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对于农村初中生物的教学可说困难重重;从师资力量薄弱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来看,急需增强师资力量和加强教育管理,使之促进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从现行的教育体制来看,生物学主要考虑的是高中生物,迫于高中生物有高考的压力,相关部门和学生们几乎很少顾及初中生物,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生物学科,要教好学生,的确要克服很多障碍,希望还是有的。先从学生说起,思想上加以引导,他们眼中的初中生物是门“副科”必须花力气克服掉,任课教师自己先行一步,从备课到上好每一课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本文就摘其笔者多年来教学的积累与生物教学成功的曙光来说,向大家谈及有关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一、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挖掘生物实验教学可行性的潜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将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机械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的余地,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起来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需要各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尝试。在讲述《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这一节的内容中,文中的难点是是消化酶概念的理解,我要求我的学生仿照课本上的消化酶的作用示意图,用圆规和剪刀做出了消化酶图模型,并且在上面标注消化酶和大分子物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们感受到“乐中学,学中乐”。在如讲述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改变,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止的,实际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指导学生做染色体模型,剪好两个大小性状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中间用图钉钉起来,这样可以活动,然后模仿课本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从而是静止变成动态。另一个例子是讲解生物发育中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橡皮泥,课堂上仿照胚胎发育过程的各项变化进行训练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争取农村教学的有限条件,发挥演示教具的立体化和动态化作用,为生物实验教学铺平道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好和热忱产生。”无数实践表明,立体感强、动态化好的教具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格式模板。例如,采用一张葫芦藓的挂图就不如采用一个纸制作的葫芦藓立体模型生动。再如,采用蝗虫头部形态结构图就不如采用活动的蝗虫头部形态结构的分层挂图,或活动的明胶片等教具的教学效果好。这是因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生物模型若据有高度的立体性,学生不仅可以看清并掌握它们的特点,而且可以动手装卸,进一步了解各器官的位置和仔细观察某些器官的内部结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生物模型若具有动态的性质,能清晰的反映生物或其器官的运动原理,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在实验教学内容要花功夫,立足教材,又要超越于教材。
在教学中,不把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上,教师要善于创新,更新和完善教材。要将教材与其它基础学科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科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各类知识和前沿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部分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教师在同一探究内容上给予学生不同的课题。如:在进行“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教学时,让学生尝试制作甜酒、面包、酸奶或泡菜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最后,生物实验也少不了挂图、模型演示的所发挥的作用。虽然,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要次后些,演示实物时,由于实物较少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或因是活动,因而对其形态和内部结构不易清晰感知,但是只要做有心人,课前作充分准备,挂图还是好找,一些模型生物老师还是可以自制。因而在演示实物的同时,最好运用该实物的挂图、模型,使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同一教学内容,如蝗虫、蜘蛛、沙蚕、蜈蚣等。而且还应与讲述、板书相结合,边演示、边讲述、边板书,用文字书写实物上有关生物学各结构名词术语,帮助学生观察,认识实物。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千万勿忘实验教学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采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上述几点要求外,教师还应该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参与生物功课学习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看、听、嗅、触、写等结合起来,激活教学,最大限度地强化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成功的教学会引吭高歌,一路走好。
组稿人:何德光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新课改更加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更易于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现象的认知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如在讲解完一节新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做自我总结,一个学生的总结总会在准确性、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而多一些学生进行总结,也就会是的教学总结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又要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结合生活实际来独立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上耐心求知、善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作业,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定的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又因为这些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的,也就容易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持续得更加长久.
三、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
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只有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学得高效、有实效.在此,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需要教师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大自然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更易于学生感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赢.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素材,然后进行知识问答竞赛.当然,这样的教学要基于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如搜集素材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而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则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参与热情,也就会竞相作答.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课前准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教师的课前准备,另一种为学生的课前准备,这两个准备缺一不可。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准备,如果教师不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就会在课堂中出现含糊不清的讲解,而教师含糊不清的讲解会对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课本内容进行认真的解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准备。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反之,学生会对课堂失去信心,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学生的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预习,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上课前就不知道要学习什么,这样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没有目的,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初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实验,实验前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有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材料的准备。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对实验进行准备,实验教学也就无法顺利和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初中生物课本的教学内容以章节为主,从内容的分布上来看变化较多,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灵活多样。另外,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多变的教学手段也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视听疲劳。比如,在教学显微镜的相关内容时,很多教师会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然后讲解原理,最后才让学生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求知欲也会大大降低。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将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结合到一起,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去认识显微镜的构造,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对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理解这部分内容。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认知事物的效果要比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好得多,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在衔接方面的一些尝试
1.设计梯度合理的内容设计根据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比起小学生思维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抽象的思维虽已有很大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直接作支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学生思维仍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根据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点,遵循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逐步到抽象,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的递度合理的设计。例如,“尿的形成”这个知识点,我是这么设计的:我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组织学生由表及里的观察真实的猪肾脏,形成对肾脏真实完整的宏观认识,再由颜色启发学生猜测肾脏内部形态结构,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展示肾脏中肾单位显微结构,再将肾单位显微结构转换为模式图进入肾单位结构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微观认识。最后利用一个组装游戏强化肾单位结构。完成肾单位结构教学,实现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肾单位中两处毛细血管,根据学过的知识毛细血管利于物质交换,那么血液在流经这两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分析表格资料,通过指导学生横向比较不同结构中液体成分,依次得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及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论。在分析数据的同时,利用自制演示实验(带网眼的小盆过滤大小不同的豆子)帮助学生理解过滤的含义,再通过过滤动画明确血液过滤的成分,用数据原尿180尿液1.5的巨大差异凸显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突破肾单位功能这一重难点,实现从结构到功能的认识过程。通过这样有梯度的内容设计,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把课本当作传授生物学知识的载体,更通过对初中生物课本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获得启迪和教益,提升学生的生物素质。
2.课前准备工作。翻转课堂需要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这是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自主学习的程度关系到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否顺利进行,但教师难以深度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也不能第一时间解答,教师和学生之间由此产生了对知识理解的分歧,因此,很多翻转课堂的实践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实验方法,比如,北京一所中学进行初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然后会接受4~5个的问题检验,看看他们对教材的内容掌握了多少,并且根据检验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讨论。
3.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是一个将知识转为学生能够消化的过程,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学生已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深入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4.结论与评价。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结论与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呢?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除了要求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做出评价外,参与的教师也要互相指导,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讨论,从而提升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
二、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支持系统
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支撑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维系在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支持翻转课堂的进行。
1.在线课堂的实施。在线课堂分为教师上传视频和学生观看视频两部分,教师要上传知识资源,这需要教师专门制作,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学习资料,如初中生物实验的链接、实验练习作业,等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则应学习老师提供的资源并提交作业,由此,翻转课堂才算得以成功开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相应地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进而有效地集中学注意力,带动自身学习积极性,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存在与形成,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非常想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地提高。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早餐进行回忆,回忆自己早餐当中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性,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行解读,并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让学生观察。就这样,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学习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人体消化系统世界的奥秘。
三、传授知识,贴近生活
21世纪是个多变的时代,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及走向都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倡导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的整合,强调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生物与我们的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园、还是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基础。中学生处在求知欲强烈的年龄阶段,如果让他们长时间呆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是没有教学成效的,即使让他们完成练习任务,他们也是为任务而练习,并没有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带领学生走出生物课堂,走进生活,能帮助学生解放自己,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内容外,还要强化生活化探究教学,让生物“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首先,以生活化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与生活相融合的活动中去理解,去体验,在理解与体验的过程中,开拓生活视野,领略生活内涵,从而增加生物知识的积累,学会生物知识的运用。同时,在理解生物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知识的运用,认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懂得用生物知识解答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并把生物知识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明白生物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直观教学,增强体验
生物属于文理综合的课程,如果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粉笔走,长期下去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超限抑制,引发学生排斥心理,降低生物教学成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生物与生活、自然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开展直观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增强学生体验,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更加具体的感受,以便相应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物主要学习生物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植物的组成部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花的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人类的生长发育、器官组成等。
三、农村生物课堂与城市课堂的区别及优势
根据上文提到的初中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我们不免看出,生物的学习不同于陶冶情操的语文、要求计算和理解的数学,生物的学习是在贴近自然的基础上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做出概念的学科。越是贴近自然越是便于生物的学习。农村学生家庭大多以务农为主要收入,许多家庭还兼职养殖业,甚至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跟随家长到田间地头参加农业活动、在茶余饭后喂养鸡鸭猪鹅。这就使得农村学生更加熟悉各种动物和植物,对于它们的形态、体貌、性状更加熟悉。这就大大有利于生物的学习。例如:当学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时同学们就会很快想到很多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豌豆等诸多农作物都是被子植物,他们常年与这些植物打交道,就能够在老师讲述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概念后很快的将这些绿色开花植物与松柏等裸子植物区别开来。根据这些特征,教育工作者们应努力做好农村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生物问题,以提高学生生物成绩。
四、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举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们知道,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即水、光、温度和空气;非生物因素则包括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合作关系等。在设计该章节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列举影响农作物生存的因素。我想大多数接触过农业生产的学生都会列举出水、肥料、病虫害、光照、天气状况、土壤状况等常见原因。在提问多个同学听取不同意见后再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总结。水、肥料、天气状况和土壤原因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为“非生物因素”,总结为“水、光、温度”在为学生补充上空气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影响),而病虫害的发生则归结为“生物因素”这是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由于害虫对农作物有捕食关系,所以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再有同学们都知道大树下种植的农作物往往颗粒无收,这便是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大豆和根瘤菌则是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顾名思义就是有脊椎骨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就是无脊椎骨的动物。农村孩子接触大量的动物,一说到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举例大家就会踊跃发言。猪、鸡鸭鹅、青蛙、老鼠、蛇等都属于脊椎动物;而蝗虫、蚯蚓、蟑螂、蚊子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再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举例进行归类可以得出——昆虫类基本属于无脊椎动物类,而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大多都是脊椎动物,这样不仅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还复习了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
二、初中生物教师不容错过的“播种”契机
1.外出社会实践活动。每所学校都要定期举行外出秋游、春游、社会体验等实践活动。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已经较大,渴望多走出校门,多走入大自然,他们除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心情外,更多的是要了解这美丽的世界,若能在农家乐游玩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区分韭菜和小麦、若能在采摘果实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采摘才能不破坏植物生长、若能在参观动物园之前,生物老师告知孩子们关于进化和分类的基本理论等等,那么孩子们在走入大千世界之前,将会多一份善良的目的、多一份对自然的关爱、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
2.运动会。每所学校都会召开运动会。在运动会前,班主任老师们都会告知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和运动准备要求等等,而班主任们,往往并不都是专业的体育或生物老师。生物老师们,大可利用运动会召开的契机,将生物课程标准中有关动物的运动、常见的救护方式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又能将一些实用的安全救护技能教授给学生,学生因为可能要用到,而更专注的学,这比常规课堂的教学更有时效性,孩子也将会终身受益。因此,根据大环境下孩子的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能更好的体现生物学的重要作用。
3.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生物老师们,若能主动关心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物学有关,也非常需要我们学科的参与。
4.学业考试。脑,是初中生在校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官,学习活动,主要就是依托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因此,如何健康合理用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接受这些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知识时,特别用心,生物学的地位,也将在孩子的心目中得到提升。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也潜移默化深入孩子的心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62-01
一、初中的生物教学现状
初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知识层次以“知其然”为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职业选择或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
而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时可能还存在一些小学学习遗留下的生物学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所拥有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例证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生物学概念)例如,“鲸鱼是鱼”、“无花果无花而结果”“粪便是排泄物”等等错误的认识,这都需要教师明晰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来源,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纠正过来。
摆在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情况则是:初中生物只在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开设,那么学生即使在七、八年级生物学知识学得较好,但经过九年级生物课程空挡的阶段。再加上初中生物以结业考试作为衡量标准,在学生看来能及格就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是理解能力还不强,大部分学生短时间内想掌握知识就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之后的遗忘率显然很高。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再次接触系统化、理论化的生物知识时,若没有初中知识夯实的做铺垫,其中专业、深奥、陌生的词汇使他们徘徊在生物的大门之外不敢进入,这不仅加重了高中生物教师的负担,更加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负担。
二、为何生物学科如此重要却不够受学生重视
我们知道生物作为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人类社会联系紧密,与我们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不够受重视的原因有三:
1、在各科考试中生物学科所占分值并不高。
2、课堂教学时间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3、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视野不能只局限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更应重视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水平,注重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和高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一下是笔者认为对初中生物教学可以改进的几点:
三、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上可改进的几个方面
初中阶段就要有意识的系统化的从培养兴趣和能力、知识体系、课堂活动、实验操作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打好基础,提升能力。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人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同时也通过利用生物学知识来改造自然界。生物在众多学科之中,趣味性及实用性极高。但学生在课堂上却容易走神、睡觉或者做作业的原因就是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从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生物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还不如写写作业来得有用。这里的趣味性并不仅仅指语言上的幽默,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对知识点本身进行二次加工再用于教学。例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在初高中都是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却差异很大。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将抽象的染色体、基因等概念具体化,这里教师就可利用铁丝、耳机线等模型,增加课堂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这么有趣的教学活动怎么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呢?
2、注重核心概念教学,有意识与学生一起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汇总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这些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中理解抽提出这些核心概念。例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个单元中,教学目标设定为“能指认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说出各种部分的名称”和“理解植物由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显然后者强调植物的每一个部位由于其结构不同而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是学生的认知不是只停留于表面的事实性知识,而更深入挖掘生物学现象的本质。核心概念重于理解而非背诵,建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所学到的知识不是单独、分散的,是相互紧密联系,更有利于长久记忆。
3、注意联系人物史、生物史进行教学
例如,学习《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时,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就可以侧重讲解。学生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本身,了解科学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同样重要。而且该阶段学生喜欢听故事,既要讲达尔文的成长,也要说出进化论的成长。一个理论的诞生,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达尔文自身的严谨及前辈们、同伴们的帮助必不可少,这给学生在精神上的鼓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可以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和学习知识本身的主动性。
4、结合高中教材,多设置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吸收是超过我们想象的,初中生物教师应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层次,适当增加课外知识扩充。
总之,初中生物学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不仅要修正小学学习中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又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虽然有许多问题摆在眼前,但初中生物教师要及时了解高中生物学要求,跟进最新的生物学发展,提高自我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多了解、多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初中生物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随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问题,影响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本篇论文旨在对现阶段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关教学策略。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教学问题:
首先,现阶段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僵化,不利于学生课程教学参与程度的提升。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们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往往习惯于采取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生物课程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状况,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绝对核心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一个十分次要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成为教师和课堂的附庸,忽视了学生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同时初中生物课程有着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还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现象的出现,长期发展下去,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会使学生丧失进行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无法使学生养成一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物课程学科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其次,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时,只注重对于学生进行生物课程知识点的讲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生物课程考试成绩。这种传统的应试性的生物学科教学,片面追求学生生物考试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进行生物课程学习时存在着高分低能的情况。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往往只是ρ生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将理论知识的讲授放在一个绝对重要的位置上,而将生物实验教学放在一个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地位,从而使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停留在一个十分浅显并且片面的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产生错误和狭隘的认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和改进,从而对学生今后的生物学科学习和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等等,
这些教学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还会使教师的教学策略得不到及时的改进和调整,使学生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过分依赖于传统生物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教师个人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的提升,使教师的生物课程教学长期处于故步自封的状态,进而影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那么如何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教学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改良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对自身的生物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革,树立起自身的改革意识,提升自身的改革能力,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桎梏,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的实施者,其自身教学素养的高低,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进行调整和解决时,应该从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出发,鼓励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建构,祛除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教学惯性和教学惰性,使教师加强自身的教材研读能力、课堂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使教师能够跟随教育的发展从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出发,将全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组教学、探究式教学法等有效的引入自身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更好的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充分认识到实验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对于生物课程学科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水平。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实验,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对自身所学到的生物学科知识进行验证,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全新的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一讲到底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应该说,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对生物这种重视试验性和探究性的学科是很实用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为班级的每个同学提供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能够促进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落实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
为此,笔者结合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实施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
首先,老师要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心里有数,在开学初老师就可以把本期的教学计划制订出来,并印发给全班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本期要学习的内容,大致了解本学期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编发合适学生的自主学案,在自主导学案中明确要求学生每一课前应该完成的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做到自主学习目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因为,作为初中生,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欠缺,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在老师的安排和相关的引导下进行,当然,一段时间之后,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也可逐步放开。
其次,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最终的评价标准是考试,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的能力,经过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也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高分低能”。的确,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方面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新知识的欲望,才能牢固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在八年级下期的教学内容里有一个单元是学习酒酿的实验内容,由于酒酿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制作酸奶或果酒,于是我就把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资料发给学生,看得出来,学生拿到资料时比较兴奋,有的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制作果酒兴趣较浓厚。学生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制作,由于当时的气温较低,很多同学还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制作过程探究制作要领和规律,有的学生还通过总结写出来小论文在班级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后动手实践,也强化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二、积极拓展课堂空间,结合课外学习,挖掘学生潜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生物学科的知识在课堂外大量存在,在社会上,网络、报刊、图书等有着大量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信息,教师只要适当加以指引和运用,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进行有目的的课外学习,这样既能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又能发掘学生的潜力,还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程设置上的断层
目前,初中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高中在高一下学期、高二、高三开设生物课。由于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初二期末所进行的生物会考(开卷)成绩只作为初中升重点高中的参考。因此,初中个别学校存在着生物课时不足,实验设备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知识的准确性等现象。
2.初中师资力量状况
在吴志华[1]等主编的《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谈到:师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笔者对学生所在学校的初中师资状况,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数据显示:统计学生中原初中生物教师中非生物教育专
业毕业和兼教生物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大,达到27.1%;对初中生物教师上课态度的调查中,上课照本宣科者竟达33.3%,还有6.3%的教师根本不授课。
在中考的压力下,学校安排非生物专业出身的教师应付其所不熟悉的生物教学。而教师上课也只是把考试内容讲完,学生仅在教材上勾出重点;认真点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让课堂
充满趣味性。然而,在急功近利的评价标准的大背景下,学生忙于应付主课,教师的热情也逐渐被消磨殆尽。初中生物教学态度的放松和教学质量的低下给学生升入高中接受新知识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3.生物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地位
初中生物课堂被中考科目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占用很多的达4.2%,而在中考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影响调查中,18%的学生觉得中考对他学习生物的态度影响很大。中考科目教师随意占用生物课时,学生也因为生物不是中考科目而主观意识上对生物不重视,在学生的心目中生物是一门副科,只要在期末检测时临时突击就可以。
初中生物地位低下,导致师生对生物课集体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4.学生生物基础
对学生生物基础的调查统计显示,有35%的学生不知道初中生物知识对其高中生物学习有何影响;几乎64%的学生认为没有生物基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而课外自己补充初中生物知识的人不超过30%。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例如,提前预习新课的学生少之又少,不预习的学生竟达70%以上。另外,不记或不会记课堂笔记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不知道要记录重点和难点,还有一部人认为听课的时候记笔记浪费时间,更有甚者,认为生物是副科,不需要记。
初中生物知识是学生高中生物学习的必备条件,但从以上数据显示,学生的生物基础较差,知识储备不足。另外,由于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同,其知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节。初中生物教材与现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之间不配套,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现象,也给学生的后继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如,高中生物必修Ⅰ(人教版)第一章里提到了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但是哪些具体的生物属于细菌和蓝藻,教材中并没有介绍,因此,高一新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藻”和“菌”字就认为是蓝藻和细菌,就属于原核生物;第二章第二节关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形成,学生没有有机化学及氨基酸的知识基础,往往一节课下来不仅内容讲不完,学生还不理解,碰到习题就更无所适从了。笔者深有感触,本来2课时的内容,笔者花费3课时还达不到教学效
果。所以,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很有必要,也必须引起广大生物学科工作者的重视。
二、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对策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衔接初中生物知识,让老师觉得高中课程很难推进,学生的负担加重。笔者也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在目前这种初高中生物课程现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给老师减轻点负担,
也能让学生也学得轻松一点呢?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管理层面发挥作用
注重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如果只是一线教师个人的事
情,教学上因为要推进新课内容同时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必然使得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很大。而对于刚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间隔一年再学习生物,知识点连接不上,学习中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笔者觉得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初三增设生物课程,起码学生不会因为时间的间隔忘记太多的生物知识。另外,衔接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私事,应该形成规模。管理层可以对初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衔接培训,搭建教师研究和经验
交流的平台。笔者在任教单位从教以来,每学期都要准备一节初高中教师组内公开课,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笔者也从这样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初高中生物知识教授、衔接的经验
和方法。再者,可选取高中生物学科学习所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初中未涉及的内容和初中已学过但因种种原因学生未能达到掌握要求的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再辅以其他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等领域与生物相关的内容,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2]。初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压力,也是机遇与责任。对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从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本学科知识进行安排,让课程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要。
2.生物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学科无论在教法上还是学法上,都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和递进性。
在教法上,初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高中知识由于系统性、抽象性较强,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
发式教学法,辅以直观教学法[3]。对于一些结构性的知识往往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展示帮助学生领会和巩固知识。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器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总结每种细胞器的特点、功能,然后教师仅做好辅助、评价和总结即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增殖的教学,教师则应利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领会、巩固知识。另外,教师要灵活地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为了赶课,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学做到该慢就慢,该快就快。在学法上,初中学生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独立学习,且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增强,很多东西是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的,所以,学生要继续在学习初中生物的热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自然过渡和衔接[3]。另外,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如何预习、上课如何高效听课、课后怎样复习等。
3.生物实验的衔接
初中生物实验多为重复、模仿等方法,而高中实验则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性的培养,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模型建构等,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完成。在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设计及多样化的思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释疑,从而使学生具备批判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家长关注孩子高中—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是一个普遍且长久存在的问题。作为家长,关注学生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孩子步入高中大门做好准备,必然会减轻学生刚进高中时的很多不适应。学生在中考结束后有很长的假期,家长督促孩子在假期阅读初中生物课本,此
时,孩子是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孩子一定会越看书越有趣味,毕竟生物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放假而养成懒散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同时加深了孩子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印象,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73-02
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教育对象和教材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教学。为什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构建“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符合现阶段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只有抓住这两个因素,教学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的教师与教材内容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所以大部分老师的备课中心都放在了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学习上,以研究教材为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老师在研究教材之外,还要深入的研究学生,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以及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准备相应的教学方案。老师的课前对话一般包括以下几点:①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整合在一起;②学习的内容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怎样设置问题的情境以及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④如何组织好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⑤学生在“对话”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老师应该怎么帮助学生进行解决。
二、课前的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
课前的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也就指的是课前预习,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可以在“对话”过程中形成大体的认识和感知、记忆困惑和质疑。有了课前的生本对话,学生在课堂上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新课。老师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一张预习卡片,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完成。比如说,预习卡的制作格式:
三、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对话
在这里,我们就以八年级上册生物“先天和学习行为”这一节课为教学例,详细的进行分析:
1.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
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准备几个小的视频:第一个视频是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掌那么大,眼睛没有睁开。它出生的时候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的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第二个视频是幼小的黑猩猩模仿成年的黑猩猩,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调取白蚁来吃;成年的大猩猩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遇到的问题,香蕉挂在高处,它够不到的时候,就会把几个木箱子堆在一起,爬到木箱子上去抓香蕉。通过这样的视频的播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老师就可以顺其自然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引导。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这时候,老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小袋鼠爬到育婴袋里面去吃奶是谁教给它的呢?是天生就会的吗,还是跟谁学习的?小猩猩一出生就会利用树枝钓取白蚁吃吗?还是跟别人学习的?老师通过这样画龙点睛的引导,可以直接映射主题帮助学生发现“先天和学习行为”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仔细的去思考和交流。
3.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
接下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个对话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围绕着主体来进行。这一节课的主题就是“先天和学习行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先天和学习行为之间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交流和探讨。通过之前预习时查找的资料,来进行相互交流。
4.通过交流的形式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交流、探讨之后,就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以及老师及时的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指导。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上述五个问题详细的进行讨论和研究,让学生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然后经过老师对重点和难点的点拨,从根本上了解到“先天和学习行为”之间的不同之处,并且能够顺利的辨别哪些是先天,哪些是后天学习行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顺利的完成了这一节课程的学习。
四、课后对话
1.老师的课后对话
在这一节课之后,老师要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达到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有哪些;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什么不足或者欠缺;教学方法上创新的应用等等这些问题。对做得好的地方要进行保持和发扬,对这一节课的疏漏之处,要进行探究、反思和剖析,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2.学生的课后对话
生物这一门课是一种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生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学生的课后对话可以如下设计:让学生观察大白菜叶子上的大青虫吃食绿色蔬菜是哪种行为,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对大青虫吃食菜叶进行长期的观察,从而得出结论。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四个方面: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有效的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探究;通过交流的形式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详细论述了初中生物课堂的对话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初中生物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的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