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影发展趋势

电影发展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影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影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

电影;微时代;广告

“微电影”一词从2010年开始就大热于网络媒体,各大品牌开始涉足“微电影”,2011年12月10日,由广告门与新浪联合主办的“2011首届微电影节”于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2012年5月千部微电影登陆爱奇艺,首家微电影频道诞生。

虽然目前还未对微电影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但根据目前它所呈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首先,微电影要具备和电影作品相当的故事性与艺术性,并具有商业价值——即品牌传播的元素在其中(没有商业元素的作品更适合被称作“微视频”);其次,微电影的主要传播及投放媒介应以互联网为主,更具体的说,则是在社交网络中的投放传播;而在微电影的时间长度上,它显然也要符合互联网用户的观看及传播习惯。

从2010年凯迪拉克推出的《一触即发》开始,到宝马、香奈儿、三星等等,各大势力雄厚的品牌开始尝试微电影的形式来推销产品、阐释品牌的内涵或提升知名度。

1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分析

2010年由桂纶镁和彭于晏出演的益达“沙漠加油站邂逅”故事曾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两个人“下一站去哪”也一时间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2011年,大家的好奇终于得到了回应,分别以“酸甜苦辣”为主题的四段故事将二人的感情戏码延续了下去。

四支TVC中,《酸》讲的是面馆风情万种的老板娘对男主角热情招呼,引发了女主角的浓浓醋意,男主角只好托老板娘送来表达关爱的“益达”化解尴尬;《甜》中男女主角在旅途中相互依靠,一串糖葫芦和第一次甜蜜的拥抱;《辣》是讲两人旅程中遇到的刺激经历,展现了女主角性格中火辣的一面;《苦》发生在浪漫的海边,男主角勇救不慎落水的女主角,而最后女主角却因为说不出口的期待而尝到了苦涩的味道。

该片故事性极强,产品的植入也非常自然,广告语也深入人心,可以说从文案到拍摄制作,以及媒介投放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2 微电影广告特点

从益达《酸甜苦辣》的微电影广告中可以看出,“微电影广告”并不是简单、直接追求品牌形象的推广、商品标识的重复曝光率,而是依托唯美的感人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符号,把要推销的品牌理念、产品功能通过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电影中去,达到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隐含的广告营销方式。

具体来说,“微电影广告”有以下两个个特点:

1) 时长介于一般广告和电影之间。微电影广告比电影时长短,比一般广告长,大概在30 分钟内。

2)艺术表现形式为电影。微电影广告不同于一般广告直接明了的商业宣传手法,它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将产品或品牌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来宣传产品或品牌的广告作品。它兼具有电影的特征,为品牌广告信息增加了趣味的故事性,能够由浅入深的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企业理念及品牌产品推广。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就是借用了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将产品置于唯美的故事情节之中,提炼出“关爱牙齿,更关心你”这样一句阐述产品内涵、推广企业理念的广告语。

3 微电影广告优势分析

恰当的切入点,将品牌信息和产品特性能够较为自然的融入到故事情节和场景中。

目前大多数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都比较生硬,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而将广告植入“微电影”中却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究其原因,首先也是因为微电影广告的目的性明确,即为宣传产品或品牌而来,这就与受众在看影视剧时的心理需求不同,一些知名品牌所做的微电影广告反而能引起受众的主动观看。研究各种受欢迎的微电影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契合诉求主题、表现鲜明个性的特点,所要表现的独特的品牌诉求也传递的非常到位,容易产生网民的共鸣。

资金投入量少,收益巨大。

网络是微电影广告主要传播载体,因为其时长较长,以秒计费投资巨大的电视媒体并不适合,而通过网络传播投资小,传播速度广而快,并且这种新生事物,容易获得不同口味的网民的关注和好感。

整合营销可以加升品牌营销效果。

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整合营销的一种有效途径,与之配合的电视广告,户外平面以及相关活动都为品牌推广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除了在优酷、土豆、PPS、新浪和“益达”活动官网以网络视频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还在全国256个城市的电视台中播出,其活动官网还推出互动活动,邀请网友写下自己说不出口的“酸甜苦辣”,由益达来帮助传递。

4 微电影广告目前存在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微电影广告对创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具有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目前这样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

2)监管机制不严。传统广告和影视作品都有其严格而成熟的监管机制,但微电影广告拍摄和播出都缺乏较为健全的监管制度。并且其载体大都以网络为平台,没有过多、过严的审查,为一些制作低劣的微电影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5 微电影广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前景。但是微电影怎样才能未来究竟会怎样发展才能延长其生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微电影的发展只能从克服自己的缺点寻求出路。

首先,微电影创作者要提高叙事艺术,避免其低俗化。一方面微电影广告要把握好艺术的成分,剧情安排要以品牌传播为导向,内容对品牌的渗透和形象对接要起到有效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只关注高超的艺术表现,却忽视了对广告品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微电影广告需要亲民,但要避免某些低俗的风气和非主流的价值观被植入片中,传递给受众。

篇2

一、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

(一)动画技术的升级和产业重组

在现阶段电影工体事业之中,随着我国虚拟技术的长远发展,其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这一技术得到了长久发展。与这项内容进行比较之后,传统的电影制作行业的各种缺点也逐渐突显出来,无法满足现阶段电影工体技术的需求。所以,在动漫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艺术的发展形态。所以,对于动画电影的后期发展情况也需要重点考虑。随着虚拟技术的快速升级,其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也在根本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动画电影需要导演和制片人还有灯光师、音响师的配合,但使用虚拟技术进行动画的制作,制片人只需要使用电脑就可以合理开展。动画电影在现阶段变得越来越火暴,其主要原因是迪士尼的动画大片在全球热播。并且,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动画的领域中也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竞争,这也是动画电影艺术形态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动画电影的虚拟美学和主要类型

随着动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行业也日渐繁荣,很多传统的动画内容也逐渐出现,很多公司把传统的漫画和黏土动画改变成三维动画也是动画电影的艺术发展形态。同时,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升级的过程中,也能在根本上改善美学的审美形态。随着动画电影的发展,三维动画的制作技术也成为一个动画能否成功的根本性内容。因此,动画的发展艺术形态也是核心的创作内容,并且其现有的框架之内,也构建出了最新的思维,产生了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画电影艺术形态。

(三)动画电影导演创作和语言创新

动画电影中的造型,是创造这一动画的关键。在动画电影发展中,所使用的良好技术,也是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形态。因此,动画电影的发展也在根本上成为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想要促进动画电影的进步,还需要把这一艺术形态应用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同时,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其题材也在不断创新。只有把这些内容相结合,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动画电影的发展,这也是动画电影艺术形态未来良好的发展途径。

二、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一)动画电影的未来宣传和明星动漫角色的建立

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在1995年期间完成了第一步动画电影,指明了三维动画电影的最新发展方向。在这之后,三维动画电影也成为动画电影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创作的主流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也在2006年阶段推出了首部三维动画电影,但由于电影之中对于受众的年龄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导致我国的三维动画发展出现资金赤字的现象。因此,还需要保证动漫电影在发展过程中能逐渐面向观众,使用良好的宣传手段,还有明星的角色,保证动画电影的进步。

(二)动画电影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全龄化观众

我国中央电视台在少儿频道播放《熊出没》之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幽默诙谐的内容,还有场景和人物角色的设定,使受众越来越喜欢这部动漫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部电影已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这主要归功于动画电影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个性。基于这一情况,很容易理解现阶段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形。同时,《熊出没》制作方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开设了父母审片大会,也就是在父母能够理解和喜欢的基础上把这一动画播放给幼儿,这也是动画电影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动画电影中生动的人物角色

在《熊出没》这一动画电影中,对于光头强角色的设定,制片方花费了非常多的心思,并且为了了解到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公司还请来了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公司的活动,并且要求没有孩子的工作人员观察其表情和行为习惯,这样才在根本上创造出比较受到关注的光头强形象。同时很多其他角色也都在剧情上推动了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对于歌舞艺术的叙述

在动画电影中,音乐和歌舞元素的使用已经被经常关注,其中迪士尼和蓝天工作室等大牌的电影作品中都开始使用歌舞艺术,以此促进动画电影的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动画电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并且,在叙事的过程中,使用很多比较美的元素。歌舞内容的使用能给人们比较紧张的感觉,同时也能传递动画电影中的欢快氛围。因此,使用三维立体动画能保证镜头不受到限制,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盛宴。

(五)利用正能量感染观众

在动画电影中,还要融入责任感、正能量和亲情、友情等内容,并且加上有效的三维立体效果,这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例如,动画电影中的光头强,其喜剧的感觉和滑稽的感觉,都能给人欢快的感觉,但同时又设置熊大、熊二这两个角色,采用种种措施反对光头强砍树,以此保证人们在接受到电影内容的过程中,保证其正能量也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也是现阶段动画电影中的正能量。

篇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成熟,网络广告的娱乐性与互动性不断增强、快捷性文化的流行,使得广告与电影“牵手”,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微电影广告是一种将广告的商业性与电影的娱乐性相结合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广告发展的必然产物。据有关数据统计,2012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为88.3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82.7%,市场保持较稳定的发展。面对庞大的市场空间,寻求新的营销和发展模式是每个视频网站所面临的难题,微电影成为当前最火爆的新兴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大型在线视频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微电影战略。微电影营销成为在线视频网站竞相寻求差异化品牌营销的法宝,而推出专属微电影频道则成为视频网站发展的新趋势。

一、微电影广告产生的背景

(一)网络环境下的快捷化需求 微信、微博、微电影,这些新颖的媒体形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微”取胜的方式。同时,它们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载体。从这些的巧合中或许能够窥探到到网络化带给我们的生活需求上的改变。时代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中一切事物都要求灵活、简便、快速,而微电影广告正是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于生活紧迫感的宣泄。

(二)满足了受众个性化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社会需求也朝着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消费重点已经从共性消费转化到个性消费,消费需求向着人类的高级阶段发展。细分市场逐渐成为了商家的销售重点。在这样一个宣扬个性的时代,“定制营销”逐渐成为了一种更为与时代密切、与消费者贴近的营销模式。微电影广告虽然目的在于宣传企业产品,但它同时也是基于人们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将人们身边的故事以电影形式展现出来以满足受众需求的重要形式。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一)短小精悍,情节动人 微电影广告首先它是一部电影,具有动人的故事情节,这正是微电影广告即使采取自动弹出的形式,也能够较少地引起受众反感的原因。微电影广告时长较短,一般为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可以做到在受众感到审美疲惫之前达到宣传产品、传达文化思想的目的。如范冰冰的为诺基亚做的广告《不跟随》,时长两分多,每一句台词都是当下年轻人发自心底的呐喊,因此引得一阵好评。

(二)成本低、收益高 与制作精良的大片不同,微电影广告每一个镜头的花费都远远低于电影成本。它不需要昂贵的明星代言和特效制作,只要你的思想能够和受众达到共鸣,一个草根也能将电影主旨演绎完美。如《11度青春》对于微电影广告营销体系的成功开创。

(三)剧情与电影的完美融合 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将产品实物、公司标志或者是文化理念与电影情节巧妙融合,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东芝的《奇幻心旅》中,男主人公每天醒来都会变成另一个人,即使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心爱的人,但是迫于自己模样的改变,只能将爱深藏于心。因此,他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更不可能向自己的爱人道一声“早安”,他只能将一切心情记录在东芝笔记本中。在他穿梭于不同身份的同时,内心却只渴求守住一份感情。

三、微电影广告的不足

(一)创意不足 由于微电影广告一夜走红,很多商家纷纷将微电影搬上荧幕。但是,由于广告主对于广告创新不重视,使得微电影广告市场形成了数量急剧上涨,质量不断下降的局面。能够让消费者过目不忘的优秀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微电影广告市场呈现文化价值下降趋势。

(二)过度使用使得受众产生逆反心理 2011年是微电影广告的一个时代,但同时借助于这股时尚风潮的是:雷同的广告题材、相似的故事情节,同质化的恶果。这使广告非但不能让人人印象深刻,反而导致了受众对于微电影广告的厌倦。这使得微电影广告市场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三)微电影成本缩水 由于微电影广告门槛低,该市场还未作出明确规范。不少商家对于微电影广告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微电影就意味着低成本,将其作为一个廉价推广平台使用。这使得微电影广告市场还未真正打开,就开始出现质量下滑的情况。

四、微电影广告的主要发展策略

(一)注重个性化定制,进行广告全面创新 由于现代社会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想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确定了受众的细分市场后,根据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而进行广告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在观众对于新鲜事物的刺激反应较小,但同时又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因此,应该做到广告内容、形式的全面创新,以博得“眼球经济”。

(二)提升微电影广告人文性 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电影形式,是一种思想载体。因此,广告的人文性要有所提升。所谓人文性,就是在人类文化中先进的思想及价值体系。这要与我们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在尊重人、重视人的基础上,对人的思想产生引导作用。

(三)打造完整产业链 微电影广告还应向上游和下游拓展。比如向上可以培养自己的明星团队和制作团队;向下可以拓宽渠道,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多渠道的推广和销售。目标是打造“平台+内容+硬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模式,其产业链已经不囿于平台和内容。

五、结语

微电影广告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只有在端正对它的认识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它。我国微电影广告市场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其的规范化、成熟化是发展大趋势所在。微电影广告仍在持续走高,但是走好的关键在于创新。这样才能吸引受众,这也是广告的价值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任翀.微电影广告的启示[J].解放日报,2013.

篇4

2010年伊始,电影《阿凡达》在全球得以热映。目前,对于电影《阿凡达》好评如潮,如“近十年来最耀眼的电影”“就像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从今以后,则可用《阿凡达》前和《阿凡达》后来划分电影史”等。《阿凡达》及其IMAX技术的应用,暴露出国产电影在技术实力上与国际前沿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此,本文从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着手,探究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从而指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

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和制作3D动画片。

(一)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数码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扩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从美国来看,上世纪90年代,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们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的、有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当今欧美大片无不利用数码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从中国来看,最早有规模、有目的地采用电脑特技的国产电影是1999年的故事片《紧急迫降》《冲天飞豹》《横空出世》。《紧急迫降》里使用了电脑三维影像,创造出波音飞机空难危机的奇观效果;《冲天飞豹》中用数字技术想象了中国的新型战机,并用180多个三维动画镜头表现了高难度的战机飞翔动作;《横空出世》更是通过数码技术将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真实镜头还原到银幕上。2000年后很多的国产电影或多或少地融合数码特技的效果,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视听效果,如《长江七号》《集结号》《投名状》《风云Ⅱ》《功夫》《无极》等。

(二)利用数字技术制作3D动画片

3D动画即三维动画,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用于影视制作的新兴技术,能无需摄影机介入,仅依靠电脑便能创造出一种虚拟现实、亦真亦幻的三维空间。1995年第一部完全由3D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诞生,不仅开启了好莱坞的数字动画时代,而且也给电影制作开辟了全新道路。随后涌现出一批深入人心的3D动画影片,如《怪物史瑞克》《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鲨鱼故事》《汽车总动员》《美食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

2009年初,首部国产原创3D动画片《动物狂欢节》开始上映,表明国内电影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纯数码3D动画片。随后,3D动画片《麋鹿王》上映,该影片基于3D的宏大场面背景、精致的人物造型、本土化的故事再加上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令其呈现出类似于好莱坞动画的3D技术风格。

二、《阿凡达》的IMAX体验

IMAX源自英文Image maximum(图像最大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拥有最大的银幕(“巨幕”的高度一般超过18米)、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IMAX在国外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IMAX电影的超凡视听体验,需要专业化IMAX设备和技术。世界许多电影强国,先后推出了各个种类的IMAX摄影机以及专用辅助装置,如水下摄影装置、稳定装置、航拍挂接装置等,并且还推出了DMR技术,能将普通35mm影片转成IMAX影片。

要想体验IMAX电影,还需要专业化的IMAX影院。IMAX影院包括IMAX-2D影院、IMAX-3D影院以及IMAX球幕影院。无论是哪一种IMAX影院,其特点就是画面巨大,不仅能把人的绝大部分视野包容在银幕之中,而且画面清晰稳定,色彩还原真实。这样的巨大画面,再配以多路逼真的数字立体声,最终给予观众强烈的临场效果。观看IMAX 3D电影时,观众需戴上特殊的偏光立体眼镜或电子液晶立体眼镜,才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种逼真的效果让人不觉得是在看电影,而是完全置身于影片的情节、场景之中。

电影《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更是将动画片、风光片、CG、3D效果、游戏画面等已有的技术元素进行糅合。所以,电影《阿凡达》在时空上的尽情想象,视觉上的极度宏伟,给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壮观感受。

三、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电影《阿凡达》的IMAX视听震撼,让中国电影人重新审视电影的技术内涵。然而,发展IMAX电影不仅投资巨大,还面临专业设备和人才短缺、影院改造和建设、片源不足等问题。从我国的电影体制和电影市场来看,本文认为,国产电影走IMAX的技术道路还是不可取的。

那么,如何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呢?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一方面不能固步自封,忽视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广袤的电影市场前景,由此而带来的电影创作基础和宏大的战略目标。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之路。

(一)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从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开始,电影艺术就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发明都给电影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发现。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更让电影的表现手法无所不能。

尽管数字技术已成为实现电影视听效果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但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要素,即画面、色彩、声音三要素并没有发生改变。电影创作基础仍然是遵循传统电影艺术理论,所以,中国电影要实现的是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应不断地探索数码技术在国产电影中的应用,使数码技术为电影内容服务,通过内容、艺术、技术的三维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电影。近年来,优秀国产影片,无不是将数码特技与内容、艺术相融合,创作出的佳作。例如,运用数码特技,《集结号》《投名状》创作出与内容吻合的、真实的、震撼的战争场景;《画皮》中的女鬼脱去美人皮的画面也因数字技术的加盟得到了完美表现;还包括《赤壁》《风云2》《建国大业》等国产影片,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电影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将现代数码科技和传统电影艺术元素充分的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科技潮流、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潮流的好作品。

(二)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产业发展相融合

近些年,中国电影与数码产业密切联系,运用数码技术不断提升电影的原创能力。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超过62亿,比2008年的42亿票房多出20多亿,其中约35亿的票房份额属于国产电影,这说明中国电影的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逐步认可,渐渐走出一条电影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和数码电影产业发展的融合道路。

在当今电影市场中,一部影片如果能获得比较好的票房收益,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以动画片为例,动画片的主要观众是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很多引进的3D动画片并不适合他们的需要。事实上,许多经典的、优秀的原创传统动画影片,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从内容上、形式上非常适合中国的少年儿童观看,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数字化时代,动画片的创作越来越依靠数字技术,从2D到3D再到IMAX 3D,无不显示出数码技术的魅力。当前,国产3D动画片,像《魔比斯环》《动物狂欢节》《麋鹿王》等,也仅仅能体现出国产动画片在技术上的进步,比起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来,在动画质量上和技术上都还不成熟,远远达不到其水准及影响力。所以,国产动画片的发展更应该将中国原创文化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一方面,继续提高原创文化能力,推出符合中国儿童理解能力的、生活氛围的、有意义的动画片;另一方面,要加快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数码影视技术,充分发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的效用,从而做到原创能力与数码科技的完美结合,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动画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的热映就已经说明了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产业发展相融合是未来国产电影的发展方向。

(三)电影类型多元化与电影需求的多元满足相融合

数字时代,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有影院观看、电视观看、碟片观看、网络观看、手机收看等形式。多元化的观影方式促使电影的受众群体增多,从而导致电影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在欣赏到主流电影的同时,对文艺片、喜剧片、科幻片、古装动作片、都市爱情片、动画片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影需求也日益凸显。

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在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同时,电影类型也丰富起来,有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天安门》、古装战争片《赤壁》《花木兰》、谍战片《风声》《秋喜》、动作片《十月围城》《功夫之王》、历史人物片《梅兰芳》《叶问》、时装片《非诚勿扰》《女人不坏》、奇幻片《画皮》《长江七号》、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大内密探灵灵狗》等;还有很多的中小成本的影片,像《高考1977》《非常完美》《疯狂的赛车》《游龙戏凤》《熊猫大侠》《机器侠》《窃听风云》《李米的猜想》《保持通话》等,都成为市场的有益补充。另外,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麦兜响当当》《马兰花》《风云决》等也表现出了在电影产业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电影类型多元化而构成的多元化电影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也正契合了人们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影消费需求,这也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市场根基和战略目标所在。

四、结 语

在电影史上,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都可能有一个被偏爱、被追崇的过程。但科学技术始终是实现电影美学境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并不是终极目的,更不是归宿。在技术面前,内容依然是首当其冲的,电影的内容如果苍白无力,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华丽的外衣,徒有虚表。

电影巨片《阿凡达》的全球热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电影的发展状况。只要我们能够扎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认真汲取中国文化和艺术营养,充分提炼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题材,充分体现电影艺术元素,坚持中国特色,以内容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数码技术,提高国产电影观赏性,就一定能创造出多种类型的电影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影文化需求;也就一定能够在世界电影格局中,走出中国式的、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进行融合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亦中.中国数码影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兼论数码影视的交互与分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2] 李枢平.IMAX电影、IMAX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影视技术,2003(09).

[3] 黄晓蓄.IMAX:“电影的终极体验” [J].华东科技,2009(02).

篇5

中图分类号:J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27-02

正文

数字摄影机毫无疑问已经替代胶片摄影机成为了电影等高端影像创作领域的重要创作工具。数字摄影机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指标的提高都远超胶片摄影机,十几年的演变过程中新技术、新机型层出不穷。同时带来的创作手段的更新、创作理念的变化也日益丰富。

主流数字摄影机的分辨率已经基本达到数字电影倡导组织DCI提出的4k影院标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4K的画面带来了颠覆性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改变着创作者的创作习惯。

虽然电影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数字摄影机的发展不会停滞不前。这是电影艺术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电影发展前行的重要动力。

就目前的技术趋势来看,摄影机将向着趋向拥有更高的易用性、更高影像品质的方向发展。发展趋势的变化会涵盖在机身结构和数字技术指标两个层面。

1、在机身结构的层面,会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1.1 机身小巧紧凑

电影的发展与“摄影机的身份解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个问题中的核心就是摄影机的体积小型化与重量轻型化赋予了摄影机更大的自由。

摄影机更加小巧紧凑是由于数字机器本身的结构特征所形成的。摄影机机身包括成像部分和录制部分,机身壳体承载这两个功能单元并有镜头基座和若干功能接口分布周边。使用数字技术决定了成像器件只承担了成像的功能,这与胶片的成像与记录兼顾的功能不同,没有了胶片摄影机机械结构的空间束缚,摄影机可以尽可能设计制造的小巧紧凑。而记录部分使用半导体材质,整个工作体系IT化,决定了其结构的集成度会越来越高。

摄影机机身的发展方向是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兼顾人机工程效益与操作效率,更加小巧灵便。这样的摄影机会更加灵活多变,拥有更加广泛的使用空间。

1.2 结构简化

摄影机内部部件结构简化意味着集成度的大幅提高,功能部件模组化功能日趋完善。部件功能单一化,使用内部的通用接口实现功能组合,综合功能集中体现在整个结构系统中。

在产品质量控制较好的情况下,摄影机的功能结构得到优化、组装维护方式简化、现场拍摄效率与易用程度会大幅提高。

1.3 重量轻

没有了胶片收放片盒的负累,没有了传送与间歇机构的影响,摄影机的机械部分越加简化甚至不复存在,这将极大的减轻摄影机的重量。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又将摄影机的重量进一步减轻。

而轻巧灵便的摄影机决定了其周边配套设备的轻型化(如三脚架、斯坦尼康等),这又能够极大的提高拍摄效率,精简剧组辅助人员的数量,减少制片投入。

1.4 功耗降低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能效比的提高,摄影机的功耗将会越来越低。能效比越高的摄影机在电池等量的前提下使用时间将会越长,这为高效的现场工作和持久的工作时间提供了可能。同时电池制造工艺的也在不断提高,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也让摄影主创部门可以携带更少的电池基数。

1.5 使用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

使用单片成像器件会是摄影机设计制造的趋势。放弃分光棱镜和三成像器件的结构使摄影机电子成像部件大为简化,结构稳定耐用,集成化程度愈加提高。而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的对角线长度与35MM电影胶片相近,可以形成相似的像场特征,拍摄的画面可以延续观众对35MM电影胶片的视觉惯性,形成系统的匹配镜头群。

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制造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降低,为大批量的生产部署提供了成本优势。

1.6 模块化,可升级,通用性

摄影机生产厂商把摄影机的成像与录制部分设计成组合形式,既可以组装在一起开展拍摄,还可以拆分开单独使用,中间通过线缆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形成工作系统。摄影机的成像模块、控制面板、监看屏幕、记录模块和接口插板等都可以通过单独替换改变摄影机的技术指标,适应不同的拍摄诉求。这样的组合提供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拍摄可能,也为单独升级某个功能单元提高摄影机的资产价值拓展了空间。

同时在排除摄影机故障,替换问题模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也提供了较大便利。

1.7 镜头卡口的通用化

摄影机厂家都将PL卡口作为电影镜头的卡口标准,这既是PL卡口的技术指标优势,也是经过行业实践检验的结果。这个趋势将使绝大部分摄影机厂商继续采用PL卡口作为镜头基座,使得原有的镜头群得以继续使用保持价值。

但不排除个别摄影机厂家采用独有镜头卡口标准,利用一对多的转换环结构应对不同接口的镜头接入。也有厂家拥有庞大的自有接口镜头群,利用自有卡口标准使得针对不同影像领域的镜头可以应用在本品牌摄影机上,并且可以通过转换环结构接入PL等不同卡口的镜头。

1.8 低噪声的散热系统

数字摄影机大部分使用铜管等高效能热量传导介质实现从编码器等产生热量的部件中导出热量,再通过多层鳍片结构配合散热风扇从散热窗实现降温。即使是使用低噪声风扇,在拍摄时也会产生一定分贝的噪声,并且此种噪声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愈加明显。

使用低噪声的热量差异导流技术、提高散热器散热效率,配合使用低功耗低热量电子部件实现无噪声的机内降温,优化拍摄现场噪声环境是必然的趋势。

同时,低噪声甚至是无噪声的散热系统也扩大了摄影机的适用范围。

2、在数字技术指标层面的发展趋势:

2.1 使用LOG模式,高动态范围。同时机内可预设LUT色彩映射文件

使用LOG可以让摄影机记录更全面的亮度范围,通过后期加载不同的LUT可以获得多种色彩映射,形成多种色彩风格。LOG模式下摄影机的宽容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可以达到14档光圈甚至更高的亮度动态范围。

数字信号处理器性能日趋完善的,在机内输入预存多种LUT,直接在机内加载并存储影像信号成为低成本影像色彩风格画面获取的有效途径。

2.2 同时录制多格式文件

摄影机可以同时录制高中低质量的多种格式视频影像文件,且这些文件时间码一致,可以应对多种视频制作的要求。甚至可以生成为剪辑低质量文件,为无压缩电影后期流程套对提供无需要转码的便捷工作流程。

2.3 固件可刷新升级

固件作为摄影机的基础操作系统,在升级后可以基于硬件提供更多的拍摄功能,扩展摄影机的应用范围,延续摄影机的使用价值。

摄影机在固件升级后会相较之前扩展出更多的拍摄与辅助功能;解决之前硬件和固件在匹配上的缺陷;完善摄影机的功能服务;甚至操作面板的功能设置层面都发生了改变。

2.4 全域式扫描快门

全域式扫描快门可以在不使用机械叶子板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解决拍摄运动画面时产生的果冻现象。目前已经有部分摄影机采用了全域式扫描快门标准,但集中在高端摄影机领域。在此项技术逐渐成熟和成本逐步降低的情况下,此种技术会很快普及,从而在根本上杜绝果冻画面现象。

2.5 升格拍摄功能

摄影机视频信号缓存的增大与编码器日益提高的处理能力将使摄影机的升格拍摄能力大为增强。目前某些型号的摄影机已经实现了10倍的全高清升格慢动作拍摄功能,在之后的竞争环境下不排除会有更高的升格能力、不限制升格拍摄时长的摄影机投入使用。

技术的发展趋势预示了具有一定的升格拍摄能力将是摄影机的基本技术指标。

2.6 机内录制4:4:4采样无压缩文件

4:4:4 色彩采样无压缩文件可以保留最完整的画面信息,为影片的后期制作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摄影机在机内录制4:4:4色彩采样无压缩文件意味着海量的数据量吞吐,这需要机内有较高的带宽与较稳定的存储媒介。

有碍于目前的技术限制,一部分摄影机要录制4:4:4色彩采样无压缩文件还需要通过HD-SDI接口,在外置录像设备上完成。但随着摄影机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会逐渐的被机内录制取代。从而避免接口的不稳定状况和复杂的外部结构,形成完善的机内存储体系。

2.7 高感光、高信噪比设计

摄影机成像器件新的像素排列方式已经从平面式组合向层叠式组合发展。这就意味着单位像素面积的翻倍增长,受光面积的扩大,像素近邻干扰减少。由此改变进一步提高了摄影机成像器件的感光能力和信号噪声比水平。

感光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改善摄影机的低照度性能,在现场拍摄中照明造型灯具的亮度与功耗也将随之减小。

综合考量近邻像素干扰与电子线路的优化,优秀的信号噪声比摄影机可以获得更加纯净的画面细节表现。

2.8 拥有8K或更高的画面分辨率

观众对追求更精准更细腻、包含更多细节的画面热情是不会停歇的。基于观感上的评价,超过一定距离的观赏行为,肉眼已经无法分辨细节。

成像器件的发展是以几何倍数变化的,在Super35单片成像器件靶面上排列8K像素从技术层面上已经成熟甚至已经量产。同时海量的像素信息会对编码器和存储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

篇6

目前国内对微电影的关注度颇高,微电影的创作群体也呈增长趋势,其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微电影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各种微电影网站建立,形成微电影的平台,集中了相对优势的微电影资源;诸多的微电影节成立并相继持续举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片电影的评选盛典,亦是专业或非专业创作群体的作品得到认可的有效途径。针对现今微电影发展的热度,在尾随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微电影已然呈现出的某些特征,极有可能持续呈现或强化呈现,未受关注的特征,也有可能被微电影平台吸收并成为完善其发展的一个部分。从教学的角度思考,总结微电影现阶段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微电影平台中的前沿脉搏,是训练并指引学生短片创作的优势路径。目前,微电影已经呈现出的明显特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运作,即微电影和广告的结合形成的以宣传产品或品牌理念为导向的短片作品;二是自由创作,即自由群体为主导的不受商业驱动的短片创作,在主题选择和影片风格上较为多样化。这两类都得到了网络传播和电影节评选的双方关注,形成微电影平台上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在这个框架之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得以从微电影创作本身及社会认可两方面探查。其自身形态的变化和市场、受众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微电影发展趋势中的众多特征都从以上因素中展开。

一、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优势,从自身角度来讲,其更注重对传统电影的优质因素进行吸收。传统电影的制作讲究画面、声音、特技等,因此制作周期较长,视听感受效果较好,适宜在大屏幕放映。微电影的制作改变了以往拍摄电影短片的方式,及时吸收新科技的元素,采取了制作大片的架势,声画效果精良。从某些品牌商拍摄的微电影,如康师傅、诺基亚等,可以看出,由于有着充足的经费支撑,这类微电影的视听效果良好。即使是学生制作的微电影,也往往采用高清设备,追求声画效果。随着学习电影制作的人越来越多,对国外相关书籍的翻译增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电影作品的品质得以提升。所以,精良的声画效果是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得以强化的一个特征。第二个趋势可以总结为电影姿态。一方面基于视听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基于业界对微电影认可的模式。现今流行的较具有权威性的审视方式即通过微电影节的举办评定作品的成绩。以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为例,从结构上看,该项目基本遵循了常规电影节的模式,其各种奖项的设置呈现出电影姿态。所以,业界对微电影的认知,并不局限于短片和学生这样的关键词,而是把微电影当成电影进行的赏评。有的微电影节在奖项设定中增加了“创意奖”“传播奖”“人气奖”等不同于传统电影短片评审的奖项,此类奖项有助于体现出微电影某些方面的特质。不过现今人们对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认知观念会在主观感受上产生不同的倾向,因此在电影短片的荣誉认证中往往不设立此类奖项。但“电影姿态”的这个趋势在微电影发展过程中会有持续呈现,其变化有待于人们对微电影认知观念的转变。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观影习惯,更是受众对电影短片概念的更迭。过往对电影短片的认知,往往界定在未能够正式走向电影拍摄岗位的电影从业人员的习作,以此证明自身拍摄电影的能力,并借助这样的短片作品,敲开电影生涯的大门。所以,过往的大学生创作的短片,尤其在技术设备的限制下而形成的质朴的声画效果,会比较容易得到观看者的谅解和接受。微电影的兴起和繁荣将这种局面逐渐打破,最重要的改变是认知和习惯。微电影的创作已不仅局限在专业人士的范畴,门槛的拓宽使得微电影的创作走向了自娱自乐的媒体环境。也就是说,对于微电影作品的赏析和认可,一方面可以有着权威的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创作群体的自我欣赏。而随着平板客户端的普及,微电影的传播路径又增加了一个更显自由的层面。诸多APP如魔力视频,都会设有微电影频道,形成一个类似传统的电视频道的平台,观众可以在这个平台里自由点播。这对刺激微电影的平民化创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个平台里,准入门槛依旧很低,但传播力量却很强大。所以,媒体环境的宽松包容了这种自娱自乐的精神,也成为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趋势。而微电影节的系统化、常态化将会成为微电影发展的第四个趋势。目前的微电影节很多,各地、各高校以占据半壁江山的姿态纷纷举办微电影节,所以微电影节的权威性荡然无存。但随着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以及主办方是否能坚持在微电影节评比的路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以维持电影节的运作,将会形成部分微电影节的常态化发展,进而系统地、有序地循环,将微电影节提升到一个高度,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甚至面向国际。与此相悖论的是微电影究竟能够生存多久的问题。作为时代潮流中的一分子,微电影的兴盛实则和微博等此类新兴事物密不可分。微电影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随着潮流演变而调整自身状态,还要结合电影及电影短片的特质。现今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微电影的“微”性究竟如何定义。除去动画微电影、广告微电影这两种因传统收视习惯形成的长度限制,其余类型的微电影创作都会出现30分钟以上的作品,所以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区分度不明显,“微”特征和电影短片交融混杂。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关系更像是同一事物的外形和内涵,微电影是该事物的外在形态,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包装存在,而电影短片则是沿袭了传统电影创作技法的实质内容。这个问题值得思考的一面就是,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之五———回归电影短片的本体,微时代的终结。当人们对各种“微”事物失去兴趣之后,微电影的市场活力悄然下降,这个时候会有一个新的名词取代微电影,但微电影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除非微电影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形成不同于电影短片的独特气质,从而在电影的范畴内稳步扎根,形成独特的风格,进而延续生存。鉴于和电影短片的密切关系,微电影作品中剧情片占据了主导优势。以宣传某产品为主的微电影、或以动画形式表现的微电影等,都倾向于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唤起受众对作品的情感认同。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节在作品类型的引导上,并没完全照搬传统电影短片的评审模式,对作品类型加以强调。所以,纪录片和实验片在微电影创作中较不受关注,尤以实验片最为突出。实验片的创作实际上是有难度的,这需要对电影的学习和认知达到较深的程度。但是,实验片对电影风格的开发,对固有形态的突破是有先锋作用的。而微电影的传播平台实际上给实验片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互联网的掩护使得实验性的微电影能够得到相对自由的表达,甚至可以有大胆的尝试。以实验片为主导的、在电影风格、形式、题材等多方面产生突破性发展的微电影极有可能成为微电影的独特气质,进而逐渐形成微电影不同于电影短片的发展空间,形成微电影发展的第六个趋势。

篇7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44-01

文学网站的成立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更多的电影制作开始积极引用网络文学进行影视作品拍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因此,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成为了目前电影剧本的主要来源,网络文学改编也应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自我,提升文学改编质量,优化电影剧情,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好的影视作品。

一、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发展进程

(一)最初进行改编。在21世纪初期,很多电影制作单位就已经有将文学作品用电影形式表现出来的想法,但将经典著作翻拍成电影后,在社会上却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力。那个时期相对比较受欢迎的应该是琼瑶的文学作品了,由于她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情感类,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比如在2001出现的《情深深雨鳌酚1998年的《还珠格格》,这算是琼瑶剧中的代表之作,社会影响力较大,为影视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网络电影初现。在2000年后,网络文学改编发展速度迅猛,并且为电影制作单位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一大批著名经典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涌现市场,比如余华同名著作《活着》、莫言成名作《红高粱》等,这些早期出现的优秀电影作品都是改编自我国知名文学作家小说,并且这些电影作品受到社会一致好评。但那个时期,也存在很多改编电影寿命较短,虽然小说很火,但是表达的内容比较消极,整体情感路线过于低迷,其中有的电影中还掺杂着一些不健康的画面,因此,遭到了当时广播电视的封杀。

(三)改编鼎盛时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青春励志、偶像情感等型的电影作品相继出现,更加受到广大年轻群体的欢迎,《让子弹飞》《小时代》《匆匆那年》以及《左耳》等,这些电影作品都是改编自网络上比较出名的小说,并且很多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成绩,对后期的改编电影作品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作用,电影市场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在21世纪中下期出现了家庭方面的电影作品受到社会各个年龄层的欢迎,获得了大量观众。

二、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的主要特征

(一)满足大众心理。网络文学也存在很多写作类型上的差异,大多数网络小说更属于想象类或是美好的文学作品。在网络文学写作过程中,最终故事的结局经常是实现主角美好愿望而创作出来的,通过网络小说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人们能深刻感受到心理的满足与愉悦,仿佛置身在故事当中,将自己幻想成故事的主人公,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大众心理的美好需求,通过对这样的文学作品阅读,使很多人能得到暂时的精神释放。

(二)符合市场需求。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也要充分尊重电影制作单位的意见,与他们积极进行探讨,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创作相关题材。电影行业与网络文学相结合共同发展的形势与文学网站具有直接关系,主要还是归功于这些文化网站的成功经营,提升了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三、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的发展趋势

(一)改编作品更加标准化。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与标准,形成系统化的发展体系。尽管网络文学的题材类别多种多样,但依然出现很多优秀的文学改编者,并且很多电影制作单位已经进入正常规范轨道,形成一定的运行模式,比如《匆匆那年》等类型的作品。从目前电影发展形势以及结构上看,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的创作体系已经初步显现出来,标准化、系统化的改编体制发展趋势定会促进网络文学电影改编进一步发展。

(二)改编水平得到新提升。有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对网络文学起到了重复加强传播的积极促进作用,将传统幕后的网络文学移到了现在社会影院当中,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形式的出现,为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平台,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网络文学对电影进行改编创作过程中,同样提高了文学创作者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作者在文学界的知名度,增加了创作者网络文学作品的点击率与浏览量。

四、对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发展趋势的思考

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应将自身的作品质量不断升华,深度挖掘精神层面,通过积极的作品运用电影的形式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影视环境,将创作的文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形势紧密相连,不要脱离正常生活轨道,满足人们文化精神需求。其次,文学网站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网络文学作者的宣传力度,完善优化网站系统服务,为在线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与下载体验。

篇8

从“诡盘”、“活动照片”、“摄影枪”到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电影的诞生就是各种技术发明发展的结果,一直到形成了成熟的传统电影制作方式。这一百多年以来几乎所有电影的创作和生产都一直沿用着传统的制作模式,虽然中间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比如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等的转变,但电影始终没有离开胶片这个拍摄和放映媒介,所以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也就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传统电影制作模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剧本写作、各项计划工作)、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后期制作(剪辑、混录、制作字幕和光学效果、底片剪接、合成印片)几个阶段。百年以来的电影创作都是在这种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下进行的,在这种制作模式下生产出的伟大影片数不胜数。在这种制作方式下电影的本体是建立在再现现实、摄影机机械拍摄、感光化学胶片、传统光学洗印基础上的银幕影像,所以电影的本质是通过摄影机和胶片捕捉、在银幕上复制出物质世界中运动物体的视觉图像。也就决定了电影的本体属性是照相写实主义,是在物质现实的复原上形成的影像。

(二)数字化电影制作模式的演进与形成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技术参与电影制作始于 1977 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与其他以往的科幻电影不同,这部影片充分利用了新的特效手段使其充满了浪漫幻想和传奇色彩。从此开始,电影数字技术一发不可收拾,数字技术参与制作的一系列杰出的电影见证了这个过程――包括《异形》、《终结者》、《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等。这一时期的数字化特技水平虽然处于初期阶段,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更多地集中在计算机技术对影像拍摄能力方面以及数字化图像与电影影像的初步结合方面,但其新颖的内容以及与以往不同的视觉效果还是给电影本身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新旧技术在数字化制作模式中的互补与融合

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是按照线性的创作顺序进行的,所有的效果基本上都只能在最后时刻才能看到。出于各种原因,电影的最终效果与导演的要求常常会产生一些差距,调整起来也是费时费钱费力,于是导致电影成为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数字化电影制作方式打破了传统制作方法的顺序性,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可以是同步进行的,各个部门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进行着平行的创作。”数字技术不但可以介入影像记录的全部过程,而且可以不尊重现实影像的意义而创造影像,可以任意改变和调整影像的关系。和传统电影制作方式比起来,数字技术使我们的电影制作过程越来越简单化,实时化,我们可以马上看到画面的结果和效果,也可以马上进行彻底地改变,使电影的最终效果大大提升,也就使这门遗憾的艺术没那么遗憾了。

二、中国电影数字化制作模式的启动与演进

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制作走过了跟好莱坞比起来不长的过程,香港和内地的数字化制作电影齐头并进,创作出了一些既有想象力又有中国特色的影片,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尝试,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个过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国的电影人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之路。

(一)数字技术融入中国电影制作的初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内的一些触觉敏锐的导演就开始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电影中某些“难度”镜头的尝试。《秦颂》中“血染长河”的画面就是在电脑中染成红色的,“登基大典”中阿房宫的背景也是电脑合成的,曾经可能以三维动画与真人实拍结合创造国产影片制作历史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最后却因为无力支撑巨额的开支而下马了,还有《兰陵王》也积极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从1999年开始,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历程才有了真正起步的趋势。在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部影片都是在这一年投拍的,一部是当年北影厂投资最大,反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过程的影片《横空出世》;另一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斥资 2000 万人民币投拍的《紧急迫降》。《横空出世》一共制作了12分钟的数字特技镜头来加强感染力,上影厂更是因为《紧急迫降》的制作筹资250万美元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影像处理系统,后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上影数码。这个阶段中还有一些影片如《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可可的魔伞》、《春天的狂想》等都尝试应用了数字技术。2000年,北影厂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的一部关于从宇宙到生命的大型科教电影《宇宙与人》摄制完成,长达45分钟的电脑动画镜头也使它成为当时中国电影中数字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部影片。与此同时,擅长拍武侠片的香港电影业也在步入数字时代。代表作有号称一共运用了 400 多个特技镜头,并且票房获得成功的周星驰的《少林足球》,还有徐克导演的三维动画片《小倩》和当时港片中运用数字特效之最的电影《蜀山传》。

(二)数字化制作方式的逐渐形成与发展

从 2001 年至今,几部大制作高票房的国产大片包括香港电影无疑给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使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制作走入了发展期。首先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为中国电影开启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武侠与数字化结合的道路。中国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紧随其后以创造了过亿票房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为中国导演首先做出了表率,其中《英雄》的海外票房超过了 11 亿,这使国内电影人认识到了电影市场化的重要性。而后来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和陈凯歌的《无极》更是以票房的新记录再次证明了数字技术巨大的市场号召力。中影集团的华龙公司、上影数码、清华同方等内地的数字制作公司也迅速地初具规模,并培养出了一些这方面的人才。香港方面更是为大陆做出了表率,《千机变》、《童梦奇缘》、《情癫大圣》等影片都是专门瞄准数字技术而诞生的数字商业大片,而 2004 年周星驰的《功夫》,将小人物与中国传统功夫融合,开创出周星驰无厘头喜剧风格的新纪元。而这些制作大都出自同一香港制作公司――先涛数码。以上这些影片无论在投资、特技比重还是在制作质量上都比前一个时期的迈进了一大步。而国内数字制作力量的水平也随着国产影片的数字化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的传统制作模式开始向数字化制作模式发展,目前国内许多电影人都在对数字技术跃跃欲试。

(三)新旧技术在数字化制作模式中的互补与融合

传统胶片在拍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上的优势是数字设备目前无法达到的,三维制作与实拍影像在真实度上的差异更是用肉眼就可以明显分辨出来。所以新技术的使用并不代表在数字化的电影制作模式中就完全看不到传统制作方法的影子,所谓的数字化制作方法融合了新旧技术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以胶片拍摄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实拍影像和计算机制作的虚拟影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全新的制作方式。

三、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一)完善数字化电影制作模式

国内的数字化电影制作环节有一些都是空缺,比如国内数字特技是从广告开始起步的,这与国外并不相同。事实上国外在用传统特技的时候已经开始用一些计算机的技术,例如Motion Control技术等,所以他们是很顺畅的过渡过来的。而目前国内在传统的特技手段这一块就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断档,例如模型技术、特种化妆、机械道具等技术环节都没有。相比我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技术,这种差距更大,某些领域几乎就是空白,所以给我们做底层铺垫的技术没有国外那种沉淀。

(二)制作人员专业化设置

篇9

动画用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会“动”的画面。它是利用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现象,使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影像,达到连续播放的效果。传统动画片是用画笔画出一张张不动的、但又是逐渐变化着的连续画面,经过摄影机、摄像机的逐格拍摄或电脑扫描后期加工制作形成连续放映的影片。让不动的画面在银幕上或荧屏里活动起来,这就是传统动画片。木偶动画片作为动画片的一个变种,制作流程和传统动画的后期制作方式基本一致,把玩具或木偶摆放在镜头前,每拍摄一格胶卷,就移动一下玩具和木偶,再继续拍摄下一格。剪纸动画片是用中国民间工艺剪纸的手法,把人物和景物剪好,再摆放到镜头前一格一格地拍摄,一下一下地移动,得到连贯的画面,形成动画片,这些都是传统动画片的分支。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目前在电脑动画制作领域中三维数字动画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三维动画制作包含了数字模型构建、动画生成、场景合成三大环节,而三维扫描、动作捕捉、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给这三大环节都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突破。综合运用这些新技术,获得魔幻般的特技效果,彻底改变了动画制作的面貌。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8年6月推出了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Flash,它是一款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和连贯的画面集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影片。Flas的制作手段主要是依靠计算机软件,归属于电脑动画。

一、传统动画影片制作工序繁琐、制作复杂

传统动画经历 100 多年的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大人小孩等不同的人群,都是它的观众。它可以完成许多复杂的高难度的动画效果,几乎人们想象到的它都可以完成。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不论拍什么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都是用摄影机以每秒24格或者以上的速度把表示电影内容的被拍摄对象拍摄到胶卷上,然后再以每秒24格的速度播放,利用人们的视觉差,使人们看到银幕上活动的景物。而动画片的不同之处,是将连续的画面一格一格地进行绘画表现,并且在之后进行逐格拍摄,每拍摄一格之后,就把被拍摄对象移动一下,播放的方式则是一样的。它们的艺术造诣,全都表现在那一张一张地画出来的图纸上。

传统动画可以制作风格多样的美术作品,在塑造恢弘的画面及细腻的美术效果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传统动画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即便有一整套制作体系来保障传统动画片的制作,但从分工上说传统动画是比较复杂的。一部完整的传统动画片,无论是2分钟还是2小时,都要经过编剧、导演、设计(人物设计和背景设计)、设计稿、原画、动画、绘景、描线、上色、校对、拍摄、剪辑、作曲、拟音、对白配音、音乐录音、混合录音、洗印等十几道工序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可以顺利完成。观众们所熟悉的《大闹天宫》这样一部 120 分钟的动画片,需要画10万多张画面。我国的52集动画连续剧《西游记》绘制了100万余张原画、1万余张背景,共耗纸30余吨、耗时整整5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传统动画影片都是在如此繁重而复杂的绘制任务工序下,由大量的人员共同合作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的动画片已经简化了其中的一些程序,但是传统动画制作的复杂程度依然是繁琐的。

二、电脑三维动画影片耗资巨大、人才奇缺

三维动画技术是一项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数学、物理学、生理学、艺术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用计算机生成连续的具有虚拟真实感画面的技术。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尤其是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特技领域逐渐成为了一种崭新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三维动画已经在动画生产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得到普及。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制作动画的探索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三维动画的制作主要在一些大型的图形工作站上完成。在DOS操作系统下的PC机上,3D Studio长期处于领先地位;1994年微软推出Windows操作系统,并将工作站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Softimage移植到PC机上;1995年,Windows95上市,3DS出现了强大的升级版本3DSMAX1.0;1998年,三维动画制作软件MAYA的出现使三维动画又树立了一块崭新的里程碑;至今很多三维设计人应用MAYA软件,因为它可以提供完美的3D建模、动画、特效和高效的渲染功能。

在计算机动画制作过程中,三维动画特技可以说是电脑动画技术中的一大难题,因为这需要非常强大的软件和运算能力极强的硬件平台。当然,它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是无可比拟的。例如,动画师用三维扫描技术对一个80岁的白发老太太进行扫描,形成一个数字化人物模型,然后将杰克逊的动作捕捉下来,用以驱动老人模型的运动,观众将会看到80岁老妪劲舞的场面,甚至还可以利用动画捕捉技术实现网上或电视中的虚拟主持人,等等。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效果的幕后英雄是众多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和视频特技制作软件。好莱坞的电脑特技师们正是借助这些非凡的软件,把它们的想象发挥到极致,带给了我们无比的视觉享受:《侏罗纪公园》《怪物公司》《机器人总动员》这些影片中逼真的恐龙、亦真亦幻的未来城市和生动有趣的“机器人瓦力”让人沉浸在现代电影所营造的“真实”世界里。实际上,实现理想的三维动画特技需要非常强大的软件和能提供超强运算能力的硬件平台。所以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在高科技电影中花费最大和最费时的,并且需要大量的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三、动画影片新兴产物――Flas特征分析

Flash软件自1998年面市以来以其独特的2D网页多媒体技术及交互式的编程令浏览者耳目一新。1999年Flash4版本正式推出,其动画制作与脚本编程得到了较大的加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Flas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普及。从制作方式来看Flash 动画有别于以前我们常用于网络的 GIF 动画,它采用的是矢量绘图技术,正是由于Flas为矢量图构成的,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影片文件的大小,在网络带宽局限的情况下,提升了网络传输的效率。和传统动画相比,Flas影片抛开了一张一张画图纸的制作方式,采用了制作动画时元件重复利用的方法,这样就简化了动画制作难度,大大降低了动画制作工作量。从以下几点分析Flas制作的特征。

1.Flas制作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流式播放技术使得动画可以边播放边下载,从而缓解了网页浏览者焦急等待的情绪。

2.通过使用关键帧或元件使得所生成的影片文件非常小,几KB字节的动画文件已经可以实现许多令人心动的动画效果。比如在进行角色动画制作时,动画角色的主要部分头部,一般只需画出各个角度形象一个,然后建立完整的元件库,这样就可以在不同场景镜头里反复使用这些原件库,最后动画影片变形的问题也得到了避免。在传统动画制作中由于一些原因:比如分工复杂、人员素质差异、对造型理解差异等,都可能导致各个镜头或各个片集中角色的造型不统一。

3.Flash可以把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并且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画效果。Flash还可以支持MP3的音乐格式,这使得加入音乐的动画文件也能保持小巧的“身材”。 用在网页设计上不仅可以使网页更加生动,而且小巧玲珑下载迅速,使得动画影片可以在打开网页的很短时间里就得以播放。

4.Flas的制作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软件就可以尝试,一个爱好者很容易就能成为一个制作者。用Flash制作动画会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同时,在制作时间上也会大大减少。半小时的节目,若用Flash技术制作,大约3~4个月就可杀青,若用其他技术通常需用10~1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5.Flas具有交互性优势,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它可以让欣赏者的动作成为动画的一部分,通过点击、选择等动作决定动画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这一点是传统动画所无法比拟的。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使得设计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出高品质的动画,通过MEL语言的编写可以实现交互性,使Flash具有更大的设计自由度。

当然,Flash无法孤军作战,它必须与其他的图像软件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Flash 制作较为复杂的动画时感觉到很费力,特别是必须逐帧动画才能完成的动作,比如转面动作,毕竟用鼠标和绘图笔没有真正的纸笔好操作,这时传统方绘画制作更方便。往往在碰到需要逐帧渐变的复杂动作,造型又比较写实,传统方法中的拷贝台和纸笔就更能够方便地解决问题。另外在电脑中绘画不比用铅笔在纸上画画,它很难控制笔触的准确运行,如果是绘制写实、精细风格的画面,计算机的表现难度就更大,特别是绘制矢量背景时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矢量图虽然有不少优点,比如可以无限放大而不失真,文件体积小等。可是同样存在致命的缺陷,它的过渡色很生硬单一,很难画出色彩丰富、自然的图像,为了回避这一弱点,必须采用其他软件或者手工绘制的位图来解决,这样又使文件体积增大,不能体现出 Flash 的原本优势。

我们不必把计算机动画和传统手绘动画分开来看,计算机动画与传统手绘动画并不存在本质区别,两者都是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Flash 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与个人电脑很好的结合,以至于现在人们把 Flash单独从动画领域拉出来,专门定义为一种动画形式。实际上它还是动画,只不过是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来的动画。总之,动画影片正在趋向于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发展。现在动画制作和动画技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形势,各有特色但相互兼容。所以在使用计算机制作动画时需将软件特征与传统动画创作完美结合,为中国动画事业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王东.动画中角色形象的夸张与变形[J].美术大观,2010(07).

篇10

1.作为对外传播的窗口和“商标”

武侠电影是我国特有的电影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它的地位是任何类型电影无可取代,是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商标”。最先让外国人认识中国武术的无疑是李小龙,他的功夫和与好莱坞合作的电影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大家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认知和热爱。

2.推动中国武侠电影走上国际电影舞台

在电影制作和展示中,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电影音乐,通过音乐的绝佳补充,观众不但可以欣赏到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从听觉上享受到电影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张力。就拿电影《英雄》《、十面埋伏》以及《黄飞鸿》等来说,这些影片除了动人的情节、唯美的画面以外,全都由国家音乐大师进行了配乐。电影音乐或者说电影的主题曲,它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首歌曲或艺术形式。它所起到的绝配作用是由于其本身的拓展,电影所配音乐,往往是整个电影故事的一个浓缩,整个情节的一个深化,通过音乐的渲染,观众更能够深刻体会和理解电影的表达,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3.有助于广泛传播中国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或工作中的经验积淀和历史沉淀。随着电影拍摄艺术的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逐渐在银幕中得以展现和传播。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了一部最有代表性并且也最为成功的作品——《卧虎藏龙》。在整部电影中,大提琴和交响乐队的配合贯穿始终,虽然表现形式和乐器是西方的,但整体的音乐旋律和韵味却是纯中式的,深深地透露着一种东方的音乐文化气息。

4.有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武侠电影音乐从形式上来看,它是为了更好地对电影情节进行诠释和深化;但是之所以电影音乐又可理解为主题音乐,是因为配乐内容和形式要根据电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所以说,电影音乐所反映的正是我国文化的一个哲学思辨的交流过程。当然,在文化多元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交流可以有多种形式。这里的交流不再拘泥于纯书本知识的交流,它是利用音乐这一形式来起到对文化的深层次的交流。在武侠电影的对外传播中,电影音乐以其深刻的内涵和魅力,不断向外界诉说和交流着我国的文化底蕴。

中国武侠电影音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1)问题。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现存问题主要有:一是武侠电影音乐的创作质量有待提高。武侠电影创作人的水平参差不齐,音乐作品也有高下之分,总体来看,我国的武侠电影音乐与国际音乐大师美轮美奂的作品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武侠电影音乐的创作来源有待于整合和优化。

(2)对策分析。a.建立合理的创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如何提高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质量,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武侠电影音乐发展时间短,理论知识和实际创作技术都欠缺,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配乐技术和经验,建立起符合中国的武侠电影音乐创作机制与氛围。笔者认为,好的电影音乐的创作,需要基于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按照国际制作模式做好相应的分工,进而紧张有序地开展。当然,在聘用国际音乐大师或优秀配乐人来做好电影音乐创作的前提下,还要完善人才机制,要通过不同形式来培养新人。b.持续开掘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中国武侠电影音乐根植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不能偏离民族音乐。武侠电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缩影,武侠电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艺术不能是割裂的,优秀的武侠电影音乐必须和我国的民族音乐一脉相承,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在这样的前提下,充分开掘民族音乐的优良资源,汲取民族音乐营养,融入到武侠电影音乐中来。c.汲取世界音乐文化营养,创新我国民族音乐如上文所述,电影音乐之所以那么神奇,是因为其内涵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渗透着整个故事情节,表达着电影人物的情感与魅力。由于我国当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关科学技术尽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在对文艺进行创作时,依然存在着“抄袭风尚”。当然,汲取他人营养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全盘拿来”的话,则会让世人所不齿,久而久之则会丢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笔者认为,在学习先进国家的音乐文化知识时,我们可以学习对方的音乐创作技法和形式,我国的武侠电影音乐如果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是在汲取营养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把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渗透到创作里面。只有通过这样的创新,才能扩大对外宣传和渗透的力度。d.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从我国当前电影音乐创作的成就来看,武侠电影音乐在国际上表现最为突出。举例来说,我国电影在2001年《卧虎藏龙》之前,也是成绩不菲,屡获大奖。但如果从电影音乐本身进行审视的话,可以说成绩为零。2001年后,武侠电影音乐以其独特的特制和丰富的内涵逐渐跃入到国际舞台。在之后的电影音乐创作中,人们能够根据武侠电影音乐创作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和研究,通过不断地创新,所取得的成绩会更为凸显。

2.发展趋势

篇11

一、当前我国电影音乐创作形势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从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开始,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国际的迅速崛起,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渐增多,电影音乐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电影技术手段的同时,以风格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富于民族特色的叙事语言,让中国电影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也在不断发展。

“”结束后,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影片,如《巴山夜雨》《城南旧事》《人到中年》《人生》等。第一批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开始发挥他们的创作激情,开始进行电影音乐的创作,使电影音乐整体创作水平得到提升。逐渐出现许多有着自身艺术个性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电影音乐的创作群体明显扩大。电影音乐不再只是电影的附属品,更贴近影片内涵并对影片思想进行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音乐的冲击下,电影音乐出现了可喜的发展。电影音乐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将现代的音乐思维与我国的民族特征巧妙结合,显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各种电影奖项的恢复和设立促进了中国电影的进一步提高,其中对最佳电影音乐的评选也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到了电影音乐这一边缘性的领域。使电影音乐创作更具有民族特性,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多样化,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社会生活的改变和人们观念的快速转向,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电影生产体制逐渐改变,电影机构走向了企业化,电影的发行渠道更加多样化,制片方式也更加灵活化,这些给电影创作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首先,电影音乐创作者不断增多,为电影音乐的创作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创作风格的电影音乐为电影增色许多。其次,多样化的音乐元素成为新时期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音乐的各种形式、流派、手法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同时,为了追求独特的听觉感受,对演奏乐器的改造也被引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在一批商业性较强的影片中广泛应用电子音乐,节奏轻快、曲调上口、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都来自电影。商业电影在取得较高票房的同时,也为电影音乐的流传开拓了一片领域。

二、电影音乐创作力不足分析

中国电影音乐在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迅猛发展,在今天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一大批艺术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的电影音乐作品不断呈现,获得了广大中国观众和国际电影乐坛的认可。当然,不能否认,中国电影音乐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创作力不足,表现单一,生搬硬套等问题,影响了电影音乐的发展。

(一)电影市场商业化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独立运作面向市场的产业,其成功与否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以票房来判断电影的成功与否已成为电影行业不争的规则,电影商业化浩浩荡荡地到来。电影商业化直接带来了电影市场的繁荣,融资机制更加灵活多样,直接刺激了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类型的多样化。电影市场的过度商业化也对电影音乐的创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使电影的投资制作方将更多的精力注入电影的商业运作上,而对电影内涵的创作精力投入不够,包括在电影音乐的创作方面投入不够,电影音乐创作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没有很好地突出影片的感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有时甚至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电影音乐创作的局限性

电影音乐创作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边缘领域,它是电影这种现代综合艺术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音乐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电影音乐创作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它必须受画面的制约,甚至受导演剧作者主导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制约,因此这也限制了电影音乐自身的艺术创造创新自由,要想创作出上乘的电影音乐,需要创作者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积极参与到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为音乐创作赢得自由驰骋的空间。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化下的中国电影,国外大片长驱直入,对国产电影是一个冲击,因此,国产电影必须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加快创作步伐,但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中国电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影制作的前期宣传和媒体宣传炒作上,中国电影还没有到后电影产业时期,电影音乐产权意识不强,导致对其重视不够,抑制了对音乐创作的投入,导致电影音乐创作动力不足,难以表现出电影音乐创作的整体性和个性。

(四)影视音乐教育不够严谨和健全

首先,从中国百年电影历史角度来看,目前还未有专人梳理从有声电影以来,音乐的整个脉络和发展现状。其次,教学条件还不能完全达到高等教育对影视音乐教育的要求。音乐艺术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同时对教学条件要求很高的一个学科,从音乐的总谱、音响、演奏、录音,包括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基础教育,这些均需要相当的人力和经费。第三,电影音乐教学在影视从业人士的脑海里还未被充分重视起来,电影音乐教育在电影教育的领域中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完全摆正,甚至还处在不懂和不明白的层次上。由此可见,中国的影视音乐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不利于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更不利于电影音乐人才的培养。

三、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音乐已走过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几代创作者的努力下,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世界电影音乐的创作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音乐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电影音乐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传统、再攀新高的创造过程,创造一种属于未来的新的电影音乐文化,是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一)创作水平专业化

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群体呈现出老、中、青三代承前继后的局面,音乐创作人员更趋专业化,为中国电影音乐的繁荣和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备力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影音乐创作拥有了更加专业化的创作设备。目前,我国电影音乐的制作大多采用数字技术与电脑合成的方式。旋律编写、节奏安排、配器选择、和声设置、速度调整等一系列过程都通过电脑的软件模拟完成,在程序中形成独立的信息块,并使它们之间建立起网络化通道,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通过MIDI通道,用监听、屏显、复制等方式反馈给作曲家,操作十分快捷方便。改变了传统制作过程中耗时、耗力的问题。同时数字化制作手段避免了二度创作对作品理解的缺失,充分尊重编创者的原始创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电影音乐创作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未来我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将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二)风格多元化

未来中国电影音乐将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局面。音乐不仅只作为电影的附属品而融入电影的创作中,而是与电影有机结合。作曲家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物、情节,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引经据典,或洋为中用,或中西合璧,恰到好处地突出影片风格,参与揭示影片主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国际化倾向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很多中国导演、演员、摄影师不断走向国际市场,而国外的资金、明星、相关制作人员也频繁参与到中国电影的投资领域和拍摄过程当中。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制作与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国外的艺术元素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材料被巧妙地融入电影音乐的创作之中,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收到了不凡的效果。多元化的电影音乐满足了不同影片风格以及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需求,因此电影音乐发展多元化必定成为未来的趋势。

(三)民族特色鲜明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赋予了中国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使中国电影音乐烙上了民族特色的烙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民族风俗及民族精神等,这些为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无尽的源泉。各少数民族拥有着本民族悠久而丰厚的文化与艺术传统,创造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风土人情乃至人物性格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为繁荣中国电影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这种富于民族风格的电影音乐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发展壮大,吸引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眼球。这也印证了别林斯基的那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与流行音乐紧密结合

流行音乐风格深受当今年轻人的喜爱,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流行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情感的表达简洁明了,直抒胸臆,在大众中具有很高的流行度。电影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紧密结合,加速了电影音乐的流传,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流行乐队和著名歌星的加盟,电影音乐常常能够引起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共鸣,极大地满足人们对娱乐和休闲的需求,随着电影的娱乐性、商业性的突出,使电影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因此,未来电影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紧密结合,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电影音乐发展的趋势。

四、结 语

中国的电影音乐在几代音乐创作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此时的电影音乐,不再是一种依附于音乐本身衍生出来的音乐艺术体裁,它已经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2l世纪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创作专业化、风格多元化、民族特色明显、与流行音乐紧密结合的态势,彰显了电影音乐文化多元发展的新型个性特征。即便是当今多元化的时代,电影音乐创作者仍在寻找着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切合点,为了创作出更好的电影音乐。正如香港音乐人刘以达所说,“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效果。”的确,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国际潮流、紧贴观众心灵,中国的电影音乐之路才能越走越远,在世界电影音乐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焕发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蒲振元,杜寒风.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 刘书亮. 电影艺术与技术[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 曾田力,巫睿,等.百年中国电影音乐流变[J].电影艺术,2004(03).

[4] 张晓云.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J].音乐探索,2007.

[5] 吴迪.中国电影研究资料[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篇12

液晶电视

液晶,即液态晶体(Liquid Crystal,LC),具有特殊的理化与光电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液晶电视,又称LCD电视,指屏幕为液晶面板的电视机,以此区别上一代的显像管电视。

液晶电视的成像原理是在两张玻璃基板之间加入液晶分子,通入电压后分子排列发生曲折变化,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而液晶面板本身是不发光的,所以需要在液晶面板后加入背光源来提供成像所需的亮度。液晶电视根据背光源的不同又分为LED背光电视和CCFL冷阴极灯管背光电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将LED背光电视称为LED电视,采用CCFL背光的电视直接称之为液晶电视(LCD液晶电视)。

液晶电视具有众多特点,如色彩丰富,高达1670万色彩。目前32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的分辨率可达1366×768以上,大部分支持1920×1080的分辨率。液晶电视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寿命为5万小时左右。

LED电视

LED全称“Light Emitting Diode”,译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组件。由于LED对电流的通过非常敏感,极小的电流就可以让它发光,而且寿命长,能够长时间闪烁而不损坏,因此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指示灯。电子产品快速闪烁的指示灯,一般都是由LED做成的。

LED也被逐渐引入到现有的平板显示技术中,特别是液晶显示技术,目前LED技术在液晶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LED发光元件替代CCFL荧光灯光源,作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所以确切的说目前商家宣传的LED电视准确的应该叫做“LED背光电视”,属于液晶电视的一种。

与采用传统CCFL背光源的液晶电视相比,经过技术创新后的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在画面亮度、节能环保、使用寿命、对比度以及机身厚度等五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超薄:传统液晶电视的厚度通常为10cm左右,LED这种背光方式在笔记本电脑上较为常见,应用在电视上,使机身厚度有了薄的飞跃。

环保节能:在传统液晶电视使用的背光源——CCFL冷阴极荧光灯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汞。LED背光源绝不含汞,符合绿色环保的时尚。LED背光源非常节电,内部驱动电压远低于CCFL,功耗和安全性均高于CCFL。

寿命长:不同CCFL的额定使用寿命(半亮)在8,000-100,000小时之间。为了增强性能而采用了改进设计的CCFL背光的使用寿命还会更低一些。而LED背光源则可以达到CCFL的两倍左右。因此,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通常要比CCFL更长一些。

色域宽广:即画质品质。根据颜发光色的不同,LED可以分为白光LED背光源和RGB-LED背光源。白光LED技术的优势主要是耗电量较低,而RGB-LED背光源的优势在于出色的色彩表现力。RGB-LED背光源通过可以发出高纯度红色、绿色、蓝色光的LED器件,实现传统CCFL光源不能达到的宽广色域范围。主流的RGB-LED背光源已经可以达到105%的NTSC色域范围,性能更加强大的LED器件,可以实现120%以上的NTSC色域范围。

对于液晶电视来说,其独特的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变化对外部光线进行控制的成像原理,决定了液晶面板是影响显示效果优劣的关键。因此,在选购电视时,关键指标还是看这台产品是否是选用高品质的面板,LED不起绝对作用。

3D电视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意为三维立体图形。3D电视是三维立体影像电视的简称。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来产生立体效果,可以使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体验立体感觉,同时能兼容2D画面。

工作原理:人们自然状态下看到事物,是通过进入左右眼两个不同画面的差异经大脑融合成一个画面而产生立体感的。而3D电视恰恰是应用这个原理,运用技术让人的左右眼看到不相同的画面,传到大脑神经,从而产生良好的立体效果。

3D电视种类:红蓝3D、偏光3D、快门3D、裸眼3D,大体分为这四种技术,红蓝3D更多是应用在电影院中,偏光3D和快门3D技术广泛应用于液晶电视,而裸眼3D则少量运用于电视和手机上,没有普及化。

·红蓝3D技术:去电影院的看3D电影,会发给观影者一个一边是红色一边是蓝色的眼镜,用于看3D电影,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红-蓝(或者红-绿、红-青)滤色3D眼镜,用滤色的原理让眼镜看到不同的画面,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相当低廉,眼镜成本仅为几块钱,因为滤色不可能100%滤色,因此比如会产生稍许重影,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所以很多电影院依旧采用这种3D电影播放,设备投放除了眼镜外别无其他。

·偏光式3D技术:偏振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偏光3D电视更适合家庭使用。

·主动快门式3D技术:两片眼镜是液晶屏幕,通过闭合原理让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便观看到全高清的立体影像。因此原理上动快门式3D技术有残影少、3D效果突出的优点,而且该技术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屏幕成本较低。但因片源和芯片技术的问题,现在市面的快门3D电视反而在效果上不如偏光3D,而一副眼镜动辄几百元的价格让很多家庭用户并不青睐。

·裸眼式3D:光屏障式3D技术也被称为视差屏障或视差障栅技术,其原理和偏振式3D较为类似。光屏障式3D产品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但采用此种技术的产品影像分辨率和亮度会下降。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指向光源3D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裸眼3D目前量产非常少,尤其是裸眼3D电视更是天价,极少应用家庭。

3D电视优点:立体真实感强,视觉冲击震撼;高亮度,高对比度,高清晰画面,无鬼影,自然逼真;可兼容播放二维/三维内容,画面自由转换。

3D电视缺点:易导致“眼疲劳”,健康和安全是3D立体显示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头晕;价格高昂,相比2D电视,价格较高,且3D电视一般还需要匹配3D影视碟片、3D碟机和立体眼镜,才能组建成一个家庭3D影视系统。成本投入势大,普通家庭难以承受;3D片源不足,尽管民众对于3D版《阿凡达》极具热情,但事实上目前的3D片源依然十分稀少。因此3D片源问题是制约3D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

OLED电视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电视,OLED即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属主动发光,不再需要LCD液晶面板,RGB色彩信号直接由OLED二极管显示,几乎已经不存在液晶的可视角度问题,具有厚度薄、对比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视角宽广等特点。

工作原理: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电洞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电洞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

OLED电视优点:自发光的OLED可以带来液晶电视千分之一的响应时间,绝无拖尾;可发出更纯净亮度更高的光,产生更加显著的深色背景细节;固态结构抗震性能好;拥有178°的广视角:对比度高达100万:更加节能环保。由于结构简单无需背光,OLED电视的厚度仅在3mm左右,真正做到“纤薄如纸”。

OLED电视缺点:OLED发光材料通电后抗氧化能力极差,需要真空玻璃密封(LTPS TFT基板),在大尺寸领域的成本居高不下。其次,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仍然没有明显提高,大幅提高了OLED产品线的成本,使得产量无法快速提高。

4K电视

“4K”是指显示设备的横向分辨率大约为4000像素。2012年的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部分厂商在展出其高清显示设备时使用了“4K”一词,但是在2013年的CES展会上,更多的厂商开始使用“超高清分辨率”(UHD)一词来取代“4K”一词。“超高清分辨率”英文原文为“UItra High Definition”,缩写为UHD或UItraHD,是国际通讯联盟(ITU)定义的术语。超高清分辨率包括两种规格:一是4K,即逐行扫描线达到2160;二是8K,即逐行扫描线达到了4320,其观感足以和IMAX媲美。

“4K”分辨率即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它是2K投影机和高清电视分辨率的4倍,属于超高清分辨率。在此分辨率下,观众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4K电视就是采用4K分辨率的电视机,作为新一代电视产品,4K电视采用新一代高清4K技术和超大屏幕,推出后备受关注,4K电视目前已经出现在中国市场。

4K电视优点:4K电视拥有4倍于1080P,8倍于720P的分辨率,在图像的精细度表现上有极大程度的提升;4K电视符合目前4K电影和千万像素相片的原生展现,对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用户非常适用。

4K电视缺点:首先是价格,同等尺寸的4K电视,比普通液晶电视至少贵5000元。其次,匹配的电视节目源匮乏,正常广播电视台收看的节目画质是固定的840×480分辨率,而高清电视台的分辨率为720P左右,用户通过4K电视和普通电视观看电视节目,并没有什么区别。普及4K必先普及4K片源。

语音控制

自从苹果Siri语音进入大众视野之后,语音应用产品开始不断的涌现出来,电视机也开始迈入“语音控制时代”,长虹、康佳、TCL、联想、海信、创维等等纷纷推出具有语音功能的智能电视机。全新的语音技术也让电视屏幕菜单变得互动(如菜单、频道/音量调节、节目表)、智能操控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和富有情感,真正意义上拉近电视机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语音操控具有使用简单,开放性高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智能操作的简易诉求。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电视平台上,语音操控将成为最主流最受欢迎也是最实用的操控技术,并且朝着更加智能、更多语言识别的方向发展。

语音电视发展的初期阶段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中国各地的方言众多,如何能集大成、全听懂?第二,中国同音字相当之多,可能语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亦不同,语音信息量电视机是否全能接受?第三,新鲜事物、语汇不断涌现,电视机如何才能听懂这些新内容呢?语音电视机必备需自我学习功能;第四,还有许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识别率、文字切换等等,市场成熟之路还很漫长。

其他控制方式

手势控制:手势控制功能的引入,为智能电视提供了新的操作方式。摆脱传统的遥控器操作,只需要轻松挥动手,即可实现多种功能。

脸部识别:智能电视提供前置摄像头,实现多种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前置摄像头对人脸进行高速扫描锁定,实现同步智能识别确定有人在观看电视,由此自动判断从而实现自动开关机,真正实现了让电视感知人的存在,自动为使用者服务。

视觉控制:通过独有的眼球识别实现所看即所控,让智能电视搜索更加简单易用。

多屏互动:基于DLNA协议或闪联协议,通过WiFi网络连接,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上,如常见基于iOS、Android、Symbian等不同操作系统上的不同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PAD、TV等之间,可进行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在不同平台设备上同时共享展示内容,丰富用户的多媒体生活。

篇13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22-02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自由贸易是国际贸易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21世纪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其对世界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必定十分深远。

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越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电子商务在整个商务活动中的比重定迅速增加,传统的贸易方式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有,其有着种种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提供远高于传统商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布局的全球化,资源的配置得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分工的深化和全球化合作的开展。由于电子化交易手段的广泛应用,各国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有效率。正因如此,日益增多的国家把电子商务视作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正如同志所说的,“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

1.1 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一桩采购交易的平均管理成本是130美元,但采用自动化软件之后成本可以削减70%。网络平台可以对多个分销点和区域进行资金统一管理,使资金使用状况迅速反馈,缩短资金周转周期;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随时向客户、商有效、准确、快速地提供进销存信息和订单状态的报告以及产品趋势等公共信息,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货物周转率,利用数字化传输网络,实施供应链管理,对销售进行实时追踪,并获得即刻反馈,使预留库存压缩到极低的限度,降低库存成本,企业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生产,有效地管理库存。

1.2 改变经营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普及,提高了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交易方式的无纸化和支付手段的电子化也将成为主要形式,这就促使企业实现经营模式的改变。企业可以和任何一个客户直接接触,掌握每一个客户的情况,并借助数据库系统进行一对一营销。生产厂商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进行定制生产,让客户提出需求来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赢得客户满意。

1.3 减少贸易壁垒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电子商务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没有了的限制,也没有了种族的歧视,甚至公司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差别都显得不再重要。

1.4 高效率的营销

企业网站和网页作为一种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具有非强迫性、交互性、实时性、广泛性、经济性和易统计性的传播手段。企业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制作网页,广告,以及使用电子邮件传送信息和自动回复等方式,都为企业开展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和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为企业最大限度向全球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产品提供了高速通道,可以使客户和消费者更能详尽地了解产品的各方面具体指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足不出户地挑选到品质好,价格便宜的商品。

1.5 提高交易效率

在传统国际贸易的程序中都必须由人工参与,交易效率低,错误发生率高,时间局限性大。而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格式的相关单证,在网上实现瞬间传递,既节省了操作时间,有效地减少各种数据错误,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成本,并且不受时间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2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的发展趋势

2.1 有形贸易下降,无形贸易增加

近年来,世界各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而使国际贸易中有形贸易的比重相对下降,无形贸易的比重相对增加。

软件、图书、印刷材料、音乐、电影和其他多媒体产品在传统国际贸易中都是通过相应的载体形式以物理方式进行运输,比如纸张、CD、VCD、磁带、电影胶片、录像带等,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产品交易属于有形贸易。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这些看得见的实物产品都可以转化成数字形式,并在网络上以电子的方式进行传输,所以被称为数字化产品。由于这些数字化产品的形态表现为电子符号,在磁盘上储存时是磁介质,在网络中传播时是电磁波或者光波,在CPU处理器中是电脉冲,因而都是一种非实物形态,因而数字化产品贸易属于无形贸易。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很大一部分的实物交易都由有形贸易转化为无形贸易。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传播和消费非常迅速。同时,信息流和技术流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将大大超过以往的商品流和物流。

2.2 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随着世界各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球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增长较快。

在互联网上,一些如软件制品、多媒体音像制品、书籍、杂志、报纸等的实物产品都可以以电子形式通过网络的传输达成交易,一方面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的范畴,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贸易双方的交易速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加强各个国家、企业的信息化广度和深度,所以对高科技和信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知识广泛普及的环境下,各国居民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因此,许多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就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市场中需求量较大的商品。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强大的行业。

2.3 制订新的贸易规则

由于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大不相同,所以许多适用传统贸易的贸易规则已经不再适用电子商务贸易。为了让电子商务贸易顺利开展,有些传统的贸易规则就必须有所变化。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交易与传统贸易相比较,电子商务贸易新增了许多非实物贸易的交易,所以在贸易纠纷的问题上,也会与传统贸易有所不同。这样,制订新的适合电子商务贸易仲裁的规则就顺势而出。

一是适合新的商品形态的贸易规则;二是适合电子合同的贸易规则,包括电子合同的缔结地、合同的履行地、交易所所在地、电子合同的信用如何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等;三是适合电子商务贸易仲裁的规则。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中保留的数据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电子单据的发送时间、接收时间,电子单据的数字签名等。

2.4 电子商务向移动商务演变

移动商务会是继电子商务带来21世纪初最大的商机,其原因就是移动商务的发展速度比有线要快得多。移动商务凭其无线的特点,更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交易活动的限制,使交易活动变得更为便利。

移动互联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传输信息的梦想,它重构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生态系统。移动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新引擎,它将向用户提供快捷的购物、付款和寻求产品的途径。

2.5 与网格计算相结合

IBM中国研发中心的王玮博士说,网格计算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下一次浪潮。所谓的网格就是未来的互联网将会从联网通信逐步成为一个计算平台,这个平台可同时运用网络中所有的CPU、存储、作业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的资源。用户透过PC、手机或PDA,可从互联网上获取来自全球的计算资源,互联网将变成一个虚拟的、非常强大的计算平台。而这一现实过程就是网格计算。

自主计算和计算力公司将成为网格计算的发展趋势。自主计算具有自优化、自配置、自诊断和自保护特性,可使网络实行自主管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费用。计算力公司作为网络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更适合于中小企业,可帮助企业减少先行性投资,获得企业内部缺乏的专门知识和经验。

3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在21世纪,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全球各国已采取各种策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开展,电子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比例在逐渐加大,最终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而我国要想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保有自己的竞争地位,就要作出一些新的应对策略去顺应这个新的贸易方式。

3.1 加强并完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与技术支持。为此,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基础建设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作用,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案例,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建设个性化的信息化系统,降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成功率。我国政府在对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继续加大国家主干网络建设,促进网络统一协调,提高网络覆盖面,增加出口带宽,逐步降低外费用。

3.2 重视技术研究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合作、自建等形式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系统。同时还要积极研发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水平,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与地位。

3.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要与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等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根据我国国情推出适合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规范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运用过程中所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为推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指导,以保证电子商务按预期轨道发展。

3.4 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

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介来保证电子商务各个环节高效运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电子商务提供高效、便捷的货物运输服务,实现网络交易与实务转移的无缝隙对接。通过国际贸易企业、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联动,对货物运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单据标准化、电子化和网络化,让国际贸易程序变得更加便利。

总之,我国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驱动、改善环境”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竞争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