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知识梳理

高中化学知识梳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化学知识梳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化学知识梳理

篇1

一、知识衔接点梳理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2

【例1】 在ABC中,已知cosA=513 ,sinB=35 ,求cosC的值.

解:在ABC中,cosA=513>0,0

sinB=35,sinA>sinB,π2>A>B>0,

cosB=45 (避免得出结论cosB=±45

,从而导致错误结果cosC=1665或5665),cosC=-cos(A+B)=sinAsinB-cosAcosB=1665 .

强化2:若双曲线的离心率e=2,则双曲线是等轴双曲线,并且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

【例2】 如果双曲线x2a2 -y2b2 =1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x225+y29=1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渐近线方程为 .

解:双曲线离心率为2,双曲线是等轴双曲线,a=b,

双曲线渐近线方程为y=±x.

c=25-9=4,双曲线焦点坐标为(±4,0).

强化3:已知向量OA,OB不共线,M是线段AB的中点,

则OA+OB=2OM或且OM=12OA +12OB.

【例3】 已知O、A、B是平面上三点,直线AB上有一点C,满足2AC+CB=0,则OC=( ).

A.2OA -OB

B.–OA+2OB 

C.23 OA -13 OB

D.-13 OA +23 OB

解:2AC+CB=0 ,点A是BC的中点,

OB+OC=2OA ,即OC=2OA-OB,

选A.

强化4:若直线y=kx+b与曲线x2m +y2n =1交于两点A(x1,y1), B(x2,y2),则k=-nm ?x1+x2y1+y2.

【例4】 以椭圆x216 +y24 =1内的点M(1,1)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A.4x-y-3=0 B.x-4y+3=0

C.4x+y-5=0 D.x+4y-5=0

解:依公式得直线斜率k=-416 =-14 ,

直线方程为y-1=-14(x-1),即x+4y-5=0,

选D.

强化5:如图,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PAα,A∈α, PBβ,B∈β,平面APB交l于点O.则BOA就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并且∠BOA与∠BPA互补.

【例5】 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上四个论断中的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

解析:以②③④为条件,据题意可将直线m、n平移至空间一点P处,设经过直线m、n的平面与α、β的交线交于一点C,则∠DCE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α、β互相垂直,故∠DCE=90°,故∠DPE为直角,即两直线m与n垂直.即αβ,nβ,mα

mn.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91-02

几何画板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一款优秀的数学教学及学习软件。它的全名是“几何画板——21世纪的动态几何”。

自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几何画板深受广大数学教师的欢迎与喜爱。应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问题。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几何画板没有在职业院校得到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多媒体技术非常普及,在职业院校的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电脑及投影设备,使得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

几何画板是一款集绘制几何图形、编辑图形的动画轨迹于一身的软件,其使用之方便、功能之强大超出使用者的想象。很多人因为它占用电脑空间很小,就称其为小软件,甚至轻视了它的功能。当真正了解几何画板之后,一定会为其强大的功能而惊叹的。

笔者是在2000年开始学习、研究几何画板及其使用技巧的,经过10多年的学习与使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教学中使用过的几何画板课件“正弦型函数”。

正弦型函数是职业院校5年制数学教学的必修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是要讲解清楚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图象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参数A、ω、φ的作用。过去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多张绘制好的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比较的图象,在课上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教学虽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不足之处是展示这些图象时很麻烦、不便修改,而且无法看到由正弦函数变化到正弦型函数的过程。如今,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讲解正弦型函数中A的作用。如图1所示,图1(1)显示的是正弦型函数在A=1,ω=1,φ=0时的情形,此时的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与正弦函数的图象是重合的。

然后,用鼠标单击按钮A=1至A=0.3,可以实现A取值1、2、4、0.5、0.3时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也可以用鼠标拖动图中的A点自由地选择A的取值。这样就把正弦型函数图象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通过图1的演示,学生已经可以归纳出正弦型函数中A的作用了。

其次,讲解ω在函数中起的作用。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为正弦函数,实线为正弦型函数。在研究ω的作用时,先令A=1,ω=1,φ=0。在保持A=1,φ=0不变的情况下,通过ω取不同的数值,如ω=0.5,ω=1,ω=2,ω=3,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周期,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正弦型函数在ω增大时,函数周期变小了;反之,ω减小时,函数的周期变大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又可以得出正弦型函数的周期与正弦函数的周期2π的关系。此时给予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正弦型函数的图象随着ω增大或减小,是横向的压缩或拉长的变化过程。这个演示过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难点就被轻松地跨越。

最后,讲解φ在函数中起的作用。在研究φ的作用时,还是先令A=1,ω=1,φ=0。此时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图象是重合的。在保持A=1不变的情况下,先演示ω=1时,正弦型函数随着φ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再演示ω=2的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为正弦函数,实线为正弦型函数。

教师演示时,可以拖动图象中的φ点,使φ的数值由正变负,再由负变正。学生很快就发现“φ由0开始增大时,图象向左边移动;φ由0开始减小时,函数图象向右边移动”的规律。如果只观看图3(1),得出的结论是函数图象左右移动的距离就是|φ|;而观察了图3(2)后,学生才会发现,函数图象向左右移动,不但与φ有关,而且移动的距离还与ω的大小有关。教师可以再演示一下ω=3的情形,然后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了。

实践中我利用这个课件上课,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正弦形函数,并且对其中的参数A、ω、φ的作用印象深刻。因为这些规律都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跟多高职数学中的问题。如函数、解析几何、三角、向量、微积分中的很多问题。我也制作了很多课件,希望能与大家交流。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越来越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题目,仅用生物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必须用其他学科知识才能解决。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跨学科迁移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这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运用在生物学科中,这样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生物学科能力和成绩。

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1.番茄是二倍体植株,有一种番茄,其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如下图1所示),称为三体番茄。现有一番茄植株,其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Ddd,则该个体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A.D∶dd=1∶2 B.D∶dd∶Dd∶d=1∶1∶2∶2

C.D∶dd∶Dd∶d=1∶1∶1∶1 D.D∶dd∶Dd∶d=1∶1∶2∶1

解析:减数分裂时,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然后配对的2条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另l条随机地移向细胞任意一极,配子中得到6号染色体中的1条或2条,也就是得到3个基因中的1个或2个,所以配子的基因型是D、dd、Dd、d。配子比例的推断可采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方法,得到D的取法只有一种,得到dd取法也只有一种,得到Dd或dd的取法有两种,所以配子中得到D、dd、Dd、d的概率是1∶1∶2∶2.

答案:B

此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学生能很快地推导出配子的基因型,但推导不出配子的比例,而如果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来解决则能很快地得出正确的比例。

巩固练习: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某马铃薯基因型AAaa,该马铃薯减数分裂可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 )

A.AA∶aa=1∶1 B.AA∶aa∶Aa=1∶1∶2

C.AA∶aa∶Aa=1∶1∶4 D.AA∶aa∶Aa=1∶1∶1

答案:C

二、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如图2所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表的导线两端置于某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或内部,能正确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 )

解析:电流表的“0”刻度在电流表的中央时,电流正极进指针偏向正极,电流负极进指针偏向负极。也就是说,电流从哪极流入,就往哪个方向偏。此题已经绘出了电流表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是正极连接膜内,负极连接膜外,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电流从正极流入表内,故指针向右偏。

答案:D

此题主要考查动作电位,以及电流方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测量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必须要用电流表,而电流表是物理中一个常用的仪器,如果掌握了电流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必定能顺利地解答这类题。

巩固练习: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AC

警示:此题图中并没有表示出电流表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情况正好相反,正极接负接线柱,负极接正接线柱,所以电流的流向和偏向相同。上述两道题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正负极连接方式不同,因而并不矛盾。

三、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3.下列哪些是还原糖( )

A.蔗糖 B.淀粉 C.果糖 D.葡萄糖

解析: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的糖都具有原性。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果糖是酮糖,无醛基,但属于还原性糖,实验证明果糖和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现象与葡萄糖完全一致。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分子发生了异构化反应,得到D-葡萄糖、烯醇中间体和D-甘露糖,其中含有醛基的是D-葡萄糖、D-甘露糖,所以果糖和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发生银镜反应和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是D-葡萄糖、D-甘露糖,而不是果糖。所以果糖本身没有还原性,而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异构化,生成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答案:CD

关于果糖的还原性问题,每年都有学生来跟我说,“化学老师说果糖没有还原性,可生物老师说果糖有还原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还原糖,然后结合果糖的银镜反应实验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生物老师和化学老师说的都没错。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对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数理化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多吸收其他学科

知识。

篇5

【中图分类号】G71,R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42-01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已成为各高职院校重要研究课题,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实训中心,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1传统的校内实训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原有实训中心与当前岗位职场环境不相符。由于近几年行业产业发展迅速,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康复治疗师、康复保健师、口腔修复工等职业工种也相继应运而生,而且社会需求量逐年增大,大量新的仪器设备投入使用,行业企业的工作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平台+多模块”培养模式,一些院校也开设多个专业方向,所以早期建设的实训中心环境与现代企业(医院)职场环境不相适应,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岗位实践技能训练要求。

1.2实训中心结构布局与新置仪器设备不匹配。随着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少院校新添置不少先进仪器设备,原有的实训中心也没有经过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的充分论证,仪器设备不能科学放置[1],所以实验实训中心结构与布局已显得不尽合理,已难以满足新的职业工作要求,所以原有的实训中心需要改建或扩建。

1.3实训项目与行业企业工作任务不对接。高职院校教师近几年通过下基地下企业锻炼,对现代企业(医院)中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有了充分认识,也有打算按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实训项目、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但传统实训中心因各种条件限制,新的实训项目难以开设,也难以实施项目化教学或理实一体教学,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要求。

2职场化实训中心建设

2.1校企合作,职场化设计。校企双方本着合作育人、合作研发、合作共赢原则,邀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主任进行充分研讨论证,对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等实训中心进行整体设计,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模拟仿真口腔技工室、口腔治疗室、口腔修复室、义齿研发中心等工作职场,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模拟仿真康复评定科、推拿科、理疗科、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等工作职场,达到“职场化”要求,充分考虑专业、专业方向、工作环境、实训要求等诸因素,既满足实践实训教学需要,又考虑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并与国家职业资格(口腔修复工、保健按摩师、康复治疗士)技能考核要求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校内职场化实训中心实践训练,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满足“双证书”要求。

2.2实训项目与工作任务对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训中心条件,各实训室负责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并把典型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制成标牌上墙[2]。如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传统康复技术实训室,设计推法、拿法、滚法、揉法等单项技能训练项目,也设计颈椎病推拿治疗训练、肩周炎推拿治疗训练等综合项目。将偏瘫康复评定与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与治疗、脊髓损伤康复评定与流程等典型综合项目操作流程上墙。

2.3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营造。各专业实训中心职业氛围设计由专业主任总负责,各实训室负责人提出设计要求,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充分参照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治疗室和康复医学中心康复评定科、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理疗室、推拿科等工作岗位职业场景和职业氛围要求,在口腔实训中心走廊设置口腔模型图、义齿加工图、口腔治疗图、健康教育等挂图,在康复实训中心走廊设置残疾名人康复之路、康复操作图、推拿按摩图等挂图,在每间实训室相应墙面悬挂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注意事项、操作流程挂图,门口设计职场标识,并委托标牌制作公司进行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职场化氛围[3],增强对职业认同感、使命感。

3职场化实训中心管理

3.1管理队伍。建立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实训中心、实验员五级管理队伍体系,日常管理以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实训中心主任和实验员为主,实训项目教学实施和技术研发以专任教师为主。对管理队伍进行业务能力、管理方法和安全教育培训并予以经费和政策支持,保证安全高效正常运行。

3.2精细管理。各职场化实训中心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建立相应制度与实施细则,采用精细化管理,运用计算机进行仪器设备信息管理,建立仪器设备、实训耗材管理数据库,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对所有仪器设备、教学耗材实行点对点、动态化和精细化管理,所有物品的进出要登记入账,要求帐、物、卡一致,对固定资产设备登记贴牌做账上报,随时可查到相关数据。并做到每月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实训中心采取资源共享、公平开放原则,课外开放采取以预约形式向有需要的校内师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开放,切实体现社会服务功能。为了加强管理队伍和锻炼学生职业素质,推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由专业相关的学生社团骨干和勤工俭学学生组成自主管理队伍,由实训技术人员对其资格审查,分组分时协助中心管理,并予以相应报酬。

3.3校中公司管理。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不少高职院校“引企入校”,这些校中企业是真正的生产性职场基地,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真正感受职场氛围创造了很好条件。譬如成立新致美义齿研发中心、固元保健有限公司学府店、宁波中腾检测有限公司等校中公司,依据协议进行共建共管共享,牵涉到工商注册、运营成本、人员配备、利益分成及周边居民诉求等诸多因素,合作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职场化实训中心建成后,管理就成为关键,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训中心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科技研发等功能,管理体制、管理队伍、管理方法、管理效率等都需要进一步思考探索。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0-0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初中化学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准备,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一直是困扰高一化学教师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师到初中听课较少,不熟悉现行的初中教材和教法,衔接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或者因高一化学教学时间紧,不能花费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等,导致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出现脱节和低效的现象。还有,处于高一的学生,面对环境的新旧临界点,也面对自身的心智发展的新旧临界点,需要寻找一些途径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学习的困境。

微课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资源。微课短小、内容精、情境化、便于应用等特点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微课贴合了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和乏味,可反复观看学习。如今,以微课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方式正在我国迅速火起来。科学、有效地应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值得探讨。在此,笔者尝试聚焦探讨,如何使用微课,助推化学教材知识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衔接;助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及其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有关研究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提出微课,并定义了微课的含义,2013年再次丰富微课的内涵。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微型教学视频,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他特别强调了微课的视频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近年来,黎加厚,张一春,郑小军,吴秉健等各地学者也都提出了微课的内涵,强调了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融合了多种数字资源。微课在我国研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2013年后知网上呈现的有关微课的研究明显增多,研究者大多在研究如何设计微课内容,寻找开发微课的工具、软件,或者进行理论建构。有学者研究如何将微课融入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或者探讨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策略。有关如何使用微课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的文章很少,2015年中学教师郑于艺在《地理教学》期刊上发表了《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的文章,对探寻使用微课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有借鉴意义。

二、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清知识内容的衔接点,找准微课切入点

借助微课开展衔接教学,首先需要理清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初中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5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一化学必修模块提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学习主题。初高中化学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要求,编排体系上都有相应的衔接,但是高一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广度大,起点高,习题相对初中难度大。通过分析这些衔接点,找准切入点,再强化和铺垫,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比如,在教材的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的第 1 节,关于粗盐的提纯,与初中重点学习的溶解、过滤、蒸发衔接紧密,在此,可以以微课重现这些基本操作的过程,温故知新。同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深化过滤除杂知识。再比如,学习必修 1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时,以微课展示图书馆,超市等因为有序分类带来的方便性和重要性,避免教师讲解枯燥。同样,以微课对初中酸、碱、盐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从物质进行有序分类方便生活,过渡到对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研究其性质,引导学生从分类法的高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CO2H2CO3CaCO3和 CaCaOCa(OH)2CaCO3的转化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领会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性,为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梳理知识衔接的重难点,建立微课资源库

短小精悍的微课,集中几分钟的时间聚焦解决一个问题,丰富又灵活,可融合于课堂又可移动地学习,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微课,可以浓缩初中知识关键点,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测试,教学经验积累等途径找准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盲点。针对知识盲点把握关键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及其易错点,组织语言讲解透彻,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从互联网上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知识关键点的微课资源库,呈现给学生。针对高中时间紧,无法使用长时间专门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每个章节中使用微课对衔接知识点进行铺垫,使用微课资源包,融入课堂,或者留给他们做移动性的随时性的自我充电,引导学生事先适当地复习和预习,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平稳过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资源包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初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学生的障碍点往往是不记得元素的化合价,或者不会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或者思维还停留在“得氧和失氧”的片面角度。此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析的过程和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以微课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及时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也衔接了知识点,并使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

(三)分析学情,以微课助推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浅简,直观性和趣味性强,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教学内容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化学原理多,知识的难度深度加大,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方法也跟随着转变才能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内容的衔接,更需要解决学习方法的衔接。当前的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处在高一的学生,生理上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潜意识里普遍存在习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去对付高中的学习。生理、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使得更多的高一学生碰到问题碍于颜面不敢于或者不愿意向教师或者同学请教。还有,学生处于求新求异求新奇的时期,手里的手机、iPad、平板电脑、MP4播放器是他们的挚爱,如何引导他们发挥这些信息设备的学习功能呢?

微课发挥独特的魅力,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资源库自主掌握学习节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点击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盲点,反复琢磨,因时因地因需克服学习盲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激发他们主动分享学习的乐趣,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线提出疑惑,在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收获成就感。教师从中及时地分析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的衔接上断链,或者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微课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新手段引导学生在移动中学习和在线学习,促进学生比传统课堂更积极、投入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的学习,助推学生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另外,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使得备课更有针对性,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到以学定教,有效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总之,微课这种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微课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注入了活力,是帮助学生迈进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性的第一步,为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习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资源。建议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为起点,集中集体智慧,开发微课资源,不断扩充、优化和综合利用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库进行分享,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汪金鑫.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2]张晓菊.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论坛,2011(13)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郑于艺,黄志明.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J].地理教学,2015(17)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篇7

一、化学教学中分类观的概述

1、分类观的概念

分类观是指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过程中,遵照物质变化的规律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系统、规律性的思维导向。对分类观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认识某种物质过程中可以自觉对物质进行分类,而且还可以通过联想其他物质间的联系,同时运用化学这门科学的思维形式来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变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分类观的特点

(1)概括性特点

依照物质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类,并且根据物质的变化来对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共性进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研究新物质,而且还促进了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新认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分类观,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自主的体系建构,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化学知识的科学素质的培育。

(2)相对性特点

化学物质本身的规律和变化不仅有差别,也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差别可以帮我我们对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很好的分类,存有的联系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变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化学物质的分类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特点的,只有认识化学物质本身的相对性特点以后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做到多思维、多角度学习。

(3)多维度特点

多维度在化学世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特点,只有认识化学物质的变化分类的多维度特点,并且熟练掌握这种分类方法,才能够在对化学物质的关联和属性上做到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发现某类化学物质的本质,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的思维更加开阔。

二、学生分类观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意义

1、有助于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充分落实

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高化学新课标(实验)对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也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的最新课程改革,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大不相同。普高化学新课标(实验)对中学阶段学生提出要能够依据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自主分类、可以使用更多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等规定,这给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2、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分类观的培养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物质特点和本质的把握,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

分类观是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对于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认识、掌握物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掌握物质的本质才能够很好地理解化学这门课程的内在含义;同时分类观也是化学这门科学的一种研究手段,化学分类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科学性的学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化学分类观对高中学生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有助于学科教师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更新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思维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分类观给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角度,这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也是对高中化学教学分类观的有力培养,进而对化学这门学科教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求化学教师自身要有清晰的化学分类观,对于分类观有着深入的认识,并且可以利用分类观进行化学教学实践;其次要求学科教师对教学理念能够及时的转变,对分类观的培养策略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分类观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化学分类观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当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是普遍存在的。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与学习对于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知各种化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对学生运用分类观来分析物质的规律、特性和本质以及相互间的联系的正确引导,和通过对物质间联系的思考来更加充分和深入的认识物质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分类观的重要目的。

篇8

一、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改变过去以单纯地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生动的情景素材引入课堂,可以有效达到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将死板、僵硬的化学教学变成讨论式、交流式和趣味式的学习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新,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基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特点,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策划,以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运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普遍熟悉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分析案例,从而达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1]。

二、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生活中的化学案例展示。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讲授新课过程中对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实际化学案例(这些案例最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亲身感受到的),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将学生引导进入案例情境之中。生活化的案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可以用多媒体将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将文字性的资料发放给学生;可以由教师进行生动的描述等。当然展示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生活化中的实际案例特点来决定,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法,教师都尽可能地渲染出相应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以江苏省高中化学教材“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讲为例。本讲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属性和物理属性。化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兴趣,以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可以引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一段视频:该视频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主妇在清洁马桶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84消毒液,由于清洁结果没能满足家庭主妇的愿望,又紧接着使用了洁厕灵,结果导致主妇中毒,被送往医院。视频播放到此,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分析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师以设置疑难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的案例情境之中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后,接下来教师应该立即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在设置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本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当成功设置问题后,教师应采取个别指导的方法,不仅了解学生探究问题原因的进程,还要指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角度找到知识的彼此联系,为下一阶段的讨论奠定基础。

例如,在上面的生活案例中,化学老师应该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84消毒液和洁厕灵在混合使用后会让人中毒?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疑问使学生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被进一步放大和诱发,有助于在实验过程中和听课过程中努力寻求答案。

(三)给出答案,总结提升。

生活化的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教师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进行总结和提升;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情感生活都得到了提高,教师要重点注意:一是要将前面几个环节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对主动发言、在讨论中积极的同学给予表扬和肯定;二是要对所举的生活案例进行评价,向学生解释该生活化的案例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梳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三是要鼓励学生运用该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讲结束之后,教师要向学生展示84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和化学原理,为学生提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消毒液的注意事项并解释原因;同时,也对本讲课的教学目的——氯气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进行了梳理和加深。

三、对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要重视案例的选择和编制。

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其实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如何选择生活中的案例并做好案例的分析框架是生活化在高中教学应用中的难点和重点。如果选择的生活化案例不恰当,就很难达到化学教学的效果,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该案例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并结合趣味性,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堂。

(二)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要突出学生课堂实践性原则。

篇9

G633.8

总所周知,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的课本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结构,所以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就更应该结合书本加强学生对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也可以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对问题的解决也有结构概念。所以高中化学老师要重视这个方面,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般的高中学生来说,构建知识结构是相当的重要,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有利于串联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知识体系,可以将杂乱无杂的理论知识串联起来,方便以后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更快、更准确的自由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化学成绩。

(二)有利于在考试中有效节约时间

现在我国的教育一般都是应试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最重要的也就是高考,随着课程的改革,学生所面对的化学考试题目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像推理题、计算题往往比以前更要复杂了,对于这样的变化,高中学生不能再采取以往的方式进行逐一的计算,因为这样会耗费很多时间,最终影响到考试的成绩。而且众所周知的,告示都是规定了时间的,所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多进行答题,所以构建知识的体系非常有效,这样能帮助学生在答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尽可能为其他题六出足够的时间。

(三)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中含有很多实验内容,对于这部分的知识不仅仅是对概念熟记,还要对实验的化学物质的属性、实验器材、以及最终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忆,但是因为这部分知识很零碎,记起来就十分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够构建知识体系,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知识长期的积累,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只有这样子,学生会在提高成绩上比较轻松。

二、引导学生建立化学知识的具体方法

在课程改革以后,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学生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大概是体现在自己创新和思考的能力很差。于是很多老师开始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这构建知识的体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

(一)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所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梳理。在课前,老师应该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大体了解;课中要有结构的进行知识的讲解,比如对于一种化学物质的介绍首先是对它概念进行学习,然后详细介绍它在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延伸到器材的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课后。老师应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一个回顾。

(二)从整体出发,顾全全局

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把高中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所以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应该主要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思想和意识,当进入高三的时候就应该从全局入手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构建。在这个阶段,由老师引导学生对高中化学的整体认识,构建出知识的框架,例如化学的概念、化学的实验、化学物质属性、计算推论等等。然后进行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对高中化学有整体的认识,对重难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在答题中提高对题目的解析能力。

(三)加强对细节的学习

学习框架确定以后,接下来是对知识的完善,从细节入手掌握化学的细小部分。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可以采用贯穿整个知识点的方式来学习,也可以利用化学中的平衡等式来计算,不管是在化学中还是其他学科中,我们所学到的都是等式的两边相等。比如水的电解、电离子这些理论都可以通过一个知识点来进行阐述,这样就能够对化学系统来进行明了的学习。

而对于高中化学的实验部分,应该分两个方面来进行知识构建,首先是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再然后就是化学物品。通过记忆化学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和药品,可以延伸到该药品的自身属性,以及药品通过实验以后的属性,将整个知识点进行结合,构建出层次分明的只是习题,以免知识混淆。

在对于化学元素框架构件时候,最重要的事对化学元素进行记忆,可以将有关的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记忆,并且对化合物的属性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于将元素与化合物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其在知识框架中更加具体和规范,条理性更清楚。

对于学习有机化学的这部分,通常是把感官加进去,也就是所说的官能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记忆官能团的一些主要性质,充分了解到有机化学的规律,然后将两部分知识结合起来,建立起详细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在化学的学习中,会牵扯到大量的运算,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可以通过构建物质量来作为中心,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各种单位不同量之间进行准确的转换,将化学中的各种化学概念牢靠的掌握,比如我们很熟悉的摩尔定律、溶液浓度,对他们进行区别记忆、以免对知识不熟悉发生的混记现象。

(四)将全体进行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上述部分,我们对各部分的知识都建立相应的框架体系,最后的过程就是将框架进行完善,然后将其进行整合。首先将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整合变为一个整体,比如对于化学物质的特点、基本概念、化学实验这些知识点就可以串联在一起。并且可以采取想象的记忆,加深印象,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时常复习,避免对知识点的遗忘。在复习过程中如果发现对知识点的记忆发生模糊现象,就应该加大学习力度反复理解,将知识点化为应对考试的利器,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老师很好的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刘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7):88-89.

篇10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深化,而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如何才能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对高中化学教学缺乏深入理解。在化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于化学教学的目的掌握的不够深刻。化学教学要有务本的精神.不可以舍本逐末。高中的化学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教师授人以渔.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就能随时的获得知识。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化学都忽略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与途径,只是一味的教.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这样在无形中忽略了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最终不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阻碍了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不明确。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化学的教材不断变革。新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单单重视书本知识体系的传统结构,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们往往习惯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对于新教材的内容还缺乏一定的研究和把握。教学方式以传统灌输式为主,方式单一。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够了解学生对新教材掌握的好坏,从而就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阻碍了高中生化学成绩的提升。

3、化学实验课程缺乏。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大纲中,对化学实验课程的规定内容是相当模糊的,实验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其次,硬件设施不健全。在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室安排的数量太少,化学实验器材不能够及时更新,实验设备陈旧,精密度太低,不能够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再次,试验考核制度不健全。实验教学的评价在教学中起反馈作用,一方面它决定着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二、新课改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学习的意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标准,熟悉最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优化自己的教学。化学教师应该紧扣新教材、新大纲,加强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化学老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去发现化学课程中的问题,并进一步通过思考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保证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创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兴趣。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塑造出不同的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被动局面,能够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化学科目学习中,求知欲也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选取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概念和实验结果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老师应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化。例如,在教学中,学习区分烷烃、烯烃、炔烃三种物质时,化学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的影音图片功能,很形象、直观的看出它们的内部结构,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这样有助于梳理有机物的种类,加深学生的记忆。

3、注重实验探究,开展实验教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加强实验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更好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把一些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的表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了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实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开放更多的实验室。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且需要学习一些必备的知识。所以说,在当前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实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就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有更宽裕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验。

总而言之,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高中化学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我们从新课改和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认真全面的研究教法和教材,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蒋敏.高中化学体验学习研究[D]

[2]刘卫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

篇11

关键词 概念图;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应用分析

前言

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不仅包括要求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要学生熟练运用概念知识理解化学实验过程,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者不全面,势必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更谈不上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以概念图的方式清晰、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基础概念的内容,各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综合运用。从图上学生可以系统的查看和理解各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运用概念图设计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让老师更加准确、清晰地讲解化学概念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更容易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同时,运用化学概念图来设计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概述

概念图与系统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将概念内容做出相关联系的一种体现,一幅概念图能够囊括许多用语言无法描绘出的内容。概念图在国际上的通用概念是展示出人能够识别、理解和思考的内容,以连线、节点、框图的形式表达各系统内容之间的关系,其中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示法展示化学内容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把人脑中潜在的隐形知识串联起来,使其更加可视化。

例如,(如上图1所示)对电解化合物做概念图分析设计,可以从五个节点引出化合物电解的基本概念: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然后再根据五个电解物质之间的等级关系用连线的方式联系起来,可以把最左边作为电解质的最低级,最右边作为最高级,框图内代表电解的基本概念,这样就能从直观地了解电解化合物的过程。概念图的构建步骤可以从根据中心主体确定知识领域、通过联系特征建立概念连接和罗列分析概念进行合理排序、不断修改完善增删概念的角度安排构建。

(一)高中化学概念图的构建应该能够建立起即将学习的新概念和以往学习的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注重的是概念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知识的框架联系。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中心主题确立知识概念的领域,概念图的构建要确定中心和主体,如下图2所示,从重点知识的角度切入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概念图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二)选定了主题之后,就要根据主体具体包括的内容罗列和分析概念,并且能够做到合理排序。例如(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做概念图构建时先要对本专题的内容做一个罗列: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然后根据对罗列的内容分别进行分析,将简单的、有关联的信息和概念用连线和连接词进行横向连接,表明关系。

(三)经过上述的过程,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图已经成形,这仅仅是构建出了基础的概念关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旧概念的不断接触,需要对概念图上的概念做适当的完善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随时保证概念图根据学习内容的加深得到实时更新,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原有知识的同时不断更新对概念的理解,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加深入。

二、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高中化学知识概念图一般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化学元素组合、化学实验和化学应用等联系起来,以连线和框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包括的内容不仅有各高中化学概念与后续化学教学的联系和区别而且包括高中化学学习的应用背景和意义,这种整合到一起的系统图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给读者各学习章节和整体教材内容的学习脉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一)概念图可以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让老师建立起宏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指导方案,同时概念图与数学中的树状图一样清晰地展示了高中教学的章节知识点、重点内容和教学计划等。例如,老师在讲解关于有机化合物知识章节时,其整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化学的获取与应用、化学染料与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老师在讲解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这四块内容建立起联系框图,然后将每一块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概念联系起来。同时为了展示出课程讲解的过程可以有顺序和目的性地完成概念图的结构。

(二)概念图可以应用于教学反馈,通过对概念的设计,老师可以获取学生对基础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微观物质结构这一章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本章节的知识概念图,并且让他们自己讲解一下有关微观物质与物质多样化、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多样性四个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掌握从哪个角度切入能够把内容整理的清晰、自然而且能够体现各知识章节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自己梳理内容然后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老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由这种形式反馈回来的教学效果信息能够指导老师随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形式。

(三)概念图课提高学生宏观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对不同内容作出联系框架和系统搭建思维。我们在学习新内容时一般刚开始只是片面得学习本章节内容,很难将各章节内容联系起来。这种以概念图形式的讲解或练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时加强系统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对碳、硫化合物一章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首先设计一个化学知识概念图,让学生先从宏观角度了解本章节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设计的概念图上体现出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与前几章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整理已有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实现对系统知识的长期记忆。

三、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合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计划。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应该考虑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其设计内容不仅包括阶段性学习的知识内容而且包括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的安排和进度。根据教学计划的不同以及概念图设计的对象不同可以从教学内容计划安排、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复习课上化学内容总结和对概念知识的修正、补充等几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图制定应用策略,并且能够不断更新完善下一阶段化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制定概念图教学方案时应该预留出对新概念更新和完善的设计空间,配合教学过程中的单元知识巩固,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修正。下面就详细阐述一下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概念图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计划安排是概念图在教学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教师通过系统全面的概念图设计能够大致掌握对高中化学的整体授课安排,帮助老师计划课时安排和内容讲解进度,让老师能够随时根据课时需要调整教课内容。同时,在设计化学概念图时,要考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选择性教学的模块,这样能够提示教师在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概念时能够有选择的做好课程讲解的筛选工作。

(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概念图最大的受益对象是学生,系统、清晰的知识脉络和知识框架安排,将化学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做课堂预习时,能够根据概念图提供的知识系统框架和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做好对课上知识的预览。同样,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复习过程中,化学概念图是学生最好的帮手,概念图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梳理,而且加强了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思维。

(三)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记忆和理解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化学知识时就可以发挥出概念图的优势,将前后知识点和新旧概念串联起来,建立联系。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构建一个化学知识概念图是检验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构架化学概念图可以达到对化学内容熟练掌握的目标。

(四)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应该对化学的相关知识、课程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的进度有大致的把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化学世界里,越来越多的未知事物被发现,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具备随时更新化学知识,完善教学内容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应用概念图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做好知识更新和完善的准备。

总结

化学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与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公式、元素化学知识结合,充分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产生深刻理解,不仅有益于化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将化学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既能更加深刻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1,07(12):018-020.

[2]陆真,李静雯,邹正,等.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思维导图及Mind Manager与化学模块化学习[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6(11):047-049.

[3]支瑶,王磊,张绪姝.化学平衡常数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J].化学教育,2010,31(26): 029-034.

篇12

自高中化学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普遍深深感觉到所需要传授的内容多,教学的理论深度较高,尤其是创新性教学目标的引入,对于教学的尝试和广度不好把握。此外,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能力、素质与水平,差异偏大。在这种情况下,化学老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引领学生夯实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促使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用正确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准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化学素养。

一、切实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抛砖引玉”中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与“霸王式”教学模式,切实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协助作用、启迪作用和参与作用,抛弃“授人以鱼”的教学思考与策略,确立并切实落实好“授人以渔”的课堂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可采取“引领”、“引导”与“启发”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自主思考与自觉探究。例如,在讲到比较关键的地方,在知识点的要害之处,将多类线索和思路抛出去,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思维和科学推理,促使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与内涵,感知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体验各种化学现象的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深度。

例如,在教学“钠的性质”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钠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实验,提醒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化学实验产生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接着综合不同学生所切到的要害,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于是有了较科学且准确的现象总结:“钠悬浮在水上,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以不确定的方向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同时发出‘丝丝’的声音,小球逐渐变小以至于最后消失,滴入几滴酚酞后,水溶液变红。”由此,学生对“钠的性质”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拨作用,在“蜻蜓点水”中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在高中化学具体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逐一讲解,道明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清楚每一个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基本现象,以及其所关联的基本化学原理,通过演绎归纳的教学方法梳理相关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必须着眼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增强他们创新思维、自主思维能力。通过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点拨”作用,给予学生适应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知识体系,仅在较重点、关键的知识节点上加以“点拨”,提供一些简单提示,剩下来便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种“蜻蜓点水”式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体系,促使学生自主地“触类旁通”地学习,从而更加完整、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教完“硫化物”相关知识,进行化学习题练习,遇到某一习题:“二硫化碳与氧气充分燃烧之后,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如何将228克二硫化碳置于4.48升氧气中进行燃烧,将会得到混合气体多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演绎”方法,这道习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考虑各种情况然后综合计算,则不一定能够得到正确结果,此时,通过“点拨”:“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个物质的系数”,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紧贴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在特点,在“实验演示”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性”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在特征,也是化学教学的中心灵魂。关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就不能不关注实验教学。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必须纠正传统教学中片面追求笔试成绩的不足,只重视实验习题的讲解,而不关注实验的具体“演示”与“操作”,必须抛弃那种仅让学生强记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的做法,切实关注实验教学的落实措施与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例如,对于“氢氧化亚铁”这一物质,可以引领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他们感知这种“白色沉淀”很难制成功,促使他们分析原因,得到“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这一事实,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积极加强教学研究,从而引领学生更加精准地抓住课堂教学的中心点和关键点,更高效地突破重难点,促使学生破除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5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4

初中化学教学使用的教材和高中化学教学使用的教材,由于两者在风格、方式以及掌握重难点上要求上的显著不同,使得初高中教学知识衔接面临障碍。除此之外,经过相对漫长的暑假,学生往往遗忘了不少化学知识点,无法迅速调整自我以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同时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初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各异,使得教学主导者(广大教师)与教学对象(学生)都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因此,如何针对初高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高效合理的导入教学策略显得十分紧急且必要。

1.当前教科书间存在的衔接障碍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化学课本对那些和传统课程初中生认知能力不符的内容进行大幅调整,那些“偏、难、繁、旧”的内容被大量删除了,教学的要求也有所降低,由此教学的基础性更加突出。而高中化学的学习仍十分看重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对于学生的起点要求较高,有些学生初中时没有掌握的部分或者无需掌握的部分,已被高中教材视作为已经掌握了,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得他们难以接受如此大的知识量,产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2.学生学习方式导致的衔接障碍

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基本的行为及认知的取向。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显然不足,不少学生并非主动地想去学习,而是被教师强加了“考进高中的好学校”的意志。而一旦初三毕业之后,他们从疲惫、紧张中释放出来,身心迅速放松,使得学习一下子陷入盲点状态;在初中时课外实验、实践活动都相对较少,学生并未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而高中阶段不少知识点是需要勤动脑、多探究才能掌握的,这也让他们容易力不从心;初中时期的合作精神往往是高中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如合作实验学习的基础,这一点初中学生也十分缺乏。

3.教师教学方法引发的衔接障碍

对初中教师而言,学生的升学率、升学成绩往往是考核他们最核心的指标,初中化学课程的教与学并不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施行,他们更倾向于依据中考的考核内容施教。这样就导致但凡中考可能会考到的,会反复讲、重复练,直到学生基本掌握了为止,而不少本来为高中做铺垫的内容要么直接删除,要么一带而过。高中化学教师接手了这些已经被考试思想充斥的学生后,往往无从下手,尽管“以人为本”的思想被不断提及,不断强调,但由于对学生了解程度不足,学生的基础薄弱,加之与初中相比“多、难、繁、杂”的课程现状,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迫使高中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为他们补习相应基础知识,原本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的课堂变得十分被动。

另外,初中化学强调基础知识的讲解,因此“高效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初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也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学生即使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也能取得较满意的分数;而步入高中后,化学的规律性开始被进一步强调,化学反应也日趋复杂,化学的应用要求也进入了探索阶段,学生若维持原有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会导致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相关教学时较为吃力。

面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欲顺利促进学生进行角色调整,过渡至高中阶段的学习,教师应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课堂导入的改进:

1.把握好初高中教学的知识衔接点,做到运筹帷幄

既然学生容易遗忘初中知识,同时初中有些应涉入的教学点,不少教师没有给予讲解,那么高中化学教师就应该做好相应的复习工作,重拾记忆,做好补充教学。

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进一步钻研初中课本,对课本中的知识脉络与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那些初中略有提及,而高中需要延伸及拓展的内容,教师应做好标记及课后调研工作,了解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有丰厚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学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一次摸底测验,从而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帮助更好地把握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在课堂导入时,使用旧知导入新知的方式也会使课堂更加有效,如: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化合价的应用等。只有教师对学生状况有了充分了解,同时教学中兼顾学生的基础,才能使得学生消除新课程学习的恐惧感。

2.强调学法的重要性

与初中化学显然不同的是,高中化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的成效。初中化学讲授的往往是简单的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化学技能,而高中化学则应强调学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应不断强化化学观念与思路,“以学定教”,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最快速度地适应高中学习。如: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专题就应该能通过钠、镁、铁、铝、铜以及它们的重要化合物开展例子教学;而学习性质时使用对比、归纳以及递推的思维方式、采用分类法的观点,了解包括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各项基本原理从而指导对化学性质的推论与学习。

3.分层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智力开发的早晚、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等各方面因素,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时也会在接受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分层施教、区别对待。在使用提问式的课堂导入策略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不提过难、过刁的问题,同时,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确保大家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喜悦,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注重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强化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方面的能力培养,是高中化学尤其是高中低年级化学教师的关键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还应多沟通、交流,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