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遇到财务风险,医院作为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过如何对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防范,已经成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金和服务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医院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风险一般分为投资、筹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方面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都将会出现财务风险,将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最终破产。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医院正处于转型阶段,医院的管理正逐渐向企业管理方向转变,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以及管理目标也都向复杂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难度[1]。由此可见,在医院中采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
医院的运营发展会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宏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环境变化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是无法预知的。如果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医院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时,医院就会面临较多风险。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医疗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境医疗机构,在我国建设医院。2.由于经济的波动较大,市场不景气,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的发生,致使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成本核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可见,医院在运营中面临许多困难,这也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内部因素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产生受内部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1.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追上我国医疗卫体制改革的步伐,管理模式落后,缺少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医院在财务管理上经常会出现混乱,大量的数据与实际会计数据存在差异,监控财务部门工作无法得到落实[2]。
2.预算存在偏差情况比较严重。医院的部门科室未结合实际,过分注重自然利益,虚加预算,导致医院财务支出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致使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局面变得混乱。同时,商业公司和药品销售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导致医院的预算支出增大。
3.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医院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财务管理措施,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对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衡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完善和利用。财务预警机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完成对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获取的利润、偿还债务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项问题的预测与分析,从而实现对医院运营中的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目前,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只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相关活动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并没有监理相应的预警机制,规避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三、解决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
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关注程度,时刻观察宏观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横向比较,纵向缝隙,搜集与医疗行业相关的各项信息,掌握变化规律及变换趋势,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应变措施。此外,依据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动态调整,适当的对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甚至规避因为外部化境的改变而导致企业在财务上出现的各种风险。
(二)做好库存处理,收回应收款项
在物资采购上,医院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医院的库存进行科学管理。第一,要确定医院库存医疗机械和药品的最大容量,对路村物资内的卫生材料、药品等各项存货的数量进行科学制定,从而提高医院对价格出现过大幅度的抵抗能力[3]。同时,对医院因为管理库存而出现的不善情况而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表1为某医院2014年药品采购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类药品102种,占总金额的68%;B类药品135种,占总金额的24%;C类药品153种,占总金额的10%。A、B两种药品使用的变动情况反映了医院每年药品消耗金额的集中药物品种,因此应当对其重点控制,而对C类药品则应当进行适当控制。
(三)提高风险意识,提升内控水平
1.在医院内部监理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根本。合理的制度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4]。目前,医院在各项财务工作中都缺少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这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风险的规避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学习与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L险防范能力和业务素质,使全体财务人员能够了解其在医院财务体系中的地位,使团队防范效应能够得到充分发挥[5]。同时,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对岗位上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与培训,并且各项内容都与员工的薪资挂钩,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3.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医院财务上的岗位人员进行法律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并加强对医院财务中存在的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财务风险,这将会对医院的长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医院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新医改条件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121.
[2]张增勇.浅析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J].统计与管理,2012,03:84-8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与国外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国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新时期金融风险管理力度,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金融风险管理的不足,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新时期金融风险管理的不足
1.缺乏防范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我国部分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如,部分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未能根据市场的真实情况来推广自身的理财业务,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投资者过分关注自身投资后的收益,忽视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性,盲目投资,产生了诸多问题。
2.缺乏完善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
科学有效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是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出台了部分关于金融的法律法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未真正建立行之有效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如,我国部分金融机构依然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部门,金融机构管理尚不完善,如果发生风险,可能会造成重大危害。
3.金融市场信息缺乏足够的透明度
金融市场信息透明有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信息来对企业进行正常的判断,从而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危害,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出现了诸多问题。如,金融市场信息不透明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失真,增加投资者的风险;也可能会出现内部交易的情况, 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被市场内部操控,从而导致金融市场混乱,增加经济发展风险。
4.行政手段的干预制约了金融自由
自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我国过分依赖行政手段来干预金融自由,金融资源配置几乎完全脱离了市场的作用。政府往往将金融作为改革的“提款机”,单独依据行政的要求来发挥其作用,不仅决定了各种项目的审批权,还决定了金融机构信贷的规模和方向,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无法形成科学的制约关系。金融机构无法从那些盲目的行政项目中获取收益,导致银行出现大量的坏账、呆账,使金融机构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近些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金融的情况有所减少,但是,我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依然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不利于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政策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5.市场主体的道德水平缺失
当前,我国市场主体的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借款人或者企业通过自身真实信息造假等方式来骗取贷款,甚至不打算偿还贷款,导致金融机构中出现了坏账、呆账,制约了金融机构发展活力。同时,部分中小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收益,不顾金融风险,向那些缺乏足够还款能力的个人和企业进行贷款,从而出现诸多问题。
二、新时期金融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正是因为当前金融风险管理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大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
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可以有效地应对金融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金融市场发展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根据行业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政策。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财务监管制度,健全我国相关法律体系,确保一切监管都能有法可依。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市场变化,加大对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促使它们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
2.健全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可以有效地增强金融机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金融市场内部加强对员工进行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同时,也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及时制定各种风险管理制度,并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3.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步伐,就要尽快融入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2008年的次贷危机表明金融危机的危害是全球性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世界各国必须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团结合作,降低金融风险。
4.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金融风险带来的各种隐患,就要求我们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体制,逐步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在紧跟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同时,还要注意切合自身的实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管理制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相应的政策,减少行政干预,并逐步建立起那些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金融机构。
5.市场开放坚持稳定有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稳定有序地改革,并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金融市场也需要这样。当前,美国次贷危机依然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经济尚未实现全面复苏,我国金融制度相对比较脆弱,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机构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诚信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市场主体道德缺失,导致金融机构出现了大量坏账、呆账,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到我国金融机构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坚持稳定有序、循序渐进,有目标、有条件、有阶段地放开金融行业,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三、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存在缺乏防范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缺乏完善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金融市场信息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行政手段的干预制约了金融自由、市场主体的道德缺失等问题,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项目自身环境的变化,电力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素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风险也存在,加强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已成为重要任务。同时,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加强对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有利于电力建设项目快速稳定发展。
1 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及其管理理论
广义的风险泛指一切不确定性。而对于狭义的风险是指未来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风险意味着发生损失,风险的构成要素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共同构成。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不确定主要表现为风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确定。这就要求人们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对风险进行测量,以便于规避风险。第二,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受到人们意识的影响。第三,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可变性是指风险的性质、引发的后果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新的风险发生。在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工程项目采取边勘察、边施工的方法加快工程进度,就有可能带来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风险。第四,风险的相对性。不同的企业由于资产规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差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所不同。第五,风险的可测定性。由于风险具有客观性,会表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因此可以运用运用计量方法和技术测量方法,将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益的幅度描述出来,这样有利于避免风险的发生。
风险管理是一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其基础工作是对风险的不确定性、损失大小等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效处置风险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等活动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管理就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目前,风险管理模型主要有COSO模型、Charette模型。其中COSO模型由识别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构成。而Charette模型分别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两大阶段,每个阶段内的过程活动并不能完全分离。Charette为各个过程提供了相应的战略思路、方法模型和技术手段。针对电力建设项目风险产生和变化的特点,制定了循环风险管理模型供电力建设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该模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四个相关阶段。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首要步骤,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的计划与决策阶段,风险应对的方法一般包括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而风险监控是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包括监控决策的执行情况与效果。
2 电力建设企业项目风险的来源
项目风险的分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而电力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的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风险、项目组织风险和项目本身的风险三个层面。其中,外部环境风险来源于电力建设企业外部,主要有自然环境风险、资源风险、政治风险和行业风险。而项目组织风险来源于电力企业内部,这类风险主要有组织、体制、战略、管理、财务和技术等风险。对于项目本身的风险而言,主要有资金风险、诉讼风险、合同风险、工期风险以及安全风险和投标风险等。其中,资金风险又包含了工程垫资的风险、资金回收困难和后期损失的风险。除此之外,电力建设企业项目风险还包括了其他风险,如材料供应的风险、工程变更的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在实践过程中,资金回收困难、资金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不平等合同条件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风险;而体制风险、组织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诉讼风险的重要性水平最低。由此可见,电力建设企业项目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本身和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
3 电力建设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3.1风险管理应对的原则
对电力建设企业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处理。但不管用何种方法处理电力建设项目风险,都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风险责任和权力平衡。拥有一项权利,就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第二,承担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如要承包商承担招标文件的理解和报价的风险,就必须给他一个合理的做标时间,及时地回答承包商做标中发现的问题。第三,优化企业自身经营能力,防忠于未然。如对于管理风险和决策风险,将风险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3.2 电力建设企业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的防范
部环境风险来源于电力建设企业外部,此类风险大多数很难控制。针对一些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事件,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转移到企业外部,避免建设项目遭受损失。第一,政治风险的防范。为了有效地避免政治风险,电力建设企业必须根据及时预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因时而变。在我国的特定国情下,电力建设企业政策风险的防范要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外,同国家或地方政府加强沟通,保持良好关系。第二,市场风险的防范。市场风险对电力建设项目造成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于市场风险的防范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来化解市场风险。第三,行业风险的防范。在整个行业中,防范的办法关键是加强自身的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防范好行业风险。第四,自然环境风险防范。针对自然环境风险,电力建设企业要熟悉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确保掌握正确的地质情况,了解当地人文环境,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掌握台风、暴雨等异常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施工中科学合理安排。
3.3 电力建设企业项目自身风险的防范
第一,资金风险防范。资金风险主要包含资金回收困难、工程款垫资风险和后期损失风险。其中,资金回收困难风险的防范能较好地防范工程款拖欠问题,有选择地进行工程项目投标,确保工程款的支付平稳。工程款垫资风险的防范要控制工程垫资,要分清工程垫资的性质,尽量实行合约垫资。而后期损失风险的防范方面,加快结算进度,尽早收回工程款,降低最后工程结算的风险。第二,诉讼风险的防范。要加强本企业的法律意识,对于由于合作单位行为不当导致的法律诉讼要敢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经营风险。第三,合同风险的防范。在人员配备上,要派熟悉和知情的专业人员参与商签合同。在策略安排上,承包商要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在正式合同签订前企业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在风险控制方面,对已经签订的合同,在施工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尽量让不平等的事件不发生,减小风险损失。第四,质量风险的防范。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加强对职工的质量意识、质量技能的培训;对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新材料,要组织专题研究。第五,安全风险的防范。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工作,加强企业安全科研和技术开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全技术开发,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同时,安全统筹基金,为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经济后盾。
3.4 电力建设企业项目组织风险的防范
项目组织风险是由于企业在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形成的风险,处理此类风险必须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首先,组织及体制风险的防范。电力建设企业选择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保证项目目标完成的基础。因此,企业为了进一步调动企业新老职工积极性,要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的组合,完善企业组织和体制,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以人为本,培养一批精技术、懂经营、善管理、会领导的高素质人才。并完善重大人事任免等事项的决策机制,确保法人到位、制度健全、决策科学和监控严格。其次,战略风险的防范。战略风险防范可以让企业成立发展策划部,主要从事企业动态、发展趋势的专题分析,适时调整企业战略,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再次,管理风险的防范。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缩短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结构;(2)按月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各单位必须对上月布置的工作以及完成的情况进行汇报、对下月的工作进行规划,避免矛盾或者工作积压;(3)完善企业管理流程,编制了针对所有的岗位职责与部门职能的标准化制度。除此之外,在技术风险的防范方面,加强专家审定制度和加强图纸内审和会审。
参考文献
[1] 刘丽.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03.
[2] 周宜波.风险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3] 谢颖,黄文杰,高犁难.电力建设项目管理中随机过程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5,44.
[4] 卿姚,王月明.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2007,33.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居民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及国家电网公司也不断加大对电网项目的投资,电网建设不断进行结构升级优化,这对项目建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网基建工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制约着工程顺利实施,为了保证电网基建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1 电网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1 基建项目管理体制存在风险
我国电网基建工程中常见的风险就是基建项目管理体制存在部分缺陷,有着一定的管理风险。它的存在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是因为目前电网基建项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够科学,管理流程繁杂,不能够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容易造成项目管理上的拖沓、效率低下。客观方面,电网基建项目较复杂,参建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容易造成基建施工不规范和不合理。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发现,一些基建工程施工现场物料乱堆乱放,安全措施不到位,监理人员管理涣散监督不到位,设计图纸滞后现场施工进度导致“三边工程”的施工状况出现等等。这就造成基建施工管理不规范,物料管控不到位,施工工艺不能达到规范要求,工程资料编制、签批不及时导致不能实际反应工程实际情况等,最终造成基建施工的质量不合格,安全存在隐患,使得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1.2 电网基建项目成本控制风险
高水平的基建项目必须做好成本控制,确保工程在投入及产出上可控。做好成本控制才能使单位投入资金的产出实现最大化从而实现造价控制的目标。目前在电网基建项目管理中,由于扁平化管理要求使得现场的签证管理、进度款支付管理及现场重大施工方案的审核等节点的流程较长。电网基建项目由于工程量大、工期长、建设涉及资金较大,在工程设计招标、物资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等方面流程也较长,有时出现关键节点的完成不能符合工程建设进度的需要,这样就容易造成造价控制脱节从而引发成本控制的风险。
1.3 基建项目管理中安全风险
电网基建工程施工中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在施工中违规指挥和违规操作。部分监理单位项目部人员配置不齐甚至是存在拼凑现象导致监管不能到位。部分施工单位存在违规分包,分包单位存在挂靠现象,分包单位安全工器具配置不足,一些工程的施工队伍属于临时组建,未进行安全施工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及专业技能、经验,这些人人员忽视电力施工基本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各级项目部人员水平层次低,使得业主的新安全文件的宣贯不能被执行到位等这些都是导致电网基工程施工产生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
2 电网基建项目建设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针对电网基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建议采取如下的风险应对策略:
2.1 完善并严格执行基建项目管理体制
基建项目管理者必须明确管理思路,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安全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目标及项目管理目标进行提前规划,及时协调三级项目部的人员配置到位,提前做好项目的各级策划。要做到不断完善基建项目管理体制,转变管理模式,在原有的模式中不断创新,不断发掘新的管理方法。在电力企业中不断落实责任制度,让各级项目部明确责任,让各项目部的成员及时得到制度及技能培训,完善项目部在工程建设中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及时奖惩、奖惩有度。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内外部干扰因素要提前摸底,早寻对策,做好预控措施以避免这些因素升级为制约工程实施的重大风险。在目前国网公司依法治企的背景下,一些流程更加严谨,流转时间也会有所延长,所以需要提前预控,要依据工程进展制定各项计划如物资到货计划、进度款拨付计划、停电施工计划等等,这样才能使基建项目建设管理风险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控、在控。
2.2 加强基建项目成本控制
工程的经济可行性是项目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因此加强基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基建工程顺利竣工结算的基本保证。电网基建项目管理,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实施监控,让计算机技术参与到管理中,能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自动进行资料整理等工作。这样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把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使参与施工的人员都有具体的、明确的成本目标,这样项目成本的才能够起到控制施工造价的作用。同时项目成本成为考核施工人员劳动生产效率、成本费用支出的依据,做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对此,目前国网公司推行的基建信息应用系统涵盖业主、监理、施工三级项目部的所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应该好好加以利用,要督促三级项目部均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数据进行系统各节点填报,要及时、准确、完整收录所有的数据,这将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
2.3 强化基建项目安全管理
电网基建项目管理中,要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不断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只有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确保项目安全管理的运行。因为,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关系到基建项目管理的成效,还关系到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否。落实基建安全规章制度,对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级项目部也应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做到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能够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工程案例
某电力企业在电网基建工程风险的管理中,主要对项目管理体制存在风险、成本控制中的风险以及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进行控制,落实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防止不必要的风险的发生。企业转变管理模式,提高基建的水平,采用科学合理的理论来指导基建工程,在基建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对工程进行监控,制定项目成本计划,对项目施工成本的进行预算。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落实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控制,该电力企业在基建工程风险的控制中,加强了基建项目管理,合理安排相关工作,降低项目成本,确保基建工程的施工安全,从而在每年的工程创优中均能确保在建工程的创优通过并能在各项安全、质量的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保证电网基建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电网高效运行。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网基建工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做到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加强基建项目成本控制,强化基建项目安全管理,才能够降低基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保证电网基建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最终确保电网建设顺利投产和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分类
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主要发生在工程招标阶段、筹资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分别表现为招标合同报价风险、资金筹集风险和工程支付结算风险,具体分类如下:
1、工程招标阶段的合同报价风险。水利工程在招投标的阶段,承包商根据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编制投标的报价书,然后通过对项目的预测分析,对工程量可削减的部位进行判断,从而压低单价;对于那些可能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则会提高单价。这样一来,承包商在总报价不变的情况下,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工程结算款,要求甲方增加工程成本,使得财务风险增大。
2、工程筹资阶段的资金筹集风险。水利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单靠建设单位本身的自由有资金,通常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筹资。但筹资的不确性容易带来财务风险,譬如利率风险、财务杠杆风险、汇率风险等。水利工程的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和财政拨款之外,大多数还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但贷款政策容易受到国内外金融经济的影响,筹资成本的变动系数比较大。
3、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风险。会计的有关制度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这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因为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开展的培训太过形式化等原因,使得财会人员的核算水平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在新的财务处理方法下,财会人员很容易由于本身的因素而出现差错,从而造成核算质量问题,财务管理的风险也就不断增加。
4、工程施工阶段的结算风险和支付风险。首先是结算风险,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承包商为了增加工程的结算款,会通过重复计算工程量或者提高结算单价的方式,给甲方带来不必要的资金压力,从而形成比较高的结算风险。其次是支付风险,发生在工程款结算之后,尤其是受到工程转包现象的影响,会增加工程款支付的风险。
5、单位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好的管理是一个单位能够发展的保障,而财务管理也正是单位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水利工程中,产生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和健全的管理体系的缺乏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单位对有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欠缺,造成管理工作产生的效果不佳。此外,因为单位对监督岗位的设置不够注重,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因为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在实际的管理中,按照不断变更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是很必要的,然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这一问题常常会被忽视,从而对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形成了阻碍。这些问题最终都会阻碍会计信息的正常传递,造成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对单位决策的制定造成影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决策引起的风险问题。
二、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财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因为水利部门是国家事业单位,日常运营是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开展的,所以,大多数员工都有这种心理,他们认为国家的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缺钱了可以直接找国家解决,因此他们的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非常的淡薄。其次,大部分水利工程单位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盲目的扩大项目投资,最后就引发了无法避免的财务透支,从而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
(二)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合理
水利工程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实行全面的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内控制度,从而给日常工作的考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在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因素,造成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出现风险隐患。
三、提高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稳抓基础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水利工程需要认准什么是基础性工作,稳抓基础工作,重视并严格监督各个环节,明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不能因为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上的改革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更不能因为改革的原因而忽视了对水利工程资金的监管力度。 同时必须注重人员的素质培养,所谓的素质培养不仅在于专业素质的培养,更在于道德品质的提升。要加强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展他们的财务知识,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专业层次,使财务人员具备优秀的技能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另外,水利工程需要不定期地宣传法制教育以及诚信教育,使得财务人员可以恪守成规,牢记财务职业道德。依法理财、正当用财、妥善管财,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认真做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
(二)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风险目标
对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来说,应该致力于制定以下三个合理的目标去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首先,应该从会计的核算、资产的管理等一系列重要环节的有效运行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也就是操作层面的目标。其次,应该建立产生合理的会计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而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财务管理可以顺利展开,这是信息层面的目标。最后,在制定单位发展进步目标的同时,应该对目标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够使财务管理顺利进行得到保障,即合规层面的目标。
(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得从职责的划分以及内部的控制程序入手,需要考虑到工作程序的制约性,避免一人独断专行的现象,同时也将工作量平均分摊开以免工作的混淆。对于财务部门人员配备较少的水利工程,建议加大出纳等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扩展其工作范围,继而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可以将诸如对印章和支票的保存、记账报账、统计水利工程报表和凭证的编制等比较简单基本的内容分交给财务人员共同负责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发生错误的机会,降低风险,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内部的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配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审计人员的关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审计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
(四)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结算风险和支付风险的防范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结算风险和支付风险也是常见的风险类型之一,需要进一步加以防范,其主要措施包括:
1、工程结算风险的防范,首先是在预付款的时候,要求承包单位提供预付款保证金等的担保;其次是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合同中规定的结算手续、程序等进行结算,防止承包商多计工程量或者虚抬项目中标价;再次是在结算的时候,可以申请第三方进行监督,以保证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工程支付风险的防范。首先是控制支付主体的风险,要将工程的款项汇到合同指定账户,如果支付主体需要更换账户,必须进行书面申请。其次是支付方式的风险,支付的时候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支付方式,而且不能随意更改其他方式;再次是支付凭据风险的防范,建设方必须根据合同要求或工程进度向承包方索取支付的合法凭证。
(五)协调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任何以牺牲原则去得到的东西都是不长久的,对于单位的发展也是如此。大多数单位都误以为规范财务管理就一定会对单位的发展造成阻碍,其实,这一观点的错误所在就是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规范的财务管理对于单位发展的意义。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到,一个好的、系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才是一个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有效保障,一个单位只有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长期稳步地发展下去,否则,就算它可以获得暂时的发展,最终也会因为财务系统的紊乱而走向失败的深渊。
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为水利工程的核心内容,在水利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对于工程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有效的减少由于风险带来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
1.风险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因体制上的因素,造成他们依靠政府救助的心理比较严重,如在与国际化接轨的浪潮下,私营企业纷纷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仔细对企业项目期间费用管理人员权限划分,项目期间费用的管理部门的设计,预算期间费用的控制以及事后追偿责任等方面进行。但是事业单位却不仅跟时代,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
2.预算管理上的缺位
现在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仅涉及到本单位的预算年度的收人和支出预算,并未将对外投资、事业单位贷款等其他经济行为列在预算管理体系中,这就造成财务主管部门或单位的领导无法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的真正情形,无法透过预算管理进行财务上的控制。同时,预算管理上的缺位到基层单位也会出现许多不合规的行为,基层经济行为无法在财务运用体系中切实反映处理啊,一旦基层经济行为失效,有可能会使整个集团的工作失控。
3.内部监督不完善
事业单位因体制上的因素,导致财务内部监督极其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部门缺少独立性,一切听命于单位的领导,自然其部门沦为企业的二级部门;二是内部控制人员身份变更频繁及人事待遇不等,事业单位不重视控制部门的发展,在单位发展迅速时,往往会抽调控制部门的人员,而控制人员也很乐意,这样他们的工资待遇、福利和绩效将会有很大的改观;三是基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层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需求量也较大。丧失必要独立性的内部控制部门对于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会计信息质量不能够独立客观的进行监督,也不能辨别会计信息的正确度,使得内部控制不能够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单位的领导应当带动学习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自觉提高财务法规执行的力度,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切实从思想上做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单位领导也要定期听取财务预算执行、风险等工作,要求员工严格地按照财务法规办事。在此基础上,在单位内掀起学习风险管理的浪潮,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身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同时单位应当招聘优秀、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他们提供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并且对单位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以此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可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质量,提高财务抵抗风险的水平,如完善会计核算流程,这样就可以加大对现今的管理;强化财产审批,合理分配财产审批权,以此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资金的筹集与应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上加大管理,透过会计信息化,以此提高操作效率,及时反映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量化、指标化,如资产负债率、投资回报率等;并且要为本单位画一条预警线,以此提供单位领导参考。也可以建立风险问责机制,将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岗位员工可以认真工作。
3.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这在推动事业单位现代化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促使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成型和建立,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建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强化法律赋予他的超然地位,保持其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独立性和报告的权威性,而且要求领导层重视其部门的职权,接受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事实,并接受其监督。对此,审计部门的职权应来源于公司的董事会,在业务上接受建行的监事会的指导,对事业单位行政部门财务、绩效考核、人员升迁、风险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这种组织形式让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上实现了企业超然独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使审计部门的工作报告保持了应有的权威性。将会彻底的改变我国事业单位常见的由于人员少、兼职多而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纪检等部门合并设置的现象。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检测到事业单位发展的漏洞,促使事业单位进一步重视管理与财务风险的联系。通过对二者关联性的研究,让我国事业单位真正实现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并且这将强化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事业单位效能。
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手术至手术结束的整个时期, 因手术或疾病原因患者需留置导管, 以保证治疗及手术的顺利开展, 但由于临床中护理操作中存在着疏忽及差错, 可能引起导管发生脱落、移位及扭曲[1, 2]。现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 其中50例进行风险分析后作出相应护理措施,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34~60岁, 平均年龄(51.8±5.1)岁。管道类型:胃管31例, 胸腔引流管15例, 其他20例。研究组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35~60岁, 平均年龄(51.3±5.4)岁, 管道类型:胃管32例, 胸腔引流管15例, 其他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 常规进行补液, 定期进行皮肤护理, 病室消毒及巡查。研究组行风险分析后进行相应护理措施, 对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加强管理 科室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风险教育, 培训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 加强管道护理技能, 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交接班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以老护士搭配新护士,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排班的调整, 在护理工作积极患者需求的高峰期增加在班人数, 落实责任制护理, 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并在小组会议中进行讨论分析, 意识到护理中的不足, 有效的进行整改。
1. 2. 2 正确使用标识 标识可对患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特别适用于管道较多的危重患者, 对家属、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提示, 减少误拔的风险。
1. 2. 3 沟通宣教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疏导患者的心理, 倾听患者的诉求, 对患者进行关心, 并向其宣教疾病的知识, 插管的目的, 治疗的步骤等,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提高后续治疗质量。
1. 2. 4 加强培训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力度, 特别注意管道情况, 并及时的进行纠正更换。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间导管部分脱出、全部脱出、导管阻塞、夹闭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风险发生率分别为导管部分脱出6.00%、全部脱出2.00%、导管阻塞0、夹闭4.00%, 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00%、14.00%、12.00%、16.00%(P
1.系统性风险出现的原因
1.1内部原因
首先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忽视了法律方面的意识,对于一些管理人员来说,自身的保护意识并不是很强,同时也没有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自身工作的标准以及计划存在着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存在着意外情况不断的出现。其次便是由于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由于现阶段市场所存在着的复杂性,工商管理人员自身的监督管理范围也较大,一些管理人员自身的只是水平以及技术较为薄弱,并且一些指导性的法规并不是很完善,同时在对自身职责进行形式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技术性的问题。
1.2外部原因
对于企业所出现的外部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同时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具有着较大的压力,在这之中,行政法律法规主要是社会发展以及实践过程中的产物,针对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然而现如今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其制度针对于管理人员自身的职责划分并不是很明确,导致每一个部门之间的划分存在着不清晰,同时工作效率也较为低下,直接的导致了企业的工商管理系统性分析出现增加。
2.工商管理过程中系统性的风险种类分析
2.1社会风险分析
对于所存在着的社会风险来将,主要是因为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工商管理的时候,因为自身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所存在着的原因导致出现的分析,比如工商管理人员在对市场的产品进行监督的时候,在对其营业制造进行检查的时候,因为商贩所存在着的反抗,进而导致出现的一些意外,同时也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风险。
2.2能力风险分析
因为在企业当中,工商管分离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以及监督管理能力较为低下,直接的导致了在实际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较多的风险,例如针对工商管理人员来说,没有能够严格的根据市场的指标以及行相关的法律来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高效以及及时的完成,直接的导致了工商管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系统性风险。
2.3程序风险的分析
针对于工商管理人员来说,在对自身的职责进行履行的过程中,因为并没有严格的根据相关规律以及法律程序执行相关工作,导致出现一些系统性的风险,对于这部分的管理人员来说,甚至是为了能够达到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而采取捷径的线路,导致出现了一些违反的性质法律,直接的导致了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系统性的风险。
3.应对工商管理中系统性风险的措施
3.1必须要完善系统性风险的预防机制现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工商管理系统的方法机制,从而能够保证工商管理的工作得到顺利的进行,所以在进行工商管理的时候,所存在着的系统性风险具有着客观性,风险的出现以及公司管理人员自身的主动性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必须要具有着完善的工商管理系统性的风险机制,并且也需要全面的提高工商管理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便其能够对系统性的风险进行足够的认识,全面的提高企业企业系统性风险的防御能力。
3.2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执法意识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规定工商管理人员能够树立起一切人民的工作观念,不断的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首先针对于工商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对自身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同时也需要对人们群众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地位做出深入落实,使其能够保证合法的权益。其次对于工商管理人员来说,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自身的局限性做出纠正,根据自身的道德地线,从而使其能够对法律进行严格的规范,然而针对于所存在着的不合理情况下,必须要向有关部门做出及时的汇报。
3.3必须要对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规模巳经是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对工商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进行提高,并且在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时候,会面临着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这种工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将会直接的对企业发展以及生存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为了能够全面的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防御,要对其人力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也需要对工商管理人员队伍进行完善,通过定期的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能够推动者企业全面的推动企业向着合理以及科学化的方向去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
3.4必须要完善风险防御的控制力度在对工商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的保证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抵御进行提髙,因此要对其风险制度进行完善,因为风险监控的核心主要是能够对企业的风险发展情况作出监视,不断的提高风险防治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针对于新的风险作出识别。因此现阶段在也风险监控的过程
4.总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79-01
随着护理观念的逐渐转变,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尤为重要,加大落实关心病人尊重病人。封闭式管理对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患者人文关怀的缺陷、护士身心疲惫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怎样提高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优质护理服务是精神科护理实践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封闭式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人文缺陷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封闭式环境对精神病人的人文缺陷
1.1人文关怀的缺乏 精神病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及疾病的发作期间,因为疾病症状的影响,容易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逃跑等行为,有的医务人员因为许多因素的作用,觉得精神病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自知力,认为患者没有正确的思维意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往往缺少语言、情感的交流,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有的医务人员在心理上、情绪上对患者人文关怀不够。当患者病情处于康复期,自知力逐渐恢复,知道自己的病情。就会产生彷徨、迷失、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强烈的害怕、孤单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负面情绪。病人在封闭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忽略了精神病人康复的整体观念[1]。实际上这类病人在病态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同时也有常人的认知与需求,如求治与求治方式的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等[2-3]。
1.2家属的关爱缺失 精神病患者住院后,家属经常关心患者的疾病情况、自理能力、医疗费用等问题,由于家属缺乏对精神科病房封闭式管理工作的了解,他们经常要求陪护在患者的身边或者在患者病情不稳定时强烈要求探视患者,精神状态极度焦虑;而护理人员容易忽略与患者家属的深入沟通,使患者家属对精神科封闭式管理模式出现怀疑情绪。另外,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地进行病房管理,更好的系统的稳定医疗护理工作,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假若患者的亲情、友情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情感缺失,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1.3精神科病房硬性设施的局限 精神病患者住院后,经过系统的治疗,自知力逐渐恢复,他们发现身边环境的改变,活动范围的局限,供玩弄的器材有限,自己喜爱的事情不能得到满足,有时候会使他们缺少对生活的热情。较长时间处于封闭式的环境中使他们向往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对病区硬性条件的建设和丰富患者的工娱活动以及增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1.4对康复期患者产生负面心理 发作期精神病人,他们病情症状比较严重。基本丧失了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对他们进行封闭式管理与治疗从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们的保护,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件发生[4]。但对康复期的患者,他们自知力大部分恢复,因为活动范围的限制,患者要做的或想做的事情比较有限,睡觉占据了他们的大多时间,然而,当他们回归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不适应,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这使他们的病情不容易得到巩固和身心的康复。
1.5护士职业的人文缺乏 精神科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和各种特殊的管理制度以及面对的特殊人群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性的身心疲劳。一方面,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病患者经常容易情绪波动,心理情感脆弱,自知力不健全,容易出现冲动伤人、逃跑、自伤、自杀、藏药等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患者出现这些不良行为多与当班护士的工作有直接联系,精神科护理工作强度大,要求护士有更强的责任心,护士精神高度紧张;另一方面,精神科护士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工作时常常与思维奔逸、兴奋话多、情绪暴躁的精神病患者在一起,长期不良的工作环境,也往往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应对措施
2.1增强护士人文知识 精神科护士必须完全认识到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重要性。对精神科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一定要有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对患者的关怀应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人性化护理护士必须对人文知识有很高的认知,而且一切护理工作都必须给患者人性化照顾。所以,我们学习参加了很多的人文知识的专题讲座,多次共同交流了人文知识在护理实践工作中的感受。人文关怀应落实在每一项治疗护理操作中,使每一位护士都认识到人性化关爱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2实施关怀性管理 关怀性管理制度的实施,使护理更贴近患者,增强护士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积极性和动力。在病房里努力营造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的和谐氛围,把人文关怀贯穿到每一次护理实践当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各种亲情服务,如,节假日期间与患者共同制作精美的食物,共同交流与合作,以减少患者孤独感,弥补情感的缺失;病情稳定且可以探视的患者,可以让家属探视,同时密切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患者的疾病情况,取得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帮助患者购买日常所需及水果点心等物品;和康复期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娱疗活动,做好患者回归社会的准备;出院后应加强病人的出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要坚持服药,做好出院后的回访工作,并指导家属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巩固治疗和保健工作。
2.3提高精神科病房软性人文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不断改善病房条件,添加生活设施,结合精神科病人心理特点,对病室进行人性化的布置[5。如,节日期间,科室挂上大红灯笼及彩带,增加节日气氛,展现出醇厚的文化氛围及对患者的无限热情。精神科实施封闭式管理,更应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探视期间如有特殊需求的病人,应适当延长亲属探望的时间,使患者倍感亲情的温暖。探视期间,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以及家属交流沟通,告知患者现在病情、生活等情况。通过各方努力,促进患者康复。还可化解因“封闭式管理”带来的矛盾,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2.4建立护士职业道德考评制度 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好坏。尤其在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实践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出护士职业道德水平。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要加强对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耐心,每季度评选“星级护士”,年终评选“优秀护士”,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赞美高尚的护理情操。同时为了增强护士工作的服务质量,由护理部、护士长组织,对病区护士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以落实人性化护理措施。
2.5维护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 精神科病房护理的人文缺失与护士的职业道德以及精神科护理的职业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临床科室病人的人性化护理相比,精神科护理工作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其一定的困境,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患者的反馈,使许多护理人员感觉不到成就感和存在感。因为这些,精神科护士不能持续、稳定的坚持人性化护理,护士容易失去人性化护理的动力,因此,对护士的人性化关怀不容忽视。为护士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
3总结
精神科封闭式管理模式带来的人文关怀的缺失,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涉及范围广,分布于护理实践各个环节。所以,人文关爱的加强和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也使优质护理服务保质保量的践行。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施人性化护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才能弥补因封闭式管理带来的人文关怀上的缺失。同时还应提高精神科病房软性人文环境建设和维护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梁菊芳,粱月冰,凌丽钰,麦风开,赖爱群.国际护理杂志2008年7月第27卷第7期
[2]任巧玲.张丽,郭秀珍,等.模拟家庭环境开放式管理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447―449
近年来,我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不仅加剧了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对医疗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如何降低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每一个医疗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了应对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好的借鉴意义,现做出以下综述。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医院财务内部风险是指医院在经济活动、收入、支出情况等财务报告环节、领导管理环节和内部控制环节上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长久以来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具有重大影响。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总结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二是任何一个医院都存在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三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任何时间均可发生,具有随时性。四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可制定应对措施进行防控,具有可预测性和可应对性。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多数医院的管理者未给予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未制定健全、完善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或制定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未能及时完善。有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设有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但其中多数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并不适在自愿情况下所设立的,而是迫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调查发现,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在从事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较易受到个人感情因素和个人利益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公正性。继而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和所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上述因素还会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机构所得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在财务方面提出的决策的准确性,不利于医院相关财务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然而,现阶段多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且道德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侵吞公共财产和浪费科研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并不断完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有制度可依,促进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
(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视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调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实施,确保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
聘用道德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于财务内部审计人员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意识。
四、总结
自从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有化为主体的综合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医疗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以成为医疗单位运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现状提示各大医疗单位应加强医院财务审计工作风险防控工作。
我院本次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应对措施后,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总结全文不难发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只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医院整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华.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5(11):205
[2]邱奕青,朱小刚.基于财务舞弊特征的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J].中国内部审计,2014,08(7):39-41
Abstract: The author on the daily work of product testing of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at risk, as well as guidance 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oordinating role of the discourse.
Keywords: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风险规避是决定不陷入风险,或者从风险状态中撤离的行为。风险规避是一种主动行为,但放弃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收益的丧失。
所有类型、规模的组织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使组织不能确定是否及何时实现其目标的因素和影响,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涉及风险。消防设施检测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客户需求的识别、评审和承诺;二是实施检测方法的科学可靠性;三是检测后的有效可追塑性。消防设施检测的风险首先是与客户的接洽交谈,对客户需求信息的完整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理,讲求及时、完整、真实性,不同行业、规模的客户,其要求就不一样,故组织在与客户签订合约前,必须清楚了解客户的全部需求,并确保组织能一一满足客户所需;其次就是组织在开展消防设施检测时所使用的方法、标准和依据,由于消防设施检测的特殊性,安全是它的唯一标准和最终目标,这样就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漏检或错判,正如前不久,同行竞争对手打出的所谓“全检”就是最好的例证,专业、科学的消防设施检测工作要求组织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高尖端的检测手段和一套完善、科学高效的检测方法,任何随意性、不科学的检测都必然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消防设施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新的设施与旧的设施能否很好的配套结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新设施安装后由于未能很好的解决与原设施的结合调试问题,结果反倒是整个系统陷于瘫痪。在现场检查中遇到设备更新时,尤其要重点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再次就是组织实施消防设施检测结果的收集、归档管理,要求检测的过程形成记录,并且是完整、真实和规范的,必然得经得起事后的调查、考证,具有可追溯性,以防组织检测过的消防设施项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能跟查。
消防设施是指建(构)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用于防范和扑救建(构)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消防设施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设施检测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消防工程规范的要求,采用科学方法,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对建(构)筑物消防设施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检测发现工程中存在隐患和不符合,向建设方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为消防管理监督机构进行消防工程验收提供法定检测依据的活动。我国的城市建筑中,消防设施在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以及维修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缺欠和隐患。近期我省一些城市的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消防设施完好率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尤其是自动报警系统,问题尤为突出。要知道,消防设施不能有效的工作,等于建(构)筑物不设防,本身就是重大火灾隐患。我们必须对此要有深刻认识,万万不可等闲视之。消防设施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行业,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要有清楚和清醒的认识,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分心。消防工作搞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繁荣,确实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对解决消防设施检测潜在风险,可从风险措施内容、风险措施选择、风险措施计划等予以考虑:
消防设施检测风险规避管理措施可包括
通过决定不开展或停止产生风险的活动来规避风险;
为寻求机会,接受或提高风险;
消除风险源;
改变可能性;
改变后果;
与另一方或多方共担风险(包括合约);
通过有事实依据的决策保留风险。
消防设施检测风险规避管理措施选择需考虑的方面
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成本与收益(有些风险可能需要组织考虑采用经济上看起来不合理的风险应对决策,例如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结果但发生可能性低的风险事件);
选择几种应对措施,将其单独或组合使用;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价值观、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度以及对某一风险应对措施的偏好。
制定和实施消防设施检测风险处理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以下信息
a)预期的收益;
b)职效指标及其考核方法;
c)风险管理责任人及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人员安排;
d)风险应对措施涉及的具体业务和管理活动;
e)选择多种可能的风险应对措施时,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优点次序;
f)报告和监督、检查的需求;
g)资源需求,包括应急机制的资源需求;
h)执行时间表等。
2、风险应对计划要求与组织的管理过程整合
风险处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失灵或无效。因此,要把监督作为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保证应对措施持续有效。
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建筑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安全生产的整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02年建筑业发生事故1208起,死亡1292人:2003年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2004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必然会造成一定的人身伤亡,给事故的受害者自身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建筑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发展水平所限,目前我国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2.1法律、法规方面
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诸多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初步构成了建筑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体系,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己暴露出不少问题,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习惯采用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来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问题。
2.2政府监管方面
建筑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监督人员数量少,经费不落实,不能满足日常监督管理的需要;监督管理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监督力度不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3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方面
一些施工单位过分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防护措施得不到落实;个别单位甚至认为安全管理是一种“纯消耗”,投资安全管理会降低收入,从而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员,致使安全生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施工过程中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普遍存在。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控制。在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项目风险管理者所要做的是以项日总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具体的风险性质及潜在影响,规划并选择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纯风险并尽可能地利用投机风险,将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3.1编制建筑工程城目风险应对计划
编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应对计划是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和应对措施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机会,降低对项目目标的威胁。编制应对计划时,应充分考虑风险的严重性,应对风险所花费用的有效性,采取措施的适时性,以及与工程环境的适应性。编制应对计划的依据是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清单,风险的特征,项目主体抗风险能力,风险详细分析资料和可供选择的风险应对措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应对计划是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和项目风险控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是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程序、责任和措施等内容的全面规划,其内容包括;对己识别风脸的描述,风险承担人及其应分担的风险,风险分析及信息处理过程的安排,每项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实施计划:采取措施后期望残留风险水平的确定,风险应对的费用预算和时间计划,处置风险的应急计划和退却计划等。
3.2风险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和风险利用。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项日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阶回避可以在某种凤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缓解:风险缓解,也叫风险减轻,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这种方式并非损人利己,因为有些风险对某些单位是风险,而对另一些单位并不构成风险,原因是各自的优劣势并不相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各不一样,比如常有工程承包企业将自己企业不擅长的专项工程分包给专项作业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转移者和接受风险者将会取得双赢。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转移是重要且广泛采用的一类对策,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ombining the practice of project supervision work experience and risk management theory of the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Project risk; Risk factors; measures
本文对监理企业的风险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按照风险的来源不同对监理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在对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基本列出了监理行业的风险清单,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监理企业管理企业风险。
1 建设监理企业面临的风险
1.1 自然环境引起的风险因素。自然风险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造成建设工程监理方的损失或人员伤亡的风险。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给工程实体造成损害,也会给参加工程各方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险,这种情况下,监理企业对工程实体的损害没有监理责任,但会带来工期延长,工程修复等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从而增加监理开支。
1.2 社会环境引起的风险因素。
1.2.1 政策因素指国家对建设工程监理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发生增加建设工程监理责任的变动。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上级主管部门随意增加监理工作内容和范围,这无疑加重了监理的工作强度和责任,使得监理企业需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1.2.2 市场因素是指现阶段建设监理市场不规范对工程监理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是存在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暗箱操作等现象,在承接监理业务时,不靠实力,不靠信誉,不靠服务,而是靠关系,靠感情;二是监理收费成为工程项目监理进行招标时评标的主导因素,监理企业间竞相降低收费标准,引起恶性竞争。
1.2.3 政府不当干预因素是指建设工程监理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干扰对建设工程监理产生的不利影响。利用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建设工程监理,不从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片面追求形象,会给施工组织、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带来困难,也会增大监理方的风险。
1.3 施工单位引起的风险因素
1.3.1 挂靠施工企业鱼目混珠。纵观工程建设市场,这样的施工单位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土建工程;他们打着大施工企业的招牌,根本不具备施工的素质,甚至连基本的施工机具及技术人员都是临时拼凑的,是目前建设工程最大的风险因素来源。
1.3.2 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整体实力滑坡。由于管理机制上的问题和受市场无序竞争的影响,使目前很多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整体实力下滑,有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和工人退休后,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技术力量明显不足,管理跟不上。有时为突击任务,不得不从市场上临时雇工,很难达到要求的施工水准。
1.3.3 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偷工减料现象。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个别施工单位拼命降低成本,在工程材料上存在以小代大、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行为,另外,违规省掉施工方案中的一些必要的施工保证措施。
1.4 建设方引起的风险因素
1.4.1 大尾巴工程。有的项目缺乏严肃性,工程量不大,正常几个月的工期,但不是设计图纸不齐、设备不到货,就是投资超概预算,工程干干停停,一干就是三四年。仅有的一点监理费使监理单位入不敷出。
1.4.2 盲目压缩工期风险。业主为追求竣工后更大的利润,制定的工期比合理工期短,经常出现边设计、边施工、边订货的现象,各专业各工种交叉作业。还有的项目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违背施工规范,追求形象进度,造成工程管理极不规范,使监理工作很难按正常秩序开展,留下了诸多质量和安全隐患。
1.4.3 监理合同过于简单化。监理企业对监理委托合同条款不加推敲,合同条款模棱两可,甚至以业主的口头承诺代替合同条款,随意草签,致使合同履行过程中相互扯皮,最终吃亏的是监理单位。
1.5 监理方引起的风险因素
1.5.1 管理体制问题。目前一些大型行业监理单位绝大部分还在国企之中,基本还停留在国企内部工程管理模式上,任务都是上级分配下来的,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风险意识不强。这样的监理单位大都缺乏独立管理能力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1.5.2 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目前监理人员组成个体差异较大,整体素质偏低,现阶段懂专业、经济、法律、管理的综合素质人才极少,高学历、高学位人员也为数不多;监理公司只能适应常规监理业务,对于较大型、较重要的施工方法、方案、技术措施等缺乏主观见解,对工程前沿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了解甚少,开展业务很被动。
1.5.3 虚假挂靠的监理单位鱼目混珠。受经济利益驱使,不正之风愈来愈严重侵蚀着专业监理队伍,一些个人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挂靠在某个大公司上,东挪西凑证件,临时雇人,根本不懂监理业务,也堂而皇之干起监理业务来。
2 风险应对措施
2.1 自然因素引起的风险应对措施。在洽谈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时,要掌握当地的气象资料,了解天气灾害的常见时段和破坏性等情况;监理费应充分考虑可能会增加的医疗费、营养费、保险费、工程因灾害损失修复的管理费、工期延误需多支付的监理工资等开支,可以在正常监理收费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监理工作全程购买有利于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险。
2.2 社会因素引起的风险应对措施
2.2.1 政策因素应对措施,对政策性增加的监理内容,首先要尽快掌握增加工作内容的相关知识,对不熟悉内容的部分可邀请有关专家来讲课或选派人员去培训学习,摸索出该项内容的监理程序和方法,使管理规范化。
2.2.2 市场因素应对措施,监理市场混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产物。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暗箱操作等的不规范行为随着管理机制的完善和社会进步会慢慢消失,公平、公开、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在不远的将来应会逐步形成。
2.2.3 政府不当干预因素应对措施。监理企业应该联合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一起摆规范、讲科学,尽量说服政府部门。如果涉及到引发严重级以上风险的,且风险不能控制或转移的,建议放弃监理业务。
2.3 建设单位的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2.3.1 合同因素应对措施。签订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前,要全面了解拟监理工程的概况。尽可能地明确委托监理的范围、内容,签订委托监理合同时坚持义务与权力对等的原则,对建设方的“霸王条款”要经过分析,看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监理费的支付方式要争取主动,分期支付时要能满足期内日常工作的开支。
2.3.2 建设方行为因素应对措施。接受监理业务前考察建设方信用情况;主动辅助建设方选择施工单位,考察施工队伍的实际业绩及综合素质;对建设方强硬承包给“关系户”的分项工程,要加强材料抽检,施工工艺监督,敦促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2.4 施工单位的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2.4.1 行为因素应对措施。对施工企业的合法分包,要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对施工企业的非法分包或违法转包要审查施工企业安排到现场施工队伍人员的资格证书,若不符合要求,应责令施工企业按合同人员到位,排除质量、安全隐患;对工程中标价很低的施工企业,要防止不合理超支,对工程所用材料要严格审核,排除质量隐患。
2.4.2 质量管理风险应对措施。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控制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加强现场建筑材料的抽检力度,共同送样,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的一律退场;全数检要工序,非重要工序不定时抽检,一经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下书面通知纠正。重点监控有质量问题的纠正情况;加强对工程实体的质量检查。
2.5 监理单位自身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2.5.1 企业的经营行为因素应对措施。在资质范围内承接业务,不转包监理业务;不让不熟悉监理业务的个人挂靠;信守承诺,维护企业信誉;通过监理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规定收费的下限,杜绝监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承接业务时应考察建设方的信用及资金情况,以防无法收取监理费用的情况。