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档案管理创新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信息化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模式上仍以纸质档案记录为主,手工检索造成了档案材料更新速度慢、整理归纳周期长、编制检索工具求“多”不求“精”,管理科学化水平低下,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档案管理资金短缺,硬件设备和技术落后,档案现代化的基础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将原本地位重要的档案管理部门变得犹如鸡肋,档案工作的创新日显紧迫。信息化、人性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主管部门在管理手段、管理方式上区别于传统档案管理,突破人工整理档案的局限,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二、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管理方式需要创新。不管是所属基层人员还是各层次领导都有查阅档案的需要,因此,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做到分类明晰,方式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信息化平台还是纸质档案包括实物档案等都有各自的特性与优势,多样化的选择能使工作人员在查阅过程中有的放矢,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明晰分类也便于快速找到利用者所需的资料,实现档案管理的系统化。
2.扩大档案资料收藏和管理范围。除了传统的纸质资料、实物资料之外,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对电子形式的档案资料也要加以收集储藏。档案管理范围扩大之后,能更加仔细准确地记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切动态,通过编研形成有效的、系统的事业数据分析,不仅能弥补纸质与实物资料的漏洞,完善档案,同时也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丰富详实的资料库,为档案利用者运用档案筹谋发展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3.将档案工作正式列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计划。将档案工作正式列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计划,是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与承认,不仅能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对实际工作的执行也大有益处。同时,还能使员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档案工作中遇到问题与困难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对于发挥工作人员的个体智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有着积极作用。
三、在新时期中对于档案管理创新的建议
1.对思想观念进行创新。对于管理观念进行的创新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只有对观念进行创新,才能真正的实现对于管理的创新及服务的创新。假如档案的工作人员自身就没有创新意识,即使有一流的档案管理设施,也不能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息资源服务。档案的工作人员需要树立起依靠科技进步及科学的管理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创新意识,真正的改变传统档案管理中的重管理而轻利用的这种思想观念,实现对档案的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的服务转变,把封闭式的服务转化变为开放式的服务,使档案工作能够更好的为经济的建设、教学的科研、编史修志来进行服务。
2.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物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对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创新性的思维,并且拥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懂得更多的信息技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正确的运用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敢于开拓,提出新方案,创新新理论,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灵活性、潜在性,不断的为教学、科研、编史修志等各个行业服务。
3.理论知识的创新。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模式,应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高效。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科学观念和工作态度,正确掌握和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在新的领域中探讨、创新,让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与现在的科学信息方法相结合,在保证档案记载原始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在遵守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局面。
4.服务手段的创新。要不断完善服务手段,用创新服务来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既不能完全脱离老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又要逐渐引导档案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新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增强档案管理的质量,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物畅其流。通过档案管理的多样化、现代化,来满足档案管理全方位的需求。
现我院档案管理工作正向着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健康发展。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加强硬件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建立档案工作网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根本,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所以,为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能更好地为医疗卫生改革和医院事业发展服务,必须重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充实和培养,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为领导和各项事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围绕医院经营和管理涉及的临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为医务人员、患者乃至社会公众服务。
1.以科技档案促进医院科研发展
医院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更新突飞猛进,而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直到今天还有许多疑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就要求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在医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探索,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科技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资源,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挖掘科技档案中蕴藏的科技信息,使之成为科研立项、实施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医院“科技兴院、科教兴院”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充分利用科技档案,开发、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度,通过对医学科技资料的学术交流,达到推广应用和服务大众的目的。
2.以病历档案促进医疗质量
病历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也是评价和衡量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与其他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的是,病历档案工作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疾病防治和身体健康,病历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率高、时间性、实用率强,它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收集、整理、组卷、登记、分类、编目、编码、排号、贮存和档案的检索、利用等工作,把病案中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分析,及时准确的向医院领导、科室医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查阅利用包括医院感染、新农合、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公检法、计划生育、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伤残事故民事案件、疑难病例转院会诊病历复印件等。为医院领导加强业务管理、业务建设的决策,科室医务人员总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控工作提供依据,在强化医院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以设备档案促进技术质量
医疗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为医院全面、准确地了解设备购置使用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查考凭证,也为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设备档案在大型仪器的引进和维护中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充分利用设备档案考查、论证医院大中型仪器设备,了解设备使用频率、使用寿命,做好预测服务,为购置设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避免资源浪费,是加强医院宏观调控、保障医疗技术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也是促进医疗技术质量乃至医院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4.以人事档案促进人才选拔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倍受重视,由于干部人事档案真实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是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此外,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的调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检索系统,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以保证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1.模式创新
目前,医院档案室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挂靠行办之下的非独立机构,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档案室从行办分离出来,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将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注重医院的未来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样才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到位,才能实现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医院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2.思路创新
2.1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的状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社会和医院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把档案管理的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2.2管理方式创新。通常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室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3人才资源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提升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3.手段创新
长期以来,医院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利用手段是手工的,严重阻碍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程度。因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医院工作结合起来,为医疗、科研服务,使医院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
4.实践创新
4.1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院内宣传,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医院档案工作推向新层次、新台阶。
4.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档案利用率。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以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4.3制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在工作中学习成长。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相关档案法律文件、保密知识等。
总之,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主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地,特别是较发达地区城市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由此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城建档案资料。同时,有关城建档案的法律法规规范也逐步健全,业务管理工作也日趋规范化、标准化和细化,随之带来了城建档案馆业务管理工作量的大量增加,工作日益繁重,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城建档案馆基本处于忙碌应付数量庞大的城建档案资料的面上工作,许多业务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还带来许多相关问题等等,因此,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城建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必将随之发生转变,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管理理念,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创新管理环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管理环境就像土壤,管理系统就好比树的枝干,而服务工作就是树枝的枝叶、花朵和果实。没有好的土壤,长不出茁壮的树木,也就结不出好的果实。城建档案工作同样如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建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一部分,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当前,在城建档案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档案馆的问题,,我国城建档案档案馆普遍存在档案资源馆藏单一和种类不全的问题,专业的城建档案馆所藏的档案多呈现数量众多、复杂混乱的局面,使得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对于档案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落于一种滞后的状态,城建档案资源只是作为一些文字留存在库房里而不能充分地发挥他的作用,因此,必须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规范的管理体系,提升优质的服务品质。
(一)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创建学习型团队。
职业素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一种文化习惯,是通过组织管理将工作中必备的素养变成一种文化习惯。培育职业素养需要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推向有序、系统、协调、效率、 负责的最佳状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基础管理工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主题,要完善城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就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必须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达到对工作任务进行熟练精确的操作。其次,还必须对档案工作人员加强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比如与建设工作相关的一些知识信息的培训。同时,在网络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提高档案的质量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工作任务。城市建设需要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整理时就必须实现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归类,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目标工作,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准确性。
(二)努力提高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认识,以适应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城建档案主要产生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它的积累形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建设对城建档案的有效利用,城建档案不仅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工程维修、扩建、改造工作中的基础性资料,而且还是解决建设纠纷的重要依据。目前,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全社会所认识和重视,城建档案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国内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发展,新的建筑机构、施工工艺不断呈现及政策法规的更新出台,城建档案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信息“管涌”,这种形式“逼迫” 城建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准,以适应档案事业的新发展。
(三)增强服务不断创新观念,以服务促发展。
创新服务内容是城建档案馆服务工作创新的先导,而信息服务则是服务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城建档案工作的本质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是为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工作。要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执法于服务之中”的管理理念,树立服务经济、服务建设、服务民生的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走出传统的思想误区,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信息服务内容。作为城建档案工作者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和较全面的专业技术水平。既要懂得档案学理论知识及档案工作方法,又要熟悉城市建设各专业的业务知识、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档案馆工作要突破以往的传统方式,逐步走向电子化、信息化。当前,各地城建档案馆由于编制所限,不可能所涉及的专业都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只能身兼多职,要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就必须重视在职档案人员科学文化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把好进馆人员的文化素质关,逐步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不断探索,建设全新概念的数字化档案馆。
二、创新城建档案信息服务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经和物质、能源并称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三大战略资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信息服务也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当前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向以及模式也都面临着新的调整。总体看来,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基本实现了服务内容综合化,服务理念的社会化,但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相比,城建档案的利用率还是不尽人意。因此我们应该从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创新上下功夫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以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使城建档案在信息利用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城建档案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特点,从而实现城建档案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一是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努力实现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二是树立法制意识,努力实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由经济、行政手段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三是树立信息意识,努力实现以城建档案实体管理为主向以城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四是树立现代化意识,努力实现手工和简单技术型管理向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转变。五是树立社会化意识,努力实现城建档案的单一型、被动型服务向全方位、全过程满足社会需求的主动服务方式转变。六是树立人才意识,努力实现档案工作人才意识,实现档案工作人才素质由单一专业型向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转变。档案工作者要破除“重管理设施购置、轻服务研究” 等做法,树立开放意识,使城建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的利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要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功能,并用前瞻性的眼光积极主动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城建档案服务工作中,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要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树立起深层次加工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为信息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思想。
(二)服务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城建档案服务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增强城建档案工作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现代技术,才能使城建档案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信息利用率成为城建档案服务工作有待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抽取技术及数据推送技术等信息化环境下的一批新型信息开发与利用技术的问世,进一步缩短了城建档案信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将城建档案信息开发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前言
档案事业发展离不开创新。21世纪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想很快地适应此要求,就必须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理论体系、新的工作方法。同时在档案工作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及时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适时地发展自己。
一、档案工作创新前提
(一)创新在实践中进行: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但创新一定要有一定的根据,不能随心所欲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需要实践对其进行检验,一切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创新,都要积极地进行推广,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要不断地完善。
(二)创新与现实相结合:现今社会,档案工作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很多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多种条件限制着档案工作的有效进行,档案事业发展呈现出后劲不足状态、社会档案意识不强、发展缓慢、档案部门工作不彻底。创新不应该脱离现实、不能忽略现实,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现实中打好基础,寻找突破口。
(三)创新在基础上进行:创新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不能胡乱创新。建国一直到现在,我国档案工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档案的理论、方法、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发展较快,形成了有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日后的档案工作的进行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创新不能离开基础,需要认真研究,及时地总结过去的基础,对现在和将来的形式进行分析,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点。
(四)多学习、借鉴才能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创新的阶梯是借鉴,学习的动力、目的是创新。档案工作要学习好本专业中好的方法、经验,同时也要借鉴其他行业中好的方法、经验,本专业和其他行业的成功的方法、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做到“推陈出新”。
二、创新服务手段
(一)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人员到档案馆(室)进行查阅。特别是我国在加入世贸之后,公民的需求越来越多,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希望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开展现行文件阅读服务可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式,进而转变工作职能,促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利用网络创制档案管理平台: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高度发达,建立档案内部局域网,档案部门可以制作自己的网页,在网上填写数据和信息,使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和档案管理服务系统紧密相连,使档案信息在网上检索成为可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电子文件实现自主收集、上传:档案管理部门不应该忽视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的不同之处是,大部分的电子文件的形成是通过下载和上传完成的。因此,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使用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第一时间对收集来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
(四)实行在线的服务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档案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人们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必将代替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
三、服务领域的延伸
(一)深入挖掘档案信息,及时“反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时经常使用“反馈方法”。利用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结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通过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材料不断的分析、不断的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要进行自我调节,检查企业自身制定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社会全方位服务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因为档案部门要针对不同的人群来制定不同的服务目标。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需要了解各种各样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事的各个领域的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服务。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逐渐向综合需求方面发展。
(三)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的知识的占有量逐渐增加,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文献情报纷繁复杂,文献部门很难对所有知识和信息加以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因此,建立一个社会信息系统,来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旧局面,管理一体化,发挥整体优势。利用信息资源建立联合目录,让资源得以共享。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四)发展档案产业,服务实体化: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档案人员不单单是档案的保管员,还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提供者;档案馆(室)变成了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与信息技术的用户,已经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了。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在知识经济时生了变化,开始走信息化道路,开始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档案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使档案产业的服务实体。
结语:总之,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想做好档案工作,就必须及时的寻找创新的途径,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应对档案工作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把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陆树峰.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0.
[2]李漫.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04.
[3]彭远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方法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02.
1 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实践意义
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其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档案管理创新工作开展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只有借助创新的力量,社会才能够获得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可见,创新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而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办公室重要工作,在国家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的要求,也能为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其二,档案管理创新能够为档案部门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档案服务滞后性和单一性问题,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而借助档案管理创新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为档案部门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其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能够为档案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新时期,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能够促使办公室档案工作的社会功能得到完善,为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具体途径
2.1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档案资源有效利用率
从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基于这一社会背景,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管理服务工作进行合理创新,逐步实现办公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档案资源的使用者提供信息检索、阅览等服务,促使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显著地提升,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就能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为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2.2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以资源共享强化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受到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影响,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加,事业单位在使用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单方面获取相关档案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因此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档案资料的来源加以丰富,实现来源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借助来源管理实现对档案的全方位管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促使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同时,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也可以尝试建立办公室联合目录的方式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管理,为档案资源的有序管理和优化利用创造条件,促使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2.3 对保密制度进行创新,完善档案保密工作
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开展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提升管理质量,还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档案的保密管理需求,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保密工作进行适当的创新,为办公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档案管理不仅面临着传统管理安全问题的威胁,也受到信息病毒、木马等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办公室档案保密管理的重视,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如设置访问权限、定期开展病毒查杀、将文件改为只读文件保证文件原始性等。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维护办公室档案管理安全,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都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借助合理的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档案管理职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借助档案管理的优化促使办公室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显著发展成效,为办公室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侯安文.新r期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创新途径[J].办公室业务,2014(03).
[2] 陈鹰.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3(07).
档案管理是对单位原始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统计的工作,主要为单位档案进行管理和服务。在社会不断进步下,单位需要管理的档案事物较多,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为了使工作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档案管理需不断创新,满足时代及工作需要。
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硬件设施落后
很多领导将更多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其他建设,导致档案管理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实现规范、科学和统一管理,满足不了现代化管理需要。部分办公环境差,没有专门设立档案室,集接待室、办公室和档案室于一体,影响档案管理独立性。
(二)管理方法及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单位针对档案管理建立了有关制度,但制度不完善,在安全保管上未建立具体的制度规定,组卷混乱或组卷不统一规范现象严重;很多单位缺乏档案鉴定,未按一定法定程度对档案擅自进行销毁;许多单位虽然引进计算机技术,但未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信息化利用度较低。
(三)对管理创新缺乏认识
很多单位领导在档案工作上存在误区,认为此工作无法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忽视管理工作,未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议事日程,未将其纳入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考核范围,致使管理措施执行不力,缺乏监督。
(四)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专业性较强,对管理人员素质、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现阶段,很多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忙于其他事物,在档案管理上相对薄弱。很多人员并非专业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未接受有关培训,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先进技术及理论知识,在工作中专业性不高,把握不准确,导致工作局面混乱不堪。
二、档案管理创新建议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及重视
单位领导的意识和决策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为确保有效管理,单位领导自身应加强学习,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管理创新必要性,提高认识及重视程度,从财力、人力和物力各方面加大投入,配备先进管理设备,引进先进技术,配备专业人员,提高管理高效性。单位宣传部应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措施,使单位全员都能了解档案工作内容,主动积极配合,如单位议会宣传、网络宣传等。
(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是档案信息有序管理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根据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实际需要,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建立合理、科学的体系。管理制度最终应用于实践,应满足可操作性强、简明实用等要求,确保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规范及约束。该管理制度除了对管理人员有直接约束作用,还应对单位领导有约束性,确保管理工作独立性,防止在管理时由于个别领导意志引发不符合规定事件。科学建立奖罚机制,坚持奖罚分明,合理制定奖励与惩罚措施,针对严格按规章制度工作的人员,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激励其更好工作;对于恶意篡改信息、非法操作者,给予严厉处罚,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健康、稳定进行。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
以往传统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应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促进管理及时性、实效性、高效性和准确性,真正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采用新技术对文件传输、检索、接收、加工控制和存储等流程进行改变,应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共享和共用,解决档案信息受时间限制、地域限制等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储存,提高档案完整性及安全性。对于保密范围之外的档案信息,应利用网络开展资源共享,确保档案信息在单位各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浪费[3]。通过信息共享,可大大促进的单位发展,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使单位领导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了解,更好作出决策,可将互联网技术与目录方式联合,实现信息化共享及网络互动,拓宽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针对中小型单位,对全部收藏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工作难度大,付出成本较高,此时应突出重点,选择使用频率高、影响范围大、保管期限长、使用价值大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以此分层次、有计划的实现信息化。
(四)提高人员素质
想要实现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及创新性,必须建立优秀、专业的人才队伍。积极引进专业性强、信息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淘汰缺乏责任心、消极懈怠的人员。对现有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通过自学、专家讲座、集中授课等方式,使其了解掌握最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加强考核,提高每位人员对知识水平提高的迫切愿望,激励其进步[4]。对传统培训机制进行创新,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特色性、针对性培训计划,结合网络体系建立多样化培训,如实践培训、多媒体培训等,使人员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避免因人员缺乏先进技能与知识导致工作漏洞或局限。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较强责任心,主动、积极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长久工作,除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大财力、人力及物力投入,努力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更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自身单位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达到共享性、独立性现代化档案管理目的。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后,对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创新建议进行探讨,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file is to point to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state organs,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engaged in the political, military, economic, scientific, technical, cultural, religious and other activities of the form directly to the state and society has the preserved of the writing, the graph of value, audio-visual, electronic documents and other different forms of recorded history. This paper mainly 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l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files management advice and basic train of thought.
Keywords: fi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广佛同城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五区开发项目的迅速启动,使佛山早日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步伐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佛山市的水业、电力和燃气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科学规划管理好各类国有企业的档案,是提高广佛同城综合能力和运行效 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做好我市水行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这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应急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 、目前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由于历史原因,当前国有企业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散、乱、缺。散:档案管理存在多头管理,资料分散;乱:首先是各分公司在收集档案,特别是在企业里从事档案的人员应当转变观念,不要坐在办公室里等,由于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存在有些工程建设前不查验,竣工后不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完后不按规定移交档案信息资料,出现管理程序不规范。缺:在收集档案时对档案与资料鉴定能力差,缺乏完整高质量的企业档案资料。
近年来,特别是在佛山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档案信息化管理以科技档案为例存在局限性,造成有些单位施工时不慎将道路的供水管挖爆,出现停水和水压低等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其他单位在供水建设和道路拓宽改造建设过程中,由于对科技档案缺乏学习,因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希望政府和公民都能积极参与档案信息化管理,这样才能把佛山共同建设成为和谐富裕的美丽家园。
(二)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档案信息化是适应现代企业和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树立新观念,建立新的体制,实行新的管理制度,改变以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守旧的思想,跳出档案管理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这一活动的圈子,把档案管理看成是企业所有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得成效的一项事业中去,国有企业没有创新
就没有活力和希望,尽快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早日完善和健全国
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二、做好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是抓好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保证。
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法规体系,是保障档案锝到有效利用的前提。以国有企业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依照水行业的特点,制定了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集中统一管理,明确了制度、技术标准和要求,明确了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严格执行档案的报送程序及要求,为今后国有企业管理建立档案动态信息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对国有企业档案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档案的重要性,建立起追究企业档案损失责任制度已经走向必然的趋势。以佛山水业为例,在扎实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率先提出档案要有效为公司的各项建设服务的要求,在综合档案室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档案管理,向下属公司推行二级档案管理制度。集团公司综合档案室执行年检考核制度,在公司小范围内对各类档案以及对已实行二级档案管理制度的部门进行年度考核,通过年检,及时发现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问题,共同促进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重视协调配合是做好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关键。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以国有企业佛山水业为例,档案管理工作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抓好这项工作最好是政府和全体公民积
极参与,在档案局专业人员指导下规范管理工作,并成立相应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共同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和业务关系,保证国有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整合信息资源机制,共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四) 加强做好建档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中的档案资料“散”“乱”“缺”的现状,可采取“收”“整”“查”的办法予以解决。所谓“收”,就是由档案管理机构实行对现有企业档案和新建的档案的接收和保管工作。所谓“整”,就是由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国有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档案资料的整理。所谓“查”,就是针对各部门档案资料的缺失,采取善变的办法建立行业专业档案,具体可由相关档案管理负责具体行业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的指导工作,由各相关单位做好档案的建档和移交工作,明确责任,积极配合。共同为城市发展,为后人造福。
(五) 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互通机制,使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并发挥有效作用。
加强与各行业权属单位的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和互通机制,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佛山水业为例,2011年档案管理将乘公司推进OA建设的东风,将档案目录数据库与OA系统衔接,在OA系统实现在线检索档案目录,使档案工作能够为公司的生产建设提供便
捷,更全面的服务,还有望将图1中实行信息。
三、做好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针对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建设与设想,主要有:
1. 国有企业加强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档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要以预防为主,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 加强指导思想,制定总体规划,信息化作为时代进步的推动力,早已突破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档案馆工作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3.加快人才培养,注重管理创新和思想创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充分。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而技术总会在不断变化、升级和更新,
是需要有人不断维护,要面对这种变化,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加快国有企业档案人才培养,注重管理创新和思想创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而技术总会在不断变化、升级和更新,总是需要有人不断维护,国有企业要面对这种变化,档案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收集存储和传输平台。国有企业综合档案室加快计算机存储系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速度。
7.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坚持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应十分重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平衡。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软件开发上要本着务实的原则,强调实用为主,适度超前,保持系统的连续性。
8.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深化思想认识,增强信息建设的紧迫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观念,这是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9.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标准化先行的准则,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它与办公、生产技
术系统的关联明显提高。因此,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讲求统一技术语和标准化、规范化。
10.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化成果应用,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
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坚持统筹规划、量力向行、循序渐近、实用有效、安全保密的原则,用信息化建设思想统览全局,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2006]号)。
2、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夏燕玲,云南档案,2010,(03)。
3、赵甲信,关于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的几点体会(J),陕西档案,2008(06)。
4、张照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94-99.
5、丁海溪, 档案工作空间论(J),档案学研究 ,2011(2),15.
6、张晓,现代企业文档管理制度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述
档案信息的定义是传统的国家机构(也可以在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经过鉴定有价值的文件信息与历史一记录,还包括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数字化、电子化的具有保存意义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门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或者统计类文件等等。丰富的档案信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罗列,那么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帮助甚微。必须经过一定的系统分析和统计挖掘才能真正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决策支持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在管理方面应该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反映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通过分析加工来实现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的结合。总的来说,档案资源的管理应该有如下几点的基本要求:
(l)提供对存储在不同地点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查询、调阅等基本的功能;
(2)决策支持的作用。一旦领导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提供信息与情报的支持,应该能够很快的得到系统中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数据;
(3)数据挖掘的功能。如何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提取来及时满足需求是在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
(4)对不同格式的数据,如半结构化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都要能提供各种访问操作的功能;
(5)能够满足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充分地共享交流的需求。
二、 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加工,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和获取,并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有序的动态信息空间。
档案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多媒体化、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存贮多载体化等一系列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了档案馆信息“孤岛”的形象,改善了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
三、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档案搜集、整理、保管、鉴定工作的价值实现过程,没有档案的利用也就无所谓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实现。对档案利用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反映档案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情况,同时也能反映下一步利用者的利用方向。
从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工作查考、个人待遇、其他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利用分析。
编史修志是档案利用的重头戏,利用人次多,利用档案、资料数量也多,但在档案利用中的百分比有下降的趋势,并不是编史修志的数量在减少,而是其他利用档案的数量在增加。近年来的趋势是以组织、单位编史的逐渐减少,而个人编史、个人文集和续写家谱、家人传记的却在不断增加,档案的进一步的开放,更加促进平民化的档案利用。
学术研究近年来单位个数和人次上在不断提高,其主力是各研究机构学者、各大学教师、博士、硕士、大学生等。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占到学术研究的85%,而硕士生以上又占撰写毕业论文的85%。本科生查阅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利用高峰多集中在每年的1月和7-8月的寒暑假期间,以利用命历史档案、资料居多。
编史修志和学术研究都是利用档案数量、人次较多的。有时一两个利用单位,就可使一种档案的利用数量猛增。如2003年新闻出版局编《新闻出版史》,使得革命历史、旧政权资料使用量超出近几年平均量的3倍。在利用人次上,学术研究通常是一人多次,而编史修志是两人或多人多次,其共同特点是使用档案、资料数量大,查到率高(查到率高并不是所需材料都是齐全完整的,而是所需材料面宽,跨度大,大部分利用者总会或
健全乡镇基层基础组织 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快速发展中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蔡明栋
摘 要 当前,我国大量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关键词 乡镇基层 基础组织 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量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北京市通州区就是典型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之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这些都给北京市通州区的消防安全带来了十分突出的隐患问题。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贯彻落实刘金国副部长提出的“调动一切力量深入推进清剿火患战役”的指示精神,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国际新城建设实际,以“创新工作机制、防控关口前移”为工作理念,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一、破解难题,推陈出新,推动政府超常运作
北京市通州区面积907平方公里,人口129.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0万),距市中心15公里。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北京市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也带来了十分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一是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大量引资,造成许多低端产业落户,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缺失;二是社会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消防设施的投入较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单位员工、城乡居民、社会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消防知识匮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欠缺。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13名防火监督执法人员要担负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防火监督检查及各种勤务、宣传、培训任务,警力严重不足,对于政府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等消防辅助人员也难以实现经常的、系统的、深入的培训指导,未建立社会化消防大格局、网格化防控体系,导致监督检查不到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党委不等不靠、审慎研判,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大力推进消防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将执法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和“乡镇消防站”的构想并及时向区政府汇报,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超常运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对消防工作站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及消防站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48号),对人员构成、人员管理和职能作用做出了硬性规定,在乡镇政府层面搭建支撑基层基础工作的平台;各乡镇充分认识到设立消防工作站对于加强消防监督执法、改善地区消防安全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办公地点、执法车辆、人员待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州区区委区政府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各乡镇要充分认识设立乡镇消防工作站的重要作用,发挥消防工作站效能,全面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全镇统筹,条入块、块统条、条块结合,真正把消防监督工作落到基层,确保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健全制度落实保障
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在综合考虑乡镇规模、人员数量、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在马驹桥、台湖、宋庄、永顺、梨园、县、永乐店7个乡镇设立了消防工作站,在张家湾镇成立乡镇消防站。消防工作站由2名消防支队监督员、1名派出所消防专职民警及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组成;消防站由3名消防支队干部、4名士兵、2名派出所专职民警、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及所在乡镇专职消防队队员组成;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派驻干部和通州区公安分局各个派出所民警每周至少四天在消防工作站开展工作。消防工作站在消防支队、属地乡镇政府和防火安全委员会的共同指导下,围绕属地乡镇中心任务和工作实际开展消防工作,解决基层“千条线穿一根针”的问题,即线跟着针走:一是全面掌握辖区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完善业务基础工作和消防业务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提出消防工作建议,为属地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二是结合辖区消防工作实际,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属地政府部署的其他消防工作,做到一线执法、一线防范、一线宣传,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三是负责对本级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政府专职消防队及村安全员的培训指导。乡镇消防站还将乡镇义务消防队纳入管辖范围,把灭火工作与防火工作集于一体,整体运行,做到第一时间有力施救、有效控制火灾形势,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为保证消防工作站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通州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消防工作站管理规范》,对消防工作站组织建设、办公设施、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业务培训等进行了规范;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和消防工作站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每周一次,由消防支队派驻干部联系辖区政府主管领导组织,根据本时期消防工作的整体安排及辖区消防工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消防工作站工作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防火安全委员组织,主要听取各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本地区突出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表彰、奖励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等;为工作站配发了现场执法记录仪,要求消防工作站人员对执法工作情况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从而保障了对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执法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和监督管理,并借助派出所办公平台,实现火灾隐患的及时录入和处理;积极协调区政府和属地乡镇,做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执法车辆、饮食住宿的配置和辅助人员的配备工作,并在执法车辆上装载GPS设备,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整合资源,密切协同,确保良好效果
坚持“放量增长”与“业态升级”两手抓,扎实开展“现代服务业大项目落地年”活动,力推招大引强、土地上市、项目开工,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0亿元以上。
2.主攻楼宇经济。
依托已建、在建和闲置楼宇资源,科学规划引导楼宇主营业态,着力引进银行证券、营销中心、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入驻。大力盘活老旧楼宇资源,提升楼宇品质。全年新增5000万元以上税收楼宇1个、1000万元以上税收楼宇3个。
3.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
进一步完善万达广场、世纪城、东方广场、绿地赢海等综合服务配套,加快吉瑞泰盛、星隆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进度,力促知名商企入驻。依托新区、十五里河中段片区、工业区以及城中村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招引一批体量大、实力强、税收贡献高的城市综合体落户。用足用活市里土地政策,不失时机地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商业、服务业项目,大力发展一批5亿元以上的大型商业服务综合体和五星级酒店
4.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优化布局,提档升级,重点推进宁国路美食街、马鞍山路轨道交通服务业集聚区、世纪金源商业示范社区等建设。各街镇按照“规划引导、品牌塑造、错位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
5.加快成熟地块开发建设。
充分利用好高铁、地铁、主干路交口等优越地段,加快推进安摩地块、观音庙地块、南二环与马鞍山路西南地块、大道与靶场路东北地块等开发建设。
6.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措施。
强化楼宇信息动态管理,扩大商务楼宇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指导各街镇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升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依托绿地赢海大厦周边、工业区两大重点区域,打造全市服务外产业示范园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2亿元、增长21%以上。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创出城区工业发展新模式
7.编制园区转型发展规划。
深入贯彻市土委会有关会议精神,高起点编制工业区转型发展规划,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大转型大发展。
8.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发展。
坚持“产城一体化、产城融合、以车为主、多园发展”的方向,率先创出城区工业发展新模式。加大园区闲置和低效用地的清查处置,加快不履约建设项目的退出。采取有效措施,盘活现有存量项目,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为优质中小企业落户搭建载体。鼓励工业用地向空中发展,积极发展工业综合体和都市工业,确保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40亿元,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2亿元以上。着力在大道、繁华大道、重庆路、北京路、上海路等主干道路增加商业开发,大力发展服务外、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临港物流等各类特色专业园,在全市率先建成现代服务业“百亿园区”。
9.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园区路网、绿化、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园区企业的综合保障能力。
10.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大企业兼并、重组、上市,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优化整合街镇项目集聚区,有序实施一批“退二进三”项目。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5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投资75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
11.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强化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排查和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保持经济发展高位运行
12.加强项目策划和装。
做好“无中生有”和“小题大做”文章,分级分类完善重点项目库,强化动态管理。
13.狠抓招商引资。
改进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奖励办法,继续落实领导带头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多层次、务实型招商推荐活动,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大项目招商任务。全年实现招商引资242亿元、增长17.6%以上,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2200万美元以上。
14.扩大有效投入。
突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领域,新建、续建200个以上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1亿元、增长25.2%以上。
15.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成立大项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制度,推进项目快签约落地、快开工建设、快投产达产。
16.强化企业服务措施。
加大《关于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见》等三个文件,以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的宣贯力度,帮助企业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区属担保公司作用,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7.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和调控政策走势,安排专项资金,完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三大产业扶持政策。
18.提高项目对财税贡献率。
坚持把项目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增加财政收入上,加大协税护税力度,强化在建项目的税源管理,提高建成项目的税收贡献,突出项目对税收、投资、就业等方面的考核激励。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9.4亿元、增长16%以上。
四、以提升功能为目标,统筹片区大开发
19.保障中心项目建设。
坚持把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成立专门领导组织和服务机构,统筹抓好拆迁安置、环境营造、宣传引导等工作,超前谋划业态发展、项目布局、功能配套等,迎接“一个新中心”的到来。
20.服务新区“工程”建设。
按时平稳完成新的拆迁任务,妥善做好康园Ⅱ期、欣园的分房回迁,督促施工单位加快顺园等复建点建设进度,全力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1.保障大建设重点工程。
认真做好拆迁、安置、群众等工作,全力保障铁路枢纽南环线及高铁站、环巢湖大道、港综合码头Ⅱ期等交通枢纽,以及轨道交通1号线、大道高架段、铜陵路高架、大道与高铁南站衔接、繁华大道东延、黄山路东延、北京路、上海路、黄河路、高铁片区和淝河片区路网等城市道路顺利建设。
22.加快城中村、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认真研究市里有关政策,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加快九华山路城中村、合客生活区、太湖新村改造,确保南二环沿线及灯泡厂、水安公司宿舍、省军区、省教院、等城中村、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23.推进城市支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23条城市支路网,以及等15条农村公路建设。
24.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主体作用,完善网格化管理,再创一批“最美街道”。坚持“不将就、不凑合、零容忍”,提升新区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探索建立综合管理质量标准与控制系统,打造数字城管示范点。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制度,大力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25.推进重点区域开发。
强力推进十五里河中段片区拆迁扫尾,按时完成姚公片区拆迁任务。争取尽快实施淝河镇总规及淝河片区控规,加快片区整体改造开发。
26.加快新农村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环卫城乡一体化常态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区域延伸和覆盖,再创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五、以巢湖元素为引领,加快实施“生态立区”战略
27.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以巢湖综合治理开发为契机,研究制定“生态立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抓好一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28.加强水环境治理。
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快推进南淝河下游河道整治、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Ⅱ期等重点工程建设。
29.提高防洪保安能力。
以区域内河道护砌、沟渠清淤、泵站改造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水利兴修,保障城市防洪和排涝安全。
30.着力解决环保突出问题。
严格落实环保各项制度规定,提高“三同时”验收率,重点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园区污水治理、工程污染治理、企业排放治理、河流综合整治等领域的突出问题。
31.实施城乡绿化工程。
抢抓方兴湖公园建设和巢湖、塘西河、十五里河岸线造林的机遇,继续开展绿化大会战,全年完成农村植树造林6000亩,新增城区园林绿地29万平方米。深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绿化补植补造、大户经营、社会管养等机制。
32.提升生态旅游功能。
加强规划,完善设施,丰富内涵,大力提升巢湖、东大圩、牛角大圩等生态旅游功能。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3.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继续按照“提标、扩面、规范、高效”的总体要求,全面完成省、市规定项目,选好办实区自定项目,保持民生工程在全市的先进位次。
34.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富民优先导向,制定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进就业提升、创业富民、民生普惠、财富增值“四大工程”。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35.切实抓好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
抓好各类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就业。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2460工程、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等工程。
36.妥善做好拆迁群众回迁安置。
认真做好广福花园等9个复建点回迁安置,加快推进顺园等10个复建点建设,争取尽快确定新的复建点规划选址并启动建设,努力让拆迁群众早日回迁、安居乐业。
37.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
按时完成市下达的廉租房、公租房建设任务。
38.大力发展教育体育事业。
深入实施《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园、普惠园,新建幼儿园7所,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着力优化中小学布局,完成46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抓好校园安全,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车保障和交通安全监管。认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创群众体育工作全国先进。
39.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以加强绩效考核为重点,继续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40.加强计生、民族宗教及外事侨务等工作。
进一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和惠民政策落实的力度,力争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及外事侨务工作。
41.加快残疾人、档案、妇女儿童等社会事业发展。
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提高残疾人康复工程建设水平。强化档案管理,发展档案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42.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多方筹措资金,推进演艺中心建设。完成区“三馆”建设。加快镇综合文化站、街镇文化活动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完善“农家书屋”日常管理。加大历史文化资源修复、保护和开发力度。
43.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抢抓新区文化基础设施大建设机遇,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培育壮大会展、动漫、创意设计、旅游文化、文艺演出等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44.全面加强文明创建。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和城市文明创建,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七、以群众满意为根本,着力打造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
45.夯实三级平台建设。
建立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实化、规范街镇综治维稳中心、警民联调室和村居工作站。
46.打造社会管理创新特色品牌。
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的经验做法,以新型社区管理创新为抓手,找准服务群众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着力打造一批亮点项目。
47.实行网格化与信息化联动管理。
整合社会管理创新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创新软件系统,在全省率先打造信息化管理品牌。整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力量,推行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扁平化管理。
48.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突出惠民育民安民,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创新特色化的社区服务模式。
49.完善服务体系。
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工作,突出抓好源头预防、来访处理、事要解决三个环节,进一步落实风险评估、领导干部接访等各项制度,着力解决群众问题。
50.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深入创建“平安”,突出抓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
51.完善维权服务体系。
加强劳动争议仲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八、以能力提升和作风改进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52.建设学习型政府。
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地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习制度、调研制度和政策信息参阅制度,加快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完善公务员教育培训、轮岗交流、学习考核机制,提升政府全体人员整体素质。
53.建设服务型政府。
强化宗旨意识,投入更多的精力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持续深化效能建设,完善目标管理,严格绩效考评,强化行政问责。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机关后勤服务制度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加快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
54.建设法治型政府。
一、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引领,确保电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1、按期完成电网规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公司部署,4月中旬出色完成了《****县“十三五”典型县规划》滚动修编工作,完成重点中心村建改方案及全县中心村摸排、上报工作。6月底完成****现代产业园及梅山镇目标网架规划,完成****镇、吴家店镇典型乡镇规划,8月份,会同县发改委联合编制《****县“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并通过县政府审定后上报省能源局备案。9月份分别编制完成《****现代产业园供电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县电力专项规划(2018-2030年)》,将电力专项规划纳入县政府规划报告中,确保电力设施进得去、落得下。并通过省公司发策部组织的市县公司供电专项规划互查。以规划引领“十三五”期间电网建设,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有序推进县域电网建设和改造。
2、强化项目前期管理。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工作,与运检部、供电所紧密联系,对规划库内的项目时序调整及时沟通,确保将最急迫的项目优先安排初设并通过初设评审、入库。2018年共开展了5个批次282个10千伏项目初设评审,储备项目资金达到2.3亿元,确保储备充足。
3、积极推进“一村一图”工作。10月份,省公司布置开展一村一图工作,****公司迅速成立工作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并排定了工作计划,全面启动基础数据收集和图形绘制工作。目前****、吴家店2个典型乡镇的基础数据收集和10千伏条图、地理接线图绘制工作,其他乡镇的数据收集和图形绘制正在推进中。
4、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积极配合县政府相关单位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站选址、接入方案确定等工作,配合省市公司开展新能源消纳分析等研究,主动应对新能源快速发展对电网的影响。
全程跟踪服务中心村建设,2018年****实施库区移民搬迁和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在全县新建288个中心村居民点,搬迁群众11000余户。公司全面完成了全县196个中心村、292处的中心村电力杆线迁改任务,共迁改35千伏线路1.5千米、10千伏线路95.5千米、低压线路204千米、迁改电杆4600余处,全力保障全县中心村建设。目前,涉及中心村永久用电配套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统筹协调,如期完成电网建设任务
1、主动服务大电网建设,积极配合省、市公司做好220千伏古碑输变电工程、220千伏白塔畈汇流站工程、110千伏郑岭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朝阳山和东高山送出工程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其中,110千伏郑岭、220千伏古碑输变电工程已按期竣工投运,220千伏白塔畈汇流站工程、110千伏朝阳山和东高山送出线路工程正在实施中。
2、全面完成年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任务,至2018年9月份全面完成2015年度农网升级工程建设转资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公司复核验收电网建设规模,完成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增容扩建变电站7座,新增主变9台/变电容量8.78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10条、36.688千米;建改10千伏线路298.99千米,配变263台/62720千伏安,低压线路1538.16千米。通过工程实施,一是电网结构进一步增强。消除单主变变电站7座。二是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11个35千伏项目的建设,提升了35千伏电网供电能力,35千伏容载比达到3.61,消除了35千伏变电站重过载现象。全县10千伏户均配变容量由2015年底的1.51千伏安提高到1.72千伏安。三是保障了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和脱贫攻坚。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消纳、接网及输送瓶颈,保障了扶贫效果。同时,35千伏油店变升级改造和张冲变2号主变扩建两项工程被省公司评选为优质工程。
3、有序推进2018年中心村和电网基建工程建设,2018年第一、二批次农网(中心村)项目共3个,分别为35千伏响塘变1号主变增容改造(第一批农网)、沙河变2号主变扩建工程(第一批中心村)和关银π入南溪35千伏线路工程(第二批中心村)。目前3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计划在12月中旬完成35千伏响塘变1号主变增容改造和沙河变2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任务,在2019年6月份全面完成关银π入南溪35千伏线路工程建设任务。
(三)、强化指标管控,“五项”措施提升同业对标水平
****公司2018年第一、二和三季度同业对标综合评价分别为D段(58名)、D段(51名)和C段(44名),整体对标位次在稳步提升,其中生产管理、队伍建设2个专业指标较2015年度提升明显。****公司落实五项措施扎实提升同业对标指标水平。一是制定年度对标目标,分析预判5个专业36个专项指标排名水平,确定年度综合评价对标目标。二是围绕年度目标细化分解,将36项指标责任到部门,落实专人管控,分别制定季度/年度提升计划,做到主要领导亲自布置,分管领导抓过程管控,确保指标得以提升。三是定期开展指标评价和诊断分析,不断查找指标差距,重点分析制约弱势指标的关键因素,预判并制定补救方案,着力将短板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四是强化基础管理,确保基础数据闭环、动态更新,开展生产、营销、人资、财务等基础管理专项活动,建立完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和责任落实,打牢基础,不断优化指标数据。五是公司建立同业对标考核机制,针对指标水平并结合实际制定考核办法提升方案并将36项指标责任到部门,管控到专责人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布置,分管领导抓具体,确保指标有人管控。实现年度保D争C的目标得以实现。
(四)综合管理工作:一是扎实开展技术标准评价工作,对照“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技术标准实施评价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召开启动会、健全工作网络和编制工作方案,如期完成技术标准实施评价工作并通过市公司组织检查。二是规范集体企业管理,强化和规范公司集体企业资金使用、物资和非物资招标采购以及关联交易行为,健全考核分配制度,及时布置和落实集体企业安全管理、车辆管理等工作,3月份顺利完成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三是强化管理创新,公司年初开展了一期2015年度管理创新及QC成果会,通过沟通、交流、指导等措施,边总结、边修改,坚持围绕课题、解决问题,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开展QC、管理创新课题的选择和申报引导员工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努力解决企业管理难点和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难题。2018年安徽省管理创新成果题为“全面优化物资服务机制保障农网工程建设管理”已按照要求进行申报。四是按照市公司统一部署,常态开展综合计划协同监督、线损同期管理和示范区建设、制度标准化、经济活动分析和业绩指标管控工作。
二、工作亮点及创新做法
抓短板促管理,提升指标水平。2018年公司同业对标在全省72家县公司综合评价显著提升,主要做法:一是年初定位制定合理的目标,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加强日管控紧盯指标不放松。二是将指标责任到部门,细化到专业,明确到人员,适时监测通报指标完成情况。三是建立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做到小指标让大指标,以抓核心指标,落后指标为主。四是建立诊断分析,按时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指标落后原因、整改,对长期落后指标建立约谈机制。五是注重宣传引导,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重奖重罚,同时纳入个人绩效,实行双重考核,并将指标考核延伸到基层、到班组。由于措施有力,安全、生产和经营、服务方面成效显著,2018年度公司同业对标排名实现进段升位。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电网规划和项目支撑与地方发展需求需进一步协调。一是2018年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将****县列为全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发展机制创新示范先行先试县。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县建成可再生能源总装机57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320万千瓦、水电160万千瓦、风电80万千瓦、生物质能10万千瓦。在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短,往往选址确定后半年即可投产,而公司系统电网配套项目前期工作流程较长,与光伏电站协同起来比较困难。二是****现代产业园区北部区域路网基本形成,下一步将陆续有企业落地,需要及时配套电网项目。
解决措施:一是新能源发展方面,提请政府做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创建方案的细化分解,排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时序。汇报上级公司适时滚动修订配电网规划和项目计划安排,确保电网规划与新能源发展规划有效衔接。二是现代产业园区方面,提请政府对现代产业园区电力布局规划尽快评审,加强与园区对接,跟踪招商引资企业落户情况,提前做好园区可能新增负荷点的配套项目前期储备。及时向上级公司汇报园区负荷增长情况,争取电网配套项目落地建设。
四、2019年工作计划安排
1、认真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一是做到指标管理项目化,针对短板、弱项指标,尤其是长期落后的指标牵头组织制定提升实施方案、分阶段有效制定提升计划。二是优化并明晰工作流程,对关联指标的监测管理牵头各专业制定有效的工作流程图,能够清晰的看出是因哪个环节出现堵塞而导致。三是细化公司同业对标考核办法,根据指标权重、完成的难易程度和关联责任分解实施考核,建立协同监督预警机制,同时引导各专业延伸考核到人。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是企业展示形象的窗口,是造就建筑业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企业核心利润的来源,为了实现工程效益目标,建筑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集团指挥部和项目经理部等分级管理机构。 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但也存在管理人员冗余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 基于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创新运行机制。文章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步骤,探讨了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的管理内容,最后对工程管理提出了一些创新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建立专项的工程项目部并完善基础建设
积极做好管理人员的配置及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谓的工程管理既要“管”又要“理”,管就是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合理分配,理就是要理清施工中的一切相关程序。要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违反施工章程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施工情况,随时对组织协调方式进行调整,对基层的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具体的管理。另外,要结合当前现有的施工资源,充分考虑土建、安全、配置、资料、协调等各个环节的因素影响,充分考虑工程量、工作比重,合理地实现人员的最佳配置,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
完善资料管理体系。资料管理体系是整个工程各环节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要求根据统一的管理模式,对施工档案以及施工设计图纸等进行相关的分类,然后存放于档案柜之中,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保密性。
必须做好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万事开头难。必须最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平整,临时道路铺设,办公室、员工宿舍、围墙的构筑等,必须对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使规划实现科学性、适用性。
二、工程的施工阶段管理
从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两个方面入手,严格控制材料及超额付款。在每个管理人员中,树立起一个遵守制度和尊从合约的观念,使每一个管理阶段都能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质量控制方面:第一,建立管理人员分配图示说明,明确上下级关系,即不允许有工作关系混淆之处,以免造成责任归属问题的纠纷。第二,明确分工,从功能和职责范围入手,明确每项工作。做到不存在多头分管,责任到人。这样,既简化了工作管理,又强化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第三,加强材料的管理。一是材料的供货商,必须经严格的资格审查,方可进场。现场抽检和施工安装后实验合格率要求达到 90% 以上,且每组平均合格率为 100%。对不能达标的材料,全部清退货物,已安装的必须全部拆除并追究供应商的法律责任。二是材料进出场,必须经过严格签字核实。第四,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之前,必须由项目经理亲自审核批准、现场观摩工程做法。并且要求每一个相关的管理人员都能熟知正确做法和检验尺度。对于施工中常见的通病和错误作法,必须现场澄清或讨论解决方案,统一做法。第五,严格的资料管理。第六,建立质量控制小组。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规范了行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
施工进度控制方面:施工进度控制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目标能否实现,它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必须树立和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原则,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的进度。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尽可能摆脱因进度压力而造成工程组织和管理的被动,施工方有关管理人员应深化理解。了解和掌握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各种信息,不断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进度拖后,要分析原因,并系统分析对后续工作会产生的影响。一是建立严格的《工序施工日记》制度,逐日详细记录工程进度,质量、设计修改、工地洽商和现场拆迁等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过程必须记录的有关问题。二是督促监理每周定期召开进度例会,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主持,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参加的工程施工协调会议,听取关于工程施工进度问题的汇报,协调工程施工外部关系,解决工程施工内部矛盾,对其中有关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计划调整意见。
三、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的主战场,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就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所在。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 二级单位作业承担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宣誓活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的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工程质量好的单价和个人。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四、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的推进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建筑施工创新管理模式的建议
针对施工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笔者在此提出两点建议,以供参考:第一,全面了解工程概况。在开工前,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熟悉与把握,为更好地更有序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不了解工程情况,没有方向的,盲目地去开展工作,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性工作,如,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章程,充分把握设计的具体要求及细节,了解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第二,要建立和完善集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就管理而言,重要的是管理机制是否完善,是否行之有效。最佳的管理体系应该是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位一体。要建立起能够充分调动与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机制,以此为基础,去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一流的施工队伍。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强化全面管理,保持各工种、各工序、各系统的运作健康有序,在此基础上,合理调度人、财、物和各种关系,使之与管理的目标体系形成最佳搭配。这样就能够在建筑施工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目前,各个企业中的组织人事管理机制对其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相关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组织人事管理人员重视自身工作,还要对其进行机制的优化,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组织人事管理效率,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组织人事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新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目前,市场竞争情况较为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对自身生存与发展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创新管理工作。在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要求的基础上,各类管理工作人员都要按照相关规定提升管理效率,以便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此时,组织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提升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管理质量。
(二)企业发展战略性以及企业再造工程的实施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发展战略性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与人才的支持,只有科学、合理的开发人力资源,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发展效率。同时,企业在执行再造工程的过程中,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再造工程实施质量,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组织人事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劳动力的需求,摒弃传统的组织人事管理方式,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能够更好的支持企业发展。另外,企业再造工程各类工作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只有保证工作人员的数量满足相关要求,才能有效的实施再造工程[4]。
二、组织人事管理机制的思路
根据对市场情况的分析,就企业的发展需要而言,应该将组织人事管理工作模式定性为战略性管理,基本思路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重视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企业生产绩效,制定完善的决策体系,开发各类可利用的资源,设置责任制度,保证能够更好的对组织人事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同时,还要对管理流程进行制定,使组织人事管理机制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组织人事管理应该重视决策系统,利用各类管理制度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保证能够更好的对重大事情进行决策。此时,决策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规划、管控等。最后,制定支持系统,对各个岗位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制定出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模型,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效率[5]。另外,组织人事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各类体系的制定。包括:工作人员招聘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职工的发展规划体系等,设置完善的激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福利,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6]。
三、组织人事管理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制定岗位分类计划
组织人事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岗位分类工作,企业要想提升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效力,就要为其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使其工作得以简化。同时,应该设置较好的招聘制度,根据工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个人绩效,对其进行一定的职位升降、惩罚以及奖励,保证能够更好的支付劳动报酬,此时,不应根据职位的岗位的层次划分报酬层次,要按照劳动情况对其进行薪资的奖励。同时,还要对各个层次的岗位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保证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工作,利用较强的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效率,保证组织人事管理的战略性符合相关规定,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岗位的分析以及分类,对先进企业中各类管理制度进行参考,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组织人事管理的战略性,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员工绩效评价制度
在组织人事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以及评价工作,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人才评价效率,不会出现人才流失等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受到市场以及出资人的认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受到企业与社会的认可,这就需要其具有较为良好的资历。组织人事管理人员应该重视人才的绩效评价,以人才的工作业绩为依据,不断的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积极的对评价主体进行探索以及明确,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评价工作的特色。同时,还要重视人才评价方式的完善,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并且科学的对人才进行评价,保证人才评价模式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管理劳动合同
企业要想更好的提升组织人事管理机制的优化效率,就要对劳动合同进行完善,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效率。此时,组织人事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完善的合同审定制度,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同,对于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应该制定有效的合同履行检查制度,一旦发现有违反合同的现象,立即解除合同,或是终止合同,在科学、合理的协商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在续签合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职工在企业中的绩效决定是否续签合同,保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高级领导选拔机制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高级领导选拔是较为重要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此类工作的执行效率。首先,应该加大竞争的力度对制定完善的高级领导选拔机制,保证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的高级领导进行选拔,在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的基础上,确定高级领导的选拔范围,确定高级领导参选人员的职位范围等,这样,才能有效的执行人才选拔工作。其次,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素质评价模型的建立,对高级干部的参选人员进行素质评价,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素质评级效率,使企业的高级领导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结语: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组织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自身管理效率,完善管理机制,阶段性的执行绩效分析,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提升各类岗位的管理效率,利用组织人事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发展效率,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建设专业性较强的团队。
参考文献:
[1]刘佳.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1-6.
[2]谭子文.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与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36-37.
[3]陈巧玲.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优化管理探索[J].学术探索,2013(11):123-126.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已有130多年的开采历史,被称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和中国北方工业的摇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百年开滦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以来,开滦集团致力于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确定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积极探索实现产业格局多元化、发展高端化、发展集约化、资源整合全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基本扭转了单一采煤的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2012年开滦集团进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位列500强第490位。开滦集团营业收入从2005年的108.94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 455.88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其中凝聚了集团千余名财会工作者的聪明才智,饱含着集团千余名财会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
一、创建学习型队伍,形成会计人才辈出的局面
为培养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财会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开滦集团持续加强学习型队伍建设。
(一)制定建设规划
开滦集团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是从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开始的。一是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的实施意见》,阐述了重要意义、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任务要求、提出了奋斗目标、规定了学习内容、建立了学习制度、制定了激励措施,为今后5年学习型财会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2010年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2010―2012年财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规划目标、制定了政策措施、规定了考核评价;三是集团公司财务部会同人力资源部按年度制定实施《关于“2010―2012年财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年度落实意见》,保障政策措施的落实、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采取务实措施
为落实《关于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的实施意见》及《开滦集团公司2010―2012年财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我们持之以恒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学习培训求效果。每年除参加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及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外,开滦集团还结合工作需要组织学习培训,安排自学、集中培训、全员考试、电视大赛、表彰优胜。如2005年举办的《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制度实施细则》知识竞赛、2006年举办的《开滦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知识竞赛、2008年举办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知识竞赛、2010年举办的《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知识竞赛,都使大家受益匪浅。二是学历教育结硕果。集团与院校联合办学,2006年以来,已从在职会计人员中培养毕业研究生38人、本科生202人、专科生86人。三是调查研究出成果。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财务系统开展“搞好调查研究,推动管理升级”活动的通知》,此后每年下达政策研究课题并组建课题组进行研究,已经连续7年编辑出版《开滦集团财会系统政策研究成果报告》。四是财税信息搭平台。2005年6月创办了《开滦财税信息》,给广大财会人员搭建了一个学习财税知识、掌握财经政策、交流思想和工作的平台,创办至今已刊发了419期。五是岗位轮换提素质。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办法》,当年集团公司财务部的轮岗人数达33人,占人员总数的61%。六是职称考试助提升。制定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与工资挂钩政策;报销职称考试的相关费用;调整不具备会计师任职资格而担任财务副科级及以上职务人员到其他岗位;举办会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的组卷培训、考前辅导等,组织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踊跃参加职称考评:2011年有2人考试合格并获评正高级会计师、41人考试合格并获评高级会计师、17人考取会计师任职资格,开滦集团应邀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会议上介绍“让会计资格考试培养人才”的经验。七是征文比赛促工作。为发挥广大财会人员的聪明才智、促进集团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工作,2012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假如我负责盘活闲置资产工作”征文比赛的通知》,共收到征文110篇;2012年6月,在财会系统组织了“我为会计人骄傲”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共收到征文148篇,讲述了会计工作的酸甜苦辣,展现了会计人的风采。八是廉洁从业警钟长鸣。2006年9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系统廉洁从业规范》,举办“开滦集团公司财务系统廉政教育报告会”,组织收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片》;2011年8月编印《财会人员廉政教育警示录》,组织二三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财务机构负责人到唐山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活动。
(三)强化工作执行
继承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工作执行力。一是从2005年3月开始,以后是每年1月1日,制定下发《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确立指导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二是在每年1月中旬,召开“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务会计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工作、部署当年任务、表彰奖励先进、听取集团主要领导指示;三是每年1月下旬,根据《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务会计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下发《〈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的落实计划》:细化工作措施、规定完成时间、责任落实到人;四是2005年5月制定实施《关于印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例会制度的通知》,每月初召开“月度财会工作例会”,听取二级公司总会计师工作汇报:总结上月工作、解决存在问题、部署当月任务并形成会议纪要;五是集团公司财务部根据《〈开滦集团公司年度财会工作指导意见〉的落实计划》,按月编制“月份财会工作计划调度表”,确保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
(四)开展创优争先
为激励广大财会人员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创先争优活动在全集团广泛展开。一是2005年5月印发了《关于在财务会计系统开展创优争先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创优争先的导向,制定了激励先进的措施,并年年评比表彰先进;二是制定《开滦集团公司财会系统创优争先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目标、确定了评比原则、规定了内容比例、制定了条件标准、出台了评比程序、提出了表彰奖励,使财会系统创优争先更加规范有序。在2011年集团财会工作考核评比中,有4名同志荣获“优秀总会计师”、18个单位荣获“财会工作先进集体”、18名同志荣获“优秀财务机构负责人”、52名同志荣获“先进财会工作者”称号;另外,还有1人获“河北省先进财会工作者”称号、10人获“省国资委系统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三是制定实施《开滦集团公司会计人员业绩档案管理办法》,滚动记录每一名在岗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等,以求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上述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习型财会队伍建设工作,截至2011年底,集团公司在岗财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在岗会计人员总数的76%,比2004年底的19.98%提高了56.02个百分点;会计师以上职称人数占在岗会计人员总数的39%,比2004年底的23.18%提高了15.82个百分点,其中高级会计师以上职称179人,比2004年底的31人增加了148人。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开滦集团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虽然财务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更新,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却始终如一。
(一)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
适应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多区域生产、多股东控制的实际需要,建立全集团统一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对于巩固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整体水平非常必要。一是修订《会计制度实施细则》。为落实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要求,适应财务管理体制的调整、会计核算体制的变动、资金结算中心的成立、财务集中管控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和工作职责的明晰,2006年6月,修订完成了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在内、33章、50万字的《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制度实施细则》,使之成为指导全集团会计核算工作可遵循的标准。二是制定《会计准则实施细则》。为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6月,完成了包含38章内容、58.5万字的《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准则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并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集团统一实施,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制定《财会岗位作业手册》,2008年6月,组织制定了以财会科为单位、覆盖全集团所有财会人员的《财会岗位作业手册》:明确了各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作业流程、操作规范并装订成册,作为财会人员上岗培训、工作考核验收的标准,实现了所有财会岗位工作由经验型向制度规范型的转变。四是制定《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办法》。2010年9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办法》,明确了指导思想、列示了失真情形、提出了防范要求、规定了监督检查、制定了处罚办法。
(二)组织专项检查并整改存在问题
在制定规范化标准、开展全员化培训、推进普遍性实施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专项检查并整改存在问题,促进了集团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一是开展年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集团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不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及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如2005年9月下发《关于开展财务工作大检查的通知》,将独立稽核、执行《会计制度实施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信息披露、岗位轮换、内控制度落实等11项列为检查内容;2005年12月下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大检查情况的通报》:肯定了5方面经验、指出了6方面问题、制定了6方面整改意见、下达了针对每个被检查单位的“整改意见书”;2011年7月制定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的通知》,撰写专项检查报告,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二是组织审计整改月活动。2009年7月,针对2008年度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监事会专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提交的“管理建议书”等所发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三是开展会计信息真实性检查整顿。2010年10月,为推动《开滦集团公司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集团财务部组织开展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性检查工作。
(三)加强薄弱环节的会计基础工作
开滦集团为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外埠单位日益增多、新兴产业陆续进入等新形势,切实加强了薄弱环节的会计基础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外埠公司的会计工作。截至2010年4月,开滦集团总部区域外的所属外埠公司达到40个。为切实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防范财务风险,2010年5月制定了《关于加强外埠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了“开滦集团加强外埠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开展外埠公司财务大检查工作的通知》,下发了《开滦集团外埠公司财务大检查情况通报》。二是开展新建单位、小单位、各级公司本部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从2011年4月开始,针对新建单位有可能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小单位有可能会计基础工作被忽视、各级公司本部有可能会计基础工作“灯下黑”的问题,组织开展新建单位、小单位、各级公司本部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使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触角延伸到集团所属的各个角落。三是2011年在多种经营系统组织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年活动”,专项部署、开展培训、建立模板、自查联查、整改提高、逐户验收、健全制度、强化执行,提升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
三、构建内控制度,保障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于促进集团跨越式发展、适应多元化经营需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效果,开滦集团从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开展了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实践。
(一)搭建内控体制基本框架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一是建立内控体制的组织体系。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在审计监督委员会下设内控管理办公室和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负责内控制度的执行及监督。二是建立内控体制的制度体系。坚持遵循法规、融入流程、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制定完成了包括《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四部分内容,共计37.5万字的《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内控体制的责任体系。包括董事会的主导责任、经理层的实施责任、内控管理办公室和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责任、审计监督委员会的执行评价责任。
(二)确保内控体制实施到位
《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从2010年1月起在全集团全面实施。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主体、部门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及要求等作出了规划安排。二是开展宣传培训。编发“内控制度学习辅导”、举办“集团高管内控制度讲座”;组织全体财会人员及集团总部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内部控制制度培训班”;进行了全体在岗财会人员参加内控制度全员考试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知识大赛。三是落实实施分工。制定印发了《关于〈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及〈内部控制手册〉实施责任分工的通知》,将18项具体规范及内控手册的实施责任落实到10个牵头部门、21个配合部门,并要求各部门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科室及岗位。四是按月调度督导。针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并及时印发会议纪要,推动所属二三级单位的内控实施工作。五是组织专项检查。集团组成两个检查组,开展内控制度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专门组织整改工作。六是开展实施评价。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通知》,94个会计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北京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提交了《关于开滦集团2010年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评价报告》,认为:“被评价单位具备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目标提供了合理的保障,满足和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七是进行问题整改。2011年7月,审计监督办公室下达“关于《开滦集团2010年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的整改意见”;集团内控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内控评价报告揭示问题的整改,并于8月底向审计监督办公室提交了整改报告。八是报告整改结果。2011年12月,集团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组成审计组,对整改落实结果进行核查,认为:“内控管理办公室及各单位对审计意见及建议比较重视,整改工作及时,整改效果较好”,并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提交了《关于对开滦集团公司2010年度内控评价揭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核查报告》。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建设收到了预期效果:一是领导安心。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内部控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全集团内控环境进一步优化;针对外埠公司大量增加并远离集团总部的情况,召开“加强外埠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会议”,防范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安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全集团科学管理、规范运营水平;针对《开滦集团公司2010年四季度财务风险评估报告》,集团公司审计部组织开展了防范化解情况的审计调查并出具了专题报告。三是资产安全。如随着《对外投资》具体规范的实施,集团成立了技术论证组、经济论证组和法律论证组,对新上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出具报告,作为董事会决策的必要依据。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建设,荣获“2011年度集团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荣获财政部“2011年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奖征文三等奖”。
四、降本增效,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作用
百年开采导致开滦矿区井深巷远,社会责任致使开滦集团负担沉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一)构建全面成本管理模式
2008年四季度以来,深入开展了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构建了具有开滦特色的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模式:一是理念深入人心。组织开展了两次“全面成本管理宣传月”活动、《开滦日报》开辟全面成本管理专栏、集团局域网突出成本管理报道、召开“开滦集团全面成本管理工作会议”,使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健全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围绕开展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5个制度性文件、集团总部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10个本系统的落实方案,各二级公司及三级单位制定了实施办法,形成了相对完善、纵横交错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三是条块合力推动。建立了集团公司、二级公司、三级单位的“块块负责”与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本系统的“条条齐抓”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对标整改差距。建立“全面成本管理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对标找差距,分析原因谋改进,借鉴“标杆”好经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五是联责考核计酬。制定实施《开滦集团公司全面成本管理专项考核办法》,建立全面成本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成本指标的绩效考核权重,直接挂钩员工收入。六是总结推广经验。层层选树典型,逐级表彰推广,集团每年评比,通过典型引路来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得益于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开滦集团2009年原煤制造成本同比降低11.16元/吨,节支35 913万元;坑木单耗同比下降8.94立方米/万吨,钢材单耗同比下降0.79吨/万吨,电力单耗同比下降1.34度/吨;2010年原煤制造成本比预算降低7.05元/吨;坑木单耗比预算降低3.59立方米/万吨,钢材单耗比预算降低0.39吨/万吨,电力单耗比预算下降1.44度/吨。
开滦集团全面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荣获“开滦2010年度十大管理创新奖”、“河北省煤炭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应用成果一等奖”、2011年度“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行业级)二等奖”。
(二)深入开展扭亏增盈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创成本管理工作新局面,开滦集团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深入开展了扭亏增盈工作。一是全面安排部署。2010年7月,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扭亏增盈活动的意见》,决定“在2010―2011年利用两年时间,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扭亏增盈活动”;组织各二级公司和三级单位全部制定了“扭亏增盈工作方案”:明确了奋斗目标、建立了工作体系、细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工作责任、规定了工作考核;2012年4月,又制定了《关于下发2012年至2015年扭亏增盈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开滦集团扭亏增盈工作会议”。二是开展调度督导。集团公司董事长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先后召开九场重点扭亏增盈单位现场办公会;集团主管领导带领工作组对重点亏损单位逐个进行调度督导;集团公司按季度调度扭亏增盈任务完成情况,督导二级公司对下属亏损单位扭亏工作的调度督导。三是推广工作经验。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公司及部分三级单位先后召开了扭亏增盈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营造扭亏增盈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编辑推广《降本增效金点子》。截止到2012年8月底,全集团《降本增效金点子》推广实施已累计创效益1.74亿元。五是开展成本对标。按季通报原煤制造成本完成情况,提交“季度成本专项分析报告”,积极开展内外部对标。六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定《关于下发开滦集团公司扭亏增盈工作专项考核办法的通知》并进行扭亏增盈工作专项考核、下发《关于2011年扭亏增盈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2012年5月,制定《关于下发开滦集团公司2012年扭亏增盈工作专项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了考核范围、确定了考核目标、规定了奖罚标准、细化了考核程序,为扭亏增盈工作考核奠定了基础。七是工作效果显著。2011年,集团所属二级公司全部完成了扭亏增盈任务,全集团减亏增盈额实际完成59 402万元,比扭亏增盈奋斗目标增盈38 946万元。八是盘活闲置资产。作为应对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的措施之一,开滦集团从2012年4月开始组织开展了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工作。通过下发工作通知、专题会议部署、举办征文比赛、全面清查上报、制定利用方案五个阶段性工作,现已对总额29 743万元的闲置设备、土地房屋、材料物资、矿井水的4个“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方案”,以集团公司正式文件批复下达到各二级公司及集团总部相关部门,预期年底前的全面实施将会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五、实行财务战略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撑和保障《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从战略角度审视和谋划财务管理活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2006年11月,开滦集团启动了财务战略的研究制定工作,至2007年12月正式完成并经董事会审核批准缉印成书。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确定了一个总体目标即“健全体系、积极转型、提升价值、支撑战略”;四大总体思路即“搭建开放融资平台、积极获取和管理现金资源,探索多元管控模式、加强集团对子分公司的财务治理,强化财务控制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功能,构建战略保障体系、支撑财务管理战略实施”;十二大具体战略即“融资战略、投资管理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税收筹划战略、财务治理战略、预算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财务风险管理战略、会计组织战略、财务人才战略、财务信息化战略和财务文化战略”。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从2008年1月开始全面贯彻实施。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集团公司董事长亲自对财务战略的实施进行专题部署,总经理亲自做动员报告,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财务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全面实施工作。二是开展宣传培训。集团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全体财会人员集中培训、全员考试并举办电视大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简报、会议、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财务战略知识。三是搞好规划分解。每年制定实施规划、确定实施重点、逐级制定落实方案,保证战略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实现部门联动。谋实施集思广益、抓重点密切配合、促落实融入工作。五是定期督导落实。实施办公室按月调度、领导小组半年督导、重点实施措施纳入总经理办公会调度日程、及时编发财务战略实施简报。
财务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财务战略必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实施财务战略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二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重点问题解决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集团公司财务战略实施规划确定的37项战略举措、2008年重点实施措施28项和2009年重点实施措施19项的积极推动落实,使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中重点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筹融资方式获得突破,短期融资券20亿元和企业债券20亿元以及14亿元中期票据均成功发行;税收筹划效果显著,政策性破产坏账获批税前抵扣,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获得批准;确立了现金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有力地推动了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管理创新。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实施,荣获“开滦2008年十大创新奖”、中国国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会颁发的“2007年度财务战略管理成果”、“省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2009年度“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行业级)二等奖”。
六、积极进行总会计师队伍建设,落实财务集中管控
为满足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体制基础,汲取因财务管控失败而毁于一旦的反面典型的教训,推动开滦集团财务管理创新,2005年3月28日,集团公司党政会议决定:“用二到三年时间,建成以管资金为核心、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程序合理、运转科学的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到2007年底,包括八个有机组成部分的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系构建完成:资金集中是核心、人员统管是手段、全面预算是平台、防范风险是关键、政策统一是根本、财务监督是保障、会计信息是基础、考核评价是支撑。
开滦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得以成功实施,关键是把总会计师队伍建成了财务集中管控的抓手,只有有效行使对总会计师队伍的管理,才能保障其强化控制和监督职能、落实反馈报告责任、维护独立性和专业性,进而将财务集中管控落实到位。
(一)人员集中统管
2005年5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滦集团公司治理与管控模式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的落实意见》,2005年7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1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实施细则》,确立了总会计师及财务机构负责人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规定了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公司配备符合任职资格的总会计师,相对控股以上的多元投资企业由集团公司派出财务总监,三级公司中资产规模较大的控股及全资子公司配备总会计师;完成了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单设工作,形成了集团公司及所属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的完整体系;对财务机构负责人实行下管一级办法。
2011年5月,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总会计师工作的决定》,要求“集团公司投资的第二大股东企业,一般应由集团公司推荐并配备总会计师”。截至目前,开滦集团专职总会计师已达41人,其中12个二级公司中已经配备11名专职总会计师。
(二)确保权责到位
总会计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明确职责、落实权力。一是《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集团公司及各二三级单位总会计师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规定了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以及各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二是2007年6月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规定了总会计师是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责任人,明确了10项事前报告(审批)的重大财务事项、5项事后报告的重大财务事项、5项事后备案的重大财务事项,并提出了报告要求。三是开展总会计师权责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宣传集团规定、促进权责落实、解决存在问题、支持总会工作。四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总会计师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总会计师的七项履职重点:确保全面预算实施、确保资金链安全、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抓好全面成本管理、确保内控科学有效、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五是进行年度总会计师履职评估。下发《开滦集团总会计师履职评估暂行办法》、制定履职评估方案、组建集团评估小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履职评估结果、组织评估问题整改。
(三)实行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