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政治工作就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完成某一政治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将其与时间教育相结合,引导人们有积极的政治思想以态度,提升其心理素质与道德水平。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当中的以项新学科,企业文化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创造具有企业精神的状态,企业的文化的应用能够给企业关注活力,促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增长其经济与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企业的价值理念作为中心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政治思想文化的教育体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两者都是对人思想观念以及高的水平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迈向社会的重要过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根据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要求进行,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迈向社会工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吸收企业的一些优秀文化及内涵,投入到高职院校的建设当中去,这样既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能够为社会及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想结合成为可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应当结合思想政治的规律,围绕高职教育的目的及特点进行思考,寻在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的契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导向,高职学生想要顺利就业,就应当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职业道德也是道德范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应当把职业道德观念思想的培养作为重点贯彻到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手段,才可以让高职思想政治课具备于一般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完全不同的特色,所以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1]。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改造是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学校是是施教的主体,企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施教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具体环节,所以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不但要考虑与学生专业的融合,更要考虑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伸[2]。
引言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是全国范围内高知人才集中的地方,在治安管理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管理难度。在高校治安管理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对高校的正常体制运作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此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性,从而使高校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发展输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高校治安环境的现状
1、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长期以来的重教学而轻安全的治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治安管理在理念、资源配置、现代管理方式上都应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性,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国际形势的变化。
2、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
大学生对个人财产的保护意识性不高,导致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偷盗、诈骗案件频发,再加上高校的开放式办学管理方式更是平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学生内部的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一些社会上的诈骗或偷盗组织利用大学生的单纯心理进行犯罪活动。由此可见,在完善高校治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尽可能的避免犯罪事件在高校内部泛滥。
3、外来人员的增多给高校治安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高校现代运行模式的产业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组织或个人融进高校内部,高校治安管理对象不再是单纯面对教师和学生。一、学校的扩建或整修导致学校内部大批的涌进建筑民工,导致高校中出现的民工偷盗或者骚扰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二、高校内部超市和网吧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的出现也使得各类不法组织有机可乘;三、学生勤工俭学促使学生的社会化形态的发展进程,高校治安管理体制的不成熟缺乏对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
4、学生的自我独立素养偏低。
现代的高校学生基本上为80年末和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使得学生的自我独立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步入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远离家庭,全新的学生环境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压力导致学生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这些学生心理层面上的转变,如果缺少系统的思想引导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也引发了高校治安管理的又一新课题。
二、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政教育具有独特的效能
高校治安保卫组织是学校内部的执法部分,其所履行的职责既包括学校内部的治安管理,也包括执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其中在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的效能如下:
(1)高校治安保卫组织是与学生“打交道”最为频繁的部分,包括学生的宿舍管理、进出校园管理、安全工作宣传、校内组织活动等多个层面。其与学生的校内外活动具有经常性和直接接触性的特点。在各类安全问题处理上,能及时的予以正面指导和直接惩罚,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的扩大,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告诫。
(2)治安管理管理工作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性。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各类活动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3)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人或对事的集中针对性。治安管理工作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处理性,可以结合事件的具体特点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可以举一反三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在治安管理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严肃性。治安工作中,特别是在处理违法违纪人员时,都是结合他们个人的违法违纪的实际进行教育。犯错误的人,从自己的经历中受到的教育必然深刻。这种教育是严肃认真的,比一般的说服教育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三、在高校治安管理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1、在安全防范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保卫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促使其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抵御歪风邪气和不健康行为的侵蚀,自觉地远离不健康的环境和不正当的行为,增强明辨是非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在案件侦破、事件处理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保卫部门在协助公安机关或单独查处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中,要接触肇事者,也要接触受害者,还要接触到他们的同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打击惩处不是主要目的,治病救人才是职责所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违法犯错的同学,可以启发他们的良知,鼓励他们痛改前非;对于其他相关同学,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引以为戒、吸取教训。
3、在日常管理、矛盾化解和纠纷调解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保卫部门在门卫管理、户籍管理、大型活动管理、公共场所管理等方方面面,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过程。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集体生活习惯,懂得协调各类关系,有利于形成集体主义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弘扬正气, 批判制止不道德行为
高校保卫部门在工作中的立场、思维方式的准确意向就是提倡什么、打击限制什么, 一定要旗帜鲜明.在学生中, 对那些不道德、不文明及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一旦发现, 要坚决地给予纠正, 一抓到底,不见教育帮助效果不放手, 避免个别不良的行为造成由个人到群体、由局部到全局的不良影响。对那些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行为, 一定给予支持, 有典型意义的, 还要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 形成一个遵从美德、弘扬正气的育人环境。
5、主动与各部门协调联系, 创造育人工作合力
大学生违纪现象和错误行为时有发生, 个别的还较为严重, 这给培养与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高校保卫部门单一的职能是有限的, 只能是充当消防队的作用, 只治标不治本. 高校保卫部门要主动承担起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责任, 在日常工作中, 应把这方面的工作做为重点. 因为是涉及到人的工作, 工作对象又是大学生, 在层次上和内容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做扎实,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 高校保卫部门除主动工作外, 还要与有关部门主动沟通与联手, 尤其要取得学校党委的支持. 要想防患于未然, 就必须充分发挥各学院、宣传部, 学生处在学生教育中的中坚作用, 由分管校领导协调, 定期召集各职能部门领导, 就近期学生中发生的违纪行为进行探讨,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6、将规范教育与自我建构相结合
在治安工作中,不仅要进行思想规范和法纪规范的正面宣传,更要引导同学们根据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建构自我道德价值体系。使他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中实践,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7、高校保卫部门人员的素质提高与道德修养
高校的治安保卫工作, 是高等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了承担起这个神圣的责任, 提高保卫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保卫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好坏, 决定着在工作中用什么样的举止行为和思想境界去影响他人。高校保卫人员, 在道德修养上要为人师表, 塑造良好的形象, 同时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在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 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洞察能力, 平时要注意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 要学习和掌握理论, 懂政治, 有政策水平, 会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要指明一个大学生所应确立的政治方向, 应该追求什么, 接受什么,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给予正确的指导, 使其在接受教育后, 能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 逐步进入正确的人生轨迹。
结语
新时期高校治安保卫工作,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的同时,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健康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做到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教育规律,真正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治安管理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大学生宿舍的地位和作用。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起点和归宿。在这个基本群体中,大学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业学生角色出现并与他人发生交往的,更是以有思想、感情、性格、情操、技能等人格要素投入的个性丰富的人出现的,个人的人格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化程度在持久的交往过程中得到加强。2.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首先,宿舍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其内容又无所不包。其次,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自我”真实表现的场所。在宿舍中,大学生之间的饮食起居、思想矛盾无不发生接触,正是在宿舍生活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使我们可以窥探到一个人的思想本质。 3.宿管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改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讲形势、摆道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要海阔天空地空谈,讲问题要讲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讲学生关心的问题,要循循善诱、启发觉悟、注重治本;要超脱更要现实,坚持长期灌输、细水长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要以诚相见、以情感人。4.职业道德素质是高校发展的动力。职业道德是规范职业行为的准则。服务就是要通过“教、管、导”树立表率形象,做学生的楷模,使学生明道理、明行动、明规矩。
二、学生宿舍管理的现状
1.宿舍管理工作的成绩。学生宿舍基本都实现了公寓化管理,是标准的四人间,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宿舍在每栋楼都配有管理员并实现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对管理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基本做到入住的每个学生面熟,保证了寝室的安全。2.宿舍管理工作的不足。一是学生群体的“懒散现象”;二是消极的“夜沙龙”现象;三是超前的“情爱现象”;四是变态的“情趣现象”;五是屡禁不止的“烹饪、酗酒现象”; 六是宿舍经商现象;七是名目繁多的“搓请现象”;八是相互攀比,迷恋网络,偷盗严重。基于上述问题,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不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也会对社会的安定稳定产生负面效应。
三、 加强和改进学生宿舍管理的途径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与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必将使人们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深刻影响。“而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对象也都是人,因而当务之急便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做到更多的关注人的主体需要,尊重人,关心人,开发人。”人们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其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人的主体需要没有得到考虑而出现的种种表现。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受教育者身上,针对每个具体的人的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有效地改变某些外在因素和条件,达到影响人的思想的目的。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与教育人的基地,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三点:
第一,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启发人的自觉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对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的一部分,是社会中的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以及社会评价和社会尊重的渴望。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启发人的自觉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从一定意义上讲,互相尊重与信任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启发人的自觉性起着决定作用。满足人的尊重和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做不到尊重人,不能使工作对象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就肯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态度和平等、民主的方法,贯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工作中去,以期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第二,注重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人们的行为表现越来越趋利化,利益越来越多元化,人们一方面可以堂堂正正地争取自己的合理利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可能就会影响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判断是非的标准,使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追求个人利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说明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离开了利益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空洞的毫无内容的,当然,也是没有意义没有效果的。因而在处理利益问题时,我们必须做到:第一,讲清利益关系,使受教育者能够分析并理清各种利益关系,确立正确的利益观;第二,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最后,注重以人为本,彰显人的价值,激发人的创造性。要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就要开发人的价值、能力和个性。而个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并且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现代社会已经将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彼此之间的有效协助、配合与支持,就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没有每个人个性的创造性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或是大打折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能堵塞师生个性发展的道路,而是要引导个人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与环境。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禁锢人们的头脑与手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而是要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引导人们更大程度的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高校是人才的集散地,是未来社会建设者成长的沃土,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怎样注重以人为本,彰显人的价值,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等教育在国家社会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中的特殊意义。我们的教育必须将眼光投向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上来。从个性的角度讲,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人格在自身的发展进步过程得以个性化的张扬。整个社会对于文化精神的需求上,个体适用于社会民族的文化含量,则是展现社会整个精神品质的重要前提。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应该成为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点:
第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关注与形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相应负起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形成具有独特人格的个性化的人文精神的重任。以对学生人文精神关怀为基点,从观察每个学生的独特内涵入手,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正面的、健康的教育与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的人格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高水平文化精神的构建。“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代表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一种民族精神,也是民族人文精神中最重要的一块组成部分。”而我们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将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这个责任,要求我们在建构青年学生的文化精神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关注,反思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做到科学的扬弃;其次是对先进文化的吸纳;最后,加强对于学术文化的关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学术眼光与学术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促进青年健康文化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学生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新的教育要求下,必须重新整改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需求。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对西方国家敞开了大门,许多西方的物质文化涌入中华大地,一股子新潮的思想进入了校园,对于思想和心理都未成熟的高职学生来讲未必是好事,所以及时的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首要任务。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特征
(一)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差异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来讲,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面临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许多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校园中没有与社会进行良好的衔接,造成学生没办法很快适应社会生活。虽然许多学生选择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事实,积极迎接挑战,可是还是会有许多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例如,愤世嫉俗的责怪自己没有个“好爸爸”等现象的产生,造成了心理价值观的扭曲。第一想法不是想到如何通过自己去努力,而是抱怨。
(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如今高材生毕业都有就业难的问题,高职毕业的学生更要面对这一现象。由于我国多年实行计划生育制度,造成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必须面临未来奉养双亲的责任。就业难和责任感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许多学生抱着读书就能有未来的想法,却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太大。
(三)无法与他人达成共识
由于新课改教育的实施,其中要求对学生培养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模式。高职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后,在思想和作为上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许多学生心理过分自负,不能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不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否定,很容易在社会上受到挫折。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质量也需要不断的提高,才能符合眼下的时展要求。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对教育理念进行相应的改革,做到“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理念,由于是新的概念,在改革^程中会面临许多难题。想要克服这些困难,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育水平,遵循“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对本校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素养的提高。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非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品素质,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
(二)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去看待问题,在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中关注学生的需求,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探讨明白学生的心理,进行“对症下药”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由于高职学生处于心智未成熟的青春期阶段,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很难对其进行帮助辅导,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要求。使学生心理充满正能量,能够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三)符合经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对新一辈的年轻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面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很难做到不被其影响。由于高职学生心理还未成熟,控制力较弱,在心理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确保学生不被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大批的技术人才涌入招聘市场,许多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能力,在挑选员工的时都会留意应聘人员的道德修养,拥有高素质的人具有一定优势,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经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高职必须秉承着“育德先育人”的理念进行教育工作。想要从根本做出改变,就要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进行管理工作,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及时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高职的管理者应该对教师采取绩效的方式,对优秀的教师进行褒奖,增加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咨询部门,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不是心理有了问题才应该受到关注,应该将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基础化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建设心理评估管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健康网站,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更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工作。
(三)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才是道德观念的传播者,学校要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在教师的分配上,高职管理者应该进行合理的分配,而且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进行,避免裙带关系为教学事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结束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任务,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许多因素给高职学生带了负面的影响,给高职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更多的难度,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然选择。
党的十以来,多次就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言之谆谆,情之切切,充分表明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项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正在全力推进,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然而,我们需要的人才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高度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有高度的自觉和自信。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同志指出,在教育内部,智育出问题是出次品,德育出问题出的是危险品。能力强,思想品德出问题,危害更大。我们必须保证多出合格品,多出优质品,少出次品,不出危险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必须做到所说的“四个坚持不懈”:坚持不懈传播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
坚持不懈传播科学理论,能够为高校发展和立德树人坚持正确方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理论自身的科学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理论基础和保证,反过来也印证了的科学性。高校要抓住这个契机,帮助师生树立世界观,提升他们对于的理论认同感。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给高校以文化人注入r代内涵,使高校的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有明确且正确的着力点。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是为高校发展和立德树人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没有安定和有秩序的环境,不仅社会不能发展、文明难以进步,甚至不可能为年轻人安放一个书桌。
坚持不懈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是为高校发展和立德树人提供可持续的氛围和机制。解决思想问题,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靠良好校风和学风的熏陶。而优良校风和学风也是高校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重要体现。
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高校不是遗世独立的孤岛,无法也不可能屏蔽社会的噪音、杂音。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明显现象是,有些教师对态度淡漠,总是以“纯学术”排斥的指导地位;个别教师将讲授视为例行公事,甚至以诋毁和嘲弄为时髦;个别学生将思想政治课视为学分的“等价物”,从未读过经典就敢说“过时了”。虽然这些现象是极其个别的,但由于高校是育人的场所,其影响的严重性不可低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复杂性、长久性和特殊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加强,更重要的是改进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三个规律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的规律,准确地说,是做最具创造潜力人的工作。
首先,做人的工作就不是做物的工作。做物的工作,只要符合客观规律就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改造物的存在形态、物的安放空间。而人是有自主意识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意图和特色。做高校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回应他们的主观意向性,关切他们的情感和追求。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做知识水平最高和发展潜力最大的一部分人的工作。高校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生活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生活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成为社会发展引擎的时代。他们非常自信,也非常有主见,如何引导他们循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按照社会发展大势确立自己的世界观,对于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触及心灵中最内在、最深层、最根本的部分,即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这里不能外在地改变,而是需要内在的触动,更进一步地说,要取得真正的效应,就要通过这种内在的触动,使之成为一个人的价值认同和追求。
要讲透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高校是具有较高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学术思想空间,崇尚理性、长于思辨。既然高校是创新思维的场地,那么,师生是最具独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意识的群体。
一方面,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是真懂真信,就不可能真正用占领高校阵地。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的各项事业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理论体系、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发展这个理论体系。我们只有从学理角度讲清讲透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只有通过与其他思想流派和学说的比较说明的正确性与高明之处,才能真正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就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马克思说过,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学术研究不是学者手中把玩的古董,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学生学了之后,觉得对他们成长学习、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帮助,他们才会真正信、真正用。
要共同担当学习、研究、宣传的职责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职责,在高校的地位,是考量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指标。
首先,W习、研究、宣传应该成为高校师生的共同职责。学习、研究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学科师生共同的事情。我们在学习所有学科时,都不能放弃的学习与研究,是所有学科的指导思想。
其次,要把学习、研究和宣传统一起来。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是简单的一部分人教育另外一部分人,而是所有人不断共同学习、研究和传播的过程。
最后,学习、研究、宣传,必须解决目的何为的问题。按照的讲话精神,就是“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我们学术研究的目的何为的问题。实践证明,不是书斋里的文字游戏,也不是戴着睡帽的头脑中的风暴,而是源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时代性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只有服务于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道路的实践,服务于广大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才能真正影响青年人。对此,我们就必须从群众的需要和呼声中寻找研究的问题,回答时代性的命题。
当前,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可以从理论和工作两个层面入手抓落实。
在理论研究层面:我们必须立足于理论创新,着力赋予当代中国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丰富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激发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创造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成为发展中国化的的丰富营养。身处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掌握价值观的话语权解释权,着力抢占价值观竞争的道德制高点。
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都承担着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同时,它们在育人的主旨和对象上相通,在教育内容上交叉,在实践操作上相似。因此,二者只有着眼于培育人才这个根本任务,统一于高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通过工作中的整体联动,追求和实现最优的育人效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
“契合”指的是一种相称、适应或胜任的状态,源于互动心理学,强调的是双向的作用。这里,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分为一致性契合和互补性契合两个层次。其中,一致性契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特征的一致性程度;互补性契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的需求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提供,人才培养工作在其它某些方面的需求“牵手教育”可以提供。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致性契合。(1)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同一性。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共同的目标与责任。(2)工作对象的同一性。人才培养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全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包括全体大学生。(3)工作内容的同一性。人才培养工作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二者工作内容和要求具有一致性。(4)工作过程的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而且覆盖全部教学、实践活动,这几乎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正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互补性契合。(1)所属范围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范畴,其本质上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宏观性,带有上层建筑色彩;人才培养工作属于教育管理范畴,其本质属性为教育性和微观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2)工作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社会共性,具有普遍指导的特点;人才培养工作着眼于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落脚点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3)工作主体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干部党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包括全体教职员工。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相互支撑、互为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有生力量,他们通过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传播着先进思想和文化,并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借助和交汇使用对方的教育等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地完成完成育人任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双向作用的区域,它是二者互动的平台,共包括制度、资源、行为等三个维度。其中,制度层面指的是二者在教育制度设计里可能是有意识引起的关联,也可能是工作中无意识而产生的结果;资源层面指的是指二者各自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共享及整合;行为层面指的是二者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关联和交叉。根据有机整体性理论,事物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又是各部分相互关联的系统的有机体,其有机体内的各部分交叉渗透、整体联动,通过内部整合,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因此,寻求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推进二者互动,有利于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1.推进制度互动。(1)建立契合的制度。要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确立和实施院系领导讲座制度,即院系书记、主任每月分别要面向全院系学生搞一次讲座,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立和实施党员“一联一”制度,即教工党员包扶一名贫困学生,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生活上的帮助;确立和实施“首问”负责制,即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第一个承接的教工要负责帮助解决到底。(2)强化契合的机制。要建立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共同育人的动力机制,即着眼校内各部门及校园人共同参与育人,建立和形成利益驱动机制;着眼隐形育人力量,建立和形成心理推动机制;着眼执行力,建立和形成政令推动机制。要建立和形成二者共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即不断认识影响和制约二者育人的各种因素,明确确立二者的育人原则和运行方式,着眼二者契合搞好整体规划。要建立和形成二者共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即理论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监督保障等。(3)完善契合的体系。要强化和完善师生帮扶体系,做到“学生困难有人帮”;强化和完善思想疏导体系,做到“思想扣子有人解”;强化和完善矛盾化解体系,做到“出现矛盾有人劝”,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相互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
2.推进资源互动。(1)发掘和共享文化资源。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大学生,把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强化现代大学文化理念,弘扬和谐文化,培育大爱精神,倡导学术坚守,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构建整体性的校园文化观念和系统化的运行机制,打造文化校园,通过文化育人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2)发挥和共享组织资源。要健全育人的体系构架,在各院系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直接负责实施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各党总支(支部)设立分工会,全面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在各个班级设立班主任,进行微观管理、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3)发掘和共享人力资源。要把握育人主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广大教职员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将党的先进理念注入大学生头脑,把党的关怀送到大学生心田,通过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进程中,新媒体成为了人们青睐的新事物,信息资源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微时代,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接收和思想表达的主要途径,每个人都具备自由的发言权和表现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片面思想、恶劣性质事件不断传播与蔓延。由于大学生判断力和辨别力的不完备,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很容易造成他们价值判断上的偏失与迷茫。出于猎奇心理,他们容易对新鲜的、刺激的事物产生认同,难以准确判断这些“新鲜”事物的本质,容易染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习气,产生抵触主流思想观念的逆反情绪,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通过新媒体这个新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新高度,创新思路,科学实施,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载体丰富、传播面积广、内容多元化等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丰富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断成为各大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并且新媒体具备深受广大学生关注的独特优势,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生力量。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都比较成熟,而以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也不断被各行各业挖掘和利用,使得老师和学生们能够通过手机等即时工具获取信息,更有利于信息资源方面的交流和学习。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政工作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自由开放,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一点与新媒体的发展不谋而合,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极高,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与新媒体发生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在互联网使用率上,大学生占到九成以上。QQ、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的使用占据了大学生许多时间,他们对新媒体已经形成了依赖心理。而这也恰恰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如果我们能利用好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思政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思政工作者一定要敢于面对挑战,革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新的教育模式,适应社会新形势,促进思想工作有效开展。要学会适时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并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巧妙规避其消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真正起到指引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为了保证思政工作者更好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努力打造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素质过硬、密切联系学生的高校团干部队伍,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该团队的组建,首先要做好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积累,具备过硬的信息素质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最好是长期工作在学生一线,很好地融入在校大学生当中,积累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在实践行动控制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能够对不同的研究活动规划和布置以及妥善处理学生日常交流活动的安排和管理,并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予一定的指导。
此外,还需要关注三个结合:一是学与用的结合,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学生工作一线部门,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抓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二是虚与实的结合,要把虚功实做,难事常做,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教与学的结合,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教学生之前,自己要先学好相关精神,坚持主动作为,成为让党放心、让青年放心的青年干部。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优化社会舆论氛围
古语云:三人成虎,又有众口铄金之说,因此,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是有重大作用的。所以,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时候需要营造一个坚定的舆论宣传平台或者载体。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完全以课堂形式出现,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公共QQ或者博客等,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组织重点文章等方式,以“传播者”和“接收者”双重身份与学生讨论,随时随地传播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学生解疑释惑,提供更多帮助,给予更多关怀,以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这些平台能够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正能量资讯和消息,为他们在思想方面或者生活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正确路线。这种平等对话的教育方式可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易于学生接受,使其主动性大大提高。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传递社会正能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夯实思政课教育主渠道,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着力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围绕学生,就必须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学生的“知心人”,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做到实处;关照学生,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关心照顾好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成长保驾互航,做学生的“守护神”,取得学生的信赖,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服务学生,就必须在学生成才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渠道,不仅通过课堂教学,还要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成才的平台,丰富学生阅历,做学生的“领路人”,使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认清新的形势、领会新的要求、探索新的方法,目的在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贯彻落实时应把握好“三个点”:一是契入点,以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的学习、宣贯和实践等工作;二是着力点,结合学校实际,坚守主阵地,用好主渠道,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思政工作水平;三是创新点,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贴近广大师生员工需求,紧跟新技术新应用,大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思政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当前的政治热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不断深入,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和全面化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今在思想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如果放弃了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相关科学理论和科学真理的灌输,其他的思想体系就会占据大学生的思想领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大力推进,确保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我们今后要继续抓好责任教育,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个人理想追求中;积极探讨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用中国梦激扬青,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引领大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总之,在跨入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既在于思政工作者对新媒体的把握与利用,又在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辨别和理解能力。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所特有的优势和机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育当代大学生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步入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⒖嘉南祝
[1]李萍.论大学思政教育改革现状分
析,2014.
[2]蔡春明.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大学生
思政工作的案例分析,2015.
[3]李贞贞 魏红波,网络时代高校思政
教育新载体探究,2015.
[4]刘珍珍.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
育路径探索,2014.
[5]刘炜炜.现代网络视域下牵手育人
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2014.
【关键词】
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同步发展
一、前言
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都是我党的重要工作经验与方法,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被证明了符合我国国情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努力实现人事管理与思政工作的互动同步发展是我国新时期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人事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一位管理对象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人事管理工作者能够有较高的政策修养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面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推进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人事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前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二者的互动协作与同步发展是由当前我国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决定的,是改进这些问题、提升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
(一)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人事管理工作逐渐形成了固定、单一乃至刻板的管理模式,造成人浮于事、管理低效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推进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分配方式,通过完善分配方式来调动管理对象的工作效率,不断调整管理对象的人事结构,从而推进管理对象的工作效率提升。
(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效果不佳近年来我国人事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改革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正在经受着改革带来的阵痛,然而改革的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既是与原有人事管理体制的惰性有关,又与改革措施不彻底紧密相关。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效果的不如人意要求在新时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管理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管理效率,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三)聘选制度不完善在改革人事管理体制进程中,对于管理对象的聘选制度是重中之重,当前在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乃至高等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都开始了聘任和聘选制度,只有真正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聘选制度才能保证人事管理工作改革的最终效果实现。然而在当前仍然不容讳言的是,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聘任制度仍不完善。以高等院校的聘任制度为例,虽然已经开始了对聘任制度的尝试,但是没有落聘人员,员工一旦进入高校几乎仍是原来的“铁饭碗”,员工由于几乎不会落聘因而在工作中缺少紧迫感、危机感,其结果必然是工作缺少压力和动力。因此我国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仍然道阻且长,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人事管理与思政工作的互动发展对策
(一)结合思政工作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是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的发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个体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在对人进行管理的工作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也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现实体现。既能够发挥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又能够确保员工在管理体制的要求内开展工作。无论制度多么完善,都需要人在其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结合思政工作提升人事管理执行力在人事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制度虽然很健全但是由于执行力不足造成“虽令不从”的现象,这就要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思想引导,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遵纪守法的意识。同时要健全人事管理奖惩制度,加强对违反纪律的职工的教育、惩罚制度,对于身体力行维护企业权益、努力工作的员工进行奖励,通过健全奖惩制度让员工逐渐形成“趋奖避惩”的风气。在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特别重视党员的作用,加强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通过定期的组织生活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从而通过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带动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合思政工作提升工资管理水平工资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运用效益工资这一调节杠杆,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工资管理的平稳、有效推进。推进工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始终严格执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对“向钱看,向厚赚”的风气,积极倡导“向前看、往前干”的积极风尚。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在工资分配中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特别是加强对于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的奖励,激发全体员工的上进心。
参考文献:
农垦院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进程中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农垦院校,其首先要建设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想上对职工进行洗礼,才能更好地履行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作为一所院校,要培养好人才,就应该大力加强农垦院校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形势下,掌握好农垦院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方法,有利于提升和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同时也是农垦政工人员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使命。
一、充分认识农垦院校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在新形势下,农垦院校面临着竞争和内涵式发展的双重压力,为此,其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呈现动态化的特点。作为农垦院校,和其他行业院校一样,其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思想更加活跃,接受外界事物和新鲜事物比较快,观念上也比较先进,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以动态化的理念,实行动态化管理,用动态的方式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模式和工作套路,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其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农垦院校融入着农垦精神文化,且精神文化随着社会不断与时俱进,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诉求也在与时俱进,由于其职工队伍在技能水平、知识学历、能力素养、业务素质等方面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呈现了农垦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化趋势,为满足多元化的发展的趋势,这要求政工人员注重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做好农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后,呈现科学化的特点。农垦院校与其他行业院校一样处于的竞争过程中,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社会舆论信息的快速扩展与传播,职工的思维方式已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如传统型的“听广播”、“学文件”、“看电视”、“读报纸”等信息渠道已逐渐被网络、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所取代,这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科学化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二、开展农垦院校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
为增强农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需要从多途径做好农垦院校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1.结合农垦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样化
一是结合农垦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农垦的精神文化、企业理念、传统美德等无形的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这些精神文化加以贯穿于实践过程中,实现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按照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个别谈心与举办培训班相结合、岗位教育与岗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寻找多样化的新办法和新手段,开展组织贴近实际、反映生活、时代鲜明、主题新颖的活动,使广大农垦院校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力地提升。
二是建立农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加强农垦院校党委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领导,建立党政工团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和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和工作的合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农垦文化等“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以此确立农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渠道,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农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须实现工作方法的多样化,改进工作理念,拓宽工作路子,同时始终把政治教育及理论学习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用紧跟时代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对不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因人制宜的方式,进行对症下药,达到以学习促教育,以教育促工作的效果。
2.适应农垦的实际形势,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情感的浓厚化
一是树立以服务农垦的工作思想,农垦院校的政工者首先要为农垦的改革和发展服务,所以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垦情为出发点,渗透到农垦建设的每个环节,通过了解垦情,使得农垦院校的职工更加地珍惜农垦的现实成果,热爱垦区,热爱农垦事业,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到每个职工心目中,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情感的浓厚化。
二是农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力争使其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作为政工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始终坚持做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职工往往以领导干部为表率或以先进典型为模范。因此,要做好农垦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发挥他们的“领头羊”的作用,使他们传承好农垦“北大荒”精神、“南泥湾”精神,以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的情感思想推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农垦院校的政工同志要与职工在情感上建立互相关爱、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在农垦院校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向上的是广大职工,作为农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一切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好职工的大小问题和实际困难,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式处理和解决好职工的思想情感问题,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共事氛围,从而农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效果,这对于推动农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3.传承农垦的宝贵精神、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的优良化
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着眼大力改善农垦形象,积极宣传具有时代特点的农垦文化和农垦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努力实现工作作风的优良化,为做好农垦院校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农垦院校政工者要树立为职工多办事、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政工者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深入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线,进行“接地气”、“接元气”,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更要尽快妥善解决、竭尽全力地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只有通过深入基层等一线,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锐意进取、同心同行、全力推动农垦事业发展的好环境和好局面。
二是农垦院校政工者要传承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精神,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政工者要大力培养职工消除各种利已、自私、狭隘的思想,树立一种以农垦为家,爱家为家,兢兢业业地为农垦发展竭尽全力的思想境界。通过传承农垦宝贵精神的做法,使得农垦院校的职工思想得到净化,抵御形形的物质诱惑,增强思想上拒腐防变的能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地开展。
总而言之,做好新形势下农垦院校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职工,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立足垦情,弘扬新时期农垦的先进思想和精神,充分地发挥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职工,坚持鼓励和引导农垦院校职工热爱农垦、建设农垦、转变服务观念,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使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农垦院校的教育事业,更好地促进农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农耀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农垦企业文化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1,(01)
[2]杨朝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农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农垦,2011,(09)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 思想政治 积极心理学 应用要点
引言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生活中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采用说教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不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还进一步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内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现状
(一)作用分析
1.了解思想动态。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就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现阶段学生思想问题呈现复杂化趋势,加上学生个体差异性明显,特别是“90后”大学生思想变化快、个性显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明确,可以帮助高校辅导员迅速开展工作,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可以及时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疏导、排解。
2.拉近师生关系。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交流与沟通,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恰好满足这一需求。成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消除师生隔阂、打破双方身份壁垒,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建立双方互信,强化彼此情感交流。整个思想政治交流过程是师生间心灵碰撞、情感互动的过程,只有真切互信,双方才能产生共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最终实现信任。交流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从语言到思维完成双向交流,实现信息传递与情感互动。
(二)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素质,其与学生心理成长、学习生活行为及思想道德有着直接关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总体呈现积极向上的特点,政治路线正确,极少出现大问题,学业投入方面略显不足。但随着教学改革,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一些不足,具体为管理方式与教育模式相对陈旧,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或停留在表面,未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德智体发展不均衡, 这种教育冲突容易引发学生与辅导员的矛盾,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加上网络普及,大量信息出现冲击学生的观念,加大辅导员工作难度。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抓住工作核心
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由青涩到成熟进而到沉稳,就是成长与发展,实现普通人的良好发展正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恰好符合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学生工作的本质就是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开发学生各项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积极心理学符合各项要求,可以有效创新学生工作。
(二)创新工作方法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过程中侧重于事后管理,也就是当事情发生了才采取措施。这本身就是一种补救,无论事后补救得多么完美,但是已经产生的损失不可挽回。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弥补不足,通过事先预防与管理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学生教学、管理及服务问题产生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是问题发生后才补救,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学生工作的创新。
(三)改善工作关系
现阶段高校与学生分别扮演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但每个学生都是充满特色的个体,如果高等院校仅将学生看作接受者,长期下来就会直接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活性。积极心理学要求高校教育将学生作为主体,高校扮演指导者与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辅导员思政管理工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改善思政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
三、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当前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关爱父母、长辈和同学的意识,且容易冲动,承受不了挫折,有时还会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为学生开展感恩与宽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积极心理学曾做过一个研究,感恩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所以,面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从感恩沉思、感恩方式、感恩记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宽容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类似,主要是通过宽容教育减少学生与同学、家长之间的矛盾。从大方向来讲,能缓解社会矛盾。辅导员在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宽容干预教育,使矛盾中被冒犯的学生能够快速平复心情以积极宽容的心态原谅对方。逐渐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心态,从而以良好的思想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以后遇到的挫折。
(二)巧妙使用激励教育
积极心理学倡导赞赏教育,也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学习与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需求,比如大一新生最大的困扰是学习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等问题;毕业生则多担心毕业与就业问题。辅导员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指导外,还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时机进行谈话教育,解决学生心中担心的问题。沟通包含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这里主要指非语言沟通。在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在注意倾听的同时注意学生不经意间泄露的微表情,如紧蹙的眉头、闪烁不定的眼神、紧握的拳头、抖动的双腿等,这些都透露了学生当时真实的内心状态。辅导员如果认真用心观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就会切身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共鸣,甚至有时会发现他们的话其实与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不同的。辅导员应该及时提出并帮助学生纠正,确保他们身与心健康发展;“不吝啬”赞美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大程度上,维护人的正当行为不仅是理性,还包含人的情感,即再理性的人也是有感情支配的。在大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里,有着对于真理追求的美好愿望。因此,在谈心过程中,辅导员要多用激励性的词语,引起学生注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利于谈心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容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关注,提高学习兴趣。因此,辅导员要经常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在谈心时及时加以鼓励和赞扬,这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心理学家彼得森曾指出:“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心理学曾指出,虽然人在形成积极人格和感受积极体验方面受基因遗传的影响,但这一过程更加依赖人所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即环境影响性格。要营造出积极的氛围就应从三方面入手:宏观层面,政府要有相应的措施对学校进行支援;中观层面,校园在制度、文化建设和景观设置方面要积极支持;微观层面,辅导员在学生周围建立起一个积极的团体,潜移默化中帮助每一名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探索,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语
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以弥补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工作实效性。辅导员在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时候,应该保证自己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技巧,避免出现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的情况,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念.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策略[J].牡丹江学院学报,2016(05):11.
[2]罗黎.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学生就业影响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0):45.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专业化与职业化道路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不论在学历、职称,还是在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以总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1)数量不足。教育部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而现实中许多高校远远达不到要求。2)队伍不稳定。在高校中,由于辅导员岗位缺乏吸引力、地位不高,造成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失严重,新老接替困难。3)定位不明确。辅导员接受学校与院系的双重领导,随时都要接受学校的各级党政管理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和本院(系)布置的工作事务,他们俨然成了学生的“保姆”、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是“万金油”式的干部。职责不清,定位不明,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而弱化了真正的本职工作——思想教育。4)专业素质不高。辅导员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太少,他们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整天忙于事务,无法“充电”再提高,学历层次上不去,严重影响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出路窄、待遇差、地位低已成为阻碍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建设一支专家型、职业型的辅导员队伍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的大好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社会上一些专业化、职业化相对成熟的职业如医生、律师为其他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现实条件也越来越充分。主要表现在:将心理学的知识、技术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机构;“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师”等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已在高校开始实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为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提供了技术前提,网上办公、快捷服务将以往烦琐的管理事务变为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高校学生工作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渐成体系,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一些高校如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在辅导员专业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1.专业的标准。关于专业的标准问题,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如杜威(JohnDewey)、布朗德士(Brandeis)、李伯曼(M.Liberman)、科尔文(C.corwin)、曾荣光、马信行、叶澜等对此都有研究论述,观点不完全一致。但细细研究我们又会发现,他们所提出的专业标准是大同小异的。综合、提炼和深化学者们的意见,北师大刘捷博士得出所谓成熟的专业工作应具备六个特征与标准:1)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3)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4)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5)享受有效的专业自治;6)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2.职业的标准。职业不是从来就有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的。作为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的职业是各种各样的,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性的标准。但考察一下社会的各行各业,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成熟的现代职业应具备五个特征与标准:1)形成一个以此为谋生手段的阶层;2)具有稳定的知识结构,且大学有其固定课程、核心课程;3)有学术研究交流的阵地,如年鉴、专著、学术期刊等;4)有相对稳定的学术团体;5)具有大众认可的职业道德规范。
3.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标准体系。如何判断一支辅导员队伍建设程度已达到专业化、职业化了呢?这里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体系。根据高校辅导员应有的职责使命及辅导员角色的特殊性,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对辅导员的素质及队伍建设的诉求,按照专业、职业的标准内涵,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体系应由下面几个方面内容构成:
从个体层面上看,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应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结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辅导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吃苦奉献,为人师表,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在知识结构上应具备本体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操作学科(语言文字学、演讲、写作等)、相关学科(心理咨询、传播沟通学等)以及背景学科(哲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文自然学科等)的相关专业知识。在职业技能结构上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调研能力等。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要求辅导员在角色扮演上不仅是组织管理者、知识传播者,还要扮演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成为大学生的朋友、伙伴等。
从团体层面上讲,作为一个专业化、职业化团体应具有稳定性、学术性、服务性;应实行有效的专业自治,成员新老更替自然延续;经常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有固定的交流阵地,如论坛、期刊等;职业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并不断地组织专业人员进修提高。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1.转变思想认识。党和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在高校里,辅导员是最贴近大学生、最能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队伍建设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关系到教育本质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落实,能否取得实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一点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为辅导员减少工作困难,提高对辅导员工作地位的认识,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提供必要的保障。
高校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理顺辅导员岗位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适当赋予辅导员相应的权力,使其责权利相统一。改变辅导员工作繁杂无序,随意性、机动性强的工作状态,以科学的观念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而辅导员自身也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角色定位上要有由事务管理员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的思想认识,从办公室走出来,从杂务中解脱出来,走进学生群体,了解把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工作方式上要有由传统经验型向学习研究型转变的思想认识,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思考、多总结,与时俱进,用科学的观念指导工作,处理问题。
2.完善管理机制。要坚持严格的标准,完善选拔任用制度;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训制度;强化绩效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可借鉴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管理办法将资格认定制度引入到辅导员选聘工作中来,制定实施辅导员资格认定办法,凭资格证上岗。要将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短期培训与学习进修、定期培训与随时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要强化考核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职级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晋级挂钩,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业务水平的提升。学校应全盘考虑辅导员的出路问题。在辅导员工作3~4年后,根据本人意愿,一部分可保送读研深造,一部分可转岗,还有一部分继续留任。对继续留任、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学校应考虑他们的职称职级评定问题,政策要向他们倾斜,可单独设立非领导职务序列的职级评审办法,在辅导员序列中设初级岗、中级岗、高级岗,产生一批教授级辅导员,为专家型、职业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3.加强领导保障。学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统筹规划、安排这项工作。尤其在辅导员岗位职责、理顺工作关系、政治待遇、人员选聘与出路等环节上要加强领导,保障有力。要加强学科建设,保持发展后劲,尝试开设辅导员专业。表面上看来,现有的思想政治专业最贴近辅导员岗位,但实践证明,两者差距还是较大的。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成才规划等方面的服务,这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设立辅导员专业,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与建设,才能使辅导员向专家化方面发展,促进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的形成。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队伍建设的需要。学校要拿出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培训,支持为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而设置的学术阵地的建设,例如办刊、举办论坛等。要优化辅导员工作的硬件环境,创造工作便利条件,尤其是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进网络、进公寓,一个办公无纸化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学校要为辅导员实现现代化办公提供应有的后勤保障和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20-02
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贵州理工学院是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加强班主任业务素质,提高班级的学风建设,在班主任建设工作中有诸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内容,通过研究找出改进的方法去促进高校班主任高效的管理好班级。通过对班主任工作调查研究,分析班主任师德师风、工作态度、效果现状,明晰学生对班主任的期望等方面。通过研究贵州理工学院所属院系Z学院大一、大二、大三,22个班级,2个专业,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025份,分析新建院校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对策。
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①反馈意见汇总表(表1)。②反馈意见各单项汇总表(表2)。③各班级单项满意度中“好与较好”选项的百分比汇总(表3)。④单项满意度中“好与较好”选项的统计汇总后得出学院平均满意率(表4)。⑤调查总结。
依据表2各班级和学院单项满意度中“好与较好”选项的百分比汇总后得出如下各班平均满意率。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人数75.71%的同学满意班主任的工作,14道题目有10道超过70%的学生满意,第14题仅有50.83%的同学认可,这需要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这4项的工作。
问卷主要反馈意见结:①班主任说话太绝对,希望脾气温和一点;②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
③学校的通知班主任须及时通知到班级;④多进行就业指导,多和学生交流;⑤做到公平公正,评优评奖不能只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能力,需更全面的综合考虑;⑥多组织一点班级集体活动,多与学生沟通。
大一的同学则希望老师多与学生交流,多组织一点班级活动。大多数大二的和大三的同学希望老师多进行就业指导。
该问卷由于采取了无记名方式填报,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心声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状况,总体上班主任工作是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肯定,但仍需老师在今后学生工作中努力补足同学所想所需。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较紧,客观上班主任工作繁忙,存在人少事多,班主任要在有限的十几小时内完成大量的学生工作,未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满意,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班主任能够合理地使用时间,做到有安排、有计划、有重点的对班级上的情况多进行了解和因人而异的开展工作。
高校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教师,不但是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上的老师,而且是一个班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1]。关心每一个同学,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需多鼓励、多关怀,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高校班级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只有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规律,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运用可行的管理手段,才能获得最优效果。[2]
允许学生解释,耐心教育,要说服不要压服;语言要简明,亲切;更不要把老账新账全部翻出来数落。在教育的过程中,语言要简明中肯,切忌唠唠叨叨,更不能挖苦、讽刺。尽可能以夸奖学生过去某方面的长处来对比今天的错误;多表扬少批评,多给予正能量,多给予阳光少给雾霾。总之,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班主任平时多付出,多观察,多反思,发现问题及对改正,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治理班级。
参考文献:
[1]王玉琴.新课改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