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的学习内容

会计的学习内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的学习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的学习内容

篇1

二、任务分析法

任务分析是基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及其顺序关系;最终确定学生的起点目标。任务分析法是一种适用于多目的,多领域的复杂方法。在不同领域中的目的各不相同,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主要分析学习的内在过程以及学习的内容。

笔者认为可以基于任务分析法的原理,对高职的会计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在对任务分析法的理论研究中,皮连生教授给我们总结了任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首先,要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其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对应的知识类型;第三,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1.确定学生的起点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教师在做教学设计备课时,首先必须要备学生,分析所教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考虑通过某种方式检测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技能状况,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新知识新技能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分析使能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起点能力和终点目标之间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有些事学生曾经接触过的或掌握过的,有些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或是很难掌握的东西。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越复杂,其目标任务的达到所需的条件也就越多,要分析的使能目标也就越多。

如对会计英语中讲解复试记账法时,分析交易做分录过程的使能目标分析如下:

Newtech Co,Ltd.sells software for $1,000 and sends their customer an invoice.They allow their customer30 days to pay them for this software(on account).

分录如下:

Dr. Accounts Receivable $1,000

Cr. Sales $1,000

这是要学生达到的终点能力;

交易原文中说明新技术公司卖给客户价值1000美元的软件,并给客户发送发票。新技术公司允许客户30天内付款。因而学生要能分析出客户未付款对于新技术公司来说这属于一笔应收账款Account Receivable,而本身这就是一笔销售Sales。

使能目标4:这笔交易影响的是两个会计科目:

Accounts Receivable Sales

学生通过分析交易得出这两个账户,要能分析出这两个会计科目属于不同账户:Accounts Receivable 属于资产Asset;Sales属于收入Revenue

使能目标3:Accounts Receivable 属于资产Asset账户

Sales属于收入Revenue账户

学生要了解资产Asset,收入Revenue在复式记账法体系中属于不同的增减。资产asset属于借方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收入revenue属于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使能目标2:资产asset 属于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收入revenue属于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起点)使能目标1:了解复式记账法和借方贷方原则

借方debit 永远处于T字账户的左边;贷方credit永远处于T字账户的右边。复式记账法Double Entry Accounting System的原则:这个记账法要求每笔交易都必须在两个账户上进行登记,一个账户记作借方,在另一个账户中记作贷方。

篇2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异同分析

1.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与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控制业务,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为:总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与作业成本法。

2.两者教学内容异同点分析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二者都具有共同的“管理”属性,都是为满足企业的管理层要求服务。两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导致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

第一,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均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

第二,两者数据来源相同。都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 决策与控制;

第三,两者分析方法、操作模式相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都是按照计划、 决策、 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数据分析工作,都是根据企业运作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规划未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相同的内容和方法,加之两者同属边缘学科,其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展各自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职能均不断扩张,研究内容相互覆盖。以上种种使得学科内容无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重复现象。

(2)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学科的本质不同。管理会计是一门为管理而服务的会计,主要是为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它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对象不仅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价值管理,并从管理中处理好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它主要负责管理企业的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资金。

二、两者教学内容交叉重叠现象分析

由于上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所存在的异同,造成高职院校财务专业安排这两门课程教学时困难丛丛。大多数学校为保证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教材编写和课时安排上,两者互不干涉,这势必造成同一专业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出现大量重复的现象,宝贵的课时浪费在相同的内容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果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没有课前进行必要的沟通,这种现象将更为明显。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学科异同点造成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交叉重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需要量预测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全面预算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财务预算与控制内容。

(2) 投资管理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投资决策分析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管理内容。

(3)存货管理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存货管理决策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营运资本管理内容。

(4)财务预算内容重复。分别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中投资决策分析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总体原则是:既要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状况予以解决,又要同时兼顾各学科的完整性,突出其本质。使学生清楚认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两者类而不同。并使各知识点按实务的要求衔接起来,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1.不应以取消管理会计课程为解决办法。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普遍存在交叉、 重复现象。一些管理层主张直接将管理会计课程取消以解决教学内容的冲突,认为这样简单有效,还节省了课时。笔者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这是基于管理会计在管理科学中日益重要的考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会计工作由经济过程的反映和事后分析向经济过程控制和预测、决策转化,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交叉内容进行整合。

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而言, 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与其他学科内容的重复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只是在教学中应将其内容与其他学科明确划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门学科的不同侧重点入手。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 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教材体系。而管理会计课程,则应以其职能( 规划和控制) 为主线, 以经营决策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划分建议如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投资管理、资本成本、杠杆原理、财务预算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内容放在财务管理课程讲解;而将经营预算内容、存货经济批量决策、经营决策分析放在管理会计讲解。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如再继续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专业课程采取各自为战的方式,分别安排教师进行授课,只会令课程内容重复、冲突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相关专业应对此两门课程的教师安排授课前的集体备课,教师们通过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交流沟通, 以此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如教学安排许可,此两门课程应尽量安排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及顺序,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韵琴.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改革[J] . 财会月刊,2008,(3): 94-95.

[2] 栗 洁.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J ] .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65.

[3] 宫景玉,鞠红兵.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关系的探讨[ J ]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198-199.

篇3

从会计行业标准体系来看社会不是要求高校培养毕业后能马上完全适应社会各个行业、各个职位、明确各种经济业务情况、能正确、合理、公允的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即时型会计专业的全才,而是要培养适应现在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在型会计专业人才。从会计准则自身的变革来看,随着我国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会计准则的内容由原来的规则导向转变成了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中只给出判断原则,没有给出详细而明确的量化标准的隐性知识越来越多了。隐性知识难以清楚的表达所以它难以通过书面进行传递,只能通过实践获得主要是通过示范或观察被传递。(李刚、刘浩,2011)会计准则中的隐性知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这种职业判断能力难以通过课堂教育来传授。

从会计行业标准体系来看,不管是会计准则的设定还是会计技术资格的认定都要求高校培养学生两种必备的才能:一是,专业基础才能,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在高深的专业学习中不会如空中楼宇,能够随机应变;另一种才能是,自我学习及沟通、理解的能力。会计行业标准通过这两大体系一方面发挥了财政部及行业学会在高校及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加强了对会计人员不同能力的社会认定,拓宽了高校会计毕业生后续职业发展的道路。

2我国现行会计行业准则体系对会计人员各阶段能力的要求

从会计从业标准到高级会计师标准,会计人员从刚具备从业能力到成为社会认可的会计行业的高级专家,需要熟练运用会计准则进行职业判断和业务处理,相当长时间的社会考验以及自身不断的学习。在会计学生的培养及未来的发展中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崇高的职业素养、熟练的执业技能,对行业及市场就变化的适应能力、自身不断学习发展的能力、专业研究能力。这些能力我们可以归结为三点: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研究能力。

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经济、管理类的宽厚的背景知识及求知欲;调查、抽象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听、讲、写的表达能力以及掌握科学研究的正确步骤的能力。宽厚的经济管理类知识背景可以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判断不同的经济业务实质奠定基础;基础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企业一般常规业务的会计信息核算和记录能力,结合学生经济管理类的知识背景为学生专业知识更深入的发展奠定基础。听、讲、写以及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未来进行理解、沟通所必须的素质

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会计、税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经纪业务的实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具有在组织中理解、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核心能力的会计人员不在会计信息的记录者和制造者,而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分析、整合为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各类信息的经营参与者。

研究能力是针对高级会计人员来说的,具有研究能力的会计人员在理论方面能够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理论创新及变革,研究会计对企业管理、经济、市场的作用等等;在实务中,高级会计人员具有运用会计数据进行企业决策的能力。

3会计行业标准与高校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的关系

以会计行业的标准体系为指导,本文认为高等院校的教育不应以学科为导向,仅仅教育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会计专业的现时的技术人才;而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成为应用型管理人才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应用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基于此目标,以及高校教育的时间限制,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能力以及部分核心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高校培养的重点。

4构建基士会计行业标准的课程及教字内容体系改革的设想

学校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及能力。另外在各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中我们还应界定学校培养的是服务于中小企业技术型会计核算和记录人员还是应用型企业分析、管理人员。进行研究,因此我们界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企业分析、管理人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应着重于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教育顾名思义教即教学,育即育人。教学即授人以鱼,育人却是授人以渔,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实现授人以渔,培养应用型、能力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4.1基于会计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我们需建立一套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总体的课程设置来看,①总的课程数量不宜过多,以为学生打基础、提高技术的课程为主;②每门课程的课堂课时数不宜过多,课堂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以及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不应该设置太多的时间,应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课后时间进行本门课程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完成课程作业的时间。③课程设置要注意前后的衔接性。④课程的考核要灵活,要有助于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基础能力课程的设置: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本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写作、沟通、表达、理解能力的培养;一部分是学生基础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培养。由于学生的培养不应当直接教给他应该怎么做,而应指导学生分析经济业务的实质,使他理解准则为什么要如此处理,因此宽厚的经济、管理基础是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基础课程的安排应集中在前两个学年、4个学期,课程难度不宜过大,以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核心能力课程的设置:核心能力主要是与学生专业技术有关的,应注重专业课的培养,主要安排在后两个学年。

4.2基于会计行业标准的教学内容改革

篇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20-02

一、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门类划分与归类

在整个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相对是比较多的,而且都是动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只要在专业基础课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下面的专业实践课中,创作出满意的优秀的动画作品。

一部动画影片从开始创作到最终完成,是需要经过编剧、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二维或三维电脑制作、影视后期合成剪辑、配音、配乐等系列工作,共同合作设计完成。而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动画专业基础课程,又是在大学一、二年学习完成的重点基础课程,所以对今后动画影片专业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前期铺垫基石。归纳总结出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便于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其核心课程进行细致修改、探讨,研究,制定出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并赋予实践应用。

在此基础上,针对动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基础课程中,进行有机的划分、筛选、比对,根据动画系教师们的多年教学经验,通过每周教学研讨会讨论并拟定出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分别为:剧本创作、分镜头脚本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动作运动规律这六门课程。这六门课程在动画专业基础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模块,它们主要涵盖今后动画专业课与实践课中动画创作的核心设计部分,如果能够将这六门专业基础核心课有效链接与设计实践,学生能够善学善用,打下坚实基础,会对动画专业复合性人才培养提高更进一步。

二、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模块研究

剧本创作、分镜头脚本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动作运动规律这六门课程作为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各大高等院校动画专业中一般都是以模块教学方式,进行集中授课。这样授课的好处是能够系统的讲授课程中具备要素等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兴趣点组织教学模块形式,利用学生的共同兴趣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学生进行协商探讨等多教学形式。在这样的模块教学下,教师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大学第二、等三期学习了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后,到了第五、六学期开始动画短片创作时,很多理论知识忘记,被丢弃,核心课程内容衔接也不够好,更有同学根本就不会编写动画剧本,这对后期的动画创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们在的学时分配上,进行了比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例如,《剧本创作》理论授课是36学时,习题12学时,同比较感觉理论授课学时过多,建议进行划分出部分学时,放置到大学第五学期时再开设2周的《剧本创作》的课程,大学第二学期开设3周的《剧本创作》课程,这样改革主要目的,就可以针对学生由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剧本创作时出现的不必要错误,同时可以在第五学期时就动画短片创作或校企业合作项目时,进行动画剧本的全新创作,用于后期动画的实践检验中,达到有效的链接作用。

在其他几门基础核心课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如增加授课周期、长度、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互动交叉;也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环节、上机环节,以小组或工作团队的形式,利用学校、工作室设备尝试课程与课程衔接性设计创作,从大量的练习和训练中熟能生巧,运用到今后的动画短片创作中去。

三、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与方式研究

(一)结合实际,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制定适合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动画专业是一个复合型艺术,包含着艺术和技术的高度融合,动画专业的领域也渗透到教育、工业、农业、军事等众多领域,如果教学理念的模糊势必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上的混乱,不能很好的顺应动画未来的发展。结合动画专业发展实际,大胆细致的制定新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例如,我院动画专业从02年办学之初,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已经修改过好几稿,目前一直使用的是09版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学时分配以及教学观念还是原来现有的,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动画专业,出现了很多的弊病和缺失。例如学时分配比例不够、实验学时缺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安排不够准确等问题。目前动画系全体教师,已经多次组织教学研讨会,针对09版动画人才培养计划开始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动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学时配比、上课周期、实践上机环节等。通过系统的全面的制定教学理念,修改后13版动画人才培养计划,并实践用于动画专业,培养出学生具有动画设计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篇5

第一章 总论主要是概念及特征、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展开叙述,是会计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时要注意领悟知识的本质。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本章是基础知识章节,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分。要注意区分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区别,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及设置。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主要介绍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学习时要注意好好体会借贷记账法的本质。

第四章 会计凭证主要是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种类,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的要求、传递保管的方法。

第五章 会计账簿本章的会计账簿是会计报表与会计凭证的中间环节。学习过程中结合老师的讲义实际接触一些会计账簿,对学好本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员应通过做题加以巩固。

第六章 财务处理程序本章主要讲解了三种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包括基本编制步骤、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编制方法。

第七章 财产清查本章主要介绍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一般程序,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学习时要结合老师的讲义,再做些题目加以巩固相关知识点。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重点体会各章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是如何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

第九章 会计档案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档案的概念、内容、整理归档、保管、复制查阅以及销毁等规定。内容不多,但各个小的知识点都需要通过老师讲解,再加上适当的做题加以巩固和掌握。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本章主要介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要想学好本章需要对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账务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思路。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学习计划

法规法条内容较多,需要加以理解和记忆。第三章关于税的内容涉及计算内容。由于无纸化考试的推进,已经没有重点章节可言,每一章都是重点!因此一定要全面把握!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基础章节,也是重点章节,且与《会计基础》的内容相关性比较大,可以同步学习。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比较多,但是内容之间具有相关性。学习时可以采用比较式的学习方法,例如比较各种银行结算账户的异同、各类票据之间的异同来归纳学习。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较多,从税收的概述到各个具体税种以及后面的税收征管内容,都会在考试中涉及。涉及计算内容都较为简单,学员无需心里压力过大。

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本章为新大纲中的新增内容,从内容上看,本章比较晦涩难懂,从近几年的考试中可以看出本章节所占分值不输给其他章节,所以学习时也要提高警惕,不能放松甚至放弃对本章的学习。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本章主要介绍会计职业道德,考点比较琐碎,可涉及所有题型,但复习难度不是很大,建议在学习时可以通读几遍教材,结合做题来练习掌握。

《会计电算化》学习计划

对于计算机知识需有一定的把握,同时重点是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电算化简介与会计核算软件,学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记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篇6

会计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只学理论是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应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入门学习-《基础会计》的学习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这门课不仅是会计专业的专业课,也是经济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课。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学的怎么样,而忽视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应学习会计什么内容,现根据本学期上课情况做以下探讨: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本人在本学期教营销专业的《基础会计》,这也是我第一次教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之前也听说上这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课很难上,所以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在上第一节课时,我要先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会计重要性。在我问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要上这门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不知道,有些学生还反问我:“老师,我们不是会计专业,为什么要学习会计?”这学生问的这问题是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认为,他们以后又不从事会计工作,学了也没什么用,而且我们作为会计专业的老师并没真正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就按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计划,唯一区别就是课时少了,考试难度简单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情,学习兴趣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上会计课时只有个别基础好的学生在听课,其他学生不爱听会计课的原因。

同样是《基础会计》的课程,教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于能力目标培养上应有所不同,作为营销专业学习的侧重点不应该是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增强学生如何利用会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并没有专门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整理系统、完整的知识,这就使给营销专业学生造成误区,认为学这门课就是为了如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何登记入账和编制报表,缺乏针对性内容。而且这门课本来内容就多,非会计专业的学习课时较少,前面在学习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这章花了大量时间,到后面对于会计报表这章也只有草草了事,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我认为这章才是他们要好好学习的内容,这就导致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作用没体现出来。

二、根据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先给他们分析上这门课的重要意义。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在工作中主要做:市场调研分析、针对市场制定适合的销售策略及公司发展规划等,这些工作经常要接触到公司中各种大量的数据,而这些大量数据从何而来?就是从会计报表中来。这些信息产生虽然是由会计人员组织而成的,但不意味着使用者可以不去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来龙去脉,只有深刻了解会计信息的生产机制,我们才能做到科学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让学生们了解学会计的重要性,从而且明确学习目的。

我们学校现在推行“166”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多让学生多动手做,让他们毕业后在社会工作能真正用到所学内容,而不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满堂灌”。 对营销专业学生实施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专门的会计人才,而是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让学生懂得运用会计进行分析思考,我们可以根据营销专业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业务内容,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现我就列举出作为营销专业中作为营销人员在进行销售业务时与会计相关的内容:营销人员经常出差需向财务借钱,出差回来还要报销差旅费,销售产品时所涉及发票以及制订销售策划等。针对以上内容,我可以确定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填制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和粘贴各种发票以及发票合法性;其次,在销售产品时必然会用到支票、汇票等票据,要学会如何运用办理这些票据,销售产品中所涉及到的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和使用保管方面的内容以及销售过程中如何合理处理应收账款的额度等等;最后在制订销售策划时要学会看懂会计报表的内容,懂得分析会计报表并能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营销班的学生男生较多,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都较差,思想较活跃,上课爱讲话,他们不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比较安静,有时总会提出一些特别看法,学生喜欢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一味灌输会计理论知识,缺乏师生互动,课堂就会沉闷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就无从谈起。针对学生好动、爱说话的特点,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问引导法、角色扮演法进行直观教学,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每次让他们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最爱问一句话就是,老师有没加分,即然学生们对加分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以加分形式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从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吸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活跃。

总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上设计应与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所不一样,针对不同专业的背景应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而有用,并能灵活的运用基本理论对会计信息进行初步分析,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研究及改革设想[J].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04期

[2]肖文芳《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年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多样化,我国会计行业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特别是2007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现出我国“创造了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了一个既能让国人认可、又能使国际认可的准则趋同平台。”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都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新方法、新信息使会计人员感觉到需要不断学习的压力,滞后的思维和守旧的业务处理技能将成为提高从业水平的障碍,会计人员必须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学习吸收知识的速度比变革速度快,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创建学习型会计机构,全面营造学习环境,培养会计人员终生学习能力,是应势而生的需要。本文基于Marquardt(1996)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的5个子系统理论(以下简称5子系统),对如何创建学习型会计机构进行探讨。

一、5子系统模型及其应用

5子系统模型被广泛应用在创建企业组织上,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内容是:学习、组织、人员、知识和技术。

(一)学习子系统

学习子系统是核心子系统,存在于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不同层次中。包括各种学习技巧和方法,是通过实践获得改变行为的指导。会计人员与会计机构、与会计主体之间存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会计从业人员分主管、中层业务处理、基层业务处理三层次,各层次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掌握应用要求都不相同。管理者学习掌握宏观调控内容,基层实务操作者学习具体的事项处理技能和方法。

(二)组织子系统

Marquardt理论认为本子系统包括四要素:愿景、文化、战略和结构。实务中指环境,大环境是指会计主体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小环境是指会计主体内部、会计机构内部环境。笔者认为,其具体是指:1.各层次会计人员的学习态度,思想重视程度;2.长远和短期计划;3.周边工作协作关系;4.自觉性和习惯性。

在我国,会计行业由财政部门主管,对会计人员的学习规范主要由财政部门制订,由财政部门提出每时期会计人员必须学习的内容要求,是一种强制性学习,在岗的会计人员必须完成。除此而外,会计人员还应自觉地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

(三)人员子系统

本子系统所涉及的人员包括会计主管、会计机构的从业人员、主体内业务伙伴、协作部门和协作单位相关业务的执行人员。

会计机构由个体的会计人员构成,是一个有自身发展规律,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有机生命体。会计人员的个体学习是会计机构学习的组成部分,会计机构起组织、整合作用。

(四)知识子系统

知识子系统是指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笔者认为,其由两部分组成:管理知识和促进学习,是“学习――应用――效果”的过程。由环境催生的知识性学习,可持续发展程度很高。世界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加速了知识老化的速度,知识的更新要跟得上发展速度,单纯的学而不用,知识得不到验证应用,没起及时指导工作的意义。会计人员学习方法及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 原理性学习,其学习目的是学习基础理论,熟悉业务处理操作方法,如学历教育。2. 专题学习,为某一内容而组织的学习,新制度新方法的学习,如按“从业资格要求的在岗继续教育”要求,2005、2006年会计从业人员被要求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7、2008年组织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也属此类内容。3. 研讨性学习,对不确定的方法等进行研讨,如对某行业某方面业务处理的确认式研讨,此类探讨性学习有一定的过程,学习现场(研讨会)往往没有确认的结果,要经过一段时期后,多方面的论证探讨才能有方向性的结论,其过程就是研讨式学习。经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后,会计人员自然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有能力从各方面随时获取、传递、存储、更新、应用知识,自觉提高综合素质。

(五)技术子系统

技术子系统是指导学习的途径、方法、工具等。在我国,规范的会计教育分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是指在校各层的专业教育,继续教育是指导由财政部门统一安排的从业人员每时期的专题式教育。此外,当今世界通讯网络技术先进并发达、资讯条件普及,学习途径多样化,可实现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进行学习。会计人员的学习分为个体、团体学习,自学、集中学习,学校进修、技能考试、晋升考试等方式。目前,会计在岗人员自学学习的自律性欠缺,会计继续教育多采用集中强制性现场学习为主,这种不分层次普及式的学习,只是走过场,收不到效果,没达到预期目的。

二、创建思路及对策

Marquardt理论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at”上,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 。研究组织学习的焦点则应放在“how”上,描述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笔者认为,其关键因素有四个:观念、机制、保障、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清学习的真谛才能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创建学习型会计组织,更新观念,上至领导下至基层都引起重视、达成共识,改变以往只埋头工作,以完成本岗位业务处理为己任的习惯,把学习更新知识体系作为一种日常业务来抓。

机制因素主要体现为两方面:激励和创新。激励机制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激发个体和组织的学习潜能,形成推动组织发展的强大动力。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激活组织内部机构和个体,使个体不断超越自我。创建鼓励学习机制,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在会计机构内部制定一些鼓励学习的奖罚制度,督促自学学习,对长期没完成学习任务或个体知识跟不上形势变化速度的,适当调整岗位,以保证会计机构群体知识的先进性。创建学习型会计机构,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创新,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不断超越,释放潜能,从创新和超越中体验工作的意义。

会计机构对学习的保障措施要落实,组织学习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以制度的形式给予时间、空间、资料、物质、金钱等鼓励实施学习。

要进行行动和效果检查反馈,会计机构对每时期或每一次学习,要有相应的效果检查效果信息反馈。如某一次集中现场学习,具体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学习目的、学习应用、效果体现方式等。通过检查起督促作用,通过总结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具体反馈某方面的信息,如成绩公布作品展览交流,评比表彰先进等,肯定以前成绩,找出差距,以便今后改进。

针对每一子系统分别设计创建思路。

(一)创建学习子系统策略

1. 改变学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学习,激发会计人员的学习兴趣,自觉吸收新信息,培养努力学习的思维模式。采用引导方式,增强个人学习能力。目前,资讯网络发达,信息反映快,培养会计人员对认知的敏感性,自觉发现知识,自觉吸收知识。例如在某场合公布的某项新制度,与本会计主体有关的,应及时寻找相关的支持,学习并运用。做到积极学习、积极思考、专业反映快。

2. 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定期组织对内对外的交流,不定期组织专题业务交流,使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加速信息流通,让会计人员有机会从交流中获得知识。

3. 简化学习内容,与会计主体的经营文化相结合,按有用原则,分岗位层次,按工作性质,分期分批,有侧重点地组织学习,与实务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参加学习的人会因为应用知识直接而容易接受,提高学习积极性,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新的实务处理方法、技巧、思想动态等既能提高从业水平,也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知识。

4. 注意培养会计人员创造性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技巧,有条件的与同行的兄弟单位开展观摩比赛或演示会,以推广先进经验,如点钞、业务录入、统计、数据分析等技能比赛,举行财会知识竞赛等,从各种竞赛中强化学习,与外界或同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创建组织子系统

在主管领导的重视中,可结合主体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确定学习目标,制订每期学习计划,挖掘发现值得交流、研讨的源头,创造持续学习的气氛,消除不必要的限制,为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还可开通对外交流信息的通道,与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多联系,获取外部信息。如以相对固定的方式参加各主管部门组织的咨询会、会、研讨会、学习班等。对内要与其他职能部门多联系,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特点、流程、发展规律等,结合业务对应的会计工作的特点配合应用。这种实时学习应贯穿于会计机构的每个岗位,融学习于工作中,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境界。这样既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搞好协作关系,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三)创建人员子系统

学习动力,就是愿意学,并且努力学的因素。实践证明:首先只有愿意学,然后才能努力学,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激发会计人员学习动力的目标就是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

会计人员要把持续学习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在校教育或对会计初入门者,就要灌输“终生学习”的理念,培养终生学习的思维模式。会计机构和领导要鼓励员工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自我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习;会计主管要带头走在专业的前沿,带给其他会计人员最新的专业、行业信息,鼓励会计人员培养质疑思维,勇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会计人员要带着前瞻性眼光,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纵向横向联系,有的放矢做好长短期培训计划,学以致用,用各种方法学习先进信息和技能,除日常业务知识,还要做好晋升发展计划。

会计主体和机构要为员工提供如何进行学习的培训与指导;创造条件使人与人之间能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手段,防止信息失真或阻塞沟通渠道;会计人员要自觉运用各种方法来促进学习,通过适应性的、参与性的以及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来拓展知识,通过实践学习会计人员能用系统的方法来思考和行动。

会计机构内轮岗是一种内部学习的有效形式。通过岗位学习可以培养多面手,实现一专多能,对会计人员了解会计主体的经营运作,协调其他岗位、其他职能部门起到积极作用。

按《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形式主要是接受培训。这种学习具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也比较系统,各级会计机构应以最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机会,提供必要的保障实施,以期收到最好的效果。

(四)创建知识子系统

知识表现为各种技能、认知、系统。会计机构的知识库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类是业务普及意义上的会计理论和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和法规。二类是业务提升意义上的会计晋升、新技术应用、国内国际先进经验等。三类是提升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本机构管理水平的内容。

如何组建知识库?每人生活环境、生活素质不同,应鼓励每人养成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抓住可获取资料的机会。如会议、报刊、Internet等。不断地提出在组织内部共享学习成果的战略措施与机制,要有知识共享的意识,不但个体学习,还要有与别人分享这些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意识。机构就掌握一定的资料购置费,以保证资料库建设的需要。

建立对重要知识进行系统地编码、储存与传递的结构与机制;形成学习资料档案,建立、积累必要的学习、查询资料库,促进持续学习。很多会计机构有资料库,但没形成查询的习惯。例如,对新业务的税务处理,会计人员不习惯查询资料获取处理方法的支持,不是盲目处理就是直接咨询税务部门,被动接受指导,其实有好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自行查询资料取得支持,自行主动解决问题的。

(五)创建技术子系统

此系统是解决学习途径问题,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工具在会计部门已得到普及,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或辅助工作系统可收集、编码、储存、创造和转移知识,通过电子多媒体手段支持学习,具备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既是业务处理的重要工具,又是学习工具,计算机本身和机内丰富的储存信息都是学习的内容。例如对某一应用软件的使用的应用性学习,基于业务处理,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任务实,压力大,存在磨合期,要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学习。又如,可通过Internet查询到新的政策法规等最新动态,将最新最快的信息运用到实务处理中,对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创建绩效评估系统,只是针对学习效果,其内容设置不要定位太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可行性,如确定学习的形式、时间、内容、对象、资料、效果体现等,对学习效果作出公平有效的评价,并据以实施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以创建学习组织理论为指导,借鉴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和经验,创建会计机构,培养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财务人员,是会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工作重点在于“组织”,将学习寓于工作中。由于每天所处理的实务都在不断的变化中,会计人员必须不停地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接受新信息,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有工作活力,才能胜任工作。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会计机构的创新。业务处理与时俱进,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才能与社会进步同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思峰. 三种组织学习的类型与其介入模式.

[2] 夏新平,焦锦淼. 基于学习型组织构建的企业组织学习6系统模型研究[J];企业活力2005,(3).

篇8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学生自身素养为基础,旨在真正提升学生自身实践应用技能的重要场所。作为接近社会最前沿的教育场所,内部教学和学生参与需要真正予以重视和关注。就中等职业学校内部会计课程的编排和设置,针对现代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做出的新的要求和态度,《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与原先不同的是会计内部内容,比如基本的特点、职能做了一些调整和添加,内部知识点和理论内容变得详细,在知识点下框架呈现清晰,对于会计档案管理以及整理安排等一部分内容做出删减和重新编排,这样的安排和设置需要学校内部学生和教师真正重视和关注,需要教师针对课程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对于学习内容做出有效整合和筛选,做到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了解新大纲对于《会计基础》内容调整的详细,做到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与2013年《会计基础》内容相比,新的会计课程内容呈现系统化、完整化的特点,许多内容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做出扩展,针对会计的产生发展、概念特点、职能作用尽量呈现,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和熟知,针对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以及核算方法做出补充,真正做到原先内容的补充和完善,确保会计基础知识的真正完善和落实。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需要对于新的会计基础内容做到有效了解和掌握,对于学习实践做到有效参与和真正应用,真正有效地把握现代社会会计应用领域和学习参与的真正落实。

二、对于新革新会计内容做到真正了解和适应,确保自身学习和汲取量

会计作为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有效运行的一部分,对于现在处于市场经济下的相关企业和公司有积极的辅助作用,是现代学校内部学生从事社会实践需要拥有的基本职能和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晋升,社会层面上对于会计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内容也在不断随之改变和提升,相应的现代学校内部教学材料和相关内容也会随之做些改变,以此来真正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的学生而言,要想真正参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对于适时修改、完善的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新旧教学内容的转换,找到内部衔接点,保证学习高效化和技能有效掌握,做到对于会计内部学习内容的有效了解,真正实现现代学校内部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汲取。

例如,针对《会计基础》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学生需要对于学习内容真正有所了解和掌握,对于会计科目账户、记账方法了解和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薄的登记、账户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处理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真正有所涉及和了解,保证学习内容真正有效汲取,对于新革新会计内容做到真正了解和适应,确保自身学习和汲取量,做到对于新体系框架下会计基础内容的有效把握,确保在此过程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落实,真正有效保证学生对于会计基础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三、对于时展形势做到基本把握和了解,做好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准备

篇9

一、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需要。公共财政为社会提供的教育支出通常面向特定的单位,各个不同的特定单位之间各自为政,互相封闭,往往使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共属性,容易造成全社会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财政资金效益受到制约。集中财力和优势师资力量建设会计专业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公共产品的形式面向社会提供会计教学资源,既可以服务于全国1300万会计人员,使每年130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60至100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以百万计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以为全国开设会计专业的众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使国家财政支出在一个项目上的投入实现全社会共享的目的。

(二)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确定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能力标准,构建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是一个标准化特点非常明显的行业,会计理论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高职生学习的会计实务必须服从于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准则。由于法律和准则的制约,各个院校、各种培训机构开发的所有的教学资源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层次或水平的高低而没有核心内容上的不同。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的标准和围绕实现这一标准的高水平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教学、方便于自主学习,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

(三)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对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的学习体系具有非常迫切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特长在哪里?一般认为,与本科会计专业比,高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本科的发展定位也在调整。通过研究众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发现,本科会计教学现在同样引进了以往没有的会计模拟实训等教学内容,也同样在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必须在与岗位需求更紧密的联系上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建立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正是通过吸收国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低成本转换提供基础条件的有效途径。

二、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由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达到不同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组件或模块以及相应的检验系统构成,学习者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或者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组件或模块来进行学习。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这是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的依据。它是按照就业中要求的操作标准,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的说明,也是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及职业资格认定机构之间学分互认的基础。二是围绕达到各阶段标准的教学资源模块,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也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网络课程课件、模拟实训体系、教材及学习指导资料、应用表格、应用软件、在线练习、在线辅导等。三是考试考核体系,这是对是否达到标准的检验系统。主要包括模拟考试题库和自动组卷评分系统。

(一)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以财政部的各种专业证书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会计岗位能力的通用标准,可以实现校内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保证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效沟通会计培训与会计学历教育的联系。会计专业证书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高职教育也可以与之对应形成分阶段的目标与标准。这一标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将随着岗位的细分增加不同的标准类型,并随着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订。在现阶段拟建立如下五种不同的标准,分别对应不同的能力模块。

1.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会计行业的入门标准,是社会培训机构从事基础会计培训应该达到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则不能进入会计行业。根据近几年的实践,高职在校生在一年级学习基础课的同时,专业课程应该也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一年级应该达到的专业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这一标准表明会计从业人员达到履行相应级别会计专业职务的能力。在现阶段主要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二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会计人员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高级会计实务。中级和高级标准不对应高职在校生。

3.高职毕业标准。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融合于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形成高职高专毕业标准,使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三种证书考试的范围。这一标准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能力要求的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达到毕业水平的基本标准,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二是作为各种大专层次的教育应该达到的通用标准,如: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经济法和审计等课程。其中大部分课程可以与考证课程实现标准融合和资源共享。不能直接实现标准融合资源共享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组合实现。最终目标实现高职毕业标准与专业考证标准的基本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全社会通用。

4.注册会计师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国家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标准。按规定高职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这一标准可以对应于下列人员:一是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的人员;二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框架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国家会计实务领域最高层次的考试,虽然不直接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的标准,但是其考试范围的主要内容都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的五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

5.继续教育标准。继续教育是法定的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每年根据当年会计知识更新的需要动态制定,为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提供标准,同时,也作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补充新知识的标准。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

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内容。要求能够满足院校学生和社会上的学习者在网上完成达到上述标准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并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实验实训提供标准化的学习资源。主要内容如下:

1.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者通过学习适用于不同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事先了解达到不同标准应该学习的课程模块、应该完成的作业和应该完成的实训以及应该完成的模拟考试。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教学方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案、注册会计师资格教学方案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虽然互相独立,但是其中通用的课程模块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方案中出现,实现一个课程模块服务于多个不同方案。

2. 教材、教学案例、学习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的文本资料,其中,实现考证标准与高职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一本两用,不能完全实现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分成若干模块,将标准融合的部分和暂时不能实现融合的部分分成不同模块,服务于不同目的。案例和学习指导分别对应这些教材,作为学习这些课程的配套资源。

3. 教案和电子课件。为上述课程分别制作可以扩充修改的标准教案和电子课件提供免费下载,主要服务于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讲授,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

4. 网络课程。上述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模块分别聘请专业骨干教师讲授,并将讲授的录像与课堂演示、情景案例、电子课件以及各种特别制作的动画和特别效果等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网络课程,供学习者分单元点播或下载。实现随时随地听取网上名师授课,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资源。

5. 网上实训系统。会计专业从事的主要是信息处理工作,其特点为会计专业建立网上实训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网上实训系统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模拟演示系统:提供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业务操作演示和会计账证表的展示。第二部分是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提供典型企业的成套业务和成套的空白账证表,使学习者在网上完成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全过程的真账实操,这是自主操作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会计检查模拟系统:提供全套账证表,让学习者对其进行会计审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报告。

6. 应用表格。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各种空白表格的下载。如:入库单、领料单、支票、汇票、完税证、记账凭证、现金流量表、审计工作底稿、纳税申报表等。

7. 应用软件。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软件教学版的下载。如:会计核算软件、审计软件、纳税申报软件等。

8. 在线练习。为上述所有课程提供练习题库,实现分课程、分单元的自主网上练习。客观题网上自动批改,主观题提供参考答案,对所有题目提供解析。

9. 在线辅导。由专业教师轮流网上答疑,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在线交流,指导答疑。

(三)考试考核系统

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职课程结业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由系统自动生成模拟试卷,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提供标准答案。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大部分课程考试完全的自动阅卷。

篇10

2012年国家开始实行每年四次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规范的考试制度。包括:考生考试时间不统一,考试科目顺序任选,考试内容增加,计算机题库随机出题,四种考试题型为主,考试时间减短到每科六十分钟而且不顺延下一科目,六十分钟内七十小题,当场出考试成绩等等。这样考试的难度与以前比较成倍增大。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凭实力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才能走上会计岗位,以胜任会计工作。也预示着考生要通过考试,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 

在高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学生进入大学就开始的专业、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国家统一的考试教材也是大学生上课、学习的课本,这样两科目的教育教学就和国家的从业资格考试完全结合在一起。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在这两门课的教育教学中,不但要向其他会计专业课一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而且还要指导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应试技能。对于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而言,数学、英语、语文、综合文、综合理,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学习模式,内容也深入脑髓,短时间内接触到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全面综合的掌握,确实有一定难度。然而,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要进入会计专职工作岗位,为社会服务,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是必须的,是《会计法》强制规定的。这样就要求大学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这两门课时,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内容教学,将会计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还要具体讲授会计资格考试的技能、技巧。 

针对于《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两门课的内容、特点,联系大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特点,结合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本人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了独特的教学技能。 

一、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的态度 

在教学中,提醒学生知识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会计是职业性、专业性、规范性很强的职业,责任、义务很大,从思想上要非常重视,要培养学习的耐性和长期工作的毅力。学习这两门课时,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来提升自己知识和技能,不能靠运气、赌考题来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目的,更是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全面的素质。必须全面学习,牢固掌握,考试不是目的而是形式。 

二、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从业资格考试特点 

通过上课教学、课下谈话了解学生特点。大学生已经不像中学稚嫩、简单,思想上、行为上的一些松散表现在学习上会很明显,课上听讲,课下学习,要他们聚精会神、融会贯通就要有一定的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教学中,本人往往穿插《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的考试体系。比如:明确的告诉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每年考试四次,科目三科,我们学习的是最主要的两科,每科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共70小题,随机出题,内容是我们学习的全部两门课程,全是重点。这样学生散乱的心神快速的回到上课、学习上来。 

三、用科学、实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实践带动理论学习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处于一名会计人员的位置,以学生为主体,从实践出发,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来进行演示会计课的教学,同时,穿插从业资格的具体内容和考题。比如:原始凭证的教学,发给每个学生代表性强的原始凭证,如发票,从名称到签章逐一介绍,然后提示学生:原始凭证的种类、内容、审核、填制要求都是是什么?每个内容组成多项选择、判断题是什么?(是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内容)。用现代经济犯罪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学习。从第一章直到最后一章,全部课本内容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并且把从业资格考试的每个题型对应课本内容穿插给学生。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学习则是用现代经济犯罪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用案例分析对应的财经法规的课本内容、违反的哪些职业道德规范,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所有题型穿插在案例和课本之中。当一门课程教师讲完,学生已经学会了会计人员基本的账务处理,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知识,重视到了遵守法律、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全面了解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题型,重点掌握了教材上从业资格考试的具体题目。 

篇11

《会计学原理》是高等院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由于该课程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相比,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掌握一门不同于其他经济管理的专业方法,学生在初学本课程时,感觉难度很大,并且往往感到比较枯燥。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专业入门课,以后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有类似的特点,他们能正视学习《会计学原理》的种种困难,而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情况很不一样。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多的挑战,教师也感觉有更多的困惑。如何改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是教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多年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现对该课程的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学生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大学前填报志愿时就对会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认为他们毕业后应该是从事会计工作或从事与会计相关联的工作,这个观念在入学后的有关教育中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们就自然而然地认为:《会计学原理》是他们以后有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必须要学好该课程,不然直接影响以后的专业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对《会计学原理》课程非常重视,不用过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很强。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之前,可能只听到过“会计”这个词,而不知其内涵,认为会计就是企业里做账的,学会计就是学做账,觉得自己不是会计专业的,学做账应该是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学的,因此,很多学生对教学计划中开设《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感到不好理解。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我毕业后是做营销的,学会计干什么?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能就更不理解了,认为自己应该好好学计算机,怎么还要学会计?因此,他们普遍对这门课程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就行,没必要好好学懂、学通,学生以这样的学习目的去接受该课程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生对该课程的预期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学了会计就会做会计,所以他们会认真学好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学会计是为了识别和使用会计信息,因而他们对会计做假很感兴趣,往往不重视正确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处理的理解,在课堂上他们对做假账和查假账很关心,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如何用正确合理的会计方法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他们不愿意认真理解和掌握,总是过多地要求和期望老师在课堂上讲如何做假账和识别假账方面的问题。以这样的心态和目的去学会计学原理这门课,不仅影响老师教学的安排,也影响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三)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原则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并易于使学生产生枯燥感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会计核算程序、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的组织等方面的常识,这些知识和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问题区别很大,这些方法与日常的思路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专业术语都难以通过非专业的日常思路去理解,如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与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借”和“贷”的含义完全不同,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很少用到会计中“借”和“贷”的含义。再如,会计六要素中的“收入”,与日常的家庭收入中的“收入”的含义相差甚远,因此通常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另外,还有需要会计科目与经济业务相对应,这使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其他很多专业课程都可以课后自学看懂,而会计学原理如果想通过自学来掌握和理解,难度很大,一般来说,学生对上课时老师的讲解要能完全跟上来都已经很有难度了。因此,学生学起来觉得概念难以接受,方法难以掌握,思维难以转变。

该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是对基本原理的介绍、对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规范的解释和应用的讲解,内容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无论是在理论内容还是案例的应用性讲解上,都显得相对具体而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有较强的枯燥感,趣味性相对较差,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相关背景基础知识较为缺乏,增加了本课程的学习难度

《会计学原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习中会涉及到公司、经营、货币、税收和证券等相关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应该以一定的相关课程作为支持。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基础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不具备,而有些基础知识,学生又只是一知半解,理解不准确,这对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对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对会计的高度重视,虽然一样不具备太多基础知识,可是学生知道,公司、经营、货币、税收等知识是他们专业知识的基础,在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在教学中涉及到,他们会非常有兴趣,上课时没有理解的问题,往往会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来弄明白。而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教学中涉及到也不感兴趣、听过就忘,课后也不会去查阅资料来理解相关基础知识,他们更多地认为,现在是学会计学原理,对这些相关基础知识,他们会在以后的相关课程中再学,或没必要学。然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又不会再去巩固会计学原理的学习了,以后也可能再也没有会计方面的课程了,这使教学和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应对障碍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开始就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之母,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时对会计学课程充满好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第一堂课首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谈谈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再结合学校实际,介绍以往毕业生(非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进修成为会计工作者)中成功者的事例,联系自己或身边其他人员发生的事例,讲解会计对非会计工作者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会计对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另外,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强调会计学原理还是有些后续课程的基础,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和金融学等专业,在他们以后的专业课中还有财务类的课程,会计学原理为这些后续课程打基础,这样使学生能高度重视本课程,从而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除此以外,笔者还告诉学生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完本课程后应有哪些收获。学生对这门课有了初步了解后,感觉自己与其距离拉近了许多,并树立起学好本课程的决心和信心。

(二)澄清学生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说明会计需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举例说明同一业务,用准则所规定的不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明白会计并不是都规定死了的,同时使他们明白看懂会计信息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知识,他们应该学好会计,以更好地识别和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还要讲解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讲解会计处理中很多方面需要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以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灵活性与会计做假的区别,并且注意强调学生应该要知道正确的会计处理是识别假账的基础,如果正确的会计处理都不会,做出来的是错账而不是假账。

2.在前面几堂课中就要讲解会计学的体系,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有盈利组织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之分,在财务会计体系中又分基础会计、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并举例说明各分支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不会涉及到会计专业方面的有关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一一开设会计专业课程。通过这样的分析,使非会计专业学生能有效认识会计的全貌,澄清对会计的认识。

(三)讲解尽量生动,方法力求多样

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有时候可以穿插一些故事情节或是某些电脑游戏,适当幽默一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并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如可以在适当时候,在课堂上念一段以会计术语书写的情书,表面上看来是引来了学生的一片欢声笑语,实际上可以使学生觉得会计并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呆板和枯燥,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可以联系当前流行的网络游戏“摩尔庄园”游戏,讲解和分析有关固定资产、收入、费用等概念,同时将游戏中的“偷菜”引申到对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会计主体等概念分析。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口味”的变化而产生新鲜感,在充满新鲜感的过程中去学习,可减少他们对学习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计学原理》本来枯燥感就比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要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尤其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变化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求教师除了运用常规的讲授方法以外,还要结合多媒体技术方法、作业布置和实验法等的合理运用。在对有关实务操作方面的内容,如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登记、会计核算形式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方法和实验法。首先要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素材发到学生手里;然后在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好相应的课件,对这些实务性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并且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素材按照演示过程去操作一遍,这样通过“看一遍,做一遍”以后,使学生对相关性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易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从而能达到看懂会计信息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这正好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目的,因此,也有利于该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方法对有关内容的演示,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后通过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查阅有关资料,补充相关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四)讲解力求通俗,并尽可能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根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在《会计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或常识出发,用平实的语言来阐述理论,做到深入浅出而通俗易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举例,并且尽量从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引开,便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笔者在教学中联系家庭中电费的缴纳情况为实例来讲解有关内容,教学效果较好。两年前,本人家庭中的电费是每季度从工资中扣缴一次,学校到每个季度末来抄一次电表,根据电表数据计算电费,然后从该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中扣除该季度的电费,如在2007年12月份的工资中扣了电费300元,这300元的电费应该是10、11和12月份三个月的电费,如果平均分摊的话,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每个月应该是100元,但是钱是在12月份支付的,电费相当于一项费用,在家里的电费账中12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300元,10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0元,大家都能很好地理解并接受。而在2009年本人家里的电费是用IC卡,先买电再用电,本人于2009年10月1日正好电表报警没电了,于是用300元买了500度,结果用了三个月。这种情况和前面的情况就不同了,2009年10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300元,12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0元。前者是先用电后付钱,后者是先付钱后用电,在记账时,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别用预提费用(应付账款)和待摊费用(预付账款)进行处理。可见,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预提费用(应付账款)和待摊费用(预付账款)等内容的理解。

(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科学的教学目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原理》的学习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明显不同,因此,在教学目的与内容上,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相比应作较大调整。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要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要能具体应用计账方法,进行实务操作,还要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系统全面地对所有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要让学生领会“会计的全貌”,即会计是做什么的及如何去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如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对掌握会计具体核算方法和实务操作等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着重在于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其学习目的主要是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流程,能够看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以能对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而不是侧重于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读懂会计信息,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所以在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组织《会计学原理》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内容的安排、内容的讲授顺序等方面都要作相应的调整。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时情况,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的职能”“会计的任务”,“会计的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的发展历史”等内容可以不作课堂教学内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可以只作了解;可适当增加“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方面的内容。重点内容放在“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原理”、“借贷记账法”、“会计假设”和“简单的财务分析”等内容上。

在内容的讲授顺序上,最好的办法是从“会计目标”入手,然后展开。会计是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服务的,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信息使用人(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而会计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是账簿,登记账簿的依据是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凭证的依据是经济业务。因此,会计信息是根据以下流程产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根据这样的分析,在安排讲授顺序时,第一步是介绍“会计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第二步是介绍“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从明确会计目标和领会“会计的全貌”入手来开始本课程的学习。第三步是开始对重点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处理的对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第四步是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账务处理程序”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进行介绍,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有关素材,向学生发放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材料,让他们能体会到会计信息载体的实际面貌,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操作过程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来龙去脉,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会计信息能力和教学目的的实现。第五步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财产清查”的一些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最后,还要安排有关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艺,以使其能更好地运用会计知识,从会计报表中提炼出对工作有用的经济信息等实用内容。这个讲授思路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既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又不会打破其整体性和系统性。

(六)注意适当迎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中,对会计做假很感兴趣,在课堂中引入日常生活的实例,如“学校老师买了私家车,能不能作为学校的资产记账啊?”学生都认为不能,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引深到公司里,职工家里的家用电器不能记入公司的账里去。同理,公司老总或股东的家用电器一样不能记入公司的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老板的家产往往以公司的名义报账,这是不对的,违背了会计主体假设的要求。这样的解释和分析,既联系日常生活实例通俗易懂,又和学生所关心的公司做假账的心理相迎合,使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会计主体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对有关会计信息的理解。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企业实际会计做假事例来分析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有关内容。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根据职业判断的要求来选择会计处理方法,通过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下的不同数据结果,使学生体会到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并提醒学生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翊覃.浅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84-86.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会计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我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将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衔接是指会计中职毕业生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或者国家授权的高职院校单独组织的考试进入高职院校。他们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全科成绩全部合格后,同等获得大专文凭。以湖南省2013年为例,会计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占到会计高职学生的10%左右。由于对口中职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高,所以中高职的教学衔接往往被高职院校教师忽略。目前高职院校中会计对口中职学生的现状是:

1.中职学生和高考生合并编班。以我校为例,在过去的几年中,中职学生还没有达到10%的比例,加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入学前都没有能够通过会计证,所以在编班时,都将他们和普通高考生合并编班。在湖南省的高职院校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将会计对口中职学生单独编班。

2.中职学生学习程度不一。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中职学校,学校间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以学生间的学习程度相差很大,他们中有的考过了会计证,有的没有学好会计,准备转去其他专业;有的代表学校去参加过省信息化技能大赛,有的基本上没有学习过财务软件;有的学过了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有的则是没有学过任何和法律有关的课程。

3.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的英语、数学等学科成绩普遍不好,比普招生更早的走上职业教育的道路。根据调查研究,中职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相较操作技能等其他能力是最差的。

二、《基础会计》课堂上中职对口学生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训的内容都是非常重要,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影响他后续课程的学习。这是中职学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基础课程。在课堂上,中职对口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中职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中职学生和普招生一起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普招生沉浸对新知识的有趣和好奇的氛围中,而中职学生对于这些已经学过三年,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中最基础、最枯燥的内容毫无兴趣可言。他们有的打瞌睡,有的玩手机,有的无所事事。

2.考过会计证的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没有考过会计证的学生垂头丧气。这些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原来就通过了会计证,觉得《基础会计》课程就可以不用听了,实际的操作也不用学了。还有一部分没有通过会计证,特别是原来没有学好会计的学生,他们想重新把《基础会计》再学习一遍,可是对旧知识的厌恶和强烈的挫败感让他们比普招生更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3.中职学生理论和实操水平均不高。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年龄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基础会计》课程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比较浅显,象财产清查等重要内容都没有涉及。而对于《基础会计》的实训环节,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课时量不够,就安排学生课后完成。从表面上看来,学生似乎学过了《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但是并没有深入透彻的从理论和实操上掌握。

三、以培养对口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为了培养对口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对中职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基础会计》课程对一部分自我感觉学习得较好的学生进行提升培养。一方面给他们大致梳理一下整个的会计工作流程,再提供给他们大量的手工实训资料供他们练习,另一方面开放机房让他们通过网中网实训平台接触到更多的单据。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从形式上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且从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意识到高职学习是中职教育的螺旋式的上升,让他们能够沉下心去专注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2.加深知识,重树学生学习和考证方向。高职《基础会计》有70%的内容和中职是重复的,所以怎么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新鲜感和趣味性,对教师有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简要的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要精准的找到学生没有学过的那30%的内容,并将知识综合深入,让学生融汇贯通。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考证也是他们克服困难的试金石。一方面,《基础会计》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内容,通过课程的引导,让那些原来没有通过会计证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的内容也是助理会计师的考证内容,在学生学有余力时加入更多的考证内容,将使所有的对口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考证更有信心。

3.提高学生理论和实操能力。针对中职学生理论学习不够的缺陷,教师可以将全课程内容大致梳理一遍,学生找出自己没有学好和没有学过的部分,教师再重点讲解这些内容,并辅以相应的练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就一定要选用合适的实训资料,或者分岗位实训,或者分行业实训,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会计核算要求。

在我国日渐成熟的终身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瓶颈阶段。如何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解决中高职课程重复和断档的的问题,将是中、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3

1基础会计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所有想要学习高职会计专业的同学都一定要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城,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这项课程是会计初学者向着深层次学习的一个关键性桥梁,无论是对理论知识内容、具体操作内容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书中都有独到的简介,能够对学子们产生较大的助益。学好这项基础性课程能够为日后的实践打好基础。目前许多院校都才用理论与现实进行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这虽然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技能,但是也仍然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进行简单介绍。

1.1课程教学时间较短

大部分的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程,都会觉得理解能力不够,学习难度较高,几乎每一部分的学习都会遇到阻碍。而引起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安排课时不足引起的。普遍院校安排这项课程时只是一周给一到两节的教学内容,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会将教学知识更加笼统、粗糙的进行讲解,这是造成同学们学习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计工作中一些基础的知识性内容例如账户设置方式、会计相关报表制作、如何开发凭证等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果教学们对这些基础性的概念进行详细介绍就会耗费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许多知识内容的内再联系较强,彼此之间息息相关,如果一处理解不当甚至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难点越来越多那么久无法顺利的进行学习了。教材是老师们教学的一项根本性依据,教师一定要注意紧抓教材中的内容,如果与教材脱离较严重的话就无法让同学们深入理解,造成较大的困难。此外,很多初学者第一次接触会计方面的内容,大脑中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而会计基础教材中常常会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教师如果讲解中不给予详细的解释,同学们就无法进行深入了解,日后的学习面对的阻碍也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同学们就会渐渐觉得力不从心,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问题就一定要重新正视自己的教学目的,不能够仅仅依靠降低同学们的学习标准来完成,如果单纯的降低考核标准,同学们真正了解的内容只会更少,工作中就无法进行有效利用。

1.2提出教学重点内容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对于教材的选择上,应当统一经济类专业的教材。因为没有适用于各个专业的教材,因此在对于会计专业以及非会计专业的初步教学是一致的。很多教师在对经济类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会将他们当作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进行教学,有时会用大量的时间教学生进行做账,由于难度较大,学生会觉得十分的有压力,因此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很多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觉得基础会计这门课程跟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而且自己以后也不会从事相关的工作,因此就不重视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不起来,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经过统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师教学的情况下,且课程时间以及教学内容都一致的情况下,考试成绩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师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种差距,让同学们认识到会计知识的重要性。

2基础会计教程改革探析

2.1加强非会计学生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视

上面就有提到,由于基础会计课程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较大,同时再加上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作用不大,因此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就提不起来,针对于这一点,教师应当加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视,合理的安排课时,同时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还要告知学生基础会计课程跟他们所学专业的关联性,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被激发起来,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2.2明确市场需求,转变教学内容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专业教学以及能力培养目标,教师也应当在课后做一些调研,明确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市场对于各个专业在会计知识上的要求,建立新的教学目标。目前《基础会计》教材当中主要包括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以及会计报表等内容。

2.3加强实践教学

关于这一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点是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其实就是通过营造多种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第二点就是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安排一些会计实训课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面对形式较为单一的学习方式时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学生能够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第三点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引用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解决以及分析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览全文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都会觉得很吃力,不仅仅是学生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这种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的简单介绍同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给予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同事也希望自己能够为会计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蕾蕾,魏静.浅析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2,(24):128-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