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地理学习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容,当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不再需要过多外界刺激,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多可操作性切入点。比如,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定位时,上课之前,将标有经纬度的世界地图贴在教室墙壁上,在地图上标出著名城市,在图边标上这些地点的经纬度。学生对世界各地著名城市比较感兴趣,愿意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并自主探究与之相关的地理事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应该立足于实际,将激发兴趣贯穿到教学活动全过程。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低估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每位学生都有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且有很强的表现欲,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日益独立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学习,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我总结。首先,学生要确立具体学习目标,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哪些地理知识了解即可,如中国民族政策;哪些知识必须深入理解,如地形雨的成因;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如重点地理数据和地理名称;哪些知识需要知道如何运用,如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气候类型。其次,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善于总结和调节。“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前将教学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方案进行预习自学。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景,以案导学,组织讨论。在教师精讲之后,学生整理、总结新旧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统计图、景观图以及示意图;运用地理数据,探究地理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成因,解决地理问题;加强对地理图像作用的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思维。

二、合作学习

(一)科学分组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如何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小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科学灵活的分组方案。有研究证明:四人小组最灵活、最有效,便于调整小组成员,优化人员搭配,提高小组成员学习效率。在确定分组规模时,应该考虑分组给学生带来的作用,是否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实践证明,组的规模太小,如2-3人,能增强个体责任感,但是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组的规模太大,比如,6-7人,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增加了教师的控制难度。

(二)明确合作目标

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职责,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因此,确定合作目标、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讲述“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可以设计一个“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赛,每方都设置三个角色以供学生选择,即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想要的角色。比如,A同学担任辩手,即合作小组组长,协调本组学习活动,参与辩论,并主要发言。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课堂激烈讨论,了解了南方和北方的优势与不足。

(三)创立多种合作方式

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方式较多,比如,组间辩论、角色扮演、模拟试验、小组讨论、游戏、分工收集资料等。

(四)加强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如果学生缺乏合作技能,则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善于表达自己,容易融入到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不善于交际,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受阻。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指导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表达感谢;学生发言时应该语言流畅、清楚;学会倾听,敢于发表见解,学会质疑。

篇2

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力、情绪和动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达到愿意、乐意、会学、善学的效果,并能正确评价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学会使用教材

地理教材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又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重视教材,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课本,做自学笔记,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新课标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学会使用教材。

2.学会使用地图

利用地图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地图,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应充分利用地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经常读图、用图,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到需要时,大脑就像放电影一样自然准确地显示出一幅幅“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图像。由学生自己看图、读图,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后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后得到正确结论,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激活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3.加强地理知识科学记忆

要掌握好地理知识,记忆是重要的一环,在地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发挥想象

很多时候,学生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会使难以理解、枯燥的知识变得十分的有趣。如世界地理中一些国家地图:意大利酷似长筒靴,澳大利亚像个马鞍,法国像个六边形等,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联想加以记忆。

(2)对比记忆

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对比记忆,抓住它们之间的异同。

如讲中国的河流时,可将黄河与长江进行对比,可以从河流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注入海洋、干流长度、流域面积、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如下表:

(3)归纳记忆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会认为地理知识“散”、“乱”、“杂”,不知如何去归纳知识,像是没有规律可循。但如果学会抓住地理规律,学会归纳,也就是抓住了地理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窍门。

归纳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归纳出其规律内容。诠释这种学习方法最好的莫过于: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归纳后可得到以下几点: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其分布;年降水量800mm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4.注意观察生活

地理学科是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生活离不开地理。因此,学习地理知识,既要了解书本内容,还要多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热爱生活,多学习观察我们身边的乡土地理。

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地理书籍,观看电视新闻等有关地理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3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

(4)学会分类。地图包括很多,下册地理每个大洲(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国家图是重点,考前在紧张,也要把重点地图复习一遍。

(5)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亚洲的季风气候问题,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②用图记忆: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能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在地图上形象的记忆。只要坚持下来半个学期,你就会觉得地理考试原来也很容易得分的。

二、教材的理解、利用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1)就地理这一科,我赞成在书上作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听课时,切记不能手懒,准备红蓝两色笔,将老师强调的一级重点红笔标记,引起重视。做学案时,不要忘记蓝笔划好课本。再就是简答题,地理简答题,课本答案很多不完整,老师上课讲解后同学们背过了,一定不要忘记把课本答案添加完整,因为我们不能保证一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你还能理解记住完整答案。

(2)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知识点,连线表示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这一点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去做,尤其是考前复习。例如;各分区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联系的有机整体,比记忆单一的知识点要简单得多,而且不易遗忘。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例如课上老师讲解了马六甲海峡对日本的重要性。其中考试考马六甲海峡对未来中国的重要性。要联想到中国工业的徐素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增。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地区):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乞力马扎罗山。南亚知识要点可归结2海2河1洋+3地形区+1气候+4作物+1简答。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篇4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1.1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1.2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2.1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2.2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1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3.2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3.3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我国基础性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探究式学习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逐渐改进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能够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逐步培养发现地理问题和获取地理知识的整个过程。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现状

(一)地理教学课堂中灌输式教学影响深远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直接影响,部分地理教师不能够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仍然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一个角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关注点在于学生是否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教学知识点死记硬背下来,完全忽略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意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常只注重学生的解题技巧,以及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完全忽略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探究及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认知能力与接受水平等。

(二)对于新课标的认知不够

现阶段,我国初中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一个层面而言,学生容易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单纯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考试范围为标准,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师就重点讲解,对于一些考试中相对较少的知识点,教师往往一笔带过。应用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的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常常不能自己独立思考,只是单纯跟随教师的思维,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缺少一定的主动性,教师即使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模式,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利用定位不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式学习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一教学方法重点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是灵活的、有意义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地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究式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方法,而不是仅限于学会知识。

三、优化地理教学课堂中对于探究式学习的运用策略

(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积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究式兴趣,创设积极的生活情境,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式学习与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上学期的教授内容“地球与地球仪”教学时,首先,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准备好地球仪,上课时,教师可以提问,鼓励学生准确找到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此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兴趣,逐渐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发现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提出的具体问题,积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相应的分组谈论,使得学生能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学到相关地理知识,全身心投身于地理学习当中。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指导,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在以往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只关注学生“会了没有”,忽视学生“会不会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具或者多媒体演示,为学生创造利于探究的情境,方便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海陆变迁”时,教师可以利于多媒体播放有关海陆变迁的视频或者各种关于海陆变迁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感性认识;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海陆变迁这种现象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学生继续学习的方向,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探究,以此达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发展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

(三)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单纯注重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而不关注学生会不会学习。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较为适宜的学习氛围,创设利于探究的教学情境,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海陆变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海陆变迁有关的各种视频或者放映与海陆变迁有关的图片等,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官上的认识;教师相应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关注过海陆变迁的新闻及是否了解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采用这种问题式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究愿望,逐渐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感官认识的基础之上对理性知识的有效探究,进而达到推动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的目的,逐渐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得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格个性。教师要积极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及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初中地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

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5、学会变图

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6、学会用图

① 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个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1.最重要的是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地理概念并把知识点落实到相关地图上)

2.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掌握恰当的选择题做题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找出正确选项,这不仅能让地理考试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心里优势。

提高地理解题能力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 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 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遗漏,又能提高答题质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审题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

4、灵活运用,综合分析,讲究方法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必要的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对一些分析性、比较性、概括性、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和读图题、问答题的解答来进行综合分析训练,做到分类熟悉范例,理清分析思路,掌握解题规律,逐步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篇7

一、注重内容设计选用,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帮助广大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教材中的每个活动以及活动的内涵,弄明白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探究规律的,并且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使得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开展,并受到相应的成果,力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将教材内容和广大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广大初中生更好地运用自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和把握书本上的内容,从而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而做好教材准备,除此之外地理老师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摒弃以前那种比较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在具体地理课堂上要创造比较开放,并且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互动的互动式课堂,同时要注重创造探究合作式的课堂,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逐个解决,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地理老师要努力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还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诵读基础,老师要了解他们不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这有助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做到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与此同时地理老师还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它总会不断地督促人们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去实践,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会到快乐,从而更好地达到自主求知的目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情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前诵读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的,一个消极的环境则会对人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我们老师就不得不为广大初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使广大学生置身于地理课堂的情境当中,通过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强化他们成功体验的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电脑及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抒发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比如,在讲《西亚》一节时,这样设计引言:1990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为何那么卖力,出兵出炮,充当世界宪兵?日、德等国为何如此慷慨解囊,支付巨额军事费开销?(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产销的波动必然导致石油价格的波动,从而波及美、日、德等西方石油进口大国的切身利益,而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地区)。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二、教学语言艺术,在风趣的教学语言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涵,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在概述部分可进行这样的描叙:“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渊源流长,奔流不息,浩浩荡荡,注入海洋;更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我国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有的湖面广阔,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蔚为壮观;有的群山环绕,湖水如镜,山水相映,景色秀丽。”通过如诗如画的语言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当然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一种美的感受中急于想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具体情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随着教师的描述心绪沉淀的地理课堂中。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谚语、诗、词、歌曲、民谣等来配合教学。如在讲大陆性气候时,用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得多。

三、运用电教手段触动感官诱发学生地理的兴趣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课基本是“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对本来趣味无限地理却不愿学的真正原因。多媒体课件能把大量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视可感知的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效果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如对于某些复杂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讲,学生也是难以完全接受的,而电化教学可以利用其独有的手段,将这种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最佳效果。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如“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的移动”、“季风的形成”、“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的形成及危害”等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投影片或CAI课件进行教学,学生更能直观的感受来自地球外部和内部力量对地球的影响,把无法想象的知识转变为直观概念,学习地理兴趣大增,对知识掌握程度也大为提高。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情感召学生地理的兴趣

俗语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我所教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地理基础差,知识面窄,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内心纯朴,对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容易满足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多亲近,多鼓励,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有效地指导和帮助。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理学科教学效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55

地理学科作为文史类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任课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将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策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之中。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学生以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积极表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时候并没有认真对待,这和当前初中地理学科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地位有显著关系,也和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形式下,我们的地理学科明显处于弱势状态,这也就促使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面对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过多的重视对所谓的主要学科的学习。这在我们任何一个中学都可以明显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将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落到实处。因此这也就导致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用心,学生当然也很难爱上对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因为,在日常的初中考试中,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只是简单的选择和填空,相对于其他重点学科很简单,学生做起来也没有难度。

很多学生都以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就是死记硬背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从教学方面转变自己的做法,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给我们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第一,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变学生之前对地理学科的片面认识,让我们的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的是很多学生面对地理学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门副科,我只要能够记住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就行,考试的内容也会非常简单,教师上课的要求也很少,地理课是一堂放松课等等。而且很多学生在地理这些认识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从小学以来,很多学生就已经形成了这些意识。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确实有些难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学生的这些片面认识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让我们的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感兴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地理学科中学习的中国国家地理方面的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这就启发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意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旅游的风潮越来越风靡,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沿途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的差异,而这些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在教材中我们也会学到部分地区的自然风情、人文风景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其中的知识,相信很多学生也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因为这的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篇10

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图、示意图、分布图、等价值线图、景观图、剖面图、结构图、统计图表、漫画等,教师应当围绕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地理图像,切实提高图像教学技能技巧,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1.地图教学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之后呈现在平面上的图像。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源泉,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只有做好地图教学,才能谈得上抓住了地理教学的本质。在地图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环节进行:读图名称(知道地图是什么内容)―辨别图例(明确地图中的各种颜色、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析内容(将书本文字和地图结合起来,分析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等,是读图的核心)。如在教学七年级刚刚接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地图名称,接着是辨别图例上用不同颜色来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注意单位是“米”,最后主要是按照某一方向观察地图内容的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并把自己的判断和书上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以此让学生识记海拔高度与五种不同地形之间的关系。

2.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很多示意图都是成因示意图,主要解释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形成,也会常常伴随着统计图出现。在教学示意图时,流程大致可以这样来安排:明确位置―分析要素―揭示规律。如在教学“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示意图”时,先要明确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的位置是西北内陆地区,然后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最后归纳出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3.景观图教学

地理环境本身广阔无限、复杂多样,绝大多数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学生难以直观感受,就算想象出来也未必合理。因此,借助于景观图片就能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恚增强学习地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景观图片主要包括素描图和摄影图,素描图的重点突出,而摄影图更加真实。

4.剖面图教学

剖面图又称剖切图。地理剖面图是通过把地理事物按照一定剖切方向切断后所展示的内部构造图例,初中地理教材中多会出现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展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绘制简易,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因此也广泛运用于考试中。教学时可按照:明确坐标―定位剖面―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步骤来进行。如在教学“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横、纵坐标各代表的意义及剖面方向,其次把“亚洲地形图”也沿北纬30°纬线描绘出来,再次是将剖面图与地形图的画线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由西到东都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最后归纳由西往东的地势变化特点。

5.统计图表教学

地理统计图主要是借助于数字信息,具体反映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图像。统计图表是“量”的一种直观表征,易于学生观察, 也有利于让学生从数量上归纳地理事物的关系,从而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统计图表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教学程序进行:了解名称(知道图标反映内容)―辨析坐标或图例(明确数据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大小)―浏览数据(大致浏览数据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数据(从量上掌握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揭示规律(归纳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变化的普遍规律)。

6.漫画教学

地理漫画主要是以夸张的手法和讽刺幽默的笔触展现人地关系等存在的问题。它不但直观生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漫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教学:观察图画(观察漫画描述的内容以及揭示的问题)―分析原因(分析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措施(思考解决的办法)。

总而言之,不同的地理图像所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要养成图不离手、文不离图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图像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地理实效。

参考文献:

篇11

前 言

地理在初中教学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但是在地理教学领域中读图能力又可以从直接的层面上对物理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是比较重大的。地理这一个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形方面的知识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大多情况之下学习重难点内容都是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在对读图能力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地理知识并对其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领域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是需要在有意识的情况之下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的,扭转以往初中地理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使得学生对地图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就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一、培养学习者读图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一)读图程序培养

首先,在读图能力培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需要使得学生对地图的比例尺、方向以及图例标记形成较为明确的了解,这在学生学习地理地图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在学生对比例尺形成较为明确的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学习者在对地图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具体的形象;其次,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假如说可以对地图方向形成明确的了解的话,那么也就可以对自身地图使用正确性做出保证了;再次,在学生对地图中包含的各个图例形成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学生在理解地图的过程中将各个地理名称正确的读出来,从而也就可以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只有在对上文中提及到的三个要素形成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使得学生对地图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实际上,初中物理教材中使用到的地图蕴含的地理信息是极为丰富的,假如说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想要快速得到自身需要的信息的话,教师一定需要有效的针对学生展开引导,最终也就可以使得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形成更强的信息敏感性。

(二)培养学习者的读图模式

读图模式培养工作M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再将不同的课程要点作为依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读图模式,从而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了。首先在这里可以使用到的是中心突破模式,学习者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对地图中涉及到的关键性内容形成明确的了解,与此同时在日后对其他地图形成理解的过程中,这些关键内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触类旁通的作用。其次,对形状观察法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在这里提及到的形状观察法,其实也就是在对形状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目标找寻工作。教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地图形状形成较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可以将其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最终,对比归纳法,在这里提及到的对比归纳法其实就是某些地图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图有机的相互集合在一起,使得学习者可以在对相似的地图加以一定程度的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找到相似的地图中完全相同的地方,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方法对地图进行解读。

(三)学习者的地图识别能力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地理学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仅仅可以在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可以开展读图工作,因此对地图识别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得学习者对图像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提升学习者地图识别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到的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是学习和思考,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习者进行引导的基础上可以使其形成有效性比较强的思维模式,以此也就可以使得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及起源性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当学生学习不同区域的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的指导学生来对非洲气候的特征以及分布情况形成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后学习者就可以在对自身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知识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之上,解决日后遇到的不同区域中,不同气候类型的问题了。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占据的地位实际上是较为重要的,基本上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是有所体现的,所以说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教师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扭转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步将有效性比较强的教学措施渗透到其中,使得学生可以对图形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到有效性比较强的读图方法,并在和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之上,在质的层面上发生转变。教师是需要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探寻教学方法,以便于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总形成更强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21―01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掌握的,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图像教学给予足够重视,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图像教学法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图像上没有过多的语言文字描述,全部凭借着图像来传递信息,但是仅靠观察图像的外形结构是不够的,要让学生从浅显的认知上升到全面的联想,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时,要先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的地图开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对于图像的构成以及各部分表达的含义都要进行清楚的分析、生动有趣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读图。相对于最基础的图像来说,学生要学会看懂图中的标注,辨别方向,且还要学会比例的换算,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将地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所需要的文字形式的内容。地图基本上是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各个部分的,基本上每个章节的学习都会涉及到一些图像知识,要让学生从最初的机械记忆变为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形式,真正会读图,读懂图。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掌握读图的技巧,并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以及一些感性的认知来读图,在此基础上学习地理图形会更加容易掌握。

比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找来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先了解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的具体方位、图像的大小等信息,在学生对各个国家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再学习地球仪知识。毕竟地球仪是将整个地图环绕在了球体上,和平面的图像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应该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再学习相关知识。

二、提升能力,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在地理图像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图,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对于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先从模仿的角度来对学生的绘图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幅地形图,记住其中的主要图形结构以及地形分布特点之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根据自己的印象来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考查了学生的图像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通过对图像的思考和回顾将印象中的图像最大可能地还原,在模仿绘制图形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是通过模仿的形式对学生的绘图能力进行培养,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多幅图之间的内在关系,绘制出综合性的图像。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绘制地图,为以后熟练运用地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3

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基础课程内容,也需要将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综合能力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得学生具备社会生存以及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模式,能将基础知识的利用率增加,并提升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改变自己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指导态度,从而在策略应用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课程教学水平。

一、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来讲,良好的课程教学方法对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各个科目教学期间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利用其拓展地理课程知识,将教学模式转变,能将新课程教学目标全面应用。由于新的社会背景下,地理课程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支撑,通过结合运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呈现往往都是需要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而多媒体的展示作用具备极强的演示功能,课程中的抽象化知识几乎都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所以地理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将图片、音频、音乐等内容结合利用,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多种感官调动下,了解地理环境或生态资源的复杂性,这样就能理清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重点或难点的内容,深度的探究分析地理知识,并获得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对不同学科资源的整合

知识之间是融会贯通、互相依存的。所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之间的整合,其实也相当等于地理课程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对地理知识讲解,计算机能够展示相应的历史条件、环境背景、发展过程等基本的内容,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也能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地理课程学习,也能为其它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条件,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讲求课程讲解的单一性、针对性。地理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搜寻有关课程的内容,能够给学生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平台利用机会,拓展地理基础知识的宽度,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实现地理教学的延伸性开展。单纯的就地理知识来讲,开展立体的分析研究,能够将课程学习的最佳效果发挥,达到教师所预期资源整合的教学效果,尽管在两者进行整合期间,教师一旦把控不当就会将地理课程教学本末倒置,但是只要地理教师合理把控其它知识内容的融合教育程度,那么地理课程教学效果,依然具备增强以及提升空间。

三、信息技术有利地理相关知识搜集整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