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投资估算的方法

投资估算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投资估算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投资估算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据有效数据显示,项目前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高达80%-90%,而随着项目的进行,不确定因素逐渐减少,工程造价的调整机会也随之减少。因此,充分做好投资估算,提高投资估算的精度,对控制工程项目的总造价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

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就是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是决定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在投资估算的编制过程中,主要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指标估算法、投资分类估算法等。

1、生产能力指数法

(1)公式

X = Y×( C2 / C1)n ×f

式中: X —— 新建项目所需投资额;

Y —— 已建类似项目的投资额;

C1 —— 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

C2 —— 新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n —— 生产能力指数:通常 0<n≤1;

f —— 新老项目建设间隔期内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选用这种方法估算,指数 n是一个关键因素。若已建类似项目规模与拟建项目规模相差不大,生产规模比值在 0.5~2 之间,则指数 n的取值近似为 1;若已建类似项目规模与拟建项目规模相差不大于 50 倍,则指数 n的取值约在 0.6~0.7 之间;若拟建项目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和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来达到时,其指数n的取值约在 0.8~0.9 之间。

(2)应用范围及特点

根据已建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和生产能力,对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的投资额进行估算。采用这种方法只要资料可靠,条件基本相同,就能很快估算出接近实际投资,否则误差就会很大。生产能力指数法多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

生产能力指数法的特点:这种估价方法不需要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需要工艺流程及规模就可以。

2、系数估算法

(1)郎格系数法(设备系数法)

这种方法是以设备费为基础,乘以适当系数来推算项目的建设费用。计算公式为:

X = E×K1

式中: X —— 新建项目所需投资额;

E —— 新建项目设备的投资额;

K1 —— 附属设施(管线、仪表、电气、安装、土建等)费用系数;

总建设费用与设备费用之比为郎格系数K。即:K = (1+∑K1)K2(其中:K2——其他费用、预备费、贷款利息等费用系数)。

当项目工艺设备已经选定,其他设施还未设计时,采用此法比较方便。但也存在弊端,没有考虑装置规模大小发生变化的影响;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设备规格及材质上的差异,所以精确度不高。

(2)设备及厂房估算法

一个工程项目中工艺设备投资和土建投资之和占了整个项目投资的绝大部分。如果设计方案已确定了生产工艺,并初步选定了工艺设备、进行了工艺布置,工艺设备投资和厂房土建投资就可以根据设备的重量及厂房的高度和面积分别估算出来。其他专业工程的投资,与设备关系较大的按设备投资系数计算,与厂房关系较大的按厂房土建投资系数计算,两类投资加起来就得出整个项目的投资。

3、比例估算法

(1)以设备费为基数进行估算

以拟建项目或装置的全部设备费为基数,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或装置的建筑安装费和其他工程费用等占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求出相应的建筑安装费及其他工程费等;再加上拟建项目的其他有关费用,其总和即为项目或装置的投资。计算公式为:

X = L(1+f1P1+f2P2+……+fnPn)I

式中: X ——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

I ——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其他有关费用;

L —— 拟建项目当时当地价格计算的设备费总和(含运输杂费);

P1、P2 …… Pn —— 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及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费的百分比;

f1、f2 …… fn —— 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2)以最主要的工艺设备为基数进行估算

以拟建项目的最主要、投资比重较大并与生产能力有关的工艺设备的投资为基数(含运输及安装费),进行估算。这种方法是根据同类型已建项目的有关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的各专业工程费(总图、土建、工艺管道、暖通、给排水、电气、通信、自控仪表及其他工程费用等)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求出各专业的投资;然后把各专业工程的投资相加(含工艺设备费),再加上拟建项目的其他有关费用,即为该项目的总投资。计算公式为:

X = L(1+f1P1+f2P2+ …… +fnPn)I

式中: P1、 P2…… Pn——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费的百分比。

如:某新建项目工艺设备投资为 1028 万元,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统计分析,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费的比例为:土建 69.92%;油工艺 82.14%;水工艺 71.94%;采暖 6.40%;热工 42.87%;机制25.77%;电气 22.07%;通信 0.05%;仪表 21.39%;阴极保护 1.98%;金属油罐 46.08%;其他费用暂估1000 万元。根据公式,计算调整系数 f =1,该项目投资额为:6043.5 万元。

4、指标估算法

(1)指标估算法的机理

这种方法是编制和确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的基础和依据。其指标综合了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和各类费用,反映出其扩大性的范围,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参考性。采用该方法要注意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主管部门或地区颁布的估算指标进行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所套用的指标与具体工程之间的标准或条件是否有差异。若有差异时,则应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调整;并结合每个工程特点,正确地反映设计参数,切勿盲目的套用一种指标。该方法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2)指标估算法的计算及参数选择

投资估算指标的表示形式较多,如建设项目综合指标、单项工程指标、单位工程指标,其单位形式以元/m、元/m2、元/m3、元/t、元/km、元/kVA 表示。根据这些指标,乘以所需的单位数量,就可求出相应的各单位工程投资。在此基础上,再估算工程建设预备费、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及其他费用,即可求出新建项目所需的全部投资。

指标估算法的参数应根据不同地区、年代,进行调整。因为地区、年代不同,设备与材料的价格就有差异。调整方法可以按主要材料消耗量或“工程量”为依据,也可以按不同工程项目的“万元工料消耗定额”确定不同的系数。

篇2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分析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一旦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其投资估算额即成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项目的估算不仅对其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还是项目筹措资金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核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及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工程造价投资估算概念

1 、工程造价

在介绍投资估算的概念之前, 需要对工程造价作一个简单的了解。工程造价,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工程建设中需要支出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租用或购买费等等。工程造价的核心内容包括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 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修正概算,正式施工之前的施工图预算以及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六个重点。

2 、什么是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从投资决策直到初步设计阶段以前的重要工作内容,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 而且还会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产生重要影响。

从广义上讲, 投资估算指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所进行的大概估计,即一个项目从开始研究时投资额的估算,直至初步设计时的设计概算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阶段的预算都可以纳入到投资估算的范畴。从狭义上说,投资估算仅仅是指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 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额进行的预测和估算, 本文主要从狭义上去阐述投资估算的重要性。

二、投资估算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发挥的作用

上述提到投资估算是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拟建工程项目是否可实施,需要花费多少费用的成本控制手段。投资估算是建筑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统领全局、决策各分项建设过程成本的作用。以下是详细论述。

1、建筑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时, 需要拟定一份合理的项目建议书,在项目建议书中会拟定多种投资方案,项目主管部门通过对其方案进行分析和筛选, 最后确定一份最为合理的、可行的项目投资方案,以供建筑工程后续的项目规划、项目实施等工作作参考。从这一点来看,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的主要作用是:为项目主管部门提供项目建议书的审批依据; 对后续的项目规划等工作起参考作用。

2、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利用投资估算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进行合理分析,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合理性进行判断,帮助项目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当其报告中所研究、分析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可靠,能够大致预算出建筑工程的投资经济效果,并且其效果很好时,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得到批准,随后将报告中计算得到的投资估算额作为建筑工程的最大投资限额。由此来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发挥着决定工程项目坐待投资限额的作用。

3、投资估算环节处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其对后续的所有的预算和概算、估算工作都起着决策和统领作用。尤其是在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 其对工程的设计概算还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设计概算费用是不允许超过工程的最大投资限额的, 设计概算中所设定的预算定额、施工设备价格以及施工材料价格等预算费用都应该控制在投资估算限额之内。

三、科学合理进行投资估算的方法

1 、根据其所处的阶段, 确定投资估算的精确度

(1 )投资估算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 毛估。主要是对比同类型已投产项目的投资额并考虑涨价因素的估算。

第二阶段—— 研究性估算或者叫做粗估。这个阶段一般应有概念性设计, 包括初步流程图、主要设备生产能力和地理位置已经确定。

第三阶段—— 初步估算, 或者叫做可估算。这个阶段以及有设备材料的规格表,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尺寸,工厂的总平面图,建筑物的大致尺寸,公用设施的初步配置。其估算可用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并可以列入投资计划。

第四阶段—— 确定性估算或者叫做项目控制估算。一般情况下,可根据这个估算筹资。这个阶段图纸和详细设计不完备, 但是各种细节已经很清楚, 并且已经可以和制造商谈判。

第五阶段—— 详细估算或者叫做投标估算。这个阶段的估算是根据全部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材料清单等资料编制的,因此可以使用单价逐项计算。

(2 )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研究

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主要是指研究报告中对工程建设所花费用的估算准确度,它是投资估算质量的标志。精确度高,投资估算的质量便好,精确度低,估算质量便相对较差。而一旦投资估算的质量变差,必然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者和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 使其在经济上蒙受损失,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投资估算工作中,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反映的估算数据、信息等的精确度是极为重要的, 相关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然而一般来说,随着项目设计工作的不断推进,能为估算工作提供依据的数据、资料将陆续增多,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估算的精确度, 减少估算误差。

2 、健全价格信息网, 加强材料、设备价格的动态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由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设备购置费以及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组成, 而材料费及设备购置费在建安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价格信息网络, 及时的反应材料设备是价格动态。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决定了建设项目的目标能否在规划的资金限度内实现。要提高项目决策水准就必须深化可行性研究, 将投资估算做的尽可能准确合理,所以,投资估算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极其重要,它不仅利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还能为企业实现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 蔡雄文.浅谈投资估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2)

[2] 江荣科.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的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06)

[3] 高秀峰.浅谈建筑工程造价中投资估算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0)

[4] 强文健.浅谈造价工程师如何做好投资估算[J]. 中国招标. 2011(33)

篇3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投资后治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得净损益)×投资比例-投资单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照此公式和原则计算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数额的确复杂,较容易使人产生混淆,并且缺乏操作性,尤其是初学者更是茫然,笔者在新准则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

    投资当年分以前年度股利,一律冲减成本;投资当年分当年股利,前冲成本后计收益;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则不用冲减成本。 注:累积股利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累积净利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

    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华兴公司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天山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天山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6年的现金股利100000元,天山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2007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属于“投资当年分配以前年度(2006年)股利,一律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 10000(冲抵成本)

    假如2007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包括本年实现的利润300元,则属于“投资当年分当年股利,前冲成本后计收益”投资当年实现的利润300元计入收益,其余700元属于以前年度的利润应冲减成本。

    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700(冲抵成本)

    投资收益3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0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0000=4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应得净利累积数,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借:应收股利30000

    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10000(转回成本)

    贷:投资收益 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45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450000×10%=45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45000=55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55000>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需将(前者累积股利55000-后者累积净利40000-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10000)的差额5000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45000和冲减成本5000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4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5000(冲抵成本)

    投资收益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6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360000×10%=36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6000=46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46000>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需将(前者累积股利46000-后者累积净利40000-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10000)的差额-4000恢复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36000和恢复成本4000的和计入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36000

    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4000(转回成本)

    贷:投资收益 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0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200000×10%=20000(元)

篇4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对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的影响

合并报表将母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视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母公司报表只反映对子公司实施控制的母公司的个体情况。按照经济主体理论编制的合并报表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更为有用的信息,然而母公司报表也能提供某些合并报表不能反映的信息。因此,披露合并报表的同时提供母公司报表,能够使投资者全面了解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集团和作为法律实体的母公司的情况。合并报表基于经济主体理论,反映企业集团控制的全部经济资源,包括在联营合营企业的权益。合并报表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以权益法核算,联营合营企业的业绩包含在合并报表中,《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母公司报表中的联营合营企业投资也按权益法反映。母公司报表基于法律实体编制,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按权益法核算会对财务报告整体产生影响,不利于投资者做出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母公司报表的逻辑统一性母公司报表依据法律实体编制,综合反映作为法律实体母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在母公司报表中各项目也应反映企业依据法律关系拥有的资产及承担的债务、享有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母公司对联营合营企业按照权益法核算,反应的是母公司享有的联营合营企业经营成果,不是从法律实体角度反映企业应收到的股利。在母公司报表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编制基础,使得本应反映母公司法律实体的财务报表自身逻辑混乱。母公司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账面价值未能从法律实体角度真实计量,导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被扭曲。

2.不利于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合理分工合并报表提供母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母公司报表反映控股子公司的母公司情况。合并报表侧重于经济主体,母公司报表基于法律实体。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互为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基于不同的基础编制,在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中的联营合营企业投资应反映不同的编制基础。在母公司报表中,联营合营企业投资也按权益法编制,母公司联营合营企业的信息已经在合并报表中体现出来,在母公司报表中重复披露。母公司报表联营合营企业的核算方法打乱了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应承担的职责分工,降低了母公司报表应该能够含有的信息量。

3.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根据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以便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作为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信息的最直接途径。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集团的信息,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通过合并报表获得。如果想了解法律实体的母公司的情况,财务报告使用者就需要获取母公司的财务报表。母公司财务报表以法律实体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使用者关心取得联营合营企业股利分配,而不是母公司按比例享有的联营合营企业的业绩,投资者从财务报告中无法获得有关母公司取得联营合营企业分配股利的信息。母公司报表未能恰当的反映作为法律实体的母公司的信息,降低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篇5

1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念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后,其后续计量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依据的理念不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结果不同。

1.1 成本法的理念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依据的理念是法律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是独立的法人,除非被投资企业宣布分派利润,否则其实现的利润就只属于被投资企业,而投资企业无法按照比例分享。因此,成本法决定了投资企业持有期间不需要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进行会计处理,只有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按持股比例享有的份额进行会计处理。

1.2 权益法的理念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动而变动的方法。权益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依据的理念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尽管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股权代表的是股东应享有(承担)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应该按照持股比例反映长期股权投资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变动而变动的部分。

2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解读

由于投资企业增加或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即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2.1 适用范围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

(2)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一些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

2.2 基本原则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需要调整;如果调整,如何调整。要解决上述问题,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转换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遵循追溯调整法,即假设从原取得的投资开始就采用权益法,把原取得投资采用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为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

2.2.1 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2.2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调整

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2.2.1 追加投资导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区分原持有的以及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2.2.2.1.1 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原则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户;贷记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账户。

2.2.2.1.2 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原则

应按权益法处理,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账面价值)。

2.2.2.1.3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原则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投资企业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2.2.2.2 因处置投资导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一些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体现追溯调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