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材进出口贸易

建材进出口贸易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材进出口贸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材进出口贸易

篇1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农产品 工业制成品 实证分析

一、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呈现强劲势头。2008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增幅下降12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为880.6亿美元,下降23.8%,我国出口额为444.3亿美元,下降19.4%,进口额436.3亿美元,下降27.9%。

(一)双边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

2000年到2008年之间,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额增长的速度,也超过中国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长速度。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从2000年的359.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311.2亿美元,增幅达到543.4%,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状态,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贸易经济的发展。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变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双边的贸易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逐渐优化。双边进出口的前五类商品发生很大的变化:十年前进出口贸易以初级产品为主,中国出口的大都是纺织服装、蔬菜、矿产等初级产品,十年后,大都是技术含量高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建材、机床等。目前双方进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这也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互补性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得到飞速的发展,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双边有各自的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形成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关系越密切,双边贸易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一)中国和东盟贸易互补性分析

1.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中国需要进口东南亚生产的热带水果和蔬菜,同时东南亚也需要我们供应只有温带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这种差异性正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农产品贸易居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第二位。中国大多进口谷物、热带水果等,同时出口温带水果等。

中国与东盟之间由于彼此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很强的贸易互补性。2006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0.1亿美元,2002年到2006年中国从东盟农产品进口平均每年增长29.3%,从出口额的变化看,2006年达到30.5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8.6%同时贸易逆差增大,2006年逆差增加到19.0亿美元。可以看出东盟农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增强,总体而言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农产品贸易的逆差不必要过度担忧。因为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资源类,可弥补中国农业资源的缺乏。

2.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

理论界对产业内贸易现象从统计上进行了大量的解释。有一种模型认为如果两国具有相同的需求结构,则需要相同质量和精密程度的产品,所以两国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越一致,贸易的潜在机会越多。现实中,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变化,目前双方的贸易产品多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从上述表格可以发现,机电产品在双方的贸易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同时在贸易中处于主要地位,一直占到50%以上,双方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很高,非常具有合作的潜力。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1.中国与东盟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经济学上通常用贸易结合度来说明两个国家的贸易的联系的紧密程度。TIab表示a过与b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如果TIab数值小于1,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松散;如果等于1,则为平均水平;如果大于1,则贸易联系紧密。

通过上述表格的内容可以发现,中国和东盟贸易联系非常的紧密。2003年最高达到2.75,就在其最低年份其指数也是大于1的。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和东盟应当抓住机遇,加强合作,促进双边经济发展。

2.中国与东盟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RCA指数表达了一国总出口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记作RCAxik。如果RCAxik大于1,表明i国在k类商品的出口上相对集中,由此可推断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当RCAxik小于1时,表明i国不具比较优势。

利用该公式本文计算了2006年中国和东盟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如表3: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发现中国在玉米生产方面具有优势;泰国大米的比较优势指数达到24.62,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椰子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很适合发展;马来西亚没有明显的优势,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贸易互补性

2002年11月签订《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贸易模式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过渡。双方近20年来产业内贸易所占份额日益增长。

产业内贸易指数:人们使用较多的是格鲁贝尔――老埃德指数(Grubel and Lloyd)即G&L,该指数的数值在0-1之间变化,当其接近0时,该国的产业间贸易程度大,接近1时,该国的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程度大。一国所有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各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加权平均。

综上所述,中国和东盟产业内贸易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会成为双方贸易的重要发展模式。中国和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扩大中国外贸出口、改善就业、降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本、改善当地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均GDP,这样的良性循环,能够加速各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分析.北方经济.2008(1).

[2]蒋云鹤,孙恒忠.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对策.国际问题研究.2008(5).

篇2

以上判断主要是基于:

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预计2013年,中西部地区原材料行业增长趋势会进一步增强,如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电解铝产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电力价格,行业投资将进一步增加,生产将保持增长;而东部地区受制于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约束,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趋势不可逆和政府严格限制钢铁、电解铝等新增产能政策的影响,原材料行业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发展速度进一步下降。

钢铁行业继续微利运营。预计2013年,受益于2012年9月推出的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如25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13个地区公路项目、10个环保投资项目等批复建设,新开工项目将会增加,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有望小幅改善,钢材产量和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受此影响,钢材价格存在小幅回升的可能性,但由于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且涨幅超过钢铁价格上涨,钢材价格总体仍将维持低位。在庞大产能和产量的压制下,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有被进一步挤压的风险,钢铁企业扭亏为盈的任务还很艰巨,未来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的局面仍将持续。

石化行业运行将缓中趋稳。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国际需求疲软,以及甲醇和烧碱等石化产品纳入新法检目录、聚氨酯革用树脂纳入油漆类出口监管等带来的进出口成本的增加,将对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的改善产生不利影响。煤炭和原油价格的走低将会减轻国内石化行业的成本负担,下游房地产、建筑、汽车、轻工等行业的小幅回暖将增加对石化产品的需求。

有色行业经济效益有望改善。2012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生产保持增长,效益持续下降。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将减弱全球有色需求,但受各国货币当局宽松性货币政策的刺激,特别是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美元流动性的增加,基本有色金属价格有望在2013年年初震荡上扬,后期的价格走势将视全球经济基本面变化和各国货币政策走向而定;黄金等贵金属因避险情绪增加价格将继续上扬;小金属价格受需求不振影响存在下跌的风险。国内方面,基建项目开工量的增加和投资力度的增强,特别是铁路基建的投资计划和投资里程的大幅度增加,有色金属需求将逐步增加。在需求和价格的双重带动下,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效益有望改善,行业利润降幅将缩小甚至有实现利润正增长的可能性。

建材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13年,受益于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的轨道交通、道路和仓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项目的开工,以及国家有可能为刺激经济增长继续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力度的影响,国内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产品需求会大幅度增加。此外,尽管国家总体的房地产调控从紧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微调,将刺激房地产投资小幅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水泥等建材产品的需求。同时,国家出台的抑制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以及准入等相关政策文件将会减缓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增产能的增加,建材行业传统产品的供需关系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行业盈利能力将有所增强。新型建材产品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特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供给将会增加。

稀土行业多元化供应格局基本确立。预计2013年,国内稀土企业大集团组建步伐将初见成效,稀土价格的可控性可能增强。随着下游稀土应用技术研发投入和力度的加大,稀土产品附加值将提高,行业利润率有望提高。另外,随着美国钼公司芒廷帕斯矿山、澳大利亚莱纳公司矿山等大型稀土项目的陆续投产,全球稀土供应量将会增加,稀土市场供应将呈现多元化格局,中国轻稀土供应主体地位将受到冲击,轻稀土价格可能继续调整。中重稀土方面,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矿山开发的产能较少,在指令性开采计划和出口配额制度的约束下,中重稀土价格会随需求增加而上涨,中重稀土行业的盈利空间将增大,贸易摩擦也会相应增加。

新材料行业将快速成长。预计2013年,合成树脂业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尤其是处于高端领域的工程塑料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国内合成橡胶产能将集中释放,有望走出低迷;特种橡胶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种橡胶产业化步伐加快,逐步取代进口;稀土功能材料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稀土发光材料随着节能灯LED的推广应用会快速增长;钕铁硼稀土功能材料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会小幅增长;硅材料受益于政府的补贴扶持、兼并重组,有望走出低迷困境。

但是,要注意以下问题:

需求利好背景下的生产扩张加大产能过剩压力。预计2013年,随着轨道交通、地区公路、机场等基建项目的陆续开展,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的国内需求会显著增加,一方面可以消化这些行业已有的过剩产能,但另一方面也刺激这些行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大产能过剩压力,特别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问题较突出的行业。

篇3

国有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6801

国有企业,即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我国国有企业通常分为特殊法人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等。相对于其它企业(私营等),国企规模多为大中型,且多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和建材等重要产业。

1我国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分类

(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4)按交易的方式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5)按贸易货物的运送方式分: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路贸易、邮购贸易。

2国有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因素

2.1有利因素

(1)外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有利于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其次,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开放,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再次,人民币币值稳定且略有上升,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最后,我国在加工、制造等方面长期以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有利于进行转口贸易。

(2)内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有企业涉及行业多为石油、化工、电力等垄断行业,在发展对外贸易时,竞争对手较少,压价、恶性竞争等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其次,国有企业相对有其他企业而言资金、人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再次,国有企业在进出口商品时,受到较少的贸易管制,因此更方便进行进出口贸易。最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有利于应对在复杂的国际市场。

2.2不利因素

(1)外部不利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环境仍存在众多风险,因此对外贸易风险相对较大。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仍需不断优化,再次过程中,如服装出口等行业的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再次,人民币多次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出口贸易。另外,国际、区域间仍存在贸易壁垒,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对外贸易在很多方面仍受到管制甚至禁止。最后,非经济因素干扰仍明显存在。

(2)内部不利因素。

首先,国企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还有许多其他职能,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得不更多规避风险,也因此减少了盈利的机会。其次,某些国企自身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不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最后,国企内部部门设置复杂、部门间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快速便捷完成对外贸易中各项程序。

3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3.1直观盈利及亏损状况

每吨LNG国内市场价约为5600元。6万吨LNG售价约达到33600万元。若6万吨LNG全部及时出,售价高昂。但中海油为公布进口价格及履行合同的附加费用,且多则信息指出,中海油LNG价格到多、南浔下游买家。因此,没有证据表明巨额进口为中海油带来直观盈利。

3.2收益周期长短

对外贸易中,从前期准备至最终旅行合同,往往耗时较长。此次中海油进口6万吨LNG,花费时间较长,因此,收益周期较长。

3.3对企业内部产业的影响

中海油以形成了LNG勘探开发、野花、贸易、接收站、也太分销、销气管网、燃气发电、车船加气、城市燃气、卫星站、冷能综合利用等完善的产业链,且为方便接收进口,还在沿海地区建立了LNG接收站。因此,长期、大规模进口LNG促使企业内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3.4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首先,进口LNG可以为陶瓷业、玻璃、钢铁及公交车、出租车、渔船、渔政船等提供清洁能源及绿色动力。其次,LNG的进口,使得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管网等需求量增大,带动相关产业例如钢铁、机械等的发展。第三,中国海油甚至运用数字管道系统、气量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在运用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推进其发展。

3.5对周边经济、环境等的影响

为方便进口LNG的接收,中海油在福建简称并投产了LNG接收站,拉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一国国际贸易方式及战略随着国际贸易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便为该国获得更多贸易利益的一种选择。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一般的国际贸易战略有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进口替代型和后进口替代型。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就是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将贸易方式与发展战略相融合的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对一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原因和趋势,既反应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是宏观层面的政府经济发展策略改变的具体化,也可以是中观层面产业发展方式的调整,还可以是企业具体的贸易战略的改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命题,探讨的基本问题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究竟应该出口和进口什么产品才能增进本国福利,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201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一是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并纷纷把扩大出口作为提振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二是世贸组织、20国集团峰会等多边机制更加健全,规则和机制约束有所增强,既有利于推动各国加强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继续发展,也有利于防止个别国家实行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导致恶性竞争甚至贸易战。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比较强劲,内需增长空间较大,与我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近年来,要素成本上升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在短期内集中上升势必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和外贸发展后劲,加快我国贸易模式转型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

二、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伴随着要素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改变贸易条件,增加福利水平,自由贸易是一种长期趋势:

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阐明了要素禀赋差异会导致贸易的产生。可以说是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专业化分工,从而获取贸易利益。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对于具有煤炭资源禀赋的山西,在经济发展初期,大量出口资源型密集产品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遏制其他产业的成长,所以赫俄的假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提高竞争优势。相似偏好需求理论是针对两个国家的国民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提出的,即两个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越相似。该理论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分析选择何种战略来获取贸易利益,将这一理论运用到贸易中,山西省近些年来与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根据消费偏好的相似,组织专业化生产,获得更大的市场。Friedrich List在1842年提出的“幼稚产业保护论”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工业化的中期,一国应该实施保护贸易政策,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旦这种弱小产业在政策保护下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就应放弃贸易保护政策,以利于一国国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该理论表明,随着一国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应采取相适应的贸易政策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改变。Akamatsu提出的雁行经济发展模型认为:一国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进口、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开拓出口、出口增长等几个发展阶段。一国产业竞争力和国内外竞争环境的相对变化,一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也会相应的随之变化。

三、山西省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

(一)山西省对外贸易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图1 2006-2010年山西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及增长速度

从图1、表1近些年的进出口数据来看,从2007年到2009年进出口贸易增速有所回落;出口产品结构虽然有一定的优化,然而从进出口贸易中煤炭、焦煤、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比重可以看出,贸易的复苏还是需要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带动;近些年进口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这种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效果不明显。

可以从进出口统计数据中看出山西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稳定。其中资源性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山西省外贸市场相对集中势必导致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对我省进出口稳定增长有不利影响;人民币利率调整将对山西出口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给山西外贸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初级产品煤焦产品占出口很大比重。这种低附加值,低回报率,可循环的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经济发展。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资源性产品及低附加值的初级制成品占很大比重,不但贸易利益不多而且长期的发展使得依靠资源的产业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而且面临着不断衰退直至淘汰的命运。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制约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带来了资源诅咒效应。煤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增长模式表现明显,技术含量和技术进步水平亟待提高。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荷兰病效应、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以及制度弱化效应。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仅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也使山西的经济结构趋于单一。

(二)山西省贸易战略及存在的问题。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资源导向贸易战略、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和混合型贸易战略。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环境污染的加剧,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社会形势,使得煤炭的需求量下降。山西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不断发展的贸易方式,在大量开采资源的早期采用资源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到先进的进口替代贸易。主要的问题有:

资源导向贸易发展方式:山西省资源导向型出口战略:通过大量出口煤炭、焦煤、镁等资源型产品,来促进贸易发展。建立在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仅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 也使山西的经济结构趋于单一。

资源比较优势贸易发展方式: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生产出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比资源型产品有较高的利润。第二产业的持续发展导致了重工业轻农业,产业发展不协调,这种以资源开采为主、单一初级的城市经济结构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经济发展抗干扰能力较弱,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服务贸易中传统资源、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发展迅速,现代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滞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偏弱,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是山西省进出口的主力。

四、山西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1、保持资源型产业优势,拓展相关产业。应继续发挥煤炭作为出口骨干产品的优势,变单一原煤输出为煤炭系列产品、煤化产品的综合输出,搞好煤炭的深加工及综合开发, 通过提高附加值来增加创汇。

第一,应继续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变单一原煤输出为煤炭系列产品、煤化产品的综合输出,搞好煤炭的深加工及综合开发。机电产品不仅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保有率的特性,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反向连动效应( 如汽车、船舶的出口,可以带动整个基础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是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第二,重点开展机电产品的出口,通过搞企业集团或举办出口加工区,培养一批拳头产品, 使其尽快成为山西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第三,积极发展冶金、建材产品出口。山西冶金建材行业发展出口商品潜力较大。首先有较为丰富的矿产原料可供开采、加工、利用,其次山西煤电能源比较充足,为冶金、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2、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个别市场的贸易依存度。

3、借鉴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通过产业多元化:(1)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2)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环保意识通过“造地复田”、“复垦绿地”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产业多样化。原有工业厂房及设施改建成特色的工业旅游区,不但可以发展旅游产业,而且可以进一步净化空气,改善山西省的环境污染。(3)形成特色产业格局。通过技术、资金的引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将“煤炭主导”逐步改造生一个炼钢等传统产业与会展旅游、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

4、以政府为主导者,对山西省煤炭制品构建品牌,鼓励煤炭产业技术创新并形成集群效应,提高煤炭产业生产效率和利用率,既要重视R&D 补贴以刺激研发需求,又要重视优化研发资源供给结构,加强资源型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专业)

参考文献:

[1]周瑾慧.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6期.

[2]张先锋.贸易模式演进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篇5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114-02

1 S—发展机遇

发展口岸物流,加快口岸地区物流建设是提高口岸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际国内有利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中宁县发展陆路口岸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支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及分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全区沿黄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中宁县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其次是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东部地区产业的加快转移,为中宁县已形成的以工业基础、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承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型产业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提供了广阔空间;最后是“十一五”时期中宁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这些有利发展机遇,将为中宁县大力发展陆路口岸建设提供了强劲活力。

2 W—威胁

2.1 周边地区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的威胁

作为一个县级城市,中宁拥有优势较为突出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发展区域物流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随着周边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区域物流的流量与流向可能会发生改变,货物周转及流通速度加快,这既可能对中宁县进一步利用好既有的优势条件发展陆路口岸形成促进作用,也可能对中宁县发展二类陆路口岸形成威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原来需要在中宁进行中转或停留的货物,在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中可能就无须中转或停留。

2.2 物流发展水平滞后对建立陆路口岸形成威胁

第一,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一是专业物流园区功能尚不完备,直接导致全县物流组织比较分散,难以形成具备影响力的物流发展环境;二是存在一些阻碍物流发展的环境因素,最突出的表现是跨黄河大桥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对未来口岸物流的发展形成阻碍;三是中宁铁路站线的加工、仓储、配载等能力不够,综合配套能力不强,铁路站线之间管理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整体效应。

第二,物流运输装备性能、结构还不完善。中宁县目前公路运输方式装备性能较低,主要以中型普通敞篷货车为主;结构不合理,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拖挂车和各类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老旧车辆较多,冷藏等专用车辆不足;整体运输效率不高。

第三,物流服务功能有待发展,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中宁县现有的物流服务功能单一,基本都是传统方式的货物运输和仓储,增值功能强的货物配送和流通加工量很少。

3 O—优势

宁夏特有的经济发展结构决定了进出口贸易量中,出口货物占据比例远大于进口货物量,导致货物进出口量比例严重失调,使得集装箱运输成本较高,且货物运输严重不平衡。而中宁县由于近年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优势产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且进口货物量远高于出口货物量。这样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则能弥补宁夏进少出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可以充分利用集装箱及铁路运输资源,从根本上降低进出口货物的各项成本。此外,中宁县建设陆路口岸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31 区位优势

中宁县处于宁夏的几何中心,东临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184 米。是宁夏沿黄城市群“一核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靠近南翼的中心地带,辐射市县方位较广,具有的较强带动能力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一是具有丰富的铁路资源和便利的装车条件。中宁县境内有包兰铁路、中宝铁路和太中银铁路从中宁县境内通过,中卫编组站在中卫与中宁之间,将有利于两城市之间基础设施的共享。太中银铁路是“西北至华北新通道”的一部分,由西向东横穿宁东、陕北和晋西地区,填补了陇海铁路以东、包兰铁路以南广大国土范围内铁路的空白,太中银铁路的建成对于促进沿线丰富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地带经济发展以及西北、华北双向交流和东西合作都具有深远意义。

二是具有便捷的公路交通条件。中宁自古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转要冲,是天然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被誉为西北的“旱码头”。中宁县境内有石中、中郝、中营、中固、中盐5 条高速公路贯通东西、横贯南北,可为公路货车运输提供快捷的便利条件。除高速公路以外,中宁县境内还有国道109、省道101、省道201 穿越而过,乡道与村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中宁现已成为西部内陆的交通枢纽。

三是具备可供利用的航空运输资源。距中宁县约140 千米的银川河东机场、距中宁县约100 千米的中卫香山机场、距中宁约260 千米的固原六盘山机场是宁夏仅有的三个机场,三机场围绕中宁正好形成三足鼎立的布局;随着这些机场的建设通航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民用航空运输辐射范围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促进周边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资源优势

中宁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石膏、石灰石、煤、铁等矿产品储量大、品位高,尤其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煤”的碱沟山无烟煤总储量达6亿吨;石膏储量高达10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二;石灰石储量2亿吨,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县内有装机规模为2×330MW火电厂一座、2×0068MW水电厂一座。有750KV变电所1座、330KV变电所2座、220KV变电所3座、110KV变电所7座,电力资源十分充足。黄河穿越县境68千米,流域面积29597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1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600立方米/秒,即将建成的沙坡头水利枢纽和正在规划设计中的国家重大水利电力建设项目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将为全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水利电力保障。

33 经济优势

中宁县依托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四位一体”优势,有力地促进中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枸杞、红枣、硒砂瓜等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力能源等主体产业,是“全国枸杞交易集散地”、“全世界最大的金属锰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商业、服务业、餐饮娱乐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增长1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40亿元,增长786%,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32%;全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30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0元,增长159%。

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宁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随着宁夏实施内陆开放发展战略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为中宁县建立二类陆路口岸带来了时机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 T—劣势

41 缺乏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由于二类陆路口岸的建设需要政府、海关、铁路主管部门等行政职能部门及货代企业、物流企业、投资主体企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建设初期存在一定的沟通协调问题;同时,由于物流本身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为中宁陆路口岸的前期筹备和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42 缺乏统一有序的运行和信息网络

中宁现有的资源大多处于自发散乱状态,大型工业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偏高,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网络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社会物流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市场物流企业缺乏统一的网络组织。尽管目前已出现了二十多家物流信息中介组织,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能,但中宁物流产业的网络信息系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现在物流组织基本靠人工电话沟通,货运方式的有效衔接、物流通道的有效疏导、物流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共享方面还基本处于自发的原始状态,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43 物流人才匮乏

物流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全国来看,物流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在中宁更是如此。由于陆路口岸的特殊性,要求懂得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等相关专业知识,而宁夏高校物流专业设置较少,区外的人才又不愿回来,造成中宁县乃至宁夏对物流的高、中层次人才极度缺乏。

篇6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消息称,截至2005年11月底,全国办理出口退(免)税已达3017亿元人民币,未发生“新欠”退税。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90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额达7500亿美元左右,增长26%左右;进口6600亿美元左右,增长18%左右。

1.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口增速大幅回落。“高出低进”成为2005年外贸运行的主要特征。从发展趋势来看,进口增长速度开始反弹,而出口增长速度逐步放缓。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由于外贸“高出低进”,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最高纪录,前9个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83.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4亿美元,超过2004年全年顺差(320亿美元)1倍多,比贸易顺差额最高的1998年(全年贸易顺差434.75亿美元)高出50%。

2.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减弱,2005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1-9月加工贸易进出口48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出口2939.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7.4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0%,比去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进口195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5.4%,比上年同期提高16.6个百分点。1-9月加工贸易实现顺差98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6.5亿美元,对整体贸易顺差增长的贡献为44.5%,继续发挥着贸易平衡的稳定器的作用。

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出口商品中,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保持平稳增长,机电产品继续占主导地位。

2005年前11个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371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其中进口1770.5亿美元,增长21.3%;出口1946.4亿美元,增长32.5%。累计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比重实现新突破。前11个月,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28%的水平,达到28.4%,这是继2004年底达到27.9%之后实现的一个新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与全国外贸出口增幅相比较呈现“一低二平三超四快”的发展趋势:一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低于外贸出口增速,二季度两者基本持平,三季度超过外贸出口增速,四季度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出口拉动作用逐步增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迅速扩大。从2004年10月至今,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已经连续14个月实现月度贸易顺差,并且呈现顺差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

前11个月重要产品出口保持量增价涨。我国集成电路、手机及其零件、计算机及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1083.6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55.7%,增长33.7%;其中计算机及其部件累计出口683.1亿美元,增长28.5%,计算机及其部件出口平均单价增长10%;手机及其零件累计出口275.4亿美元,增长50.3%;集成电路出口125.1亿美元,增长30.4%,出口平均单价与去年基本持平。

4.进口商品减少。

一是多数产品进口需求明显不足。前8个月初级产品进口增长25.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7.8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3.6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进口仅增长10.8%,同比下降3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仅增长19.6%,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伴随国际产业转移导致我国产品的进口替代能力逐步增强,导致部分产品进口出现缓和。如,我国汽车及汽车零件进口并没有随着进口许可证的取消和关税的下降出现激增,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数量下降23.9%,而上年同期为增长6.3%;汽车零件金额下降23.8%,而上年同期为增长32.5%,我国汽车制造业产业链的初步形成正是汽车及汽车零件进口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是进口成本抬升影响部分产品进口。在内需强劲时,进口成本的因素往往表现得不突出,而在国内需求有所减弱以后,已经抬高起来的成本就会对进口增长起到明显的压抑作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外贸进出口造成压力。

5.与主要贸易伙伴情况。

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1―11月,与我国双边贸易总值超过千亿美元的贸易伙伴已增至6个。欧盟继续保持与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额1967.7亿美元,增长23.6%。

此外,1―11月份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204.5亿美元,增长20.6%;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172.4亿美元,增长23.5%,与韩国贸易总值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14.5亿美元。

前10个月,对美、欧、香港分别出口414.9亿美元、388.5亿美元和386.6亿美元,分别增长32.5%、37.4%和36.6%,预计全年对上述国家(地区)出口均将超过500亿美元。

美国、香港、欧盟为我国最大顺差来源地,1-9月来自上述三地的顺差分别达811亿美元、764亿美元和4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4亿美元、148亿美元和262亿美元,同比上升48.2%、23.9%和115.3%。台湾、韩国、东盟、日本为我前四大逆差来源地。其中,1-9月大陆对台湾进出口逆差达到4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4亿美元;对韩国进出口逆差3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6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逆差1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2亿美元;对日本进出口逆差1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逆差67.7亿美元,降幅达43.6%。

6.民营及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国有企业增长乏力。

海关统计,1-11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71亿美元,增长25.4%。国有企业进出口3329.3亿美元,增长11.9%。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强劲。

? 1-9月,民营企业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2%,高于进出口整体增幅18.3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15.9%,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5.9%,占顺差总值的76%。1-9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8%,高于进出口整体增幅1.1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7.6%,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31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87倍。

而1-9月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12.7%,低于进出口整体增幅11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26.5%,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4.9%,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回落12.2个百分点。进出口逆差19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9.8亿美元。国有企业是三类企业中唯一逆差的企业类型,而民营企业已成为保持贸易平衡的中坚力量。

7. 进出口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2005年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通知》,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将中央和地方出口退税超基数负担比例由75:25调整为92.5:7.5;并将出口退税退库办法改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同时要求各地制订省以下出口退税分担办法,但不得将出口退税分担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这一规定合理确定了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比例,解决了地区间负担不均衡的问题及个别地方财政出口退税资金不及时到位的问题,促进了外贸出口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保证了出口退税新机制的平稳运行。

出口企业新发生退税的及时退付,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了企业扩大出口的信心,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2005年,国家还适时调整有关出口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按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部分出口货物的退税率进行了调整,提高了我国拥有较多知识产权的IT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或暂停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充分发挥了税收的调节作用,贯彻落实了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针政策。

8. “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1-11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6.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新签合同额2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新签合同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6%;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2万人, 比上年同期增加1万余人;1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56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9万人。我国“走出去”业务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场多元化继续取得成效,亚洲独占鳌头,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市场。

二是全方位、宽领域和多层次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中央和地方大型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民营企业逐步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

三是跨国并购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05年1-11月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4.7%,主要集中在电讯、汽车、资源开发等领域。境外加工贸易类投资占总额的42%,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他类投资占4.2%。

四是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北京华联到新加坡兼并重组,成为第一家走出去的商业企业。

五是“走出去”对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关系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二、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成因分析

(一)出口方面

1.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由于年初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和贸易摩擦风险的存在,今年外贸企业加快出口、提前出口的现象十分突出;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制造业产能扩张强化了出口动力;国际市场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及入世效应的积极作用促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2.出口退税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调动了各地区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2005年以来,针对地方分担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财政负担相对较重的问题,国家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进口方面

1. 宏观调控以后国内投资需求放缓,是进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投资需求放缓,一些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进口大幅回落。前三季度,钢材进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93万吨;一般贸易项下的机械设备进口下降了4.4%。此外,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汽车及零部件、消费类电子产品、合成纤维等产品进口下降;

2.由于上半年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一些企业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企业减缓了进口节奏。导致外贸企业减少进口、推迟进口。

3.国际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而导致进口成本的上升远远超过进口关税的降幅,国内企业削减进口。

4.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的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与日趋明显的进口替代趋势有关,随着国内投资逐步形成生产能力,加工贸易由“大进大出”转为“小进大出”,原材料、中间投入品进口不与出口同步增长。

三、2006年外贸进出口形势的初步判断

1.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

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不会有较大改变,增长速度与今年持平或略有降低。国际贸易规模继续扩大,增速将减慢。同时,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风险也在增加,主要是(1)石油价格高位波动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2)在全球贸易不平衡和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压力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势头正在强化;(3)在全球通货膨胀预期加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可能收缩的危险加大,如果同时导致利率提高与房地产市场降温,世界经济很可能陷入衰退。

2.2006年中国外贸形势。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望超过1.6万亿美元,增长15%左右,增幅比2005年将有明显放缓,同时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与2005年相比可能有所偏紧。

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国内外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进出口贸易将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将从快速增长期转为平稳增长期,2006经济增长有望保持8%以上的增速,继续为外贸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经过多年的投资与发展以及外资的大量进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出口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受国内需求降温影响,近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使国内市场供给过剩,迫使企业扩大出口。随着经济结构过热的逐步缓解,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带动进口增长逐步回升。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进口需求增长提供动力。加入世贸组织积极效应将在2006年继续有所显现,民营企业进出口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将继续提高。

综合国内外各方面因素初步判断,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国内外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进出口贸易将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

3.外贸政策变化

(1)出口退税变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6年1月1日起取消煤焦油、生皮、生毛皮、蓝湿皮、湿革、干革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下调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知说,将列入《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预先知情同意的鹿特丹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的哥尔摩公约》中的25种农药,分散染料,汞,钨、锌、锡、锑及其制品,金属镁及其初级产品,硫酸二钠,石蜡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为5%。财政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上述产品的清单及相关信息。

(2)进口关税变化。

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经国务院批准,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将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

由于此前中国已经履行了绝大部分降税义务,因此,2006年税率下降的幅度和税目数均明显减少,对关税总水平影响不大。2006年的关税总水平仍为9.9%。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9.0%。

2006年中国将继续对小麦、玉米等7种农产品和磷酸二铵等3种化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3种农产品的关税配额,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行滑准税;对冻鸡、啤酒、胶卷、摄像机等55种商品继续实行从量税、复合税,并根据进口平均价格的变化适当调整了部分从量税税率;对200多项进口商品实行暂定税率。

2006年,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中国将对原产于东盟十国的商品实行比最惠国税率更加优惠的协定税率,其中所有“早期收获”商品的税率都将降为零。根据《亚太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安排和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国将对原产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商品实行协定税率。中国还将对原产于柬埔寨、缅甸、老挝、孟加拉国、苏丹等3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部分商品实行特惠税率。

2006年大陆将继续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菠萝、番荔枝、木瓜等15种新鲜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在出口关税方面,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将停止征收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并对60多项出口商品实行暂定税率。此外,中国明年还将对部分税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税目总数将由2005年的7550个增加到7605个。

四、2006年有一些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值得注意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达到89亿美元,预计2006年这一态势不会有根本改变。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截至2005年8月底,除242纺织品特别限制外,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44起,涉案金额高达15.4亿美元。案件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涉案金额增长22.5%。进一步的数据则表明,美国今年对我国6种产品发起337项调查,涉案金额约11亿美元。国外还陆续出台一系列技术法规和检疫标准,其实施后的负面影响难以准确量化。2006年的贸易摩擦还可能更严重。下一个可能出现贸易摩擦的领域是产能增加比较大的领域,如钢铁产业明年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2.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将成为影响2006年进出口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势必影响企业的出口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应密切观测。

3.利用外资下降将影响外贸稳定发展。

我国利用外资实际使用金额出现下降,2005年1-9月全国合同外资金额增长21.8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3.8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2.11%,而上年同期为增长21.01%。从国内外环境及合同外资金额的增长水平来看,2006年利用外资难以出现明显提高。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连续下降,可能影响2006年进出口增长。

4.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威胁进出口贸易平衡

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节节攀升,曾经高达70美元。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平均为每桶55-60美元左右,同比上涨35%-45%。有关专家测算,2005年中国将进口原油约1.3亿吨,约合10亿桶原油,预计每桶油价将上涨15美元左右,全年外汇支出就需多付150亿美元,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IMF预计石油价格将长期高位震荡,未来5年不会明显下跌。2006年,全球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对石油的需求继续旺盛,会使石油价格维持高位,对我国进出口及贸易平衡将继续产生影响。

5.巨额贸易顺差加剧了我国与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

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将达到1000亿左右。巨额贸易顺差带动外汇储备额的超常规增长进一步激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美国、香港、欧盟为我国最大顺差来源地,1-9月来自上述三地的顺差分别达811亿美元、764亿美元和4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4亿美元、148亿美元和262亿美元,同比上升48.2%、23.9%和115.3%。台湾、韩国、东盟、日本为我前四大逆差来源地。其中,1-9月大陆对台湾进出口逆差达到4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4亿美元;对韩国进出口逆差3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6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逆差1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2亿美元;对日本进出口逆差1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逆差67.7亿美元,降幅达43.6%。中国与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着力应对的。

6.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

当前世界经济的潜在风险主要集中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全球经济失衡、房地产泡沫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方面。

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多,企业出口效益较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之一些企业实行低价竞争,以量取胜,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与国外市场设限增多,对外贸易环境形势较为严峻;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篇7

从海内转战海外,政策性金融给企业解决投资资金短缺、提升市场份额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外投资前期资金压力最大。境外银行融资价格尽管不高,但由于它们对中国企业缺乏了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很难。”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说,2015年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电池片生产线,仅一期项目投资就高达1亿美元,最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6000万美元贷款为其解决了资金瓶颈。

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前7个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5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达73.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8.5%。企业加速走出去的背后,处处可见政策性银行的身影。

陈康平坦言,国内光伏行业的“寒冬”仍未过去,大部分企业还在亏损状态。但到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可以合理规避欧美贸易壁垒,极大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由于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晶科能源从海外设厂到海外电站开发,已经实现连续6个季度盈利。“我们现在最需要境外投资贷款支持,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支持。”陈康平说。

同样受益的还有江铃汽车。“在非洲等海外市场我们采取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在融资需求上也就更追求低成本。”江铃进出口公司财务总监孙晓泉告诉记者,政策性银行不仅融资成本更低,更宝贵的是在流动性紧缩或市场拿钱很难的时候,政策性银行不抽贷惜贷,依然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

为了让江铃汽车在海外卖得更多更好,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一次性给予100亿元综合授信,并注入9亿元政策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卖方信贷和3亿元进口信贷资金。用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郑丽的话说,这是一套支持企业“优进优出”的组合拳。

“进出口银行提供的进口信贷和出口信贷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政策性出口信贷大幅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进口信贷的大量注入更是增强了企业购买原材料尤其是高端材料的议价能力。”孙晓泉表示,得到进出口银行支持后,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30%。

孙晓泉告诉记者,江铃汽车出口量仍在增长,主要出口国家已经超过100个,基本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其中,非洲的汽车消费才刚刚起步,对轻卡、皮卡等车型的需求很大,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市场。

篇8

调查方法

2012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于2012年5月1日由起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通过在《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夹寄问卷;以电子邮件方式邀请全国各地的外贸企业读者;调查问卷放在上,并提供链接地址,方便网上回应;与华夏邓白氏中国联合调查这4种随机抽样方式,调查企业对外贸服务商的信赖度。调查于2012年8月15日结束,共回收到来自中国大陆境内外贸企业(含制造商、贸易商在内)2014份有效问卷。《进出口经理人》每年都要进行“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活动,至今已经进行过7次年度调查。

被调查企业特征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外贸服务需求方——外贸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民营企业仍然是参与调查的主力军,占据半壁江山,占被调查企业的51%;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占17%;个体企业占14%;外商独资企业占8%;国有企业占7%,见图1。

被调查企业中,100~500人规模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6%;其次是10~50人规模企业,占18%;50~100人规模企业占12%;1000~3000人规模企业占10%;500~1000人规模企业占9%;3000人以上企业占7%,见图2。

企业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明显增加

与上年相比,企业当年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有明显增加,21%的企业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的金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比上年高出9个百分点。5万元及以下支出的占比为10%,而这个统计上一年的数字是11%,见图3。

最需要的是电子商务服务

被调查企业认为目前最需要的外贸服务是电子商务,其次是金融、买方资信调查、信息咨询、展览、认证、物流、保险、法律,见图4。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趋高,这可能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关。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境外银行纷纷捏紧口袋,缩减对采购商的授信额度,采购商出于资金链和控制资金风险的考虑,逐渐将大额采购转变为中小额采购,从集中采购转变为零散采购,加之外贸电子商务相关的技术渐趋完善,都促使以跨境小额交易为主要业务的外贸电子商务企业蓬勃发展。企业也开始开源节流,运用更经济编辑的网络化营销、搜索引擎技术优化等电子商务工具来寻找和吸引买家。

主要关注外贸服务商的服务质量

被调查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主要的考虑因素仍然是服务质量,依次是信誉、价格、公司规模、服务商所在地、背景和运营时间,见图5。服务质量高低取决于服务商是否能够满足外贸企业现有和潜在的需求,这对外贸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服务能力,与外贸企业一起渡过难关,是服务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

展览主办公司

在2012年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企业的调查中,励展博览集团在境外展览主办机构的排名中再次蝉联第一,选择比例高达20.9%,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一大展览公司的地位。调查显示,前5位的选择比例总计为73.8%,大大高于上年的64%,说明读者的选择更加集中,对世界领先的展览主办机构的依赖度进一步加强,见图6。在2012年的调查中,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和环球资源的排名有所上升,相对来说香港贸发局和科隆展览公司的排名有所下降。

行业领先者:励展博览集团

励展博览集团是全球展会组织的领导者,主办的展览、研讨会、论坛和会议超过500个,服务于44个行业,涵盖:航天与航空、汽车、美容与化妆品、电子、能源、石油天然气、工程与制造、珠宝、生命科学与制药、机械等领域。目前,励展博览集团的展会遍布美洲、欧洲、中东及亚洲,在全球共有34个办事处。

行业亮点

励展博览集团全面完成对ALCANTARA MACHADO 公司的收购,使其成为励展在巴西的全资子公司-REED EXHIBITIONS ALCANTARA MACHADO ( RXAM)。 近来中,励展博览集团通过一系列的收购运作,扩大在新兴市场的影响,为客户进入这些地区提供更多机会。

中国成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合作伙伴国,中国国务院总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世界上标志性的商业展览,中国成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合作伙伴国、国家总理出席开幕式并演讲,代表着世界展览巨头对中国的看法正在发生本质的转变。

展览公司

篇9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的唐山,100年前开滦煤矿的煤炭出口,不仅刺激了第一条标准化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的诞生,而且推动了天津和秦皇岛两个港口的发展。建国以来,唐山的煤炭、建材、板栗等一直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1988年,唐山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以后,自营进出口贸易开始起步,特别是“十五”以来,唐山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67.6亿美元,年均增长49.6%,总量增长了5倍。外贸依存度由2001年的4.4%提高到2005年的10.8%,其中出口从3.26亿美元增加到11.97亿美元,增长了3.7倍,进口从2.03亿美元增加到14.5亿美元,增长了7倍。2006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完成进出口总额34.64亿美元,增长30.7%,其中出口完成19.7亿美元,增长64.7%。几年来,我们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上,实现了六个突破:

出口产品结构的突破

“十五”期间,全市出口商品总值达33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88.6%增加到91.1%。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由4808万美元增加到1.88亿美元,增长3.9倍;钢铁产品出口由850万美元增加到2.7亿美元,增长31.8倍。2006年钢铁产品出口突破7亿美元大关,成为我市出口贸易的强有力支撑。目前我市主要出口商品种类已达200多种。

开拓国际市场的突破

通过拓展开发与重点培育,我市商品已出口到171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巴西、韩国、印度、美国、日本已成为我市较为稳固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亿美元以上;对大洋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提高到13.67%和12.87%。

民营企业出口的突破

民营企业出口五年增长了13倍,成为我市对外贸易最富潜能的生力军。全市民营出口企业已超过600家,2006年出口达到4802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近1/4。

外贸主体多元化的突破

2006年,全市有外贸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700多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60家,出口额千万美元的骨干企业达38家。国有、三资和民营企业三分天下,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1%、33.9%、33.0%。

实施品牌战略的突破

为推动我市贸易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鼓励进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各类质量产品认证500多项。涌现出“三友”、“弘业”、“惠达”中国名牌,“惠达”、“盾石”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30多个。已经建成国家进出口基地1个,省级出口基地6个。

与出口增长相适应的进口突破。

“十五”以来,我市进口累计达50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其中铁矿砂进口突破30亿美元,唐山港成为环渤海地区铁矿进口的主要口岸,有力地推动了唐山乃至华北地区钢铁行业的质的提升和量的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对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已深置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浪潮,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的难得机遇;已置身于我国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难得机遇;已置身于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大势,面临着京津唐协作区和城市群迅速发展的难得机遇。特别是曹妃甸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为我们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了更好的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在七个方面努力打造外贸发展竞争力。

狠抓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推动钢铁出口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延伸产品链条,尽快实现由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向终端产品出口转变,努力提高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采用先进工艺,努力提高陶瓷、化工、服装、地毯等传统大宗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强机械、电子元器件、焊接材料、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高压电瓷等机电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农副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在海水养殖、家禽、肉类、蔬菜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出口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深加工农副产品的出口。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以打造中国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为着手点,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争取一批出口品牌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支持和帮助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的注册申请,进一步提高“唐山制造”的国际知名度。引导更多出口企业积极从事企业及其产品行业认证、国际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安全认证、原产地认证和社会责任认证工作,获取国际市场准入“通行证”,进一步提高我市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着力建设出口基地

走“以质取胜”之路,进一步把国家级建筑陶瓷出口基地做大作强;努力把6个省级工业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出口基地;支持和培育芦台自行车零部件产业群、玉田电子元器件产业群发展,使之尽快成长为省级出口基地。同时,以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为契机,争取政策支持,在沿海开发区建立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以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把农产品、服装、电子、陶瓷、PVC制品作为发展加工贸易的突破口,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生产的转变,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加工贸易品质的同时,扩大加工贸易总量,使加工贸易出口增幅保持在30%以上。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开拓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巩固扩大俄罗斯、印度、韩国、台湾地区等重点传统市场;大力开发非洲、拉美、大洋洲、西亚和东欧等新兴市场,高度重视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港澳等与我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努力实现我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应变能力。

全面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篇10

此前,虽闻我国将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但却未料到此次退税率调整范围达空前的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退税率结构由原17%、13%、11%、8%和5%五档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

而做出如此重大调整的原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为:“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

业内专家认为,除了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失衡外,调整出口退税率更深刻的意味在于,我国经济增长思路的转变,以此为契机我国将采取切实的措施转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降退税直指高顺差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不仅加剧贸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称,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促进外贸平衡,政府需要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这位负责人指出,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作为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

同时,这项措施也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外贸顺差步步登高已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压力,另外,外贸出口中出现的资源型产品大量出口,以及通过出口空转等形式骗取退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此次大规模调整商品出口退税,既是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总体调整,也考虑到改善我国商品出口结构等问题。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取消过渡期防提前出口

此前,市场人士曾推测5月份出口大增与出口退税调整预期有关。此次调整中,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做出取消过渡期安排的决定,这使出口企业通过提前出口“规避”不利政策的时间大大缩短。

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去年9月,财政部曾对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作了调整。当时考虑到政策调整的品种较多,涉及面较大,一些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在价格上难以更改,为减少企业损失,保证政策的平稳过渡,特别规定了三个月的过渡期,即对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并在一定期限内办理出口合同备案的,可以按原出口退税率执行。

他指出,在上述规定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假合同,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鉴于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考虑到去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设置过渡期出现的问题,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没有设置过渡期。

他说,为了让企业有提前准备的时间,这次将调整的政策内容提前一定时间对社会公布。同时,考虑到一些造船合同和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一般期限较长,价格难以调整,因此,规定对此前已经签订的船舶出口合同和工程中标或已经签订的价格上不能更改的长期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涉及的出口设备和建材,于2007年7月20日前在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准予仍按原出口退税率执行完毕。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取消过渡期安排使得企业猝不及防,而仅提前十余天的公布退税政策企业也很难通过更改合同,调整企业的出口策略,预留利润空间等方式降低政策影响。当然,此前也有钢材贸易商开始采取延缓合同签订、增加附加条款、进驻保税区、提价等四大措施规避风险。

短期阵痛长期利好

篇11

如今,在老陕美食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各地的食品也聚集在陕西。2015年1月13日,从澳洲墨尔本港起运的澳大利亚纯牛奶抵运西安;2016年3月26日,满载哈萨克斯坦初榨食用油的“长安号”首列国际货运回程班列抵达西安港;2016年3月28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起飞的跨境电商货运包机抵达西安。所以,早上喝着澳洲牛奶,中午吃着来自哈萨克斯坦产的油做的油泼面,下午收到来自德国的网购货物成橄质怠U庑┥唐坊蜃咛路、或坐飞机,陕西和陕西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迈开了步伐。“的确,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搭建的平台让两国本不相识的企业家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彼此。”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合义说,“我是在阿拉木图出差途中,看到了打破爱菊集团发展瓶颈的机会,一边是哈国在找原料,另一边是我们在找市场。爱菊已与哈萨克斯坦签订合作意向,计划在哈发展100万亩-500万亩粮油种植基地,建设占地约250亩的油脂厂。”

特爱有限责任公司是爱菊集团在境外企业的名称,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并已于2016年5月31日正式开建。此外,陕西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设立公司,红旗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成立公司,华山国际公司在马来西亚建设一体化综合磷化工项目,凡此种种。如今,陕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多元的“海外陕西”。

据了解,截至2016年9月底,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设立39家企业,非金融类投资1.38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加坡、印度、印尼、塔吉克斯坦、泰国,涉及石油化工、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光伏、房地产、建材等行业和领域。其中,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炼化工业园、哈萨克斯坦爱菊粮油加工产业园、柬埔寨中柬金边经济特区3个园区的规划编制、设备购运、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展顺利。陕西有色集团印尼200万吨氧化铝项目、陕鼓集团捷克海外研发中心项目、延长集团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勘探项目等3个重点项目建设征地、融资、股权及研发项目等筹备工作也在推进。

二、“长安号”从中穿梭往来

亚欧大陆拥有世界75%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额的60%,东面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中欧班列(西安-华沙)今年8月18日正式开行,机械设备、家居、服装、灯饰、饮水机、制冰机、铝型材、电子设备等8大类,共100多种货物品式,装载41个集装箱的41车货物飞奔到欧洲。已经运行3年的中亚班列,再加上新开的中欧班列,极大丰富了我国与欧洲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为贸易通道和方式的不断完善提供强有力支撑。”西安国际陆港保税公司副总经理翟若鹏说。

经济合作,商贸引领;贸易畅通,物流先行。经贸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物流通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提。2016年3月26日,爱菊集团通过西安至阿拉木图的“中亚班列”回程班列,从哈萨克斯坦装载43车2000吨葵花籽油和初榨菜籽油抵达西安港,成为“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首趟回程班列。7月10日,爱菊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采购2000吨哈萨克斯坦优质面粉,又搭载着中亚班列国际货运班列回西安。下一步,爱菊集团还将在哈方建立小麦和油脂加工厂、面粉厂、奶制品加工区、食品加工区、豆制品加工区等生产基地,更多需要搭乘回程班列。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想省时、省力、省钱地将货物运回极为重要。“如果没有‘长安号’,爱菊也一定有办法将数千吨的油脂运回国内,比如先走铁路,再走海路,最后再走铁路到西安。然而,手续麻烦不说,时间也拖得太长。‘长安号’将原本45天的运输时间缩短8-10天,降低企业物力成本。”西安国际陆港集团总经理助理李钊说,“国际班列在运行过程中采用整车+集装箱混编的方式,车里货物品类丰富,基本满足沿线国家地区多样化需求。货源主要是陕西、宁夏、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其中陕西本地货源占30%,外地货源占70%。”

截至11月15日,中亚班列(西安-阿拉木图)共开258班,今年已开行117班,累计运输货物39.3万吨,出口总值约5.14亿美元。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6班,共计220车,累计运送货物0.48万吨。国际班列不仅将陕西制造、中国制造送到了中亚乃至欧洲,也为人们带回了沿线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和丰富货品。特别是今年3月,中亚班列首趟回程开行后,这条贸易通道真正实现了“有来有往”。

飞驰的班列,将西安的地缘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一带一路”经济文化交流的新使者,满载着企业的“作品”,带回各国的问候,成为陕西飞驰在丝绸之路上的一张名片。“为统一标识、整合资源,国家将‘长安号’等各省市的班列统一命名为中亚班列、中欧班列,大大提升了班列的系统化运营和管理水平。”

然而,无论叫什么名字,世界几大文明顺着这条遥远的道路迢迢而来。在古代,她是由骆驼柔软的脚掌,在坚硬的砾石上踏出的纤细而遥远的路。在今天,她则是人们用穿梭飞奔的列车,在祖先的记忆中描摹出厚实且意义非凡的路。

三、沿线国家多钟情陕企

篇12

一、外贸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1-10月份,我县完成进出口总额8518万美元,同比下降67.67%。其中,出口8176万美元,同比下降67.56%;进口342万美元,同比下降70.24%。

重点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出口4260万美元,同比增长55%;石英石板材、搪瓷洁具等工业产品出口1575万美元,同比增长103.7%;草柳工艺品出口850万美元,同比增长32.8%;胶合板材出口1491万美元,同比下降30.4%。进口商品仍以羊湿皮为主,进口251万美元,同比下降70.68%。

全县47家企业有进出口实绩,其中进出口增长企业32家,占68%,下降企业15家,占32%。1-10月份进出口过100万美元的企业20家,出口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有今朝新型建材出口992万美元,同比增长387.74%;新新元食品出口1039万美元,同比增长160.93%;清水公司出口619万美元,同比增长54.22%;利发公司出口553万美元,同比增长80.93%;翰卿工艺品出口448万美元,同比增长93.45%。这些企业的发展拉动了我县石英板材、农产品和工艺品出口的增长。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新亚新贸易公司、洛特商贸公司等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停滞,导致我县外贸总量下降,新增企业没能拟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大型外贸进出口企业。虽然我县培育了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但以内贸为主。与兄弟县区相比,我县尚无一过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外向型企业明显短腿。二是货源外流严重。每年约有7万吨大蒜、6万吨牛蒡通过河南、济宁、连云港等地供货出口,外流出口额近3亿美元。三是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出口商品以初加工农产品、胶合板材、草柳工艺品为主,企业规模小,货值低。电子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尚未空白。三是进口单一,稳定性差。进口企业以金信皮革有限公司为主,主要进口的产品是牛羊湿皮,受国内外市场价格影响大,稳定性差。四是外贸人才匮乏。外贸人才缺失,导致部分企业外贸基础工作不扎实,开展外贸业务受阻,已成为我县外贸行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篇13

1 江苏省经济发展概况

1.1 经济总体水平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主要由苏北黄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构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凭借着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轻、重工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和建材为六大支柱行业,并拥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骨干企业。江苏省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江苏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向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倾斜,轻重工业发展基本同步,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1.2 区域经济分布

江苏省经济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区域差异,呈现南高北低,东强西弱的态势。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辐射梯度从东到西呈线性递减,而以长江为界从南道北却呈级数递减,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省可分为发达的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较发达的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十一五”期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60.4:18.5:21。从产业结构看,江苏省整体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经济结构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区位环境、自然条件等原因,省内各区域间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苏南地区三次产业间比重为2.5:55.4:42.1;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发达程度次之,三次产业间的比重为8.1:56.2:35.7;苏北地区农业比重仍占重要地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对欠发达,该地区三次产业间比重为14.8:49.1:36.1。总体来说,苏南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第三产业较为发达,苏中和苏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

2 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快,成效明显,各项对外经贸指标保持全国前列,已经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

2.1 贸易规模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当年对外贸易规模有所下降外总体仍然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10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65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出口2705.5亿美元,增长35.8%;进口52.4亿美元,增长39.9%。1990-2010年间,江苏省对外贸易规模总体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十五”期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总体呈现加速上涨趋势,占全国同期对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快速上升,在全国地位显著上升。“十一五”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对外贸易平均增速有所下降,回落至10.4%,但2010年,随着经济强劲复苏,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速达37.5%,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也所上升,达15.7%,较上年增加了0.4个百分点。

2.2 贸易方式分析

江苏省对外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原因在于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外资经济活跃,且外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占到相当大比重,而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口方面,2010年,江苏省一般贸易进口666.2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口929.9亿美元,分别占当年进口总额的34.1%和47.6%。出口方面,2010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989.3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1598.1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出口总额的36.6%和59.1%。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方式在江苏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较大,是江苏省对外贸易主要发展方式。从贸易方式动态发展看,“十一五”期间,一般贸易方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而加工贸易方式比重则呈现下降趋势,体现出对外贸易方式由简单地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方式的转变。

2.3 贸易结构分析

江苏省进口商品结构呈现工业制成品占绝对比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进口工业制成品比重保持在90%左右,而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则较低,基本保持在10%左右。总的来说,江苏省的进口以机械设备、资源性产品、工业原材料等投资品为主,且出口导向行业的投资品进口增长快于其他行业,江苏进口的投资化倾向非常明显,特别是工业原材料进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省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占绝对主导,初级产品出口额所占比例有限。2010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额比例高达98.5%,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比重最大,占到同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60%以上。

综合来看,“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其中以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己成为当前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形式,产品技术和附加值具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导致劳动密集型商品在江苏省对外贸易商品的比重仍然较大,商品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2.4 贸易对象分析

从地区分布看,江苏省经济呈现明显梯度效应,对外贸易作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苏省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地区外贸发展水平极不平衡。2010年,仅苏州一市的进出口总额达2470.8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近60%,而其他12个地市的外贸总额才42.2%。而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四市的外贸总额更是占到了全省对外贸易总量的88.3%,苏中和苏北地区合计仅占11.7%。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江苏省地区经济水平分布,江苏外贸发展地区差异更大,不利于全省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三大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来看,随着江苏省振兴苏北经济开发等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出现收敛迹象。2010年,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4113.3亿美元、379亿美元、16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37.7%和49.4%,苏中和苏北地区增速超过了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对外贸易增长额分别高出苏南地区0.7和12.4个百分点,表明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

综上来看,“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出口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省内区域贸易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差距逐渐缩小。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愈加明显,使得江苏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也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孙国锋,王家新.消费、投资、净出与经济增长: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8(12):155-159.

[2]王风云.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3):4-7.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