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篇1

[2]罗子轩,刘涛,周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学理论,2016(2):106.

[3]齐媛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5(6):44.

[4]赵新星,刘孟影,王亚梅,等.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4):112-114.

[5]刘豪.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7):296.

[6]曾筝.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J].现代营销,2016(7):121.

[7] 刘宇.彰武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302-303.

[8]陈敏,李志刚.新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5(3):9-10.

[9]李子晨.促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须四步走[EB/OL].(2014-2-09)http:///gzyj/-/article/v/475396.shtml.

篇2

[5]中国发展门户网.商务部2013-2014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名单公示[EB/OL].,2015-06-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EB/OL]..

[9]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商务厅2015年度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公示.[EB/OL].http:///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29032165&chid=100368.

[10]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 经济体制改革,2015,(05):110-115.

[11]凌红. 网络经济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3):108-110.

篇3

一、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2015年以来,在县委书记、县长的主要领导下,勃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勃利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和《勃利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并设立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全力扶持县域电商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论坛,创办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村青年、妇女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农村电商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推进村级电子商务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招募电商合伙人开设农村电商网店,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特色农业”,推动电子商务与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工艺制品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首家农村电商服务站落户大四站

在人民银行“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大四站镇率先成立勃利县首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邮储银行对大四站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进行了信贷支持,县农村信用社也有信贷投放意向,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洽谈中。大四站电子商务服务站中国电信、中国移动、2688商城、邮储银行、苏宁易购、悠乐生活网等各大网络平台的多个项目,用一站式服务的方法向区域内的村民提供日常购物、农特产品销售、代买代卖、金融理财等的系列惠民业务,解决了部分村民不懂电脑、网上销售难等问题。该服务站依托申通、天天、快捷、全峰、中通、百世汇通、国通等七家快递公司解决了大四站镇电子商务发展中物流难题。同时它作为物流仓储,从此网购回来的商品无须亲自前往县城去取,村民们不仅可以购买商品,通过服务站还可以将农产品出售到全国各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是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安全发展的前提。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设施建设虽取得一定进步,但许多偏远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相关的网络信息服务也未真正深入基层,没有做到真正为农村居民服务,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

(二)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

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长期以来,勃利县农村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认识,加上受自身的消费行为习惯影响与传统观念束缚,农民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信心,对网络经济的作用认识模糊。同时农民上网率不高,对网购商品的质量及网络支付安全也缺乏足够信任。

(三)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受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一些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农民对电子商务技术掌握水平较低,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慢,对于政府部门推行的电子商务平台心存疑虑,农村本身培养电子商务人员存在极大困难,这使得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解决对策

(一)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为使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得以有效开展,需保证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传媒和载体,没有高速廉价的信息网络,农村电子商务将无法开展。因此,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体系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要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推进面向农村居民的信息服务,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提高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含量和使用效率;同时,进行市场细分,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乡镇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殖专业大户,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主体信息窗口;再次,政府应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制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落实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扶持、补贴政策。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针对网下物流难以送达勃利县偏远乡镇的问题,政府应注重财政补贴政策的落实,使农村电子商务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

(二)注重农民电子商务意识的增强

现阶段,勃利县农民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认识仍处于概念阶段,当务之急,应转变观念、增强农民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识。同时,农民也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时代性、复杂性,对这种大数据时代的新生事物培养兴趣,并且能够正确看待;相关部门可组织懂得专业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到农村进行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推广,引导农民学习使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让农村电子商务从概念阶段向务实阶段转化。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篇4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篇5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广义上来说,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指的是利用网络平台、电子信息系统有关的一切工具,包括时新的电脑、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媒介等进行的商务活动。狭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务活动,其过程主要通过电子设备及互联网完成。从企业商务活动及其电子化的角度定义电子商务,人员物资管理、材料采购、商品生产、经营销售、资金周转、信息流通、物流配送等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就是电子商务。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以阿里巴巴为例,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挑选、比较各种商品,并用较低的价格买下。据说在2016年“双十一”购物节,在凌晨1点整时,天猫全球成交额已经突破353亿元,而在三年前,这个数额只是全天的交易额。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快速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阿里巴巴、淘宝的销售平台上,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来自农村地区的产品,如大家常见的一些小商品有很多都是来自浙江义乌,而浙江义乌就是中国十大淘宝村集群之首。在2015年,国家商务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鼓励支持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更加有力的支持与发展契机。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围绕农产品或加工品的销售展开的一系列电子化的交易和管理活动,它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对农产品或加工品的产销、流通、售后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和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农村农业信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国内各大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都就农村电子商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如淘宝、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也在积极的开拓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平台,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资源线上线下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设施及环境。农村电子商务的稳健发展扩大了内需、促进了消费,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深远的意义。

三、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根据分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3.1当地政府加强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引导

当地政府要顺应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发挥积极作用,做好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引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一方面,依据国家有关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研究制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总体规划,建立"多方参与、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资源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企业融入现代流通体系的改造,加大对广大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引导力度。通过深化"电商村"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并以适当方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农村电商发展带头人以及h农电商企业。

3.2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建设

一方面,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国、省、县道烂路维修改造、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以及县乡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彻底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农村电商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县(市、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为支撑,引导邮政和快递业务延伸至农村,并利用村级综合服务站,建立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配送点,进一步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实现县、镇、村物流网络无缝对接,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3.3加强电商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扩大本地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规模,优化整合各县(市、区)培训资源,完善全市统一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尤其要加强对镇村干部、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头人的电商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本地毕业生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吸引本地在外的大学毕业生和务工青年返乡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培养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引M难、流失大的情况。

四、结语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业态、新经济,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符合中央、省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政策,当前农村电子商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篇6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69 ― 02

一、引言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下产生的全新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空间布局,让广大农村、落后地区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业态,借助淘宝网、天猫、微信等免费公共互联网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的辐射周转,让农户直接与市场对接,省掉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改变了农户的市场弱势地位,农民赚取的利润可以更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也为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突破口。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村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电子商务对于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四化”协调发展、乃至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探讨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因素分析

(1)区位优势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于郑州。作为我国中部核心区,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南北大动脉京广线、京九线等铁路主动脉穿省而过,连霍、京深两大高速纵横穿越,加之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和位居全国第一的省内高速路网密度等,使得河南省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物流中心条件,这些都将成为促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

作为农业、农村人口大省和具有深厚华夏农业文明积累的大省,河南省特色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如信阳茶叶、新郑大枣、焦作怀山药、洛阳牡丹、开封、灵宝苹果、原阳大米、鄢陵花木、卢氏山货系列等;河南地方特色品如开封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南阳独山玉、驻马店麦秆瓶、民权虎画、博爱县月山竹制品等等。这些丰富的特色资源构成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资源优势。

2.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劣势因素分析

劣势(Weakness)是指河南省自身具有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利因素,综合河南省情来看主要有以下的不利因素:

(1)人才劣势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河南本省高等教育水平落后,作为农村人口第一、总人口第三大省,由于高教水平落后造成电商人才极其缺乏,尤其是河南农村地区,懂得并能有熟练操作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更奇缺。目前农村电商主要是以家庭或个人为主的形态,他们往往知识水平偏低,学习条件缺乏,缺乏运营能力,店铺等级偏低。虽然一些专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兴趣很大,但他们只会简单的上网,对电子商务了解较少、认识不到位、操作技术不易掌握。人才缺乏将是影响电子商务在河南农村推广的一个重要劣势。

(2)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产业水平落后

目前河南农村地区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服务业,如物流、金融、培训、广告营销等,发展水平严重落后,无法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物流网点最多到县城,在乡镇的也只有中国邮政系统的邮电所,只有极少数大城市郊县的乡镇有少部分现代物流企业入驻。相比起物流来,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更少、金融服务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以及基本条件就是金融支持,基本的如电子银行、网络支付、提现存款等,而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更少,基本到乡镇一级也只有农村信用社,而国有银行网点一般只有县城才有而且网点很少,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在县城也很少设立网点。另外,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培训业如网络技术、电脑应用等方面培训以及网络营销、网络广告业的支持。而这些在河南省农村地区几乎是空白。

三、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1.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机遇因素分析

机遇(Opportunity)是指农村电子商务在河南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会和因素,从目前来看,河南省正面临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最佳时机:

(1)政策机遇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实地考察了“淘宝第一村”青岩刘村,随后2015年1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参观了四大“中国淘宝村”之一的浙江临安白牛村,使得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也引起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等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中央政府以及各部委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为河南省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带来了最佳的外部政策机遇。

(2)第三方电商平台纷纷介入农村电子商务的机遇

其实自从电子商务兴起之时,农村电子商务就已经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初期需要自建电商平台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技术,这成为农村电子商务一直徘徊不前的根本因素。近年来,随着以淘宝、天猫为首的第三方电商的兴起,京东、亚马逊、当当网、1号店等越来越多的垂直电商纷纷开放平台,加入到农村电子商务中。如阿里集团2014年提出涉及农村电商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于2014年上线各省特色馆与“京东帮扶店”进农村计划等等。这些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居民开展电子商务的技术、资金要求,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了关键的动力因素。

(3)市场对农产品、农村特色品的需求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农村特色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如有机、绿色农产品、地方特色品等,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市场需求支持。

对于河南省来说,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拥有众多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作为人口大省,农村地方特色品也非常多,而电子商务为这些特产品提供了销路的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威胁因素分析

T(Threat)代表研究对象所面临的各种威胁或者挑战,包括来自外部的竞争等。对于河南省来说,发展农村电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因素

国内外经济环境是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大环境,将影响整个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需求。而自2008年以来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显著影响。

(2)来自全国其他省区特别是周边省区的竞争因素

近年来,全国乃至各省都意识到电子商务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纷纷制定相应的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这样各省相互之间也就出现竞争。如对各大电商企业投资区域的争夺、某些改革试点的争夺以及人才资源的竞争。对河南省来说,周边各省尤其是河北、山东、湖北等省将是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周边各省的竞争可能会导致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资源外流,影响河南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

四、促进河南农村电子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合前面对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以及河南省情,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河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统一认识,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放在战略优先地位

认识决定行动,要推动河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要求全省上下认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发展战略上重视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新型电子商务,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2.成立专门机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各省辖市成立专门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构,以统一协调各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体的,要求由政府牵头组织,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引导、协调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产生、发展中的问题。

3.以县为单位、以地方特色品为突破口培育以“淘宝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

根据阿里研究院对淘宝村的研究,淘宝村的产生可以分为基于原有产业基础的和不依赖于原有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两类。对比河南省情,我们认为基于原有产业基础、以地方特色品为突破口培育淘宝村最适于河南省。具体到淘宝村的选择上,建议以县为单位,可以首先在各县范围内开展特色品调查统计,筛选出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类,然后各县建立类似创业孵化器形式的机构,投入一定创业基金,配合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引导、鼓励方式,组织特色品所在地农村居民,特别是外出打工者或大学毕业生,支持他们开展网络创业,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4.培养农村信息人才,提高农民电子商务素质

如前所述,人才劣势是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劣势和瓶颈因素,不仅仅体现在河南省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不足,更重要体现在河南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整体落后,因此,加快农村信息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电子商务素质显得至关重要。

5.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介组织

根据各地的农村电商发展情况,政府应鼓励发展电商联盟、行业协会或者经济合作组织等中介机构,为农民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可以对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检验与认证、技术培训等各方面发挥协调管理作用和信息中介的作用,为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6.加强农村地区的交通、物流、金融、电信等电商服务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水平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淘宝村这样的前期以C2C为主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业态,对互联网络带宽速度、物流系统、金融服务、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就必须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水平建设。

〔参 考 文 献〕

〔1〕赵安顺.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1,(07).

〔2〕王景河.实施电子商务对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04,(02).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从当下引发的狐狸王驱动形式来看,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相关体系结构,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对地方农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上,可结合当下的时代研究背景,对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目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进行简要探究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贵州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栽培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有30多种,水果品种4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主要种类500多种,天然优良牧草260多种,畜禽品种37个,有享誉国内外“地道药材”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茶叶的原产地,贵州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独具特色的的原生态民族工艺品品种众多,市场前景较好。鉴于贵州丰富的原生态农特产品资源,为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营造相应的互联网+生态链,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物流现代化水平、加强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将成为农村电商主要的推动力。同时贵州农特电商发展相对落后,互联网+、大数据在农村电商应用不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体系不建全等一系列因素仍然存在,现从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策略进行一系列探究分析。

二、贵州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贵州农特产品在电子商务经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电商平台不完善

平台不完善,针对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层次分布不突出,在平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善。本地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品牌建设问题,平台对品牌的推动问题,股权及承包制等问题对农户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2.电商意识不足物流不全面

电子商务的意识不足,从贵州各乡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程度来看,其乡镇农特电商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和传统销售模式,差别不大,并没有真正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实际的应用上,并未真正发挥互联网+优势。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看,其创造的价值和潜力问题依然存在,更多的增值产品及服务都有待开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地方农特电子商务物流的开发问题,高成本问题,我们需要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企业规模,物流现状以及技术等方面采取龙头企业物流的带动示范性作用,在标准的要求、规模和技术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急需要解决农特电商发展中的最后一公里、降低农特电商的运营成本、物流现代化水平也是突出的问题。

3.传统商业模式、农特产品物流未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需求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还有待提升。农特产品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有的农特产品特别是生鲜农特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冷藏、运输及人力投入等还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需要建设更加庞大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且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4.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对于电子商务的管理人才来看,贵州还存在一定的空心化,从而导致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紧缺,并严重影响其农村电商的正常运行。而从电商人才的年龄分布结构来看,也出现不均衡现象,这将会造成电子人才需求断层,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农特产品电商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那么,就会影响农特电子商务的推动。

5.地区相关联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在贵州部分农商也在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但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发展意识不够,各自为政,没有联动发展。农特电商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农商虽也试水电商,但仅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并没有结合地区特点、产品特点来创新发展,更有部分农商经营者照抄照搬其他行业的发展模式,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三、贵州农特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

为保证贵州农特电商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转型,加强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对贵州农特电商发展从平台建设、物流体系、人才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策略分析。

1.建设完善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篇8

2广东农村电子商务现状调研

2.1问卷设计

在前期的文献搜集以及专家学者访谈的基础上,参考Churchill量表开发程序,将电子商务普及程度、电子商务创业情况等构念转化成若干便于理解的量表题项。参考量表设计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量表模块划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基本信息收集,第二部分为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评价,第三部分为受访者所在地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查;第二阶段纯化量表,去除有导向性的题项,对有歧义的题项重新组织描述语言,第二阶段量表共30个题项;第三阶段小规模测试,对10个受测者进行测试,团队成员对每一个题项进行访谈确认,根据反馈内容进行增加、删减、修改形成最终量表,共26个题项。

2.2问卷数据分析

2.2.1样本信息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居住在广东省农村地区的居民。样本性别比例为男性59%、女性4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1~30岁区间,共206人,占样本的42%,其次集中在15~20岁区间,共110人,占22.4%。可见本次受访者的年龄均较为年轻,是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主要生产力群体。如图2所示,本次问卷的受访者主要来自粤东地区、粤西地区(322人),占总样本的65.5%,其次是珠三角地区,占25.2%,粤北地区仅占9.3%。

2.2.2问卷统计性描述

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表示有网购经历,表明电子商务的消费市场已经逐步扩展到农村区域。2014年,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为55.7%,虽然本次研究的样本数较少,数据波动会较大,但67%的受访者有网络购物经历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民的电子商务消费普及率与城市市民相似。随着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及道路建设的日益完善,农村居民也开始接触并熟悉电子商务,享受着网络购物的便利。

2.2.3网购经验与电商创业意识关联分析

受访者中有网络购物经验的占主要比例,共238人(达样本数362的65.7%)。没有网络购物经验支持的农民对电商创业的认同度不高,仅占该群体中的29%,共36人;反之,在有网络购物经验支持前提下,农民对电商创业的认同度有了显著的翻倍提高,达该群体中的51.7%,共123人。可见,网络购物的良好体验,可增加农民对电子商务有用性的认识,加深农民电商创业的兴趣。由此可推断网络购物经验对农民的影响,受访者对于电商创业的认同程度与网络购物经验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丰富农民电子商务的经验,对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2.4农民事业选择关联分析

在选择电商创业的农民受访者中,选择全职,或者先兼职、后期再全职经营网店的人数占主要部分,共有86%的农民选择全职或者兼职经营,仅有14%的人选择没考虑全职经营。受访的电商创业农民中,将电子商务作为终身事业的选择属主流选择,说明农民对于电子商务接受程度已经普遍提高。在图4中可以看到,考虑全职经营的以及先兼职后期再全职的,在粤东、粤西地区选择的人数比例较高,分别为粤东占比70.91%、粤西占比66.67%。由此我们推断,粤东、粤西农民电子商务接受程度在广东农村地区普遍较高。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及城镇密集区,已从“核心-边缘”的城市化模式转变为“多中心”的结构特征。城市的产业发展选择因“多中心”的结构特征而比较丰富,因而个人的事业选择范围也相对较大,所以电子商务事业的选择比例在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会相对较低,因为其他事业的选择同样可以获得相当利润。

3调查结论

经过历时1个月的问卷发放与回收,我们一共收到有效问卷491份。对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多层关联分析等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电子商务已经渗透进农村市场,农民普遍有电商购物经历,农村在消费端已经开始电商化,并逐渐成熟,农村信息消费潜在需求强烈。农民网民使用信息服务不再单纯为了了解资讯或娱乐,农民网民的商务类消费诉求正在提高。

(2)多数农民认为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趋势,并愿意进行电子商务创业,作为自己的全职事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受访农民的信息素质正在提高,农民对于信息服务如电子商务的认可接受程度有了普遍提高。

(3)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的农村占比仅1/3,广东农村电子商务销售市场方兴未艾。现在比较著名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如:沙集模式、遂昌模式等)均不在广东省内。广东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根据广东省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特色,发展出符合广东省发展思路的、可复制的农村电子商务成功模式。

(4)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能够激发起农民的电商创业热情。如增加农民电商购物经验,宣传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等。虽然农民的信息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只是基本的使用信息的入门条件,是信息观念素质的提高。信息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能力素质方面,即它是人们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更新信息的能力。只有提高信息能力素质,农村电子商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新一轮信息化。

(5)政府对于农村电商的投入力度还需加大。政府的扶持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中,政府如何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是除开农民的主观能动核心因素外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因素。

(6)粤西、粤东等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情况比较突出。粤东地区的揭阳市政府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到战略高度,希望建设粤东地区农村电子商务辐射中心。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资源丰富,农村的发展路径较多,电子商务并不是其唯一最佳发展途径。

4发展建议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十二五”乃至更远的未来在农村发展战略上的部署和发展路径选择。根据问卷调研了解的实际情况,结合前期调研的资料以及参考相关文献,我们针对广东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引进,努力提高农民信息观念素质及能力素质,提高其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本研究发现,农民信息观念素质已经有一定的提高,但能力素质及电子商务观念仍有待加强。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信息化,人才资源十分重要,人才是农村信息化的根本所在。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官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带领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脱贫致富。同时,也要进一步消除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偏见。“沙集模式”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模式,充分显示只要农民在农村电子商务中获得利益,在农村信息化中享受便捷,他们的内生积极性问题就会解决,只要学习到基本电商知识,学以致用,包容性增长的成果也会出现。

(2)积极宣传农民网商的成功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我国农村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对成功电子商务建设经验的扩散十分有利,关键是要有成功者的有效示范。我们需要对广东农村基层进一步实地调研,及时发现和总结成功典型的经验。通过与政府联合,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成功典型的传播,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的动力,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特别要重视和鼓励年轻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热情,重点鼓励有互联网经验的农村大学生、回乡农民工带头开展电子商务,给更多农民网上创业和就业提供示范。

篇9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者购买习惯的转变,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的强大驱动力已日益显现,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陆良县作为云南第一大高原平坝,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1小时内环经济圈,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主轴的中间重要节点,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助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好选择和必由之路。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陆良着力加快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平台坚强拉动,电商企业带动,资源整合互动,初步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真正将网上买卖的触角深入到农村,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自今年6月24日,全县农村淘宝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建成1个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31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点,截至10月31日,累计完成网购70990笔,总成交额774万元。日均订单数591笔,日均成交金额6.5万元。日均订单数、成交金额排全省第8位、全市第2位,合伙人平均月收入5000余元,排全省第3位、全市第2位。为村民节省购买开支约1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00多名农村青壮年创业就业,使老百姓在方方面面享受到了实惠和便利。

一是政策支持推动。制定了陆良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陆良县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县财政专门安排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县级运营中心装修、5年内的房租、水费、电费、通信网络费及电商运营、农村淘宝合伙人培训经费的补助。对全县工业、农业和商业企业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年度网络销售超过300元以上的,按照销售额的2%给予补助,每户最高补助100万元。

二是平台坚强拉动。县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陆良县电子商务发展合作协议》,借助阿里巴巴旗下农村淘宝,接入大平台端口,完善后台服务体系,建设陆良县级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同时组建陆良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孵化园,促使入园企业利用县级综合服务平台资源,推进网上交易。

三是电商企业带动。重点以陆良图腾商城、农产品信息交易中心、蔬菜冷链交易中心、丝绸皮革城为突破口,实现平台对接,打造陆良商城和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图腾商城借助腾讯、百度建设百货、电器中心,蔬菜冷链企业自建中国云南蔬菜冷链交易平台,华泰电器借助京东平台,开展电器网络销售。目前,远东水泥、米高化肥、绿缘菇业在农村淘宝开设企业网铺,3家企业年内完成计划完成网络销售3000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正在迅速兴起的新型商业业态,虽已涵盖各行各业,走入千家万户,渗透到日常生活每个角落,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就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还只习惯于传统的展示销售模式,对于上网展示来销售企业产品的工作重视不够、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就广大农村群众而言,传统的购物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电子商务或网络购物不同程度存在偏见或误区。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和信息化基础的进步和完善,就陆良而言,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普及在县城范围内相对完善,但是到镇、村一级,物流网点相对较少、投送力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难以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服务功能亟待加强。目前,虽已成立了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基本能满足运营要求,但是企业上线营运、服务人才招募等软件建设基本没有因而难以有效地组织本县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是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多领域多层次人才的需求特点,如客服、营销、物流管理、美工、设计、网络技术等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专业人才,就陆良县而言,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因此,人才引进、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急待加强。

三、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要推动陆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宣传推介尤显重要。我们要利用各种方式、多种渠道对电子商务进行广泛地宣传,全方位地推介。充分发挥电视台、电台、宣传栏等媒体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创业氛围。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重点以县级服务中心为引领,引进一些知名度高、信誉好、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入驻县级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制造业企业“电商拓市”,鼓励零售、大型超市、百货类企业联合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网订店提”、“网订店送”等模式平价销售商品。

三是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整合物流配送资源,鼓励企业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传统零售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增加网上售物终端服务功能,打造快捷方便的物流通道,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最大限度降低货物在途时间。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要以多种方式开展广泛的电子商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洽谈业务、营销技巧、美工包装、专业摄像等方式,对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领导和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通过培训,努力增进企业、个体户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经营模式认知,逐步提高他们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

五是加强培育扶持。进一步细化关于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奖励补助优惠政策的支持,积极协调争取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推动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为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篇10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网络化、电子化。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将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现行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以保证农产品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有效畅通,建立起适合网络经济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即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宣传、营销、推广等一系列营销过程。从交易方式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包括网络期货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粮食电子商务交易、政府网上产销对接会交易、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等。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后改名为“中华粮网”)成立,开启了粮食网上交易,这开始了我国农产品网上交易活动的探索。我国农产品“涉网”虽早,但一直发展缓慢,直到最近两三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才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我国已经形成了由政府涉农网站(如农业部网站、商务部网站、供销合作社网站)、期货网上交易平台、大型网上交易平台、网络批发交易市场平台、实体交易市场网络平台、零售网站构成的多层次性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据统计,截止2013年,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达3.1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

第二,农产品网络零售网站和网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3年,在阿里平台,注册地址为乡镇的农村卖家约为72万家;淘宝网卖家为37.79万家,比2012年增加了45%。此外,出现了众多的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公司,如:易果网、1号店、顺风优选、沱沱工社、中国地理标志商城、龙宝溯源商城、全农汇、我买网、菜管家等。

第三,生鲜电商发展不如人意。虽然,进军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不少,一些企业的交易额也不错,然而,生鲜电商经营困难却是行业现状。北京“优菜网”在2013年初寻求转让;上海“菜管家”运营4年来总计投资3500万元,目前仍是亏本运营;武汉“家事易”短短两年半时间电子菜箱覆盖了1200多个社区,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虽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亏本支撑;永辉“半边天网”上线不到百天就下线。

三、制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低,不仅大大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渗透率也远远低于服装、电子产品的。这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乡村一级成为网络覆盖的薄弱地带,一些农村地区尚未接通光纤。网络建设落后导致我国农产品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后,农村网民较少,农民电脑普及率低,从而影响了农产品供应链前端电子商务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1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26.5%;2012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56亿,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27.6%;2013年,农村网民达到1.77亿人,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28.6%。

(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落后。目前,生鲜电商平台有易果、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正大天地、天天果园等。据统计,这些平台进口食品的品类都超过40%。其原因之一是我国农产品非标准化。电子商务交易要求卖家展示统一的、标准化的商品信息,因我国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为主,故难以形成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之间的差异明显。由于缺乏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我国农产品无法与国际接轨,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无法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落后导致电子商务活动中退货率高。虎嗅网认证作者黄刚称,不少农产品电商退货比例达到了10%。

(三)现代化物流水平低。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物流技术落后,农村物流设施建设不足,导致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在农产品网络零售中,客单价(即单笔交易额)为100元,则物流成本将达到25%到40%,同样情况下,服装或电子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在5%以下。行业数据测算:客单价低于200元,农产品电商处于亏损状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有资料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23%,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是在常温下流通的。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也在95%以上。显然,我国冷链物流十分落后。冷链物流的不完善造成我国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至30%,可见,冷链物流也成为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大挑战。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缺乏能够利用网络收集各种农业产销信息(如气候资料、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消费趋势、即时市场行情等),进而分析农产品产销信息,并迅速回应市场变化、调整产销决策的专业人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农产品交易中主要参与者的农民,文化层次低,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较弱。

四、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一)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必备条件,农村是农产品种植中心,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因此,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扩大互联网的覆盖范围,确保乡村一级的网络覆盖。其次,要整合农村现有的信息设施,如广播电视设施、移动通信设施。另外,还需要推进我国农产品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推动农产品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二)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在电子商务运作中,对商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而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显然,加强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非常必要。农产品标准化包括品质标准化、工艺标准化、规格标准化。品质标准化即质量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即生产加工过程的标准化;规格标准化涉及重量、体积、大小、型号等问题。近年出现的“瘦肉精”、“毒大米”、“毒韭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化是农产品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产品质量既受到生产环境(如水质、土壤、大气)的影响,也受到生产过程中技术规程的影响,还受到各种加工环节(如采摘、保鲜、储存等)的影响,因此,只有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方面需重点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国家相关部门须加强沟通与协调,构建一套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该体系应该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操作规程与指标体系。第二,注意我国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第三,确保标准的执行力度。

(三)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加之生鲜农产品的易变质、易腐烂、不便存储等特点,这给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环节多、效率低,物流费用高,这不能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有力保障。现代农产品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物流形式。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在近年里悄然兴起。冷链物流是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回避的问题。发展冷链物流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其投资回报周期长,这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卖家面临的困境。即使单个卖家有足够的资金自建冷链物流系统,但面临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订单不稳定,季节性强、高运营成本的风险。实际上,社会化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成为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急需的资源。该体系应有专业的从业人员;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水平。

(四)培养现代农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人才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为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产品品牌意识、现代商务意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使他们具备利用网络搜集信息、信息、在线交易、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还需重点培养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形成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田英伟.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价格月刊,2012(7).

[2] 洪涛,张传林,李春晓.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研究(下)[J].商业时代,2014(17).

篇1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构建了线上线下紧密联系的网络平台商务模式,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其发展速度始终处于高位,规模与市场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国内电子商务的巨头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逐步向农村等细分概念市场渗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化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融合,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已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广泛实践,事实证明,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带动落后地区的生产与消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立足本地的优势资源,将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较低成本进入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之中。虽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政府仍在不断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新方式,但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场信息资源掌握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农村地区的地域特征、网络运用技能、地域特征、信息化水平、个人或组织的参与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农村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2.1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了农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与现代化

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农产品销售中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农产品的质量;二是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与销售渠道。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且农产品的质量是可控因素,而如何进行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与销售渠道的拓宽,则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过去,网络信息未有如此发达,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较差,从而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与渠道,无法使农村丰富的农产品向更大的范围推广。在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农产品品牌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拓宽了产品的宣传范围与渠道,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农民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有效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通过塑造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

2.2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农民开阔眼界,借助电商平台,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提升信息获取的能力,及时掌握市场上的农产品需求及动态,从而对农产品的种植与培育提供导向信息。农民还可以立足本地的地域优势发展形式各异的特色农业,建立起规模适度的生产—加工—经营的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推动城乡要素的交换与配置,有助于实现城乡的经济互补,推动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2.3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帮助农村地区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提出后,各地纷纷颁布相关扶贫政策,农村电子商务也成为农村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为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激发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农民能够在产品信息、推广及品牌建设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帮助农村地区建立起良性经济发展的生态圈,促进当地农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对于一些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来说,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它们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盈利空间,从而依托其产业优势实现地区的精准扶贫,提高农村的创收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2.4有利于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大学生往往选择去发展前景更好的大城市就业,农村地区面临大学生流失的现实,这也致使农村经济缺乏人才支持,陷入越发贫困的境地,同时也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农村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帮助农户提升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当前,已经有许多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从而使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人口的就业与经济的发展。

3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3.1进一步落实农村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

政策扶持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营造良好电子商务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保障。要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针对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制定与落实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提升电商扶贫政策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电商扶贫工作之中。其次,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资金扶持力度。农村电子商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除了需要政策保障之外,还需要资金的扶持。因此,要对农村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经济较为困难的农民,可以通过创业补贴、贴息贷款、简化贷款流程的方式提升他们开展电子商务创业的热情。最后,还需要提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准度。在当前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要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精准”是电商扶贫工作的关键,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如如何精准确定电商扶贫对象、如何精准选择电商扶贫方法、如何精准确定电商扶贫的范围等问题,简言之,也就是“扶谁、怎样扶、扶多少”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电商扶贫工作真正发挥实效。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中,充分结合现有的扶贫政策与计划,保证扶贫政策的连贯性。另外,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精准识别出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脱贫的人员,再对这些人员进行细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创业扶持,帮助他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对于那些没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可以依托电商企业,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通过就业实现脱贫,从而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溢出收益。

3.2借助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电商平台建设

农村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已是毋庸置疑。如何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树立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是推动电商平台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借助融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融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其打破了媒体间的平台限制,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有效整合,使各媒体资源实现互融互通,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范围。将融媒体与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能够帮助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体电商创业者进行市场营销策划与宣传,依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借助融媒体的各个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专属品牌。另外,农村电子商务还需要与融媒体平台及时进行信息互换,从网上、网下不同渠道做好产品推广工作。可以说,“融媒体+电子商务”的新模式有效整合了线上与线下的销售渠道,兼顾了产品的传播与销售两个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农村电子商务中,借助融媒体的优势能够进一步吸引客户,使客户获得信赖与放心的产品销售渠道。融媒体平台中有着大量的新闻资讯,可以借助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客户进行引流,对接优质的电商服务资源,从而打造出集新闻与购物于一体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影响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3.3注重产品升级,培育电商品牌

篇12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88-2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使得我国经济总值持续上升,但是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下,为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使经济能长远的发展,应遵循经济可持续发展额理念。在我国众多学者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下,提出了绿色技能的理念,只有坚持和掌握绿色技能,才能构建出绿色经济的发展环境,进而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从绿色技能的角度,对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 APEC下绿色技能的重要作用

1.1 绿色技能的内涵

在明确绿色技能内涵之前,应先了解绿色工作。绿色工作主要是在绿色经济环境下开展的,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降低对能源的消耗、限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大规模的开展绿色工作,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绿色技能是促成绿色工作开展的指南针,绿色技能实质上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型的理念,在对绿色技能的属性研究后得知,绿色技能也称为可持续发展技能,指的是通过劳动力的付出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进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绿色技能是一种专业的技能,主要表现在从事绿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价值、知识理念上。

1.2 绿色技能的效能

将绿色技能应用到市场经济中,能适应当今时展的环境,同时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整体方向。基于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对资源消耗量较大,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绿色技能提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保障了经济的长远发展,属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能将科学领域中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时期,将绿色技能引入其中,能在先进技术的指引下,使经济向更好方向发展。

2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经营和发展现状

现阶段,贵州地区正在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其中京东、淘宝、阿里巴巴均在各个乡镇建立了电子商务的产业园区。其中京东产业的建立,标志着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的功能逐渐完善,提高了该乡镇区域电商发展的综合实力。而阿里巴巴和淘宝产业基地的建设,不仅开启了乡镇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提升了乡镇电子商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这为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经营和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乡镇电子商务实际经营和发展中,由于产业园在建立后,缺乏很多优秀的人才,对电子上商务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平台的建设力度和实际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APEC绿色技能视角下优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

3.1 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

贵州省乡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对绿色技能理念的深入了解,这是由于绿色技能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将绿色技能应用到电子商务的经营中,根据其主旨理论,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以电子商务平台努力搭建成以贵州商业网为重点,建设具有综合的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加快现有电子商务产业园分类发展的步伐,将实体经济中具有引导性的企业和发展项目融入电子商务产业园中,进而达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强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另外,在绿色技能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应加快对新型建材、绿色农产品和新型医药等传统实体经济模式的整改,进而建成一批具有纵向发展类型的电子商务发平台,提升其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趋势下,贵州省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中,还要加快建立跨省的交易平台,进而在贵州省内建立起集采购和营销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为全省内的农村实体经济创设较好的发展平台,降低实体经济在经营和发展对资源的耗费,以此实现绿色经济模式的发展。

3.2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系

为了最大化的发展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为更多的商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完成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平台的建设之后,应完善该种模式的发展体系,这不仅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经济绿色发展的需要。基于电子商务的开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省商家在经营中耗费的资金,在实际发展中,首先对现有的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建立健全乡镇地区物流配送的体系,实施一个乡镇一网店的发展计划,改善实体终端网络,增强各个乡镇物流配送以及仓储的能力,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起对接电商的发展平台,同是还应该构建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实施关注互联网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动态,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协作。充分的利用贵州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网的信息和交易平台,完善自身的预警体系,不定期的探索农产品旅游产品的营销形势,拓宽农产品和旅游产品信息和营销的渠道。再者,为了落实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保障贵州乡村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应打造电子商务品牌,对广大电子商务企业宣传树立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开展品牌发展的经营战略,通过对自身品牌商品网络零售体系的完善,使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形成“贵州产”的品牌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市场中的影响力。

3.3 壮大电子商务主体的发展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展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应积极的培育乡村电子商务大规模的企业,加快对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努力培养乡镇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建立贵州省乡镇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乡镇电子商务的研究院,进而实现电子商务主体发展的壮大。在绿色技能理论的指引下,将先进技术融入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在实际的工作中,一方面应对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并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产业人才的培训机制,开展职业技能与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电子商务培训,进而突破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技术人才的困境,全省内乡村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应成立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研究院,进而推动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而促进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建设,全面的提高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

4 结论

绿色技能指的是通过劳动力的付出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绿色技能是一种专业的技能,主要表现在从事绿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价值、知识的理念上,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为乡村商家对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台,为了推动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笔者从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壮大电子商务主体的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为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献力,进而促进贵州省经济的繁荣发展。

篇13

根据在线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美国2005年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欧洲互联网用用户的普及率也达到34%,还有瑞典、英国、法国分别65.2%、45.6%和31.6%。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农业网站如雨后春笋,日益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农网站约在1000家左右。[1]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功能和农村信息服务日益增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市场流通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起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

在重庆市农委和市商委牵头下,淘宝生态农业频道的上线、永辉尝试半边天生鲜网、沃尔玛尝试线上开卖水果;重庆奇易网、田园优选等生鲜电商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重庆市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联盟”。据新成立的联盟理事长吴限透露,联盟将为广大农产品提供商提供一个最为直观和节约流通成本的多元化农产品电商平台,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供应商关于农产品大量积压风险及损耗风险。联盟正在策划共同出资5亿多人民币,建设农产品直供平台,通过智能购物终端、网络预订等来解决鲜活农产品直配到市民家的问题。“菜篮子”信息网已联网成千上万家产销地批发市场,每天采集肉、蛋、鱼、果、蔬菜等众多品种的批发价格,为重庆公众服务。

二、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存问题

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目前也面临长足发展的制约瓶颈。《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0.0%,虽然我国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早已提上日程,但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仅为18.5%[2],互联网在城镇和农村的普及率的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在重庆的穷山僻水地区,互联网络、电脑设备的使用率及普及率为零。加之偏远农村信息传递的滞后与失真,致使生产一线的农民无法获取现实操作中的最新农业信息及市场供求信息来进行正确的生产决策。由此可见,重庆农业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薄弱,成为限制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其次,重庆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的影响极大,绝大多数农民不懂电脑、网络,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农业发展中的电子商务技术操作人才严重匮乏。而开展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农业主体还不具备独立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3]

此外,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不可预知性,农用品的供求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也具有不稳定性,加之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较低,存放周期短,品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人为主观因素较强,标准化程度极低,极大地阻碍着重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