明化。换而言之,企业必须加强会计资金、预算、核算、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以及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以便向利益相关者准确、及时地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企业财务状况的良好是保证利益相关者继续持有企业股票或债券基础和前提。此外,会计信息化并非单纯指会计核算信息化,而是要联系实际和具体的业务活动,将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信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对业务运营、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等方面全面控制的目的,确保资金的合理支配,同时为企业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

2.2 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实时获取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可以使企业随时访问下属子公司的数据服务器,并且可以对财务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检查,实时而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内容。

2.3 有利于企业加强会计监督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活动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将有利于与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相结合,实现自动控制业务和事项的作用;企业还可以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企业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企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存货管理的风险性;此外,会计信息化能够使企业对下属子公司会计核算、投融资以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随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处理解决。

2.4 有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有利于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问题,企业管理层无需通过各部门,直接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就可获得基层详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生产销售等计划的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也可通过此系统平台随时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二是能够实现动态管理功能,企业管理层不仅能够获得本企业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获得来自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消费者的各种信息,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和一体化。

2.5 有利于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会相互作用,物流和资金流是信息流的来源,同时又受其控制,他们之间相互适应的结果直接决定了企业可持续运营的状况。传统管理模式并未重视这一点,但会计信息化系统却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功能。

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树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企业会计信息化若想成功,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树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并融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来,将其视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手段来对待。这就需要加强对企业领导的业务培训,促使其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学习国外成功案例,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力度等方面加以实现。

3.2 注意会计软件选取的兼容性

面对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各企业之间会计系统的趋同化发展,专业会计软件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已由过去单纯的核算型软件逐渐发展为现在的管理型软件,会计职能也从过去的以核算为主,发展为参与企业决策、进行适时控制和经济分析上来。如今的会计系统可以说是负责全面核算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监控与管理的系统。该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必须引入更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同时必须考虑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更新与现有体系的兼容性,确保会计体系的稳定。

3.3 满足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发展需求

面对复杂的企业业务领域,无论是品种种类、地区分布、消费产品还是经销商都有所不同,此外,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根据企业不同部门的优势以及薄弱环节来进行,根据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从而有效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3.4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控制措施

会计信息的安全主要体现在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实时控制这两个方面内容,从而使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和实时控制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期间,对于企业经营业务原始凭证信息的获得必须确保安全。具体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信息接触者的管理,通过验证码、数字签名技术等进行身份确认,不定期更换密码;充分利用防火墙以及网络漏洞监测修补等技术;提高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例如配置先进的质量更加优异的计算机硬件,使用最新的会计软件等,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控制。

4、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会计工作必须创造一个能够整合会计信息资源的集中式管理平台,从而使会计信息处理速度全面提高,处理渠道有效缩短,处理成本全面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篇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社会的信息意识都在持续增长。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信息化建设,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声。

所谓高校档案,是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等不同载体的原始记录。毋庸置疑,高校档案能够全方位地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样才能使利用者不受时空限制而获取和沟通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1.思想观念有待改进

时代在不断变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然而,部分高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其没有制定统一、长远的发展战略,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片面认为档案工作只是高校的附带工作,对高校发展无关紧要。这种认识偏差使他们产生等、靠、要的惰性,不利于高校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

2.管理手段亟待加强

由于高校领导的不重视,所以档案室(馆)的资金比较短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从目前来看,我国不少档案管理工作依旧使用手工操作,缺乏相应的信息化设备,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有些高校档案室(馆)虽然已经建成规模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是大多各自为政,利用率不高。还有些档案管理软件过于深奥,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无从下手。

3.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对社会发展不可或缺。人们都希望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包括档案信息。但是一些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明显不足。他们虽然已经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人才、经济或者其他因素的制约,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明显较为缓慢,档案检索大多沿用卡片式、簿册式等,信息数字化进程尚未完全启动。

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导致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阻碍。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迫在眉,势在必行。

二、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诸多层面,比如信息库和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以及高校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广大师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意识引领行动。诚然,没有高度重视,怎么可能带领行动发展?在目前形势下,必须提高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领导要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制定相关发展计划,从档案事业的具体环节出发,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为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高校还要强化宣传力度,创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良好氛围,使高校所有成员都正视档案事业的价值。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展览、编辑档案信息化工作简报、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等方式予以实现。另外,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改变工作角色,不要将自己定位成档案“保管员”而是应该努力成为“社会知识的提供者”、“社会记忆的塑造者”,改变落后、僵化的工作方式,树立长远眼光。

2.加强档案室(馆)的硬件和数据库建设

硬件和数据库建设是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基础。首先高校要对档案室(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相关硬件设备,比如图文影像扫描、备数据库服务器、数字音像制作系统、微缩系统等,方便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室(馆)的数据库建设。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不断推广,电子文档和无纸化办公开始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应用。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文档具有诸多优势,可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所以,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借助计算机对档案进行处理。档案工作人员要注意鉴选传统载体档案,考虑哪些传统载体档案需要数字化,一般而言,对于利用价值较高的档案应该进行数字化转换,以便使社会大众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还有对破损严重、形成时间较早的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以免珍贵档案缺失。

3.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要顺利开展,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档案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足够高的信息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档案的意识。试想一下,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信息技术,不懂文字处理软件,怎么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所以,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也是时代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外出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接受脱产培训或进行在职学习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再教育,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英语学习,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跟上时展的步伐,尽快适应信息化工作的种种要求,促使他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总之,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高校档案记录着高校的发展进程,凝结着广大师生的智慧与汗水,是高校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推动信息资源现代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认识,采取手段,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凤华,袁继军.高校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交换的策略及应用[J].档案学研究,2011,(1).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1 信息化对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1.1 更方便快捷的门诊就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医院医疗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使门诊就诊更为便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就医流程信息化。在挂号门诊时,设置了“火车票”式管理以及一卡通服务。一出挂号票,计算机则马上生成就诊时间段以及就诊顺序,这使病患及其家属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在候诊区,建立了分诊台,展开电子叫号,进行一医一患,为病患提供了良好就诊环境,并对病患隐私进行了有效保护。另外,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时间紧张的病患提供便捷而方便的网络预约挂号服务。

(2)门诊医生通过各类检查项目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对病患进行病情诊断。同时,患者的有关信息、价格、检查单、处方等内容立即传送至辅助检查部门、药房等与诊疗行为有关的科室。因而,患者不用排队划价,长时间等候,从而减少了就诊时间。

(3)在收费窗口,设置了电脑显示屏,交费时,患者可清楚地看到自己交纳的各类项目价格,落实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的知情权。在门诊药房中,全自动发药机会在短时间内备好药品,只等患者来此取药,这就解决了病患等药问题。

(4)实现了门诊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通。如在以前,医生不清楚药房是否有某药品,也不清楚药品单价以及总费用等,这就会出现患者往返等情况。然而,当前由于医疗信息化,使这一切变得简单透明,防止了部门、医生、患者之间发生矛盾。

1.2 加强了安全核查机制,增强医疗服务安全。在医院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安全核查机制,促进医疗服务更为安全。

(1)实行电子病历,帮助医生由原先的繁重病历书写中脱离出来。另外,借助电子病历质控标准,对病历展开人工与计算机的双重管理与控制,对病历进行时间与逻辑质控,以确保医疗行为更为规范与严谨。

(2)移动查房、远程会诊、网内信息互通与共享等,使诊疗活动更具准确性,更具及时性,进而促进医疗工作效率的提高。

(3)安全核查机制信息化。构建条码识别,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门诊时,患者一挂号,则立刻生成和患者身份相应的条码。由患者就诊至检查、患者取药与交费等环节,均需经过条码识别。对住院患者的管理,则实施腕带条码标识。当病患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则自动生成识别患者身份的“条码腕带”。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全部诊疗活动都需要进行条码身份验证,以避免出现医疗差错。

(4)信息化的用药安全管理:构建了人工与微机的双重核查关口。一旦下达医嘱,则由信息网络将相关信息传送到有关执行部门。如静脉用药,则由医院配液中心集中配,同时通过微机审核医嘱、审核用量用法,再经过药师人工审核以及发药审核等核查关口之后,才将其送往到临床运用。如口服用药,通常经过药房全自动包药系统,再到安全核查,然后实现单剂量包装,以确保口服用药安全。

1.3 医院信息与社区联动,优化共享医疗资源。运用信息化管理,还有利于实现医院信息与社区的双向联动,从而优化与共享医疗资源。如将院本部和所属社区中心,在信息、服务、资源、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拓宽社区医疗服务空间,使社区医疗也能使用到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提高社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1)构建院本部及所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互通网络。利用这一平台,可以微机网络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便于医生直接地检索病患健康档案;有利于双向转诊、网上预约挂号的网络化管理。因而,已经建档的社区居民,在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可挂总医院的普通专科或者专家门诊号。

(2)实施双向转诊工作,进行网络管理。也就是若患者属于总院下属社区服务机构管辖区,当其在院本部住院且治疗结束之后,要转回到社区服务机构展开康复性治疗,那么院本部的信息病案室会检索这些患者住院期间的有关资料,然后传送到社区卫生机构,双方即发即收,这有利于社区医师了解患者情况,为患者后续治疗带来有效及时的帮助。可见,通过信息化,可实现双向联动,有利于发挥医院及其所属社区医疗中心的服务功能,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来医院的模式,从而优化与共享双方医疗资源,真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医院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

2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2.1 重视与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依赖于有形资源(财力、物力、人力)与无形资源(管理、技术、人才)的支持。因此,医院领导需要重视与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有效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医院领导需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以配置好先进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同时,重视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把信息专业视为新兴专业科室进行扶持,并加大基础科研投入,从而打造出适合本医院发展的信息化体系。

2.2 强化管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医疗中,若想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则需高效管理。当前,不少医院信息系统注重物资与财务管理,而在应用时,则只限于计费、药品等方面,导致医院在使用信息系统方面具有片面性,对信息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因此,医院不但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更需要强化使用和管理,将行政组织、医疗行为、后勤保障等方面纳入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并通过运用增加: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效果进行调整补充,促使医院信息化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信息化是可为管理者带来更准确而全面的数据,并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2.3 统一标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统一评价标准。如医嘱、科室、药品编码、人员与财务等标准编码;统一医院HIS数据库的属性、字段、数据结构等;统一不同医院的数据接口与网络协议标准;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内容与数据结构等。其次,制定关于疾病诊治临床数据标准,譬如疾病诊断与临床操作术语、辅助检查结果术语、病情定量描述语以及分类代码标准等。由于医学处于发展状态中,一些术语标准也需相应变化,这就需要制定标准后强化管理、改进与完善环节,从而确保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完整性。

综上所述,信息化对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促使门诊就诊更方便快捷,缩短广大病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了安全核查机制,增强医疗服务安全;同时,促进了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联动,使其优化共享医疗资源,对缓解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尤其是大医院的优质资源有很大帮助。所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医疗服务机构也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管理,促进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黄勇,薛凡,谢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医院管,2009,4.

[2]计永军.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11,14.

篇1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12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22- 0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大,国际化趋势变得更加明显,这为我国集团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自身的实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必须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只有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完善,加强企业的运营能力,使企业具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1 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集团的影响

(1)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降低企业集团资金运作的风险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网上银行信息系统,实现网上支付,而不涉及现金,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此外,网上支付使得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繁琐程序得到缩减,从而避免了资金运作中的各种损失,使得资金运作的风险性大大降低。

(2)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地提供信息,有效提高了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将信息化成功地应用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使得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得企业财务方面的相关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宏观控制。而信息的及时获得能够使得资金调动更加简单化,有利于经营者对资金进行规划,从而能够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3)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拓宽企业集团的财管范围。现代的企业集团信息化财务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和范围限制,能够及时地获取财务管理的信息,从而使得范围得到大大拓宽。比如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企业的远程管理,不仅能够简化管理流程,还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摊子大、业务宽、地域广的现象,使得企业无法及时地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汇总,不能有效利用企业的综合财务信息,同时远程财务管理也难以实现,企业管理人员根本不能有效利用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还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财务和业务的完美结合,从而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而目前的情况则是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是误解信息化的真正含义,认为信息化就是将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变革。

(2)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相关财务和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要对二者进行结合运用。此外,还要掌握计算机的简单维修以及提高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而从当前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对财会知识的掌握要远远高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财会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等工作不能适应,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3)财务管理信息化范围较窄。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各部门之间,并且建立广阔的信息平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融入到整个行业的大舞台当中。而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仅仅局限于财务业务的计算机操作和有限的部门操作,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范围,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制定相关规定,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以资金的控制和管理为重点,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应当明确管理目标,并且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从而形成企业财务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结合。此外,还应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使得企业各部门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一种重要体现,它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作业流程,而且要求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其重要作用不单单是财务人员工作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改革。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质量,这就要求企业财会人员既要熟练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又要将信息技术与财会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要根据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具体情况,结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从而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