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

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

篇1

艺术品也是一种奢侈品。从经济角度来看,当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亦相对地增加。故此,但凡进入经济衰退时期,随着收入下降,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及消耗量都会出现收缩。2008年至2009年间,金融海啸及经济不明朗因素对高资产净值人士(高资产净值人士的英文缩写为HNWIs-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指除了自住房产之外,个人拥有的股票、债券、共同基金、银行账户以及其他流动资产的总价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豪)的投资模式带来明显的影响。根据全球著名投行美林集团(Herrill Lynch)与欧洲最大咨询公司凯捷(CapGemini)联合的《2008年世界财富报告》显示,全球高资产净值人数下降15%,而他们的资产总和亦下跌20%。英国是一个对金融服务产业依赖性较高的国家,2008年,英国高资产净值群体的人口下降26%,比美国的18%更高。香港和印度亦是重灾区,高资产净值群体的人口分别大大下降了61%及32%。由于俄罗斯的经济过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开发,直接导致该国高资产净值群体人口下降28%至97000人,成为全球富豪数量下跌率最大的国家。

奢侈品销售商(包括经销商及拍卖行)也纷纷表示全球需求显著下跌。根据贝恩公司(Bain and Company)于2009年10月的《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2009年的前半年,奢侈品销售量下跌超过20%,虽然在下半年度停止了跌势,但全年全球销售额仍下降接近10%。美国奢侈品市场下挫15%,欧洲及日本亦下跌了10%。部分奢侈品市场较小的国家销售量有增长(中国7%,中东2%),但仍难抵消其他主要市场的急剧跌势。

虽然经济衰退表面上的确为艺术品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但事实上亦有一些有利因素。当全球对奢侈收藏品及消耗品的需求下降的同时,富豪们会积极寻找一个更保险的投资方法来保存资产价值,而且他们认为艺术品就是其中一种长线、可靠的投资工具。有调查显示,虽然名贵房车、私人飞机、游艇等奢侈消耗品的销量明显下降,但富豪的投资意欲却由2006年的20%上升至2008年的25%。

根据全球著名投行美林集团(Herrill Lynch)与欧洲最大咨询公司凯捷(CapGemini)联合的《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显示,珠宝首饰、宝石和名表等奢侈品的市场占有率由18%上升到22%,可见富豪们看到了这些安全和更具体的有形投资可以保持较长期的价值。该报告还指出,折损率较低并且有一定稀有度的产品,如艺术品、古董或珠宝在市场上的交易依然十分活跃。因为许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即使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面对自己钟爱的独特的艺术品仍然出手阔绰。而相对普通大众所认知和期望的消费型“奢侈品”,在富豪眼中却认为是“在困难时期购买此类产品实属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而根据贝恩公司(Bain and Company)200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资产净值人士的购买模式正在改变,他们开始着重奢侈品本身的质素及耐用性,而并非单单留意其流行式样。其次,调查发现奢侈品买家开始更审慎地消费,并且对货品价格更加敏感,此趋势令拍卖销售的模式更难经营。

地理分布上的财富差异同样体现在艺术品市场。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全球的富豪新贵加入国际艺术品市场尤为明显。当大部分西方国家正陷入衰退时,许多新兴的艺术品市场经济却正面增长,例如09年,中国及印度分别有9%及6%的增幅。

现时世界高资产净值人士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及德国,总共占全球的54%。中国富豪人数于08年已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位。有预计指出,2013年,亚太区将取代北美洲,成为拥有最多高资产净值人士的地区。

根据《艺术经济》(Arts Economics)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部分拍卖行交易买家都来自欧洲(44%)及美国(37%),中国及其他亚洲买家只占11%,但在全球拍卖市场中,中国买家的比率以双倍速度递增,由2005年的4%升至2008年的8%;而中东买家由2005年的1%上升至2008年的3%。

另一方面,艺术品的价格在中国、印度及俄罗斯等地节节上升,对整个艺术品市场也带来正面影响。例如中东这些新兴艺术品市场,其特点为平均收入较低,并且财富分配相对其他成熟的艺术品市场更集中。这一现象显示了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和趋势:目前尚未大量购买艺术品的中产阶层在未来十年将可能诞生一批新兴买家。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人均GDP在2020年将会上升至10000美元,并形成中产阶层,这些人将来可能会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买家。

不丧志――收藏家和投资者的中庸之道

大部分踏实的收藏家收集艺术品都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他们不会将艺术品作为投资工具,也不愿意出售收藏品。相反,亦有部分人购买艺术品纯粹为了赚取投资利润,故此他们愿意卖出及重购收藏品,以赚取金钱。

艺术品买家可分类成纯收藏家及纯投机者两类,大多数收藏家认为艺术品比其他奢侈品更能保值,而投机者则会密切注意价格浮动及他们的财务风险。收藏家理论上会较少注意价格改变或风险、出售成本和条例,原因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购入及拥有该艺术品,而并非它的成本或价值。所有买卖或储存艺术品成本上的改变,又或是艺术品市场条例的改变,如税务或出口限制,都会影响投机者的投资意向,甚至会转换投资目标至其他资产类别。总而言之,是收藏家,还是投机者,取决于个人偏爱及理财方式。

两者之间并没有极端地划清界线,因为即使出于纯粹对艺术品的喜好,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市场行情和经济负担;而投机者也会由于艺术品市场的低流动性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作为固定资产及其他税务协调,甚至传给下一代。

为了更好地了解艺术品收藏家的动机及在他们参与市场的过程,《艺术经济》(Arts Economics)于2009年向一群世界顶级艺术品收藏家做了深入会谈(被访问的藏家采样为出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TEFAF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博览会首席经销商所提供),部分主题概述如下:

1.藏家背景

a.所有被邀约会谈的收藏家都接受过良好教育,是来自各 行业领域,如财务界、医药、法律、工程及其他与艺术无关的领域的成功专业人士。

a.许多被访者有丰富的国际旅游经验,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得他们对正在崛起的新艺术品市场产生兴趣(例如中国艺术和拉丁美洲艺术)。

a.少数人接受过正式短期有关艺术的训1练课程,大部分人的艺术知识来自艺术博览会、博物馆、拍卖会或自己搜集资料得来。

a.大部分藏家形容收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他们通常以低价买入艺术品,然后过几年,直到高价时售出。通过参加特定的展览或博览会,慢慢进一步了解艺术品的资讯。另外一些藏家则认为,从他们购买的第一件用以装饰的艺术品开始,到后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提高兴趣、丰富知识面来专注收藏某一类别的艺术品,这前后两者的眼光和乐趣都有很明显的区别。

a.所有被访者都不仅仅只收藏一个类别。虽然大多数人集中收藏三类,但有人收藏超过五类。

2.动机和收藏过程

a.差不多所有收藏家都表示收藏艺术品的原因多样,包括艺术品可满足审美需求,可用于装饰,同时,艺术品也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很多藏家认为他们进行艺术收藏的动机中蕴涵着一种“激情”。

a.所有被访者购买艺术品都不认为金钱利益是他们购买的首要目的,反而过半数的人会限制自己于某个价钱范围,有些更限制自己不能用超过三分一的收入来购买艺术品。

a.私人藏家个人购买艺术品的主要参考来自拍卖行目录介绍、经销商的通知或个人搜索得到的信息。

a.所有受访收藏家都通过经销商或艺术博览会购买收藏品。大部分藏家在拍卖前都会选择透过第三方经销商提供的服务以确定艺术品质素,然后才参与拍卖。许多藏家会直接在拍卖会购买,只有少部分人因担心真伪或交易成本太高而拒绝在拍卖行竞拍。众多被访者中只有一位收藏家直接向艺术家购买当代艺术作品。

a.少于一半的受访者有指定计划购买艺术品,绝大多数都是偶然地购买。

a.受访的收藏家当中,他们有的每月至少会买一件艺术品,有的属于非稀世奇珍不买,还有的是为了收集齐整套艺术品系列而购买。一些收藏者评论说,购买艺术品频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回归到价钱,如果价格太高,他们往往会减少购买。

a.许多藏家对艺术品价格的了解,以前都是依靠拍卖行的目录或其他资料来源,现在他们通过互联网进入数据库,自己研究艺术品价格。尽管在购买部分特定的艺术品的时候,价格的意义已没那么重要。大部分的买家都会在竞拍前设定心目中的理想价格范围,但成交后许多买家都觉得成交价比自己设置的理想价格更高。

a.只有不到一半的被访藏家表示,他们从未出售自己收集的藏品,当中原因包括对藏品的私人感情或为家族传承等。而多数的藏家表示他们会对升值后(据报告显示,通常在价值比原来购买时价格提升5至10倍)的藏品进行出售,然后换取更心仪的藏品,或者更高价值的藏品。

a.几乎全部受访藏家每隔1至3年,都会为其收藏的艺术品做一次估值和保险,他们认为这笔支出是玩收藏的最大间接成本。该报告还指出,没有一个收藏家觉得收藏品价值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或出售的决定,并且藏品的价值随时间流逝而增加。

a.尽管大多数私人藏家都积极向博物馆和展览会借出藏品,并且也有部分藏家希望把自己的藏品捐赠给博物馆。但由于博物馆自身的空间有限,各大博物馆的同类别藏品数量也几乎达到饱和,无法全部展现给大众,使得部分藏家觉得捐赠给博物馆意义不大。

3.艺术作为投资手段

a.所有接受采访的藏家都指出,将购买艺术品作为一项投资并不是他们购买艺术品的最初动机。

a.大多数藏家认为,他们对艺术的投资已经避开了通货膨胀,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效果会比做金融和地产市场的投资更好。大多数看法认为,艺术品投资不但是一个很好的长期投资产品,而且是保值和为后代积累财富的良好手段。

a.收藏家在艺术品投资上看到的最意想不到的困难包括有:资产流动性(或只不过是想尝试短期投资);比起其他投资,这个领域需要对市场研究和学习得更多;附加的非常高的费用如保险;这个领域审美潮流和趣味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在世的独立艺术家很少获得成功机会;某些收藏领域的藏家基础日益萎缩。

a.许多人认为,在现今,比起现代和当代艺术品领域,传统和比较古老的艺术品领域更值得投资。

就艺术品市场前景来说,艺术品的供给有限,因为这种供求关系,许多人认为这个市场是可以稳住的。另外,在全球其他新买家那里获得的不断增长的兴趣和认识会推动价格增长。还有些人认为,由于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和信任已经大幅下降,人们会往艺术品投入更多。虽然大多数收藏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即现代和当代艺术市场可能比其他领域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他们还指出,如果把这两个领域的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已经超越了曾经的动荡情况。经过泡沫的清洗,现代和当代艺术市场目前越来越为买方市场所接受,其私人销售量在过去一年就翻了一番。有很多看法认为市场将日益全球化,有几个观点还认为市场重心会转向亚洲。不过,也有相当多的评论认为,语言是购买过程中的关键,因此亚洲买家会跟比较好沟通的卖家购买艺术品。

多元化战略的执行官――收藏机构分析

除单独私人收藏家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机构和企业,诸如:博物馆、图书馆、大型私企和公共机构都会涉足收藏行业。与私人藏家一样,这些收藏者都带着各种不同的动机,收藏艺术品的策略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许多公共机构对藏品的征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政治考量,或与社会或文化政策有关。

银行和私人机构购买艺术品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私人机构可能出于建立一个支持艺术或从事慈善事业为目的,同时也能为公司的市场推广、品牌知名度、企业形象包装、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成功企业回馈社会提供实质证明。

私人机构的收藏运作,大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成立艺术基金,联营投资基金一起,选择中长线投资以达到资本增值和收益的目的。在2009年,全球估计有超过50个艺术基金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然而因为有不少基金成立不需要注册登记,所以难以统计确切的数字,估计当中大约只有一半是规范的投资工具。艺术基金最多的是印度,其次是欧洲、美国、亚洲以及中东地区。

艺术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他们旗下经理的专业知识和市场情报分析,使投资者获得本来只有国际顶级艺术收藏家和经销商独有的准确市场信息和投资机会。也有部分基金只提供该基金的投资组合与市场领域范围,让投资者作为分散投资风险的手段。由于艺术基金的自身结构与私人藏家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艺术基金可以把自己充足的现金资源和需求量作为与估价官、拍卖行、鉴定家、保险公司等进行谈判的有利筹码。所以通过艺术基金购买艺术品时可以享受到其他一般私人藏家没有的拍卖条件和服务。基金不但在交易成本上有利,而且还会为参与的投资者提供整合税效(通过对艺术品投资,从而优化整理财产、销售、增值和资本收益等税项)。

艺术基金的模式大致分为两类,封闭式和开放式。由于开放式的流动性会在艺术品市场产生诸多问题,如:难以设置定期、短期赎回权的标准等,所以目前绝大部分艺术基金,都是以封闭式基金推出(即在存续期限内,投资者基金不能随意赎回。虽然特殊情况下此类基金可进行扩募,但扩募应具备严格的法定条件)。

目前运作的基金的结构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募集资金,服务对象通常是参加了私人银行艺术品投资计划的高端客户。第二个是艺术顾问,为投资者或企业提供购买艺术品的指导服务。而从2007年开始,艺术基金也制定了对j中基金的操作模式。

艺术基金的表现好坏不一,主要体现在金融海啸后的当代艺术领域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复苏缓慢。而纵观目前的市场,人们的投资态度越来越谨慎,尤其考虑到与其他资产类别的相关性相对较低,有形的艺术品资产确实更能吸引一些投资者。尽管如此,艺术基金对比其他投资市场的透明度、市场信息、大众对艺术品的了解度、基金经理人资历记录等多方面都有一定距离,这些都是艺术基金开展工作所需要克服的困难。

智力的博弈: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资产

与其他金融资产一样,艺术作品的价值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但它们的功能并不像有实际功能的物品那样虽时间推移而减弱,因此艺术品具有保值的特点。这种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使得艺术品的“可收藏品性”在人们眼里变得炙手可热。艺术品经营最大的市场价值体现在艺术品二级市场的买家之间,而不是低廉的销售市场,这跟别的商品销售不一样。

所有这些特性使得艺术品成为理想的投资产品,但艺术也有两个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非常重要和独特的特点。首先,大部分的艺术作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会为艺术品的估价带来相当大的主观1生。其次,由于艺术品贸易的非频繁1生以及艺术品市场范围的狭窄,使得艺术品贸易与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产品相比,流动性显得不是太大。作为一种资产类型,流动性(Liquidity)问题一直是影响艺术品的资产价值的关键之一(流动性是指在一项资产在不影响其价值的前提下,可以转换成现金,或者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的折现能力)。很明显,艺术品比起其它大部分货币市场中的资产,流动性显得相对较低。这也使得艺术品的短线投机式的投资变成一个高风险和非吸引的战略。

1.艺术的投资回报率

像任何其他投资项目一样,在进行投资潜力分析时,评估投资项目随着时间推移的财政收益是其中一个出发点,这需要由净货币价值的变化来衡量。

通过检验艺术品的投资回报,发现其与其他投资产品背道而驰时,会产生许多亟待解决的额外问题。例如,持有一件艺术品,其成本构成非常多样,包括存储、修复和投保,并包括房产在内的所有物质的、有形的资产。虽然这些费用将因作品本身和投资环境的不同而改变,但可以在资产净值(NAV)的1%到5%之间运营。

艺术市场的交易成本也比其他资产市场高得多,例如,艺术品市场比商业物业销售的成本高10倍。尽管拍卖费用和佣金会因买家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金额通常会高达25%,双方(买方和卖方)都要各出一份,而且还可能包括强制购买保险和运输的费用。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艺术品投资也有许多税收优势。在许多国家,艺术投资是作为一种减税避税的手段,因此,拥有优化税率的甜头成为投资者最终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艺术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并且销售过程相对缓慢,所以在特定时期内,从销售数量上去评估艺术品贸易的金融回报是有问题的。在研究产品投资市场的时候,就以股市来说,它只需要简单地直接追踪观察市场,看看市场上正在交易的其他同样的股票。但再看看某件艺术品或艺术家的价格,并没有类似的模式让人们每日检查开盘价和收盘价,甚至每月检查都不太现实。经济学家已经想了不少方法,试图克服艺术品贸易与其他贸易的差异性,还有交易次数并不频繁这两个重要的问题,并制定出各种指标来衡量随着时间推移的价格和收益,每种指标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缺陷。最常用的三个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分别是均价指数(API~Average Price Indices)、重复交易指数(RSI-Repeat Sales Indices)和享乐指数(Hedonic Indices)o在实际操作中,分析一段时期内的艺术品种类和使用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艺术投资的年度回报率的评估。

2.艺术品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体现在回报的非理性的一面。任何投资的最基本财务风险都是不确定的回报率。艺术上的投资回报风险(或任何资产)的产生源于买卖之间价格变动率的波动。跟其他资产一样,投资的目标是尽量降低下跌的风险,从而保持一定的回报,又或者将利润最大化来回避一定的风险。投资者的另一个目的是要保持一个均衡的资产组合,这样,当组成一个整体的时候,各组成部分的联合可以减少综合风险。尽管艺术品的投资回报会受到不同流派、不同的艺术家和时间的跨度的影响,但艺术品的资产总额会显示出其作为分散风险的可能性,这无疑也是其最有吸引力的资产类别特征。

也有相当多的风险与艺术投资相关联,这些风险在其他金融产品投资类别中并不存在。因为艺术品属于实物类的资产,存在损坏的风险,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失窃、磨损和撕裂等问题。跟其他实物资产一样,保险市场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减轻一些风险。

其他的风险,还包括艺术品的真实性。这也是艺术品投资风险的另外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例如,它是赝品还是摹本?还有,它的名头和出处有多可靠?这些风险都是艺术品投资独有的,并涉及到有关专家的估价和鉴定。人的判断元素必然会在艺术的价值评估风险中又加多了一层,因为人容易犯主观错误,也具有审美差异。想降低这些风险,当然可以通过特殊卖家来实现(经验、声誉和其拥有的专家的资格),能确保对艺术品真伪和出处的充分研究,但也没有人可以保证最著名的拍卖行和经销商不会犯错。

篇2

放下电话,陈波笑着说,“中国日渐扩大的收藏群体使得艺术品作为投资品种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正在资产配置中增加或提高艺术品投资份额,而我相信在2013年主动推广型运作将成艺术品基金的主流。”

基金+画廊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国内有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无疑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

自2009年以来,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迎来爆发期。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为225亿元,2010年则达到了573亿元,2011年更高,达968亿元,几乎每年都有将近一倍的增幅。

据陈波介绍,目前的艺术品基金中投资性基金规模接近30亿元,另外以抵押融资为主的融资性基金也有30亿元的规模。“不过,大多数艺术品基金都是被动型,即投资那些公认的名家作品,属于坐等升值的‘囤货’性投资。这种被动型艺术品基金的风险较大,因为面临着作品真伪难辨、价格虚高等风险。”

借鉴于此,鼎艺艺术品基金开始探索主动推广型的运作模式,即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对艺术家进行推广,挖掘商业潜力。

“鼎艺采取的是一种兼具画廊经纪和艺术品基金双重角色的模式,通过签约一些艺术家,然后像画廊一样去运作和推广艺术家。通过艺术品经纪业务和衍生产品开发使投资期内的资金管理和收益回报更为多元化,投资风险也因此大大降低。”

核心是筛选艺术家

“作为主动推广型艺术基金,对于艺术家的选择和规划成了鼎艺的重中之重,而我们的标准包含核心学术价值和衍生商业价值两部分。”

陈波介绍,核心学术价值是考察艺术家的技艺功底和学术认可程度,这是艺术家价值稳定的基石。衍生商业价值则是该艺术家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和在商业领域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艺术家品牌的建立,艺术附加值得以大大提升,在艺术品原作之外带来超额收益,反过来也进一步增强了艺术品原作的影响力。

以鼎艺艺术品私募基金(一期)为例,其资金主要投资于中国著名实力派画家陈无忌和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领军人物、海派水墨第三代代表性画家蔡广斌。

陈无忌曾在海内外举办过二十多次个人画展,是谢稚柳和陈佩秋的学生,也是研究张大千的学者。此外,通过对陈无忌作品的市场分析,鼎艺发现陈无忌的作品价格每年都有10%的稳定增长,其在2011年上海艺博会上作品成交额高达2000万,为全场之冠。

陈波认为,通过直接签约画家并作品可避免艺术品投资的最大风险——假货风险,但如何推广签约作家才是掘金的关键点。

鼎艺为推广旗下画家,首先借助媒体平台长期发表艺术投资、市场分析、学术推广的相关文章;其次,抓住展览机会,通过和学术机构组织的一系列专题展览,将艺术家的作品有效地呈现给业内人士和藏家市场,为各方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再次,与各大金融机构组织丰富多样的艺术品鉴活动,进一步接触到潜在客户。

退出渠道为拍卖行和藏家

从海外的经验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收藏需求会出现增长趋势,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便会大幅增长。而2011年底,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450美元,表明收藏市场已进入了上升空间。

“我国排名前100名的超级富豪,有计划地购买艺术品的比例不超过10%,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超过60%。”陈波自信地说,“因此我认为艺术品基金在2013年大有可为。”

篇3

专业人士更容易因过度自信,成为事后诸葛。

人类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规律,尤其从一大堆随机的经济数据中,推出所谓的规律。虽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供的大量统计证明,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运气和偶然因素,但人们更愿意通过直觉,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推断其内在规律。过度自信者往往会夸大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当他们所期望的结果确实发生时尤甚。特别那些成功的专业人士,经常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知识的准确性和杰出的个人能力,过度自信还会随着个人在任务中重要性的加大而增强,这让投资领域中的基金经理人、股评家、证券分析师都充满自信,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

篇4

拉斐尔画作天价成交、市场表现稳健

《使徒头像》是拉斐尔为了创作保存于罗马梵蒂冈博物馆的基督教艺术作品《变容》而绘制的草稿(素描)。这幅作品采用了人像中通用的3/4侧脸画法,体现了拉斐尔一贯的秀美作画风格。从18世纪开始,这幅作品一直珍藏在德文郡公爵的查茨沃斯庄园中。本次秋拍现身伦敦苏富比“西方古典油画及英国绘画”专场,估价1,000万至15,000万英镑。

本件珍品,历经四位现场买家多轮竞价,终被一位神秘电话买家以2,970万英镑(约合4,790万美元,及2.96亿人民币)(含佣金)购得。这一价格几乎是预估价格的两倍,苏富比拍卖行兴奋的表示,这一价格打破了以往任何纸质作品的拍卖纪录。

拉斐尔的作品在市场上非常罕见,近年来的市场行情相对稳定。自2007年以来,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送拍作品仅有3件,成交率100%。2007年《洛伦佐o梅第奇肖像》(Portrait of Lorenzo de' Medici)在伦敦佳士得上拍,估价在1,000万——1,500万英镑,终以1,850万英镑成交。2009年,素描作品《缪斯头像》(Head of a muse)估价在1,200万——1,600万英镑,以2,916万英镑成交。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体艺术品市场处于回调时期,而拉斐尔的作品依旧可以拍出2,916万英镑的天价,溢价200%,足见其超强的抗跌性。

古典美术作品抗跌能力显著、中国是古典美术最大消费国

近年来,古典美术作品市场发展迅猛。虽然古典美术作品市场比起现当代美术作品的市场,更显保守,但胜在稳定。这一特性,正重新引起了广大收藏人士的兴趣,逐渐受到追棒。

篇5

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钟表珠宝翡翠等版块的总和就已经高达20.6亿元。藏品优与劣、行情沉与浮、买卖双方大步向前或止步观望⋯⋯第一声槌响之后,此前关于内地艺术品市场走势的各种猜测也逐渐有了答案。那么,这一季的成绩单,又将为今后的艺术品市场走势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呢?

话题:中国嘉德再创佳绩意味着什么

王雁南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这次春拍整体上来看,现场气氛很好,各个门类都有可喜的表现,不少拍品大大超出估价而成交,这说明我们为准备此次春拍而所作出的调整和努力是成功的。特别要提到的是,这次春拍我们推出了新的登记注册方式,以更好地保障拍卖参与各方的利益,这也得到了各界的鼓励和支持,丝毫没有影响来宾参与竞拍的热情。由此可见,艺术品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想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艺术品市场仍将稳健前行。

项立平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财经评论员、制片人

嘉德的总成交,从去年春秋拍的50.9亿元、38.3亿元,到如今的20.6亿元,艺术品市场回调态势似乎一目了然。实际上,适当的积淀和蓄势会更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干净、诚实的市场才是最可贵的。而各大版块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书画局部有亮点,瓷器市场仍显低迷,当代艺术风雨飘摇,部分类别则逆势走高。

章文

无锡苏珈美术馆艺术总监、无锡耘林艺术品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资深艺术市场评论人

中国嘉德春拍结束了,圈内圈外都很满意,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热点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大家也不再是抱有一副市场不好、不看好春拍的情绪了,中国嘉德春拍似乎让国内拍卖市场实现了软着陆。其中一个很耀眼的亮点是嘉德推出的当代水墨专场,包涵了老中青三代作品,成交斐然。

篇6

据统计,在2009年,中国书画市场拍卖总成交额达108,32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拍卖纪录,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单品类拍卖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在2010春拍中,艺术品拍卖持续走高,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华辰4家公司总成交66亿元,其中,中国书画成交46.99亿元。这种强劲势头蔓延到了今年的秋拍。

早在2009年底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P,c)的《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报告》就预测,2010年中国书画市场可能继续创出高价,会激起新一轮艺术投资的热潮。这个预测很快变为现实。

2010年秋,中国书画市场竞争更异常激烈,藏家专场、个人专场、海外回流专场和精品专场等齐推中国书画拍卖。其中,中国嘉德秋拍中国书画总成交额达29.9亿元;苏富比秋拍中国书画拍卖总成交达4.07亿港元,刷新了苏富比常设中国书画拍卖最高成交额;而11月16日落槌的荣宝秋拍,总成交额为4.27亿元,创造了荣宝秋拍新高,其中中国书画总成交额为2.9亿元;11月24日收官的北京永乐秋拍,取得近1.7亿元的总成交额,为永乐五年来的最好成绩,其中500件书画拍出5600万元,对于刚主打书画拍卖的永乐来说也是不错的成绩;11月25日在北京收槌的秋拍,以中国书画和文人墨迹拍卖为主,800多件拍品拍出了5,0289亿元的成绩,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额为2.5833亿元。

这其中,中国古代书画和中国近现代精品名作仍是炙手可热,著录于《石渠宝笈》的拍品,以及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黄宾虹、傅抱石等大家的精品名作仍是各拍卖公司竞相推出的重点拍品;中国当代书画领域,吴冠中作品无疑是抢手货,其作品市场价位也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其他当代书画家的精品名作也将在此带动市场价位提高。

繁荣皆有道理

那么,中国书画市场价格暴涨的原因何在?繁荣的艺术市场背后究竟又隐藏了哪些规律?中国书画又能否持续给力2011年?

对此,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原纽约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任龚继遂认为,表面上是价格的变化,本质则是收藏群落的变化。一个市场如果出现了价格变化,首先要看收藏者后面的购买动机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中国股市创业板的推出,中国新富阶层的财富积累方式越来越多的集中在金融领域内,这些大资金的进入将会改变原有市场中的定价权。一件作品的价格组成也由简单的美术史定位,逐渐延伸到作品的传承出处以及拍品的社会影响力上,作品本身和收藏行为共同组成了艺术品的价格。

“三种人(或三类资金)进入市场后,会造成很多难以预料的后果。他们是高资产净值人群,他们购买艺术品的主要目的是资产配置;还有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公司、银行,他们进入拍卖场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艺术品来提升企业文化;最后一类是投资基金,它们有限期套现的需求。”龚继遂如是说。

“而这些高资产净值人群又对中国书画情有独钟。”一位福州某画廊艺术顾问卓女士告诉记者,中国书画在艺术品市场中的“霸气”地位无人能及。书画不仅讲求技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艺术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画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同时也是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

“从书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同时它又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卓女士说道。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资深收藏分析家邵建武先生,在他看来,艺术品收藏有很多要点,中国书画是具备了全部要素的一个门类,中国书画总是向好中领先,沉寂时托底。

篇7

――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现在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的是哪些人?我们看到基本上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收藏家。他们好像是获利了,认为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值,所以抛售,而非恐慌性抛售。我觉得沃特是个例子,他在2002年收藏当代艺术的时候,明确表示要在奥运会之后抛售,他觉得奥运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节点。现在他就已经开始抛售了。他们这样大量的抛售,肯定是感觉行情已经到顶点了。

伦敦苏富比、佳士得、菲利普斯三场拍卖给人的感觉,就是全球当代艺术有问题,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当然也是跟着走。纽约的拍卖,表现出来什么呢?一个是估价过高,作品质量不行。因为价格贵,作品差,买家自然就不会进场,能拍出去就不错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行情往下走的信号。现在的问题是,现当代艺术市场不好,就需要一个避风港,这就是传统艺术。未来市场要看传统艺术,我觉得市场已经进入防御性的阶段,它通过这种防御性的措施,去节节防御。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任 著名艺术市场投资分析专家

从价值评估的重心来看,我们更加有理由表示担忧。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远远超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纽约和伦敦对于中国古董以及当代艺术的细微态度变化都会引起生性多疑而敏感的资本的疯狂或恐惧。这也正是我们认为次按危机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也许更大的原因――和美股影响内地股票市场还需借助港股不同的是,伦敦和纽约的艺术品市场的波动可以直接影响中国市场,根本不需要媒介。

――卢山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理财周报》记者

影响是肯定的,经济的基本面受到影响,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肯定会受到影响。艺术市场也不例外。

这里可以谈到一个拍卖市场理解的问题,拍卖不是二手市场,它是一个竞价购买,更公开的的市场。它将从公开的角度反映需求,当然对于拍卖与画廊市场分野的问题,我认为并没有什么问题,市场的规律是不断根据需要做出调整的,西方拍卖市场从原来不拍卖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到今天拍卖当代艺术,就说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这个问题。

――柴宁: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主管

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然导致其出现这样金融上的危机,对艺术最直接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其自身收藏的艺术品,其所支持的基金会投资,赞助的基金会和博物馆。其实和雷曼兄弟一样的还有摩根斯坦利等投行,他们对于艺术的兴趣和关系已经有历史了, 公司高层对于艺术品有很大的热忱。

要说具体的, 金融界的高层是富有阶层, 机构破产不见得有限责任的个人就受牵连, 当然大市气势是不同的, 不过, 他们受到资金限制和压力的时候,是否有可能把资金和收藏的兴趣转向亚太地区,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资金量的收缩,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大盘是往下走的一个趋势,将会走入到一个沉淀、调整的境地中。不过我认为具体还是会主要反映在西方艺术的市场, 艺术市场的国际化毕竟没有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那么紧密, 所以, 不要简单就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就会一样线性地去反响欧美的去向.

篇8

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刚刚落下帷幕,中国著名近现代画家张大千晚年的巨幅绢画《爱痕湖》拍出1亿零80万元的天价,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这不仅成为画家个人作品新成交纪录,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品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人们为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而高兴,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增值而高兴。近年来,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在重要拍卖会上创新高:明代画家仇英的《文姬归汉长卷》和清代画家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分别拍出过1亿零120万元和1亿3400万元的天价。一时间,“破亿”成了热点话题。这些都表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备受重视,拥有越来越大的分量和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根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共计有199495件拍品上拍,成交了141165件,成交总额达到了212.5亿元人民币。212.5亿元的年度成交总额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自2000年以来年度成交额第二次突破了200亿元大关,比2008年的191.94亿元则增加了20.56亿元,增幅达10.71%。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图表可知,除了2008年度略有下滑之外,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一路走高。从今年已经结束的部分春季拍卖的盛况来看,2010年的艺术拍卖品市场很可能又会迎来一个新突破。收藏专家说,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正是艺术品收藏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迎接下一个新的“盛世”到来。通过市场的力量,把中国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推荐介绍给世界,提高中国艺术品的竞争力、话语权,冲击文化制高点,推动中国艺术的进步,是中国艺术市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篇9

9月1日,由《时装L'OFFICIEL》传媒集团与中国艺术类媒体的领军者《艺术财经》杂志合作重组的《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强势上阵,当日在798艺术区D-PARK会所举办的新刊会也是原《艺术财经》成立5周年的庆典酒会,现场汇集了艺术界极具代表性的核心人物,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萧昱、夏小万,收藏家王薇、王定乾、乔治斌,拍卖行领军人物――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总裁赵旭、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寇勤,佩斯北京画廊负责人冷林、空间负责人卢杰、Boers-Li画廊负责人皮力等纷纷到场祝贺。时尚明星姚晨、佟大为、爱戴等人也亲临现场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将近1个小时的红毯时间过后,简迷离乐队的表演拉开了庆典的序幕,12块大屏幕所播放的3分钟VCR汇集了明星、艺术家、艺术圈贵宾、商界精英等对《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上市暨创刊五周年的寄语及期许。《艺术财经》出版人于天宏及主编顾维洁、《时装L'OFFICIEL》社长周长青及出版人苏红与嘉宾一起共同将新的LOGO安置于主舞台,飞线点亮“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活动至此进入。庆典结束后,《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高层领导陪同100多位贵宾共进晚宴。

自2006年10月创刊以来,《艺术财经》杂志针对社会高端群体为读者群,提供艺术品投资、收藏、鉴赏方面的独家判断、建议和资讯。杂志坚持最高编辑标准,以业内实力派人士为核心组成编辑团队,聘请国内外艺术品市场和学术专家担任顾问,以卓尔不凡的品质、优雅的阅读感受和专业分析能力,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类杂志;也是真正策应全球艺术市场、与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相匹配的首选刊物。《时装L'OFFICIEL》传媒集团旗下《时装L'OFFICIEL》以及《时装L'OFFICIEL HOMMES》。秉承来自赛纳河畔的法式“百分百的时尚,百分百的奢华”,兼容中国式雍容含蓄、细腻精致的东方情调。它们是中国目前唯一定位于介绍高级时装及消费品类的时尚杂志,为时尚精英们呈献出国际一流的时装资讯盛宴。

全新的《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杂志更加顺应艺术市场和大众媒介的需求,充分发挥杂志本身在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上的强大实力,广聚业内知名专家在艺术界的深厚人脉,提供最具建设性的艺术投资信息和艺术品收藏指南,并且有效地结合《时装L'OFFICIEL》传媒集团在时尚和文化领域的深厚根基,为艺术、创意与品牌融合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艺术财经 L'OFFICIEL ART》将一如继往、锐意进取,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道路上谱写新的辉煌!

篇10

2007年内地佛像艺术品市场进入高峰期。北京翰海推出的“经辩”和“菩提主义”金铜佛像专场,总成交额高达1.3亿元人民币,一改以往明永宣佛像为主导的趋势,高品质的明清宫廷造像和高古佛像成为市场的主角。2008年因金融危机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但内地佛像拍卖市场却逆势上扬。北京翰海春、秋季拍卖相继推出“拈花微笑”、“善乐之邦”和“大势至汉传”三大金铜佛像专场,总成交额超过1.33亿元,过百万拍品30余件。当时虽然藏传佛像受到国际市场追捧价格持续升温,但首次推出的中原地区汉造佛像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2009年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亿元时代,整个市场开始触底反弹。但内地的佛像拍卖市场似乎凭借坚定的信仰,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稳步向前。北京翰海此年共推出“随身佛”“金铜佛像”“上善若水”“善哉”四大专场,范围扩至印度、尼泊尔、东南亚佛像,总成交额高达1.65亿元,其中斯皮尔曼家族旧藏“明代·铜鎏金青龙护法神立像”以2576万元拔得头筹,南传“14世纪·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藏传“17—18世纪·弥勒菩萨”、汉传“明代·毗卢遮那佛”也均以千万余元的价格成交,内地的佛像拍卖市场迎来了真正的千万元时代。

佛像拍卖的回暖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回暖,内地的佛像拍卖市场再次升温。北京翰海首次推出私人珍藏佛像专场“明心见性——陈国恩珍藏重要明代佛像”,与“水月禅心”“行愿之缘”“清皇气度”三大专场共斩获2.42亿元。其中“19世纪尼泊尔·摩耶夫人”造像以1120万元问鼎春拍,“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造像”“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清乾隆铜鎏金黄财宝天王造像”“清康熙铜鎏金绿度母造像”“14世纪地区铜鎏金宝冠释迦牟尼造像”均已千万元的价格成交,其中位列秋拍最高价位的4件拍品均出自“清皇气度——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专场,这一年清代康乾宫廷佛像成为内地佛像市场的宠儿。香港市场金铜佛像依旧以明永宣为主导,佳士得推出的“明宣德·御制鎏金铜无量佛坐像”以6154.7万港元的价格入选春拍高价榜单15位。2011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行情回落,国内的佛像拍卖市场首次出现大幅下跌。北京翰海此年推出“清戒”“金栗神光”等四场专拍,成交总额仅为1.16亿元,无一件拍品过千万。但值得庆幸的是“金栗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实现100%成交率,成为内地佛像拍卖首个白手套专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跌入谷底,国内佛像拍卖市场持续下滑。北京翰海此年推出“佛殇”“明点”“金粟神光”三大专场,成交总额下滑至9200余万元,其中原属清宫六品佛楼供奉的“清乾隆銅泥金白救度佛母”以1012万元问鼎,成为内地全年唯一过千万元的金铜佛像拍品。

2013年春拍伊始,伴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的再次回暖,国内佛像拍卖市场开始升温。北京翰海今年春拍推出的“五觉——金铜佛像”专场共斩获9100余万元,上拍的95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以1978万元问鼎,打破了两年来国内佛像市场持续下跌的局面,再次掀起国内佛像市场的收藏热潮。从国内的佛像艺术拍卖市场崛起至今,北京翰海秉承专业的水准和高端品质,在此类市场独占鳌头。这些年,虽然国内众多拍卖行不时介入其中,但均将佛像视为古董珍玩门类的点缀之物,未成规模。迄今为止,除了北京翰海之外,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没有任何企业将金铜佛像作为单独的专题使其品牌化、专业化,这也是本文以北京翰海历年拍卖数据作为市场分析的重要原因。然而,今年春拍对于佛像的拍卖市场分析,除了北京翰海的金铜佛像之外,还必须考虑北京古天一推出的木制佛像专场,虽然近578万元的总成交额不及北京翰海的十分之一,但相关拍卖企业木制佛像专业化的运作和该版块广阔的市场前景,让众多业内人士不得不关注。据古天一木制佛像相关负责人宋玉丰先生介绍,本次春季拍卖会古天一之所以在国内首次推出木雕佛像专场,主要原因在于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中不菲的业绩。与金铜佛像相比,木雕佛像具有单一性和独特的不可复制性,这也使得木雕佛像同样具有不菲的价格前景。古天一推出木雕佛像专场,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拍让收藏界的朋友对木雕宗教造像的艺术性得以认知,并深入体会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古代木雕佛像多就地取材,选用当地适合雕刻的木材材质来进行雕刻塑造。选择红豆杉、楠木等名贵的材质所制作的木雕造像,多是明清时北京、山西、浙江、福建等地富贵人家,这些供奉在祠堂佛堂中的佛龛,多是出于供养人对所信奉宗教的虔诚而打造的传世精品。虽然此次木雕佛像专场成交率高达78.6%,重点推出的“明代木雕描漆水月观音坐像”斩获178.25万元高价,但宋先生仅表示基本满意。他认为目前收藏界对于能够与金铜佛像媲美的木雕佛像,无论在关注度还是在价格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几年古天一会不遗余力地打造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板块,木雕佛像专场在今后的拍卖季中将会陆续与大家见面。对于木制佛像的价格判断,宋先生认为是多元化的,年代、材质、制作工艺、形态的美观以及完整性都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对新入藏家宋先生建议由于木雕佛像材质的特殊性,藏友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性做出相应的保养,例如温湿度控制、防潮防虫等措施。

今年春拍,国内佛像市场的再度升温,对于许多业内人士而言是正常的。他们认为内地佛像市场虽然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但就其本身而言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国内市场中造型精美、极富文化内涵的佛像多年来始终处于收藏小众化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人们对其认知度的逐年提高和藏家收藏体系的逐渐确立,价格的水涨船高是迟早的事情。明代有款识的宫廷佛造像全世界也不足200件,其珍贵程度堪比元青花瓷器,能在国内拍卖市场出现的更是凤毛麟角。近几年,国内藏家对佛像的收藏转到清代康乾宫廷佛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清两代皇室出于对地区的安抚和民族国家的大一统,给予藏传佛教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明代永宣时期和清代康乾盛世。明清代皇室多是佛教笃诚的信奉者,所以其宫廷督造的佛像工艺可谓登峰造极,这也是明清两朝宫廷佛像最为昂贵的根本原因。就目前的国内市场而言,佛像中的精品还没有得到其应有的价位。随着以后佛教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投资周期的逐年缩短,相信对佛像的投资回报会越发丰厚。

入行藏家切勿随波逐流

从2005年至今,内地金铜佛像艺术品拍卖市场真可谓潮起潮落,而北京翰海始终以专业化、品牌化的运营方式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北京翰海佛像专场数年来屡获佳绩?北京翰海的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如下解释。首先,从大的经济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形势的潮起潮落刺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与撤出,使得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起伏明显,佛像市场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其次,从专业的市场营销角度来看,2006年秋拍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永宣宫廷佛像”良好的业绩,使得此年成为国内佛像市场的转折点,这应该归功于苏富比专业的市场运作。“宫廷制品”不仅让人想起至高无上的皇权,更使得人们将其与高贵、精美、华丽、庄严等联系起来。苏富比正是抓住了国人的“宫廷情结”,恰当地迎合了富人阶层追求虚荣之心的特点。北京翰海虚心借鉴同行经验,将佛像拍卖的经营重点放在市场运营方面,这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佛像市场无疑是步险棋。然而任何事情都怕苦心经营,北京翰海趁佛像市场“永宣”热潮未退,在国内首次推出的佛像专场就以“永乐气象”为名。此后,每年春、秋季拍卖北京翰海均高规格推出金铜佛像专场,无论从筹备策划、征集、图录制作,还是广告宣传、拍卖预展,均以市场的角度组织经营,以专业的标准逐步深层次地发掘和推广。再次,学术研究为市场提供理论支持。随着国际佛学研究的兴盛,各地佛教及艺术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学术上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佛教艺术品市场提供专业理论支持,还使得佛教艺术品获得市场广泛认知、价格彰显。故宫博物院及各地博物馆所做的佛教展览及出版物促使更多拥有财富的人对佛像艺术更加关注和了解。北京翰海在重要佛像拍品方面均邀请国内外专家撰文,从专业角度深入解析佛像拍品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使其与专业的市场营销相得益彰。最后,分阶段的市场培育和引导。从最初“明永宣宫廷佛像”到高古佛像,再到藏传、汉传、南传佛像,最后扩展到印度、尼泊尔、蒙古、东南亚佛像,到最近的清康乾宫廷佛像,每一阶段都给予了大量专家学者专业的阐述、探讨和深层次的剖析、讲解,加上大量的展览与活动,旨在引导藏家清晰认知佛像拍品所蕴涵的宗教精神和艺术价值。北京翰海在内地佛像拍卖市场的独占鳌头是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结果,想必上述的原因对想介入佛像拍卖市场,而苦无门路的拍卖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参考。

近年来,随着国内佛像艺术品市场的再次升温,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介入其中。对于有意或者刚刚跨入佛像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入门者,拍卖行的相关人士给予以下建议。首先要了解佛像文化知识,排除认识层面的误区。如果对相关的佛像文化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单凭借外观很难判断佛像的真正价值。对于不懂的知识,要勤学勤问,多向业内人士请教。对于新入门的藏家更不要以大小、年代、佛教地位判断佛像的价格,要从工艺、款式、形态、传承等多方面的细节进行判断。其次对于实力雄厚的藏家建议聘用顾问为其参谋,国外的买家购买佛像大多通过顾问进行,顾问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为买家提供最便捷的信息和服务。但国内买家多依靠自己的感觉,就算买到不如意的拍品也碍于情面不了了之。再次,新入行的藏家要警惕市场上的赝品、次品,做到粗制滥造的新品不要,细节处理模糊或交代不清的拍品不收,有拼凑痕迹或留款新颖的不入。但对于高超的作伪手段,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才能看出其中的不协调之处。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花费上千元的费用聘请专业顾问,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又避免更大的投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最后,确定收藏目标非常重要。新入行的藏家要趁早确定目标,对佛像的某一版块进行系统性收藏,切忌随波逐流、随心所欲。无论当下佛像市场火热与否,在自身的收藏框架下,秉承理性的收藏理念才是正道。但最终还是希望藏家能更多地通过佛像去了解佛教理论和思想,而不是停留在追求经济价值或单纯的顶礼膜拜上。

篇11

最初的“原始艺术”这一称呼有贬义的性质,因为是对西方艺术的完善的一种隐含比较。现在人们更喜欢用“最初艺术”这个术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它们的创造原意不是忠实地去再现或者描述现实的东西,而是通过特定的民族符号和对神秘力量的解读。

这些涵盖三大洲的艺术文明非常丰富和多样。数百个族落,数千种符号和图文使得这“最初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同时也令人有极大的研究兴趣。在20世纪初,“原始艺术”也被一些前卫的艺术家所应用,以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如1907年毕加索在他的名作《阿维农的小姐》里,就有融入非洲面具的迹象,这引起了公众们的好奇。

市场分析

“原始艺术与文明” 这个专区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拍卖市场的艺术品主要来源于西方的殖民国家。探险者从曾经的殖民地带回了成百上千的艺术品或类似物件,酝酿了大众的好奇心,营造了在欧洲和北美长期被西方世界所忽视的其他远古艺术和文明的市场。这个专区的艺术交易市场主要是在曾经的殖民国:如比利时、英国和法国是非洲艺术市场的重要场所,而印第安艺术交易市场则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

该专区自2000年以来显著成长,不少展览会和国际博览会为它提供了宣传与推广(布鲁塞尔的BRUNEAF,纽约的部落艺术展New York Tribal Art Show),博物馆相继建立(巴黎的布朗利博物馆Quai Branly),专门的艺术画廊也踊跃出现。收藏家的购买意向从2001年的12.4%增加到2012年的17.6%。此现象也反映在价格上:10年以来,这个专区的平均交易价格增长了22.1%,同时,专区5%高端作品的平均价格增长了29.9%,在2012年的平均交易价为620,364欧元。

该专区的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2012年在交易额上它只占艺术总市场的1.7%(虽然10年来已增长了不少),在艺术品交易数量上,也仅占2.3%的市场份额—是个小众市场。

该专区的作品价格相比其他专区还是比较低的。以2012年的数据来看,66%的作品售价低于2,000欧元,只有0.8%的作品达到100,000欧元。因此,在专区市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资本的收益机遇也是有潜力的。但机会与风险并存,任何“时髦”的市场,它的波动性就会大。在2012年,该专区的波动性指数为2.9(总分为5分),相比综合市场的2.2要高出一些。不过,专区的高端艺术品市场的波动值仅1.3,可作为稳定投资。

篇12

那么,造成中国油画市场虚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投资”成了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收藏”的文化诉求退居其次。油画作品收藏不同于其他奢侈品买卖,它的终极意义与目的是买家能否从藏品中体验到深层次的精神享受。但是反观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收藏家不敌投资家,投资家不敌投机家”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当“热钱”大量涌入,炒作、投机就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艺术品价格的整体上涨,导致财力一般,但熟谙收藏之道的收藏家失去了话语权。收藏的第一目的是保存文化,投资或投机的第一目的则是追逐利润。当投资或者投机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投资者必然会将“稳定地获取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选项,于是急功近利,过分强调投资回报,使艺术收藏功利化与短视。

2.“投资优先”真实地折射出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在品位、理念、档次都处于“初级阶段”。过分注重投资与回报,忽略艺术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违背了艺术品收藏的目的与本义。

艺术的价值主要有艺术家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和历史评价等三种评价维度,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艺术品的价值、价格主要由历史等因素来确定,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大浪淘沙的作品才是艺术市场比较靠谱的“价格标尺”和“硬通货”。而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并未经过必要的历史评价,为什么买家对此趋之若鹜呢?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油画是中国的外来画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艺术积淀和历史积累都非常薄弱。西风东渐的百余年来能够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国油画名家并不多,所以其作品也难以卖出高价位,而市场上流通的多是当代作品。所以许多画廊、拍卖公司、经纪人更愿意以当代画家和作品为主打,更着力囤积、包装和推介当代艺术家和作品,拥有谁的作品多就积极炒作谁。而近代中国油画作品公众知晓度低,买众较小,远不像当代作品具有庞大的市场支撑。二是中国近现代油画作品存世量小,精品更为难得,比较经典的作品几乎都在美术馆、博物院等机构手中。因而很少有佳作进入流通领域,对此有收藏、投资意向的人士也难以找到目标。三是投资近现代中国油画作品需要较为深厚的美术史论知识储备和鉴赏经验,否则就容易买假上当或者“踏空”,许多投资人并不具备上述这些能力。而投资当代油画作品则没有此种风险,因为当代作品的创作者几乎还都在世,且其作品一般都传承有序,投资者可直接请艺术家本人鉴定真伪,大大规避买假上当等风险。

3.国际藏家、投资家的推波助澜。究竟是什么力量将中国当代艺术品推向如此狂热的市场?常天鹄先生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国际市场的影响。或许应该这样说,这种疯狂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而是那些国际藏家的杰作。在香港苏富比参与开创了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的专家林家如说,热衷于此的收藏家中,30%左右来自于欧美。也就是说,中国现当代艺术这种“出口转内销”的特殊走热方式是以一定数量的欧美收藏家为基础的。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日渐红火,“中国概念”也从那时开始为人关注。让“老外”深感惊讶的是,对于当代艺术,中国的官方机构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前卫的艺术家们纷纷被正规而隆重的艺术大展吸纳,官方甚至主动举办双年展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些经验老到的海外藏家、画商从中嗅出了商机,是时候在中国内地艺术市场展开“圈钱”运动了。与此同时,他们也老练地布阵造势,从策划国际大展,到在拍卖会上大放“卫星”,做足了学术、舆论氛围,让中国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看得垂涎三尺,继而有步骤地出货套现。

4.机构投资者是重要推手。持续中国艺术品分析报告的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总监马学东根据调查分析,油画市场上大把撒钱的新面孔主要由三部分人士组成:个人藏家,多为民营企业主,主要从事于金融、房地产、能源等高利润产业;艺术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包括公募与私募,目前以私募为主,他们多偏好书画藏品,最在意回报率;非传统收藏机构,包括部分有意向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或以建立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为目标的企业机构等[1]。企业家对艺术品的热忱并非心血来潮。在他们眼中,艺术品不但可以与有价证券一样在全球市场上流通,而且目前看来,其投资回报率要高于股票和房地产。再加上金融资本投资渠道的狭窄性,艺术品自然就成为游资大量注入的选择。

油画家靳尚谊先生认为,一件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在一个漫长而又稳定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却往往是在短时间内暴涨形成的。由于投机,很多本身不具备收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被强行赋予了高价值,“虚火”必然会给中国油画创作带来诸多反作用力。其主要表现为:

1.“虚火”导致急功近利,油画作品粗制滥造成风。油画创作者为了抓住“市场机遇”,急功近利,盲目追随和跟风艺术市场这根指挥棒,偏废艺术家最为珍贵的思考与创新,远离对时代脉搏、艺术情趣的把握,忽视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一味迎合商业行为和市场趣味,甚至将某种得到市场认可的题材、符号反复克隆,艺术创作沦为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粗制滥造成风。

2.“虚火”导致艺术批评大面积失语和异变。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一切都市场化了。艺术批评本是指导创作、鉴赏和收藏的重要指南,而“虚火”的油画艺术市场正在导致艺术批评大面积失语和异变。在油画市场行情火爆的氛围下,那些驱逐利益的画廊、急功近利的艺术家很可能把持不住,急于实现利益诉求成为支配其行为的核心。而艺术批评人士也期盼从艺术市场分一杯羹,于是两者一拍即和,严肃的学术沦为逐利的工具,艺术批评成了营销广告。那些功利性的评论简直就是没有底线的颂歌,诚如著名收藏家郭庆祥所言:“由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个人神话似的话语权,使得好的收藏家买不到好的作品,因为红包评论泛滥,使得大量恶劣的作品被推荐出来,最终欺骗了藏家。”

3.“虚火”导致炒作之风盛行。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在艺术品走红的背后,某些人利欲熏心、投机取巧,书画造假作伪、暗箱操作、盲目炒作之风越演越烈[2]。不规范的市场秩序,给炒家带来众多上下其手的机会。画廊是签约画家最直接的炒家,为推出某个画家及作品,各家画廊与媒体联手、“红包开路”,采取狂轰滥炸、夸大其词等伎俩虚夸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哄抬起作品价格。拍卖公司降低拍品门槛,与真真假假的签定专家联手开拍平庸作品、伪劣作品等做派已经不是新闻。有人说,当下中国艺术市场正在沦为画家、媒体、画廊、炒家、鉴定师彼此勾结、逐利的平台,此话虽有些夸张,但中国油画艺术市场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中国艺术市场结构倒置、形态畸变,画廊、拍卖行和画家之间还没有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收藏目的变异,向投资方向发展,屯货、炒作、频繁换手现象突出;艺术市场公正性合理性缺失,艺术批评、学术研究无法形成独立的价值评判支援系统[3]。所以,一切关爱中国艺术事业、关注中国艺术市场的机构和人士对这些现状都应保持客观的认识,油画家更应保持独立而理性的思考,莫让浮华侵蚀自己的艺术精神和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郑中.天价艺术品层出不穷投资大鳄高位离场[N].中国证券报,2011-05-26.

[2]何东.中国书画艺术市场问题重重[J].艺术市场,2003,(08).

篇13

Artprice网站的创始人Thierry Ehrmann在该报告的前言中即强调:“中国在艺术品拍卖收入方面在2010年排名全球第一,这条消息代表着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从2007年全球拍卖收入排名第三到2010年超越美国和英国这两个从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艺术品市场大国只用了3年的时间。”他认为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所带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最近文化部提出的所有博物馆免费开放都说明中国政府对于文化的重视,中国文化也因为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更多关注,加上中国收藏家的支持,中国艺术家在作品价格方面迅速超越西方艺术家。

该报告分析最近10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中心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种交易中心的转换以前只是一种说法,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19世纪到20世纪的50年代,全球艺术品交易的中心在法国,之后被美国和英国所取代,而中国艺术市场在21世纪初期只是刚刚发展,但却用了短短10年的时间就成为全球艺术市场新的中心,这种发展速度令人侧目。在全球纯美术品拍卖(该报告的纯美术品指的是绘画、装置、雕塑、素描、摄影、版画)收益按照国家所占份额的比例图上,中国2010年纯美术品拍卖收益(这里指的应该不是成交额,因为根据AMRC艺术市场分析中心的数据统计的话,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588.75亿元人民币,雅昌艺术网统计的数据为573.52亿元人民币,Artprice可能是按照拍品落槌价计算得出的收益)达到30亿美元,占全球的份额为33%(2009年为17.4%),美国占全球的份额为29.9%(2009年为27.9%),英国占全球的份额为19.4%(2009年为21.3%),法国占全球的份额为5.1%(2009年为12.9%)。这4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增幅最大,增长15.6%,美国下降2%,英国下降1.9%,法国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7.8%。艺术价格网2006年的报告中首次将中国的份额列出,之前该报告只将香港计入统计范围。2006年中国所占全球的比例为4.9%,2007年中国的比例为7.3%,2008年中国的比例为7.2%。在2008年全球拍卖市场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仅较快地复苏,并且拍卖市场成交增速放大的步伐远大于其他国家,因此2010年中国排名世界第一。

拍卖公司实力提升

在全球10大拍卖公司的排行榜中,中国拍卖公司也表现不俗,在前10位中占据了7个席位。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巨头排名第一、二位,这两家公司2010年的收益分别是24.7亿美元和24.1美元。排名第三位的是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6.779亿美元)、第四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4.98亿美元)、第五是北京翰海拍卖公司(2.561亿美元)、菲利普斯拍卖公司排名第六(2.258亿美元)、北京匡时排名第七(1.938亿美元)、北京九歌拍卖公司排名第八(1.523亿美元)、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排名第九(1.381亿美元)、北京海士德拍卖公司排名第十(1.037亿美元)。而老牌拍卖公司宝龙和法国的艾德拍卖公司则被挤到了第12位和第18位。在城市拍卖年收益方面,北京已经成为紧随纽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拍卖市场中心。2010年纽约艺术品拍卖收益27亿美元,北京以23亿美元排在第二位,伦敦以18亿美元排名第三,接下来依次是香港、巴黎、上海和杭州。北京已经成为亚洲区艺术品拍卖新的交易中心,不仅在亚洲区超越香港,更直逼纽约的“霸主”地位。

四位中国艺术家入围十大

在该报告根据艺术家年度作品拍卖落槌价统计的10大艺术家排行榜中,2010年中国有齐白石(排名第二)、张大千(排名第四)、徐悲鸿(排名第六)、傅抱石(排名第9)4位艺术家入围,2009年只有齐白石1人入围。不仅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受到追捧,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表现也相当强势,在2010年10大当代艺术家拍行榜中,曾梵志、陈逸飞、王沂东、张晓刚、刘小东和刘野占据6席。而曾梵志和陈逸飞作品的价格已经能和西方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和理查德・普林斯作品价格比肩了。该报告认为用不了多久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就能超越安迪・沃霍和简・迈克・巴斯奎特了。该报告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来自亚洲新涌现出的亿万富翁的购买力。中国政府是文化产业最大的投资者,另外亚洲收藏家和投资者天性中就有爱国心和比较敢于出价(英文的意思其实是赌博或者下注)共同造成了中国艺术家能够有如此强势的市场表现。

百万美元拍卖数量增幅最大

这份报告中还有一项关键的数据,即各国拍卖市场中百万美元作品增长率的统计。2005年到2010年中国这项数据每年均保持增长的势头。2005年增长率12%、2006年增长率30%、2007年增长率86%、2008年的增长率60%、2009年增长率84%,2010年中国拍卖市场中百万美元成交作品的增长率竟然达到了490%,超越了美国和英国名列各国之首。百万美元作品成交的数量增长率标志着市场中高端拍品成交的活跃度,往往起到引领市场行情的作用,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买家的市场信心。这项数据同样反映出中国艺术市场在这一年发生的巨大的飞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