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生心理教案

初中生心理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生心理教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生心理教案

篇1

小琳(化名),女,初一学生,12岁,全家4口人,姐姐大她7岁,家庭富裕,无重大身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2010年12月初在班主任的陪同下走进心理咨询室。

2. 问题表现

小琳在升入初中的第一天就开始哭泣,特别是晚上在宿舍住宿时大声哭闹,扰乱其他同学的情绪,让他人无法学习和休息。老师和父母百般教育无效,并威胁父母“如果坚持让自己在学校住宿,就可能永远看不到自己了”。班主任和家长请心理教师做心理辅导,希望该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3. 主诉、个人陈诉以及班主任、家长反映

主诉:进入学校就感觉浑身冰凉,心痛,全身发抖,喘不上气来,忍不住哭泣,根本无法学习,特别是晚上在学校住宿时,更觉得煎熬,无法入睡。

个人陈述:一家4口人,父母和姐姐对自己非常好,好吃好玩的总让自己独享。父母因做生意搬过两次家,现在住两层楼房,一楼做生意,二楼居住。虽然住房条件好了,但觉得不快乐,由于初来乍到,朋友很少,而且好多美好的回忆物品,如照片、贴画和许多小玩具留在原来的家里没有带来,很是遗憾和懊悔。母亲性子急,有点小脾气,常因小事和父亲争吵。记得自己6岁的时候,父母争吵之后,母亲吵着要和父亲离婚,逼着她选择跟母亲还是跟父亲,她苦苦哀求无效,只能忍痛跟着母亲离开。中午偷偷跑回家,见父亲正在啃着冷馒头。升入初中后,时时惦记父母是不是又吵架了,父亲是否没有菜吃。姐姐9月初到外省上大学了,再也不能和姐姐一起玩了,开学前,看到父母和姐姐高高兴兴地忙碌着、准备着,想到自己要在学校住宿,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班主任反映:该生整日哭泣,全班不得安宁,老师无法上课,经劝说无效,只能将她隔离在教室外哭泣。

家长反映:小琳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开学前听说要在学校住宿,她就哭丧着脸问“你们不要我了吗?”被强制送入学校后不时地哭泣。看着孩子哭闹,他们也很心痛,但为了孩子能长大,只得狠心不理她。老师被小琳闹得没有办法,经常在晚上叫他们来学校协助教育小琳。

4. 咨询师观察

智力发展正常,语言表达清晰,无幻觉,无妄想,无智能障碍。初到咨询室,眼圈红肿,说到家庭亲情和分离,泪水涟漪,手脚动作不断,双手反复搓着,陷入某种焦虑情绪不能自拔。

二、评估与诊断

1. 心理测量

(1)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9,强迫2.1,人际敏感1,抑郁2.1,焦虑2.9,敌对1.8,恐怖2.6,偏执1.2,精神病性1.3,其他1.7。由上可以看出,最显著的是焦虑因子分值颇高,其次是恐怖、强迫、抑郁因子分值较高,明显高于常模。

(2)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70,严重焦虑。

2. 评估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根据求助者的陈述、他人反映、咨询师的观察、心理测量结果、无重大身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以及典型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排除重性精神病。

3.诊断

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求助者病程三个月(得2分),精神痛苦程度属于“无法摆脱”状态(得3分),社会功能受损,学习效果和社交效率显著下降,属于中等程度(得2分)。总分7分,属于神经症。情绪发作时浑身冰凉,头痛,全身发抖,喘不上气来,忍不住哭泣,拒绝和父母分离,逃避学校集体生活。求助者焦虑因子分值颇高,此外,根据SAS测量结果,初步诊断为分离焦虑。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商定,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缓解和消除对父母的过度依恋、对学校住宿生活的逃避。降低其焦虑水平,适应学校集体生活。

2.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个性,提高其有效处理各种焦虑情景的能力。增强其自立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阶段划分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2)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其拒绝和父母分离的态度、逃避学校集体生活的焦虑情绪和行为。考虑到求助者目前问题的核心是由强烈的分离焦虑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逃避学校集体生活的行为,因此首先要缓解和消除焦虑情绪,这需要运用NLP情绪处理技术和绘画治疗,同时也需要帮助求助者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其次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训练治疗。

(3)第三阶段是巩固和结束阶段,让求助者把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咨询方法介绍

(1)绘画疗法是心理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有效工具,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2)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它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除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人的放松状态去抵抗由焦虑或恐惧引起的个体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应。放松状态多次与引起当事人焦虑或恐惧的条件刺激结合,即可消除原来因该刺激物引发的焦虑或恐惧条件反应。[1]

3.咨询时间商定

每次1小时,咨询次数为6次。

五、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鉴于求助者焦虑情绪过于强烈,做必要的情绪处理。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试、NLP情绪处理法。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的问题收集她详细的资料。通过倾听、共情、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地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试。

小琳刚进入咨询室时,眼圈红肿得象个桃子,神情悲伤,在谈到和父母、姐姐浓浓的亲情时,泪水似断线的珠子一样从眼眶涌出,以泪洗面不能自已。在谈到在学校中备受煎熬时,坐立不安,双手互搓,描述自己“头痛、心痛、全身冰凉,快要发疯了”。鉴于这种强烈的焦虑情绪反应,我运用NLP技术中的混合法,为其处理情绪。具体做法:我以90度直角坐在小琳右边,以左手按在她背后的大椎穴上,右手则以拇指及食指二指做成一个叉型,轻轻按在她左右两眉中点的上面位置,引导她深呼吸加以配合,轻按三分钟后,她的情绪有所好转。同时教给她NLP中消减自己不良情绪的技巧――生理平衡法,在生活中练习。

具体做法:

(1)双腿伸直,双叉,双手手指也交叉结合,反拗到胸口。

双手交叉,假如右脚在左脚之上,则右手也在左手之上。

伸出手指,双手拇指向下,如此,掌心自会相对。

双手手指交叉合掌。

双掌握成的拳头向下再向胸口拉近并翻转向上直至紧贴胸口,眼睛下望可以看到手指。

(2)舌尖向上顶住口腔内上颚门牙稍后的地方,把呼吸调慢。

(3)全部注意力放在心脏上,维持3分钟。[2]

2. 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呈现求助者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并处理之。

方法:会谈法、绘画疗法。

过程:小琳第二次来到咨询室,情绪稍有好转,但眼睛还是红肿的,仍不能在学校正常生活和学习。

咨询师:“姐姐上大学了吗?”

求助者:“嗯,去了。”

咨询师:“你想和姐姐一样,将来也上大学,有个好前途吗?”

求助者:(点点头)“当然想。”

咨询师:“姐姐当年读书时,和你一样也要离开父母,独自在学校生活和学习。要想和姐姐一样上大学,就必须要现在离开父母。如果要你选择,你是选择离开父母长大,还是呆在父母身边永远长不大呢,你选择什么?”

求助者:(看出我的意图,经过艰难的思考)“我知道父母希望我在学校里独自生活学习,我也想长大,但是如果要选择,我宁愿选择不长大!”(眼圈一红,又哭了起来)

通过以上谈话,我感觉到小琳内心有一种深层次的东西时时控制着她大脑的“智能中心”,让她自陷愁城,越陷越陷,不能自拔,于是决定运用绘画疗法。

咨询师:“你很爱你家,对吧。”

小琳使劲地点着头。

咨询师:“那你凭感觉画出你的家。”(准备好纸和彩笔)

求助者:“这就是我的家。”(没有半点思考,在纸上刷刷几笔,画出一个红色的心,并注明“全家人的心”)

如图1:

咨询师解读图画:相比A4纸来说,这颗“心”相对较小,绘画笔触特别重,笔触中有很多弯曲顿挫,整个画面(包括图画和文字)过度使用大红的颜色,由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小琳有一种强烈的情绪,神经绷得很紧。

咨询师:(试图从小琳自己的解读来获得更多信息,并设法进行处理)“你感觉一下,这颗心的温度和硬度以及和你的距离。”

求助者:(慢慢闭上眼睛,片刻)“心很烫,有点硬,正在离我而去,我生怕它抛弃我,我拼命地想抓住它,可它却越来越远!”

咨询师:“此时你身体的感受是什么?”

求助者:(体会)“难受,头痛,心痛,全身冰凉,喘不上气,要发疯的感觉!”

咨询师:“慢慢吸气……呼气,身体放松……”(用柔和而坚定的声音引导她说出心中压抑已久的话)

求助者:(身体后靠,表情有点僵硬,害怕)“妈妈,爸爸,不要再吵架了,不要再让我选择,我不想选择,我不想离开你们,我害怕……”(在我的引导下,声音越来越大,随之大声哭泣)

咨询师:(模仿其父亲的声音,压低声音)“孩子,对不起,我们不知道你的痛苦,因为我和你妈妈的吵架,带给你这么大的伤害,对不起,从此以后,我和你妈妈再也不吵架了,我们一家人不分开,心永远在一起,孩子,不要害怕,我们永远爱你。”

小琳长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状。因为她心中压抑已久的痛苦得以宣泄,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就减弱了。

咨询师:“现在看看那颗‘心’有什么变化?”

求助者:“那颗‘心’正慢慢向我靠近,很近,变得温暖,我的身体很舒服。”(睁开眼睛,身体慢慢放松了,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当然,这种宣泄只是暂时缓解了情绪,后续的工作还需要她的父母来配合,于是展开第三次咨询。

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方法:会谈法、家庭治疗。

过程: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第二天小琳的父母来到心理咨询室,我们就家庭教育和婚姻关系进行了交流。通过会谈,他们理解了小琳的现状除了自小备受呵护、娇生惯养、独立性差之外,婚姻关系的不和谐对小琳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让小琳身在学校心在家,还在牵挂着父母是否吵架。

在咨询室里,小琳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妈妈做出承诺,今后即使小琳在学校住宿,自己也不再乱发脾气,不会和爸爸吵架,有矛盾好好解决。爸爸则承诺要多关注和理解妈妈,多帮着干些家务,让妈妈有个好心情。

我和家长、班主任和小琳共同商定一个亲子“软分离”方案:父母按周次递减来校看望小琳的次数,分别是3、2、1次。在两个月之内,周一上学和周五放学由父亲接送,让小琳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在她有良好表现的时候,及时表扬,形成正性强化。度过这一时期后,由小琳独立在校学习生活。在学校里,老师要理解小琳所处的特殊心理时期,在生活上多关爱,让她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建立新的心理依恋。

第四次和第五次咨询

目的:系统脱敏。

方法:系统脱敏法。

过程:

(1)列出引起小琳不良反应的具体刺激情节,如“明天要上学”“来到学校门口”“在学校宿舍睡觉”等等。

(2)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出焦虑等级:明天要上学――走在上学路上――来到学校门口――进入教室――上课――在学校宿舍睡觉。

(3)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进行放松训练来形成松弛反应。在松弛状态下想象焦虑情景,以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4)实行治疗。按照排出的焦虑等级,在想象中循序进行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直到焦虑程度能被放松训练拮抗。一次治疗推进三个具体焦虑层级,经两次治疗,直到小琳在想象中到宿舍独自睡觉时不再感到焦虑为止。

3.巩固和结束阶段

第六次咨询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绘画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让小琳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成长。

在咨询中,小琳再次感受第二次辅导中的那颗“心”,并凭直觉画出来(如图2)。

咨询师解读图画:整个画面较为和谐,线条笔触柔和顺畅,并配以绿色的“我长大了!”的文字说明,表明小琳情绪平静,内心和谐。

小琳自己解读:她双手交叉,贴在胸口,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笑嘻嘻地说,“‘心’在这里,它很大,暖暖的,永远在这里,全家不分离!”

从图画解读来看,小琳已完全摆脱了分离焦虑的情绪状态。

六、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我已经开始学习了,下课后和同学说说笑笑,也挺好的,在学校住宿其实也没有什么,我能照顾自己,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以前觉得一个周的时间好漫长,现在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跟父母说了心里话,很轻松,现在父母关系也好了。姐姐一个人到外省上大学,人生地不熟,不习惯当地的气候和饮食,嗓子都哑了,我打电话开导她,说“坚强点,只要挺过去,就会长大了”。

2.家长评估

每个星期一早晨,不再像以前那样哭闹,能按时上学,星期五下午回家很开心,常跟父母谈谈学校中发生的趣事。

3.班主任和同学评估

从此没有再哭闹,能安心作息,经常能听到她欢快的笑声。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7,强迫1.1,人际敏感1,抑郁1.3,焦虑1.4,敌对1.6,恐怖1.1,偏执1,精神病性1.1,其他1.1,由上可以看出,各因子分均处于正常范围。

SAS标准分为43分,属于正常范围。

5.咨询师评估

从第三次咨询开始,小琳的脸上就绽露久违的笑容了。记得某个周五下午,因学校临时调整时间,提前一节课放学,而小琳的父母并不知道,我要打电话通知她的父母来校接她,小琳断然谢绝,坚持要自己走回家,说“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根据回访和跟踪情况发现,咨询达到了预期目标,小琳焦虑情绪消除,不再拒绝和父母分离和逃避学校集体生活,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她快乐的身影。她现在已升入初二,完全适应了学校集体生活,人格获得了发展。

七、讨论和思考

每一次咨询都是经验的积累,也是心理教师个人的自我提高。小琳问题的核心是由强烈的分离焦虑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逃避学校集体生活的行为。在第一次咨询中,小琳一谈到亲情和分离就眼睛一闭,泪如泉涌,那种场景就如同一个3岁的孩子离开妈妈的状态一样,这让咨询一度中断。从中我看到了一个“3岁的小孩”有待成长,于是当时我并没有递纸巾给她,而是用坚定的声音提示她“立刻睁开眼睛,自己找到纸巾擦干眼泪”。一是为了打破她的负性情绪状态,二是让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脱离“3岁小孩”的状态,同时临时决定用NLP技术给予情绪处理。

因此,当求助者处于严重负面情绪状态时,往往是他的大脑中负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中心”不能启动,无力改变这种不良状态,甚至让咨询不能进行下去,此时要求心理教师灵活运用一些情绪处理技巧即时地消减那种情绪,稍后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一、一般资料

张某,女,14岁,初二学生。自述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母亲性格好强,从小经常被母亲打骂。上初一时因和舍友关系紧张,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至今三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初二时因和同学关系不好,之后不愿与同学交往,出现胸闷、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个人陈述: 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成绩也名列前茅。但性格内向,几乎不参与学校活动。最近三周感觉不想呆在宿舍,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考试又遇到了难题,越想越心烦。我最讨厌的是睡我下铺的女孩。上周一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我就关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之后班上竞争班委,最后我得到机会,她们就说我“拍马屁”,从那以后我们关系变得更糟。

(3)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表达清楚,到激动处会变得烦躁不安。同学反映求助者有些内向,最近脾气有点暴躁。

三、诊断:

1.心理测验结果

SAS:54分有轻度的焦虑情绪,性格偏内向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4.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原因:性格偏内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目标制定

1.具体目标

(1)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

(2)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尤其是和宿舍同学的关系。

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

(1)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2)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五、咨询方案

(1)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

(2)原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根据ABC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六、咨询过程

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

(1)任务: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调动求助者的求助积极性,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2)方法:运用倾听技术,对求助者焦虑情绪表示理解。并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该理论。

(3)过程:了解基本情况,对问题形成初步印象,确定主要问题。

(4)家庭作业:建议求助者睡前将一天发生事情按情况严重程度记录下来,并记录理清思路。

(5)小结:因产生非理性的信念,导致焦虑,郁闷等不良情绪,求助者表示愿意配合心理咨询。

2.领悟阶段

(1)任务: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原因不在事件,而在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2)方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就其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ABC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4)家庭作业:收集同学对你的看法,看是否和自己所想有出入。

(5)小结:本次咨询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密切相关,并愿意接受改变其不合理的地方。

3.修通阶段

(1)任务:就其家庭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解释和辩论方法来改变求助者非理性信念,并建立起合理信念。

(2)方法: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其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

(3)过程: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分清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帮助求助者改善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谈话摘要:

咨询师:“你说舍友针对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方面发现的?”

求助者:“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室友叫我早点睡。可第二天她起来特别早,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咨询师:“这是你心中所想的结论,那她的想法,你清楚吗?”

求助者:“……(沉默),不知道。那天我回宿舍发现她们说悄悄话,她们肯定在评论我。。”

咨询师:“那你怎么就能证明她们就是在谈论你,你有听见他们说你名字吗?”

求助者:“这个嘛,没有听见”

咨询师:“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你本身。”

求助者:“……(沉默),说的对,我好像懂了。”

(5)小结:通过咨询,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4.巩固阶段

(1)任务: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2)方法:模仿法(角色扮演法)

(3)过程:运用角色扮演法,咨询师扮演求助者宿舍同学,然后角色互换,对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通过会谈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4)家庭作业:对自己每天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做个记录,对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及时给予自我奖励[2]。

(5)小结:通过角色扮演,深刻感触到恰当的交际语言的重要作用。通过四次咨询,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结束咨询。

七、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也从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学到了很多技巧。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求助者身边同学也反映张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

篇3

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

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

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篇4

前言:物理课程是初中开始接触的一个学科,主要内容是以人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引线,逐步过渡到力学问题,涉及到的内容基本上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联系。学生只要对身边的事物、发生的事情有兴趣,肯专研就能较好地掌握物理这门课程,同时为高中阶段电磁学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大家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是这句话的道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初中学生的主要特点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理上,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身高增长非常迅速,第二性征逐步明显,他们在生理上逐步接近成人。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在心理上他们的变化也非常明显;在心理方面,初中生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表现出种种心理矛盾的冲突,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因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引导方面具有特殊性,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应有特殊方面和策略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2 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根据初中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性去选择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逐步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较好掌握物理知识。

2.1 培养师生情感,营造主体氛围,最好课程入门引导。初中生是人生当中的生理和心理的敏感期,他们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在教授物理的课的起步阶段就要与学生培养感情,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打开学生学习兴趣大门的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第一节引言课好像教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其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准备好物理课程的第一次课,从身边说起,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身边物理现象的神奇与奥妙,使学生逐步产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与深入其中的愿望。刚接触这门课时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利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叫男女同学拔河比赛、”“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让同学自己制造显微镜来观察昆虫”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2.2 多运用直观教学,展示物理趣味与奥妙。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理解能力逐步增强,他们对自身、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和存在都存在好奇感,并且有解读奥秘的愿望与冲动,也有为自己不理解的一些而苦闷和消沉。因此,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利用力所能及的教学资源,通过物理实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中的奥秘所在;例如,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同学对太空的知识很感兴趣,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这堂课只有40分钟,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就写到这40分钟学的知识比我一天学的都多。

2.3 激励学生的质疑,培养挑战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现象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比如杂技表演中的人在鸡蛋上站立等想象,根据受力分析是要把鸡蛋压碎的,但是,表演者确实完成了,这些想象大家一定要有质疑的勇气,并通过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这种想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的探究,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地挑战自己的知识领域,逐步拓展自己的认知空间。

2.4 利用物理的固有优势,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发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所有物理定律均来自于物理实验。这为物理教学的探究与合作创造了契机,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例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死掉,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要求学生在试验中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发现物理的奥妙之处,从而参与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断增强。

3 小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发的学习物理、了解物理现象;多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根据物理的趣味性的特点和功能,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较好地掌握物理这门课程。

篇5

1、生理机制作用

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大都在14-15岁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是幼稚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还经常表现出幼稚、贪玩、好动、自制力差的一面,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发生注意的转移,所学的知识内容出现了间断,使今后的学习不能较好地做好知识衔接,造成了物理难学的畏难情绪。

2、学习基础程度不同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知识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要求是较高的,一些数学和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补习,虽然一开始对学习物理很有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而掉队了。

3、学习方法不得当

在初二加了物理和几何等内容,成为初中学习阶段学习科目多的一年。一些学生不知如何恰当地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对所学内容,没有时间消化,顾此失彼,对所学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程度上,未能准确地理解、科学地记忆,久而久之影响了下上步的学习。

4、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独生子女缺乏学习的刻苦精神,有的学生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或不能有效的支持学生学习,网络的诱惑和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滋扰。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5、教学管理跟不上拍节

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幼稚性大于自觉性、依赖性大于独立性,他(她)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只有在恰当地引导严格地管理下才能进行学习。而初中物理教师一般都是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少一些,加上一些物理教师认为自己上好课就算完成任务,很少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从而带来了教学管理的松懈,或没有在一些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后导致了物理成绩的两级分化。

6、教师自身因素

除了上诉几个因素以外,笔者觉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教学内容忽略,或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尤其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讲的不深不透,学生容易在这些问题上搁浅,以致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语言、教态、教法呆板,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易使学生的成绩拉开,促成了两极分化。

二、预防和改变初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的措施

1、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更正教学观念,把以少数尖子生为主转移到以提高中下等生为主的轨道上来,即以“针对全体,共同提高”为基本教育导向。

2、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设计搞好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预防物理成绩分化。初二学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而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又是这里的关键,根据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之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较容易使他(她)们一开始就对物理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锲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基础差的学生密切注意他(她)们的心理动态,并不失时机的给予相应的“关照”。防止他(她)们由于基础差而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成绩下降。

3、严字当头,勤字开路。物理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对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和纠错本等做出规范的要求,并勤检查勤督促,不是班主任的还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做到双管齐下,对于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指出,让其马上改正过来,对多次出现的学生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篇6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已不是个别学生的呼声。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很小问题而对物理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中生刚涉及物理知识开始,教师就要有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处于刚有辨知力的阶段,对未知世界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然而,“物理难学”却似乎已达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共识。物理相对于他们以往所学的科目而言显得更为抽象和生涩,再加上教师在引导方法上的陈旧单一,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缺乏现象十分严重。

1 教学理念仍然守旧

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教师基本上都犯有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错误。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没有改观,还一如既往的忽视课堂上学生的主置。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科技的进步而作积极地调整。一味的守旧只能把学生推向物理的死角,把学生的物理的学习兴趣扼杀掉。

2 课程内容枯燥乏味

实际上,物理学科是一门很有趣的自然学科。它里面有很多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能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而明白很多发生在身边却从来不去追究根源的现象。物理课的趣味性就体现在实践操作上和一些抽象的大自然的奥妙当中。但是,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忽视实践操作,而重视定理公式。教师将冗长繁多的定理公式塞到学生的脑袋里,学生体会不到物理世界的神奇,自然就觉得这门课程枯燥乏味了。

3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笔者任教初中物理多年,深知许多老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出来之后。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然而事实是许多教师依旧按照以前老套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新课。学生还是被动的听讲,个人思维的发散空间不大,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积极性,教师教学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4 教学质量缺乏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就是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衡量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息式的质量监督、评估与控制,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中还存在着监控不平衡,发现问题缺乏及时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解决的措施等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拿着教案来,上完谋留下作业就走,不会太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学质量严重缺乏保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文章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对物理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它能很好的指导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生一起邀游于物理的殿堂,汲取知识的营养。

1 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笔者任教多年,深知在物理课堂中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理论上,授课过程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在实际课堂中却存在很大的偏差。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教师实行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是很多教师都在积极考虑的问题。教师的主要职能是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

2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上文我们提到过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自然学科,但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当,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授课方式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作相应的调整,教师与学生双方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用有征服力的语言授课,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气氛会非常活跃。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走向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和物理习题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外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对实验对象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迁移思维,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异变,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在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利用特殊题型,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

4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永恒的主题。爱因斯坦有句名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也以饱满的热情、有魅力的语言、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物理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对策

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诱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 教学理念上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了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已不是权威:学生仅凭互联网就可以找到大量自己想要的信息。“物理难学,物理难教”,已成为全国物理教学的呼声。物理教学不在于形式和内容的新颖独特,而在于是否让学生积极参与。如今教育界大力倡导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改的必然之举,也是长期以来教育反省的结果。

2 教学方法上要善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90年展起来的新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中演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

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积极性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课改后,要增强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关键在于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注入新鲜血液。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物理历史趣闻的应用,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运用,尽量用有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人物理世界。比如,一些难度比较高的猜想,就可以很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质量上要重视讲课效益

篇7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引导、启发,创建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有:①直觉层面的兴趣,容易被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所吸引,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不会探索其现象的内在原因;②初中多数男生具有较强的操作兴趣,但实验结束,兴趣也就随之消失;③部分学生有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兴趣;④少部分学生能够概括认识,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喜欢做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习题。同时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具有思维定势、思维片面和形象思维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以物理教学的任务和建构主义的物理学习观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育核心的职能是要促进个体的人的发展,教育改革亦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即“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侣“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侣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中和深入实际的生活中去学习,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2 整体建构的原则。这里的建构原则包括课堂内容的建构与结构的建构。

2.2.1 课堂内容的建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将每个知识点与技能孤立、分割开,而是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嵌入在整体知识的适当部位,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要求物理教师应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该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该知识点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前后知识相互连贯,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主动。

2.2.2课堂结构的建构。物理课堂结构的建构不等同于若干个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或者将四十分钟作简单的划分和确定,而应对教这一具有特殊性的活动过程加以考察和确定。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原则,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一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将物理课堂的四十分钟划分为0.5+2.5+1结构。即课前五分钟通过听写、提问、练习等手段回顾与木节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或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中2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结合学生活动、实验等等,完成木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10分钟将通过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本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2.3 及时反馈补偿的原则。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惑、会提到的问题,即课堂信息的反馈,并要做好补偿措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进程正常进行,避免错误的思维模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例如,讲过浮力后,教师说:“既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呢?”很多同学都做出了正确解释,个别学生转不过弯来,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物体能否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不是由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它所受到的合力决定,即虽然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同时也为学习浮沉条件做好准备。认知规律是客观的,个性差异也是难免的,整体调查和个案处理在所难免,故教学设计中反馈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3.1 解读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是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它既具有基础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让不同潜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工与处理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信息。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本课时哪些教学内容应达成,哪些内容应删除,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物理知识应补充,木节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以及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哪些内容落实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好联系中的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提出质与量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被教材束缚,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篇8

总的来说,新课改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新课改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的设计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大多以课本、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改目的在于育人成才,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首要目的。传统的物理教学也是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着重强调知识的积累,并迫使学生接收性学习。而新课改里要求同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三个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多样学习方式中成长,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2.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初中物理教育应首先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的目的应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而就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应使物理来源于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现象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合理利用。二是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灵未发展成熟,更容易被趣味性强的事物所吸引,但也容易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发现其深层原因。而且初中学生容易产生三分钟热度,大多缺乏毅力。但是,他们对新生事物极具有热情,而且学习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识到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引导启发教学。

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3.1解读教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以及一定的弹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加工处理,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受到适合的教育。教师应充分吸收理解教材,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教材转化为初中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安排章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提高培养,科学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被教材所束缚。同时,应注意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质,所以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探究性非常重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考虑是否进行科学探究,探究方式及途径,以及预期结果等,全面掌控课堂教学时的情况。

3.2优化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滑轮时,由于滑轮分析较复杂,学生如果单凭教师讲述并不能学会新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巧妙的滑轮组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合作动手进行实验验证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索知识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并且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优化自己的思维流程。

3.3培养动手能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为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学形式具有创新,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图片、影像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应增加实验的比重,使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自由的发展自身的才能,这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4改良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

可以将传统备课方式改变为将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互相结合的方式,吸纳集体的智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同时在备课中合理增加个人的教学特色,既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又能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篇9

教育实习中地理科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生是中学地理教师的主力军,师范生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中学的地理教育水平及新时代中学生对地理知道的理解与掌握。因而需要高校在培养地理科学本科师范生时,积极探讨有效的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法,促进大学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然而,目前高校地理院系的大多科研侧重于自然科学,而对中学教学改革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中学地理学科的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地理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越发显得陈旧[1]。如何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和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是现在许多高校都在探讨研究的问题[2]。为了更好的探讨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培养,本文从教育实习入手联系中学地理教育,提出地理科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提供参考。1教师基本素质培养1.1心理素质:教育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端正思想,认真对待教育实习,积极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理的问题、难题。其次,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从学生到教师,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转变在心理上需要个适应过程,因此在平时课堂上的锻炼尤为重要。1.2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音的标准性,二是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音的标准要靠平时的口语训练和积累,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对实习生来讲必需通过认真备课、深钻教材、听课吸收来得到提高。1.3教学仪态:教学仪态主要要求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着装,二是上课时的肢体动作。着装要自然得体,符合教师的身份。肢体动作指的是上课时手势的配合,眼神的交流等,运用得当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肢体动作常跟个人的习惯有关,因此要克服相对较难,需要平时的观察、模仿及自我纠正。1.4板书书写:板书工具以传统的粉笔最为实用。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不再重视书法的练习。然而板书技能是一个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而需要在大学本科教育期间坚持练习,而在教育实习前再进行一次强化训练,以期在教学实习时能学以致用。1.5教学逻辑: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是一个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它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的表现能力,任何一堂精彩的课都体现了教师较强的教学逻辑性。地理科学师范生要加强教学逻辑性的训练,主要是加强上课过程中的引导与过渡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通过教学详案的编写、不断的试讲及听众的点评来得到提高。2教学技巧培养2.1理解新课标,熟读教材:中学新课改浪潮下的新课程标准是中学教育的指南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处理必需以新课标为准,因此地理科学师范生要认真解读最新的课程标准,为自己的实习做好准备。中学的教学方式跟大学的教学方式差异较大。要适应中学的教学,首要的就是熟读教材,借鉴别人的优秀教案,研究如何在一节课内把要讲的内容讲完讲透。2.2了解学生,掌握学情:现在的中学地理教育以学生作为主体,学情复杂,体现在初中生与高中生不同,同样是高中生各校生源也有所相差。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各班也各有学习特色。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将自身定位为引导者,在实习初期积极听课,咨询中学带队老师,增加对学情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教学有法。2.3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运用: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中学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因此,师范生要借教育实习的机会培养软件的使用技巧,这些都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也要掌握传统的黑板教学方法。学生在教育实习时要做到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2.4教具的使用及创新:理论的课堂教学学生容易疲劳,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教具一方面能形象的说明问题,另一方面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使用甚至创造教具。2.5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教育实习评价方式: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证明,同时,评价必须反映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需要。因而,评价是促进实习生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的一种手段。通过对教育实习的评价,发现每个实习生的潜质,找出每个实习生的不足之处,并为指导教师提供反馈,将是对实习生增进对教育教学的领悟的有效途径。对于具体的评价的方法,笔者认为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将实习分为四个阶段:实习前准备工作、实习中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实习后的总结工作,分别给每个阶段评定成绩,各占一定的百分比,然后合计总分作为学生实习成绩。3结语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是地理科学师范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是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过渡训练,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生是未来中学地理教师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应该紧密联系中学建立长久的实习基地,以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南针,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素质,加大地理教育实习的指导力度,使学生能合理处理教材编写教案、熟练驾驭各种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出新时代教育需求下的中学地理教师。

转贴于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19-04

一、课程开发背景

1.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给传统心理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鲜的空气[1],在其发展的十多年中,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关注与兴趣,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国积极心理学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的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在国内和国外都比较少。目前积极心理学在实践探索方面,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初中阶段的实践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缺。因此,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2.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以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问题”导向的,即人们更为关注青少年的问题,而忽视对学生自身优势和积极心理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积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是关注学生的自我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拥有应对生活难题的应变能力[2-3]。

其次,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课程设置不足。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最有效的载体,当下的中学缺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课程,缺乏专职心理教师和专门的教材,有些学校甚至无法开足心理课。这样的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开发潜能、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的诉求。心理课程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提升。

3.东孚地处城乡接合部,当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接合部已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区域,由于这个区域人口流动频繁,生活环境复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等等,这个特定区域内的初中生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人际关系易紧张、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离家出走等,教育者应当关注城乡接合部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积极体验和积极情绪的获得,帮助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二、课程定位

1.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应变力

以往对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一直明确或隐晦地把对问题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矫正作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取向,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问题”导向,即人们更为关注青少年的问题,学校心理教育模式也比较“消极化”。

与“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是,我们的校本课程遵循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积极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让他们接纳自己的优势并加以放大,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学会调控情绪、寻求积极正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问题处理模式,不仅要让学生能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更要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精神生活,并最终获得积极正向的心理力量。

2.师生共同成长

初中生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的重要时期,也是自身人格构建、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学的教师来说,也面临着健全自身人格、发挥自己生命价值,在有限的教师生涯获得成就和幸福人生的课题,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为了在实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增进教师的积极心理体悟,我们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积极心理培训和拓展活动。

三、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内容设置

1.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取向

我校的校本课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法为导向,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要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积极情绪的获得,通过完整的团体活动,让学生获得领导力、创造力、勇敢、开放的心智等积极的心理品质。课程的出发点明确指向“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目的明确指向关注学生自身优势,发挥学生个人潜能。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以一个辅导员十个学生的模式进行,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学的过程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体悟和收获,强调心理氛围和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要求淡化“教师”角色意识,发挥“同伴积极效应”,形成辅导员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在课程的评价机制和评价取向上,强调个性积极发展、人格健康发展。

2.课程的内容设置

课程目标: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学会调控情绪、学会寻求积极正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问题处理模式等,能乐观积极面对生活中各种难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两部分内容,一个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卫老师引进的应变力辅导计划,一个是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主的团体活动。

应变力培养包括:小组破冰活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认识个人力量、增强自信、认识RAP模型、保持冷静、自我对话、用更积极的想法面对生活难题、选择积极的问题处理模式、识别和使用自己的支持网络、考虑他人的观点、与他人保持和睦。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包括:领导力、创造力、勇敢、开放的心智、坚持、团队精神、爱与被爱的能力、宽恕和怜悯、自我管理、幽默和乐观、社交智慧等。

四、课程的实施

1.专家指导

利用学校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研究所实验基地校的优势,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卫教授作为心理校本课程开展的指导老师,他在师资培训、课程安排、课程实施、场地选择、教师选择以及课后反馈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2.确定课程实施的教师

从学校教师队伍中选拔出11名兼职心理教师,邀请对心理学有兴趣且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参与进来。

3.组织教师培训

2013年8月20~25日,组织所有参与心理校本课程的老师进行专项培训。

4.确定课程实施的途径

利用学校初一、初二年级校本课程的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每节活动课时长45分钟。

5.确定课程实施的方式

以十个学生一个辅导员的形式进行。活动场地为心理体悟中心,有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

6.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

每学期初,制定该学期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包括师资安排,备课时间地点安排、课后反馈分析会议等。

7.课程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围绕课程开发出与课程配套的相关资源,如教案、活动方案、挂图、活动道具等。我们倡导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和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做好课后反馈收集,及时对课程进行修改和调整。

五、心理校本n程的教学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估有异于其他学科,多数学科可以通过利用标准化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无法进行标准化测试,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而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难评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否受到心理课程的影响。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逐步深入和推广,我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的监察评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辅导员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

一堂心理活动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是否获得心理的成长,可以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心理的开放程度、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学生积极情绪以及积极体验获得的多少进行评估,比如在活动课程中,鼓励每组的十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能参与发言讨论阐述心声,都能积极参与展示,并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积极体验。

2.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问卷调查

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问卷调查,对活动课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调查了解活动课的内容到底能不能帮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体验积极情绪,是否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真正的帮助。

发放问卷5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参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学生,用SPSS2.0进行统计,其结果如表1。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带给自己的影响大部分是积极的,约有9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学习对他们在情绪调节、与朋友家人相处、建立自信心、更好地了解和悦纳自己、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更积极地看待和感受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帮助。

3.学生对课堂的评价

每节课课后,我们会对学生进行访谈,所有校本课程上完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对课堂和辅导老师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用纸条的形式写出内心的真实看法和想法作为课堂反馈的一部分内容。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评价和访谈进行反馈,这也是对学生积极体验的强化。

六、反思与小结

通过此次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实践,我获得以下启示,同时,也是我这次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反思的地方。

首先,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心理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用更完善和客观的方式来评价心理活动课。我此次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调查的方式不同,这是我的一次尝试和创新,还需在问卷内容设置方面进行修正。

其次,校本课程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应该丰富多彩,它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非文本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需要我们加以整合,使之相辅相成。校本课程建设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教师的成长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学校制度、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文化氛围、仪式、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学生和老师舆论导向,以及教师的言行、评价等),它同样具备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等功能。学生心理培养和言行的形成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体验、熏陶、感染。这一点,我们做得尚且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最后,教师观念的转变。很多教师认为心理工作是心理老师的职责,其实心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息息相关,心理校本课程中老师想传达给学生的积极体验,也同时适用于其他科目老师的课堂,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都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同时老师的观念和言行也是学校隐形课程的一方面,因此,如何让老师们拥有积极的体验,掌握与之相关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践是一次尝试和创新,我们对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内容设置,课程的实施和评估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都一一克服,并且对团队活动进行设计和不断修正,通过课后调查和访谈学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将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断修正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篇11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逐步显现,很多地区生源逐年下降,尤其是农村初中小班化现象更为普遍。在这种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学怎样做到保持课堂效率就成为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对小班教学下农村初中学生如何学习物理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射阳县各乡镇初中因生源锐减,加之县城学校的吸

引,使得县城周边农村初中生源流失、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下滑,对各门学科的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优质生源流向县城学校

虽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尤其是最近这几年“三农”政策对于农村的倾斜,农村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一批人生存比较艰难。近几年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都转到了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县城学校,留下来的多数来自困难家庭及一些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其中很大一批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都不算拔尖,只有少数学习基础较好。这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学离开农村初中,去县城上学,极度的失落感导致他们的学习意愿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农村家长多数存在视野狭隘、素质不高的情况,导致在其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误区:

(1)有的家长由于自身的教育程度不高,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家庭辅导,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等学习情况不能实时掌握。(2)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奉行的是“棍棒下面出孝子”,孩子做错了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是打就是骂,这就容易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是恐惧心理,做起事来不敢大胆,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3)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而出去打工,使得孩子在家成为留守儿童,而其监护人往往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对于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对孩子的要求是百依百顺,对于孩子的问题往往第一反应是护短,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当他们在品行、行为、习惯、心理、性格、行事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家长的教育,会使得学生出现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我行我素的性格障碍或者是胆小、自卑、优柔寡断、怕交往的性格特征。(4)有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而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很多事不让孩子做,长期以来容易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性,而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些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实验理论就失去支撑,无法得到应用,严重阻碍了对物理的学习。(5)有的家长经常沉溺于赌博、游玩,平时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使其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

3.教师素养成有待提高

新一轮课改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但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极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一些教师对农村中学前景不看好,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更不要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天只是机械地完成上课任务。他们不认真备课和上课,在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绪也会“传染”给

学生。

4.教学设备闲置

最近几年随着射阳县推进教育现代化,广大农村初中教学设备的配备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实验课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开展不足的情况。教师们不能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单靠理论知识讲解,收效不是很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此外,一些农村学校还存在个别老师从事第二职业,在编不在岗。有的学校教师结构配备不合理,所上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不能发挥教师的特长。一些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状况。

二、思考与对策

面对现状物理学科教学如何破局,使得成绩不仅仅能够稳

定,甚至略有上升就成为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亟须解决的事情。针对以上几点,笔者初步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解决:

1.面对着班级上的30几个甚至20来个人,我们要转变思想,从以前的“抓住几个领头羊,牵着整个羊群走”的思路中跳出来

受教的学生数量少了,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练习。

2.对于这二三十个可以说学习能力不算拔尖的学生,我们要采取各种策略激发其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从初二物理开始的“引言”部分就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新课程初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那么今后的学习过程就不需要老师太操心了。而物理是十分贴近现实的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在一些学生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出乎学生意料的结果,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要客观面对生源流失的现实

学生数量的减少,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鼓励、肯定、赞美会使学生更加自信,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对其所教的课也产生学习的动力。曾经就有这么一位学生说过:“老师,我以前在小学的时候一直没做过班干部,这次老师一下子选我当课代表,我觉得非常兴奋。”而事实上这位学生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其所担任课代表的学科成绩一直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的。

4.鼓励学生多动手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课程,要求学生动手的实验比较多,而很多物理知识只有通过亲手做实验才能更好地加深理解。

5.利用好现有设备

篇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初中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然而,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却越来越高。《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就是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一位名人说过,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态度的形成以及兴趣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地理学学科知识,也包括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应透彻理解地理学的完整体系,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和掌握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此外,教师要做到穿着整洁、得体、大方,语言表达要文明、准确、亲切、生动。教师还必须学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和充实学科体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二、做好课前准备

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除了地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能运用自如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前提,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做好初中地理课前准备,就要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导学案。地理教师要在课前多查阅资料,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取其精华。还要写好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做好课前候课,调节好自身的情绪,暗示学生开始上课。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是一个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者对学习的焦虑,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也能随之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需要设置有效的课堂导入,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且,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并培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乐于和老师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生机勃发、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和课后反思,实现由优质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转变

篇13

物理学是科学进步发展的基础,初中物理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各种问题和现象发生原因,找出解决问题方法。初中物理一直以来都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近些年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并不利理想,甚至出现了“物理学习困难”现象,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表现出了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低、考试成绩低的“三低”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观念,以保障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多数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物理学习困难”现象,很多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了低于正常学习效率以及无法适应物理学习要求的情况。所以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较差,一些学生甚至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愉快、紧张、焦虑、厌学等情绪。任何科目学习中这些负面情绪,都容易使学生形成抵触心理,这十分不利于物理的深入学习[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学习难度大,知识点和概念难以理解,所以学生物理学习信心低下,在学习中总会抱怨物理难学、题目难懂。加之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差,更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终恶性循环造成学生物理考试成绩低,使学生放弃物理学习,所以一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多处于溜号状态,这不仅耽误了自身学习,更给其他学生正常学习造成了干扰,影响了课堂秩序[2]。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之一,对学生一生都有着深远影响,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保障教学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考试成绩。

二、造成初中物理考试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1.物理概念增加物理学习难度

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学好物理概念,物理基本概念是物理基本规律的核心,只有熟练掌握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才能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科学内涵。但物理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复杂繁多,且许多概念晦涩难懂,概念理解和背诵无疑增加了物理学习难度。在考试和学习中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所以在考试中无法有效利用概念正确解题问题。并且这些物理概念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都需要建立在物理学统一结构基础上,往往一个物理概念的成立需要有对应的概念去论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个物理概念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对其他概念的理解。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缺失,便很难跟上课堂节奏,慢慢学生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差,最终失去物理学习信心[3]。另一方面,物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与其他科目融合度较高,尤其是数学知识,因此物理学数学化程度非常高。在实际实验、解题、数据处理、概念表达、定律表述、理论推导中都需要使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大量运算和推导。可以说物理学习必须要有一定数学基础,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低下,多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基础差,这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了很大障碍,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考试成绩较低[4]。

2.物理理论相似性误导学生

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必不可少,很多物理概念和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才能更好的表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规律实验中都具有一定相似性,这就要求学生物理思维要具有一定“模糊性”。但在处理物理问题是却又要求严禁、精准,不能有任何的模糊,因为很多物理理论的成立和适用都有着一定限制条件和范围,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立,这就是科学的严峻性。所以许多学生无法适应物理学校要求,在解题方案考虑时容易忽略次要因素,导致物理规律知识不正确运用,不能有效解决物理问题。因此,所得出的解题结果正确性较差。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考试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3.学生自身因素

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不仅有其他外界因素,还有其自身因素,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文化背景、经济背景都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学习成绩也会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学生品行和学习态度也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如果学生品行不端,上课心不在焉,自然听不懂,成绩低下实属于正常。此外,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对物理考试成绩造成很大影响。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所付出的努力要远远高出不感兴趣的事物。自然学习也不例外如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便会自动主动去探索,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如不感兴趣便很难产生学习动力。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物理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处正常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但实际教学中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由于物理抽象难学,很多学生表现出了不喜欢学习物理的态度。

三、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课考试成绩的策略和思考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物理的推动,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物理更是中考、高考必考科目。但物理学习是一个既复杂又系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细化教学过程,科学展开实验,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物理考试成绩。下面通过几点来详细分析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考试成绩的策略和思考:

1.强化入门基础教学

物理学习必须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只有打好基础,物理学习中才能事半功倍。毫无疑问,好成绩要建立在好基础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多强化学生的入门基础教学。尤其是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教师不应仅是纸上谈兵,空讲理论,照本宣科,应进行实物演示,带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实物展示,将物理概念更加直观表现出来,这样概念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概念运用更加灵活。另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物理学习观念,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物理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加强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物理学习打基础。

2.认真指导,严格要求,保障教学严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一定要严谨到位,不可模棱两可,一定要精确回答学生问题,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如果是课堂上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应在下堂课进行实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明确规定实验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区分操作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素质。实验前一定要先讲解实验后,并在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心得总结,这样既能保障教学严谨性,又能够使学生对一些模糊知识有一个清晰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纪律,避免了实验事物的发生。

3.培养学生物理兴趣

物理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校成绩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利用一些丰富的实验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开课前,严格设计序言,认真设计教案,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开课前进行“三棱镜分解白光”、“纸杯烧开水”等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引起学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物理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物理不仅是考试必考科目,更在生活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想要保障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产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梅玉.浅谈物理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J].湖北现代职业学院,2012,13(11):119-1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