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药行业发展分析

农药行业发展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药行业发展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药行业发展分析

篇1

针对农药行业改革和转型之势,本届经济运行分析会将立足行业发展大背景,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预测,并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50 强企业和品牌产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同时表彰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模块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 新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2. 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发展契机

3. 大数据分析农药进出口及对外贸易情况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市场分析

5. 大数据分析农药品种供需及价格走势

6.“一带一路”沿线农化市场分析及契机

7. 数据分析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态势

8. 市场下行,农化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9. 近年来植保服务模式下的市场分析

10. 农化企业金融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敬请期待!

模块二:榜单

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7 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 强企业榜单;

国内品牌产品销售排行榜单;

最具市场潜力产品榜单。

模块三:优秀表彰

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

2016 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农药》杂志

冠名单位: 虚位以待

联合主办: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 江苏金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蜻蜓农服)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特别协办: 虚位以待

协办单位: 四川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江苏省农药协会

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

重庆渝辉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

三、参会人员

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讯员、统计工作者、产品经理、金融投资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及相关代表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7 年5 月9 日,13:00-20:00

会议时间:2017 年5 月10-11 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19 号)

五、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凡即日起至4 月21 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费、资料费、会期餐饮费等),会员单位20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2300 元/ 人;4 月21 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员单位28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3000 元/ 人。同一单位5 人及以上报名参会1 人免费。

交通费、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 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 户: 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n)下载),并请于4月21 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报名联系方式

会议报名: 王 灿:010-84885067,13488811349,

报表提交: 杨晓玲:010-84885233,13911618976,

咨询合作: 段又生:010-84885035,13691545916,

邮箱:

传真: 010-84885255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 号楼1315 室

篇2

本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将对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015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排行榜和大单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表彰2014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表彰2014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2015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排行榜和大单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

模块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和发展态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新产品和次新产品的登记和进出口分析(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3、中国农药行业大数据深度分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4、我国土地流转进展、农业合作社和大农户现状介绍

5、2014年国内植保市场走势分析

模块二:合同定制行业分析

1、工业4.0时代背景下,中国定制生产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2、农药合同定制企业有望迎来第二波产能转移高峰

模块三:移动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

1、提升管理效率,移动ERP介绍

2、农资电子商务头脑风暴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农药》杂志

支持: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山东省农药研究院、《安徽农药信息》、《世界农药》、《农药市场信息》、《山东农药信息》、《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中国农资》、《农药快讯》、《南方农药》、《精细化工中间体》、《农化市场十日讯》、《农药》、世界农化网

三、参会人员

行业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讯员、统计工作者、金融投资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及相关代表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及行程安排

时间:2015年5月6日报到。会期:5月7日-8日

地点:山东丽天大酒店(山东济南市经一路66号)

酒店总机:0531-82688888

交通路线:济南遥墙机场距离酒店36.6公里;乘坐机场班车,在济南火车站广场汽车站下车,步行约460米。

济南汽车站距离酒店1.1公里;乘坐4路5路35路天桥南下车,步行约50米。

济南西站距离酒店13.2公里;乘坐公交车K156,到济南火车总站下车,步行至酒店。

济南火车站距离酒店0.3公里;步行5分钟到酒店。

济南火车东站距离酒店4.5公里;乘出租车约10分钟。

五、会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

凡即日起至4月25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资料、餐饮、经验交流等)2000元/人,4月25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议费为2500元/人,同一单位5人以上一人免费。会议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 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 户: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n)下载),并请于4月25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联系方式

王灿:010-84885191 13488811349

罗艳:010-84885145 13141231916

吕聪:010-84885035 15810208021

杨晓玲 010-84885233 13911618976

段又生:010-84885035 13691545916

邮箱:

篇3

一、主办: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二、支持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 植保(中国)协会 台湾区植保工业同业公会台北市植保商业同业公会国际常规农药生产商协会 印度农药及制剂制造商协会 乌克兰植保熏蒸协会 土耳其农药生产及进口商协会 印度尼西亚国家农药协会 AGROW

三、大会主题:

“关注发展质量,激发增长动力”。

围绕农药管理新规和“十二五”农药行业发展规划,关注行业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在2013年行业总体利润上涨30%的景气情况下,注重行业发展质量,寻找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会议将聚焦技术创新、清洁生产、责任关怀等热点话题,追踪跨国公司发展战略调整及全球农药市场变幻,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作精彩解读与分析,针对目前国内外农药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广泛讨论。本届展会将积极推动农药生产上下游产业链――原材料供应、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包装设备、农药助剂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促进国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期将举办“第七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颁奖活动,中国农药行业第二批获得HSE认证的企业名单。

四、大会日程安排

1、展览会地点:

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展路1099号)

展期:2014年10月29~31日

布展时间:10月27-28日

2、交流会地点:

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酒店(上海市浦建路38号)

会期:2014年10月28-30日 报到时间:10月27日(08:30至22:00)

五、会务组联系方式

1、展位及广告征订联系人:宋艳 路鹏

电话:010-84885907 84885254

传真:010-84885001 84885907

E-mail:

2、交流会报名联系人:汪苏美 范东升

电话:010-84885920 84885146

传真:010-84885001

E-mail:

3、交流会筹备及论文征集:段又生 齐武 曹承宇

电话:010-84885035 84885146

传真:010-84885255 84885001

E-mail:

篇4

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如何由大变强,关键是我国农药发展之路怎么走。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于2012年2月初。

农药企业要求得发展,创新是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六大公司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以创新为支柱,特别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我国要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走创新之路。当前,我国农药创新已经走上了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的道路。

“膨大剂”事件将农药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百草枯的命运将如何……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农药及其残留等问题在各种媒体上的报道和大众评论甚多,这些问题有许多方面的原因,诸如某些品种自身的缺陷、管理方面、农药使用方面以及公众对农药的认识等等。这些事件都对我国乃至世界农药品种如草甘膦、百草枯等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农业部对于农药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促进行业发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

虫害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最直观、损害严重的灾害,也是我国农民最关注的灾害之一。所以杀虫剂在国内市场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时杀虫剂的生产也是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最关注的一大类产品。2011年,农业部、工信部等五部局联合的“1586号文”提到的22种高毒农药中,有14个品种是杀虫剂和3个针对粮食仓储害虫的熏蒸剂。这些高毒农药品种将逐步被淘汰,将有一批新的品种登上作物保护的舞台,有国内外新开发的,也有国内新仿制的。

2010年我国农药产量(100%有效成分)达到14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约占50%,农药进口量逐年上升。但是,近年来欧美发达地区和国家对农药的限制越来越严,出口门槛不断提高、难度也日益增加。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国内的农药市场份额巨大,正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农化企业抢滩的最主要阵地之一,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开拓国内市场,是农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篇5

我国现有生产生物农药产品的企业260多家,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15%,生物农药制剂年产量近13万吨,年产值约30亿元人民币,分别约占整个农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9%左右。与传统农药相比,整个生物农药市场目前由中小企业分割,高度分散,许多公司往往只有几种产品,甚至只有单一品种,发挥不出多种农药产品及组合的协同作用,极不利于生物农药行业的壮大和规模化发展。

我国取得登记的生物源农药仅90多种,产品总数约2500个。生物农药产品剂型已从不稳定向稳定、单一向多样化、短效向缓释高效性等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天敌昆虫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6大类型,通过多年发展,已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赤霉素、阿维菌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等。

生物农药因其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动植物安全、选择性强、不伤害害虫天敌、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呈现逐步替代化学农药趋势。国务院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农用生物制品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5%降至3%以下,生物农药比例进一步提高。

专家指出,从长久、可持续发展观点来说,生物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力小,必将顺应时代要求而成为主流农药。2012年,跨国公司掀起一轮对生物农药公司的收购潮,拜耳、巴斯夫、先正达等先后花巨资收购生物农药公司。从跨国公司的收购中不难看出,生物农药在整个农药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国际农化巨头纷纷将生物农药纳入发展计划中,巴斯夫提出了要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组合产品来考虑所有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传统生物农药在药效方面不及化学农药,但生物农药也有自己的优势,将生物农药配合化学农药使用必然可以发挥两者的合力,起到超乎寻常的效果。最近业内的新一轮企业并购证明生物农药作为防治有害生物的安全而有效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10年生物农药市场将维持高速增长。

据统计,化学农药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损失每年近70亿美元,农药残留超标是威胁我国当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毒豇豆、毒节瓜、毒韭菜、毒生姜……类似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恐慌性的影响。而低毒生物农药环境兼容性强、残留少、对水土等周边环境的破坏小。破除化学农药污染需要扩大生态农业的份额,关键在于科学制定并实施化学农药减量计划,加速低毒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使用。

农业部今年将大力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每年选择10个省试点实施。业内人士分析,政策的出台主要考虑到农药毒性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而生物农药、低毒高效农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政策给整个低毒生物农药行业带来期待已久的利好,但前景仍将取决于市场推广程度,农民是否广泛接受或将成为生物农药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

专家指出,尽管有政策利好,但低毒生物农药依然面临着市场推广难这个无法回避的老问题。假若生物农药不能化解使用方式、药效等难题,农民接受程度得不到提高,即使有国家补贴,生物农药行业可能仍然难以摆脱困境。政府想尽力支持,配套政策往往没有跟上;企业有技术,却没有能力去引导整个市场;农民嫌生物农药麻烦,在短期利益的吸引下,更倾向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害统统消灭干净,这一直是生物农药推广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

实践证明生物农药的诱惑是巨大的,使用生物农药对农民的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要打破生物农药发展难的瓶颈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各级政府坚持做这个事,让企业、农民都得到实惠。首先,国家对发展生物农药要在政策上给力,要补贴农民,更要补贴产品;其次是各级政府要在行动上给力,特别是植保部门应该把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当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益的分内事来抓,一方面要在普及生物农药的相关知识上下功夫,让生态循环农业的科普知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简化生物农药使用方式,加大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使农民更容易上手;三是生物农药生产企业要在产品研发上给力,不断提高生物农药的性价比,降低农民的用药成本,依靠自身的优势占领市场。

在未来5~10年间,生物农药行业应继续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需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瞄准生物农药领域中世界发展前沿的科学技术,继续加强对生物农药新品种、新类型和新靶标的研发。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跳出产品同质化的陷阱。我国在人造赤眼蜂技术、虫生其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捕食螨生防技术、植物线虫的生防制剂等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应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将技术领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6

一、主办: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二、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化化工科技总院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植保(中国)协会 台湾区植保工业同业公会 台北市植保商业同业公会 印度农药及制剂制造商协会乌克兰植物保护协会 AGROW

三、大会主题:“践行责任关怀、加速转型升级”。

围绕农药管理新规和“十二五”农药行业发展规划,关注行业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聚焦中国农药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清洁生产技术与全面推进责任关怀、追踪跨国公司发展战略调整及全球农药市场现状分析等热点话题,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作精彩报告。此外,大会还将针对目前国内外农药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广泛讨论。本届展会将积极推动农药生产上下游产业链——原材料供应、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包装设备、农药助剂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促进国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同期将举办“第六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评选和颁奖活动;中国农药行业获得HSE认证的企业名单。

四、大会日程安排

1、展会地点: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漕宝路66号)东馆、西馆展期:2013年10月16-18日布展时间:10月14-15日

2、交流会地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

会期:2013年10月16-18日 报到时间:10月15日(08:30至22:00)

五、会务组联系方式

1、展位及广告征订联系人:

路鹏 宋艳 李鹃 郭卫

电话:010-8488525484885907

传真:010-8488500184885907

E-mail: .cn

.cn

2、交流会报名联系人:张慧范东升

电话:010-8488506784885920

传真:010-84885255

E-mail:

3、交流会筹备及论文征集:段又生曹承宇

电话:010-84885035 84885146

传真:010-84885001

E-mail: .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楼919室

篇7

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记者:近年来农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持续低迷。您认为明年市场能否复苏?为什么?

吴朝育:目前,农药行业需求增长缓慢,刚性过剩严重,导致无序同质低效竞争,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这种低迷局面不是一二年可以改变的。一方面是高毒低效产品和落后产能,没有任何复苏的希望;另一方面,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仍能振兴于低迷之上,具备超高效农药、生物农药、农药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型企业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张,成长空间非常广阔。近几年的经验表明,农药企业不能指望病虫害严重暴发提振行业一时性的复苏,摆脱“低迷”走向“复苏”的决定性因素是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环境。

刘忠:农药产能过剩的现状明年仍将继续,供过于求的趋势也将进一步恶化,在种植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无大规模虫害发生的前提下,农药的需求规模很难有大幅上升。因此,整体市场还是很难出现明显复苏。

邹立志:明年农药复苏前景黯淡,目前我国农药业产能的增长大大超出需求增长。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因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是制约农药业复苏的原因。

赖坚强:我认为不容乐观。因为我看不到任何市场复苏的迹象,是种植面积扩大了?农药厂家少了?市场库存少了?……

以核心竞争力应对行业整合

记者:今年行业内出现了很多中小公司挂牌出售却无人接手的情况,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在农药行业整合渐趋激烈的今天,贵公司将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

刘忠:这些企业缺乏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资源、品牌资源或渠道资源。永业近几年还是会致力于植物营养方面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将永业生命素等品牌做成一流产品和一线品牌,继续放大市场规模。未来几年在农药行业必然有所涉足,而且会一直秉承永业传统,致力于作物产能提高和食品安全的产品研发与销售。

吴朝育:农药行业的整合有利于快速做大做强,但销售量上去了,赢利能否同步提升是一个疑问。企业的整合不能停留在产能和产权整合的层次,深层次应当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人才力、管理力、执行力的整合,否则,被整合的企业仍然缺乏内涵式生长的活力。植物龙将致力强固技术创新、营销变革、渠道扩张、产能倍增、三证办理、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高栏港新厂区建设经营支柱要素,形成干大事的战略能力,未来十年将有望维持高速成长。

张勇:农药制造行业要求较高的技术、环保及资金投入。杜邦全球研发中的61%会应用于粮食和农业相关的领域。因此我们会继续加大对农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充分了解中国农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需求,并进一步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在产品开发方面,杜邦公司也在和其他外国公司及国内公司寻求合作机会,拓宽产品的开发速度,实现公司间的优势互补、交流合作来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用丰富的产品服务中国农业的发展。

钟汝基:这个现象很正常,这些企业都是在单纯模仿和复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单纯的生产线,大公司并不需要这些资源。本公司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开源节流,往“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大品牌”的方向发展,并力求开拓更多的项目。

郑先福:在当今行业发展的阶段,企业要想长葆青春应该做到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发展核心、技术服务为重心,做到市场和技术相结合。

李勇:奥迪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依据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广泛、深入、顺畅的销售网络,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丰富的、结构合理的产品线,打造先进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弥华锋:面对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公司将会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和产品操作深度,不断加大植保技术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建立一个研发、生产、销售和植保技术服务提供的综合型企业。

差异化路线或是出路

记者:农药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各企业相互压价,市场恶性竞争加剧,您认为,国内企业要如何做才能避免此类情况的持续发生?

吴朝育:增强技术创新,变革营销模式,从而形成差异化优势,是在同质化市场中取胜的不二法门。

张勇:国内农民对农药的需求是变化的。农药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农民的差异化需求,认真分析未来5-10年农药市场的趋势,通过积极的研发开发特色剂型,摸索安全、环保、省工的使用技术,通过市场战略的调整等有效运营手段,提高自身企业的管理能力。

邹立志:国内企业必须改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整合资源,逐渐由竞争走向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提升管理、技术和生产自动化水平,把产品做精做强,同时促进全行业由小规模、分散化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转变,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整体实力;企业与科研单位要合作,在新剂型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农药先进技术的研发。

李泽芳:企业应当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提升产品品质、完善推广与服务,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进行产品和销售模式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张志辉(江苏剑牌农资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在产品方面要持续创新,不断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不断提升质量性能,在此基础上,创建自己的品牌优势;二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技术服务能力,能够随时随地帮助农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蔡智文:只有一条路:做产品细分市场的龙头老大。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研发、技术、产品、资源优势所在,独辟溪径,寻找到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产品研发方向,在市场细分、需求细分、品种细分上不断做强做大。国内企业要从以前的“求大”转为“求强”,让市场先认知你的优势产品,而后认知你的企业。

未来机遇大于挑战

记者:近年来,高毒农药逐渐被禁用,而高效、低毒、低用量的环保农药将愈来愈受到追捧。您怎么看待这种发展趋势?

刘忠:环保农药的普及无疑是个趋势,但这与无公害农产品在城市的广泛推广和销售情况高度关联,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品流通企业涉足无公害农产品的经营,环保农药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邹立志:低毒高效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农药生产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不容回避的挑战。对适应快、药剂换代符合要求的企业,高毒农药禁用是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契机,同时也意味着无限商机;对反应慢、工艺落后、研发品种不对路的企业,无疑将会被淘汰。

张勇:从长期来看,推动高效、低毒、低用量的环保农药的研发,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也有益于农药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记者: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即将出台,您认为这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吴朝育:新《条例》将会为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对农药行业的产销布局和经营管理将带来长期性的影响。

钟汝基:规范管理是行业大势所趋,可以改善社会对国内农资企业的口碑。最大的影响就是将一些不规范的农资企业淘汰。对规范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篇8

(一)取得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0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 1800多家(规模以上 959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 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 19.2万人。2010年实现现价销售收入 1576亿元,利润129.1亿元,资产总额 1339亿元;农药产量 234.2万吨(折 100%),“十一五”年均增长 15.3%,其中杀虫剂 74.6万吨、杀菌剂 16.6万吨、除草剂 105.5万吨,植物生产调节剂等其它农药品种 37.5万吨;农药出口 61.3万吨,“十一五”年均增长 7.6%;目前,农药销售额超过 10亿元的企业超过 8家,以农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达 18家。

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我国常年生产 260多个原药品种,3000多个制剂品种。从三大类农药品种结构来看,杀虫剂比重不断下降,已从 2005年的 41.8%,降低到 2010年的 31.9%,除草剂和杀菌剂比重已分别由 2005年的 28.6%和 10.1%调整为 2010年的45%和 7.1%,生物农药发展步伐加快。高毒农药削减计划实施顺利,2007年停止生产甲胺磷、久效磷等 5种高毒有机磷品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比重降至 5%。

创制品种比例有所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了科研开发的投入,依托现有国内农药科研力量,创制了 15个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效农药品种,如杀虫剂氯氟醚菊酯,除草剂甲硫醚磺隆、杀菌剂唑菌酯等。“十一五”期间,我国创制品种占常年使用农药比例已由 5%提高至 10%左右。

(二)存在问题

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我国现有农药原药生产企业 500多家,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至今尚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前 10家农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仅为21.9%,销售额 5000万元以下的原药生产企业约占 50%。

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目前我国农药品种仍以仿制为主。绝大多数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品种档次、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薄弱,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在个别产品生产中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工艺参数集中显示、就地或手动遥控。

绿色环保产品少,高毒高残留农药仍未淘汰。目前,适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环保农药品种发展缓慢,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仍占一定比例,特丁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等 20多种高毒农药品种仍需进一步削减和替代。

环境资源问题突出,废弃物缺乏有效处置。农药原药生产未反应的原料和副产物回收率低,废水含盐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一些特殊污染因子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大部分原药生产企业不具备有效处理特殊污染物的能力。制剂中含有毒有机溶剂的品种仍较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尚未全面开展。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是我国农药行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的原药及制剂生产能力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技术、管理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农药品种的质量档次与环保标准。发达国家继续保持在农药创制领域的优势地位,产品、技术、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随着《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等国际公约的推进实施,安全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对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看,农药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小于普通化工产品,主要与气候、耕作方式影响下发生的病虫害直接相关。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农业将持续发展,农业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加,农药的刚性需求态势将会持续。同时,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保法规将日益严格,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门槛将不断提高,农药生产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加快转变农药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为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农药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药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产业组织结构。到 2015年,销售额在 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 5家以上,销售额在 1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 20家。前 20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占总产量的 50%以上。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50%以上,培育 2-3个销售额超过 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产品结构。到 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的 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 5%降至 3%以下。生物农药比例进一步提高。

科技创新。农药创制体系和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 GLP(优良实验室规范)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实现数据国际互认。到 2015年,农药创制品种累计达到 50个以上,大型和科技型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 2%以上。农药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大型企业主导产品的生产实现连续化、自动化。

环境资源。到 2015年,特殊污染物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三废”排放量进一步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以上。农药产品收率提高 2%-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 30%。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大幅度减少农药生产企业数量,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

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原药生产企业新布点,新建农药原药企业向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或化工集中区聚集,制剂加工向交通便捷、靠近市场的地区转移,重要水源地、城市近郊等环境敏感地区的现有农药原药企业逐步实施搬迁入园。根据市场、资源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条件,在全国形成 3-5个生产企业集中、规模适度、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农药特色明显的化工园区。

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品种,包括常发性、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适应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等;积极发展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等;鼓励发展生物农药。大力推动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鼓励开发节约型、环保型包装材料。

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对环境高风险农药替代、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发展、高浓度含磷、含盐等废水治理等技术改造,加快实现大型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连续化、自动化,提高农药生产本质安全水平。限期分批淘汰和禁用 22种高毒农药,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落后农药产品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

提升农化服务水平。鼓励大型农药企业以生产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加强质量专业人员培养,着力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 提高农化服务水平,规范农药使用行为,逐步建立从农药生产到使用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支撑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农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具有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农药的创制开发力度。加大重要农药中间体和专用助剂的开发。重点开发吡啶及其衍生物定向氯化、氟化技术,羧酸盐系列农用专用助剂,农药生产三废处理技术,废弃农药包装瓶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加强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

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加大农药“三废”治理技术和设备开发力度,提高杂环类等特殊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含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开发和推广水基化等剂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药原辅材料回收利用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

各有关地区工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依据本规划组织制定本地区农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备案建设项目,并加强对本地区农药生产的监督管理。

(二)提高农药行业准入门槛

按照本规划、《农药产业政策》及《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制定《农药工业限制和淘汰的产品、技术和装备目录》,不断提高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新增农药厂点和盲目新增产能,建立和完善促进兼并重组及农药企业退出机制,对未达到准入条件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产)。

(三)建立健全农药产品标准规范

加快制修订农药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农药产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农药生产在工艺和装备、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四)加强行业运行监测

密切跟踪农药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运行分析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农药核准、延续核准、产品登记和生产许可信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农药打假工作。

篇9

【关键词】兽药 发展现状 畜牧 趋势

自1992年至今,我国畜牧业的持续性发展带动了诸如兽药业、饲料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兽药产业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兽药厂1800余家,近几年来的年产值均保持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是,作为一个世界畜牧养殖业大国,目前兽药行业的现状与之极不相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需求。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要有大的提高和持续性发展,除了注重动物品种改良、加强管理、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外,加强兽药的研究与对发,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兽药业的落后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兽药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2014年行业统计,我国兽药生产企业1809家,从业人员约16.46万人,兽药经营企业10余万家,兽药年产值439.55亿元,销售额406.76亿元,毛利127.33亿元,平均毛利率31.3%。兽药企业中,化药(中药)企业1524家,年产值325.18亿元,销售额302.98亿元,毛利67.23亿元,平均毛利率为22.19%,从业人员14.45万人。

二、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化药企业研发成本投入少,占全年销售额3%-6%,因此导致以仿制药为主,近十年没有一类化药新兽药上市。兽药剂型和制剂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严重同质化。具体如下:

1.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不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兽药的问题依然存在,不按照兽药gmp要求生产、地下窝点非法生产和假冒伪造文号生产的现象屡禁不止。无证经营、网络非法经营及恶意销售假劣兽药的现象仍然存在;大部分经营食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少或没有科学管理和号业技术人员:养殖环节盲目用药、滥用兽药,甚至非法使用禁用药物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

2.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新药不新,目前,我国兽用化学药品的新药开发还是以仿制为主,自主创新的很少。2006~2005年核发的化药类一类新药证书只有2个、中药类3个。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企业研发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强。

3.国际兽药巨头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凸显

数目众多的国内企业只能在日趋薄利的中低端市场“搏杀”,高端市场、种畜禽市场、大规模养殖场使用的兽药产品,尤其是生物制品甚至包括益生菌制品多以国外企业为主,可见国际兽药巨头的进入是对民族兽药行业的严峻挑战。

4.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动大,职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兽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管理粗放,重销售、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其中尤以销售、技术人员的流动最为突出。兽药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张导致就业市场“需大于供”的形成,滋生了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缺失、兼职成风。

5.营销同质化、创新能力低

目前在国内兽药行业占主导地位的营销模式是从2001年在行业中开始出现的,以“业务+技术”为主的营销模式,也称为“兽药技术营销模式”。此模式为推动兽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没有行业壁垒,很快就被全行业模仿,使兽药企业的营销模式几乎惊人的一致。近几年来,有部分兽药企业尝试过一些新的营销模式,如“深度营销模式”但失败的多,成功的少,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能够超越技术营销模式。

三、我国兽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兼并、重组、整合渐行渐近

我国的兽药企业总体上以中型为主,生药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坚力量,化药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产业集中度的角度来看,生药企业的CR10指标(CR为产业集中度的指标,CR10为销售前十名企业销售额占该类行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50.95%,集中度较高,竞争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之间。我国化企业众多,中小型企业占到厂商总数的90%左右,2013年化药制剂企业销售集中度指标CR10为21.21%,未来兼并重组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会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积极进行产业布局,覆盖原料、兽药制剂、生物制品等整个产业链。

2.加强药剂学的基础研究,大力开发兽药新制剂

据资料说明,开发一个药物新剂型一般只需100―300万美元(仅为创制新药费用的1%),将一个控释制剂推上市场平均只花3~5年(为创新药的1/3~1/2),并且对于用高技术研制的新剂型美国仍列为新化学实体类,享受同等的专利保护期,这要求我国医药和兽药行业从总体战略上重视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3.科技创新,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反思过去的失与得,谁能在研发工作上取得先机,谁就会在兽药行业领军企业之战中率先突围。用心为养殖行业发展保驾护航,想养殖企业之所想,急养殖企业之所急,吸纳或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秀科研人才,学习借鉴其它领域和国外先进经验,争取政府支持,研制新产品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4.品牌战略是兽药企业发展的出路

养殖企业在纷繁杂乱的兽药企业和产品面前,消费时没有方向、没有标准,凭运气只能误打误撞。这种局面既不利于兽药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养殖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兽药行业急需有品牌企业出现,急需品牌企业指引行业方向。

四、总结

总之,我国要发展兽药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个企业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密切关注兽药行业的发展动态,探索出符合自身的、符合兽药行情的、属于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品牌之路。

参考文献:

篇10

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现状

虽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目前中国在中医药产业达到的总产值却大多依靠中药材以及基础的粗加工和制作,而非经过研究开发并且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此外,即使是基本的药材也会有金属含量超标的质量问题,例如四川有味药材出口德国,经德国检验6次均不合格,被销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是因为药材种植基地躲在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例如四川、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相对东部发达地区,缺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种植方式,仅仅依靠农药维持药材日常的生长,所以会造成很打的质量问题。我国的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就决定了不能投入份额相当的研发经费,致使我们的一些中成药都是基本的加工制作,科技含量低。如此一来,竞争必然也是打价格战,伤己伤敌。二、专利权意识薄弱。由于我国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是一个人治国家,常常会有法力之外还有人情的一贯想法,于是我们大家的法律意识薄弱,遇到事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某些国家钻了空子,抢先注册我们国家固有的经典古方。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经十分注重我国的古方开发,并且成功开发出救心丸并且返销我国。近十年来,境外在我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数量达到中医药专利申请总量的10%以上,其中日本、美国和韩国申请量最多,中药这种国宝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三、由于中医药的无序开发导致中医药的持续发展已成问题。过度开发,没有有效保护,导致我国珍贵的中医药资源导致急剧减少。植物草药甘草产量从建国以来急剧减少。动物资源黑熊取胆液问题近来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黑熊就是被禁锢在跟自己身体大小相当的笼子里,身体伤口处也严重发炎,被这样利用过的黑熊他们何去何从?四、对于中医药的系统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有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我国中医人员只有西医人员的五分之一,中医院数目只有西医院数目的四分之一,中医院在校生只有西医院在校生的五分之一,我国高水平的中医大夫屈指可数。同西医相比,中医处于萎缩状态。

二、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值空间。现在人们渐渐萌生养生意识,在疾病未出现时积极预防疾病。中药与西药相比,有着更健康的理念,所以无论是亚健康的人群、对保健品有需要的人群以及病患,对中药产品都有着巨大的需求。美国医疗卫生产业占美国GDP产值的百分之十七左右,而我国目前只占百分之五左右,所以医疗卫生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相应的给予了西医和中医巨大的生长空间。此外,甘草原料价格一公斤六元,加工成“甘草酸”就是上万元:红豆杉种植成本每克十六元,制成高效药物“紫杉醇”就上升为六万元等等,所以巨大的升值空间也吸引了很多商家的眼球。二、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行业发展已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计划。国务院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的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和重要的保证。三、中医药的发展与我国的医改政策不谋而合。如今,医院还是各种排队挂号,排队就医,在我国医疗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患需要。即便能满足需要,昂贵的检查费用大部分人还是难以支付,尤其是目前仍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令人欣慰的是,广大农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医改是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中医药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在西医未进入中国以前,中华儿女都是靠着草药治病的,可以这样讲,现在的经济绝对不会比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差,当然百姓肯定也会更富有,那个时候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中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发展中医药,让我们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

三、针对我国中医药现状及机遇给予一点建议

一、中医药产业化。主要是针对种植和中成药企业。单一的种植户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只能采取基本的种植管理技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进行规模化的种植管理,由国家统一因地制宜的传授种植技术,并且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合格检验然后才给予出口合格证明。对于药企,把中小企业合并,使其研发资金集中,更快的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缓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未重视各种新型中成药的研制。二、国人的法律意识薄弱,我们需要普及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企业明确自己的专利权,防止类似唯冠公司和苹果公司的专利之争。我国经典的中药药方的专利注册,保护的不仅仅是药企的利益,更多的是保护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三、合理开发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四、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中医药产业,关键在人才。上文已经提到,我国中医药人才数目只占西医人数的五分之一,中医呈现相对萎缩状态。我们要推进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引进工程,尽快开发人力资源,按照需求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中医药研发、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人才,来支撑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此外,优化我国中医药领域环境,只有种的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

参考文献:

[1]尚秀花,试论医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3

[2]杨蒙莺,我国医药行业投资机会浅析[J],当代财经,2003

篇11

【关键词】:越南医药市场,中药产品,中国制药企业。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market

Chen De Ying, Qiu Jia Xu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arke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Key words】: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market,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duct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1 。 越南医药市场

虽然医药行业在两年内受到全球经济放缓,越南的制药工业还可以增长12%- 15%,在2009至2011年期间.

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在中 - 低之间,刚刚超过52%企业有资格生产药品。国内生产药物大多是通用的,没有价值,只能满足50%国内医药需求。原料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印度,使得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汇率困境。技术水平不高而人力资源水平偏低,阻碍提高国内制药业生产的规模。

近些年来,经济 - 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费用高,消费逐年增加。随着人口和儿童的优势,越南对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潜在市场,以及跨国公司。因此,这些公司面临从国外的激烈竞争对手,尤其当国内医药企业的保护期后加盟世贸组织已经不多(在入世后5年)。

1.1 影响国内医药行业的宏观因素

1. 经济:制药行业遭受最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越南的经济在多年持续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全球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有强大影响力,尤其是进出口加工工业,银行,房地产等。高通胀,更多的投资和消费者持谨慎态度。这使得该行业的发展更加困难。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是最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这是其中之一为人民的必要品。

2. 文化 - 社会: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得到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对药物的开发。

在越南大多数人民都集中在农村,生活水平往往低下,高需求的便宜药品,这条件是越南制药企业开放市场有利的条件。此外,越南的消费者生活越来越改善,健康状况越来越有关注,因为药品具有高度的需要,以确保健康。

3. 国家政策:医药行业须受严格政府控制

医药行业受到强烈的管理状态。政府已颁布许多法律文献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包括有关的文献,无论国家对药品的广告政策,国家药品价格的管理层,药品经营状况,药物管理名单上有特殊的控制,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检测设备... ...

商业生产不符合GMP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GMP)的建议,出口业务药品与存储系统不符合GSP将不得不停止生产和进口。还有,如GLP法规“好练习室实验疫苗和生物制品,“GDP”良好的分配药物,“GPP”良好的管理做法药店。只符合新标准的企业才能经营与发展。这些规则将助于越南零售药店合并或收购,促进当地企业所提高,重点在深度开发,对跨国公司竞争。

1.2 制药行业在越南的位置

越南的制药业在新的发展中 - 低。支出的医疗标准占GDP的1.6%(2010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越南制药业在发展中世界。越南已经取得国内医药行业,但进口原料居多,所以可以说,客观地来看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以中- 低。像周边国家,越南医药行业属贫困状态。健康保险是不够的,所以患者应支付的药物比他们的需求量多,这已经阻碍了市场的增长。因此,直到2010年,越南卫生支出仅占1.6%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医药产品,说明药品行业的投资大幅上升。大部分制药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销售产量增加和部分从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使国内企业有能力继续投资与改善生产能力。

1.3 企业标准数量

根据WTO的承诺,在2010年结束越南的制药业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质量标准(GMP - WHO),期限到后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强制停止生产。截至2009年年底期间,有52%的制药公司(包括西药和传统医药)来实现GMP- WHO标准,包括实现GLP和GSP标准的企业,分别为51%和63%。事实上,近三年来越南企业才刚开始关注这些标准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正在加强竞争力为生存与发展。

传统医药是越南的优势之一。由越南国家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药品材料获得人们的欢迎。卫生部已发出2000种药品制剂的注册号码在市场上流通。

但现在传统医药不受监督,与安全食品问题密切有差距。种植药材容易滥用农药。因此,应有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药材种植和加工期间。

2 。 越南中药市场

从上边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2年-2010年期间,中国中药企业出口越南市场不断增长。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2.1 越南民众具有厚重的中药需求,市场基础厚实

经过中越两国医生的长期不断努力,中医药在传入越南的同时,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结合越南当地的病情特点和环境条件,吸取当地民间的用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越南传统医药――中医药体系(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称为北药,有别于西医、西药及传统中医药, 越南地产药材)。越南传统中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越两国交往和相互学习的历史,伴随越南民族的兴旺发展走过数千年。时至今日,用中药治病,仍然是不少越南民众的首选。

2.2 越南政府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法,越南传统中药被排斥于官方组织之外,传统医药学校被迫关闭,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发展。越南独立后,政府结合越南的具体实际,提出“医学必须建立在科学、民族、大众3个原则的基础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在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先后建立了各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协会,比较著名的有河内民族医药研究院。越南的中医药教育主要集中在全国6所医学院校中进行,还有部分国立和省立机构开设长期的中医药课程,至目前为止,越南已培养并取得国家卫生部承认的各级传统医药技术人员(包括研究生、医师、医助、药剂师)2万余名,加上经过短期培训进修的医务人员及医士,超过3万人。在越南的医院中, 大都设有中医部,使用中药治病,特别是近些年来,越南政府进一步开放越南医疗市场,在城乡出现了大量中医诊所和药店,推动了中药市场快速向前发展。

3.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越南医药市场的基本情况,在此特别关注越南中药市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强,中国制药企业对越南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双边贸易关系也将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言实:中医药开拓越南市场,医药导报,中药报, 2009(08期):25-26

[2] 严冰:越南医药市场值得关注,医药经济报,2008-07-01:37-38

篇12

据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理事长揭玉斌介绍,由于医药中间体不受专利保护限制,其市场和应川前景普遍看好,而且全球化的产业转移也推动了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06~2011年,我国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行业产值由1283亿元增长到3082亿元左右,年均增率达到19%;原料药及中间体企业达到5000家:企业逐步向园区化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等;中间体企业也由单纯的国有企业发展转变成了国有、民营、外资三分天下的局面。

除了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和染料中间体行业在近几年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悉,截至2011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的化学农药生产企业有774家,可生产300多种原药;已生产的农药中间体品种达800多种,产量近300万吨。我国农药工业已建立起从原药生产、中间体配套到制剂加工在内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伴随着我国染料大国地位的形成,染料中间体行业也发展迅速。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可生产的染料品种约有2000个,常年生产的染料有800多个品种,中间体产量约为60万吨。此外,由于我国染料中间体的质量良好、价格低廉,已在欧美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产品出口到世界上约30个国家和地区。从品种上看,我国每年出口染料中间体近160种,其中以苯系及萘系品种居多,分别占50%和26%,葸醌及杂环系中间体则分别约占14%和10%。从出口量看,我国每年染料中间体的出口量超过10万吨,其中量最大的是苯系中间体。

然而,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国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行业在近几年虽然规模在扩人,整体盈利水平却呈下降趋势。

揭玉斌表示:“随着上游化工原料价格波动和医药价格政策对下游医约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我国医药中间体的平均毛利率整体走低,由2002年的14%下降到2011年的11%左右,特别是对于那些老白姓常用药品,生产企业比较多、供应充足、企业竞相压价等因素也是致使医药中间体行业利润率下滑的重要原因;在农药中间体行业,利润水平虽然整体较高,但2008年以后也一直呈稳中有降趋势,基本维持在13%左右;我国染料中间体行业则受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行业毛利率从2010年的12.8%下降到2011年的11.2%。”

从农药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企业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河北宏远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医药中间体。该公司市场部经理陈志新表示:“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出口增速放缓。这导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需求不足,部分企业效益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润率较去年同比下降了10%。”

苏州雅本化学公司市场部经理龙泽也表示:“农药中间体企业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基础化学原料,企业的议价能力比较低。我们企业部分产品采用了委托加工的方式。此外受人工成本及水电费上升、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好等因素影响,我们公司农药中间体盈利能力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毛利率由去年的42%下滑到31%,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去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将提高到45%以上,进入精细化工大国与强国之列。作为精细化工发展重要支撑的中间体行业发展现状如何?能否跟上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脚步?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产品附加值低 品种结构单一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精细化工中间体行业目前这种只见规模长、不见利润增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这个行业存在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以及企业竞争激烈等比较突出的问题。

“目前国内生产精细化工中间体产品的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国内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形成规模经济的企业屈指可数,大工业、大集团精细化工企业更少。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行,在产品开发中的投入也很有限。其次,企业的产品结构趋同,低端产品居多,附加值不高。目前国内厂家的低水平建设比较严重,结果导致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开工率严重不足,企业竟相压价,经济效益下滑。”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处长文剑表示。

“特别是在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这类问题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数量多达5000家,但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其产品供应也比较分散,市场竞争激烈。”揭玉斌说。

一家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经理也表示:“当前,国内外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很不好,特别是随着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这么多企业都想要生存,就必须打价格战,竞争非常激烈。”

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技术总监胡笑形表示:“目前,我国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大部分为农药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只有几十家,行业面临着资源重新配置等问题,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另外,目前我国农药中间体多为大宗、附加值低的产品,而高附加值的如含氟农约中间体产品等大部分还需要进口。”

同时,揭玉斌指出:“我国染料中间体企业一方面在生产技术上还不够先进,磺化、硝化、还原等单元反应主要采用传统工艺,生产过程也多采用人工或半机械化操作,与欧美等国产品相比,在质量指标和可用性方面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基地,但目前企业仍以生产酞菁酮、乙酰苯胺类等附加值低的染料中间体为主,生产高附加值染料中间体的还较少。因此,与国外染料中间体企业相比,国内企业还缺少竞争力。

重视市场分析 向高端化发展

面对精细化工中间体行业方方面面的问题,接受采访的专家们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揭玉斌表示:“精细化工不同中间体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应对上也会有所区别。我认为今后我国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产品类型由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产品向精细型的高端产品转变,不断向下游供应链延伸和转移,逐步增强深加工能力;二是抓住‘重磅炸弹’级药物专利逐渐到期的机遇,发展仿制药;三是鼓励兴建千克级的生产装置,今天的千克级订货很有可能是明日的大市场。此外,国内企业还应积极获取国际认证,这样才能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医药市场。”

对于农药中间体行业,揭玉斌则建议,为了使农药中间体市场行为适应我国农药发展要求、农药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并缩短与国外农药工业的差距,农药中间体企业未来应将含杂环的农药中间体、含杂环的高效杀虫剂的中间体、含杂环的高效杀菌剂的中间体、含杂环的除草剂的中间体、含氟的农药中间体、手性中间体等列为重点发展产品。

篇13

已初步形成了国内规模较大的农药、兽药产业示范基地。鉴于农用药物(农药、兽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学专业相关技术人才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极其缺乏,急需既懂得药学知识,又能与农业行业结合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基于山东省强大的药学行业背景和用人需求,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开设了围绕农业产业、具有农用特色的药学专业。历经几年的努力,已经为当地农用企业输出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人缺乏的紧张局面,也为学校开设的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农用特色的应用型药学专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同时,高等院校针对区域性和行业性发展需求,让高校老师加入到制药企业的生产队伍中,既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加强学校在企业产业服务中的影响力,真正做到特色产学研结合。

2农用人才培养规格必须具有行业的特色性

目前,社会主义新型农用药学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而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存在在于具有高质量特色地培养复合应用型药学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准确合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定位的重点,作者认为,高等院校办学定位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高校资源配置和目标定位的宗旨是人才培养。社会人才需求类型是人才规格定位的依据。药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符合行业的适应性,培养满足农用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根据行业特色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用企业需求。单位定向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与以农药、兽药企业针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定向培养订单,通过“针对型”方式在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培养的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新型合作培养模式。这样既能真正做到高等院校、企事业及学生三方利益的共赢,又可以为地方高等院校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使院校准确定位,根据地方农药、兽药行业的市场需要把握办学方向,调整招生培养目标,使专业设置更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使学生学到适合行业发展的真本事,练出真实本领,充实社会生产、科研第一线,为社会主义农用药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突出强调提升应用型人才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药学专业的最根本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工程师。在推动“农用”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处理好3个重要的关系,突出强调技术能力或专业应用能力。(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在有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基础上,高校要针对行业进行调查和研究,把握企业与农业亟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类型以及人才供求的现状、动态和趋势,并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关专业。(2)要突出实践与理论的关联性: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强调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实践性培养。(3)专业应用于技术能力培养:在确保学生毕业及就业的同时,学校要综合考虑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技术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具备药学专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

4农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拓展和课程融合贯穿

兽药和农药是与农村发展极其相关的专业,在“农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把培养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作为拓展、课程融合贯穿势在必行,而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培养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应用、科研和交流综合能力为宗旨;通过验证已有的结论,大胆验证自己的假设和设想,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技术能力;实践教学内容应包含学生独自进行设计、操作及结果讨论,使学生同时具备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操作技能和独立选择、应用软件并分析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知道如何去解决;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是同时采用与社会、科研、企业三者共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大胆改革,例如:药学实验内容,在开设学生理论必备基础、技术和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的同时,加大开设综合性实验、实战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内心有成就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技术创造的热情;专业实践培养,设立及加强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切实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在实践中应用理论进行再创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针对性地将能力训练作为培养的重心。

5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重视教材改革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培养“农用”药学复合应用型新型人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学校需要大量的“一专多能”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旨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通过邀请企业和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还可直接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在制药相关方面有成就并有较高学识素养和社会经验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突出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要解决学生“眼高手低,学不致用”的问题,就必须重视教材改革,及时跟踪迅猛发展的药学技术,使教学改革与创新立足于完善知识系统,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在发挥教师辅导作用的同时,学校教师可根据往届学生实习实际编写学生实习参考书,并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习期间、实习地开设一门有针对性的选修课,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可以采用老师讲一部分课,同时聘请企业的一些实践人员参与课程讲授。这样学生实习开始后既能看到企业实体,又有参考资料,又有实战实训,从而加快学生理解生产的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实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实习中学生根据实习参考用书,通过深入的了解,使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实习参考书还要有企业专业性内容,例如企业车间布置、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等,使学生对企业社会化生产有较全面的认识。

企业实习的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环境和场地上都存在较大变化。因此,要保证实习质量,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同时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兼、专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建立“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对于培养“农用”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挥高等院校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培养实习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会独立生活等,要求他们具备自主能力。教师教学要避免传统教学方式,转而根据教学实践内容,灵活运用当前流行的互动式、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热情。在学生实践方面,要优化实验项目与创新型内容,做到实验教学向实验设计方向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的“农用”应用型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